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4-04-09

多发伤考试试题及答案(共8篇)

篇1:腹部多发伤的特点及救治分析

1 一般资料

本文你选取的120例研究资料中, 有男性患者108例, 有女性患者12例, 男女患者的比例约为9∶1, 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6岁, 年龄最大的患者77岁, 其中88例患者的年龄在21~43岁, 占73.3%。其中由于矿井事故导致受伤有70例, 占58.3%;由于交通事故有28例, 占23.3%;有坠落伤11例, 其余受伤因其他原因。其中闭合性损伤有108例患者, 占到90%;其余12例患者为开放性损伤, 占10%。由于每例患者损伤的腹部组织器官一般在2个或者5个, 共计受损伤器官295个, 其中有肝破裂患者25例, 脾破裂或者29例, 肾损伤患者22例, 胃和十二指肠损伤患者13例, 小肠损伤或者46例, 结肠损伤患者20例, 膀胱损伤或者11例, 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 占66.67%。研究对象全部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有治愈114例, 治愈率95%, 有6例死亡, 病死率5%。

2 临床特点

2.1 多部位损伤且伤势重, 具有较高休克率

有研究资料显示[2]发生严重的多发伤导致休克概率在67%左右, 其中患者的收缩压低于80 mm Hg患者占到82%左右。本组患者导致失血性休克患者80例, 占66.67%收缩压低于80 mm Hg患者有97例, 占总数的80.8%。所以, 抢救同时要注重观察分析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 确保早诊断、早处理。

2.2 伤情一般较为复杂且变化较快, 具有较高病死率

对于腹部多发伤, 尤其是合并患有颅脑以及胸部损伤的患者, 往往伴随着全身较为复杂的反应, 如低血容量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内分泌发生反应和代谢发生反应等, 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紊乱, 患者的病情发生很快的变化, 导致许多多发伤患者来不及抢救而死亡。本组研究对象中有6例患者死亡, 其中3例死亡时间均在受伤4 h以内, 致死原因为较为严重的多发伤。

2.3 容易漏诊

由于腹部的多发伤患者受伤脏器多, 加上一些伤员自诉伤情困难, 又因为许多多发伤为闭合伤, 有的是闭合伤和开放伤同在, 甚至多部位和多系统的损伤同在, 容易造成漏诊。比如, 对于严重的颅脑损伤处于昏迷的患者, 往往漏诊腹部的损伤, 因为颅脑损伤在一定程度上会使人忽略腹部症状以及体征等。因此, 仅仅对一般伤或者是明显损伤进行治疗, 而没有进行更为严密观察以及探查, 极易漏诊, 使腹部多发伤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抢救机会。

2.4 治疗时注意先后抢救顺序

因为腹部发生多发伤时, 患者的脏器会不同程度的受损伤, 由于受伤的程度以及脏器性质各不相同, 有的全身会合并其他的损伤, 所以临床治疗时, 要遵循治疗原则是先重后轻, 要优先开展对危及生命的损伤治疗。在进行手术时也要注意顺序的问题, 对于那些实质脏器发生损伤而导致的大出血, 有的则是伴随空腔脏器的损伤, 就需要优先对大出血进行处理。本组中有1例患者, 主要症状为颅脑发生损伤, 同时合并腹部严重的损伤, 但是因为过分的注意到颅脑损伤的治疗, 而没有考虑到腹部损伤的严重性, 结果错失了抢救的机会, 患者最终死于了腹腔大出血症状。

2.5 腹部多发伤并发症以及感染率高

对于严重腹部多发伤患者机体会出现防御能力下降的情况, 且有的创口污染较为严重, 在治疗中, 需要较多的导管, 所以并发症多, 且感染发生率较高。同时, 腹部多脏器的损伤很容易导致患者的多脏器发生功能衰竭 (MDF) 。早期易发生肠间脓肿、肠瘘、中毒性休克等;后期发生败血多。

3 讨论

3.1 需要边抢救边诊断, 同时开展

治疗腹内多发伤, 特别是伴随出血性休克患者关键是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生命, 如果抢救前过多检查, 确诊脏器的损伤类型, 只会延误病情, 错失最佳的手术时机, 因此抢救和诊断要同时进行, 争取最多的抢救时间。对于腹部多发伤同时合并颅脑损伤或者合并胸部损伤患者, 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并给予充分的吸氧, 必要时需要开展气管插管, 有的需要气管切开, 以保证器官的供氧。要更加积极有效的对休克状态进行修正, 恢复其有效的循环血量, 主要的措施是在上肢或者在颈静脉内迅速穿刺和切开, 并放置入两根粗的静脉导管。因为, 如果腹腔或者是盆腔静脉发生损伤而出血, 那么静脉输入液体、血液等进入心脏前, 会有一定数量丢失。另外, 如果下腔或者髂静脉损伤, 在修复时, 经常需要阻断血管, 那么从下肢的静脉进行输注液体就不能回流心脏[3]。在治疗时, 第一个30 min内, 要快速的输入1000~1500 m L的平衡液, 输入中分子的右旋糖酐大约500 m L, 同时要输入成分血。

