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神经炎

2024-05-26

多发性神经炎(精选十篇)

多发性神经炎 篇1

1 临床症状

主人怀抱病犬时, 病犬精神状态良好, 但在行走过程中发现运动困难, 肌肉抽搐发抖, 两后肢体软弱无力, 强行驱赶则表现企鹅状左右摇摆, 两后肢拖行, 体温检查低热达39.5℃, 呼吸加快, 刺激肌体, 两前肢体反应敏捷, 两后肢体反应迟缓。

2 诊断

进一步询问畜主了解到该病犬以肉食为主, 果粮熟菜很少饲喂, 结合病犬的治疗史和临床症状, 可确诊为:B族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

3 治疗

3.1 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10%葡萄糖250毫升, 三磷酸腺苷40毫克, 辅酶A100单位, 10%氯化钾0.5克, 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用3天。

3.2 增加B族维生素

肌注维生素B150毫克, 维生素B6100毫克, 维生素B120.1毫克, 每天2次, 连用5天。

3.3 抗继发感染

氨苄青霉素1克, 地塞米松3毫克, 病毒唑100毫克, 安痛定3毫升混合肌注, 每天2次, 连用5天。

3.4 舒筋活血

复方丹参滴液100毫升静脉滴注, 每日1次, 连用5天。

中医怎么治疗多发性神经炎 篇2

1、急性期(起病1~2周内)

泼尼松30~60mg/d,7~14d;维生素B110~20mg,3/d;维生素B12100μg肌注,1/d,或弥可保(辅酶型B12)500μg肌注,1/2d,地巴唑10mg,3/d;可给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等。

2、恢复期(2周末至1年)

继续给予维生素B1、B12。局部按摩,以对镜自行按摩最为简便有效。红外线照射,1/d,每次15min。针刺翳风、听宫、下关、颊车、地仓、合谷、足三里等,1/d,15~20次为l疗程,亦可电针或电兴奋治疗。疗程均不宜过长。

3、后遗症期(2年后)

温针灸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疗效观察 篇3

【关键词】温针灸;多发性神经炎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266-01

多发性神经炎通常是由于中毒、感染、代谢障碍、营养障碍、血管性疾病等多种因素引发,属于周围神经疾病,其损伤呈对称性[1]。患者的四肢远端通常会出现对称性的感觉神经障碍、植物神经障碍和运动神经障碍,在中医中属于“痿证、痹证”的范畴[2]。在本次研究中,对多发性神经炎患者采用了温针灸的治疗方式,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多发性神经炎患者共60例,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在33岁-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0.8)岁;患者的病程为4个月-15年,平均病程为(10.6±1.8)年。临床表现均存在皮肤干燥、少汗、发凉、四肢麻木、过敏、蚁行感、冷感、感觉减退、肌肉萎缩等症状。排除对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排除心、肝、肾、肺等重要器官出现病变患者,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维生素B12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每次100μg-200μg,每日一次;患者口服维生素B1,每日三次,每次剂量为10mg-15mg。如果患者的肢体存在剧痛感,则口服马西平,每日2次,每次的剂量为100mg-200mg;早期症状的患者可口服强的松,每日一次,每次的剂量为15mg-20m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以患者的曲池、外关、内关、合谷、神门、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以委中、手三里、绝骨、解溪、八风、八邪、支沟为配穴。在每次针灸前,应将针灸和穴位常规消毒,每次选取2个主穴和1个-2个配穴,主穴和配穴相互配合,并通过平补平泻的手法行针,不锈钢毫针的规格为0.35mm×25mm-40mm,再在针尾上捏上艾绒,并在近皮肤的一端点燃并施灸,在艾绒燃烧尽后,去灰,再将针取出。温针灸的留针大约为15min-25min,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一周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5天,一共治疗3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并由患者匿名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痊愈标准:患者的四肢末端的麻木症状彻底消失,四肢功能恢复正常;显效标准:患者的主要症状明显减轻,对生活和工作都不产生影响;有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标准:患者的麻木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出现加重,对工作和生活都产生较大影响。

满意度调查表为本院自制,满分为100分,85分及以上为满意,70分-84分为较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以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经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

3 讨论

中期的多发性神经炎属于中医痹症,而后期则属于痿证的范畴,通常表现为缓慢起病或者急性起病,患者多因受到邪毒浸淫,导致气血痹阻,或者饮食中嗜食辛热,导致消烁精血,无法荣养四肢,由于肢萎髓少、脾肾两虚,后期的表现以虚、寒为主[3]。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而及时的治疗,就会导致病势缠绵,那时功能的恢复就会比较困难,因此,临床治疗中一直在寻求一种有效、经济、副作用低的方式[4]。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温针灸的治疗方式,研究的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中医治疗当中,针灸是独特的治疗方式之一,根据经络学当中的理论,人体的穴位本身就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而研究中所选取适当曲池、合谷、足三里均为手足的阳明经穴位,这些穴位能够使中焦运化趋于正常,达到扶正培元、健脾和胃的效果;而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原穴,其作用在于调和气血、补肾通络;三阴交穴是三条阴经交汇之处,针灸此穴能够使滋养静脉,使肌肉充实[5]。在温针灸的治疗中,燃烧艾条的热量能够通过针灸渗入穴位,能够起到温热穴位的效果,达到调和气血、温经通脉的目的,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患者的接受度和满意度均较高。

综上所述,在多发性神经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温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辉.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炎4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1):698-699.

[2] 张晓雪.多发性神经炎40例临床治验[J].北方药学,2013,31(23):2.

[3] 冉红英.急性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辩证施护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29(10):147-147.

[4] 王萍,朱奕欣,周麒麟等.穴位注射針刺疗法对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临床疗效[J].中国农村卫生,2013,13(21):360-361.

