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预防及转化

2024-05-20

学困生的预防及转化(精选九篇)

学困生的预防及转化 篇1

一、学困生成因调查与分析

对学困生进行深入的研究, 必须建立在对其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此, 我们对一个班级50名学困生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 以发现学困生教育活动中现实存在的问题, 对症下药, 解决教育内外部矛盾, 从而促进学困生的研究和转化工作。

1.学生自身对学习困难成因来源的认识

学生认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为家庭因素的3人, 约占总体的5%;

学生认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为学校因素的5人, 约占总体的8%;

学生认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为教师因素的4人, 约占总体的7%;

学生认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为自身因素的30人, 约占总体的50%;

学生认为造成其学习困难的主导因素为其他因素的6人, 约占总体的10%;

认为这个问题很复杂, 说不清楚的有12人, 占总体的20%。

调查表明, 造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各种因素可分为外界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方面。外界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 如社会不良现象, 家庭不良环境, 家长的不当教育, 学校管理的混乱,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落后等。内在因素主要指存在于学生自身的一些问题, 如学生人生志向的缺失, 自信心的缺乏等。外在因素固然重要, 但是内在因素更具普遍性。

2.对学困生学习困难成因的具体因素的问卷调查

不想学习、对学习没兴趣的8人, 约占14%;

认为自己基础太差, 跟不上的20人, 约占33%;

认为高中学科太难, 畏惧学习的5人, 约占8%;

认为自己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不良的20人, 约占33%;

有其他原因的7人, 约占12%。

从以上统计不难看出, 大部分学生成绩不够理想, 主要是由于基础太差或学习习惯不良, 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小部分学生则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 还有少数学生觉得高中学科太难学, 有畏难情绪。

二、高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探究

1.走入学困生的内心,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许多教师、学生有歧视学困生的现象, 尤其是对某方面有障碍的学困生往往瞧不起, 教师对学生采取歧视、挖苦、冷漠的态度, 就会通过情感的负迁移作用, 对同学、家人、班级、学校甚至社会产生仇视的态度, 这样下来, 学生的厌学情绪会越来越浓, 只会造成严重的恶性循环。我们应走进学困生的内心, 想方设法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给他们创造平台和锻炼的机会, 让他们重新找回学习的信心。

2.了解学困生家庭状况, 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使他们摆脱学 习困难的边缘

学困生中有很多是由于家庭因素的影响, 我们应走进学困生中间去, 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 遇到难以协调和解决的问题, 及时做好学困生与父母的协调工作。走进他们的生活, 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 及时引导, 使他们具有正确的奋斗目标, 摆脱了学习困难的边缘。

3.多给学困生以机会, 创造平台, 让他们的能力得到锻炼

这其实就是我们长期以来所谓的“赏识教育”, 可是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更多地把赏识的目光投给了那些能力强, 善于表现的孩子, 而对那些“高高举起, 而又偷偷放下”的“羞怯”的手却熟视无睹。

4.班主任应针对不同情况, 提出合适的目标和要求, 量体裁 衣,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功越大, 兴趣越大, 动力越大。”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学困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合适的目标和要求, 为学困生学习提供方向, 让学生在竞争中体味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乐。

摘要:从对象班级学科生的基本情况、行为表现、成因调查与分析, 预防和转化学困生的基本策略与根本策略等方面, 浅谈通过班主任工作预防和转化高中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学困生,成因,调查与分析,策略

参考文献

[1]周卫勇.走向发展性课程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转化措施 篇2

一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学困生自身原因

农村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有少部分初中生才能升入高中继续就读,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抱着认为读书无用的心态,不如到城里打工实惠,无心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终生学习习惯。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观能动性,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复习,久而久之养成上课依赖教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甚至违反纪律,作业照抄,应付教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学困生经常会受到教师的批评教育、家长的责备和同学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

2.教师原因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迈向正确人生道路的矫正者,他们的师德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在农村教师中,部分教师跟不上新课改的步伐,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考什么就教什么,课外拓展的内容较少,教学过程变得枯燥,致使学困生更没有兴趣。在一个是教师教学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作业设计难度过高,学困生为了完成,抄袭成了家常便饭,只注重班级优秀生,而忽略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致使他们产生心理偏差,有时当学生犯了错误后,采用体罚、讽刺、挖苦等不良手段在农村教育中仍然存在,严重地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充分说明农村教师的传统教学与当前的“新课改”仍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3家庭因素

