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2024-05-06

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精选十篇)

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篇1

一、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危机

随着新闻摄影数字时代的到来, 越来越多的文字记者、业余摄影爱好者, 甚至连一般的群众也成了他们强有力的竞争者, 再加上版面编辑们越来越喜欢从网络图片库中寻找符合版面需要的图片, 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似乎变得越来越小。

1. 专业摄影记者受到公民记者的挑战

虽然专业的摄影记者训练有素, 拥有记者证—————采访拍摄的“垄断性”或“特权”, 还有专门的媒体发布他们采访拍摄的新闻摄影报道, 但是人力、能力有限。网络媒体给了所有摄影者以同样的“发稿”机会, 谁都可以通过网络向全世界发布图片和新闻, 职业摄影记者的“专利权”被剥夺了。可以说, 是数字技术造就公民记者。2005年7月19日-21日, 5号强台风“海棠”袭击温州期间, 许多在抗台第一线组织抢险救灾的部队官兵和当地群众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图片成了版面的主角, 不但连续三天的一版主图均由他们提供, 而且在新闻版见报的40多幅抗灾抢险图片中, 非专业摄影记者拍摄的图片多达19幅, 占了近二分之一。这让摄影记者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异军突起的高像素拍照手机让摄影记者本已艰难的日子又雪上加霜。2005年7月7日发生的英国伦敦的系列爆炸袭击中, 世界各地的众多媒体如美国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在头版采取的主图都是普通伦敦市民用拍照手机记录下的震撼人心的现场画面。美国波因特学院研究视觉新闻学的肯尼·厄比说:“手机和数码相机的普及, 已经导致更多纪实成分加入新闻领域。”

2. 数字技术导致摄影记者公信力下降

在数字技术进入新闻摄影领域之初就有人预言, 数字技术的运用将会葬送新闻摄影。这话虽有些偏激, 但在现实中, 先经类似于Adobe Photoshop这样的软件处理后, 再通过还不甚完善的网络传播的新闻图片, 已在世界各大媒体的版面上屡见不鲜。2003年7月14日, 陕西部分地区连降暴雨, 省会西安市部分街道受到水浸, 美联社当日发出的一张有关西安水灾的新闻照片显示, 一些市民在街头淹至腰部的湍急洪水中艰难地推着单车或三轮车前进。但新华社当天拍摄的照片中, 街头的水只淹至膝部以下, 而且水流缓慢, 人们可以轻松地推着自行车在街上前行。美联社编辑也对此进行了核对, 后经过证实, 这张图片确实是经过特殊加工。以上这起事件使摄影记者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往新闻照片的“眼见为实”、“以图为证”的权威性和见证性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果放任这种数字技术的滥用, 新闻摄影和摄影记者都将彻底失去存在的意义。

3. 传统的新闻图片库受到“博客”、“播客”及“个人网

站”的挑战

传统的通讯社、图片社, 因为能够确保影像传播的影响力以及拍摄者的利益而成为影像发布的中介机构, 并通过影像的买卖获得利润。网络传播和“博客”、“播客”及“个人网站 (页) ”操作方便、快捷, 使得非专业新闻摄影工作者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向各种媒体提供稿件, 而不再通过通讯社和图片库只是还没有建立起“赢利”模式。一些网站也建立起“图片库”, 例如大旗网的“大旗图海”, 如果再能够建立起科学的运营和营销模式, 其影像经营能力也将提高。

二、网络时代给新闻摄影带来了发展机遇

数码照相机正迅速改变着新闻摄影的一切要素。这种变革促进新闻摄影从摄影手段到图片质量、记者的工作方式乃至新闻摄影所能胜任的环境和题材的拓展。数码摄影大大扩展了现代摄影记者的活动空间。这也许是新闻摄影历史上最有革命性的变革, 它真正为摄影记者插上了翅膀。

1. 新闻摄影成为报业新闻竞争的主体力量

读图时代的到来, 随着人们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 报纸要以足够的新闻信息满足读者的知晓欲, 更要以形象、生动、省时、易记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一幅能够反映新闻事件本质、具有现场感和视觉冲击力的新闻图片, 已远远超过冗长的文字, 更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同时, 新闻图片也是报纸版面的眼睛, 新闻图片能否引起人们的不随意注意, 是一张报纸是否有卖点的关键。好的新闻图片具有“一图胜千言”的效果。1988年, 《浙江日报》刊登的长江抗洪动人一幕的照片《你们别捐啦!》, 把军民鱼水之情表现得极为感人, 它的形象性, 直观性是文字报道所不及的, 可以使读者获取足够的视觉信息。

2. 数字化为新闻摄影注入强大的生命力

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篇2

论文摘要:网络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

论文关键词:网络;德育工作;机遇;挑战

笔者在对学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也与网络结下了不解之缘。最先遇到的是晚自习包机的问题。学校允许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问到机房学习相关课程,因为学生要练习打字、熟悉word、excel等办公软件,仅仅依靠每周的四节课是完全不够的。所以学校的制度完全正确,但真正执行起来就完全不同了。晚自习时我到机房去,发现几乎没有学生是在练习打字,大部分都是在打游戏、聊天、看电影。我要求学生必须练习打字,不能玩其他的,学生们无奈地打开了金山打字通,但很快我又发现,这不过是一个“障眼法”,你去看别的同学时她马上又开始于自己喜欢的事了。有个同学还说:“老师,你的qq多少?我把你加成好友吧。你也找个机器坐下,咱们聊聊天吧。”我说:“想聊什么咱们现在就能聊,还用qo干什么?”那学生说:“那不一样呀。”她的这句话提醒了我,是呀,学生都爱上网聊天,就是因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垦,他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而不会有别人去干涉,去批评指责。那么中职学校的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何不采用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呢?运用网络进行德育,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抱着这种试试看的心理,第二天我在班级公布了qq和电子信箱,欢迎同学们给我留言,说心里话。随后,我又让班里的一位同学建了一个网群,把大家的qq都加进去,方便交流、联系。以后,我有时间的话就会上网看看学生有没有给我留言,遇到学生就和他们聊几旬;有什么好的文章就贴到群里,让大家都看一一看,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哪个同学最近有什么情况,我就单独与她私聊,指出她的问题;有时候也说一说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期望。

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效果还真不错。很多学生愿意在网上与我谈心,告诉我一些自己的想法或困惑,我适当地进行开解、劝慰,学生和我之问的关系竟然越来越融洽了。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任何事物都不是单方面的,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中职学校的教师来说,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同样也要学会利用这把宝剑,让网络成为帮助教师开启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德的利刃。因此,网络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网络条件下如何开展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有专家提出要像“大禹治水”一样,该引的引,该堵的堵,要为我所用、困势利导。关键是――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

一、机遇――利用网络阵地。开辟德育教育新天地

1.建设学生喜爱的校园网站和德育网站

怎样才能建设好学生喜欢的校园网站和德育网站呢?答案同样很简单,让学生自己来建设、维护、更新网站!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自己建设的网站,同学们当然会去捧场的,而内容自然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许有的老师会担心,学生自己建设,会把网站搞成什么样?别担心,把如此重要的工作教给学生,他们会慎重思考,不会乱来的,当然,为保证质量,德育老师也要适当把把关。

2.鼓励教师开辟个人网页和博客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自然是教师、班主任。学校应适当鼓励教师开辟个人网页或博客。在这里老师们可以把自己教学中感受记下来,可以把自己喜欢的文章推荐给别人,可以把好听的歌、好看的电影放在上面,也可以把自己讲课的教案或课件放在网上,甚至可以把作业放在网上,让学生在网上完成。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来了解老师、认识老师、与老师沟通交流。而在浏览这些老师的网页或博客的时候,自然就潜移默化的受到了道德熏陶。

3.开设班主任电子信箱

班主任在网上申请电子信箱,将之公开给家长、学生,可以使联系的方法更快捷、方便、及时。这个电子信箱,可以解决学生、家长的疑难问题,有了这个电子信箱后,学生可以在一些难以启齿的事情上采取写信的方式向班主任表述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如我班的一个学生,父母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七十多岁的外婆看家。父母只给他钱,对她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无暇顾及。她本人又性格内向,孤言寡语,她的眼睛又高度近视。所以她觉得自己比别人笨,学习很用功,成绩却很一般,感到非常自卑和痛苦。是班主任电子信箱的开设,使她鼓起勇气向我说明了一切。我有针对性地用e―mail方式给她回信,鼓励她树立自信,也经常找她谈心,关照其他同学多照顾她,又让她担任班级的劳动委员,与同学多接触,为班级做贡献。让她感到大家的关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从而解开了她的`心结。

