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水循环

2024-05-14

内水循环(精选十篇)

内水循环 篇1

1 工作原理和特性

1.1 工作原理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 (Internal-Circulation Three-Phase Bio-Fluidized Bed, 简称ITFB) 一般由反应区、脱气区和沉降区组成, 反应区由同心的内筒和外筒圆柱组成, 载体填充在反应区内。微孔曝气装置设在内筒的底部, 当压缩空气由曝气装置释放进入内筒 (升流筒) 时, 由于气体的推动作用和压缩空气在水中的裹夹与混合作用, 水与载体的混合液密度减小而向上流动, 到达分离区顶部后大气泡逸出, 而含有小气泡的水与载体混合物则进入外筒 (降流筒) , 由于外筒含气量相对减少导致密度增大。因此, 混合液在内筒向上流, 外筒向下流构成内循环, 内、外筒混合液的密度差正是循环流化的动力。由于载体处于循环流化状态, 从而大大加快了微生物和废水之间的相对运动, 强化了传质作用, 同时又可有效地控制生物膜的厚度, 使其保持较高的生物活性, 污水被处理后经沉降区分离沉降后通过出水堰排出。

1.2 特性

相对于外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以及传统生物流化床,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有以下显著特点:1) 床内气相含率εg较高, 氧的转移效率也较高;2) 载体的流化性能好;3) 整个反应器内载体受到的剪切与摩擦力比较均匀;4) 载体流失量少;5) 结构紧凑, 符合一体化发展方向;6) 放大设计容易。

2 关键参数选择

2.1 载体选择的影响

载体的选择对生物流化床启动速度和处理效果起关键的作用。通常在载体选择时需考虑级配、形状尺寸、体积质量及机械强度的影响。因此, 选择颗粒尺寸均匀一致的载体可以维持反应器内生物量的合理分布。在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内, 载体受到的紊动作用可表示为:Re=udp/v, 式中, u为液体内循环速度 (m/s) , dp为载体直径 (m) , v为水的黏滞系数 (m2/s) 。由方程式可见, 粒径的大小直径相应较强烈的紊动, 不利于生物膜在载体表面的生长。而表面粗糙、粒径较小的载体不但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附着场所和较大的比表面积, 有利于反应器的快速启动和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 由于对上升流速要求不高, 在降低运行能耗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粒径过小的生物颗粒容易被水流冲出床外。通常各种材料的载体颗粒粒径为0.3~1.0mm。

2.2 载体浓度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由于载体浓度的增加导致生物浓度的增加, 从而有机物降解速率加快。随着载体浓度的增加, 生物载体之间的摩擦碰撞加剧, 使得生物膜易于脱落而膜厚减小, 单位重量载体上的附着生物量减小, 而生物浓度增大, 可见, 载体浓度增加导致的表面积增长对生物量增加的影响大于由于生物膜变薄而造成的减少生物量的影响。

2.3 生物膜厚对反应器性能的影响

载体上生物膜厚度不但影响到反应器内生物量的多少, 同时也影响到O2的传递和污染物吸附与降解过程, 生物膜过薄和过厚都会降低去除率。随着生物膜厚度的增加, 载体终端沉速变小, 而生物浓度很快地上升。由于载体终端沉速减小 (即载体变“轻”了) , 反应器的最小流化气速也相应减小, 最小流化气速指维持流化床内载体流化所需的最小空气流速, 故随着生物膜厚的增加, 仅从载体循环流化的角度来说, 反应器的操作气量可能减小, 从而降低运行能耗。

2.4 反应器内生物浓度的分布

反应器内升流管 (内筒) 内的生物浓度高于降流管 (外筒) ;沿反应器高度, 生物浓度变化不大。而且进水口最好设在升流管, 这是由于升流管的生物浓度较大, 从而耐受进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强。

3 存在问题与未来展望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技术与其它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相比虽有突出优势, 但是它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在试验研究与应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目前涉及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大部分都建立在小型结构或者中小型实验基础上, 由于还缺乏必要的基础研究, 在工程放大设计上的基本参数也很不够, 使得其自身性能和应用范围均存在较多局限, 应着重在降低能耗、加强反应器的放大设计方面进行研究, 探索放大设计的规律, 建立放大模型。

2) 加强高校菌种、优良菌种的筛选:既包括广普高效菌种的筛选, 又要重视专一菌种的选择, 发挥其特殊降解功能, 利用遗传工程获得优良菌种。

3) 研究剩余污泥 (主要是脱落的生物膜) 的合理去除方式。

4) 生物流化床新设备的开发应注意的事项:优化设计, 降低成本, 并加强工业化连续处理废水的自动化成分。

总之, 近几年来,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在废水的生物处理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存在的问题一旦解决, 在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 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应用将更为全面, 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摘要:简述了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性, 综述了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关键参数, 最后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原理特性,关键参数

参考文献

[1]高廷耀.顾国维.水污染控制工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OCHIENG A, ODOYO O, MUTSAGO M.Biological treatment of mixed industrial wastewaters in a fluidized bed reactor[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3.

[3]彭党聪等.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水力及生物硝化特性研究.中国给水排水, 1999.

详案——内环境(循环系统) 篇2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分为哪两种? 生:血浆和组织液

师:对的,除了这个我们还讲了血细胞的组成,形态和作用。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功能。

师:那么这节课呢,我们开始学习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定的。

师:人体的内环境主要是八大系统相互调节统一维持稳定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只讲四个系统,其他的系统我们会在之后的课上讲。

师:(切ppt)大家把书打开,翻到26页,书上这张图画出了这四个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关系。

师: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地作用是什么? 生:吸收营养,气体交换

师:食物中的营养通过消化系统吸收后,由循环系统运往人体内的细胞中。呼吸系统中的吸收的氧气也是由循环系统运往细胞,细胞、组织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产生的代谢废物则又泌尿系统排出体外。我们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血液循环系统。

师:在之前上八大系统的时候,我们说到,血液循环系统由哪些主要器官组成? 生:血管、心脏还有血液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一个个来讲解。

师:(切ppt)首先是心脏。大家在ppt上看到的是一个心脏的切面图。人体的心脏,主要分为心房和心室两部分,而且,心脏是呈左右对称的。因此,心房和心室左右各一个。我们称为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和心室之间是相同的,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一个房室瓣,他的作用是控制血液的流向。(画图说明)所以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这是心脏的内部结构。(板书,画图)此外,心脏还连接着各种各样的血管,引导血液流向全身。

师:(切ppt)心脏通过搏动把血液运往各处,期间还需要血管来引导。血管主要分为哪几类?

