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2024-05-20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精选四篇)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篇1

关键词: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氧化塘法,类型,优缺点,条件

畜禽场特别是大中型养猪场废水处理难度很大, 一是由于大多数猪场都是采用漏缝板式的栏舍, 水冲式清粪, 排水量大;二是冲洗栏舍的时间相对集中, 冲击负荷很大;三是粪便和污水量大且集中, 而农业生产是季节性的, 周围农田无法全部消纳;四是废水固液混杂, 有机质浓度较高, 而且粘稠度很大;五是养猪业属微利行业, 受到自然与市场的双重风险, 不可能投入很多资金用于处理废水, 也难以承受过高的废水处理运行费用。因此, 要使废水得到科学处理, 必须研究出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管理方便的技术, 包括工艺流程、处理装置和综合利用技术等。有机废水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 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生态工程等。

1 废水自然生物处理法

利用天然的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净化废水的方法称自然生物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属于前者的有氧化塘 (厌氧塘、兼收塘、好氧塘、曝气塘) ;属于后者的有土地处理 (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面漫流) 和人工湿地等。自然生物处理法投资小, 动力消耗少, 对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 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 而其基建费用和处理成本比二级处理厂低得多。此外, 在一定条件下, 氧化塘和污水灌溉能对废水资源进行利用, 实现污水资源化。但该方法的缺点是占地面积大, 净化效率相对较低。

2 氧化塘

2.1 氧化塘的类型

氧化塘是一种天然的或经过一定人工修建的有机废水处理池塘, 其处理污水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水体自净的过程。在净化过程中, 既有物理因素, 如沉淀、凝聚, 还有化学因素, 如氧化和还原, 以及生物因素。污水进入塘内, 首先受到塘水的稀释, 污染物扩散到塘水中, 从而降低了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 污染物中的部分悬浮物逐渐沉淀至塘底, 成为污泥, 这也使污水污染物质浓度降低。随后, 污水中溶解的和胶体性的有机物质在塘内大量繁殖的菌类、藻类、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作用下逐渐分解, 大分子物质能转化为小分子物质, 并被吸收进微生物体内, 其中一部分被氧化分解, 同时释放出相应的能量;另一部分可为微生物所利用, 合成新的有机体。按照占优型的微生物种属和相应的生化反应的不同, 可分为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曝气塘4种类型。各种类型氧化塘特征见表1。

(1) 厌氧塘。当用塘来处理浓度高的有机废水时, 塘内一般不可能有氧存在。厌氧塘一般只能作预处理, 常置于氧化塘系统的首端, 以承担较高的BOD负荷。

(2) 兼性塘。兼性塘的水深一般在1.5~2.0m, 塘内好氧和厌氧生化反应兼而有之。此类塘的水上层由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覆氧作用而含较多溶解氧;其中层则溶解氧逐渐减少, 称为过渡区或兼性区;塘水的下层为厌氧区。

(3) 好氧塘。好氧塘全塘皆为好氧区。为使阳光能达到塘底, 好氧塘的深度较浅, 一般在0.3~0.5m。好氧塘可分为普通好氧塘和高负荷好氧塘。高负荷好氧塘的BOD5设计负荷较高, 因而水分停留时间短。高负荷好氧塘的缺点是出水藻类含量高, 只适用于气候温暖且阳光充足的地区。

(4) 曝气塘。曝气塘一般水深3~4m, 最深可达5m。曝气塘采用人工曝气供氧, 一般可采用水面叶轮曝气或鼓气供氧。曝气塘有2种, 一种是完全混合曝气塘, 另一种是部分混合曝气塘。曝气塘有机负荷和去除率较高, BOD5去除率平均在70%以上, 占地面积少, 但需消耗能源, 运行费用高, 且出水悬浮物浓度较高。

2.2 氧化塘的优缺点及采用条件

(1) 优点。①在条件合适时 (如有可利用的旧河道、河滩、沼泽、山谷及无农业利用价值的荒地等) , 氧化塘系统的基建投资少;②运行管理简单, 耗能少, 运行管理费用为传统人工处理厂的1/5~1/3;③可进行综合利用, 如养殖水生动物, 形成多级食物网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使用得当, 会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2) 缺点。①占地面积过多;②处理效果受气候的影响, 如越冬问题、春秋翻塘问题;③如设计或运行不当, 可能形成二次污染, 如污染地下水、产生臭气等。

