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识谱

2024-05-06

快速识谱(精选九篇)

快速识谱 篇1

一、谱号、音高、调号及变音记号的辨认与训练

1.谱号、音高的识别与训练

五线谱是国际上通用的演奏、演唱类谱表, 钢琴弹奏所常用的是拥有两行五线谱的“大谱表”。钢琴的谱号采用的是高音谱号 (G谱号) 及低音谱号 (F谱号) , 谱号的确定, 将直接决定五线谱上每个线间位置音符的音名及其在钢琴上弹奏的具体音高。在五线谱上, 记录音高的位置称为“线”和“间”, 由于钢琴本身具有宽广的音域, 因此不可能仅用五线谱本身的“线”和“间”就能完整地记录钢琴演奏所有的音高。所以, 上、下加线和高、低八度记号的运用, 能够很好地起到扩展五线谱本身音域的作用。

音高的快速识别是快速识谱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音高的快速识别上, 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看清楚谱号, 因为谱号的异同, 将导致相同位置音符音名的异同。在相同的谱号下, 五线谱的每一个间线位置的音符代表着一个有固定音高的音, 并与钢琴的键盘位置相对应, 不会产生任何的混淆, 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当然这也正是五线谱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的体现。

在日常的钢琴视奏训练中, 经常会出现音符的识别缓慢或者是音符识别错误等情况。针对这种经常出现的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中央C”为中心进行两头扩展式的训练, 例如:

以“中央C”为中心, 向高向低各扩展三个八度, 也是钢琴弹奏中最为常用的音域。通过对该音域内的音符音高及其在键盘上的位置进行反复地对照和记忆, 明确线、间上每个音符的音名及其在琴键上的准确位置, 并将乐谱中音符的上下运行转换为弹奏时手指甚至手臂的左右运行, 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音符的空间思维。通过不断地训练, 视奏者在看到一个乐谱后, 通过日常训练中对音符位置的快速识别能力以及对键盘位置的熟练程度, 将能够对识谱及弹奏的准确性起到很大地进步。

2.变音记号及调号的识别与训练

用来升高或者降低基本音级的记号称之为“变音记号”。目前, 常用的变音记号有五种:升记号 (#) 、降记号 (b) 、重升记号 (×) 、重降记号 (bb) 以及还原记号 () 。其中, 升、降记号的作用是将原有的音级升高或降低半音;重升、重降记号的作用是将原有的音级升高或降低全音;还原记号的作用是将原来升高或者降低的音级还原到其本来的音级上。

在五线谱的谱号后、拍号前出现的有规律的升降记号, 称之为“调号” (C大调、a小调由于其音阶结构特点, 调号中没有升降号) 。调号的作用在于直观地表现调式音阶中的变化音规律。视奏者在识谱时必须要了解, 调号上所出现的升、降记号表示升、降记号所在位置音名的音高以及整个钢琴键盘上所有与其相同音名的音高都需要升高或者降低半音弹奏。比如:A大调、#f小调的调号是, 升记号位于F、C、G三个音名上, 那么, 在整个乐谱中, 钢琴键盘上任何位置的F、C、G三个音在没有要求还原的情况下, 都需要升高半音进行弹奏。

我们通过对变音记号以及调号的了解, 在进行识谱训练的时候, 识谱者必须遵循以上的原则, 在拿到一首乐谱后, 快速地目测、准确地识别调号并牢记调号所要求升高或降低的音级, 并运用音高快速识别的能力, 在钢琴上准确地将乐谱视奏出来。

准确地识别音高是钢琴视奏中快速识谱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 只有将谱面的音符按照要求进行识别并弹奏, 才能保证整个视奏过程中音准方面的准确性。

二、音符、休止符时值的辨认与训练

在钢琴视奏的训练过程中, 由于音乐理论的欠缺以及识谱的缓慢和不准确性, 经常会出现音符、休止符时值的不足或超出, 节奏、节奏型的混乱以及混淆, 这种情况严重破坏了作品的音乐形象和表现力。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必须在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和节奏以及节奏型这两个方面加以正确的训练与引导。

