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2024-05-22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精选十篇)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1

一、节奏感——搭起“听觉、身体、情感、思维”之间的桥梁

在传统的舞蹈训练中我们常以数节拍来强调节奏, 但节奏除了起到准确规范动作整齐度的作用外还有其他意义, 那就是将它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神经感知系统, 通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来提高舞蹈表现力。这个问题实际上在19世纪末, 就由瑞士音乐家、教育家、艺术理论家达尔克罗兹提出, 在教学期间, 他发现学生缺乏乐感和表现力。由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发现, 节奏不仅可以用听觉来觉察, 其他有机体也能觉察, 他认为, 节奏是音乐的脊骨, 没有节奏便没有艺术。他还指出, 运动神经技巧, 在乐器演奏和解释音乐感方面,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 把肌肉和神经置之度外, 只靠耳朵的音乐教育方法是极不完善的。为了救偏补弊, 他发明了一套崭新的“节奏训练体系”, 该体系从最初简单的节奏反应, 逐渐扩展到最复杂的节奏层面, 通过学生身体的发动, 发展其先天的节奏能力, 使之成为创造和表现生命细致而精致的工具。在节奏训练中, “听力训练”绝对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课题, 也是节奏训练的基础。节奏的领悟依赖于肌肉系统的运动和听觉能力, 节奏首先是一种感官的刺激, 通过听觉器官接收声音和节奏, 并调控这些感受将声响传送到大脑, 大脑在身体运动中通过思考和直觉的不断调节, 以适当的动作速度和持续时间, 动作幅度和线条变化, 动作自发力和控制力来完善身体运动, 此时的身体是一个有意识的主体, 它产生对音响的感觉和感受, 并激发情绪和想象。这样的训练是主动的、有意识的, 学生能察觉到声音和节奏最微小的变化, 从而提高身体的敏感度与心灵的敏感度。

二、节奏赋予动作色彩

舞蹈训练是对于动作的训练, 但节奏在舞蹈中能让动作更富有活力、富有色彩。在我们的舞蹈中, 维吾尔族的语言仿佛从胸腔中蹦出的粒粒珍珠, 他们的动作节奏常常是四四的拍子带着休止符的跳跃, 表现维吾尔族人民的豪放、开朗、幽默的民族性格;高丽民族的语言仿佛是从胸腔里呼出的一团团雾气, 当他们用四四拍子节奏时, 往往以附点音符的“长短”, 形成其深远、延绵、柔而不弱、柔中带刚的民族性格和韵味;汉族人民性格平和, 崇尚中和之美, 对称之美, 协调之美, 因而在他们用四四节拍时, 大多以平均拍子出现, 也充分展示了这个民族善良, 纯朴, 庄谐的性格和悠远韵味。而我们的中国古典舞十分重视“气息”的运用, 呼吸始终贯穿于动作之中, 所以, 我们的节奏往往是以长时值的音符体现出线性的、缓慢的、悠远的舞姿形态, 在舞蹈中通过呼吸舞出生命的旋律与节奏。现代舞强调动作的质感, 动作的质感体现为动作节奏及情感的变化, 节奏中的“强、弱、快、慢”, 体现在动作中就表现为肌肉力度的不同对比和速度上的变化;节奏体现不同的“音高、音色及声响”, 相应地动作也会具有不同的色彩。因此, 节奏之于宇宙是生命;节奏之于生命便是特质;节奏之于人体的人便是性格;节奏之于民族便是其之神韵;节奏之于艺术便是风格。所以, 对节奏进行深入的剖析, 这样的训练不仅能让学生对节奏知识有所了解, 更能让学生了解身体动作背后的意义, 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训练到主动地了解动作与节奏的关系。

三、节奏赋予心灵活力

节奏训练除了能让动作焕发光彩而外, 还能带给人心灵的关怀, 因为我们之前说到节奏训练是打开学生感官的训练。当我们听到大自然中鸟儿歌唱时我们心中会激起小小的快乐;当我们听到海边浪涛翻腾时我们的心会被不禁地震撼, 而这些正是感官对于我们心灵的培养。传统的教学往往注重学生的技术技能, 而忽视了对于内心的关怀,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在动作过程中身心分离, 这样的动作也绝不会感染人。之所以如是说, 在于我们教育包括艺术教育, 无外乎都是一个育人的工程, 无论如何, 关怀生命、理解生命、改善生命、发展生命以及表现生命, 都不能离开人, 而舞蹈教育在这里就又显得尤为重要在于, 舞蹈的本体就是人体动作, 如何培养人的身体最终会影响到如何培养人的心灵, 只有将身体与心灵达到和谐统一时, 我们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也只有当身心和谐统一时, 我们才具备创造力、想象力。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倡导美育, 并认为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美育担任着开启人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 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而这些正是我们教育中所忽视的地方。重视节奏训练正是开启人内心情感的钥匙。以节奏为依据, 激发动感, 以身体的、感官的、经验的方式去享有这个世界, 达成人和自然的和谐, 同时让节奏和调式通达灵魂深处, 使人感到美妙, 并真正受到教化。

结语

在这个多元化、现代化的时代, 我们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 除了技术技巧之外, 我们更看重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身心和谐的人格魅力。让我们回到源头, 从最简单的做起, 打开学生紧闭的感官, 以感觉的方式认识世界, 以生命的方式体现律动, 这样我们的舞蹈将会更具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刘青乂, 《动感空间》[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9月.

[2]、李胆娜,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年.

论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篇2

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舞蹈演员进行基本功训练,是其进行表演的重要基础。每个优秀的舞蹈演员都需要长期坚持进行舞蹈的基本功训练,以便可以适应各种舞蹈动作的难度。通过长期的基本功训练,舞蹈演员就会很好的掌握一定的舞蹈技术,这对于舞蹈演员准确的进行舞蹈动作的演绎而言非常重要。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简要分析,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旨在促进舞蹈演员重视基本功训练,演绎更多更好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舞蹈演员;重要性;基本功训练

一、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的目的

基本功训练的目的就是克服自然形态,掌握舞蹈技术。无论是芭蕾舞、民间舞和古典舞演员在台上呈现那优美舞姿,精湛技艺的瞬间时是需要舞蹈演员自身具备一定的基本功才能顺利地完成。我们不由得想起:“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由此可见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二、演员基本功训练与在舞蹈学生课堂训练的区别

在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重要性的探究过程中,演员基本功训练与在校生课堂训练的区别,也是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舞蹈演员进行基本功训练,是其保持舞蹈功力的坚实基础,根据演员和舞台表演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具有一定的训练价值、观赏价值的基本功训练组合,是为舞台服务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而学生的训练注重的是基础、规格。

三、演员在基本功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在力量训练方面

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中,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舞蹈演员需要通过力量训练来提高自身的速度。力量的不集中,会给人一种动作不干净,显得拖泥带水。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应认识到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大脑的指挥、身体的收紧程度、意识尤为重要。

