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化养猪场

2024-05-09

集约化养猪场(精选九篇)

集约化养猪场 篇1

在集约化养猪场的发展史上,人们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其集约化程度和饲养水平也日益提高,但笔者认为现在有些集约化养猪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误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饲养者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质量。

1 单体限喂怀孕栏

而对于种猪来讲,运动是极为重要的,可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提高生产成绩,延长使用寿命。特别对于怀孕母猪来说,适当运动不仅可以提高母猪食欲,增强体质,而且可以提高胎儿成活率,减少弱胎、死胎、难产现象的发生。而使用单体限喂怀孕栏饲养的母猪在整个怀孕期内一直在长、宽、高分别为220cm、60cm、100cm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生活,只能作简单的起卧动作而得不到应有的活动,致使母猪体质很差,不仅容易生病,而且容易引起难产和产弱胎。因为母猪缺少运动,导致许多母猪下肢瘫痪,过早地结束了繁殖生命,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2 饮水器

许多集约化猪场认为有了自动饮水器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一是因为水管各处的水压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幢猪舍的两头水压也不一样,结果就导致有的猪可以喝到充足的水,有的猪饮水就不充足,饮水不足就影响采食量,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因而应在每幢猪舍甚至每个单元都要安装水压调节器,才能保证每一头猪都能饮到足够的水。二是饮水器安装的高度问题。由于猪是在不断生长之中,从小猪到大猪其用嘴饮水的高度肯定是不一样的,符合小猪的饮水高度,则必定造成猪长大时饮水困难,不方便。符合大猪的饮水高度,则小猪时又够不着饮水器,造成小猪饮水困难。因此,正确的做法是随着猪的生长随时调节饮水器的高度,以满足猪不同生长时期的饮水需要。三是饮水器的角度应稍微向下倾斜一点点。

3 保育栏仔猪食槽

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舍单独饲养管理,也就是说,仔猪即将进入“旺食阶段”。因此,为了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发育,必须保证每头仔猪能够充分采食,要有足够的采食位置。现在一些厂家在仔猪食槽设计上只注重美观和安装方便,忽视了方便投料和保证每头仔猪都有采食位置这一重要环节。结果在喂料时,只有少数体壮的仔猪能够抢到吃料位置,一部分仔猪在一旁吃不到饲料,结果导致一部分仔猪生长受阻,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甚至由于仔猪争抢吃料位置而发生斗殴现象,进而影响生长发育,给生猪饲养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于集约化养猪场来讲,如果不能做到“全进全出”制,整个生产流水线就会出现障碍,均衡性和有序性将失调,也影响生产计划的实施。

4 杂交组合的确定

我国集约化养猪场选用哪些杂交组合为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杜长大是当今世界养猪业所推崇的优秀杂交组合,就其本身的种质特性和配合效应来讲,是无可非议的,但仅此是不完善的。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市场结构千差万别,因此,在确定杂交组合时,应当综合评定当时当地的消费习惯、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饲料资源、饲养水平、品种特性和配合效应等因素。二十多年来,我国养猪工作者根据各地不同的基础条件,培育了许多适应当地生产水平和市场消费水平的优良品种及品系,同时也受到广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欢迎,为集约化养猪提供了种质的保证。虽然杜长大在某些经济发达地区生产性能表现不错,但绝不可以作为“样板”而放之“四海”。

5 猪肉品质

无论是个体养殖者还是集约化养猪场,都追求最高的增重速度和最大限度地缩短肥育时间,从而获得最高的出栏率。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以前对瘦肉量的需求转为对肉质的需求。现代养猪由于追求快速增重和饲养期的缩短,导致肉质下降,肌肉水分偏高,系水力差,肌间脂肪含量太少,瘦肉口感风味不理想,因而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一些经济条件差的养猪户因饲喂一些粗饲料,所以猪饲养时间相对较长,但这些猪肉质口感风味却很好,很受消费者欢迎,因此售价也相对较高,经济效益同样很好。因此,采用集约化饲养方式养猪并非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唯一途径。

6 青饲料

集约化养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设计探讨 篇2

集约化养猪场粪污处理工艺设计探讨

依据生态经济学和循环经济学原理,将厌氧生物技术、接触氧化技术以及综合利用技术进行组合来治理养殖场污水.结合福州市闽侯荆溪福建省农科院种猪场污水治理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可以解决禽畜养殖业的.废水污染问题,处理后水质:CODCr为58 mg・L-1、BOD5为13.3 mg・L-1、SS为72 mg・L-1、NH3-N为34.9 mg・L-1,TP为7.2 mg・L-1,均符合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要求,而且工程运行效果稳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作 者:林斌 LIN Bin  作者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3 刊 名:福建农业学报  ISTIC英文刊名:FUJ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年,卷(期):2006 21(4) 分类号:X7 S8 关键词:集约化养猪场   污水处理   厌氧发酵   接触氧化   工艺  

集约化养猪场 篇3

关键词:集约化猪场,存在问题,饲养环境,控制对策,广东兴宁

养猪是兴宁市畜牧业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随着该市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和提高, 人们对肉类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不少乡镇种养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兴办集约化养猪场, 实行了养猪业的社会化生产, 给市场提供了大量肉猪和种猪。目前, 兴宁市生猪生产采取以规模化饲养为主导和农户散养为补充的生产模式。据统计, 2010年底全市1万头以上猪场8个, 3 000~10 000头猪场95个, 500~3 000头猪场450个, 100~500头猪场1 000个。2010年全年生猪饲养量达106.59万头以上。2010年该市人均肉类消费量38.2 kg, 其中猪肉占80%以上。为了强化防疫意识, 转变传统的防疫观念,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采用集约化猪场饲养环境控制技术, 保障养猪业的稳步发展, 以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1 兴宁市生猪养殖场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情况评价, 目前兴宁市养猪业无论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技术、肉品品质, 还是在环境污染控制等方面的水平, 距离现代化养猪生产的要求和无公害生产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而极个别猪场呈现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高度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已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据调查, 兴宁市大中型猪场未经无害化处理而直接排放废弃物的猪场占1.5%。而小型及农村散养户的猪场几乎未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废弃物。还有少数猪场建设在居民生活区、河流、交通要道旁边。畜牧场产生的各种废弃物污染主要有:一是生物病源污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二是粪便污水以及各种抗生素、农药、毒害成分等污染土壤和水体, 并进入食物链, 人体摄入后危害健康。三是空气的污染。畜禽呼吸、饲料发酵、粪便等产生大量恶臭气体, 如甲烷、氨气、粪臭素、硫化氢等。如果处理不得当, 不仅对空气环境产生影响, 而且容易导致动物应激, 从而降低畜禽肉品品质和质量。有相当部分猪场不按规定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 以节约成本费用, 造成了环境污染, 且增加了传播疫病的危害因素[1,2]。蚊蝇随粪便污水迁飞散播病原, 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