二、挑战――对学校管理能力和教师教育技术的考验

1.要想利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剑客”自身的武术修养了。因此,这无疑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现代教育能力的考验。中职学校的教师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教育手段,学习现代化的教育技能,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比如课件制作、网页制作等。这就要求学校要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同时要注重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这也需要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掌握网络知识,同时也使教师的工作量更大,工作时间更长。也可以说,教师是更辛苦了。

2.网络只是工具,不要让主体被工具异化。教师在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我们要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是非分辨能力,给学生树立一道防护墙。也就是既要“引”又要“堵”。用让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引导学生、吸引学生,又要适当杜绝学生接触不健康的、不良的网络垃圾,同时还要避免网络对学生心理、性格和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

大数据时代华文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篇3

对于终日与媒介和信息打交道的出版人来说,“大数据”显然已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近年来,IBM、甲骨文、EMC、SAP等国际IT巨头掀起针对数据管理及分析厂商的收购热潮,总耗资超过400亿美元;2012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将大数据列为讨论主题之一;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发布“大数据发展计划”,并称其为“未来的新石油”;而几乎同时,我国科技部在发布的“‘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中把“大数据研究”列在了首位。大数据到底是什么,何以有这样的威力?华文出版迎向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将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笔者经过对业界的观察和查阅大量资料,试做浅论。

一、何为“大数据”

依据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它定义的就是大量的、多样的、快速流动的信息。这是一个内容极其庞大的集合,甚至可以说描述了时下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轨迹。Mckinsey&Company发布的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解释说,大数据的兴起源于数据生产和收集能力及速度的大幅提升。当人、设备和传感器通过数字网络连接起来,产生、传送、分享和访问数据的能力也彻底变革。IBM将大数据的特点归纳为“4V”,即数据体量(Volumes)巨大、数据类别(Variety)繁多、价值(Value)密度低、处理速度(Velocity)快。人们迫不及待地拥抱大数据,是因为这些数据经过恰当的分析处理可产生巨大价值。淘宝网每日新增的交易数据达10TB;eBay分析平台日处理数据量高达100PB,超过了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全天的数据处理量;亚马逊每秒钟处理72.9笔订单。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曾预计:大数据2013年将直接或间接拉动全球960亿美元的IT支出,2014年将达1200亿美元,2016年达到2320亿美元,2015年全球将新增440万个IT岗位以支持大数据。IDC调查显示,中国大数据市场未来5年将以51.4%的速度增长。

二、大数据助力华文出版实现共赢

1. 出版商与读者的共赢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的读者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作为阅读和购买图书的主力,当下华文出版要更多的服务于80后、90后和00后。这些读者是没有历史记忆的一代,过往许多文学作品中带有的那种历史沉重感,那些愤世嫉俗的,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的内容已无法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共鸣。另外,这些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读者,已渐渐变成了“smart buyer”(智能消费者),他们可以获知大量的信息,活跃度高,随意性强,不按传统思路出牌。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将隔代人之间的思维鸿沟不断拉大,也拉动读者的品位随着潮流不断变化,及时准确地把握读者需求似乎愈发变成一件比捕风捉影还要困难的事。而大数据能做的,首先就是让我们相对深入和客观地了解这些“反传统”的读者。只要恰当筛选分析,数据是不会说谎的。

博客、微博、各式移动终端等媒介产生的大数据,正是流行风尚、读者特征、读者兴趣等信息最真实、最新鲜的反应。如基于通讯录的社交网络就融合了个体信息消费特点和群体互动性。它可以记录用户之间的关系、各自状态、位置等,又让用户得以充分地互动和展示自我。相比传统的决策方式,依托大数据得出的读者需求、选题策划、印数估算等不过分依赖个人经验,又可规范和易传达工作方法和路径,显得有理有据,客观公正。当当网、亚马逊、豆瓣等图书销售平台的“购买了本书的人还看过” “推荐购买组合”等推荐购买信息,都是基于用户浏览记录等相关数据进行关联分析而得出的结果,即“如果客户购买了出版物A,那么,在x%的情况下,也可能购买出版物B”。

这种“if A than B”的数据分析逻辑还是相对简易的浅层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方法还有很多,如社会网络分析、联系发现、数据流挖掘等。如借助网络分析技术,通过读者购买行为的链接数据挖掘就能发现传销顾客网络,从而制定营销策略找出利润最大化的读者群。又如从人际关系网络节点的中心度来分析竞争对手,从而得出正确的竞争策略。互联网是一个庞大而开放的大数据获取平台,它不但可以采集企业自身、竞争对手、供应商等组织的网站信息及其网络用户的行为数据,同时还能将企业内部各个系统数据整合在一起,更为重要的是能将物联网、移动网、人际关系网络接连在一起,为数据的传输和共享提供条件。

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充分有效的挖掘分析,出版商可以及时发现读者需求和优质的作者、作品资源,优化图书出版结构,分析竞争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按需印刷,节约出版资源,提升出版企业的效益及综合实力,出版更精美、更受读者喜爱的图书。而对于读者来说,大数据不仅让他们买到更优质的出版物,而且能更方便快捷的获得自己想要的,有更舒适的购买和阅读体验。再者,大数据其实有很高的精密度,可以较传统数据更好地反映出读者的差异性,甚至精细到每个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让那些“小众”而有“长尾”的需求得以凸显和被满足。如此种种,无疑是出版商与读者的共赢。

2. 出版商与运营商的共赢

从前出版数据采集主体主要是出版企业自身和专业服务机构,两者相互补充。其中企业内部的数据大部分由企业自身采集,企业外部的数据除了企业自身采集一部分,大部分依赖外部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采集,包括宏观环境、产业、竞争对手等的数据,这些数据一般被少数几个数据商或行业巨头所掌握。在大数据时代,一方面大多数华文出版企业自身分析大量非线性数据的能力和支持设备都比较有限,一方面仅凭专业数据分析机构提供的数据成本较高且无法及时有效的满足企业需要。此时,另一个商业主体——电商平台、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平台等的运营商,就显得格外抢眼。长期的网络交易、用户积累等,让这些运营商掌握了大量消费者的数据信息。例如,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率先开启所谓的“大数据营销”,与其多年来对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能力的重视是分不开的。大布局策略下,阿里巴巴利用淘宝网、天猫商城等平台,积累了大量的客户特性、资金使用状况等信息,拥有了庞大的数据库基底和数据处理能力。出版企业对于高质量数据的需求催生了出版商与平台运营商的合作共赢。

nlc202309041048

首先,运营商向出版商提供数据信息,乃至提供部分数据分析处理服务,是将闲置的数据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使数据的价值得以充分反馈出来,又服务于产品的生产者。运营商可因此获得部分收益,又可从合作中获得启示,发现现有数据的其他价值。同时,和出版商密切合作也可更清晰地对平台上的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和价值评估,并依据数据分析结果不断完善运营平台的结构和内容。

而出版商从运营商处获得数据或数据分析服务,则可顺利获得大量最前沿的出版物市场数据信息,及时有效地分析出版热点和盲点,剖析读者行为特点,筛选目标读者,从而发现优秀选题并完成精准的读者定位,实现精准营销。与专业分析机构获取的数据相比,这些数据内容有交叉性,更丰富,时效性更强。而且许多数据虽看似杂乱,但实际已经平台结构设置的引导完成了一定的预处理,优秀的编辑可以比较容易找到数据的分类规律并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对于出版商来说,运营商的广阔平台无疑是开展出版社形象宣传、出版物宣传、广告的绝佳场所。推送精准广告可以说是平台运营商盈利前景最为广阔的模式。

3.“大出版”与“文创融合”的共赢

大数据能够福泽的不仅是传统的出版业,对包括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在内的“大出版”产业,对出版与其他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大数据的极强时效性和丰富性不仅可以让包括出版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现最新商机,更关键的是这种商机是可见、可证明的,是可有的放矢地实施改进的。实际上,大数据留下的不只是人们的活动轨迹,许多时候,它们是一种决策依据,一种信心的来源,一种说服力。

2012年内地电影票房达到了170.73亿元,同比增长30.18%,是10年前的18倍。其实,让中国电影读懂观众的一大利器就是大数据。乐视影业是在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杀青之后才成为电影营销方的。促使他们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就是工作人员在搜索《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相关微博数时,偶然发现《小时代》的讨论是前者的8倍,而郭敬明的同名小说就拥有2400万的读者。这还不是事件的终结点。因为有大数据的支撑,乐视很快锁定了营销方案并完美执行——从郭敬明和演员组粉丝中扩散出三个目标人群,着力进行视频营销和网站推广。对于乐视影业来说,从2013年3月到《小时代》第一部电影上映前,预告片点击量已达到4000万,社交媒体上有超过200万人参与相关活动,推广城市60个——而最终,这些数据被拿来说服了影院排片。

