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2024-04-25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共8篇)

篇1: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张掖市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参评课

民乐一中

张俊生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初步分析说明洋流的形成及分布规律,理解其形成因素; 2.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根据全球风带的分布,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分布的模式图;

2.根据导学案中给出的学法指导,分析、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用一双“地理眼”看待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地理思维;

2.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分布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教学方法】

运用探究式导学案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读图、绘图能力训练贯穿始终。【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世界洋流模拟演示动画,引入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的学习。【活动一】洋流分布规律的基本探究

1.引导学生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联系地转偏向力推断风海流流向与盛行风向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导学案上画图练习。

2.假设地球表面全是海洋的理想状况下,联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推断全球洋流理想模式,并在导学案上画图,理解风海流的形成与分布。

3.在2的基础上加入陆地,观察保留下来的西风漂流和南极环流,对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分布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实际海陆分布图中探究洋流的形成和分布,对学生可能产生的困难通过模拟演示实验加以引导,引出补偿流的形成,使学生理解海陆分布是洋流形成和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学生在导学案上绘制洋流分布。

4.教师展示洋流分布图,学生对照修改、完善,并观察洋流分布图,概括归纳洋流分布规律,学生口头表述,教师引导、纠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语言、描述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能力。

共5页◆第1页

2013-11-13 张掖市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参评课

民乐一中

张俊生

5.观察洋流分布图,区别寒流和暖流。引导学生比较大洋东、西岸的洋流在流向和水温变化方面的差异,学会寒、暖流的判断方法。

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现南北半球西风漂流性质的差异,尝试探究原因。6.列表小结洋流分布规律,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到此完成本节课最低层次教学要求。7.继续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发现上述规律没有包含的海区。

探究洋流的特殊分布区——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的形成与分布。联系南亚季风环流图,教师引导讲解,学生观察总结出北印度洋 “夏顺冬逆”的洋流规律。并补充填写洋流分布规律表格。此内容为本节难点知识,属较高层次的要求。8.结合地图引导学生认识主要的洋流,了解各洋流的名称。

到此,比较完整的归纳出了基本覆盖世界大洋的洋流分布规律(北冰洋除外,两极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少,在中学阶段不做讨论)。根据对课标要求的进一步解读,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的运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设计教材中没有明确要求的探究活动,将课堂学习向纵深方向推进。【活动二】洋流分布规律的拓展探究 1.关注洋流的个性差异

仔细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比较下列洋流势力的强弱,尝试分析其影响因素。①“墨西哥湾流——北大西洋暖流”与“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

引导学生观察海陆分布和陆地轮廓,中美地峡对赤道暖流的阻挡作用强于马来群岛,南美大陆轮廓将南赤道暖流分为两支,其中一支导向北半球,增强了墨西哥湾流的势力。欧洲西部的陆地轮廓将北大西洋暖流导向高纬度,而阿拉斯加地区的陆地轮廓阻挡了北太平洋暖流的北上。

②“秘鲁寒流”、“西澳大利亚寒流”与“本格拉寒流”

南美大陆南段纬度较高,对西风漂流阻挡较多,导向低纬度增加了秘鲁寒流的势力,使其强于西澳大利亚寒流和本格拉寒流。2.表层洋流与大洋深处洋流的合作

运用示意图说明垂直补偿流的形成,展示上升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总结分布规律,尝试分析成因。

在中低纬度大陆西岸(大洋东岸)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离岸风的影响下形成离岸流,除水平方向的海水补偿外,还有明显的垂直上升海水补偿,深处海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海水为冷海水,表现出寒流的性质。

【课堂小结】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见下页)【能力训练】见“导学案”练习题。

共5页◆第2页

2013-11-13 张掖市高中新课程优质课评选参评课

民乐一中

张俊生

【本节小结思维导图设计】

共5页◆第3页

2013-11-13

篇2: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一、洋流

1、定义:常年、稳定地、一定方向、大规模

2、分类(性质):寒流:水温低海区→水温高海区

暖流:水温高海区→水温低海区

3、成因:主动力——盛行风——风海流

4、影响因素:陆地轮廓和地球自转——影响洋流方向

二、分布规律

1、理想模式:

2、实际全球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09级历史系地理班

付厚华(2009031143)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地图比较分析归纳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解释其成因。

2、能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洋流的形成原因是由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过程中,学会通过综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会绘制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意识。

2、激发学科兴趣,培养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与态度。

教学重点:

1、世界洋流的成因和分布规律。

2、通过考虑大陆的轮廓情况进一步分析描绘全球洋流分布,熟记主要洋流名称。

教学难点:

洋流模式图的推理以及实际洋流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吧!它沉没的原因是由于在北纬40度撞上了冰山,导致船体进水而沉没。我们都知道在北纬40度的海域是不可能发育这样大的冰山的,那么这座冰山来自哪里呢?又是怎样的力使它到达这里而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的呢?”

