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2024-05-24

甘肃省多发病调查(精选14篇)

篇1: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区域常见病多发病调查研究工作制度

为全面提高我院各级医务人员调查研究能力,鼓励支持医务人员参与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相关调查研究工作,切实解决日常医疗工作中的难题,进一步我院医疗技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现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调查研究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医院科学发展提供服务。调研课题的设定要以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第二条调研工作遵循的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

2、准确及时、务求实效。

3、日常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

4、符合医学伦理规定。

第三条医务科牵头负责调研活动的开展,对各科室或个人申报课题进行审核,确定调研课题,负责调研计划的制订、调研课题的统筹协调、以及调研活动的过程管理等日常工作,以及调研成果的评定、表彰和奖励。医务科要将课题研究情况阶段性汇报给分管业务院长;各课题组具体负责人要及时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

第四条形成调研报告

课题组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及时写出阶段性研究成果并上报医务科,课题结束要报送完整的调研报告,调研成果中应当提出明确的结论性意见。要在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注重理论联系实践把撰写调研报告的过程转化成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的过程。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调研成果的论证,积极推进好建议、好方案、好措施的运用促进我院整体医疗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五条医院鼓励广大员工结合本职工作开展调研工作,并提供适度研究经费。调研课题完成后,医务科对调研成果进行评审,对获奖的调研成果,给予适当奖励。

篇2: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常见病、多发病的调研的工作制度

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基层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成为增加基层人民群众生活负担的一项重要因素。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调研,可以有效的了解区域性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集中区域、高患病率患者年龄集中阶段、流行学特点,对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可以有效的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依据。

鉴于开展常见病、多发病调研的重要性,我院依照上级卫生部门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二、工作职责:

1、医院提供专项经费,保障调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组长全面负责工作的开展,召开专题会议,具体分工,把任务落实到个人。

3、小组成员负责收集各个科室住院病人信息,汇集常见病、多发病患者病历资料,将数据整理分类,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4、各科室主任及医护人员要积极配合领导小组成员的各项工作,提供各项临床数据。

三、工作目标:

1、了解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的种类

2、分析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流行因素及发病特点(包括流行病学特点、多发季节、高发病率年龄阶段、发病集中区域等)

3、对本区域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深入的病理学研究,找出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案

4、取得相关研究成果并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

四、奖惩措施:

组长要认真分配工作任务,各成员要积极落实,对于不配合工作或工作态度不认真积极的成员给予全院通报批评并作经济上的处罚,对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人员给予奖励,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

篇3: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2010年3月以普查方式对我省某地区进行入户水痘发病率调查。选择5年内未进行水痘疫苗大规模接种的1个街道和1个乡,并且所选择的1个街道和1个乡人口合计大于3万人。

1.2 研究对象

根据现有的中国监测数据和国外的资料显示,≤14岁儿童90%以上都感染过水痘[4],成人水痘抗体阳性率几乎为100%[5,6,7]。从可操作性考虑,本次所选择街道、乡的是所有≤14岁儿童及2010年临床诊断的水痘病例。

1.3 病例定义

(1)就诊病历:由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即可纳入随访病例。(2)未就诊病例:①≤14天密切接触人群中有水痘病例出现;②无其他原因的出疹病例;③皮疹首先出现在头皮和躯干,然后扩散到四肢,以躯干最多。皮疹初为红色斑疹,有瘙痒,后发展为斑丘疹,表面形成直径为1~4 mm的水疱,疱液透明,几小时后变浑浊,1天后结痂,1周后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痕迹。由于皮疹分批连续出现,故同一部位可见不同期皮疹。未就诊病例符合①和②,或者符合③即可纳入随访病例。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当地专业人员组成,并由居委会、村医以及教师等相关人员协助下完成调查,从人员上保证了调查质量。采用普查的方式,由调查人员入户调查水痘发病情况,并由专业人员了解当地所辖学校、托幼机构的水痘发病信息。

1.5 统计方法

采用Epi info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共调查12 972人,其中≤14岁儿童12 847人,0~4岁、5~9岁和10~14岁调查对象分别占21.21%、36.09%和41.74%。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5.21%,女性占44.79%,男女性别比为1.23∶1。调查出水痘病例977例,14岁以下975例。0~4岁、5~9岁和10~14岁分别占6.04%、56.40%和37.36%。

2.2 城乡发病率

城市和农村分别调查5 030人和7 817人,水痘病例分别为578例和398例。城市和农村14岁以下人口水痘发病率分别为11 510.93/10万、5 091.47/10万,14岁以下人口水痘调整发病率为6 086.26/10万。推算该地区14岁以下人口水痘病例为4 783例,全人群水痘估算病例数为5 035例(0~14岁儿童水痘病例占全部病例的95.00%),估算该地区全人群水痘发病率为1 103.09/10万,见表1。

2.3 不同年龄组儿童发病率

在调查的12 847名儿童中,0~2岁组发病最低(573.30/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2岁组儿童,趋势卡方检验结果:χ2=20.403,P<0.000 1,不同年龄分布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水痘发病情况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农村和城市7~8岁组水痘发病最高,病例分别为89例(7 018.93/10万)和199例(26 081.26/10万);其次为9~10岁组,农村和城市发病年龄高峰相一致,见图1、表2。

2.4 不同性别发病率

共调查男性7 089名,水痘病例523例;调查女性5758例,水痘病例452例。男女性别发病比为1.16∶1,男性水痘发病率为7 377.63/10万,女性为7 849.95/10万,见表3。