犬多发性神经炎的防治 篇4

多发性神经炎全称是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又叫格林一巴利综合征 (GBS) ,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损害多数周围神经末梢、从而引起肢体远端对称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根、脊髓膜、脊髓炎, 并依次表现为由轻到重的运动障碍临床症状。本病并非由病原体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所致, 而是由病毒感染后 (或接种疫苗后) 引起的一种神经变态反应, 属于感染免疫性疾病。

1 主要临床症状

1.1 部分病犬突然起病, 迅速发生运动障碍, 严重的数小时或数日发生后躯瘫痪乃至全身瘫痪, 靠两前肢拖着后躯前进。绝大多数病犬有前驱症状, 比如先有一肢或多肢发生异常 (瘸腿) , 发抖, 后驱无力, 运步拘谨, 步态不稳, 不敢上高处, 逐步发生瘫痪。

1.2 还有的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瘫痪;正在发作的病犬表现为两前肢驻立, 头高抬, 伸着脖子喘粗气, 有的连喘数日, 不能伏卧, 不能入睡。

1.3 初期多数病犬表现背腰肌群、腹肌群、股肌群高度痉挛、肿胀, 触诊病犬表现知觉敏感, 背腰拱起, 腹围蜷缩, 不让摸抱, 一碰就叫或咬。不少病犬即便没有人碰之, 也出现阵发性痉挛, 同时发出呻吟和痛苦的叫声。有的颈肌板硬, 颈侧弯或后反张。后躯瘫痪7d以上者, 背腰、腹肌群、股肌群迅速萎缩, 此时触摸腰荐部干瘪无肉, 如摸“脊瓦状”。

1.4 病犬表现胆小, 喜暗处, 钻旮旯, 不爱活动, 易疲劳;患犬食欲下降或不食, 呕吐或不吐, 大便不利或数日无便, 排稀软或黑色黏液大便, 严重时如“柏油样”, 含有大量胶冻状排泄物或是肠黏膜。肛门皮肤颜色发绀 (血液循环不良) ;小便不利, 呈膀胱尿潴留, 发生充盈性尿失禁, 尿液浓稠, 成橘黄色或豆油样, 气味腥臊难闻。

1.5 部分病犬表现叫声嘶哑, 甚至失音;绝大部分病犬结膜充血, 尤其是巩膜呈树技状充血, 有眼眵, 下颌淋巴结肿大, 鼻干, 有清涕或黏涕, 肺部听诊可闻干性或湿性罗音, 体温升高0.5~1℃, 个别病犬高达40℃以上。

1.6 病犬虽然已经瘫痪, 但其膝腱反射、尾和肛门反射不消失。

2 发病原因

2.1 犬多发性神经炎的发病机理较为复杂, 但维生素B族的缺乏是主要内在原因。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犬都易发病。主要是因为长期的、以肉食为主的单一饲喂方法, 导致犬的体内某些维生素的缺乏, 特别是维生素B族 (如B1、B6、B12) 的缺乏。

2.2 B族维生素对维护神经系统的功能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旦缺乏就会导致运动神经机能障碍, 引发运动神经丛发生炎症, 故也称神经根炎。

2.3 还有其他一些诱因, 如部分病犬有不良饮食的经历, 如一次过量食入骨、肉类、狗咬胶、白薯干、肉干、鱼、蟹等;误吃变质食物;过量吃过某种果仁类, 如瓜籽、花生、玉米、毛豆、栗子、榛子、开心果、巧克力等。

2.4 具有明显的感染史或疫苗注射史, 表现为流泪、流涕, 咳、喘, 呕吐, 腹泻, 且有服药治疗史。

2.5 个别病犬有过受凉、受热、受惊吓、被咬、被打、愤怒、过劳的经历。

3 与椎间盘突出的鉴别诊断

3.1椎间盘突出症 (脊髓压迫症) 病因是椎间盘组织突入脊髓腔, 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 或压迫二者。

3.2容易发生椎间盘突出症的犬主要是:腊肠犬、比格犬、北京宫廷犬、贵妇犬、美国考卡犬、西施犬等, 发病年龄3~7岁, 其中腊肠犬发病率比其他各种犬发病率总和高10~12倍。

3.3 除急性外伤性脊髓压迫症以外, 椎间盘突出症多呈慢性经过, 指压椎间盘突出部位可诱发疼痛。

3.4 在不继发脊髓坏死或不引起上行性脊髓炎是一般不表现明显的消化系统变化。

3.5 没有声音变化。

3.6 70%的病例X光摄片检查可以确诊;X光平片不能确定的可用脊髓造影, 脊髓造影用于诊断椎管内容物向哪侧突出, 以利于制定手术方案;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或核磁共振则用于脊髓造影影象也不明显的横向突出的确诊。

3.7 一旦瘫痪, 病犬排粪排尿失禁, 不能自控, 尿潴留现象。

3.8 脊髓病变以后的部位出现完全性麻痹。

3.9 肌肉逐步发生萎缩。

3.1 0 一旦发生瘫痪, 无论治疗与否, 预后不良。

3.1 1 其他系统一般无异常变化。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 犬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与椎间盘突出症有许多不同点, 两个病除了瘫痪的症状相似以外, 其他表现均不相同 (1) 病因不同。 (2) 发病动物不同。 (3) 起病形式不同。 (4) 消化系统变化不同 (5) 大小便排泄状态表现不同。 (6) 声音变化表现不同。 (7) X线片检查结果不同。 (8) 神经反射表现不同。 (9) 肌肉萎缩的速度不同。 (10) 经过治疗, 预后的结果不同。

4 治疗

4.1 西医治疗

(1) 消炎, 特别对体温高的犬应给予消炎药, 如氨苄青霉素 (0.1g/kg·bw) , 或阿咪卡星 (0.05g/kg·bw) , 1次/d。 (2) 补充维生素, 以维生素B1、B12为主, 其他可以根据临床具体情况对症给药;维生素B1肌注或静注 (0.01g/kg) , 1次/d, 维生素B12肌注 (0.05~0.1mg/kg) , 1次/d。 (3) 可根据临床情况适量补充微量元素和钙。

4.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

可口服中成药大活络丸, 0.5~1丸/次, 日服2次。虎潜丸, 0.5~1丸/次, 日服2次;针灸;物理疗法:红外线、超短波、离子透入、电冲击、热水浴、按摩等。采取针对性的抗病毒、抗继发感染、消肿止痛和对症治疗, 90%以上的病犬 (犬瘟热引起的瘫痪除外) 约在1周内稳定, 有个别病犬在1周左右发生急性心衰或呼吸麻痹而死亡的。对已瘫痪的少数病犬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活血化瘀, 通经活络, 强筋壮骨) , 可逐步恢复运步功能, 一般轻症1~2周, 中症3~5周, 重症的可在90日内起立行走。该病的预后, 决定于是否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在一周左右能治愈。治愈后的犬应改变食物结构, 否则还会复发。复发2次以上者, 治疗效果不理想。若未及时诊治, 犬长时间的瘫痪, 缺乏运动, 会导致后肢肌肉萎缩, 这种情况疗效不明显。