尤其是农村家长科学文化知识较低,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在思想上认为教育只是教师的事,平时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并且相当一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教师、学生的沟通,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这样造成学生有机可乘,养成在家无人管,在校欺骗教师的不良行为习惯。因此,随着问题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下降,沦为学困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关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以学校为主要活动场所而负有一定社会义务和责任的人,其主要活动对象是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又主要通过对学生施加某些教育影响而产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鼓起学习的勇气。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的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为学困生有一个怕遭受冷落的共同心理,所以更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例如:在上课时一位学困生举手发言,问题回答错误时,教师就应该及时说:“这位同学发言很积极,希望其他同学都能向他学习积极发言,问其他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这样一来既保护了学困生脆弱的心灵,又能激发其他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能更好的继续下去。

2.提升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应确立和谐发展思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活动,拓宽师生沟通渠道,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温馨场景,呈现出互相了解,理解的局面,教师应注重情感关怀,设身处地为学困生着想,用宽容之心来对待他们,正确看待其过错、进步和转变;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进行赏识教育,让学困生体味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做有心人,尽可能多地发现学困生的优点和长处,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学困生在展现自我时克服自卑,重新树立信心,教学中设置相对简单的问题,使学困生能通过独立思考完成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教师则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教师对学困生的鼓励、赏识,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辅以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对改变其学习状态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4、课外的辅导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重点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课外辅导可以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课外辅导的形式多种多样,应根据学困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有针对普遍性问题的集体辅导,有针对部分学困生小组辅导,有针对个别学困生个别辅导,辅导内容包括给学困生解答疑难,指导他们完成课外作业,每次辅导要有针对性,以解决一两个问题为主,防止随意性,平时教学中采取以下方法对学困生进行教学:

(1)上课提问多采取层次化,如简单口述,背诵,多给机会板演等;

(2)在作业布置上也采取层次化,给学困生布置一些相对简单的、基本的练习题。

(3)课下多辅导,以优带困,内容主要以基础,概念性为主。主要加强这部分学困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

5、充分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对转化学困生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组织优秀学生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如:开展“手拉手”、“好带差”活动,整合成为一种和谐、协调的整体合力,让学困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树立为集体争荣誉努力学习的信心。组织开展“一帮一”的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都提醒学困生做哪些作业、早晨回校第一时间检查学困生的作业是否完成。这样一来既督促了学困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不会给学困生有机会说忘记做作业的借口,每次布置要背的内容都要求优等生和学困生互相背诵,这样就体现了平等的原则,促进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业批改后会让优等生督促学困生改正,并要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遇到困难时优等生就会及时帮忙,使学困生能顺利地改正好作业,保持了学困生学习的热情。

3.加强家校合作,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

首先,家长应该多关心、照顾孩子,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帮助和关心,给他们以宽容的态度,平等地与其交流,针对其情况,指导他们制定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而且经常督促他们检查自己的目标实现情况,以此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动力。家校沟通不畅,会给学困生的预防与矫治带来困难,引导家长转变观念,以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学校责无旁贷。教师积极与家长接触、沟通,使部分家长逐步认识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对子女的重要影响,经过教师的努力,一些原本对孩子已完全丧失信心的学困生家长恢复了信心,主动与教师沟通、配合,为教师了解、转化学困生情况提供了有益的帮助;更多的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成才观,掌握了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学会了科学理智地看待孩子的成败,正确客观地要求孩子。

学困生思想的成因及转化 篇3

一、学困生的思想成因

(一) 生源和师资原因

目前,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 留守儿童、“跨读生”剧增, 这些学生的加入, 使教学工作在深度、广度上受到影响, 加大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难度;再加上各校招收生源不一,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智力高低各异, 又为教学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这样, 学习有困难学生, 思想松懈, 从而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此为其一;其二, 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造成学校忽视对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的考核, 使教师在教学中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学习有困难学生成为包袱而受到冷落, 失去信心, 破罐子破摔, 自甘落后;其三, 个别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 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 产生成绩本位意识, 工作中往往出现歧视、体罚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单凭成绩评价学生, 喜优弃劣, 一锤定音, 给学习有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压力, 使他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 失去自信心, 自甘落后;甚至个别教师, 以为棍棒之下出秀才, 方法粗暴, 其结果, 使一些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的学生出现怯懦, 丧失前进动力, 成为品德和成绩低下的双差生;而另外一些性格倔强, 但基础差的学生, 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使他们品格差下, 处处与老师“顶牛”, 学习上不求上进。

