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机关新型集约化管理论文

2022-04-28

今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生效,使检察机关反贪办案的执法环境和难度、强度都为之一变。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吉林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没有退缩,他们坚定信心、创新方法、整合力量,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创造了历史性的新成绩。截止目前,吉林省反贪部门的立案人数已超过去年,人均立案数和人均起诉数等都居于全国前列。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检察机关新型集约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检察机关新型集约化管理论文 篇1:

“绿色检察”发展理念的基层践行

摘 要:绿色发展是人类社会健康永续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在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刻,固原市检察机关将绿色发展理念寓于检察工作之中,提出了“依托固原文化,突出固原特色,打造固原亮点”的检察工作总体目标,确定了践行固原“绿色检察”发展理念的总体思路。践行路径有三:一是强化“绿色理念”,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夯实 “绿色检察”的素能根基;二是强化“绿色办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三是强化“绿色管理”,积极顺应改革发展需要,聚焦监督主责主业,改变监督方式,加强检察监督。

关键词:绿色检察 发展理念 践行路径

“绿色检察”发展理念是以司法规律为基本遵循,以平和、文明、理性、规范为核心,以优化司法资源配置为重点,以促进司法公正和司法公信力为本质要求,以维护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更加注重案件质效,更加注重司法过程中执法动机、方式方法、质量效果均衡统一,更加注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均衡统一,最大限度减少司法负面产出,努力讓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着力构建检察司法和谐关系,促进法治生态文明健康发展。

一、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的必要性认知

“绿色发展”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融汇了中华文明而形成的新发展理念,是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与法治生态的有机统一。“绿色检察”理念是绿色发展理念在检察机关具体化,与绿色发展理念在本质和内容上是一致的。

(一)践行“绿色检察”是融汇自然政治经济生态、建立现代法治生态的需要

绿色是自然生命的起源、大自然的底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代表健康、和谐、安全、和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特别强调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从严治党,实现绿色政治生态”等,不仅把绿色理念融入到自然、经济领域,而且进一步把绿色发展理念延伸到政治领域。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推行人性化执法、柔性执法、阳光执法,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建设良好的法治生态至关重要。固原市检察机关提出 “绿色检察”就是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到检察工作之中,以司法资源节约、检察环境和谐共生、永续发展为核心,体现的是规范理性文明的办案方式和公正与效率的结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贯通,法治生态与自然生态、经济生态、政治生态的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二)践行“绿色检察”是回归法律监督职能、履行监督主责主业的需要

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公民是否遵纪守法实行监督。长期以来,我国司法的“粗放化”特征较为明显,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等现象普遍存在;司法不文明、不规范问题较为突出;履行监督主责主业和保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时代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曹建明检察长在今年的检察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宪法定位,积极回应改革发展需求,聚焦监督主责主业,加强检察监督”。“绿色检察”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归检察监督主责主业,创新监督方式的重大部署和工作要求。在执法思想上,坚持“监督与追诉并存,监督优先”,以破解法律监督难题、增强主责主业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为目标;在管理方法上,以重构检察内外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案的关系以及检察公共关系,以实现法治生态内外和谐为发展方向;在办案方式上,正确处理罪与罚、宽与严、打击与保护、公正与效益的关系,实现公正与效率、效果的均衡统一;在发展后劲上,探索专业化法律监督、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的生态检察新模式,把“绿色检察”理念落实到检察工作各个方面和司法办案全过程。

(三)践行“绿色检察”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改进社会治理,实现社会善治的需要

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声越来越高,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力度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机关在执法办案和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过程中,必须做到规范、理性、平和、文明。否则,就会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破坏公平正义,损害司法公信。因此,检察机关必须摒弃旧观念,树立新理念,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参与社会治理。在前行中始终弘扬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的检察官职业道德,以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坚定的法治信仰,回应人民关切,维护人民权益,推动社会善治。

