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张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对图书出版的影响与出版社应对策略

2022-09-10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2010年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的战略目标, 这是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造纸行业作为重污染行业之一,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和淘汰落后产能的宏观政策, 既为大型纸业公司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品种、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也使一大批排放不达标的小型造纸企业或生产线关闭或停产, 同时, 由于造纸原料木桨价格大幅上涨, 致使从2007年6, 7月份开始纸张市场供求发生严重失衡, 一时纸张成货源紧张, 不仅纸价持续大幅上涨, 并且在未来二、三年纸价还可能会持续保持高位, 甚至出现出版社拿现款都买不到纸的局面, 给新闻出版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因底子薄、资金周转困难, 正面临着严重影响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的危机。面对纸张市场出现的一系列新的变化, 出版社应该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措施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保证出版社能持续健康发展, 是值得出版界同仁认真研究思考的课题。

1 对出版社日常管理、正常业务以及整个行业的影响

1.1 出版社成本增加、利润降低

纸价大幅上涨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图书的制作成本增加、利润降低。据中国新闻出版报相关报道, 自从2007年以来, 截至2008年7月, 纸价上涨幅度已接近30%, 并且供应紧张的趋势暂时还没有缓解的迹象。若以平均纸价上涨25%计算, 图书总成本估计得增加10%以上。按照目前出版行业的整体赢利水平, 即使图书的销售不滑坡, 实际上出版社也已经无利可图了, 这对出版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假设中等规模的出版社每年用纸2000吨, 按每吨涨价1500元计算, 光纸张费每年就得多支出300万元。在目前图书出版总品种激增而单册图书销量下降、出版社库存不断增加、退货日趋严重、回款艰难的形势下, 一些中小型出版社本来就面临着市场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抗风险能力不强、利润水平较低的严重局面, 只能艰难地勉强维持日常运转, 而随着纸价的持续上涨, 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其面临的困境可想而知。

1.2 资金周转困难、出版周期延长

目前出版社面临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周转困难。以前出版社购买纸张付款都有约定的一个周期, 可以缓冲资金支付压力, 但现在纸厂要求是现款现货甚至要求出版社提前交款再排产, 导致有些出版社资金周转压力巨增。以前是纸厂业务上门推销, 出版社打个电话就能订到需要的纸张, 现在情形则完全不同, 出版社相关领导、生产部门人员得花大量时间、精力联系纸厂寻找货源, 甚至出现各出版社之间相互争夺纸张的现象, 一方面是实力雄厚的出版社利用资金优势大量囤积货源, 致使市场供应更趋紧张, 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型出版社因资金问题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又买不到纸张, 严重影响了生产正常进程, 甚至出现纸张不到位而暂停印刷的状况, 打乱了正常的生产节凑, 推迟了图书出版上市发行的时间, 对出版社造成不利影响。

1.3 书价上涨、市场面临重新洗牌

自2007年纸张价格上涨以来, 已对书业形成明显压力。对能否会由此引发书价上涨, 业内人士看法不一, 有些还持观望态度。但从2008年新上市图书来看, 定价大部分都已有提高, 这也是出版社不得已的做法。书价上涨是出版社分摊成本压力最直接的办法, 但从长远来看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办法。在我国图书市场整体购买力还偏低、图书消费处于不活跃的时期, 价格是把双刃剑, 书价高看似出版社眼前收益会高, 但消费者面对上涨的书价, 购买时必然会更加理性, 书价提高了读者是否购买, 在目前图书市场品种泛滥、雷同跟风盛行的情况下, 还是个很值得认真思考和观察的问题。可以说即使涨价也只是权宜之计。也有业内人士认为, 纸价上涨对于出版社而言, 可以加剧市场洗牌, 有利于出版社加强市场调研、适应读者需求、优化选题结构、强化质量控制、树立优良品牌, 同时加强细节管理以降低运营成本。对那些市场竞争能力弱、经营管理能力差甚至空壳化的出版单位, 面临着被整合、重组甚至淘汰的危机, 也许这正是出版行业改革发展的一个契机, 从长远来讲更有利于整个出版行业的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2 出版社应对策略

2.1 转变观念、加强与纸厂的协调与沟通

纸张供应紧张与涨价, 使出版社由主动变被动。以前出版社要出书, 给纸厂一个电话, 纸厂立马免费把纸送来, 而现在就是拿着现金、预付款都很难及时买到需要的纸张。买、卖双方市场角色的变化, 迫切需要出版社转变过去送纸上门的老观念, 积极主动寻找纸源, 主动加强与造纸厂、纸张经销公司的联系与协商, 以求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 妥善协商解决货源紧张与纸价上涨、付款周期难题, 力求出版进程不受大的影响。现在有些出版社社长亲自出马到造纸企业洽谈购纸, 与造纸企业高层领导建立直接的沟通渠道, 确保纸张能及时供应。