3.2 不回升血压, 要在抗休克时开展探查

①早期开展剖腹探查是获救的唯一机会[4]:在处理腹腔多脏器受伤时, 要分清轻重, 先处理对生命造成威胁的关键损伤。腹腔内两处以上的致命伤时需镇定, 处理一个时, 对另个脏器要采取措施。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 努力使患者转危为安。②探查要做到全面仔细, 避免发生遗漏:在迅速处理好致命器官的损伤或者是明显器官的损伤之后, 要全面的对腹腔脏器进行探查, 不能顾此而失彼, 其中易忽略的部位有膈肌和十二指肠以及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盆腔等。③术中应用抗生素和引流物:一般情况下, 腹部的多发伤与损伤严重, 污染较重, 且机体的抵抗力下降, 在手术关腹之前, 多数有引流管。对于发生腹腔感染的患者, 要在腹腔接受冲洗之后, 常规的使用甲硝唑注射液进行腹腔的灌注, 灌注200~250 m L。总之, 对于腹部的多发伤患者要按照边抢救边诊断的原则, 抢救的同时做好探查工作, 确保不漏诊, 还要警惕术后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讨在临床上, 腹部多发伤的特点以及对腹部多发伤的救治。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腹部多发伤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 并探讨在救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结果 通过分析, 腹部多发伤一般伤情较为复杂伤势较重, 且变化快, 已发生休克, 并发症以及感染率较高, 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另外由于多发伤很容易造成漏诊, 因此要查清受伤部位依照一定的治疗顺序进行抢救。结论 对于腹部的多发伤患者要按照边抢救边诊断的原则, 抢救的同时做好探查工作, 确保不漏诊, 还要警惕术后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关键词:腹部多发伤,特点,漏诊,救治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绪安.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肠破裂60例的诊治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 2007, 20 (11) :265-266.

[2]赵会民, 王熙斌, 杨柳, 等.多发伤早期休克的临床特点与急救复苏策略[J].浙江创伤外科, 2010, 15 (1) :1254-1256.

[3]陈德育, 丁月平, 李新健, 等.多发伤中闭合性腹部损伤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 (31) :368.

篇2: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及护理体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8月~2011年9月院前救治了96例多发伤患者,男56例,女40例,年龄9个月~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72例,坠落伤14例,施工塌方伤8例,其他2例。

1.2诊断标准 多发伤为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且其中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创伤,或并发创伤性休克。[1]

2 救治体会

2.1接诊

接到“120”求救电话后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家属采取必要的急救方法,并迅速赶到现场,快速安全地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将伤员转移到通风、安全的地方进行急救。但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稳,切忌将伤肢从重物下硬拉出,避免再度损伤或继发性损伤。

2.2 根据病情对症处理

2.2.1 确保气道通畅,充分供氧 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是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损伤特点要及时确保气道通畅,维持足够的通气量。昏迷和呕吐者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异物、血块、分泌物及呕吐物,并查找呼吸困难的原因。颅脑损伤而有深昏迷及舌后坠的伤员,可牵出后坠的舌,下颌向前拖起;喉部损伤所致呼吸不畅者,可用大号针头作环甲膜穿刺;心搏骤停者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应尽快做气管插管,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

2.2.2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休克是多发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立即使用留置针建立2-3条静脉通路,补充有效循环血量,使循环血压能够维持基本的组织灌流(收缩压:80-90mmHg)[2]。

2.2.3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是手指按压出血伤口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然后用敷料在伤口处加压包扎,并将伤部抬高,以控制出血;对出血不止的四肢大血管破裂可应用止血带,用止血带之前可用纱布、毛巾或衣服等衬垫保护受伤皮肤,记录用止血带时间、部位。上肢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上1/3处。30分钟~1小时松解一次,每次2~3分钟, 松解止血带时要用力按压出血部位,以防大出血造成休克。

2.2.4 处理创伤性气胸 对张力性气胸伤员,应尽快于伤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插入穿刺针排气减压,能迅速改善危象;对于胸部有创口造成的开放性气胸,应尽快使用无菌敷料垫封闭开放伤口。

2.2.5 伤口处理、骨折固定 伤口内异物不要随意取除;创面中有外露的骨折断端、肌肉、内脏,严禁将其回纳入伤口;有骨折时夹板固定;怀疑有颈椎损伤,应用颈托固定好颈部。

2.2.6 保护好离断肢体 伤员断离的肢体应用无菌包或干净的布包好, 切忌将断肢浸泡在任何液体中。断肢应随同伤员送往医院,以备再植。[3]

2.3快速安全转运

2.3.1 运送条件 保证途中抢救工作不中断。途中应平稳行驶,车速不宜太快,避免突然刹车。

2.3.2 伤员体位 一般创伤伤员取仰卧位;颅脑伤应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胸部伤取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腹部损伤取仰卧位,膝下垫高使腹壁松弛;脊柱骨折的伤员应用配有木板或其它硬物板的担架搬运,取仰卧或俯卧位,搬运时应3~4人一起搬动,保持脊柱相对平直,以防造成继发性脊髓损伤。

