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探析

2024-05-04

难点探析(精选十篇)

难点探析 篇1

定语从句是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重点语法项目之一。现本人就对定语从句的教学及理解,来简单谈一下定语从句的用法。

一、关系代词的用法

(一) 引导定语从句常用的关系代词有: who/whom/which/that/whose/as 等

1. who /whom指人(即它的先行词必须是人 ),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不可省略;作宾语可以省略。但whom是宾格,只能作宾语。例如,He knew the teacher (who/whom)we met yesterday.

2. which指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作主语不可省略,作宾语可以省略。例如,His father works in a factory whichmakes TV sets.

3. that 指人或物,在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that作宾语时可省略)。例如,A plane is a machine that/which can fly.

4. whose 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在从句中作定语(而且只能作定语)。例如,I saw a woman whose bag was stolen.

5. 作表语只用that ,它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但时常省略。例如,This is no longer the dirty place (that) it used tobe.

(二)关系词that的特殊用法:“六用,三不用”

1.“ 三不用 ”:(1)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关系词不用that。

(2)紧跟介词后作宾语的关系词不用that.

(3)谚语中不用that.

2.“六用”:

(1)序数词 (包括last,next )最高级/the only、the very、the right、just the/any、some、no、all、every、many、much、few、little修饰指物的先行词时,只能用that.

(2)先行词是指物的不定代词( anything、everything、all、much、few、none、something )时,只能用that.

(3)先行词既有人又有物时,只能用that.

(4)避免重复:主句有特殊疑问词或先行词就是疑问词时,只能用that.

(5)为避免与已有的定语从句关系代词重复。

(6) 其他用that的情况。

(三)先行词用who或which,不用that

1. 当先行词是 all,anyone,someone,everyone等指人的不定代词时,用who引导定语从句。

2. 先行词是 those 表示人或 people时,用 who引导定语从句。

二、关系副词的用法

(一)定语从句中常用的关系副词有: when/where/why.

1. when 指时间,在从句中作时间状语,它的先行词通常有:time, day, morning, night, week, year 等.如,

(1)I still remember the time when I first became acollege student.

注:when时常可以省略,特别是在某些句型和某些时间状语中.如,

(2)Each time he came, he did his best to help us.

2. where指地点,在从句中作地点状语.它的先行词通常有:place, street, house, room, city, town, country等.如,

(1)This is the hotel where they are staying.

3. why指原因或理由,它的先行词只有reason。如,

(1)That is the reason why he is leaving so soon.

注:why时常也可以省略.

(二)使用关系副词应注意下列几点:

1. 这三个关系副词在意义上都相当于一个介词+which结构:

when = on (in, at, during … ) + which;where = in (at, on…) + which;why = for which.

2. 当先行词是表示时间的time, day等和表地点的place,house等时,一定要注意分析从句的结构,如果缺少主语或宾语时,关系词应该用which或that, 缺少时间状语或地点状语时,才能用when或where,

3. when和where既可以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也可以引导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why 只能引导限制性定语从句。

三、限制性定语从句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一)限制性定语从句说明先行词的情况时,对先行词起限定作用,与先行词关系十分密切。

(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只是对先行词作补充说明,没有限定作用,它与先行词的关系比较松散,因而不是关键性的,如果省略,原句的意义仍然完整。这种从句在朗读时要有停顿,在文字中通常用逗号与主句隔开。

(三)两种定语从句的内涵不同。限制性定语从句具有涉他性,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具有唯一性,这在理解和翻译时应特别注意。

电力企业厂务公开热点、难点探析 篇2

眼下企业改制改革“大盘”走势“跌荡起伏”的冲击波,时刻牵动着职工思想敏感的“神经”。从呼声日疾的企业改制殃及职工权益受损的诉求里,从连年大幅攀升的劳动争议纠纷诉诸中,都似乎佐证着一个不争的事实:改制中的职工知情权已被严重削弱,而“厂务公开”的透明度与职工知情权期望值存有差异的矛盾日益

凸现。在面对企业改制变革态势“走向”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新变数下,探析如何处置好厂务公开与确保职工知情权到位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当前企业纪检监督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厂务公开热点、难点剖析

变革与难题是一对永存的矛盾体。随着电力体制主辅分离改革日益逼近,职工关注企业与个人利益命运的热心度已接近“沸点”,诸多热议与想法并存交汇,难免产生各异的复杂心态。可恰好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些企业决策层却忽略了厂务公开向职工交底“吹风”这一重要环节,造成职工对厂务公开反映冷漠。作为纪检监察工作就要研究审视、缜密分析,尤其要密切注视职工关注的热点难题,有的放矢地深入研讨,集思广益,拿出切实可行的应对良策。概括言之:当前厂务公开仍面临四种缺陷、存在六大难点。