2.2 未雨绸缪、统筹安排

针对2007年5, 6月份开始的纸价持续上涨, 出版社显然缺乏充分的准备, 面对持续供应紧张局面和上涨压力, 一时有点措手不及, 甚至出现恐慌情绪。一些实力雄厚的出版社利用资金优势趁机下大订单囤积货源, 中小型出版社则忙着到处找纸, 有的大型纸厂借机囤货提价, 致使市场供应更趋紧张。以前出版社要用纸一般都是提前半个月电话订购甚至随用随送, 基本不用做详细用纸计划, 现在不行了, 必须提前几个月做计划、与纸厂洽谈订购甚至交预付款, 即使这样纸张也还不一定能及时到位。同时要密切关注纸张市场行情, 准确把握各类图书出版时间和市场发行规律, 积极筹备购纸资金, 按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购纸款支出, 提前半年做好购纸计划和预算, 再也不能临到图书下厂印刷才去购纸, 以保证图书出版正常进行。

2.3 顺应市场变化、优化选题结构、提高选题质量

纸价上涨导致的最直接、最严重后果就是出版社单册图书的成本加大、利润降低。出版社要保持正常出版利润主要可采

(下转234页) (上接232页)

用以下办法:一是直接提高书价, 把成本分摊给读者;二是加强市场营销力度, 创新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 扩大图书销量, 薄利多销;三是加大图书市场调研力度, 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出版适合市场需求的畅销书、精品图书, 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其中最后一种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提高图书出版利润的解决办法。以前出版社为了扩大规模不断增加新品种, 致使品种激增、跟风模仿盛行, 低水平重复出版泛滥, 不仅破坏了市场良性、有序的竞争环境, 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宝贵资源, 对整个出版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不利的。现在随着纸张供应紧张和价格的上涨, 也迫使出版社必须逐步改变过去那种低端产品的出版结构, 真正下功夫做好市场调研、策划优秀选题、出版精品图书, 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否则出版社要生存会越来越艰难, 甚至有被市场自然淘汰的危险。过去生产中、低端书刊用纸的企业大都属于国家重点关停对象, 目前这类纸张严重短缺, 价格涨幅最大, 并且这种现象还会持续较长时间。如出版社常用的55克书写纸不仅价格飞涨, 而且供应极度紧张, 不少出版社被迫改用60克胶版纸, 使图书成本进一步加大, 几乎无利可图。这也迫使出版社必须调整图书产品结构, 降低低端图书用纸的用量, 比如适当减少教辅类图书的出版品种, 适当增加中高端产品比例。

2.4 根据纸张市场供应情况及时调整开本、用纸规格

过去为了适应图书市场的流行趋势, 出版社特别注重图书外观包装形式的变化, 甚至有些编辑一味地要求采用特殊开本、特殊用纸, 以期达到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实是新瓶装旧酒, 内容没有创新。现在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和作法, 一是因为影响读者是否购买这本书的决定性因素是图书内容, 内容不好外观再新颖读者也不会买;二是因为纸张供应紧张, 出版社不像以前想要什么规格、什么尺寸的纸都能购买到, 造纸厂连正常规格的纸张都不能及时供应, 根本已无法满足出版社的特殊规格要求。所以出版社必须及时适应这种变化, 不能一味地追求外观形式的变化, 而必须根据纸张供应的情况决定开本、用纸, 否则会严重影响出版进度。

2.5 优化出版流程、降低管理成本

图书出版是一系统工程, 流程杂、环节多, 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图书质量、增加图书成本, 因此出版社首先必须加强过程管理, 优化出版流程, 职能管理部门要积极协调处理好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流程, 重点针对编辑与校对、录排与校对、录排与制图、设计出片等各衔接环节, 加强细节管理, 各部门严把质量关, 避免工作重复或出错, 以免造成损失。其次, 出版社必须做好成本核算与预算, 严格控制成本支出, 要大力宏扬勤俭节约精神, 提高职工节约意识, 如减少办公用品、打印纸、复印纸消耗量, 提倡无纸化办公, 以降低日常消耗支出。再次, 出版社要精兵简政, 把人力、物力、财力向编辑、发行等业务与生产部门倾斜, 职能管理机构要精减, 要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努力降低管理成本。

摘要:自2007年6, 7月份起, 纸张市场货源紧张, 纸张价格上涨, 严重影响出版社正常进行。出版社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措施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 保证健康持续发展, 是值得出版界同仁认真研究思考的课题。

关键词:出版社,纸张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