现代农村小学

2024-05-01

现代农村小学(精选十篇)

现代农村小学 篇1

1.现代诗的特点。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她能陶冶人的性情,启迪人的智慧,培养人的审美能力。这不仅是指古体诗歌,也指现代诗歌。

2.农村学生对现代诗的学习情况。中国是诗歌的王国,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很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但是大家对现代诗的教学比较忽略,认为现代诗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只要让学生读通会背就可以了,因此对现代诗的阅读要求不高。而现代诗,恰恰是学生能够加以模仿和创作的文学体裁。虽然农村学生,他们的生活贴近自然,但不会去捕捉生活中的素材。由于平时接触的现代诗较少,对诗歌非常陌生,即使有了一定的写作题材,也不会想到要用诗的形式来体现,因此,农村孩子中几乎没有现代诗的创作。

3.农村小学现代诗教学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农村小学,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偏低,他们自身就不了解现代诗,就更忽视让学生读现代诗。在我们的教材中,入选的现代诗也非常少,作为教师也只是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农村小学现代诗教学存在:重记忆,轻感悟;重阅读,轻创作;重课内,轻课外等问题。

二、基于体验发现,重组农村小学现代诗教学方式

1.课内外结合共同研读,激发兴趣。由于农村孩子的阅读基础较差,积累较少,为激发学生阅读现代诗的兴趣,作为教师的我,坚持每天与学生共读一首诗,丰厚学生的诗歌积累。让学生体验读诗的快乐,从而激发阅读现代诗的兴趣。

2.选材融入生活,激发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季节特点、民俗风情和地方特色等,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经典名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秋季时,我选择了一组秋天的诗《秋天的信》、《丰收的童谣》进行教学,诗的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农村的孩子走出教室,就能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3.诵读赏析积累,获得感悟。现代诗优美的语言,除了词语的锤炼要准确恰当外,诗的声音节奏更应具有音乐性,即诗的音韵要有美感效应。美学专家朱光潜先生说:“情感的最直接的表现是声音节奏,而文学意义反在其次。文学意义所不能表现的情调常可以用声音节奏表现出来。”比如,启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叶老的名诗《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这里面大量使用叠词,如果能指导学生在叠词处加以强调和停顿,并注意朗读的音调和速度,就能帮助学生找到诗歌内在的韵律,在朗读中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现代诗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洋溢着盎然的儿童情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也能把成人读者带回那童心萌动的情景中,重温儿时的梦。因此,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品读,帮助学生以点带面,理清诗歌的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乡下孩子》一课,诗歌反映农村孩子的童年生活。在这首小诗里,“捉”“含”“挖”“逮”等动词用得十分精准,准确描绘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在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带着动作来朗读,并让他们谈谈对这些动词的体会。

学习诗歌,用这种读读、唱唱、动动的形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把诗歌中所描写的生活表现出来,孩子品读起来特别的感兴趣,感悟颇深。

4.学习仿写诗歌,掌握技能。诗是语言的艺术。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现代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但是,有些老师的教学却脱离了这一要领,只是让学生机械地从形式上去模仿,或按老师的思路写,没有达到发展创造思维的目的。

在学习了教材中的诗歌之后,我都会启发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有时补充一小节,有时模仿几句话,有时进行创作。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乡下孩子》一课,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说出自己平时还会做些什么。我设计了这样的写话练习:采一束野花,____________________。拾一把稻穗,___________________。割一篮青草,____________________。捉几只蚂蚱,____________________。让孩子以这样的句式来进行创作,当孩子能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观察和体验时,他的语言是极具个性,是浑然天成的。他们诗中大量的句子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浅近且富有童趣,生动却不失哲理,这种语言活动是极具生长力量的。

三、实现自主合作的主题式创作,重于体验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选择本组学生喜欢的一个主题(结合民族风情、季节、时令、美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考查学生的自主合作、质疑、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秋天的诗》一课时,教师根据诗歌的特点,在学的同时,教者适当地导入一些相关的资料,丰厚学生的学识。我引入了双凤当地文化,让学生根据《丰收的童谣》创作一首《秋天的福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双凤美食、龙狮文化、踩高跷等图片资料,了解双凤的福地文化,走进双凤,诗写双凤。孩子有了丰厚的资料积累,才有创作题材。通过小组收集资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并提高了收集资料的能力,学生了解到了原来还能把当地的特色写成诗歌的方法,知道了诗歌的素材就在我们的身边。

其次,让学生独自进行创作诗歌,根据《丰收的童谣》一诗的结构特点,结合小组内所收集到的所有材料,选取适合自己的材料,尝试着进行创作。

最后,将自己创作的诗歌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修改。当学生将自己的诗歌在小组内朗读时,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对其提出修改意见。

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不仅能对他人的小诗进行合理的评价,还能修改自己的小诗。在自己的诗得到其他同学的肯定和赞扬时,孩子深深地体验到了写诗的快乐。

四、发挥想象开展创作活动,放飞心灵

雪莱认为:“诗可以解作想象的表现。诗是一种创造,任何创造都离不开想象,诗的想象更丰富,更新颖,如果我们有意。”开展为身边的人或事写诗的活动,考查学生观察生活、捕捉画面、发挥想象、组合的能力,又可考查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在诗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以身边的事物为题进行创作,让学生捕捉它的特点,并摄取与之能形成关联的场景,进行描写。有时,我让孩子们随时抓住自己最真实的最想表达的心情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在我的提示和启发下,就有了一首首心意小诗。

现代农村小学 篇2

远程教育工作已经从一个新鲜事物转变成了教师手中理想的教学工具和手段。通过长期的努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我校远程教育工作“走进课堂,面向学生,用于教学”,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现就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

为了使设备和资源真正服务于教学,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考核办法,并将管理和应用纳入了常规工作,对卫星资源按时下载,分类整理并及时公布。在教师培训方面,我们坚持做到有计划、有专题、有目标、有考勤、有考核,要求中青年教师同步过关,年长者同步跟学,形成了领导带头学,中青年教师刻苦学,老年教师尽量学的局面。校长定期对此项工作查看,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使广大教师认识到“远程教育”工作领导重视,不可忽视,从而激发了教师搞好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二、抓好落实

为了把学校远程教育应用真正落到实处,使其规范、科学有效地运行,我们注重一是建立健全应用工作的基本要求,完善“一表三册”,确保设备应用课时每周不少于30节,学生收益率达90%以上,教师使用率95%以上,做到了远程教育课表进教室,及时填写使用登记册,并且将此项工作纳入考核之中。二是重视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师资培训,每周二、三下午第三节课分别为语文和数学小组培训,采取学校考核同培训教师考勤相结合的办法,督促教师学习。培训学习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三是教学中逐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形式。在教学应用中,老师经过研讨、探索,将远程教育资源同学科知识整合,对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部分收效很大,同时拓展学生的思维,扩大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开始由部分教师不会用,变为会用,怕麻烦不用,变为上课老师爱用。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真正变为远程教育真正为教学服务,把所有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到教学之中。四是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负责接收信息资源,收集各类课件,刻录光盘,为一模式设备提供播放光盘,并且保证设备安全正常的运行,出现故障及时排除维修。尤其是遇到大风天气,致使卫星接收站时常会出现无信号故障,每次校长都会亲临现场,排除故障。

