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2024-05-14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精选十篇)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篇1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策略

一、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概念

探究性学习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和技能, 科学的思维活动方式, 形成科学的精神和观点, 是在新课程改革下倡导的一种帮助学生更好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1]. 它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以某个问题为支点, 自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通过实验的设计等环节来解决问题, 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 这种过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 它避免了课堂授课中教材的处理, 学习步骤的提出, 学习方法的选取都是由教师来进行, 探究性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机会, 也能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实质. 探究性学习最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践性、过程性和开放性, 在学校教育, 特别是在高中和大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关系密切的学科, 而高中生在知识结构, 年龄特点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 能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 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上进行探究性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将具体提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实行探究性教学.

1. 选择合适的内容

尽管在高中化学中能够进行探究性教学的研究,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进行运用这个方法进行学习. 因此在实施探究性教学之前, 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认知结构等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 选出最适合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内容供学生学习. 内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好坏程度, 因此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 积极创设探究性学习的环境

学习环境的设置, 学习氛围的营造对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十分重要. 学习环境不仅包括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性教学环境的创造, 还包括生活氛围的营造. 在实验环境的创造上, 首先要引导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发现问题, 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或其他方式提提出问题; 问题的提出就必须要进行解决, 教师要通过适时点拨学生进行实验或思考对问题进行解决, 最后指导学生通过科学思维的方法, 结合实验过程对结论进行总结和完善, 这样一个流程下来, 通过实验性学习环境的创造, 使学生学生自主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真正使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2]. 对于生活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努力. 教师必须要对生活中的生活现象进行发现和总结, 善于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学生已经在知识结构, 观察能力上有了基础, 应该具备对生活中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和思考能力. 比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水污染问题、酸雨危害、食物变质等生活事件, 能够通过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进行解决, 同时也能提出不能理解和解决的问题, 具备提出问题, 思考问题的素养. 这样, 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努力和互动, 在展开探究性教学时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活跃课堂氛围, 达到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3. 提高教师的能力, 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探究性教学是一项全新的教学方式, 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课堂的能力. 因此, 在广泛开展探究性教学时不应忽视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提高, 学校可以通过校本研究对高中化学教师进行培训, 强化专业素养和能力素质, 保证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取得更优的效果. 另外探究性教学除了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外, 还对内容的选择较高. 学校在开展教学时不应单纯依赖教材, 还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优势资源, 通过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来弥补学校教育的缺陷和不足[3].

三、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的意义和效果

通过探究性教学的实施,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所产生的效果是显著的, 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 而且探究性教学中对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对使学生在教学中更加轻松、活跃, 而教学模式的转变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由此, 兴趣、能力和情感三因素的影响, 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创造了基础.

总之, 以理解探究性学习的概念为切入点, 分析了实施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通过探究性学习策略实施,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作用, 值得在广大中小学及大学教学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化乐, 苗深花.高师化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J].菏泽学院学报.2013 (5) .

[2]宋丽丽.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数理化学习, 2013 (10) .

化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案例范文 篇2

探究性学习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型模式。探究性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体验学做科学的过程。

案例一:一类有机物燃烧计算题型解法的探究

题1 某有机物的蒸气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反应消耗的O2和生成的CO2均为原有机物蒸气体积的2倍(同温同压)。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它可能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解法探究:由原子守恒可知:1mol有机物+2molO2→2molCO2+?H2O 所以1mol有机物中必含2摩C,又由于CO2中的氧原子数量与供氧相等,则说明有机物中H元素燃烧时不耗O2,所以分子通式可写为:C2(H2O)X,讨论X的值,再结合中学阶段以学过的几类有机物,所以该有机物分子式为C2H4O2,结构简式为:CH3COOH或HCOOCH3

探究演变:

题2 某有机物充分燃烧时,耗O2为2体积,同时生成2体积CO2,(同温同压下)则该有机物可能为________ 题3 某有机物充分燃烧时,耗O2为1体积,同时生成2体积CO2,(同温同压下)则该有机物可能为________ 题4 某有机物充分燃烧时,耗O2为3体积,同时生成2体积CO2,(同温同压下)则该有机物可能为________ 题5 某含C、H、O有机物充分燃烧时,耗O2与生成CO2的体积之比为3:4,则这些有机物中,式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某两种C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式量分别为a和b(a<b)则b-a必定为________(数字)的整数倍。

解法探究:

题2:没有确切的体积值,则可先假定为1体积有机物,则同第一题,得出分子通式为C2(H2O)X,再讨论:若2体积时则为C1(H2O)X,0.5体积时为C4(H2O)X,若为任意体积时则为Cn(H2O)m,此为任意通式。结果可为:甲醛CH2O、乙酸C2H4O2、甲酸甲酯C2H4O2。