四种缺陷:一是在推行厂务公开的制度存在漏洞。厂务公开的考核机制还不完善,最突出的是普遍未能建立健全对厂务公开执行不力的监督考核机制。而今一些企业的现状通常是仅停留在工作布置上,对公开过程和结果考核却很少给予职工提供机会问讯,更谈不上对“不予公开”原因的追究质询。二是厂务公开的面还不够宽广。仅停留在表面层面。其突出表现为只限于对企业中层“吹风”一带而过,班组和职工代表很少被“扩充”到该知晓的层面范围。三是厂务公开的内容过于狭窄。厂务公开的深度不够,在企业已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公开的内容仅停留在信息易于公开的项目,对一些敏感的事项公开的程度与职工群众期望值相差甚远。四是企业职工对厂务公开的内容了解甚少。厂务公开的内容对职工“设防”诸多,个别企业常常以“机密设限”为由,“剥夺”了职工的知情权,致使职工对应该知晓的内容知之甚少。由于对职工的宣传力度弱化,造成一些企业占50的职工不了解厂务公开应知的内容。

房地产管理难点探析 篇3

1.前期对市场研究不充分,决策缓慢。

由于没有详细、“可行”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使得项目的规划设计迟迟不能如期进行,即使勉强进行了多方案的规划概念设计,也会因为市场研究不充分,心中无底,评判“标准”不明确,犹豫不决,致使项目决策慢、效率低。

决策机制不完善。决策阶段的匆忙、犹豫及其引起的问题一定会在以后的项目建设、销售、交付及使用过程中反映出来,可以说由此造成的项目管理难度是“胎”里带的。例如在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原则性、功能性的大变动、变更,“伤筋动骨”。

项目决策阶段的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造成项目管理的诸多困难。

决策阶段工作效率低下,导致项目实施丧失机遇,效益损失。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效益,要算大帐,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某开发商年度完成开发工程量近10亿元,仅利息一项每延误一天平均大约要直接损失10余万元。

2.施工图设计文件供应迟慢,变更多。

因市场研究阶段进行得不细致、不规范,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问题拖到了项目实施决策阶段来解决,本应属设计师的工作受到了开发商的过多干预和限制,在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表现就是施工图技术文件慢、建设过程中变更多。

许多开发商的项目规划和建筑方案是开发商高层领导包办“设计”的,使得规划、建筑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无所适从,项目无详细、完整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整体设计不系统、不配套、不协调,设计师成了开发商高层领导手中的一支“笔”,设计师无创意,也不愿动脑筋,做出的规划和建筑效果的确是完全体现了开发商意图,但产品功能性、系统性和效果的设计失误的责任也由开发商承担。

项目设计资源整合不足会影响项目设计文件的质量、供应时间、工程内容接口等工作,从而影响项目管理。

3.工程施工承包合同不严密,项目收尾阶段交叉施工作业时,发包工程内容及接口界定不清,没有从根本上采取措施重视工程收尾阶段的工作,甲方分包工程项目管理难。

目前的工程管理中,尤其在高层建筑及大型小区的开发建设实施过程的后期,甲方分包工程的施工单位与单位工程总承包施工单位以及甲方分包工程施工单位之间的配合和接口问题上,矛盾越来越突出,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难点之一。

4.供方资源的整合工作不足,与供方平等、诚信合作双赢意识差,影响项目管理。

因开发商的工程管理部门在前期项目实施决策阶段的工程计划不完善、不深入,工程招投标工作流于形式,对工程项目发包内容和接口要点不清,而工程招标工作组织不规范,工程建设方面的资源积累较少,平时整合的供方资源不足,往往是临时抱佛脚,使得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与工程建设需要不匹配,造成工程项目管理难度加大。

5.甲方供料不当影响项目管理。

开发商为了集中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集中采购便于节约成本、节约投资,也为了保证工程项目所用主要材料、设备质量和进场时间,经常在工程施工合同中约定有甲方供料的内容。甲方供料一般主要是指由开发商供应钢材、水泥、木材、商品混凝土等主材、安装工程的未计价材,以及电梯、水泵、变配电、空调等主要设备等。而有的开发商甲方供料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细,还存在者甲方供料的交接、验收、保存、结帐等方面的环节,加大了开发商的工作量,造成承包方的依赖性,而且承包方很容易将工程质量、工期责任归结于甲方;甲方供料的质量问题及供应滞后,给施工方工程质量问题、工期拖延造成理由,而且会产生承包商索赔,加大工程项目管理和项目成本。故甲方供料的范围、方式选择和实施效果不当也会加大开发商工程项目管理的难度。

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和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难点,为改进和提高开发商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质量和效率,减少项目管理难度,对开发商提出以下建议和方法:

1.要重视、加强项目前期投资决策阶段的市场详细可行性研究工作。前期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灵魂,而据此进行的工程项目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只有龙头中有“魂”,才能使工程项目设计、建设和项目过程管理有章可循。龙头抬不起来,“龙身”无法行动。没有图纸,无法建设;有图常变,目标落空。要重视项目的前期可研工作,就要加强前期可研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科学投入;要建立、完善决策支持机构,收集、整合决策支持性资源,必要时要“借脑”;完善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使得项目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科学化、市场化、系统化。