生: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完全正确。(切ppt)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讲到动脉和静脉,我们先来看另一个概念。血液分为哪两类? 生:动脉血和静脉血

师:来,则为同学,你来先说一下,你认为,什么事动脉血,什么是静脉血。生:含氧量有差别……

师:(切ppt)我们一起来纠正一下。并不是动脉中流的就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就是静脉血。动脉血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

师:(切ppt)接下来我们来看毛细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师:(切ppt)在右边这张图中我们看到,毛细血管中血细胞是排队依次通过的。这说明了毛细血管管径很小,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而且,毛细血管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此外,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很大,这些特点都是与我们之前讲的毛细血管的作用有关,都是为了便于物质充分的交换。大家把毛细血管的特点作用都记下来。

师:(切PPT)这张图片就是毛细血管的示意图。图上很明显地标出,这是一个上皮细胞,这也是一个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并排排列形成了毛细血管壁。血液带着氧气和营养通过毛细血管,将氧气和营养物质传递给组织细胞,将代谢废物运走。(切ppt)在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之间还有一部分空白的地方,这些地方充斥着组织液。它起到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中介作用。

师:(切ppt)毛细血管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可以总结为——血液携带氧气和营养,通过毛细血管,营养和氧气穿过毛细血管壁通过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同时,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通过组织液,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红细胞和血浆。再通过各级动静脉传递到响应器官排出体外。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心脏的构造,动脉静脉、动脉血和静脉血还有脉细血管。我们都知道血液是由心脏搏动通过血管传递的,那么血液在人体中到底是怎么流动的,大家知道吗?

生:不知道或先到大脑,最后到肺,再回到心脏。师:那么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师:(切ppt)首先,心脏搏动,动脉血从左心室出发,通过主动脉,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在这里进行物质的交换,将氧气和营养传递给组织细胞,并带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那么现在血管里的血是什么血? 生:静脉血

师:很好,静脉血继续出发,通过体静脉回到右心房。现在这个过程,我们把它称为体循环。在房室瓣作用下,静脉血来到了右心室,通过肺动脉到达了肺部毛细血管。大家注意,现在在肺动脉中的依然是静脉血,不是动脉血哦。在肺部脉细血管中,氧气重新进入了红细胞中。现在是哪种血液? 生:动脉血

师:动脉血通过肺静脉回到左心房。这里要注意的依然是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这个过程我们称为肺循环。因此,人体内的血液循环主要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我们再来复习一下,大家注意血管和血液的变化。(播放动画)

师:(切ppt)这张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简图,大家把它记在笔记本上。在记笔记的过程中注意,动脉血用红笔标出,静脉血用蓝笔标出,还要用箭头给血液流向做好标记。

师:最后,我们来看看循环系统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主要是为组织细胞不断送来养料、氧气,又不断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广东:为行业量身定做“内循环” 篇3

推动造纸业近零排放

广东银湖纸业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双水镇,目前共有9家造纸厂入驻生产,造纸产能200万吨。2014年,基地工业生产总值达到96亿元。

一直以来,造纸行业被认为是高污染行业,生产过程中的污水污泥对环境的影响很大。然而,基地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区豪基告诉记者,如果做得好,造纸行业也可以形成“循环闭路”。

基地内有一座热电冷联产的火力发电厂,电上网,发电后产生的低品位蒸汽集中供应给造纸生产线,并利用一部分低品位蒸汽进行热制冷,用于基地的集中供冷。采用大型高效环保供热机组替代高污染、高能耗的分散锅炉,能源利用率一般可以达到60%以上。

基地实现了梯级用水:造纸企业先取水用于一次纤维(原木浆)为原料的纸品生产线,产生的废水经过再生处理后用于二次纤维(废纸)为原料的纸品生产线,排放污水到集中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达标后作为中水回用到热电机组循环冷却水、脱硫用水补充水。基地的水重复利用率目前达95%以上,吨纸废水排放低于2立方米。

基地大量使用废纸等二次纤维作为原料,造纸生产线产生的浆渣回用于生产中低档纸,采用脱墨污泥回用于生产纱管纸,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用于堆肥,电厂的煤渣用于生产建材。

区豪基认为,不同于其他地方政府一手包办,银州湖纸业基地的“秘诀”在于“企业管企业”。基地内的凝聚力来自于一家火力发电厂和一家污水处理厂,他们为区内的造纸企业提供了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生产服务,前者提供蒸汽,后者提供污水处理。

广东华泰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传径说,入驻的造纸企业在这里获得作为生产资料的蒸汽和处理污水的成本要低于其他地方,也低于自建,他们有动力加入这个大循环经济圈中来。

实现园区内产业间循环

如果说银湖纸业基地是实现产业内循环,广州开发区的循环经济产业则采取了另外一种模式:除了集中供热和污水处理外,还通过关键环节“补链”实现产业间循环。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局产业处处长周成就说,不同于一些地方循环经济产业园内产业单一,开发区内含有化工、钢铁冶金、汽车设备制造、电子通讯设备制造、食品饮料、电器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很难实现产业内的循环闭路。

含铜废水是电子元件制造、电镀、化工等行业生产过程中的废物,也属于工业危险废弃物。企业不能自己排,只能是交处理费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处理。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多项专利技术,成功地将废水变成原材料,利用含铜废水生产出高纯度的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高附加值产品。

广州科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永成说,理论上来说,直接用铜矿石来生产,做不到高纯度;用单质铜来生产,成本高。所以在市场上,科城的产品相对还是有竞争力的。目前,科城的高纯度氧化铜已经进入了陶氏化学的供应链,可以作为原材料重新进入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我们从他们不要的废水中,重新提炼出原材料卖给他们。”王永成说。

位于开发区的广州市万绿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的企业,2014年的产值达到4亿元。董事长李远峰说,公司的“原材料”来源中,三成生活垃圾,七成工业垃圾。在废物回收领域,万绿达可以提供驻厂服务,被称为“嵌入式专业废弃物回收服务”。董事长秘书、品牌文化总监韦蕊说,万绿达派出工作队伍进驻工厂,对企业生产物流提供专业意见,为企业量身定做固体废弃物排放回收方案,减少废弃物产生,增加废弃物回收。

一次资源成本被低估

在一些园区的循环经济初显效果的同时,一些地方的循环经济园区发展仍不理想。一是园区的企业少,附近企业不愿进驻。二是园区内企业间、行业间的耦合共生程度比较薄弱,难以做到高效的资源再利用。

李远峰说,循环经济现在这么难做,从大的环境来说,在于一次资源的成本太低。当前,市场上大大低估了一次资源的价值,导致二次资源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竞争力。比如,2003年的建筑钢材是4000多元一吨,现在是2600多元,同时货币购买力大大下降。回收钢材重新利用的成本大大高于直接购买新钢材的成本。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谁会有动力去回收利用废旧钢材?