在发现商机和勇敢决策后,大数据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后盾,可以保证决策得以适时地调整和修正。贝瓦网是一个提供原创歌谣、电子书、益智游戏、学习软件等内容的早教网站。现在它已经是一个有200余名员工,1000万注册用户,20万付费用户,月收入500万的大公司了。而最初创业的灵感就源于创始人杨威在网上为女儿搜索儿歌时发现新内容、好内容匮乏。通过线下调研和分析搜索数据,杨威创业初期重视的是儿歌MV、电子故事读本和游戏。但一段时间以后,团队通过对网站访问量的分析发现曾认为最受欢迎的故事电子书因为早期开发阶段缺乏互动性,并没有很好的反响,儿歌却意外获得很高的关注度,于是及时调整了研发重心。

三、大数据应用,得心应手不容易

大数据的迅猛发展虽然为华文出版的壮大提供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机遇和优质条件,但真正被出版及其他文化创意产业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的并不多,要成功获得想要的大数据并得心应手的应用也并不容易。大数据为华文出版带来的挑战,可简要从技术方面和意识方面来进行说明。

1. 技术方面:应用环境差,专业人才匮乏

当下我国出版业的大数据应用环境亟待改观。这主要归结为:其一,大数据本身体量庞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多有垃圾信息和不实信息,应用难度大。国际著名科技咨询机构Gartner的调查显示,全球财富1000强企业中,超过25%的企业信息系统中存在不正确或不准确的数据。出版业最直观的就是充斥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网络的“水军”评论,如果不加以剔除,他们的言论会对出版商基于数据分析判断的客观性造成极大干扰。其二,出版企业普遍不具备储存和分析大数据的软硬件环境。一方面要保证可持续不断的获得最新数据就要有相应的网络带宽和储存设备。IDC研究报告称,未来10年管理数据的服务器数量要增加10倍,才能对应大数据的增长速度。而由于大数据是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混杂,现有的数据库分析软件已不能将它们很好地抓取、分析处理和可视化了。另一方面对于原有数据和不断生成的新数据,如果要全面地展开分析可能需要繁琐的数字化过程,且必须保证各个系统的兼容性。设备巨大的能源消耗量也是大数据发展的一大瓶颈。其三,数据安全堪忧。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说,出版商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数据,哪些属于个人隐私?出版商对于所得数据有怎样的保护义务?怎样保证读者的个人隐私不外泄,分析的各项数据结果不外泄?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编辑出版人员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的匮乏也是出版业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一大短板。多数编辑出版人员连最基本的流处理、批处理等数据分析处理方法都一知半解,更何况现在企业急需的是“数据科学家”式的高端专业人才。“数据学家”也不是一般IT部门的程序员或工程师,而是集出版基础知识、数学和统计学技能及社会网络、社会心理学、行为学知识于一身的人。不仅要求对基本的数据规律和模型有所认识,还要有理论思维,具备综合深入思考的能力。

2. 意识方面:要葆有“经营的初心”

台湾《商业周刊》创办人,现任台湾最大出版集团——城邦出版集团副董事长何飞鹏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经营的初心》。“经营的初心”是何飞鹏先生化自日本著名企业家、管理学家稻盛和夫自述的一个概念。做任何事业都要具备经营的初心——不能单纯想着盈利,要对社会有贡献,对人类有帮助,企业的经营才有价值。经营出版事业更应当如此。大数据时代,我们固然可以洞察读者的偏好,完成精准的造势和营销,但是万不能盯着数据线交叉出的利润最高点而忘了出版工作的职能。要积极给读者正向的引导,服务读者的同时也要培养优秀的读者。同时要保持一份出版工作特有的灵动与纯洁,敢于做出超前的判断,不能完全依附于数据。

Facebook工程总监Parikh说:“大数据的意义在于真正对你的生意有内在的洞见。”大数据时代的头浪刚刚拍打过来,华文出版面对其迅猛之势必然会在经营环境、人力物力、经营意识等方面遭遇困难和曲折。相信经过华文出版产业不断地自我完善,一定能够实现出版商与读者、平台运营商及其他文化创意产业主体之间的广泛共赢。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参考文献

[1]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146-169.

[2]顾芳,刘旭峰,左超.大数据背景下运营商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研究[J].邮电设计技术,2012(8):21-24.

[3]高鹏.黑龙江电视台:当新媒体遇到“大数据”[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2(10):38-43.

浅谈出版行业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篇4

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提高新闻出版业的创新能力, 增加我国文化出口比例。新闻出版行业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将中国的新闻出版行业带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回顾我国新闻出版的政策改革

2003年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 我国第一次提出了有关文化体制改革的明确规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它指出成立一批大型企业文化集团是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并于当年6月确定了9个省市、39个文化宣传试点, 而新闻出版单位就在其中占了21家, 约占全部试点单位的五分之三。新闻出版领域一时掀起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热潮。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于十七大中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08年4月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 并于当年的9月2日我国新闻总署署长到辽宁考察, 新闻出版产事业是一个统一整体。因此, 我们要产业、事业两手抓, 抓住机遇、运用市场机制, 打破原有的行政级别和地域界限, 加大改革力度, 加快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步伐。

二、行业发展限制

新闻出版业是目前经济增长最为快速的行业, 但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国的出版行业的发展速度、整体规模以及国民经济贡献率出发, 出版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比重中所占的比例较小。当前结构性障碍、体制性弊端是制约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国有独资体制严重制约着创新能力的发挥, 多年的体制经营管理下, 形成了一种上下附庸的行政关系, 在这种体制下新闻出版企业难以实现自负盈亏、自主经营, 创新能力得不到提升, 出版单位的内部管理体制以及分配机制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 使组织效率无法发挥, 不利于企业的人才培养。

产业结构单一和产业分布分散等问题较为严重, 新闻出版行业对教材的依赖性较高、缺乏拥有自主品牌和创新性的产品、低水平重复, 不利于出版产业的长期持续发展;未建立健全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市场经营规则等, 这都是影响出版产业市场发展成熟的主要原因。

民营出版机构在近年来迅速发展, 2007年我国的出版物销售总额约为5l2亿元, 而其中的40%则为民营出版机构销售, 部分实力强大的民营工作室已成为正规的“编外编辑部”。但在行业准入限制下, 民营图书的出版书号均是从正规的出版社中有偿取得。自此, 新闻总署于2009年宣布书号上网实名申报制。实行书号的强化管理并监管民营出版机构, 有利于加快出版行业竞争。

三、重组新闻出版界的构想与实践

2006年由党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文件中明确指出, 要深化我国体制改革, 而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则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2008年, 江西出版集团突破了地域界限, 与中国和平出版社签署改制合作协议隆重揭牌, 此举标志着出版行业真正实现了跨区域重组。尤其是在海口成立海南凤凰新闻发行有限公司后, 至此我国新闻出版行业掀起了跨地域重组和转企改制的浪潮, 新闻出版业不断调整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企业规模的发展步伐。同年的7月8日我国出现了第一家完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转企改制的报社。而中央党政机关根据改革的发展方向保留《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求是》和《光明日报》等杂志, 而其他的报刊杂志等则一律与原单位“脱钩”并改由在政府监管下成立的其他法人团体进行管理,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 仅保留一份省或市机关报, 而其他报刊均改由法人团体接手、自负盈亏。新闻出版行业正式以市场竞争取代了“政府补贴”时代。体制转换是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行业竞争较为充分, 但大家在原有的体制内相安无事、各安现状, 打破这种现状的意愿并不强烈。2008年6月, 经我国新闻出版总署调查发现, 完成了事企分开的报社集团有40多家, 并形成了行业的跨区域经营和股份制改革。通过对24家出版集团的调查表明, 17家已完成转企改制的出版集团公司, 总资产平均增长为66.2%, 最多的利润总额翻了三番, 而另外7家出版集团未改制, 因而呈现43%的负增长形成了新的跨地形经营和改革。

四、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改制后所面临的问题

1、主办方与出版单位关系处理问题

新闻出版单位基本的改革思路就是同主管主办单位相脱离, 实现新闻出版产业的市场管理。之前由主管机构进行的管理仅是业务上的管理, 成为企业集团后, 出资人将会约束二级法人经营自主权, 如何搞好出版社与集团之间的关系, 是其面临的严峻考验。集团的组建, 应按照自愿原则, 将几家新闻出版单位联合起来, 在每个单位中推举一名董事自愿组成集团。