2 控制兴宁市生猪养殖环境的对策

2.1 按规定进行猪场选址和建设

猪场建设必须科学符合有关标准。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舍选址以交通方便、地势高的山坡地为好, 要求其利于组织防疫、排水良好。在管理区的上风向或侧风向处设置猪场生产区, 在生产区的下风向或侧风处设置病死猪处理区和污水粪便处理设施。场区净道与污道分开, 互不交叉, 以降低污染几率。猪场距离城镇、铁路、干线公路、公共场所和居民区至少1 km, 猪场周围应当建立绿化隔离带, 设置围墙或防疫沟。保证猪场周围3 km无大型矿厂、化工厂、肉品加工、皮革、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减少污染机会。

2.2 严格生猪引种规范

猪场引种时, 应当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一是引种的种猪场必须具备经营许可, 严禁从不合规定的种猪场引种, 不得从疫区引进种猪, 只进行育肥的生产场, 应首先从达到无公害标准的猪场引进仔猪。二是于引种前15~30 d对调出种猪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 要求在原种畜禽场或隔离场进行。三是检疫时认真做好记录, 并及时检查调出种猪的预防接种记录和畜禽档案。四是按规定进行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疫[3,4,5]。疫病种类包括:猪瘟、猪支原体性肺炎、口蹄疫、猪密螺旋体病、猪水疱病等。五是当地畜禽检疫部门在种猪装运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当地畜禽检疫部门检查运输工具 (船舶、车辆、机舱) 以及饲养用具等是否清洗干净和消毒完毕, 检查合格, 方可发给运输检疫证明。六是对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 d, 其间还须进行群体和个体检疫和相关实验室检疫。经检查确定为健康动物后, 方可转入正常生产, 供饲养、繁殖利用。

2.3 猪舍管理和生产工艺符合标准

一是实施生猪饲养场的准入制度, 坚持“全进全出制”饲养工艺。兴宁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对生猪饲养场进行审查, 按规定严格审核其防疫、技术、资金、人员是否达到标准, 对符合要求的猪场给予准入, 坚决取缔不符合要求的猪场。二是猪舍管理上, 根据不同生理阶段猪的需求, 对温度、湿度环境进行调控。三是做到专业饲养, 不可混养其他动物。四是保证猪舍环境能耐消毒药液清洗, 保湿隔热, 并易于清洁;做到猪舍内通风良好, 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相关标准以内。五是猪场应设有废弃物储存设施, 防止溢流、渗漏而污染土壤、水体, 避免恶臭对周围空气环境造成影响。六是确保饲养营养科学。可以采用生产无公害生猪养殖场的自配饲料, 或者使用符合无公害生猪所需的饲料, 如浓缩饲料、商品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等。应合理使用兽药, 优先使用疫苗预防动物疾病, 减少兽药残留, 使兽药无残留或者达到标准范围以内, 按规定使用疫苗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6]。

2.4 粪便综合利用

一是利用沼气法。通过沼气发酵, 杀灭粪水中的病原微生物。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 在35~55℃的高温厌氧条件下, 经微生物降解为沼气和二氧化碳, 从而达到消灭有害微生物的目的。二是土地净化法。一般规定, 养存栏猪30头需要1 hm2土地消化粪肥。虽然粪便还田是传统合理的一种方法, 但应先用药物处理达到国标规定值后再将粪便还田。三是堆积发酵法。将干湿分离后的干粪堆积, 自然发酵后用作肥料, 具有产物营养全面、无害化等优点。堆积发酵法是一种集处理和资源再利用于一体的生物方法, 堆积处理过程中, 可杀死大部分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卵, 也可除去臭气。

2.5 污水治理

常规的污水处理方法是沉淀、过滤和消毒, 而采用“雨污分离”等手段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 降低污水处理成本。应用人工湿地技术也可以解决这一矛盾。由于大中型集约化养殖场污水排放量大, 经过沉淀、酸化水解等一级处理后, 出水中COD和SS含量仍然较高, 尚需进行二级处理方可达到排放标准, 成本相对较高。但是如果有一定面积的农田来消化吸收污水, 也可以利用灌溉系统将污水稀释施入农田的简单方法, 既可降低恶臭, 又满足土壤、植物的营养需求, 减少了污水的污染。

2.6 控制猪场外部环境, 抓好生态建设

一是推进生态建设植树绿化、抓生态环保改善场内小气候。增加猪场地面绿化面积, 每幢猪舍之间应栽种速生、高大的落叶树, 场内的空地种花草, 在场区外围种5~10 m宽的防风林。这样可将场区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细菌减少20%~30%、冬季风速降低70%~80%, 又能使夏季气温下降10%~20%。二是定期清洁消毒养猪场所。对猪舍之间的道路、猪场大门出入口、员工宿舍、饲料车间等周围环境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杜绝生猪感染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林荫.规模化养猪场清洁生产技术[J].福建畜牧兽医, 2009 (5) :22-23.

[2]邸桂俐.畜牧养殖业环境污染及控制[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4 (4) :44-46.

[3]吴正杰.规模化猪场疫病频发的主要原因及防控技术探讨[J].今日养猪业, 2009 (5) :32-34.

[4]江涛, 汪长城.我国生猪养殖模式与疫病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9) :158-159.

[5]高明琴, 方英, 刘栩, 等.优质安全肉猪生产主要疫病的综合防控[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0 (8) :165-166.