2.要重视、加强项目决策实施阶段的项目各阶段设计和前期工程项目管理计划工作。整合、招标或委托有资质、有类似业绩、与项目匹配的专业设计资源,要求设计单位按照已批准的项目可研报告进行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并以可研报告的预设要求评价、审核各阶段设计文件;此阶段尚要依据项目可研和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和完善、周密的、包含接口条件在内的项目各工程内容招标文件。要严格控制工程变更,凡涉及建筑功能性等的原则性工程变更,一定要慎重并经过必要的决策程序才能进行。

3.要从开发商整体运作上真正重视项目收尾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在项目收尾阶段可建立一个由开发商主管工程领导牵头、整合工程管理、销售、技术、开发、材供、物业管理等内部人员组成的工程项目收尾临时机构,与工程项目管理现场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工程收尾阶段的项目管理及项目交付、移交工作。

4.要重视供方的资源整合和管理,真正成为项目建设资源的组织者、整合者、使用者;讲诚信,把供方视作双赢的伙伴;建立、实施严密的工程及主要材料、设备招投标制度。通过比较、鉴别、洽商、考察、评估等方法建立适合自身需要的各工程内容方面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承包商和材料设备供应商资源库,然后再通过规范的工程、材料设备招投标工作,选择中意的供方,与供方建立责权利分明的合作联盟。

5.要尽量减少甲方的分包项目,对于项目整体中甲方分包各工程内容要系统细化、深化各自合同条件及其之间接口配合条件,全面、系统化进行建设合同管理。在工程招投标文件及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明能由总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内容尽可能让总包单位组织施工。开发商可同意由总包单位分包,由总包单位选择几家专业分包施工单位,开发商主持分包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并确认分包施工单位,在开发商同意的前提下分包施工单位与工程总承包单位签订工程分包合同。这样,有利于甲方及监理的管理、协调,规避如质量、工期、安全、保修责任等风险。同时,针对不能或无法由总承包单位组织分包的工程内容,即必须由开发商发包的工程内容,要细化、深化各类发包工程内容的自身招标合同条件,更重要应事先研究各工程内容建设的时间、验收、保修、交接、资料、协作、费用、安全、场地等接口配合条件,就甲方发包(含总承包)的各内容工程之间可能产生项目管理的难点事先制订对策和要求,在工程招投标文件及工程建设承包合同中明确,减少甲方现场代表的协调工作量,使得工程合同更具操作性,更多体现业主的主导性和主动性。

6.甲方供料的范围、交接方式要事先周密确定,计入工程招投标合同条件,并严格按合同履约。对于工程用通用地方建材,可由承包方自行采购;对于工程主材可采用甲方指定若干厂家并确认价格和提货、支付方式,由施工单位自行进货;对于工程未计价材和工程主要设备可由甲方组织招投标,由甲方与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也可增加部分采购管理费交由施工方与材料设备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

总之,开发商只要按照成熟的房地产开发工作流程进行规范运作,并围绕项目管理工作任务建立了与之配套严密的组织和制度,加强各流程阶段工作的计划性及其严肃性,注意预控,就一定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减少项目管理的难度,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公差原则”教学难点探析 篇4

一、引出主要概念, 构建主干框架

1. 配合件是中职数控专业学生实操的重要项目之一, 以其实操体验相关知识为切入口 ( 即三大公差原则应用场合) , 引入“公差原则”课堂。独立原则应用于非配合零件, 包容原则应用于配合性较严的配合表面, 最大实体原则适用于只要求装配性的零件。这样学生从加工应用方面, 对这三原则有了一个轮廓印象。

2. 给出公差原则知识内容的树状体系, 并体现核心差异。

3. 以轴为例, 根据三大公差原则核心差异, 对其作鲜明可比性解析, 并做出相应图例。

独立原则:是指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无关, 分别满足各自要求。

包容原则:以最大实体边界为理想包容面, 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最大实体原则:以最大实体实效边界为理想包容面, 局部尺寸不得小于最小实体尺寸。

三大原则边界及各尺寸要求如图例对比所示:

通过公差原则知识体系、内容、图例的对比呈现, 让学生对公差原则的知识框架、三者的区别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二、深入解析两大相关原则, 理清有关概念

根据上述两大相关原则解析为主线索, 推促学生挖掘差别根源, 通过教师引导、提示帮助学生找出答案, 做好总结。

依据找出的差别根源, 回顾前面图例来验证, 以便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综合公差原则各知识要素, 完善“公差原则“树状体系

以学生实操体验为教学导入, 以“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要素, 运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 可快速使学生把“公差原则”与自己熟悉的知识体系之间搭建桥梁, 让学生理清“公差原则”的知识体系, 有效引导学生观察、辨析、思考、推理, 由被动接受学习向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迈进。整个学习过程以三大原则的核心区别为突破口, 深入开展, 思路清晰, 内容简洁凝练, 知识系统性强。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起到了学、能双赢的效果。

摘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 “公差原则”是其知识体系中的要素之一。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 而“公差原则”涉及概念定义多、易混淆, 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针对此情况, 介绍了采用“树状体系”组构“公差原则”知识内容, 并采用干支分层渐进式来组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公差原则,树状体系,干支分层渐进式

参考文献

[1]廖念钊, 古莹菴.互换性与技术测量[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1.

