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

2024-05-11

xx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精选15篇)

篇1:xx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

2014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

中考是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终体现,取得优异的升学成绩,下学期的迎考复习是关键。通过全面系统的复习,集中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信心百倍地全力“冲刺”中考。为进一步明确升学目标,研究学情教情,制定有力的复习教学措施,强化班级管理,规范复习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中考目标

在上一基础上前进2位,升学率达到55%。

二、教学进度

所有学科必须在3底结束新课程,以保证县教研室规定的进度,迎接全县九年级模拟考试,同时留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总复习。

三、复习课

复习课不是新授课的重复,梳理知识的目的是形成能力,学生通过复习,对已学的知识技能进一步强化、系统化。复习课中练习至关重要,习题要有巩固基础,检查知识缺漏,辐射知识点的功效。要强化思维训练,做到全面深入。精心备课,研究教法,指导学法,提高效率,培养学生科学的良好的复习习惯。切忌两个极端:“完全放任”或“完全包办”。教师要做下水题,进入题海,教会学生在题海中游泳,进而带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要站在中考预测的高度精心练兵。

四、复习计划

各学科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在3月底全面结束新课程,制定切实有效的计划,实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3月底至4月30号

各科梳理知识点,进行基础训练巩固,要求教师进行知识系统的归纳总结,同时根据中考命题动向,详略得当,要求学生跟上教师步伐,重在系统总结,综合提高。

第二轮:5月1日至5月31日

分知识板块进行复习,主要是加强知识体系的立体综合,重在做题能力的提高。要求教师分块整合总结,灌输做题技巧,分析题目类型,提高学生整体实践水平。要求学生注重知识之间的联合,知识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的联合,注重做题技巧的熟练。注重综合能力提高。复习期间,各科任老师要随时了解学生情况,及时个别谈话与辅导。

第三轮:6月1日至6月14日

本阶段主要进行模拟练兵考试,基础知识及时查漏补缺,同时不断调整心态,树立信心,进入实战状态,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应试辅导、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要求学生注重身心调整,团结同学,听从师长教诲。

五、复习资料

第一轮复习以《中考新评价 》及其复习卷为主;根据中考信息适当精选二轮复习资料;三轮复习用好南昌和九江的中考模拟样卷。资料选取要做到超前准备,针对性强,统一及时。

六、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要求

1、定好计划,合理安排

2、复习教案,高效实用

3、中考试题,精讲细练

4、考试检测,及时讲解

5、查漏补缺,注重总结

6、及时报分,心中有数

7、凝心聚智,再创佳绩

xx中学教务处

篇2:xx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

十大问题及对策

在中考政治复习迎考的最后阶段,我对学生在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时行调查梳理。我的调查问题是:你在政治复习迎考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最拿不准的问题、最不懂的问题或者最大的困惑是什么?每人可以写一条也可以写多条。最后总共收集整理了50个左右的问题。我在这50多个问题中整理出最具共性的十个问题:

1、情境题的做法不准确、理由回答不够全面和准确;

2、启示类问题、意义类问题、说明类问题等问题不知道如何回答;

3、司法保护和社会保护的区别;

4、违法行为的区别;

5、在选择题型中,只要出现课本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十有八九都会做错。尤其是在后期的复习中,这种状况尤其明显。

6、自信、自强与坚强意志的区别;坚强意志与艰苦奋斗的区别;

7、民生问题;

8、怎样快速准确地查阅资料;

9、回答材料题角度不全面;

10、哪些时政热点最容易考到。

我将这十个问题进行概括,它所反映的问题总共有四个方面:

一、学生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还有所欠缺。如:

二、学生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还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系统,还存在再现回忆提取的困难。如:

三、有些学生在上述两个方面同时存在问题。即没有全面掌握课本知识,也没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四、学生的课外知识、实践能力以及文科的综合素养欠缺。理解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如对民生问题的理解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复习迎考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转变认识,端正态度。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开卷考试不用背诵,只要会翻书会抄书即可。因此,学生忽视了对知识本身的学习,对解题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一味地寄望于能翻到。开卷考试虽然形式上是开卷,但实质上还是闭卷考试,它虽然不侧重于考查我们的背诵能力,但是它侧重于考查我们的理解能力,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它侧重于考查的是我们的能力部分。这种能力是内化于心脑的,在资料里是找不到答案的。资料里所列出来的东西都是死的,固定的。它不能灵活反映考题所考查的问题和能力。资料只是借鉴,只是辅助,而不是百宝箱,而不是全部。任何时候都不能照抄照搬。而要灵活运用,随机应变。这就像打仗一样,如果死背战法,而不能根据战场的形势及时做出调整,其结果必然会失败。这启示我们在复习时,要把握住根本,辅以方法,积淀素养。这要求学生在复习时,要态度端正,认识要清醒。不要本末倒置。否则,后悔晚矣。

二、教师要讲清知识点,学生要弄懂知识点。

教师要讲清知识点的区别与联系,讲清知识点的含义,讲清行为的意义;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要能够将三个年级的知识点有机联系。

学生要想弄清得多看书,多练习,多整理收集错题民。将错误整理在一本资料上。事实证明这样做很有裨益。如果我们不及时记下来,这次弄懂了,下次就忘了,始终是一知半解。如:违法行为的分类区别;坚强意志、自强、艰苦奋斗的区别;司法保护与社会保护;国策与战略;

三、将解题方法练习贯穿于教学始终 结合题目类型,平时训练时就有针对性地讲解方法,并可将这些方法在学期之初就发给大家自学。如:启示说明意义建议怎么做等。角度的分类:法律道德心理国情;政府执法机关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家庭学校公民未成年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

四、时政热点教学

1、要讲清哪些热点是重点,使学生放心;

2、要侧重帮助学生理解时政背景、扩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学习时政的兴趣。

篇3:浅谈2012年中考英语复习计划

从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 其试题容量大、覆盖面广, 要求也愈来愈高, 不仅加强了对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查, 更突出了对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根据近几年中考试题特点, 英语的学习规律及学生的实际英语学习情况, 为了做到着眼全面, 突出重点, 点面结合, 把全面复习和重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 在过去有限的复习时间里, 我们制订了以下总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阶段 (2012年3月下旬-4月下旬)

