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2022-08-07

教案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应根据幼儿的需求,提前准备好合适的活动主题。同时,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发展状态,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制订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幼儿的自学能力,推动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篇: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地球上的灾难——教案

地球上的灾难

——爱发脾气的火山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是从孩子们的课间谈话活动中生成的,他们从电视、广播等各种媒体看到、听到了关于世界各地发生自然灾难的消息,小小的他们知道了这些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们对地球上发生的自然现象感到非常好奇,总是追问这些灾难发生的原因。因此,都很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5-6岁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要刨根问底;他们非常愿意主动去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在家长的协助下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有关自然灾害的图片资料;在整个探索活动中,对自己发现的现象感到兴奋和满足。并且对新事物的出现一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就选择了这节以科普小知识的科学探究活动《爱发脾气的火山》。以满足他们对科学知识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结构。

2.初步了解火山的形成。

3.体验做实验带来的快乐,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4.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对人类的危害。

5.培养孩子从小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重点:通过幼儿独立操作实验的活动,激发孩子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活动难点: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活动准备:1. 火山爆发视频;2.地球结构示意图;3. 地球家园课件;火山灰、岩浆、火山口课件、自然灾害课件、自然灾害带来的好处课件;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灾害的课件;3 幼儿自己收集的自然灾害图片;4.实验材料(小苏打、食用醋、透明塑料碗、透明塑料瓶、漏斗、实验操作盘)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谈话活动

教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可有的时候美丽的地球上也会发生灾难,小朋友们都知道哪些灾难呢?这些灾难发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

2.引导幼儿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回忆、讲述曾经听过、看过或经历过的自然灾难,与老师和小朋友们分享。

二.让幼儿观看火山爆发的视频并提问 (1)火山怎么了?

(2)火山是怎么发脾气的? (3)火山为什么会发脾气呢? 三.了解地球结构

1、教师通过讲解桂圆的结构,让幼儿形象的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2、出示地球构造示意图,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结构;

3、让幼儿认真观察桂圆,并深入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

四、观看火山灰、岩浆、火山口课件让幼儿知道火山爆发后的形态。

五、讲解火山爆发后引起的自然灾害以及给我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

六、实验——爱发脾气的火山(通过实验让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边讲解边操作实验;

3.教师和幼儿共同讲述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4.幼儿独立操作实验

七、教师总结(结合课件)

1.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地球的内部结构,知道了火山形成的原因,也通过亲自操作体验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我们还知道了,火山爆发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2.有些灾害是地球本身的一种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等,这些都属于自然灾害。也有一些灾害是由于我们人类不爱护环境发生的,例如龙卷风、赤潮、温室效应、雾霾等等。所以我们小朋友从小就要爱护环境,例如垃圾不要乱扔,要进行分类,扔到指定的垃圾箱里。赵老师也会在以后的课程里陆续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探究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现象。

第二篇: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教案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教案

教学过程:【导入】师:我们在第一章中学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探索了地球的内部圈层,也了解了地球的外部圈层,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些呢?水圈,岩石圈,大气圈。我们都知道大气圈作为地球圈层之一,对我们人类生存的意义重大。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28页。

【讲解】师:在我们学习第一节的知识钱,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太阳辐射既能到达地球表面,又能到达月球表面,但是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高达127℃,夜晚则降至-183℃。而在地球上的昼夜温差却要小的多,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进入我们第一节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师:我们今天首先学习的是大气的受热过程。我们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说明了太阳光热的重要性,而且太阳辐射能也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通过板书来演示一遍。

师:太阳向外辐射能量,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这是因为太阳辐射是由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等组成,而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则会吸收红外线部分,而大气层中的臭氧则会吸收紫外线部分,所以大部分太阳辐射会以可见光的形式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所以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同时地面也向外释放能量。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来表现这个过程就是

(板书)太阳暖大地

师:讲到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概念,我们可以看到课本第28页页脚注释部分就是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的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简单来说就是温度高的物体相对于温度低的物体,他的辐射就是短波辐射。反之就是长波辐射。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要比太阳低得多,所以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得多。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来说,地面辐射则为长波辐射。那么地面辐射被谁吸收了呢?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为75%到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能量和储存能量。所以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请大家记住这个概念,地面才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而不是太阳,请同学们在课本28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划下这句话。

(板书)大地暖大气

师: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大气增温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处,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完成了大气的保温作用。

(板书)大气还大地

师:我们通过刚才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课前留下的问题,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温差相差巨大?