[2]甘永立.几何量公差与检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途径探析 篇5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途径探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者 学籍批次 学习中心 层

次 专

业 指导教师

张雷 201309 徐州弘成 专升本 人力资源管理

韩淑丽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但目前农业劳动力的就业压力还很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将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发,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随着农村发展空间的不断“缩小”,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不仅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为了真正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断减少现有农村劳动力的绝对数量,大多数城市已经降低农民进城的门槛,农民在城市里打工和创业比以前有了较好的环境,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的工程、惠民工程、希望工程,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业 城镇化 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点及途径探析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二、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特点。

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没有纳入国家就业体系。

(二)城乡二元就业体制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三)政策落实不到位。

(四)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还没有根本建立。

(五)对进城农民工的社会管理严重缺位。

(六)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竞争力有待提高。

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剩余,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二)重视产业的转移与承接。

(三)加快城市化进程,扩大就业需求。

(四)消除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政策歧视,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劳动保障权利。

基层人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探析 篇6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其后又陆续发布《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和《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等反洗钱法规,同时赋予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反洗钱工作职责。县级人民银行作为反洗钱工作的前沿阵地,承担着反洗钱的指导、组织和监督检查工作。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基层人民银行反洗钱工作面临多重困难,应引起重视。

一、基层人行反洗钱工作的难点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隐瞒或掩饰起来,并使之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和过程。洗钱不仅损害了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誉,而且对于正常的经济秩序、社会风气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更为巨大。正因如此,凸显反洗钱的意义重大、工作重要。但《反洗钱法》等相关法规颁布三年多来,县级人民银行日常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遇到了诸多难点。

难点一:社会公众反洗钱意识淡漠,理解配合难。

由于社会公众对反洗钱认识不足,致使自然人、企业等经济组织在办理存取款和支付结算业务时,对反洗钱的相关规定不理解,认为银行在“监视”自己的商业隐私,对于反洗钱的相关规定存在抵触情绪,甚至采取不合作的态度。部分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敢坚持原则,屈从于客户。致使反洗钱的“了解客户”制度难以落到实处。

难点二:部分金融机构重经营,反洗钱责任落实难。

《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第九条规定:“金融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反洗钱工作机构或者指定其内设机构负责反洗钱工作,并且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县域金融机构众多,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激烈,为了业务发展彼此之间都在抢夺客户资源,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怕得罪客户,不敢“刨根问底”。同时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反洗钱工作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以人员紧张为由,没有设立专门的反洗钱部门,多数挂靠会计或营业部门,反洗钱的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基本上是兼职。日常工作中以本职工作为主,反洗钱工作力不从心,处于应付状态,反洗钱职责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得以落实。

难点三:个别行政职能部门对反洗钱工作支持理解难。

随着“五点一线”环勃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在千方百计的进行招商引资,且招商引资任务较为繁重。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招商引资心切,急功近利。认为小城镇经济欠发达,存在着不可能出现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模糊认识,反洗钱法律意识淡薄,对加强资金流入管理难以理解。

难点四:先进金融支付结算工具日新月异,交易防控难。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迅猛发展,商业银行较大范围的通存通兑,ATM机等金融工具的广泛使用,网上银行支付结算等手段的提高,交易迅速,致使反洗钱的监督滞后,让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难以防控。

难点五:反洗钱联动协调机制松散,组织行动难。

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协作性强的系统工程,仅央行是难以独立完成的,需要公安、工商、税务、证券、保险等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沟通。但现实情况是,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部门之间联系松散,很难在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协作机制。

难点六:基层央行专业反洗钱人员缺乏,开展工作难。

反洗钱工作涵盖的领域大,业务范围广,实际操作难度大,涉及现金管理、帐户管理、人民币和外币大额交易过程。而目前央行反洗钱工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越到基层人才越缺乏,具备涉及保险、证券等方面的金融知识和对先进金融科技跟踪掌握能力、能对可疑支付交易数据进行精确分析、准确判断、具有反洗钱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多数从事反洗钱工作的人员,是“市、县一体化”改革后并入综合部的原货币金银部门的兼职人员,反洗钱工作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面窄,反洗钱工作还只是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难有有效的履行反洗钱工作职责。

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建议

根据《反洗钱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的规定,人民银行作为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履行反洗钱方面的工作职责。因此,加强反洗钱工作,打击洗钱犯罪,已成为今后基层央行工作的一个重点。县级人民银行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反洗钱工作,笔者建议:

1、加强宣传,提升全社会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

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对《反洗钱法》的宣传,全面提高政府部门、经济组织、社会各界对反洗钱工作的认知、理解和支持,提高金融机构自觉、自愿、自主履行反洗钱职责意识,打造良好的反洗钱工作环境,形成全社会共同预防、报告、查处、打击洗钱行为的反洗钱合力。