三、成效显著

通过全体师生一年来的共同努力,资源应用已初见成效:一是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二是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用技能和教育教学平。同时,由于我们的工作做得踏实实在,老师们又能刻苦钻研,本学期我校在县远程教育应用与研究工作中得到了县教育局的肯定。

我们的工作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有些地方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加强。我们将不断改善条件,改进方法,密切配合,使远程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太平示范小学 2016年7月10日 2016年春太平示范小学

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篇3

一、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经验和发展趋势

(一)基础教育信息化经历的基本阶段

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大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下面以美国为例说明。

第一阶段(1980~1997)—— 硬件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配备计算机)

第二阶段(1995~2001)—— 网络阶段(每所学校、每间教室接入互联网)

第三阶段(1999~)—— 整合阶段(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整合)

(二)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都遇到并注重解决好以下问题:

理念和认识;

数字鸿沟;

教师培训;

优质资源开发;

保证经费投入和合理配置;

重视企业投资和参与;

制订政策鼓励教师参与;

引导学生提高信息素养,正确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三)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值得汲取的教训

在各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出现过各类问题,有许多值得汲取的教训。

1.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

在教育信息化的初期,大多容易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设备和硬件建设,轻视或忽视软件建设。这里,软件建设不仅包括计算机和网络系统软件和各种应用工具软件,还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网络管理平台、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系统、教师智能备课系统、教学智能答疑和评价系统、教育教学软件(从各门课程的课件到学科资源库、素材库、电子图书馆等)等。

2.重基础设施建设,轻教师培训

在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等人员培训方面,无论在投资比例,还是协调发展上都出现过严重失衡。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内地都有这方面的教训。即使是像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实践也一再表明:教师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瓶颈“。教师等人员培训跟不上,不仅使基础设施中的设备和硬件用不上,而且也会使教育软件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也跟不上,无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效益的发挥。

3.师生对教育信息化的准备不足

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表明:信息技术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可以用来强化“应试教育”,带来消极和负面影响。教育信息化同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关系也需要正确对待。既不可将课堂面授教学和传统教材简单复制到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中去,也不能简单地全盘否定校园课堂面授教学。困难的是在课堂文化和数字文化的冲突中实现新的整合,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是一种挑战。

4.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和评价问题

教育信息化的目标并非信息技术本身。教育信息化应该带动教育现代化,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服务,为社会全体成员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服务。教育信息化要突破将信息技术教育局限于键盘操作技能训练、计算机语言和编程学习或网络搜索等狭隘的内容,而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文化来认识和实践。同时,要突破简单地以每所学校“校校通”投资水平、每个教师是否开发多媒体课件和应用课件讲课、每个学生的上机学时等为评价指标,而应综合评价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5.数字鸿沟问题

教育信息化可能缩小或扩大国家之间和同一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应该使教育信息化真正为推动边远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以及社会弱势群体的基础教育现代化,为解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和教育机会不平等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四)国际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组织实施第二代和第三代互联网计划,而发展中国家则更强调地网(计算机地面网络)、天网(卫星通信网)和人网(学习支助服务组织网络)的结合。发达国家教育信息化的趋势是在解决将互联网接入每所学校、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的同时,也接入每个学生家庭。发展中国家则更注重发展社区学习中心,使之成为社区人群共享资源和交互通信的数字信息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各类便于中小学生携带、应用的个人终端设备也将得到发展。人工智能等关键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信息化中得到更大发展和应用。在互联网之外,各类通用的和专业的数字化教学、学习、管理平台将有更大发展。各种学科教育资源库及电子图书馆的开发和应用将加速。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智能翻译软件系统将越来越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逐步取得成效,逐渐深入人心。

二、实施“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议

(一)指导思想

在国务院、教育部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加快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配合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传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深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加强学校间以及学校和企业间的合作,在办学和教学中实现更多的协作和合作,促进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共建共享,并组建面向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实现终身学习的网络教育联盟。加快我国中西部,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确定并实现全国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传播的机制。抓住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时机,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进程,加快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工程目标

加快中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个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通过地网或天网接入互联网的最低配置。

对已经达到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制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分类指导方案及评估指标体系。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适合我国中小学应用的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学习和管理的平台系统,推出各类优化数字化学习环境的技术设计方案,并推广应用。

组织教育界和信息产业界力量配合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和推行新课程标准,设计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和课程材料,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天、地、人三网结合,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分布式优质教育资源传播体系,开设面向全国中小学师生的各类电子课堂(开放课堂、同步课堂、空中课堂、直播课堂、示范课堂、实验课堂等)、各类网站(学科网站、主题网站、专题网站、科普网站、院士网站等)和联网数字图书馆,以及面向全国中小学教师的网络备课室、特级教师工作室、课件展示台、教学改革与实验交流站等,尤其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传播。

实现教师培训先行和经费保证的原则。在达到“校校通”最低标准的同时,实施为每所最低配置的中小学免费重点培训一名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的计划。同时,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包括校长)校本全员培训以及通过网络远程培训的计划。

工程的重点是以信息化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促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行新课程标准,实现信息技术与各类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推进综合性、研究性课程的探索以及教学结构和模式的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对本工程实施的成效进行评价。

(三)技术方案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可以采用的技术方案主要有:

地面计算机网络(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适用)

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多功能计算机投影厅

局域网(局域联网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局域联网的电子图书馆等)

校园网(包括校园联网的数字图书馆)

校园网群

教育城域网

广域网

互联网

互联网互联

中国教育科研网

各类公众互联网(中国电信网等)

互联网接入方式

电话线拨号上网

各类专线上网。

卫星通信网(我国中西部广大农村地区适用)

卫星传输模拟电视广播(C波段)

卫星传输压缩数字电视广播(Ku波段)

卫星传输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平台

卫星传输互联网接入服务

卫星传输语音广播、VBI广播等

(辅助电话线拨号接入互联网)

社区有线电视网(全国各地城乡建有有线电视网的社区适用)

社区有线电视网传输各类模拟和数字电视节目

社区有线电视网实现电视节目点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转播卫星传输的多媒体宽带IP数据广播

社区有线电视网改造成宽带计算机互联网

视频会议系统(全国各地教育行政单位、中心学校适用)

教室或会场视频会议系统

桌面视频会议系统

地面电子通信专线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计算机互联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卫星传输视频会议系统

一对一、一对多视频会议系统

单向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一路视频和两路音频、两路视频和两路音频视频会议系统

光盘发送+基于计算机的学习(全国各地学校、教学点及家庭适用)

VCD发送和收视

DVD发送和收视

CD-ROM发送和运行,基于计算机的学习

我国已经组织实施多项(基础教育扶贫工程、李嘉诚基金会资助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资助的多项我国西部基础教育工程)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包括我国西部12省区的国家级贫困县)的卫星传输数字化教育的VSAT接收站点建设。这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示范站点建设包括卫星接收天线及其安装费、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及相应接收卡、软件工具组合、稳压电源、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平均每个投资不超过1.5万元,加上人员培训费共计2万元。这些教学示范点的VSAT站和多媒体计算机工作站如果能与学校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局域网或校园网,或者同当地社区的有线电视网等联通,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难点是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议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资源建设(开发与共享)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中央和地方资源中心不断开发并及时更新与中小学教学进度同步的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天、地、人网源源不断地将它们传输到全国各地中小学。所以,在规划网络传输中心、各地主要节点以及全国基层终端(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设备配置的同时,需要同步规划教育资源开发制作设备、传输通信设备、接收存储显示设备以及进行二次辐射传输的设备。在规划全国各地中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务必要重视对教育资源开发制作和传输中心的建设,重视对现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转换加工建设及其相应设备的投资。中国教育电视台(CETV)、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均已经配备现有教育资源数字化转换加工设备。

