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中考后

2024-05-04

考中考后(精选五篇)

考中考后 篇1

关键词:中考政治,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一认真研究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

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基础知识的掌握, 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开卷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 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因此, 教师在复习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这几方面的能力, 认真研究政治开卷考试的特点: (1) 注重基础, 知识内容多且广, 注重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2) 题型灵活, 侧重于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心天下大事、社会热点、时政热点, 把时政热点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4) 注重实践探究, 考察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学习中的运用。 (5) 考查知识综合能力, 体现知识之间的贯通。

因此, 中考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题海战术, 而应该结合政治开卷考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综合素质。

二强化专题训练, 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性专题训练, 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例如关于情景材料分析题, 要教会学生读懂材料与问题。一般情况下, 问题设计是紧扣材料展开的, 具有时代热点和明确的针对性。首先, 教会学生读懂题意, 读懂材料与问题是解答好开放性试题很重要的一步。其次, 找准材料和问题的关系, 寻找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 注意隐含的条件和要求。最后, 找出与教材的结合点进行归纳, 概括材料的中心意义。只有不断训练, 才能理解、消化知识, 转化为潜能存储于我们的大脑。例如, 漫画《时尚》:一条小鱼为了追求时尚钻进了鱼网, 还自鸣得意地认为自己上网了。教师在讲解这幅漫画时, 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漫画主要表达的内容。如果不理解题意, 可借助漫画的题目判断。显而易见, 这是反映一种盲目追求时尚的现象。这是虚荣心在作怪, 这种心理的危害是很大的。认识到这一层, 这道题就容易回答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漫画中所涉及的其它方面的内容, 从材料中找出与课本理论相关的关键词, 从材料中抓出各种信息。教师在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小鱼的行为是盲目追求时尚的表现, 是虚荣的表现;有的说小鱼盲目的追求时尚结果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最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 总结出只有认真学习, 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减少盲目追求时尚行为, 培养正确的兴趣爱好, 才能使人变得更高尚。

三整体回顾, 构建知识网络

政治开卷考试实行以来, 试题的开放性越来越强, 强化了学生的审题、答题能力, 这就取决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和理解程度, 许多试题都要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答案又往往是多元的。例如, 在复习《道德品质》这部分时, 我要求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这样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如果仅凭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系统地阅读教材相关的内容, 解决相关的问题。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时, 适时地给予点拨, 帮助学生理顺知识内在关系, 构建知识网络, 使他们更清晰地掌握知识。

四注重平时积累

政治开卷考试不是变得容易了, 只是减少单纯记忆背诵的内容, 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 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 培养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重大时事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 难度是提高了。这就要求学生打好基础, 该记的内容还是要记, 没有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一定程度的记忆, 没有知识的积累, 运用时就难以得心应手。因此, 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显然是不够的, 应该对教材内容结构作大胆调整, 不拘泥于对课本内容具体详尽的讲解。重视对知识的获取、储存、加工、运用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比较, 从而理清知识脉络, 更好把握教材。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积累感性材料, 拓展知识面, 开阔眼界, 从而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能力。形成系统化的综合性知识, 深刻领会不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紧跟时代步伐, 把握时代脉搏, 要敢于突破课本课堂的束缚, 树立“大政治”的观念。

总之, 面对中考政治开卷考试, 作为老师要不断学习、不懈钻研, 更新观念、革新教法, 紧跟时代步伐, 与时俱进, 培养学生实践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 使之很好地适应新时代要求, 真正做到活学活用, 学以致用, 成为创新型人才。

中考跨区考 篇2

用一句话讲,跨区考的考生主要针对“学籍”和“户籍”分离的考生。由于在中考报名“相关要求及说明”中提到:参加上海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招生报名的考生只限在一个区(县)参加报名,报名信息确认后不可更改。所以,跨区考考生必须在最终报名前选择一个区(县)参加报名。

1、跨区生成绩如何评定

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是上海中考网上报名时间,跨区考的考生家长们需要在这个时候甚至之前就开始行动起来,确认自己的报名所在地。

中考体育成绩分为日常考核和统一考试,跨区(县)报考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其日常考核成绩和体育统一考试成绩,由学籍所在学校和区(县)予以评定,由学籍所在区(县)中招办将其体育考试成绩转送其报考区(县)的中招办。

跨区考学生的中考成绩归入户籍所在区(县),进行统一投档。从2012年上海中考开始,跨区考学生将随同学籍所在地的初中学校参加中考,而不再需要回到户籍所在地参加中考。

2、跨区考生还能享受推优、自荐吗?

