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化学教学论文

2022-04-15

“玩中学”历来是教育者及被受教育者所追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总感觉是可遇而不可求,真正做到玩中学的人并不多。化学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很多学生为此伤脑筋,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高考成绩。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化学那就再好不过了。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探究化学教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化学教学论文 篇1:

新课程改革下探究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包括教学理念的更新与重整,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发、制作课件与利用课件教学、教学方法的跟进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才是有效的和有意义的。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下论述:“未来教育=人脑+计算机+网络”。

“新课改”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促使我们在教学方式、手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变革,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而教师使用信息技 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不至于因为枯燥的上课方式而降低学习兴趣, 更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进度来控制学习。同时,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并能实景模拟,把知识与现实连接起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主动、生动地学,从而活跃思维,提高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有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最终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信息技术的目的和手段相统一。对于严重污染、较危险的、在一般实验室条件下不能完成的实验,需要反复观察现象的实验和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演示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如硫酸的生产过程,书本的静态图表给人只是零碎的片断,而模拟之后动态演示易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

计算机不再仅仅是教师的演示用具,而成为师生共享的学习工具。在学习“氮的氧化物、硝酸”一课中让学生围绕“氮的氧化物”性质、来源、治理、环保等进行分组选题。利用网上资源,围绕选题收集资料,下载并保存网上信息资源;每个同学根据选题需要,筛选、整理所收集的资料,并利用信息表达工具写出一篇小论文;每组根据组内同学意见和观点完成一篇所定选题的研究报告并向全班发表;每个同学都将文章发布在指定文件夹上,并与其他相近选题的同学,通过微信等交流意见。

我曾经做了一节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目为《基本营养物质》该课在市里获奖,该课的教学设计在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征文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年会上发言,课件获全国三等奖。在这节课中,就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首先是在课题的引入上,设计了安排一段视频录像,电影《瘦身男女》,从中截取了通过食物进行减肥的一段影片。由此引入本课所要学习的题目为基本营养物质。然后由学生介绍通过查阅材料所得出的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课外知识,并通过录像进行问题创设。根据课前布置给学生的预习作业,由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关于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并在此设计一个实验,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由此引出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由于蔗糖的水解实验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所以在此处设计成教师先提前录制一段演示实验,然后经过剪辑,在课堂上播放出来。并在播放录像的过程中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蔗糖水解引出多糖、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对学生进行本实验的介绍后,为了学生对油脂有更深的了解,在这里插入了一个视频录像,是有关于工业上生产肥皂的过程。这样,加深了学生对油脂水解的理解和皂化反应在工业上的应用。这样安排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健全的饮食习惯。最后的课堂练习中,把课件中的习题设计成试卷的形式,学生回答后,马上出现成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作为一节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这节课运用的大量的媒体资源。制作了网页,并且在网页中嵌套了动画,视频录像等等。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知识更好地,更有规律的呈现出来,有的实验由于时间长而不适合在课堂上做,对于这样的实验,提前录像,在剪辑时作了一定的处理,这样可以更直观体现出来,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根据实验总结出基本营养物质的一些性质,最后老师用教学网站把基本营养物质的主要用途呈现出来。将知识、探究实验和网络媒体结合起来,经过实际的尝试,这样的设计在化学的教学中是不错的,取得良好的效果。

通过对化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索,使我對信息技术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深深体会到了其在引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加教学密度,加大教学信息量,短时高效等方面的 优越性,促使我更好精编教案,精选素材,有力提高了我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 素养和具体操作能力,也进一步促进观念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课程素养的一个重要策略。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方式,创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把信息资源和学习方式纳入化学课程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推动者人类全面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跨世纪的教育信息化浪潮伴随着世界性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席卷全球。化学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化学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策略是实施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

作者:胡晓泉

探究化学教学论文 篇2:

探究化学教学中的游戏化学习

“玩中学”历来是教育者及被受教育者所追求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总感觉是可遇而不可求,真正做到玩中学的人并不多。化学学习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很多学生为此伤脑筋,也直接影响到他们的高考成绩。教师若能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在玩中学化学那就再好不过了。游戏化学习是现在研究较多的课题,怎样进行游戏化学习?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了一些游戏手段,力求最大限度地做到“玩中学”,以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 化学课堂中的游戏手段

