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伤的急救与流程

2024-04-11

多发伤的急救与流程(精选9篇)

篇1:多发伤的急救与流程

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

作者:冯娴 韩轶梅 郭鑫华

摘 要目的:提升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方法:掌握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迅速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结果:通过对68例创伤骨科多发伤进行抢救,成功的为67例。结论:掌握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的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观察要点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共收治创伤骨科合并多发伤病人68例,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6~76岁,平均

36岁。开放性损伤36例,闭合性损伤32例。以颅脑损伤为主5例,胸部损伤为主41例,腹部损伤为主22例,39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68中发生休克67例,1例经抗休克治疗,血压不升,救治无效死亡。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1],即使这些损伤单独存在也可以危及生命。多发伤不是各种创伤单独的相加,而是一种对全身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较严重的损伤,多因严重休克、大出血、呼吸障碍等而死亡。创伤骨科多发伤较单一部位创伤严重得多,复杂得多,因此在护理多发伤患者时,应分清主次,正确判断重要损伤部位,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护。

2院前急救及急诊处理

2.1现场急救

现场急救时间短促,不允许耽搁时间。对明显威胁生命的严重伤必须立即有针对性地给予生命支持,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2.1.1现场急救的注意事项

迅速排除可以继续造成伤害的原因以及搬动伤员时的障碍物,使伤员迅速脱离现场。搬动时动作要轻柔,切忌将伤肢从重物下拖拉出来,造成继发性损伤。

2.1.2抢救重点

维持呼吸道通畅;止血:尤其是活动性的大出血;准备呼吸骤停的抢救;做好伤肢的外固定。

2.1.3救护人员应熟练掌握急救技术

如舌钳、吸引器、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加压包扎止血、伤肢外固定等技术;一般外出血,加压包扎即可达到止血目的,不可盲目应用止血带;对失血不十分严重,且能在半时左右到达治疗单位的伤员,不一定在现场给予输液,以免耽误更多时间;窒息是现场和输送途中伤员死亡的主要原因,多因鼻咽部出血、分泌物和呕吐物阻塞,以及昏迷舌后坠等引起;防止窒息的措施:将伤员头偏向一侧,用手或吸引器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将舌拉出,窒息多半可缓解。因此,不少急救专家呼吁,急救人员应把传统上对止血带的注意力转移到舌钳上来。

2.1.4现场抢救的其它重要任务

做好现场观察,了解伤因和外力情况;受伤确切时间,最初发现伤员时的体位;场地被血迹污染的范围大小,初步判断失血量;神志情况,以及呼吸、脉博变化等。

2.2 运送途中的救护

2.2.1目的:

保持救护工作连续性,一旦伤情恶化,在途中必须及时给予积极处理。

2.2.2要求:

救护车内要有完善的急救设备,能通过闭路电视等通迅设备与急救单位保持联系,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救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应初步掌握伤情,对伤员创伤的严重程度有一正确评估,按创伤部位、损伤程度归纳成四项,用数字标出,名为创伤指数;救护人员在几分钟内,即将伤员初步分类,按创伤轻重程度,送往不同的治疗单位,保证危重伤员得到优先处理。

①轻伤:指数2-9不须住院,在急诊室观察即可;重伤:指数10-15可住院治疗,一般无生命危险;严重伤:指数17-20必须住院,死亡率较高;危重伤:指数21以上,死亡率高,指数17以上多半有多发伤。例如:1例伤员为四肢伤=1,有出血=1,血压8.0kpa=5,呼吸困难=3,神志清楚不打分(=0),创伤指数=10,属于重伤。②伤员到达急救室后的抢救效率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抢救措施是否得力,针对性是否强,而不是仅仅依靠某个专科,因不论哪个部位的伤情多么复杂,威胁生命安全的主要是因为:呼吸道阻塞和呼吸功能紊乱引起的→呼吸功能衰竭;大出血造成→循环功能衰竭。③早期急救重点:清理呼吸道→给氧→止住活动性的大出血、紧急闭合开放性的胸部伤、输液、输血等。这是外科急诊医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目的:及时处理,缓解伤情,赢得进一步的治疗时间。④首先做到:清理呼吸道,给氧,止血,闭合胸部开放伤。数分钟做到:脱去衣服,将伤员移到治疗台上(按颈部骨折要求搬动伤员),建立静脉通道,抽血做交叉配血试验。10分钟内做到:对伤员进行重点检查,明确损伤部位,已经给予处理的效果,组织有关专科会诊。30分钟内做到:复苏,抗休克,做好术前准备;明确哪些部位必须手术,哪些部位可暂缓处理,哪些可延期处理。断离肢体保存应迅速冷藏,禁止冷冻。3创伤骨科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