原则上,推优不受跨区考影响。但是推优是由初中学校主导的,对考生来说相对比较被动,根据以往的情况来看,更多的跨区考生还是拿不到推优名额的,这就需要和初中学校方面做好沟通,确保自己如果参加跨区考后这个推优名额还能否拿到;

自荐不受跨区考影响,自荐完全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所以毋庸置疑不会受到影响。

3、跨区考生还能享受名额分配吗?

肯定不能享受名额分配的,没有原因,教委规定。

小编举例:

A孩子初中学校比较好,区排名靠前、校排名靠前,但是本区市重点高中一般;此类情况的考生如果去外区裸考会有比较的机会进入较好的高中,但是在本区即使用到名额分配的指标可能也没有特别理想的高中可供选择。

B孩子初中学校一般,区排名一般、校排名靠前,但是本区市重点高中不错;此类情况的考生凭自身实力在本区裸考或者去外区裸考可能都拼不过别人,相反就需要把握一下名额分配的机会了。

那么对于裸考生如何选择呢?这里跟大家说一个跨区定位的方法,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①A区一模考百分位(去问一下初中班主任,参考校排名也可)

②定位到A区的高中学校

③参考往年此类高中的分数线

④定位到B区的高中学校

⑤定位A、B两个区的学校

举个例子:徐汇区排名定位14%,跨区至黄浦可以定位到什么学校?

徐汇区排名定位14%左右,大致定位在位育、市

二、南洋三所高中,2013年这三所高中的分数线分别为587、581、575;将此对应到黄浦区分数线,可以进入格致、大同、向明三所高中,然后比较这两组学校,借此可以选择是否要进行跨区考。

4、跨区考是往人数少的区县跑吗?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针对拥有一万八千名考生的浦东,所谓的“逃离大浦东”正是由此而来。我们先来看看浦东的优势:华二的招生计划更偏向浦东;黄浦、杨浦的学校招生计划也更偏向浦东;最重要的是,浦东虽然人多,高中更多!

例如,上海市普通高中最低录取分数线左右的分数,在其他区县可能没有普通高中可以上,但是在浦东,此分数段上有很多普通高中可供选择,起码可以保证高中三年完成正常的学业。

浦东的考试根据成绩的不同程度,个人建议可以分成以下三个档次去进行考虑:

①成绩处于实验至洋泾这一档的考生,即585-590左右,建议跨区考,因为外区有更多更好的学校可供选择;

②能进入建平、进才这一档的考生,不建议跨区考,一方面这个分数在浦东有更多的几率可以冲击华二,同时去了外区可能也很难进入比这两所高中更好的学校;

③洋泾之下,即585-570甚至更低一点的考生,不建议跨区考,因为去外区同样很难,本区反而有不错的区重点可供选择。

说了这么多,总结一下跨区考大体上需要考虑三点:

1、初中毕业生的整体竞争形式,即推优、名额分配的指标以及区排名的情况;

2、高中学校质量分布,即两个城区定位的高中进行对比分析;

3、自身定位,其实孩子个人喜欢、是否住校、上学距离等这些都不是小问题。

连词归纳与中考典型考例 篇3

连词是一种连接单词、短语、从句或分句的虚词,它在句中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连词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

1. 并列连词

表示平行、对等关系的并列连词有: and(和), both ... and(和……都), not only ... but also(不仅……而且), as well as(也);表示转折关系的并列连词有: but(但是), yet(然而), while(而);表示选择关系的并列连词有: or(或者;否则、要不然), either ... or(或者……或者), neither ... nor(既不……也不), not ... but(不是……而是); 表示因果关系的并列连词有: so(所以), for(因为)。

2. 从属连词

引导从句的连词叫做从属连词。在初中阶段只要求掌握引导宾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

引导宾语从句的从属连词主要有: that, 它引导宾语从句时,本身无词义,仅起连接作用,可以省略; if, whether意为“假如”,引导宾语从句时,不可省略。

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when(当……的时候), while(当……的时候), as(当……之时), before(在……之前), after(在……之后), since(从……起/开始), till/until(直到……), as soon as(一……就), by the time(到……时);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if(假如)和 unless(假如不/除非);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because(因为), as(因为/由于), since(既然;由于);引导目的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so that(以便), in order that(以便);引导结果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so ... that(如此……以至于……), such ... that(如此……以至于);引导比较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as ... as(和……一样), not as/so ... as(和……不一样), than(比……更);引导让步状语从句的从属连词有: although/though(尽管), even if/even though(即使), as(虽然), even(甚至), no matter + 疑问词/疑问词 + ever(无论……)。

做题时,首先要熟练掌握连词的基本意义,再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分析句子的结构,理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最后才能选定适当的连词。

二、 中考典型考例

请看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对连词的考查实例。

1. (2008年云南省) —I’m sorry,______ I can’t go hiking with you this Saturday.