国内市场上可再生资源回收的成本也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导致了洋垃圾“漂洋过海”来中国。李传径说,广东华泰使用了大量的废旧纸作为生产的原材料,从美国运回来,进关后的价格大概为1500元一吨,国内的价格大概为1700元一吨,国内的品质还比不过国外。作为企业,肯定更愿意使用“进口”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内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

不少企业负责人认为,循环经济不能完全采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希望政府提升对发展工业循环经济的政策创新支持力度。区豪基说,工业生态系统追求的是物质的闭路循环,但这在经济上可能是高成本的,存在“循环经济不经济”的情况;同时循环链条上的企业间相互依存,由于各企业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生产环节的任何企业出现问题或受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都可能导致系统被打破。这就需要政府和园区的积极干预和管理,建立健全相应的行政法律约束和经济政策激励机制。

以电力供应为例,银州湖纸业基地企业只能使用电网供电,不能由本地电厂直接供电,电厂发出的电能经过电网的变压、输送后,再调配返送到造纸企业。多次变压、长距离输送的供电模式增加约8%的电力损耗,相当于20%的一次能源损耗。有关人士希望电力体制改革,尽快落实细则推进园区实现电力自供。

内水循环 篇4

高功率放大器是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上行系统的关键设备,为了确保播出安全,有效抑制非法干扰信号,2005年起,全国地球站基本都配备了3kW大功率速调管高功放,但速调管功放存在功耗高(至少8kW),运行时发热量大,额定功率运作时速调管内部温度可达到90度,因此需依靠功放内部大功率风机全天对速调管进行风冷排热,使功放内部温度保持在正常工作范围,才能保证速调管功放的良好运行。对于功放风机排出的热量,一般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将风机出风口联通至室外,将热量向室外排送,称为外循环散热排风方式,另一种是直接将设备的热量排至室内,用空调制冷保持室内温度,称为内循环散热排风方式。

1 改造前的散热排风状况

我站功放机房原大功率速调管功放的散热排风方式为外循环方式,即功放通过内部大功率风机,将室内冷空气抽进功放,通过风冷方式给内部速调管等器件制冷后,风机再将加热后的空气通过排风软管排至室外,这种方式有许多缺点:1.功放机房现有三台速调管高功放总排风量为894立方米/小时,大量空气从功放机房进出,带入大量粉尘,吸附积聚在设备滤网及速调管内部,容易引起速调管收集极等高压敏感器件散热不畅,增加了功放故障几率和除尘维护的频度;2.大量空气被抽出,致使功放房内为负压,降低了设备内部散热效果,另外,由于外界空气大量进入,当外界湿度大时,室内的湿度也随之增大,难以控制,还易引起内部高压连接器件打火。因此,我站进行了功放机房的内循环散热排风方案的改造探索实践。

2机房内循环改造方案与步骤

我站内循环机房改造前期经过了理论核算、现场确定改造的基本原则、改造前期模拟实验等三方面的可行性研究步骤,然后正式实施了内循环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极大改善了设备整体运行环境。下文详述了湖北地球站功放机房内循环散热排风改造这三方面可行性研究步骤的具体过程,指明了机房内循环改造的设计方法、要点及注意事项。

2.1制冷量及风量的理论核算

内循环改造方案是直接将设备的排出的热量排至室内,用空调制冷保持室内温度,可以避免外部空气进入,也即减少了灰尘的进入,并可保持湿度的基本稳定,但面临的两个首要问题是制冷量及风量的核算也即进行前期功放设备排热量和空调制冷量、功放进出风量和空调进出风量理论对比计算,要求空调制冷量大于设备发热量,空调进出风量理论必须大于功放进出风量,才能保证空调能及时将功放排出的热空气制冷,保持机房温度恒定。

1. 我站速调管高功放参数

最大工作功率:8.5kW

速调管热损耗:5300W

机箱热损耗:2000W

排风口气流:175CFM即298立方米/小时

出风温度:55℃左右

2.机房5匹空调参数

额定电流:10.3A,最大电流:12.8A

名义制冷量(室内27℃/室外35℃):12300W

制冷总输入功率(室内27℃/室外35℃):4480W

最大总输入功率(室内32℃/室外46℃):5530W

循环风量:1740立方米/小时

我站功放机房共配置了3台3kW大功率速调管高功放,根据以上数据,先进行理论估算:

1.排风量的理论估算:3台功放总排风量共894立方米/小时,单台5匹空调循环风量1740立方米/小时,因此,在排风量方面单台空调即可满足要求。

2.热损耗和制冷量的估算,三台高功放热损耗共15900W,单台大金空调制冷量为12300W,配备两台5匹空调制冷量可满足制冷要求,考虑某台空调可能出现故障停机和夏季极端炎热情况,整个功放机房配置了3台五匹空调。

2.2 现场确定设计方案及原则

先期进行理论计算后,还必须进行现场考察,发现实际现场的具体条件有何制约,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在前期实验前,我站根据机房实际情况,从保证设备安全和播出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考察和推理,确定了一些如下设计原则及一些注意事项,以保证改造后设备能长期、稳定运行:

1.冷热分开原则

图1为速调管功放后视图,设备左边为功放进风口,进室内冷空气,右边为功放出风口,排出热风,为避免出风口排出的热风被吸入进风,必须做进出风口的隔离措施,我站采用采用的方法是将出风管通过软管进行人为导排的方式,将出风口与进风口错位排风。

2.气流的循环流通原则

为了使得整个机房温度分布均匀,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需要对空调的摆放位置与风向、功放出风风向进行规划设计,及时将功放排出的热量分散,避免局部区域热量堆积,我站用气流的循环流通法,让功放气流,空调气流均沿顺时针流动,以达到温度均匀的效果,见图2。

另外,考虑到热空气上升原理,功放出风的气流导向必须为逆时针方向和向上方向,有的地球站除了在机房平面安装空调,还在墙顶上安装空调,这样效果更佳。

3.室内排风管道走向需合理规划,既要保证最佳降温效果,也要给维护人员在功放后部留下维护通道。

4.功放排风管道要加隔热层,避免人员烫伤。

5.便与应急处理,主要考虑在市电供应中断时,由于功放热量排至室内,为防止功放机房内温度急剧上升,需有立即恢复为直接向室外排风的应急方式。平时须做好紧急室外排风口的密封处理,以防灰尘,飞虫的进入。

6.机房密封。内循环改造的优点之一就是在室内完成空气的循环流通,避免外界的空气进入,减少灰尘量,进而减少设备维护量,因此与外界联通的窗户、门窗要做好密封处理。

2.3改造前期模拟实验

明确了以上改造设计原则、确定了空调的布局后,需要进行前期模拟实验,确定实际情况与理论计算与前期设计原则的是否符合,同时要进行风道走向试验,确定出风风道的倾斜角度,达到最佳的室内降温效果。

试验步骤:

图3所示为我站三台高功放布局后视图,实验时将排风管朝向侧面无阻碍处,避开功放进风口及连接线缆,1号排风管为功放1的排风导管,2号排风管为功放3的排风导管,3号排风管为功放3的排风导管,从14点开始测试

1.1、2号排风管水平放置,3号排风管向上30度,等待室内温度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功放的进风温度和温差(14点15分)。

2.1、2号排风管向上30度,3号排风管方向不变,等待室内温度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功放的进风温度和温差(14点27分)。

3.1、2、3号排风管向上60度,等待室内温度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功放的进风温度和温差(14点45分)。

4.模拟单台空调故障,单独关闭功放机房空调3,等待室内温度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功放的进风温度和温差(15点06分)。