创伤骨科多发伤的观察与护理首先要做到初步观察:神志、面色、外出血情况,伤肢姿势,衣服撕裂和污染程度等明显特征。对下一步进行哪些急救处理,可提供十分重要的依据;其次是重点检查:紧急情况下,全面细微的检查,既不可能也不需要,但急救开始或伤情稳定之后,应迅速进行有重点的系统检查,以免漏诊与误诊;再者是按A、B、C、D、E、F顺序检查:A-呼吸道B-呼吸C-心脏D-消化系统E-排泄F-骨折或按照cradiac plan字母的顺序检查:C-心脏R-呼吸A-腹部S-脊柱H-头颅P-骨盆L-肢体A-周围血管N-周围神经;而后的注意要点:颈椎骨折合并颅脑颌面伤,颈椎骨折容易漏诊。骨盆骨折容易合并膀胱、尿道损伤。股骨近端骨折可合并髋脱位。重危伤员的化验检查,如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气分析等,对观察伤情变化有重要价值,应急时进行。

3.1胸部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有节段性多发性肋骨骨折由此引起的反常呼吸,张力性或开放性血气胸。

肋骨节段性多发骨折,体征明显,常发生反常呼吸,每多一条肋骨骨折,胸腔脏器伤的发生率可增加10%;注意观察呼吸运动时有无胸廓塌陷等;半卧位;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按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血性引流的量;闭合损伤:用胸带固定,止痛,有利于呼吸;并发症:肺部感染,应给予定时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协助抗炎治疗。

3.2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伤员的神志是清楚还是昏迷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来院时清醒,伤后有昏迷史,应检查有无脑神经的病理反应,更应注意颅内损伤体征的继续出现; 每15-30分或1小时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博、呼吸; 如果伤后清醒,来院昏迷或伤后立即昏迷,并持续加重,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果伤后出现昏迷,症状持续不变,则有脑干挫伤的可能;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软瘫或痉挛,脉博沉而慢,表示颅内压增高到危险程度,有紧急开颅的指征。

3.3腹部外伤为主伤员的护理观察要点

吸氧,开通二条静脉通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氧分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判断休克程度,一看:看面色、粘膜、皮肤颜色及发绀程度;二摸:摸脉博,摸肢体温度;三测:测血压。采用床旁B超、床旁摄片,减少搬动;密切注意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避免延误手术时机。[2];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记录每小时出入量,判断循环血量及血容量补充情况,尽快补足血容量,为手术创造条件。

4小结

多发伤的特点损伤部位多;开放伤和闭合伤同时存在;明显外伤、隐蔽伤同时存在;不同系统伤的症状和体征互相影响;多半伤员不能自诉伤情;医护人员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开放伤,漏诊、误诊机会多。但只要掌握了创伤骨科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观察要点,迅速有效的采取急救措施,就会提升抢救成功率并使患者得到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盛志勇.多发伤见黎螯主编。现代创伤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5。

[2 ]赵丽平.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护理观察要点.护理研究与实践,2005.2(1):16-17。

篇2:多发伤的急救与流程

2.术者检查受伤部位后,面向助手,介绍病情,“患者因车祸致伤,自觉下腹部、右小腿疼痛,检查腹部可见肠外溢,右小腿活动受限、可见畸形。请按多发伤处理!” 术者观察患者双上肢,诉:“患者双上肢无疼痛、无畸形”,展开患者双臂,暴露腹部伤口(同时口诉:“暴露腹部伤口”)。

3.术者下达按多发伤处理的命令后,助手答:“是”。一助走向患者左侧,将物品从急救箱中拿出,将生理盐水及无菌辅料交于术者,测血压,屈健肢。二助将脊柱板置于患者右侧后,牵引伤肢。术者按无菌原则取大块敷料,用生理盐水加湿后,覆盖伤口,要求将内脏脱出物覆盖完整。

4.用三角巾做环形圈,大小以能将脱出物环套为宜,一助选择大小合适的治疗碗,消毒碗口,扣于环形圈上,不能压突出物。

5.与一助配合用三角巾宽带将治疗碗固定于腹部,一助于患者左侧打结,打结处垫敷料,同时,术者将三角巾底边叠边后(约一寸宽,底边向上,顶角向下)横放在腹部,术者将患者右侧的三角巾底角绕过患者腰部后交与一助,一助在左侧打结,术者同时在会阴部放置大块敷料,整理三角巾后,将顶角由两腿间拉向患者左侧,由一助于两底1

角连接处打结。期间一助汇报血压、心率。6.术者进行全身检查:

(1)头面部:头顶、前额、颧骨、鼻骨、下颌骨、双侧瞳孔、口腔、双耳;

(2)颈部:颈后部、气管;(3)胸部:锁骨、胸骨、肋骨;(4)上腹部发现有肠外溢,已作包扎;

(5)双上肢:包括双侧桡动脉及末梢循环,检查完后将患者双手放于上腹部;

(6)放平左下肢后检查骨盆;

(7)左下肢及右大腿,包括双侧足背动脉。注:各部位检查完毕,汇报有无外伤、出血。

7.一助打结并汇报血压、心率后,将约束带固定于脊柱板上,准备夹板。

8.术者查体结束,诉:“准备固定”;放置五条带状三角巾:骨折断端两侧、膝部、足踝部、股骨中段。

1)双下肢并拢,空虚处加棉垫填实,患肢外侧放置夹板,膝、踝处加棉垫保护

2)先固定踝部(足踝处用“8”字固定),再固定膝关节,然后行断端两侧固定,最后固定股骨中段。趾端外露,检查末梢循环。9.术者诉:“准备搬运”,二助右前臂放于患者颈后部,左前臂放于患者腰部;一助右前臂放于患者臀部,左前臂放于患者小腿后方;两助2