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 篇4

北京新世纪劲能(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符开星 刘德旺

六马成功了,短短几年时间,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猪场,变成了带动中国养猪业的领头猪。它的成功得益于科学的精细养猪理念,得益于“健康安全棒”全方位的营养策划,得益于“精细标准养猪模式”,得益于严格的管理和到位的操作。

现在的中国的养猪业仍处于低水平状态,养猪现状类似“9010”规则,即养猪行业中只有10%的养猪人是领先者,是养猪快乐的享受者,而90%的养猪人只能是追随者。何以让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何以让中国养猪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更新观念、务实经营、精细管理将成为未来集约化猪场致胜的法宝。

一、养猪业是永不消失的行业

1、养猪业是中国养殖第一产业,养殖数量可达到世界的一半以上,养猪业的兴衰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大事。中国人对猪肉有太多的偏好,没有猪肉是不可想象的。

2、养猪,特别是商品猪生产是销售相对弱化的行业,无须为销售发愁。相对于其它企业,销售并不是猪场的难题,很少出现有猪销不出去的现象,只需把精力放在生产管理上,就会获取满意的成绩,猪场经营难度并不大。

3、我国养猪是相对水平较低的行业,发展潜力具大。现在养猪先进国家每头母猪年提供出栏猪可达二十头以上,料肉比在3.1左右;而我国仅有不足十五头,料肉比在3.5以上,差距是相当明显的,也说明了我们有足够的潜力可挖。

4、由农户散养向集约化猪场过渡是养猪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集约化猪场在养猪业所占的比重还很小,随经济发展,猪场盈利更多的是靠规模、靠技术、靠管理,这些是小规模猪场和农户不具备的,小规模猪场和散养户将会被集约化猪场逐渐取代。

5、养猪一直是有利可赚的行业,按养猪规律办事的人永远不会亏损。养猪市场尽管有波动,但每年都会有猪场盈利,也会有猪场亏损,因为市场只可影响到盈利或亏损的多少,真正决定盈亏的因素是内部生产管理。

二、困扰集约化猪场发展的瓶颈

1、经营体制不健全

大型集约化猪场主要集中在国家投资或国家贷款项目,而这就决定了掌权者多是精通关系的人,而不是真正的养猪人。外行管理内行以及经营体制不健全是集约化猪场发展的最大阻力。在市场形势相当好的2004年,仍有相当数量的集约化猪场处于亏损状态,国家每年的大量投资并没有给养猪带来更多的促进,而只是填补了这些企业的亏损。

养猪是一种技术性很强但分工又很细的工作,需要在每一道工序上做到位;但现在多数集约化猪场仍是大锅饭形式,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不能按成绩付酬,这导致了优秀人才难留,集约化猪场成了人才培养基地,培养一个走一个,没有优秀职工的带动,生产是不会好的。

2、短期行为,缺乏长远发展的眼光

许多猪场对猪场建设没有长远规划,在市场形势好时盲目上马,由于没有足够的管理经验的技术力量,猪场建成之日也就是亏损的开始,管理松散,导致连年亏损,无法经营。

3、观念落后

集约化猪场的管理者往往不是真正的养猪人,对养猪经营管理的理解并不透彻,一些落后的观念难以改变。如一些管理者仍认为,建场投资越少越好,种猪价格越高越好,饲料越便宜越好,职工工资越低越好。这样就出现了,猪场建筑漏洞百出,常用设备频繁损坏,职工素质不高,饲料品质低劣,结果优秀的猪种越养越差。猪没养好,病却越来越多。

4、是定位不准

人们都知道种猪售价高,不论条件成熟与否都引种猪,出售种猪。但由于并不具备种猪场的条件,常出现以下后果:A 种猪多了,价格降了。B 纯种的生产性能往往赶不上杂交品种或配套系。C 销售种猪时客户要参观,容易引入疾病。D 在种猪培养、销售方面花费精力多,其它方面精力减少了。到头来,一年也卖不了几头种猪。但对其它工作影响大,得不偿失。所以猪场的经营要考虑自身的情况,选对自己适宜发展的方向。

5、是管理粗放

养猪是微利行业,但仍有利可图,但须要管理精细。管理的方面很多,钱的管理,物的管理,人的管理,猪的管理等。猪场存在的任何理由的浪费都是不允许的,大到一头猪,小到一个针头,一张纸,一支药。条件好的猪场可以做到精细,条件差的猪场更要做到精细,因为只有用精细的管理来弥补设施条件的不足。集约化猪场的管理不同于农户或小规模猪场,它是多个不同环节的组合。如同一只木桶,饲料、后勤、种猪、产房、保育、育肥等,只能是组成这一木桶的木板,而真正使这个桶滴水不漏的是木桶上的那道箍,而这道箍就是猪场的管理。

6、是技术不精

养猪虽不属高科技,但也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每个环节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如果我们能按生产电视机、手表的高标准去对待养猪的话,是不可能养不好的。技术力量薄弱是困绕猪场进一步提高的又一阻力。我们曾统计过,现在的万头猪场里,每个猪场最多有一名大学以上文凭的人,而真正在猪场能干三年以上的大学生屈指可数,许多猪场连个正规的防疫程序都没有。我曾在一个一千头母猪的猪场提出一个问题,给临产母猪擦洗乳房的高锰酸钾水的浓度是多少,遗憾的是没有一个人能利索地答上来,这样的猪场怎能跟上现代养猪的形势呢?

7、是责任心不强

职工责任心不强已是许多猪场的通病,和他们有关的关心,和他们无关的不关心,这也和职工素质有关,也和企业文化有关,也和职工与管理者之间缺乏沟通有关。在我接触过的猪场中,至少有四个以上猪场是加工饲料时不过称的,有用车估计的,有用料罐估计的,也有用铁锹估计的,这样再合理的配方也变了样,加工出的饲料质量可想而知。

三、集约化猪场决胜未来的力量

1、精细养猪理念

养猪业逐渐变成一种微利行业,猪场的兴衰更多取决于细节,精细养猪在猪场会显得越来越重要。精细养猪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上要精,不论是饲料配方的设计,还是防疫程序的制订,还是饲喂程序环境控制,都必须做到符合养猪规律,以满足猪的需求为标准。二是管理上要细,因为许多问题的发生是因为细节没把握好造成的;看错一个药瓶标签,可能使一批猪中毒;加错一种原料,会使饲料面目全非;不注意苍蝇、老鼠、麻雀的危害,可能会因此带来足以毁灭一个猪场的传染病。三是操作要到位,该注射到肌肉的疫苗打到脂肪,疫苗会失效不起作用,这头猪的免疫就失败了;消毒时将药喷到厚厚一层粪上,是起不到消毒作用的。四是速度要快,发现问题要快,反映问题要快,处理问题更要快,一天的耽误会使一种病变得无法治疗。五是平稳,饲料要稳,饲喂程序要稳,人心更要稳;饲料稳定了,人心稳定了,那猪群也就稳定了,猪场也就稳定了。