5 预防

多发性神经炎 篇5

【关键词】中药浴足;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益气活血Study of Curative Efects on Diabetic Polyneuropathy by ped-bath of Yiqi Huoxue in Chinese Herbal Solution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2)09-0001-03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Diabetic Polyneumpathy,DPN)是指除外其它原因引起的以下肢神经病变为主的周围神经病变。其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其临床的发病率较高,占糖尿病患者的47%-91%,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治疗十分棘手。[1]我院作为全国中医糖尿病研究基地,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浴足,体现了中医特色,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病人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研究对象为我科的收治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共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男性l0例,女性l5例,平均年龄(56±7.45) 岁;浴足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8.40±6.33)岁。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的诊断标准,有糖尿病病史,并除外由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肢体远端有神经病变的症状和体征:有麻木、发凉及针刺样或烧灼样疼痛,肌肉萎缩无力,深浅感觉减退,腱反射、膝反射退或消失。肌电图显示外周神经有传导障碍。纳入病例标准:符合以上述诊断标准,年龄在18-75岁之间;无心、脑、肾、肝胆疾患及其他不适合中药浴足的患者;未服用或外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医辩证为气虚血瘀型。排除病例标准(包括不适应症和剔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采取随机、对照设计分组:对我科收治的多发性神经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进行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降糖治疗及维生素B1,B12肌内注射营养神经治疗,心理指导等),浴足组采用上述治疗同时使用中药浴足进行护理干预,中药以黄芪,川芎,当归,桂枝,红花等为主。随机设计保证了试验的可比性,避免了偏倚和人为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1.2.2 干预方法

浴足组: 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心理指导的同时使用益气活血方浴足进行辩证施治。益气活血方的药物组成为:黄芪、川芎、当归、桂枝、红花、冰片、石菖蒲等各100g,将药物粉碎分为10份,以一次性中药熬制过滤袋装药封口备用。用时取药袋1个,放入脚盆内,以沸水2000ml浸泡该药,待药效浸泡出,由护士用温度计测水温,当水温降至38℃时。告知患者将双足或双手浸于药液中泡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每天更换药袋 ,连续使用2个疗程。对照组:仅采用营养神经治疗及心理指导。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除了主观判定外,均采用肌电图做客观观测指标来统计护理干预效果。

1.2.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及体征(包括能麻木、疼痛、无力、痉挛、震动觉、触觉、腱反射等)情况,中医临床症状分为无、轻、中、重等四级,并分别记分为0,1,2,3分;肌电图检测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NCV),包括主侧肢体的正中神经、腓神经的感觉传导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

1.2.4 疗效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将疗效分为显效:自觉症状消失,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5m/s或恢复正常,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麻木或疼痛范围减少,程度减低,肌电图测定NCV较治疗前提高3-5m/s,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症状无改善,麻木或疼痛范围及程度无改善,各指标未达到以上标准。

1.4统计分析:本试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指标采用t检验,计数指标用X2检验;等级计数指标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证候积分交化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护理干预组中,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 ;对照组相应为8、10、7例,72% 。经Ridit分析,U=1.95,P<0.05,说明常规治疗加用中药浴足治疗多发性神经病变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2.5 安全性分析

2.5.1安全性指标检测分析:临床试验过程中,5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尿、大便常规检查,以及肝肾功能等安全指标检测,治疗前后均无异常变化,说明试验药物对其无明显不良影响。

2.5.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polyneuropathy)又称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研究认为它与血管、代谢、神经生长因子、自身免疫及炎症等诸多因素有关,且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影响[3]。表现为受累肢体远端感觉异常,甚至出现肌肉萎缩、肢体挛缩或畸形。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药浴足疗法是指在适当温度的热水中,放入适量的中药药液进行足部熏洗从而达到治疗全身疾病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外治方法[4]。

中医认为,足部是三条足阴经和三条足阳经循行的地方,有第二心脏之称,按照全息论的观点,足部是全身的缩影,它分布着全身相应组织、器官的穴位,为经气产生的根本,膝关节以下分布着大量的特定穴,易于激发经气,是治疗疾病的重要部位[5]。而中药熏洗是中药经皮给药系统(TTS)方法的一种。经皮给药系统可以不经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不受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维持稳定而持久的血药深度,提高疗效,减少给药次数等,具有超越一般给药方法的独特优势[6]。因此从表2可看出,两组疗效比较,2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浴足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本研究的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病患者中医辩证均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是气虚无力推动运行,以致血行不畅,形成瘀滞。症见气虚证和血瘀证血之的的共同表现,治疗宜补气行气、活血化瘀 [7]。

中药药理研究显示,许多辛香走窜的中药能"开腠理",开放皮肤的药物渗透通道,具有显著的透皮促渗作用,再加上其本身的功效,使有效成分直达病所,发挥疗效[8]。红花、桂枝、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反映髓鞘功能的NCV和反映轴索功能的波幅,改善周围循环,纠正神经组织缺血缺氧,从而改善末梢神经营养状况[9]。

本益气活血方中的川乌、桂枝、艾叶可温经散寒、通阳达四肢;红花、川芎可活血化瘀;白芷、白芥子可祛风通络、直达病所。通过治疗,患者各项NCV均较治疗前明显加快,可能是在改善神经营养血管的微循环基础上,改善神经电生理,促进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因此,从表3可看出,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浴足组神经传导速度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浴足既是一种治疗手段又是一种护理手段,其给药方法完全不同于西药和中药内服方,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肤,既增强了疗效,又避免了对胃肠道刺激,使用安全方便,提高了患者依从性。由结果4可看出,浴足组的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中药浴足依从性好、治疗简便,是本治疗的一大优势,在崇尚无创伤和天然疗法治病的今天,它有别于西医治疗将经络学说贯穿于该疾病的中医护理工作中,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Shakher J and Stevens MJ.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ic polyneuropathies. Diabetes Metab Syndr Obes. 2011; 4: 289-305.