(2)在柔韧性训练方面

通常情况下,舞蹈演员在基本功训练中,都会经历长期的柔韧性训练。柔韧性训练有利于提高舞蹈动作的优雅与美观,扩大肢体的表演幅度。柔韧性解决得好,演员利用肢体表演越充分,所展示的动作角度才会很好。但是,这一部分的训练很枯燥,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用科学的方法练习才能稳固和避免受伤。(3)在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方面

在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中,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方面,虽然舞蹈演员能够意识到进行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的重要性,很多舞蹈演员由于练习的时间相对紧张,在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方面往往降低对自身的要求,列举一控制动作:做一90度向旁的控制,当动力腿一开始做动作时,主力腿就一直在晃,这样会影响训练性和美感。应多练直立感、力量、软开度和重心等动作。

(4)在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方面

我们都知道通过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可以使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更加的灵活和优雅,更具艺术感染力。特别是在排练一些打破常规而且很快的动作时,如果平时的协调性训练和灵活性训练有数的话很快就能够完成。

四、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在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过程中,通常会涉及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控制力与稳定性训练以及协调性与灵活性训练。舞蹈演员进行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练习自身肌肉的速度力量和控制力,使肌肉在收缩或者张力增加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能力,为自身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奠定基础;而柔韧性训练,是针对人体关键活动幅度的大小而言的。舞蹈演员只有确保自身的柔韧性较好,才能完成各种优雅美观的舞蹈动作。舞蹈演员进行控制力与稳定里训练,则是为了自身能在舞蹈中肌肉拉近保持平衡的控制力和保证舞姿形成固定的力。在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中,协调性与灵活性的训练,主要是为了使舞蹈演员全身的各肌肉群都能相互协调配合。舞蹈演员自身的灵活性,是其迅速完成各种舞蹈动作变换的基础。在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中,协调性与灵活性的训练,是舞蹈演员表现的重要部分,对于舞蹈演员演绎的作品质量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舞蹈演员的日常训练中,基本功训练主要是为了从多个角度来训练演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舞蹈演员自身的软开度、控制力、舞姿形态及跳跃翻转能力等等。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是一步一步递进的,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入繁的训练,培养舞蹈演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训练中,必须在重视舞蹈演员基本功训练的目的的基础上,合理的制定各项训练计划,使舞蹈演员能够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为舞台服务。

参考文献:

舞蹈训练中“节奏”的重要作用分析 篇3

【关键词】 舞蹈训练;节奏;重要性

舞蹈表演也是一种情感的表现,如果没有情感,舞蹈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一定会显得苍白无力。所以在舞蹈训练过程中,除了对舞蹈技术进行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舞蹈表现力。对舞蹈表现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舞蹈节奏感实现的,利用舞蹈节奏,打开学生的感官,然后进行通感教育,以此为切入点,就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一、舞蹈训练中节奏的重要性

舞蹈是一门艺术,几乎每一种舞蹈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奏,每一个舞者也都有个性鲜明的节奏,舞者通过对节奏的掌控,表达对舞蹈以及音乐的感受。形成舞蹈风格的因素很多,其中节奏占有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舞蹈的魂。往往一个优秀的舞蹈,通过特定的节奏,将几个简单的动作演绎的淋漓精致。

(一)节奏能赋予舞者心灵以活力

舞蹈节奏是舞者表现自身情感的基础,正如“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所说,节奏是连接人身体、情感的桥梁。舞者通过对节奏的掌控,表现舞蹈独特的魅力,并深入人们心灵。在朝鲜舞表演中,通过缓慢均匀的“古格里”节奏,可以表现出含蓄而又深情的情感;再如安徽的花鼓,以打击乐器来实现对节奏的掌握,并且锣鼓节奏丰富多变,可以表现出抑扬顿挫的情感。舞蹈本身就是人身体的动作表现,将节奏融入到人身体动作中,达到身心合一的心灵境界。在舞蹈训练中,只有加强对节奏的训练,才能逐渐开启学生心灵的窗口,并且以节奏为切入点,对学生进行通感教育,使节奏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舞蹈教化作用。

(二)节奏能够增加舞蹈的色彩

进行舞蹈训练,实际上是对身体动作的训练,在训练中加强对节奏的把握,能给整个舞蹈动作添加丰富的色彩。节奏的训练,讲究“强弱快慢”,通过不同强度、不同速率的节奏,表现出舞蹈动作的快慢与协调性能。舞蹈节奏的不同,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色彩。节奏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生命的特质;人体节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节奏应用与舞蹈中,就会形成独特的风格。动律是舞蹈中重要的元素,掌握舞蹈动律实质上就是掌握舞蹈动作的运动规律。动律是以节奏为基础,并加以延伸,将舞蹈动作融入到连贯的韵律中。如,维吾尔族舞蹈中,其节奏往往是四四拍带着休止符的跳跃,整个舞蹈动作更好表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的开朗与豪放,并将其幽默的名族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汉族这个民族以和平为主,崇尚对称、中和之美,所以汉族舞蹈中运用四四拍时,绝大多数都是平均拍子,充分表现出汉族人民淳朴、善良的性格。古典舞对舞蹈气息十分重视,在舞蹈动作过程中,重视对呼吸的掌握,所以常常表现为缓慢而悠远的舞姿;现代舞更加强调舞蹈动作的质感,这一质感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节奏变化来实现。

(三)节奏能烘托舞蹈气氛

节奏能够对舞蹈起到很强的气氛烘托作用,通过不同节奏的舞蹈,可以向观众展示出不同的氛围,从而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舞蹈表演中,气氛的烘托也是其表现力体现的重要部分,而节奏作为烘托气氛、渲染舞蹈氛围的主要元素,在舞蹈表演中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舞蹈节奏的掌握,就能利用节奏烘托出的不同分为,掌握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变化。一般来说,欢快的舞蹈节奏,其动作一般比较轻快,会产生热闹、喜庆的气氛;而悲壮的节奏,舞蹈动作也必然是悲壮、沉重的,会烘托出深沉、凝重的氛围。

(四)节奏能够帮助舞蹈刻画人物形象与性格

不同的舞蹈风格,一定具有其独特的节奏,而舞蹈剧情中的不同性格的人物,需要用不同的节奏来进行塑造与刻画。舞蹈不仅仅是动作的变化,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现代舞中,常常通过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为整个舞蹈打下框架,在表演过程中,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将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故事情节完美的展现出来。这就需要利用节奏的掌控与变化来实现,不同的节奏下,刻画的人物性格也不相同。如在大型舞剧《猫》表演过程中,每一只猫舞蹈动作的节奏都不相同,这样就能表现出每一只猫独特的性格,这也正是这一舞剧魅力所在。在舞蹈训练中,需要加强对节奏刻画人物性格加以重视。

二、在舞蹈训练中培养节奏感建议

节奏在舞蹈训练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根据笔者多年从事舞蹈教育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有关人员参考:

1.在舞蹈节奏训练中,首先需要增强学生对节奏的识别能力。每一中舞蹈节奏是不相同的,不同节奏下的舞蹈动作以及风格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对节奏识别能力的必要性。可以通过舞蹈产生的背景、舞蹈发展历史等情感上的描述,根据舞蹈年代的不同进行舞蹈节奏的区分。教师还可以通过“同相不同节奏”的对比,来培养学生的节奏识别能力,也就是同一首歌歌曲的相同舞步,利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出来,根据效果的不同,实现对节奏的识别。

2.培养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运用不同节奏的能力。不同舞蹈风格,需要采用相应的节奏来展现,节奏快慢、长短不同,产生的舞蹈效果也就不一样。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同一个舞蹈,利用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动作指导,帮助学生利用节奏变化,掌握动作的协调性,避免存在违和感的舞蹈动作。

3.舞蹈训练中加强对节奏的培养,还需要培养学生创造节奏的能力,在对节奏识别能力加强以及能够运用不同节奏后,就需要创造节奏,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舞蹈节奏,形成一种舞蹈风格。对创造节奏能力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熟悉各种节奏后,安排学生自己编排舞蹈,自己创建节奏,根据不同的情感表达,将节奏完美的融入到动作中。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负者指导工作,并不参与到舞蹈的编排中。另外,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音乐片段,让学生在音乐响起后,即兴起舞,这样也是培养学生舞蹈节奏创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三、结语

节奏是舞蹈训练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舞蹈训练中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在一个舞蹈表演中,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蹈音符都是节奏的具体体现,不同的舞蹈节奏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节奏不仅可以烘托舞蹈气氛、增加舞蹈的色彩、赋予舞蹈以情感,还可以刻画舞蹈人物性格。因此,在舞蹈训练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节奏的识别能力以及运用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创造舞蹈节奏的能力。

参考文献:

①李晓鸥.论“节奏”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性[J].青年文学家.2011,24(5):108~109

②徐娟.浅谈“节奏”在舞蹈训练中的重要地位[J].艺术研究.2013,33(10):126~127

③田小玉.舞蹈训练中音乐能力的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1):201~202

④曲诗蒙.民族舞蹈技术技巧的课程设置及应用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24(4):471~472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4

在我国的舞蹈训练中, 长期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 教师在训练学生舞蹈基本能力或舞蹈技术技巧时, 总是追求动作练习的数量来达到训练的效果。“每天早功踢腿一千次”, “一节技巧课小翻两百个”对于很多学舞蹈的孩子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体力, 影响了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 而且还会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身体损伤, 以及身材的不良变化。这样的训练方式显然不符合当代舞蹈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充分认识这一问题, 在训练中追求训练质量, 而不是数量, 巧妙运用训练强度, 以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进行教学。

二、舞蹈训练强度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

1. 速度

速度是指单个动作从开始到结束所用时间的快慢程度。动作完成的速度越快, 训练强度就越大。例如, 在单一技术技巧的训练中, 侧手翻的摆腿速度, 原地飞脚的蹁盖腿速度。教师在训练学生时, 对于这些需要快速完成的动作, 教师要有意识地不断要求学生以更快的速度去完成动作, 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更大强度的刺激。

2. 节奏

节奏是动作重复的时间量度, 指在组合的单位时间内重复进行的动作次数。当单位时间或组合长度相同时, 动作重复次数多, 节奏就快, 训练强度就大。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节奏不同, 人体即使是在完成相同的动作, 参与工作的肌肉的工作形式也会不同。节奏越快, 强度越大, 练习者完成起来也会越困难。随着节奏的加快, 不仅需要完成动作的原动肌要更加快速地在收缩与松弛中转换, 而且对保持身体姿态的固定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 在把上小踢腿的训练中, 教师在一个八拍的音乐中, 将原来一拍一次的小踢腿动作改为两拍三次的小踢腿动作, 这就意味着节奏加快, 动作重复的次数变多, 从而提高了训练强度。教师在教学中, 应善于改变动作的节奏来提高训练的强度。

3. 高度

高度是指环节动作或身体腾空时, 环节重心或身体总重心所达到的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垂直距离越大, 高度就越大, 训练强度就越大。例如, 在把上控制的练习中, 后腿120度的探海舞姿控制就要比后腿90度的探海舞姿控制的训练强度大。因此, 教师在训练学生时, 应不断地打破学生先前已经适应的动作高度, 追求新的高度, 用高度的增加来提高训练强度, 挖掘学生身体的潜能。

三、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对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

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对机体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由训练强度刺激所引起的机体的反应比较强烈 (如训练后身体感觉异常的疲惫或有强烈的肌肉酸痛感) , 能较快地提高身体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 所产生的适应性影响比较深刻。但相对来说, 机体所产生的适应不太稳固, 消退也较快。如果不能进行持续、不间断的训练, 先前取得的训练效果就会丢失。因此, 机体在适应了某种强度的训练后, 必须不间断地继续安排练习, 并且在原有强度的水平上适当增加强度, 才能将先前的训练效果保持住并继续取得训练效果。

四、为何训练强度在舞蹈训练中的作用比训练量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1. 从训练目标角度分析

从训练目标角度讲, 舞蹈舞台表演和舞蹈比赛的核心就是训练强度, 看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 训练质量实际上就是一种强度指标, 要提高训练质量就必然要加大训练强度。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在舞蹈作品的表演中, 当舞者跳到最累的舞段时, 要想高质量地完成一个技术技巧会比平时在基训课上单一完成同样的技术技巧困难得多。有很多老师会片面地把这样的问题归咎于学生“体能不够好”, 但是如果从训练课的角度找原因的话, 我们会发现是教师在训练组合的编排上做的不够好, 总的来说就是强度不够大。在平时的基训课上, 教师如果总是以低强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的话, 学生只是具备了在这种低强度负荷的刺激下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 并且获得了一种错误的“成就感”, 一旦在舞蹈作品表演中, 强度负荷刺激增大的情况下, 他们就不能像在基训课上那样游刃有余地完成各种动作了。所以, 教师要从舞蹈表演和舞蹈比赛的实际出发, 重视训练强度的应用, 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编排出强度较大的组合对学生进行训练, 增强学生在承受较大强度刺激时, 具有高质量完成各类动作的能力。

2. 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

从生理学角度讲, 训练强度在单位时间里直接反映了训练对机体的刺激程度, 对机体的适应性变化起着比训练量更为重要和深刻的刺激, 没有一定强度的刺激就不能引起机体的适应过程, 而过多地运用训练量容易引起肌肉体积和重量的同步发展, 容易破坏舞者的形体美, 任何以破坏舞者形体美为代价的训练都是失败的。这一点在训练学生力量能力和技术技巧时表现的最为突出。例如教师为训练学生的腿部力量, 经常会安排大量重复的踢腿练习或跳跃练习, 这样练习表面上看取得了可喜的训练效果, 学生的腿部力量有了提高,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学生腿部肌肉围度的增粗。因此, 教师必须明确过多应用训练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并且处理好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关系, 以保持体形为舞蹈训练的重要前提, 多运用强度的手段进行训练, 避免在训练学生各种能力时, 肌肉过分增粗。

