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自然界的水循环

2024-05-01

好自然界的水循环(通用9篇)

篇1:好自然界的水循环

2014年春季乌鲁木齐地区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1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共1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水体的构成和各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

2)通过对水循环示意图的分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3)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理解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4)通过相关材料、图表或实例的分析,归纳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2.水循环的类型、形成过程和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2.遵循水循环的规律,合理安排人类活动。

【课型及课时】

新授课(共1课时)

2014年春季乌鲁木齐地区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1 【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有趣的情境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提高课堂效率。2.讨论法

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机会。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直观的图片、动画和数字资料,把学生轻松得引入本课,通过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相关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兴奋点,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4.案例分析法(黄河断流问题)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地球上的水。

(课件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河流、植物柔嫩的叶子)[板书]

一、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教师引导] 大家注意观察图片,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 [学生回答] 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教师引导] 地球上的水体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老师给你们看的图片外还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注意图3.1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学生讨论回答] 略。[板书] 1.水体类型

[教师引导] 分布在陆地上的各种水体有哪些?(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在地球淡水中,主体是什么?约占淡水总量的比重是多少?(冰川,2/3)淡水中我们通常利用的淡水有哪些?(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板书] 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件显示] 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教材第54页图3.2)。2014年春季乌鲁木齐地区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1 [教师]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学生] 高山冰雪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与地下水等水体。

[教师] 李白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么“黄河之水”究竟从哪里来呢? [学生] 回答略。(教师提示:河流的水源有很多,按补给水量的多少,河流都有一个最为主要的补给水源;黄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还是很科学的)[递进] 河流与湖泊的关系也十分密切。如果河流水位与湖泊的水位有差异,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那么它们之间就会存在相互补给关系,能具体说说看看吗?

[学生] 一般情况下,如果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则河流补给湖泊;反之,湖水补给河流。[教师] 由此可以看出,湖泊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

[教师] 长江流域有很多的湖泊,如洞庭湖、潘阳湖等。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曾写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生动地描绘了昔日八百里洞庭的浩瀚壮观。近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增多,实施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以扩大耕地,增加粮食,洞庭湖萎缩。如今,国家又实行“退田还湖”的政策,恢复千顷洞庭的局面,你能利用水体互相补给的原理说说为什么吗?(教师提示:洞庭湖是长江非常重要的水位调节器,在长江洪水期间能储洪防灾,减轻洪水对长江中下游的威胁,在长江枯水期间,洞庭湖又像海绵一样,把吸入的长江水再缓缓还给长江,从而维持长江主航道的水位,确保长江这条黄金水道的正常航运)

[学生总结] 洞庭湖对长江具有削峰补枯、储洪防旱的作用。

[递进] 李白看到滚滚黄河水一路东去,感叹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真的“奔流到海不复回”了吗? [板书]

二、水循环的过程 1.水循环的含义 [教师] 什么是水循环呢?

[学生] 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板书] 2.水循环的环节

[教师] 水循环究竟有什么样的过程呢?

[课件显示] 水循环示意图(教材第55页图3.3)。

[教师] 通过读图,你能说出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有哪些吗?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水循环分为几类? 2014年春季乌鲁木齐地区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1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注意引导)水循环发生的空间领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由此可以将水循环分为三类—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教师] 水循环发生的环节有哪些? [学生]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下渗和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

[活动设计] 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教师]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试着画出海陆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作图时标上主要环节。注:学生画完后,进行学生自评与他评,并阐述海陆间循环的过程,完成后进行设问。[教师] 想一想,在三类水循环中,哪一类水循环参与的水量最多?哪一类最少?哪一类水循环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更新?(学生对第一问可能有错误认识,教师注意点拨)[学生讨论] 海上内循环、陆地内循环与海陆间循环。

[教师] 议一议,台风“麦莎”登陆、黄河奔腾入海、赤道海域常见的对流雨分别参与的是哪一类水循环?是水循环的哪一个环节?

[学生讨论] 海陆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海陆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及海上内循环中的“大气降水”环节。

[递进] 水循环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或人为因素都会通过改变水循环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板书] 3.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师] 人类活动可以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呢?