[2]郑筱萸.中药新药I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3]梁晓春.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其中西医干预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6:570-573.

[4]谢利,中药浴足疗法在内科的临床应用及机理研究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2):60-62

[5]张小平,秦云峰,中医外治疗法集萃[M].内蒙古: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9

[6]袁久荣,中医经皮给药与中药透皮吸收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学报,2003,18(4):243

[7]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27

[8]裴崇墨,等,中药透皮促进剂在熏洗疗法中的应用[J].河南中医,2004,24(3):48

多发性神经炎 篇6

关键词: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病,甲基强的松龙

视神经炎(ON)是累及视神经的急性或亚急性病变,也是常见的严重损害视力的疾病。目前临床较常见且通过病程追踪较易确诊的是与多发性硬化病(MS)相关的视神经脱髓鞘性神经炎[1]。对我院眼科2009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以ON为首发症状的11例MS相关性O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眼科2009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以视神经炎为首发症状的MS相关性ON患者11例(13眼),男2例(2眼),女9例(11眼);年龄18~57岁,平均(41.43±2.52)岁;发病时间2~42 d,平均(16.74±4.25)d。4例患者入院时符合Poser诊断标准,7例患者入院后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病。

1.2 检查方法

对患者均进行详细病史采集及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检查,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眼底、视野、VEP检查,头颅、颈椎MRI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入院视力为光感~0.3;RAPD阳性11眼,10眼存在眼球转动疼痛;4眼眼底表现为视乳头炎,7眼眼底表现为球后视神经炎;13眼视野缺损,VEP表现为P-100延迟或波峰降低。11例患者MRI出现异常变化。

1.3 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视神经炎诊断采用美国视神经炎治疗实验(ONTT)研究小组提出的视神经炎标准[2];MS诊断采用Poser诊断标准[3]。

鉴别诊断:主要与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litis optica,NMO)及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相鉴别。NMO是一种选择性累及视神经及脊髓的炎症性病变,视力急剧下降的同时伴有脊髓炎的典型临床症状。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常见于老年人,表现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视功能在发病数周基本保持不变[4]。

1.4 治疗

所有病例在排除糖皮质激素使用禁忌证后,给予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 g/d×3 d,然后服用泼尼松每日1 mg/kg×11 d,减量为20 mg×10 d,10 mg隔日口服7 d后停用。同时联合营养视神经等辅助治疗。

2 结果

治疗12 w统计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及VEP检查结果。以最长随访时间统计复发病例。

(1)视力恢复至0.8以上7眼,0.25~0.6者5眼,视力低于0.1者1眼。(2)视野检查较发病初明显改善者12眼,无明显改善者1眼。(3)VEP检查。12眼好转,其中P-100时间及波峰恢复正常者9眼,3眼峰值明显提高。1眼未见明显改变。(4)11例患者在随访8~34个月内,未出现复发。

3 讨论

ON是指视神经炎性脱髓鞘、感染、非特异性炎症等改变,最常由脱髓鞘感染及自身免疫等引起,是一种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的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病变,与MS关系密切。文献报道,15%~20%的MS患者以ON为首发症状。MS是一种因中枢神经系统多处、多次炎性脱髓鞘病变而导致运动、感觉等神经功能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体病因不明,视神经是最易受累的部位之一,在欧美国家11%~85%的首发症状为视力下降。MS引起的ON,其本质病理过程为神经纤维的脱髓鞘过程[5]。

(1)既往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ON的方案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美国ONTT的研究认为大剂量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可加速视力恢复[6]。我国专家也认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可以加快视功能恢复,并降低复发率[7]。我们的体会是,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为首选方案,配合营养神经等辅助治疗,临床效果满意,视力提高明显,视野改善效果好;在发病4 w内治疗效果好。本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但该方案对病程长以及复发病例,治疗效果不满意。

(2)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眼痛症状能够很快缓解,但视力下降并没有因此而明显控制,视力下降多于2 w时达到最低谷,在给予治疗的前提下,视力明显改善在发病4~6 w。对于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远期复发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

(3)MS患者头颅MRI表现为伴脑白质病灶的视神经炎。MRI对于颅内、脊髓脱髓鞘性病灶有高敏感性,有助于准确判断视神经病变位置与病理发展过程,为临床进行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力的帮助[8]。所以,MRI是检出MS的理想方法,可以提供早期诊断依据,在ON的诊疗中应作为常规检查。

(4)MS相关性视神经炎是涉及神经内科、放射影像科、风湿免疫科、眼科等多学科的交叉性疾病。应加强患者免疫及神经内科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神经炎其他分型。

综上所述,MS相关性视神经炎是临床比较复杂的视神经疾病,视力损害严重,但如果及时准确诊断、尽早治疗,会取得良好效果,是视神经炎中预后相对最好的一种。但错过最佳治疗期,结果则大相径庭。MRI是检出MS高敏感性的理想方法,可以提供早期诊断依据。但同时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排除神经炎其他分型,以免诊断思维局限而延误治疗。

参考文献

[1]Balcer L J.Clinica practice.Optic neuritis[J].N Eng J M,2006(354):1273-1280.

[2]姜利斌,王倩,魏文斌.视神经炎分类与鉴别诊断[J].眼科,2013,22(6):364-369.

[3]彭静婷,张晓君,高玉红,等.视神经炎和早期多发性硬化病患者的认知损害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2):166-171.

[4]Chan J W.Optic neuritis in multiple sclerosis[J].Ocul Immunol Inflamm,2002(3):161.

[5]Optic Neuritis Study Group.Multiple sclerosis risk after optic neuritis:final optic neuritis treatment trial follow up[J].Arch Neuro,2008(65):727-732.

[6]王璐,陈雪艺.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20-522.

[7]中华医学会眼科专业分会神经眼科学组.视神经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眼科杂志,2014,50(6):459-463.

