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实践

2023-03-05

第一篇:数字出版的思考与实践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为例

王其友 冯正国 薛兆义

内容摘要: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硬件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促进应用普及是关键,提升教学质量是宗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终结。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广应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与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硬件 资源 应用 质量

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通用信息技术职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和综合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过程、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数字化校园建设既是信息化时代的呼唤,更是提升学校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需求。本文从基础设施、资源建设、推广应用、质量提升等四个方面来探讨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基础设施是前提

基础设施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与基础,主要包括基础布线、网络设备、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计算机房、多媒体设备等。近年来,我校侧重在校园网络、计算机房、多媒体教室等三个方面进行较大的升级改造。

(一)校园网络。第一,网络主干。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及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我们构建网络主干是1000M,为跑校内大量应用(师生空间、视频点播、电子阅览、资源共享、虚拟桌面等,有条件的可部分重要应用做成10000M。根据实际工作站信息点到网络中心的距离,选择适当的传输媒介进行网络综合布线。一般来讲,在同一幢大楼内距离不超过 100 米均可铺设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而改

1 / 8

成楼宇之间的连接应架设光缆,以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第二, 网络中心。也就是校园网中心机房,必须配置有各种系统服务器、文件服务器、中心交换机、配线机柜等。如刚使用时数据流量不大,可只配置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视今后网络发展情况再作扩充。为保证网络运行稳定可靠,网络中心的设备选型应选择信誉可靠、质量上等、性能稳定、扩充性优良的专业产品。优先选择HP、IBM、Dell等国际知名品牌,也可选择国内曙光、浪潮、联想等高端产品,如HP ProLiant DL580 G8,另加配可读写光驱,用作系统备份。交换器可选用华为 、中兴、H3C等高性价比产品,如华为S7000 系列、S5700系列等。为使校园网能访问 Internet,网络中心的代理服务器可连接ADSL等通讯线路。为保证师生上网体验、建议至少使用两条线路接入,一是起到备用作用,二是有利于师生网络隔离 。

(二)计算机房。按照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要求: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少于1台/8人;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不少于2台/3人。然而,随着教学模式改革的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广泛应用,我校百名学生计算机为29.5台,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数量人均1.2台,其中每位教师配发一台笔记本电脑,在名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研发室、重点项目工作室等处,还每人配备一台台式机。每个机房安装45-60 台配置较高的微机,通过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可堆叠交换机上,再通过光钎连接校园主干网。为方便教学,可在以上网络教室的基础上安装多媒体教学平台,使之成为一个既能完成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又能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开展基于Internet 技术的网络活动的多媒体网络活动室。

(三)多媒体室。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要求,30%以上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而当下,我们100%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我校利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契机,实现150口普通教室及30个实训室、5个会议室、2个报告厅全部建成多媒体。投影机为SONY CX120、日立960、夏普M832XA、U2530,基本配置为:亮度4000流明,分辨率1024*768,屏幕比例4:3,投影尺寸40-300寸,3D效果。实物展示台型号汇视通DP5130A,多媒体讲台型号DF-110T,中央控制系统型号汇视通HST3200,音箱为山水61C。在会议室和实训场所安装超短焦投影机丽讯D791ST,电子白板天士博TS-4080L。另外还建有200座的电子阅览室,二口录播教室,具备全自动跟踪功能、支持人工导播和自动导播模式,还有课程的自动录播功能,和教学

2 / 8

网络化、数字化的传播功能,为精品课、网络课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大赛等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与技术保障。

二、资源建设是核心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部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一是可以快速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别是帮助年轻教师提高教学水平、课件设计制作能力,二是可以满足学生远程学习需要,三是可以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管理的需要。

(一)建设方式。第一,校本自建。基于目前数字化教学资源原创性不足这一现状,学校鼓励广大教师自主开发,以全校12个教研室为单位,结合各个教研室的课程特点,进行内部分工协作,有计划的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