请XXX同学回答一下。

生:

师:因为地球上有大气层,由于大气层的削弱作用,使地球的白昼温度不高,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球的夜晚温度不会过低。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即首先是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太阳暖大地”,接下来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大地暖大气”,最后是大气逆辐射使地面保温,“大气还大地”。

第三篇:地理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高二地理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试题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高一地理题库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

A.午夜12点左右 B.日落时 C.凌晨2点 D.日出前后 2.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反射作用 B.散射作用 C.削弱作用 D.保温作用

3.在大气成分中,既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又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A.氮 B.臭氧 C.二氧化碳 D.氧 4.北京地区每年夏季盛行:

A.东北季风 B.西北季风 C.西南季风 D.东南季风 5.副热带少雨带的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 B.地形起伏 C.夏季风或台风 D.纬度位置 6.冬季,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是:

A.热带海洋气团 B.极地大陆气团

C.赤道气团 D.热带大陆气团 7.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

A.大气环流 B.地面状况

C.昼夜长短 D.太阳高度角 8.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9.赤道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A.对流雨 B.地形雨 C.锋面雨 D.台风雨

10.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A.散射作用 B.吸收作用 C.反射作用 D.保温作用

11.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的降水,从成因类型上分析多属于:

A.对流雨 B.锋面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12.某地气温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2月,该地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上 B.南半球海洋上 C.南半球大陆上 D.北半球海洋上 13.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地区间的地区差异 B.不同地区间的海陆差异

C.不同地区间的水分差异 D.不同地区间的热量差异 14.指出在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

A.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 B.北方夏季的暴雨天气

C.长江中下游夏季的伏旱天气 D.我国冬季的寒潮天气 15.由于大气环流而形成的气候现象是:

A.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多雨

B.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C.青藏高原地区终年气温较低

D.青岛日温差小,新疆日温差大 16.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

A.低纬环流 B.大气环流 C.季风环流 D.热力环流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1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17.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存在于:

A.平流层 B.对流层 C.外层 D.中间层

18.读图2―1,指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自四种辐射中的:

图2―1 19.与我国北方夏季暴雨有关的锋面活动是:

A.暖锋 B.慢行冷锋 C.快行冷锋 D.准静止锋 20.形成地形雨、锋面雨和对流雨都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①空气中有足够水汽 ②空气中有足够凝结核

③空气中的水平运动 ④空气的上升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相比,气温变化的规律是:

A.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B.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C.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D.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22、下列干洁空气的各种成分中,构成生物体基本成分的是: A、氧气 B、氮 C、二氧化碳 D、臭氧

23、下列四幅图(图2-2)中,表示北半球一月份等温线分布的是:

图2-2

24、下列关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区内雨热同期 B、信风带内都是干燥少雨 C、沿海地带降水都很丰富 D、地形雨都出现在山地南坡

25、7月份,世界气温分布图上的大陆等温线是: A.南北半球都向低纬突出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2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B.南北半球都向北突出

C.南半球向高纬突出,北半球向低纬突出 D.南半球向北突出 ,北半球向南突出

26、锋面、气旋活动较多的地带是:

A.赤道多雨带 B.副热带少雨带 C.温带多雨带 D.极地少雨带

27、读图2-3,A、B、C、D几种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

图2-3

28、读图2-4,图中A、B、C、D四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的是:

图2-4 29.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的原因是

A.城市上空尘埃较多 B.城市上空气温较高 C.城市上空水汽含量高 D.城市上空CO2多 30.目前人类改造气候的重要途径是

A.改变地面状况 B.改变大气成分 C.减少大气污染 D.合理利用气候资源

二、双项选择题

1.指出由快行冷锋形成的天气现象:

A.北京夏季的暴雨天气 B.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

C.贵阳冬季的阴雨天气 D.北方冬春季的沙暴天气

2.图2―5为南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其中属于北半球的是: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3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图2―5 3.夏季,给我国带来丰沛水汽的气团主要是:

A.热带海洋气团 B.赤道气团

C.热带大陆气团 D.极地海洋气团 4.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气候类型是

A.萨瓦纳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5.由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萨瓦纳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地中海气候 6.夏季,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气团有:

A.热带大陆气团 B.极地海洋气团

C.赤道气团 D.热带海洋气团 7.大气对流层的特点有:

A.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C°

B.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对高空飞行有利

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上部暖,下部冷

8.对流层大气中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红外线的主要是: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气 9.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是:(98) A.不同纬度间的热力差异 B.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

C.寒流与暖流的分布 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0.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大气组成成分发生较大变化并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据此,下列组合正确的是:(98) A.二氧化硫--酸雨 B.水汽--光化学烟雾

C.氧化氮--臭氧层空洞 D.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11.太阳高度角大,则太阳辐射强度大,气温高,这是由于: 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多 B.大气逆辐射强 C.地表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D.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径短,被削弱的少 12.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刻与下列时间接近的是

A.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 B.大气逆辐射最强时刻

C.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刻 D.大气热量由盈余转为亏损时刻 13.地球上的大气对地面有保温作用是因为 A.大气中的臭氧强烈吸收紫外线

B.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4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C.通过大气逆辐射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D.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短波辐射 14.下列有关气温水平分布的正确叙述是

A.全球各月的气温分布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B.北半球7月份海洋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C.全球的炎热中心在南北纬20°—30°的沙漠地区 D.全球绝对低温出现在1月份的南极大陆 15.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气流形成在

A.北半球的气旋区 B.南半球的气旋区 C.南半球的反气旋区 D.北半球的反气旋区

16.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的冷高压切断,只在大洋上保留了 A.阿留申低压 B.冰岛低压 C.亚速尔低压 D.夏威夷高压 17.有关季风的正确叙述是

A.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B.海陆热力差异不是季风形成的唯一原因

C.冬季,强大的亚速尔高压和太平洋低压之间形成干冷的偏北风。 D.夏季,南半球的西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西南季风 18.气团的形成条件是

A.有大范围性质比较单一的地面 B.有大范围地形比较单一的地表 C.大气要比较稳定 D.只有热带地区才能形成 19.地面状况对气候的影响表现在

A.地面状况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B.地面状况不同,热容量就不一样 C.地面状况不同,太阳高度角就不同 D.地面状况不同,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20.“温室效应”的产生与下列气体有关

A.氧化氮 B.氯氟烃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疏

21.在下图A、B、C、D四层中能够吸收太阳紫外线的有: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5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2.下面四幅图中(大圆表示赤道,小圆表示极圈,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图像代号是:

23.有关“气温垂直分布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B.③层利于飞行

C.这4层中,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的是①层和②层 D.这4层中,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旺盛的是①层和③层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6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三、综合题

1.读图2-6,气温的垂直分布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图2-6 (1)图中 曲线能正确表示大气温度的垂直变化情况。 (2)在图中填注C-F各层的名称。

(3)在上述四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的是

层和 层。

(4)在上述各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是 层,适于高空飞行的是 层,有对流现象的是 层和 层。(本小题均填写文字) (5)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部分主要在 层被吸收,红外线部分主要在 层被吸收。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7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2.读图2-7回答

图2-7 ⑴从降水的成因类型上看,A地降水主要为 雨,D带主要降 雨。

(2)写出多雨带的名称及图中对应的字母

多雨带,图中对应字母为 。 多雨带,图中对应字母为 。

(3)B地带盛行 风,A所在位置属 气压带,E所在位置盛行 气流,属 气压带。

3.读北半球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2-8,完成下列要求:

图2-8 (1)图中A点为 中心,B点为 中心。

(2)从气流运动的形式看,以A为中心的地区应为 ,以B为中心的地区为 。

(3)在图中画出C、D、E三点的风向。

(4)如果此图表示的是亚洲东部海洋和陆地的气压分布情况,这是 季。此时B叫 中心。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8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4.读北京至乌兰巴托之间地区冬春季某日的锋面活动剖面示意图(图2―9),并回答下列问题:

图2―9

(1)根据图中冷暖空气的活动情况判断,目前位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锋面属于 锋,锋后的冷空气从源地上看应属于 气团。

(2)在这种锋面活动影响下,我国冬季常常形成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 。

(3)如果图中所示为该日北京时间12点整的锋面活动状况,而锋面移动速度为40千米/小时,则锋面将于次日 点移到北京地区,届时北京地区将出现 等天气现象(选择填空)。 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状况将是 (选择填空)。

(4)如果这种锋面活动出现在夏季,而且锋面移动速度又较快的话,那么在锋面上往往会形成 天气(选择填空)。

本题选择填空选项:

A.大风或沙暴 B.气温下降,天气转好

C.狂风暴雨 D.较大的风和雨雪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9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5.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10),完成下列要求:

图2―10

(1)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或风带是:B ,E 。 (2)按照世界降水带的分布规律,C是 ;该带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降水类型主要是 (选择填空)。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对流雨 D.台风雨

(3)在C、D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大陆西岸,其自然带是 (选择填空);在C气压带控制的大陆东岸是 (选择填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10 高考网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高考网

6、读图2-11,完成下列要求:

图2-11 ⑴根据锋面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该锋面属于 锋。当该锋面地处我国南岭一带时,在其控制下将会出现 天气。

⑵夏季影响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的暖气团有 (选择填空)

A、来自印度洋的热带海洋气团 B、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 C、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 D、来自太平洋的赤道气团

⑶6月初,上述暖气团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北方南下的冷气团交汇,该地区将在 锋控制下,会出现 天气。

⑷而

7、8月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将受 高压控制,会出现 天气现象。

0 7.读图2-12,“亚洲1月、7月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12 (1)A表示 月,B表示 月。

(2)A图中的风是由 高压吹向 低压和赤道低压。 (3)在图中适当的位置注出下列名称的代表字母, C.东南季风 D.西北季风 E.西南季风 F.东北季风

⑷从B图中可以看出西南季风是南半球的 风向北越过赤道,在 力影响下向右偏转形成的。

(5)季风的形成的原因是①

, ② 。

学而思教育·学习改变命运 思考成就未来! 11 高考网

第四篇:水循环教案

高二地理备课组《水循环》教案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内容分析

本节课处于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最后一节,上承岩石圈和大气圈相关知识,主要内容涉及水圈,水既是自然地理环境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又对人类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体现了地理学人地关系主线。

二、 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地理意义。

三、课标解读

从本条标准的内容要求来看,重在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过程是指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的转变。水循环的环节是指实现水循环运动的途径,包括: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四、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水平层次不齐,地理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仍存在重识记而轻理解的倾向。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使学生理解水循环地理意义. (2)能力目标

学生学会读图,掌握读图方法,能绘制简单示意图,提高读图识图能力; 学生能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3)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六、重点难点分析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水循环的意义。

八、教学方法分析

微课教学法、分层推进设问法、

九、学法指导分析 自主合作探究

十、教具准备及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导学案 十

一、教学过程(节选) 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师生活动 主要评价方式

参与式导入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背景音乐)“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让学生动手写出《假如我是 》 与水有关的诗歌,“即兴三两句”,并予以展示。

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引起学生兴趣。 观看微课自主学习

回顾旧知,并为下一环节的学习做好铺垫。

地球因为有水而显得与众不同,那么地球上的水按它们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微课视屏,得出结论:地球上的水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

第五篇:水循环教案

课题:第二节

水的运动——水循环

一、设计指导思想:

水是生命之源,因为在地球上,它是人类和一切生物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依据《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所学知识及身边的常识,学习新知识,加深理解,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采用《多媒体辅助地理教学法》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创设问题情境和目标,提高探究学习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水循环教学为重点,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以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从而全面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生背景 学生在初中时普遍对地理不重视,地理知识相当贫乏,另外受地域的限制,学生基础较差,地理思维能力不强的情况,本节课的教学将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剖析,联系学生生活探究地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探究学习,认识水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在于认识水循环过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从内外流域知识入手,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旨在说明水资源更新的意义。这样可以注重课堂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及地理规律。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学习水循环过程,达到使学生能说明水循环过程的目标。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2、 通过观察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学生能分析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能绘制“海陆间大循环示意图”,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举实例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达到树立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过程、环节和产生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绘制水循环示意图,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知识点 水循环概念:水在各种水体之间的进行的连续不断的运动的过程。

类型:海上内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内陆水循环

环节:蒸发、降水、输送、径流、下渗、蒸腾

意义:各圈层相互联系;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交换;调节不同地区的水热;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到更新和持续利用

环节一

知识准备:内流区域和外流区域的范围。 环节二

1、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认识水循环类型。

师生讨论:水循环的环节:(1)、海陆间水循环(2)、海上内循环(3)、内陆水循环。 根据图:讨论,(1)、观察各类水循环的位置。 (2)、观察参与三种水循环的水量是否一样?

(3)、三个水循环类型中水量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降水量和蒸发量是什么关系? (4)、三个水循环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是什么?

(5)、在水循环类型中,人类活动可以直接干预和影响的环节是什么?怎样影响? 归纳:(1)、海上内循环——海洋上;陆地内循环——内陆;海陆间水循环——海洋和内陆之间。

(2)、水量最大的是海上内循环。

(3)、海上内循环——蒸发大于降水;海陆间水循环——降水大于蒸发。 (4)、范围最广的是:海陆间水循环。

(5)、人类可以影响的是地表径流;修水库、开挖渠道、围湖造田、植树造林、毁林开荒等等。

环节三

2、水循环的概念。

根据水循环示意图:总结概念。

海陆间水循环时,对沿海和内陆两地影响有所不同。水循环对气候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影响。海陆间水循环除对自然环境有影响外,对人类社会是否也有重要意义呢?

环节四

3、水循环的意义

①水作为纽带,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 ②促使各圈层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送和转化;

③调节不同地区水分和热量,使各地区之间冷热、干湿差异减少。 ④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提问:既然水是可以循环并能不断更新、再生的,所以说水资源是: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水循环这种规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水循环在生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南水北调工程正是应用了水循环、水平衡的这一原理。

环节五

小结:水循环的概念、类型、各环节的名称、产生的地理意义。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循环是 ( ) A.海陆间大循环

B、陆地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2.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3.属于陆地水循环的地理现象有 ( ) A.长江东流

B。台风登陆 C.塔里木河夏汛

D.海水蒸发 4.下列哪一环节不属于海陆间大循环 ( ) A.植物蒸腾

B.水汽输送

C.海洋蒸发

D.下渗 5.读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水循环的各环节名称

(2)下列能实现图中①的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

(3)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的哪个环节施加影响

A.① B.④ C.⑤ D.⑥

(4)水循环的内因条件是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是

七、本次教学设计与其他教学设计相比较有何特点: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广泛的地理活动经验。

八、课后反思:课堂教学——引导是前提,师生合作是关键,过程最重要。

课程的改革不仅是教学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怎样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使我们教师的教学投入能够获得最大的回报?我体会到:教师的引导是前提,师生合作是关键,学习的过程更重要。当教师给学生任务的时,不应该确定一个框框让他们去填写,而是要引导他们尽可能的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和意愿去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独创性。至于学生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做”的本身,“做”的过程。学生如果不去做,那才是教学的失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乐意与自己合作,只有我们师生之间真正建立起合作的桥梁,我们课堂教学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店铺开业送什么礼物下一篇:党群部安全生产职责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