2.教师培训

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农村地区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初步建成后,确保信息化工程可持续发展并取得实效的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实施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和网络远程培训。为此,既要解决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出版,更要从组织上确保培训的质量。

校本培训主要是依靠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先行接受过培训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和其他有信息技术专长的教师对本校各科教师的在职业余培训。培训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外,应该紧密结合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和方法。要将教师培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结合起来,将校本教研活动与学区教研活动结合起来。

对全国各地中小学教师进行网络远程培训是应用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的一种创新。这对推进本工程的实施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应该及早规划设计、组织实施。

3.经费投入和配置

如前所述,我国建设校园网的中小学已经达到2.6万所,总投资在600亿以上。但其中仅有10%~15%的学校实际应用较多、效果较好。问题主要出在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配置不合理上:大部分经费投入了硬件和设备,很少部分的经费投入在软件和教育资源建设,至于用于人员培训和后期管理、更新维护、运行和技术支持的经费更少。就是说,没有整体地解决好信息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路”、“车”、“货”和“驾驶员”的合理投资比例关系。依据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初期投资的重点在硬件和设备(计算机和网络)上,即修路;中后期应该重点投资开发网络平台和教育资源,即车和货;而从一开始,就应该将总投资的30%左右应用于各级各类人员的培训上,即培训驾驶员。没有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没有校长、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育技术工作者的支持和服务,教育信息化只是一句空话。没有师生的最大限量的使用,就没有教学成果的产出,过不了多年,这些硬件和设备就会过时,造成极大浪费。具体而言,应依据不同的技术模式和应用环境进行具体的核算和论证。

4.运行管理

运作方式可以采用国家投资(又应该考虑中央和地方政府多级投资)体制,市场竞争体制,国家投资与市场竞争相结合的体制。美国政府在组织实施其教育信息化计划时都动员了企业参与。

具体建议:整个项目的国家投资可以采用基金会的管理方式,组织由国家控股的中介公司来管理资金的应用。整个工程可实行项目管理制。比如,可以将整个工程分解成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教育资源开发及传播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等项目来规划并组织实施。

现代农村小学 篇4

一、拓宽思路,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高提供物质环境

学校现代信息技术软硬件条件不仅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物质保证和必要载体。面对我校不能满足实际需求的信息化物质环境,如果只是一味地等着上级的配备,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进程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因此,我校拓宽发展思路,整合社会资源,在华冠商贸集团和北京教育学院、北师大良乡附中、良乡二中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各完小计算机教室的改造升级,保障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各校建立教师电子备课室,全校一半以上的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下辖的太平庄小学成为全区第一个实现班班都能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完小。

学校积极订阅《中国电化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刊物,购买教学配套软件。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心校通过自制、交换和外购等途径,已储备音像资料、图文资料1000余小时,数字资源20G,逐步建立起我校的校本资源库。这些建设的投入与先进校相比虽微不足道,但正是有了这样先进的思想、实实在在的行动,才加快了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二、因地制宜,全面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

面对我校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的现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我们把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作为近年来工作的一个重点。将此项工作与常规工作相结合,与教研活动相结合,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相结合,与教师自主发展相结合,做到定计划、有目标、分层次、重实效。

1. 面向全体,抓普及和提高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为调动教师自我提高的积极性,我校首先注重提高全体教师对此项工作的思想认识。在抓思想认识的同时,我们从两方面入手,面向全体教师抓普及和提高。一方面发挥各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作用,有计划地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分批派教师参加区里组织的信息技术培训和Intel未来教育培训等。通过多次培训,全体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新了,信息技术水平提高了,45岁以上的教师也都能熟练使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

2. 面向骨干,抓重点

我校在全面普及提高的基础上,又请来市区专家开展了针对中心校下辖的各校业务主任、校级以上骨干教师、信息技术教师三类人员的深层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Flash动画、FrontPage网页的制作,网络课件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校园网的建设、使用与资源建设等。为使这些骨干教师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学有样板,我校还组织他们多次到市区内的先进校学习参观,参加北京市的专题年会等,帮助骨干教师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3. 达标竞赛,巩固提高

我校在教师强练信息技术基本功的同时,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竞赛达标活动,检验、巩固培训成果,从而达到以竞赛促发展,以竞赛促提高的目的。

(1)开展课件制作评比竞赛

我们首先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课件制作评比。最初期的是用演示文稿现场制作一个教学课件,课件中要有声音、图片、文字、链接、切换效果等。此次竞赛共有6 8名教师参加,从中评选出获奖作品,并进行演示交流,达到了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2)开展教师信息技术训练达标活动

我校在各完小校园网开通、硬件条件具备的情况下,2006年开展了全体干部、教师参与的现代信息技术训练达标活动。训练达标活动共分为8项,包括能独立制作插入图片、视频和声音的电子演示文稿;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和40岁以下青年教师会用两种软件制作课件;全体管理人员和45岁以下教师建立自己的邮箱、收发邮件;骨干教师独立制作一份展示个人发展的网页等。活动分阶段进行,前期是个人训练、各校督导阶段,后期是中心校检查验收和表彰阶段。

此次活动参与教师全部达标,同时中心校共收到课件、网页作品百余件,涌现出了不少优秀作品。教师无论是创意还是技术水平都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从中评选出特等奖8件,优秀奖5 0余件,并制作成了优秀作品集,在全体教师会上予以表彰。

(3)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竞赛活动

我校非常重视每年的区级以上师生竞赛活动。从宣传动员到组织培训、检查指导等都有专人负责,并将此项活动的过程、绩效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和奖励中。

4. 整合推进,应用提高

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只有应用于课堂中并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其价值。为此,我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研究。借助市级科研课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每个完小结合本校实际,结合校本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困惑、问题等,由信息技术教师和骨干教师结对确立自己的教科研子课题。实践中,老师们感受到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巨大作用,自觉地把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日常教学中。

为了更快地提升教科研水平,我校加入了北京市电化教育专业委员会。从开始的列席会员到现在的积极参与各项比赛活动,尤其是每年的“三优”评选,有效促进了我校教科研水平的提升。

(1)开展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我校教师努力找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点,开展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教师们精心设计课件,应用课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中开展自荐课活动,每学期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设计制作课件,推出一节多媒体环境下的展示课,供全体教师研磨。这样既锻炼了教师自己,增长了才干,又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研讨的机会,促进了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几年中,我校先后承担了房山区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数学学科的整合研讨活动,推出的研究课受到了进修学校教研员及与会教师的好评。

(2)大胆尝试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

我校在多媒体环境下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大胆尝试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太平庄小学成功地举办了良乡中心校和房山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讨会。我校全体校级以上骨干教师参加此次研讨会,展示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的网络课。区信息中心的领导光临指导,并进行讲座,使我校的整合研究水平进入一个更高层次。