[学生讨论] 人类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调节径流量的季节分配、跨流域调水调节径流量的空间分布等来对径流环节施加影响;通过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对下渗、蒸发和径流等环节施加影响;通过人工降雨等对大气降水环节施加影响„„

[教师] 由于人类活动的参与,对水循环产生的影响有利亦有弊。所以,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否则这种影响会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其中20世纪70年代~90年代,黄河出现断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活动探究] 黄河断流

[教师] 所谓断流就是河道没有水或者只有很少的水,流量远比以往少。请大家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以及教材上提供的相关资料,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黄河为什么会断流?(2)黄河断流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3)为缓解或避免断流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2014年春季乌鲁木齐地区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1(4)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进行点拨)

[递进]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板书]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件展示] “滚滚长江东逝水”、“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中国最大渔场—舟山渔场”三幅图片。

[教师] 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三幅图片,讨论分析:(1)为什么长江水能够源源不断地东流入海而不枯竭?(2)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与水循环有关吗?(3)黄土高原为什么会形成今天这种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注意评价及归纳。

[教师] 由此,你能总结水循环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吗? [学生总结] 略。

[教师] 到这里我们的课已接近尾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回顾一下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还存在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水圈—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水体类型

2.陆地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二、水循环的过程 1. 2. 水循环的含义 水循环的环节

2014年春季乌鲁木齐地区教师资格认定测试教案

高中地理 必修1 3. 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

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了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通过陆地径流源源不断得向海洋输送大量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篇2:好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掌握其主要环节。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的在黑板上画水循环的示意图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水循环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确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的观念。二.教学重点

水循环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

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地球因为有了水才变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那么,地球上的水分布在哪里呢?它们又是如何运动的呢?从今天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地球上?(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

固态水存在在哪?(冰川)液态水存在在哪?(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沼泽、生物体内)气态水存在在哪?(大气)

这些都是我们地球上的水体,主要类型有大气水、海洋水和陆地水。这些存在于不同空间的水体共同组成了一个圈层,也就是水圈。

读图3.1,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对!它的水量约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

可是海洋水是咸水,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淡水多不多呢?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哪一种水体呢?(不多,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冰川)。目前冰川还不能大量地直接利用,由此可见,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少。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地球上的各种水体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化,但同时各种水体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水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水圈是一个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

组成水圈的各种水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是相互联系的,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图3.2,注意观察陆地水体是如何联系的?

图中河水可能有哪些来源?有冰川融水、湖泊水、大气降水,还可能有地下水。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河流的河水往往有多种来源,也就是说有多种补给。我们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来研究一下,谁来说说长江水的补给?

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源头有来源于高山上的冰川融水,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有许多湖泊与之相连,可以得到湖水的补给,长江大部分河段处于季风气候区,有丰富的降水,所以还有大气降水补给。

我们已经知道,陆地上的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但是为什么没有用完呢?因为地球上的水处在不断地循环运动中。

水循环将哪几个圈层联系了起来?水循环联系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四大圈层。水循环主要发生在哪些领域?水循环发生的领域主要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水循环可划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循环可划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

下面我想和大家一起用简单的示意图画出循环过程,大家要注意每一个箭头所代表的环节的名称。(黑板画图,边画图边讲解)

海陆间水循环——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下渗到地下,形成地下径流,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这种海陆间循环又称为大循环,通过这种循环运动,陆地上的水就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海上内循环——海洋水经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降落到海面的过程。它是大气降水的主体约占到降水总量的90%以上。

陆地内循环——陆地水经过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然落到陆地上。由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为数很少。

正是生生不息的水循环给地球和人类带来了生机,同时人类活动也在时时影响着水循环。人们主要是影响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降水)。

人类可通过人工催云、人工降雨改变降水这一环节。还可以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改变地表径流。还可以通过补充地下水、植树造林、改变地下径流等。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原理在我们生活中普遍存在,水循环对地理环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小结: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所以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滴水,共同保护水资源。六.板书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地球上的水体分类