2、健全机构,有效履行辖区指导、部署打击反洗钱工作职责

县级人民银行在“市、县行一体化”改革前,反洗钱的职责在会计国库部门,改革后反洗钱工作放在综合部,由原货币金银工作人员承担。虽然管理部门发生变化,但兼职的情况依然没有发生变化,承担反洗钱工作的人员很难从货币金银日常复杂的工作中超脱出来,工作中难免出现“主业”与“副业”的意识。成立专司反洗钱职责的工作科室,配备具有金融、经济、科技知识较强的人员,确保反洗钱工作的专业性、经常性和主动性,对辖区指导、部署、打击反洗钱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培引结合,提升反洗钱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针对县级人民银行职工队伍人员老化、年龄偏大、知识偏低的现状,如何更好在开展反洗钱工作,笔者认为,一是加强对反洗钱从业人员进行分期分批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既要有反洗钱法规、业务操作方面,还要紧盯网络前沿技术,全面提升现有反洗钱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业务能力,通过反洗钱及相关知识的专业培训,使之尽快能够基本适应反洗钱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适当引进人才,招收经济金融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反洗钱岗位,为反洗钱工作同时也为县级人民银行输入“新鲜血液”。三是加大反洗钱的监督检查力度,以检查代培训,增强反洗钱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4、加强合作,建立反洗钱监管协调体系

楞次定律难点突破探析 篇7

一、难点分析

1. 楞次定律研究变化的磁通

以前所学的电场以“静电场”较多, 而“楞次定律”所说的是变化的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之间的相互关系, 是一种“动态场”, 并且“由静到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变化, 所以对中职生理解起来要困难一些, 大家在上课的时候要尤为注意。

2. 参数较多、理清关联性

“楞次定律”涉及的物理量较多且关系复杂。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磁场与感应电流的磁场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 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它们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如果不理出原磁场、大小变化方向、感应磁场阻碍实际方向、感应电流的关系, 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势必造成学生思路混乱, 影响学生对该定律的理解, 从而造成后续学习的困难。

3. 中职生理解能力普遍不足

要能理解“楞次定律”必须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 而中职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 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所以在本课中原磁场、新磁场、感应电流等问题的理解上容易出差错。

二、突破难点的方法

1. 正确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及“阻碍”的含义

(1) “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 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 对“阻碍”二字的理解:要正确全面地理解“楞次定律”必须从“阻碍”二字上下工夫, 这里起阻碍作用的是“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 它阻碍的是“原磁通量的变化”, 不是阻碍原磁场, 也不是阻碍原磁通量。不能认为“感应电流的磁场必然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或“感应电流的方向必然和原来电流的流向相反”。所以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让同学们直观地看到电流表的不同偏转方向, 让他们通过实验初步得出结论: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增加时,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减小时,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与原磁场方向相同。提出问题:“阻碍”是不是“阻止”?让他们通过对问题的解释更进一步地掌握和理解定律。最后教师通过投影给出结论。

2. 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 明确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情况是增加还是减少, 分析方向是上下左右。

(2) 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依“增反减同”确定, 也就是“阻碍”的意义。

(3) 用安培定则 (或右手螺旋定则) 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3. 理清基本的因果关系

“楞次定律”揭示了这一因果关系。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磁通量变化之间阻碍与被阻碍的关系: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是因, 感应电流的产生是果, 原因引起结果, 结果又反作用于原因, 二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 互为因果。

4. 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

(1) 上课开始, 教师演示实验:磁铁插入线圈引起电流表偏转实验。

(2) 视频展示。

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2) 学生分组实验探索, 获取初步信息。

(1) 学生实验前,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 引导学生发现, 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铁的运动情况有关。

(2) 学生正式实验前, 师引导学生讨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以便下面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学生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学生四人一组相互交流、分析、讨论, 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组的结论。师巡视各组的情况, 并加以引导分析。教师应充分肯定他们的结论, 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纠正。

5. 楞次定律内容及其理解

(1) 感应电流的方向──楞次定律。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 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师指出上述结论是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提出的, 并对楞次的物理学贡献简单介绍)

(2) 从导体和磁体相对运动角度表述: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从反证法的角度分析指出:楞次定律与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的一致性)

(3) 对楞次定律的理解。

(对照表格所填写的内容说明)

●正确区分“原来磁场方向”“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正确理解“阻碍”的含义, 应有“反抗”和“补偿”两层意思, 不能和“阻止”“相反”等同。

6.

巩固反馈

摘要:电磁感应一章主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楞次定律解决了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问题,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而感应电流的大小只需运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即可确定。因此, 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感应一章的重点。另外, 电磁感应的规律也是自感、交流电、变压器等知识的基础, 因而在电磁学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原磁场,感应磁场,安培定则,闭合线圈,大小变化

参考文献

[1]程雅美.准确理解灵活运用快速解题:析楞次定律的理解与运用.

[2]牛德云.谈谈如何深刻理解楞次定律的实质.