3 讨论

目前水痘在我国虽属监测性疾病,但尚未纳入法定报告传染病。水痘病例实际发病与我们通过主动监测得到数据不一致,很大程度上存在漏报[2]。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得到的水痘发病率推算出该地区14岁以下人口水痘病例为4 783例,全人群水痘估算病例数为5 035例,而该地区全人群同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水痘病例仅为64例,大量水痘病例被漏报,影响了监测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农村和城市水痘发病不同。农村和城市水痘调查发病率分别为5 078.67/10万和11 491.05/10万,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原因可能与农村和城市人口密集度和流动性存在差异有关。另外,水痘为呼吸道传播疾病,而我国托幼机构和学校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传播的中心场所[4],由于经济贫困,我省农村大部分地区无托幼机构,也可能是农村儿童发病较城市低的另一原因。

水痘的发病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通过水痘病例的年龄分布可以看出,不论城市还是农村,2岁以下儿童水痘发病最低,自3岁开始病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城市儿童水痘病例从5岁开始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到7~8岁形成高峰,11~12岁出现回落,发病有明显的年龄分布。农村地区发病年龄高峰虽也在7~8岁,但上升幅度较平缓。

综上所述,当前水痘疫情报告体系对控制疫情不利,做为托幼机构和学校暴发的常见病,应尽快将水痘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提高监测的敏感性,科学、规范的开展监测和控制。此次现场调查是在一个小范围内开展的回顾性调查,可能会有信息偏倚存在,得到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陈震.水痘带状疱疹疫苗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6):568-570.

[2]Barna DT,Lore EL,Hilary GE,et al.Chickenpox Outbreak in a highly vaccinated school population[J].Pediatrics,2004,113(3):455-459.

[3]殷大鹏,宋立志.鲁甘湘三省2007年水痘发病率调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9,15(2):119-122.

[4]徐冰,王树巧.水痘疫苗及其免疫策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5,11(3):238-242.

[5]黄礼兰,郑寿贵.儿童水痘疫情控制常见问题与建议策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7,8(6):773-774.

[6]Perez-Farinos N,G-CL,Ramirez-Fernandez R.Seroprevalence ofet al antibodies to varicella-zoster virus in Madrid(Spain)in the absence of vaccination[J].Cent Eur J Public Health,2008,16(1):41-44.

篇4:农民脂肪肝发病情况调查

关键词 脂肪肝 农民 发病率

资料与方法

普查对象:2007年4月12~28日,农村成人居民1178人,其中男684人,女494人。年龄19~83岁,平均62.4岁。

脂肪肝B超声像图诊断标准:轻度脂肪肝: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中度脂肪肝: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场衰减,肝内管状结构模糊;重度脂肪肝: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肝内管状结构不清或无法辨认。见致密增强后方回声衰减[1]

方法:体检当日空腹B超检查肝脏。

结 果

查出脂肪肝342例,其中男129例(平均年龄53.2岁,平均体重指数27.38),女213例(平均年龄49.4岁,平均体重指数26.30),总发病率29.03%,男性发率病18.86%,女性发病率43.12%。

讨 论

脂肪肝的诊断:CT对脂肪肝的诊断准确性优于B超,但众多研究表明B超诊断脂肪肝亦准确可靠,并且有经济、无创伤、方便于普查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引起脂肪肝的常见原因:营养失调,包括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良;饮酒;糖尿病;毒物、药物;高脂血症;长期静脉内营养;其他慢性发热性疾病、白血病等。农村最常见的原因是营养过剩。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导致肝代谢失常:使机体对脂类的吸收发生障碍,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从而降低机体对病原菌、病毒,以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②影响其他疾病的恢复:许多疾病,如糖尿病等会因脂肪肝对肝脏损害程度不同而相应受影响,是造成这些疾病久治不愈或肝功能不能得到恢复原因之一。③加重体内原有的病变:脂肪肝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部分病人可经由脂肪肝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或肝硬化。国外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平均每年有10%左右的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2]

本资料中脂肪肝的总发病率29.03%,男性发病率18.86%,女性发病率43.1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不一致。农村中部分青壮年因外出打工未参加体检,对脂肪肝发病率偏高有一定影响,但上述结果仍足以说明农村居民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资料显示农村居民中年龄在40~55岁脂肪肝患病率高。男女脂肪肝患者的平均体重指数分别为27.38和26.30,均达到了超重的标准(WHO指出体重指数≥25为超重,≥30为肥胖[3])。提示营养过剩为农村居民脂脂肪肝患者的主要原因。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肥、甘、厚、腻的高脂高热膳食增多,加之随着农村作业的机械化,人们的劳动强度大为下降,居民缺乏运动,活动减少,热能得不到充分消耗,故而多转化为脂肪蓄积于肝细胞之中,形成脂肪肝。本组资料显示女性脂肪肝发病率高,除前述因素外,可能还与本次参检者年龄多在40~60岁,有相当部分女性居民已绝经,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从而导致脂肪肝发病者增多。

脂肪肝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应予以高度重视。脂肪肝患者由于对一般降脂治疗不太敏感,故脂肪肝的治疗重在预防。

首先,应加大对脂肪肝危害性及其与高脂饮食等关系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脂肪肝的认识,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的过度摄入;其次,强调适量的运动锻炼以增加体内脂肪的消耗,使肝内的脂肪动用成为可能;第三,配合降血脂和保肝治疗,防止肝脏的进一步损害。

参考文献

1 韩硬海,李树桐,主编.临床肝脏病学.第1版.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365.

2 姚克裘,编著.脂肪肝.第1版.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5.