2、制度与执行力

由人治变为法制是集约化猪场发展的需要,猪场需要完善的制度、条例来约束每一个岗位的职工。制度的制订要符合养猪规律,符合养猪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但制度只是一个死板的硬件,而真正起作用的是执行力,也就是制度能否不折不扣地落实,违犯制度后能否得到应有的处罚。有一个猪场几十条制度或条例,每一项都很清楚,但生产仍是一塌糊涂,因为制度并没有贯彻下去,只是一种摆设供上级或客人看的,场长自己就是违犯制度最多的人。另外制度的制订必须考虑到可行性,一项无法执行的制度比没有更差。比如一个猪场要求进场必须洗澡,但却没给职工解决温水供应,或水温不足,人们洗澡也只是走形式。

3、以猪为本,更要以人为本,建立一支高效的人才队伍 养猪就要爱猪,爱养猪行业,猪场要以猪为本,按照养猪规律办事。“把猪当成我们的朋友,把猪当成我们的上帝”,这是猪场喊出的口号。但时至今日,很少有猪场能做到,因为真正照顾猪的不是老板,也不是场长,而是生产在第一线的职工,职工的喜怒哀乐都会体现在对猪的管理上。所以,猪场考虑猪营养的同时,要考虑到职工的吃;考虑猪舍环境的时候,要考虑到职工的住;考虑到惊动猪的危害时,要考虑职工的心情。

人才在养猪业的作用越来越显得重要,养猪行业的特殊性一直是养猪人才缺乏的主要原因。如封闭式管理将减少了场内职工与外界的接触,无法给家庭更多的帮助,青年人的婚嫁更是年轻的养猪人的一大难题,再加上脏、累、工资待遇低,以及生活质量差等,这一切都是猪场留不住人才的因素。所以建议我们的集约化猪场,善待我们的猪,更要善待猪场的职工,因为他们才是猪场向前发展的动力,一个稳定高效的职工队伍是猪场成功的有力保证。

4、“养”永远是养猪场的重中之重

由于疾病的泛滥,近几年各猪场都谈病色变,把防病治病提到了无上的高度,猪场变成了疗养院、医院。但实际上,真正主导养猪业的不是病,仍然是养,疾病的发生是没有把握住养猪的规律,用劣质的饲料、粗放的管理、恶劣的环境对待进口品种,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事情,也是导致疾病的根源。圆环病毒是近几年对我国养猪业伤害最大的一种病原,曾引起不少猪场30%以上的保育猪死亡;但同样是同一病毒,在欧洲要比我们发现早得多,但却没有多大损失。因为圆环病毒病也和其它病原一样是一种环境致病源,只有在环境不理想的时候才会体现出来。在测出有圆环病毒的猪场,给猪提供全价的饲料,细致的管理措施,舒适的环境条件,是不会造成很大危害的。

养包括营养、饲养,也包括管理、环境、保健。如100%离乳健是一种味道极好、极易消化的乳猪开食断奶全价料,在不用药物情况下,可降低断奶后的消化紊乱问题和加速生长。因为离乳健全价料确保仔猪断奶前采食固体饲料增加小肠绒毛的长度和总面积。绒毛直接吸收营养和产生酶。离乳健全价料能刺激酶的活性(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必须有胰岛素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断奶时更加需要)。离乳健全价料中的益生素在大肠形成一个内层以阻止附着在肠壁上病原性细菌(大肠杆菌等)导致的感染。离乳健全价料是一种母乳的补充物:仔猪从10日龄起的生长潜力,采食离乳健全价料超过母乳所提供蛋白和能量的生长潜力。这样的饲料是不需要用药物防病的,营养平衡的饲料是最好的“药物”。

5、企业文化的建设

猪场是一个企业,也是一个团队,更是一个大家庭,猪场的职工都要有一种以场为家的心态,场兴我荣,场衰我耻。这几点,六马做到了,因为每一个从六马出来的职工都会自豪地说一声“我是六马人”。将制度上升到企业文化的高度,猪场也就真正达到了快乐养猪的境界。

6、精细标准养猪法简介

“精细标准养猪法”是六马精细养猪模式的概括,它体现在《十句话》《三十个论》《一百个字》《一千个不象样》,这里把经典的几句话奉献给养猪人:

1、养猪业是永不消失的行业,对精细的养猪业者来说,养猪业永远是艳阳天

2、断奶决胜负,出生定乾坤

3、猪场饲养成本的高低在品种及种猪管理上,决不在饲料上;生长猪长得快与慢在保育猪上,决不在生长猪上。

4、采购饲料的唯一准则:多花一分钱进好货,你不喜欢吃就不要给猪吃

5、最好的“药物”是营养平衡的饲料

6、由“防重于制”提升到“防养并重”,而真正的圆满是“养重于防”,才能由“扬汤止沸”提升为“釜底抽薪”。

7、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价格贵的往往是便宜的

8、后备母猪是猪场生存的命根子

9、谁把握住猪场的温度谁就把握了猪群,要把温度提升到至高无上的高度;

10、拿出利润奖励职工,比克扣职工工资填补亏损强得多。

集约化猪场选用疫苗有讲究 篇5

1选择疫苗要参考的因素

1.1根据全国、全省、地区、当地及本场猪病疫情流行情况, 看是否有相应的疫苗。哪些被国家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比如国内近年流行的猪病有口蹄疫、猪瘟、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猪繁殖呼吸障碍综合征、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喘气病、弓形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链球菌病、仔猪大肠杆菌病、渗出性皮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等。其中有的疫苗只有国产产品, 有的暂时只有进口产品。

1.2要根据这些传染病在本猪场的危害程度、感染机率, 来确定怎样选用匹配的疫苗。

1.3对于疫苗保护率高的病毒性疾病和细菌性疾病应予以重点考虑。

1.4针对新发现或有争议的疾病 (如高致病性蓝耳病) , 疫苗免疫有可能给猪场带来隐患, 应建立在严格的生物隔离措施和疾病监测的基础之上, 慎重免疫。

1.5价格因素。有的疫苗价格较贵, 要与较好的替代方案进行全面衡量与比较。

2选择弱毒苗还是灭活苗

弱毒苗和灭活苗各有特点, 互不能替代。

弱毒苗的优点:免疫途径灵活 (可注射、口服、滴鼻等) ;免疫应答全面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黏膜免疫) ;抗体产生迅速, 免疫力坚强;需要的抗原量少, 成本低。弱毒疫苗的缺点:有毒力返强的危险;不利于运输保存;疫苗间可能相互干扰;有些疫苗有免疫抑制;有的疫苗由于减毒不彻底, 对猪有一定的副作用;开发联苗的难度大;易受母源抗体干扰。发展方向:克服毒力返强问题, 疫苗保护剂。