题3:耗O2为1体积时,1mol有机物+1molO2→2molCO2+?H2O 由原子守恒知有机物中含2摩C,生成物CO2中含4摩O原子,而供氧为2摩O原子,说明1摩有机物中有2摩O原子,所以分子通式可写为C2O2(H2O)m,再推广为任意体积的有机物,则通式为(CO)n(H2O)m

题4:耗O2为3体积时,1mol有机物+3molO2→2molCO2+?molH2O 由原子守恒知有机物中含2摩C,生成物CO2中含4摩O原子,而供氧为6摩O原子,说明1摩有机物中有4摩H原子燃烧时耗2摩O原子,所以分子通式为C2H4(H2O)m,推广为任意体积,则为(CH2)n(H2O)m

题5: 耗O2与生成CO2的体积比为3:4,分析时按3体积O2与4体积CO2即可,写为 1摩有机物+3摩O2→4CO2+?H2O 同理得通式为C4O2(H2O)m 再推广为任意体积的分子通式为(C2O)n(H2O)m。所以答案为:(1)C2H2O2 乙二醛(2)18 探究成果总结:

(1)若有确定的体积时,则按确定体积推通式;

(2)若无确定的体积时,则先按1体积有机物推通式,再推广为任意体积的分子通式。规律总结:此类题以生成CO2与给定耗O2关系,则以C为准进行推断讨论,结论为:(1)当耗O2:生成CO2=1:1时,分子通式为Cn(H2O)m

(2)当耗O2:生成CO2<1:1时,分子通式为(CaOb)n(H2O)m(a、b为最简整数)。(3)当耗O2:生成CO2>1:1时,分子通式为(CaHb)n(H2O)m(a、b为最简整数)。

探究成果变式发散:若题目中给定为耗O2与生成H2O时,则以H原子为准进行讨论,通式在Hn(CO2)m的基础上变化。

通过以上过程的探究,给学生的启迪是对问题要进行探究发现,追本求源,发现本质,再度创新。长期训练学生不盲从于书本,老师和权威,敢于超越常规,敢于想象,对同一个问题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探究,学生的创新火花才能被不断地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自主创新、学会探究性学习、学会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有效学习方法,其目标: 1.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特别强调自主参与。2.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学会分享与合作。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小组学习 探究性 兴趣 引导

一、化学及化学教学主体之间的关系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一集物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我们国内的义务教育阶段早已开展了化学教育。长期以来的化学教育和很多其他学科的教育呈现出大致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相对固定的,教师是主动的辛勤的传授者,而学生则多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和话语被学生们当成是不曾怀疑的权威,学生并没有自主自发地去学习和批判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

化学,作为一门学科,必然的也是具有其内部的系统性、逻辑性和规律性。我们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是很多的,因此首先要确立一个教学的主题,那就是化学这门学科知识,其次就是参与其中的两个主体——教师和学生,再其次就是各种外在的因素了,比如,教学技巧、教学环境、教学工具等等。而其中系统性、规律性的化学学科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具有很大的可变性,其他外在因素同样不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可变性。而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要的参与主体却有很大的能动性。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不断的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改进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因被动机械地接受,盲目的背诵化学符号、化学公式和化合价口诀而感到枯燥乏味,教师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二者成为非常灵活的合作关系。

二、化学小组探究性学习

初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三年级才开设的一门学科,它属于理科的范畴,但也有着文科的特征;尽管在初中的学习时间只有一年,却需要学生用到已有知识储备中的物理、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样说来,化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学科。从基本来说,化学还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大多数结论都需要大量的探究实验来验证。个人的能动性是有限的,但是一个小组的能动性就能带动每一个人,积极地去参与教学活动和实验。所以,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各展所长,充分应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为小组目标作出贡献,也能使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设计出更加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案,并通过交流研讨得出更加准确的结论。

在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分出化学学习小组的问题,分组可以按照教师分组和学生自组(随机分组、兴趣分组)相结合的原则,将化学成绩不同和学习能力不同、态度不同、性格不同等的学生分在一组,不同小组间的实力是均衡的。这样构建小组的意义是,同组的同学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而不同组之间可以相互比较,形成竞争。小组的规模应尽量保证在小范围内。复杂的关系容易对人形成压力。所以一般情况下小组规模以4~6人为宜。但是,如果实验的复杂程度和平时实验差别过大,有时则可适当调整人员,只是小组组内恒定的成员就是在上述区间之内。

