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译探究

2024-05-06

英译探究(精选十篇)

英译探究 篇1

1《红楼梦》英译的整理方式

中外学者对《红楼梦》的翻译与研究, 持续了一百多年。面对各种五花八门的《红楼梦》英译本, 国外的一些读者不知应该如何着手, 因此应该对《红楼梦》的英译本进行整理与分类, 方便国外读者阅读与研究。

1.1 从历史阶段角度对《红楼梦》的英译本进行整理

《红楼梦》英译的开端, 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 直到1986年才结束。在这长达一个半世纪里, 《红楼梦》的英译工作分为三个历史阶段, 这三个历史阶段中产生的《红楼梦》英译本各有其特点。

(1) 初始阶段:1830~1893

1830年, 英国皇家学会的德庇时翻译了《红楼梦》中第三回目的两首词《西江月》, 这被公认为是对《红楼梦》的第一次英译。直到1893年, 陆续出现了其他几种《红楼梦》的英译本。在初始阶段, 我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 经济、政治和军事能力都远不如工业革命以后的英国。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红楼梦》英译本, 并不能公平公正地体现出《红楼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文学地位。在这个阶段一共出现的4种《红楼梦》的英译本, 都不能完全体现出《红楼梦》的文学价值, 只是单纯作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言资料。但《红楼梦》也因此走出了国门, 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2) 发展阶段:1927~1958

1919年, 我国开展了五四青年运动, 带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因此这一时期, 对《红楼梦》进行研究的学者, 也有了新的思路与开端。因此, 在这一时期又发展出了3种《红楼梦》的英译本。其中有一个Mchugh译本是由德文转译而来, 因此并不在英译版本之内。其余两种译本, 分别由我国两位学者王良志与王际真翻译完成。这两位学者受到了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译本中加入了当时的红学研究理论成果。不过受制于图书出版商的要求, 这个阶段的《红楼梦》译本, 主要关注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 而忽视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描述。例如书中大量的古典诗词, 以及原著中对封建社会腐朽制度的批判等等。这两个译本使国外的很多读者, 认识到了《红楼梦》的魅力, 不过却不全面, 只是把《红楼梦》单纯地当成了中国的爱情小说, 就像《罗密欧与茱丽叶》一样。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不过这两个译本对《红楼梦》在国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这个阶段是《红楼梦》英译的发展阶段,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这个阶段的英译本可以在整理时作为《红楼梦》按历史阶段英译的第二分类。

(3) 成熟阶段:1973~1986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 国力水平也不断提升, 因此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与日俱增。这时的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艺术文化交流, 也逐渐进入了平等时期。这样的历史背景, 诞生了更为优秀的《红楼梦》英译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学者霍克斯译本和中国学者杨宪益译本。这两个译本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红楼梦》英译本。

这两个译本, 各有其优劣。霍克斯的译本注重的是如何使外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 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翻译成了国外读者更容易接受的西方思想。例如在对“天”的翻译时, 霍克斯将之翻译成“上帝”。这样的翻译虽然更容易使国外读者接受, 但是却不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曹雪芹的意图。而杨宪益的译本, 则更好地传递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直译的成分比较多, 在翻译的时候更加尊重原著。而且这个阶段的译本中还带有大量的插图, 形象地描绘了我国传统的服侍和建筑风格, 这也是这两种译本的成熟之处。因此,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产生的两种英译本, 是对《红楼梦》英译的成熟之作, 同时也是在对《红楼梦》英译整理中的第三部分。

1.2 从翻译方式角度对《红楼梦》英译进行整理

由于《红楼梦》的英译本种类繁多, 因此在对其进行整理的时候, 除了从历史阶段角度来进行, 还可以从翻译的方式角度来进行分类整理。在这一百多年对《红楼梦》的英译中, 大致可以分为选译本、节译本和全译本三类:

选译本:这种译本大部分都是早期的英译版本。例如最初的对《红楼梦》中的诗词翻译, 这就是从书中选出一小部分文字进行翻译。这种选译本不能完整地表达原作者的文学思想, 也不能使读者深入了解整部作品的文学价值,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译本。

节译本:在后续的对《红楼梦》的英译中, 出现了节译贾宝玉与林黛玉两人爱情故事的节译本。这种版本忽视了书中的一些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描述, 只是从情节上注重对两人爱情的翻译, 虽然比选译本要完善许多, 但是还是不能完整地将《红楼梦》准确地翻译出来, 因此也是一种不完善的译本。

全译本:这是对《红楼梦》的英译比较完全的译本。目前只有前文提到的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译本两种。这种全译本都完整地对《红楼梦》全文进行了翻译, 也吸收了很多红学研究者的理论, 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 是一种比较全面、能够很好地传递我国传统文化的译本。

2《红楼梦》英译的传播方式

对《红楼梦》英译的有效传播, 其方式应该分为两大类, 即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这两种传播方式齐头并进, 才能对《红楼梦》英译的传播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2.1《红楼梦》英译的直接传播方式

《红楼梦》英译的直接传播方式, 既包括了传统的刊印、发行, 也包括了互联网时代的宣传与传播。传统的刊印成书, 再发行到读者的手中, 可以直接对《红楼梦》英译进行传播。读者可以购买或者去图书馆查阅《红楼梦》的英文译本并进行阅读与研究。在网络上的传播也同样如此, 读者可以在互联网中阅读查看译本, 并且可以搜索到各个时期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这种传播方式是直接而有效的, 不过在阅读与研究过程中, 读者容易遇到疑惑和不解, 无法明确了解译本中的内容, 这时就依赖于《红楼梦》英译的间接传播方式。

2.2《红楼梦》英译的间接传播方式

《红楼梦》英译的间接传播, 包括红学研究者对《红楼梦》研究发表的学术性论文的译文, 也包括国外用话剧、歌剧等方式对《红楼梦》的演绎等等。论文可以帮助国外读者更加深刻地了解《红楼梦》的英文译本, 也可以对《红楼梦》中所处的历史环境进行补充与说明。这种论文如果翻译成英文版本, 被国外读者所运用, 那么会间接地对《红楼梦》英译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国外的话剧改编等演绎方式, 可以更多地让国外民众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到《红楼梦》这部著作, 从而激发他们对《红楼梦》的研究兴趣, 同时也间接促进了《红楼梦》英译在国外的传播与普及。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从历史阶段和翻译方式两个方面对《红楼梦》英译的整理方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同时对《红楼梦》英译的两种传播方式——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做出了阐述与探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新时代社会的不断进步, 中国传统名著《红楼梦》英译的整理与传播方式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 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下去。

参考文献

[1]陈宏薇, 江帆.难忘的历程——《红楼梦》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J].中国翻译, 2003 (5) :48-54.

[2]凤群.认知语用学中的翻译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3) :125-128.

古诗英译-咏柳 篇2

古诗英译 Ode to the Willow

Purest emerald is thy overall color of shade, Thousands of twigs droop like fringes of jade;By whose hands thy slim leaves are made? The February breeze is like a scissors’ blade.The Willow

Emerald fashioned into a tall tree Hung with myriad silk braids of green.Who tailored the dainty leaves? The snipping wind of early spring

Chant For Willow

“城市病”英译探究 篇3

“城市病”英译探究

赵 刚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 200241)

从汉语术语“城市病”的定义出发,探讨目前国内对该词的种种英译,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归纳总结出该词的正确译法。

城市病,英译

一 引 言

随着现代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白领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令人担忧。这不,大家刚刚熟悉了“亚健康 (sub-health)”,又出现了“过劳死 (die from over work/overstrain)”。如果细究的话,“城市病”可能也会间接地导致“亚健康”,甚至“过劳死”。不过,我们在这里谈的“城市病”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关系,

那么,什么是“城市病”呢?根据《新华新词语词典》[1],“城市病”是“现代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人口过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于上述原因使城市人容易患的身心疾病”。而百度百科则认为,国际上特大型城市的“城市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市贫困。陈长德先生则于 2004年 7月 13日在《中国建设报》上撰文,非常形象地指出了新时期的 12种“城市病”及其诊断与治疗。这些“城市病”包括:溃烂症 (环境恶劣,脏、乱、差),中风瘫痪 (长期没有新发展),难产(半截子工程),流行性感冒 (相互模仿、盲目照搬,城市缺少特色和个性),高血压 (城市用地和资金的浪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马路市场、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了交通和路网系统的活力),牛皮癣(斑块状皮肤病,与城市环境不协调),中暑 (城市“热岛效应”),面黄肌瘦(城市没有亮点,缺少现代气息等),消化不良、胃酸 (住宅开发量过大,“空壳”现象严重),缺钙 (城市中除中心点较繁华外,其他地段环境条件明显较差,导致城市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气血凝滞、小腹胀痛 (公交站点布点不匀,网络覆盖不均,导致繁华地段过于拥挤,其他地段则过于冷清)。

二 “城市病”英译种种

近几年,各种媒体关于“城市病”的报道比比皆是,甚至有不少关于“城市病”的学术探讨[2-3]。然而,遍观国内出版的词典,除了《新华新词语词典》外,其他词典,包括《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大词典》以及 2010年刚刚出版的《汉英词典》(第 3版),均未收录该词。