篇5: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一、基本情况

本小学与城关镇相距约1.5公里,位于该镇桃园村。全校共有8个班级,在校学生274人,其中男生137人,女生137人,学生来源主要是本村儿童。

二、调查方法、内容

1、现场调查了解发病的具体情况及学校的一般情况;

2、核实诊断、进行逐班逐人调查;

3、对患者进行检查,逐人进行登记;

三、发病情况

经调查核实:追查到的最早发病病例,洪艳、女、10岁,本校四年级学生;李顺华、女、8岁,本校一年级学生;周康、男、12岁,本校五年级学生;三名患者家住均为城关镇桃园村,3例患者均于4月5日背部疱疹,继尔面部,上臂、下肢也出现疱疹,且瘙痒,在村卫生室治疗症状无缓解。没有进行隔离,继续在本校上课,到4月20日该班学生14人出现类似症状。

截止4月20日先后发病39例病人。其发病时间为:4月5日发病3例,4月6至10日发病1例,4月11日至15日发病2例,4月16日至20日发病33例,全校共发病39例,罹患率14.23﹪。男性20例,占发病总数的51.28%,女性发病19例,占发病总数的48.72%。8个班级有6个班级发病,发病班级占班级的75%;其中幼儿班1例,一年级1例,二年级3例,三年级9例,四年级20例,五年级5例,学前班和六年级无病例。发病年龄分布:6岁1例,8岁3例,9岁10例,10岁15例,11岁8例,12岁1例,13岁1例。

四、临床特征

经对患者进行询问,发病初期无发热症状,检查患者主要表现为躯干、面部、四肢疱疹,且瘙痒,个别患者疱疹已结痂。根据患者躯干、面部、四肢疱疹及潜伏期可诊断为水痘。

三、流行因素分析

本病属呼吸道及接触传播疾病,早期病人发病后,未进行隔离治疗,继续在校上课,而导致互相传播,引起了该次疫情的爆发。

四、处理措施

1、对现症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和居家休息治疗,减少传播,学校暂停课2天(21至22日)。同时通知该村卫生室随时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每天向卫生院报告一次疫情,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做好病人登记。

2、加强宣传教育,做到勤开窗,勤晒被;讲究个人卫生,勤换衣,勤洗手,勤洗澡,增强学生防病意识。

3、在学生放假期间,学校要对教室每天进行一次消毒,改善内外环境。

4、由于水痘疫苗价格昂贵,学生难易接受,为控制疫情,建议易感人群采取中草药预防。

5、学校在学生复课时,要随时注意学生身体状况,凡患病未痊愈学生均不得入校上课。发现可疑或苗头病人,应立即上报,以控制疫情漫延。

房县疾控中心

篇6: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调查表

您好!我们是***的学生,调查居民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我们保证对调查结果不公开,希望你配合我们的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A.20-29;B.30-39;C.40-49;D.50-59;

E.60-69;F.70-79;G.80以上

3.您是否患有急性脑血管病?

A.有B.没有

4.您患的急性脑血管病是哪一种?

A.脑血栓形成B.脑栓塞C.脑出血D.蛛网膜下腔出血E.腔隙性梗死F.脑分水岭梗死

5.您是否存在下列情况?

A.高血压B.心脏病C.糖尿病(高血糖)

D.高脂血症E.吸烟F.酗酒

G.不良饮食习惯H.体力活动少

I.长期服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J.高尿酸血症

K.超重或肥胖L.脑动脉硬化M.脑动脉瘤

N.脑血管畸形O.颈动脉硬化P.颈动脉狭窄

Q.椎-基底动脉狭窄R.药物滥用S.TIA

篇7: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摘 要】目的:调查鑫丰牧业养殖人员人间布鲁氏菌病发病情况。方法:对养殖人员抽取血清做布鲁氏菌抗体滴度试验,体滴度试验1:100以上者为阳性。结果:共确诊2人,可疑1人,抗体滴度升高但无症状3人。防治方法 建平疾控中心深入羊场对其职工进行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指导羊场职工对羊舍和职工宿舍进行消毒以及演示如何进行自身防护。畜牧部门对羊场的羊进行检疫。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调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625-01

2012年6月,建平县鑫丰牧业羊场养殖人员发生了人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建平县疾控中心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方法

执行GB15988-1995国家标准。结果

2.1基本情况

鑫丰羊场位于建平县境内,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养羊900多只,种羊大多从与我省毗邻的内蒙购进,饲养方式为圈养,现有员工11人,其中,饲养员8名,兽医1名,管理人员1名,炊事员1名。

2.2 疫情情况

2012年6月7日,建平县鑫丰街道鑫丰村村民胡鑫丰,女,50岁,经建平县疾控中心检验,抗体滴度1:100++++;经过本人描述,她于2012年4月1-26日曾与丈夫由鑫丰一起在鑫丰羊业做饲养员工作。之后,回家务农,在家里和村里均未与羊有任何接触,于6月1日发病,出现发热、多汗、肌肉疼痛、乏力等症状。经建平县县医院二部临床诊断为布病,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和血检,确诊为人间布病病人。胡发病后,鉴于他们夫妻俩一起在鑫丰羊场打工,疾控中心建议她丈夫由鑫丰采血化验,经检验,由某抗体滴度1:100++++。由于他除发热外无其他症状,不能确诊为布病,建议他到医院就诊,一个月后复查;胡鑫丰夫妇发病后,建平县疾控中心于6月20-27日对鑫丰羊业其他工作人员采血化验,抗体滴度1:100++++三人,分别为孙鑫丰,饲养员,62岁;饲养员杨鑫丰,47岁;饲养员刘鑫丰,47岁;抗体滴度1:50++一人为饲养员李X。其他人抗体滴度为阴性。抗体滴度1:100++++3人自觉无临床症状。7月18日,孙鑫丰经复查滴度仍为1:100++++,且出现发热、乏力、关节疼痛等症状,结合该人有流行病学接触史的情况,建平县疾控中心确诊孙鑫丰为布病患者。

