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探究教学分析论文

2022-04-18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一般要求学生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有相关要求。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十分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背景。在化工类高职院校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化学学习能力,从而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化学探究教学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探究教学分析论文 篇1: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分析

摘 要:化学主要是通过实验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能让师生之间因实验互动而拉近距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能让师生之间因实验互动而拉近距离,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打下坚实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利推进不但对学生创新、探索等能力进行了有效培养,同时对增强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一、探究性实验的重要性

探索性实验是一种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真实的实验结论或者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解决学生现实或学习中所遇到化学问题的一种实验方法。这种实验方式具有独特的实践性和动手性,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思维创新等方面。同时新课标还要求: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增强学生个人能力、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亲身体验实验过程、深化科学意识就变成教育的核心理念而被广泛倡导。可见,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心应以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建立良好的科学态度为重点进行发展。同时,探究性实验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性实验的出现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倦怠感,养成学生独立思考、亲力亲为的好习惯。对于教师来说,探究性实验有效展示了教师的专业功底,提升了教师的组织能力和掌控能力。

二、化學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是一切实验开启的前提条件,没有良好的基础做前提,一切实验都是“纸上谈兵”,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感到手足无措,不知道哪里才是应该学习的重点,这对于化学实验的深入探究起不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二氧化碳制取”这一课中,会遇到“为什么碳可以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为什么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如果持续向澄清石灰水中注入二氧化碳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等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深入对该实验的探究,充分明白二氧化碳在制取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和原理,也能保证在进行实验时能够随时跟上教师的思路。除此之外,学生要理解还有什么可以生产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有什么成分含量等更深层的思考,所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切的前提,学生只有在充分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前提下才能明白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了解实验想象,继而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相继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实践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方向

新课标倡导有效利用科学进行学习,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前,教师们首先要在课程中对探究性实验的要求进行分析,以便能充分领悟到实验的内容及特点。同时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化学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并加以引导,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一课中,教师在教授完学生实验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将“少量的高锰酸钾放入试管,在试管口放一个棉花,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加热试管,用排水阀收集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观察产生的现象”这种常规的实验做出来,并在看到实验结果的同时,学生还可以思考用什么办法制取氧气,并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全新的实验方案,努力观察,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探究性实验中真正理解并运用所学的知识。

化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时,一定要突出学生的地位,要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将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合理的注入实验教学中,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还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充分展现出来。例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水的净化”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取一个空饮料瓶,剪去其底部,将瓶口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将瓶子倒置,由下向上地往瓶内防治干净的蓬松棉,纱布,活性炭等”用以观察实验现象,并从得出的实验现象中了解“自然界的水是不是纯净水?”“什么是硬水”“还有什么办法能获得纯水?”“纯水和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水有什么不同”等。化学教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要让课堂知识真正被学生吸收,并在吸收的同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努力探索,思考与众不同的问题,加深自身对知识的理解,从实验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综上所述,如想寻求化学教育的突破,就必须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探究性实验方法的推进。要在推进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忽略其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化学教师要通过不断强化自己,真正做到为学生思考,将传授知识当成职业生涯的首要工作,并进一步设计出更能符合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化学水平提高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张志国.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与研究[J].吉林教育,2017(22).

[2]薛亚玲.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5(5).

编辑 冯志强

作者:赵自军

化学探究教学分析论文 篇2:

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分析

摘 要: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一般要求学生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也有相关要求。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十分符合高职院校的教育背景。在化工类高职院校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提高自身化学学习能力,从而去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探究式模式;模式构建;实践教学

一、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冲击下,高职院校教学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有面临着改革压力。实用性、操作性强是高职化学的主要特点,所以高职化学教育更应该积极主动改变其教学模式,全面推进实践性教学。本文主要对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二、 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教师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本身是作为一个引导者与推动者,其模式探究主体是学生。对高职化学进行改革创新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学习。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指导。

(二)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主要是向社会培养输送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学习理论与教育观念发展成了探究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学习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成为会实践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在实行探究式教学模式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三、 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

在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下,需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学生与相关学习内容在特定环境下相互作用产生了学习,教师是对其进行促进、引导的因素。

(一) 模式构建

将高职化学主要分为三个内容,即理论、物质、实践三种。并与探究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形成归纳、发现、问题三种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集体讲授的同时,开展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其模式设计如下: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就进行理论课时使用归纳探究式教学法,在进行物质课时使用发现探究式教学法,在进行实践课时使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课时主要流程为:(1)设计情景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发掘学生潜在的经验以及知识,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其中情境创设包括以下几点:确保情境内容为未知知识;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认知需要,能有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不足,产生求知欲望;情境难易度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度,在创设时设置一定的难度,使学生到达新的认知区。(2)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后导出問题,学生在经历教师想所创建的情境后,教师要对其进行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其自己的理解范围内对致知识加以概括、总结,并提出问题。(3)探究引导在学生设置问题后教师对其进行引导自主探究,展现教师与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4)合作交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要让学生自行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进行协作学习。(5)总结反思学生在小组交流后,由一名成员向全班进行汇报,并解释小组成员对于所讨论问题的理解。并由老师指出不足,加以改正。

(二) 模式实践

经过研究发现实行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其研究结果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班成绩高出实验班成绩1.09分,成绩差异不明显。

从表2可以明确看出实验班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5.26分,实验班成绩提升较多。

由表1、表2可以看出实行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学习成绩方面有显著优势,能够提升学生总体学习能力,提高学生高职化学成绩。

四、 讨论结论

经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为高校化学教育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该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高校化学教学模式,充分发掘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加。所以一个好的问题情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发掘学生潜在的经验以及知识,促进学生高校化学成绩的提高。在对课时进行评析时,相关化学教师都认为,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方式,且该模式的构建对高校化学改革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学习能力以及自主探索的培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生转变自己对学习的传统观念,需要把教师自己督促学习转变成自主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行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对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也有了很大促进,间接培养了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此外,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可以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做出相应调整,很大程度促进了学生对结构的认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成琼.高职化学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0):98-100.