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难点探析 篇8

一、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难点及其原因

(一)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研发费用账务处理模式

高企认定办法均未明确规定研究开发费用所应采取的账务处理模式 (包括账户的设置、账务处理程序及方法等) 。目前国内各种文献所推荐的账务处理模式基本上是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准则, 即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 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管理费用科目) , 开发阶段的支出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予资本化计入无形资产, 否则计入当期损益。具体账务处理方法是在企业发生研发支出时, 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或者“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 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并按研究开发项目和费用种类分别核算。期末时, 将“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余额转入到管理费用之中。在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时, 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相关余额转入“无形资产”科目;对于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研究中的研究开发项目, 应按确定的金额, 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比照前一条的原则进行处理。但是实务中, 许多非上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执行的仍然是小企业会计制度, 对研究开发费用的核算采用的是费用化观点, 即无论是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均计入当期费用, 即在管理费用科目下设研究开发费二级科目, 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时直接将其计入“管理费用———研究开发费”, 并通过多栏式账簿或辅助台账登记不同研发项目所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研发费用。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在研究开发费用账务处理模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 一些财务人员因为对这种差异没有深入了解, 导致在研究开发费用账务处理上存在着困惑。部分企业甚至担心研究开发费用未进行资本化会导致在申请加价扣除或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被调减当前费用。

(二) 加计扣除办法与高企认定办法的研发费用核算范围差异

属于企业研发的支出部分, 企业在实务中并不容易把握。高企认定办法及管理工作指引规定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范围, 同时给出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的研究开发费用归集“样表”, 即按照不同的研发项目设置“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装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及“其他费用”明细科目。可见, “样表”体现的是研究开发费用全成本核算的思想, 即与项目研发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支出均可纳入研究开发费用核算的范围。但是, 加计扣除办法所规定的能够进行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范围比上述范围要小。一是加计扣除办法对研究开发项目作了限定, 即并不是企业所有的研究开发项目发生的费用都能用来加计抵扣所得税, 只有“从事《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公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 (2007年度) 》规定项目的研究开发活动”, 其在一个纳税年度中实际发生的相关费用支出, 才允许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规定实行加计扣除。二是加计扣除办法采用了有限列举法给出了八个方面的可加计扣除的研究开发费用, 没有“其他费用”一条, 同时在附件中给出了企业申请加计扣除应填列的研究开发费用情况“归集表”。“归集表”与“样表”所列范围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归集表”并不包含诸如项目研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兼职非全时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研发和生产兼用设备的折旧费等, 这给实际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会计核算原则的角度讲, 无论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 都应遵循全成本核算的思想将所有与项目研发相关的支出全部计入研发支出, 否则会虚增企业所销售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 但在填列加计扣除备案资料时要对已归集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较多的重分类调整和金额上的调减。如果企业调整不到位还会面临事后被税务调整的风险, 部分企业甚至因此而放弃申请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

(三) 研发费用与生产经营费用的划分问题

绝大多数企业并不是专门的研究机构, 即使内部设立诸如工程技术中心并对之进行独立核算的企业, 其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也仍然不能完全脱离日常的生产经营, 许多研发活动不是在试验室而是在生产车间进行的。因此, 实务中会大量涉及到相关费用支出在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研究开发项目之间分配的问题。例如, 企业购入一台较高精度的车床用于产品生产加工, 同时也承担着部分研发任务。虽然该车床的折旧费按加计扣除办法不能加计扣除, 但应按照全成本核算思想, 依据一定方法在企业生产制造成本和研究开发费用之间进行分配。大多数企业不可能为研发活动配置专门的变电站或变压器, 企业必须对其每期发生的电费支出采取合适的方法将之在生产制造费用和研究开发项目之间进行分配;有些技术或生产人员在完成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工作的同时也承担着部分研发任务, 企业同样应采取合理方法将这些人员的一部分人工成本归集至研究开发项目之上。分配的方法是否得当, 分配的金额是否准确, 受到企业成本信息收集能力、人员业务素质等因素的影响, 加之目前成本管理会计学科领域对以上所提及的分配方法研究不够, 研究开发费用核算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企业财务人员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 因此就存在着事后在税务稽核或财务审计等事项中被调整的可能。

二、企业研发费用会计核算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一) 规范研发费用的账务处理模式

鼓励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采用资本化的观点对其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进行专账核算。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准则之所以采用资本化的观点而非费用化观点, 是充分考虑了研究开发活动的特征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 企业研发成果能在更大程度上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无形资产项目中。从税收征管的角度讲, 资本化观点也有利于防止企业所得税款的流失。建议今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可考虑执行无形资产准则核算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在高企认定中可获得加分, 从而达到鼓励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

(二) 缩小核算范围差异, 统一口径

科技和财税部门加大研究调查的力度, 协调加计扣除税收政策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 缩小研究开发费用可加计扣除的范围与研究开发费用全成本核算范围之间的差异, 并逐步统一归集的口径。当前可采取的简便方法是:加计扣除办法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所给出的框架下, 逐条指出符合何种条件才可以申请加计扣除, 其政策可操作性可能会强一些。