(四)践行“绿色检察”是补齐检察工作短板,实现精细化执法办案的需要

“绿色检察”是为了改进简单机械的办案方式、解决考核唯办案数字论及司法资源配置不科学等问题而提出的引领性观念,必须要有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进取精神,需要前瞻性的工作思路和开创性的工作方式。为了补齐这一短板,固原市检察机关进行了持续探索实践,先后开展了“把更加严格化、更加规范化、更加精细化落实执法办案全过程”品牌创建活动,“规范司法推进年”“规范司法提升年”“规范司法巩固年”活动,“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制定了《固原市检察机关执法精细化基本规范》《固原市检察机关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暂行规定》《检察官权力清单》《司法行政人员权力清单》《司法辅助人员权力清单》《检务督察办法》和《约谈问责办法》等。下一步,固原市检察机关将抓住“授权、明责”这两个关键环节,抓好制度办法的执行力,制定完善质效考核体系,确保检察事业高效、和谐、持续、健康发展。

二、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应突出的特质

“绿色检察”发展理念是在发展新常态下检察机关回归宪法监督定位,聚焦监督主责主业,秉持司法理性,树立平和、理性、文明、规范的执法观和质量、数量、效率、效果、安全并重的政绩观,坚持和谐永续发展的发展观,监督者自觉接受监督的权力观,确保办结的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必须突出“绿色检察”和谐、集约、能动、智慧等方面的特质。

(一)突出“绿色检察”和谐性

践行“绿色检察”是与社会良性互动,积极营造检察内外环境和谐,推进检察事业永续发展。在服务大局方面,要把主动服务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根本任务,通过保障服务,赢得党和人民群众的认同和信任。在构建内外关系方面,坚持以提升司法公信力为目标,不断加强检察公共关系建设。积极推行检务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开通“两微一端”,加大宣传力度,善于和媒体沟通,实现良性互动,主动接受外部监督;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构建新型检律关系;加强与政法机关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实行案件信息资源共享,完善行政与司法参与社会综合治理优势互补,提高治理水平;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察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完善人民监督员参加检察机关公开审查案件和评议检察官出庭制度;坚持办案力度、办案时机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步调一致、同步合拍,理性平和文明规范司法;健全司法办案风险和效果评估及预警、处置、防范工作机制,全面评估、准确判断对生产经营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后果,防止办案时机不当影响企业发展。实行检察机关内外和谐共生,共同维护法律的权威,实现法治利益最大化,社会治理水平现代化。

(二)突出“绿色检察”集约性

“绿色检察”发展理念是优化检察资源配置,优化办案组织,合理高效整合检察资源,以消耗最低的司法成本实现司法利益或司法产出的最大化。要围绕“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主旋律,与政法各部门沟通协调、召开联席會等统一思想认识,统一搜集和调取证据标准,强化个案协商,发挥好引导侦查取证,把“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延伸到执法办案的全过程;加快案件繁简分流,全面落实刑事速裁、认罪认罚从宽处理等制度,实行集约化高效率办案。

(三)突出“绿色检察”能动性

“绿色检察”发展理念要坚持全面的观点、辩证的观点考量司法办案,要把司法动机理性正当、方式方法文明规范、质量效果高效良好作为执法办案的着力点和归宿点。要高度重视党委政府的认可度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始终坚持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目前,检察机关三级审批案件的行政化管理模式和司法地方化现象普遍存在,职能交叉、机构重叠掣肘检察机关发展。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要以检察改革为契机,遴选能办案、会办案的人员入额,建立符合司法规律要求的办案组织体系、管理体系,提高办案效率,实现司法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四)突出“绿色检察”智慧性

绿色检察要以现代科技为支撑。要深入推进科技强检战略,加强“广泛透彻感知、安全高效传输、智能信息服务、全面覆盖应用、先进适用管理” 智慧检察体系建设,建成司法办案、司法办公、队伍管理、检务保障、检察决策支持、检务公开服务六大平台于一体的智慧型检务,为检察工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供给,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引领检察工作现代化,大力推进检察由人力密集型向信息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移。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以有限的司法资源实现司法产出的最大化。