(一) 音符、休止符时值的辨认

所谓音乐的节奏是指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音的长短是用不同时值的音符来标记的。辨认节奏就是要把组织起来的那些音的长短关搞清楚, 把握好。这里有辨认表示不同时值的各种音符、休止符以及在统一的节拍和速度里把它们正确的奏 (唱) 出来这两个关键:

1. 音符的结构

音符由三部分组成:符头——用来表示音的间、线位置和与符干符尾相结合来体现音符的时值。符头有白符头和黑符头两种。

符干——连接符头与符尾的直线, 是体现音符时值的因素之一。

符尾——写在符干另一端, 形似尾状的标记, 也是体现音符时值的因素。

2. 音符及休止符的种类、名称。

a.二分音符;b.四分音符;c.八分音符;d.十六分音符

e.二分休止符;f.四分休止符;g.八分休止符;h.十六分休止符。

(二) 各种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

音符和休止符的时值是通过音符和休止符的不同形状来表示和区别的。辨认音符和休止符要充分利用它们不同形状的视觉区别来引导识别和掌握, 当然音符和休止符时值的长短不是固定不变的, 要由拍子来觉定。根据拍子所规定的单位拍的音符而确定每个音符所代表的时值和不同音符之间的比例关系。

节奏的学习也是要从易到难的, 一开始就要重视节奏感的训练, 打下扎实的基础, 为以后的学习做铺垫。例如:建立八分音符时值概念可以用一下几种练习的方法:

1. 划拍法

两手弹琴时, 划拍有困难, 但是辨认节奏的工作可以离琴来做, 把握住了就能演奏出来, 一个单位拍在划拍中是由两个拍点组成的, 要求学生学会用手的前臂挥拍划拍点

2. 念字法

例如, 在八分音符的时值中, 用口平均地念出两个字, 如我们将前半拍念数, 后半拍念一个“又”字, 即:一又、二又、三又、四又, 念熟念匀了, 八分音符的半拍时值就平均的包含在所念的字之中了。再以口带手就能奏出八分音符。

节奏的学习都是从易到难的。从一开始就要重视节奏感的训练, 在拍点准确稳定的基础上练习各种节奏型, 循序渐进, 逐步掌握及时巩固各种节奏型,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结语

识谱教学 篇2

一.简述识谱教学策略有哪些?

二.结合教学实例,说说如何在歌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答题内容:

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识谱唱谱教学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有一定程度的识谱能力。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更好的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手段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有效的识谱学习呢?

一、多重感官,感受音高节奏

1、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由于这种特征,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能力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学谱的基础也应该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2、看音乐

非语意性是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因此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要素具有抽象性,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更拿不了尺子去给它量高低长短,它在实践中又稍纵即逝,因此学生对音的高低节奏的概念相对模糊。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更能另他们接受。图谱中蕴含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声音的长短、强弱,大大帮助学生对旋律有更明确的感受。把音乐线条画出来是新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它把音乐变得“有迹可寻”,将音乐用这样明确的线条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感受了乐曲。

3、比划音乐

柯达伊手势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儿童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是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了一定的形象特征。教学中,教师还可用手势的“暗示”(细微的升高或降低的调整)来帮助儿童唱准音高。枯燥单一的练习音高,学生很快就会反感。根据孩子好动的年龄特征,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新教材在三年级时就逐步的引进柯达伊手势。平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一边唱音阶一边比划手势,有时再穿插“一个人比划一个人唱”的游戏,或者在比划手势的速度上进行加快等等方法,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练习乏味。孩子天生都是好动的,所以依照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汇总动动手指,应该能够事半功倍!

二、形式多样,培养识谱兴趣

1、通过游戏激发识谱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自制力弱的特点,我就从趣味、新颖的游戏入手,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于是我设计了很多的游戏,帮助低段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将学生领进门。

2、运用多媒体辅助识谱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其独特的魅力,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自带了有关音高节奏的游戏,这些游戏在课堂中享有很高的人气,学生百玩不厌。而且光盘里激励性的评价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