2.3 流行特征

(1)时间分布 首发病例6月1日,续发6月24日,共确诊2人,可疑1人,抗体滴度升高但无症状3人。

(2)人群分布:病例均为羊场饲养员。

(3)地区分布:病例均在鑫丰牧业羊场工作,与病羊有直接接触史。

2.4 原因分析

鑫丰牧业羊场的羊全部为圈养,以前未有病人出现。据羊场管理人员刘某叙述因有6只母羊出现流产症状,经畜牧部门检验、检疫后确诊为羊感染布病,随后6只羊被焚烧后深埋。其饲养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未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从而造成感染。采取的措施

3.1 建平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与2012年6月30日深入羊场对其职工进行了布病防治知识的宣传。

3.2建平疾控中心深入现场指导羊场职工对羊舍和职工宿舍进行消毒以及指导如何进行自身防护。

3.3建平疾控中心及时和畜牧部门沟通,畜牧部门已对所有羊场的羊进行了检疫。建议

4.1羊场应购买经过畜牧部门检疫的羊。

4.2羊场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采取有效地保护措施,防治布鲁士杆菌的传播。

参考文献:

[1] 全国人间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王钧?F 中国临床诊疗与药学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224

[3] 杨绍基 传染病学,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2

篇8: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基线资料: 来源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对敦煌市、 泾川县、 徽县和渭源县四个县/市2001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出生的所有孕28 周以上新生儿调查数据库, 以及对永靖县2002 年10 月1 日—2003 年9 月30 日出生的所有孕28 周以上新生儿调查数据库。

1.1.2 终末资料: 来源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对敦煌市、 泾川县、 徽县、 渭源县和永靖县五个县/市2008 年10月1 日—2010 年9 月30 日出生的孕28 周以上新生儿 (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者) 进行普查的数据库。

1.2 方法

1.2.1 出生缺陷判定标准: 在医院分娩的新生儿以医院诊断为准; 在家或私人诊所分娩的由知情人员回忆, 调查员实际观察、 客观记录, 会同专家确诊。 缺陷的种类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在1998 年发布的 “国际疾病分类” (ICD-10-CM) 。

1.3 统计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围产期先天缺陷总发生情况

基线调查共7 634 人, 先天缺陷儿107 例, 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率为14.02‰; 终末调查共10 904 人, 先天缺陷儿91 例, 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率为8.35‰, 与基线调查相比, 下降了40.44%; 基线调查与终末调查比较, 男女性发生率均有所降低, 分别下降了41.83%和38.36%, 见表1。

2.2 各类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情况

基线调查中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最高为6.16‰, 其次为四肢畸形2.36‰, 唇腭裂及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分别为1.05‰和0.65‰; 色素痣、 脑积水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升高幅度最大, 分别上升了607.69%、 219.23%和196.92%, 其他基线调查中发生率较高的病种在终末调查结果中发生率均有所降低, 见表2。

2.3 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顺位及构成情况

基线调查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神经管畸形、 四肢畸形及唇腭裂。 终末调查中顺位发生改变, 先天性心脏病上升至第一位, 神经管畸形下降至第二位, 色素痣与神经管畸形并列第二, 见表3。

2.4 各类围产期先天缺陷死亡情况

对比基线调查和终末调查, 脑积水、 先天性心脏病、 直肠或肛门闭锁及尿道上、 下裂的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上升幅度最大, 上升了69.23%, 其他各类先天缺陷的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见表4。

2.5 各类围产期先天缺陷病死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 唐氏综合征的病死率为100.00%; 尿道上、 下裂与四肢畸形的病死率与以往基线水平相比有所升高, 其他各类先天缺陷的病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降低幅度最大的为先天性食道阻塞, 与基线调查相比降低了100.00% , 先天性心脏病下降幅度最小, 仅下降了4.77% , 见表5。

注:“-” 为未发现。

注:“-” 为未发现。

3讨论

先天缺陷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即已形成的发育障碍, 统计对象包括死胎、 死产和活产[4]。 出生缺陷则是指婴儿于出生前就已经存在的缺陷, 研究对象为活产。 先天缺陷可以导致死胎、 围生儿或婴儿死亡, 重大缺陷可导致终身残疾, 影响生长、 发育以及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2001—2008 年甘肃省的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一直徘徊在80/万~130/万之间[5], 2009年甘肃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21.76/万。 国内文献报道的不同县 (市) 出生缺陷发生率变化较大, 如无锡市锡山区 (2009 年) 为36.9/万[6], 徐州市 (2009 年) 为38.6/万[7], 河南伊川县 (2009 年) 为69.9/万[8], 山西阳泉市 (2009 年) 为95.0/万[9], 甘肃永昌县 (2009 年) 为95.59/万[10], 甘肃成县 (2010 年) 为99.21/万[11], 广州市越秀区 (2009 年) 为364.55/万[12], 广东佛山市 (2009 年) 为1158.01/万[13]等。