3. 从训练课条件角度分析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5

舞蹈基本功训练在幼儿教育师范生中的重要性

作者:牛菲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7期

摘要:幼儿师范教育专业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幼儿教师。舞蹈基本功训练作为舞蹈的基础对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作为舞蹈的基础,主要训练目的是要求学生们改变自身的自然状态,达到身体灵活,舒展,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还具备能教,能演的目的,使学生们能真正的从课堂迈向舞台最终走上讲台。

关键词:幼儿师范专业舞蹈基本功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基础训练呼吸情感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a)-0231-01

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幼儿教师。而舞蹈作为幼儿师范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它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跳舞,而且还要具有能教授舞蹈的能力,甚至要具有编排舞蹈的能力。

舞蹈基本功训练作为舞蹈的基础对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不经过严格的,正规的基本功训练,将来学生就跳不好舞,更教不好舞。然而现在普遍的现象是学生对基本功训练不够重视,认为基本功训练枯燥乏味,又苦又累,出成绩慢,只要表现力好就行。殊不知,没有正规的,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只追求所谓的舞蹈感觉。学生必定跳不好舞蹈。舞蹈训练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柔韧性,灵活性和舒展性。跳起舞来就不会流畅和优美。舞蹈是在一定的空间与时间中展示的视觉艺术,以有韵律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这就要求舞者具有很好的肢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这样才能以情动人,达到“以舞带情”、“以情舞动”的艺术效果。这种“情动并茂”的表演才能化为动态美的艺术形象,才能引起观众的审美兴趣,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赏。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因此,舞蹈基本功训练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里所讲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主要是指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芭蕾基训是舞蹈的基础,也是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基本功强化、舞蹈气质与舞姿形成的关键。它主要遵循“开、绷、直、立”的教学原则,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芭蕾基础训练主要训练身体的肌肉能力,包括开度,软度,力度以及身体各部位配合的协调性。通过训练可使身体的稳定性,直立感,肌肉能力增强。为更加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打下基础。通过把杆练习,地面练习,舞姿练习,使同学们仪态得到训练的同时掌握基本的芭蕾技术技巧。为以后的舞蹈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中国古典舞基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舞蹈的表现力,增强身体的韵律。古典舞主要讲究“手、眼、身、法、步”,提

出古典舞形,神,劲,律的整体训练体系。神态形态讲究“圆曲拧倾”、身韵动律讲究“提沉冲靠含腆仰”的身法态势。通过这些对身体韵律,呼吸、能力和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懂得并能自觉地掌握“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本领。使其具有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艺术修养。

作为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要通过学习舞蹈以达到能跳能教的目的。舞蹈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训练目的是要求学生们改变自身的自然状态,达到身体灵活,舒展,能掌握基本的舞蹈技能。而舞蹈教学的主要手段是示范教学,如教师没有优美的舞姿,就不能让学生们完全地领会动作要领。特别是以后学生们的教授对象是幼儿,孩子们只会一味的模仿。这就更加要求幼师学生们要有标准的舞姿,优美的动作。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到孩子们。

但是对于初学舞蹈的幼师专业学生来说,主要缺乏舞蹈艺术所应具有的力度,稳定性,灵活性和表现力。跳起舞来动作生硬,表情呆板,稳定性,力度差。因此,必须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克服这些毛病。比如,脚背差,腿上力量不够的学生在做腿部动作时就不够优美,舒展性就差,表现不出来应该有的延伸感。而肩部不开,不灵活的学生在跳傣族民间舞蹈时就不能完全地表现出伸展,优美的动作。如果力度,稳定性不好,在做技巧时就会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如在搬腿,控腿的技巧中,如果训练不到位就会出现腿部发抖,站立不稳,破坏整个舞姿,使动作表现出现丑态,影响视觉效果。另外,舞蹈表现需要运用呼吸,只有运用好呼吸跳出来的舞蹈才优美,才能感染观众。如整个舞蹈没有呼吸就如同干枯的河流没有生机。作出的动作就没有点与点的结合,就不能称之为舞蹈。有些学生跳起舞来没有激情,肌肉不兴奋,整个动作做起来干巴巴的,还有些是身体僵硬,胸部憋气,不但自己跳起舞来气喘吁吁,满脸通红,也给观赏者带来不适。这就是没有运用到呼吸,即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气息,导致动作没有张力和感染力。因此就需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作为幼师专业的学生应该把芭蕾基础训练和古典舞基础训练结合起来,放在教学的重要部分,让学生在舞蹈的基础训练中把技术训练运用到有目的的表演组合或具体的作品中,成为满足实际需要的有目的的技术训练。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基础训练得到和谐的运用和强而有力的展示。

情感,节奏,构图是舞蹈表现的三大要素。作为幼儿教育师范专业的学生,必须驾驭得了这三大要素。运用自身的灵活性,情感和动作来表现舞蹈的美。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同时,应当渗透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舞蹈艺术语言,在基本功训练的基础上发展形象思维、自由地、创造性地表演舞蹈。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收到动人的艺术效果。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从课堂迈向舞台最终走上讲台。

参考文献

浅谈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篇6

【关键词】舞蹈文化;舞蹈教学;重要性

在各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当中,各族的舞蹈都是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审美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舞蹈文化中融入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是各个民族智慧的结晶。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被不断的传承,直到现在各个民族舞蹈还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然而在当下舞蹈教学中,加大学生对舞蹈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舞蹈教学现状分析和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对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探析。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在对舞蹈文化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其与其他各类艺术之间进行了相互融合相互交流。在舞蹈的表演过程中主要是以表演者的舞蹈为主,一些音乐、道具为辅的表演形式。舞蹈具有精彩绝伦、音乐动听感人、舞美神奇变幻、道具造型逼真、剧情扣人心弦、内涵丰富雅致等特点,这些特征完全符合当代人们对美的追求。

1.我国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大多数的人其中包括一些高校的领导在内都普遍的认为舞蹈只是音乐的一种衬托,是一种歌伴舞的形式。如果没有了音乐,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此外还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只要是带着身体律动的都认为是舞蹈,比如说简单易学的广播体操。这中错误的观念体现出了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概念与舞蹈艺术的本质存在着一些偏差,这对我国舞蹈教学的普及带来极大的难度。

舞蹈教学质量的优劣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力量的建设,老师作为教学事业的指导者,公共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由舞蹈教师的质量和数量来决定。学校领导大都不能够认识到舞蹈的普及在学生们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目前大部分的地方师范学院的舞蹈教师的数量较少,因此,舞蹈教师们的压力较大。对于这个问题,学校的领导应该多关注舞蹈的教学,提高舞蹈教师的数量来减轻现有教师的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地方院校的舞蹈教师并没有机会去进行舞蹈的培训和理论知识的深造。这样舞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与现代流行的舞蹈和理论知识结合,不利于学生们舞蹈素质的发展。对于以上问题,地方师范院校的领导们应该利用放假的时间来对舞蹈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培训,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2.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重要性的体现