3、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学习乐器对增强识谱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选择器乐品种是,我们要注意面向全体的原则,首先要考虑演奏技巧不是很高、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有固定音高或音准比较容易把握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低年级以打击乐器(如木鱼、沙球、三角铁、响板等)为主,帮助学生解决节奏方面的问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谱子的各个音乐要素。其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演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4、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这其中也包括识谱教学。不要把识谱定位在旧观念中死死板板地唱着书上的谱子,我们也可以唱学生自己创编的谱子。创编后一定要有反馈,有展示作品的创作才是真正有实效的创作,同学们通过反馈自己创编的旋律,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识谱唱谱能力。而因为是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就完全沉浸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巩固识谱成果

将音乐简而言之:就是七个音反复捣鼓来捣鼓去,可是要孩子们唱会这七个音真有这么难吗?其实识谱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行,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目标。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孩子视唱更是如此,一次不能引入太多音,七个基本音级要一个一个地引进。在新教材中我深深的体会了这一点:它不像老教材到了高年级之后,在每一课的练练环节中突然冒出一些长长的乐句要求学生进行视唱,学生马上被难倒了。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将识谱学习隐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经意间、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这样孩子学起来负担不会太重,而且效果也较好。

1、先节奏后音准

2、先唱词后唱谱

3、先唱拼音,再唱“数字”

4、先乐句,后乐曲 正所谓“殊途同归”,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方法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打破陈规,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识谱教学真正有量、有质、有实效!

快速识谱 篇3

关键词:中职钢琴,视奏教学,快速识谱法,训练方法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幼儿园教师。在幼教过程中, 钢琴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中职的钢琴教学偏向于快速培养学生钢琴的演奏及简单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对钢琴系统、全面的理论教学, 又注重对学生演奏能力的快速培养。钢琴演奏常用双行五线谱记录。识谱是钢琴视奏的前提和基础, 是钢琴学习的关键一环。钢琴演奏音域较广、组织丰富、声部复杂, 对钢琴演奏的识谱相较其他乐器就显得困难许多, 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钢琴的识谱能力的培养, 是钢琴视奏的教学难点。[1]

一、音符、休止符及其时值的辨识及训练

音乐中, 音的长短由不同音符进行标记。音符由符头、符干和符尾组成。其中, 符头分为黑符头和白符头两种;符干用来连接符头符尾;符尾写在符干的另一头, 可以单个出现, 也可以和多个音符的符尾连接起来。符头、符干、符尾都是表现音符长短的因素, 将它们组合起来可以表示不同时值的音符。常用音符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 相应的休止符也分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休止符的时值的差别通过不同形状和位置来表示。[2]

二、谱号、调号及拍号的辨识及训练

钢琴通常采用“两行五线谱”型大谱表。五线谱由五条平行线组成, “线”和“间”标记不同音高。我们可以发现, 简单五线谱无法满足钢琴宽广音域的记录, 故常常在五线谱上下加线或用高、低八度几号来完整表示音高。每行五线谱左起顶端标记谱号, 谱号分为高音谱号 (G谱号) 和低音谱号 (F谱号) 两种, 标记谱号的作用是确定五线谱上“间”“线”所表示的具体音名, 以确定音符所在钢琴的具体位置。[3]

音高的迅速识别是视奏中极为重要的环节。识别音高, 首先要看清谱号, 谱号的差异将导致同一位置音符音名的差异。五线谱的科学性与准确性体现在, 相同谱号下五线谱每个“线”“间”位置所代表的音高及其在钢琴键盘的位置固定不变, 不会产生混淆。

调号紧跟在谱号之后, 用于改变音阶规律的记号, 主要包括升号、降号、重升号、重降号以及还原号五种。升降号是指将标记的音级升高或降低半音;重升重降是指升高或降低一个全音;还原号是指将标记的音级还原为原音级。调号上的升降号标记所在音名的声高及同音名的声高均需要升降, 这一点需要视奏者格外注意。

紧跟在调号后的是拍号。拍号是用分数形式表示出来的, 表示乐谱节奏的符号。拍号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 即用几分音符来充当一拍, 分子表示每一个小节里有几拍, 读法先读分母, 在读分子。如, 3/4读为“四三拍”, 表示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每小节三拍。如果乐谱节奏改变时, 乐谱中间也会出现拍号。