三、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的路径

检察机关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必须厚植根基,加强队伍建设,以抓办案为抓手,聚焦监督主责主业,改变监督方式,强化监督。在此路径下,检察机关要把好改革主旋律,勇于自我革新,科学谋划,通过完善各项机制,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一)强化“绿色理念”,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夯实 “绿色检察”的素能根基

“绿色检察”是一种全新的的司法发展理念,需要高素质的检察官队伍作保障。固原市检察机关要以培养根植绿色司法理念的人才为基础,以树立平和、理性、文明、规范办案的素质作风为保障,切实加强过硬检察队伍建设,为更好地保障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作风和能力支撑。一是坚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全面推进检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固原市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暂行条例》和《执纪“问责约谈”办法》,动真碰硬强化队伍纪律作风,增强政治定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和自治区、市党委及上级检察机关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根植厚培绿色司法能力。积极构建适应改革要求的分类分层教育培训体系,大力提升全市检察人员专业素质和履职能力,努力建成一支具有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毅的法治精神、博大的人文情怀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检察队伍。三是造就扎实工作作风。在执法办案中坚持规范、理性、文明的司法方式,恪守司法良知,更好地体现人性化办案,依法办事的底线。树立精细化、精准化、精确化的办案观念,统筹好办案的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做到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形象公正。四是完善协作保障机制。要积极争取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政协的重视支持,争取各政法机关和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及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推动绿色检察、绿色司法成为司法共识和共同行动,上升为全社会共识,形成社会合力,共同营造绿色司法良好生态。

(二)强化“绿色办案”,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推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依法办案与善于办案相结合,防止和克服孤立办案,机械执法,防止片面强调办案数量,要以司法改革为契机,加强现代化检察管理保障,加强规范司法长效机制保障,健全完善以质量、数量、效率、效果、安全并重的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保障。充分发挥预防、打击、监督、教育、保护等法律监督职能作用,打好监督 “组合拳”,保障和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通过“五个并重”深入推进“绿色检察”。一要坚持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并重。要摒弃“重打击、轻保护”的陈旧观念,坚持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并重的执法理念,既要保障被害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能够得到合法的实现,更要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在受追究的过程中得到公正地对待;既要防止打击不力,更要保障人权。二要坚持程序与实体并重。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刑诉法的血肉与灵魂,要切实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倾向,强化程序意识,以程序公正保证办案质量、实现实体公正。三要坚持监督与追诉并重。法律监督和追诉工作是检察机关的主业。践行“绿色检察”发展理念,就要坚持监督与追诉并重,更要坚持监督优于追诉的观点,不断拓展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式,加大监督力度,强化监督实效,切实保证监督和追诉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四要坚持效率与公正并重。公正和效率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追求的重要价值目标,是法律权威的直接体现。践行绿色检察理念,必须坚持以公正为核心和根本,以效率为基础和保证。通过执法的公正公平,促进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通过公平正义的实现提升检察公信力。五要坚持服务发展和查办职务犯罪并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有良好的法治生态来保障。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保障服务经济发展是检察机关应有之义。固原市检察机关要立足大局,通过大力查办职务犯罪,着力保障服务全市全域绿化、碧水蓝天保护、宜居环境创建和生态产业富民“四大行动”,全力保障服务全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生态。