那么这就与我们今天的新课有关,请同学们翻到书57页,现在就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第三章的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新课学习】

[讲解] 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57页的文字,思考洋流定义、分类以及成因。

洋流就是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在这之中同学们可以看看对于这个流动有哪几个修饰词,那就是“常年”、“稳定”、“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3 这说明洋流并不是在某个特殊的时候才发生的海水的流动,而且洋流的运动方向以及它的流量等都是相对稳定的。这样的海水运动才能称为洋流。

我们知道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在这样大的面积之下洋流的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那么这些洋流的性质和成因是否是一致的呢?自然是不同的,那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按性质洋流可以分为那几类: 按性质可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从字面上来看,同学们能解释一下什么是暖流和寒流吗?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那么也就是说

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 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那么同学们看图3.5观察一下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两侧寒暖流的流向有什么规律:是不是暖流都是从低纬度海域流向高纬度海域,而寒流则相反。比如我们的加里福利亚寒流和日本暖流,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在之前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五个温度带吧!温度从赤道地区向两极递减的,海水的温度也是这样的,所以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一般是暖流,从高流向低的通常也是寒流。

[提问] 那么这些洋流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在大洋上形成这样的流动方向的呢?

通过之前的阅读我们已经知道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动力。那同学们思考在风力的作用下海面海水会怎样运动呢?(作图)

所以我们把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运动,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我们称之为风海流。

除了风海流以外,还有另外两种:密度流和补偿流。

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洋流呢?

陆地和地球自转会影响洋流的运动方向

[讲解] 在全球洋流成因中,近地面风带也就是盛兴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在第二章第二节我们有学习过全球分为几个风带,同学们还记得把,那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几个风带之中吹定向风的有那些?请同学们翻到书58页,完成活动题的第一小题。

但是由于全球并不是处在这样一个模式之下,洋流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受地形和地转偏向力也影响着洋流,使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现在就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北半球形成了怎样的大洋环流。

同学们理解了后,接下来我讲请一位同学上台来为大家绘出南半球的大洋3 4 环流,其他同学王城书中58页的活动题的第二小题。

在我们完成了洋流模式图后,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理想模式下,全球有四个大洋环流圈。

同学们可不可以对比气压带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的纬度、以及环流的方向,总结有何规律呢?也就是活动题的第三小题:

(1)从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两个大洋环流,两个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副热带海区” 为中心“北顺南逆”的大洋环流

(2)两个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又以“副极地海区” 为中心北逆南顺的大洋环流

因此,可以看出全球海洋表层洋流构成了分别以副热带和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活动] 在完成了洋流模式图后,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在实际的大洋中的大洋环流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对比洋流模式图和57页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图分析各大洋的洋流分布那些与模式图相符合哪些有不和,并结合读图思考题,总结归纳各大洋中低纬度,中高纬度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1.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

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洋流流动方向为逆时针,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在极地东风吹拂下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

3.冬季北印度洋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盛行东北季风);夏季北印度洋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盛行西南季风)。

【总结练习】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现在同学们知道冰上是怎样到达北纬40°的了吗?(洋流)

根据本节的知识结构,和所讲的内容,带着同学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主要的知识(洋流:定义,形成因素,分布规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

同学们在课后阅读60页的对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解释,他们的形成也是与洋流紧密联系的。

一、单项填空

1、北太平洋中低纬度洋流的运动方向呈()A、顺时针 B、反气旋型(南半球)C、逆时针 D、气旋型(北半球)

2、北纬60°的亚欧大陆西岸气温高的原因是()A、日本暖流的影响 B、极地东风的作用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5

4、对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B.北大西洋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D.拉布拉多寒流

3、读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假定①②等温线的弯曲是由洋流影响所致,则()

A、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B、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C、①②都是寒流 D、①②都是暖流

5、主要以盛行西风为驱动力的洋流是()。A.北太平洋暖流 B.日本暖流 C.北赤道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6、有可能将日本北海道附近海区受严重污染的海水带到加拿大西海岸的洋流是()。

篇3: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一、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是教师在“化教为学”理念下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支架。它的质量好坏不仅影响着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深度、广度与效度,还影响着课堂内化拓展的策略及其有效性。

(一)设计

“任务单”主要由课题名称、达成目标、学习任务和反思评价四部分构成。

1.课题名称

“任务单”是1 个课时的学习任务,课题名称就是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学习主题。一般来说,学习主题与各章节的标题是一致的,但有的要根据教材内容与课时安排进行重组、调整或分解。例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整节篇幅都在围绕洋流展开,所以笔者设定该课的课题名称为“《洋流》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2.达成目标