2.3.3 严密监护 转运途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同时根据某些外伤的特点密切观察。如:胸部外伤观察有无皮下血肿、气管是否偏位、左右胸廓运动是否对称、左右呼吸音有无差别、有无捻发音;颅脑外伤观察其意识状态和变化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有无脑脊液耳漏鼻漏。总之,随车护士应密切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病情,如发现变化及时处理,防止途中患者发生意外。为争取抢救时间,途中与医院电话联系,组织相关科室、人员做好急救准备。

3 护理体会

3.1 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对于多发伤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医护人员应争分夺秒,尽量缩短现场急救时间,采取紧急措施后,迅速转运至有手术条件,设备更好的医院。

3.2 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心理护理 因遭受突然的意外伤害,患者毫无思想准备,加之各种疼痛,因此常表现出惊慌失措,恐惧不安,又面临着肢体伤残、外貌损伤甚至生命危险,患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都承受着严重创伤。患者家属的心情也非常焦急,迫切希望得到及时的治疗,甚至有的家属出现嚎啕大哭的失控行为,这更加剧了患者的恐惧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保持镇定,认真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耐心解释病情、稳定其情绪、给予安慰性语言,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并以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熟练的技术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信任,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3.3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多发伤患者由于伤情重、发展快,需要护士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敏锐的观察力。抢救此类患者要全方位开展工作,要有整体性,多人参加,力求迅速、有效,听从统一指挥。护士要有预见性,主动采取相应措施。这就需要护士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苦练各种急救技术,了解急救知识的动态发展,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庸晋.急救护理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9,219.

[2] 谢菲.失血性休克的研究与治疗进展[J].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7,4(2):1788-1790.

篇3:多发伤考试试题及答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6月治疗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男48例, 女12例, 患者年龄16~71岁, 平均 (33.5±13.2) 岁。多发伤原因:20例车祸, 11例坠落伤, 6例砸伤, 5例挤压伤, 13例摔伤, 5例刀伤。60例患者均享有知情权, 同意参与此次探究。

1.2 方法

1.2.1 急救措施

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评估, 以采取有效急救措施, 抢救患者生命。心脏骤停患者要及时进行心脏按压, 如有需要的话, 可进行电除颤;存在开放性伤口的患者要及时止血, 骨折部位要进行固定, 存在手术适应症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的过程中, 要严密监测患者病情, 以控制突发情况, 并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 若患者病情严重, 且不需要进行手术, 可进入ICU病房以进行下一步治疗。

1.2.2 ICU监护及治疗

患者在进入ICU病房后, 就需进行心电监护, 以对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血压等进行监测, 并定时进行动脉血气测定。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监测, 进行血常规、生化全套等一系列检查[3], 以掌握患者的体内环境与生理状况, 以便于医生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保持患者呼吸通道的通畅性, 对患者的缺氧情况进行改善。60例患者均氧气吸入, 32例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治疗, 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

1.3 记录数据

对ICU监护及治疗与非ICU监护治疗的患者的致死致残率进行记录与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6.0软件统计本次分析的数据资料, 计量资料使用±s的形式表示, 使用t检验, 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CU监护及治疗患者中存在的问题

对我院治疗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 42例ICU监护及治疗患者中存在的问题见表1。

2.2 ICU监护及治疗患者的治疗结果

ICU监护及治疗患者的致死致残率明显低于非ICU监护及治疗患者, 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多发伤属于一种病情变化快, 且死亡率较高的一种人体伤害, 不仅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 而且病情恶化极为严重, 以胸部损伤与颅脑外伤为主。严重多发伤患者在ICU病房中治疗时, 存在多种问题,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探究中, 随机抽取我院治疗的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其中包括18例非ICU监护治疗患者与42例ICU监护治疗患者, ICU监护及治疗患者的致死致残率分别是11.9%、19.0%, 非ICU监护及治疗患者分别是33.3%、38.9%, 存在较大差异, 具备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ICU监护与治疗严重影响多发伤患者的预后, 大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从而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马渝, 鲁力, 文玉明, 等.严重多发伤的ICU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 2011, 8 (1) :9-11.

[2]王磊, 尉玉杰, 井慎, 等.严重多发伤在ICU的监护与治疗[J].临床医学, 2011, 18 (3) :6-8.