5.模拟单台空调故障,单独关闭功放机房空调1,等待室内温度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功放的进风温度和温差(15点19分)。

6.模拟单台空调故障,单独关闭功放机房空调2,等待室内温度稳定后,记录室内温度,功放的进风温度和温差(15点30分)。

7.同时关闭3台空调,模拟外电停电时的状态测试,观察记录室内温度上升状况和功放进出风口温差(15点36分)。将1号出风管调整为向上30度,功放1进风温度升至35度立即停止试验(15点42分)。

实验数据统计见表1。

实验分析结论:

1.三台空调正常工作情况下,三台高功放对室内直接排风,室内温度和功放进出风温度差变化仅在1~2度左右。

2.调整功放排风方向,室内温度和功放进出风温度差变化也仅在1~2度左右。

3.如果单台空调故障,室内温度和功放进出风温度差变化也仅在1~2度左右。

4.如果外电停电,三台功放同时停止工作,功放1变化幅度最大,进风温度大约12分钟会上升12度。1号出风管向上30度时温度上升较慢。

5.1号出风管向上30度,2、3号出风管向上60度时,散热排风效果比较好。

3改造的实施与应急预案的制定

根据以上内循环改造可行性研究的实验结论,证明机房内循环散热排风改造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我站实施了内循环改造,实际效果图见图4。

考虑到停电或空调故障等不可控因素会导致机房内温度迅速攀升,还有必要制定在功放机房空调不能正常工作时的应急预案:

功放机房室内温度26℃为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机房设备包括高功放都能正常工作。功放机房现有3台空调,极端情况下只要有1台空调能正常工作即可使机房内温度满足要求。一般情况下开启2台空调,温度设为21℃,室内温度可稳定在26℃。如果因市电中断,使3台空调都不能工作,机房内温度会迅速上升影响设备正常工作。此时应揭开原来外循环使用的出风口1和出风口2上的盖子,取出出风口内部的密封泡沫,将功放1和功放2的排风管分别连接到出风口1和出风口2上,直接向室外排风。

4改造效果和总结

改造完成后,经过一年左右的试运行,机房内部的灰尘和温度、湿度均得到明显的控制,机房的播出设备运行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高功放内部粉尘积累量明显减少,维护频次由每季度一次降为每年一次,也没有出现内部高压连接器件打火的故障。通过机房内部设备的日常运行状态和例行维护实践的检验,可见功放机房内循环散热排风改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车晴,张文杰,王京玲.数字卫星广播与微波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内水循环 篇5

采用新型三相内循环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原污水COD值在228.3 ~592.5mg/L之间,NH3-N值在29.24~48.72mg/L之间,SS值在150~400mg/L之间,pH值为6.8~7.2,通过控制污泥浓度、水力停留时间及曝气量,分析了反应器对COD、NH3-N和SS的`去除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泥浓度为4500mg/L、水力停留时间为2小时、曝气量为200L/h的条件下, COD去除率为90.65%左右; NH3-N去除率为87.46%左右; SS去除率为94.7%左右.该反应器具有高效、低耗和低成本的优点,为处理生活污水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作 者:张胜 蒋晓昊 袁慧 王国威 ZHANG Sheng JIANG Xiao-hao YUAN Hui WANG Guo-wei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河北,邯郸,056038 刊 名:广州化工 英文刊名:GUANGZHOU CHEMICAL INDUSTRY 年,卷(期): 37(9) 分类号:X5 关键词:三相内循环反应器   污泥浓度   水力停留时间   曝气量   去除率  

内水循环 篇6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77-02

动静脉内瘘术作为动静脉内外科手术,主要是将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与邻近的静脉进行缝合,从而使吻合后的静脉流动动脉血,成为静脉内瘘[1]。动静脉内瘘术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然而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水肿、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就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选择标准: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所有患者均为采用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晚期慢性肾衰竭患者。研究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32~60岁,平均为38.9±6.8岁,对照组49例,男31例,女18例,年龄30~66岁,平均为38.3±7.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饮食运动等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具体为(1)计划阶段,根据患者的术后感染、水肿等并发症情况的个体化差异制定相应的计划,包括饮食、运动、动静脉内瘘术指导等护理计划。(2)执行阶段,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述动静脉内瘘术、血液透析的过程等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熟悉手术全过程,使患者术后学会自我检查内瘘;通过影像技术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保护血管等;对病人的日常的饮食、锻炼、自我检查等方面进行监督,正确引导,做好有病人的沟通工作。(3)檢查阶段,对护理干预的实施人员进行检查,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的熟悉度、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和记录情况等项目。(4)处理阶段,将检查阶段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原因进行详细分析,最终制定合适的处理方案。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a=0.05为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

3讨论

血液透析作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其关键在于血管通路的形成,而动静脉内瘘是形成血管通路的一种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2]。该种手术方案安全可靠,血流量比较充分,可达到200~300ml/min,同时也减少了多种插管带来的并发症。有临床研究显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缺乏正确的护理措施,常常会引起水肿、假型动脉瘤、感染、动静脉瘘栓等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的健康恢复。而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案在临床上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近几年,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3]。PDCA循环作为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在手术护理方案中有效运用[4]。其中PDCA循环护理方案包括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四阶段,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这样可以熟悉了解每位病人的术前情况;在这一阶段,引导患者学会自行内瘘检查,以及有效的功能锻炼,这样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5];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可以有效提高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最后通过反馈护理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最佳的措施给与解决[6]。研究显示,采用PDCA循环管理护理方案干预后患者的水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方案,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1.8%,收效良好。

PDCA循环管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少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并发症,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山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志恒,莫国华,韦丽玲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43-1844.

[2]马淑芬,林莉.血液透析146例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2010,05(10):957-958.

[3]陈洁,李淑君,李燕妮等.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30-4031.

[4]冯睿婧.PDCA循环管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4):1271-1272.

[5]李红,何梅,谭君等.早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37-1138.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运行探讨 篇7

循环流化床 (CFB) 锅炉具有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灵活、环保性能好等优点, 近年来发展非常迅速, 技术日趋成熟。随着福建省对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环保脱硫电价政策的出台, 省内一些拥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电厂正在抓紧改造或新加脱硫装置。

近几年, 一些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电厂还是被环保部门坚决要求进行锅炉尾部烟气脱硫, 主要原因就是CFB锅炉炉内脱硫的效率令人怀疑。传统的炉内脱硫系统设计及设备制造使脱硫效率低下, 同时脱硫固化剂的消耗量却非常可观, 即使采用廉价的石灰石脱硫也使发电成本显著增加。更可靠、更实用、更经济的CFB锅炉炉内脱硫系统优化设计方案的重点是强化系统防堵设计、合理布置炉膛接口、选择合适脱硫固化剂, 能够保证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脱硫效率90%以上, 烟气能够达标排放, 灰渣能够综合利用。CFB锅炉采用炉内干式喷钙烟气脱硫较为普遍。该系统结构简单, 运行稳定, 投资较少, 能满足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但在运行中存在钙硫比偏高、SO2排放不稳定的缺点, 经过长期运行和探讨, 本文提出优化运行方案。