—It’s OK. We can go together next time.

A. and B. so C. or D. but

2. (2008年北京市) It’s a nice house ______it has got a garden.

A. and B. or C. because D. so

3. (2008年重庆市)______he is only 8 years old, he knows more about science than his father.

A. But B. Although C. So D. Because

4. (2008年南京市) —Where is the comic book?

—I brought it to you ______ we were in the reading room yesterday.

A. when B. if C. because D. before

5. (2008年山东省) Newton was playing under an apple tree______ an apple fell onto his head.

A. when B. while C. after D. before

6. (2008年吉林省)______he comes back, I will tell him.

A. Where B. How C. When D. What

7. (2008年长沙市) —Was the boy saved?

—No. The doctors tried their best,they failed.

A. and B. so C. but D. for

8. (2008年宁波市) It’s a serious problem. We can’t decide ______ Mr Harris comes back.

A. while B. since C. until D. so

9. (2008年河北省) Susan will not arrive at the airport on time______ she hurries up.

A. once B. if C. when D. unless

10. (2008年江西省) We are going to the bookstore. You can come with us______you can meet us there later.

A. and B. but C. or D. then

11. (2008年河南省) Your dream will not come true ______you know what your dream is.

A. after B. unless C. while D. since

12. (2008年安徽省) I didn’t know ______ they could pass the exam or not.

A. why B. when C. that D. whether

13. (2008年安徽省) —Hurry up. The bus is coming.

—Wait a minute. Don’t cross the street ______the traffic lights are green.

A. after B. until C. while D. since

14. (2008年厦门市) —I hear Jay Chou will come to Xianmen.

—Really?______ he comes, I will be very happy because I’m a big fan of him.

A. If B. Until C. Unless D. So

15. (2008年青海省) —Sam, you look tired today. What’s the matter?

—I was______ busy______I didn’t go to bed until midnight yesterday.

A. too; to B. so; that C. so; to D. to; too

16. (2008年青海省) You can ______stay at home ______go out to play.

A. either; or B. both; and C. so; that D. to; too

17. (2008年苏州市) It is difficult for us to learn a lesson in life______we are actually having that lesson.

A. when B. after C. since D. until

18. (2008年天津市)______ they arrived early at the airport, they nearly missed their flight.

A. As soon as B. Because C. If D. Although

19. (2008年上海市) We should leave early tomorrow morning,______we won’t get there on time.

A. so B. or C. but D. and

20. (2008年沈阳市) Computers, however, are actually ______they were five years ago.

A. so cheap as B. cheaper than

C. so expensive as D. much expensive than

21. (2008年沈阳市) I feared that the film would be boring ______it turned out to be very exciting.

A. and B. but C. so D. or

22. (2008年沈阳市) I’ll park the car at Pacific Place,______the car there is full.

A. unless B. if C. when D. after

23. (2008年南通市) —Perhaps I’m going to the park.

—Would you get me some juice ______ you are there?

A. since B. as C. if D. after

24. (2008年福州市) —______the soldiers are very tired,______ they keep on working.

—They are great. We must learn from them.

A. Because; × B. Though; ×

C. Because; so D. Though; but

Key:1- 5 DCBAA 6-10 CCCDC11-15 BDBAB

中考中的重力怎么考 篇4

2. (2010年广西桂林) 如图2所示, 一架重型运输直升机在执行救灾任务时, 通过钢缆将一质量为9×103kg的货物悬吊着往下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3N

B.直升机所吊货物的重量是9×104N

C.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D.货物受到的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3. (2010年安徽芜湖) 某玩具汤匙质量为50g, 则汤匙重_____N。把汤匙放在手指尖上, 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 可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 如图3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解析:第1题, 要求我们画出物体A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物体A和我们平时正常见到的物体不一样, 我们平时见到的物体一般都是在地面上的, 而本题中物体A是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也就是悬空的, 不过这并不影响物体受到重力。另外, 在我们画力的示意图时, 要用特定的符号和数据表示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于物体A而言,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A的重心上, 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可以读出, G=2.6N。具体作图如图4所示。