翻转课堂是一种目标管理式的学习,学生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执行人,所以学生必须要知道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拓展所要达到及掌握学习材料的维度和程度,即达成目标。翻转课堂分为课前和课中两部分,课前侧重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养成,课堂侧重综合能力的提高和地理素养的提升。因此,教师需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学习内容按课前和课堂进行分割,这样达成的目标在课前和课堂也各有侧重。例如,课程标准对该节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笔者根据教材内容,确定了3 个教学目标;再根据学生情况,设定课前和课堂各3 个达成目标(见表1)。

3.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主体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否达成目标,主要依靠“学习任务”来保证。教师关于学习目标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内容内在联系的驾驭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树立,都会在任务设计中呈现出来。要设计出高质量的任务单,教师就要吃透教材,研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的小问题。这一个个小问题要能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启发学生分析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指导学生掌握规律和方法,遵循知识的问题化、问题的梯度性与启发性等原则。例如,笔者针对本课的达成目标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设计了三大学习任务(见表2)。

4.反思评价

反思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自己,是学生依据达成目标对自己自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对自主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其内容可以是学生自身知识上的障碍、能力上的缺陷,也可以是学习目标规定要求外的、学生还希望知道的东西,还可以是对教材内容的质疑、对任务单的修改意见、对教师的建议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变得愿意提问题了,而且提出了不少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这表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发展。例如,在上述“任务单”中,高一(1)班学生提出了7 个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其中“太平洋中的秘鲁寒流可以形成渔场,那大西洋中的本格拉寒流能否形成渔场呢?”这个问题备受启发,笔者在设计课堂拓展活动时,让学生根据“洋流对渔场形成及分布影响”的原理,绘制出了一幅世界主要渔场的分布图。

(二)操作

对学生来说,“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载体。要能使自主学习实现高效,学生拿到“任务单”后就要按照看一看、划一划、写一写和想一想4 个步骤进行操作,完成其中的“学习任务”和“反思评价”。

对教师来说,“任务单”是学生自主学习成效的反馈载体。要能准确掌握学情,教师收到“任务单”后就要以班级为单位,按照批一批、理一理、记一记和想一想4 个步骤进行操作,再进行课堂活动的二次备课。例如,本“任务单”中,学生对洋流的概念、类型、形成的主要动力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知识完成得很好,正确率在95%~100%;而对洋流模式图的绘制和寒暖流的判断等能力悬殊,每小组只有1~2 人较好地完成了。这样,课堂活动的内化环节就侧重寒暖流的判断和季风环流的影响,拓展环节就调整为绘制一幅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图和一场主题讨论“我们去哪儿”。

二、课堂内化拓展活动单

课堂内化拓展活动单简称“活动单”,是教师在“讲堂变为学堂”的理念下,设计的以表单形式呈现的、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的方案,是学生协作探究的引擎与平台。

(一)设计

活动单的结构包括课题名称、达成目标、活动任务和评价反思四部分。所以,课题名称与任务单的一样,达成目标前面已叙述,这里着重介绍活动任务与评价反思。

1.活动任务

翻转课堂的宗旨是“知识不是被动传递,而是主动构建”,教师要从“讲台圣人”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学生活动的帮助者、指导者。所以,教师一定要精心营造活动环境,开发活动素材,打造活动形式,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与创造性。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有检测收获、交流困惑、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四个环节。例如,笔者针对本课的达成目标和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自主学习情况,设计了三大活动任务(见表3)。

2.评价反思

设置评价反思,是考虑到学生今天的学习对明天发展的意义,是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养成严谨、认真、负责的学习品质和个性特征。将他人评价与自我反思有机结合,是为了充分发挥多种评价主体的力量,使学习评价成为一个共同参与、多边互动、促进发展的过程。在翻转课堂中给学生留一点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进行驻足评价与反思,可为学生今后走得更远、跳得更高打下扎实的基础。笔者经过多次实践后认为,此环节的时间一般为5 分钟左右。其要求和具体方式如表4 所示。

(二)操作

1.方法

翻转课堂从“教师中心”走向“学生中心”,教学重点从“如何教”转向“如何学”。所以,小组协作探究法与“展示—质疑”交流法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例如,笔者在“鸭子去哪儿”的探究进阶环节中设计的具体过程如表5所示。

2.注意事项

(1)防止出现泡沫现象。有时课堂活动看起来很热闹,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积极参与活动的往往只是个别小组中的某几位学生,而大部分学生则处于旁观者的地位,尤其是在“展示—质疑”交流活动时,很多学生处于游离状态,不关注或不认真倾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泡沫”现象。为了避免“泡沫”现象,要让全体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维持参与热情的“保鲜度”,这时实施计分制的评价标准最有效。