注:“-” 为未发现。

本研究发现, 甘肃省5 县 (市) 2009—2010 年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率平均为83.5/万, 低于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和年报2009 年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167.5/万和甘肃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86.53/万[14]。 5 县 (市) 围产期先天缺陷总发生率, 终末调查结果与基线资料相比, 下降了40.44%。 这是因为: ⑴近些年来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 免费投放叶酸政策的实施, 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⑵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率增高以及检测手段和水平提高, 发现严重畸形者及时终止妊娠, 减少了先天缺陷儿的出生; ⑶育龄夫妇对先天缺陷重视程度及保健意识增强, 住院分娩率提高等有直接的关系。也反映出我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的实施, 对降低先天缺陷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01—2008 年8 年间神经管缺陷和先天性脑积水始终位居甘肃省出生缺陷的前三位[5]。 基线调查, 围产期先天缺陷发生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神经管畸形、 四肢畸形及唇腭裂; 终末调查, 先天性心脏病上升至第一位, 神经管畸形下降至第二位, 色素痣与神经管畸形并列第二。 神经管畸形发生率显著降低, 由6.16‰降至0.92‰, 下降了85.06%;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增加, 由0.65‰增至1.93‰, 增长了196.92%。 这与B超检查的广泛应用以及近年来政府加强出生缺陷的干预力度, 重视一级干预, 大量免费叶酸投放有一定的关系。 有研究报道[15,16,17], 妇女怀孕前和怀孕早期体内叶酸的缺乏是新生儿神经管畸形发生的重要原因, 而妊娠前后服用含有叶酸的增补剂能有效降低神经管畸形发生的危险性。

从死亡情况来看, 终末调查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较, 神经管畸形死亡率下降了88.15%, 先天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上升了69.23%; 神经管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病死率有不同程度降低, 但降幅较小, 分别为8.29%和4.77%。 提示先天性心脏病已经成为影响新生儿健康、 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篇9:嵩县肿瘤发病情况调查与分析

【关题词】肿瘤;发病率;调查。

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伏牛山区,辖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3928个自然村,总人口55万,总面积3008平方千米,为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嵩县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嵩县人民健康。为进一步掌握嵩县肿瘤发病、分布情况及发病动态,于2011年4月10~20日对嵩县人民医院、嵩县中医院和嵩县妇幼保健院3家县级医疗机构2008年、2010年诊断、治疗本县境内肿瘤病人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肿瘤发病概况

2008年3家县级医疗机构共诊断、治疗各类肿瘤30种459例,发病率为83.45/10万;2010年3家县级医疗机构共诊断、治疗各类肿瘤36种511例,发病率为92.91/10万;2010年与2008年相比肿瘤发病率增长11.33%。

二、肿瘤发病的年龄分布(附表1)

三、肿瘤发病的性别特征(见附表2)

四、肿瘤发病的地区分布(见附表3)

五、肿瘤分病种发病情况(见附表4)

六、分析

对调查情况综合分析,嵩县肿瘤发病有以下特点:

1. 年龄发病特点:30岁以上人群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以50~59岁年龄组为高发年龄组,2008年50~59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28.98%;2010年50~59岁年龄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30.92%。

2. 性别特点:从2年发病性别看,男性均高于女性,2008年男、女性别比为1.55:1;2010年为1.42:1。

3. 地区分布特点:全县16个乡(镇)及县直均有肿瘤病例发生,但尤以城乡结合部乡(镇)城关、何村、纸房和库区、田湖高发的特点,且大坪、闫庄、纸房、田湖4个乡(镇)肿瘤发病率增长趋势明显,2010年与2008年相比4个乡镇分别增长了79.17%、50%、59.26%和35.14%。

4. 肿瘤发病的病种特点:2008年发病的30种肿瘤,居前6位的分别为:食管癌(234例)、肺癌(39例)、胃癌(38例)、賁门癌(36例)、宫颈癌(21例)、肝癌(18例);2010年发病的36种肿瘤,居前6位的分别是食管癌(196例)、肺癌(67例)、贲门癌(57例)、胃癌(44例)、肝癌(18例)、乳腺癌(18例)、宫颈癌(17例)。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肿瘤为我县肿瘤发病的主要病种,2008年我县食管癌、胃癌、贲门癌共发病308例,占总发病数的67.1%;2010年我县食管癌、胃癌、贲门癌共发病297例,占总发病数的58.12%;2008年、2010年我县肺癌发病人数均排肿瘤发病人数第二位,且增长明显,2010年与2008年相比增长71.8%。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吸烟和酗酒以及人群老龄化等将是影响嵩县肿瘤发病率的主要因素。

参考文献

[1] 林佩彤,梁桂玲,刘颜.深圳市2000~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J].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2006,19(4):23-25.

[2] 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中国城市、县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8-81.

篇10:甘肃省包装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甘肃省包装业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据统计,全球近年来包装材料与容器的.消费市场规模在8000亿美元左右,美国已超过1200亿美元,领先于其他国家.如按人均包装消费金额看,日本为617美元,美国为463美元,都远远高于中国,中国包装行业差距的背后蕴涵着生长潜力.

作 者:辛舟 龚俊 张世新 作者单位:刊 名:中国包装英文刊名:CHINA PACKAGING年,卷(期):200424(2)分类号:F4关键词:

篇11: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项目

第1期(总第1期)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项目2008年3月28日

《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

通过评审

《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是在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192号)及“关于印发《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总体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27号)和《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实施方案》的基础编写完成。2008年3月初通过了甘肃国土资源厅资源处组织的初审,并对初审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2008年3月24-26日在重庆召开的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组织的全国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省级实施方案审查会上,通过项目办汇报、专家提问、项目办答辩的形式对我省项目办编写的《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进行了审查,通过专家评

议,《方案》通过了专家评审。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实施方案》统计了甘肃省需要核查的煤、铁、铬、锰、铜、镍、铅、锌、钨、锡、钼、锑、金、银、稀土、硫铁矿、菱镁矿、重晶石、磷、萤石、钾盐、钒、芒硝、石膏、石棉等25矿种矿区共计571个;确定了核查内容,制定了核查技术路线,部署了2008-2010年工作。