(三) 鼓励企业规范与完善研发费用的核算和管理

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在目前流行的财务软件系统下启用项目管理功能, 对企业所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进行四维化的核算, 即对不同的研发项目、不同种类的研究开发支出、研究开发支出所发生的不同业务部门、研发支出计入当期费用还是无形资产四个方面进行明细核算。从长远的角度看, 应逐步研究在企业资源计划 (ERP) 等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强化项目核算和项目管理的功能, 收集和处理与项目立项、实施及验收等相关的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 建立研究开发费用核算和管理子模块。从完善内部管理的角度, 企业自身应积极推进这项工作;高企认定办法也可在认定评分设置上充分考虑会计信息系统健全度所占的分值。

(四) 加大研究力度

加大成本管理会计学科领域对研究开发费用管理的研究对于前文所提及的折旧费、燃料动力费如何在生产经营成本与研究开发费用之间分配等问题, 成本管理会计学科领域应投入较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 (国科发火[2008]172号) 。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 (国科发火[2008]362号) 。

[3]《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 (试行) 》, (国税发[2008]116号) 。

适应云南气候条件养鱼技术难点探析 篇9

1、云南气候条件探析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 云南气候具有低纬气候、高原气候、季风气候三方面的特点。

1) 云南各地区的温差比较大

受云南纬度和海拔两个方面因素影响, 造成了云南气候区域性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的明显。首先, 从纬度上看, 云南所处的地势北高南低, 南北高差悬殊达到了6 663.6米, 这就大大的加剧了云南全省范围内因纬度所造成的温差比较的大;同时, 云南地区纬度和海拔相结合, 低纬和低海拔相结合,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云南各地区的平均气温在5~25摄氏度, 南北的温差达20摄氏度, 但是除了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 因为随着高度的提升产生了不同的气候, 气温也相应的有不同的变化, 大致是由北向南递减的温度。然而, 云南的特殊地形和天气系统的状况, 使得云南地区的气温分布规律出现特殊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气候的地域性和垂直变化, 在垂直变化上一般每上升100米, 温度就相应的降低0.6摄氏度左右,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云南地区受到纬度和地形的影响出现了“立体气候”的特点。

2) 云南地区年温差较小但是日温差较大

因为云南地处在低纬度的高原地区, 上空的大气比较的稀薄, 所以云南地区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 同时云南地区云雨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 云南地区夏季气温在19~22摄氏度左右, 冬季气温在6~8摄氏度左右, 年温差在10~15摄氏度左右, 所以, 云南地区表现为日温差较小, 年温差较大, 同时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晚凉午热, 特别是在冬夏两季的时候日温差可以达到12~20摄氏度之多, 因此, 云南具有自身比较特殊的气候条件。

3) 云南地区降水比较多, 干湿分布明显且分布不均

云南地处低纬度地区受到不同的大气暖流的控制和影响, 所以云南地区降水比较多, 但同时在季节和地域上又是分配不均匀的情况, 在6~9月份降水是比较充足的, 约占云南地区全年降水量的60%, 11月至来年4月份的冬春季节为云南的早季, 降水比较少。

2、云南地区目前面临的养鱼技术的问题和难点

1) 云南各地区养殖户的养鱼技术素质不高

因为养鱼需要了解各个方面的技术条件才能保证鱼的生长, 这就要求养殖户既要掌握良好的养鱼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充分的了解不同鱼的生长习性, 对于不同的鱼需要什么不同的环境, 所以在云南地区养殖户还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首先要解决当地养殖户的专业技术素养的问题才行。

2) 云南当地的气候给养鱼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题

云南当地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 全省气温温差较大, 如开远、元谋地区常年四季温度偏高。这就对云南当地不同的地区进行养鱼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因为鱼的生长对于温度的要求是很高的, 不同的鱼也有不同的水温要求, 所以, 云南地区养鱼存在地域性的问题。同时云南地区的日温差比较大, 年温差比较小, 这对于鱼所需的生长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天之中气温的变化比较大对于鱼的生长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3、适应云南气候条件而采取的措施对策

1) 要加强对当地的养殖户的养鱼专业技术素质的培养

养鱼需要专业的技术素养作支撑才能有效的保证鱼的健康生长, 这就需要养鱼的农民加强对自身的养鱼技术的培养和提高, 要充分的了解不同的鱼的生长习性以及它们所需要的不同的环境, 做到有针对性的对鱼进行养殖, 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才能更好的保证能够健康稳定的成长, 从而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2) 要不断提高养殖户淡水鱼的养殖技术

城商行监事会工作难点探析 篇10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监事会的设置及职权的行使做出了规定, 但在实践中存在着监事会虚化现象, 并未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制衡机制中的监督职能。

一、城商行监事会履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独立性差

监事会只有建议权, 没有独立的否决权, 影响了监督质效。另外, 由于监事的选任基本由控股股东决定, 监事在任免、考核、收入各方面都缺乏独立性, 特别是职工监事的双重身份, 履行职责容易流于表面。