篇4:多发伤考试试题及答案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急救;护理

近年来,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多发伤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所谓多发伤即由机械所致的、创伤部位叠加的、严重复杂的病症。此病由于严重导致患者生理紊乱,因此容易发生感染,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高[1]。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通过医生的急救以及有关护理人员的护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存活率。现将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59例;年龄6~77岁,平均(40.5±0.5)岁。160例患者中有88例由车祸导致,18例由打架斗殴导致,26例由高处坠落导致,19例被砸伤,其他9例患者致伤原因不明。160例患者均符合严重多发伤的诊断标准[2]。患者主要的受伤情况包括:颅脑损伤、五官损伤、四肢部分骨折、脊柱盆骨损伤、肝脾损伤、软组织损伤、腹部损伤等。其中,颅脑损伤、脊柱损伤、四肢损伤患者有116例,占全部患者的72.5%;有65.63%的患者合并休克和昏迷。

2 急救处理与护理

2.1 迅速接诊 由于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发展比较迅速,并且伤势很严重,医护人员应本着先救人后治伤的原则,对多发伤患者迅速接诊,并且接诊人员要及时对患者的伤势进行分类,并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有针对性地通知医师,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抢救。

2.2 止血措施 严重多发伤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出血,而出血过多会造成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在接诊患者后第一时间进行止血控制,是抢救患者生命的一个关键因素。止血的方式有很多,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受伤部位以及伤势,采取合适的止血方式。例如对于患者四肢动脉出血的情况,要采取加压包扎的方式止血;对于严重出血的患者,也应辅助止血药物进行止血。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一般会导致呼吸系统的损伤和功能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呼吸困难甚至缺氧,这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是抢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关键措施之一。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措施一般是清除患者口鼻腔、呼吸道的分泌物[3]。对于休克或昏迷的患者,应将患者下颌开放,必要时采取气管切开手术。

2.4 补充血容量 患者的伤势比较重,失血量也比较多,对患者及时进行血容量补充,也是抢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措施。最好在0.5h之内对患者实施静脉输血,这样才能恢复患者本身的血容量,有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2.5 娴熟的急救技术 医护人员具备娴熟急救技术以及敏锐的反应能力,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必要前提。在抢救前应迅速准备好抢救过程中有可能用到的呼吸机、气管插管等仪器,并要掌握仪器正确的使用方法。护理人员还应熟练应用检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各种仪器,在急救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2.6 严密观测病情 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检测,包括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护理人员要随时清楚患者的体征变化,一旦出现情况,应立即反馈给有关医生。

2.7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伤势比较严重,患者不仅在身体上承受着煎熬,在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因此很容易产生恐惧的心理和紧张的情绪。在对患者进行抢救时,有关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关心,让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心态,增加患者治愈的信心。

2.8 评判标准[4] 评判标准分为无效、好转、痊愈。无效是指患者对所接受的治疗没有任何效果,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好转是指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达到平稳,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但未达临床痊愈标准;痊愈是指患者完全恢复正常,没有任何功能型障碍和并发症。有效率=(痊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 结 果

本组16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120例痊愈,26例有效,有效率高达91.25%;14例由于失血过多以及呼吸循环严重衰竭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8.75%。

4 小 结

多发伤患者伤势一般比较严重、发病急,随时都有可能面临死亡的危险,因此对患者进行急救、保住患者的性命是抢救的重中之重[5]。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应本着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死亡率。而在抢救过程中,医师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很重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也是急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总之,对于严重多发伤患者来说,及时、规范、有效的急救以及适宜的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郑月巧.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经验交流,2013,17(18):2443-2444.

[2] 王巧莲.严重复合伤患者62例急救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1026-1027.

[3] 高丽虹,张娟.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14-215.

[4] 帅艳常.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配合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9(2):110-112.

篇5:多发伤考试试题及答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入急诊科的多发伤患者54例, 均符合我国首届多发伤学术会议提出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9例, 女25例, 年龄 (44.7±13.6) 岁。创伤严重程度等级 (ISS) 评分14~62分, 平均 (32.0±8.6) 分;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APACHEⅡ) 2~26分, 平均14分。根据有无合并感染, 分为感染组34例和非感染组20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14例和非死亡组40例。创伤原因:车祸伤28例 (51.9%) , 坠落伤18例 (33.3%) , 刀枪、木棍打伤8例 (14.8%) 。多发伤部位:关节32例 (59.3%) , 颅脑12例 (22.2%) , 胸腹部10例 (18.5%) 。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者27例, 其中男17例, 女10例, 年龄 (43.2±11.1) 岁。

1.2 标本采集

采集患者静脉血1.8 m l, 注入含有0.2 m l 1 0 9 m m o l/L的枸橼酸钠抗凝塑料试管中, 颠倒混匀后放入高速离心机内3 0 0 0 r/m i n离心10min, 分离乏血小板血浆于另外塑料试管中, 置于-40℃冰箱保存待检。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 处理、保存同上。

1.3 测定方法

纤维蛋白原 (FIB) 测定采用凝固法;血浆抗凝血酶活性 (AT:A) 、纤溶酶原活性 (PLG:A) 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因子Ⅷ促凝活性 (Ⅷ:C) 测定采用一期法;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 和D-二聚体 (D-D) 含量测定采用免疫比浊法。上述项目的检测均在法国S T A G O S T A-R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 试剂由S T A G O公司提供,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处理,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发伤患者和对照组FIB、AT:A、D-D、Ⅷ:C、VWF、PLG:A检测结果比较 (表1)

由表1可见, 与对照组比较, 多发伤组患者A T:A、P L G:A明显下降, D-D、Ⅷ:C、V W F和FIB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2 多发伤患者中非感染组和感染组F I B、A T:A、D-D、Ⅷ:C、VWF、PLG:A检测结果比较 (表2)