2、媒体公信力保持问题

媒体的公信力是一种选择性信任, 它是受众对媒体信赖程度的具体表现。“良心”、“责任”是媒体公信力的另一种表述, 它不仅针对转制后的新闻媒体, 对事业体制下的新闻媒体同样适用。真正的媒体经营就体现在公信力经营上, 新闻、广告的经营都离不开公信力的经营, 媒体活动, 媒体丧失了公信力就相当与丧失了生存基础无意。

我国的“十一五”开展以来, 新闻出版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改革问题, 在出版业的发展与挑战并存, 文化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改制任务有待完成, 出版业要抓住行业改制的机遇, 快速实现产业化改制, 为迎接新的产业环境下的市场竞争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五、结束语

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篇5

近期,IT业发生发生了两件十分引人关注的大事:一件是2014年4月,服役了13年的微软XP“退休”了;另一件是XP退役几天后,国内互联网安全协议OpenSSL被曝存在十分严重的安全漏洞。

中国信息系统裸奔?用不用XP,都纠结

XP退役,意味着微软公司以后对XP系统不再提供任何官方的升级版本与保护措施,2亿仍安装XP系统的中国用户。如果再使用XP系统,在没有任何安全保护的情况下,更容易遭新病毒和木马攻击,或将处于“裸奔”状态。

“微软停止XP补丁服务后带来的主要风险是漏洞得不到修复。这意味着,黑客可以利用漏洞远程入侵和控制XP用户电脑,盗取电脑上任意文件和账号密码。”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特聘专家袁仁广认为,“以往安全软件只能防木马病毒,对漏洞缺乏抵抗力。在冲击波蠕虫爆发、伊朗核设施被Stuxnet(震网)破坏、谷歌公司遭遇极光攻击等安全事件中,黑客攻击都是通过漏洞发起的,诸多安全软件所构成的防护基本形同虚设。安全形势严峻,特别是中国政府机构和公司单位相当一部分仍在使用XP系统。”

国家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网络安全信息与动态周报显示,XP退役后,虽然360、金山、腾讯和瑞星等国内厂商表示在4月8日后将出手保护XP,并针对XP新出现的高危漏洞提供防护措施,但国内网络安全问题仍呈现上升的态势,单是4月9日这一天,境内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为57.8万台,环比上升5.6%。

互联网安全协议OpenSSL是互联网存在的重要基础协议之一,如果黑客利用了这次发现的OpenSSL上的漏洞,可以套取3成https开头网址的用户登录账号密码。有消息说,这次暴露的OpenSSL漏洞可能波及到2亿国内网民,因此IT技术员们称这个漏洞为“心脏失血”。业界专家称,OpenSSL被曝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这与XP退役、微软不再提供防护技术大有关系。

根据《2013年度中国软件盗版率调查报告》的数据,在中国的PC中,XP的市场份额占70.1%,即XP用量约为2亿台,其中84.2%用户没有升级到“视窗8”的计划。现在企业用户很纠结。如果不离弃XP,不升级切换到Win7/Win8应用环境,总有隐忧后患――企业网络系统会不会瞬间成为黑客主要攻击目标?而升级切换到Win7/Win8,应用成本、业务的连续性、兼容性却是这些企业难于承受。

青岛某数据技术有限公司信息技术部CIO郑经理表示,“XP对我们企业而言,有时就如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作为WinXP的替代版本,Win7/Win8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这一点我们是清楚的,也是非常看重的。但是,作为一家外包服务类企业,我们要同时面对100多家客户的不同操作平台。从我们现在测试的结果来看,Win7对于比较陈旧的一些客户平台(因为IE版本,第三方软件版本等原因),依然存在着一些兼容性问题。如果两者没有对接兼容好,我们业务就会出现问题、跑单,我们客户就会流失。”

厦门一家计算机生产制造商的一位研发主管对此表示赞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将所有的系统进行升级,似乎更为合理。但事实上,升级到Win7/Win8等新系统将面临很多新的问题。而企业许多应用管理软件使用时间较长,已形成稳定规范。例如,外包服务类企业软件如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最初开发时是基于WindowsXP,除了底层代码,还有后期很多升级都是在原有软件基础上修改,就像盖房子,地基是Windows XP,砖瓦结构(外包类应用软件)都是建立在此地基上,突然要升级到Win7/Win8等高版本操作系统上,肯定有诸多不适不配,如果没有全面统筹应对,这房子就会动摇,应用程序运行速度会很慢,甚至宕机,影响工作。而且住户已经习惯了原有的门和窗户的位置,叫他们搬家,打心底不太乐意。”

加强自主可控的核心软硬件建设

WindowsXP退役,再次提醒我们在自主创新上的短板。信息系统的核心软硬件,尤其是操作系统(如Windows系列)和CPU芯片等与系统的安全关系极大,历来我国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大量采用外国的操作系统和CPU等核心软硬件,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为了从根本上增强国内信息安全,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今后我们要对智能终端操作系统、CPU和网络架构等这些系统中使用的核心软硬件以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进行替代,由替代XP所引发的操作系统国产化替代就是一个重要的必要环节。”

同时倪光南及国内部分专家建议,国内应在信息安全领域权威机构――中国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库的支撑下,集中我国信息安全领域的力量协同攻关,采用自主创新的可信计算技术进行安全加固,在微软停止对“XP”支持后,推出有公信力的“安全云服务”,接管我国2亿台XP电脑用户的服务支撑。这样,可防止在微软中止支持XP后继续使用XP的电脑出现严重安全事件。

其实去年“棱镜门”早已暴露了国内网络信息安全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非法的政府行为还是民间黑客行为,都给严重依赖国外技术装备的中国信息化特别是关键行业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当前,国内已建的重要信息系统几乎均为外国品牌,基本在IBM、HP等美国企业垄断下,而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也基本在Oracle、微软和redhat等美国企业控制下。而国内互联网更是被以思科为首的美国网络巨头所把持,已经形成了从PC网络到移动网络的绝对垄断格局,国内网络厂商基本很难进入这个领域。

有专家认为,中国的信息安全在以思科、英特和微软为代表的美国公司面前,简直就是在跳裸舞,毫无秘密可言。一旦战争爆发,美国政府极有可能利用思科在全球部署的产品,发动网络战,对敌国实施致命打击。

目前国内政府和企业对国外电子信息产品过分依赖,而任何信息电子产品都可植入后门,成为窃取情报的工具,不知不觉中成为政府、国企的信息安全隐患。今后XP退役所引起的各种安全**(包括OpenSSL严重的安全漏洞)更说明了国内信息安全的自主创新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只有自主可控的国产产品才是安全可信,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国家、企业信息安全问题已从PC端全面转移到各种各样的移动终端设备上,只有国内移动互联网服务商、国产的移动安全市场产品联合起来才能真正全面完整有效地抵御境内外敌对黑客势力的渗透、入侵。

赛迪智库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刘权建议,推广使用国产软件,政府要起带动作用,特别是在政府采购中要集中采购国产软硬件产品,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等,而各IT厂商应结成联盟,联合上下游资源,共同与国外企业竞争。

“后XP时代”的网络安全市场盛宴开启

不过,XP退役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后XP时代”,一个巨大的网络安全市场正在开启,国内众多厂商将迎来机会和竞争。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沪深股市,信息安全概念板块再度全线活跃,多只个股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在市场人士看来,信息安全行业再度受资本热捧的背后,是微软XP系统停止服务后,给国内软件行业带来的巨大想象空间。近几年来我国信息安全行业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据统计,我国2010年信息安全产品和信息安全服务市场分别为6.06亿和3.38亿美元,2012年两者市场规模分别为8.77亿和4.61亿美元。根据IDC预测,到2015年,国内信息安全产品和安全服务的市场规模有望分别达到14.35亿美元和6.8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8.8%和15.1%,网络安全、信息服务等行业有望受益。

招商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如今网络安全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行业全面打开了全新成长空间。一是IT日益渗透人类的生产生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网络安全的外延极度扩张。二是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等新型攻击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络攻击从软件走向硬件,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成为亟需保护的对象。网络空间的安全与国土安全、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基础,但我国国家意义上的网络空间自主可控和防护尚是一片处女地,信息安全内涵和边界的扩张将带来行业市场空间的成倍扩张,从而打开了龙头公司的市值上升空间。

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篇6

当然,互联网对书业的影响并不仅止于图书销售的影响,对于整个出版业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校对、印制、营销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图书营销因互联网对读者信息获取渠道的丰富化、多样性而为传统出版从业者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形成了在图书营销过程中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宣传渠道丰富化、宣传效果削弱化或称之为分散化、虚假宣传隐蔽化等特点。