内容:七、八、九年级共六册英语教材的初步复习工作, 单词第一次全面复背。

工作安排:七年级两周, 八年级两周, 九年级三周。每周听力练习二节, 半月一次测试。

复习方法:教师辅导——学生强化记忆与训练, 以课本为中心, 关注重点词汇, 词组。

指导思想:针对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部分已遗忘的共性, 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知新”的原则, 要求学生一步一个脚印, 使学生从零散知识的学习自然过渡到知识的系统归纳上, 使基础知识更加条理化, 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在这一阶段我们计划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知识点, 讲透语言知识点的运用, 对各单元、各话题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 同时重点把握基础词汇、词组和句型。

在教材整体处理及时间分配上, 3月20日开始总复习, 先七年级开始, 七年级上下册各两次, 八年级开始每两单元一个课时, 根据复习期末复习提纲, 让学生对照着去复习。同时在课上再按时态等把语法总结复习一下, 再针对学生的一些薄弱知识编写一些练习给学生加以练习。复习初步计划24个课时, 刚好在一个月内完成。

二、第二轮复习阶段 (2012年4月下旬-5月中旬)

内容:整个初中英语教材所学内容, 进行专项全面复习。如:单词, 词性, 时态, 语法, 写作等。

工作安排:三天左右一个语法项目, 学习完二个项目后就进行一次测试, 并做出测试分析与总结, 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所不了解和难以掌握的内容及时进行巩固与复习。

复习方法:教师系统讲解——学生专项训练。

指导思想:以词性带动, 渗透语法。以中考考点为导向, 精讲的基础上, 强化训练, 提升能力, 着力方法指导,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对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单项选择、短文填词、词汇运用和书面表达等进行专项训练, 并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 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 强化分类练习。如:名词 (名词的类, 名词的数, 名词的所有格, 主谓一致等) 。

形容词、副词相互转化互用及涉及的原级, 比较级, 最高级等。

动词:分类, 时态, 语态, 动词不定式, 以及动词的固定搭配, 情态动词及其句型。

代词:主格, 宾格, 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 疑问代词, 副词和不定代词相互转化及其运用。

还有介词, 句式, 主谓一致, 虚拟语气, 定语从句, 宾语从句, 直 (间) 接引语, 进一步系统时态语态及其各类句式的归类运用。

三、第三轮复习阶段 (2012年5月中旬-6月初)

内容:综合复习英语这一学科所学习过的全部内容, 主要以综合测试为主。

工作安排:此阶段主要以做全真模拟习题为主要项目, 考点及专题复习。

在第一、二轮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 以学生为主, 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 查漏补缺。通过精心设计的综合练习, 彻底消除学生的模糊意识, 强化考点。

1、完形填空, 做此题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重视首句的开篇启示作用。短文的主题句, 往往是每篇文章的首句, 有时也出现在文章的中间或结束处。

(2) 通读全文, 弄懂大意。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掌握大意切忌只盯住一个句子仓促解题。快速阅读时还要注意找出关键词, 抓住了关键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

(3) 复读全文, 核定答案。还原检查, 看是否顺理成章, 从语意和语法两方面检查无误后便可完成。

2、阅读理解, 解答这类题目时, 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浏览问题, 带着问题通读全文, 迅速抓住文章内容, 在不影响理解的前提下, 尽可能快速阅读, 并重点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2) 对待文章中的生词和难句, 要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意, 对于文章中比较复杂的长句, 只要抓住重点和关键。

(3) 阅读短文后的选择题, 包括题干和选择项, 明确问题的要求后, 再细读全文或有关段落, 最后选定答案。

(4) 答完一篇短文的全部题目后, 要重新检查一遍试题, 对大, 仅从字面理解还不够, 要根据上下文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和推断。

3、书面表达, 除了认真审题, 端正书写等常规性的训练以

外, 平时让学生多写作文, 互相修改, 从自己的作文中发现错误, 改正错误, 总结错误, 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讲清日记、书信、通知、电话留言等的写作方法。

4、听力题, 尤其是中考前的一个月, 应加强训练, 做到每天都有听力练习, 以便提高听力应试能力。

四、模拟训练 (2012年6月上旬)

模拟训练是考前大练兵, 是中考前的热身训练阶段。运用一些模拟题, 模拟考试时间、考场要求、答题方式等, 对学生进行应考、应试技巧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考前心理辅导 (中考前)

针对具体个性不同的学生, 给予不同的心理辅导, 排除他们的考前紧张心理。总之, 经过我们如此精心设计的考前总复习后, 在2012年中考中, 英语科成绩取得喜人的效果。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孔之见, 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努力向同行学习、向弟兄学校学习, 探索出一套符合我们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摘要:学生强化记忆与训练, 以课本为中心, 关注重点、词汇、词组、语境, 以词性带动, 渗透语法。在第一、二轮复习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 以学生为主, 对所复习的知识重新整理, 查漏补缺。

关键词:复习内容,工作安排,复习方法,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王德春.Jim Greenlaw Project English[M].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1.

篇4: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迎考的相关要求

为了迎接初二年级的地理、生物小中考,打好中考的第一仗。经过校长室、年级研究决定初二年级要集中最大精力和时间抓好地理、生物的复习迎考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1.各班级要积极营造地生迎考氛围:①开好一次主题班会,②与每个学生签订中考目标,③以短信或小范围家长会等形式告知家长地生中考的重要性,动员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协助检查的工作中,④前方黑板可书写中考倒计时,每日更新,时刻给学生以警醒。

2.早读前20分钟为地生固定复习时间:每周二、四为生物复习时间,周三、五为地理复习时间,请严格执行。为保证复习效果,特要求:

①各班一定要在每天早7点前打扫好室内外的卫生。

②所有学生必须在7点前到班、进班,不得随意出班到处闲逛,自觉做好复习的准备工作。

③前一天课代表要到任课教师处领取早读的复习任务,并把任务具体明确地写在黑板上,便于每个学生有事可做。各小组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确保复习效果。

④轮到早上复习的学科教师也要到岗配合班主任做好巡视督促工作。

⑤全体班主任也要克服困难务必在7点前到校进班,督促学生认真做好复习等相关工作。

3.从下周开始,周一下午第三节课全年级统一为生物复习时间,周三下午

第三节课为地理复习时间。班主任要协助地理、生物老师采取必要措施监督学生复习地理、生物。

4.从下周开始,年级人防、心理和美术课,授课教师完成考查后,利用上课时间看学生读或默写地理、生物。(地理、生物老师与人防、心理和美术老师联系,给他们明确的任务才好指导学生学习)