手均手心向上,术者手心向下分别与两助手左手、右手十字相扣,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起”,将患者抬起,术者再喊“

一、二起”,两助手将左腿抬起后,将患者放于腿上,确认稳定后术者松开手并检查患者背部(诉:背部及脊柱无压痛、无出血),将担架移至患者下方合适位置,术者再次与助手扣手(手法同上),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一、二放”,将患者平稳放于担架上,用约束带固定,胸部两条(相互交叉),膝部一条,平形固定于对侧,松紧适宜。

10.术者至患者头部右侧,检查患者呼吸脉搏,并询问患者有无异常。两助手分别至患者头部左侧及足部,靠担架一侧腿跪地,术者诉:“准备转运”,确认稳定后,术者喊:“

篇3:多发伤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探讨

多发伤为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损伤, 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多因休克、大出血、呼吸衰竭而死亡, 后期也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重症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威胁生命。因此对多发伤伤员的现场初期急救和及时迅速地运送到医院是降低致残率, 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8月~2007年9月院前救治了86例多发伤患者, 男56例, 女30例, 年龄2~7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4例, 坠落伤12例, 施工塌方伤8例, 其他2例。

1.2 临床表现

开放性损伤52例, 闭合性损伤34例;颅脑伤合并四肢骨折47例, 合并脊柱损伤4例, 合并腹内脏损伤19例, 合并血气胸5例, 胸腹联合伤8例, 复杂性骨盆骨折伴腹部伤3例,

2 方法

2.1 现场急救与护理

现场急救人员必须迅速到达现场, 把伤员从灾害现场解救出来;了解外伤史, 查看呼吸、瞳孔及伤部情况, 了解血压、脉搏及胸腹部情况, 主要判断有无致命伤;解除呼吸道梗阻, 保持气道的通畅, 必要时做气管内插管, 尤其是对昏迷的头部外伤患者和气道阻塞者;心跳呼吸停止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使用留置针 (Y型) 静脉置管输液, 一针接双管, 确保扩容、脱水及抢救用药;保留导尿;包扎伤口,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 骨折固定, 保护脊柱。在抢救过程中, 复苏、伤情评估和紧急处理三者应同时进行;在急救用药时, 医生只下达口头医嘱, 护士必须执行三清一核对的用药原则, 即:听清、问清、看清, 与医生核对药物的名称、剂量、浓度、用法, 切忌出现用药差错。用过的空安瓿应暂时保留, 以便核对。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病情及途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后方可转运。

2.2 转运途中护送

选适当体位, 无脊柱骨折可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 并注意保护伤员。重点保持呼吸道、液路、引流液通畅, 勤问勤查, 加强监护, 注意伤员面色、表情, 呼吸节律、频率, 呕吐物、分泌物和引流液颜色、伤口敷料浸染程度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向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告知有关注意事项, 随时报告并记录病情。转运途中向指挥中心报告病情, 通知相关科室及人员等候急救。

2.3 转送后的交接班工作

对已采取的急救措施、患者所用药物、各种管道以及目前病情等做好详细交班, 以便于院内医护人员有的放矢, 争取抢救时间。对出车时的各种数据 (如出车时间、患者的体征、急救措施、疗效等) 填表汇报、交班、存档。

3 结果

现场抢救无效死亡9例, 转运途中死亡3例, 74例安全运回医院。

4 总结

4.1 多发伤伤情复杂, 现场抢救只局限于施行必要的初期急救处理, 而不宜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高级急救。

要提高抢救成功率, 应建立一个具有丰富急救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以外科医师为主的急救小组, 对就诊的伤员迅速做出诊断, 集中力量现场抢救致命伤, 密切观察和有效处理多发伤、复合伤。抢救过程应急而不乱, 临床和辅助科室医护人员有效分工合作, 优先抢救“急、危、重”伤员。

4.2 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高质量的实施院前急救,

促使急救水平提高, 达到与国际接轨, 并从法律的角度做好自我保护、自我完善。

4.3 将院内急救进一步延伸到院外, 特别是对危重患者实现了医

院搬到现场, 最大努力地维持了病人的基础生命, 提高了整体救治率。

4.4 提高了救护车、急救设备的使用率, 同时提高了设备投资的回收率。

关键词:多发伤,院前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扬映波, 王正国, 朱佩芳, 等.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调查中若干要素分析.中华创伤杂志, 1993, 9 (2) :79.

[2]周秀华.急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2-26.

[3]王一镗.努力提高我国创伤急诊救治水平.中华创伤杂志, 1997, 13:203.