(二) 家庭因素

目前, 因独生子女增多,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致使一些学生行为放纵, 不易接受集体行为规范的约束, 组织纪律性差, 学习不认真, 上课不专心;还有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 易产生高人一等的自我优越感,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低;虚荣心强, 集体观念差, 从而在学习上出现惰性, 在校抄作业, 考试作弊, 成为他们的绝招, 从而成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动机不良、成绩差下的学习有困难学生;再加上农村因个别家长出外打工, 子女寄养在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 长期无人看管, 导致思想落后, 成绩差下;再加上个别家长文化素质差、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 对学生漠不关心, 各方面不闻不问, 以为学好学坏一个样, 尤其对学习从不问津, 久而久之, 学生渐渐地涣散起来, 最终也难免戴上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帽子。

(三) 社会环境影响

由于社会上一些格调不良的影视片、言情、武侠小说等的侵蚀, 使一些学生思想品德不良,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屡发生, 在校不安心学习, 校外赌博、打游戏机, 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 唱不健康歌曲等等, 并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少年来往, 沾染一些坏毛病;还有一些学生受“拜金主义”和“现代生活”诱惑, 不甘于辛苦、枯燥的学习生活, “身在曹营心在汉”, 夜夜做发财梦, 天天寻思发财门等, 上述种种, 再次造成了一批品德低下、成绩差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 转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思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必对他们进行具体分析和正确定位, 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转化:

(一) 转变观念, 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指出: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目前来讲, 素质教育的开展状况比较良好, 但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例如单凭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工作。对此, 改变观念是一项艰苦的历程, 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政府要重视素质教育, 社会要关心、支持素质教育, 学校要义不容辞地认真实施素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 充分发挥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特长和才能, 变“苦学”为“乐学”, 使他们感到自身在进步, 看到自身的价值, 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成为“后来居上”的学生。

(二) 改变考核制度和方法,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需做许多工作。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其要点是改革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制度。目前学校仍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运转, 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教师教得死板、机械、艰难, 学生学得机械、辛苦、吃力。因此, 教师考测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以“书本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大面积提高。为此, 必须从以下方面加以改革:

1. 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后进生, 使其树立“我也能学好”的自

信心, 并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定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逐步增加要求和知识的深难度, 促使他们进步。

2. 课后辅导中可采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让学习有困难学生容易接受, 便于消化, 逐步进步起来。

3. 作为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利用班会, 让优等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 使学习有困难学生针对自身各方面情况, 探讨个人学习方法, 定出计划, 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进行“1+1”助学活动, 即一个优等生帮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4. 班主任要有的放矢地与家长经常联系, 做好家访工作。家

中做到学生在场, 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给学生一定的讲话机会, 使学生面对家长、教师讲出自己的思想情况、意见、要求;了解家长对教育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互相配合, 共同教育。

5. 有些学生, 内心深处有难以启齿的心理包袱, 教师尤其是

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多接触他们, 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 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及在班内的地位、作用等, 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 解下包袱, 选择适当时间个别谈话, 因势利导, 让他们轻松愉快、自由发展。

6.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寓教育于活动

中, 使各种活动相互联系, 使学习有困难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开阔视野, 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 提倡激励教育, 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方法 篇4

这里所说的学困生,并不是指在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而是指在学习成绩方面相对较落后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通常还会表现为情绪低落,孤僻不合群.因为成绩所带来的自卑感和内向的性格,也影响到他们的交友,很多学困生并没有真正的朋友.这样的性格也为学困生的转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些学生在课堂上也只是应付,没有真正用心去学习.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学校的、个人的、家庭的,也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本文主要从学习及个人方面来分析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以及探究一些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一、来自个人及学习方面的主要

原因

1.对数学完全没有兴趣

部分学生在低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没有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完全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是因为一些事情而讨厌数学,那么在高年级阶段要重新建立数学的形象是比较难的.也就是从心理上来说,学生就没有接受这门课程,就像是带着一种抵触的情绪在学习,这种压迫式的学习是不可能学好的.2.对一些基础知识不够重视

在数学的学习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基本概念或者定理,这是数学的根本,也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如果忽视了基础的巩固,在基础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学习知识是很难掌握的,或者说很难真正地掌握.部分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很简单,一看就会,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去学,认为自己掌握的东西很多,就开始骄傲自大,对学习漫不经心.其实是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的不懂之处.这样似是而非的状态导致了学困生的出现.3.课堂上不够积极自主