(三)强化“绿色管理”,积极顺应改革发展需要,聚焦监督主责主业,改变监督方式,加强检察监督

对于职务犯罪侦防工作坚持“惩治腐败力度绝不减弱、零容忍态度绝不改变”的部署要求,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整体推动,实行一体化办案,确保查处职务犯罪力度不减,确保办案数量、质量、效果、效率、安全的有机统一;对于刑事公诉工作要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综合运用证据学、犯罪学和法学维度精准认定犯罪,既要揭露犯罪又要保障人权;对于法律监督工作,在执法理念上要从“以侦查为中心”的惯性思维向“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理念转变;在办案上方式上要从静态、书面、卷宗等审查模式向亲历、开放、互动等诉讼化模式方向转变;在证据审查上要从过分依赖口供向以客观性证据审查模式转变,从构罪即捕向有无羁押必要性方向转变,增强案件综合审查的系统性、互动感。民事检察工作要坚持公正与效率、监督与支持并重,综合运用抗诉、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等构建多元化民事行政监督格局。加强对民事、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对于涉法涉诉信访工作,积极探索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机制,共同维护信访人合法权益,努力化解信访积案。对控告申诉案件实行网络、电话、信件、来访一体化办理机制,充分运用刑事和解、司法救助、量刑建议和不批捕、不起诉等机制,依法适用轻缓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和谐因素。综此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取得社会各界对司法的认同和支持,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作者:樊百安

检察机关新型集约化管理论文 篇2:

吉林省检察院走特色反贪之路

今年1月1日,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实施生效,使检察机关反贪办案的执法环境和难度、强度都为之一变。在困难和压力面前,吉林省检察机关反贪部门没有退缩,他们坚定信心、创新方法、整合力量,迅速扭转了不利局面,创造了历史性的新成绩。截止目前,吉林省反贪部门的立案人数已超过去年,人均立案数和人均起诉数等都居于全国前列。

“一体化侦查”构建大反贪工作格局

近年来,人力不足、执法难度增大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检察系统的工作。以吉林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为书记的吉林省检察院党组审时度势,创造性地实施了这种新型的反贪办案领导机制。

反贪一体化侦查机制概括起来就是4句话:“领导扁平化、指挥信息化、管理标准化、资源集约化”,包括了“组织领导一体化,有效整合办案力量;线索管理一体化,不断拓宽办案领域;侦查指挥一体化,合力突破大案要案;案件管理一体化,全面提高办案质量;基层基础建设一体化,推动反贪工作协调发展”5个方面。

据吉林省检察院反贪局综合处副处长高明介绍,各地区在查办农业政策保险领域案件中发现,随着办案的深入,各地同类案件线索逐渐增多,有的地区一个乡镇就有几十人涉案,仅靠一个基层院的力量难以及时查办。因此,专项行动中各市级院运用侦查一体化机制,充分发挥市级院的组织指挥功能,由市级院反贪局坐镇指挥,其他基层院全力协助,对本地区两级院的案件线索和反贪侦查力量进行一体化整合。按照哪个县区的案源多、案值大,就优先查办哪里的案件的原则,以总体力量弥补了局部力量的不足,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有力推动了专项工作。如吉林市院通过运用侦查一体化机制,将农业政策保险领域专项工作从蛟河市推广到下辖5个县区,立案人数从最初的3人迅速增加到148人。

小专项带大专项 走吉林特色反贪之路

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小专项治理行动,来带动治理商业贿赂、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和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贪污贿赂犯罪三个大专项行动的深入发展,进而推动整体工作的全面提升是吉林省反贪侦查组织模式上的一项重要经验。

吉林是农业大省,城市化水平不高,有的县、市的财政供养人口仅仅万把人;相反,为了解决“三农问题”,国家财政投入的资金量很大,涉及30多个主管部门、50多个惠民项目,投入资金600余亿元。“就反贪办案工作而言,‘务实’就是要把查办的重点放在涉农案件和民生案件上。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只要盯紧这些政策和资金管理运行中的漏洞,就能够找到案源。”高明指出,“所谓吉林特色的核心也就在于此”。

针对这种情况,吉林省检察院开展了集中查办涉农惠民领域职务犯罪专项活动,对全省30多个部门主管的50多项涉农惠民政策的落实情况、600多亿资金的运行管理状况进行分析、摸底,从中梳理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腐败问题,仅2012年一年就严肃查处相关职务犯罪1013人。