2、委托开发,方式是校方提供方案,委托专业公司开发。第二,校企合作。学校教师设计脚本,提供比较具体的课程方案,委托企业进行深度开发,形成最终资源。如我校曾委托创壹公司,为齐悦老师开发函数教学软件,为杨裬老师开发万用表多媒体教学软件。第三,共建共享。这种方式往往需要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进行校际间协作共建,最终实现共建共享。近年来,如我校有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物流服务与管理等4个专业加入教育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协作组,参与建设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牵头开发了5门课程,共享了102门课程。这种方式适合于整套精品课程建设,实用性强,贴合教学实际、易于推广使用。 第四,购买资源。市场上的成品资源涉及面广,实用性较高,对通用性较强的各学科教学辅导类软件和教学资源库,主要是学校出资购买,例如: 电子图书、模拟仿真学习软件、VOD 视频点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又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套DVD光盘66张,涉及到汽车的方方面面。学前教育教师培训课程,DVD光碟100张,体现了系统性、权威性、针对性、实践性、参与性等特点,可有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有效解决幼儿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激励措施。第一,以赛促建。近年来,学校积极组织或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活动,比如校内课件制作、说课、说课程、微课竞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行业学会举办的信息化教学竞赛、“两课”评比、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评

3 / 8

比、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展评等。竞赛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体现标准的规范性,作品筛选的公平性,最终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快速集聚。第二,以评促建。近年来,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课改实验校、示范校创建,职业学校四星级评估,学校网站评比,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都对数字化校园的硬件与软件,对课程改革与课程资源建设均提出一定的要求。随着《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苏政办发〔2012〕211号)精神的贯彻落实,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广泛和有效运用,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引领和支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能力,广大职业学校会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试行)》的指导下,着力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江苏省会率先开展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评估定级。第三,挂钩促建。不久前,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有关规定》,其中明确提出了坚持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三个挂钩”:一是与专业系、教研室考核评比挂钩;二是与教师职称评审挂钩;三是与教师业务考核挂钩。

(三)建设成效。目前,学校已经建成了三类数字化教学资。一类是主题素材库。学校绕十个主干专业,成功开展了“九个百”工程,即100门课程标准,100节名师课堂录像,100个优秀教学案例,100门电子教案,100组课后练习,100门考核评价方案,100项竞赛方案,100项实训软件,100个职业标准(中级、高级)。二类是精品课程资源。学校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加入了江苏省教育厅“资源共建共享计划” 数字化教学资源协作组,拥有了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和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教学资源102门;学校参与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共建共享38门精品课程。三类是实训软件。学校自主开发实训软件19个,还购买了机电、数控、模具、电子、计算机、现代物流、会计、旅游、服装、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模拟仿真实训软件21个,如用友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奥派电子商务软件、络捷斯特物流软件、物流职业鉴定系统及训练平台、德卡服装制作、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CAXA制造工程师等共同实现了较完整了模拟仿真实训系统,基本满足了相关专业教学实验实训需求。

4 / 8

比如,2012年我校数学教师齐悦、电子电工教师杨裬的两件作品均获得2012年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其中,杨裬老师开发的《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创设了虚实结合的实训环境,实现虚拟情境与实体情境的结合;为促进学生的理解,开发系列数字化资源,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极强;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

三、应用普及是关键

(一)加强培训。数字化校园建设靠人,使用靠人,管理也得靠人。因此数字化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只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业务水平高、技术较强的骨干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全面提高学生信息化技能和素养,才能使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顺利进行。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全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专业职能部门,负责学校信息技术工作的资源保障、师资培训、技术研究、设备采购和教学服务。并按照“分层培训、同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多元培训原则,以校本培训、活动带训、自我培训和外出培训为主要途径,以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普及培训与数字化教学资源专项能力提升培训为主要内容,全面提高教师和信息技术人员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