1 CFB锅炉炉内烟气脱硫特点

循环流化床 (CFB) 锅炉炉内稳定的870℃左右的温度场使其本身具有了炉内烟气脱硫条件, 炉外的脱硫装置实际上就是石灰石的制粉、存储及输送系统, 并科学经济实用地选择脱硫固化剂。

一般电厂大多是外购满足要求的石灰石粉, 由密封罐车运至电厂内, 通过设置于密封罐车上的气力卸料系统将石灰石粉卸至石灰石粉储仓。在石灰石粉储仓底部, 安装有气力输送系统, 将石灰石粉通过管道输送至炉膛进行SO2吸收反应。脱硫固化剂的选择问题。一般情况下电厂大多选择石灰石作为脱硫固化剂是基于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且脱硫效率较高。也可以因地置宜地选择石灰、氧化锌、电石渣等作为脱硫固化剂, 不同的脱硫固化剂产生的硫酸盐性能有所不同, 影响到灰渣的综合利用性能。

石灰石粉特性:研磨后石灰石粉颗粒棱角, 硬度高;石灰石粉对压缩空气分子的亲和力差, 逸气性强;粒度分布差别较大 (20um~1.5mm) ;堆积密度较大 (1.3t/m3左右) ;吸水性高, 粘度大;对输送管道的磨损较大;气力输送的悬浮速度梯度较大, 流态化性能差, 气力输送的状态极不稳定 (属于难输送物料) ;石灰石粉颗粒容易沉积;吸潮板结, 造成堵管。

2 炉内脱硫的原理

炉内脱硫是将石灰石粉磨至150~250目, 用气力输送方式喷射到炉内最佳温度区, 并使石灰石与烟气有良好的接触和反应时间, 石灰石受热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再与烟气中二氧化硫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硫酸钙, 最终被氧化成硫酸钙。

Ca CO3→Ca O+CO2

Ca O+SO2+→Ca SO4

但是这个反应是个可逆的过程, 即:

Ca SO4→Ca O+SO2+O2-116860卡但是分解过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须在1350~1400℃才能进行得完全。但如果有碳素 (煤粉) 存在时, 分解温度便大大降低, 分解温度为803~847℃:

Ca SO4+2C→Ca S+CO2

Ca S+3Ca SO4→4Ca O+4SO2

2Ca SO4+C→2Ca O+2SO2+CO2

3 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 脱硫效率不高

炉内脱硫适用于燃中低硫煤。能以合理的钙硫比 (Ca/S≤2) , 得到的脱硫率n≥75%, 继续提高脱硫效率较为困难。

3.2 石灰石消耗量大, 运行费用较高

为了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经常运行中都在高钙硫比情况下运行, 影响过了效率和石灰石消耗量。因为炉内脱硫是固-固反应, 反应速度较慢, 并且在实际反应设备中, 反应的条件并不处于理想状态, 因此, 一般需要增加脱硫剂的量来保证吸收过程的进行。在实际运行中造成回料灰中Ca O量较高, 引起烟气SO2波动大。

3.3 碳酸钙浓度太高影响脱硫效率

运行经验告诉我们, Ca CO3→Ca O+CO2反应过程中产生的CO2会阻碍Ca SO4生成, 导致脱硫效率的下降。

3.4 炉膛稳定影响脱硫效率

碳酸钙的分解温度为897℃, 温度不足造成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的程度降低, 导致脱硫效率下降。

3.5 低氮燃烧导致脱硫效率下降

低氮燃烧要求在还原性气氛中燃烧, 这对炉内脱硫是不利的。

4 提高炉内脱硫效率的方法

4.1 控制合适的反应温度

因为炉内脱硫反映较复杂, 属于可逆反应区间, 炉膛内主要是还原性气氛和C含量较高, 在800~850℃时容易造成Ca SO4分解, 在炉膛上部温度不能超过1100℃, 否则也会造成Ca SO4分解。经过以上分析和燃烧调整试验, 最合适的温度应控制在950~980℃。

4.2 合理选择脱硫剂 (石灰石) 粒度

循环流化床脱硫的石灰石最佳颗粒度一般为0.2~1.5mm, 平均粒径一般控制在0.1~0.5mm范围。石灰石粒度大时其反应表面小, 使钙的利用率降低;石灰石粒径过细, 则因现在常用的旋风分离器只能分离出大于0.075mm的颗粒, 小于0.075mm的颗粒不能再返回炉膛而降低了利用率 (还会影响到灰的综合利用) 。循环流化床锅炉与其分离和返料系统组成外循环回路保证了细颗粒 (0.5~0.075mm的Ca CO3、Ca O、Ca SO4等) 随炉灰一起的不断循环, 这样SO2易扩散到脱硫剂核心, 其反应面积增大, 从而提高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石灰石的利用率。0.5~1.5mm粒径的颗粒则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内进行内循环, 被上升气流携带上升一定高度后沿炉膛四面墙贴壁流下又落入流化床。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时较经济的Ca/S比一般在1.5~2.5之间。

4.3 控制好过量空气系数

因为在氧化性环境下Ca SO4分解要较高温度, 循环流化床炉膛温度一般不超过1000℃, 过量空气系数提高对炉内脱硫是有好处的。但因为在线监测是按6%含氧量进行折算的, 氧量太高将导致折算浓度超标。应根据炉型选择合适的烟气氧量运行。

4.4 调整合适的钙硫比

钙硫比太高时, 造成石灰石消耗太大, 并且脱硫效率不升反降, 在运行中应控制石灰石的给入量, 将钙硫比控制在1.5~2.5之间。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因其系统简单, 投资节约, 运行安全稳定, 被广泛采用。本文针对实际投入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脱硫实际运行情况进行研究, 提出安全经济和可靠的运行方式。

关键词:锅炉,脱硫,炉内,循环流化床

参考文献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 篇8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石灰石脱硫,石灰石添加方式

循环流化床 (CFB) 锅炉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设备, 它因具有低温燃烧、脱硫效率高、低NOX排放、燃烧效率高、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性能好、灰渣易综合利用等特点, 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尼龙66盐为主的大型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其热电厂现有四台CFB锅炉, 包括两台NG-75/3.82-M6锅炉, 一台CG-130/3.82-MX3锅炉, 一台YG-240/3.82-M2锅炉, 除了担负着本公司供热及发电任务外, 还兼顾向其它两家大型企业、一家小型企业供热。

近年来在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下, 我厂为保证锅炉烟气达标排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与四台锅炉配套的三套静电除尘系统与一套布袋除尘系统完全能够确保烟尘达标排放, 考虑到CFB锅炉的燃烧特点及运行的经济性, 采用炉内添加石灰石的方法来控制另一重要污染物SO2经济可行。