目前关于“城市病”的英译主要有四种:《中级翻译教程》(第 2版)[4]在第十二单元“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一文中将该词译为 diseases typical of cities;“百度百科”中将该词译为 urban/city disease;《新华新词语词典》中将该词译为 urban social problems;《中国日报》的网上论坛里有人将其译为 urban malady。下面就这四种译文一一进行分析:

首先,把“城市病”译为 diseases typical of cities实属无稽之谈,译者根本没有搞清楚“城市病”是什么意思,就贸然动笔了。disease的意思是 an illness or unhealthy condition in your body,especially one caused by infection([尤指感染而得的 ]身体疾病),大到心脏病、糖尿病,小到感冒、发烧、头疼,均可称作 disease,与这里所谈的“城市病”风马牛不相及。

其次,用 urban/city disease来翻译“城市病”也属于翻译研究中形似而神非的“假朋友”。的确,在《韦氏新大学词典》(第 9版)[5]中,我们可以找到 disease的一个义项:a harmful development(as in a social institution),但该义项事实上也难以佐证用disease来译“城市病”中的“病”的合法性。原因有二,首先,该义项的意思是“社会制度等的弊病”[6]。对照前文中“城市病”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病”并非是指“社会制度的弊病”。其次,英文中的确有 urban disease的说法,但一般还是指“在城市中发生的疾病、流行病”等,与“城市病”的含义大相径庭。譬如,Haaretz.com这个英文网络杂志上就有一篇题为 A worrying urban disease:Reports of rabies cases are up的报道①。很明显,这里的 urban disease指的是诸如 rabies(狂犬病)这样的疾病,而非“城市病”。再如,下面一段摘自 The New York Tim es(《纽约时报》)上 2010年 6月 22日的报道也可以说明 urban disease是指“疾病”,而非“城市病”。该报道的题目为 The Health of the Cities,作者为爱德华·L.格莱瑟 (Edward L.Glaeser)。文中第一句中的 urban disease就和下文中的cholera epidemics(霍乱)相对应,而霍乱并不属于所谓的“城市病”。

The conquest of urban disease in the developed world has been one of the great triumphs of the past two centuries...In the 19th century,2.5 percentof the population died in a normal year,and during extreme events,likethe cholera epidem ics of 1832 and 1849,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might perish.

再次,urban social problems这个译文更是有问题,对此金其斌先生[7]认为,“social problems”是指terrorism(恐怖主义)、crime and violence(暴力与犯罪)、drug use(毒品)、sexually harass ment(性骚扰)、gays and lesbians(男、女同性恋)、mental disorders (心理障碍)、ethnic minorities(少数民族)等诸多社会顽疾,而非“城市病”的所指。在此基础上,金先生又根据词典的定义自己拟定了一个译文:problems arising from overpopulation in big cities such as pressure on electricity and water supply,heavy traffic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and consequently health problems。

金先生的译文怎么样呢?首先,译文太长。与其说是翻译,不如说是解释。而由于译文太长,在翻译实践中则难以使用,譬如“专家披露,未来五年我国‘城市病’将进入高发期”这句话,在翻译时就无法套用该译文。其次,该译文内容不全面。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城市病”起码包含了五个方面,译者用 such as这样的结构来表示,注定在表达内容上不全面,譬如“城市贫困”一项就没有体现。当然,该词定义中所提及的只是五个主要方面,至于其他一些次要方面以及由这五个主要方面引发的其他问题那就更多了。

最后,urban malady这个译文也不正确。译者在提出该译文时,其实已经认识到,urban malady是指各种各样的 social problems,而非本文所指的“城市病”。

当然,关于 urban malady的谬误,还可以从malady一词本身的意义进行佐证。根据《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8],malady一词有两个含义:(1) something that is wrong with a system or organization [制度或机构的]弊病,弊端;(2)esp.old use an illness[尤旧]疾病。这样看来,用该词来翻译“城市病”的“病”也不恰当。

三 “城市病”英译探究

那么,“城市病”应该如何英译呢?笔者认为,“城市病”不是中国城市独有的问题,国外城市也存在“城市病”,所以英文中理应有该词的地道表达。在这个思路的指引下,经过调研,笔者发现,其实汉语中的“城市病”就是英文中的 urban problem。下面通过两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出自联合国计划署 (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me)的一份报告②。报告中列举了 14种 urban problem以及各市市长对其严重程度的看法,包括 unemployment、insufficient solid waste disposal、urban poverty、inadequate housing stock、insufficient solid waste collection、inadequate water/sanitation facilities、inadequate public transportation、traffic congestion、poor health services、insufficient civil society participation、inadequate education services、air pollution、urban violence/crime/personal safety、discrimination(women,ethnic,poor),包含了汉语“城市病”的所有表现,甚至还包括健康问题(poor health services),这与“城市病”的各项内容完全契合。

第二个例子是一篇有关香港 urban problem的报道 (http://ihouse.hkedcity.net/~hm1203/development/urb-problem.htm)。这篇文章中非常详细地列举了香港的14种“病症”,具体为:市区土地日少、人口密度过高、居住环境挤迫、房屋不足、交通挤塞、城市蔓延、市区破落、污染、生活指数高、生活紧张、罪案多、疾病多、意外频生、人口老化,这些“病症”基本上涵盖了“城市病”所包含的所有内容。

四 结 语

这样看来,“城市病”的“病”只是国人的一个形象说法,事实上就是指“城市问题”。正如《北京科技报》2009年 10月 27日的一篇报道中所说:“所谓‘城市病’,是对城市问题的一种形象说法。它是存在于城市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矛盾,这种矛盾只有在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才会凸显出来。城市病主要包含城市的人口、环境、交通、住房、资源等社会问题。”有鉴于此,在英译该词时大可不必纠缠于具体的“病”应如何翻译,而应该通盘考虑该词的内涵和外延。“城市病”的英文就是 urban problem。

注释

①参见 http://www.haaretz.com/print-edition/news/a-worrying-urban-disease-reports-of-rabies-cases-are-up-1.1797。

②参见 http://mirror.undp.org/magnet/icg97/SURVEY.HT M

[1]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新华新词语词典 [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张世银.城市病防范与治理[J].中国外资,2008(8).

[3]邵景安,刘秀华.城市病及大城市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孙万彪.中级翻译教程.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韦氏新大学词典.9版[Z].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1995.

[6]陆谷孙.英汉大词典.2版 [Z].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7]金其斌.谈一些汉语新词语的英译问题——评《新华新词语词典》部分词条的译文[J].中国翻译,2003(6).

[8]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辞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The Translation of“Cheng shi bing”

ZHAO Gang

S ta 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hinese te rm“Cheng shi b ing”,the author d iscusses the va rious trans la tions of this exp ress ion and then p oints out the inadequac ies in them.Fina lly,the author offe rs his ow n trans la tion of“Cheng shi b ing”based on m e ticulous inves tiga tion.

urban p rob lem,trans la tion

H059;H083;N04

A

1673-8578(2011)01-0022-03

2010-06-12

2010-09-01

英译四字格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探究 篇4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英译四字格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多年来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广泛而深入, 经过多年发展, 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的建成为翻译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英译中四字格仅仅是英汉翻译实践中十分细微但却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技巧。该技巧的运用除了体现中英文化差异, 该技巧还能运用于口译中, 无论交替传译还是同声传译, 都是十分有用的法宝。在当前大学英语创新教学中, 教师更可以把该技巧贯穿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语法和翻译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并朝着为适应现代化飞速发展而以听说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此有两个问题需要厘清。首先大学英语教学中一段一段的学究式的教学模式应该稍作调整, 但并不意味不讲翻译的技巧。其次, 尽管当前高端外语人才需求持续旺盛, 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不能过度强调听说, 而忽略语法、翻译等层面的教学与讨论。齐戈 (2014) 认为, 实际的英语翻译教学中, 教师采用“布置翻译任务—批改作业—讲评练习”的方法开展教学。除此之外, 笔者十分强调教师课堂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英汉翻译的策略用例句和译文的对比模式一一向学生讲解与演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好课本的同时, 在课后认真钻研, 用务实求是的态度, 扎扎实实讲好每一堂课。

1 中英双语差异

最早关于翻译的定义之一即唐朝贾彦公《义疏》里提到:译即易, 相解也 (罗新璋, 1984) 。当然各国的翻译家对翻译的定义看法不一, 在此不再详细阐述。任何语言之间都有相通的文化, 这使得翻译成为不同语言的人们相互交流沟通的桥梁。在翻译中,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挑战, “归根结底, 翻译中大部分的问题都起源于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 (叶子南, 2013) 。我们知道, 汉语是比较重视意义的语言, 一层一层地展开, 不存在像英语一样的屈折结构;英语比较重视逻辑、结构、句法等。所以英汉翻译应该把汉语的这些特点考虑在内。

2 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谈到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应该知道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基础, 是文化得以流传的载体” (姜倩何刚强, 2008)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互为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德国语言学家洪堡早就指出:语言是自我的表达, 也是文化的反映 (陈德鸿张南峰, 2000) 。不论英汉抑或汉英翻译, 都应该把文化因素考虑在内, 即充分发挥译入语的绝对优势, 从译文的可读性考虑译入语受众的接受能力, 切勿欧化汉语, 也勿洋腔洋调。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归化”与“异化”, 但二者相互影响, 缺一不可, 正如我们没有必要对到底是应该“直译”还是“意译”争论不休一样。

3 英译四字格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案例均选择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出版的《21 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1-3》, 该套教材是三亚学院全校大学英语的主干教材, 教材主题新颖, 选材独特, 提供充分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准备。

在教授大学英语的同时, 需要不断向学生灌输文化差异、习俗、语言对比等方面的信息。冯庆华 (2008) 表示, 汉语成语言简意赅、生动形象, 是一种比一般词语有着更强的表现力、历来为人们所喜闻乐用的一种精粹的语言材料。汉语中, 使用成语的频率非常高, 这是汉语一大语言特色。以下是笔者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一直给学生灌输的英汉翻译中使用比较频繁的四字格技巧。

3.1英语形容词译为汉语四字格

a) Keeping your grade point average (GPA) up can be vital to your academic success.