据了解,2012年吉林省检察机关组织开展的近10个行业小专项和10个大的专案,立案数量达到了总数的50%以上,查办的处级以上要案有几十人。今年上半年,他们又通过开展农业保险、泥草房改造、普九化债、汽车下乡、退耕还林等多个小专项行动立案1000余人。

高明指出:“小专项带大专项不仅能够提高办案的力度,还能加大治理的深度,达到了提高查处率、降低漏网率,遏制贪污贿赂犯罪发展蔓延的目的。”

作者:王苗苗

检察机关新型集约化管理论文 篇3:

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运行实践问题探索

2014年4月26日,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在天津市检察机关正式上线运行,并与最高检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从而实现了全员、全面、全程应用,对本市的案件办理、案件管理工作改革带来深刻的影响。同时,随着实践中对系统功能的深入挖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和改善,本文在提出相关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完善建议,期待能够更加规范高效的用好这一系统。

一、开发部署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重要性

(一)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战略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作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部署。深入推进检察信息化是贯彻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的有力措施,是检察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显著特征,是现代检力增长的主要源泉。开发和部署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就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评,构建一个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全国检察机关信息高度共享、有效整合,提高信息收集、传递、整合和处理的速度,抢占检察工作制高点,把握检察工作主动权,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检察工作中的核心战斗力作用,以信息化带动检察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

(二)高效发挥我国检察体制优势的必然要求

依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检察长统一领导检察院的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一方面,可以有效克服过去时空和层级的限制,为领导提供实时鲜活、客观全面的决策信息,领导的决策指挥也可以直接快速地下达,缩短从决策到执行的传达时间,从而准确、快捷地实现对检察工作全局的领导;另一方面,可以破解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检察院之间的条块分割、信息壁垒、信息孤岛等问题,实现业务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关联整合和共享,促进工作上的相互配合、有机互动。

(三)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改革必然要求

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强化对执法办案活动的监督管理,是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后,一方面,可以建立起“纵横结合”的立体化、动态化管理网络,实现本院案件管理部门对本院业务的监督管理,上级院案件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对下级院对口部门的即时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大力推进精细化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受理和办理分离,管理、监督和办理分离,强化对执法办案从受理到结案的全过程的统一、归口、全程、动态的集约化监督管理,确保案件监督管理工作与执法办案工作的无缝对接,把监督制约触角同步深入到每一起案件、每一个办案环节,切实促进执法办案活动严格依法依规进行,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二、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运行以来对工作的影响

为了更加规范、高效、全面、安全运用统一业务系统,实现检察信息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科学化,提高执法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加强对执法办案的实时、动态、全程监管,促进检察工作科学发展,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一管理办法明确了职责分工和基本的使用规则,其中各业务部门既是使用者又是管理者,是本业务条线使用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既要利用系统完成自身业务的办理,还要对本部门、本条线的使用活动履行管理职责。案件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虽然都是系统使用的管理部门,但案件管理部门主要是对本院各部门的横向管理,重在监督、统筹,业务部门是对本业务条线内的纵向管理,重在指导、管理,两者分工负责,相互配合,使办案部门与案件管理部门共同履行使用、管理职责。这无疑对以往的案件管理和案件办理产生积极影响,有力推动检察事业的创新发展。