1 CFB锅炉的燃烧特性

采用中温燃烧, 一般床温控制在850-950℃。送入布风板下的一次风提供燃烧所需氧量并流化床料, 而二次风沿着炉墙从不同高度送入用以补充氧量、分级燃烧, 这种流化是以高扰动、固体粒子强烈混合以及没有固定床面为其特点。被烟气携带的床料经分离器后, 返回床内继续燃烧。物料的再循环和炉内固体粒子的充分碰撞传热, 提高了CFB锅炉的燃烧效率。由于把物料反复送入炉内燃烧和炉内固体粒子强烈的混合相结合, 使CFB锅炉可以燃用多种燃料, 包括劣质燃料。由于床温较低, 可有效抑制NOX的产生, 减少烟气中NOX。燃料和石灰石进入炉内, 燃料燃烧和脱硫反应在炉内同时进行。

2 炉内脱硫机理

投入炉内的石灰石在850℃左右条件下发生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 然后氧化钙、SO2和氧气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 最终生成硫酸钙, 化学反应式为:

CaCO3→CaO+CO2-179MJ/m ol (煅烧反应)

CaO+SO2+1/2O2→CaSO4+502 MJ/m ol (固硫反应)

石灰石在煅烧过程中, 由于CO2溢出, 在固体颗粒的表面及内部形成一定的孔隙, 为SO2向颗粒内部扩散及固硫反应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在CFB锅炉燃烧条件下, 石灰石煅烧反应生成的CaO具有较高的孔隙率, 脱硫反应活性好, 可以有效增加石灰石有效利用率, 提高CFB锅炉炉内脱硫效率。

3 影响CFB锅炉脱硫的因素

3.1 Ca/S摩尔比

Ca/S摩尔比是影响脱硫效率的首要因素, 随着Ca/S摩尔比的增大, 脱硫效率不断提高, 但其作用效果是愈来愈弱的。当Ca/S摩尔比在1.4-2.7之间时, 脱硫效率可达90%以上。而在一般流化床锅炉内, 由于细粒石灰石的大量携带损失, 在Ca/S摩尔比为4时, 才能达到这样的脱硫效率, CFB锅炉是有其优越性的, 若床温控制在850℃, 采用合理的石灰石粒度, 脱硫效果还会得到提高。

3.2 床温

床温对脱硫性能影响很大, 随着床温的提高, SO2的排放浓度增加, 脱硫性能变差, 当床温从830℃提高到930℃时, 脱硫效率下降10%。对于CFB锅炉来说, 为了达到较高的燃烧效率, 床温维持较高为好, 如980℃左右, 而床温控制在850℃, 将获得较满意的脱硫效率。为了兼顾二者, 宜将床温控制在850℃~900℃, 这样即保证了燃烧效率, 又保证了脱硫效率。

3.3 石灰石粒度

粒度越大, 发生脱硫反应的比表面积越小, 脱硫效果越差。而采用过细的石灰石, 其石灰石粒子极易被烟气带出锅炉, 无法进行循环使用, 降低了石灰石的脱硫效果。试验表明:对于CFB锅炉, 将石灰石粒径选为0mm~3mm时, 脱硫效果相对较好。

3.4 锅炉循环倍率

循环倍率越大, 则石灰石在床内的停留时间越长, 脱硫效率也越高。但当悬浮空间浓度>30kg/m3后, 脱硫效率增加缓慢。因此CFB锅炉存在一个最佳循环倍率。

3.5 石灰石添加方式

石灰石添加系统的可靠性和出力将直接影响锅炉的脱硫效果。连续、稳定的石灰石添加方式将获得稳定、高效的脱硫效果。

自2004年以来, 我厂先后采取了多种石灰石添加方式:

1) 人工添加法:用铲车在原煤场目测以一定比例将石灰石掺入原煤。优点:无需设备投资。缺点:混合极不均匀, 脱硫效果极不稳定, 严重时甚至影响锅炉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2) 卸料机原煤输送皮带添加法:在原煤输送皮带上方制作一石灰石料仓, 仓口高度和宽度以铲车抬举高度、宽度为准, 便于装料, 下部收缩后装设可控卸料电机, 加溜筒至原煤输送皮带上。优点:投资低, 石灰石与煤混合较均匀。缺点:露天存放, 石灰石粒度小时易板结, 下料不畅, 粒度大时, 影响脱硫效果, 锅炉排渣量及排渣热损失明显增大, Ca/S摩尔比调整困难、不精确。

3) 炉内喷石灰石法:直接购买成品石灰石粉, 石灰石粉经密封罐车运至厂内, 通过罐车自带的输送设施送入设在厂区的石灰石粉库。单个粉库设置一套石灰石输送系统, 给一台锅炉供石灰石粉。石灰石输送系统主要包括1个收料仓、1个缓冲仓、1个旋转给料机、1条输送管道、2个石灰石进入锅炉的入口, 以及相关阀门组成。石灰石输送系统见图1:

1-储气罐;2-旋转给料机;3-给料仓;4-收料仓;5-石灰石库;6-炉膛

来自于石灰石库的石灰石粉先后经过收料仓和给料仓及旋转给料机进入混合器, 与来自于储气罐的压缩空气混合后进入石灰石输送管道, 经分配器后分两路进入锅炉的两个落煤管, 与给煤一起进入炉膛。

内水循环 篇9

一般而言, 注塑机的构成主要有四个部分, 最重要便是合模机构, 此外, 还包括了动力传动系统、控制系统、注塑机构这三个组成部分。此前的合模机主要是二版直压式的设备, 而本文所探讨的是应用内循环机理工作的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新型合模机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能, 循环使用生产热能, 节约了成本的同时也减少了设备发热导致的对机器本身的损害。新型注塑机被应用在汽车航天、数码电子以及IT产业中, 其合模机构包含两个移模液压缸、四个锁模液压缸、四条拉杆、两块模板、一套调模机构和一套顶出机构等。本文对新型注塑机的合模机构的内循环节能机理进行分析, 希望可以促进资源的利用, 提高生产效能, 减少生产成本。

2 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内循环的节能机理分析

随着塑胶制品日益多样化, 市场需求越来越大, 注塑机设备的升级换代也越来越快, 各行业设计开发了多种节能注塑机。新型注塑机有许多特点, 安装的成本大大降低, 安装的部件也相对减少, 质量更轻, 易于移动, 与全球节能减排的迫切要求相符。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内循环的节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节省资源, 减少了制造成本。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内循环能节省钢材, 在原材料的使用上, 更为节省成本, 其质量也相应降低, 资源损耗较低, 极大地降低从矿石冶炼到零部件加工所带来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二板式注塑机能提高成型精度, 有效降低废品率, 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模板的运动速度与换向直接通过液压系统来驱动, 响应快。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采用了世界首创的合模结构及液压系统, 实现了锁模力与注射压力的自适应和模具定位的自适应, 使产品具有节能、精密可靠、运行平稳、应用范围广等一系列突出优点, 完全可以替代进口精密注塑机。