接着,分组完成以后就是教师对于学生们进行探究学习的引导了。这些化学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引导可以先从一些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开始,但是引导性问题也要讲究,不能太过简单,否则就是去了小组一起探究的意义了,当然也不能太难,使得小组探索难以进行也是不行的。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准确把握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设计出与学生经验相关、可以分解的、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挑战学生智慧的题目。另一方面,要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储备。小组学习的内容学习个体无法独立完成或者存在争议,必须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实现目标的,也就是凸显小组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的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很多,比如,创设趣味情境。举例来说,在化学知识的“分子和原子”的教学过程中将一些浓氨水轻轻挥洒在含苞待放的桃花上,然后用扇子轻轻一摇,便可以见到桃花随之朵朵绽放。立刻就能吸引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去发现探索其他生活中很有趣的化学反应现象。

其次,多开展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实验活动。要求这样的实验必须具有探究性,而且与生活相贴近,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例如,每年的春节,很多家庭在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女孩子在夏天出门为什么会在脸上涂抹防晒霜?为什么只有按1:2:3的比例放入碱、矾、盐的油条最好吃?我们吃的馒头和面包为什么那么松软,等等,将实验交给学生们去做,让学生去做些如此的探究活动,为他们培养创造能力提供契机。

还可以在学校的报刊和杂志上设置化学知识的专栏,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索发现,并发表出来供大家了解,发表之后,又可能有别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发现了更加精确的答案或者新出现了别的问题,由此大家不断的一起学习进步,将化学小组学习的这种不断探究的学习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但是,让学生亲手操作也不可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实验过程中,作为教师不能对学生放手不管,必须要做到及时指导。学校实验室面向学生进行开放,给学生提供实验空间十分广阔,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操作,如何细致地观察、记录、处理和分析等等。

三、小组学习的意义及不足

当然,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开展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利于学生饶有趣味的去学习化学科学知识,并且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讨论的机会,有利于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发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利于价值观和社会化的发展。使学生对化学知识有了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的健全的人格和良好心理的发展。除此之外,还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监督和帮助,有利于基本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小组学习也不可避免的有其问题和不足之处,比如学生们准备不足、言之无物,这就要求学生在探究学习时,必须做到充足的准备;课堂混乱、监管不严、目标不明,指导不利,效率不高、评价不准,浅尝辄止等这些问题,都要求在小组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恰当引导,学生慢慢积累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的深入思考。

【参考文献】

[1] 杜景芳. 论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J]. 学术研究,2014.

[2] 录红霞.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J]. 理论与实践,2014.

[3] 刘闪闪.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 理论与实践,2014.

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开展 篇4

一、明确化学特征,掌握探究程序

化学对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陌生而神秘的一门学科。教师在探究教学之前,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活动做起,亲身体验化学的学科特征。教师的引导要有明确的方法和步骤,避免探究的盲目性,还可以运用生活中的素材给学生演示化学的神奇,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化学的特性,只要加入一点催化剂,就可以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物质,甚至同一件物品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也会发生质的变化。化学的这种多变性激发着学生的探究热情。

在做实验时,比如“制取氧气”,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要做什么,做这个实验有什么目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明确两个问题:(1)本课探究的内容是什么?(2)探究的方法和程序是怎样的?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先熟悉教材内容,根据教材指导和老师的组织进行实验操作,得出探究结论。学生必须尊重化学实验的规律和原理,牢记实验注意事项,把安全放在首位,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我们还要注意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以防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气体和水;在实验结束的时候也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二、加强实验设计,确定探究任务

探究性学习是把教学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整合、优化,让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在化学教学中要尽量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从实验教学中领悟化学的魅力。教师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精心细致,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教师要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察,明确实验的过程,分析实验条件,根据化学反应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实验,实验的步骤分为查、装、定、点、收、离、熄,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和探究的程序后,才可以做出成功的实验。教师要先进行演示实验,仔细讲解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并不断强化实验步骤,然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探究任务的呈现要体现课堂的整体性,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更多的教学任务。如果实验的安排不够细致,老是出现状况,就会影响课堂目标的达成。教师要统筹安排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以便作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避免学生为探究而探究。在分组实验探究时,学生要分工明确,有操作和记录,以提高课堂的效果。