(一)对案件受理的影响

统一业务系统上线初期,我院案件管理办公室就制定了较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案件受理操作流程,对案件受理、案件信息填录、受理文书制作、案件分配和卷宗领取等方面均做了详细的规定,使得受理工作高效、规范开展,案件受理工作及时办结。同时,利用业务系统主要分四阶段做好案件受理审核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签收前工作。一“问”,问送案人员姓名,问有无未成年案件、问有无随案移送物品、清单是否齐备。二“审”,审查案卷材料,审查是否属于本院管辖、随按移送款物、案卷材料是否齐备;针对未成年案件,看是否有思想表现情况登记表,有空表时要求补足或退回;注意案件是否有另案处理的同案犯、案卷较多等需要领导指派的案件(主要是为了均衡工作任务量考虑,也是为了提前沟通,避免案件受理后业务部门频繁变更承办人)[1]。是否社矫人员在缓刑、假释期、管制、暂予监外执行期内犯罪等属于监所部门受理的案件,目的为分案做准备。三“排”,待送案人员走后对案卷区分受理部门,按照案件分属部门将案件分组摆放,“特别案件”跟业务部门(主要是公诉部门)联系,确认案件承办人,在分部门后要根据指定承办人的情况编写纸质台账受案号。四“翻”,翻看起诉意见书掌握嫌疑人基本情况,尤其注意审核案卡所需必填信息在文书中是否体现,没有的话翻卷补足,目的是为下一步填录案卡节约时间。

(二)对案件管理的影响

1.对法律文书管理的影响。业务系统上线运行之前,我院文书管理主要采取备案审核和统一领取方式。对于叙述式法律文书采取登记备案;对于涉及人身财产权利的法律文书集中保管、统一开具,业务部门持主管检察长审批意见到案件管理办公室,案件管理办公室对相关手续审核后办理登记、编号和用印;对人身财产之外的填充式法律文书,由案件管理办公室统一编号,业务部门根据需要集中领取,使用后持文书复印件等材料再领取新的法律文书。

统一业务系统上线后,文书使用管理相应发生变化,首先是系统集合了检察机关执法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法律文书和工作文书通用模板,案件承办人在系统中可以直接进行文书生成制作,后由审批人审批入卷即可。其次,对文书的监管工作改为在结案审核时由案件管理部门对个案中的法律文书制作和用印情况进行审核,看有无错漏和用印不规范情形。

2.对流程监控的影响。从我院开展流程监控情况来看,在系统使用之前,案管部门受理案件后登记流程监控电子台账,其中包括了需要了解掌握的案件受理日期、嫌疑人基本情况、案件退查、审结及判决情况,通过每日或每周进行案件台账的更新以及定期对台账进行梳理,对有超期风险的案件,以及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案件超过一定期限后进行提示预警,制作预警通知书。系统运行后,由于系统设计了超期预警监控功能,通过建立案件每日巡视制度,设置专职案件流程监控管理员进行日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示业务部门纠正:一是对案件进行逐案巡视,对法律文书制作,案卡填录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了动态监管与静态监管的统一;二是对案件列表里有超期预警的案件提前与办案部门联系,避免因为未及时送案而造成假性超期。可以说以业务系统来帮助案件管理部门实现了全程、全面监管,提高了监管的时效性,以业务系统的规范使用促使了执法办案的规范化。

3.对送案审核的影响。使用系统前,公诉案件在送案审核时,往往是由内勤将打印的文书和将要移送起诉的案件制作成台账,定期向案件管理部门报送送案情况,这种做法有时会因为内部疏忽造成遗漏登记、不及时登记的情况。系统的使用,使得送案审核更加规范,科学设置了送案操作节点,公诉部门承办人在点击送案后案管部门才能进行送案操作,同样,案管进行送案审核操作后,代表卷宗已经移送法院或者其他机关,不能在承办人界面进行任何操作。使得案件办理在系统内与系统外同步进行,有效避免了之前存在的公检法机关相互借日子办案的弊端,承办人的责任更重,对促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起到强有力地推动。