灭活疫苗的优点:无毒力返强的危险;有利于运输保存;疫苗间相互干扰小, 开发周期短;有利于开发联苗;受母源抗体干扰小。灭活疫苗的缺点:产生的免疫应答不全 (体液免疫强, 细胞免疫弱, 无局部免疫) ;产生抗体慢;需要的抗原量多, 免疫次数多, 成本高。发展方向:抗原浓缩技术和免疫佐剂的开发。

从有效、经济角度看, 弱毒苗比灭活苗有优势。从安全的角度看灭活苗风险性小, 但是必须经严格的安全检验, 否则灭活苗的危险比弱毒苗大得多。

猪场是否免疫疫苗, 选用弱毒苗或是灭活苗, 什么日龄的猪免疫弱毒苗或灭活苗?要根据周边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并结合猪场本身的生物安全状况而定。当然安全有效是最理想的。当安全和有效不可兼得的时候, 如果病原压力不太大, 则秉持安全的免疫观点。一般来说凡是经国家农业部批准生产和进口的疫苗应该说都是安全有效的。

目前在国内, 猪瘟选用弱毒苗, 伪狂犬病选用弱毒苗比灭活苗效果好。近年来争论最多的还是蓝耳病疫苗。我国自1996年发现该病以来, 该病在中国猪群的带毒越来越严重, 行业内也一直在争论免不免疫的问题。2006年以来猪高热病席卷全国, 促使国家批准生产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苗, 也批准上海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生产蓝耳病弱毒苗, 通过疫苗免疫来控制蓝耳病已成为重要手段。关于蓝耳病的免疫问题, 一般应该用血清学ELISA作抗体监测, 依据蓝耳病的抗体水平来采取对应的措施:蓝耳病阳性猪场, 宜应用优质的蓝耳病弱毒苗;对蓝耳病阳性地区的阴性场, 应先采用高致病蓝耳病灭活苗免疫, 待猪群抗体转阳后, 选用蓝耳病弱毒疫苗;对于受威胁的阴性地区的猪场, 可采用高致病蓝耳病灭活苗免疫策略;对于阴性地区阴性场, 可不免疫, 但要注意监测。

3使用哪个厂家的疫苗好

3.1不同厂家的疫苗质量不同

疫苗应达到国家的质量标准, 一个国家的质量标准是相同的, 为什么质量有差别?

3.1.1疫苗毒 (菌) 株的差异:有的菌毒株的免疫原性好, 有的相对差一些。

3.1.2抗原含量的差异。虽然国家标准相同, 但企业标准有的不同。有的企业为了适应疫病压力大的需要, 标准比国家标准高。有的厂家为了满足客户低价心理, 生产的疫苗往往低于国家标准。随着国家监控力度加大, 相信这种差异会逐步走向统一。

3.1.3佐剂间质量差异。如大多数国产灭活苗使用的佐剂是国产矿物油, 但也有很多疫苗使用的是进口双相佐剂。

3.1.4生产工艺及剂型不同。

3.1.5我国与其他国家质量标准的差异。

3.2选择GMP厂家有批准文号的

批准文号的疫苗有严格的生产规范 (规程) 和质量控制体系, 一般优先选用GMP厂家有批文的产品。中试产品处于试验阶段, 选择中试产品时应有中试批准文号。

3.3自家疫苗可不可靠

一般情况不要做自家疫苗, 因为没有明确的病原和严格质量标准往往会给猪场带来隐患, 如果灭活不彻底将造成散毒, 进而使疫情复杂化。只有在猪场出现严重问题, 用已知商品疫苗不能控制的多型性病原或目前没有疫苗的疾病, 经过全面评估后, 才考虑做自家苗。

集约化猪场兽医防疫工作的探讨 篇6

1 采取完善的卫生消毒措施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 将疾病拒之于猪场外, 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 降低和消除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感染机会。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 切实贯彻“防重于治”的观念。

1.1 建立安全合理的卫生防疫设施

规模化猪场要设围墙和隔离带, 猪场大门要设人、车辆专用的消毒池, 核心生产区也须有围墙和防疫沟。在兴建猪场时依据全年的主风方向和场址地势按防疫的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隔离区、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 相互间要留有适宜的问距且便于生产管理。

1.2 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的消毒

生产管理区和生活区应根据疫情和季节每月进行2~3次的彻底消毒。生产区和隔离区的环境每周进行2~3次消毒, 且应采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剂, 防止外源性病原微生物的传人和产生耐药性, 避免卫生死角, 并作好卫生消毒记录。

1.3 核心生产区的消毒

生产区入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房。消毒池的长度应长于大型货车车轮一周, 宽度应大于大门的宽度;消毒池的消毒液要长期保持有效浓度, 且坚持每周更换2~3次。且必须进行整车喷雾消毒。消毒房是人员进出的通道, 进人生产区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房的消毒程序“踩、洗、照、换” (踩:踩消毒垫;洗:消毒盆洗手;照:经散射的紫外线照射5-10min或者是臭氧消毒;换:更换衣服, 换上生产区的专用衣服和胶靴) 。不同工作岗位的严禁串岗, 工具也严禁互用。生产区各猪舍门口均有消毒盆, 工作人员每次进人猪舍都应双脚踩人消毒盆中消毒;保持消毒盆中消毒液的浓度和定期更换消毒液, 并作好更换记录。猪舍带猪消毒时, 要选择高效、低毒、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剂;每周进行2~3次, 遵循卫生消毒程序 (先清扫、其次冲洗、然后消毒) , 不留卫生死角。采用“全进全出”的单元猪舍消毒时, 可采用喷洒 (农福消毒液) 、熏蒸 (卫可消毒剂) 、火焰等方法进行消毒, 消毒后空置3~5d;进猪前再用另一种低毒消毒剂喷雾消毒, 并作好卫生消毒记录。

1.4 隔离区的消毒

对隔离区内各猪舍应坚持每周l~2次消毒, 严格按卫生消毒程序, 并作好记录。严防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对病死猪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加强防鼠、灭蚊、灭蝇工作, 严禁将其它畜禽带入猪场, 减少疾病的传播机会。猪场的粪污要经过无害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避免造成二次感染。

1.5 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杀灭病原微生物和充分发挥其消毒功效。适合猪舍外环境的消毒剂主要有酸性 (如农福) 和碱性等消毒剂。适合猪舍内环境的消毒剂现在主要是以高效、低毒、刺激小 (如卫可) 为主。