篇5:教师期末复习迎考备考计划

一、单元复习

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法地开展单元复习,使学生打下牢固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单元复习依据下列的原则与方法:

1、深化、细化知识点,复习到位。单元复习阶段,逐项落实其中的要求,深化、细化各知识点,将考试内容分解为概念、规律、特征等,确实理解、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规律、特征的引出和适用范围,纠正学生先入为主的错误观念,争取一步复习到位,避免“夹生饭”,留下后患。

2、讲练结合,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单元过关。单元复习以教师的讲为主。虽然说是这些内容学生以前都学过,但学生的知识遗忘率甚高,现在复习避免将课上成“新课”,构建知识体系。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边讲边练,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知识和技能。考试,不仅仅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有时也是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对习题的讲解,尤其是解题思路的讲解,这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篇6:xx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九(5)班的林xx,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积极复习,有效迎考。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半个学期即将过去,马上就将迎来期中考试了。期中考试不仅是对同学们半个学期以来学业成果的一次盘点、检阅,更是对同学们的自信心、自觉性、意志力、诚信度的一次考验。也是对老师们辛勤工作的最好回报。

勤奋出天才,这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它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手脑并用,把烂笔头和聪明大脑结合起来,刻苦学习,一心向上。只有积极复习,有效迎考方能取得好成绩。

在复习阶段,我们要温故知新、查漏补缺,把所有的作业本和测试卷都整理出来,找出原来的错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错误的原因,吸取经验教训,再做一些同类的题目进行巩固,并学会一题多解,举一反三。

众所周知,有耕耘才会有收获,每个人内心总有那么一股强烈欲望,期盼收获,渴望成功。在复习阶段,我们不需要好高骛远,只需要踏踏实实地复习,勤勤恳恳地努力,多一点投入,少一点观望,多一点实干,少一点浮躁。滴水能穿石,聚沙可成塔。

在考试前,我们应当不心急如焚。其实临近考试心态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保持一颗平稳的心,坦然的迎接考试,迎接梦想的飞翔。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啸傲考场,让我们都拥有足够的信心,充分做好准备,迎接期中考试的到来。

考场上,我们要沉着应试,严谨细致。不必过度紧张,平和心态,决胜千里外。只有情绪处于最好状态时,个人能力才会得到最好的发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仔细审题,掌握解题的方法,做完题目务必要多检查几遍。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坚持到底,不懈追求,一切皆有可能。美国作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永不言败的信念让他创造了奇迹。同时坚持也包含了历经磨练的过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可见,成功是与汗水相伴的。这些千古美谈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持一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期中考试也是如此,只有我们不断努力,不怕辛苦,不畏艰难,汗水会化成雨露,取得期中考试的大捷。

人生不拼不精彩!我们只有拼搏才能感受奋斗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只有拼搏才能激起内心里那份无穷的力量,只有拼搏才能在自我超越中展现人生那华美的篇章!不懈追求,一切皆有可能。

最后,预祝同学们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7:浅谈潜能生迎考复习策略

义务教育的目标在于提高广大青少年的科技文化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 可在学习尤其是在迎考复习中, 部分潜能生则表现出精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不浓、思维被动等现象。作为老师, 面对这种情形, 不应批评责备, 而应主动查找原因,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导致潜能生出现这种情形的根源不外乎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先天的不足使他们学习能力低下;二是兴趣的变迁使他们丢失了学习的目标;三是知识的深化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四是教师的过激评价使他们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

面对这些根源, 作为教师应当因材施教, 采取以下办法。

一、用爱心维护他们受挫的自尊

教师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潜能生, 更要宽容和理解, 要施以更多的爱和鼓励。爱是心灵沟通的桥梁, 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是师生互动的催化剂, 更是教育的前提。通过种种爱心的付出, 他们的自尊心自然就树立起来了。

二、用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对待学生要善于启发、诱导和激励, 而不是硬压和灌输。课堂教学中, 教师当充满热情, 不乏微笑,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 引起学生认知中的冲突,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享受乐趣, 认识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 萌发学习的欲望。

三、用机智优化他们思维的空间

各科教学都有教学中的难点, 尤其是理科, 教者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突破难点, 使学生能顺利接受掌握。在物理教学中应多运用对比、类比、比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概念, 还可以借助教学仪器、多媒体等来帮助潜能生越过思维障碍, 使其顺利实现思维的正迁移。

四、用方法消除他们认知的盲区

潜能生对问题的分辨能力和归纳整理的能力很差, 有肤浅的感知, 但很难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很需要教师帮他们揭示事物共性中的个性。在复习柴油机和汽油机时, 从构造、原理、用途等方面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把握, 消除了他们认知的盲区。

五、用机智牵住他们飘移的心灵

对于潜能生,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要求不能太高。教师如果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 二人一组, 一优一潜, 对每一个章节的基础知识, 让小组里的两个同学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逐个认识, 对表现突出的给予不同形式的鼓励, 这样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牵住了他们那颗不安分的心, 复习一定有效果。

篇8:2014年中考政治复习计划

一、复习方法及有关时间安排

第一轮:把七至九年级的内容整理成23个整合课题,在4月上旬结束。通过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基础知识。

第二轮:四月中旬至五月底,社会热点专题复习及专题练习阶段。

社会热点专题复习用两周时间。练习以选择和资料分析为主,加强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多选典型的题练习及2013年的较好中考试题。

第三轮:六月初,知识弥补及模拟阶段。重新复习所学的知识,把练习题、试卷中曾错过的题完全弄明白,罗列一年来的国内外大事,然后把这些大事与哪个知识点都有什么联系对应罗列出来,从总体上把握所学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最后做两套有针对性的高仿真的模拟题。

二.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工作

在总复习这段时间里,要学生牢固掌握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准确地把握重点、难点,同时要具有更广的时事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死记:

就是要求学生集中精力,把教材上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熟练地背下来。虽然现在的考试开放性比较强,但是知识点没记住,一切都是扯蛋。

(二)多练:

复习中的“多练”并不是搞题海战术,使学生负担加重,而是通过多种题型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掌握基础知识。纵观历年来的中考试题特别是主观题,对答案要求不很严格,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而学生的头脑中却早已形成了凡是问答题都有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各种题型的练习,从而改变学生头脑中固定的标准答案的思维模式。

(三)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社会生活。

中考要获得政治科目的好成绩,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必须关心时事,把课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政治课具有时政性的特点,这也是与其他学科相比的最大特点,不仅考查知识,还考查运用知识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的能力。

(四)整理归纳、查漏补缺。

临近中考的复习中,要让学生自己检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把零散的知识点理成“线”再织成“网”,做到既能分散又能集中,使自己能灵活地掌握知识,及时补缺堵漏,不留后患。

(五)学会审题和解题的方法:

篇9:2014年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大纲》为指导,以《中考说明》和《中考指南》为依据,结合中考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实情,以及我校学生基础差、间隔时间长的现状,制定以侧重基础,提升能力,针对考点,突出实效的复习策略。努力让每个学生考出较为理想的成绩,整体提高我校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素质。

二、奋斗目标: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力争使我校生物整体教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力争合格率达90%,优秀率达70%,高分率30%,满分率15%。

三、复习计划:

根据本校情况,课程进度在第十周前完成。第十一周开始进行全面复习,总复习共分为三个阶段:系统复习、专题复习和模拟复习。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

时间是从开学初到4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指南》为载体,针对学生对已学的生物基础知识,因时间久而遗忘的共性特点,本着“依纲靠本”和“温故而知新”的原则,全面系统地复习基础知识,弄清各单元的考点,初步对各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小结,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重新识记,理解,应用。复习目的:结合教材,全面复习,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时间是从4月底到5月底。这期间主要以《中考说明》为依据,1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和难点,分模块进行专题性的复习,让学生对所复习的知识理清各部分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网络和体系。

所有内容共分为9个专题:

1、生物和生物圈 ;

2、生物和细胞;

3、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

4、生物圈中的人 ;

5、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6、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7、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8、健

康地生活 ;

9、生物科学探究。

第三阶段:模拟复习。

时间是从5月底到中考实战前。针对两次大考所反馈的情况,备

考会中相关的信息,以及各县市交流的适应性考题,开展以考(月测、模拟中考测试)、评(评讲练习)、补(查漏补缺)为主要方式的复习。

同时对学生渗透仔细审题、规范答题的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考心

理素质,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突出复习的实效性。

四、复习措施:

1、夯实基础是关键。

历年中考题目千变万化,但做题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识却

是相对不变的,而且中考试题中大多数题目还是比较简单的基础题,难度高的很少。所以,扎实雄厚的基础是中考取胜的必备条件之一,我们在复习中,一定要重视基础,不能好高骛远。

2、巧用方法是手段。

随着中考的临近,学生的复习任务愈加繁多、心理压力更大,不注重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话,可能会事倍功半,豪无收效。生物学科,不可能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只有设法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浓缩、快节奏的复习课堂,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1)识记时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让记忆方法多样化(对比法、联想法、调动多种感官参与等)。(2)结合学生实际,精选习题,精讲精练,讲,就讲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练,就练中考的常见题型。还要加大变式训练的力度,注重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3)增强复习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认真研究分析历年中考的命题方向,关注中考的动态和趋向,针对中考的热点、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复习,减少复习的盲目性,避免走弯路。

3、加强备考技巧和心理训练。

篇10:2014年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龙塘初级中学数学科

随着学业考试改革,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业考试数学成绩,提高复习效率,具体制订如下计划(分三部分):

一、第一轮复习(5-6周)

1、复习的形式: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

①过好记忆关: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好基本方法关: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配方法、因式分解法、判别式法(韦达定理)、函数中待定系数法、几何题的证明等等。

③过好基本技能关。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3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平面图形(三角形及多边形)、立体图形(按教所讲的图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2、注意的问题:

(1)基础必须扎实:历年学业考试试题按难:中:易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按学业考试试卷的设计原则,基础题都是送分的题,有不少基础题都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二、第二轮复习(3周)

1、形式: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1)目的:融会贯通考纲上的所有知识点。

①进行专题化训练将所有考纲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②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

住热点,突破难点。按照学业考试的出题规律,每年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内容都大同小异。

(2)宗旨: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

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 ①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②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2、注意的问题:

(1)专题的划分要合理:专题的划分标准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紧密程度。专题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始终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学业考试必考内容选定专题。

(2)保证一定的习题量:所谓“熟能生巧”,在这个阶段,所要做的就是将关键知识点进行综合、巩固、完善、提高。要尽可能多的接触各类典型题。(3)注重多思考,并及时总结规律:每个专题内的知识点具有必然的紧密联系,不同专题之间的知识点同样会发生关联融合,要注重解题后的反思,总结规律。

三、第三轮复习(2-3周)

1、形式: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目的:突破学业考试分数的非知识角度的障碍。

①研究历年学业考试真题,选择适当的模拟题分析历年学业考试题,对考点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数。选择梯度设计合理,立足学业考试的模拟题来做。

②调整自己的心里状态考试的成绩绝不仅仅取决于对知识点的掌握,在真正的考场上,心理状态和心里素质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在模拟训练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真正学业考试的时间以及相关要求来训练。

2、注意的问题:

(1)通过做模拟题进行查缺补漏:

学业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谓众多,在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后,最后需要用做模拟题的方式来检查是否有遗漏生疏的知识点。(2)克服不良的考试习惯:

学业考试考题都有相应的给分规则,要按照给分规则去优化答题思路和步骤,避免因“审题不仔细,凭印象答题以及答题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失分。(3)总结适当的应试技巧:

篇11:xx年中考迎考复习计划

一、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

学生考试中的错误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缺陷, 因此, 为了避免学生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让学生建立错题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建立错题集, 能及时找到学生学习上的薄弱环节, 提高学生对错误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和复习时可及时参阅, 能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我对2010届的64班和58班以及现在任教的66班的要求是:

(1) 把犯过的错误写在本子上, 一方面便于集中查阅自己犯过的错误, 另一方面便于翻看。看到曾经出现过的问题, 同时翻看课本里面相应的内容, 这样边记边看效果会更显著。建错题集之初, 可能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是坚持防范错误, 一边记忆, 一边翻阅课本, 找准出错的原因, 回避以前的错误, 强化正确的知识,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 对真正掌握知识大有裨益。