所谓宣传渠道丰富化,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新的网络平台和赢利模式被建设和开发,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渠道不再占绝对份额,而门户网站、网络社区、网络论坛、游戏社区、博客、微博、手机流媒体等新的网络宣传平台纷纷诞生,并各自形成庞大的或精准细分的用户群,分流了传统媒体的用户群,并以各自的平台特点吸引并覆盖了更多用户,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了图书营销的宣传渠道。

而宣传渠道丰富化的同时所带来的也是宣传效果削弱化或称之为分散化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削弱化,并非是针对图书宣传整个渠道而言,而是针对单一宣传渠道的效果而言。以前在宣传渠道集中度比较高的情况下,出版社营销人员只要集中精力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做足功夫就好。而网络所带来的宣传渠道丰富化,使得原有媒体的受众被分散,而原有渠道中单一媒体的宣传效果开始缩水,最明显的体现:一个是全球报刊业发行量的下滑;一个是众多报刊文化版面的缩减和栏目的删除。发行量的下降使得信息在媒体发布时的覆盖人群量减少,文化版与娱乐版合并为文娱版,许多报刊连载栏目的删除使得在报纸上宣传图书的机会和比重减少。当然一些网站做大使得从报刊上失去的读者可以从网站上找回来,但是网络的发展变化很快,网友兴趣的转移也相当快,这就使得不同网站往往今天还是网友追捧的宠儿,明天就出现用户大量流失到新兴网站,增加了出版营销人员的宣传渠道维护难度。

虚假宣传隐蔽化则在网络营销时代尤其明显,主要手段为买榜和书托儿泛滥。因为网络是一个庞大的广场,网友具有从众心理,往往会根据销售排行榜和众多的口碑和恶评来决定对自己所不了解图书的倾向和抵制。这本来是增加了图书的透明性,有助于读者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但是这一特点被不法书商在图书营销中加以运用。一方面有些人在网上书店通过买榜来使图书登上榜单,从而给读者造成图书热销的假象,刺激读者从众购买。另一方面是有些人通过雇佣网络水军对图书进行好评或恶评,影响读者对图书的印象,从而影响其购买决策。其中,买榜现象在实体书店现在也已经越来越猖獗,俨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营销手段,甚至在有的书城当月销售前10名图书中7名都是买榜书。但是,这种手段在实体书店操作时只能影响当地这一较小的区域,而网络书店因为覆盖全国,这种手段则会影响全国的读者。以前伪书和腰封上的虚假宣传由于国家的重点治理和广告法的规范而渐趋绝迹,而买榜模式因为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而在书店,尤其是网络书店被大量运用,呈现出虚假宣传隐蔽化的特点。

然而,网络为图书营销带来问题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

首先,宣传渠道的丰富性,使得宣传层次更为立体化

以前图书主要依靠平面媒体,辅以广播,极少依靠电视媒体。而网络的发展使宣传更加立体化,传统媒体的消息、报道、书评、连载在网络转载和传播的过程中,信息被反复复制传播,强化了信息的认知度。文学网站及门户网站读书频道,因网络空间的无限性,而为更多图书提供了被连载、被阅读的机会。同时,网站开设的视频聊天室,使作者通过电视台与读者视频交流的机会多起来,满足了很多读者一睹作者风采的需求,也增加了作者及其作品的曝光率。论坛及互动式网络社区以其形式的丰富性,增加了图书嵌入式宣传的机会。手机流媒体中手机报、手机阅读、手机在线聊天,以及博客、微博等都在新用户对象的平台上增加图书信息重复传达的机会,并以其自身特点为图书宣传提供了不同类型的新信息传播形式。渠道的丰富化增强了信息传达的立体化,而信息越多频次和形式传达给读者,则越能增强图书在读者心中的印象,越能刺激读者购买行为的发生。

其次,网络的发展使得营销宣传的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以前的传统营销合作方式,无外乎内容合作和广告合作两种,而网络平台的崛起,网站对于自身点击量、品牌拓展、用户回馈等需求,使得在原有传统合作模式之外,又增加了易货、品牌资源置换、网络团购等合作形式。其中,易货主要是以图书内容网络连载或网络征文活动等为主要宣传形式,出版社通过向网站提供部分图书以供网站对网络用户做回馈之用。品牌资源置换则是在一系列网络合作的基础上,出版社通过在图书上印制合作伙伴LOGO,实现网站的品牌宣传目的。而网络团购主要集中在用户群集中的网络社区,通过网络团购一方面实现集中销售,另一方面也实现第一批口碑传播信息源的培育。最近,随着团购网站的崛起,一些专门的图书团购网站也应运而生,这都是网络新赢利模式带来的新的图书合作模式。

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和运用,营销宣传的竞争日益激烈,促使整个图书营销宣传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是营销手段呈现出尝试化趋势

由于传统营销宣传渠道效果被弱化,新的宣传平台层出不穷,而营销宣传效果缺少先例可供参照,贸然增加对这些宣传渠道的广告投放显得风险太大,但面对其庞大的用户群和互联网的发展,以及营销宣传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式,出版社不得不对各种新宣传渠道进行更多的合作尝试,边合作边观察效果总结经验,于是网络通栏广告、电视广告、公交广告、车站灯箱广告、移动电视广告、电梯广告、手机流媒体宣传等方式都在不断进入我们的视野。出版社在尝试中都希望能够寻找到图书营销的新蓝海,但是效果究竟如何往往又很难评定,这是由营销图书销售因素的复杂性造成的,所以“尝试”成了这一阶段图书营销的关键词之一。

其次是营销方式公益化趋势

随着出版业商业性被读者了解并受到一定程度的排斥,使得原有的商业化的营销宣传手段变的较难为读者所接受。考虑到读者在网络上口碑营销的能量,出版社开始从公益化的角度开展宣传活动,使图书以更容易接受的形式为读者所了解,并通过读者在网络上的发言和影响力来形成网络口碑效应。因此,接力出版社每年都会在各地图书馆或幼儿园、亲子社区举办大大小小的作者与读者见面交流会、专家的宣讲会、图画书分享会等公益活动,让读者通过活动了解图书的内容,通过读者的口耳相传在目标读者群中树立口碑;有时候还会举办一些新书的品鲜会,请一些网络上的草根意见领袖参与,事后通过他们自己的博客或微博将自己对图书的感受传播出去,因其在特定网友中的公信力和号召力,而能够产生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再次,网络书店在营销上再次呈现出营销手段低端化趋势

其代表首先是当初当当网、卓越网的网络比价系统带来的恶性折扣竞争,以及现在由于京东商城低于图书生产成本的4折销售引发的卓越网、当当网的相继跟进,恶意的折扣战成了网络营销中的主要手段,这样低端营销手段,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伤害了整个出版产业链,扰乱了正常的市场折扣体系,损害了出版社、地面店、网络书店的共同利益。然而,由于网络书店往往具有雄厚的资本背景,且其经营产品丰富,图书的利润损失能够从其他产品利润中得到补偿,这一特殊性使其对折扣战打得起、扛得住,却损害了图书行业产业链其他合法经营者的利益。这一手段因其操作的简便性、收效的快速性而被越来越多的网络书店所采用,这种趋势如果不及时被制止,将危及整个出版行业的运行秩序。

网络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出版社营销人员必须对新的网络化营销形势进行研究和积极尝试,唯此,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得优秀的图书能够最大程度的为广大读者所了解和喜爱。现在的纸质图书网络营销还只是小试牛刀,当出版业在不久的将来全面进入到数字出版时代时,目前所积累的网络营销手段才能更好地应对形势的变化,实现出版业的与时俱进。

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篇7

1 尊重客观事实,正确面对网络挑战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媒体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的背景下,各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对于传统媒体来说,电视新闻的受众和传播效果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上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网络媒体有互联网作作为传播平台,其新闻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比如:腾讯网可以利用QQ平台随时弹出新闻信息提示公众及时查看,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APP软件可随时发布各类消息,对突发事件追踪报道。而我国的电视新闻由于受新闻时间的限制,新闻报道略显滞后。同时,各大网络媒体对新闻题材的获取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比如:网民可以上传视频、在网上进行数据调查、利用网络交流平台、互传邮件,等等。另外,网民还可以对新闻事件发帖回复,进一步了解事件的发展进程,而这些是电视新闻所无法做到的。因此,电视新闻从内容、形式到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2 利用网络优势,促进电视新闻发展

网络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电视新闻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方式。因此,电视新闻面对网络媒体的冲击,要善于运用新的策略、抓住机遇,让电视新闻乘着互联网的东风起帆远航,重新显示出电视新闻在传媒领域的主流地位。