篇4:《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难度较大,且较为抽象,又是本册书的重点,因此借助一定的教学技术和手段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就很重要。故而本课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师生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讨论法、探究合作学习法来读图、分析图,发挥群体智慧,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中在洋流的分布规律这一教学环节中,我所设计的小组探究活动就是这一思想的重要体现,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2)学会运用课文中相关图形解释并掌握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使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去发现、探究并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自主探究和案例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读图能力及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态度。

三、课前准备

学生提前准备好太平洋海区、大西洋海区、印度洋的简图,用于课堂练习。

教师用计算机设计洋流运动的动画及本节课课件。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设置第一个教学高潮〗案例:哥伦布航海、海湾战争的石油污染。

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指出,由于中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并不很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我注意到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此时便围绕教学重点,抓住教学时机,设置了一些高潮,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激起思想上的涟漪,使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求索,便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老师传授的地理知识。

预期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能给学生最深刻鲜明的印象,激发学生的“愤悱心理”,并得到学生最富于情感反映的时刻,这时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从而进行有效的教学。

1.洋流的概念及分类

这一概念是本節课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比较抽象,故而可以把它形容成海里的河流,使学生能够深刻地掌握其概念。同时让学生读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感受洋流的存在,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设疑:为什么在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洋流是用两种色彩表示的?引领学生进入洋流分类的学习,对这部分的理解可以用图表导学法降低教学和学习难度,从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冬季)”中,列举出若干条南北向洋流为例,如日本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等。

2.洋流的形成及一般分布规律

在这一环节我对教材做了调整,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洋流的成因,先进行书中的活动——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的前两个问题分析,掌握洋流的成因,再通过第三问的学习分析出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对后面“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的成因和特点的探究。同时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课标在此部分做了一些调整——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对于洋流的成因只是从盛行风、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三个因素进行理解,其中风海流是主要动力。

先让学生比较分析书中的活动题图3.6“全球风带和洋流模式图”中的两个图。小组合作学习洋流的形成,当学生对比结束后,我将与学生一边绘制简图,一边分析洋流的成因。这样设计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而增强了学生分析、归纳及动手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动手做一遍后,能很容易理解各洋流的成因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做第三小问,通过读图以及对几个关键词的应用,描述世界洋流构成一般分布的规律。为接下来的世界各海域“洋流的分布规律”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的难点,但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已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将采用小组探究法、图表导学法、对比法等教学方法,结合活动及多媒体动画,从动态角度完整地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的归纳分析,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程化,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先结合课本第 页活动题,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来完成探究活动,第一小组完成“太平洋”部分,第二小组完成“大西洋”部分,第三小组完成“印度洋(冬季)”部分,第四小组完成“印度洋(夏季)”部分。再由教师引导学生按以下步骤探究:

五、板书设计

洋流

1.性质概念及分类

暖流——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中低纬大洋西部

寒流——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中低纬大洋东部

2.成因分类

风海流——信风带和西风带——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等

3.理想海洋分布模式图

4.世界海洋模式图

太平洋海区

大西洋海区

北印度洋海区

5.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

六、作业设计

收集资料说明洋流对人类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影响,并以小组为单位以论文形式上交。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陆芷茗.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篇5: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析,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

2.通过绘制洋流分布图掌握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态度。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

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3.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导入] 展示材料: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是从北部航行到美洲的,共花了37天的时间。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去美洲,是从南部航行到美洲,结果只花了20天。提出问题: 为什么路程变长了,航行的时间反而变短了呢?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洋流。

海水是水圈的主体,我想先请同学来谈谈你对海洋的认识。(海水是咸的。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资源。海洋是一个巨大的水库,海洋面积约占整个地球总表面的71%,海洋水的储量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它 不断地为大气和陆地提供水源,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不断的更新。)

海水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海水的运动对地理环境也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课件展示】

课题: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海水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潮起潮落”,说的是潮汐;“无风不起浪”,说的是波浪。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学习一种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方式——洋流。那么,什么是洋流呢?

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常年、稳定、沿一定方向、大规模)

【提出问题】

洋流有不同的类型,按性质分,它可以分为哪两种?

洋流按性质可分为寒流和暖流两种类型。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是暖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是寒流。

洋流按成因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 下面我们通过读图来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冬季)”,指导学生观察、比较不同大洋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同一大洋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板图:1.世界海陆分布轮廓示意图;2.大洋洋流模式图的底图)【提出问题】

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相同,都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提出问题】

南大西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和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的运动方向是否相同?