(二)促进应用。第一,教师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不是装门面的,它的价值在于充分的使用,而使用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师通过培训并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提高教师对教学资源应用的积极性、主动性。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促使了大批中青年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快速提升,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教师。比如,我校机电工程系青年教师王迪,运用信息技术将《CAD/CAM技术应用》这门课程进行有效地资源创新与整合,优化了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互动式三维虚拟拆装资源使学生对于零件的结构分析一目了然、趣味小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开发的立体词典解析疑难更高效快捷,同时还加入了虚拟仿真软件的运用。丰富高效的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丰富,更形象、直观、真实,教

5 / 8

学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2013年王迪老师参加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荣获2013年江苏省信息化教学先进个人。第二,学生应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该提高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学校培养更多适应现代科技信息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学校每个专业均应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每个学生均应通过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学会查找、利用每门课程的网上教学资源。学校已经实现教室、阅览室、实训场所、宿舍等处有线、无线全覆盖,为学生网上学习提供了可能。通过访问数据分析,我校有85%以上学生养成应用校园网络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第三,管理应用。学校数字化系统注册教职工312人,日访问量650人次左右。学校建有OA网络智能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等,提高了学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提高了学校的信息化条件下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三)考核督查。为了更好地促进广大教师、学生及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化水平,学校加大考核督查力度。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实施办法》。其中,明确提出“三覆盖、三促进、三否决”的规定。“三覆盖”即数字化资源覆盖到教、学、管三个方面。“三促进”即数字化资源应用要促进管理效能、促进教学质量、促进服务水平。“三否决”即不充分利用学校OA平台、三大QQ群、微信与微博实施日常管理的部门,不得评为优秀集体;不达到建设与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者不得评为优秀教师;中青年教师不参加校级以上“两课”评比、信息化教学竞赛、微课竞赛、课件制作竞赛,不得晋升专业技术职称。

四、质量提升是宗旨

尽管我国职教已经从重规模扩大转向了重内涵发展、重质量提高的新阶段,不过理念的陈旧和手段的缺失还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模式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一)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职教学校更应该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通过将文字、数据、图

6 / 8

形、影像和视频等不同媒体合而为一,运用电子教案,施行课件教学,为学生提供一种多样化交互式的教学环境平台,同时优化教学内容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我校广大教师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充分应用“图、文、音、视、动”等信息化手段传道、授业、解惑,既方便教,也方便学,切实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改革学习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化的环境和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信息技术装备水平、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库、终生学习平台、仿真软件开发等都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与便利的条件。200座的电子阅览室全天候对学生免费开放,5个共有250台计算机的公用网络机房全天候供学生自修使用,教学楼、实训楼、报告厅等重要学习场所及宿舍均开通无线网络。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与老师、同学开展多边互动,学习交流,提交作业,实施考核评价。随着数字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随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必将带来一场学习的变革,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三)改革管理模式,提高服务水平。校园网在促进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习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第一,利用校园网建立教师电子业务档案,建设网络课程,开设网上论坛,激发教师不断成长。教师专业化、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各界教师教育关注的焦点。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一种氛围,而网络的交流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空间。第二,利用校园网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我校利用校园网站展示学校的各种活动,如学校的招生就业、教育教学、名师风采、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党旗飘飘等,使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声誉。第三,利用校园网站实现学校全过程的管理。利用校园网,通过OA办公平台、QQ群、个人邮箱、云盘等,便于各种数据的传输、整理、保管,快捷地上报和交流各类信息材料,极大的增强了各类人员之间的交互性,打破了学校与教师、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校园建设只有开始,没有终结。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不断升级、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推广应用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提升与管理效率提高的过程。

7 / 8

参考文献:

1.曲德祥,基于新一代“数字化校园”架构建模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0.2 期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9 3.张朝辉,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8期 4.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Z],2013.9.