想必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在课堂上积极与教师配合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绩较好,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学生.而学困生一般表现比较沉默,他们很少会认真听讲,即使真的在听讲,没有开小差走神,也不会积极地去思考,不喜欢开口说话,更谈不上与教师的互动.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在课后也不会请教其他同学,问题就越积越多,学习成绩的差距也越来越明显.4.在课后作业方面全是应付式的

有些学生作业不认真完成,常常抄袭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连抄作业也省下,直接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漠不关心,或者不交作业.像这样对待课后作业的马虎态度,也是部分学生成绩急剧下降的重要因素.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作业不认真对待,这也是学困生的普遍现象.5.对学习不够重视

对学习的不重视不仅体现在课堂和课后作业中,特别还体现在考试中.大部分学生对考试都是比较紧张的,都希望考试能有个好成绩,但部分学困生却自暴自弃,认为自己学不好,对自己没有信心,考试也是乱来,完全不重视考试,也不在乎考试成绩.认为考好考坏都一样,学习好学习坏也没关系,这样就直接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二、转化学困生的有效措施

1.对学困生要多一些的关注

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已经没有了自信心,如果教师也对他们没有信心,直接放任不管,那他们就真的是没有希望了.作为教师,一视同仁是必须要做到的,但是在这里,一视同仁还不够,我认为要花多一点精力来帮助学困生,特别是要给他们多一些的关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信任和期望,而不是放弃和绝望,我相信这个年龄的学生是可以理解的.来自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是激励学困生重新燃起斗志的重要方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的心理,多施加一些积极的影响.2.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安排一些有趣的实践或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听课,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提供一些长短不一的小棒让学生尝试拼成三角形,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发现并不是任意的三条小棒都可以拼成三角形的,有些是不够长的.这样轻松打破了学生原本的想法,对三角形三边的认识也更加深入,同时对相关的知识点也印象深刻.只要学生把注意力投入到了这样的活动中,相信是可以慢慢培养出对数学的兴趣的.3.适当降低起点抓好基础

浅析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篇5

形成学困生的因素很多, 有家庭教育和学生学习习惯的因素, 有智力的和非智力的因素, 有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等, 但就学校教学而言, 这种过早的两极分化现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不多见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结果的产生?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转化及预防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分析、反思及研究, 本人就此谈一点看法和体会.

一、学困生成因分析

1. 学习方式未调整

受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 多数学生 (特别是学困生) 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还是被动地听老师讲, 模仿例题练.而一旦需要他们主动参与, 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去获得知识技能, 他们就不适应了.

2. 知识的跨度增大

新课程对教学内容作了极大的调整和增删, 使得知识间的跨度增大, 知识的连续性减弱.如, 旧教材中, 整式的加减, 学生先学习整式、同类项, 再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 最后学习整式的加减, 连续得较紧, 学时有11课时.而新教材中, 主要安排了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这两节内容, 仅为3课时.虽然教学参考中提出:对于整式及其运算, 本书采用了螺旋上升的方法, 在本章中教师不宜补充整式及其运算内容, 也不宜做超过本书习题难度或复杂的练习, 但是学生在做书本上的整式加减题时, 常常因不能正确添括号而出错.

3. 能力要求高, 双基训练不到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此理念下, 教科书中的许多问题, 对能力的要求都有提高, 而对一些基本技能 (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整式的加减) 在训练上不到位.由此造成了能力未提高, 双基又没训练好的情况, 导致学困生的增加.

4. 教学方式依然陈旧

新课程赋予了教师工作新的内涵和要求, 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这种角色的重新定位其艰难性可想而知, 再加上教师能力的差异, 等等.然而, 在具体的教学中仍然存在这样的问题:教师对教材把握不准, 随意提高教学要求, 使学生难于理解接受, 知识的呈现混乱, 教法单一, 把握不准课堂开放的度, 情绪急躁等等, 这都将导致学困生的产生.

二、预防和转化学困生的策略

虽然完全消除学困生是很难的, 但认真地分析不同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采取有效的措施, 因材施教, 最大限度地缩短差距, 成功地转化和预防是完全可能的.