(2) 运行阻力小, 减少内部耗能, 增加平稳性。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内循环中, 内部运行的阻力更小, 省去肘杆机构, 避免了原有二十多个转动副摩擦带来的能量损失。内循环锁模液压缸内部的阻力压强的大小与内循环二板式注塑机直接相关。由于移模与锁模采用不同的油缸, 能很好地协调力与速度的关系。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的循环机理如下:在一些测试与统计结果中, 新型的合模机构与原始的合模机构相比, 能耗有很大差异, 这是因为在设备内液体的流动以及模版运动的阻力更小, 平稳性更佳。在内循环液压缸活塞运动时, 其前方液压油压力较大, 这对活塞运动表现为阻力, 随活塞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后方压力较低, 甚至形成负压, 容易产生气蚀现象, 需要使活塞后方液压油与油箱相通, 以维持压力恒定。然而, 在合模机构内循环液压缸活塞运动过程中, 液压缸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压, 可能会产生振动和噪声。

(3) 减少了无功耗能, 设置更为科学。合模机构的运动及动力特性更加合理, 可以根据工艺要求, 通过设定泵的流量与压力对移模的速度和移模力进行分段设置。同时, 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还有极好的低压低速护模特性, 从而有效地保护模具。锁模时, 当锁模油缸压力达到设定压力后, 通过使锁模油缸入油口处的电磁阀断电来维持锁模油缸内的高压状态, 不必像其他直压式合模机构一样持续供油。锁模液压缸中液压油可实现内部置换, 消除了液压油外部循环产生的无功能耗。移模阶段, 系统动力只需为移模液压缸部分提供动力,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内循环液压缸结构紧凑, 核心零件均为回转体, 可以有效保证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 提高其工作性能。

3 结语

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 对塑料制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新型注塑机生产来讲, 电耗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比较小, 注塑机的四个锁模油缸进出油口相互连通, 在锁模时各缸活塞两侧的压力都分别相同, 确保了各拉杆为模具提供的锁模力完全一致。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特性优异, 增加了齿轮联动调模装置, 自适应能力强, 模板运动及动力特性更加合理, 维修保养难度较高, 模具适应能力强, 排除了肘杆机构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机械磨损、变形和间隙等因素, 锁模力调节方便, 性能稳定可靠, 有效地降低废品率, 减少了对原材料的浪费, 可以实现一机多用, 减少设备投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国内外会越来越推行这种新型的注塑机, 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然, 目前来说, 对于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的认识还需要时间, 用户和生产厂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深入认识这样的合模机构, 学习相应的维修知识和技能, 并进一步完善整个设备。

摘要: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合成、分子新型材料。新型注塑机作为塑料产品的重要生产设备, 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前的注塑机合模机构主要为二版直压式的设备, 而本文所探讨的是应用内循环机理工作的新型注塑机合模机构。节能是注塑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针对精密型全液压注塑机移模过程中能耗大的特点, 提出一种新型内循环注塑机合模机构。新型合模机构大大提升了生产效能, 循环使用生产热能, 节约了成本的同时, 也减少了设备发热导致的对机器本身的损害。

关键词:新型注塑机,内循环,节能机理,资源利用

参考文献

[1]黄步明.四缸直锁二板式注塑机及精密注射成型关键技术[J].塑胶工业, 2006 (5) :20-22.

[2]时虹, 李殿亚.二板式注塑机移模机筒的开发与研究[J].装备制造技术, 2007 (6) :150-151.

[3]张玉梅.从液压式二板注塑机看机电液一体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 13 (7) :124-125.

[4]李雪梅.塑料精密注射成型机械及其发展新动向[J].合成材料老化及应用, 2004, 33 (2) :44-48.

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我院2009年2月~2011年1月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3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5例,死亡1例,现将CPB管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36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3~28 d,平均(22.07±6.76)d;体重2.0~5.0 kg,平均(3.60±0.47)kg。

1.2 病种分类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6例;主动脉弓离断3例;主动脉弓缩窄2例;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5例;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4例;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卵圆孔未闭2例;肺动脉瓣狭窄合并房间隔缺损2例。

1.3 方法

全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中监测心电图、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左房压、经皮血氧饱和度、鼻咽温、肛温和尿量。使用StockertC型CPB机,均使用进口膜式氧合器,其中Dideco901膜式氧合器5例,TerumoBaby膜式氧合器31例。均使用TerumoHC05型超滤器。

1.4 预充方案

全组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红细胞、血浆、白蛋白、甲基强的松龙、抗生素、5%碳酸氢钠、10%氯化钾、10%硫酸镁、10%葡萄糖酸钙、肝素。维持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0.25~0.30。

1.5 CPB管理

其中采用常温2例,浅低温14例,中低温11例,深低温低流量4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5例。患儿入室后进行变温毯(39℃)保温,室温>25℃。预充液加热至34~35℃,CPB开始先开放腔静脉引流后再开始增加流量,提高流量时保持液面等于预充液静态液面,以避免心脏过胀及空憋。转流初期,因血液稀释血压可能会出现偏低,血压>30 mm Hg(1 mm Hg=0.133 kPa)则不用处理。采用4℃高钾晶体停跳液(20 ml/kg,首次)30 min复灌一次半量,若手术时无法及时灌注,可以给予心包置冰盐水,心电图为直线时可延长复灌时间,最长60 min复灌。CPB期间流量常温时150~200 ml/min,维持Hct 25%~30%。深低温流量为0.8~1.2 L/(min·m2),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流量15~20 ml/(kg·min)。深低温时采用pH稳态管理,温度高于28℃用α稳态管理。复温后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20%甘露醇0.5 g/kg(温度>28℃时给予)。CPB期间平均动脉压维持在30~60 mm Hg,高于60 mm Hg时加深麻醉或应用扩血管药物酚妥拉明0.1~0.2 mg/kg,低于30 mm Hg时使用去氧肾上腺素10~40μg/次,以防止组织灌注不足。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使用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常规应用米力农0.5~1.0μg/(kg·min),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呼吸机吸入伊洛前列腺素(万他维)。复温后根据Hct、乳酸水平行常规超滤和平衡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复温时保持静脉混合血氧饱和度>65%,以防止组织缺氧。升主动脉开放前,调整好血气、电解质、Hct、乳酸、血糖、血压,使之维持在正常范围,可为心脏复苏创造条件。主动脉开放后加大左心引流,50~100 ml/min,防止心脏过胀。辅助至心律恢复、温度、血气、电解质、血压正常,逐渐减低流量平稳终止CPB。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2 结果

全组患儿转流时间40~158 min,平均(80.19±35.43)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85 min,平均(45.02±22.03)min;转流中尿量5~150 ml,平均(49.44±44.34)ml;超滤量250~1 200 ml,平均(565.27±260.99)ml;胸引量20~110 ml,平均(49.86±24.27)ml;呼吸机辅助时间4~49 h,平均(28.05±13.72)h;监护时间4~360 h,平均(100.69±71.74)h;不停跳2例,停跳34例,均自动复跳;并发症5例(低心排综合征1例,肺不张、气胸1例,低氧血症2例,延迟关胸1例),1例术后早期死亡,死亡原因与CPB无直接关系。