(三)对案件办理的影响

1.文书制作与审批更加严格、严谨。一是系统集合了检察机关执法工作中需要使用的法律文书和工作文书通用模板,由最高检统一制定并发布,各级检察机关所需使用的文书都可在系统内自动生成,承办人在制作时只需填写相关项目即可,避免了各地因人为因素造成文书制作时名称不统一、不严谨的问题。二是文书用印审批也更加严格规范。系统设计了打印前用印审批环节,相比较之前的用印,一方面明确了审批权限,可以避免先用印后申请的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可以加强承办人的责任意识,因为在使用院印时,会经过科长及院分管领导的审批和再次审核,必须确保文书规范制作。此外,发现问题后能否及时纠正也考验了承办人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2.办案期限与办案责任更加明确。办理案件就是办理证据,就是办理期限,一个案件从受理到提起公诉,嫌疑人被逮捕案件检察院的审查起诉最长时限是六个半月,如果取保候审的话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由于案件数量大,尤其是基层检察院更大,人少案多矛盾突出,[2]很容易造成监管上的疏忽而导致文书制作和使用不规范,存在事后补办相关手续的问题,如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等。在系统上线运行后,一是设计了办案超期预警功能,在承办人界面进行有效提示,案件管理部门也能进行超期预警查询,及时提醒承办人制作结案文书和相关审批表,及时用印打印,从而避免了办案中的不规范情形;二是文书制作方面,必须在结案之前将相关文书制作完成,一旦送案移送法院后,将不能补办,从而增强了办案部门和办案人的责任意识和期限意识,按期结案。

三、在运用实践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及完善建议

(一)系统本身设计问题

系统功能强大,对案件办理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仍存在单向不可逆操作问题,因为,案件管理部门需要对所有案件进行受理分流,如果发现未成年案件等特别程序案件,需在案件受理向导选择相应程序,而由于案件受理量大,工作人员由于审核量大,造成选择错误的受理程序,事后只能以删除案件来挽救,造成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误。此外,由单人进行案件受理操作,不能多条线同时进行,也使案件在案管部门停滞太久而不能及时移交办案部门,给办案造成影响,[3]如果能够进行修改完善,将大大提高案件管理及案件办理的效率。建议一是完善受理向导设置,将程序选择列表后置,在录入案件信息后再统一进行程序选择;二是在修改案件受理向导后置的同时时,将统一受案号的生成也同时后移,实现可由案管部门多人同时受理不同类别的案件的目的。

(二)案卡填录问题

案件管理部门在对拟移送案件审核发现问题后,如案卡填录不规范,需要将案件发回承办人修改完善,而系统设计了点击送案后任何人无法对案卡进行修改,只有在案管送案审核时有“完善案卡信息”选项可以选择来修改完善,但这样设计将案管部门监督管理权限放大,可以修改承办人案件信息,但也导致了修改错误的出现,追究责任时无法明确主体。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强化承办人的责任意识,在填写案件信息时仔细核对确保无错误,另一方面考虑在系统中增加退回送案功能,将案管部门的监督权体现在结案审核阶段,对不符合送案条件的案件退回业务部门修改完善后重新送案。

(三)统一业务系统操作不熟练问题

系统正式上线运行之前,各地检察机关对系统的使用开展了全员专题培训及试运行等相关工作,高检院编辑出版了针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指导手册,很有利于对系统的使用、管理、维护。但是,随着系统的不断更新和升级完善,许多操作步骤有所变更,之前的指导手册对很多变更的操作没有描述或提及,造成使用人员的困惑,此时只能向上级院甚至高检院咨询和请示,影响了办案的效率。建议一是在升级系统后第一时间进行新版本的内容更新说明、新功能的业务操作提醒,以便更高效的使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办理案件。二是对系统的使用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具体而言,可对业务部门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后由各业务骨干在本部门进行培训,达到全员操作技能的提升。

注释:

[1]之前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变更承办人情况较多,为了避免频繁变更,系统对变更承办人做出了设计,分配给承办人的案件必须使用本人的密钥才能办理,变更承办人更规范。

[2]以笔者所在检察院为例,公诉部门具有办案资格的检察官只有8人,而一周受理案件最多达到50件,办案压力极大。

[3]主要是影响业务部门不能及时在系统内生成诉讼告知文书,多是应在受理三日内告知的文书,如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委托辩护人、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等。

作者:李思 张鑫磊

上一篇:政治课堂注意力培养管理论文下一篇:人才培养下连锁经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