篇4:多发伤的急救与护理要点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在发生变化,创伤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全球性问题。现代创伤中多发伤发生率高,病情严重,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伤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08-01

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抢救多发伤病人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79岁。受伤部位有头部、胸腹部、脊柱、四肢、骨盆等,其中以颅脑损伤为主12例,胸部损伤为主24例,腹部损伤为主12例,经抢救无效死亡5例,经抢救好转28例,需手术治疗15例。

2概念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受到严重损伤[1],严重多发伤的特点是伤情变化快,各部分损伤互相影响。有报道,受伤2个、3个、4个、5个部位的死亡率分别为49%、60%、68%和71%,因此为了提高正确的诊断率和抢救成功率降低伤残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有效的护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专科进一步救治创造有利条件。

3急救护理

3.1现场急救 现场救护原则是立即使患者脱离险区,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命后治病;争分夺秒,就地取材;保留离断肢体和器官;加强途中监护详细记录。急救护理必须迅速、果断、准确、有效主要是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控制外出血等,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

3.2途中转运 途中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要迅速解开或剪开衣服,立即清除口咽部的血块、呕吐物及分泌物,舌根后坠者可放置口咽管。血压平稳无禁忌的患者,可取半卧位,休克或昏迷患者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充分給氧(持续低流量)。控制外出血,伤处用敷料压迫加压包扎。多发性肋骨骨折出现反常呼吸时,用胸带固定,胸部有开放性伤口,应立即用厚无菌敷料封闭伤口,变开放性气胸为闭合性气胸。

3.3病情观察

3.3.1胸部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有节段性多发性肋骨骨折由此引起的反常呼吸,张力性或开放性血气胸。

肋骨节段性多发骨折,体征明显,常发生反常呼吸,每多一条肋骨骨折,胸腔脏器伤的发生率可增加10%;注意观察呼吸运动时有无胸廓塌陷等;半卧位;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血气胸: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按闭式引流护理),注意观察血性引流的量;闭合损伤:用胸带固定,止痛,有利于呼吸;并发症:肺部感染,应给予定时雾化吸入,以利于排痰,协助抗炎治疗。

3.3.2 颅脑伤为主的护理观察要点 ,伤员的神志是清楚还是昏迷是判断伤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来院时清醒,伤后有昏迷史,应检查有无脑神经的病理反应,更应注意颅内损伤体征的继续出现; 每15-30分或1小时观察神志、瞳孔、血压、脉博、呼吸; 如果伤后清醒,来院昏迷或伤后立即昏迷,并持续加重,则有颅内出血的可能;果伤后出现昏迷,症状持续不变,则有脑干挫伤的可能;如果一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软瘫或痉挛,脉博沉而慢,表示颅内压增高到危险程度,有紧急开颅的指征。

3.3.3腹部外伤为主伤员的护理观察要点

吸氧,开通二条静脉通道,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中心静脉压、氧分压及心电图变化等;判断休克程度,一看:看面色、粘膜、皮肤颜色及发绀程度;二摸:摸脉博,摸肢体温度;三测:测血压。采用床旁B超、床旁摄片,减少搬动;密切注意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情况。如在B超或腹穿得以证实有腹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穿孔者,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避免延误手术时机。[2];给予留置导尿,观察每小时尿量、颜色及性状,记录每小时出入量,判断循环血量及血容量补充情况,尽快补足血容量,为手术创造条件。

4. 小结

多发伤不是单独伤的相加,而是指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受到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创伤,因此,如不及时抢救,患者的死亡率极高。我院急救科抢救的伤病员采取快速早期诊断、抢救治疗、急救护理等治疗方法,其治愈率达到90%.因此,快速早期诊断、抢救治疗、急救护理成为治愈严重胸腹多发伤患者的主要手段。在急救护理方面,我们的经验是要提高对严重胸腹多发伤的认识。创伤死亡有3个高峰,第2个高峰在伤后数分钟至3 h内,为提高存活率,关键的一点是要能抓紧伤后“黄金1 h”内的紧急救治[1]。加强救治中的护理环节,提高护士对伤情观察的敏锐性和预见性,主动、及时、有效的进行医护配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之一[2]。

参考文献

[1]王一镗。大力加强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10(2):7778.

篇5:多发伤急救应急演习总结

为检验和提高我院应对多发伤急救的组织协调和处置能力,于9月7日9时组织多发伤急救演练。

患者9:10转送到医院后,9:01急诊科医生、护士完成了患者基础生命体征检测。9:02医生询问受伤时间、受伤机制及现场情况,为病人进行体格检查。9:17护士建立两组静脉通路,抽血进行各项检查。9:20请胸外科、骨科医生进行紧急会诊,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医生对患者做出初步诊断,并给予外科固定、包扎、压迫止血。9:23各科会诊医生抵达急诊科抢救室,了解病情,各自进行检查查体,共同协商检查,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进行胸腔穿刺、胸腔闭式引流、输血、CT检查。10:10护士及会诊医生将病人送至CT室进行检查,得出CT诊断。经多科会诊后综合意见,准备去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手术。10:45麻醉科医生会诊,向家属交代病情。同时为患者进行各种术前准备。11:00由急诊护士、手术科室医生及麻醉师共同送病人到手术室。应急演练结束。