海洋水:占96.53%

陆地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等

大气水

2、河流的补给来源:冰川融水、湖泊、大气降水、地下水等

二.水循环的过程

1、海上内循环:蒸发—凝结成云—降水

2、陆地内循环:蒸发、植物蒸腾—凝结成云—降水

3、海陆间水循环:蒸发—水汽输送—凝结成云—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汇入海洋

篇3:亚临界自然循环汽包炉水位的调节

汽包水位不仅反映了炉侧的运行状况, 而且汽机负荷的变化、高加运行状况的变化, 汽、电泵运行状况的变化, 除氧气运行工况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水位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水位在故障前提前预知机组的健康状况及辅机异常, 为事故处理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提到水位的调整, 关键要了解虚假水位。现实中引起虚假水位的原因有很多, 如汽包压力突变, 给水温度剧变, 燃烧工况的变化等。水位调节对象在蒸汽流量扰动下存在虚假水位现象。是由于蒸汽流量变化时, 汽包压力发生变化, 汽包内水下汽泡容积变化引起的。若蒸汽流量突然增加, 汽包压力下降, 水下的汽泡容积要增加, 汽泡体积膨胀而使水位呈现上升趋势。当压力维持稳定以后, 水位又开始下降 (若给水量不增加, 水位将一直下降) , 反映物质不平衡关系。水位调节对象在锅炉燃烧扰动下存在虚假水位现象, 这是由于燃烧突然加强时燃烧区域水冷壁内工质急剧受热, 部分水大量吸热发生相变, 由液态变为汽态, 体积急剧膨胀, 由于此时该区段内工质重度急剧下降, 因此局部循环动力得到了较大的加强, 循环流速瞬间加大, 将该区段以上的工质瞬间排入汽包内, 此时虽然给水流量没有变化, 但是水系统中蒸汽含量明显增多, 而瞬间被排入汽包内的燃烧加强区以上的区段的汽水混合物中蒸汽含量并无大幅变化, 因此在此时汽水分离器分离出的蒸汽量并无变化, 汽包内汽侧压力无变化, 水位会出现暂时的上升, 待燃烧加强区汽水混合物进入分离器分离后, 产汽量增加汽包压力上升, 汽机调门开大, 蒸汽量大于给水流量, 此后水位开始下降, 如汽机调门没有及时开启, 造成汽包压力突增, 一方面引起炉水饱和温度的突然升高, 水系统内部分水蒸气凝结, 体积缩小, 另一方面时给水流量减小, 使水位出现下降。如果是燃烧减弱时情况与此相反。从以上可以看出, 当燃烧变化区距汽包越远, 汽包压力越低, 汽水重度差越大, 引起的虚假水位现象越严重, 投下层燃烧器是比投上层燃烧器时虚假水位现象要严重。另外, 在汽包压力不同时, 同样产汽量的情况下, 汽水混合物中蒸汽的体积是不同的, 这点在水位的调节中必须注意。水位调节对象给水温度扰动下存在虚假水位现象多数由于高加突然退出等原因给水温度突降引起炉水瞬间收缩所造成, 这点只要及时发现给水温度的变化, 就能及时加于控制。针对以上情况, 我们在日常的调整中, 在操作上注意, 就能将虚假水位控制的很好。例如调整燃烧时缓慢, 避免大幅波动, 开关调门及旁路时应分阶段操作, 避免压力的大幅波动等, 遇到上述情况要提前调节给水流量部分消除虚假水位等, 这些措施都能很好的控制水位。

相对于正常运行中的水位调整, 机组在事故状态下, 启停过程中, 特别是在极热态状态下启动或停炉不停机过程中水位的调节就更需要注意, 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水位的大幅波动, 甚至回引起水位保护动作。下面就针对极热态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加以分析, 找出原因, 采取措施应对。在锅炉熄火后, 炉膛温度急剧下降, 水系统中饱和汽含量急剧减少, 水位大幅下降, 此时补入较多的未饱和水维持水位, 在这个过程中, 水冷壁中蒸汽主要靠炉内余热和汽包压力下降引起饱和温度下降部分水闪蒸形成, 产汽量小, 循环动力快速下降, 特别是在吹扫后, 炉内温度进一步下降, 循环动力更小, 循环流速低, 产生的蒸汽会粘附在水冷壁管内表面, 不能被及时带走, 形成汽塞, 吹扫时热量的损失还会造成蒸汽的重新凝结, 使水循环处于停滞甚至倒流状态, 此时水系统中虽然有大量蒸汽, 但由于循环太慢, 蒸汽不能被迅速分离而积聚在水面以下, 造成水位一直处于虚高状态, 而此时给水量几乎为0, 对以后的水位调节带来不便。当再次点火时, 由于燃油瞬间释放大量的热量, 使水冷壁中部分水迅速汽化, 体积急剧膨胀, 初期水冷壁尾部管道大量含汽量较低汽水混合物被快速排入汽包引起水位突升, 形成虚假水位, 但随着水循环的快速恢复, 灭火以来水面长时间下产生的大量不能被及时析出的蒸汽快速排入汽包, 使水冷壁排出管中进入汽水分离器的汽水混合物蒸汽的含量大幅提高, , 甚至会造成汽包瞬间断水, 一方面, 大量蒸汽被析出引起汽压的快速升高, 饱和温度突升, 使水系统中部分蒸汽凝结, 水位下降, 另一方面, 大量蒸汽被析出使水面下蒸汽含量减少, 水位下降, 再一方面此时突然加大给水量, 由于停炉后高加退出等原因使给水温度大幅下降, 此时给水温度已低于炉水温度许多, 大量冷水进入汽包后瞬间会引起炉水瞬间收缩, 进一步使水位降低。因此, 此时水位大幅下降是必然的。如果采取措施不当, 极易引起水位事故。针对这些现象, 我们要根据此时的水位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1) 尽量缩短停炉到点火的时间, 这段时间越长, 水面下积聚蒸汽越多, 虚假水位现象越严重。

(2) 尽量减少吹扫时间。

(3) 吹扫后如不点火, 及时关闭风烟系统档板, 保持较高的炉温。

(4) 点火初期控制燃烧的剧烈加强, 最好先投两支油枪, 待水循环正常后, 水位稳定后在增投油抢, 不能着急。

(5) 在点火前开启连排, 必要时进行定排, 保证一定的补水量, 尽量维持水循环。

(6) 停炉后及时投入除氧器辅助加热, 保证给水温度。

采取上述措施后, 根据现场观察, 此类现象好转许多。因此, 在日常工作中, 对出现的问题要找其原因, 采取措施, 就会把它控制好, 解决难题。

参考文献

[1]韩广威, 赵跃平.蒙达公司1号机组高缸页胀差大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内蒙古电力技术, 1998 (05) .