相较于平民化的网络新闻形式来说,电视新闻的传教色彩太浓,空话、套话较多,这也是为什么广大群众喜欢网络新闻的重要原因。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的开发利用,使网络新闻的优势愈发明显。虽然,现在有些电视新闻在形式上已经有所改变,但还是有老套、呆板、千篇一律的影子。因此,电视新闻迫切需要秉持敬业精神,走进百姓生活,直面群众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体现百姓自己的心声。电视新闻还应该学习网络媒体获取资源的灵活形式,把散落在社会角落里的有价值的新闻进行收集、筛选,并与主渠道所获取的新闻素材进行整合,开发潜在的新闻资源。电视新闻要借鉴新媒体的优势,不断探索、拓展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电视媒体未来的发展,不能单靠传统的传播平台。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崛起,手机视频、网络视频等迅速发展,有效地拓展了新闻信息的发布空间,也对电视新闻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3 保持自身优势,引领社会大众舆论

电视新闻要充分发挥语言形象化的优势,通过多形态的报道和丰富的栏目内容来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可以将新闻事件进行权威分析、深度报道、理性评论,使新闻消息从质到量都有飞速的提升。电视新闻还可以借鉴网络链接的形式,形成独具特色的电视系列、连续性的报道。利用新闻链接形态把新闻事件进行纵向的或者横向的比较,用验证出来的事实说话,这样才能够增强新闻说服力。电视新闻要充分利用自己精良的技术队伍,强化新闻职业操守,增强新闻理论知识,提高电视新闻质量。各级政府和地方电视台的新闻工作人员都是传媒界的精英,这些人员有良好的职业习惯与新闻敏感度,只要用心工作就能制作出好的新闻节目,得到观众的好评。比如:央视的《新闻联播》通过补充主持人员的阵营和改版,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辽宁广播电视台《辽宁新闻》节目打破传统的节目设置编排,增加了深度分析新闻的子栏目—《视线》,有效地提高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电视新闻还要利用其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优势,传播社会正能量,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舆论监督与引导的职责。此外,电视新闻的内容要有精准的前瞻性,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让决策层有可靠的依据。这就要求记者要熟悉有关政策方针、充分了解民众的生活,面对采访素材要认真筛选,充分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深化新闻主题,搭建社会桥梁,传播主流声音,弘扬社会新风尚。

电视新闻与新媒体新闻传播应该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两者要始终坚持和谐共处的原则。网络传媒对于电视新闻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电视新闻要与时俱进、拓展视野、融合网络,这是电视新闻保持主流传播地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向延桃.论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面临的挑战[J].编辑之友,2012(2).

4G网络时代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 篇8

一、4G网络和大数据的概述

4G就是所谓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的简称, 它能够以超高的网络速度进行传播, 能够实现高质量的视频通信和更加稳定的信号网络, 是一种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且兼容性好的新型通信技术。通常情况下, 4G网络的速度可以达到几十兆字节每秒, 这大大减小了用户与网络间的距离, 使用户可以在更短是时间内访问到更多的网络数据。4G网络具有速度快、频谱高、覆盖面广、频带利用率高以及通信费用更加便宜的特点。

大数据在百度的定义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的软件工具, 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通俗点说, 大数据就是对巨型数据、超大规模的数据量的数据类型, 数据质量等方面从一个非传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挖掘并且利用其数据价值的一种思考方式。它具有数据量大 (Volume) 、数据形式多样化 (Variety) 、速度快 (Velocity) 和价值高 (Value) 的特点, 简称4V特点。

二、大数据在4G网络下面临的机遇

4G网络的发展给大数据带来的机遇是多方面的: (1) 大数据定位更加精确。在4G网络时代, 人们可以更加方便的使用网络的服务, 人们可以在相同时间内进行更多的网络活动, 那么必将产生更多的网络数据。根据统计学原理, 当使用的样本值越大时, 所作出的统计分析将更加精确。据估计在4G网络时代, 同时间里所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到目前数据量的几十倍, 那么我们将拥有更大的样本进行分析,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加准确的进行数据的定位和分析。 (2) 大数据的分析速度将更加快捷。目前所采用的的大数据的分布式处理技术是通过网络来将存储节点和主机Master进行相连的, 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很高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足够的带宽来维持节点和主机的数据的交换, 那么将拖累数据处理的速度。4G网络的发展, 大大提高了网络的速度和带宽, 这就为大数据的处理提供了可靠地保障, 从而让大数据的发展又上升了一个很大的台阶。 (3) 大数据的发展更加多样化。在4G网络的带动下, 必然会引起人们生活方面的巨大变革。如智能车载系统在4G网络将会在每辆车上配备着联网设备, 来更好的监测汽车的情况;无线医疗系统在4G网络下就算是再偏远, 医生也能对病情有所掌控并提出相应的办法等等。一系列基于4G网络的变革将会产生, 与此同时必然少不了对数据的分析, 这将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大数据的应用范围, 促进了大数据的快速发展。

三、大数据在4G网络下面临的挑战

如果说4G网络的发展给大数据带来了机遇是多方面的, 那么需要面对哪些新挑战? (1) 数据的有效撷取的挑战。4G网络必然要造成数据的疯狂增长, 这就对大数据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 尤其在庞大的数据中, 我们该如何抽取出对于我们有价值的那一部分数据, 这将是大数据必然面临的问题。这时, 需要在充分的了解客户的需求后, 研制出准确的算法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模型, 以客户能够轻松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重点是一定要抓住真正有用的数据。 (2) 数据安全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网络速度和带宽的增加, 用户将有更多的信息暴露在网络中, 数据的安全将变的至关重要, 电脑黑客的存在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更加安全的数据管理方式, 融合云计算产生的数据实时分析引擎机制和定点用户身份验证登录机制的结合将会是大数据安全管理的研究方向。 (3) 大数据的存储技术面临挑战。4G时代, 每人每天可以使用1G的流量, 这就对数据的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存储和压缩技术在不断提高但仍然是远远达不到4G网络时代数据增量的要求。目前提出的分布式存储结构虽然理论上可以解决巨型数据的存储问题, 但它存在的弊端也是相当明显的, 由于存储的分散, 数据的备份就相当困难, 怎样有效的备份数据是一个难点。

四、结束语

总之, 4G时代即将到来, 并会以很快的速度发展, 大数据在不久的4G下的发展将是大数据发展的关键, 大数据只有主动迎接4G网络带来的挑战并充分的利用好其带来的机遇, 才能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伟.4G通信技术及其应用前景.信息通信, 2013 (05)

[2]唐锦.浅谈4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讯技术, 2013

中小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机遇与挑战 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网络营销,营销策略,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商务网络的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展,网络营销成为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主流,中小企业也纷纷意识到开展网络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稳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小企业大力发展网络营销也将会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1 网络营销的含义

网络营销也称为网络直复营销,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和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结合的产物,是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为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而展开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总称。网络营销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来实现企业市场营销目标的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宣传自己、发布信息,从而达到其市场拓展、提升企业或品牌形象的目的。网络营销仍然是以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消费者需求的满足,以实现企业市场拓展,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

2 网络营销的特点

2.1 整合性

企业开展网络营销的活动过程,就是利用互联网对企业所拥有的多种营销资源、营销手段、营销方法以及有形、无形资产进行交叉延伸和系统整合的运作过程,企业对各个要素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包容性、多样性和变动性,使得企业的网络营销更具内涵和研究价值。

2.2 全球性

互联网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发明之一,它缩短了全世界的距离,它是完全开放的,因此,企业网络营销所面对的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并不仅仅只是跨国经营那么简单。互联网出现之前的市场营销活动,其营销方式、营销理念都是把目标顾客群体定位在一定的范围里面,而互联网络的出现,使得企业的网络营销把目标顾客群体的范围变得更加广阔,完全脱离了地域和国家的限制。

2.3 理论性

网络营销的理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不断积累和沉淀的结果,它需要在网络营销的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才能形成。网络营销的经营理念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它是多种企业经营理念的融合,它是融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管理技术、经济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具有丰富的学术内涵,是市场营销理论不断探索和积累沉淀的结果。

2.4 实践性

网络营销的理论发展离不开企业实践,企业推进网络营销活动的过程也是网络营销实践积累的过程,网络营销的实践积累为网络营销理念研究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每一次的实践与发展都伴随着网络营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没有实践,不可能形成最新的网络营销理论成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进取的才能切身体验到网络营销理论的每一步发展。

2.5 经济性

网络营销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网络推广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企业市场拓展的费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企业无形资产在网络推广中实现增值等都是形成和实现网络营销经济性的根源。

2.6 冲击性

网络营销的出现对现有的市场营销活动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是对现有市场营销活动中的4P和4C理论的挑战,它的这种冲击带来了新的市场穿透能力,不同于以往,并且它是清醒的、主动的、自觉的。在企业产品和服务信息的发布以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信息搜索,快速寻找到这些信息,对原有的企业和产品都具有很强的攻击性。