11:00演练结束,随后考评组对模拟演练进行点评,从演练总体运行、抢救处理流程、急诊科医务人员抢救应对、各科室配合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价,同时指出了演练过程中暴露的细节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

宋宏志副院长现场给予点评,对于此次应急演练给予肯定,从病人的接诊,检查治疗,会诊抢救,绿色通道的畅通等方面给予点评,各相关科室密切配合。整个演练场面逼真感人,演练过程医护人员严肃认真、反应迅速、沟通协调各环节衔接紧密,并指出对于多发伤的抢救,不仅仅是医疗护理人员配合,同时还应包括外科、检验科、放射线等科室的密切配合。院长认为本次演习与要求还有差距,逐个就急救场面进行分析,找出不足提出要求,要求各急救环节能够更加细化,更加有序。此次模拟案例演练,进一步提高了我院处置多发伤急救应急能力和救援水平,增强了全院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基本实现了完整的急救生命链的无缝衔接。

下面就此次演习中存在的不足,医疗、护理、感控给予点评,总结如下:

1.在演练中,实际操作欠熟练,体格检查顺序应按照多发伤查体顺序进行。

2.患者在体格检查后身体暴露时间过长,人文关怀不足。

3.应及时建立静脉通道,且多组同时建立,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调整输液速度,注意补液量及针头型号。

4.抢救时对于医生的口头医嘱,护士应及时记录。5.沟通时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尽量少用医学术语。

篇6:多发伤的急救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计882例, 其中男564例, 女318例;年龄11岁~82岁, 平均年龄62岁;其中2处伤370例, 3处伤317例, 4处伤195例;其受伤脏器分布为:颅脑158例, 胸部172例, 腹部126例, 脊柱62例, 骨盆86例, 四肢骨折368例, 皮肤软组织损伤589例。其中并发休克181例, 消化道出血116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68例, 急性心功能不全51例, 急性肾功能不全87例, 多脏器功能衰竭53例。

2 护理对策

2.1 抓住抢救时机, 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救是护理的第一步, 关系到病人生死存亡的问题, 抓住急救时机和疾病特点进行抢救极为重要。因此, 急诊科护士务必做到:伤员一到医院, 应急、快、稳、准地用推车将伤员平安接到抢救室, 并进行各类相应的紧急处理, 协助医生详细询问病史, 判断病人的伤情紧急度和危重度, 快速协助进行各类辅助检查, 尽快做出初步诊断, 准确记录生命体征、意识、尿量、肢体运动情况等, 严密动态观察伤情变化, 认真做好床边交接班。遵循多科室会诊, 集体抢救先救命后治伤, 抓住致命伤为抢救原则,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2.2 评估病情, 指导抢救

严重多发伤病情复杂, 如何迅速全面地查明伤情, 进行创伤评估是诊治多发伤的关键。根据伤者损伤部位, 伤型及伤时循环、呼吸、意识情况计算出创伤指数, 创伤指数大于21分者, 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增高, 创伤指数不仅能准确地评估伤情, 而且可指导抢救和治疗, 估计预后, 根据创伤指数有选择地将病人送到抢救室、监护室等进行重点救治。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误吸

多发伤病人常常有血液、呕吐物、痰液等堵塞呼吸道, 引起呼吸道梗阻, 以致窒息。急诊护士首先要取去枕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 清除呼吸道异物, 如口腔鼻腔内血块、义齿等, 对舌后坠病人用舌钳适当拉出舌头, 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以建立通畅有效的呼吸通道。

2.4 快速建立静脉通道, 迅速纠正休克

休克对严重多发伤病人生命安全威胁最大, 快速补充有效循环血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 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是必要的。静脉通道应选择较大的静脉以保证输液速度, 准确有效地使用急救药物。疑有骨盆骨折、腹部内脏出血时不能从下肢静脉输注, 不能在受伤肢体的远端输液。对颅脑损伤、胸部损伤病人, 既要维持血压, 又要控制液体量, 以防脑水肿及肺水肿的发生。

2.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 了解心肺功能, 及时发现和纠正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观察呼吸节律、频率、深浅变化, 根据血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 随时调整吸氧浓度, 确保有效供氧。严重多发伤病人常规留置胃管、尿管, 要观察胃液、尿液的颜色、引流量, 保持通畅并准确记录, 有胸腔闭式引流者, 固定要牢固, 密切观察引流量及颜色, 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做好急诊术前准备, 如皮试、备皮、备血等, 以免延误手术, 危及病人生命。

2.6 合理搬运伤员, 动作应轻柔

在伤情未明确前, 均采用平移法搬运伤员;疑有脊柱、颈椎损伤者应安放颈托;对脊柱骨折者, 搬运时保持整个躯干水平移动, 以防损伤脊髓;呕吐者应取侧卧位, 昏迷者头偏向一侧;骨折病人应妥善固定患肢并摆放合理位置, 注意伤肢的血液循环及出血状况, 根据病情采取相应的救护措施。