(相同,都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找一找“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中南半球还有哪一个大洋的大洋环流方向与上面两个大洋环流方向是一致的。

(南印度洋。)我们将南印度洋的这个大洋环流也画到相应的位置上。(师画)下面我们再请一位同学上来画出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注意比较两个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

(黑板画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提出问题】

发现了什么规律?北半球的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都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通过对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的观察、比较,通过我们同学自己动手画图,我们对世界各大洋的洋流分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谁来总结以下自己发现的规律?

【学生归纳】

世界洋流分布具有这样的规律:不同大洋的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一致的,而同一大洋的不同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

【提出问题】 从世界洋流模式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南北半球各形成了两个大洋环流,两个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以什么地区为中心?

(副热带地区。)两个中高纬度的大洋环流又以什么地区为中心?(副极地地区。)师大家观察一下大洋东西两岸的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

在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的西岸是暖流,大洋的东岸是寒流;而在中高纬度,大洋的西岸是寒流,大洋的东岸则是暖流。

【转折】通过以上读图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分布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其中的原因。我们还是请同学上来先画图,再讲“理”。

(学生上黑板画全球风带图,提醒学生注意各风带的纬度位置)【学生活动】

1.我们将全球风带图和洋流模式图进行一下对比,能不能找到洋流的某些成因? 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

2.我们再说具体一点,南北赤道暖流分别是怎样形成的?[来源:Zxxk.Com] 北赤道暖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海水自东向西流;南赤道暖流则受东南信风的影响,海水也是自东向西流。

3.西风漂流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西风漂流是受中纬西风的吹拂而形成的。

4.我们再将教材第62页的“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对照一下,在南半球的中高纬度实际上有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观察南半球的海陆分布状况)

南半球的中高纬海区分布着广阔的海洋,没有形成海陆相间分布的轮廓,所以没有形成大洋环流。

5.我们可以看到在南极大陆周围形成了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南极环流,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是由于极地东风的吹拂形成的。

6.在赤道附近还有一支赤道逆流,流动方向与赤道暖流相反,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赤道洋流从东向西到达大洋的西岸时受陆地阻挡,一小股回头形成赤道逆流,成为赤道洋流的补偿流。

【提出问题】

我们注意观察对比一下在北印度洋,冬季和夏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冬季北印度洋盛行东北季风,形成反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洋环流。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运用教材提供的地图、表格等各种资料,注重培养自己的读图分析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下面我们一起来把今天这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课件展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总结)

篇6:大规模海水运动教学设计

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一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计划学时

2课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习者分析

1.说明学生所在地区:资阳学校:资阳中学,年级:高一2.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可以通过行星风系图猜想出大洋环流图,从洋流分布图里总结出它们的规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培养学生的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运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增强现代海洋意识;

教学重点及 解决措施

学习重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解决措施:让学生首先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复习,然后通过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先绘制理想情况下的洋流分布情况,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读实际的全球洋流分布图,总结出规律,教师在此基础上作出一定的指导和补充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洋流模式图的形成推理及分布规律

解决措施:复习前面知识打好基础,为这节课做好铺垫。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更为形象的了解洋流的形成过程。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转抽象为形像。学生之间开展合作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的出结论。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自主合作。让学生阅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出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在归纳规律、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力求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不将结果简单抛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步步启发引导下去分析、对比、推理、判断,并作出结论,然后教师简评、补充、总结。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课改精神。

依据的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杜威、罗杰斯为代表的课程中心论。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难度一般,重点学习

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学生观看

良好

洋流的成因

重难点,要求较高

风海流动画 全球洋流分布图

播放风海流动画,然后让学生上来识别全球洋流图中哪些属于风海流

良好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难点,要求学生完全掌握

世界著名渔场的分布图,洋流对污染物的扩散影响的实例

展示分布图片,并让学生分析器原因

良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3分钟

引用一个小故事:

很多年以前日本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很多带有颜色的漂流瓶放在日本以东的海域。经过了五十多天后,这些漂流瓶竟然在美国的西海岸被发现了。

情景激疑

设置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新课讲授

1小时

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带有颜色的漂流瓶到达了美国的西海岸呢?