8 / 8

第二篇: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关 键 词】数字出版行业

【报告来源】前瞻网

【报告内容】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百度报告名可查看最新资料及详细内容)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随着数字出版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内优秀的数字出版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数字出版技术与内容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数字出版行业中的翘楚!

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长期对数字出版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一手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环境出发,详细地分析了数字出版行业的产业链、商业模式、融资模式等,对国际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结合我国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各细分市场状况,详尽介绍数字出版的研究应用与基地建设,根据数字出版行业主要经营企业的经营数据,对行业的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进行了谨慎性分析。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几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连续性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数字出版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本报告最大的特点就是前瞻性和适时性。报告根据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多年的实践经验,对数字出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审慎分析与预测。是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也是业内第一份对数字出版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以及行业重点企业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的重量级报告。

本报告将帮助数字出版服务提供企业、科研单位、投资企业准确了解数字出版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向,及早发现数字出版行业市场的空白点、机会点、增长点和盈利点……,前瞻性地把握数字出版行业未被满足的市场需求和趋势,形成企业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优势,有效规避数字出版行业投资风险,更有效率地巩固或者拓展相应的战略性目标市场,牢牢把握行业竞争的主动权。

报告目录请查看《2013-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第三篇:数字时代的全媒体新闻出版业

近日,“数字时代的全媒体出版论坛”在北京举行,200多位有关人士会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时代的全媒体出版。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指出:全媒体整合营销这一理念最大的贡献就在“整合”二字。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整合,打破了把两者对立起来的思维误区;纸质媒体、图书、互联网、手机、阅读器等不同媒体的组合,把不同媒体由竞争对手变为合作伙伴;出版商、技术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等不同身份的整合,实现了角色的换位与融合;出版、电信、影视等不同行业的集合,达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读者阅读选择与体验的整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读者的需求等。其实,新闻界打造全媒体的行动早已经开始。

2009年7月13日凌晨,作为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首家官方合作媒体,南方报业传媒集团《2011大运风》官方特刊、官方网站、官方手机报和官方手机网等全媒体报道平台正式创刊上线。从前一日的14点开始,南方都市报和奥一网实时连线贝尔格莱德前方特约记者,通过报网互动连续12小时滚动直播世界大运会“深圳时间”的到来。由奥一网大运频道升级而来的《2011大运风》南方报业大运官方网站在13日凌晨深圳接旗时刻正式上线,并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构建报纸、网络、手机三维立体报道平台,对深圳2011年世界大运会进行全方位权威报道,并为2011年世界大运会合作伙伴提供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营销平台。官方网站由“大运新闻”、“深圳时间”、“大运六十年”、“鹏城大运风”等4大版块组成,报道理念和口号是“未来U你”。这也是运用全媒体的最新实例。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也认识到了发展全媒体的重要性。2009年6月16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编辑江作苏在“3G应用和新媒体发展论坛”时曾表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正成为社会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将抢占无线新媒体阵地,打造全媒体记者,打造百万手机报的无线新媒体,应对3G后传播时代。”他认为,传媒集团如何应对3G后传播时代,有4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如何应对秒报秒台的多元互动传播秩序;二是媒体如何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三是如何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四是如何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传统媒体集团要转型,应该抓住3G后传播时代的机遇,打造全媒体记者,推动新媒体的建设。他表示,集团将推动荆楚网、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大楚网的建设,打造百万手机报的无线新媒体。其实,早在2008年6月,集团就进行了相关尝试。荆楚网新闻评论部与湖北日报摄影部首创了“纸网互动,图文并举,编读交融,一题多议”的纸媒品牌网络拓展新方式,将湖北日报的品牌栏目《焦点》、《影像点评》移植、嫁接到荆楚网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杭州日报是较早进行相关尝试的媒体。2006年9月,杭州日报和杭州网联手打造的报网互动版“报网e动——热帖大家顶”正式推出。2008年清明节前夕,杭州日报和杭州网双方联合推出滚动新闻,它克服了报纸的出版时限,将刚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杭州网在第一时间发布给读者,并不断地跟踪新闻事件的进