(2) 错题集建立以后, 要充分利用, 定期翻看。我的规定是一周翻看一遍, 考前必须翻看一遍。其中考前最为重要, 将各种错误的类型分类归纳, 进行思维重组, 重新认识。“温故而知新。”我还要求复习时对完全弄懂的题划掉, 还没有明白的题做上标记, 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 作为以后复习的重点对象。

(3) 相互交流。孔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由于基础不同, 各位同学所建立的错题本也不同。通过交流, 同学们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得到启发, 以此警示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提高准确性。

建立错题集后最为关键的是, 错题集建立后千万不要“束之高阁”, 一定要常翻、常看、常思考、常总结, 才能使错题集真正起到促进学习、提高能力的作用。否则, 再精美的错题集也只能是流于形式而毫无意义。

二、能力强的学生要求解题后反思

对优秀学生, 教师如何来教他们?对此, 我采取了个别教学和个别辅导的方式, 除了对他们加大习题量外, 主要的做法是经常让这些学生对一些有难度的典型题进行解题后的反思, 发散和提高,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力争让这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达到一流水平。我对以前64班的王键﹑李敏﹑谭敏, 58班的黄杰, 现在66班的部分同学作了如此要求。要求他们在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冥思苦想解出答案之后, 必须再次进行认真反思。那么反思什么些呢?

1、反思这道题考核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你对这方面知识还有那些不足?

2、反思命题所提供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

3、反思答案是否唯一?解法唯一还是一题多解?众多的解法中哪种解法最简单?

4、反思把本题的解法和结论是否可以推广?能否得到更有益的普遍性结论?

在数学解题中要有以下几个步骤:审题——探究——表达——反思。但是在很多人的眼中, 无论教师还是学生, 认为解题只是前面的三个步骤:理解题意, 找到解题途径, 写出解答过程。特别是学生, 他们解题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答案上, 一旦解出答案, 就如释重负, 对解题后反思置之不理。如果解题只完成前三步, 那么就不能充分挖掘题目本身的价值, 这是十分可惜的!从某种程度上说解题后反思比前三步还要重要!

2010年高考中, 我所任教的文科高64班王键高考分数131分, 李敏131分, 谭敏126分, 刘芳118分;理科生58班黄杰135分。理科数学135分的成绩, 即使放在全州衡量, 也属于高分层次。事实证明, 只要努力, 我们完全有能力把三流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二流水平的学生, 将二流水平的学生培养成一流水平的学生!

三、教学时要突出重点

我遇到一些偏、难、怪的试题会毫不犹豫地删除!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去夯实基础, 学生容易接受且能得分, 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能教出彩, 学生也能听出味。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 绝大多数学生数学考试能得分的也就是小题和前三个大题的部分, 少数能力强的可以涉及到后三个大题的前一到两问。也就没有必要在数列、导数、圆锥曲线以及一些偏、难、怪的试题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此为了我校学生高考中数学考试能得到理想的分数, 我落实了以下几点工作:

1、加强小题和前三个大题的训练。这个训练应该贯穿整过高三, 我详批详解。对于能力弱的学生还当面讲解。

2、强化函数、三角函数、概率、立几的教学和训练。因为这是我教学生大题唯一的得分点。

3、落实难点 (数列、导数、圆锥曲线) 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这还是为做数学小题服务的。

4、掌握新选内容和选修内容的基本题型。这一部分试题简单, 变化少而且都是以小题的形式出现的。

这四点做法, 非常适用于我校艺体班和普通班的学生的教学, 根据摘桃子原理, 跳起来也不能摘到的桃子, 最好是选择放弃, 因为,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以上我谈了高三数学复习迎考的三个有效途径, 这三个方面, 既有针对全体学生的, 也有针对少数优异学生的。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面向全体, 夯实基础, 拔高尖子。”

参考文献

[1]杨伟蓉:论孔子的素质教育思想,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2006.4

[1]波利亚《数学的发现》美国科学出版社1984

[2]波利亚《怎样解题》美国科学出版社1984

[3]柴俊儿有效地进行数学解题后反思2004

[4]张乃达《数学思维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5]解恩泽《数学思想方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6]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7]唐奎华中学数学解题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北京师范大学

篇12:2016年地理中考复习计划

地理组

2015年八年级地理总复习教学时间短,任务重,要求高。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考试要点,做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组织复习,努力提升地理总复习的质量和效果

现状分析

因为学业考试范围广,有地球和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地理知识杂乱无章、千头万绪,学生对各种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常常手足无措;对各种地理图表,常眼花燎乱,地理名称与所在位置脱节,海陆搬家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填图读图又是地理考试的重点,常出现图文转换,无图考图等题目,如何让学生 在短时间内既掌握知识同时又培养能力,进行有效的复习,这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 必须吃透【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同时结合平凉市的具体布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 好复习计划。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复习策略:

1、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回归教材,巩固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定要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传授一些中考的复习方法与技巧,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学过程中落实“讲、练、查”三个环节:

第一步是“讲”。教师必须根据《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要求,向学生讲清概念,复习过程要突出重点,讲清因果,使地理知识系统化。从而让学生做到概念准确,知识网络清晰。例如在讲到农业的分布时,可以 与四大地理区域联系起来,东部地区农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北方和南方的差异上;而东部与西 部的差异,可以联系

降水的分布进行讲述,这样就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地理知识各要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做到举一反三 第二步“练”。练是实践。学生只有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必须通过学生的练习,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要循序渐进,练习的题目类型要多样,同一内容,要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运用所学的知识。

第三步“查”。章节过关,节节检测,不留疑点到下一节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安排:

1、第一轮复习:(第6周——第11周)立足课本,讲练结合,巩固基础。

从去年中考试题看,知识点覆盖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事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现的方式如何新奇,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不可能脱离地理课标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因而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课标规定的范围,以《甘肃省初中地理学业考试大纲》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也不能疏忽。做到准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熟练掌握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过三关”:过基础知识记忆关这;过基本方法关;过基本技能关。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必须扎扎实实地巩固基础。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训练、检测中的问题,应采取集中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2)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