将舞蹈文化融入到舞蹈教学环节中是舞蹈教学文化性的集中体现。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针对某种舞蹈的肢体形态来让学生进行模仿,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的认识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当学生学习不同的民族舞蹈时只是简单的进行肢体上的模仿,在内心感情的表达以及意境的表达还存在极大的不足。笔者认为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文化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所在,通过舞蹈文化的教学来促进学生内心感情的表达,只有这样学生在表演不同的民族舞蹈时才能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所要表达的含义和情感。总而言之,舞蹈教学是以舞蹈文化为基础的教学。

舞蹈是通过身体来表现的一种艺术形态,舞蹈表演者通过一系列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以及意境的表达等等,这一系列的肢体动作就是舞蹈的语言。随着肢体动作逐步的丰富多样,舞蹈表现出了极强的表达能力。从传统意义上分析,作为舞蹈艺术的主要表达着即舞蹈表演者,其要具有美丽的面孔和苗条的身材,从另一方面来讲,舞蹈表演者本身就是一种美。舞蹈的一系列动作是人体的一种表现,有一种特殊的形态美感以及艺术形式。通过舞蹈来对某些文学作品和事件进行表演之后,能够更加清楚的表现出其艺术效果。通过舞蹈的表演可以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进行表演。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将舞蹈文化引入到舞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这对学生对各个民族舞蹈的风格以及动作有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学效率。

如果学生没有对某种民族的舞蹈文化有足够的认识,当在跟随教师学生民族舞蹈时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当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动作上的问题时,并不能及时的发展和解决,长时间下去学生对舞蹈的基本文化形态认识更加模糊,进而失去了民族舞蹈本身的意义所在。所以,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要先让学生了解所要学习民族舞蹈的文化背景,以此来引导学生进行舞蹈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例如在对朝鲜舞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舞蹈心态表现部分的教学是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朝鲜舞蹈具有沉稳、含蓄的特点,是通过心理的感觉来表达出舞蹈。而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朝鲜舞蹈心理表现认识并不深,在对朝鲜舞蹈进行表演时只是简单的模仿其动作,而表演者的内心境界与朝鲜居民具有极大的差距,通过舞蹈并不能充分体现出朝鲜人们那种坚韧含蓄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对朝鲜舞蹈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充分了解和体会朝鲜人们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是十分必要的。朝鲜人们具有团结奋进、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挑战的民族精神。只有让学生对朝鲜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有充分的认识之后,在进行朝鲜舞蹈的学习时才能更加有效的把握住朝鲜舞蹈的心理特征,在进行舞蹈表演时才能更加生动的体现出朝鲜族人民那种坚韧、不屈不挠的性格特点。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大学生对舞蹈文化和环境的认识力度。

在课堂内容方面,可以将舞蹈教学分为舞蹈理论教学和舞蹈技能教学两个部分。在舞蹈理论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拓展学生们的舞蹈知识层面。例如:讲解中西方舞蹈的差异和历史、舞蹈的概念、对舞蹈的赏析等,这些都对学生们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舞蹈技能方面,老师要从基础的体形训练开始力求让每个学生的舞蹈基本功都非常的扎实。为以后能够自然舒展的做一些复杂的舞蹈动作打好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学校还应该根据学生们自己的爱好和自身的特点来开设一些现代舞、街舞、机械舞和民族舞的课程,让学生们对舞蹈有全面的了解。

3.结语

总而言之,舞蹈文化对舞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舞蹈文化的教学是舞蹈教学的一部分。部分教师忽视了舞蹈文化在对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只是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进而导致学生在进行舞蹈表演时不能表达出舞蹈的内涵。因此,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大相关舞蹈文化教学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和体会该民族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进而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宗华,林璐.浅谈文化在民间舞蹈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民族艺术研究,2007,(05).

[2]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编.论中国民间舞艺术[J].山东友谊出版社,2010,(01).

[3]韩萍,郭磊.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J].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03).

芭蕾基础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篇7

一、芭蕾基础训练的含义

芭蕾舞者在选材过程中, 对于其要求是非常高的,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芭蕾作为一门艺术, 而且在舞蹈教学中对于选材的要求可以是最高的, 那么就必须要求芭蕾舞者的身材要挺拔、匀称和完美, 体态必须要达到匀称完美, 尤其是在舞蹈中有激情、有热情, 能够达到心与形的融合。芭蕾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教师不但要能够提升学生的舞蹈实力, 同时还必须要学会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和品格等, 只有教授出芭蕾技术和品格都优美的学生, 那么才能够达到完美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 舞蹈教师必须要掌握芭蕾基础训练技巧, 只有在课堂上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 做好学生的芭蕾基础训练, 才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同时提高学生的基础技能掌握水平。

第一, 开的训练, 这是芭蕾基础训练之一, 我们在挂看芭蕾舞者表演过程中, 我们都能够看到一个优美的舞姿, 那么舞姿展现的过程中, 我们能够看到是舞者的两条腿在髋关节的位置进行外旋, 也就是开的姿势, 因此芭蕾基础训练过程中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舞者的开的训练, 通过开的训练, 能够使得芭蕾舞者变得更加的自信, 动作更加的优美, 身姿更加的挺拔, 使得舞者看上去更加的有气质, 为完成很多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 绷的训练, 我们能够芭蕾舞者在表演过程中, 会有一个足尖点地的舞蹈动作, 那么这个舞蹈动作的完成, 就是足尖处于绷的状态, 因此在芭蕾基础训练过程中, 绷的训练非常重要, 对于提高芭蕾舞者的舞蹈技术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舞蹈训练过程中, 就是从踝关节的位置开展将一股力量一直灌输的脚趾位置, 让脚趾能够找到脚心的位置, 然后脚趾在绷紧的状态下, 膝盖也会变得缩紧, 这样就能够达到对绷的良好训练。

第三, 直的训练, 主要就是舞者的身姿要挺拔, 抬头挺胸, 变得自信, 我们在观看舞蹈时, 会发现挺拔的舞姿会让我们觉得舞蹈优美、有旋律, 舞者也变得非常自信, 给人一种享受, 那么在芭蕾舞蹈训练过程中, 就必须要加强直的训练, 重心要稳, 脖子向上拉长, 舞者的气质自然而然就展露出来, 这样就能够看到一个舞者完美的动作和灵活的展现。

第四, 立的训练, 立是一个整体的训练概念, 在芭蕾基础训练课程开展过程中, 立就是芭蕾舞者必须要重心稳固, 身体保持直立状态, 这样能够充分的展现舞者的跳跃姿态, 也是对舞者身体的一种很好的保护。

二、芭蕾基础训练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舞蹈教学课程的开展来说, 舞蹈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掌握舞蹈艺术动作,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展现舞蹈的优美所在, 那么在舞蹈专业的学生教学过程中, 必然要注重形体的美丽, 因为如果舞者的动作僵硬不协调, 那么就算是跳出了舞蹈, 也会让人觉得没有赏心悦目的感觉, 觉得这个舞蹈是不完美的。那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做好芭蕾基础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每一个舞者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训练技能和动作。通过开展芭蕾基础训练课程, 使得舞者的体态和动作都变得协调和灵活, 整个身体在跳跃的过程中, 让人觉得完美, 这样才是实现了舞蹈的完美展现。