2.7 心理护理

对伤后意识清楚者应给予关心与鼓励, 以清除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使其配合治疗;意识不清者对家属做好必要的解释工作。

3 讨论

篇7:多发伤的急救护理体会

【关键词】多发伤;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053-01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服务的要求逐步提高,急救对象更加广泛、复杂,难度加大。我国目前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在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无专门的院前急救法规,对从事院前急救机构、人员、业务、救护车与装备等方面准入制度的规定不够完善,存在着全国院前急救工作发展不平衡,网络建立仍不完善,资源配置不甚合理,缺少对院前急救从业人员的特殊的培训及配套政策,筹资渠道不畅等问题。

1 多发伤的定义

一般而言,多发伤是指同由于一个致伤因素而导致人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严重损伤。在医学解释上多发伤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三个内涵:

第一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一般是由同一个致伤因素而引起的,而这一致伤因素主要指由于机械力所导致的损伤,比如说交通事故、坠落、火器、高空坠物等。而在医学领域,与多发伤极为相似的是复合伤,但是多发伤与复合伤有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复合伤由不同致伤因素引起,如机械伤复合冲击伤、烧伤复合冲伤、烧伤复合放射伤。

第二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一般而言必须是由两个以上的致伤因素造成。按简明创伤分级标准,人体分为9个解剖部位:头部、面部、颈部、胸部、腹部及盆腔、脊柱、上肢、下肢、皮肤。多发伤指上述9个解剖部位中有两个以上部位受伤。同一部位内的多个脏器损伤或同一脏器的多处损伤也称为多发伤,但须冠以部位或脏器名称,如胸部多发伤、腹部多发伤、小肠多发伤、脑多发伤等。

第二个内涵是指:患者的损伤必须是严重的,对伤员生命构成威胁,需要立刻进行急诊处理的。一般而言严重损伤的定量标准一般是指损伤严重程度评分≥16。

2急救护理的定义

急救护理学是医学上一个极为常见的一门学问,它主要是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会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的一门学科。而且急救护理学确定了急救护理实践的角色、行为和过程。它已经成为护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专业。

3多发伤急救护理的措施

3.1保持呼吸道通畅 严重多发伤患者多伴有呼吸道梗阻以致窒息,应迅速清除呼吸道异物,若为年长的患者还需检查是否佩戴假牙,若佩戴假牙就要取出假牙、血块,同时还需要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并给予面罩吸氧,其中将氧流量设定为4—6L/min。

3.2 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 此措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加快补充有效血容量是抢救严重多发伤休克的重要措施;但在进行血容量补充的时候也有许多的注意现象,这就要求进行医学急救的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调节液体滴速,这样可以极大地保证医学急救的质量同时为抢救工作争取时间和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最关键、最人性的一点就是可以大大的缓解病患的痛苦。

3.3 及时控制出血以及严重多发伤的开放性伤 因为有出血和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很可能会由于出血过快、失血过多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血容量锐减从而导致休克,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因此,我们对开放性骨折、活动性出血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夹板固定和用无菌敷料加压包扎止血。

3.4 及时监测病患的身体状况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根据中心静脉压掌握补液量及滴数。根据少氧饱和度了解缺氧情况,随时调整吸氧浓度。留置导尿,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这样可以每时每刻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了解,以确保医学急救工作的进行,同时还可以根据各项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对患者进行适度、准确的急救活动。

3.5 做好术前准备 护土应及时做好配血、皮试、备皮、导尿、置胃管等术前准备,以减少在手术过程之中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同时还可以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4体会

4.1 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而且我们要根据多发伤患者的数量、受伤程度以及抢救任务重等特点,提前制定医护人员的抢救配合分工任务。这样可以极大的充分的利用时间和人力,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同时还可以极大的减少人员工作的重复,确保每一个伤患人员都有医可治,有药可用,极大地保证了伤患的康复率。

4.2 熟练的医学急救技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一方面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病情判断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医学急救的过程之中要做到严密观察,准确无误发现问题并快速的作出判断,及时处理;另一方面熟练的医学急救技能对提高医疗工作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熟练的医学急救技术可以大大的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失误,而且拥有熟练的医学急救的医护人员也拥有很多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医护人员的信心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保障。

4.3重视心理护理。大多被送到医院进行医学急救的多发伤患者由于病情来的过于突然,大多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而且大多对于病情的不了解,这个时候就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心理辅导,以平缓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使患者及其家属对于病情及时的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定。同时患者心理的平复对于医学急救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积极乐观的心态可以使患者有强大的内心,这也可以极大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康复率。

5总结

篇8:多发伤的急救与流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 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男46例, 女18例。年龄24~45岁, 平均 (28.9±6.5) 岁。病情分布, 颅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32例、腹腔大出血或内脏器官破裂8例、颈椎损伤5例、大血管损伤2例、胸部伤20例、盆骨等多处骨折及软组织伤各20例。患者症状分布重度昏迷8例, 休克21例, 尚有意识者35例。致伤原因分布, 交通伤52例, 坠落伤3例, 挤压伤2例, 钝器打击伤5例, 锐器伤2例。