钢琴的视奏最容易出现的识谱失误, 就是对音符音级的错误辨识及辨识迟缓。在日常的联系中, 演奏者可以“中央C”为中心, 上下阶开展训练。例如, 从“中央C”开始, 向上向下均扩展两个八度, 要求演奏者不断联系以牢记整个音域所有音符所在钢琴键盘的精确位置, 逐渐使演奏者建立演奏的动态定性。

三、节奏的辨识与训练

旋律是音乐的肉, 节奏即为音乐的骨。对于节奏的教授, 需要格外注意对学习者节奏感的培养、训练及严格要求。节奏感需要从学习的一开始就打好基础, 并通过反复训练达到非常熟练的效果。节奏的学习及辨识也应有易到难, 学习方法有画拍法、念字法等。节奏的联系最好借助节拍器的辅助, 使学习者充分、细致且精确的学习和掌握节拍的长短和规律。

四、旋律特征的辨识与训练

中职钢琴视奏教学中, 适合演奏的作品大多为歌谣等。所以, 乐谱旋律特征的辨识和训练也极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 使演奏者学会辨别旋律的连音和跳音、级进和跳进、上行和下行等特征, 并掌握乐句的划分。旋律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利于演奏情感的合理充分表达。

五、结束语

钢琴视奏是钢琴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 也是学习钢琴必备的技能。而识谱是视奏的重要基础和首要前提, 识谱的快慢影响着钢琴视奏的好坏。准确而快速的识谱, 可以提高演奏的视奏能力, 有助于演奏者对整个乐章的把握。中职培养的幼儿园教师离不开钢琴的辅助教学。优秀的钢琴演奏及创作技术, 不仅可以提高幼教自身修养, 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龄前儿童提供良好的音乐环境, 有助其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庄严.钢琴视奏教学中快速识谱法的应用思路[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 (12) .

[2]费柯.钢琴学习中五线谱快速识谱技巧[J].科教导刊, 2011 (2) .

浅谈识谱教学 篇4

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

如,游戏l《音乐树》:将乐谱写在各种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水果卡片上,把这些“水果”挂在“树”上,游戏开始后,让学生取下后唱出卡片上的音符。

游戏Ⅱ《给小动物找家》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

如,小猫

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公鸡5 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

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另外,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

快速识谱 篇5

1. 绝不能把识谱作为主要的教学目的, 而应当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工具。现在, 我们面对的是这些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普通学生, 如果把识谱教学摆在“首要”位置, 那结果只会造成学生的负担, 音乐上的“高分低能”, 只会“说谱”不能“唱谱”。这样的机械识谱, 不要说提高学生的兴趣, 更谈不上培养音乐理解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了。因此, 我们应该把握好识谱教学的位置, 在音乐教学中顺带地进行。

2. 认识我们所教的对象是小学生, 而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了培养适应各行各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而并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我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及爱好, 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 具备基本的音乐审美能力, 提高音乐文化素质水平。总的来说, 识谱教学是为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 培养音乐审美能力服务的。

二、结合丰富的音乐实践活动, 激发学生的识谱兴趣

1. 在游戏中进行识谱教学。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方式, 没有哪个孩子能抗拒玩的诱惑。识谱知识的教学, 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 把知识硬塞给学生, 而是要不断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 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让学生在自主、自发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是人们最容易、最能直接感受音乐的一种活动。学生对欣赏音乐的兴趣也是非常浓厚的, 要求也是十分强烈的, 当他们还是婴幼儿的时候, 已经对音乐 (音响) 有敏感的反应了, 所以, 在欣赏音乐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 是一个最容易产生效果的做法。

3. 在器乐学习活动中进行识谱教学学生对学习器乐的兴趣也如学唱歌一样浓厚, 但器乐的操作比学唱歌要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在器乐的选择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易操作的乐器, 如:低年级以打击乐器为主, 中高年级可选用竖笛或口琴或口风琴。

通过学习器乐演奏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 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演奏器乐活动时, 很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识谱上, 诸如音符、节奏、调号等。我们可以把一些简单的视唱曲、旋律、音程、节奏等通过器乐演奏进行活动练习, 也可以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 再用乐器进行演奏活动练习, 这样, 不但会增加学习的兴趣, 更会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 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三、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 降低学生的识谱难度