1. 转变教师对学困生的情感态度和教学方法

(1) 教师对学困生的情感态度, 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等.必须认识到:学习成绩参差不齐是正常的, 把对学困生态度从先入为主的认识中矫正过来, 以无私的爱心和诚心, 充分的信心和恒心, 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 调整自己的情感, 客观公正地对待学困生, 和他们多接触、多谈心, 对他们多启发、多引导,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困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耐挫能力.

(2) 要转变学困生,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方法,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 使学困生建立起自信心, 有效地促使学困生进入良性循环状态,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基础.教学必须适应学生, 抓好第一节课、第一次提问、第一次作业, 要低起点对待学困生, 提问和作业都应难度恰当, 使他们有可能参与教学活动.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有成就感、有兴趣, 找回自信心.

2. 整体把握教材, 进行知识铺垫

新教材中许多知识的掌握都采用螺旋上升的方法, 分散教学, 总体达成, 这就需要教师整体把握教材, 控制好知识的难度、深度和广度, 同时对有些具有一定跨度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或知识铺垫, 使其整体性更完善.

3. 转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

帮助学困生及时调整、转变学习方式, 是转变学困生的重要手段.改变学困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方式.教学中, 应增加尝试活动, 减少学生模仿.在人的认知需求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这种认知的“探索”需要, 学困生绝对不会例外.当然, 探索的难度宜小不宜大, 使学困生真正投入到问题的尝试中, 这有利于学困生较为清楚地掌握知识和减少应用中的常见错误.教学中, 还应将学习内容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 激发学困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促进思维的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发现、探索和交流合作,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独立专研和自主实践的时间、空间和具体条件, 要在“导”字上下工夫.创设情景和设计的问题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4. 重视双基, 培养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连一般的有理数混合运算都掌握不好的学生哪来的能力去灵活解题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呢?所以我认为要转化学困生, 应重视他们的双基学习, 只有在双基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能力, 才能真正转化学困生.教学中除重视理解外, 应特别注意其应用要点, 帮助学困生选择思维起点和设计思维程序, 强调运算时认真审题, 确定符号, 步步有依据, 规范书写, 及时检验.减少运算中的盲目性, 提高运算的正确性以及发展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篇6

一、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 也是多方面的, 有内部和外部的、有家庭和社会的、有非智力的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但是大部分学困生是后天形成的, 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数学缺乏学习兴趣

进入初中以后, 由于课程、科目增多, 学生在初中阶段将产生很大的分化, 对数学基础差的学生来说, 学习的困难就更大, 书看不懂, 题不会解.再说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科, 学生容易觉得枯燥无味, 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2.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困生由于升学无望, 认为读书无用, 无心学习.因此, 缺乏强烈的进取心, 没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心态.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 对自己失去信心, 自暴自弃, 结果导致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3.学习意志不坚强

在小学与初中衔接过程中, 有的学生适应能力比较差, 表现在学习情感脆弱, 意志不够坚强, 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 甚至丧失信心.

4.学习品质差

学习品质是决定数学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主动, 不能认真持续地听课, 自控能力差, 学习被动, 无自觉性, 情绪不稳定,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平时贪玩好动, 态度消极, 敷衍应付.

5.家庭的因素

当代初中生独生子女占比例较大, 一方面家长“望子成龙, 盼女成凤”心切, 他们对学生期望过高, 超出学生现有能力, 成绩差就实行暴力.另一方面又过分的溺爱, 造成学生复杂的心理矛盾, 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 没有吃苦耐劳、刻苦学习的精神.

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

1.抓好入门知识, 降低难度

数学教学中, 在入门处适当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适当对教材作处理, 从具体入手, 简单入手, 再过渡到抽象和复杂.如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难度大, 涉及面较广, 学困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笔者就适当降低难度, 放慢进度, 让学生先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学会找对应边、对应角, 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入手, 把全等三角形的几个判定方法编成词, 帮助学生记忆, 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加深理解和应用.

2.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要善于创设情境, 满足不同学生的心理要求, 使每一个学生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例如, 笔者在上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轴对称图形》时, 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段笔直的公路两旁有A、B两个村庄, 为了方便果农卖果, 收购商定在公路旁设一个收购点P, 使点P到两个村庄A、B的距离相等, 收购点P应设在何处呢?你会画吗?”学生通过自己探究, 他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 用前面的知识是无法完成的, 必须学习新知识, 利用新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 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3.关爱学生, 用感情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学困生在心理上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呵护、理解和信任.课堂上教师的目光应多投向学困生, 充满信任和期望, 发现和欣赏每个学困生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进步.同时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 课后多找学困生谈心, 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用爱心与真情唤起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