多发性神经炎 篇7

患者, 男, 48岁, 因“肩颈部疼痛、双上肢无力3个月伴复视10天入院”, 入院诊断为多发神经根神经病。曾两次住院, 发病过程中有颈椎病手术史。患者疼痛剧烈且发作频繁, 5~8次/天, 痛苦表情, 疼痛评分7~10分, 疼痛特点表现为肩颈部疼痛, 双上肢受累, 双侧外展神经受累, 疼痛明显, 呈烧灼样、条带样分布, 住院期间镇痛用药史较复杂, 先后使用过吗啡针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透明贴、甲强龙、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度洛西丁、射频消融术等治疗, 镇痛措施效果不稳定, 长期皮下注射盐酸吗啡注射液10mg 1~6次/天。后期口服吗啡片8~35 mg/天, 与芬太尼贴8.4 mg/72 h交替使用, 获得良好镇痛效果, 有效缓解了疼痛发作程度与发生频率, 用药后疼痛评分2~4分。患者入院时曾一度焦虑抑郁, 表情淡漠, 有自杀念头。经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患者树立了正确的疾病观。现将护理措施汇报如下。

2护理

2.1疼痛护理

2.1.1疼痛评估在临床工作中, 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1]。疼痛通过交感神经和兴奋中枢引起多种激素释放, 包括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 可造成患者的负氮平衡, 导致呼吸、循环功能障碍, 胃肠和泌尿道功能抑制, 也可引起肠麻痹, 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下降, 并使患者出现焦虑、失眠、易怒等现象, 严重影响患者的心身健康[2]。选择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进行疼痛评估不仅可以识别疼痛的存在, 还有助于对疼痛治疗效果的评价[3]。我科护士采用面部表情评分量法 (Faces Pain Scale, FPS) , FPS分为6个水平排列的面部表情, 易于掌握, 不需任何附加设备, 对患者无干扰, 更加便于研究者评估成人及老年人的疼痛强度, 亦有研究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4]。我科护士在用药前为患者进行疼痛评分, 用药前患者痛苦表现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全身发汗, 疼痛评分为7~10分, 用药后30 min内护士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该患者用药后约10~20 min疼痛缓解, 痛苦表情缓解, 但从未有过微笑, 疼痛评分2~4分。护士通过患者疼痛评分及用药护理, 能够为用药量及用药规律提供合理依据, 有效评判用药效果, 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消除了患者因疼痛诱发的自杀念头。

2.1.2疼痛用药

2.1.2.1激素患者临床上慢性疼痛的治疗用药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及镇痛辅助药等, 其中糖皮质激素 (GCS) 的消炎和镇痛作用不容忽视。而且随着其镇痛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及新制剂的开发, GCS在疼痛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5]。用药过程中, 主管护士密切观察用药效果、不良反映及患者疼痛缓解情况, 责任护士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 密切观察静脉通路是否通畅, 穿刺处皮肤有无红肿、渗血渗液, 有无过敏反应, 套管针贴膜有无污染、血迹、卷边、过期等情况, 每日4次监测患者体温、血糖, 每周测一次体重, 加强患者生活护理, 用餐前后洗手、漱口, 以防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 告知患者多饮水, 注意保暖, 预防感染。用药期间护士遵医嘱予碳酸钙片口服预防骨质疏松, 予雷尼替丁、达喜等护胃。患者卧床期间测量下肢周径、皮温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必要时行下肢B超,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定期复查血象, 预防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2.1.2.2阿片类止痛药阿片类药物具有强大的镇痛作用, 但是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多, 可加重便秘、恶心、呕吐, 对呼吸产生抑制作用, 严重时可致精神症状, 连用3~5天即可产生耐药性, 1周以上可成瘾。剂量为:一次20 mg, 一日60 mg。为防止药物成瘾发生, 我科予芬太尼透皮贴8.4 mg/72 h贴皮, 予吗啡片10~30 mg/2~5次/天临时止痛, 患者用药效果好, 阿片类口服药与芬太尼贴联合、交替使用, 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芬太尼透皮贴剂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剂型有2.5 ug/贴, 4.2mg/贴;50 ug/h, 8.4 mg/贴;75 ug/h, 12.6 mg/贴。主要成份为芬太尼, 是一种无创性皮肤粘贴剂, 以恒定速率透过皮肤释放芬太尼, 药效稳定安全。不良反应比止痛效果相近的口服吗啡控释片低。如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的发生率低于用口服吗啡控释片。对于进食困难、胃肠功能障碍, 或用吗啡等出现严重便秘者尤其适用, 因其无创性、使用方便, 且具镇痛作用强、药效持续稳定、价格较便宜、不良反应轻等特点, 用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持高, 从而得到中重度癌痛患者的肯定, 用药依从性高[6]。需注意的是:护士在用药过程中需严格把关, 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便秘、恶心、呕吐、头晕、多汗、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症状, 并遵医嘱预防性使用通便、护胃、止吐药, 并备好吗啡针剂、吗啡片、芬太尼贴及吗啡拮抗药纳洛酮, 每班进行清点与交接。疼痛时及时进行记录并做好交班报告。

2.2射频消融术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用于神经阻断治疗疼痛的新方法。运用射频消融术可使得患者椎间盘内部的压力得到降低, 从而减轻颈椎间盘源性疼痛。目前, 射频消融术越来越多运用于临床, 其效果比传统的治疗方式更优[7]。具有操作简单, 创伤较小, 安全性好等特点[8]。术前护士做好颈部备皮, 向患者讲解术后注意事项, 以减轻心理压力。该患者刚入院时行射频消融术后疼痛并未得到缓解, 经多专家会诊考虑与周围神经变性有关, 并非由颈椎病导致。

2.3心理护理

2.3.1疼痛护理疼痛的心理护理有暗示疗法、安慰剂疗法、催眠疗法及松弛疗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但是并非对所有患者都有效。该患者曾经对激素暗示疗法有效。我科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患者主诉疼痛加重, 在激素减至120 mg时标注160 mg, 减至80 mg时予标注120 mg, 患者诉疼痛缓解。这种心理暗示疗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 但是并不代表患者没有疼痛。在任何情况下对忍受疼痛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治疗是必须的;决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责任[9]。护士应做好疼痛观察与评估, 出现疼痛时积极通知医生, 对症处理。