(3) 适于采用氧化塘的条件。①土地:因氧化塘占地多, 当地需有供氧化塘使用的土地, 最好是找到无农业利用价值的荒地, 地价较便宜;②气候:当地的气候适于氧化塘的运行。首先要考虑气温, 气温高适于塘中的生物生长和代谢, 使污染物质的去除率高, 从而可减少占地面积, 降低投资。其次应考虑日照条件及风力等气候条件, 兼性塘和好氧塘需要光能以供给藻类进行光合作用。适当的风速和风向有利于塘水的混合。

3 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规定的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见表2。

采用氧化塘处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 对难生化降解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 部分达到三级处理的效果, 可以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596-2001) 规定的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

4 结论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 在附近有废弃的沟塘、可利用的旧河道、无农业利用价值的荒地且能满足净化要求的前提下, 应尽量考虑采用氧化塘处理法。在条件合适时, 氧化塘系统的基建投资少, 运行管理简单、耗能少, 运行管理费用为传统人工处理厂的1/5~1/3;可进行综合利用, 如养殖水生动物, 形成多级食物网的复合生态系统。如使用得当, 会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侯百枝.养殖场环境污染的治理[J].中国家禽, 2007 (14) :39-40.

[2]张华, 陈晓东, 常文越, 等.畜禽养殖污水生态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式的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 2007 (3) :38-40.

[3]潘琼, 袁兴中, 李欢, 等.集约化养殖场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技术[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 (10) :65-66.

[4]田宁宁, 王凯军, 李宝林, 等.畜禽养殖场粪污的治理技术[J].中国给水排水, 2002 (2) :71-73.

[5]路冶.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粪污处理技术措施[J].辽宁畜牧兽医, 2004 (4) :15-16.

畜禽养殖场消毒制度 篇2

一、结合本合作社实际,制定消毒程序,并严格执行。

二、选择低毒、高效的消毒药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消毒。

三、场区出入口、生产区出入口、各圈舍出入口的消毒设 施、设备能正常使用定时更换消毒药,保持有效药液容量和浓度。

四、进入场区的车辆及随车物品经消毒池或消毒通道消毒后进场,随车人员经人行消通道消毒后进场;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更衣,经消毒池和消毒室消毒后进入生产区。

五、场内工作服、鞋帽、手套实行专人专用,并定期清、消毒,不得带出。

六、所有生产资料进入生产区都必须严格消毒;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在装载和卸载后,及时进行清洗,消毒。

七、定期对圈舍、场地、用具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扫、冲洗 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同时,结合环境消毒,消灭老鼠,割除杂草、填干水坑,防止蚊、蝇孪生,消灭传播媒介。

八、发生一般性疫病或动物突然死亡时,立即对圈舍、处 理场所及周围环境进行强化毒。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按重大 动物疫情处置规定进行消毒。

九、按规定做好消毒记录。

免疫制度

一、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切合本合作社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并按程序实施免疫,建立免疫档案。

二、定期开展免疫抗体监测,进行免疫效果评估,适时调整免疫程序,保证免疫科学。

三、按照国家强制免疫计划,做好强制免疫病种免疫工作,并自觉接受兽医主管部门和机构的监督检查和监测。

四、对体弱、有病、发育较差的畜禽,在病愈、体况健康后,及时补针免疫;对新补栏的畜禽,在隔离观察结束后进行一次强化补针免疫。

五、遵守国家兽用生物制品管理规定,使用来自合法渠道的合法疫苗产品,不使用实验产品或中试产品。

六、经向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备案自行采购或政府发放的强制免疫疫苗只限本场使用,不向场外销售。

七、建立疫苗出入库制度,严格按要求储存、运输疫苗,保证疫苗质量。

八、免疫接种时,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使用疫苗。疫苗开启后在规定时间内用完。使用注射用疫苗时,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九、对失效、使用残余的疫苗,以及用过的疫苗瓶、药棉等废弃物,统一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真实记录疫苗采购、使用情况,记录保存至疫苗有效期满后2年。

疫情报告制度

一、本合作社兽医定期对动物群体进行系统检查,观察群体健康状况,做好检查记录,并自觉配合本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病监测工作。

二、发现动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立即向本地兽医主管部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三、在报告动物疫情的同时,采取隔离患病动物、禁止动物及动物产品进出场、限制人员进出等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并保存完整动物尸体备检。

四、报告动物疫情时,以书面形式真实报告发病的时间和地点,发病动物种类和数量、同群动物数量、免疫情况、死亡数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情况,已采取的控制措施,报告疫情的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和联系方式,紧急情况时用电话报告。