3 讨论

新生儿有其特殊性,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缺氧、代谢性酸中毒,有的甚至需要呼吸机辅助、急诊手术治疗。CPB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3.1 设备及合理的预充方案

新生儿CPB总流量相对较小,要求CPB机精度高,流量控制精确,对血液破坏轻,易操控,安全性好。新生儿体重轻、体表面积小,发育不完全,其自身血容量小,预充液对婴幼儿影响突出,可选用生物相容性好、预充量小的膜肺。保证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用细、短的管道。小型化的CPB管路可以降低总体输血量和降低患儿炎症反应应答[1]。我院应用1/4英寸动静脉管道,最低预充总量350 ml,这样减少了大量输入库血对患儿带来的不良反应,也降低了循环中大量晶体引起机体水肿的隐患。CPB时会使Hct和胶体渗透压下降,CPB采用红细胞、白蛋白和血浆预充。维持预充液胶体渗透压同患儿术前大致相同为16~18 mm Hg,可减轻组织水肿[2]。全组患儿CPB中控制Hct 25%~30%,终止CPB改良超滤后Hc达到40%,采用复方电解质注射液为基础预充液,优于乳酸林格氏液,可以显著降低CPB过程中的乳酸浓度[3]。

3.2 流量

CPB期间灌注以高流量为主,并据手术需要适时调整流量。新生儿代谢旺盛,氧耗高,体表面积相对大,需要采用高流量灌注。高流量灌注,即按照实时的患者体温提供足够的流量,可以静脉氧饱和度的连续在线显示高于65%以及血气检查乳酸值低于2.5 mmol/L作参考来调整。常温流量为110~200 ml/kg,一般能满足机体血供和氧的需求。

3.3 心肺脑保护

新生儿心肌属于未成熟心肌,其心肌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心肌发育尚不完善。全组患儿心肌保护采用晶体停搏液,灌注压力应控制在30~60 mm Hg,过高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根据心脏情况决定是否30 min复灌,次数太多同样会引起心肌细胞水肿,有资料认为冷血晶体停跳液在心肌缺血期间,能维持细胞正常代谢的需要,保证再环境平稳,减少缺血心肌的损害,在心肌保护方面有明显优越性,一般阻断60 min内手术灌注一次即可[4]。全程中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1例,术中观察心脏停跳良好,心电图直线,血气电解质在正常范围内,没有酸中毒及高乳酸血症。主要死亡原因为左心、肺血管发育不良,术后无法适应。新生儿肺组织发育不完全,弹性纤维少,气管支气管径小,呼吸道分泌物多,气道阻力高。全组中有5例患儿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不能撤离呼吸机,急诊手术治疗。全组患儿术后肺并发症最多,可见CPB期间肺保护对术后尤为重要。良好的左心引流可以减轻肺循环阻力,减少灌注肺,避免肺淤血的发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可以达到抗炎、免疫抑制的作用,甘露醇可以利尿减轻肺水肿,复温期应用可清除氧自由基减少肺淤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肺动脉高压患儿应尽早应用米力农、伊洛前列腺素降低肺动脉高压。脑保护同样重要,通常情况下脑血流对温度的变化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可保证脑组织的供血供氧,当温度低于30℃时脑组织的自行调节功能就会丧失,从而造成脑损害。低温CPB下血液中的H+减少、二氧化碳(CO2)的溶解度增加以及含血红蛋白氧气释放能力受到抑制,进而对缺氧耐受性较差的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在CPB降温期间采用pH稳态血气管理可以增加血液中CO2的含量,利于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力下降,氧释放增加,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从而减轻或防止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损害。王顺民等[5]研究发现,在深低温条件下,氧离曲线左移,pH稳态管理额外加入的CO2可代偿氧离曲线左移,改善局部脑组织缺氧和脑血流的不对称性分布,有利于脑部均匀降温。全组中9例患儿应用深低温pH稳态管理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3.4 超滤相当重要

超滤去除体内多余水分,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提升血压,改善肺顺应性,提高Hct,改善凝血功能,减轻肾脏负担等多重好处。我院全组在转流全过程中增加平衡超滤,以此调节内环境,去除部分炎症介质,使超滤的功效进一步显现出来。但术后仍有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患儿出现心肌水肿,延迟至第2天关胸,术后无其他并发症,痊愈出院。对预充液进行性超滤也是国内近年来做的尝试,由于不能保证应用新鲜血源,库存血液的弊端多。黎笔熙等[6]对加入库血的预充液进行超滤后发现预充液进行超滤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预充液的血气指标、电解质等参数提高了预充液Hct。

3.5 其他综合措施

CPB期间要注意一些细节。在并行循环时保持适当的血钙水平,特别是在处理侧支血管或动脉导管未闭过程中能维持良好的心跳;保证流量还有一个前提是静脉回流要通畅,手术医师和CPB灌注师要有良好的沟通,插管管径要合适。位置要适当,要根据回流的状态及时调整可能存在问题的插管,以求达到最佳状态;甲基强的松龙、乌司他丁、甘露醇的应用也很有必要。国内一些单位也对库血采取其他处理方式来降低不良炎症反应,杨勋等[7]对新鲜血白细胞滤过后输注能够降低婴幼儿CPB术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尤其是降低术后早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峰浓度,减轻术后早期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早期肺氧合功能及弥散功能,从而缩短术后带呼吸机时间,进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倪虹等[8]将库存血应用血液回收机清洗后再用于婴幼儿预充亦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术前氧分压不高,常规转流方法是使用高氧分压来逆转全身的缺氧状态,但有可能在无意中造成氧自由基介导的再氧合损伤[9]。全组中患儿CPB采用逐级增氧技术,开始时以21%~30%的氧浓度提供氧合器的气体交换,随着转流时间的延长,逐渐将氧浓度提升至60%,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高氧分压CPB造成的心肌、脑组织和氧自由基损伤程度。

总之,CPB中应用个体化管理和采用综合措施是新生儿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Golab HD,Bogers JJC.Small,smaller,smallest,steps towards bloodlessneonatal and infant cardiopulmonary bypass[J].Perfusion,2009,24(4):239-242.

[2]龙村.体外循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622.

[3]王伟,朱德明,张蔚,等.儿童心肺转流中不同预充基础液的应用比较[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6,4(2):82-84.

[4]丁文祥.小儿体外循环学[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158-164.

[5]王顺民,苏肇伉,徐志伟,等.深低温低流量灌注PH稳态对婴儿脑保护的研究[J].上海医学,2001,24(1):35-37.

[6]黎笔熙,程旺生,程大新.预充液超滤对10以下婴幼儿体外循环初期内环境的影响[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9,8(3):160-162.

[7]杨勋,安琪,杜磊,等.新鲜库血白细胞滤过对小儿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术后炎症反应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2010,41(2):359-361.

[8]倪虹,龚庆成.库存悬浮红细胞生化特点及预充策略[J].中国体外循环杂志,2009,7(2):86-88.

上一篇:被扶养人下一篇:医院检验科的空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