[2]冯丽莎.谈高职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1(5):95-96.

作者简介:张航航,湖南省永州市,永州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航航

化学探究教学分析论文 篇3:

浅谈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宗旨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化学世界丰富多彩,实验手段的多种多样,化学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出现,这一切都为化学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好的素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可以让抽象的知识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也充分体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实施探究式教学,可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品质。下面针对具体教学案例,谈谈高中化学教学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文献标识码]G

一、关于元素化合物的探究教学

以人教版《必修I》教材中学习氯水的性质为例,探究式教

学思路设计如下:

[问题提出]Cl2和HClO谁具有漂白性,氯水能使有色物质

退色,起到作用的是Cl2还是HClO?[理论依据]氯气溶于水中发生以下反应:Cl2+H2O==

HClO+HCl

[推测]由于盐酸没有漂白性,起漂白作用的可能是Cl2,也

可能是HClO[设计实验]在两支实管中分别加入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

润的有色布条,然后依次通人干燥的Cl2,观察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干燥的有色布条没有退色;而湿润的有色

布条退色。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说明Cl2没有漂白性。HClO具有漂

白作用,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退色,是因为Cl2和H2O生成了HClO的缘故。

[应用]将有色布条深入到NaClO溶液中,滴加少量的盐酸溶液,微热发现布条退色,分析原因。

上述案例分析:该节知识探究教学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推测可能—设计实验论证—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应用。模式中的推测是根据已知的知识和规律,对未知的知识和规律进行推断和解释。在教师的帮助下对推断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通过实验论证推断是否合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是化学实验探究的基本模式,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很有效。

二、关于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教学

以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材中学习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改变浓度,平衡如何移动的问题为例,探究式教学思路设计如下:[提出问题]:人教版化学《选修四》教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

时,浓度改變时,对化学平衡有什么影响?

[给出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设计实验]:第一组实验设计:实验原理:Cr2O72-+H2O=2CrO42-+2H+

实验步骤:(1)取三支试管各加入5mL0.1mol/LK2Cr2O7溶液;(2)向一支试管中滴加3-10滴浓H2SO4,观察并记录溶液颜色变化;(3)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10-20滴6mol/L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

第二组:实验原理:Fe3++3SCN-=Fe(SCN)3+

实验步骤:(1)向盛有5mL0.005mol/L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5mL0.01mol/L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2)将(1)中红色溶液分置于三支试管中;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4滴,充分振荡,观察颜色变化;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4滴1mol/LKSCN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3)向(2)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5滴0.01mol/LNaOH溶液,观察现象,对比三支试管溶液的颜色深浅。

[学生观察实验]:第一组实验现象:向一支试管中滴加3-10滴浓H2SO4,橙黄颜色加深,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加10-20滴6mol/LNaOH溶液,颜色变浅,变成黄色。第二组实验现象:第一支试管颜色变红,第二支试管,第三支试管颜色均颜色变深;向(2)的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5滴0.01mol/LNaOH溶液,红色颜色变浅。

[解释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验证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改变浓度,平衡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应用]:通过练习加深对原理的理解。

上述案例分析:这种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给出结论—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验证结论—应用。基本反应原理,对于学生比较陌生,学生储备的知识不够,这种情况,直接给出原理,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结论,不失为探究式教学的良策。通过这种形式的探究教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同时对这种理论性强,抽象概括的化学基本原理,通过实验探究,变得更加形象,加深学生的对理论的理解。一般化学概念、定律、原理的教学可以尝试使用。

三、关于化学中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探究性教学

以人教版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率的教学,探究式教学思路设计如下:

[引课]:我们以短周期元素为例,探究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结构呈现怎样的变化?

[问题1]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科学探究]学生完成课本14页科学探究的表格1,写出元素周期表1-18元素符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示意图。

[学生讨论分析]:1—2号元素,从H到He,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到2个,而达到稳定;3—10号元素,从Li到Ne,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1—18号元素,从Na到Ar,随原子序数的增大,最外层电子数目由1个增加到8个,而达到稳定结构。

[问题2]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除稀有气体元素外)呈现出怎样的规律?

[科学探究]根据教材第14页提供的原子半径的数据,学生分别画出第二周期,第三周期原子半径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变化的曲线图。

[学生观察数据并分析]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逐。

[总结归纳]:(1)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等,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上述案例分析:该探究教学模式为理论探究,思路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科学探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抽象概括规律--应用规律。对于有些概念,原理,比较抽象,但又没有合适的实验去探究,去验证,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数据,表格,信息进行理论探究,处理分析数据,提炼信息,抽象概括出基本概念。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数据,信息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一般化学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常常可以用到。

不管是哪种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手段和形式,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实验探究氛围。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应注意开发多种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景观、日常生活和社会问题、科技成就、化学史实等各种素材;另一方面还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如实物、模型、图表、实验、多媒体等,充分发挥素材的教学价值,使学生在实验探究的活动中学习化学教学内容,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目的。

作者:姜燕

上一篇:板书图示教学管理论文下一篇:有线电视网络系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