译文:保持一个高的平均绩点对实现学术成就至关重要

b) ...but that doesn’t mean a so-so student can’t land a competitive job with a big company.

译文: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没有机会在名企获得一个竞争激烈的职位。

c) Employers understand that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译文:雇主们都明白学生们的境况各不相同

d) You can now look back on how trivial the fights were, how insignificant it was that another guy or girl was trying to talk to your lover...

译文:曾经的那些争论是多么微不足道, 曾经那些有人试图和你的恋人搭讪的事情是多么地无关紧要……

3.2英语断句译为汉语四字格

a) ...but they also understand working to pay your way through school.

译文:但是他们也知道勤工俭学

b) You first love is something intense, keen, and maybe even sad, and you will never forget it.

译文:初恋是那么地刻骨铭心, 甚至让人无限伤感, 难以忘怀

c) Whether he or she is still in your life or just a headache memory, that person will always hold a special place in your heart.

译文:无论你的最终结果如何, 相守至今或是惨淡分离, 那个人都会在你的心里占据一个特殊位置。

d) The music of the Beatles, Pop King Michael Jackson...are all parts of the pop culture but as of this time, Lady Gaga is enjoying her lion’s share.

译文:披头士、流行之王杰克逊……都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但是此刻, 嘎嘎小姐无人能及

e) Back in the 15thcentury, new methods of sailing made it possible for ships to cross the oceans.

译文:早在15 世纪时, 新的航海技术使漂洋过海成为可能。

3.3 英语名词译为汉语四字格

a) A college campus is a stressful place where there’s often too much drama, gossip, and alcohol.

译文:大学校园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地方, 戏剧性的事情时常发生, 流言蜚语满天飞, 酒精泛滥

b) Decades of hardships and economic stagnation have been blasted away by an accelerating economy that has no equal on the planet.

译文:几十年的艰难困苦和经济停滞在无与伦比的高速经济发展下散失殆尽

3.4 英语副词译为汉语四字格

a) We live in an increasingly transient world.

译文: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口流动日益频繁的世界。

b) Bobby Jones, the greatest amateur golfer of all time, won a string of major championships.

译文:鲍比·琼斯,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美国业余高尔夫球员, 曾获得多次球赛冠军。

3.5 There be句型译为汉语四字格

In the 19thcentury, there was nothing that the East’s rulers, soldiers or intellectuals could do to stop geography from changing meaning.

译文:在19 世纪, 东方的统治者、士兵或是知识分子面对地理位置的意义变化束手无策

3.6 英语被动态译为汉语四字格

Decades of hardships and economic stagnation have been blasted away by an accelerating economy that has no equal on the planet.

译文:几十年的艰难困苦和经济停滞在无与伦比的高速经济发展下散失殆尽。

4 结束语

通过大学英语课本中英译四字格的分析, 在开设大学英语课程的两年中, 教师结合自身翻译理论与实践, 把这些微小但比较有用的学习心得分享给学生, 对他们来说是有益的, 特别是当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后, 对于翻译部分的考查提高了要求, 这也体现当前对于专业性强并且英语良好的毕业生的刚性需求。以此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不可偏废任何一部分。语言与语言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以及它们三者之间互为关联、互为影响, 把握好这些对于高校大学生提高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德鸿, 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精选[M].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00.

[2]冯庆华.汉英翻译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姜倩, 何刚强.翻译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8.

[4]罗新璋.我国自成体系的翻译理论[C].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4.

[5]齐戈, 魏春梅, 杨永.英语教学法改革与实践探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4.

[6]陶文好, 邹申, 汪榕培.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1, 2, 3[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英译汉练习 篇5

英译汉练习1.The increase in their profits is due partly to their new market strategy.2.It is desirable always to wear a safety belt when you are driving on a highway.3.Finland of Northern Europe is remarkable for its large number of lakes.4.The student can hardly speak simple English, much less write English articles.5.Some highly praise him, whereas others put him down highly.6.That car has given me nothing but trouble ever since I bought it.7.This attitude resulted in a nation committed to researching and experimenting.8.Many new arrivals have difficulty adapting themselves to life in a foreign country.9.Nowadays depressing amounts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familiar to the public.10.Many young men in modern society have not enough political awareness.11.In spite of the severe competition, he is still ambitious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job.12.The National Arts Association sponsored the fair to raise money for Hope Project.13.Last yea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waged a war against crime and disease.14.New buildings have been springing up everywhere since the reform policy in 1978.15.Upon arriving in New York he converted all his pounds into dollars.16.The factory is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as a result of years of bad management.17.It is too difficult for us to finish the task, so it remains for him to do it.18.The famine, together with the war, killed millions of lives.19.He cannot go without wine even for one day;he is a complete slave to drink.20.Illness and age had changed the once well-known actress beyond recognition.21.One clear finding is that people need green spaces for better mental health.22.However, city children just don’t have as much fun as children in small towns.23.People there have coordinated their efforts to clean up the trash or garbage.24.People in cities have little opportunity to experience parks or unprotected spaces.25.Last week we went mountaineering and the view was breathtaking on the summit.26.His contact with famous critics paved the way to his

artistic success.27.When reading a poem, you’d better not understand it in a literal sense.28.People living in large cities often erect emotional barriers against each other.29.An environmentalist is one concerned with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30.They are fully confident that the 21st century will be characterized by development.31.The light went out and the entire hall sank into complete darkness.32.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all along been combating drug trafficking.33.The man and his friend were supportive of each other at that critical moment.34.My figuring was wrong because I overlooked one tiny point.35.As everyone was seated, the chairperson proceeded to announce her plan.36.I firmly believe that this agreement will be for our mutual benefit.37.We anticipate that we will meet a certain amount of resistance to our plan.38.One ingredient needed when making a cake is flour;another is sugar.39.Try to be diplomatic when you turn down her invitation.40.Our efforts should be directed towards/with great efficiency.41.Mother is against the idea, but I’m sure I can win her over.42.The working staff had some reservations about the truth of the claim.43.He tried to buy time by doing a lot of talking.44.This year the company hit the target to double their domestic sales.45.Some are reluctant to work because their living is ensured by social assistance.46.The boss encourages his employees to go all out for a prosperous business.47.The days are lengthening as summer approaches.48.As she was waiting for the result to come out, her excitement was heightening.49.Before night fell, the setting sun reddened the clouds.50.Nothing more was heard from him so that we began to wonder if he was still living.51.In China we implement a system ensuring that people doing comparable jobs receive comparable rates of pay.52.Indonesians have traditionally favored large families and their religion, Islam, frowns on birth control.53.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people should remove all the tins, bottles, leftovers and other garbage after a picnic.54.The education system in China is currently characterized by an emphasis on success in exams.55.By itself, nature can keep the water recycling and provide us with an unchanging amount of water.56.Nature’s recycling system is in danger because much of the Earth is covered with paved and concrete surfaces.57.A foreigner’s first impression of the U.S.is likely to be that everyone is in a rush—often under pressure.58.We produce a steady flow of labor-saving devices;we communicate rapidly through faxes, phone calls or emails.59.In some countries no major businesses is conducted without eye contact, requiring face-to-face conversation.60.That telephone save the feet and endless amounts of time is partly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telephone service is superb here.61.Having studied business at college and knowing two foreign languages, my secretary is perfectly competent for her job.62.There is an acute lack of wat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country, because there have been no rain since last February.63.What one thinks and feels is, in the eyes of social scientists, mainly due to tradition, habit and education.64.To do the job of the sales representative, it is desirable that you know something about medicine as well as the market.65.The bank will lend you money on very favorable terms so long as you are able to pay the money back in good time.66.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has greatly improved in this region and now the water coming directly from a tap is perfectly drinkable.67.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quality education, China should introduce more choice into the educational system.68.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summer, Haier has waged a massive ad campaign to promote its air-conditioner sales.69.Emily knows that continuous letters from John, together with countless roses, are aimed at winning her heart.70.Psychologists have been studying the changes people experience when they leave rural areas and move into urban environments.71.Tolerance is the quality of allowing other people to say and do as they like, even if you do not agree with it.72.In those days when he looked for a job, he strongly felt that there was a strong prejudice against men over forty-five.73.Having worked in the company for two years, Mr.Smith is now taking care of marketing and public relations.74.To make a man perfectly happy, tell him that he is brilliant, or noble, or wise, or good.75.A dialect is a form of a language that is spoken in a particular area by people belonging to a particular social class.76.Sitting motionlessly at his desk for quite a while, Robert

thought hard but could not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77.Most of them are not used to food and long for home;some find it difficult to observe the regulation about time.78.Online learning has marked a new departure in education;now the students have more resources to turn to.79.He has a good command of French and German, which enables him to work in these two countries successfully.80.The slightest carelessness in handling the current crisis can result in a crash on the country’s stock market.81.In order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the government has recently adopted a new measure to raise income tax.82.An icy wind from the north had been blowing the whole night, so the temperature dropped below zero early this morning.83.Tension descended on these children when it was time for departure, since they didn’t know whether they could adapt to the new life.84.We must take everything into consideration before we make any decision, because a wrong decision could do infinite harm to us.85.We don’t agree with him because his argument is unrealistically idealistic and does more to harden the problem than to provide solutions.86.Prejudices are most difficult to remove from the heart whose soil has never been loosened by education.87.Many American gestures may have offending, embarrassing, or at least confusing meanings in another culture.88.Martin Luther King, Jr.is awarded the 1964 Nobel Peace Prize for advocating the nonviolence policy in the movement for civil rights.89.Though most of us would like to think ourselves free from such prejudiced opinions, we’re all guilty of name stereotyping to some extent.90.It is common sense that lightning usually accompanies thunder, but can you tell me whether we see lightning first or hear thunder first?