因此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开展舞蹈教学过程中, 对于芭蕾基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是其舞蹈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学过程中, 非常注重身体的协调和平衡性,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对其芭蕾基础训练有效的开展, 使得学生通过开、绷、直、立等训练过程, 才能够充分的掌握芭蕾训练的要领, 在教学过程中, 完美的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能。

舞蹈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 我们喜欢舞蹈不简单是觉得舞蹈动作美, 而是通过舞蹈能够给我们传递一种情感和精神, 他们活跃的身姿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 使得我们的身心都变得愉悦和放松。因此要想完成舞蹈的跳跃动作, 给人一种愉悦轻松的感觉, 那么芭蕾基础训练必不可少, 芭蕾基础训练中对于跳跃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芭蕾基础训练课程通常教学过程中, 舞者必须要完成7-8年的基础训练课程, 才能够展现比较完美的舞蹈, 那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 控制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 芭蕾基础训练过程中, 学生做好胯关节、腿部力量和腰部力量等完美的结合和控制, 才能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充分的将这种表现力加以完美的呈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要注重学生全身心的各个关节力量的协调, 使得学生的全身关节在表演和学习过程中都得到较好的锻炼,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形体的塑造, 学生能够很好的保持平衡, 掌握跳跃过程中的重心, 这样才能够完成多次的原地旋转和跳跃过程。在学习过程中, 才能够通过跳舞获得乐趣, 熟练的掌握舞蹈动作, 完美的展现。

三、结语

芭蕾基础训练是芭蕾舞者非常重要的基础训练课程, 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 芭蕾舞者一方面需要注重自身基础训练技能的掌握, 另一方面在训练过程中也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基本素质, 做好身体各个关节以及肢体的协调性配合, 获得必要的基本技能, 在舞蹈中学会寻找快乐, 不断的规范自身的舞蹈动作, 将芭蕾基础训练动作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完美的展现。

摘要:芭蕾基础训练是一位舞者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和训练过程, 是一个芭蕾舞者在舞台上展现完美舞姿的重要基础。一个芭蕾舞者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柔韧性, 才能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 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和刻苦努力, 锻炼出合格的身体和优秀的舞姿, 在练习过程中, 通过开、绷、直、立等训练过程, 才能够充分的掌握芭蕾训练的要领, 在教学过程中, 才能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才能。

关键词:芭蕾基础训练,舞蹈教学,重要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唐桦颖.芭蕾基训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 2007 (32) :93-94.

即兴训练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重要性 篇8

一、即兴舞蹈训练可以快速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

即兴舞蹈训练在幼儿舞蹈教育中是一种新颖的舞蹈教学方式, 为什么说即兴舞蹈可以快速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呢?首先, 即兴舞蹈训练的主体是儿童, 并不是舞蹈老师强制儿童模仿自己的造型或是硬性规定儿童配合音乐跳舞, 而是从儿童是心理出发, 随随着她们自己的心理和感受来做出一些动作和舞蹈。没有一个儿童会愿意被家长和老师强制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课程, 这样, 即使是勉强学习也不会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 在舞蹈课堂上, 儿童的注意力是有限的, 她们往往只能坚持3-5分钟来认真听老师说话, 学习老师教授的内容, 而在其余的时间里, 大部分儿童都在走神、发呆、或者自娱自乐。而即兴舞蹈刚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在舞蹈课上播放一些儿童耳熟能详和喜爱的音乐, 让她们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随意舞蹈会激发出她们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天性, 并且只要有一位儿童在课堂上欢乐的蹦跳, 那么大多数儿童都会被快乐愉悦的情感渲染, 进入她们自己的快乐世界中去。这个时候, 老师再加以引导, 那么舞蹈课会成为儿童最喜爱的课外启蒙教育兴趣课程之一。

二、即兴舞蹈训练可以开拓儿童的思维

以前的舞蹈教学一般以“模仿”为主要教学方式, 现在, 舞蹈课程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改进和提升, “模仿”不再是主要的, 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和“创造”。幼儿舞蹈教学培养的不仅仅是儿童的外观——形体、姿态等, 也要培养儿童的内在——思维、想象力等。这样才能促进儿童的智力发育和全面发展。

在舞蹈课堂上进行即兴舞蹈训练的同时, 老师在一旁加以引导可以使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有进一步的提高。例如:老师播放一段带有动物叫声的音乐, 让儿童根据音乐来猜想是什么动物, 这个时候儿童会纷纷做出自己脑中所想到的小动物形象;随后老师继续引导儿童们, 根据音乐的节奏来想象该动物正在做些什么, 让儿童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出来, 此时的儿童会开始用自己的肢体将脑中的场景通通表现出来。当然, 儿童的表现力和表现方式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 只要她们尽情去表现就是非常优秀的。最后老师用鼓励的方式对每个儿童的表演进行评价, 让儿童对自己的表演满意并明白努力表现是对的这样的心理, 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即兴舞蹈训练的时候就会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更加卖力的表演。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 儿童的大脑会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开发, 逐渐开拓儿童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从即兴舞蹈可以看出孩子的性格并培养性格

儿童随性起舞是一种天性, 但是在出入舞蹈课堂的时候却会有很明显的不同, 这些不同来自于儿童的性格。有些儿童天生性格开朗活泼, 不怕生, 自然熟, 和课堂里的小朋友们自然地就熟络到一起, 不且不在意自己带给大家的影响, 在听到音乐的同时就会摆动自己的四肢舞动起来。而有一些儿童性格较为内向, 害羞腼腆, 怕生, 不善于与其他小朋友们做交流。在听见音乐的同时虽然很想和其他儿童一起跳舞, 身体却不自觉的僵硬起来, 并且慢慢会开始变得手足无措。

即兴舞蹈训练很容易让教师看出两种不同的儿童性格, 这样就能及时掌握儿童的个人情况, 因材施教。在这个时候, 遇到性格较为腼腆内向的儿童, 教师要及时的与她们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以表扬和鼓励的方式为主, 让她们提高对自己的自信心, 随后让性格开朗的小朋友们主动去和她们建立友好的关系。在一次次的鼓励下, 内向的儿童们会感受到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有爱, 慢慢地会被感染和渲染, 久而久之性格的差异会逐渐减小, 自信心的提高会让儿童的性格慢慢得到改善, 变得开朗、活泼起来。