1. 先学词, 再唱谱。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识谱要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 用已学会的歌曲学唱歌谱。”的确, 机械的识谱, 很难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 更不会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以前, 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 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音乐课要识谱, 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枯燥乏味的音准训练、老师无休止的埋怨, 使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荡然无存。所以, 尝试让学生先唱歌后识谱。让学生根据歌曲的旋律来识谱, 这时他们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于是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从而更自觉、主动地识谱。

2. 先解决节奏, 再整体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 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歌曲的旋律比较简短, 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 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然后再进行整首歌的识谱, 就容易多了。

如人音版第八册第三课中的《大雁湖》, 整首歌曲的旋律结构较简单:四个分句, 每个分句四个小节;而且歌曲的速度是中速稍慢, 适合学生进行整首的识谱教学。但唯一要解决的难点是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碰到切分节奏, 首先, 我就对“切分”作了形象的比喻, 在学生了解了“切分节奏”的结构后, 我就让他们找找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并一一通过挥拍、视唱来巩固对“切分节奏”的学习, 所幸的是每一分句的头一小节都是切分节奏, 有利于学生识谱时对节奏的把握。在掌握了较难的“切分节奏”后, 学生就在教师的范唱带领下进行整首歌曲的挥拍, 以至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最后进行整首曲谱的视唱。这样学生学得快, 也不易错。

3. 选取部分旋律进行识谱教学。

在教学中,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规律的不同, 可灵活选取部分旋律进行识谱教学。如歌曲较长, 或难度较高, 则可选取重点旋律进行识谱教学。人音版第七册第4课歌曲《哦, 十分钟》, 我就采取了前半部分旋律的识谱教学。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 整首歌曲识谱难度较高, 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而前半部分的旋律较轻快, 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节奏也较简单, 学生可以轻松学谱。

总之, 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 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 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 融入音乐实践活动, 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 去寻找, 去探索, 去创造。

摘要:传统音乐课堂把识谱教学摆在“中心”地位, 认为只要学会了曲谱, 几乎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 儿童入学开始的音乐课, 就迎头碰上了抽象、难以理解的简谱、五线谱。这些音乐的“碎片”使儿童觉得音乐是那样的晦涩难懂, 兴趣索然, 成为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

漫谈识谱教学 篇6

一、贴近生活, 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识谱知识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谱的难点是音高和节奏, 节奏训练先行, 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节奏感的培养。教学中, 我们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和事物入手, 寻找音乐的题材, 将音乐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

二、以唱带谱,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学生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着唱词, 让他们先唱曲谱, 后学词, 学生不乐意。教师应因势利导, 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 掌握了歌曲的旋律学会歌词等教学活动后, 再进行学唱曲谱。通过这样试唱, 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 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 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

三、器乐结合, 强化学生的识谱技能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 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巩固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 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 有效地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快乐识谱教学三步曲 篇7

一、科学规划, 形成快乐识谱的教学序列

学生的识谱能力培育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教师在正确教学理念的引领下, 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 科学规划最适合自己学生的音准构建体系和教学序列, 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有目的的音乐知识、技能训练, 循序渐进, 锲而不舍地渗透融合于每一节音乐课中, 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歌唱能力。

首先,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熟悉整个六年的音乐教材, 并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 了解每册教材的特点, 明晰教学内容体系中每一单元的目标与重点, 把握教材的独特性, 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快乐识谱教学的体系, 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准、歌唱表现能力, 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 教师要正确解读每一个年段对识读乐谱的不同要求, 积极探究适合于自己学生的学习策略与方法, 进而有效地开展识谱教学。低年段音乐教学中, 从两音趣味模唱开始, 有序地逐步提高难度, 通过不断的模唱帮助学生建立音阶旋律高低的概念;中年级段我们注重听觉的训练, 积极引导学生跟随琴声试唱, 在听觉的基础上学会辨析读谱歌唱的准确性和各种音程的特点;高年段采用“跳一跳摘果子”的理念, 促进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学习识谱, 在实践中勇于学习创新, 提高识谱歌唱表现能力。