篇4:自然界的水循环

关键词: 水循环    水体    地理意义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本章基础性知识,主要由两大内容组成,第一,“相互联系的水体”介绍了水圈的构成、各水体间的关系;第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首先介绍相关概念,然后给出“水循环示意”图和相关文字信息介绍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引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降水及其变化,初步掌握了降水的主要形式和形成条件。在初中物理中接触了物质的三种形态,但是对于水圈、水循环相对陌生。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对水循环有基本体验,只是没有从地理角度把感性知识上升到理性层面,老师在讲授本节知识时可以从学生生活情境入手,结合学生已学地理知识和其他科目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圈中水体的构成,能运用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关系说明实际问题;能理解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掌握其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运用其原理分析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和文字信息,说出水体的形态、构成和水体间补给关系;通过绘图理解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让学生对水资源有所了解,形成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难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教法:绘图法、讲授法、引导法、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导入]我们经常看报纸或者电视节目介绍有探险者迷路,他们要想方设法找水源以维持生命。“人能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水”。在人体组成的成分中,水的含量大约占到体重的60%到70%左右。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完本节课“自然界的水循环”,我们可以更加了解水。

[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展示图片]南极冰川、湖泊和河流、天空中的云。(意在引出水圈中水体的三种形态)

师:同学们观察图片,运用初中物理学过的知识说出水以哪几种形式存在?

生:固、液、气。

师:水如果按存在空间又分为哪些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54页图3.1和课文,注意图中各水体所占的比例。

生:(看图,思考)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其中海洋水约占世界水储量的96.53%。

[板书]水体按形态分:固、液、气

水体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比例最大)、陆地水、大气水。

师: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各种为人们所利用的淡水资源。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呢?

生: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

师:对,非常好。其中淡水资源其实是以冰川为主体,它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三分之二,但是冰川作为淡水资源被人类利用得还不多,人们主要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中的淡水。从图3.1中淡水只占世界水储量的2.53%,人们能利用的比这个还少。所以,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要节约和保护水资源。

师:阅读教材图3.2思考。

生:有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大气水、地下水、生物水。

师:答得非常好,那么这些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呢?

生:相互补给。

师:那是怎样相互补给的呢?图3.2中能给你提供什么信息呢?

生:再看图。

师:图中云层降水补给了河流水,冰川可能融化来补给河流水,植物蒸腾的水补给了大气水,地下水补给了河流水,另外湖泊也可能补给河流水。我们重点看看河流水的补给形式。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根据以前所学地理知识填表练习。

师:河流和湖泊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补给的关系,由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生:笔记。

师: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为何从天上来?奔流到海的水就不复回吗?大家可以从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中寻找原因。

[板书](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的分类及主要环节

师;同学们根据课前分好的三个小组,分别讨论水循环的三类及其主要环节,每个小组推举出绘图者、描述者。

生:讨论。

师:第一、二、三小组分别汇报(如表所示)。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以后对于看图描述注意语言的精炼,抓住关键词语。三大类循环时刻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其实李白的诗句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黄河的水在季风区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黄河的水在海陆间也会通过水循环得以更新。

生:读教材55页活动资源,完成活动题。想想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师:纠错,解答。人类目前可以增加或减少地表蒸发、人工降雨及跨流域调水等方式,影响水循环的个别环节。

[图片播放]清澈的河水、黄河的三角洲、我国舟山渔场、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板书]:1.维护了全球水量平衡

2.使水体不断更新

3.实现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

4.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圈的构成和形态,各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及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重点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大家可以通过画图记忆。

篇5: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设计

自然界的水循环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说出水圈的构成。

2)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结合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3)举例说明水循环在塑造地表形态的影响。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会绘制简单地理示意图的方法。2)通过分析水循环过程,学会分析相关地理事物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黄河断流问题,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水体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2)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主动探究生活中地理知识的兴趣。3)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体会到物质运动有自身的运动规律,人类活动应遵循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的确定,能使学生树立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从而对我国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难点:不同水体相互补给的关系

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目前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想象能力较弱,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难以理解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

【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地图法

学会观察课本中图3.2和图3.3运用示意图,提取地理信息基础上,师生共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利用该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与主要环节。

高中地理

自然界的水循环

2)运用多媒体展示图3.2,让学生理解补给类型,利用讨论的形式,总结出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3分钟)

3)展示flash动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河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3分钟)

4)我运用地理板画帮助学生理解方法,学生跟随我共同绘制海陆间循环图,让学生学会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并能结合绘制的示意图来解释水循环的过程及说出主要的环节。(6分钟)3 【合作探究】

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和水循环的意义两个方面,我设计了黄河断流案例合作探究。

1、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在分析黄河断流案例过程中,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合作、讨论出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8分钟)

2、水循环的意义: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到相关资料的展示与小组讨论,结合资料中的具体的实例概括出水循环的意义(4分钟)

黄河断流案例设置问题预览(生生、师生共探)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点拨: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

2)、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自然因素有关?