(3)做好辅优帮困,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

2、第二轮复习:第11周——第14周(5月2日——29日)梳理知识体系,组织专题复习。

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必要,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这是不够。因为,考试不是简单地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理想的成绩。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这个阶段我们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1)梳理知识体系环节。以中考复习资料《岳阳市2011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指导丛书》为主,打破4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专题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做到心中有图,心中有“球”,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练习,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知识的规律性,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及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和方法,规范解题步骤和表达形式,掌握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习题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查漏补缺。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一定要达到课本知识点熟悉,解题方法技巧熟练的水平。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章、节为单位,而是以合理划分的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系统性,突出主干知识,避免无效重复;专题要有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舍得投入精力。

3、第三轮复习:(第15周——第16周)强化训练,决胜中考。这一阶段的复习目标是通过模拟题的强化训练(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以提高学生参加中考和取得好成绩的信心。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试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题目的类型,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等要贴近中考题。(2)批阅要及时,讲评要到位。

(3)统计学困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学困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学困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4)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总之,我们将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因材施教,分类推动,全面提高复习效率,努力实现学校学科中考目标。

闫招兄

篇13:2014年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规划

第一阶段是单元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章节顺序,根据各章节内容划分不同的小单元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4月25日左右结束,时间约5-6周。

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按照教材编写的知识体系,设计不同的知识专题,根据不同的知识专题进行复习。这一阶段要于5月23日左右结束,时间约4 个周。

第三阶段是模拟测试。按照中考试题格式及标准,设计中考模拟试题,进行中考模拟训练。这一分阶段要于6月15日前结束,时间约3周。

二、复习策略

⑴章节复习——依据教材进行纵向复习。

这是基础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基础环节,决定着能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本阶段复习要具备以下特点:

①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二是立足课标。

②全面。即全面覆盖。一是广度上,不仅要把教材中每个知识点找准找全,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且还要关注知识点的前后的联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呈现方式和考查角度,进行全面细致的变式训练; 二是深度上,要认真分析课标和考试说明,明确各知识点考查的基本要求,另外,还要对照中考试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水平,适应挖掘或拓展知识内涵,依据基本要求和中考实际设计相应的复习深度。

③系统。即建立体系。一是要建立知识体系,对单元知识点要进行归纳、梳理,找清相互之间的联系,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点,可以打破教材章节,不断融合、对比,使学生形成较好完善的知识体系;二是要形成方法体系,知识点的考查是通过习题呈现的,在知识梳理或习题训练中,要不断抽取知识规律及解题方法,让学生掌握建构知识的方法,掌握知识存在的规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知识及方法体系。

④扎实。即抓好落实。一是抓知识落实,对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忆准确,理解透彻,准确把握内涵和外延,而且还要能熟练地进行辩析或应用;二是抓训练落实,要加强知识的对应性或变式性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多角度理解知识,多角度掌握考查方式,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或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⑵专题复习——依据知识点进行横向复习

这是综合复习阶段,是中考复习的关键环节,决定着能否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专题复习要按照有利于巩固基础,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原则,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对比,加强知识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综合辩析和实际应用的能力。其指导思想是:巩固、完善、综合、提高。

①巩固。即巩固基础。

②完善。即完善体系。一是梳理关系,二是完善理解,在第一轮复习中,知识点联系面较小,知识内涵挖掘不充分,知识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知识内涵,将知识点融入专题知识的大背景中,让学生在新的角度或高度上,进一步感悟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提高对知识的把握程度。知识点的联系已有涉及,但涉及面较小,深度不够,因此,要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掌握知识点之间区别与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辩析的能力。专题复习尤其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③综合。即综合应用。一是知识综合,二是训练综合,专题训练中,要适当减少知识点的对应训练,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或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④提高。即提高能力。一是必须加强应用性的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二是加强解题方法或规律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形成解决一类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⑶模拟测试——依据考题进行综合复习

模拟即进行定时、定量、规范的模拟训练,通过模拟测试有利于学生规范考试习惯,掌握正确的答题程序,有利于促进学生查缺补漏,反思基础知识,有利于强化解题规律或技巧,提高综合应用能力,有利于调节情绪,提高应考心理。其的指导思想是:指导、回扣、强化、调节。

三、复习方式

⑴知识梳理课

章节复习:按照“以测导学、以测定教”的原则,章节复习可采取“基础诊断——典型分析——强化训练——知识建构”的程序进行。即:根据知识点设计对应性检测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然后根据典型问题或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分析指导,讲知识,讲方法,矫正认识误区,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通过强化训练加以巩固,在学生熟练掌握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及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知识建构过程可以放在第二个环节,形成宏观知识框架。

专题复习:按照“体系带点、联系找疑”的策略。专题复习可采取“体系构建——典型辩析——应用训练”的程序进行。即:找出本专题的知识内容,构建知识体系,针对关联内容进行对比辩析,明确内涵与外延,明确区别与联系,然后通过训练,提高学生辩析和应用能力。

⑵习题课

篇14:2011年中考化学复习计划

一年一度的中考寄托着考生的希望,为了提高化学学科的中考成绩,现将我制定出的初三化学复习计划与各位老师交流,有不妥之处欢迎大家能批评指正。

初中化学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就是要学的知识表面上多而碎,不仅需要记忆的东西多,而且需要理解、归纳综合的也比较多。这样,初中化学的总复习就非常关键。复习首先在宏观上要抓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课本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化学素质和综合能力,以让理论和实践做到有机结合为出发点。

一、时间安排:

我校在3月中旬上完新课,3月下旬进入总复习。

3月下旬到4月中旬,第一阶段章节复习。

4月下旬到5月中旬,第二阶段专题复习。

5月下旬到6月上旬,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也就是模拟训练阶段。

二、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一定要注意“细”。准备一到两本适合的复习资料。我为学生们推荐的是《中考复习资料》,因为这本资料我已经使用了两年,以我个人的见解来说,它的知识点归纳的非常到位。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学生的自主归纳,可面对7-1=0的现状,尤其是取消了等级录取方式后,各学科的综合协调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在化学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能力提升。查漏补缺,准备一本纠错本,把以前做的相关习题的错题进行收集整理,仔细分析错误所在,重新订正。还要准备一本作业本,因为现阶段的资料泛滥,选取有针对性的习题,是老师在复习阶段必须要做而且是一定要做好的一件事。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经常抱怨记不住,没有时间,可做的题目也不少了,为什么效果不大呢?我想太多的资料让学生学会的仅仅是ABC,关注的是答案而忽略了问题本身。面对中考,我们无法去研究具体的试题是什么,但我们可以培养学生对试题的分析和研究能力。