这时学生能回答出漂流瓶是随着海水的运动到达美国的西海岸的。

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

教师总结:这个有趣的实验,说明了世界大洋是一个连续运动的整体。

学生对比自己的答案,对大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回答问题,不要害怕失败

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 海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61页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

学生按照教

师的要求进行总结

对于简单

概念,指导学生自己掌握

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学生看书的同时,书写板书)(多媒体展示概念中的要害词语是“常年”、“沿着一定的方向”、“大规模”。)

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教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要害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

指导学生理解分析概念

讲解洋流的分类,指出按温度性质将洋流分为两种——寒流和暖流

指导学生理解寒流和暖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所流经区域的水温而言的。

通过多媒体展示练习,加强巩固学生对寒流、暖流概念的理解。

教师指导:分析洋流的成因:复习三圈环流中风带的分布于洋流模式图

学生通过对比,明确风向是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总结

洋流的其他成因:除了风向是洋流形成的主导因素外,还会受到地转偏向力、海路轮廓的影响。同时得出洋流的另外一种分类方式: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

学生分组讨论,与老师的结论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

教师指导:要特别明确密度流的典型分布区域: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两侧的密度流流向以及分析原因。[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

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再举例分析理解密度流的成因,比如分析曼德海峡两侧的红海和亚丁湾附近水域的密度流,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密度流等等

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学会总结分析相同问题的概括能力。通过分析洋流的成因,从而掌握洋流的分布规律做好知识的铺垫

课件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flash动画,并结合教材第62页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总结分布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

教会学生巧记规律的方法

课件展示问题:观察太平洋洋流系统,在大陆东岸低纬和高纬洋流性质有什么不同,西岸呢?

学生总结回答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通过多媒体的展示问题的解决,进一步讲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重点学会太平洋系统洋流分布以及北印度洋的洋流季节变化

让学生对照自己的答案,修改自己的错误。教师指导学生对照教材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思考课本62页的三个思考题

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海区洋流运动的特点(可以同纬度不同海区,或不同纬度同海区的比较);通过对比分析寻找其共同特征和差异,并落实到分布图,逐步得出规律,进而绘制出相应模式图;最后引导学生运用风向、地转偏向力的知识来对洋流模式图进行印证。

教师指导学生记住大洋两岸洋流性质的区别

通过老师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入:大家都知道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但很多人不知道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时候,不是一帆风顺的,也走了一次弯路。他第一次是从欧洲出发从北部航行到美国的,这次航行用了37天的时间;第二次从欧洲出发从南部航行到达美国的,这次航行仅用了20天的时间。

设置疑问,让学生积极思考

设置情境,方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在学生处于“愤”、“徘”之间时,引导学生说出海水运动对航行的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两次航行相差17天的时间?也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那么这种海水的运动方向如何?它又有何规律性呢?我们将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设计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爱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板书: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师指导:看教材第63页的图3.6北大西洋暖流的气候效应图。让学生在左图上找到“卑尔根”这个地方,说出它的地理纬度,然后让学生看右图,自己分析横、纵坐标的含义。找到一月份卑尔根的平均气温值。并且对比一下我国北方城市哈尔滨的气温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哈尔滨大致的地理纬度是45°N,但它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0度

通过学生分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指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卑尔根的纬度高于哈尔滨,而它的一月份平均气温远远高于哈尔滨呢?引导学生找到在卑尔根这个地区有大西洋暖流的经过,并让学生总结出大西洋暖流对卑尔根这个地区有增温的作用。

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学生对比两个城市,体会暖流的增温作用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卑尔根的降水量远远高于哈尔滨呢?引导学生总结出北大西洋暖流对卑尔根起到增湿的作用

学生找到卑尔根一月份的降水量,是150 mm左右,而哈尔滨的一月份降水量是30 mm左右。

学会对比手法在学习中的应用

多媒体展示: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的作用。然后让学生总结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秘鲁寒流是怎样影响着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

指导学生总结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让学生总结寒流对气候的影响。并留给学生课下思考的问题:秘鲁寒流是怎样影响着南美大陆西岸气候的。

通过实际例子的对比,总结出规律。

指导学生分析:

我国舟山渔场的形成原因以及世界著名渔场的成因?用物理学上的力是相互作用的原理,解释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将上、下做垂直运动。进一步解释,海水在扰动后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两种洋流的汇合处易形成大的渔场。

学生通过教室讲解深刻领会寒暖流处渔场形成的原理

掌握方法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技巧。

多媒体展示:纽芬兰渔场大概分布在哪些地区,让学生对照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纽芬兰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多媒体展示:北海道渔场大概分布的地区,让学生对照图3.5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找到经过北海道渔场的寒、暖流各是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讨论,总结出具体洋流对世界著名渔场的影响

深刻体会洋流对渔场形成的影响

教师指导: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再读课本62页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明确洋流的流向。同时举出泰坦尼克号失事的原因就是撞在了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的南下冰山上。

让学生体会洋流对航行的影响,顺水航行速度加快,逆流则速度减慢。同时,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在海上形成海雾,不利于航行。

通过老师指导,解决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实例,分组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学生通过实例,分组讨论问题,得出答案。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明确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是双方面的,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师总结: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难点,尤其是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自己完成本节的知识架构。使知识自成一体

强调重难点内容,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复习

课堂总结

10分钟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建立一个知识框架,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学生跟着老一起回忆两节课所学内容