1.2 方法

本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措施分为事故发生之后的急救、对患者的转运措施[3]。

1.2.1 事故发生之后的急救措施

急救人员对患者伤情分布以及严重程度进行现场快速评估。依据患者的症状进行判断, 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出血状况等, 判断患者有无出现休克、活动性出血、呼吸心脏骤停、腹部内脏脱出体外、张力性气胸等危急性的症状, 并立即进行现场处理。对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避免出现休克状况, 对产生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进行及时的气管插管, 保持患者的气管畅通。对已经出现休克症状的患者进行多条静脉通道的建立, 防止病情恶化。具体措施包括“先晶体, 后胶体”原则下的快速补液, 并先检查患者的关键部位, 即头、胸、腹三个部位的受伤状况, 并进行相应的处理[4]。对患者关键创伤部位进行处理时要注意采用正确的取位方式, 并避免出现创伤遗漏。对患者取平卧位, 防止在触碰、移动等状态下造成脊柱骨折伤恶化。对头托与颈部定位器的安装工作需要谨慎仔细, 避免触碰伤部, 造成二次损伤。对出血以及骨折等患者进行及时的止血处理、对受伤部位进行包扎以及固定。

1.2.2 对患者的转运措施

在对患者进行事故发生之后的急救措施之后, 将患者转移至救护车之内, 进行药物以及救护车内所带仪器的相关救治措施。一般在救护车内都装有车载监护仪与呼吸机。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病情进行相关设备的应用,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监测, 对病情严重无法自主呼吸的患者进行呼吸机控制。在转运的途中注意及时联系医院, 详细报告患者受伤状况, 医院依据报告进行判断并做好相关的急救准备工作[5]。

1.3 观察指标

采取院前急救措施之后, 对患者的死亡例数、成功转院救治例数、急救成功例数等指标进行观察评价[7]。

2 结果

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抢救结果评价。现场急救成功患者为92.2%, 成功转院救治患者为90.6%, 最终死亡患者占比为7.8%, 具体见表1。

3 讨论

多发伤具有突发性、严重性, 患者的病情变化迅速、病情复杂, 在对多发伤进行救治的过程中, 其病死率较高[6]。由于严重多发伤的病情复杂, 受伤部位均是人体重要部位, 涉及到头部、腹部、颈部三大重要部位以及胸部、盆骨、软组织等, 并且主要创伤在两处及两处以上, 病情复杂, 人体对多发伤的抵抗能力较差。在多发伤的状况下, 人的生理功能以及机体的损伤严重, 机体状态呈现出全面应激状态, 多个部位的创伤之间互相影响, 生理机能紊乱、伤情恶化迅速, 尤其是在颅脑外伤以及胸部损伤的状况下, 患者痊愈的可能性十分低微, 在创伤发生后的几分钟内死亡率较高。多发伤所涉及到的创伤部位数量较多且分布范围较广, 出血量大, 对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的干扰较为严重, 休克现象的发生率极高, 为急救工作带来了困难。多发伤的病情较为复杂, 涉及多个部位, 多个科室, 内外伤同时存在, 并且伤情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为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其出现漏诊的几率也十分大。在对多发伤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往往要分清患者最为严重的伤情, 依据对患者的生命威胁程度进行主要伤情的判断, 优先救治。另一方面, 多发伤的伤口开放度较高, 处于应激状态下的患者抵抗能力差, 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差, 容易出现感染现象[7]。

在多发伤自发生至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存在三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期为创伤之后的几分钟之内, 这类死亡原因主要是脑创伤与高位脊椎严重创伤、主动脉、大血管撕裂、出血严重。第二个死亡高峰出现在创伤后6~8 h内。这一时间是进行抢救的关键时间, 其主要死亡原因是颅脑硬膜下及硬膜外的血肿, 血气胸、骨盆及股骨骨折及多发伤大出血、肝脾破裂等。在这一阶段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 降低患者死亡率。第三个死亡高峰为创伤后几天或几周之内, 主要死亡原因为器官功能衰竭或者是严重的感染状况。因此, 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后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 同时控制医院内部的感染状况。

为了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效果, 医院需要对急救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对事故多发区域的急救资源应增加。同时, 需要对急救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急救人员的现场急救能力以及应急能力。对现场急救重点知识进行归纳, 可以编制成册, 并向急救人员推广与普及。提高对急救人员的考核要求, 促进急救人员急救能力的提高。对创伤现场进行模拟, 训练急救人员的现场应变能力及迅速对伤员病情的判断能力。在进行现场急救工作时, 急救人员要牢记的正确的急救原则, “先救命, 后救伤”。同时, 在进行伤患转运的过程中要严密监控患者的情况。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第一死亡高峰的死亡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在64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抢救工作下, 现场急救成功患者为92.2%, 成功转院救治患者为90.6%, 最终死亡患者为7.8%。对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 可以在最大限度内保障患者的生存几率。

综上所述, 院前急救措施的成功展开, 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严重多发伤患者在关键抢救时间内的成功救治, 有效的降低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康黎军, 崔华中, 林庆军, 等.66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J].现代医院, 2010, 2 (30) :112-113.