2 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和规范操作步骤

依据目前的疫情和本场自身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 有选择地使用疫苗, 重点控制好常见传染病, 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蓝耳病、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

2.1 正确认识免疫接种

近年来, 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出现的疫病种类繁多, 复杂茌度加剧, 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使得疾病的预防控制难度日益加大。目前, 虽然没有任何一种疫苗接种可能获得100%的保护力 (一方面是因为疫苗本身的免疫效价不高, 产生的免疫效果不确实或无法评价;另一方面是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方法是否得当也直接影响免疫效果) , 但免疫接种仍是目前控制疫病的有效措施。因此, 作为兽医应选择性地使用疫苗, 严格地按照疫苗的使用方法规范操作, 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疫苗和尽量减少使用存在毒力返强的疫苗, 以免给猪场带来后患。

2.2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尚未有一个可供同时使用的免疫程序, 各规模化猪场可根据本场猪群疫病种类 (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疾病) 和流行规律, 制定出适合本场的个性化的免疫程序 (如免疫的时问、次数、用法、用量、疫苗的种类及生产单位等) 。接种前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器械是否严格消毒、接种疫苗的质量是否合格 (如疫苗的有效期、贮藏状态、包装情况等) , 按接种剂量采用正确的方法接种。不要漏种少种, 接种完后注意观察猪群的反应情况并作好记录 (包括接种时问、剂量、疫苗的种类、生产单位及猪群的反应情况等。

3 建立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

规模化猪场应针对所存在的细菌性疾病的种类和发生阶段, 筛选出一个适合本场的用药方案。在猪的不同品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选择性地使用药物, 集体处理与个别用药棺结合, 以预防猪群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细菌感染。用药时要注意用药的方式、剂量和疗程。定期驱虫, 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提高养猪效益。

4 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体系

规模化猪场兽医应定期对猪群实行疫病监测 (病原检测与抗体检测) , 严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定期实施免疫监测, 一方面考察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 另―方面可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种猪场应着眼于开展疫病的净化工作, 确立健康猪群。

5 大力推行“防重于治、养防并举”的观念

当前养猪已进人一个精细的时代, 只有让猪生活在一个舒适的环境, 保证其营养全面均衡, 提高其自身的抵抗力, 才可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 创造出高效的经济价值。笔者在生产中发现因饲养管理不当引起的疾病屡见不鲜, 因此作为疫病防制的主要负责人应彻底改变疫病控制的传统观念。

6 小结

集约化猪场母猪蹄病的防治 篇7

一、蹄病形成的原因

1. 品种和年龄

猪蹄属于外形性状, 不同品种蹄的强健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中国猪种优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品种, 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后引进的丹麦长白猪, 肢蹄细弱, 若饲养在水泥或砖地面的猪圈里, 由于磨损容易患蹄病。

对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3个品种的猪进行比较, 以长白猪蹄部最弱, 大白猪次之, 杜洛克猪最强。猪蹄的强健性是可以遗传的。因此, 在今后选择育种中要重视肢蹄健壮程度的选择。猪是一种快速生长的动物, 从出生到12月龄, 体质量可增长100倍。因此, 在蹄部逐渐生长形成的同时, 蹄部所承受的压力也在迅速加大, 由于后备母猪和青年妊娠母猪蹄壳薄嫩, 加上其他因素影响, 容易出现裂蹄。

2. 气候

每年秋冬季节, 养猪场裂蹄病比例明显增大, 主要是由于气候影响。进入秋冬季, 天气由暖转凉, 由于猪体的适应性调节, 体表毛细血管收缩, 导致脂类物质分泌减少。蹄壳变硬变脆, 易出现裂缝, 形成蹄病。

3. 生产环境

(1) 地面的粗糙程度现在各个集约化养猪场基本上采用水泥地面或砖地面。为防止地面过滑, 在建造时会将地面用竹扫帚顺坡拉毛, 在生产中有些猪场地板 (特别是新场地) 由于选材或经验不足太过粗糙, 加上周围食槽、栏杆、隔墙的锐利部分未磨平, 容易磨损和刮伤蹄部。

(2) 地面的倾斜角度有些猪场在地面初建时, 为了冲洗方便, 地面坡度太大, 一般来说, 地面适宜坡度为3°~5°, 由于坡度过大, 造成母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匀, 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

(3) 潮湿的地面养猪场为了保持猪舍卫生和降温, 尤其在南方的夏季, 会一天几次冲洗猪栏, 这样地面过度潮湿, 猪蹄长久泡在水中, 蹄壳变软, 耐压强度大大降低, 加上潮湿的地面太滑, 蹄部被损伤的机会增大。

(4) 猪舍的开放程度在南方由于气候温暖湿润, 较多采用半开放, 甚至全开放设计。而在北方应采用全封闭猪舍, 但有许多猪场猪舍简陋, 开放程度高, 这样冬季寒冷干燥的环境使蹄壳角质变脆易裂。

4. 饲料中营养素的缺乏

与猪体其他组织一样, 猪蹄在猪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必须不断地获得各种营养以维持正常生长和代谢。研究发现, 一些营养素的缺乏跟蹄病的发生有关。

(1) 生物素的缺乏生物素是一种含硫的维生素, 以辅酶的形式参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及脂肪的代谢。猪缺乏生物素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背毛粗糙、脱毛、皮炎、蹄部横裂及脚垫裂缝并出血。生物素参与并促进蹄部角质蛋白的合成。大多数人认为肠道内的微生物合成的生物素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所以饲料日粮中补充的生物素的必要性经常被忽视, 但由于许多因素影响了生物素的吸收, 促使生物素需要量的增加。

(2) 锌的缺乏锌是目前发现的生理功能最多最活跃的微量元素, 它几乎参与了所有的机体物质代谢。蹄损伤与缺锌有关。猪对锌的需求量很大, 很容易出现锌的缺乏。猪缺锌常出现皮肤角化不全、皮炎、脱毛、裂蹄。锌的缺乏分为原发性缺乏和继发性缺乏, 原发性缺乏是指日粮中锌的含量不足, 但随着对锌营养研究的深入, 饲料中都会足量甚至超量添加硫化锌或氧化锌, 因此现实生产中很少会添加不足;继发性缺乏是由于饲料中存在干扰锌吸收利用的因素。