(3)加快校园网站建设,积极开展网络教研

随着校园网的开通,我校充分发挥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目前,有90%的任课教师已在校园网上注册,每天都有更新文章。学校的对外宣传、发布通知、校园动态交流等都逐步通过网站实施。特别是网上教研栏目的开设,打破了传统教研和日常教研的时空限制,极大地增强了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问题的研究实效。

几年来,我校坚持不懈地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推动了全体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也推进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有8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8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骨干作用的发挥和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我校获得北京市课改实验先进单位、连续5年获得房山区素质教育综合评价一等奖、人民满意标兵学校等。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农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也永无止境,我们将不断探索、创新。

浅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 篇5

南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山区小镇的中心小学,地处兴山县西部,与神农架林区接壤,学校现有学生275人,教职工27人,远程教育卫星接收室和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各一间,远程教育班班通教室5间,配备计算机办公室4间。

2005年4月,由于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县教育局、镇政府的关怀指导下,学校投资近3万元将现代远程教育设备配备到各班,建成了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各教室实现了“天网”与“地网”的有效结合,实现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充分发挥了校园局域网的作用。

现将有关建设和应用情况简介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岗位责任。

为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推进工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分别成立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培训组织和教研、技术服务队伍。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远教管理员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根据省、市、县规划安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研究制定远程教育工程的规划和实施方案,对远程教育工程进行统一部署和监督检查,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根据省市县培训安排,学校确定了“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确定培训计划、考核方案,并组织实施,主要工作是解决设备应用的技术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教研活动,全面提升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效益。

二、加强学校管理,确保应用规范。

学校远程教育设施安装到位及后期“班班通”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为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教学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建章立制,强化管理,有效保证了远程教育资源及设施的广泛应用。

1、是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务主任、远程教育管理员具体负责,所有学科教师为成员共同参与,初步形成了学校利用远程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办学特色的办学思路。

2、是学校制定了现代远程教育5年发展规划,对今后5年实施远程教育的目标、规模、器材、设施、教育教学应用、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等内容,均作出了详实的要求和安排,确保了学校远程教育的运行和持续发展。

3、是制定完善远程教育应用的规章制度,主要制定了设备使用登记制度、资源下载使用登记制度、光盘使用登记制度等,制定制度便于有章可循,日常工作注重严格执行和检查,确保了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4、是学校每学期要求教研组研究制定基于远程教育的具体教学计划,督促和检查每个教研组,每个学科教师落实基于远程教育的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在学科教学及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

5、是学校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档案建设,做到分整理、内容齐全、记载详实、整理规范、专盒存放、方便查找。其内容比较全面,主要包括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工程建设、固定资产登记、工程验收、资源接收、资源使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认真负责,对中国卫星宽带网和湖北教育网台的资源做到完整接收,对下载的资源做到及时进行归类、整理、编目录、建档、存贮和共享,便于教师选择应用。学校建立了教育教学资源库,每一位学科教师均建立有计算机个人文件夹,从而便于课前做好准备,有选择性地进行使用。

为提高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应用效益,我们切实加强了管理和指导,一是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合理选择专用教室,配齐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安装机柜、物品厨、防盗防火设施、电工工具和计算机维护工具等,以更好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二是建立设备验收和维护制度,每一批设备到位,我们均在第一时间配发到学校,组织学校电教技术人员验收、应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三是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学校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管理。按照省市县的统一要求,组织建立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管理使用制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管理制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以及《远程教育资源优化应用奖励制度》、《远程教育工程责任追究制度》、《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验收办法》等,并通过规章和制度来规范项目的运作和管理。

三、组织专项培训,提高应用水平。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实施水平、优化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校积极参加了省市县组织的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培训活动,参与率达到100%。其次,结合我校农村教师的实际,我校分别组织了五期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活动。首次培训解读了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模式,观摩了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光盘。另外注重引导学校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依托受训骨干人员,普遍开展远程教育工程专题培训活动,其内容涉及观摩全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光盘,设备使用技术培训、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模式等,通过系列培训,有效提高教师远程教育应用能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进了远程教育工程的深入实施。

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管理员专兼职各一名,有效保证了学校远程教育设备能够全日运行,专兼职项目管理员工作均计算工作量,确保了项目管理员热心本职工作,为学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提供优质服务。

学校制定了远程教育项目管理员工作职责,管理员负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设备维护、资源管理、课程安排、教师技能培训,负责远程教育设备设施防火、防盗、防潮、防雷击工作,要求项目管理员对所承担的任务作好详实工作记录,每月由教务主任审核签字后存档,学校将项目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绩效进行检查和考核,与学校教师信息技能和教育教学应用水平挂钩。

学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培训”,每周利用一个晚上2小时时间对全体教师进行技能培训,要求每个教师达到“五会”要求,即会计算机简单操作,会播放“空中课堂”和“教学光盘”,会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备课和上课,让每个教师能熟练掌握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课堂教学的应用技能。

学校每常年制定了切实可靠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措施,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手段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集中培训10次以上,通过培训,不断引导教师学习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逐步适应现代远程教育教学需要。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发展资源和培训教程,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引导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学习新课程的知识,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了全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四、指导教学研究,确保应用效果。

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益。远程教育资源怎样才能应用好?怎样才能达到效果?“班班通”开通实施以来,我校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主要表现在:一是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让学校、教师清楚的意识到,实施远程教育是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行动。在实施中,建设是基础,目的在应用,要把实际应用摆在首要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得民心,顺民意。二是强化资源建设,为远程教育应用提供有力保障。为丰富教学资源,我们积极鼓励优秀教师结合实际,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自主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并上传到湖北教育网站,供广大农村教师下

载使用。同时我们指导教师们通过多种手段,共享远程教育资源,建立适应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的资源素材库,为组织、管理、教学、辅导等创建了优良的服务环境。三是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个人常规考核重点之一,鼓励教师下载、整合中央电教馆远程资源或网上其它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要求学校举办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课堂教学研究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设备资源的积极性,努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根据学科实际制定远程教育教学计划,备课时做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尽可能多地应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上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每班学生每周应用远程资源学习10节以上。特别是英语教学,学校为英语学科教师配备专用DVD,做到网上资源和光盘资源“双保险”,真正发挥英语“空中课堂”资源的作用,使学生学得愉快高效,教师教得轻松活泼,有效地保证了英语学科教学质量。

学校十分重视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2005年秋季,学校向县教科室申报了“远程教育与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得到县教科室批复,学校在课题组的组织下,学校及教研组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学研究和听评课活动,共同研究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总结经验,反思不足,不断改进应用方法,提高应用水平。