2.3.2焦虑护理焦虑是一个人感到威胁而产生的恐惧和忧郁。焦虑与疼痛有着密切关系,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 加重病情。疼痛可以使人焦虑, 而焦虑又加重了疼痛感[10]。该患者初期疾病诊断不明确, 疼痛持续不缓解, 经济负担重等导致患者焦虑情绪产生。护士及时查明原因, 主动接近患者, 进行有技巧的谈话, 同时保护患者的自尊心, 使患者感到受人重视、受人尊敬。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及检查结果, 使患者感到得到了妥善的治疗、护理, 增强对医院的信赖, 增强恢复健康的信心。护士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了解对自己的治疗和护理计划。护士也可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消遣活动, 如散步、娱乐等, 以解除患者无聊乏味的孤寂心情。

2.3.3抑郁护理抑郁是一种闷闷不乐、忧愁压抑的消极心情, 是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而引起。心理护理最重要的问题是防止患者的消极行为 (自杀) 。慢性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健康人群低。抑郁与疼痛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影响, 提示临床护士应采用干预措施, 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疼痛程度, 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11]。护士加强巡视, 做好患者安全管理, 与患者多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护患关系的协调与合作, 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减少孤寂, 多向患者宣传疾病知识, 以消除错误观念、错误认识,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适应能力, 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2.4安全护理

2.4.1预防跌倒频发剧烈疼痛极易造成患者意外摔伤等不良事件产生, 因此, 我科及时对患者进行跌倒评分并加强宣教和防护。根据我院跌倒评分量表 (意识形态、过去三个月的跌倒史、活动/排泄形态、视力、步态和平衡、体位改变时血压心率改变大小、镇静/麻醉/精神类等药物服用史、诱发跌倒的疾病如脑血管病/帕金森病/肢体残疾/眩晕等) 进行跌倒评分, 总分18分, 若评分大于等于10分或单项大于等于4分说明有跌倒风险, 需加强安全护理。该患者有复视、肌力弱及心源性晕厥病史, 跌倒评分大于10分, 有跌倒风险, 患者入院时已佩戴防复视眼镜, 护士予床头放置防跌倒标识, 加强患者宣教,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保持病房环境干净整洁, 光线明亮, 桌椅、鞋子摆放整齐, 随手物品取放方便, 合理使用床档。设专人陪护, 夜班护士加强巡视。

2.4.2预防猝死患者住院期间剧痛导致三次阿斯综合征发作, 发作时心率减慢最低至39次/分, 有突发心跳骤停的危险, 我科请心内科会诊, 予床旁临时起搏器置入, 术后持续心电监测, 护士每小时进行护理记录, 有特殊情况随时记录。加强巡视与宣教, 观察患者面部表情, 关注患者不适主诉, 做好心理护理, 患者床旁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用物, 以免耽误病情。该患者临时起搏器置入期间病情平稳, 阿斯未再次发作, 置入临时起搏器1月后, 为患者安全拔出。

2.4.3预防自伤疾病严重困扰着患者的生活, 给患者精神、心理及经济上带来严重负担,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时有发生, 有自杀的危险, 护士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患者自带的危险物品及药品, 及时发现患者异常行为与心理, 家属24 h陪护, 以提供亲情支持, 护士多给患者关心、鼓励, 多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 使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积极配合治疗。

3小结

患者入院时疼痛明显, 病情危重, 积极有效的疼痛观察、评估、用药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方法, 同时心理护理的作用在疼痛治疗中不可忽视, 护士一定要加强患者心理护理, 使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观。

参考文献

[1]MK Merboth, 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ing Clinical of North Amermica, 2000, 35 (2) :375-383.

[2]李莉, 钱媛媛.吗啡加音乐疗法对晚期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J].当代护士杂志, 2011, (10) :64-65.

[3]刘冬华, 徐凌忠.疼痛评估工具的选择及应用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 2014, 12 (3) :200-202.

[4]Li L, Herr K, Chen P.Postoperative pain assessment with three intensity scales in Chinese elders[J].J Nurs Scholarsh, 2009, 41 (3) :241-249.

[5]中华医学麻醉学分会.糖皮质激索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麻醉学杂志, 2009, 25 (3) :192-193.

[6]王秋杏, 林华瑶.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痛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杂志, 2010, (2) :93-95.

[7]黄海, 李健.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12 (1) :87-89.

[8]李晓红.射频消融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杂志, 2014, 21:68-69.

[9]李慧莉, 张俊红.疼痛处理中的道德问题[J].国外医学:医学护理分册, 2001, 20 (3) :132.

[10]安凤娥.心理护理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和疼痛感影响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 (24) :3134-3135.

多发性神经炎 篇8

关键词: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误诊,分析

慢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 (CIDP) 又称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其症状和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 (AIDP) 相似。但病程缓慢.并对激素治疗效果好。重庆医大临床学院神经内科于1992年至今收治C1DP 25例, 其中9例在外院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误诊率达36%, 应引起同行足够重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5例、女4例, 年龄35~52岁, 平均43岁, 病程4个月~3年, 参考Barohn提出诊断标准[1]及余敏等提出的诊断标准[2], 确诊3例, 可能6例。

1.2 症状和体征

(1) 进动障碍:全部病例有程度不同的肢瘫。肌力1~4级.四肢力弱8例.双下肢力弱1例。发病一侧起病4例.双侧起病5例, 7例有肌萎缩。9例患者患肢均有腱反射减低或消失。 (2) 感觉障凝:7例具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深浅感觉障碍。肢体远端感觉障碍6例, 远近端感觉障礙1例。 (3) 植物神经障碍:手足肿胀2例。

1.3 辅助检查

(1) 周围血象高2例, 血沉1例超过20mm/h。电解质, 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均正常。 (2) 脑脊液8例蛋白增高, 在0.51~1.58g/L, 平均0.84g/L, 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3) 电生理检查:9例肌电图失神经损害, 9例均有2根以上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超过70%, 7例有感觉传导速度减慢。 (4) 活檢:3例腓肠神经活檢, 均示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 (5) 影像学检查:3例CT提示颈椎间盤轻度突出。1例腰椎间盘轻度突出。1例MRI提示腔隙脑梗死。

1.4 误诊情况

(1) 颈椎病3例; (2) 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 (3) 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 (4) 脑梗死1例; (5) 重症肌无力l例。 (6) 进行性脊肌姜缩症l例。误诊时间1~14个月。