第2题, 要我们对一个悬挂在钢丝绳下悬吊着向下放的物体的重力情况进行分析。无论此时这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它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和它静止在地面上时的情况是相同的。即此时它所受到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 大小G=mg=9×103kg×10N/kg=9×104N, 所以B正确。

第3题, 汤匙被支撑在手指尖上, 要我们画出此时汤匙所受重力的示意图。解题的关键是找到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大小和方向都容易确定。G=mg=0.05kg×10N/kg=0.5N, 方向当然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在哪里呢?在物体的重心上啊!这样说确实不错, 但是汤匙是个不规则物体, 重心并不是我们一眼就可以找到的。不过, 题目中已经隐含着重心的位置了, 因为调节支撑汤匙的支点, 可使其在手指尖上水平静止, 所以, 手指间和汤匙接触的那一点, 就是汤匙的重心。具体示意图如图5所示。

点拨:关于重力知识点的考查, 虽然分值不多, 但是却是历届各地中考试卷中的必考题。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判断与应用, 重力示意图等等;考查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计算重力大小的填空题、选择题和计算题, 有作重力示意图的作图题。无论是哪种方式、哪种内容, 我们只有在把握好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的前提下, 才能正确作答。在进行判断、计算或者作图时, 要明确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 在同一个地点, 重力的大小只和质量有关, 不会因为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今年的重力考查, 还是应该集中在实际情境中关于重力大小的计算与判断、示意图的作图这些方面。我们要能够在一定的情景中抽象出重力的三要素, 然后依据题目的条件作答。

练习:

1.按照题目要求作图。如图6所示, 重为100N的物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50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物块, 画出物块所受重力G和推力F的示意图。

2.重为20牛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 用力的图示法在图7中画出它所受的重力G。

参考答案:

1.如图8所示。

中考常考作文 篇5

它是那么美丽,每当二月春风前来拜访时,它总会焕发出勃勃生机:新生的小草,笑眯眯地软瘫在小道旁,像是在和小黄花说绵绵情话;报春的小燕子落到了小树的枝头上,嫩绿的叶子好像很苦闷似的随风摇曳着,显然是因为看见身边的小花只有一个小嫩芽,觉得太寂寞了吧。一切都是那么和谐,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么美的风景,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什么是欣赏,只是被无限的从心底涌上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东瞅瞅,西瞧瞧。我淘气地把小树的嫩芽摘下来,在它的怀抱中跑来跑去,说不尽的幸福涌动在我的心中。

每当外公坐在藤椅上摇摇扇子乘乘凉的的时候,脸上总会挂着惬意的神情。我捧着切好的西瓜,从厨房跑到庭院里,恭恭敬敬地端到外公的面前,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片西瓜,咬了一口感觉凉甜可口,吃起来甜蜜蜜、凉滋滋的,爽口极了。有一回,我把吃出来的西瓜子一颗一颗收集起来,然后在它的一块空地里种起西瓜来。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可笑,也十分留恋。

其实,需要我一一留恋的事情不计其数,但是,还有一件事,让我终生难忘,那就是在它的怀里看书。一日之计在于晨,那一天,当朝阳明朗而发出可爱的光芒时,我便捧着书,大步流星地走去,把藤椅一放,打开书,便津津有味地读起书来。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伸了个懒腰,像往常一样环视四周,可是,我吓了一大跳——一切都活了!凤仙花好似一位媚弱的小仙女,把自己打扮得简单而又秀美,杜鹃鸟藏在小树那茂密的绿叶中,用它那圆润,甜蜜,动人心弦的鸣啭来唤醒沉睡的小花,小花羞涩地绽开了它那灿烂的笑脸,多么迷人!迷倒了正在休息的大石头,大石头恨不得挪过去放开他那宽阔的胸怀去拥抱美丽的小花啊!我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这是真实的。我将这美好的记忆永远封存在了自己的心里,永远都抹不去……

时间就如一位挥金如土的富翁,一下子,就过去了,现在的社会,几乎见不到它的身影了,只剩下那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不要总是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更要在意自己得到了什么,不然,你所剩下的,只有满满的回忆与后悔了!

上一篇:德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下一篇:张大千泼墨泼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