在化学课堂上开展各种游戏,既可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让学生在游戏玩乐中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真可谓一箭双雕。在教学实践中我通常会用趣味实验游戏、多媒体演示游戏、合作型动手游戏、头脑风暴游戏等几种游戏手段。

多媒体演示游戏,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游戏的机会,多媒体即可为我们所用,香港的“中文化学资源网”有大量的Flash化学游戏动画可以下载,各位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选择相关游戏动画使用。如在教学选修课“垃圾”的内容时,可采用网上下载的Flash动画“垃圾分类游戏”,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主画面中罗列出的各种垃圾进行分类整理。垃圾箱的种类有“可回收”、“不可回收”、“有害垃圾”等,学生拖动鼠标把各种垃圾放入相对应的垃圾箱,若放错了垃圾箱会拒绝接收,若屡次放错,垃圾箱会发出抗议直到你放对为止。这一游戏在操作中深受学生喜欢,为使游戏顺利过关,学生在课前会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的知识点,一场游戏下来,学生对“垃圾”这一课内容已相当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不随地扔垃圾。

二 利用通俗媒体游戏化为学习服务

通俗媒体指小说、电影、电视等,它们相对于学习来讲均属于消遣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谈其色变,严禁学生在校内看小说或玩手机等,但却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对象,学校越是禁止他们越是偷着看,甚至有部分学生不惜与老师抗衡,导致师生关系僵化。其实,教师完全可以拿来应用,从中提炼出与教学有联系的内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且师生关系又融洽,何乐而不为呢?

武侠小说为教师所不齿,但金庸小说却以其博大精深独树一帜,他的小说文理兼容,也有体现数理化的知识,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在教学中若能以金庸小说为例讲解相关的知识点,相信学生会倍感亲切。如在讲述金属的性质和冶炼时,为提醒学生金属虽坚硬但有其延展性,可用《书剑恩仇录》中这么一段:镖头韩文冲的铁琵琶被红花会的高手先捏成铁板,然后卷成铁筒,再捏成铁棍……虽然描写夸张,但足以说明金属的延展性。影视作品中也可随手拈来化学知识,如讲磷及其化合物时,可播放《笑傲江湖》电视剧选段:令狐冲利用死人骨头中形成的鬼火在黑暗中击败强敌——学生可从中联系到磷化氢的自燃;讲硫和氧气反应时,可播放视频——武侠电影中常见的暗器蛇焰箭;讲氮气的性质时,可带学生回顾《满汉全席》中用液氮注射熊掌制作佳肴的片断,然后请学生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分析其原理……这些影视作品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以学生喜欢且熟悉的方式教学化学知识,一方面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更加留意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并牢记在心,还可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影视作品,从中发掘对自己有利的东西而不是单纯地作为庸俗作品来读。

三 将曲艺形式融入到化学教学中

曲艺形式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相声、小品等一般文娱活动中常见的语言艺术类节目来讲述化学知识,这对教师的语言艺术、表演功力等有较高要求,但这种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也是一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教学中适当、适时利用曲艺形式,寓教于乐,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可借鉴相声语言的幽默、小品的形象生动及评书的有声有色,将闪烁着智慧思维的幽默渗透于教学,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如讲“碘的性质”时,我先告诉学生一个生活小常识:家庭常用的消毒外用药有碘酒和红药水,这两者不能混用,因为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毒的碘化汞。为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我又对学生讲述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件糗事:中学时期,我一位同学因受伤要处理伤口,我先是为他涂上碘酒消毒,而后为了让同学能快点好起来,又自作聪明地在他的伤口上涂抹红药水,(语调表现得很沉重)结果我这位同学伤口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连续几天都是伤口糜烂,唉,我现在仍愧疚于心呢。学生的反应是大笑,但是笑过之后,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记住了这一生活常识,而且迫切地想探讨关于碘的知识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的是相声中的自嘲自讽表现形式,在博得学生一笑的同时通过展示自己曾经的错误提醒学生注意该知识点,以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注意,这种利用曲艺来教学的方法,一定要把握好,否则不但不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学生都有可能一直沉浸在教师刚才所讲的笑话中,因此若无十足的把握不可滥用。