点拨:地上河;中上游流经地区气候相对干旱,加之植被破坏,荒漠化严重,易于下渗。

3)、黄河下游断流可能与哪些人为因素有关?

点拨:中上游人类用水过度;中下游人口密集,用水量大;利用不合理。

4)、人类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或避免黄河断流?

点拨:改善中上游生态环境;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国家采取措施,统一调配。设计合作探究的原因是,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总结与巩固】

1、让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学生结合水循环的过程说长白山天池的成因。提升学生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

篇6: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说、析等形式,掌握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学会从地理图表、地理现象中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的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树立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难点】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诗歌名言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和地理相关的古诗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等,之后引用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设置悬念“黄河的水真的回不来了么”来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水循环的概念、类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到水循环的概念和类型。

【问题】

(1)什么是水循环?

(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都有哪些?水循环类型可以总结为哪些?

【学生回答】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

(1)教师播放水循环动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思考海陆间水循环包括哪些主要环节?与海陆间的循环相比,海上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有哪些主要环节呢?

【学生回答】水循环的过程:海洋表面的水被蒸发上升到空中,水汽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凝结,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一部分下渗到地下,汇成地下径流,另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二者最后汇集到海洋,形成海陆大循环。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海上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和降水;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植物蒸腾)、降水。

【教师总结】水循环最基本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其中海陆间循环是参与环节最多的,海上内循环是参与水量最多的。

教师引导学生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并请学生演示。

(2)结合教材P55-56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1)人类能够干预或控制的水循环的环节有下渗和地表径流。

(2)可能跟气候变暖和降水减少有关。

(3)上中游地区过渡引用黄河水。

(4)统一调配水资源、指数造林涵养水源。

【教师总结】水循环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通过改变水循环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使水循环过程发生变化。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主要表现是南水北调、修建水库等。

环节三:小结作业

篇7: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反思

整体这节课学生活动较多,充分体现了新课改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的新理念。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的,结合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培养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读图“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后感觉这节课的导入环节做得还是不够好,学生的兴趣不是很高。通过反思,我想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换一种导课方式,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张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为地球拍摄的照片来导入。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从太空中看地球,地球上大部分都是蓝色的水,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兴趣可能会浓一些。

3、多设计一些活动

课后发现这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没有很好体现。本来通过学习水圈构成的有关知识,想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但是发现学生在生活中节约用水这一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好。

反思后,我想若多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亲自去体检可能效果更好一些。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亲身体验的活动准备以后再上课时用:即让学生用杯子装一杯水代表地球上的水,再用汤匙舀一汤匙的水代表淡水的总量,用筷子蘸一滴水放在手心中代表容易开发利用的淡水总量。这样的活动深深地打动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同时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4、多举例子。

水循环的过程我只是让学生读图与材料找出水循环的类型与环节。没有举例子,发现随后学生在做题时判断水循环的类型方面有点问题。以后多举一些例子以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

5、学生基础不好,需复习初中地理

让学生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时?学生面临困境,他们就不知道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或悬河”,所以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判断不准确。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初中地理基础没有打好,当时课上由于时间的限制我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因此,我觉得高中文科生需要复习世界与中国地理。

6、借助多媒体上课

我们学校教室里面没有安装多媒体,只有几个报告厅有。所以我们平时很少用多媒体上课。

篇8:好自然界的水循环

燃烧过程是内燃机工作循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内燃机的性能及排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柴油机工作过程研究中对柴油机的燃烧过程研究得较多。由示功图计算出的放热规律能够直接反映出燃烧过程的特征,正确的放热规律对燃烧过程能做出定性的说明和定量的估计,是诊断燃烧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根据放热率也可分析一些设计参数及运行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1]。从放热规律曲线可以评价现有的内燃机的燃烧过程的合理性,进而对评价发动机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2,3]。内燃机的循环波动是指在某一工况稳定运行时,这一循环和下一循环燃烧过程的进行情况不断变化,具体表现在压力曲线及功率输出均不相同[4]。由于循环波动的存在,使得发动机的各工作循环都不能在最佳工况下工作,导致动力性、经济性及排放性下降。柴油机循环波动的最直接表现是燃烧压力的波动,可以由精确测定的多循环示功图得到。