软新闻英译中的编译现象探究 篇6

当今中西方科技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软新闻英译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信息呈现于各国读者面前,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窗口。软新闻文本实用性较强,注重交流和传播效果,这些特点决定其英译必须采取更加灵活的翻译方法。笔者研究发现编译现象在软新闻英译中普遍存在,本文拟从功能目的论的视角解析软新闻英译中的编译现象,以彰显软新闻英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同时为译者提供新思路。

软新闻及其编译

软新闻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且易于引起受众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能产生“即时报酬”效应的新闻(甘惜分,1993:11)。软新闻一般用词新颖别致、句式丰富多样、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其主要反映社会、文化、生活等诸多方面,善用修辞、注重轻松活泼的表现手法,以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促进新闻的交流与传播。

软新闻的英译是为了传播中国文化、增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了解而进行信息传译的一种方式。为了使译文在目标语中能够取得和原语中同样的传播效果及功能,译者需要依据软新闻的特点及特殊的翻译目的,用适合目标语读者的语言把源语的信息重新表达出来。由于汉、英两民族在语言风格、文化心理、意识形态、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时需要改变原语新闻的词法、句法甚至篇章结构,有时需要补偿或删减信息才能吸引读者,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张锦,2010:155)。软新闻翻译的特点是“编译”(adaptation),编译是指用特别自由的方法翻译出来的译文。编译本身隐含了“改变”,即“为了适合某些读者或为了译文的目的,译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文的内容与形式”(张美芳,2004:95)。Newmark(2002:22)认为编译属于交际翻译,“是一种最自由的翻译形式”,其重点是根据目的语的语言、文化和语用方式传递信息,而不是尽量忠实地复制原文的文字。译者在交际翻译中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解释原文、调整文体、排除歧义甚至修正原作者的错误。由于译者要达到某一交际目的,因此他所产生的译文必然会打破原文的局限。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功能派翻译理论为软新闻英译中的编译现象提供了合理的理论依据,它颠覆了原语文本的核心和权威地位,主张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整个翻译过程,包括翻译策略和方法的选择,即“目标决定方式”(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因此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参照系不应是对等翻译理论所强调的原文及其功能,而应是译文在译语文化环境中所要达到的一种或几种交际功能(陈小慰,2000:9)。软新闻本身是个功能性强、目的明确的文体。交际、传播是软新闻的特性,因此软新闻的英译不必遵循传统的“等值”原则,而要注重的是在英语环境下所要达到的交际功能,使译文符合英语文化规范和标准,软新闻英译的译者应以目标文本潜在的交际目的和功能为导向,灵活采用解释、重构等编译手段处理文本,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的预期传播和交流的目的。

软新闻编译中的得与失

翻阅书籍是研究各国间文化特征的首要步骤,曾在报刊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上面说在日本历史课本上,他们改写历史,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一罪行。这就是软新闻编译的一种好处,不止外国可以编译中国的著作,我们中国也可编译外国的史书。就拿上面一则新闻来讲,如果我国没有一定的外文水平,就看不懂外国书籍,也就编译不来那则新闻,更加不了解他们改变历史的一大事实。所以软新闻的相互编译促进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是时代的进步。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我国洋务运动的开展就是中国第一次学习外国语言的起源。那时学习外国语言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在大清国与外国签订条约时派上用场。像屡次出现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等等,导致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敌强我弱是第一方面,而另一方面就是语言不通。当时签约都是用的别国文字,密密麻麻的一大片,清朝人根本看不懂是什么意思,于是在威胁与模糊的状况下就把丧权辱国的条约给签了,惶恐中夹杂着无奈,这是血一般沉痛的教训。

英语是国际第一语言,世界上说英语的范围最广,这与美国、英国的国家发达程度有关。英国曾经以国际霸主的地位统治了几十个国家,当时美国还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在英国统治下的国家必然要学习英语,英语也成了那些殖民地国家的母语。直到后来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美国独立,但是他们所说的语言也是英语,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国成为军事、经济第一强国,各国学者纷纷向往去美国留学,人们通过各种形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再后来英语就成了各国的第二语言。

软新闻的英译现象是外文编译的最普遍现象,它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流,同时也消除了不同种族的语言障碍。只是各国的语言基础毕竟不同,文化差异也较为明显,所以在英译现象中常常存在一个毛病,就是翻譯出的作品很直白,其他种族的人群通常不能很好的理解新闻内容。

其实,编译者在翻译书籍时有大量错误出现。因为每个单词有很多种翻译法,就像我们中国翻译英语美句时,我们读着翻译过来的汉语觉得很直白很平淡,因为我们的翻译水平有限,所以欣赏不了别人文中的美。外国也是一样的,都说汉语妙不可言、文字优美,就像我国古代的唐诗宋词,一首诗吟出,借景抒情,那种意境我们中国人读了会觉得好美,可是外国人翻译过去就成大白话了,又怎能够欣赏的了呢?

软新闻编译现象解析

笔者研究发现,编译现象在软新闻的英译中十分普遍。下面将从《Chinadaily》、《China Today》、《Beijing Review》等新闻类杂志中选取不同题材的软新闻编译译例进行分析,探讨编译方法的可行性。

删减法

删减主要指删除一些重复的术语、套话、诗歌、高调的话语和华丽的辞藻。当中文原文中含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手法、独特的政治生活和语用色彩的语言时,译者需要根据英美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习惯采用删减法简化语句和结构;当中文原文中含有晦涩、呆板的语言时,译者也应适当删减以突出事实和重点(王静,2010:41)。例如:

nlc202309051226

Ex.1ST:当中国社会跨入20世纪80年代这一新的历史阶段,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先驱者,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创下了令人瞩目的经济业绩,在华夏大地再领风骚。

TT:In the 1980s,when China entered a new era,it was Guangdong,the pioneer province,that put into practi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and once again stunned the world with its great achievemen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 Today, August 2006)

此例中“先行一步”,“先驱者”,“敢为人先”均强调广东省率先迈出改革开放的步伐。原文中的同义重复确实起到了强调的效果,符合汉语软新闻善用修辞、句式丰富多样、富有层次感的特点,深受汉语读者的喜爱,但若全部译出则会造成信息的重复,使译文累赘臃肿,甚至扭曲原意,妨碍读者理解原文的意义。因而,译文中删除了重复部分,用简洁的“the pioneer province”表达出原文的确切含义,符合英文读者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习惯。

Ex.2ST:青龙峡作为云台山的主要景点之一,有“云台山第一峡谷“之美誉。这里瀑飞泉悬、潭幽溪清、山水含情、草木解意,自然灵性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的生灵活现。狂然的心跳和砰然的心动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堪称生态旅游、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TT:Qinglong Valley,known as “the Biggest Valley of Mount Yuntai”,is a major scenic spot in Mount Yuntai scenic area. Thundering waterfalls,running springs,secluded ponds and clear water form the scenery here. Nature ispires with its beauty. Standing here,one feels as if every mountain and water carried his thoughts,and every grass and wood could undersand his feelings. Here,natural beauty is joined with the thumping of hearts. It is not only a good destination for eco-tourism, the valley is also an excellent summer resort. (Beijing Review,February 2007)

原文汉语中语言凝练、结构整齐对称的四字短语迎合了中国人讲究对称美的思维习惯,营造出了气势,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必然会造成信息冗余,晦涩难懂,不符合英语软新闻语言简练,开门见山、平实客观的习惯表述,达不到译文预期的交际目的。因此“瀑飞泉悬,潭幽溪清”被译为“Thundering waterfalls,running springs,secluded ponds and clear water form the scenery here.”,给人无限的遐思。同时“自然的灵性和生命的灵动在这里演绎的生灵活现”,“狂然的心跳和砰然的心动在这里挥洒得淋漓尽致”具有相同的含义,因此译者只用一个句子“atural beauty is joined with the thumping of hearts”表达了原有的诗意,并使得句子简洁平实。