三、关注结果评析,提高探究深度

探究性学习很多时候都体现在实验上。那么我们要对实验的结果认真评析,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融合到实验中,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明确的目标。文本教材中的结论需要学生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析,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因势利导,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电解水”实验,是比较简单的分解实验。教师在做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找学生协助实验。电解水的速度在纯水中比较慢,在电解的过程中可以加入适量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能力。学生可以根据加入稀硫酸的量测定电解水的速度。同时用带有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用点燃的火柴检验氢气,但要注意不要将氢气和空气混合点燃,以防爆炸。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用不同的水质电解,找出影响电解速度和效果的因素。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探究,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与体会 篇5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后“探究性学习”将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的兴趣、积极性和学习水平会大大提高,教师则由以前的主角,权威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估者。

关键词:学习方式 探究性学习

世纪之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神州大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六个方面的改变。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也给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通过化学新课改的学习我认识到新的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由以前的权威,主角变成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评估者,探究性学习将成为新课程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下面谈谈我对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认识和体会。

探究性学习为是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机会的课程。在探究性学习课程中,学生根据现有知识探根溯源(发现,提出新的问题),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涉猎最新的前沿知识,解决实际当中新的问题。这样使得学生实现了认识上的两个“飞跃”和两个“转化”:即(1)由实践(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真知,学生真知“转化”为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时,教师主要起组织、指导、促进和评估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资料,调查研究、上网下载、查看阅读资料等,寻求广泛的新知识,以解决自己探究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一、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探究性学习的学习目标与一般的学科教学作相比,它更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仅是一般的理解和掌握,更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结果,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以下几个方面能力:

1、获得亲身参与探究,寻求知识的体验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产生积极情感态度,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展探究性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最终得出结论,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等综合应用能力。

2、学会交流与合作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人和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一个人要能在现代社会上立足就必须有一定的协作能力。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空间,学生要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团结协作的精神,学会交流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这种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并且形成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的正确态度;同时可以培养学生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努力探索的顽强毅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内外的实施

目前在我们生活中化学物质、化工产品无处不在,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化学污染,这就为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可能性;而教材的一些化学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和严密性存在的疑问和争议,化学课堂的有限性就为进行探究性学习提共了必要性。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开设探究性学习,应分为课堂探究性学习和课外探究性学习两种。

(一)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个探究活动就是“提出(发现)问题---探究活动---收集证据---科学抽象---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先创设问题情境,在学生的心里制造悬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例如:在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有氧气产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每个实验桌上给出了火柴、锥形瓶、平底烧瓶、烧杯、普通试管、集气瓶、U型管、橡皮管、橡皮塞、单孔橡皮塞、玻璃导管、酒精灯、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小竹签……等仪器。老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选取上述某些仪器或生活代用品或其它仪器,设计出几组装置来验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氧气(没有准备仪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画出装置图)。其他同学选出认为最理想的装置是哪组装置,或者再设计出认为更好的检验方法。此问题情境一出,各组同学个个跃跃欲试,大胆思维、讨论比划、尝试,力图设计多组装置,力求自己设计的装置有所创新。正所谓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同学们会根据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设计出许多组装置,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已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2、在课堂上留一些疑惑让学生回去探究去。例一:在学习酸雨的概念后请同学们回去后查阅资料然,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测定本市的雨水是否为酸雨,上网查询全国的酸雨污染情况现状如何,下节课在实验室里已检验本市的雨水是否为酸雨。这样,学生们在解决了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又好奇地带着问题出了课堂。例二:高一化学中讲到“环境保护”方面问题的时候就不用像以前那样只是把环境污染方面该记的展示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给学生提供多个关于环保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做成课件,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看看哪个组做得最好,这样就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结果我惊奇地发现学生都能做得不错,所要了解的知识基本不漏,可见学生是完全有能力的。

3、满足学生探究的愿望。要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验证自己结论的实验方案,学校有条件的话提供场所给学生完成实验验证。例:学生在做习题的时候发现生鸡蛋放到稀盐酸中现象不同于平常放到水中的情景,他就想亲自做一次,我同意了,实验室给他提供盐酸和仪器,结果他生的熟的蛋都拿来了,实验后也找出了现象的本质。从此他也更加喜欢学化学。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包括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学生查找、收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帮助学生拟定相关的验证实验,指导学生写总结论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等。

1、指导确定探究性学习课题

拟定探究性学习课题应以所学的化学知识为基础,并且密切结合身边的生活和生产实际,而且还一定要接近学生知识水平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可行性。探究性学习课题主要是指对某些涉及化学知识问题的深入探讨,或者从化学角度对些生活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开平市的一些厂家怎样进行合理的管理,做到发展生产的同时又能保护好环境,是中学生所应关注的、我们把这个观点告诉学生后。就有不少同学申报了“开平城区大气污染的调查”、“如何保护潭江水源”、“酸雨的形成”等相关课题。