由表2可见, 与非感染组比较, 感染组患者的AT:A、PLG:A明显下降, D-D、Ⅷ:C、V W F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感染组患者FIB略有升高,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多发伤患者中死亡组和非死亡组F I B、A T:A、D-D、Ⅷ:C、VWF、PLG:A检测结果比较 (表3)

由表3可见, 与非死亡组比较, 死亡组患者的F I B、A T:A、P L G:A明显下降, D-D、Ⅷ:C、V W F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 讨论

多发伤是指由于车祸、高处坠落等原因造成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发生损伤, 至少有一处危及患者生命, 而不是几处损伤的简单相加[1]。多发伤患者早期出现主要的生理功能紊乱是低血压、急性肾衰竭及呼吸功能障碍, 也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MODS) 及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 因而多发伤是急诊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AT是机体生理性抗凝系统的主要成分之一, 主要由肝脏合成, 是凝血过程各阶段中所产生的丝氨酸蛋白酶的主要抑制剂, 正常情况下机体凝血、抗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 当凝血系统被激活时, 抗凝系统也同时会被激活而消耗[3]。本文结果显示, 多发伤患者A T:A明显低于对照组, 感染组A T:A低于非感染组, 死亡组A T:A低于非死亡组, 其原因可能为: (1) 机械损伤和炎症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暴露内皮下组分而激活内源凝血途径及血小板, 同时炎症又会使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组织中的组织因子渗入到血液中而激活外源凝血途径, 血液凝固性增强, 因中和产生的凝血酶A T被消耗; (2) 多发伤患者临床症状越严重A T:A越低, 预后也越差, 同时抗凝活性降低, 更易导致血栓形成。

V W F是储存在血管内皮棒管状小体的成分之一, 与Ⅷ:C结合形成因子Ⅷ复合物;内皮损伤使内皮成分暴露启动凝血机制, 两者含量或活性的增加使凝血加快, 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促使血栓形成。本文结果显示, 多发伤患者Ⅷ:C、VWF明显升高, 尤其是感染组和死亡组升高更甚, 表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严重程度可能与病情有一定的关联。

PLG为单链糖蛋白, 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 或单链尿激酶作用下活化PLG。多发伤一方面由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局部发生凝血现象, 造成纤维蛋白沉积;另一方面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大量t-PA, 使PLG转变为纤溶酶 (PL) , 启动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从而促使PLG消耗增加, 使P L G:A降低。在血液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转化为纤维蛋白, 又在活化的Ⅷ因子作用下交联成不溶性的凝块。PL可使交联纤维蛋白降解, 产生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 而此降解产物中一个特征性产物就是D-D, 成为高凝和继发纤溶亢进的标志物[4]。本文结果显示, 多发伤患者较对照组P L G:A明显降低, D-D含量明显升高, 感染组和死亡组变化更甚, 说明多发伤患者处于继发纤溶亢进, 病情的严重程度与机体的凝血、纤溶功能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感染组患者FIB较非感染组略有升高, 是因为FIB是机体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受感染炎症的刺激而应激性升高, 并且升高程度高于纤溶降解所消耗;FIB主要在肝脏内合成, 一般情况下不会下降, 本文死亡组患者多伴有M O D S, 肝脏功能严重受损, F I B合成大大减少, 同时伴随的纤溶亢进使F I B进一步减少。

综上所述, 多发伤患者处于血栓前状态并继发纤溶亢进, 抗凝和纤溶系统的指标检测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可以作为多发伤的辅助诊断指标, 指导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参考文献

[1]谢鸿雁, 马风华, 梁彦.严重多发伤48例的监测与护理[J].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0, 22 (1) :63-64.

[2]徐道妙, 徐启明, 艾宇航, 等.器官功能监测与维护在多发伤治疗中的价值[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5 (3) :288-290.

[3]戴菁, 王明山.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抗凝血酶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J].心脏杂志, 2002, 14 (4) :301-302.

篇6:多发伤的救治

关键词:院内救护;院前救护;休克;严重多发伤;伤员转移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13-01

生命健康三大杀手:1创伤,2肿瘤,3心血管疾病,多发伤是居首位的,多发伤指在同一致伤因素下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脏器的损伤,其中之一处可危及生命或肢体者,多发伤的严重程度是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而定,大于16则定为严重多发伤,单一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不应该称为多发伤,创伤是当今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嚴重创伤涉及多部位,多脏器?伤情严重而复杂,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多发伤是临床常见的严重创伤,是致死?致残和脏器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初误诊?漏诊率高,多发伤早期多因大出血?休克而死亡,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是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在黄金时间内确定性止血,骨折固定,血肿清除等原发性损伤,随后更需要积极防治MODS,凝血功能紊乱,脓毒症等严重并发症?

1多发伤临床特点

(1)休克发生率高: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脓毒症休克?

(2)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呼吸困难型,隐蔽性?