加深知识记忆

作业布置

2分钟

布置的作业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让学生在做作业中巩固知识,举一反三

巩固知识,活血活用

课 堂 教 学 流 程 图

教 学 反 思

在新的教育理念要指导下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活动的机会,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时间分配不是很合理,造成了前紧后松,可能发生的情况还没有在备课过程中设想全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待提高的方面。优点:

1.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故事,让学生们积极思考,既吸引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活动题及探究问题设计较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开始是让学生绘制三圈环流图,一来复习前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为天所讲的内容作铺垫;接着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合作探究绘出理想情况下的样流分布图,通过理想的洋流分布图最终落实到实际中去,层层递进,并结合图3.2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分布规律,教师最后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作补充和总结

3.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多,课堂气氛融洽。一节课中老师通过提问,学生积极回答的方式,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

4.课件设计合理,既符合了本堂课的课程标准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大大提高,课件中生活实际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明白地理对现实社会中的意义 缺点:

1.教学课件中还缺少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课件的排版,主体不够鲜明。

2、对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锻炼不够。

3、教学语言不是很规范,教学术语使用的不够多。

篇7:《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教学反思

1、导入新课,我引入了一个故事: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花了37天的时间;1493年第二次去美洲,却只花了20天时间就顺利到达。第一次路程比第二次路程短,可花的时间却比第二次多,这是怎么回事?引入这个故事故事的目的是在一开始上课时,就能充分吸引学生学习本节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自己总结世界大洋的海水不仅是连续运动的整体,而且这种运动是有方向的。

2、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时,我让学生先看教材的内容,并要从教材对洋流定义的描述中总结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学生总结完关键词语后,教师展示出自己总结的关键词语与学生的答案作对比,引用“墨西哥湾暖流的径流量可达世界陆地总径流量的20多倍”这个例子,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3、在学到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时,我采用了多媒体展示太平洋系统洋流模式,让学生结合教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多媒体展示的动画,自己分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让学生跟着老师画图,从中教会学生巧记规律的画法和方法。

篇8: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

一、问题导学的实施背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少、任务重,复习中如何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如何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尽可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新旧问题,课堂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提升有效性?为此,笔者尝试在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中开展“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该模式就是通过将复习内容问题化,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分为自主质疑、互动排疑、精讲设疑、练习馈疑和作业存疑五大环节,学生在感受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和技能,形成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质疑反思的学习态度,成为形成良好思维方式、主动搭建知识结构的主体。可见,“问题导学”是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的应然选择。

下面,以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为例,谈谈“问题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二、问题导学的实施策略

(一)自主质疑

江苏地理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点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该考点编制以主干知识和典型例题为主的导学案,学生通过预习将了解不全面、理解不深入、应用不灵活的知识以问题的形式记录在导学案上,教师课前批阅导学案,在全面掌握学情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教师将预设问题和学生普遍、典型问题融入教学,学生个性问题通过课前或课后辅导答疑解决。通过自主质疑,教师能够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情况,进一步提升课堂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预习问题整理如下:(1)如何区分风海流、补偿流和密度流?(2)如何更好地记忆洋流名称?(3)是否存在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或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4)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洋环流?(5)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6)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吗?(7)为什么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岛寒流没有促使大陆沿岸形成荒漠?(8)秘鲁寒流为上升流是如何形成的?

(二)互动排疑

互动排疑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将学生预习时产生的问题、教师备课时预设的问题以及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梳理和整合,组织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等多种形式互动解决问题。学生在互动中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问题导学”能在高三一轮复习课时把思考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让学生真正有思考、有探索、有历练、有收获。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课的关键点是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印度洋海区环流系统、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围绕高频考点,重点主干知识问题化,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对知识进行回顾,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构成系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综合运用。下面以两个活动为例。

活动一: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1. 总结洋流模式图

(1)综合太平洋、大西洋洋流分布状况,在图1右图中画出世界洋流模式(蓝色、红色分别代表寒流、暖流)。

(2)在图1全球风带示意图中画出风向,用语言描述洋流形成过程。

(3)观察南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说出两个海区洋流运动方向有什么差异。

(4)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在南半球呢?

(5)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为什么没有形成大洋环流?(自主质疑)

(6)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暖流,而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什么是寒流?(自主质疑)

(7)注意观察大洋东西岸的洋流性质有何不同?

(8)暖流流经海区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流经海区的水温高吗?(自主质疑)

(9)在图2中画出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流向,夏季和冬季的洋流方向有什么变化?