2、对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指导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探究性学习,着重点是改变以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的同时,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解决问题和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学习方式。但高中生对于怎样从事课题研究,怎样查找和整理资料,怎样撰写总结等等,都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由教师提出,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是主角,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而教师则起着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

3、科学地评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结果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离开了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向社会进行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向了团体合作探究学习;由学习单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了利用综合的学科知识去研究实际问题的学习。因此对这种学习的评价不应只是关心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学科知识的运用深度与广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哪方面的能力;学生的协作能力有没有得到提高;学生有了哪些创造性的见解;同时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了怎样的变化。要充分尊重学生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们对学生探究性学习成绩评定可从学生活动记录、活动出勤、收集整理的资料、总结报告、成果展示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评定。

以上是我对探究性学习的一些体会和心得,许多不成熟之处,还请同行指出。

参考文献(1)唐力,文庆城主编。《现代中学化学优化教学教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也谈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篇6

1 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的重要性

怎样切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现实的教育常常以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为唯一目标, 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改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综合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的各种需要,即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探索性因素,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时代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主要优点有: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为学生自己悟出来动手做出来,争论出来的知识,往往理解透彻而且记忆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方法,学习化学的探究过程更接受于人类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并体验科学家如何通过探究获得化学概念和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必然会思维活跃,主动发现问题,熟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2 课堂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

2.1 探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探究性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2 探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次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2.3 由于探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探究性学习重视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2.4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

2.5 探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探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3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3.1 挖掘认知途径,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以让学生认知化学知识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我们既不能抛开知识的学习去搞其他研究,也不能单纯学习知识而忽视能力、情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抓住知识的认知学习这条主线,挖掘不同的认知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兼得,是所有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相同的化学知识,认知途径可以不同。不同的认知途径,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才能获得,不同的认知途径,学生中需要的思维活动的数量、深度的形式差别也很大,要求学习者所要准备的饿知识技能也不一样,因而学习过程中可供研究探讨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依据学校条件、学生实际、课时安排以及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的认知途径。这样才能更好、更具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3.2 将认知过程有序地合理的分化,是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依据知识目标选定好认知途径后,如果将这些要求直接交给学生去独立探究学习,由于难度太大,可能难以顺利按既定的认知途径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就开展不了探究性学习。因此,要顺利完成谈探究的课题,交给学生探究的问题的难度必须恰到好处,太难完成不了,太易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3.3 对教师的两点要求,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

(1)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处变不乱。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实事求是的回答学生,不能斥责或不懂装懂,否则,将会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

初中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篇7

一、解剖演示实验, 将演示实验探究化

目前教材中演示实验中验证性成分多于探索性, 使得演示实验平淡无奇, 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教师应大胆创新改变演示实验程序, 使演示实验学生化, 多提供探索性问题, 注重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提高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如, 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 我们可以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 并且再增加一些实验, 如可增加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个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有何变化, 并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质量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展示探究过程, 将理论知识过程化

现在学生使用的教材由于受篇幅的限制, 不可能将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一一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重点地选择某些内容, 提供素材, 展示科学家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过程, 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过程进行探索, 体验科学家研究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例如, 在学习“空气”一节的内容时可以这样设计, 师:学生现在都知道空气中含有氧气, 在很久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空气中只含有氧气这一种气体, 那么空气中是否仅有氧气这一种气体呢?直到十八世纪法国的一名科学家做了一个实验才证明了空气的成分, 那么学生愿不愿意也成为一名科学家再现一下当时的情景呢?生:愿意.师:虽然我们现在掌握知识并不多, 只知道空气中氧气能支持燃烧, 空气还看不到, 摸不着, 但只要我们肯于探究,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下面老师和你们共同探讨.

三、变识记性知识为探究性学习内容

化学知识的特点是识记性知识较多, 学生学习时往往感到比较零乱, 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做有心人,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把一些平淡无奇的识记性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 学习完“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后, 学生都明白白磷保存在水中, 但是通过以下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进行探讨, 学生的兴趣大增.

a.水的作用是什么?

b.如何寻找替代品?

c.选择替代品的原则是什么?

d.实际选择水考虑了哪些因素? (价格、挥发性、易取等)

再比如, 学完“铁”一节内容后, 让学生跟据铁生锈的原理思考:

a.如何使家中的菜刀不生锈?

b.为什么从商店新买的螺丝刀总带有很多油?由此你想到哪些防止工具生锈的措施?

c.家里使的铁盆掉漆后不久就漏了, 这是为什么?