(3)感染发生率高:免疫功能抑制,肠源性感染?

(4)伤死率高:涉及2个部位的多发伤,伤死率为49%,涉及3-5个部位的多发伤 ,伤死率高达60%,多发伤与疾病不同,严重多发伤救治必须争分夺秒,接触患者后首要问题是紧急救治生命,在控制气道,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后才涉及问题?

在不影响结局的前提下尽快确诊,是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基本原则,应根据不同时间,地点,等重要地进行评估,借助影像学技术评估,最终建立标准化,高效率的评估策略是提高多发伤救治时成功的关键?

2 多发伤救治进展及方法

院外救治:尽管院前急救是暂时的,应急的,但对一些特重患者,如未在院前急救过程中争取到分分秒秒,院内设施再好,医术再高明,也难以起到已死回生?

与院内急救相比情况更为复杂,不同的地点,时间,及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等,需要快捷,果断处理,体现时间就是生命,包括2部分:现场急救和将伤员转移,烦躁不安的患者会影响转运,可根据病情,予以镇静或约束带处理;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常并发有颅脑损伤,有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的患者,常并发有胸部外伤[1]?胸部损伤者应保持平卧位,头部稍后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是抢救过程中进行抗休克和复苏的重要措施之一[2]?腹部损伤者平卧位,重度休克患者头部抬高15?,下肢抬高30?,以增加回心血量;颅脑患者头偏向一侧,脊柱损伤者卧硬板床?伤情评估,本着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后轻,紧急救命处理ABC法的原则,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的变化,对休克患者,无论是否伴有开放性的损伤,都应考虑腹腔内有实质性脏器破裂或大器官的损伤?当遇到大批量多发伤时如车祸,塌方等,可使群众和患者参与救治,协助转运?2005年11月世界安全联盟成立了患者参与安全工作室,使患者参与安全管理已逐渐被广泛认可并受重视[3]?大批量伤员采用珀思分类佩戴腕带,可分为4块:

红色—重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者,黄色—需要尽快接受治疗者,绿色—在红色及黄色处理完后再处理者,黑色—已经死亡者;

多发伤院内整体救治 有多科外科医生,急诊医生,麻醉医生组成的团队全程负责急诊,团队配合要默契,体现准,急,快,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有无意识,瞳孔大小,监测血压,脉搏,观看面色,呼吸节律,伤口位置,四肢活动情况,做好呼吸道管理,迅速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路,以恢复有效血容量,再次评估,有重点的检查如CT?B 超?穿刺等,早期预防ARDS?在救治中,立即完成VIPC,V指通气,处理多发伤患者首先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I指静脉输液,防止休克,P指监测,监测心电图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C指控制出血,实施复苏,紧急手术,ICU复苏,稳定后的确定性手术?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

[结果] 在黄金时间实施救治,有多科医生组成的团队负责急救,医技科室的配合,有效的防止误诊,漏诊,使抢救成功率有很大的提高,

[结论] 多发伤死亡率高,需要一个高素质的医护集体,多科配合,重视每个救治环节,多发伤以青少年居多,约占2/3;男大于女,已婚者约占2/3,农业人口及城市供热居多,,每年高温炎热季节创伤占66%,已具世界首位,并以闭合性损伤居多?20%的多发伤死于现场,30%的多发伤死于创伤早期,

多发伤最常见的损伤为颅脑损伤,其次为胸部及腹部,骨关节损伤亦是临床最常见损伤类型,Regel等报道多发伤患者69%伴有颅脑损伤,62%伴有胸部损伤,36%伴有腹部损伤,86%伴有骨折?严重的致死伤主要是颅脑损伤和大出血?多发伤检查方法多采用“CRASHPLAN”法:C(心脏及循环系统)R(胸部及呼吸系统)A(腹部脏器)S(脊柱)H(颅脑)P(骨盆)L(四肢)A(外周动脉)N(周围神经)?多发伤病情变化快,1小时内为最佳抢救时间,评估迅速,准确,有效的救护很关键,在心,脑,肺,肾等器官损坏之前及时扩容,逆转休克?

参考文献

[1] 刘玉仁,罗素琴,吕传柱,等.严重多发伤救治一体化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2):121

[2] 江基尧,朱诚.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书出版社,2002:9-13.

篇7:多发伤考试试题及答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5月至2015年10月80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急诊科或ICU病房患者, 年龄16岁以上, 多发伤以前身体健康, 患者多发伤在24h内送到医院诊治。排除了肝炎、免疫疾病、慢性炎症、入院前感染、使用过抗生素或者糖皮质激素患者。根据ISS入院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将80例患者分成轻微创伤组 (L-ISS) 与重伤组 (H-ISS) 。微创伤组45例, 其中男性28例, 女性17例;患者年龄18~55岁, 平均年龄 (37.5±5.8) 岁;10例为高空坠落伤, 15例为交通事故伤, 5例为刀刺伤, 15例为其他创伤;根据ISS评分 (10.2±1.8) 分;重伤组35例, 其中男性22例, 女性13例;患者年龄17~55岁, 平均年龄 (36.8±6.0) 岁;5例为高空坠落伤, 13例为交通事故伤, 3例为刀刺伤, 14例为其他创伤;根据ISS评分 (17.8±1.9) 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伤等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 无明显差异 (P>0.05) , ISS评分差异显著 (P<0.05) 。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创伤后24h内进行血降钙素原 (PCT) 的检测, 取静脉血3ml, 在室温下完成4 000r/min离心处理10min后, 将离心出的血清1ml滴至PCT半定量检测盒中, 经过30min的室温静置后, 置于配套机器内进行检测。