解释法

解释法是根据两种语言间不同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短语、句子或注释对原文加以解释,旨在译出目标语读者不甚了解甚至感到诧异的意义。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历史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进行思想和信息交流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障碍,因此译者可以用解释法在译文中增加一些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对独有的特色词语、历史事件和政治用语等意义的阐释,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Ex.3ST:浙江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211工程”大学。

TT: Zhejiang University is a university covered by “Project 211”,which refers to one hundred universities in China chosen nationally to receive priority in development for the 21 st century.(Chinadaily,August6,2006)

在本例中,译者采用的是直译加解释的方法。“211工程”属于中国特色术语,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对于中国人尤其是学术圈的人来说无需解释。但英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中,没有对这个中国特色词汇的认知,若是直接将“211工程”译为“Project211”,必将造成译文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为了达到预期效果,译者对“211工程”这个词进行了解释,改变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进行推理时,求得语境效果,获得原文作者的交际目的。

重构法

重构法指的是抓住源语的核心和精髓,打破原文的句法结构、先后顺序,通过增补、删减、改写等方法重建原文的信息内容,增强原文的趣味性及可接受性,以达到软新闻翻译预期的传播效果和交际目的。

Ex.4ST:尽管此前有报道称俄罗斯总统普京将宣布对反对派实施打击,但据一位知情人士介绍,普京却与反对派展开了和谈。(ChinaToday,July,2007).

TT:Putin opened peace negotiations with the oppositon,according to a source,though earlier reports said that He planned to declare attacking against the opposition.

上例中的漢语表达是典型的中国人螺旋式思维方式的体现:说话、写文章拐弯抹角易兜圈子,习惯了先因后果的思维模式,或者先叙述事件的过程,最后才会交代结果,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美感。而西方人的思维则相反,喜欢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客观描述,习惯先叙述核心信息和最重要的结果,继而才会提到事件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软新闻的英译实践中,译者要遵循西方语言文化传统及读者的思维习惯,以增强软新闻的传播效果。本句在源语中先提到此前的报道传闻,最后才是核心信息“展开和平谈判”,而译句中则刚好相反,最先述及核心信息。

结 语

软新闻强调传播和交际的目的以及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模式、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都使编译成为可能和必要。功能派译论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和交际性为软新闻英译过程中的各种编译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本文的译例中编译法的适用性也得到了证明。希望本文能够对译者有所启发和指导,在新闻翻译实践中灵活采用编译方法,规范和完善新闻翻译工作。

|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

编校:郑明扬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选词标准化探究 篇7

1 壮医药名词术语分类

对壮医药名词术语进行科学的分类是合理选词的前提保证。经笔者总结, 壮医药名词术语的分类方法大致归为下五类: (1) 依据科目类别划分, 如:壮医基础理论、壮医内科学、壮医药伤科学、壮医妇科学、壮医药材学等; (2) 按照种属划分, 如:脏腑、病因、病机、病名、疗法等; (3) 从语言结构学的角度分析进行归类, 如:专有名词———“三道”“两路”等;主谓 (宾) 结构———“嘘能生勒”“毒虚损正”等;介宾结构———“以黑治黑”“以毒攻毒”等; (4) 基于壮医药与中医药相似相联却独其身的特点, 还可将壮医药名词术语分为两类:一类为与中医概念相似的术语, 如“阴阳”“精”“正邪”等;另一类为反映壮医自身特点的术语, 如“阴盛阳盛证”“目诊”“壮医药线点灸”等; (5) 壮医药的研究对象是人、疾病与自然关系及三者的相互作用, 因此可分别以三者作为出发点进行分类:如:“咪心头”“巧坞”“勒答”等归“人”;“货烟妈”“埃病”“肉裂”等属“疾病”;而“瘴”“蛊”“痧”等则为“自然”因素。

2 壮医药名词术语特性

壮医药名词术语可按上述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然则, 无论以何种方式划分, 所有壮医药名词术语均具备异于其他医学体系的共同特性, 即民族性、人文性和包容性。因此, 在筛选壮医药名词术语的过程中, 应将此三种特性纳入选词的标准中对术语进行规范, 只有当术语具备上述特性时, 壮医药的价值才能真正展现, 如此, 才能让壮医药在众多医疗体系中脱颖而出,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更多的关注和掌声。

3 壮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准则

壮医药与中医药同属科技, 故在遵循科技名词术语选词标准的基础上, 依赖于壮医药与中医药相似相联的特性, 应同时予以借鉴部分中医药名词术语的选词标准以作参考。

3.1 科技名词术语规范标准

根据我国既定的科技名词术语的统一规范标准, 可将其归为九大类[1]: (1) 单义性:科技名词术语应具专一性, 即一词一义; (2) 科学性:科技名词术语须以科学理据为支撑, 能正确反映所指事物的学科特点, 不可模棱两可; (3) 系统性:科技名词术语的系统性包括学科概念体系、逻辑相关性等, 进而形成树状结构的系统化模式; (4) 简明通俗:科技名词术语宜简洁明了, 凸显其专业严谨之余还易于操作使用; (5) 约定俗成:即一些术语初始表达欠妥, 但经久使用后为大众所接受并形成习惯用语; (6) 纯概念性:科技名词术语只应具备确切的语义且持中性立场, 不应夹带任何情感色彩; (7) 中文特性:中文名词术语应体现其汉语表意文字特点, 中国文化特色溢于其表; (8) 国际性:术语应与国际通用的相应术语概念一致; (9) 内涵特性:术语名应体现其概念内涵的本质特征。

3.2 中医药中文名词术语规范标准

朱建平[2]认为, 在上述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准则的基础上, 从中医药名词术语的实用性出发, 同时考虑到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自身特点,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继而拟定《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 标准中关于对选词的部分标准如下:将本学科的专有名词系统收录, 专有名词是指具有本学科学术特点、构成本学科概念体系的名词;从其他学科渗入或借用的名词应尽量少收集, 并注意协调一致的原则;注意选科学概念清楚、相对稳定的新词, 使审定工作能反映当前学科发展水平。因此, 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应当基于上述规范而开展选词工作。

4 壮医药名词术语选词工作流程

依笔者观点, 壮医药名词术语选词可依据上述两大既定标准中罗列的若干原则进行, 但在实际操作中, 术语的筛选不可能完全合乎所有标准, 故当发现其中几种原则相互矛盾时, 须综合多方面因素考究, 从而进行准确合理的选定。现予展示壮医药名词术语选词工作的流程, 其基本步骤大致如下。

4.1 选词数量

壮医药名词术语的英译工作在翻译界中为首次创举, 现处试行阶段。因此, 在术语筛选过程中应本着“量少质优”的宗旨, 对选词的数量加以严控, 一方面实现“质控”, 即可对定量术语进行“精译”, 另一方面突出“严谨”, 即把时间的重心落实到译后的讨论分析, 故将挑选200个名词术语为宜。但考虑到最后选词审定存在商讨并修改的可能性, 须额外选取50个术语以作替换, 力求“量控”严谨到位。

4.2 选词范畴

除了对选词数量进行严格控制, 还应对选词的范畴进行细致地规范。壮医药, 顾名思义, 其发源地处壮族区域, 但由于长期缺乏统一语言及文字的历史, 使得壮医药在坊间流传的版本众说纷纭, 致使壮医药在认知、运用和传承的过程中出现阻滞。而直至《中国壮医学》《中国壮医内科学》《中国壮药学》等一批经官方审定的壮医药学丛书和系列教材相继问世, 才真正意义上以统一汉字的形式规范了壮医药的独特理论体系, 进而确立了其特殊地位[3]。因此, 将上述系列丛书及教材列为选词的范畴, 可使筛选的术语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值得注意的是, 《壮医基础理论》《壮医诊断学》作为壮医药学的基石, 其最基本、最常用及最具本学科特色的核心词汇大致被收录于此。因此, 选词的重心应放在这两本书上, 辅以其他相关壮医药学书籍进行补充选词。

4.3 选词原则

以既定的科技名词术语及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作为基准, 结合壮医药名词术语的民族性、人文性与包容性的特点制定其特有的选词原则, 包括:基础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独特性原则, 具体阐释如下。

4.3.1 基础性

基础性是指壮医药名词术语在此学科中具有指导性意义、能代表壮医药学核心思想及理论体系的特性。作为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研究的初探阶段, 夯实基础是非常必要的, 为此, 只有筛选那些能体现壮医药学根基的术语, 做好对基础性术语的英译工作, 才能让壮医药在国际上坚实扎根、蔚然成风。

4.3.2 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壮医药名词术语在此学科中具有高频使用率, 并能在临床上发挥解析病因病机、协助诊疗的特性。壮医药名词术语作为科技名词术语最重要的作用是实用性强。在壮医药的诊疗、科研、教学及对外交流等领域及其社会实践中, 无一不涉及到术语的使用, 而只有实用性强的名词术语, 才能体现出壮医药宝贵的临床价值, 保证壮医药能以积极的姿态被传承、发展, 甚至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4.3.3 独特性