4.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体会成功喜悦

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往往是因为不喜欢某任科教师而放弃对该科的学习.因此, 要善于用爱心去感染学困生, 对他们热情辅导, 真诚帮助, 与他们进行心理交流, 和他们交朋友, 从精神上多鼓励, 学法上多指导.当他们有所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让他们尝到收获的甜头, 使他们感到“我能行”, “我并不比别人差”.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的, 达到逐步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5.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 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 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学, 更不知道如何去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教给学困生学习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他们如何预习、听课、复习、做作业、观察、归纳等方法, 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 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促使他们愿学、想学, 最后达到爱学、会学的目的.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形成及转化 篇7

第一,教师没有权利选择学生,“有教无类”是教师的本分。作为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付出真诚的爱。无论他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关爱,不能因为成绩或是品行问题而遭到歧视、漠视。相反,对于那些“问题学生”,教师应该付出更多的关爱,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转化他们,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第二,学困生的能量一点也不低,有的学困生往往左右着班级的学习风气,成为班级管理的“定时炸弹”,所以,转化学困生是转变班风的重要手段。若置之不理,激发了他的逆反心理,则更加麻烦了,教师想省心也省心不了,只有不断地成为“消防员”,不停地处理这样那样的纪律问题,搞得教师焦头烂额。

第三,在家长早已对他奈何不了、头疼不已的情况下,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期望值自然更高。希望学校、教师能助其一臂之力,调教好他的子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转化一个学困生,解决一个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比教出一个优生更有意义。

第四,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是看这位教师的学历、教师本人的学识,而是始终由学生来说话的,始终要用教学效果来说话,其中包括学困生的转化。

二、学困生是怎样造成的

没有谁天生愿意做学困生,学困生的形成有以下几种情况。(1)个体的差别,人的智力水平有高低,或者说“大脑就是缺一根弦”,灵活性欠缺,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我们不妨将这种类型的学生称之为真正的“学困生”。(2)偏科造成的。有的学生对文理科的兴趣不同,成绩自然不同。(3)家长忙于谋生或素质问题,疏于管教,放任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荒废学习。(4)家长、教师的期望值太高,要求太高。学生达不到期望值,听到的都是批评和埋怨,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干脆什么都不学。(5)基础差。原来学习不用功,等到想用功时,发觉已经跟不上,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学习。(6)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得过且过,无心向学,聪明的脑袋没有用到学习上。后5种类型的学生,智力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可以说智力是中上等的,我们不妨称之为“伪学困生”。“伪学困生”只要及时引导,可能变成优生,如以5分物理、0分英语成绩入学的钱伟长居然能留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成为一代科学巨子。对于“伪学困生”,如果引导不得法,引导不及时,就会变成真学困生。“伪学困生”有一项优良品质值得学习,就是心理素质过关,耐挫折能力强,任凭教师如何批评,始终“咬定青松不放松”,明知得不到表扬,明知要挨批,每天照样坚持上学校。

三、转化学困生的对策

1.巧用多媒体技术。

现在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多媒体设备日渐普及,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以及其强的大交互式特点,编制各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教师可利用这一资源,将物理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我校教师在《声音的特性》课件中插入春晚的《逗趣》节目,惟妙唯肖的鸟语,直观的手影,深深地打动了学生;在《光的直线传播》教学中插入国庆60周年阅兵方阵片段,看得学生目不转睛,大脑已经打满了“为什么”。心里的问号已经驱使他想要知道原因,接下来的课堂,还用动员吗?

2.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魅力。

物理教材不仅图文并茂,还有丰富的“科学世界”、STS等,这些有趣的知识无一不是吸引学困生的利器。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那些有趣的实验的吸引力,对学困生也是强有力的。“水瓶琴”实验,令学生惊叹不已,“纸锅烧水”等实验出乎意料。实验时,有意识地“招募”学困生做助手,既可以令其感受更深,还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做过家长的都知道,与孩子一起游戏是最好的亲子活动。所以,让学困生做助手,不仅可以诱导他们学习物理,还可以培养师生感情。作为不成熟的青少年,最喜欢的课程就是他最喜欢的教师担任的科目,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3.对症下药,促其进步。