游戏化学习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追求的一种方法,还没有普及开来,本文所讲的几种游戏化学习经验,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师生,其教学效果也有待证实。但仍希望游戏化学习会在化学教育中能推广开来,让化学成为一门有趣的学科,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以起到较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骆虢〕

作者:许大松

探究化学教学论文 篇3:

探究化学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素质

摘 要 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中的复杂知识简单化。教师若通过优化组合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化学与现代教育技术、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几种教学方法,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适应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和要求,也为中学化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优化;教学方法;学生素质

化学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角色,学生能否对化学感兴趣、能否保持对化学的兴趣、甚至以后能否学好化学这都是化学教学需要解决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优化组合来进行化学教学就成为促进学生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方法中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钥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已成为教改中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体现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1.注重理清思路

教学活动应是提出矛盾、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必须设计一条能充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清晰思路,这条思路就体现在课堂的提问和组织教学中,必须通过提问、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思维方向,通过实验、讲解、讨论和练习等教学环节来保障学生思路畅通,并达到一定的教学深度。

2.善于提出思考性强的问题

思源于凝,思维经常是由解决问题开始的没有分析问题就谈不上思维,因此,可以提出一些思考性强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思维的佳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才有思维兴趣,才会积极接受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例如:在《常见的盐》一节中,提出碳酸钠是一种盐,为什么叫纯碱?为什么能用于蒸馒头?而氢氧化钠为什么不行?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层层深入,在学习知识并得到答案时会有一种得胜的喜悦,对化学课产生极大的兴趣,思维能力必然得到培养。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对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等现代化手段的逐步应用,为学校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巧妙创设问题的情景

在化学课《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课中,可以先在电视中插放一段自制的录像教学片,情景如下:一学生取一个小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然后加入一些盐酸,并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盖紧,紧接着有四种情景由学生选择:(A)玻璃片上什么也没有(B)玻璃片上有小颗粒(C)玻璃片上有一个圆斑(D)玻璃片上有水雾,接着录像停止,由各学习小组进行抢答比赛。接着再播放录像,正确答案为C,玻璃片上有一个圆斑,并继续提问,让学生抢答:“它是什么化学物质?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由此创设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情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想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实验的欲望,形成了心情舒畅,愉悦学习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做好了铺垫。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受到创新教育,而且在情感领域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如在化学活动课,可以“中国九八年大洪水产生的原因”为题,把近几年臭氧层遭受破坏、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工业污染、汽车尾气成分、长江流域资源遭受破坏、水土流失等与洪水有关或无关的资料、图片等内容结合起来制成CAI课件,组成系列问题,让学生抢答记分,找出造成洪水的罪魁祸首。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归纳,这样不仅向学生传授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更重要的是间接地教育了学生要从小就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加强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三、把化学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在教学中,设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融入社会生活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入广阔的生活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用化学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化学科学来实践生活,在生活中学化学,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知识的价值,能有力地促进学生课堂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学生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大大增强了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要把化学学习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

化学的实用性表现在它渗透到了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人们的吃、穿、住、行、用等无一不紧密联系。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这一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如学到碳酸氢钠时,要让学生知道常见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它也层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吃腌菜太酸,可加小苏打降低酸性;蚊虫叮咬,在痛痒处涂上小苏打,痛痒顿减;油炸食物时,在挂浆淀粉里加点小苏打,炸出的食物更加酥脆可口;加有小苏打的菜无需放入味精,因为小苏打的碱性要影响谷氨酸钠的水解,从而失去鲜味等。介绍这些,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巩固和深化了课内基础知识,同时,能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

以上教学方法的组合运用充分结合了学生的身心特征和学科特点,事实也充分说明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这一学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加了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为初中的化学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本华

上一篇:市场营销研究论文下一篇:壁画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