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

组织管理机构成立

为了加强和推进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项目工作的实施,经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研究决定成立甘肃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组织管理机构。组织管理机构如下:

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张力学

副组长:宋史刚候云生高兆奎马国林张玉龙 成员:杨殿忠何慧敏韩沐群李仁清张惟国

沈林夜辛继升田黎平

项目技术委员会

主任:杨殿忠

副主任:田黎平

成员:殷先明 彭文武 高兆奎 李训华 张新虎 孔宪章

徐家乐 张廷瑞 彭德启 孙昌先 张成功 张玉

王世宇 安涛 牛洪斌 佟成利 谢建强

项目办公室

主任:高兆奎

副主任:安涛张成功

篇12:甘肃省兰州市商标发展现状调查

——商标流失惨重 保护迫在眉睫

近年来,市场竞争已跨越产品竞争阶段而逐步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商标犹如企业的“身份证”,已成为各个企业必争的无形资产。随着地方品牌的日益发展强大,兰州拥有了“黄河”、“奇正”、“佛慈”、“读者”、“兰州百合”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商标。然而这并不能掩饰兰州市注册商标数量较少、增长缓慢的现状。由于兰州不少企业商标保护观念不强,缺乏品牌战略化发展眼光,使商标的附加值未得到充分挖掘;更有经营者对自有注册商标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重视,而导致已拥有的注册商标悄然流失,兰州商标注册及保护工作已是迫在眉睫。

注册商标大量流失

兰州是甘肃省会,号称西北工业重镇,拥有建材、化工、机械制造以及服装、食品、烟草、日用品等较为完善的轻重工业体系,但是在兰州,拥有品牌号召力的企业商标却少得可怜。为了培养商标意识,加强商标战略研究及知识产权保护,近年来,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省工商局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加强了商标管理、商标保护、商标使用调查等方面的工作力度。

据兰州市工商局调查统计,2006年,兰州市真正注册的商标有3700件,与2005年的注册商标数达6000多件相比,仅为五成多。有2300多件商标查无下落,部分知名商标流失、闲置多年。比如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的“马兰拉面”,虽然于1993年在兰州起步,但自2000年以后,兰州就很难觅到“马兰拉面”的踪影,曾经的“兰州马兰拉面快餐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仅剩一个空壳。

近年来,兰州注册商标大量流失的情形并没有改观。截止2008年8月底兰州市共有各类企业达47074户,但商标与企业总数的比例为1:9.72,即近十家企业才有一件注册商标。从商标的质量来看,拥有全省著名商标43件,占辖区商标总量比例的1.89%;有全国驰名商标3件,占商标总量的0.06%;另有全国名牌产品一件——兰炼飞天。商标注册量较高的类别都为一般性产品(服务),高端产品(服务)商标注册量较小,国有、集体企业商标注册量下滑,自然人商标注册量猛增,商标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昔日强势品牌销声匿迹

20年前,曾经以“称心如意,长风电器”而闻名全国的“长风”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目前其“长风”商标已经闲置多年,企业依靠贴牌加工外地知名商标的家用电器产品维持,生产经营状况不容乐观。

曾辉煌一时的兰州黄河造漆厂的“黄河”商标和兰州中良西服有限公司的“中良”商标等多件知名商标因在企业破产、改制过程中不被管理者重视,没有及时续展,造成商标流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黄河”、“中良”商标是兰州叫得响的本土品牌,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市场也有很大的知名度。然而两企业在破产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忽视了商标的品牌价值,没有及时续展。

调查发现,除部分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破产倒闭,或者部分企业移师外地主动放弃兰州市场,致使众多商标自然流失外,令人遗憾的是,许多企业商标意识淡薄,甚至视依靠多年培育起来的商标为“鸡肋”。有的是商标在有效期限内,但商标持有人无法查找;有的是因为城市改造和城市拆建,原有的地址已不存在;有的是商标持有人发生了变化,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有的是商标到期,未及时续办相关手续,导致商标保护失效或者在此期间被外地企业抢注。兰州企业界的商标意识还很淡薄。有些企业对商标重使用、轻管理,重宣传、轻保

护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如何摆脱商标流失危机

目前,造成兰州市商标数量少、已有商标流失、驰名商标匮乏、著名商标含金量不高的原因,关键在企业和工商部门。

首先,是由于经营管理不到位。企业经营者没有将商标纳入企业的全面管理机制中,短期行为严重。一些企业管理不善,只注重对有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忽视对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保护。尤其是在企业改制改革过程中,只看重有形资产,轻无形资产,产生了大量闲置商标,不少商标未能按期办理续展注册或直接放弃,造成失效,使得一些省内知名品牌纷纷凋零。其次,是缺乏品牌意识。有半数以上的著名商标企业没有专门的商标管理机构和商标管理人员,没有充分利用商标品牌,发展商标品牌。企业对品牌的内涵、品牌的建设等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对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同时,由于国家商标注册制度改革后,各级工商局、商标协会基本不掌握辖区商标的注册、续展、变更、许可、闲置、失效、国外商标注册使用等信息,工商部门、商标协会监管、服务不到位,无法告知企业相关信息致使商标失效;监管人员对商标知识缺乏,对辖区企业所涉及的商标注册、使用、管理、维权等指导服务不到位致使商标失效;部分企业内部商标管理机构、制度不健全,缺少专职商标管理人员,对商标战略缺乏认识致使商标失效流失。针对当前商标不断流失的难题,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加大企业商标的保护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增强商标意识。从2005年起,根据省人大和省政府的立法计划,省工商局着手进行了《甘肃省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的起草工作。同年,甘肃省相关部门修改通过《甘肃省著名商标保护条例(修改稿)》,明显加大了保护力度,拓宽了保护范围。此外,兰州市商标协会也专门成立了商标维权中心,其目的是帮助商标持有人增强商标意识,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注册商标,打击商标侵权和假冒商标行为,维护商标持有人的合法权益,提供司法援助、司法救济和对有关违法行为进行举证。