2 转归

本组病例均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强的松100mg/d, 4周以后逐渐减量) , 其中7例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有8例肌力恢复Ⅰ极以上。有6例感觉障礙明显减轻。另1例经治疗病情稳定。症状未加重。随访6例.4例恢复正常.1例明显好转。l例复发.再行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无效。

3 讨论

3.1 误诊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CIDP发病早期出显轻度无力;肢体麻木、刺痛、算账、临床医师做CT检查后, 诊断为此类疾病, 因治瘵效果不佳转诊我院后才确诊。因很多人有影像学提示颈椎、腰椎间盤轻度突出, 而无临床症状, 此误诊4例患者是由临床医师对颈椎病、腰椎间盤突出认识不足, 而C1DP在基层少见, 故造成误诊。

3.2 误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格休-巴利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AIDP报道较多[3,4,5], 尤以手足肿胀发生率高。本组2例早期症状为手足肿胀, 四肢远端麻木刺痛轻度无力, 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给予消炎。止痛药后症状稍减轻, 不久又加重, 再用消炎止痛药物无效, 直到患者出现肌无力又加重、肌萎缩才到我院就诊.查脑脊液、肌电图后确诊。

3.3 误诊为脑梗死

本例患者发病由一侧肢体无力开始伴感觉障碍。外院做MRl提示腔隙性脑梗死, 给予抗凝、脑保护治疗无效果, 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对侧肢体麻木、无力, 才做脑脊液、肌电图检查, 诊断为C1DP后给予大剂量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 病情逐步好转。

3.4 误诊为重症肌无力

本例患者以四肢无力为首发症状, 无明显感觉障碍, 活动后无力加重, 休息后轻度减轻。在当地医院做新斯的明实验提示阳性, 给予吡啶斯的明治疗, 无效果。到我院就诊, 做肌电图重复电刺激阴性, 进一步查脑脊液、肌电图、腓肠神经活检后确诊。经激素和血浆置换治疗好转出院。

3.5 误诊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

此例患者主要症状民双下肢肌无力、肌萎缩、肉跳、无感觉障碍。外院作肌电图提示失神经损害, 运动传导速度减慢, 诊断为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转诊我院后, 查脑脊液蛋白增高, 做腓肠神经活检。提示节段性脱髓鞘和髓鞘再生:诊断为CIDP。经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2年后恢复正常。

CIDP临床发病率低, 基层医院更少见。本组误诊率达36%值得重视。CIDP起病缓, 病程较长, 早期症状不典型, 易出现误诊。为此, 建议临床遇到肌无力、肌萎缩、腱反射减退、肢体麻木肿胀的患者, 应想到CIDP的可有。对可疑患者检查脑脊液、肌电图、神经活检等, 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Barohn RJ, Kissel JT, Warmolts JR, et al.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J].Arch Ncurol, 1989, 46 (8) :387.

[2]余敏, 赵葆洵.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16例临床报告[J].北京医学, 1990, 12 (2) :80.

[3]王壮, 许贻白.以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首发症Guillain-Barre综合症[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1999, 12 (5) :293.

[4]马慧颖.格林-巴利综合征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 2011, 8 (10) :154-155.

多发性神经炎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组共50例,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23~70岁, 平均 (44.5±13.2) 岁。均符合MS于1983年由Poser等制订的相关诊断标准, 并结合临床或实验室检查确诊。对周围神经病变合并有明确病因的病例排除。电生理应用Krarup推荐和Ho使用的对轴突病变和脱髓鞘鉴别诊断的标准。同期选择50例健康自愿者作对照组, 男24例, 女26例, 年龄22~67岁, 平均 (42.5±9.3) 岁。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50例中, 采用F波 (F-wave) 检测17例, 行动诱发电位 (MEP) 检测18例, 感染传导速度 (SCV) 和运动传导速度 (MCV) 检测15例。采用导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肌电图仪及磁刺激器实施检测。依据常规工作方法及参数进行。对腓、胫、尺及正中神经MCV进行检测时, 分别于小指展肌、伸趾短肌、拇短展肌处行电极记录。刺激电极分别于肘横纹内侧/腕横纹正中、腘腔中点/内踝及尺骨鹰嘴/腕横纹内侧选择。对胫、尺及正中神经SCV进行检测时, 于小指、拇指等处选择刺激电位, 尺骨鹰嘴/腕横纹内侧、肘横纹内侧/腕横纹正中等处行电极记录。对F波进行测定时, 拇短展肌处选择表面电极, 采用正中神经记录, 腕横纹处为刺激电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神经检出数

对照组均做双侧腓、胫、尺、正中神经检测, 共测出以上神经各100条。观察组以上项目检测37例, 共测出以上神经各74条。

2.2 相关指标比较

NCV 在观察组患者中均有程度不等的减慢表现, 与 SCV 比较, MCV 的异常率较高, 轴突损害经 NCV 结果显示, 比脱髓鞘明显。采用 MEP 测得的腰4点和肘点在潜伏期上相对延长, 故腰骶神经根功能和正中神经远端功能可能受到损害。患者中部分F波在出现率方面有所降低, 表明周围神经根有异常表现。见表1。

3 讨论

MS 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研究中, 以往多采用数理报告的方式, 可检测技术较单一。应用神经电生理各项技术, 对MS患者有周围神经功能异常合并发生的机制进行检测[2]。结果表明, 对照组与周围神经的 NCV 比较, 均呈程度不等的减慢表现, 在 MS 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MCV 异常率要比 SCV 高, 提示与感觉神经纤维比较, 运动神经纤维可能更易受累, 对潜伏期的相关研究中这点得到证实。周围神经脱髓鞘的比例显著低于轴突病变比例, 腓神经病变最高, 表明可能此神经有易感染, 与其解剖因素有密切相关性[3]。MEP 结明表明, 腰骶神经根和正中神经远端为主要的损害部位, 与MCV的潜伏期一致。F 波出现率降低对神经根的功能造成了一定影响。故在早期即可行 MS 周围神经病变检查, 利于干预方法的制定, 对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起到有效的防止和延缓作用, 也加深脱髓鞘疾病临床角度分析的特点, 对多种电生理检测技术的优势进行了解, 定量对病变程度进行反映, 为临床治疗创造条件。综上, 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功能改变采用电生理检测, 可显著提高检测准确率, 为临床治疗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汤晓芙, 崔丽英, 万新华.神经病学——神经系统临床电生理学 (下) [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2:99-100.