1 试验装置及方案

试验样机为1台自然吸气直喷式车用柴油机和1台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两机属于同一系列,为四冲程,490直喷柴油机,标定转速3200 r/min。增压机由自然吸气柴油机改装,强化了供油系统以提高供油压力,降低了压缩比。

试验的内容主要有: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自然吸气和增压中冷柴油机特性对比

经过测量数据得出标定工况下,自然吸气和增压中冷柴油机各自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油管压力和放热规律对比曲线,如图1~图4所示。

两机的静态供油提前角为17℃A和8℃A BTDC。增压柴油机的缸内压力大幅度提高,但是最大压力升高率减小。由于采用增压,缸内温度增加,滞燃期缩短。虽然增压机油泵的压力相对提高,以提高供油速率和供油量,但放热规律峰值有所下降,放热速率变得较为平缓。

2.2 自然吸气柴油机燃烧及放热规律循环波动

图5为自然吸气柴油机放热规律曲线对比,即自然吸气柴油机在标定转速、不同供油提前角时的放热规律曲线对比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随着供油提前角的减小,喷油推迟,燃烧始点推迟;燃烧放热率峰值相位推迟;在供油提前角较大(17℃A以上)时,放热率峰值随供油提前角的减小而降低,放热规率曲线呈直喷柴油机典型的“双峰”形状;而当供油提前角减小到15℃A时,放热率峰值又显著上升,“双峰”形状不明显。其原因是在15℃A由于燃烧推迟到上止点以后,滞燃期内准备的可燃混合气量比较多,预混燃烧程度剧烈,预混燃烧期间燃烧掉了大部分的燃油,放热率第二峰值特征不明显。

n=3200r/min pme=0.672MPa

图6为自然吸气柴油机各主要参数的循环波动率随供油提前角的变化情况。在标定转速下各参数波动情况,压力升高率(dP/dφ)max的波动率变化最大,油管压力Plmax次之。燃烧放热率峰值(dQB/dφ)max、最大缸内压力Pmax和平均指示压力Pmi的波动率较小,波动率基本不随供油提前角的变化而变化。

n=3200r/min pme=0.672MPa

2.3 增压式柴油机燃烧与放热规律循环波动

图7为增压中冷柴油机在供油提前角为6℃A、8℃A以及10℃A时,对标定工况及最大转矩工况下的燃烧压力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燃烧及放热规律循环波动的分析。从图7中可以看出:随着喷油推迟,燃烧放热峰值下降,峰值相位增加。在最大转矩工况时存在一定的后燃现象,并且随着喷油的推迟后燃有所增强。

n=3200r/min pme=0.92MPa

增压柴油机的放热规律曲线和自然吸气柴油机的放热率曲线(图5)有明显的区别。增压柴油机预混燃烧形成的第一峰很小,甚至消失。其原因是增压柴油机进气压缩温度和压力均有很大的提高,使其着火滞燃期缩短,其间形成的可燃混合气量很少,致使预混燃烧第一峰很小。因此,增压减小了预混燃烧量,降低了直喷柴油机的燃烧粗暴性[5]。

在供油提前角为6℃A时,标定工况和最大转矩工况的燃烧压力出现锯齿形的波动,同时压力升高率曲线相应存在较大的波动。尤其是在最大转矩工况波动情况比较剧烈,反映在放热规律上是在放热率峰值附近出现一些抖动。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由于增压机压缩压力较大,同时喷油量也较大,因为柴油机的燃烧是带有爆炸性质的燃烧,燃烧速度及加速度过大,导致气体容积来不及正常膨胀和传递压力,从而激发压力冲击波,严重时形成“压力振荡”。燃烧压力冲击波是与燃烧过程伴生的、固有的物理现象,而不是由燃烧测试分析系统造成的[6]。

图8为增压柴油机主要参数的循环波动率在各工况下随供油提前角的变化情况。从图8中可以看出,增压柴油机的Pmax、Plmax、Pmi和(dQB/dφ)max波动率均比较小,且随供油提前角改变波动率变化较小;但(dP/dφ)max波动率较大,且当供油提前角的改变时,波动率变化较大;动态供油提前角波动率随静态供油提前角的增大而增大;最大缸内压力相位、最大油管压力相位波动率均很小。在不出现燃烧压力冲击波的情况下,最大压力升高率相位波动率亦很小。

供油提前角/℃An=3 200r/min pme=0.92MPa

3 结论

1) 自然吸气柴油机燃烧放热曲线存在预混燃烧和扩散燃烧“双峰”;增压中冷柴油机由于进气温度和压力的提高,着火滞燃期缩短,预混燃烧量减少,放热率第一峰值减小甚至消失。

2) 自然吸气直喷柴油机转速和负荷一定,供油提前角减小时,油管泵端压力峰值相位相应推迟;压力升高率的峰值降低、峰值相位延迟;燃烧始点推迟,放热率峰值相位推迟;在燃烧始点位于上止点之前时,放热率峰值减小。在转速和负荷不变,供油提前角变化时,最大压力升高率的波动率变化较大;燃烧放热率峰值、最大缸内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较小,且波动率基本不随供油提前角的变化而变化。