四、激励参与, 培养学生主动性

作为一名教师, 应该转变观念,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应不失时机地选择容易操作、安全性好、现象明显的实验, 鼓励学生课后参与, 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 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 可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探讨、自主研究:

1. 问题提出:前几章学过的反应中, 哪些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这些反应是否都能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 为什么?

2. 结合氧气和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思考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方法.

3. 实验仪器、药品:仪器自选, 药品有碳酸钙、稀盐酸、稀硫酸、碳酸钠等.

4. 实验操作: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做不同物质之间的实验.

5. 学生自行写出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过程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具体方法.

五、联系实际, 将实用性知识现实化

在学习物质的用途时, 教师应避免教条化, 应加强与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联系, 使所学知识贴近生活.如在学习“几种常见的碱”时, 学生已经了解到胃酸的主要成分, 此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探讨:

1. 胃酸过多的病人有哪些症状?

2.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3. 根据所学知识你如何治疗胃酸过多?选择治疗药物的原则、依据是什么?

4. 近期电视广告经常出现胃药广告, 能否通过实际调查, 了解其成分、作用.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篇8

一、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作用

1. 是培养学生学好化学和发挥其潜能、创造力的需要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利用理论指导实践, 在学生们的积极主动思考中,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增加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学的最佳成果就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生的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而探究性活动不拘泥于课本, 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己的特长, 通过积极思索、大胆探索、自己动手, 使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闪光点得以发现被予以认可。

2. 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需要

新世纪需要探索性的高素质人才, 而这些高素质人才需要具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按一定的程序, 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材料;提出问题、分析原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克服困难等, 这样的学习过程正是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程,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增进对化学科学的情感。

3. 是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关注发展的责任感的需要

化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尤为紧密的科学, 而科学探究的内容也大都是涉及社会实际的问题, 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化学教学中学生的探究性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1]。

二、化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1.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创设有利的探究氛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教师的观念需要及时进行转变。由过去的应试教育观念向现在的素质教育理念转变, 由原先的“师道尊严”观念向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观念转变。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开展还需要自由、宽松的氛围, 因此, 化学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有利于科学探究的气氛, 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尽量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探究活动中来, 对学生的大胆猜测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 搞活教学气氛, 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创设情境, 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精心设计和营造探究的情境。创设巧妙的化学问题情境, 如教师可以从有趣的化学现象、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着手, 使学生对化学产生亲切感, 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 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 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能力。此外, 化学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通过多媒体、录像等, 将复杂的、抽象的化学问题更加简单化、具体化, 让学生通过诸多感官直接体验, 这样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探究效率。

3. 通过假设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想象

想象是创造力得以发挥的基础, 在探究性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时期是学生富于想象和创造灵感的阶段, 这对培养他们探究性能力意义尤为重大。假设是激发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让学生提出更多的假设,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在学生提出假设时, 难免有些是错误的, 这时教师不应立即给予回应, 因为某种错误的假设也可能为别的学生提出更多的假设而创造灵感。

4.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与合作, 共同探究知识

由于各个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背景等条件的差异, 使得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角度和认识程度存在着不同, 而讨论、交流与合作学习, 有利于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教师应经常组织两人小组或多人小组, 开展组内谈论以及组间辩论, 使学生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和想法, 从而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进行有效地调控和适当的评价。

5. 组织各种活动, 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首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也是能够揭示化学本质、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为此, 化学教师必须重视实验的探究活动, 精心设计各类探究性的实验, 可以把书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与验证, 获得更多的智慧与灵感。

其次, 课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利用家里物品, 在家中构建小实验室, 可以进一步缩短学生与化学问题的心理距离, 培养了基本操作技能和探究能力。还可以组织调查活动, 如深入化工厂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组织学生调查其生活的周边水源、空气等的情况。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等资源库搜索信息, 达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还拓展了知识面、开发了创造力, 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开展, 其倡导的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主流。本文就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作用展开论述, 讨论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化学教学,必要性,作用,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国新.探究性学习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年第5卷第3期:121-122.