四、即兴舞蹈训练是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

随着舞蹈教师团队不断地专业化和系统化, 幼儿舞蹈教育也慢慢体系化起来。启蒙教育不再只是随便说说的教育种类, 而是真的为儿童做到“启蒙”化。诚然, 即兴舞蹈训练正是这种“启蒙”化主要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 即兴舞蹈训练更贴合儿童化, 它专业却不刻板、体统却不教条, 它可以给儿童带来舞蹈的快乐, 在游戏中认识舞蹈元素、培养舞蹈情趣。第二, 即兴舞促进了儿童的身心发展, 真正做到展现自我。这种以儿童为主的教育方式正式目前最需要的, 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是教师们一辈子的研究课题, 只有从儿童本身入手, 才能更好的培养儿童的身与心。第三, 即兴舞蹈训练可以说是一种铺垫式、启发式的教育, 在即兴的过程中, 儿童会慢慢在不自觉得情况下认识自我、认识舞蹈, 并且增加她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已达到更好的效果。所以, 将即兴舞蹈训练作为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非常正确的。

综上所述, 即兴舞蹈训练在幼儿舞蹈教育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 它不但可以快速培养儿童对舞蹈的兴趣、开拓儿童的思维;培养改善儿童的性格;更是启蒙教育的主要方式。面对舞蹈教育水平的不断改善以及舞蹈艺术的国际化, 正式有这样优质的教育方式, 才能使幼儿舞蹈教育始终走在舞蹈教育的前端。在今后的将来, 作为幼儿舞蹈教师队伍中的我们, 要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革新出像即兴舞蹈训练这样有专业而实际的舞蹈教学方式, 将下一代的舞蹈教育用更完善更全面更专业更体统的方式体现出来, 培养出一代胜过一代的舞蹈接班人。

参考文献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9

关键词:舞蹈,重心,基本功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 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 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重心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地面训练到把杆训练再到中间训练都要在掌握好重心的情况下才能到达应有的训练效果, 而这种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最基础的开始。

1 舞蹈基本功中的地面训练

从中专到大学, 教学课程中首先就要从地面训练开始, 此时舞者身体大部分与地面接触, 所受最大重力的同时重心相对是最稳定的, 身体也是最好控制的。

地面练习主要是对舞者全身肌肉进行等张力的系统训练, 使舞者肌肉线条修长, 避免肌肉向横向发展或成“块”状的形态, 通过地面练习使舞者获得专项所必须的基础技能, 能较好地掌握和控制身体重心的正确位置, 是把杆练习前的准备练习。

地面练习时舞者的大部分与地面接触, 从而可以说人体的整体重心处于地面。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处于简单的运动状态, 在这种重心状态下所训练的动作相对容易完成, 地面练习自始至终要求习舞者保持良好的姿态:挺胸、收腹、立腰、梗头、大腿和臀部夹紧上提以保持舒展、挺拔、剐健、优美。习舞者学会克服无形阻力的均匀用力的方法, 避免耸肩、塌腰、翘臀、憋气等不良习惯, 使体态挺而不僵, 动作柔而不懈, 为舞者的把杆练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道理正是前面提到的, 由于重力作用任何物体着地面积越大其物体本身就越稳定。经过长时间的地面练习, 能克服习舞者体态自然松懈的习惯, 训练出一个良好的体态。初步掌握肌肉的紧张和松弛, 锻练后背和腿的能力, 解决腰腿的软度和控制能力。地面练习使习舞者的身体稳定性得到初步掌控。

2 舞蹈基本功中的扶把练习

习舞者通过长时间的地面练习后进行扶把练习, 手扶把杆进行身体姿态练习、身体屈伸绕环、摆动、波浪、平衡动作以及转体和跳跃的辅助性练习, 不仅能培养规范化的身体姿态, 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 能够发展细腻的肌肉感觉, 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 扶把练习多是静力性活动和控制能力的练习。它对重心、姿态、平衡与稳定、移动等都有比较详细的要求, 扶把练习通过不同的训练方式, 可提高习舞者的柔韧、协调、灵活性、控制能力、力量及耐力等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和柔韧素质, 能使习舞者所需要的能力与技巧得到有效的提高。但不正确的扶把也将会带来许多弊病, 这就使扶把的作用适得其反了。扶把练习时身体重心的垂直概念也是至关重要的, 垂直有外在的垂直和内在的垂直, 外在的垂直是从头到脚的直线形的垂直, 内在的垂直是以中心轴线形成的垂直意识, 以此意识轴线为中心, 应垂直于地面。外在垂直是从视觉上的直立。内在直立感应是身体平衡的感觉, 它的中心轴线始终垂直在地平线上。身体重心移动时不应有影响到胯部向上到头部的中心支撑轴线。在扶把练习中从整体静态开始变为部分动态移动, 那么移动中重心是不断地在双脚上变换, 习舞者真正做到身体垂直是很不容易的, 往往需要依靠镜子和老师帮助纠正。

一切扶把训练的最后目的都是为了脱离把杆到中间来。手应该轻轻的放在把杆上, 不要用力的拉把、压把、握把、抬肘。扶把训练时最重要的是从头到脚必须随时保持良好的重心垂直感, 头颈向上延伸, 使颈部较直, 头不要向前推出, 后脑、后颈与背部应成为一条直线。身体的直立是拉长脊椎骨, 使胸部与股部保持在良好的中心线上, 不可把骨盆前后和左右突出而破坏了直立感。骨盆绝对不允许有一点点的前后突出, 一定要保持身体垂直, 同时骨盆与脚也要保持在同一中心轴线上。把杆练习能够培养习舞者正确的身体姿态和肌肉用力的方法, 侧重腿部力量练习, 通过肌肉对抗性练习提高身体的力度和平衡能力,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养成习舞者的规范身体姿态。

3 舞蹈基本功中的中间练习

当习舞者结束扶把练习来到中间时, 就再没有了手的辅助调整重心帮助。此时就只能靠在扶把练习时所形成的垂直意识来做身体重心移动的准则, 而中间练习中又以跳、转作为训练侧重点。跳、转对于一名舞者来说, 是必不可少的两项技术技能, 它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功效, 作为舞者练习跳、转, 是比较吃功的训练内容, 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训练反复练习。

3.1 旋转

旋转能不能做好, 关键是要把能力准备这个基础打牢固。第一先从支撑腿的半脚掌能力抓起, 通过在高半足上的控、耗、压、立等训练手段, 逐步强化力点高的概念及脚腕子的平衡意识。第二要解决留头和甩头与转身体的协调能力, 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 完整的旋转其实就是全身配合协调一致的运动。人体的不同姿态有不同的重心位置, 当身体不断进行旋转运动时, 重心也随动性不断的移动着。习舞者在做旋转时必然要有一个稳定的重心, 即身体的垂直重心, 构成一个支撑面的重心轴。在做单脚为重心的旋转时, 人体的重心必须落在支撑面很小的半脚掌上。因此, 在做单脚重心时, 必须调整身体的垂直重心线, 并使其落在支撑面以内, 才能确保旋转的稳定进行。还有就是留头、甩头能够使旋转加速, 通过头的转动传递给颈椎、脊椎, 并与脊椎相汇合后形成内力直接作用于地面, 从而增加了旋转的动力。在旋转时候提高转速增加转数。