(3) 硫的缺乏硫在畜体内主要存在于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中。维生素B1、生物素也含硫。硫的作用是通过体内的含硫有机物实现的, 含硫氨基酸及生物素参与合成蹄的角质蛋白, 另外有部分硫酸盐类以结合形式进入家畜的被毛、角和蹄。因此, 蛋白质缺乏, 含硫氨基酸不足, 硫酸盐类代谢障碍都将影响蹄的生长和代谢。

5. 猪的中毒性疾病

(1) 硒的慢性中毒硒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它在体内参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组成, 对保护细胞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具有重要作用。在日粮配合时, 硒的添加量不多, 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但由于混合不匀或饲料原料中含硒量过高, 都可能造成猪硒中毒。另外, 当猪营养缺乏, 出现应激等情况时, 低水平的硒也可引起中毒。饲料中硒对猪的中毒量为5 mg/kg, 硒的慢性中毒表现为衰弱消瘦、蹄冠肿胀、蹄变形, 甚至蹄壳脱落。

(2) 砷的中毒砷的化合物对动物都有毒性。一般来说, 无机砷的毒性高于有机胂。与硒的中毒相似, 进入机体内过量的砷与细胞中酶系统的硫基相结合, 影响了含硫酶在体内的正常代谢及对蹄角质蛋白的合成。在现代养猪业中, 砷中毒的原因是由于饲料原料不合格、砷含量过高以及在饲料中过量添加如阿散酸、洛克沙胂等砷制剂或混合不匀造成的。

6. 消毒药使用不当

为防止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现代规模化养猪场都十分重视防疫消毒工作。一般在猪场不会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消毒药直接带猪消毒, 但在空栏消毒中, 由于栏舍紧张或其他原因, 往往对消毒过的栏舍清洗不够, 加上未完全干燥就转入了母猪, 由于猪蹄壳中含有硫酸盐类的无机物, 地面残留的消毒液容易腐蚀蹄壳, 这样天长日久, 蹄部损伤就越来越大。

7. 某些疾病的影响

(1) 口蹄疫口蹄疫是养猪生产中最重点防疫的传染病之一, 虽然各个猪场均常规化注射疫苗免疫, 但口蹄疫病毒血清多型易变, 不同血清型间无交互免疫性, 因此, 还是有可能感染。口蹄疫主要引起口部、蹄部各部分水泡和溃疡, 常导致蹄壳变形或脱落。有些亚临床症状的会形成蹄内部不明显的损伤, 一段时间后, 形成蹄病。

(2) 水泡性疾病猪水泡性疾病包括水泡性口炎、水泡病、水泡疹, 它们都会引起猪蹄部肿胀出现水泡, 严重时蹄壳脱落。有一些表面症状不明显的亚临床症状, 也同样会对蹄部形成损伤, 引起蹄病。

二、蹄病的防治措施

1. 要加强饲喂管理

加强对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 供给氨基酸平衡、富含维生素及矿物元素的日粮, 特别注意添加生物素, 尽可能多运动, 未雨绸缪, 在母猪蹄的生长形成中锻炼出一对成熟而健壮的蹄。在饲料日粮中保证充足的含硫氨基酸, 母猪全期在饲料中补充生物素, 当饲料日粮中使用高铜、高钙、高植酸、高纤维或大量块根类原料 (如木薯) 时注意锌的强化添加, 添加硒、砷制剂应严格控制添加量, 并注意逐级预混, 保证混合均匀。

2. 要注重猪蹄壳的保护

仔细检查母猪舍地面及周边设施, 尤其是新场地, 保证坡度在3°~5°, 用砖或机械将过于粗糙的地面及设施磨平, 舍内铺垫干草可护蹄。秋冬季节天气转冷, 经常检查猪的蹄壳, 尤其是高龄母猪, 发现由于干燥应隔3~5 d涂抹一次凡士林或植物油, 以保护蹄壳, 防止干裂。

3. 猪舍要保持清洁、干燥

保持猪舍干燥, 采用其他降温措施, 减少冲栏次数, 增加栏舍周转次数, 在栏舍用强酸、强碱、强氧化性消毒剂消毒后, 应仔细清洗干净, 待干燥后转入新猪。

4. 要对症治疗

集约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管理 篇8

1 抓好引种与选种关

必须要从质量好、信誉高的种猪场选购种公猪, 种公猪要求健康、遗传性能稳定、性欲旺盛、身腰长、健壮、背脊宽大、后躯丰满等, 在使用前两个月引进, 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 确认合格后, 方可参与配种生产。如本场自繁自养的种公猪, 亦要按此方法执行, 确保种公猪繁殖性能达标。

2 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集约化猪场饲养种公猪的目的, 就是让其提供优质的精液来配母猪受孕及多产仔, 因此, 为种公猪提供舒适的环境尤为重要。

2.1 温度

种公猪适宜的温度为18℃~20℃, 因此饲养种公猪必须按其所需的温度进行调控, 尽量满足此要求 (温度是影响种公猪精液质量最重要的环节) 。有部分猪场在这方面认识不够, 夏季大部分时间超过30℃, 种公猪繁殖性能下降, 造成本季节所配的母猪, 返情率高、产仔数少, 与种公猪的精液质量有着必然关系。建议种公猪舍, 设有水帘降温系统, 周边种有遮阳树木, 确保种公猪舍空气清新、温度适宜的环境。

2.2 光照

种公猪的光照要求10小时左右, 通常采光条件较好的猪舍即可满足, 这样可减少病原含量, 增强种公猪抗病力, 还能增加VD的合成与骨钙沉积利用增强肢蹄功能。

2.3 卫生

保持种公猪舍干燥、清洁、定期为种公猪清洗猪身, 确保其身体健康, 有计划地消毒, 及时杀害病原微生物。

3 防疫和保健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 种公猪必须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猪口蹄疫、猪细小病毒、乙脑等免疫工作, 每年2次 (6个月为1次) 对种公猪采血检测, 要求所有使用种公猪头头过关, 对种公猪抗体水平作评估, 对于有野毒感染的, 清群淘汰处理, 抗体不平衡时, 补注相关的疫苗等一系列措施。

为了提高种公猪综合素质, 在加强疫苗免疫的同时, 定期对种公猪进行药物保健,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建议每季度加保健药一次, 选用80%支原净125克+金霉素300克+阿莫西林200克或替米考星400克+多维200克/吨饲料进行混饲, 连用7~10天。

4 饲料营养方面的供给

根据种公猪的使用频率及品种方面的差异和季节变化, 及时调整种公猪的饲料配方, 选择质优的预混料、饲料原材料进行配置饲料, 确保饲料新鲜, 营养均衡合理无霉变, 保证公猪一年四季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繁殖性能强。