独特性是指壮医药名词术语在此学科中具有别于其他医学体系的特点, 即“人无我有”。在壮医药发展的进程中, 其形成了有别于中医药等其他医学体系的理论特点, 如:“三气同步”整体观, “三道两路”论, “辨病辨证相结合, 以辨病为主”及“专病专方专药”的诊疗方法等。提取筛选具有本学科特色的名词术语, 可引起热衷于中国文化的西方医学人士对壮医药的兴趣, 进而了解、认识、学习、引进壮医药, 由此推动壮医药事业在国际的发展壮大。

4.4 选词分类

在选词原则的指导下, 结合上文提及的分类方法, 将选定的200个名词术语进行合理分类。在使用一种方法完成分类后, 可使用余下的一至二种方法权衡分类的偏倚, 尽量保证分类在各方面的均衡性。依笔者观点, 从科目间、种属间、语法结构这三种方法进行分类有较高的可行性且易于管理操作。根据科目划分, 使词汇涵盖所有壮医药各个领域的名词术语, 可保证研究结果的均衡客观;根据种属划分, 则使相互关联的术语形成树型结构, 使之更为系统化, 便于查找;而根据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有助于对其译词句式的选用和固定搭配的研究, 为日后英译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手段。

4.5 选词审核

选词审核旨在保证最终选定的术语具有权威性, 这需要依靠官方的力量。在政府及相关医药类权威机构的支持和肯定下, 继壮族医药研究室及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后, 广西中医药大学壮医药学院成立并成功引进壮区的名老壮医药专家, 甚至聘请部分对壮医药研究有所涉猎的相关学科专家作为兼职人员, 充实了壮医药教学与科研队伍[4,5,6]。笔者认为, 可召集上述专家组成壮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小组, 基于他们对壮医药的深刻认知和对其发展前景的敏锐触觉, 壮医药名词术语审定工作才更具公平性、严谨性与权威性。

5 结语

壮医药名词术语选词工作应以科技名词术语规范标准和中医药中文名词术语规范标准为基础, 在基础性、实用性和独创性原则的指导下进行选词工作, 经过选词审定后, 壮医药术语的释义、英译、专家论证及译稿形成等阶段性工作方能顺利进行。其选词标准化的顺利进行能够为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力的保障, 从而促进壮医药的治疗、科研、教育、学术交流等领域的国际传播和地区交流。

摘要:通过借鉴我国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原则及中医药名词术语筛选标准, 并结合壮医药名词术语自身特点, 对壮医药名词术语的分类、特性、选词原则及选词工作流程进行探究, 旨在细化、规范其术语筛选标准, 为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研究的长期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壮医药,名词术语英译,选词,标准化

参考文献

[1]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5:52-58.

[2]朱建平.浅议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规范与审定[J].中医杂志, 2003, 44 (4) :247-249.

[3]梁启成.广西壮医药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07, 13 (7) :68-70.

[4]林艳明, 马卓飞.浅谈壮医药高等教育在我院的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1, 17 (8) :76-77.

[5]庞宇舟.我校壮医药学科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高教论坛, 2006 (5) :34-35.

英译探究 篇8

中国是广播电影电视产量大国, 数据显示2014 年生产600 部电影, 收获50 亿美元票房, 仅次于美国, 但影片的海外影响力还需提升, 要实行文化“走出去”战略, 将更多影片输出海外, 字幕英译的水平和质量尤为重要。国际大片的进口和传播形势一片大好,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将视角转移到华语电影翻译创作上, 认识到片名和字幕翻译的水平是华语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

生态翻译学视角是胡庚申教授将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基本原理运用到翻译研究中, 指出对译本的解读和评析应着眼于整体, 不局限于语言分析, 还要考证原文文化、原文社会和译语文化等, 适应译者和译本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 在翻译过程中做到三维 ( 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 的转换从而产生恰当的译文。而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英译字幕满足三维的选择适应性转换, 是较成功的字幕翻译。笔者希望更多翻译工作者能做到三维的生态转化, 使中国电影走向世界。

电影《我的少女时代》讲述的是长相平凡的女孩林真心, 每天眼睛跟着校草欧阳非凡转动, 而学校霸王徐太宇暗恋校花陶敏敏, 林真心偶然发现非凡和敏敏在交往, 在徐太宇的胁迫下组成联盟誓言拆散这对金童玉女, 帮助彼此追到心上人。两人一路跌跌撞撞笑料百出, 没想到逐渐喜欢上了对方。影片以20 世纪90 年代的台湾高中为背景, 阐述林真心和徐太宇初恋故事, 该片记录年少时光, 充满回忆和青春气息的剧本引起观众共鸣。

一、字幕英译赏析

通观影片, 不难发现整个翻译目的语读者都易接受。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转化都较为成功, 包括片名和人名的翻译也较恰当。

1. 语言维

电影语言的特征是口语化强, 常带有时代特色, “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在不同方面的适应性转换较为明显, 下面一组影片引文能说明这点。

林真心: 就像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男神”, 也一定会有个“老大”。As there is a“God”in every school, there is also a “boss”.

徐太宇: “臭俗仔”! “Chicken”!

林真心朋友: 我们是不是很有缘? We must be meant for each other, right?

徐太宇朋友:缘你妈啦!Meant for hell!

林真心:真心话大冒险。“Truth or Dare”.

当下, 年轻人经常借用流行词来对话, “男神”一词近年出现, 气质、外貌、成绩都优秀的男生在学校被称为男神, 此时翻译为“God”能表达女生心目中的地位, 男神就是她们的一切, 让目的语观众感受到欧阳非凡的魅力和受欢迎程度; 而“老大”是指带头做坏事与老师为敌的一类人, 翻译为“boss”带点讽刺意味; “臭俗仔”是台湾地区的口语中对那些没用的人看不起且带有鄙视的一种叫法, “Chicken! ”一词有胆怯和懦夫的意思, 用在这里恰当地表现了徐太宇对非凡的鄙视。对于带“妈”字的口头话, 这样的翻译带上hell就很地道, 容易使目的语观众理解。真心话大冒险是一种要么说出真心话, 要么勇敢尝试一件事情的游戏, Truth or Dare简单概括, 一目了然。译者对这些口语词采取归化的方法, 将其意义表达出来, 让目的语读者一看就能了解别人所说, 对影片来讲, 语言是催化剂, 口语的翻译必须地道。

2. 文化维

影片中有很多文化专有项, 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思想, 如何将这些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目的语读者, 译者需要坚实的基本功和对文化的透彻了解。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和阐释”, 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不仅关注整个语言的文化系统, 还要关注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性质和内容上的差异, 再做出相应的转换。请看下面的例子。

林真心: 在那个年代, 那就是我们的新光三越。Back then, that was our department store.

林真心: 每天最重要的抉择是早餐要吃铁板面还是萝卜糕。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we had to make every day was what to eat for breakfast.

陶敏敏: 下次不要再把“缘”写成“绿”了。Don't mistake “Disney”for “Destiny”again.

何美: 模范生表白了。Mr. Straight—A confessed his love.

这组例子中, 译者基本都是用意译的方法将文化专有项归化成目的语观众熟悉的词语, “新光三越”“铁板面”“萝卜糕”这些词语都是带有地方特色的, 如果直译肯定会引起误会, 将其意译表达便于读者理解, department store和breakfast简单明了, 增强可读性和简洁性。“缘”“绿”二字在偏旁部首上的相似性经常引起书写错误, 如果翻译为“green”会失去味道也体现不出源语的文化内涵, 而翻译为“Disney”“Destiny”拼写相似也符合缘分的意思, 读来朗朗上口。“模范生”一词译者同样采用意译, 那些成绩优秀、品德端正的学生被称为模范生, “Mr. Straight—A”要比“model student”更加符合译入语的习惯。

3. 交际维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交际目的的转换, 这种翻译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和文化内涵的转换外, 更加侧重交际层面, 关注原文的交际目的。纵观整个字幕翻译你会发现译者并不局限一种翻译方法, 而是充分考虑目的语观众的感受和接受能力, 做到可读性和流畅性的结合。大胆使用省译、增译、变译等各种翻译策略, 实现交际维的转换。请看以下几例:

徐太宇: 你有没有喜欢的人在现场? Are you seeing someone? Is she here?

徐太宇: 好久不见! It's been a long time.

徐太宇: 那有什么难得啊! “A piece of cake”.

林真心: 女生是很难琢磨的, 当我们说没事, 就是有事, 我们说没关系, 就是有关系。Girls are so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When we say nothing is wrong, it means something is wrong; when we say it's ok, it means it's not ok.