五、不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授意他人瞒报、谎报、迟报、漏报、动物疫情,不得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

六、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的,在本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或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控制和扑灭疫情。确诊为重大动物疫情的,配合本地政府按照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采取强制措施,迅速控制、扑灭疫情。

七、按规定做好动物疫情报告和诊断记录。

用药制度

一、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养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严把兽药饲料产品质量关,对所使用的兽药饲料产品要从正规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进货时严格审查产品相关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产品标签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

三、建立健全兽药饲料产品进货、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对兽药饲料的购进、使用和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为溯源制度的实施打好基础。

四、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物、违禁药物、非法兽用生物制品和其他违禁物质。不使用假劣饲料和“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发现有使用经销“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和假劣饲料的行为,及时向兽药饲料主管部门举报。

五、严格执行《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193号公告)、《部分国家及地区明令禁用或重点监控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265号公告)、《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农业部27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560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658号公告)和《陕西省关于在畜禽生产中禁止使用违禁药物的决定》等兽药饲料管理规定,确保安全

用药用料。

六、严格依法使用兽药饲料产品,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

检疫申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简称《动物防疫法》)和《陕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简称《条例》)及省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国家对动物检疫实行检疫申报制度,动物检疫申报由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所负责受理。饲养、经营动物和生产、经营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在动物和动物产品出售或调离产地前,应向所在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报检疫。

二、需提前进行检疫申报的,应依以下规定时间进行申报:动物产品、供屠宰或者育肥的动物提前3天;种用、乳用或者役用动物提前15天;因生产生活特殊需要出售、调运和携带动物或者动物产品的,随报随检。

三、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检疫申报后,应做好检疫申报登记并及时派出官方兽医(动物检疫员,下同)到场(户)或到指定的地点实施现场检疫。

四、官方兽医应当依照相关最新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检疫规程,对动物及动物产品实施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同时加施检疫标志;检疫不合格的,依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其处理费用由畜(货)主承担。

五、官方兽医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禁止吃、拿、卡、要,不得刁难报检单位和个人。

六、检疫申报人故意制造障碍或阻碍检疫人员实施动物检疫的(如已将数量较大的动物先装满车后才申报等),检疫

人员有权责令消除障碍或给予配合,否则不予受理。

七、严禁转让、卖买检疫证明,严禁检疫不出证或不见畜禽开证。违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无害化处理制度

一、畜禽养殖场(户)应购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备。

二、对病死畜禽应及时化制或焚烧后深埋,禁止乱扬乱 放病死畜禽,更不得将病死畜禽销售、贩卖或食用。

三、化制池内的消毒液要保持足够的消毒量及浓度,确保消毒彻底。

四、处理病死畜禽做好记录,并注明死亡原因。

标识管理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畜禽标识是指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耳标、电子标签,脚环以及其他承载畜禽信息的标识物。

二、畜禽养殖者应当向当地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申领畜禽标识,并按照下列规定对畜禽加施畜禽标识;

(一)新出生畜禽,在出生后30天内加施畜禽标识;30天内离开饲养地的,在离开饲养地前加施畜禽标识;从国外引进畜禽,在畜禽到达目的地10日内加施畜禽标识。

(二)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三、畜禽标识严重磨损、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四、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产地检疫时,应当查验畜禽标识。没有加施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

五、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屠宰前,查验、登记畜禽标识。

畜禽屠宰经营者应当在畜禽屠宰时回收畜禽标识,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保存、销毁。

六、畜禽经屠宰检疫合格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应当在畜禽产品检疫标志中注明畜禽标识编码。

七、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

养殖档案制度

一、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识情况、来源和各进出场日期。

二、饲料、饲养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用量。

三、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四、畜禽发病、死亡和无害化处理情况。

五、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 篇3

1影响因素

1.1环境条件

自然状态下,畜禽自身具有一定的抵抗、调节和适应外界刺激的功能,但在集约化、规模化、封闭式饲养环境中和高密度饲养条件下,动物运动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污染,有毒、有害物质过高,造成畜禽体质虚弱,代谢减缓,这一点在鸡、猪的规模饲养中表现尤为明显。当动物体内微生物的代谢产物、过剩的营养物质以及残留的药物等因素在体内转化形成的毒素积累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动物机体的组织器管免疫功能处于薄弱状态,这时极易受到外界环境中病原体的侵袭,动物发生疫病。