学困生是有多种成因的,对待每一种类型的学困生,应该有不同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大脑“缺一根弦”,反应不灵活的学困生,应该重点教他们学习方法,以基础为主,鼓励他们只要肯下工夫,勤奋学习,多练多读,一定能取得好成绩,课堂上多指点;对于“伪学困生”,重点是学习情感的教育和兴趣培养。“伪学困生”的自控力一般较差,但智力不差,应先进行学习态度教育。动机是激发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动力,是发展思维能力的首要条件,也是学困生进行主动学的关键。钱伟长入学的第二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为了“造飞机大炮”,他转入物理系学习,结果成了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从内心深处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解决学习动力的最佳途径。给学困生上课,要“扶上马,送一程”,重点关注,时时暗示;练习时,在旁边看着他们做,边看边指导,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及时启发,及时指正。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和帮助,令他们既感受到教师对其关注,同时也没有调皮捣蛋的机会。这样既能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又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4.找出亮点,及时鼓励。

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对学困生,不仅不能忽略,还要更加关怀,才能培养和谐的师关系。我们不管对“学困生”还是“伪学困生”,都不能冷眼看待,而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以他们的优点,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学困生特别是“伪学困生”一直不缺批评,最缺乏的是表扬和肯定。一旦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

5.低起点,小步子,小容量。

教学,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不管是“学困生”还是“伪学困生”,基础都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一开始就大容量、高要求,肯定跟不上。教师过高的期望是一把双刃剑,对他们的自信心只能是一次次的打击。教学中,教师若能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则教学效果更优。对班中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应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是对学困生的最好要求。让学困生感到时时有进步,天天有收获,是对学困生最好的鼓励。对学困生来说,“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6.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一个,学生有几十个。按程度将班里的学生,按一个优生、两个中等生、一个学困生来分组,组成学习小组,采取学生教学生的形式,共同提高。考核则采取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适时地让进步最大的小组作经验介绍,使整个学习小组共同进步,用小组之间的竞赛来拉动学困生。

7.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比什么教育方式都好。

现在的学困生,都喜欢掂量一下教师,看看这位教师是否有才。如果他觉得有才,佩服这个教师,这个教师所教的科目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有道是“爱屋及乌”。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仅要知学生所知,还要知学生未知。教师不仅知道自己所教科目的内容,还要知道现在的学生所追求的潮流、歌星、影星、游戏、小说等新潮的东西,以利于和谐师生关系。

小议“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篇8

一、高中英语“学困生”的成因

1. 性格内向, 上课不爱举手发

言, 一次次放弃发言机会, 对英语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直至成为“学困生”。

2. 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往往会

因此受到老师的训斥, 他们不仅不积极参加课堂活动, 更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 由于学校的班级规模大, 听说

训练的次数和规模跟不上, 有的学生一周才能练习一两次口语, 时间一长, 没机会发言的学生慢慢地掉入了“学困生”的行列。

4. 传统英语教学体制由于受到片

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影响, 导致学校教师在培尖的同时, 忽视了英语的“弱势群体”, 而使部分差生受到冷遇。

5. 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满堂灌”的课堂毫无生机可言, 致使学生因为觉得沉闷而失去兴趣。

6. 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

多数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 但是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一旦学生成绩不好, 轻则辱骂, 重则体罚, 给学生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而慢慢滋生厌学情绪。

7. 大多数英语“学困生”缺乏对

英语的兴趣, 由于原来基础很差, 他们花在英语上的时间较其他学科要少, 还有的学生得依靠很大的外部压力, 或老师不停地督促才会产生学习的念头。

8. 低效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老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没有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 老师大包大揽, 只注重基本知识的传授, 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这势必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此外, 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 教师会更多地关注进步快的学生。

二、高中英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 树立学习信心, 激发学习兴趣。

许多英语“学困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效率低, 不能面对挫折。对英语“学困生”的教育, 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恢复信心, 强化动机, 大力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那些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 英语教师不要马上强求他们达到满意的效果, 而要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老师是发自内心地鼓励他们, 借此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2. 教给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良好的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 使知识触类旁通。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教会他们怎样学、学哪些, 哪些是重点, 如何预习, 上课怎样听讲、做笔记, 课后如何独立完成作业, 上课如何做到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动口就是要大胆说、读、问;动手就是要做好笔记, 多默写;动脑就是要即时复习, 因为背诵是巩固知识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3. 融洽师生关系, 多方指导学生。

情感是一种力量, 它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心理催化的作用, 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应该关爱学生, 多利用课余时间同学生交谈, 关心帮助学生, 同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经常用英语交谈。教师应倾听他们对教学的建议, 提高他们多讲英语的积极性。