关注原文的交际意图是否得到体现, 这组例子做到了这一点。将其进行省译、意译, 使目的语观众得知原文的话语意图和内涵。

二、对华语电影字幕英译的启示

“走出去”战略关键看翻译。电影“走出去”战略目标的实质是通过电影贸易, 实现对外文化传播, 塑造一个国家的良好形象,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越来越多的电影被介绍到西方, 而如何让电影内容更直观地被接受, 字幕的翻译尤为重要。电影片名的翻译首当其冲受到观众的关注, 片名有时不能直译, 要根据剧情来定, 《我的少女时代》官方片名译为Our times. 并没有直译为: my teenage times. 而片中的人名翻译也很有趣, 林真心译为Lin truly, 林诚意译为Lin sincere, 欧阳非凡译为Ouyang extraordinary等, 主角的名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性格, 林真心就是一个真诚的人, 同时与最后的《真心爱你》呼应, 欧阳非凡译为extraordinary观众一看就感受到他是男神的气息, 这样的创新翻译应该提倡。

电影字幕英译首要原则是观众的接受性———可读性原则, 只有观众接受影片, 才能将影片中的文化内涵传播出去。第二个原则是文化传播原则。

1. 可读性原则

可读性原则要求译者根据电影字幕翻译简洁有趣的特点, 对原文进行适当改写和调适。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写, 重写之后必须照顾读者的可接受性, 让对方觉得舒适, 这样才能抓住读者眼球。以剧情为主的电影主要靠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来展开情节, 那么口语翻译必须简短, 生动且地道。

2. 文化传播原则

对中国文化的传播, 直译显然存在很多障碍, 这就需要翻译策略达到目的语读者能理解的目的。电影字幕英译应围绕文本更应跳出文本。字幕英译本身就是艺术的再创作, 目的是向国外观众介绍本国文化促进文化传播。

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战略新格局, 为华语电影“走出去”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我们应抓住机遇在文化创新的新时代推进电影行业迈向国际市场。

结语

《我的少女时代》电影字幕英译中, 译者为使译文可读易于观众接受, 采用意译归化和省译等各种翻译策略, 使译文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 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电影字幕英译工作者是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应加强自身的双语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华语电影“走出去”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和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 2001, (2) .

[2]赵速梅.影视翻译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 .

[3]冯晓霞.论电影片名翻译方法[J].语文学刊, 2005, (5) .

[4]李养龙, 刘颖.字幕英译策略的句法分析[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 (1) .

[5]李怀亮, 万兴国.中国影视文化产品“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J].现在传播, 2011, (11) .

[6]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1, (4) .

英译探究 篇9

在当今“ 媒体外交”时代,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已然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民生等方面的内容常常见诸报端, 因此, 如何加大外宣力度并提高宣传效果是中国在迎接各大媒体的话语挑战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而译者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及翻译实践则是关键性的一环。不少学者认为新的政治语境下的译者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转换能力, 还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及媒体素养。 例如张援远提出文本翻译的“ 忠实性”[1];杨明星在奈达“ 等效”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政治等效”原理等[2]。 本文笔者以“ 习马会面”两岸领导人的发言稿英译本作为分析文本, 简要的从情感因素、政治因素及文化因素三个维度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进行探究和分析。

1 关于“ 习马会面”的媒体修辞背景

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的会面引起全球主流媒体的关注, 尤其是西方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绝不示弱, 这种积极的姿态自然与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脱不了关系。“ 习马会面”已作为一个词条被收录在维基百科中[3], 里面涉及到背景介绍、安排议程等, 某些西方国家的险恶意图一开始就暴露无遗。 例如:《 外交》 报刊登一篇文章表面上说是表达台湾民众的诉求和民意, 其实是以西方国家的立场来阐述观点“: The data is in: less than a week after the meeting between Taiwanese President Ma Ying-jeou a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a plurality of Taiwanese believe Ma does not reflect their views and that he failed to defend Taiwan’s sovereignty and dignity”[4]。 习马会面正逢台湾大选, 以蔡英文为首的主张“ 台独”的民进党开始占据上风, 因此一些媒体认为大陆想借此影响台湾选举, 马英九也想以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突破性举措为国民党赢得选票。领导人的发言必然要权衡两岸民众的感受, 维护两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同时对外需要展示两岸团结一心、协力解决问题的决心, 而后者则是译者在语意传达中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因此在这一特殊的政治场合下, 译者需要一种敏感的政治意识与国家的全局意识做好两岸关系的对外宣传。

2 习马发言的政治修辞对比

第一习“: 情”字当头。 习主席的发言从一开始就流露出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渴望, 以抒情性的语言回顾两岸的历史, “ 曾几何时, 台海阴云密布, 两岸军事对峙, 同胞隔海相望, 亲人音讯断绝, 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同时, 习主席明确表示台海一家亲, 情真意切地讲到“ 不管两岸同胞经历多少风雨, 有过多少时间的隔绝, 没有力量能把我们分开, 因为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 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习主席的修辞方式道出了人民的心声, 暗示两岸关系“ 情”至深, 两岸民众间的血缘及情感的纽带是永远也无法割裂的, 和平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

第二马:借“ 辞”表态。马英九借用李光耀资政对谈中所阐发的“ 两岸的发展, 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依归”来作为自己对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立场, 在历史问题上, 他谈到, “ 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 这正是《 尚书》 所说的‘ 非知之艰, 行之惟艰’”, 含蓄地回应了两岸和平统一的议题, 台海问题是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问题的性质界定很清晰, 但是解决台海问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其实暗含着“ 维持现状”的立场。同时马英九援引了北宋大儒张横渠的话“,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借“ 辞”表态其实是一种含蓄的表达, 反映了马英九切实考虑到了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发展的看法存在差异, 考虑到大陆民众及领导人的感受, 同时一些敏感话题不好明说, 直接表达政治立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无可估量的。

3 翻译策略评析

3.1 情感因素的考量

在政治语篇翻译中, 原语受众与译语受众很难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这主要缘于各国宣传的政治立场、态度、利益、价值观念及所处的社会背景、个人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阅读文本时, 受众往往带着某种“ 成见”, 因而, 译者对译语受众的期待值与发言者对原语受众的期待值难以等同, 译者需要在尊重受众差异性的基础上对原文的情感表达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

例:曾几何时, 台海阴云密布, 两岸军事对峙, 同胞隔海相望, 亲人音讯断绝, 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History has left bad memories and deep regrets for untold famil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原语极具抒情性, 富有节奏感的四字格更是体现情感的真切, 而译文的表达相对比较平淡, 客观的叙述出历史曾给两岸同胞留下不好的记忆及遗憾。译文中如果负载太多的情感对译语受众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3.2 政治因素的考量

在政治等效理论中, 政治语境的考量与政治内涵的把握是第一准则, 译文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政治立场的偏差, 对外宣传方面则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译者在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政治立场的前提下, 要进一步对译文字斟句酌, 有时译者所认为“ 忠实的”词汇表达可能被一些媒体错误解读, 扭曲原语的本意, 而损害到国家的利益, 因此译者有必要关注媒体报道中的措辞, 让媒体无漏洞可钻。

例:第一, 巩固“ 九二共识”……达成了两岸和解与合作, 推动了永续和平与繁荣。第二, 降低敌对状态, 和平处理争端。第三, 扩大两岸交流, 增进互利双赢。 第四, 设置两岸热线, 处理急要问题。 第五, 两岸共同合作, 致力振兴中华。

In 1992, we reached the One China consensus. This is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of cross straits relationship that we both stick to. Second, we have to reduce animosity across the straits. We should cooperate together and rejuvenate the Chinese nation. Third, increase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We need to establish institutions on each other’s side and create win-win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Fourth, we need hotlines on both sides. We should cooperate together and rejuvenate the Chinese nation.

Ma delivered a 20-minute speech that addressed five areas: creating sustainable cross-strait peace and prosperity based on the so-called“ 1992consensus”; reducing hostility and tackling disputes peacefully; expanding cross-strait exchanges to create win-win scenarios; establishing a cross -strait hotline for urgent issues; and reinvigorating the Zhonghua minzu。[5]

海峡两岸在1992 年11 月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的共识简称“ 九二共识”, 由于一些译语受众不了解中国的这段历史背景, 译者就需要明确把握这一共识的政治内涵“, One China consensus”能准确把握原语的政治内涵, 使一些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不能得逞。 卞正东曾指出中华民族里的民族是“ 国族” ( nation) , 少数民族里的民族是“ 族群” ( ethnic group) , 民族和族群不是同一层次上的概念, 民族指的是民族国家层面的意义, 族群是文化层面的意义, 国族属于社会政治范畴, 而族群则主要属于文化范畴, “ 中国民族”以音译加注解显得不够简洁, 同时缺乏对政治语境考量[6]。

3.3 文化因素的考量

译者对原文的忠实如果是局限于字字翻译, 容易造成译语受众百思不得其解, 这种译文就是无法传达原语的意思, 自然也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和预计的效果。 对译者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文化层面的转化, 由于原语受众与译语受众的文化背景差异, 许多文化知识、文化寓意的传达必然要借助注释, 而为了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就需要译者结合政治语境对文化寓意进一步提炼。

例:历史为两岸留下了错综复杂的世代课题, 这正是《 尚书》 所说的“ 非知之艰, 行之惟艰”。

The ancient book of “ shang shu” says we have to really trust each other and seek pragmatic strategies.

译者巧妙地化解了“ 艰”字, 从国家的政治立场及和平统一大局出发, 明确表达出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及解决两岸的问题重在彼此间的信任及切合实际的政策举措“, 艰乎? 非也”。

4 总结

政治文章的翻译尤其是领导人的发言稿翻译必然涉及到政治因素, 而政治问题含糊不得, 它与国家的根本利益、国家形象、国家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多重因素的制约下, 政治翻译“ 忠实”往往需要考虑东西方受众的情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在符合国家利益和立场的情况下对原文做出适切的调整, 选择正确的词汇及表达方式实现语言的转换及思想内涵的表达。 同时, 译者的政治敏感度的培养及措辞的讲究往往离不开对媒体修辞的关注, 由此, 译者才能在“ 媒体外交”时代为中国的对外宣传扮演积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张援远.谈谈领导人言论英译的几个问题[J].中国翻译, 2004 (1) .