同时,学校还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学演文艺节目,陶冶学习情操,发展学生特长,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几年来,由于学校重视无利教育资源应用和管理,有效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2006年春学校在全县抽考中学生成绩评估居全县第二名,其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经验材料《这里的天空因你而精彩》,在市远程教育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其做法受到了省、市、县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肯定。该材料在国家级刊物《新时期基础教育工作指导全书——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建设》上发表,在省教育网上转载。30多篇课堂整合案例和论文分别发表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湖北教育信息网》、《湖北教研网》等知名网站上,5篇新课改教学设计获国家级奖,8件教师现代教育技术作品获省、市奖。在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10余节,由我校教师承担的县级优秀示范课5节,其中青年教师主讲的录相课《找规律》、《谁在叫》均获得市县“四优”奖。在各级各类师生电脑作品竞赛中,我校均分别获得市一、二、三等奖,教师个人被评为优秀辅导老师。2005年7月县教育局、装备站在我校成功举办了四期100多人参加的“兴山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培训班”,使我校成为全县、全市“KU波段远程教育班班通”的领头羊,并引来了五峰县渔洋关镇所属小学来我校的观摩交流。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远程教育工作建设和应用力度,按照《湖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和应用检查评价标准》的要求,不断探索、强化研究、深入反思,切实发挥好远程教育资源的巨大作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校仍需要花大力气加大对学科资源库建设运用研究力度,以教研组形式反复打磨出炉优质教育资源,按刻盘存储,逐渐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2、深化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深挖潜力,不断提高教师运用水平,能独立进行资源整合,制作高质量高难度教学课件。

现代农村小学 篇6

关键词:农村 运用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32-01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选择不同的策略。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运用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随着“中欧项目”和“远程教育”的纵横推进,让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课堂中迅速成长起来。我们先看下面一个镜头:

镜头一:《修鞋姑娘》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小组找出描写修鞋姑娘神态、动作的语句,带着对姑娘浓厚的感情进行朗读。

生:她只是打量了我一眼,也不管我同意不同意,吧吧吧……

(学生朗读相关段落)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段落,但是读不出修鞋姑娘的善良和真诚,下面我们听听人家是怎么读的。

(教师播放课件)时间过去了很久,但是教师就是找不到文件。(教师由于紧张,挪动鼠标,一下子把文件夹拖到了另外的一个文件夹中,教师找不到了。)

师:还是老师读吧!

生:唉……

从上面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大部分农村教师开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但运用的很不理想。教师操作不到位,使学生高昂的情绪一下子降到了低谷。课堂结束后,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学生反馈时一脸茫然。那么如何在课堂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建议。

1 要想在课堂中运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必须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

教师是课堂中的主导者,多好的设施,多好的课件,必须依靠教师的操作,课件不会根据教师的讲解自动从课堂中跳出来。同时在农村,电脑进入学校的时间并不长,尚且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一部分教师热情很高,但是在课堂中往往卡住。更有甚者,在一堂课中,帮助上课的教师(播放课件)要好几个,试问这样的课堂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吗?这样的课堂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吗?

就拿镜头一种的语文课说,老师想播放课件,进行范读,但是由于操作不当,一时无法播放课件,教师操作了大半天,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朗读也没有进行。老师只好说:“还是老师读吧!”与其准备了课件,还不如教师老早就进行朗读。因此,要想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学习熟练的操作电脑。

2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精心设计、选用课件

现在很多农村教师还不能熟练制作课件,许多课件都是老师网上下载的,尚且不说下载的个别课件制作粗糙,即使制作很好的课件,也是别人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特点选用的,是否适合每个教师?是否适合你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你的学生?如果我们生拉硬拽别人的课件,也许我们的教学只会停留在前人走过的地方,缺少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和思考,造成不切实际的盲目运用。比如,在观摩语文《红树林》教学中,有位教师在课堂中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很多课件只是提出了学生活动的要求,对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以及帮助理解课文层面上的不多。红树林是海南海底森林中特有的景象,对于北方学生,尤其是知识面窄的农村学生,非常陌生,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出示一些红树林美丽的图片,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灵活出示课件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现代信息技术是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教师一定要在恰当的时机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真正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学生与教材交流的工具。在课堂中要防止看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热热闹闹,实际上却对学生学习毫无意义的课件。

4 让信息技术辅助课堂,而不是代替了教师

“辅助”顾名思义就是协助,从旁帮助,拿到课堂教学中,就是用信息技术帮助老师进行教学。我们要正视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让信息技术完全代替了教师的必要讲解和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切忌不能把辅变主,主辅倒置。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的老师整节课都要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主要的板书,细致的讲解,忽略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其它的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用多媒体手段时间太长太频繁,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和疲劳感,不能突出重点内容,也体现不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必要性。

5 信息技术要与学科特点结合,必须现代与传统相结合

每个学科都有他自身的特点,语文注重听、说、读、写,数学注重计算和思维的拓展,而運用信息技术必须与学科紧密结合,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方式。而不能千篇一律,说到运用,总是一个接一个的播放课件。其次在小学课堂中,教师的示范书写对学生的帮助很大。同时,教师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时,有时会突发灵感,这些灵感是无法当堂添加到课件中去的。当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科学教学中必要的实验、演示都是不能缺少的。

总之,在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为了适应时代、社会以及素质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于课堂已成为必然要求,但是我们必须记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和操作者,而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手段,认清主次,切忌滥用,方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命,方能让信息技术真正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范莉.浅谈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角色[J].华章,2012(11).

现代农村小学 篇7

一、远程教育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

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即使是不熟悉的小动物、小植物, 他们也充满热情。那么, 农村小学孩子们怎样在原有热情的基础上对生命世界的本质的认识上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呢?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通过声音、图象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 能促使学生感知迅速、思维灵敏、想象丰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六年级科学《奇妙的人体》一单元时, 讲到身体内部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时, 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的研究很感兴趣, 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 去回答问题, 这样的学习,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而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播放身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动态的心跳、胃的蠕动等, 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 倾听老师的旁白, 兴趣顿生, 求知欲受到激发, 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 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 进入了学习的佳境。

在讲五年级科学《生命的延续》这一单元时, 利用多媒体课件适时播放各种动植物的生殖过程的视频资料片, 让学生真正明白新生命是如何的诞生的。激发了学生热爱生命, 探索生命世界的兴趣。

二、远程教育资源是老师、学生教与学的“催化剂”

在小学科学阶段涉及到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包括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 地球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 还有天空中的星体。面对这些内容, 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容易地学习和掌握所学知识呢?如果靠简单的讲解与看挂图或者做几个模拟试验, 是远远达不到预定的教学目的的。远程教育资源给我和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让我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 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对天空中的星体撩起了神秘面纱, 认识到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 给科学带来了生机。

记得在讲《多样的天气》一课时, 我利用教科书所提供的图片, 让学生欣赏多样的天气, 描述各种天气现象。虽然学生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看图说, 但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没有激发出来, 在领悟多样天气的科学术语上还有一些欠佳。今年在讲这一课之前, 我就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 大量的搜集与课上有关的教学图片、教学课件, 课上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多样天气的图片, 立刻把学生的目光都聚在一点上, 学生欣赏着多样的天气所带来的美, 不时还发出“哇”的赞叹声。学生在看完图片后, 学生的思维火花立即喷发, 说出“阳光普照、乌云密布、晴空万里、大雨滂沱、白雪皑皑、骄阳似火、春暖花开”等等许许多多的描绘天气的词汇,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我还利用课件, 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出示视频课件, 让学生自己边看课件边听, 并用科学术语描述天气晴、阴、雨、雪的变化的过程, 然后老师再组织学生交流, 这样就已经把教学难点解决掉了,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远程教育资源是老师、学生教与学的“添加剂”