1.3 评价项目和标准

评价项目包括两组患者住院后的生存和死亡情况, PCT变化, 在ICU入住时间, 机械通气时间等。PCT水平评分:正常水平, 患者PCT<0.1µg/L;低水平, 患者PCT=0.1~2.0µg/L;中水平, 患者PCT=2.1~5.0µg/L;高水平, 患者PCT>5.1µg/L。评定患者多发伤严重程度和PCT水平相关性, 根据ISS评分进行评价[1~5]。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均数的比较对于符合参数检验条件采用方差分析, 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死亡情况

重伤组35例患者中生存32例, 死亡3例, 病死率为8.57%;微创伤组45例患者无死亡病例。微创伤组病死率明显低于重伤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2.2 比较两组患者ICU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

重伤组患者ICU入住时间 (15.2±3.8) d, 微创伤组ICU入住时间 (5.5±2.0) d;重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 (15.5±2.3) d, 微创伤组机械通气时间 (1.6±0.8) d;重伤组ICU时间与机械通风时间均长于轻微创伤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2.3 比较两组患者PCT情况

微创伤组入院第1d, PCT (1.78±0.70) ng/ml, 第2d, PCT (1.75±0.69) ng/ml, 第3d, PCT (1.72±0.6 2) n g/m l, 3 d内P C T情况无明显变化 (P>0.05) ;重伤组入院第1d, PCT (1.52±0.72) ng/ml, 第2d, PCT (3.35±0.65) ng/ml, 第3d, PCT (3.83±0.58) ng/ml, 3d内PCT情况变化显著 (P<0.05) 。

2.4 比较两组患者ISS评分情况

重伤组ISS评分 (17.2±1.6) 分, 微创伤组ISS评分 (9.9±2.8) 分, 重伤组ISS评分明显比轻微创伤组高,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3 讨论

PTC无激素活性, 由氨基酸组成, 在人体内半衰期20~24h, 健康人检测血液PCT (PCT<0.15ng/ml) 是无法检测到的[6,7]。临床研究发现, PCT与人体应激感染具有相关性, 可以用于疗效与预测的评价, ISS评分高表示患者病情危重, 降钙素原高, 可见检测血降钙素PCT水平能很好的完成对炎症因子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重伤组PCT评分明显比轻微创伤组高, 重伤组ICU时间与机械通风时间均长于轻微创伤组, 轻微创伤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重伤组, 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 , 与报道一致。可见, 多发伤患者PCT值比健康人群高, 当患者合并感染后, PCT值会高于未感染患者, 随着患者多发伤严重程度不同, 患者因局部感染和脓毒血症、休克等情况不同, PCT也会从低到高有着不同的浓度变化, 感染或者创伤严重程度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PCT水平升高;PCT和患者临床病死率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PCT值升高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通过ISS评分与PCT水平的综合评估, 可以用于临床多发伤患者预后的评估和抢救。

参考文献

[1]杨建中, 吴天山, 彭鹏, 等.血清降钙原在多发伤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肺部感染中的预警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7B) :2395-2397.

[2]杜翠霞.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8) :1366.

[3]刘雪燕, 徐勇, 吴胜楠.严重脑损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预测院内感染的临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 (7) :2260.

[4]张频捷.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水平联合APACHEⅡ评分预测严重多发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价值[J].创伤外科杂志, 2015, 17 (1) :50-52.

[5]王曦, 陈维贤.血清降钙素原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早期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 34 (11) ;1362-1364.

[6]孙静静, 王勇强, 曹书华, 等.血清PCT、CRP和APACHEⅡ评分的动态变化在预测多发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 2011, 3 (11) :983-986.

[7]张声, 张卫星, 罗华, 等.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学, 2015, 43 (3) :303-306.

[8]李新梅, 劳永光, 黄庆, 等.动态检测降钙素原在感染性休克中的意义及评估预后的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13) :2147-2149.

[9]张立, 林勇.降钙素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 30 (4) :643-648.