度,把后续过程第一时间呈现在读者面前。“滚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时间上,新闻不断滚动跟进,一个是杭州日报和杭州网之间的跨媒体“滚动”交流。此后,杭州日报组建跨媒体的滚动新闻中心,由纸媒和网媒共同组建,而不是分头作战,后期拼合;滚动新闻中心记者都同时具备三栖甚至四栖的综合能力,即文字、摄影、视频、主持等等,这也是未来媒体从业人员的一个大趋势。

作为传统报业,无论是否融入新媒体,融入得有多深,全媒体时代已经席卷而来,如果不能趁势而上,必将被淘汰。这如企业界的竞争规律一样,现在的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这个企业所处的价值链与另一个价值链之间的竞争。显然,单一报业的价值链已经非常脆弱。

以全媒体的视角重新审视传统报业,新闻纸、报社、报业等等都会有新的内涵。但可以想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新闻采写和发布权仍将控制在传统媒体手中,这将是传统报业最重要的优势之一。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传统报业要想迅速向全媒体方向融通,媒体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则必须向全媒体方面拓展,力争成为集全媒体记者、多媒体网络编辑、网络监管员多种角色于一身的新型人才。

全媒体记者是指具备突破传统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并适应融合媒体岗位的流通与互动的新闻传媒人才。在媒体融合时代,非常需要这种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的人才。这无疑是数字时代“时势”造出来的职业。

全媒体记者打破了当前记者“专一”媒介的思路。以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为例,由于网络的大范围应用,许多报纸都有了自己的网站,传统记者就显得有些过时,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成了新的必需品。

报纸已经拥有了上百年的历史,但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信息定制、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无线业务方兴未艾,无线接收终端逐步拓展到MP

4、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和户外无线屏幕等领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有业界人士表示,对于传媒来说,传媒集团赶上数字时代,要应对秒报秒台的多元互动传播秩序,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充分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因此全媒体记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

站内容的设计师和建设者,通过网络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编辑、审核,然后通过网络向世界范围的网民进行发布,并且通过网络从网民那里接收反馈信息,产生互动。多媒体网络编辑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实际上,多媒体网络编辑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职业,2006年首次被列入国家职业大典。

目前的从业人员主要是由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台、电台)编辑、记者、网站管理员、图文设计等职业中分流出来的。缺乏统一的职业标准与规范,

给企业的培训、考核及人员使用带来很多技术困难。因此,通过网络编辑国家职业培训,把网络编辑人员素质的管理纳入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对网络编辑人员专业队伍的建设,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职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监管问题也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监管员即利用技术手段监控网络进行健康传播的职业。

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手段相比,对基于数字技术传播的网络不良信息,监管的难度显得更大,必须通过技术的手段综合防治。目前公安部、工信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等部门都对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进行积极监管,有专门人员负责。可以预见,在内容数字化发展的时代,网络监管员作为保证信息内容健康、产业良性发展的专门化职业将成为必需。

第四篇: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新出政发【2010】7号

各盛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局,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

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并通过网络传播数字内容产品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目前数字出版产品形态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原创文学、网络教育出版物、网络地图、数字音乐、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彩信、彩铃、手机报纸、手机期刊、手机小说、手机游戏)等。数字出版产品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有线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卫星网络等。由于其海量存储、搜索便捷、传输快速、成本低廉、互动性强、环保低碳等特点,已经成为新闻出版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转变出版业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取得了较快进展。与此同时,由于存在投入成本高,盈利模式不成熟,相关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制约了数字出版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生产力尚未得以充分释放。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进出版业升级,现就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