[2]甘泉.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30-131.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篇9

一、当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阻滞科学探究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教师和部分学生的调查, 可以看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阻滞了学生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而且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突出。现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 课堂演示实验以验证性、演绎性为主。 (2) 学生分组实验以验证性为主, 以单纯训练操作技能为主。 (3) 教材中大部分实验都提供唯一正确的结论, 缺少开放性和研究性价值, 几乎没有学生探究性地使用课题。在“你希望的实验是什么”的问卷中, 有70%的学生选择了具有探究性的实验, 他们认为可以展现自身的能力。

二、如何开展实验探究性学习

1. 在演示实验中创设探究性学习情境。

(1) 故意出错。在演示实验教学中, 多数教师都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步骤和仪器, 认真准备, 演示中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这有利于巩固理解知识, 提高学生的技能, 培养他们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但教师在教学中为了突出某些知识, 可在演示过程中故意做一些错误操作, 引导学生解释出错的原因, 提出改进方案, 这对于培养其探究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2) 优化改进。中学课本中的有些演示实验还有优化改进的地方, 让学生想法优化改进或改变某些条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 完成实验, 这对于培养其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很有帮助。

2. 选定适宜的化学实验开展探究学习。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应用化学实验进行探究的, 因此, 选定适宜的实验内容是探究学习教学设计的首要问题, 应坚持以下两点原则:

(1) 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是指设计的化学实验确是某个实际性问题, 其研究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都有一定的实验价值。我们要避免为做实验而做实验的现象,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化学实验本身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例如, 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设计, 其研究价值就是防止污染。 (2) 化学实验是研究某个学术问题的必要手段。例如, 过氧化钠能否与干燥的二氧化钠反应?需要学生设计实验, 用事实来加以说明。 (3) 化学实验的复杂性。例如, 过氧化钠与干燥的二氧化钠反应的实验会遇到很多难以预料的问题, 且会影响实验结果。 (4) 化学实验结论的不确定性。例如, 不同地区的酸雨的主要成分不同, 实验结果也不相同。 (5) 化学实验方法与其他学科方法的结合。要使用数学方法处理实验数据, 利用计算机绘制图表, 等等。

(2)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是指选择探究学习的化学实验时, 一定要考虑适应以学生为主体, 实验的难度、学科知识水平都要符合学生的特点,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 并通过自己研究和实验获得结果。例如, 家庭小实验比较适合低年级的学生, 而较复杂的实验课题则比较适合高中学生, 设计这些实验都要为学生提供适合的场所、充足的时间和尽可能的条件, 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地展现自我。

3. 始终保持学生探究的动机和积极性。

教师要使学生在整个实验探究学习过程中保持动机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教师要通过文字、语言帮助学生明确每一项实验探究活动的任务, 让学生把握探究的目标;其次, 探究活动中要组织交流和评价, 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愉悦感, 实验探究的交流要体现实验的特点, 以真实的实验现象和数据为依据。再次, 应鼓励学生将实验探究成果进一步深化, 转换为可操作的、有实际意义的方案, 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价值。

4. 保证探究学习过程的科学性。

实验探究学习的科学性反映在采用探究的方法和步骤上, 反映在从事探究的科学态度上, 还反映在探究的最后成果上。在实验探究的过程方面, 教师要帮助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展开探究, 不能因追求所谓的唯一正确的结论而抹煞求真的科学精神。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会出现难以预料的异常情况, 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 既让学生体验到实验科学必须实事求是、严谨求实, 还要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的曲折性、艰辛性。此外, 实验探究学习过程的科学性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 可考虑学生在年龄及探究能力的递增, 逐渐将探究内容中的趣味性、竞争性等激励动机因素转向更严谨、更合乎学科专业规范的方向, 从而让学生逐渐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5. 及时向学生提供实验技术的指导。

既然化学实验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 对其技术的掌握程度和实验能力的水平就会影响学生探究的效果。首先, 学校要依据不同的情况, 研制、开发多种化学实验仪器装置。例如, 做微型实验时, 就应鼓励学生使用自制实验用具等;其次, 教师要从初中教学开始, 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实验机会, 让他们逐渐提高使用工具的技术和水平;再次,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 教师要尤其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篇10

“我能设计新型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吗?”实验探究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二氧化碳制取原理、方法、性质及检验方法基础上,进行二氧化碳的用途。探究教学目标是:(1)巩固二氧化碳制取原理、方法、性质及检验方法;(2)探究新的制取、性质检验方法并综合应用于设计新型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和制取二氧化碳新方法中;(3)探究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其它用途。探究过程如下:

1 目标价值激趣,进入探究情境

教师越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目标,学生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明显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向往与追求。

例:课一开始,笔者向学生提问:谁见过灭火器?谁看到使用过?大家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在车站、粮店、棉花收购站、商场、加油站……看到了挂在墙上像红水桶的东西,但都不知道其中奥秘。有两个学生看到别人使用过,并绘声绘色地讲了某工厂失火的情景。学生们表情严肃,意识到灭火器在保护国家财产、人身安全中的作用。在这种探究奥秘欲望高涨时,给学生提出探究目标———我能设计新型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吗?当笔者板书完毕时,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自信答道:“我能!”使学生注意力一开始就集中在探究目标完成上。