5 种公猪的合理使用

5.1 种公猪使用时体重要求120千克, 年龄为8个月左右, 使用前必须完成相关疫苗的免疫工作和抽血检测抗体, 同时检测种公猪精液的质量、密度、活力等指标, 严禁未完成此方面的工作, 就将种公猪投入正常生产中, 从而影响养猪生产, 损害养猪业的发展。

5.2 刚使用的种公猪要求1周2次 (每3~4天为1次) , 青年种公猪可以2天1次, 成年种公猪1天1次, 但连续使用3天, 要求休息1天, 为了保证猪场正常生产, 种公猪也可按实际情况使用, 体况好的种公猪可以1天用2次, 但要求休息8~10小时。如果种公猪使用后, 食欲减退、精神不振、或性欲下降、精液质量差等, 那就说明过度使用了, 必须马上停止使用, 并加强营养和护理工作, 促使种公猪早日恢复, 待恢复后, 再按程序使用, 避免再次损害种公猪。

集约化猪场发生仔猪关节炎的诊治 篇9

1 发病情况

该猪场基础母猪有500头, 主要是7~30日龄内的仔猪发病, 表现为后肢关节肿大, 前肢肿胀较少, 多为单侧, 跛行或不愿走动, 体温40℃左右, 随着病程的发展, 仔猪消瘦、被毛粗乱、吮奶无力, 据负责该产房的工作人员反映, 猪只发病后肌肉注射过头孢噻呋, 跛行轻微猪有所好转, 但绝大部分仔猪因吃不到奶消瘦死亡。持续时间达3余月, 发病率达14%~29%不等, 死亡率可达79%以上。

2 病例剖检变化

对该病例进行病理剖检变化发现, 死亡仔猪关节肿大, 皮下胶样浸润, 内含血样浆液或纤维蛋白絮状物或干酪样物, 除消瘦仔猪肺炎, 胃肠空虚外, 内脏无肉眼病变。初步怀疑为葡萄球菌引起的关节炎。

3 实验室诊断

根据文献报道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 于病猪左腋下放血, 取下四肢在消毒液中浸泡30 min后在无菌操作台上将脓肿关节部位的皮肤切开, 用灭菌注射器无菌抽取关节炎脓汁作为被检材料。随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患处后, 用无菌注射器插入患病猪肿大的关节腔内抽吸, 涂片自然干燥后, 革兰氏染色, 油镜镜检可见大量单个、成对或短链状革兰氏阳性球菌。

同时, 将取得的病料接种于5%绵羊鲜血琼脂和普通琼脂平板上, 37℃培养24h后, 在普通琼脂平板形成湿润、光滑、隆起的圆形灰白色的菌落, 菌落直径1~2mm;在5%绵羊鲜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较大, 在菌落周围呈现明显的β溶血。

挑取上述可疑菌落制作细菌涂片, 革兰氏染色镜检, 结果在视野中可见革兰氏阳性堆叠在一起的球菌。

随后用接种针挑取可疑菌落的纯培养物, 分别做硝酸盐还原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过氧化氢酶试验、糖发酵等生化试验来鉴别此病原。并通过动物实验接种, 最终确诊引起该猪场仔猪关节炎的病原为葡萄球菌。

4 治疗

根据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诊断结果, 针对引起关节炎的该葡萄球菌株进行了药敏实验, 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结果发现发现该菌株对于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 和磺胺类药物 (复方新诺明) 失去敏感性, 但对于氨基苷类 (丁胺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 和喹诺酮类 (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 药物敏感性较高。

因此, 在对于患此关节炎病的46头仔猪使用丁胺卡那霉素和恩诺沙星, 同时给予患猪充足的饮水和电解多维治疗后, 除关节肿大较严重体况瘦弱的6头外, 关节肿大轻微的40头仔猪都已恢复健康, 治愈率达到了86.96%收到了比较好的疗效, 减少了仔猪的死亡率, 保障了猪场的经济效益。

5 预防

根据猪场饲养管理实际, 建议猪场的管理者做到以下几点:第一, 对于产房要求搞好卫生, 清除产床、保暖箱内的一切锋利物品避免造成外伤;第二, 剪脐带、断尾、断牙、剪耳缺时可用5%碘酊消毒, 避免发生细菌感染;第三, 将铁制漏粪地板改成塑料制漏粪地板, 减少或避免仔猪的腿脚外伤, 从而会减少关节炎的发生;第四, 定期消毒, 每天用消毒液清洗母猪乳头, 避免仔猪经口发生细菌感染;仔猪尽早吃上初乳;第五, 搞好预防接种, 防治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6 小结与体会

关节炎病在仔猪中较常见, 以关节肿痛和运动机能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 主要由传染病、营养缺乏、外伤和细菌感染等所致。若没有及时治疗, 母猪生产性能下降, 仔猪、肥育猪生长缓慢, 重者导致瘫痪, 甚至死亡, 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同时, 发生关节炎病猪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诱发或继发感染, 所涉及的病原包括猪放线杆菌, 猪副嗜血杆菌、大肠杆菌、支原体、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较多。尤以慢性关节炎型表现突出, 随时间发展成一种顽固性疾病, 很难治愈。

目前, 我国养猪业迅速发展, 朝规模化、工业化转变。但与此同时, 猪的发病种类越来越多, 病情也越来越复杂。由于大量的滥用抗生素使好多菌株对一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 常规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关于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防治, 起初使用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治疗, 使此病的流行得到控制, 但此菌对其易产生耐药性, 现在青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对于葡萄球菌病的治疗效果逐年呈现下降趋势。

在经常严重发病的猪场, 可采用本猪群分离制备的葡萄球菌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 分别于产前第4周及第2周对母猪进行注射, 以便提高其初乳中抗体的含量。然而其血清型众多, 近年来在一些猪场, 商品疫苗的使用效果不佳, 仍呈现小范围的流行和较高比例的散发,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及时的确诊和治疗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冷孔珍.仔猪葡萄球菌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兽医, 2008, 35 (6) :116.

[2]蔡明发.一起仔猪葡萄球菌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 2004, 26 (3) :42.

[3]吴文生, 哺乳仔猪感染葡萄球菌病的诊治一例[J].养殖技术顾问, 2006, 4:36.

[4]刘金章, 等.猪关节炎葡萄球菌的分离与鉴定[J].中国畜牧兽医, 2009, 36 (1) :104.

上一篇:抓好英语课堂管理下一篇:档案馆保护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