第三阶段综合复习阶段,也就是模拟训练阶段。做一些历年的中考习题,可以看答案,问老师和同学,看答案的目的是学习中考的题是如何解答的,改正平时学习中的不良解题习惯和解题方法。如推断题、综合实验题、实验设计题、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实验数据处理型计算题,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不仅要求对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要熟练,更要讲究一定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还要准备几套今年一些名校的中考预测试卷,有的放矢。

篇15:2012年中考化学复习建议

一、指导学生学会反思

一般教师自己进行教学反思的较多, 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反思的指导。中考是学生的考试, 教师教得再好、研究的再透彻, 最终也是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结果落实到试卷上, 故在冲刺阶段指导学生进行反思非常必要。

(一) 通过反思, 堵上知识漏洞

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溶解度及其曲线、化学用语、物质构成的奥秘、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方程式书写、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基本计算等是化学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如果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不准确, 会影响考试得分。如, 201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题中涉及的基本物质有40余种, 化学反应有18个, 考查的知识内容有91个, 涉及到的都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必备的知识, 涵盖了化学学科《课程标准》的5个一级主题, 17个二级主题。

【例1】 (2010年·河北)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A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在常温下均为液体, B为单质, D为常见的碱, E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反应条件、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

(1) C的化学式为。

(2) E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3) 反应 (3) 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反应 (5) 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涉及了“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质构成的奥秘”三个一级主题下的“地球周围的空气”、“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组成的表示”和“质量守恒定律”四个二级主题。试题通过5个化学反应为主线, 考查了学生对过氧化氢、氧化钙、水、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等7种重要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解决该问题, 首先需要学生熟悉常见化合物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才能作出正确的推断。推断反应 (5) 是一个难点, 它是二氧化碳与水在光的作用下释放出氧气的反应, 其实用价值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虽然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 可是学生的得分率很低。学生能顺利推出F为CO2、B为O2, 为什么学生不能正确分析出反应 (5) 呢?这是因为说到CO2的化学性质, 学生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它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然后想到能与水、碱等反应, 而将它最重要的一个性质参与光合作用遗忘, 这是学生知识的漏洞, 也是思维的漏洞, 实际上各版本教材在介绍CO2的性质时, 均有CO2参与光合作用的图片, 但是学生忽视了。所以说, 通过做题将教材中每一个概念、规律、例题、习题、探究活动、实验、小资料、家庭小实验、阅读材料, 甚至一个插图、一个表格、一个情景等熟练掌握, 及时堵住自己的知识漏洞, 并将教材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这样做会事半功倍。

(二) 通过反思, 提高审题能力

考试时由于审题粗心, 不仔细分析而导致失分的现象很多。为避免会做而做错的现象, 应通过平时小测、模拟考试等及时反思, 提高审题能力。一是学会读题, 注意挖掘题中隐含的信息;二是对题目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 应仔细分析, 认真推敲, 切不可凭自己的主观意识、以定势的思维来答题;三是做题要有全局观, 考虑问题要全面, 避免顾此失彼;四是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题目, 应仔细看几遍, 找出题目中前后之间的联系, 弄清题意, 找好突破口再做题。

【例2】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本题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为主线, 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掌握, 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均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所熟悉的简单题、送分题。A选项中等号两边氧原子个数不相等, 化学方程式未配平;B选项是臆造的化学反应,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KMnO4在加热条件下才会分解, 但C选项没有标明反应条件;只有D选项符合实际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可是从答题情况看, 错选B的高达20%以上, 错选C的超过10%, 可见学生只对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非常重视, 而审题时, 顾此失彼, 忽视了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和化学反应应的客观事实。

【例3】 (2010·安徽)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 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

(1) 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 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 l~2s后取出, 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

(1) 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 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你认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 定量研究:乙和丙同学在老师指导下, 分别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得酒精灯各层火焰平均温度如上表。

(3) 由上表得出结论:______ (填“焰心”、“内焰”或“外焰”) 温度最高。

(4) 结合定量研究结论, 图2中所示加热方法 (试管夹未画出) 最合理的是___ (填字母序号) 。

酒精灯是实验室最常用的加热仪器, 学生非常熟悉。由于教材中有火柴梗在酒精灯灯焰上的碳化实验, 通过定性研究的方法考查了学生透过熟悉的现象分析其本质的能力;定量研究是借助数字化信息系统, 利用温度传感器定量测定酒精灯各层火焰的温度, 这打破了学生对外焰温度最高的定势思维, 很好地考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开放性,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第 (1) 问得分率较高;第 (2) 问一些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没有回答外焰温度高的原因, 只是重复了题中描述的现象“位于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明显碳化”、“外焰部分碳化明显”或“外焰部分最先碳化”等;第 (3) 问, 由于受定性探究结果和教师讲课总结的结论的影响, 一些学生不相信定量测定的数据, 掉进定势思维的陷阱, 没敢回答内焰温度最高, 导致失分;第 (4) 问一些学生没有审清“结合定量研究结论”这一题意, 而错选c、d, 还有的学生对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操作没有掌握而错选了b。实际上定性研究中第 (1) 问既是为了送给一般学生分数, 又是为第 (2) 问答案“酒精灯外焰与空气接触充分, 有利于酒精完全燃烧, 从而使外焰温度高”埋了伏笔;定量研究所得结论———内焰温度最高, 也为下一问加热试管中液体的正确操作做了铺垫。可见, 学会读题、审题, 学会分析, 才能有效提高得分率。这要求我们平时要学会阅读、学会分析、敢于质疑, 提高自己根据信息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三) 通过反思, 提高做题的规范性

中考时, 很多学生会因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不完整而失分。尤其是简答题, 更容易因为表达不准确而失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考试后, 指导、督促学生加强反思, 通过认真反思, 弄清答题的正确思路及表述方法。还有计算题的解答步骤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要通过反思及时分析自己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找到解决的办法。另外, 还要克服一些“小毛病”, 如:专用名词金刚石、长颈漏斗、过滤等被写错;将写“名称”看成写“化学式”, 将求某物质的“质量”看成求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把“盐”酸看成“硫”酸等;将错误的选项答成正确的选项等。