4.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转化“学困生”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对“学困生”放低要求, 从最基础处抓起, 适时、适当地进行基础知识的补缺和学法指导。重视作业信息的及时反馈, 采取“课外批”的手段, 与“学困生”个别进行信息交流反馈, 这样做针对性强, 效率又高。

5.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每一节课, 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如用投影、图片、简笔画, 或适时加段英语歌曲, 或让学生进行对话, 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发现思想开小差的, 就适时提醒或提问, 让他们做个简单的替换练习, 做对了给予鼓励, 做错了也不讽刺挖苦, 使他们逐步走上正轨, 形成良好的习惯。

6. 课堂教学多照顾, 课外练习多辅导。

多批改作业, 最好进行面批面改, 及时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问题, 当天的内容当天消化。作业要从严要求, 对一些英语“学困生”的作业, 不能听之任之, 要根据他的差处, 当面指导。要经常抽查, 提问学生预习或复习的情况, 督促他们尽快进步, 迎头赶上。

7. 让“学困生”享受更多的爱和尊重。

英语教师不能以分数低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要把“学困生”从分数中解放出来。对平时成绩不合格者, 不在班里公布, 而是找其个别交谈, 帮助分析原因, 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激发其学习热情, 增强其信心。

8. 及时表扬鼓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日常教学中, 教师对“学困生”要始终以积极的态度、赏识的眼光看待他们, 经常对他们伸出大拇指说:“Well done!Very Good!It’s wonderful!”用积极的暗示引导英语“学困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让他们更多地在爱心的呵护下成长。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篇9

一、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1. 因缺乏学 习动力而 形成的学困生。这种类型的学困生占比例最大,达50%以上。他们在学习的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对数学缺乏兴趣,课堂上缺乏积极、紧张的思维活动,缺乏主动、兴奋的情感投入,因而难于对知识形成有效的加工,能力更多地为动机不足所抑制。换言之,“不是他们笨,而是不想学”。对于这样的学生,教育的关键是有效激发起学习动力。

2. 因暂时性 因素造成 的学习困难生。这类学困生在能力与个性特征方面没有偏常,往往是由于一些客观上的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如,有的学生因生病一段时间落下一些功课,没有掌握某些章节的知识造成学习困难;有的学生因为受到外界突发事件的影响(如父母离异、早恋等)而使情绪严重受到困扰,以致学习分心致困。对于这类学生,如果教师能积极进行有效转化,效果通常很明显。

3. 因能力缺乏而形成的学困生。这种类型的学困生,通常在思维、言语、数理、空间方面的能力较差。在教育中常常受到来自家长、老师的批评、指责、埋怨以及同伴的嘲讽和排斥,思想上往往背着沉重的包袱,较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往往是阻碍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对于这类学困生,教育者应主动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并在具体方面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二、转化策略

1. 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 , 转变思想 , 从根本上使学困生进步。要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改变他们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只有思想转变过来了,他们才会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所以,笔者首先和他们交流看法,用他们的观点去分析他们的生活,从而和他们拉近距离,然后再向他们传输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学习的作用。当他们认识到学习对于他们是多么重要时,再和他们交流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那么他们的进步也就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了。

2. 爱心激发动机 ,赏识增强自信。(1)加倍关爱,排解压力,唤醒学困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动机。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学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头来,经常受到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作为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加倍关爱,包括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在同伴中的形象,以爱心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2)提倡赏识教育,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起点,是前进的力量。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过:“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愿望,希望自己是第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学困生何尝又不希望有这样的机会而受到赏识呢?因而,作为一名教师,要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认真审视他们的优势,及时给予肯定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建立自信。

3. 发挥同伴和家庭的良性影响作用。要成功转化数学学困生,除了依靠教师的力量,还应努力挖掘各种有利因素,如充分发挥学生同伴、家庭等各种作用,共同促进学困生的成长。在班上培训几名数学尖子生作为学习互助组的核心成员,让班上所有同学在遇到数学问题时向他们请教,与他们讨论,并让这些同学特别关照这些学困生,在需要时给予热情的帮助。与此同时,家庭中也应设法统一认识,以积极的、接纳的、宽容的心态与学困生相处,帮助其建立自尊、增强自信,发挥学困生中父母兄弟姐妹的有利影响,群策群力,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发展。

上一篇:钢琴即兴弹唱能力下一篇:中国传统室内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