篇8: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体会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早期救治;损伤控制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8-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车辆的增多,建筑业的壮大,由交通事故或建筑意外引起的严重多发伤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多发性创伤多由高能量损伤造成,其伤情复杂,病情凶险,病死率、致残率高,并涉及临床多个科室,所以一直是急诊科医生的重点和难点。我院2012年5月至2012年11月收治10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2例中男60例,女42例,其中老年人15例。年龄12~85岁,平均年龄39岁。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高处坠落伤、矿井砸伤,以车祸伤为主,占95%。均合存在两处以上解剖或器官损伤,其中有一处为危及生命损伤,按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16分。其中以颅脑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178例,以胸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123例,以腹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152例。根据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均≥16分。致伤原因主要为车祸伤、高处坠落伤、打架斗殴,以车祸伤为主,占90%。损失部位均合存在两处以上解剖或器官损伤,以颅脑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58例,以腹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24例,以胸部为主多发伤的病例为20例。

1.2 临床表现

多发伤损伤部位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临床表现可根据损失部位的不同侧重表现不一样:合并颅脑外伤者早期多有意识改变;合并胸部外伤时常有呼吸窘迫或呼吸困难;合并实质性脏器破裂者早期多以失血性休克为主,腹部表现可不明显;合并肠道破裂损伤者早期常以腹膜刺激征为主。又因多发伤多由高能量的损伤造成,绝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骨折。

1.3 治疗方法

1.3.1院前急救:根据车、评估、处置、转运4个环节。在事故现在,进行初步评估,予以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等对症处理,病情危重者由院前急救医生通过电话向本院通报患者病情,作好准备。

1.3.2 急诊科治疗:患者送入急诊室后立即予心电监护,测血压、脉搏,迅速开通两条外周静脉通道,常规进行生化检查及配血;对于心跳呼吸停止者,立即予心肺复苏术;对于呼吸不规则、氧饱和度明显偏低者行气管插管,尽早行机械通气;存在休克者,进行液体复苏,而对于伤员出血早期未控制时,采用限制性补液,收缩压维持在90mmHg左右,争取尽快手术止血,出血控制后再给予进一步容量复苏;为避免过多搬动引起的病情变化,必要的辅助检查均在床边进行(包括心电图、B超、拍片等),必须要搬动的检查(如CT),一定要评估患者病情后再行检查。边抢救边诊断的同时,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并根据病情严重等级,启动本院的多发性创伤抢救小组,进行创伤控制性手术治疗,收住相关科室或者重症监护室。

1.4 结果

本组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抢救成功88例,死亡14例,抢救成功率86.3%,早期死亡的原因:特重型颅脑损伤、心脏损伤及大血管破裂出血、严重肝脾破裂、张力性气胸、高位脊髓损伤,以特重型颅脑损伤及胸腹腔大出血为主,占死亡的2/3。

1.5讨论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的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1]。其存在伤情严重、复杂、伤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容易漏诊等特点。在抢救的同时容易只注意明显的症状而忽略了被掩盖了的其他并发症及远处脏器损伤,所以对于高能量致伤患者,一定要注意全面查体,入院后要从头到脚,切实细致检查,应常规行X线片、CT、B超检查以避免漏诊。例如对于骨盆骨折者应常规行诊断性导尿、腹腔穿刺、直肠直诊指检,避免漏诊合并伤。严重多发伤患者的必要检查尽量都在床边完成,以避免过多搬动引起病情变化,本院除了CT以外均在床边进行,但CT检查可以短时间扫描全身各个部位及脏器的基本情况,有助于诊断及更合理的质量,所以我们在行CT检查前均评估患者情况,病情允许下由医护人员陪同完成检查。

对于严重的多发伤患者首先面临的主要是呼吸和循环功能的障碍,医师往往还未还得及明确损伤情况,患者可能呼吸停止和发生重度休克,故强调抢救先于诊断和治疗,所以早期治疗要遵循边抢救、边诊断、边治疗的三边原则,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是否有致命的损伤,并且要优先救治对伤患有致命危险的损伤。Richards等提出伤后分3个阶段进行诊断观察:①需马上处理的致命性损伤;②应优先行确定性治疗的严重性损伤;③容易被漏诊的隐匿性损伤[2]。在紧急情况下耗时的辅助检查不应做,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检、胸腹穿刺等,需作出是否手术的判断,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积极术前准备,以提高伤患的抢救成功率。其次,严重多发伤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休克,迅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改善组织有效灌注是早期抢救的另一个重点。故早期应予积极液体复苏,但对合并活动性大出血患者,应该实施限制性复苏,以收缩压80-100mmHg为复苏目标[3],避免过度补液致肺再灌注损伤及引起凝血机制改变,导致出血增加。并积极进行损失控制性手术以止血。同时应注意予患者保暖、保持患者气道通畅(对于呼吸功能不全者尽早开通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及时检查凝血功能(对于凝血功能异常,予成分输血),以及早纠正低体温、酸中毒和凝血异常致死三角。

多发伤的抢救不仅仅是一个急诊科室单独就能完成,需多学科协同性的参与、共同完成(包括各个外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医技科室)。本院目前除了加强急诊科的建设,还建立了多发伤抢救系统,系统包括院前120、急诊科、多发伤抢救小组(组员包括神经外科、普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骨科的医生)及相关其他科室,这大大提高了严重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王锦山. 56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早期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21:126-127

[2] 蘇远红、姚锦辉等. 严重多发伤232例救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4):144-145

上一篇:最新趣味知识竞赛活动方案下一篇:小学习作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