1.战略目标。要以数字化带动新闻出版业现代化,鼓励自主创新,研发数字出版核心技术,推动出版传播技术升级换代,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新闻出版传播体系;要形成一批发展思路清晰、内容资源充沛、立足自主创新、出版方式多样、营销模式成熟、市场竞争力强、产品影响广泛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要切实从社会需求出发,将优质内容与数字技术紧密结合,打造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反映科学技术进步、体现时代精神、为大众喜闻乐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出版产品和品牌;要构建要素完整、结构合理、水平先进、效益良好、多方共赢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新格局,把数字出版产业打造成新闻出版支柱产业。

2.发展指标。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在全国形成8-10家各具特色、年产值超百亿的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或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园区,形成20家左右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到2020年,传统出版单位基本完成数字化转型,其数字化产品和服务的运营份额在总份额中占有明显优势。

二、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3.加快推动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加快书报刊出版单位采用新技术和现代生产方式改造传统出版流程;高度重视出版资源数字化工作,加快存量资源整理,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存储;积极探索出版资源数字版权授权解决方案;鼓励传统出版单位开展网络出版业务;支持传统出版单位设立完全市场化的数字出版公司,尽快做大做强,成为数字出版龙头企业。

4.加快推动音像电子出版单位数字化升级。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加速产业升级;鼓励音像电子出版单位与通信运营商、网络运营商及硬件制造商进行全方位合作,拓展新业态。

5.加快推动传统印刷复制企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印刷复制企业积极采用数字和网络技术,改造印刷生产流程和设备,大力发展数字印刷,提高对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服务供给能力。

6.大力增强网游动漫出版产品的创作和研发能力。鼓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充分挖掘中华优秀文化,研发网游动漫精品,提高国产网游动漫产品的质量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网游动漫知名品牌,提高市场运作能力;组织实施民族网游动漫海外推广计划,大力支持国产原创网游动漫产品开发海外市常

7.切实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项目的数字化建设。对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工程中的数字化项目予以资金、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扶持;支持和鼓励出版单位、数字化公司承担和拓展数字出版公共服务项目;积极支持“农家书屋”向数字化方向发展;高度重视数字阅读,拓展全民阅读的空间;加快全民阅读工程指导性网站建设;积极开发盲文有声教材和读物;充分利用互联网,扩大民文出版物传播范围。

8.加快国家数字出版重点科技工程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国家数字复合出版工程、数字版权保护技术研发工程、中华字库工程和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工程等数字出版重大科技工程项目的建设进度;建设国家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库,扶持企业建设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内容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出版软件产品开发以及相关技术研发为主的数字出版工程项目;加快数字出版领域科技推广和成果转化;扶持以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数据库出版等为主的数字出版项目;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纸、终端阅读器等新产品、新载体的研发和应用。

9.加快推进数字出版相关标准研制工作。坚持“基储急用”标准先行的原则,尽快制定各种数字出版相关的内容标准、格式标准、技术标准、产品标准、管理和服务标准,完成数字出版、移动出版等相关数字出版标准体系的制定,在生产、交换、流通、版权保护等过程中形成符合行业规范的数字出版业标准化体系,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10.推动数字出版产业聚集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数字出版产业聚集区,形成一批核心数字出版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吸

引国内国际知名的相关企业落户,逐步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支持进入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企业开展互联网出版业务。

11.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数字出版活动。支持民营新技术公司研发基于不同传输平台和阅读终端的游戏、动漫、音乐等数字出版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建立数字出版企业评估体系,对长期从事数字出版活动且出版导向正确、技术实力雄厚、竞争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经营业绩突出的非公有制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建立健全互联网出版准入退出机制,完善准入退出评估标准。

12.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鼓励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借助网络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和无国界特性,加快推动优秀出版物通过数字出版方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不断增强中国新闻出版的传播能力,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重点扶持和培育在“走出去”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数字出版骨干企业和示范单位,对切实跨出国门并取得显著成绩的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予以资金资助、税收减免和其他奖励。