远程教育里不仅有随年级的课本知识、文本资料、视频课件, 还有许多其它资源:《时事动态》《专题教育》《少年文化》《为农服务》等栏目。在这些栏目里, 学生最喜欢《少年文化》里的《文史大观》《人物星空》《科普之窗》《军事迷彩》《戏剧欣赏》栏目。他们在看这些栏目时, 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等。自然地掌握了科学课学习上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思考、处理方法, 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 提高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也极大的弥补了作为农村孩子在这方面内容的匮乏, 使我们的孩子得以快乐成长。

我比较忠爱远程教育里的《教师发展》, 让我聆听专家的讲座, 观看课堂实录课, 使我的教学理念得以提升, 同时又学到先进的教学经验。在远程教育里查找资料, 搜索课件, 成了我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它能让我的课上得更精彩。正是在远程教育的伴随下, 我和我孩子们在提高, 在成长。

现代农村小学 篇8

然而, 由于运行设施经费保障机制、运行环境规范管理机制、运行主体继续培训机制、运行资源持续优化机制、运行过程科学研究机制等尚未健全, 致使资源开发与教学需求严重脱节, 资源应用与教师教学难以实现有效对接, 未完全达到“同在蓝天下, 共享好资源”的初衷, 有效利用率不高,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笔者试图从构建支持平台、健全运行机制、创新应用模式三个方面, 谈一点个人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体会, 为“远教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践参考。

一、构建支持平台

要实施好“远教工程”, 真正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创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为重点, 集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机构、社会团体、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 集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源, 集成为教育教学服务和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等各方面的功能, 构建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持平台, 形成丰富多彩的资源供给体系, 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建成农村社区公共共享信息服务平台。

1、坚持“三个纳入”。

为推动三种模式的应用, 要将远程教育教学应用纳入课程表, 提高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使用率;要将远程教育纳入教师培训、校本教研和课程改革计划, 从制度上推进三种模式的应用与研究;要将远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学生素质、推进学校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

1、抓好“三个应用”。针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和特点, 为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着力从三个层面, 积极推进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应用、整合应用和拓展应用。

(1) 切实抓好基本应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教学光盘, 组织学生观看光盘教学资料,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并将光盘播放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实现光盘中的教师、学生与现实教学中的教师、学生互动教学。这种模式, 使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农村孩子可以直接看到全国优秀教师讲课, 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同时, 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节目、数字化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已有的课程资源, 实施多媒体教学。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学生们普遍感到通俗易懂, 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2) 推动学科整合应用。利用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普遍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一是实施教学资源整合。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教师将从卫星接收到和从互联网搜集到的资源以及教学素材库中的资源进行科学的编排和再加工, 建立符合课程需要的教学资源库, 为教学设计奠定基础。二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整合后的资源有机融合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 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三是实施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整合。积极探索在网络环境下, 实现学生、教师、教材、信息技术四要素合理建构及有效互动, 通过信息收集整理发布、小组协作学习等方式, 开展探究式、合作式学习,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将学生引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天地。

(3) 努力搞好拓展应用。利用卫星资源优势, 将接收下来的优秀教学节目刻录成光盘, 发放给各班使用。同时, 利用自身资源、师资优势, 对学校实施教师培训和教研指导。按照三部委要求, 利用远程教育相关资源, 提供场地和方便条件, 积极开展农民文化和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卫生科普知识宣传, 促进当地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 综合发挥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

二、健全运行机制

为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确保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长期有效运行,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教学、方便教学、促进教学”的意识, 坚持以“面向学生、推进应用”为核心, 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 把健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水平。

1、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要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长期有效运行, 没有稳定的运行和维护经费是不行的。我们要通过建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 使农村中小学校有稳定的专项经费, 以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

2、健全规范管理机制。

“远教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 既需要良好的硬环境, 又需要规范的软环境来保障。我们要不断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工作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开放制度、评估制度, 规范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保管、使用、借还、维护、报修及更新等运转行为, 确保设备应用于教育教学, 把设备的耗损率降低到最低, 使用效率发挥到极致。

3、健全师资培训机制。

据统计, 目前能掌握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设备使用技术的农村教师不到20%, 因此, 迫切需要我们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培训机制, 加强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策略、教学设计方法、课程整合、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培训, 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准确及时地将现代远程教育着资源应用于教学实践。

4、健全资源优化机制。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本身的局限性影响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应用水平。因此, 在远程教育资源的建设上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来提供数量足够、质量较高且适合各种模式学校使用的教学资源, 保障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长期有效运行。尤其要加强上行资源的不断丰富, 下行资源的不断采集, 校本资源的开发补充, 各类资源的互通共享, 从技术上、内容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远程教育资源有机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保证远程教育过程有条不紊、稳定地运行, 避免远程教育资源盲目性、重复性建设。

5、健全科学研究机制。

教育科研是“远教工程”长期有效运行的先导和内动力。建立健全“远教工程”科学研究机制, 对优化运行过程, 提高运行效益, 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远教工程”教科研机制, 加强对“远教”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 促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进一步科学化和实效化。

三、创新应用模式

远程教育对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 是全新的领域。远程资源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和开展为农服务活动, 都缺乏现成的模式和经验。为使应用有较高的起点, 我们要下决心走科研先行的路子, 积极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应用模式创新研究。

目前, 我们至少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应用模式的创新:一是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创新;二是教师的在职学历教育和日常培训的创新;三是学校管理模式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创新;四是三教统筹、为农服务、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 应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什么是使用效率, 如何评估效率, 效率怎样;二是三种模式如何配置, 技术可行性、适应性和发展如何;三是怎么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支持服务保障体系;四是如何带动农村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五是如何发挥远程教育工程的综合效益。

为此, 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两大保障体系 (支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体系) , 来保证硬件设施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正常运转, 软件资源的建设和二次开发, 教育教学的培训、指导, 经验的总结与推广。要提倡良好的投入机制与可持续发展, 坚持学校投入为主,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要根据资源整合原则, 分摊运行维护的经费;要通过适当的补偿机制, 加大对资源、设备维护和更新的支持力度, 确保这项跨时代意义的新工程长期有效地运行, 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跨越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筱兰, 郭绍青.中国农村远程教育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005, (05) .

[2]周春艳.浅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6, (05) .

[3]马秀丽.浅谈计算机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7, (06) .

[4]郭绍青.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应用的有效途径与方法研究报告[A].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8.