篇13:辽宁地区猪腹泻病发病情况调查

从2011年12月份开始, 猪的腹泻病在辽宁省的不同地区陆续发生, 发病急, 水样便, 药物治疗无效, 危害极大, 从发病特征和临床症状及治疗情况来看, 这次腹泻病的流行与病毒性因素密切相关, 为探明此次猪腹泻病的病因及正确防控该病提供技术支持, 辽宁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精心组织了此次流调,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调查时间

2012年2月8~14日。

2 调查内容

调查入冬以来“急性”仔猪腹泻病的发生情况。据了解, 本次腹泻病的发生与以往不同, 几乎全群发病, 对仔猪特别是出生10日龄内的仔猪危害严重, 死亡率极高。对正在发病的场/户, 采集病料送到省疫控中心进行实验室检测, 共采集病料13份, 包括采集自辽阳病料5份、鞍山病料3份、阜新病料3份及丹东病料2份。

3 调查范围和方式

在全省14个市每个市选取母猪饲养量在100头以上的规模场5个、母猪饲养量在20~100头之间的养殖大户和/或小规模饲养场5个、母猪饲养量在10头以下的散户5个, 进行现场调查并填写流调表。对正在发病的猪场/户现场采集新鲜粪便, 或采集病死猪小肠及内容物, 将样品冷冻保存送到省疫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

4 调查结果

此次紧急流调范围广, 遍及了全省14个市、66个县/市、15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2个村的308个场/户, 共涉及存栏母猪54 805头 (品种包括大白、长白、二元杂交、杜洛克、长约杂交、辽宁黑猪、新美系、约克和托佩克, 其中以大白、长白和二元居多) 。近1个月内, 产仔窝数7 115窝, 月产仔总数68 441头, 目前仔猪 (15 kg以下) 存栏数140 283头, 死亡仔猪数8 834头, 123个场 (户) 发生腹泻, 腹泻仔猪总数11 248头, 因腹泻死亡仔猪总数7 817头, 病死率69.50%。

调查发现, “急性” (或称为“新型”) 猪腹泻病于2011年12月份在辽宁的大连、鞍山、阜新、辽阳、锦州、丹东、朝阳等市的局部地区先后发生, 波及的地域范围广。具体表现为:仔猪发病或全群发病, 新生仔猪在出生后2~7 d发病, 严重腹泻, 粪便以黄色、白色、绿色水样便为主, 一般病程2~3 d, 药物治疗无效, 死亡率几乎是100%;1个月龄以上的猪只发病, 仅表现一过性的腹泻症状。特别是规模场的流行时间长, 损失大, 危害严重。其中海城市某种猪场现有母猪2 600头, 至2月上旬已产仔300余窝, 产仔总数近3 000头, 该场2011年12月份开始发病, 仔猪出生后2~3 d发病, 经2~4 d衰竭死亡, 发病率100%, 死亡率100%, 同时其他日龄的猪 (包括种猪) 也发病, 但只表现一过性的临床症状, 流行时间持续2个月;辽阳某小型种猪场从春节前开始发病, 已产的7窝仔猪全部死亡, 流行时间1周;大连某种猪场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发病, 所产的170窝仔猪计2 000头几乎全部发病死亡, 流行时间近2个月;阜新某猪场从春节开始发病, 期间所产的30窝近300头仔猪全部发病死亡, 流行时间1周;朝阳某种猪场从去年12月上旬开始发病, 一直持续到现在 (流行近3个月) , 期间所产的190窝近2 000头仔猪全部发病, 死亡率90%以上。从调查的情况看, 是否注射传流二联苗 (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 以及大肠杆菌苗对发病与否没有影响。

概括起来, 本次猪腹泻病的流行表现如下几个显著特征: (1) 发病突然, 病程急骤, 传染性强。 (2) 对幼龄仔猪危害严重, 特别是1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100%, 死亡率100%;15日龄左右仔猪发病, 成活率达50%;20日龄以上猪只发病, 几乎无死亡。 (3) 疫苗 (传流二联弱毒活疫苗或灭活苗, 大肠杆菌苗) 免疫和药物治疗无效。 (4) 大规模的种猪饲养场发病严重, 流行时间可达数月, 损失惨重;养殖规模小的养殖大户和散养户的猪只虽然同样会发病, 但流行时间短, 一般1周左右。 (5) 猪群是否发病与猪场养猪历史长短无关, 与猪场的建筑和设施无关。 (6) 猪群在经过流行期以后, 突然停止发病。

5 病原学检测

对所采集到的13份病料在省疫控中心实验室采用荧光PCR方法进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PEDV)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GEV) 、猪A群轮状病毒 (RV-A) 检测, 有10份样品PEDV检测呈阳性, 包括鞍山2份, 阜新2份, 丹东2份, 辽阳4份;所有样品TGEV、RV-A检测全部为阴性, 对病原的进一步检测分析 (序列测定、基因型划分等) 还在进行中。