此时人体与地面接触的面只有半个脚掌, 对舞者来说要求垂直重心的意识更加集中准确。

3.2 跳跃

跳跃能不能完成好, 关键同样也是要把准备基础打牢固。初学时首先习舞者要掌握跳跃动作起与落的正确方法, 然后要求跳跃的舞姿, 再求高度、速度和呼吸。先进行单一训练, 强调蹲基本能力与身体重心垂直相辅相成, 主次分明, 又不重叠, 跳跃与蹲与舞姿三者不同动作之间存在的有机的结合关系。跳跃练习动作由简到繁, 由易到难的纵向进程。

此时人体已经要间断性离开地面, 与地面成合-离-合状态。舞者自身垂直重心的意识已经达到高度集中。否则一旦失去高度集中的垂直重心意识就会落地失衡。

结束语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的累积, 本人深刻认识到重心直立练习在训练中的重要性, 这是一项最基础的训练, 只有打好了地基, 房子才能越造越高而且牢固。舞蹈基本功的训练就是一个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 只有这样,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舞蹈演员。

参考文献

[1]田梦.芭蕾舞基础训练的重心与平衡[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2008, 31 (1) :102-104.

舞蹈训练的重要性 篇10

关键词:芭蕾,基础训练,体育舞蹈,重要性

1 前言

体育舞蹈, 又称为“国际标准舞”, 是从“社交舞”转变而来, 这是项将体育技术与形体艺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它分为两个项群 (摩登舞和拉丁舞, 10个舞种) 。1992年, 体育舞蹈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 2010年广州亚运会, 体育舞蹈首次列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随着体育舞蹈的发展, 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对运动员的技术、体能、表现力、创造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纵观我国体育舞蹈运动的现状, 以高难度技术动作为取胜点是我们的风格。相反, 艺术表现能力不足是影响我们成绩进步的致命弱点。因此, 探讨如何在体育舞蹈运动中增强运动员的舞蹈意识训练就成为我们目前应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2 芭蕾的基础训练方法

芭蕾基础训练以规范性、科学性、严谨性为其特点, 通过“开、绷、直、立”的基本技巧, 严格的舞蹈技术磨练, 使运动员形成挺拔、匀称、完美的身体形态, 并使心灵与形体完美交融, 在获得精湛完美的动作技能时, 在专业气质上也得到了培养。

3 现代芭蕾技术训练方法与体育舞蹈技术训练中的运用

从现代芭蕾的技术层面上可将芭蕾基本技术分为动态技术和静态技术。同样, 在体育舞蹈中也包括动态动作和静态动作。动态动作需要灵敏协调, 不但包含了复杂的步伐, 同样对身体的感觉要求尤为苛刻, 要求技术全面, 动作细腻多变。而静态技术要求舞者表现出优雅大方, 雍容华贵的超众气质。完成这些动作时, 在动作规格和节奏上要把握准确, 这样才能体现出舞蹈美, 在这一点上二者存在相同之处。

3.1 芭蕾动态技术训练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芭蕾基础训练的动态技术是由跳、转、跳转结合连接动作构成的。跳的技术有小跳、中跳和大跳, 转的技术包括地面上双脚支撑和单脚支撑这两大类别。在体育舞蹈训练中主要借鉴的是芭蕾技术中的旋转技术。在单人旋转技术中, 主要借鉴了芭蕾的转体蹬摆以及躯干的直立技术, 这对掌握个人旋转具有重要意义。在双人旋转技术中, 这种借鉴尤为重要。芭蕾与体育舞蹈最明显的项目特点就是对腿脚的动作有着特殊的要求。在体育舞蹈的下肢动态技术动作训练中, 可以采用芭蕾的半蹲、深蹲、小跳及跳转的训练方法, 来提高体育舞蹈运动员膝关节的正确用力和身体的缓冲能力。同时在体育舞蹈动态技术训练中, 我们可以借鉴芭蕾的擦地、举腿等动作来校正规范运动员的脚形、腿形和舞步的动作形态。

3.2 芭蕾静态技术训练在体育舞蹈中的应用

芭蕾基础训练的静态技术包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熟练运用各种舞姿的能力。芭蕾的静态技术训练手段主要借助把杆。根据动作的需要可采用单手扶把或双手扶把进行训练, 使动作达到完美的动力定型, 找到肌肉的正确用力和全身各部分的正确姿态。身体的控制能力是舞蹈中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 动作完成与否, 动作幅度精准掌握均是衡量身体控制能力的标准。控制能力对脚与地面的关系要求严格, 掌握了脚与地面的关系, 才能控制重心和身体动作的协调、控制动作的节奏速度、脚开的控制能力和立的控制能力。在体育舞蹈中会设计一些静态造型, 尤其是在高级舞步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两人的配合形式, 展现出唯美的画卷, 这些动作的掌握要循序渐进的科学训练。练习初期可以借助芭蕾把杆进行训练, 在找到正确的用力感觉后再脱把练习, 这样对体育舞蹈中静力性动作造型的掌握起到帮助作用。

4 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水平

体育舞蹈的10个舞种风格迥异, 音乐特征也均显不同。在训练中如果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动作的提高上, 那么往往会给舞者养成一种机械化、公式化的动作习惯。一旦舞者缺乏乐感和想象力, 就局限了舞者在艺术创作中的提高。因而在芭蕾训练中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关注音乐, 学会理解音乐, 将身体与音乐融为一体进行整体训练。

音乐的风格要根据编排的动作特点进行选取。教师应引导和启发学生, 拓展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使其心理、肢体能与音符吻合在一起。可以安排一些带情感性、表演性的综合组合作为上课内容, 更要精心选择各种类型的音乐, 通过别具匠心的音乐设计和编排,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 发现舞蹈在不同音乐的烘托下所诠释的不同情感, 培养学生精确捕捉音乐形象的能力, 活跃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表现能力。

5 结论

5.1 体育舞蹈训练在依托芭蕾训练的基础和核心上, 依据自身特点, 浓缩精华, 提炼精髓, 抓住对本专业最有价值的内容, 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训练效果体现最大化, 为体育舞蹈的训练和教学提供坚实的专业支持。

5.2 音乐训练对体育舞蹈有着最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研究借鉴芭蕾乐感的培养方法, 结合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加强音乐相关理论素养, 这对完善我国体育舞蹈运动技术教学训练手段, 缩小我国体育舞蹈运动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 对建立我国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支撑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5.3 动作是舞蹈运动的基本元素, 解决我国体育舞蹈选手动作缺乏艺术表现力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改变以往的动作简单模仿情况, 应将动作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提升到一个理论认识层面。

参考文献

[1]刘薇.芭蕾基训规范之我见[J].前沿, 2008 (9) .

[2]赵卫华.浅谈芭蕾基训课的特点[J].艺术教育, 2006 (6) :10-13.

[3]柴黎明, 长场景.芭蕾基训的基本要素[J].东方艺术, 2005 (6) .

[4]袁水海, 杨威.国际标准舞教程.上海:上海外文出版社, 1996.

上一篇:消失的笔记本下一篇: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