二、立足听觉, 构建快乐识谱的内心感觉

许多小学生模唱歌曲的能力很强, 可是唱乐谱却有困难,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果在学生尚未达到识谱歌唱能力水平的阶段, 盲目地让学生视唱乐谱, 只会影响学生音准能力的发展。识谱教学之所以成为音乐教学的瓶颈, 我想与它的隐性特征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它需要音乐教师树立正确的识谱教学理念———识谱是一个工具, 而不是目标。它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 识读乐谱的能力是通过听力来建立的, 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独立歌唱能力服务的。

1.以趣味音阶为听觉基础, 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柯达伊手势法, 借助七种不同的手势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音阶唱名, 在视觉空间上把音的高低关系具体表现出来, 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音高概念。同时, 还运用《哆唻咪》的音乐, 结合柯达伊手势法, 自编动物识谱操, 进行音乐律动, 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音高化成有实际高度的音阶手势, 并在趣味生动的表演中加以对唱巩固,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为了让学生有音乐实践的基地, 我们将艺术楼的楼梯布置成音阶, 组织学生开展音阶游戏。通过石头剪子布的方式, 小朋友可以选择不同的台阶进行对唱练习, 巩固音阶中各音程的不同音高。

同时, 在认识音阶中各个不同乐音的过程中, 积极采用游戏的方式, 帮助学生建立音程感, 提高听觉辨析能力, 引导学生在旋律听唱中发现新朋友, 记住新朋友, 唱准新朋友。

2.以音乐结构为听觉重点, 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音乐结构是各种音乐要素有机组织的手段, 有目标地感知音乐结构, 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音乐乐句、句段各部分的关系及整体结构的敏锐感觉和意识。促进学生懂得音乐的语言, 形成对音乐的爱好。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 相似乐句往往就是学生容易唱不准的地方。音高概念需要通过听觉进行加强, 而通过默唱聆听、音乐结构的听觉分析,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识谱, 积极地进行听觉辨析, 找到问题所在, 提高音准能力,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元内化, 实践快乐识谱的变式创新

识谱的过程是对乐谱符号的熟悉过程, 把乐谱练习结合到实际歌唱、演奏中, 是培养学生识谱能力的最好方法。识谱的熟练程度也与重复与坚持的次数成正比, 但是机械的反复模唱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们要在多元内化的过程中积极实践快乐识谱的变式创新, 让学生乐学, 学有所成。

1.经典中的积累。新课程标准中将识读乐谱放在表现领域, 目的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唱谱, 提高音乐表现力。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作为典型音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教师应在每学期选择2~3 首具有典型特征的乐曲主题作为歌谱背唱的内容, 实现学生在表现中发展听力的目标。

2.变化中的重复。音乐学习与语言学习是相通的, 在口传心授学习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是———重复。教学中我们要用已经听会、唱会的旋律, 像唱歌词一样来唱歌谱, 而且还要带着感情模唱、听唱、构唱。通过趣味的变化重复模仿, 提高识谱歌唱能力。

3.即兴中的创新。学生的识谱能力经过模唱构建、听觉分析, 最后还需要在自主实践中加以巩固和提升。音乐即兴创作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 以及对音乐结构的感知和表现的理解。识谱教学中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 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激发兴趣,提高识谱教学效率 篇8

一、创设情境, 激发识谱兴趣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 这是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 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高涨、精神愉快, 认知效果就好, 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 喜欢学和坚持学。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兴趣, 学生才能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 做到自主学习。

1.创设情境。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 但是他们喜欢一些小动物, 往往教师创设一些关于小动物的情境比较好教学。如三年级教音阶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有七个小动物分别住在一个七层楼的公寓里, 分别是1 (小熊) do do do, 2 (小狗) re re re, 3 (小猫) mi mi mi, 4 (小羊) fa fa fa, 5 (公鸡) sol sol sol, 6 (小鸭子) la la la, 7 (小鸡) si si si。并且做了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记住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怎样唱, 通过爬楼梯的方法来接龙, 这样的情境中, 学生们不由自主的就会学会七个基本音符。

2.游戏激趣。对于小学生来说, 游戏是他们的最爱, 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 做到分散难点, 化难为易, 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让学生边玩边学, 认识音符, 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我在外出听课的时候听到这样的识谱教学环节就借鉴到我的课堂上, 游戏叫《给小动物找家》, 意思是根据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 小猫3、小狗ii小鸡77 7、小鸭66 66, 公鸡5 5.等, 游戏时, 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 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 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 请他进家门。事实证明, 学生很乐意加入到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当中来, 不仅学得高兴, 而且学得牢固。

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既没有接受知识与技能时的强迫感, 也没有那种不感兴趣却又不得不去做的消极与无奈, 让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全身心地去投入, 去感悟, 去体验, 可谓之“事半功倍”!