[2]Sarova-Pinhas I, Achiron A, Gilad R, et al.Peripheral neuropathy in multiple sclerosis:a clinic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J].Acta Neurol Scand, 1995, 91:234-238.

多发性神经炎 篇10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传统康复技术;康复训练;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 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65-0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麻痹,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部分患者病前有而部受凉风吹袭或咽部感染史。通常认为可能是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发生痉挛,或因风湿、茎乳突内的骨膜炎引起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患侧面肌瘫痪导致面部对称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痛苦。笔者自2006年9月采用药物治疗结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治疗30例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74岁,其中≤5岁2例,6—20岁4例,21—30岁10例,31—40岁5例,≥42岁9例。病变发生在左侧面部19例,右侧11例,其中有2例左侧发病恢复后右侧又发病。春秋季节发病者占66%以上。病程1d—6个月。

1.2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第三版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1],并排除脑血管病、脑肿瘤及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的面神经麻痹。

2 治疗方法 本病采用药物结合中国传统康复技术进行治疗,药物主要是中西医药结合,中国康复康复技术主要采用中医针灸、保健按摩及面肌康复训练等方法。对门诊患者根据发病过程及其程度采取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

2.1急性期治疗:即起病1—2周内,主要是控制炎性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及解除神经受压。

2.1.1药物治疗

(1)西药治疗(1)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1个疗程:泼尼松20~40rag,晨1次顿服;也可用地塞米松每日10一20mg,稀释后静脉滴注,连用7~l0d后逐渐减量,应同服钾盐。临床观察激素治疗恢复完全,后遗症少,但突然中止治疗有反跳现象。对伴有带状疱疹的面神经麻痹患者可用泼尼松每日60mg,连用14d后减量。(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706代血浆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7~lOd。(3)阿昔洛韦: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患者可口服0.2g,每日5次,连服7~lOd。(4)神经营养代谢药:维生素B l0~20rag口服,每日3次,或100m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10~14次;维生素B。2 500~g肌内注射,每日1次,共l0~l4次;胞二磷胆碱250rag肌内注射,每日1次,或0.5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入,每日1次,共10~14次。

(2)中药治疗以牵正散为主方:白附子10 g,僵蚕lOg,全虫6 g,防风10 g,半夏9 g,白芷10 g,天麻10 g,当归10 g,川芎l o g,甘草6 g,并随症加减。

2.1.2传统康复技术治疗

(1)理疗:可改善面神经管中神经的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控制炎性反应过程,给予超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或耳后茎乳孔周围的局部热敷、按摩,此期不宜行强烈刺激疗法,如针刺、电针等,以免继发面肌痉挛 。(2)康复训练:患病早期开始,以一手固定健侧面部肌肉,使患侧面部肌肉尽可能地做抬额、皱眉、闭目、示齿、吹哨、鼓腮等动作,每次30 mi n,2次/d,其后给以患侧面部湿热敷。(3)注意保护眼睛,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户外活动,外出或睡眠时以眼罩掩盖患侧眼睛,也可用限药水防止角、结膜炎。

2.2 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是指发病第2周末至2年为恢复期,此期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主。

2.2.1药物治疗 可继续使用维生素B 、B 胞二磷胆贼和地巴唑等神经功能促进剂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2.2传统康复治疗

(1)体疗与理疗:患者可自行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次1Omin,每日3—4次,待面肌自主运动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面肌的随意运动。(2)针灸治疗:每次于地仓、颊车、四白、阳白、攒竹、翳风、风池、大椎、丝竹空、下关、牵正、太阳、合谷等穴中选5—6穴进行针刺,地仓透颊车【2】,早期用泻法,1 W后用补法,并加用G6805电针仪进行穴位刺激,以加强针感来提高疗效,每次留针20—30 mi n,根患者耐受情况而定。且可在颊车、阳白、大椎等穴加拔火罐以增强祛风通络之疗效,隔日针灸1次,10次为1疗程,l 疗程结束休息1 w续下l 疗程,一般治疗l ~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面部外观双侧对称,闭目紧,口角无偏斜,亦无联带运动及面肌痉挛等现象;显效:静止时外观正常,面部运动时可出现轻微不对称;有效:治疗后症状有改善,但仍伴有运动障碍,外观面部不对称;无效:症状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3.2 治疗结果 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4 讨论

面神经麻痹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水肿和髓鞘脱失,严重者出现轴索变性,以茎乳突孔和面神经管内部分尤为显著。发病较急,患者往往在早晨洗漱时发现口角歪斜、漱口时口角漏水等一系列症状,多为单侧,双侧同时发病者少见。本病发病较突然,急性期病情不稳定,且有加重趋势。所以在急性期采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和物理疗法中的温热疗法,使其炎性反应消退,改善面神经区的血液循环及神经、肌肉的营养状态[3]。急性期避免针刺或电刺激疗法,恢复期治疗主要是恢复面肌正常功能,预防或治疗面肌萎缩及肌痉挛等,除加用电刺激疗法外,还要注意进行面肌的主动运动锻炼和被动运动锻炼,以促进面肌功能的恢复。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当患侧面肌出现抽动,即使是局限性的或极轻微的肌肉阵发性挛缩,也应立即停止电刺激和其他脉冲电疗,否则将加剧面肌的痉挛,可予药物治疗痉挛,缓解后再进行上述治疗。

面肌失神经支配后更应尽早开始中国传统康复治疗技术治疗,比如体疗及面部手法按摩,把基本方法教给患者,让其对着镜子自己练习,做到医院康复与家庭康复相结合,以利于患侧面瘫的功能恢复,一般来讲,病后即时治疗其治愈效果是很好的。

笔者体会,此病发病后及早就医,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面神经麻痹恢复的关键。约80%患者可在数周或1~2个月内恢复,1周内味觉恢复提示预后良好。不完全性面瘫1~2个月内可恢复或痊愈。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动脉硬化等预后较差。

参考文献:

[1] 候熙德.神经病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0—81.

[2] 王敬祖.针刺治疗马钱子中毒引起双侧面神经麻痹12例[ J].中国针灸,2005,25(10):750.

上一篇:中学生探索能力培养下一篇:创新后勤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