3) 在增压柴油机转速和负荷一定、供油提前角减小时,最高燃烧压力减小,最大压力升高率下降,燃烧放热峰值下降。在转速和负荷不变、供油提前角变化时,燃烧放热率峰值、最大缸内压力和平均指示压力的波动率较小,且波动率基本不随供油提前角变化而变化。

参考文献

[1]Jose M.Desants.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Injection Rate and Running Condition on the Heat Release Rate in a D.I.Diesel Engine[J].SAE Paper,2001(1):3185.

[2]尧命发,段家修,覃军,等.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放热规律分析及燃烧特性研究[J].内燃机学报,2002,20(4):312-314.

[3]罗福强.柴油机冷起动时放热规律计算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1997,28(3):6-8.

[4]周龙保.内燃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姜水生,潘秀明,熊翔辉,等.493柴油机增压前后燃烧特性的对比分析[J].内燃机工程,1999(1):59-62.

篇9:“自然界的水循环”专题复习

本专题主要内容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意义、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复习中,我们应掌握水圈的组成及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理解水循环的意义,了解陆地水体类型及相互补给关系,了解洋流的成因及分类,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考试题往往以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的重大工程如南水北调、三峡大坝、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为切入点,考查水循环过程的各个环节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域图、模式图或国内外主要海洋航行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洋流的名称、性质、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海水等温线分布图考查洋流的分布及影响。

【考纲解读】

(1)通过阅读材料,理解河流水与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知道水循环的类型,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结合图表和数据信息,分析不同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及水量变化特点(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阅读材料,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说明水循环对人类的影响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对水循环的影响。

(2)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认识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待自然资源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理解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结合图表资料分析世界或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与时间分布特点,提出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的合理化建议。

(3)通过图表分析,了解洋流的成因及分类,掌握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区域图、模式图或国内外主要海洋航行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洋流的名称、性质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分析】

高频考点一:水循环

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特点。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主要环节和特点总结如下: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人类引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在局部地区实施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会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例如,对地下水进行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修建城市地下铁路等都会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

(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例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例1.读城市水循环示意图(下图),回答问题。

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

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上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解析:“可呼吸地面”是由透水材料铺设而成,有利于地表水下渗,能使地下径流增加,地表径流减少。由于地面透水,土壤中水分含量会增加,因此b环节增加,B项正确。

答案:B

例2.下面四幅图示意咸海面积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水循环环节发生明显改变的是 ( )

A.入湖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B.当地降水量减少

C.当地蒸发量增加 D.海洋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2)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影响最有可能的是 ( )

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水减少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解析:第(1)题,咸海所在区域的水循环以内陆循环为主,锡尔河和阿姆河是咸海的主要淡水来源。两河附近居民大量引水灌溉是咸海面积减小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第(2)题,随着咸海面积减小,蓄水量减少,其调节气候的功能也会随之下降,从而造成当地气温年较差增大,风力作用加剧。同时,大面积湖底出露会逐渐盐漠化,盐漠中盐分含量高的尘土被风扬起会形成危害极大的盐尘暴。

答案:(1)A (2)C

高频考点二:陆地水体的补给

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

陆地水体主要分为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

2.河流补给类型的分析。

(1)大气降水是河流的最主要补给形式。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量年际变化有以下三种形式: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草原气候区;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冰川融水补给的多少主要受气温高低的影响。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

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情况如下:

例3.下页图为某次长江发生洪水时洞庭湖入湖、出湖径流量变化的示意图。洞庭湖对长江洪水产生蓄积作用的时段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湖泊对河流有调节作用。入湖水量大、出湖水量小时,湖泊对河流产生蓄积作用;相反,出湖水量大、入湖水量小时,湖泊对河流产生补给作用,故C项正确。

答案:C

高频考点三: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分析: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进行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于资源型缺水,南方因水污染严重属于水质型缺水。

2.供水紧张问题产生的原因。

供水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我们要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页表所示:

例4.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下面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TPHH26.TIF;S3;X3,BP]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TPHH28.TIF,Y#]

(2)右图为材料左图中M水坝的景观。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3)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国月均温均大于15℃,年降水量超过2 000mm,故该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设问不难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原因,回答时注意分开回答。第(3)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办法有很多种,但要注意说明理由。

答案:(1)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与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高频考点四: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1.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关系。

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因此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具体如下图所示:

2.全球洋流的分布规律。

全球洋流的分布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区域:中低纬度海区(除北印度洋海区以外)、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北印度洋海区及南极洲周围(40°S~60°S附近)海区,各海区洋流的具体特征如下:

3.北印度洋海区冬、夏环流系统的区别。

在北印度洋海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洋流流向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盛行东北风,季风洋流向西流,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组成,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夏季,盛行西南风,季风洋流向东流,此时索马里暖流和赤道逆流消失,索马里沿岸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与冬季流向相反的索马里寒流,整个环流系统由季风洋流、南赤道暖流和索马里寒流组成,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例5.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回答(1)~(3)题。

[TPHH35.TIF;%80%80,BP]

(1)图中主要由盛行风作为形成动力的洋流是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图示大洋环流位于 ( )

A.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B.太平洋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中低纬海区 D.北半球中低纬海区

(3)下列有关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洋流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B.③洋流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C.顺④洋流航行,可以从东亚到达北美

D.a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解析:第(1)、(2)题,根据图中的经度可知,该海区位于太平洋;根据该洋流在回归线附近海区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可知,它位于南半球的中低纬海区。②、④分别为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是在盛行风吹拂下形成的。第(3)题,①洋流为寒流,它对沿岸热带荒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③洋流为暖流,它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④洋流位于南半球;a处位于南赤道暖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交汇处,不会形成渔场。

答案:(1)D (2)C (3)B

例6.洋流是海水沿着一定方向的大规模流动,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右图回答(1)~(2)题。

(1)若图中实线表示洋流,箭头表示洋流流向,则下列关于图中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洋流流向正北

B.该大洋环流可能出现在北太平洋

C.②洋流可能位于澳大利亚西岸

D.该大洋环流中只有一支寒流

(2)若图示大洋环流位于太平洋,在③洋流强度变大的年份,热带太平洋( )

A.东部沿岸易出现洪涝灾害B.东部秘鲁渔场会大幅度减产

C.西部沿岸易出现洪涝灾害D.西部沿岸台风次数减少

解析:第(1)题,根据洋流流经地区及流向可知,图示地区位于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①洋流是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即向南流,位于大陆东岸;②洋流是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即向北流,位于大陆西岸;③洋流是南赤道暖流;④洋流是西风漂流,性质是寒流。第(2)题,由第(1)题可知,③洋流是南赤道暖流,在③洋流强度变大的年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此时热带太平洋东岸水温降低,但对秘鲁渔场影响不大,因为秘鲁渔场大部分鱼类为冷水性鱼类;热带太平洋西岸水温升高,降水增多,易形成洪涝灾害,同时其台风次数也会增多。

答案:(1)C (2)C

高频考点五:据表层海水等温线图来判定洋流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判定南、北半球。

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增大,则该海域在北半球,如图甲;如果海水等温线的数值自北向南逐渐变小,则该海域在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洋流的性质。

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所经海区温度高,即该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所经海区温度低,即该洋流为寒流。

3.确定洋流名称。

洋流名称的推断过程如下:判定南北半球→判定纬度位置→判定洋流流向→判定洋流性质→确定洋流名称。

例如,右图为“大西洋年等温线分布图”,洋流甲名称的推断过程为:南半球→中低纬海区→流向低值(高纬地区)→暖流→巴西暖流。

例7.读下图,完成(1)~(2)题。

(1)在上面两幅海水等温线图中,虚线表示洋流,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①洋流是暖流,位于北半球

B.②洋流是暖流,位于南半球

C.①、②洋流均向北流动

D.①洋流位于大陆东岸,②洋流位于大陆西岸

(2)如果②洋流处于大西洋,则它有可能是 ( )

A.巴西暖流 B.本格拉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加那利寒流

解析:第(1)题,由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可知,左图中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减,可确定为北半球,同理右图为南半球。①洋流经过的海区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温度较高,说明①洋流是暖流,且向高纬流动,即向北流动;右图中,②洋流经过的海区与同纬度海区相比,温度较低,说明②洋流是寒流,且向低纬流动,即向北流动。由①、②洋流所在海区可推断,①洋流位于大洋西侧,大陆东岸;②洋流位于大洋东侧,大陆西岸。第(2)题,如果②洋流处于大西洋,且位于南半球,则选项中只有本格拉寒流符合。

答案:(1)B (2)B

例8.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它对全球的热量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读以下两图,回答问题。

(2)左图虚线所示的洋流朝[ZZ(Z] [ZZ)](方向)流动。在右图所示的①、②、③、④海区中,左图表示的海域可能出现在[ZZ(Z] [ZZ)]海区。

(3)解释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夏季北印度洋季风环流流动的方向。

(4)为什么在有些大陆沿岸海区会发生上升流现象?在右图所示①、②、③、④海区中,最可能出现上升流的是哪一海区?

答案:(1)南 高 暖 增温 增湿

(2)南 ①

(3)原因: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亚洲大陆形成热低压,造成印度洋与亚洲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形成西南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风带的北移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加强了西南风。方向:顺时针流动。

上一篇:枣林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下一篇:左岸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