三、加快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13.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数字出版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作为本地区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机构,积极创造条件,设立专职数字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统计、规划、协调和引导,做好对本地区从事数字出版内容生产、加工、复制和数字出版产品销售、进出口等活动的数字出版企业的监管与服务工作;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数字出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4.发挥部门合力。地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合作,争取本地发展和改革、财政、税务、工信、科技等综合职能部门对数字出版工作的支持,将数字出版发展规划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为本地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要结合本地实际,深入研究针对数字出版产业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推动引导作用,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把国家以及各地支持推进数字化进程、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15.优化资源配置。对内容资源丰富、具备技术和其他条件的传统出版单位优先赋予互联网出版权;鼓励条件成熟的传统出版单位开发基于互联网、无线通讯网、有线电视网、卫星传输等各类移动终端的数字出版产品;鼓励传统出版企业与新媒体公司进行深层次合作,探索新型业务模式和营销模式,拓展和延伸出版产业链;倡导联合重组,鼓励非公有制企业与拥有内容资源优势的国有出版企业嫁接重组,拓展发展领域,形成新的市场主体。

16.加大投入力度。要逐步完善数字出版投入机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对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扶持,加大对重点数字出版工程项目的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资金和现代信息服务

业专项资金的扶持导向作用,面向全社会,推动设立扶持数字出版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数字出版公共服务平台和骨干项目建设;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用足用好金融领域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繁荣发展的优惠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17.搭建交流平台。继续支持和扶持办好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中国国际漫画节等数字出版产业方面的重要会展;积极组织参与全国图书博览会、全国图书订货交易会、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深圳文博会、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搭建展示和交流平台,推动数字出版新技术、新经验、新模式的深度交流,展示数字出版新产品和新技术。

18. 加强版权保护。要加大版权保护宣传力度,强化版权保护意识;加大对数字版权侵权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著作权人合法权益;加快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为版权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积极建立以司法、行政、技术和标准相结合的版权保护体系。

19. 强化网络监管。要建立属地内出版、外宣、公安、通信、“扫黄打非”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增强网络出版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时效性,全面提升主动监管能力和技术保障水平;要加大对互联网低俗之风和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打击力度,同时切实加强对网络游戏出版审批把关和网络游戏动态出版、非法出版的监管,全面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出版环境;各地要加快网络出版监管系统建设,积极探索网络出版监管的有效方式,强化长效动态监管机制。

20. 完善法规体系。加快修订《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发布《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数据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文学出版服务管理办法》和《互联网游戏审批管理细则》等部门规章,加快规范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法规体系建设。

21.健全考评体系。要建立健全数字出版工作考评体系,加大对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业绩考核的指标权重,重点评估其数字出版总体规划、新兴媒体和服务建设、内容资源数字化加工水平、出版流程再造、数字出版企业的市场表现、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建设、数字出版创新成果等具体指标和数据;充分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数字出版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文化创造力,把推动数字出版的实际效果和发展水平纳入考评指标。

22.加快人才培养。要不断完善数字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加大数字出版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营销人才、高级策划人才及数字出版编辑人才的培养,加快解决数字出版产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短缺问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字出版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鼓励数字出版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逐步建立起教育培训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数字出版产业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引进、使用和考核机制。

二○一○年八月十六日

第五篇:矿山测量数字化的研究与实践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性,论述了矿山测量中典型的数字化测量技术和绘图技术,重点介绍了AutoCAD的模块组成,以期加强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矿山测量;数字化;研究实践

经济建设迅速发展的同时,技术的发展在矿山企业的运行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矿山测量数字化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提高矿山测量的质量,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在矿山开采中,为了保障施工安全,对矿山的测量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测量中应用数字化技术能使矿山测量工作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准确性。

1、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性

随着矿山生产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矿山企业已逐渐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重要性,并在想方设法提高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立起科学测量的基础体系,投入足够的资金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将测量技术提高到新的位置,促进了数字化技术在矿山测量技术中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测量技术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1]。