二、在模仿中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 再进行“听谱”。我在很多关于识谱教学的文章当中看到了这样的方法。其实, 在很多的时候, 我们学唱歌曲都是跟着录音听几遍就能唱会, 学生也是一样, 在教学中往往听了歌曲范唱后就想学着唱词, 若这时打断学生的兴趣, 而让他们先唱曲谱, 后学词, 学生肯定很不乐意。这时可以因势利导, 让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 把所学的歌听熟, 并能整首跟唱后, 再让学生听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 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 再来学习曲谱, 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 既为学生学习歌谱建立了自信心, 又保持了学唱歌曲的积极性。这就如我们在识字前已学会了说话, 熟悉字的发音后再认识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

例如, 曾经在学唱《苏珊娜》这首歌时, 经过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等教学活动后, 学生已基本熟悉了歌曲的旋律, 他们被优美的歌曲所吸引, 有强烈的学唱歌词的愿望, 甚至有的学生己经情不自禁地跟着录音哼了起来。于是, 我顺势让学生随着琴声唱词。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只一遍就唱会了歌曲。我觉得他们已经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等学会歌词后, 再进行学唱曲谱。通过这样试唱, 学生不仅发现他们“本事”变大了, 而且也会觉得识谱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从而对学唱曲谱充满了信心。

2.先学节奏, 再进行识谱。一首歌曲是由音高和节奏共同组成的, 光知道音高而不唱出节奏一样不能把歌曲长好。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具有表现力。节奏训练先行, 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 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能正确的打好节奏, 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 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音乐课中如何进行节奏训练呢?

(1) 寓节奏训练于游戏之中。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根据其心理特点, 可采用在玩中学习节奏的方法。例如出示动物图片, 摆出节奏卡片, 让小朋友按节奏模拟动物叫声作节奏练习, 然后将学生分成三组, 模拟三种动物叫声, 统一节奏, 合起来练习。

(2) 通过学生熟悉的各种动作来理解节奏, 进行节奏训练。学生分别模仿, 感受各种音符的时值。

(3) 收集一些韵律匀整的儿歌, 教孩子们按节奏朗读。如三年级下里面的《编花篮》就是首游戏歌曲。

(4) 利用儿童生活中已有知识训练节奏, 效果显著。如儿童很喜欢跳橡皮筋, 把他们跳橡皮筋时边跳边念的儿歌, 贯穿在节奏训练中, 能大大提高孩子们的浓厚兴趣。

3.解决难点再整体识谱。在整首歌曲中, 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 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 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 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 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三年级上《草原牧歌》这首歌中里有一个大跳音程 (6-6) 学生不太好把握。我先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叹气”的环节, 提示学生唱时要叹一大口气。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 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 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更容易, 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 “冷场”现象, 提高了教学效率。

低年级识谱教学浅谈 篇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 低年级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中基石的作用, 那么在小学低年级应该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我结合课堂教学实践, 认为识谱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诱发识谱兴趣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 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 情绪高涨、精神愉快, 认知效果就好, 学习兴趣强烈就会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只有对识谱感兴趣, 学生才会有主动识谱的愿望, 做到自主学习。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 采用趣味的、新颖的教学方式, 培养识谱兴趣。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 在快乐中学习音乐, 从而激发对识谱的兴趣。

1. 情境激趣。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 对比较抽象的音乐事物难以接受。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 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 从而让他们更快地掌握音乐事物, 提高兴趣。如一年级教唱名1 (dol) 、3 (mi) 、5 (sol) 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学校有一个音乐楼梯, 它会唱歌。有一位小朋友“乐乐”在走这楼梯。在最底下的时候音乐楼梯唱了1 (dol) ;在中间的时候唱了3 (mi) 、在最高处时唱了5 (sol) 。老师告诉他, 越往上, 这音乐楼梯唱得越高。这样就让学生们形象认识到1 (dol) 、3 (mi) 、5 (sol) 的音高位置, 更容易理解并接受。