二、重视剖析图表类试题

图像、图表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 能直接、直观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变化规律。这类题有助于考查学生获取、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因此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如201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综合部分共有10个图表, 第7小题, 以一个逻辑关系图将主要的化学物质间混合的酸碱度关系, 转化为pH图像的对应形式, 信息量大, 思维度大;第31小题以框图题形式, 涵盖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本原理、物质的化学变化、物质构成的奥秘、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物质组成的表示等知识, 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程度;36小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例4】 (2007年·河北) 铁、盐酸、石灰水、硫酸铜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四种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图3所示, 图中两圆相交部分 (A、B、C、D) 表示物质间反应的主要实验现象, 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 。

A.有气泡产生B.无明显现象

C.有红色固体析出D.有蓝色沉淀生成

本题以维恩图的形式, 选取单质、酸、碱、盐4类物质中的典型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 利用两圆的公共部分表示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 以图像方式考查了化学的主干知识。四个选项中涉及的实验现象均是4种物质发生反应的正确实验现象, 只是打乱了放置的位置, 实验现象大多为特征反应, 这些实验现象也经常作为推断题的突破口。本题错选A的占30%以上, 究其原因是因为换成图示的形式, 学生被庞杂的信息弄乱了分寸。

【例5】 (2011年·河北) 图4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 其中可能符合图5所示变化关系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本题在2007年的基础上, 又一次考了维恩图, 并且多了坐标图, 信息量更大了。考查了常见化合物中H2SO4、Ca (OH) 2、Na2CO3之间发生的反应, 以及酸碱溶液稀释、溶液酸碱度变化、pH等基本知识。图4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情况, 图5则是用坐标图表示的可能出现的酸碱度变化情况之一, 即混合前溶液显碱性, 随着加入另一种物质量的增多, 溶液碱性逐渐减弱, 由碱性至中性, 最终变为酸性。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 错选A、B、C的各约占15%, 说明有近一半的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

不只是选择题中遇到图、表时学生易出错, 在主观题中的框图推断题、实验题一样也容易出错。加强对学生分析图表信息能力的训练, 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认识知识间的联系是很有必要的。防止出错的办法, 首先是要克服畏难情绪, 虽说这类题信息量大, 思维量大, 但涉及的知识均是核心和主干, 不偏、不怪;二是看图时应注意细节, 能通过观察图表发现隐含的信息, 也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图表中, 对图像或表格中的数据要注意对比看变化总趋势, 还要看起点、终点、突变点和不变点;三是把近几年与图表有关的试题拿来重做, 从中体会命题意图,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做题准确率。

三、重视实验与探究, 精选、精编科学探究题,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2011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质量高的的实验与探究题能引导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因而这类题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和难点。自2010年起, 河北省理综试卷结构做了调整, 即减少了一道实验与探究题, 但与科学探究主题有关的试题总分值并没有下降, 仍然体现了实验与探究在化学学科中占有的重要地位。2010年的第6、7、13、14、28、30、35题均为实验与探究题, 共22分;2011年的第2、14、28、30、35均为实验与探究题, 共18分。考查形式包括:实验基本操作、常见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分析、实验推理、对科学探究要素的理解与运用、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的设计和评价等;有的试题既有探究性, 也有开放性, 并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考查。为提高该类试题的得分率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重视实验

在复习中, 应适时开发主题化实验探究复习课。可将社会热点话题或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质作为素材, 引入课堂进行实验探究。如融雪剂、航天科技、环境污染、常见药物 (Vc、抗酸药等)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制作 (如食品抗氧化剂、膨松剂、松花蛋的腌制、面包烤制等) 、农田施肥等。通过这种课型, 一是能使乏味、单调的做题复习课变得活泼、轻松而愉悦;二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仪器 (如:试管、长颈漏斗、量筒、滴管等) 的用途、使用方法和药品取用、物质加热、仪器连接、装置气密性检验等基本操作;三是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样学生自然会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网络;四是会渗透更多的科学方法和学科思想, 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精选、精编实验与探究题

实验与探究题的选材没有固定的模式, 有的源自于教材的基本实验, 有的源于教材实验的改进, 有的源自于社会与生活等。大多数实验与探究题有很强的综合性、很高的创新性。建议教师精选、精编实验与探究题, 通过针对性练习, 让学生熟悉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但教师不要编制或选择偏、难、怪题进行模拟训练, 要避免借探究、开放之名加重学生负担, 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降低学习效率。

【例6】 (2011年·河北) 在一次实验课上, 各小组同学用在不同地点找来的小石块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小明发现, 相邻小组气体产生的速率比自己小组的快。小明将这一情况报告老师, 老师鼓励他们对此问题共同探究。

提出问题:影响二氧化碳气体产生速率的因素是什么?

作出猜想: (1) 不同地点石块中碳酸钙含量不同;

(2) 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同;

(3) 还可能是_________。

设计实验: (1) 验证猜想 (1) 是否成立, 要设计的实验:分别取大小相同、质量相同、________的石块, 加入质量相同、_______的稀盐酸进行实验。

(2) 验证猜想 (2) 是否成立, 对盐酸的要求是_______。

交流讨论: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气泡产生的剧烈程度, 粗略地比较反应速率。若要做到精确比较, 应该测量的实验数据是_________。

拓展延伸:上述实验中, 小明采用了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用此方法探究“催化剂对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需要控制不变的因素有 (答出两点即可) 等_____________。

本题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能遇到的现象为素材, 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读问题的能力, 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对实验方法的科学选择能力。在解题过程中, 学生要理解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反思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 初步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想法。

本题对教学的启示是:应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实验、生活中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结科学研究的方法。如, 知道怎样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做对比实验等。

在冲刺阶段, 大家可适当关注一下社会生活、生产科技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 一定要通过研究近几年本省中考试题, 通过老题新做、试题改编、拓展等方法, 明确中考题型、常见考点和重点, 把握命题的角度、思路等。相信通过大家精心地备考复习, 一定能打好中考这一仗。

上一篇:电网工作年终总结下一篇: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