1.2抗体水平

一般集约化养殖场都具有完整的免疫程序,但一方面由于病毒不断变异、毒力增强,既定的疫苗种类和剂量无法达到合格的抗体水平。另一方面,有的养殖场技术人员免疫技术不过关,免疫部位、深度、方法不准确,也会达不到良好的抗体水平。在免疫抗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如遇大的疫病流行,畜禽难以抵御病毒侵袭,也极易发病。

1.3营养因素

营养是增强畜禽机体免疫力最基本的条件,在饲料配比和分群不合理的情况下,极易造成营养不良、高营养或营养不平衡。营养不良直接导致畜禽体弱多病,而高营养和营养不平衡造成营养物质在体内不正常积累,甚至超过代谢功能,形成积食不化,致使机体正常菌群被破坏,有害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毒素增加,导致畜禽免疫力下降。

1.4应激因素

正常适度的应激能刺激机体抵抗力的不断提升,以适应环境,但是,过度光照、温度等应激因素直接影响畜禽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如遇外界噪音、震动等也极易使畜禽应激,甚至惊厥,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最终引发各种疾病。

1.5药物因素

一些药物会直接影响机体免疫系统,体内药物残留,肝和肾等器官受损使功能下降,长时间和超剂量使用抗生素、促生长素和预防治疗药物,造成动物体内微生物环境平衡的破坏和毒素的积累,严重影响动物抗体的正常免疫力。如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抑制淋巴细胞的趋化性;磺胺甲基异噁唑、强力霉素、先锋霉素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利福平、强力霉素抑制抗体的产生;四环素、强力霉素、二性霉素B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维生素K3、四环素、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1.6激素因素

当动物发生疾病时,养殖场为了追求快速的治疗效果和较好的疗效,常常使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泼尼松、可的松等,过多过频繁的使用,导致动物机体内分泌的紊乱,破坏了正常免疫系统,降低了畜禽机体对病原体的原抗力,也是毒素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1.7消化功能紊乱

椐报导,消化系统障碍可以降低机体对肺炎的抵抗力。国外在屠宰猪时发现,以前患有肠炎的猪,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畜较高,证实了消化功能紊乱己和呼吸系统病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1.8寄生虫因素

寄生虫不仅夺取畜禽的营养,也会破坏畜禽的机体组织,引起机械损伤,更会产生毒素,影响新陈代谢,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使畜禽的抵抗力下降。如猪感染疥癣时,会降低猪的抵抗力,增加感染各种传染病的机会。

2提高方法

2.1加强抗体监测

在严格执行免疫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抗体监测计划,定期对畜禽抗体进行抽样监测,一旦发现抗体效价不达标,要及时补充免疫,使畜禽整体抗体水平始终维持在合理的状态,从根本上提高畜禽抵御疫病侵袭的能力。

2.2加强环境控制

坚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加强通风、保温,保持畜禽舍内温度、湿度及空气新鲜度,给动物提供符合兽医卫生标准的生存空间,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和病原体的污染。改进栏舍设施和周边环境,尽量降低对畜禽造成的应激。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能缓解应激的药物,以缓解应激对畜禽造成的伤害。

2.3坚持营养均衡

按照畜禽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给予畜禽机体合理的、足够的、均衡的营养,防止营养过剩。减少霉菌毒素的摄入。给畜禽饲喂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全价配合饲料,保证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充足供应,使畜禽获得全面而且平衡的营养,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同时,及时选用药物祛除动物机体内营养过剩残留及肠道内微生物代谢而产生的毒素。

2.3坚持合理用药

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了解兽药基本常识、药性及注意事项,坚持对症下药,杜绝滥用兽药和无病用药,并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兽药。在用药过程中,要合理配置药物,充分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避免拮抗作用,并注意配伍禁忌,降低用药风险,在治疗过程中要把握好治疗疗程。

2.5坚持科学理念

建立“养重于健,健重于防,防重于治”的思想,保健的途径是扶正、固体、培元,也就是治无病,目的是提高体机抵抗力,调整亚健康状态,使其少发病或不发病,发挥正常的生长和生产潜能。预防的途径是驱邪,也就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疗是扶正,驱邪并重,发病时动物生长和生产会爱到很大的影响,防治成本大,产生毒副作用。

2.6坚持及时驱虫

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认定办法 篇4

为深入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夯实养殖业主治理粪污的主体责任和所在乡镇(街道)的监管责任,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防治规划,对照农业部《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技术指南》、泰州市《2018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工作要点》,结合我镇实际,就做好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制定如下《认定办法》。