[2]杨明星.论外交语言翻译的“政治等效”——以邓小平外交理念“韬光养晦”的译法为例[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5) .

[3]“习马会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2015_Ma Xi_meeting[OL].

[4]《外交》报刊http://thediplomat.com/2015/11/will-the-ma-xi-meeting-backfirefor-taiwans-kmt/[OL].

[5]Chinese ethnic group (中华民族) through cross-strait cooperation.http://www.tai peitimes.com/News/front/archives/2015/11/10/2003632096/2[OL].

英译探究 篇10

1 研究方法、数据统计与分析

运用软件Para Conc建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第一辑) 电子平行语料库, 采用COCOA标注系统, 对原文中出现较多的明喻、暗喻、借喻、类比以及拟人进行手工标注, 统计这些修辞手段的分布和翻译。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 无论是在原文中还是在相对应的译文中, 明喻都是最为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 拟人次之 (两者前后所占比例分别为37.7%和40.9%以及29.6%和27.3%) 。“散文是一种主观抒情性极强的文体, 但是这种主观抒情性又与诗歌有本质的区别, 散文主要是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情实感打动读者”。 (林非, 1992:34) 因此, 为了能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 产生共鸣, 明喻和拟人是比较能够让人一目了然的修辞手段, 使用较普遍。另外, 从表中数据的对比中, 我们发现, 张培基在翻译具有修辞手段的句式时, 往往力求保持原句中的修辞风格, 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段。有时, 出于整体考虑, 放弃修辞手段的情况时而有之, 但是从一种修辞转换成另一种修辞的情况少之又少。但是, 我们也必须看到一个特殊情况, 那就是对暗喻句式的翻译。原文中暗喻出现31处, 而译文中有6处转换成了明喻, 占总数的19.4%。究其原因, 汉语讲究意合, 以意驭形;英语讲究形合, 以形摄神。汉民族思维上十分注重全局性和辩证性, 表现在句子建构上为偏重意合, 即句子中成分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结构较松散, 不求严谨, 通过意念, 即词语或句子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来连接。而英美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注重逻辑, 表现在句子建构上为偏重形合, 即句子中词与词之间, 分句与分句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形式手段, 如连接词, 形态变化来完成。 (包惠南, 2001:26) 意合的句子转换成形合的句子, 增加句式上的链接合情合理, 而暗喻转换成明喻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汉语和英语的这一不同特点。另外, 我们发现拟人这一修辞手段基本未翻译成其它修辞手段, 并且省略未译的比例也最高, 为23.4%。汉语言文字较英语相比更丰富华丽, 也许简单的一个词语用来形容物体, 就可以体现拟人色彩;而显然译者在对拟人的翻译上, 没有特意去追求修辞手法上的刻画。由于文化差异, 原班翻译并不一定带来更好的审美效果, 却反而使句式臃杂。从以上分析中, 我们应该能基本判断张培基在遵守了严复翻译理论下的“信”和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准”的同时, 又从全局的高度着手, 不拘泥于词句, 删略得当, 使得原文深层语义得到充分演绎。正如朱曼华 (2000:61-63) 所言:“张培基先生不仅在句子层面上力求做到语言自然流畅、准确细致、雅俗得当而且又特别着意语篇神韵的再创造, 力求完美地保持原文的信息、原文的功能又译出原文的风格或味道来。”如:

1) 真愿成为诗人, 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 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 (《想北平》)

译文:If only I were a poet so that, with all the sweet and beautiful words at my command, I could sing of the grandeur of Peiping in as longing as a note as that of a cuckoo!

老舍先生对于北平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他甚至将自己比作杜鹃鸟, 抒发思乡之情。杜鹃别名杜宇或布谷鸟, 叫声凄婉;春末夏初, 常常可以听到它的“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鸣叫声, 不免让他乡之人更添几分思乡之愁。我国自古有“杜鹃啼血”之说。李商隐在其代表作《锦瑟》中也借杜鹃传说之义, 有“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名句。因此, 作者采用杜鹃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 使文章凄美哀怨、意境悠远, 体现散文的美感。然而, 在外国, 杜鹃鸟的名声也许不太好, “cuckoo”在英语里除指杜鹃或布谷鸟外, 也有疯人、狂人、傻事、丑事之类的意思。因此译者在此处翻译的时候, 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文化背景, 将原文隐含的“啼血”意译成“it’s longing note”, 凸显了杜鹃鸣叫的特点, 准确传达了原文的意象。另外, 译文采用“If only I were...I could...”的虚拟语气结构, 深化了作者还乡的美好愿望以及愿望被千山万水阻隔的无奈之境。译文与原文相得益彰, 准确流畅又不失韵味。

2) 秋并不是名花, 也并不是美酒, 那一种半开, 半醉的状态, 在领略秋的过程上, 是不合适的。 (《故都的秋》)

译文:Unlike famous flowers which are most attractive when half opening, or good wine which is most tempting when one is half drunk, autumn, however, is best appreciated in its entirety.

《菜根谭》有言“花看半开, 酒饮微醉, 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 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半”字表示的是一种程度, 花看半开, 既不生涩, 也没有即将凋谢的悲情, 有的只是风华正茂、踌躇满志;酒饮微醉, 似醉而未醉, 飘飘欲仙, 却可以装装糊涂。这也许正是中国人物极必反、适可而止的中庸思想的体现。原文作者将秋与名花美酒作比较, 句式上传承汉语语言意合为主的特点, 读起来意象丰富, 节奏紧凑, 美不胜收;并且通过对比, 强调了领略秋与赏花、品酒的不同之处——要靠全身心的付出, 才能感受秋的至美。译者在处理过程中, 对原文的结构做了很大的调整, 由两个并列的定语从句作为复句, 引出主句;也将原先的暗喻“不是”转换成了明喻“unlike”。这些调整更符合英语形合的特点, 也让译文整齐对称, 音调谐和, 再现了原文之美。

3) 但是它却是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白杨礼赞》)

译文:But nevertheless they are big and tall, honest and upright, simple and plain, earnest and unyielding—and not without gentleness and warmth though.They are giants among trees!

原文全句上下都弥漫着浓浓的拟人的气息, 作者借用描写人格高尚的用词来赞美白杨树, 句末的“伟丈夫”更是上升到新的高度, 对白杨树充满敬意。译者紧贴原文, 运用适当对应词语, 简洁达意。结尾的“伟丈夫”语出陆游《南唐书·孙忌传论》及《宋史·范祖禹传》, 意为:有抱负有作为的男子汉或身材魁梧的男子。若是按照字面翻译, 势必造成原文语义缺失, 因此译者干脆另辟蹊径, 用英语中相应的古韵绵长、表示伟人、巨人的“giant”来表达其真义, 维持了原文简洁明快的句法结构和美学特点, 可谓匠心独运。

4) 后来就连父亲的眼睛也转了弯, 每从他的身边经过, 我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针刺一样;他斜视着你, 他那高傲的眼光从鼻梁经过嘴角而后往下流着。 (《永远的憧憬和追求》)

译文:Later, whenever I happened to walk past him, he would even have his eyes directed sideways, which made me feel like being pricked all over on thorns.When he looked askance at me, superciliousness gushed from his eyes down the bridge of his nose and then off the corners of his mouth.

原文中作者将自己从父亲身边经过时的那种紧张、不自在类比成“就像身上生了针刺一样”, 可谓惟妙惟肖。尤其是后半句, 对于父亲的眼光作者用动词“流”修饰, 虽没有明说喻体是什么, 但却是独到之处, 读者以此想象出父亲眼光中的那种高傲势不可挡。较之原文, 译文采用了较多的连接词和关系词作为修饰, 并且原文分号处, 采用了断句的翻译方式, 使得译文条理清晰。对于原文中的类比, 作者毫不隐晦, 用动词短语“feel like”表达“就像”, 简洁明了。原文中的“斜视着你”, 译者用“look askance at”这一习语来表达, 更容易让目标语读者接受和理解。最后, 对于“高傲的眼光”, 译者直接将其译为“superciliousness”, 这一处理方法, 不仅更好地体现了喻体形象, 也让行文愈加自然流畅, 堪称妙笔。

2 结论

本文通过考察《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修辞手段的分布和翻译情况, 发现明喻和拟人迎合散文口语化特征, 使用较明显。张培基在翻译具有修辞手段的句式时, 往往力求保持原句中的修辞风格, 采用相同的修辞手段。然而由于英汉语言结构差异及文化差异, 他又往往从全局的高度着手, 不拘泥于词句, 删略得当, 使得原文深层语义得到充分演绎。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26.

[2]林非.散文新论[M].香港:中华文化出版社, 1992:34.

[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英译探究】相关文章:

翻译适应视角下国产影片片名英译探究05-12

“法人”的英译04-25

英译汉05-06

英译视角05-13

诗歌英译05-26

唯美唐诗英译05-12

英译《和时间赛跑》05-01

中文菜名英译05-07

英译汉范例评价05-22

篇章翻译英译汉04-12

上一篇:快速识谱下一篇:长寿命路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