2. 游戏激趣。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 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 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 做到分散难点, 化难为易, 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帮助学生认识音符, 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如, 游戏《大鼓和小鼓》根据大小不同两种鼓的音色特点来确定相应的音符和节奏。如, 大鼓低音55 (咚咚) 和小鼓555 (嗵嗵嗵) 。

二、抓好技能训练

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过程中进行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 以培养学生独立识谱能力为主, 同时也注意乐感的培养和唱歌技巧的训练。

1. 强化听的训练。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所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 发展听觉是很重要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如 (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 等等) 都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 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 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但一遍一遍地唱会让学生分心, 也提不起兴趣, 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 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听的感觉。如:我在给低年级小朋友上《勤快人和懒惰人》时, 让他们先听几遍, 并在他们听的同时律动、互动。几遍下来, 小朋友对这首歌曲整体旋律基本能哼唱了, 再进行教唱, 就较容易学习掌握。

2. 提高唱的训练。

在识谱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采用节奏先行的办法。这样由节奏逐步过渡到音高, 将难点分散到整体当中去解决, 让学生自然流畅地享受整个学习过程。

如在歌曲《哈里罗》教唱, 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 教师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 并请学生帮教师同步“配音”。学生在教师表演的控制下有节奏地念读“走走/跑跑/跑跑”。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 “跑”用的时间短后, 再进行教师“走”一步学生“跑”两步, 让学生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半, 最后教师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 学生在走走、读读的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 掌握了两种节奏的唱法。

三、营造艺术氛围

1. 利用音画, 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 利用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画面和恰如其分的画外音创设情境, 能使学生兴趣盎然, 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节日快乐》一课时, 我首先出示多媒体画面, 让学生初听歌曲, 欢快的曲调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音乐声中手舞足蹈......教室里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随后引导学生说出过“六一儿童节”的场面和活动计划, 让学生在随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歌曲的情绪, 同时对歌曲旋律印象更深刻。在此基础上, 学生又带着过“六一儿童节”的欢快心情随琴轻声模唱, 再次刺激了对旋律的欣赏和记忆。他们在多次欣赏、自觉记忆歌曲旋律后能够将歌曲旋律模唱出来。这种成功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乐趣。这节课上没有看到同学们眉头紧皱、疲惫不堪的样子, 反而一个个精神饱满, 兴趣十足。下课后一边走一边哼唱着歌曲, 好像真的过儿童节一样。曲谱就这样在欢快的气氛中轻松、愉快、自然地学会了。化解了的识谱难度给学生带来的是美的享受及快乐和自信, 随着这种感性积累的逐渐增多, 学生便会对识谱兴趣愈浓, 效率愈高。坚实的基础。

2. 布置场景, 营造氛围。

如在教学歌曲《小宝宝睡着了》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安静的夜晚, 小宝宝在晃悠的摇篮里听着妈妈轻柔的歌声渐渐入睡的情景, 教师可以先拉上教室的窗帘, 使教室的光线相对变暗, 并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上星星、月亮、鸟儿、虫儿等都闭上眼睛安静睡觉的画面, 以营造夜晚的氛围, 创设歌曲意境。

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 深入浅出, 逐步提高。我认为, 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教学, 不是像以前那样简单机械地训练, 而是运用各种手段让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让这种训练隐藏于各种活动之中, 蕴涵在情境教学当中, 使音乐课堂变得更为灵动、鲜活, 真正成为孩子们精神上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强海英.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

[2]蔡敏.创造环境, 诱发识谱兴趣.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快速识谱】相关文章:

如何快速学习3dmax快速学习3DMAX的方法04-29

快速预警05-04

快速教育05-05

快速切除05-08

快速凝固05-10

快速致富05-12

如何快速阅读04-11

快速学习日语04-20

快速热循环05-02

文档快速生成05-04

上一篇:全过程动态管理下一篇:英译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