现代农村小学 篇9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现今社会, 城镇居民住着高高的楼房, 吃着白白的米饭, 穿着暖暖的衣裳, 过着舒适的生活。他们的孩子丰衣足食、生活无忧, 在崭新漂亮的学校里, 享受着先进的、优秀的教育资源。然而, 在他们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和学习时, 他们是否知道, 有些人为了给自己创造这样的优越条件, 每天起早摸黑, 他们吃不好 (为了养家) 、睡不好 (为了糊口) , 他们的孩子们更是只能用一双双明亮清澈的眼睛, 羡慕地望着城里的孩子, 一栋又一栋漂亮的教学楼, 明亮又宽敞的教室, 先进的教学设备……

这些人, 就是大家口中的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为城镇发展添砖加瓦, 与此同时, 他们带来大批学龄儿童, 这些父母流动性的工作性质, 直接导致学习不稳定。由此, 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越来越严重。我校位于浦上工业区内, 大部分的孩子属于农民工子弟。一方面, 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够, 工作忙碌, 常常不能帮助子女学习, 孩子的学习问题完全丢给老师。另一方面, 英语学习环境很差, 学生只能在40分钟课堂上学习英语, 回到家里没人能辅导他们。他们家里没有电脑、学习机、点读笔之类的学习资源, 可想而知, 他们的英语学习多么困难。

农村英语教师平均每个人教三四个班级, 每个班级三四节课, 每班大约有60名学生, 由此可见工作量之大。课后真的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学生, 只能特别照顾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因此, 课堂40分钟的有效利用, 显得尤为重要。

一次参加福州市研讨会时, 听了一节研讨课Unit 6“Weather”, 授课老师将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地运用于本课的教学, 让我受益匪浅。如:在上课一开始就用多媒体播放一首English song“Good morning.”全班同学跟着音乐伴奏欢快地唱着。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 伴随着师生热情洋溢的问候, 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温馨、和谐、民主的英语教学环境。每个学生兴趣盎然, 轻轻松松地走进一个全英语的世界。在导入部分, 授课老师先播放了一个动画视频:由学生非常熟悉的“羊村长”当天气播报员:“孩子们, 明天我要带你们去郊游, 你们呢想去吗?让我们来看看明天是什么天气吧。”当羊村长熟悉的声音一出现, 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本课学习的重点———weather上来了。接着羊村长播报了不同地方的天气情况 , 如 :Beijing—sunny, Shanghai—cloudy, Hangzhou—rainy, Fuzhou—windy, Xinjiang—snowy. 然后教师来用一些操练方式, 例如:One by one, row by row, What’s missing?大小声、排山倒海、四面开花等方式, 这些方式对于那些孩子们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不仅能很好地完成单词教学任务, 还能集中持学生的注意力, 为接下来的句子教学及课文教学打好基础[1]。学生蠢蠢欲动, 课件播出本课的新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today?It’s a sunny/cloudy/rainy/snowy day. 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踊跃举手要求发言, 学习热情很高。接下来的课堂设计同样基于现代教育技术, 如: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 看着图片学习新句子。请几位同学领读, 让孩子更有自信。播放课文VCD, 让孩子们了解课文大概讲的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一句一句说出中文意思。再次播放VCD, 让孩子跟着读并尽量模仿语调和语音, 而后同桌或4人小组用刚学习的新句型练习说话。最后用歌曲Rain, Rain, Go away让孩子们通过模拟情境, 操练、运用所学句型、单词, 在歌曲和情境中自由表达、互助合作, 获得愉快的体验。

回来后我细细回顾这堂课, 认为有许多地方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以前由于教学资源不足, 教学条件有限, 只有一块黑板一个刷, 几支粉笔一张桌。课上只有老师一个人讲得汗流浃背,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讲课仿佛变成了老师的催眠术, 课堂成了学生的摇篮。时代发展, 社会进步, 农民工学校都班班配上了多媒体设备, 老师个个都参加了教育技术培训, 课堂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精彩。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 导入部分播放歌曲, 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小学英语的学习经常会采用歌、舞、演、玩、赛等形式, 目的是吸引学生, 让学生感兴趣, 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到英语学习上。原来在课堂上, 热身部分我总是一成不变地师生问好: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Stand up.Sit down.而现在, 我根据上一节课与下一节新课的内容, 选择适当的热身活动, 可以是歌曲可以是chant。例如:在上“Food”一课时, 我以Apple juice这首歌曲作热身;上“Animal”一课时, 我以Ten little baby ducks作热身;上“Sports”一课时, 我以I like flying a kite作热身。这些热身歌曲都是与新课的学习有一定关联的, 不仅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英语课堂, 还能使新课导入顺其自然,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学到新知识。

(二)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学生都对比较具体的、生动的、直观的事物感兴趣, 这些事物页能够帮助理解, 加深记忆。如教学“Thanksgiving Day”时, 我设计了一个食物展示环节, 以期让学生了解感恩节的饮食文化。正如中国人元宵节要吃汤圆, 福州人冬至要吃糍粑、“敖九节”要吃甜粥, 西方人在感恩节这一天, 也有他们特定的食物 , 如 :玉米 (corn) 、蔬菜 (vegetable) 、地瓜 (yam) 、火鸡 (turkey) 和南瓜派 (pumpkin pie) 等。许多孩子可能对某些事物不了解, 尤其是turkey和pumpkin pie, 这就需要用形象的图片让他们了解。图片一目了然, 学生可以观察它的特点, 比老师描述效果好得多。此外, 还可以适时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资料, 介绍有关火鸡和土耳其人的小故事, 不仅能拓宽学生视野, 还能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维持兴趣。

(三) 适当运用游戏,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小孩子永远不会拒绝游戏, 因此投其所好, 可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小游戏。原来的课堂条件不允许, 只能利用单词卡片和黑板、头饰做一些简单的游戏, 久了学生就会产生疲倦心理。而现在, 利用多媒体可以结合一些当下流行的游戏、电视、娱乐节目等, 设计新颖的游戏。

例如:游戏A:“What’s missing?”原来都是老师出示几个卡片, 把其中的一张藏起来。而运用多媒体可以结合“贪吃蛇”的游戏, 看看哪一个被贪吃蛇吃掉了。

游戏B:结合现在流行的游戏“天天爱消除”, 设计类似的游戏, 把一样的单词或词组消除掉, 这样的游戏学生不爱参与都难。

游戏C:结合植物大战僵尸设计游戏“Don’t move”, 把单词、词组、短语或句子藏在各种植物中, 让学生为捍卫自己的荣誉而战。

此外, 还可以设计“Can you guess?”, “Can you match?”, “Let’s touch.”等游戏, 激发孩子的兴趣, 学习自然就成了一件轻松的事情。当然, 游戏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低年级的孩子游戏不能太难, 高年级孩子游戏不能太幼稚。还要注意游戏的设计要尽量面向全体学生, 要适得其所, 从而有助于教学。

在教学“Sports”时, 我在教学完句子之后, 设计了一个游戏: 争分夺秒。全班一起问:What’re you going to do on SportsDay?学生一个接着一个用I’m going to ...开火车回答 , 10秒内看哪一组能回答出最多的句子。当屏幕上出现10秒钟倒计时, 学生的精神立刻紧张起来, 都想用最快的速度回答出来。即便是那些相对比较落后的同学, 为了不拖小组的后腿, 也会主动地问同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另外要注意的是, 游戏的运用是为了帮助教学, 因此要适当, 不能过度, 不能单纯为了游戏而游戏, 学生会沉浸在游戏中忘了英语学习, 如果把英语课变成游戏课, 就会失去它本来的意义。所以课堂中运用的游戏要得当得法[2]。

二、合理运用各种现代技术, 创设情境。

亲眼看比亲耳听来得真实, 亲身做比亲眼看来得真切。因此在英语课堂上, 老师说得多不如学生自己看一看, 学生看得多, 不如亲自做一做。这就要用多媒体制作一些声音、视频、图像或者PPT, 代替老师部分的讲;设计一两个模拟情景让学生演一演, 代替一直读课文。