[2]刘华波, 于敏.严重多发伤患者院前急救对比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6 (30) :1353-1354.

[3]黄伟, 刘燕, 肖涛.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10 (34) :1567-1568, 1572.

[4]吴凤菊, 韦金萍.严重多发伤146例的院前急救护理[J].广西医学, 2010, 10 (34) :1292-1294.

[5]商长龙.58例严重多发性伤的院前急救体会[J].吉林医学, 2012, 34 (34) :7509-7510.

[6]杨玭, 花海明, 曹志龙.严重多发伤院前急救与转运体会[J].东南国防医药, 2014, 6 (34) :637-638.

篇9:多发伤的急救与流程

【关键词】 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

严重多发伤患者是指因意外的事故发生而导致健康的人突然受极大的重伤,一般都需要救护车去案发地点将患者护送至医院进行紧急抢救手术,临床为多发伤患者治疗时,医疗的急救一体化抢救措施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及时的接受治疗,在科学与合理的护理流程配合下,急救工作的成功率会有显著的提高,为了探讨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在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我院特进行此次的实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严重多发伤患,随机抽取其中的100例患者,将其中未实施急救护理流程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为患者实行常规的救治,将实行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流程救治的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护时,救护车到达抢救地的时间,比较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护理的流程

1.2.1 院前急救的护理流程 院前急救护理的单元处于备用状态,要达到100%的备用,护理人员在接收到调度指令以后在1min内必须出车,出车途中要联系报警人员了解患者的受伤原因和病情,指导报警人员做一些自救措施,要保障患者的呼吸通畅,不可以随意搬动患者,若患者有明显的出血要用辅助材料进行压迫止血,护士到达患者受伤的现场以后,首先要观察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顺畅,观察患者的呼吸节律,频率和患者的胸部是否有损伤而导致患者的呼吸困难,随后要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以及脉搏和肢体末梢的循环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大出血的症状,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是否清醒,看患者的颅脑是否有损伤,以及确定患者的脊柱脊髓的创伤情况,查看患者有无骨折的现象,以及伤口是否出血,要依据院前急救的原则做好疾病对症,护理措施要进行的快速果断,并且要准确有效,依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是否边抢救边护送,在护送的途中要严密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且将患者的情况通报给医院,以便医院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工作以及专科会诊的准备1

1.2.2 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流程 急诊科的护士在接到院前护士的通报以偶,要立即通知创伤急救小组进行接诊,交接患者以后同样进行院前护士对患者检查的方法再一次进行检查,将患者的全省情况检查清楚,做好评估之后协助医生进行优先的致命伤处理,护士的分工要明确,有专门负责保持患者呼吸通畅的,要将患者的口腔或者咽喉部的呕吐物或者分泌物还有可能是血块,将这些物质处理干净,检查患者是否有义齿,若有应该立即取出,以便于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将患者进行侧卧位或者是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处理,以便于患者可以呼吸支持,面罩或者导管氧流量最好保持在5l/min,依据患者的情况,有时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者气管切开手术,对患者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或者进行气胸者开胸腔闭式引流处理等等,尽可能保持患者的呼吸通畅;要在最短的时间为患者建立两条以上的循环通路,若情况特殊则可以为患者进行静脉切开手术准备,在患者静脉输液之前,要抽取患者的血做标本并且进行各项检查,严重多发伤患者常伴有大量出血以及血容量急剧减少的状况,可以建一条专门为患者迅速补血的通路,要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指标,为患者输入所需要的液体,如生理盐水与血浆,尽可能的保障患者的机体重要脏器的血供和氧供,为患者的进一步抢救工作做好提前准备,要严密的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若患者出现异常要及时的通知医生,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为患者进行各项损伤的观察,以便于及时的联系向光的专科进行抢救2

1.2.3 术前护理流程准备 严重多发伤患的病情比较复杂,变化快要在患者治疗的黄金时间,也就是1h内进行最好的并且正确的诊治,可以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的可能性,患者在抢救以后要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大部分被送到ICU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各種诊断性操作,若患者需要进行手术,要及时准备好手术前的准备3

1.3 统计学分析 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分析,当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的救护车到达时间在15min左右,但是对照组救护车到达时间在25min左右,实验组患者在1小时到1个半小时以内可以接受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在2小时才可以接受手术治疗,两组的救护车到达抢救处和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的的治疗成功率为92%,而对照组的患者抢救成功率只有8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有意义。

3 讨 论

规范化急救护理流程的实施,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进行连续动态的病情观察,进行有效的救护,可以培养护士敏锐的临床思维,提高护士的自我专业素质,更有利于医护人员及时的抢救急性危重症的患者,有效的提高急救护理的质量,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彭志红,急性多发创伤110例院前急救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6(18):73—74.

[2] 姚彬,周泽强,赵中红,等.急诊救治严重多发性创伤276例分析[J].重庆医学,2009,38(2):205.

上一篇:职业病防治年度计划及实施方案下一篇:山东教师教育网远程研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