(10)是否存在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或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自主质疑、PPT动画演示索马里洋流并完成练习馈疑中的习题)

2. 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见表1)

活动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亚欧大陆东岸的马加丹和西岸的卑尔根纬度相当,各自的气候有什么特征(见图3)?产生该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图4中A处是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为什么南北延伸很长?还有哪些寒流对大陆沿岸荒漠的形成起重要作用?请在图4中绘出?

3. 为什么拉布拉多寒流和千岛寒流没有促使大陆沿岸形成荒漠?(自主质疑)

4. 在图4中标出四大渔场的具体位置,说出各自名称和成因。

5.在图5中用箭头绘制出洋流流向并说出秘鲁寒流为上升流的原因,依据图4举例说明有没有与秘鲁渔场成因相同的渔场分布。(对“秘鲁寒流为上升流是如何形成的”质疑的设计)

6.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旗下的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的3·11大地震中受损。而在后续的灾害防预治理过程中,又发生了核污水泄露,至今仍未彻底根除。评价洋流对核污水污染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7. 图4中从上海到温哥华的航线有两条(②为传统航线),①②航线相比各有什么优点?

(三)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是指在互动排疑后,教师根据学生问题解决的情况,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和时间作适当的点拨、引导、补充和拓展,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知识,理清思路,深化理解。高三一轮复习中教师遵循“三讲三不讲”原则:讲学生易错易混易漏之处,讲学生似懂非懂很难搞懂之处,讲规律思路方法之处;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能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还不会的。

例如,就解决“是否存在从低纬海区流向高纬海区的洋流是寒流?或从高纬海区流向低纬海区的洋流是暖流?”的自主质疑时,学生讨论不出结果,教师以索马里洋流为例,借助动画演示,引导学生分析成因、性质、对气候影响以及对渔场影响。

(四)练习馈疑

练习馈疑是复习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根据本课的考试说明、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状况,精心设计典型练习,将学生的疑问再次暴露反馈。课堂练习一要突出基础,即面向全体学生以考查学生对本节课基本原理、方法的运用为主;二要兼顾区分,毕竟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有一定的区分度,设计适度的中档题或较难题,以满足学习水平较高学生的需求;三要创新应用,结合社会热点使用适当的文字、图表等材料设计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以积极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思考地理现象和社会问题。

综观近五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可以得出:常考题型是以洋流模式图为载体,考查世界洋流分布;以区域图和等温线图为载体,考查世界洋流的成因、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练习设计如下。

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图6为“某区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图回答第1题。

1.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区位于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温度最低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温度最高

D.③处洋流主要是由西风吹拂形成的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图7,完成第2题。

2.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④暖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如果图8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图9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俯视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完成第4题。

4.洋流名称与图中序号相符的是()

A.①—西风漂流B.②—本格拉寒流

C.③—西澳大利亚寒流D.④—巴西暖流

考点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图10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11是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回答第5~6题。

5.图10甲处的洋流与图11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繁荣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2,回答第7题。

7.途经该区域的洋流()

A.能使北美洲至欧洲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

B.造成欧洲西部地区气温升高、湿度降低

C.进入到北冰洋海域,使当地能见度变好

D.在与其他洋流交汇的海域不易形成渔场

8.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13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2)1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

(3)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五)作业存疑

作业存疑是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布置本课的作业,主要从三方面落实。一是巩固知识,学生理解并记忆本节课的知识,用思维导图工具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进一步夯实双基;二是错题整理,学生自主分析错因,感悟正确解题过程,锤炼答题规范;三是变式训练,学生自主完成针对学生薄弱环节编制的变式练习,提升知识迁移交汇的能力。在做以上作业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请教教师或同学答疑解决。

三、问题导学的实施体会

“问题导学”教学提高了复习课的有效性,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复习课实施“问题导学”应具有以下三种意识。

(一)研究意识

教师是复习课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要强化研究意识,地理课的“问题导学”实践才能真正得以有效进行。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前需要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材、学生、问题设计、试题、时事热点等等。

(二)生本意识

“问题导学”就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复习中最大可能地给学生留有复习的空间和时间,在问题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主动参与地理复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问题意识

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最大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尽量减少自身主观想象的表演、自身经验的传授和精心预设的播放,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的基础问题、普遍问题以及个性化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问题,主动呈现自身实际问题,展示自身的想法、观念,生成更多的质疑问题,形成想问、能问、会问的学习习惯,围绕“真问题”展开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激发学生体会进行有效思考的快乐及获得明确成果的成就感。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大规模海水运动教案】相关文章: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04-07

大规模海水教案05-01

大规模04-27

大规模数据导入05-05

大规模教育考试05-13

大规模风力发电05-20

大规模光伏电站05-22

大规模停电应急预案08-06

大规模在线游戏05-28

大规模群体性事件06-26

上一篇:路演活动方案模板下一篇:2017年加拿大留学申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