在“Animal”新课的学习部分, 出现的都是一些小动物的名称, 我便设计了一个动物园的情景。嵌入相应的音乐, 让学生就像走进了有声的动物园, 见到了各种各样可爱的小动物。动画对孩子们来说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我一边和小动物打招呼, 一边教动物的单词。孩子们在模拟动物园的里边看边学着说, 很快就学会这几个动物的单词。利用多媒体的语言环境比课文内容丰富、生动得多。教材只提供了一组对话, 而多媒体能创造更多语言实践的机会。在一组组真实的情景中练习会话,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 信心满满, 都很乐意表演, 胆量提高了, 信心也大大增强了。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孩子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 , 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3]。孩子们的学习是一个逐渐发现问题的过程, 即先思考然后设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孩子们的思维逐渐发展、日趋成熟。多媒体提供的情景与内容中有一些是孩子们没有遇到过的, 所以产生问题, 通过解决问题, 拓展学习深度。如:在教学“Universe”一课时, 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练习, 其中最后一个是查阅网络, 即查阅宇宙中星球的奥秘, 如:人类已知的哪个星球最大, 哪个星球又最小, 九大行星的大小关系, 为什么有的星星肉眼看很小, 实际上却比地球大得多, 等等。教师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 第二天供小组讨论交流。网络环境下, 能够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 使学生身临其境, 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 如果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 尤其是恰当运用于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中, 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 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简单化、生动化、有趣化, 还能很好地迎合学生的心理要求, 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实现教学相长,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元奎.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教育技术, 2009 (14) .

[2]龚国英.试论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1 (03) .

现代农村小学 篇10

农远项目发展应用至今,在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中究竟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管理者、教师和学生使用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反馈?这都是值得我们仔细调研分析评估的问题,厘清这几个问题将为下一步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依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远项目的实施现状进行评估分析。

一、从管理者角度进行评估分析

1.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

“农远工程”的实施,从2002年试点示范开始,到2007年底全面部署完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人力、设备、技术、资金、教学实践、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因素,而西部农村地区又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特点,“农远工程”的实施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推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2004年,国家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根据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工程总体实施进度计划表,确保2007年底“农远工程”的全面实施完成。2002年现代远程教育试点,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2003年,“农远工程”试点,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中部6省、山东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2004年至2007年“农远工程”实施,涉及西部12个省(区、市)、中部11省、东部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5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配备教学光盘播放点、卫星教学收视点、计算机教室。

到2007年底,“农远工程”硬件、软件建设全面实施完成,各个项目学校都根据规划安装了”农远工程”配备的远程教育设备,全面提升了农村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农远工程”实施初期的预期目标。到目前为止,”农远工程”经过了近6年的应用,真正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但由于某些原因,存在以下问题:(1)政策支持不够,经费得不到保障;(2)领导不够重视,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3)维修体系不健全,有些设备的分包商都不存在了,设备没有办法进行维修。

2.学校管理者

“农远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西部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让同在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享受共同的教育资源。“农远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但在这个过程中有个人要起了十分关键的作用,那就是学校校长。“农远工程”又叫“一把手”工程,从工程的实施之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因此在“农远工程”的资源网站上有专门的校长培训栏目,对学校校长进行培训,使校长真正重视“农远工程”的实施及应用,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在我们对学校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只要学校校长对“农远工程”重视,学校里面设备建设及应用方面都比较好;反之,即使设备安装完成后,也一直闲置,没有人管理维护。

学校建设应用比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建设过程中进行了完善的设备验收,保证所有设备都安装合格;(2) 学校针对农远工程各个功能教室的使用及人员的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制定了激励措施,促使教室正确使用项目设备,同时也调动了教师使用设备进行学科教学的激情;(3) 学校围绕农远工程开展一系列的教学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共同成长。

二、从教师的角度进行评估分析

教师是“农远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施者,他是让设备发挥效益的中坚力量,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远工程”能否发挥效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但相同的设备,各个学校取得的效果却各不相同。

我们通过调查学校教师对远程教育的认识发现,虽然项目学校已经配备了先进的教育教学设备,但还是有59.6%的教师没有转变,81%的教师还是认为网络教室就是上计算机课,35.5%的教师没有引领学生通过卫星频道收看空中课堂节目的习惯,87%的教师认为光盘播放教室就是用来播放课堂实录的。同时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存在学历偏低、教育技术能力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设备的程度不同,带来的效果也就出现了差异。

1.从提升教学质量方面

我们看“农远工程”是否发挥了效益,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一项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看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以后教学的效率是否得到了提高。“农远工程”实施以后,教师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先进的教学设备,使得原来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知识的传播与接收。通过调研发现,80%左右的学校教师使用远程教育设备及资源后,教学效率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还是有接近20%的教师,由于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偏低,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又不高,对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教学效果没有明显改变,学校的设备及资源成了摆设。

“农远工程”的实施,从整体上来说改变了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单一、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先进的设备及资源可用,但出现的问题如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对知识点的把握、对教育技术理念的理解、对创新式教学方法的把握困难仍有待解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解决以上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农远工程”设备效益,提升学校教学质量。

2.从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方面

“农远工程”除了通过教师发挥设备的效益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完成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农远工程”提供的资源平台里面有大量的教师发展及相关的培训视频材料,教师可以自己通过平台观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习新课程的知识,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学校还可以通过平台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解决教师在使用设备过程中的困惑,促使教师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得以提高。通过对“农远工程”学校教师使用后自身情况的调研发现,教师通过“农远工程”提供的远程教育资源平台,在课前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备课,把握知识的重点及难点;在课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地传授给学生,易于学生的理解掌握;在课后,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提升自己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因此,通过远程教育资源平台的帮助,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及手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评估分析

“农远工程”效益的发挥、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最终都是通过学生表现出来。目前,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还是成绩方面的评价,学校通过“农远工程”的实施,学校的整体成绩有所提升,我们就可以说“农远工程”给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改变,发挥了其效益。但是,学生自身素质的高低也与成绩的提高息息相关。而农村中小学学生素质普遍偏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还比较低,甚至有些学生还不能操作计算机,因此,对农村中小学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操作培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农远工程”的实施,为学生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新东西,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58%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对学习兴趣有较大提升,41%的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对学习兴趣有所提升,1%的学生认为没有改变。

“农远工程”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了教师、学生长期形成的固有模式,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协同学习,共同探索,激发了学生个体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的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思维更加开阔。

“农远工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学生通过收看“星空放送”、“绿网军事”等科普栏目,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兴趣。调研显示,农远工程”实施后,学校的特长生及因兴趣爱好获奖的学生明显增多。

四、反思

“农远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的办学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现代教育技术思想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提升了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但由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后续资金没有保障等因素,导致“农远工程”的后续发展动力不足,部分项目学校的设备因为管理缺失而导致闲置。因此,在目前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针对“农远工程”存在的问题,一定要转变思想,加强管理,确保经费,这样才能保障学校信息化建设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3-9-20.

[2]谢艳梅.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陈志龙.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努力提升为教育现代化服务的努力和水平[C].全国电化教育馆长会议,2008-1-13.

[4]陈志龙.站在新起点开创新局面[C].全国电化教育馆长会议,2008-12-6.

[5]陈志龙.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加快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做出新贡献[C].全国电化教育馆长会议,2010-3-20.

[6]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7]龚道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2).

上一篇: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下一篇:沿江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