一、目标任务

按照省市目标任务,2018年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主要目标:一是禁养区以外的畜禽规模养殖场100%通过达标验收,二是非规模养殖场100%通过达标验收,三是禁养区内已经关闭的养殖场100%拆除或转产,做到应拆尽拆、应关尽关,禁养区内无反弹复养、无应关未关问题,其中单独建设的专用猪场须拆除房屋,其他辅助用房的须拆除养殖设施或转产。

二、整治上报时间和验收要求

在每月30日前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治理污染情况进行自验并上报,10月底整治不到位的必须上报关停拆除资料。

三、畜禽养殖场整治要求

规模化养殖场、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施整治后,要达到“三无一有”总体要求,即无超标废气扰民,无超标废水和粪便直排,无环境信访纠纷,有与生产规模相配套、符合防渗防漏等要求的粪便、沼气或污水贮存、输送、处理、利用、雨污分离的设施,养殖场区内外环境整洁,本镇规模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96%以上。

(一)治污设施标准。畜禽养殖场要落实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措施,选择建设干粪场、沼气池、储液池、污水设施等配套设施,储存池容量不低于0.2立方米/头。养殖场要落实专人负责治污设施运行管理、维护保养等,同时要有健全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并执行到位。

(二)生态消纳标准。养殖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还田等途径进行生态消纳处置的,需流转或协议方式确定配套消纳用地,保证污水去向可靠,并配套建设储存池、密闭输送管道等设施,满足最大存栏量6个月的排放总量,配套用地面积按生猪存栏5 头不少于 1 亩的标准,用量不得超过作物当年生长所需的养分量。对具有不同畜禽种类的养殖场,其规模可将鸡、牛的养殖量换算成猪的养殖量,换算比例为:30只蛋鸡折算成1头猪,60只肉鸡折算成1头猪,1头奶牛折算成10头猪,1头肉牛折算成5头猪。

(三)废水排放标准。需设置标准化排放口,无粪污直接排现象。每个养殖场只能设置一个标准化废水排放口和雨水口,需采用明管明渠,并设立排放口标识牌,设置检查井。养殖场废水经处理后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国家和省出台新标准的,按新标准执行。达标排放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按照相关规定设置在线监测设施。

(四)废气排放标准。养殖场应当建立控制恶臭的相关制度与措施。臭气浓度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593-2005)要求。妥善利用沼气,不得直接向外环境排放。养殖场区、畜舍、器械等消毒应采用性能较好的消毒剂和消毒措施(包括紫外线、臭氧、双氧水等方法),提倡采用非氯化的消毒措施,防止产生氯代有机物及其它的二次污染物。鼓励采用畜禽养殖废气治理技术;鼓励在养殖场周围构筑防护林。

(五)日常管理标准。养殖场要根据“一场一策”整治提升要求,加强日常管理,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粪污处置利用、污水排放、病死动物处置都要有完整的记录台账;养殖场内无粪便遗洒、污水横流等现象,保持整洁。

(六)种养循环标准。鼓励开展畜禽粪便就近利用、就地消纳的种养循环生产,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染循环利用治理模式,规模养殖场鼓励推广“养殖场+沼气+大田利用”模式;非规模密集村或小型养殖场(户)鼓励推广“户用蓄粪池+田头调节池+大田利用”模式,走“村(居)搭桥,养殖场和种植业基地对接,经纪人队伍或村级运行服务组织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区域循环模式。

四、验收程序 1.乡镇初验。畜禽养殖场完成整治任务后,由本乡镇(街道)组织初验,初验合格通过后,本乡镇(街道)在每月30日前上报市畜治办。

2.市级验收。市畜治办将根据本乡镇上报的自验报告,由市农委会同市财政和环保等部门将于11月份组成验收组对养殖场整治情况进行资料审查和现场复核验收。

3.限期整改。初次验收未能达标的养殖场(户),根据验收组的整改意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后,由验收组在5日内再次组织验收。限期整改仍未达标或整治无望的,责令关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乡镇(街道)要从全局出发,按照统一部署,加强对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牵头单位或科室具体负责,层层落实整治工作责任,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指导,做好服务。相关部门要积极借鉴外地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经验,推广适合我镇产业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加快推广,鼓励和引导广大养殖企业积极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

上一篇:玉米施肥因素下一篇:基层医院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