3 网络营销给中小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营销是一种全新的市场营销模式,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一种新型手段,我国对网络营销的应用起步较晚,1996年才开始为企业有所应用,而中小企业大规模接触和应用网络营销则更晚。中小企业推进网络营销建设是与大中型企业开展市场竞争的一种新型武器,可以弥补中小企业在传统市场营销活动中所存在的不足,是中小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机遇与挑战。

3.1 网络营销的优势及作用

(1) 实现中小企业的全程营销。全程营销要求企业从设计产品阶段就要有针对性地去满足消费者特殊的需求与偏好。只有通过网络营销,中小企业才能够及时了解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反馈,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交流,比如电子邮件、网上论坛、企业留言簿等方式来进行沟通。网络营销方便了中小企业随时掌握和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动态变化,也极大程度地让消费者参与到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程营销。在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中,中小企业进行市场调查研究的周期较长,信息反馈质量差,费用成本高昂等都制约了中小企业实施全程营销,而网络营销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些问题。

(2) 极大程度降低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互联网络的存在,企业可以利用网络搜索去寻求最优的原材料供应商,全球范围的市场信息都可以发布到互联网上,极大程度的提高了中小企业原材料采购的效率,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优的回报,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互联网更是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随着上网人数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与宣传,减少了其广告推广费用的投入。网络营销不需要实体店铺,节省了实体店铺经营所产生的房屋租金和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必须的大笔支出,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展示企业的形象,展示企业所销售的产品。网络营销让中小企业不必再去对传统的销售渠道进行开发和维护,大幅降低了其渠道费用成本。互联网实时双向的互动沟通方式,还可以降低中小企业销售活动中的通讯费用和差旅费用等。

(3) 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效率。网络营销不需要实体店铺,它可以通过互联网向消费者直观、清晰的展示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消费者可以利用在线搜索功能,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信息。网上购物减少了消费者在实体店铺购物中的大量支出,使得消费者购买过程产生的时间成本、精力成本大幅减少,在顾客购买总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顾客让渡价值,有利于形成更高的顾客满意。即使对于那些不接受网上购物的消费者而言,也可以利用网上搜索寻找自己需要的产品信息,通过网上发布的信息对不同商家的不同产品进行比对,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产品,不管是网上购买还是去实体商铺购买,都为消费者提供了便捷。

(4) 完善中小企业的服务质量。传统市场营销活动中采用的沟通方式通常是“一对多”的沟通,中小企业认为只要把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发布出来了,企业就是网络营销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实现与消费者“一对一”的沟通,通过在线服务,及时与顾客进行交流,在线实时沟通更具针对性和效果。中小企业把“一对一”的在线沟通方式,应用到顾客服务当中,为顾客提供所需要的信息,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其本身的服务质量,也更能形成和增加顾客满意,有利于顾客忠诚度的形成,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形象。

(5) 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领域。互联网络的无国界、无地域性使得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服务的市场不再受地域和国界的影响。中小企业只需要支付很低的费用成本,就可以把企业和产品的信息发布到全球的信息网络和贸易网络中,实现与全世界消费者的在线交流与沟通。中小企业利用网络营销把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快速展示在消费者面前,为其与大中型企业的市场竞争提供了一个平等的机会,扩大了中小企业产品销售的市场领域。

3.2 网络营销的不足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营销虽然能够给中小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营销效果,但与传统的营销活动相比,网络营销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中小企业实施网络营销的时候必加以须注意。

(1) 缺乏真实感。网络营销在购物方面不能满足消费者切身的体验感受,消费者只能在网上看到产品的信息,包括数据、图片、视频等,无法拿到手上直观地感受产品,只是满足消费者的视觉和听觉,而传统营销则通过全面的刺激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等感官,让消费者更了解产品的信息,特别是那些喜欢享受购物过程的消费者,无法切身的感受产品的实际效果,缺乏真实感。

(2) 安全问题。传统的市场营销活动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网络营销更多的是要借助网络支付,这就涉及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很多重要的信息,例如银行的账户和密码,支付宝的信息,财付通的信息等是否安全,都是消费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网络营销的安全性与传统营销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

(3) 物流问题。网络营销没有实体店铺,消费者需要通过物流来获得自己购买的产品,而传统营销则基本没有这一环节,都是消费者直接取走。所以物流的安全性、快捷性、需要花费的成本以及物流人员的综合素质都会影响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虽然物流活动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服务态度恶劣,送货周期过长,物品途中损坏等问题仍有发生。

4 中小企业发展网络营销的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飞速蓬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占有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与世界接轨,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多极化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整体大环境下,中小企业想要不断的发展壮大自己的实力,发展自己的规模,网络营销是一种必然的战略选择,开展网络营销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4.1 通过网络营销快速占领市场,适应变化

中小企业通过网络营销,可以在网上开展市场营销活动,把传统市场营销无法涉及的领域逐步转变为企业的目标市场。随着网络营销的不断发展,即使中小企业自身规模大不大,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显得不是那么至关重要,网络营销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自身不足造成的市场流失,打破了市场壁垒和歧视,让中小企业可以与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同台竞争。互联网的应用同样可以让中小企业花费较少的成本来宣传,既实用,效果还好。网络营销让市场不再对中小企业设立门槛,同时更能帮助其适应新时期市场竞争的要求。通过网络营销,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帮助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4.2 网络营销可以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

中小企业通过网络营销,不仅仅是选择最优质的供应商,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中小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开展丰富多彩的促销活动,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研究表明,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促销活动,其销售量可以实现近十倍的增长,从根本上增强了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网络营销还可以让中小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和顾客需求、改善顾客服务质量、降低贸易管理成本、降低库存成本、缩短业务运转时问、加快资金流动,从而达到提高中小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4.3 网络营销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或品牌形象

中小企业24小时的在线服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中小企业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消费者。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上网人数急速增加,利用互联网塑造企业或品牌的形象成为可能,中小企业一系列完善的服务活动也有利于顾客忠诚度的培养。互联网的虚拟性要求中小企业在制定网络营销策略时,就必须整合外部有效的资源来实现其的营销目标,提供有效的营销支持。中小企业可以提供高附加价值的销售服务来塑造和提升企业或品牌的形象,形成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

4.4 网络营销可以实现国际市场的开拓

面对国际化的市场需求,多品种、小批量产品是国际市场需求的主流,只有中小企业能够满足这一要求,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产品转向较快,这是其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网上贸易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环节,互联网可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减少中小企业信息闭塞的缺陷。随着全球网络技术的进步,中小企业可以借助网络营销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机会,对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5 结语

对于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研究还有必要深入下去,想要真正形成我国中小企业独特的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践体系还要很长的时间。可以想象,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中小企业网络营销体系也逐渐成型,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也势必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志英, 李楠.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发展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07) .

[2]庞颖.浅析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策略[J].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9 (01) .

网络出版的机遇与挑战 篇10

《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中所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而做出,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加里·金为大数据时代下了一个定义:“这是一场革命,庞大的数据资源使得各个领域开始了量化进程,无论学术界、商界还是政府,所有领域都将开始这种进程。”

现代社会信息量的爆炸性增长,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电子商务大大拓展了互联网的疆界和应用领域。在此海量数据的产生,使我们步入了“大数据”时代。

1 大数据

微软必应搜索通过集成以往的飞机票价画出未来票价走势;谷歌利用用户搜索记录判断出美国流感疫情的现状,并比疾控中心快一两周;对冲基金通过剖析社交网络推特的数据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亚马逊和网络影视光盘租赁公司根据用户在其网站上的类似查询来进行产品推荐……当然,同样的技术也可以运用到疾病诊断、推荐治疗措施,甚至是识别潜在犯罪分子上。

何谓大数据?大数据之“大”,并不仅仅在于“容量之大”,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海量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带来“大知识”、“大科技”、“大利润”和“大发展”。大数据的“大”是个相对的概念,最近比较流行的“UP智能手环”,笔者也认为也可以发展为一种潜在的大数据模型,将使用者每天的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形成建议报告。若将个体的数据上传在进行分析,就能描绘出更好的使用者群体模型,进而对该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当然这涉及到公民隐私,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行为、位置及UP智能手环收集的身体生理数据等每一天的变化都成为可被记录和分析的大数据。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呢,它具有什么特点呢。

1.1 大数据的定义

大数据(big data),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1.2 大数据的特点

大量化(Volume):大数据的起始计量单位至少是P(1000个T)、E(100万个T)或Z(10亿个T)。

多样化(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音频、视频、图片、地理位置信息等等,多类型的数据对数据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价值密度低(Value):数据价值密度相对较低,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感知无处不在,信息海量,但价值密度较低,如何通过强大的机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数据的价值“提纯”,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难题。