2、数字化测量技术

2.1资料处理数字化技术

资料处理的数字化技术是矿山测量系统中一种重要的技术,在实际的矿山测量中,测量工作往往包括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测量工作主要是对文字、图形、表格、数字等信息的测量分析,资料处理数字化测量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对图形和测量资料进行图表化,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是通过AutoCAD和VB等软件来实现[2]。

2.2三维可视化技术

对立体化的描绘和理解模型进行可视化即是三维可视化技术的主要应用手段。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三维动画软件是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计算机软件还有3DMAX和Maya三维动画软件,这些先进的计算机软件不仅可以处理基本三维视觉效果的制作,还可以实现建模数字化和布料模拟等。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提高了矿山三维可视化的制作效率和品质,填补了传统测量工艺的空白。

2.3数字化绘图技术

随着矿山作业中挖掘和建井工作的进行,矿山基地表面的地貌和地物及井下的地质环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矿山测量人员的主要任务是要将所有有关物质和地形的变化详细地表现在图纸上。

矿山测量的首要任务是要将图纸和大比例尺的图形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传统的测量工作中常采用灰土法,灰土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重的一份艰苦工作,在进行这种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室内数据进行必要的测量和记录,完成相关工程的绘图任务,采用这一方法时,成图时间长,产品单一,不能满足现代化矿井建设和能源生产的需要,在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致使土地资源遭受到不必要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影响了矿区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数字化绘图技术将图纸上的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通过计算机的成图分析,及时准确地掌握矿井以下的信息,为事故预防做好充分的准备,为矿山企业提供准确饿决策依据,与传统 的绘图方法相比,现代绘图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

2.3.1实现一测多用,保证在更新数据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2.3.2采用数字化成图技术进行测量,测量精度较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3]。

2.3.3数字化绘图技术很好地将其与信息系统连接,优化了矿山运输线路,为相关重要决定做出了依据,优化了环境保护方案。在矿山测量中,应积极加强数字化绘图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数字化技术完美地应用到矿山测量领域中去,促进矿山企业的快速发展。

3、AutoCAD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3.1数据库设计

图1是CAD的总体设计图。

将测量的数据库和AutoCAD测量图形联系起来,由测量数据库制作测量图形,也可先由测量图形提取数据写入测量数据库,实现两者的数据共享,此外在数据库的设计中,控制点信息表是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控制点信息是实现图幅管理、导线展点和控制点信息管理的核心数据表[4]。

3.2功能模块设计

功能模块设计主要从测量图形和测量数据数字化两方面入手。

测量图形设计主要依靠AutoCAD中的测量绘图、应用程序和图幅管理来实现。系统建立测量数据库,实现测量数据管理和以导线计算为主的数据处理,实现了矿山测量数据的数字化。在矿山测量数字化系统功能结构中,矿山测量数字化系统由测量图形数字化和测量数据的数字化两部分构成,其中包括6个模块,即分段图幅管理模块、控制点录入查询模块、导线展点模块、一般查询模块、支距测量模块、控制点成果管理模块。

AutoCAD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实现了导线点和展点的一体化,最后的测量数据可直接由EXCEL输出,简单明了。提高了测量导线数据和图形数据的效率,满足了矿产的需求量。系统中的支局测量模块实现了支局测量上图的自动化,该系统具有可视化的操作界面,测量人员可在第一时间对各项数据进行监督。

结语:

矿山测量数字化系统中的众多方法将生产作业中的理论与实际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得测量人员从传统的测量模式中解脱出来,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测量的数字化,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邱本立,周青青,王建有等.数字化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0(19):74.

[2] 刘学,常志祥.浅谈矿山测量数字化应用[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19(11):36-36.

作者简介:付强,(1984.10.16-)男,汉,河北省承德市,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从事的工作: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新疆总队

上一篇: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流程下一篇: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