(二) 行权缺乏力度

一是监督作用有限。从实际运行情况看, 由于缺乏独立性, 设立职工监事, 只是从形式上满足监管的需要;设立的外部监事, 实际上更多的是充当顾问, 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二是监事会没有处罚权, 致使有些重要监督意见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监督意见往往停留在文件上, 约束力不强。

(三) 信息不对称

监事会往往被动地获取信息, 处于信息上的弱势。虽然监事会制定信息报送相关制度, 但相关部门没有认真坚持信息报送制度, 致使监事会信息来源滞后, 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形成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也加大了其监督的难度。

(四) 机构人员不到位

监事会虽然设立了独立办事机构--监事会办公室, 但人员数量和专业水平有限, 难以实施对重大项目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务的审计检查。另外, 有些城商行的职工监事和外部监事人数偏少, 低于《商业银行监事会工作指引》规定的“职工监事和外部监事占比均不低于三分之一”的监管要求。

(五) 成员的任免问题

根据相关法规, 股东监事和外部监事由股东大会选举和罢免, 职工监事由公司民主选举产生。在实际运行中, 股东监事人选往往由银行董事会根据股权结构情况, 向监事会推荐提名;职工监事人选则是由高层提名, 提交职工代表大会选举。

(六) 专业知识与时间精力不足

城商行监事大多是股东单位负责人或财务负责人, 忙于专职岗位工作, 对当期监督的日常工作和深入监督检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明显不足。此外, 他们对银行高管履职、授信管理、财务、审计、内控和风险管控等相关专业知识也比较欠缺, 较难履行复杂的监督检查职责。

(七) 履职评价程序还需完善

按照监管规定, 银行监事会负有对董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进行履职评价的职能。但从实施情况看, 履职评价方法还比较单一, 评价内容的操作性还不够强, 加之各被评价主体之间缺乏充分了解其他人员履职情况的途径, 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履职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二、对切实发挥监事会监督作用的思考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既是公司治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良好公司治理的制度保障。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公司法》进一步强化了监事会制度, 丰富和充实了监事会的法定监督职权, 加强了监事会对董事会工作的制约。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和《商业银行监事会工作指引》明确了监事会的基本职责, 明确指出监事会负责开展对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和监事的履职评价。

(一) 明确监事会职责权利

建议城商行从制度层面确保监事会职能范围, 一是行为监督, 即对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行为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二是经营管理活动监督, 即对银行财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重大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三是问责和纠正, 即当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不履行职责、董事和高级管理层成员不尽职, 甚至发生违规违法行为, 监事会应采取措施予以制止、纠正并追究责任。

(二) 确保监事会知情权

监事会掌握的信息是否全面、准确、及时, 直接影响到监督工作的成效。由于大部分监事并不直接参与经营管理, 为确保监事会的知情权, 应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 建立和完善会议制度、相关资料送达制度、财务报表报送制度、监事会质询回应制度等, 为监事会提供更多的开展监督工作所需的信息。

(三) 提高监事会成员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的监事会队伍是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基础。监事履职不仅需要企业管理、财务、审计、法律等专业知识, 更需要应用专业知识履行监督职责的工作能力;不仅需要懂企业, 懂市场经济和产业政策, 更需要相当的阅历和实际工作经验。

(四)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通过报酬激励、考核激励和问责机制, 促使监事“善监其事”。在激励机制中可以尝试监事绩效与其监督业绩挂钩制度, 可委托独立第三方对监事履职情况进行考核, 对有重大贡献者给予特殊奖励, 并可以优先作为下届监事人选。

(五) 积极探索和创新监督工作方法

1. 充分利用会议监督方式。

监事会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是会议, 除健全和完善监事会的会议制度、规范监事会工作机制、召开监事会会议之外, 列席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会议也是其行使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列席会议, 监事会可以及时监督董事会会议的合法性, 适时对会议议题发表监督意见, 也可以同时掌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勤勉尽职的情况, 增强对监督职能的有效性。

2. 开展专项检查。

财务活动、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监事会的重点监督内容之一。这种监督主要是通过对财务活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等进行检查来实现的。监事会应坚持独立开展审计检查工作, 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及外部监事、职工监事的作用, 并督促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整改落实。

3. 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监事会既要及时审阅各类经营管理信息

材料, 了解银行总体经营管理情况, 把握当期经营的特点和难点;也要深入到分支行, 实地调查和了解基层的经营管理情况, 从而深入和全面掌握经营管理状况, 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将监事会的监督作用落到实处。

4. 修订和完善履职评价办法。

履职评价是《商业银行监事会工作指引》赋予监事会的重要职责, 要进一步完善对董事会及董事、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监事的年度履职评价工作, 不断优化履职评价办法, 研究制订操作性强的评价程序, 完善履职评价档案, 对被评价主体作出客观、全面、准确评价, 促进被评价主体积极履职、有效履职。

5. 充分利用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成果。

为克服监事会人员少、兼职监事工作时间和精力有限等不利因素, 监事会在开展监督工作中, 有必要充分借助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意见, 综合利用其审计成果, 更客观地了解银行经营管理状况、发现问题。

上一篇:智能建筑中防雷技术下一篇: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