快速化(Velocity):处理速度快,时效性要求高。这是大数据区分于传统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既有的技术架构和路线,已经无法高效处理如此海量的数据,而对于相关组织来说,如果投入巨大采集的信息无法通过及时处理反馈有效信息,那将是得不偿失的。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的数据驾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为人们获得更为深刻、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与潜力。

1.3 大数据的应用

大数据在各个行业都有应用,比如电商的精准营销、政府的预防犯罪、金融的信用评分等。以我们身边的实际应用举例,淘宝网将注册用户2012年的全年交易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根据2012年度全民对账单,可以详细地统计全国各地用户的消费情况。总体而言,手机支付已经开始成为趋势。手机支付金额相比2011年上涨了546%,有超过430万人手机支付的次数超过电脑,其中上海、北京和成都的用户更加偏爱手机支付。

据此结论可以引导企业在手机支付方面进行更多的资源投入。

2 大数据处理流程

大数据整个处理流程可以概括为四步,分别是采集、导入和预处理、统计和分析以及挖掘。

2.1 采集

收集来自客户端(Web、App或者传感器形式等)的数据,并且用户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库来进行简单的查询和处理工作。在采集部分,主要特点和挑战方面是并发数高,因为同时有可能会有成千上万的用户来进行访问和操作,比如著名用于购买火车票的12306站点和淘宝,它们并发的访问量在峰值时达到上百万。

2.2 导入/预处理

虽然有采集端本身会有很多数据库,但是如果要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还是应该将这些来自前端的数据导入到一个集中的大型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集群,并且可以在导入基础上做一些简单的清洗和预处理工作。

2.3 统计/分析

统计与分析主要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或者分布式计算集群来对存储于其内的海量数据进行普通的分析和分类汇总等,以满足大多数常见的分析需求,在这方面,一些实时性需求会用到EMC的Green Plum、Oracle的Exadata以及基于My SQL的列式存储Infobright等,而一些批处理或者基于半结构化的需求可以使用Hadoop。

统计与分析这部分,主要特点和挑战方面是分析涉及的数据量大,其对系统资源,特别是I/O会有极大地占用。

2.4 挖掘

与前面统计和分析不同的是,数据挖掘一般没有什么预先设定好的主题,主要是在现有数据上面进行基于各种算法的计算,从而起到预测(Predict)的效果,这样实现一些高级别数据分析的需求,比较典型算法有用于聚类的K-Means、用于统计学习的SVM和用于分类的Naive Bayes,主要使用的工具有Hadoop的Mahout等。

在特点和挑战方面,主要是挖掘的算法复杂,并且计算涉及的数据量和计算量都很大,还有,常用数据挖掘算法库以单线程为主。

3 大数据的发展方向、趋势

未来,数据可能成为最大的交易商品,大数据的价值是通过数据共享、交叉复用后获取最大的数据价值。未来大数据将会如基础设施一样,有数据提供方、管理者、监管者,数据的交叉复用将大数据变成一大产业。

大数据的整体态势和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大数据与学术、大数据与人类的活动,大数据的安全隐私、关键应用、系统处理和整个产业的影响。大数据整体态势上,数据的规模将变得更大,数据资源化、数据的价值凸显、数据私有化出现和联盟共享。

大数据的发展会催生许多新兴新职业,会产生数据分析师、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有非常丰富的数据经验的人才会成为稀缺人才。随着大数据的发展,数据共享联盟将逐渐壮大成为产业的核心一环。随着大数据的共享越来越大,隐私问题也随之而来,比如说每天手机产生的通话、位置等等。但这给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给带来了个人隐私的问题。数据资源化,大数据在国家和企业和社会层面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新的战略制高点和抢购的新焦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对IT技术架构的挑战,大数据的生态环境问题,大数据的应用及产业链将日益突出。

4 大数据面临的问题

“棱镜门”是一个真实的大数据分析事件,将大数据时代对个人隐私造成的挑战推到风口浪尖上。根据斯诺登的描述,美国政府一直通过谷歌、苹果、思科、HP等几大网络公司进行数据挖掘和收集活动,监控公民邮件和聊天记录等内容,令民众哗然。

个人隐私问题并非“大数据时代”所特有,手机窃密、信息被盗等都已经普遍存在,只是在今天这个信息获取多元化的是网络时代,隐私问题显得更复杂、更突出。

此前保护隐私的法律、法规尚存在很多漏洞,窃取信息利益高、风险小,使得许多人跃跃欲试。而“大数据时代”的突如其来,也让许多正享受着这一时代便利的人们措手不及,尚不能形成相应的安全防范意识和上网习惯,加拿大隐私委员会调查显示,尽管那么多人担心社交网络平台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但认真阅读网站隐私条款的比例,竟仅有7%。

大数据时代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新的发展机会,但同时网络欺诈、侵犯个人隐私现象也屡见不鲜,因此,对于大数据,应该尽快进行立法,规范发展。

5 传统网络厂商如何应对大数据时代

传统网络厂商诸如思科、华为、H3C、锐捷等,在这方面也都有所应对,思科在2012年发布了“整合释放大数据分析的价值:信息中介如何创建全新大数据生态环境”的白皮书,旨在将大数据的技术发展成一种商业模式,进而进行标准的制定和输出,占领产业链的制高点。

华为公司在2013年初发布2013年行业趋势展望,认为从大数据到大智慧,运营商和企业的IT系统成为实时的业务系统,不再是后处理的支撑系统,这是IT系统的一次大变革。华为公司清楚的意识到此次变革对企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据此对其产品、人员、资源方面做了战略布局。

H3C的控股公司HP公司将大数据作为其核心战略,已经形成了从基础设施、设计咨询、实施规划等全程的一揽子服务。与国内的部分大型企业形成了大数据层面的战略合作,协助企业在简化IT管理的同时,降低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并确保其遵循行业标准和政府法规。

作为传统网络设备生产厂商中的一员的锐捷网络该怎么应对呢。笔者认为至少要做一下几方面的工作:

5.1 人才储备

公司有后台信息化支撑部门,每年面临内部数据的增长,同时我们的业务系统,如CRM、电子商务等也有数据不断注入。若将这些数据做些简单的分类和处理,是不需要专业人员的,但对数据要做更好的挖掘和处理,则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进行处理。

锐捷网络的客户群对数据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视作其单位的核心资源,如何协助客户群提升核心资源的优化和使用,使其发挥更大的价值,创造更多的效益,是我们需要考虑和布局的。

5.2 产品规划

锐捷网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很好的贴近客户,满足客户的需要。伴随大数据时代的步入,协助客户做好面对的准备,在大数据的处理流程上都要有核心的产品或工具予以提供,笔者很欣喜看到,锐捷网络在细分的客户处已经有所投入,不管是否能够给客户带来变化,但在产品方面一定要做好长远的规划。

5.3 重视大数据

一旦客户认识了数据的价值,务必集中资源投入在大数据方面,多数客户会在服务器和存储设施中进行收集,并且大多数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结构将会发生重要大变化,我们迫切需要紧密跟进大数据的步伐,了解和收集客户IT设施的变化,进而将优势的资源投入在更贴近客户方面。

大数据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词语,而并不是所有的人员对大数据都非常了解,例如如今的Hadoop,Map Reduce,No SQL等技术都是近年刚兴起的技术,企业IT人员要多关注这方面的技术和工具,以确保将来能够面对大数据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定。

5.4 做好内部培训

网络目前最缺乏的是专业人才,当大数据到临的时候,企业将会缺少这方面的采集收集分析方面的人才。同时需要对公司人员做好相关的知识普及培训,确保,以确保在大数据到来时,员工也能适应相关的工作。

5.5 风险规避

大数据面临的隐私问题同样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内部数据的防泄漏及大数据收集、分析(比如,微哨通过云模式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合规等),这种处理动作是否符合行业规定或国家法律法规,都是我们要提前考虑的。

做到上面的几点,当大数据时代来临的时候,面临大量数据将不是束手无策,而是成竹在胸,而从数据中得到的好处也将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摘要:大数据是现在非常热门的一个话题,尤其是涉足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对企业的规划运营提供了指导和分析,进而影响和改变企业的业务模式和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对传统的网络厂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大数据,云计算,发展,挑战

参考文献

[1]弯曲论坛.

[2]Google搜索综合信息资料,关键词“大数据”.

[3]张红妹,高少华.大数据.“啤酒+尿布”成经典案例.国际先驱导报.

[4]baidu搜索综合信息资料.关键词“思科大数据”、“华为大数据”等.

上一篇:认识和治疗性变态下一篇:营销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