6 意见与建议

由病毒引起的猪腹泻病是养猪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疾病, 在寒冷季节易发, 病原除上述的几种外, 还有猪瘟病毒、蓝耳病病毒、大肠杆菌等, 发病率和死亡率不高, 一般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 加强免疫、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和药物治疗, 能取得很好的疗效。但这次发病情况与以往不同, 疫病来势迅猛, 对幼龄仔猪 (10日龄以内) 致死率极高, 其流行也极具特点, 散养户、养殖大户及小规模饲养场流行时间短, 一般为7~10 d;而大中型规模场由于生产母猪多, 流行时间也长, 可持续数月, 导致新生仔猪发病率100%, 死亡率近100%, 损失惨重。从该病发病特点看, 本次辽宁省流行的猪腹泻病与去年我国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大面积发生的由PEDV-2型病毒 (日、韩的流行毒株) 引起的新型仔猪腹泻病极为相似。

篇14:甘肃省多发病调查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调查 分析 监测

资料与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乡镇预防保健所对当天收治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实验室检测:在诊断“病毒性脑炎”的同时,对患儿采集1份脑脊液和2份血清标本(急性期和恢复期),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采集时间间隔不少于15天;脑脊液不少于1ml,血清1~2ml,应符合无菌要求,在-20℃以下及时冻存;标本每天下午17∶[KG-*2]00前送市疾控中心,运输时采用氮罐或其他冷冻方法。

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发热、头痛、呕吐、恶心、精神委靡、严重者嗜睡、抽搐、昏迷、肢体运动障碍。②临床体征:巴氏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克氏征)、婴儿可有前囟饱满。③实验室脑脊液检查:无色、清、蛋白轻度增高,有核细胞增加(计数大于10个)。 ④辅助检查:脑电图检查可有异常。⑤病原学检查:脑脊液病原抗体检测阳性或分离出病毒;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凡符合临床表现加上临床体征、实验室检查或辅助检查中之一者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符合临床表现加上病原学检查阳性者即可诊断为确诊病例。

结 果

流行病学特征:截止7月18日,全市36个医疗单位中,共有3所医院收治病毒性脑炎疑似病人207例,其中市人民医院135例,市中医院63例,三垛中心卫生院9例。

年龄、性别分布:通过对207例病人的调查发现,本次“病毒性脑炎”发病人群年龄1~15岁不等,其中5~9岁学龄前儿童及小学生发病数最多;病人中男性患儿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女性患儿,男女性别比例为1.65∶[KG-*2]1。

时间分布(按入院日期计算):自元月4日市人民医院出现首例病人,截止到4月下旬,全市“病毒性脑炎”一直呈散在发生,1~4月共计发生病例36例,而自5月开始,发病数显著增加,5月1日~6月30日疫情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并有波动,计发生165例(79.71‰ )。

207例“病毒性脑炎”分布在18个乡镇,其中高邮镇发病数最多,计103例(49.76%),其次为卸甲镇计发病22例10.63%,三垛镇19例 (9.18%)。其他乡镇计发病63例(30.43%)。各乡镇发病情况见表。

学生发病情况:在1月l日~7月18日上报的207例病人中,城区共计发生疑似病毒性脑炎病人103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6月间,共计发生82例,占79.61%。城区所发生的103例“病脑”病人以小学生发病最多(4l例),占城区儿童病例数的50.00%。

城区41例小学生病例中,学校分布情况为:北海小学13例(31.71%);市第一小学10例(24.39%);蓓蕾小学8例(19.51%),城南小学5例(12.20%);城区其他学校仅有5例零星散发病例发生,仅占12.20%。年级分布情况为:以1~2年级最多共23例,占学生病例数的56.10%; 其次为3年级共8例(19.51%);其他年级共10例(24.39%)。班级分布情况为:北海小学二 (1)班,共发病6例,其次为三(2)班4例,一小一(7)班4例,其余班级均为散在发生,有局部小爆发的征兆。

临床特征:根据对部分病例的临床调查资料分析,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起病急、剧烈头疼、高热、恶心呕吐,极少数儿童有抽搐等表现,病程约2周左右,最长30天。治疗上主要以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干扰素抗病毒治疗,部分病人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进行治疗。预后一般较好,在经治的病患中未发生留有后遗症的情况。

实验室检验:我市疾控中心于6月23日采集了部分病例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于6月24 日急送省疾控中心进行检测,分离出肠道病毒。

讨 论

针对当时情况我们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市卫生局成立“病脑”防治领导小组,把“病脑”防治工作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来抓,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市属各医疗机构迅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落实工作人员,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②制定“病毒性脑炎”诊断、报告标准,及“病毒性脑炎处理原则”,开展相关防治知识的培训,统一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③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作好应对高发疫情的准备。④健全“病脑”疫情监测系统,提高敏感性,要求各医疗单位每日及时上报病脑发病情况,并做好日报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发病动态,牢牢掌握控制疫情的主动权。⑤及时与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印发宣传资料2500份,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加强自我防护,开展室内外环境消毒,落实各项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同时严密注视学校学生的病情动态。 ⑥加大病原学的检测的监测力度,查清传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⑦加大宣传力度,统一宣传口径,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

经验教训:高邮市的“病脑”得到有效控制,其关键是对现症病人实行隔离治疗,其次是及时采取了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主要教训是医院对病例突然增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未能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和敏感性[1],也未及时向卫生主管部门汇报,延误了控制措施的落实;医务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负有重要的责任,应义不容辞地做好“哨岗”,发挥处理突发事件的“守门人”作用[2]

参考文献

1 赵东阳,朱谦.河南省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现状及对策探讨.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39):32~33

上一篇:新学期儿子对自己的要求下一篇:摘抄元宵节的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