2“问题情境”激趣,激活创新思维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学生的探究问题、实验器材、药品等要有新意,应是学生单纯利用已有知识和方法不能解决的,这就激起了积极思维和探知需求。

例:学生探究主要目标是灭火器的奥秘。其内容是二氧化碳气体发生装置,二氧化碳产生原理灭火原理。笔者给出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有两类:一类是按教材提供的,学生可根据已学的知识按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去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用途”浅层次探究目标。二类仪器是:一个透明塑料筒(一底封闭、直径20cm、高30cm),一盏酒精灯,一个三角架,一个蒸发皿。药品:碳酸氢钠、碳酸钠、硫酸铝、碳酸钙等。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走近探究目标。当学生用第二类仪器药品实验时,刚开始几乎无从下手,学生提出质疑:“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制取装置、没有盐酸、没有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装置、没有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性质的材料,老师您弄错了吧?”我的回答是:“办法是动脑筋想出来的,你们先想一想,讨论一下,再试一试。”不一会,有几个小组想出了办法,教室里瞬间沸腾起来了……

探究中,学生哪有比自己思考,尝试操作,实验获得成功的事更高兴呢?

在班级交流中,学生谈了多种实验方法,其中有这样一种方法:蒸发皿里加入约10克碳酸氢钠,放在三脚架上,用酒精灯加热,然后把塑料筒倒扣在三脚架上,筒底边留点缝隙。开始可看到碳酸氢钠熔化分解,随着碳酸氢钠的不断分解,筒内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导致酒精灯熄灭,这个方法简洁明了,与灭火实景更接近。

3 任务责任激趣,培养创新能力

仅有对知识的价值意义认识,进行实验探究方法的学习活动是不足以保证学生兴趣持久的,化学科学兴趣在于创造。只有让学生为了某种实际任务、责任去进行创造,才能有效培养认识兴趣。

例:当学生把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及用途实验探究的基本任务完成后,下一步任务是设计新型二氧化碳的灭火器和自制灭火剂。首先我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旧灭火器,让学生观察内部结构,了解使用原理。然后提出设计要求:可以借鉴旧灭火器原理,但一定要脱离原形,是自己想出来的新型灭火器,抓住“火”字,谈谈制造处理的特点。学生很快把上一过程的知识、原理方法迁移到创造上来,小组讨论中,你一言、我一语,设计方案就出来了。班上交流时气氛非常活跃,有的小组设计的是背负式长管喷头灭火器,药剂是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有的小组设计的是提壶式灭火器,药剂是盐酸和碳酸钠;有的设计的是灭火沙包、灭火手榴弹、救火手球……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提高了学习层次,培养了创新能力。

4 课后探究激趣,保持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是学习兴趣保持力的源泉。学生厌学,进步慢,大多源于学习兴趣消磨。教师课堂上照本宣科,课后要学生重复作业,是不能激起学生兴趣的,只有开展多彩的课后探究活动,给予新知识信息刺激,求知欲才能不断高涨,兴趣才能持久。

例:“我能设计新型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吗?”实验探究最后一个过程:课后创作一个关于二氧化碳知识应用的游戏,或者小魔术,或者趣味故事,或者生活应用“小窍门”。三天后,我收到情趣横生的科学小论文、小制作,而不是那乏味的家庭作业。课后探究是巩固、应用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与创造的过程,学生可以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自由查找资料、设计方案、动手实验、互相讨论启发、完成作业,学生认知水平、创新能力会不断提高。

5 诱导心理体验,强化学习兴趣

不论哪门学科,对学生来说,都是有趣的,都能唤起求知欲,产生兴趣。而事实上,学生对学科知识大多有偏爱,产生偏爱的原因除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情绪对学生激励感染程度、学生对学科知识储备和认知难度外,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心理体验,心理越愉悦,学习掌握知识就越轻松。

例:“我能设计新型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吗?”实验探究全过程中,都能让学生产生心理愤悱,其中最关键有两个:一是设计创新实验方案及交流过程,二是创造设计灭火器和自制灭火剂及交流过程,在这两个过程中学生均碰到了疑惑情境、失败情境、成功情境、自我展现交流情境。在多种学习情感体验中,学生调整了认识偏差,锻炼了学习的意志品质,强化了学习兴趣。

摘要:本文以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新型二氧化碳灭火器为例,论述了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训练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操作方法。

上一篇:艺术城市中的艺术下一篇:教学倡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