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舞蹈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自身协调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一门主要课程,舞蹈基础训练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其直接关系到舞蹈幼儿律动教学效果,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舞蹈律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论文 篇1:

舞蹈基础训练教学实践问题研究

摘要:中职学校的舞蹈课程主要教授舞蹈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当学校为学前教育学生设置基本舞蹈技能培训课程时,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舞蹈接受程度,教授相关内容,并根据舞蹈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当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从深度和广度来制定训练标准。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适应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基础舞蹈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舞蹈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情绪,拓宽舞蹈视野,为今后的舞蹈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课程;基础训练;教学实践

一、概述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该专业的艺术课程种类多,学时少,其舞蹈课程的特点是注重舞蹈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首先,基本的形体训练课程由芭蕾基训和古典舞身韵训练组成。其次,民族舞蹈民间舞的舞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族的东北秧歌,以及藏族、蒙族、维族、傣族四个少数民族舞蹈,民族舞和民间舞的基本训练以学生把握基本舞蹈风格和基本舞蹈动律为主,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基本的舞蹈表演动作能力。最后一个是编创,以少儿舞蹈编创为主,捉住动机与发展,把握时空力三方面要素,为从事幼师教育行业打下基础。

二、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模式分析

实用性为主的教学模式。虽然专业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并不适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实用性为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掌握基本技能。根据舞蹈基础训练的教学目的,所选择的教材应具有目的性、训练性、系统性。目的性是指在教学中要明确,通过该动作要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训练性主要的含义是一种只针对训练者的具有反复性的训练,除了训练学生身体各重要活动部位的松弛感和身体解放,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更要训练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系统性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组合,再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形成全方位的综合训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例如:游戏法、体验法等。为了保证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在特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学生应进一步增强舞蹈能力,不断激发潜能,努力成为具有一定舞蹈技能水平的学生。其次,突出实用性,舞蹈是一门强调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学科。对孩子们而言,他们看到更多是舞蹈美的感觉和体验。根据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根据专业岗位设置要求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学前教育艺术专业的大学舞蹈艺术课程必须首先是要培养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舞蹈的各种基本技能,能够表演或展示具有一定美感的舞蹈,有效地向孩子们表达舞蹈中的情感,使孩子们体验到舞蹈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最后是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提高,使学生能够创造自然的舞蹈姿势和动作适合儿童表演,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为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需要正确掌握这些基本舞蹈动作的肢体动作训练要求,更多的需要深入了解其舞蹈训练的基本目的和训练方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舞蹈的基本肢体动作、基本肢体律动和学习舞蹈的一些相关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各少数民族、芭蕾舞各基训、幼儿园等舞蹈的基本风格与艺术特点,学习一些具有舞蹈典型性的舞蹈内容,在之后进入幼师行业后,能够适用于幼儿的舞蹈教学中。

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训练教学中,与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糅合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中国古典舞舞蹈是经过不断提炼、加工和创造的传统舞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传承,具有一定典范艺术意义和中国古典风格,有严格的舞蹈标准化基本动作及舞蹈技巧。将其融入古典舞人体韵律教学中,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节奏和美感的综合训练,突出学生在基础训练中的连续性和变异性。因此,在基础训练中渗透古典舞身韵教学,形成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使学生全面提高舞蹈专业知识和能力。现代舞着重于通过肢体的训练,让学生更大程度地了解他们的身体,从而更大程度地控制他们的运动能力。将现代舞融入基础训练,可以通过呼吸节奏和脊柱力量的控制,提升学生核心部位的力量,达到改善舞蹈动作质感的主要目的。现代舞的融入使学生的肢体更加协调,肌肉更加放松,使原本过于僵硬的舞姿变得有美感。

由易到难的教学模式。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用亲身体验示范学习舞蹈肢体动作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方式等进行舞蹈教学。根据学生之前未真正接触过学习古典舞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广大学生对古典舞蹈艺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开始上课前,笔者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古典舞的视频,先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古典舞的柔美,典雅。而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了两个问题:1.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样的感受? 2.有什么动作让你记忆深刻? 在观看过后,请学生们回答提出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古典舞很柔美,认为视频中演员的表演具有感染力,而记忆最深刻的动作,学生都认为是古典舞的一些技术技巧动作。听完学生的回答,笔者引导学生们感受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气息运用,让学生观察,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气息的带动,然后再让同学看一遍视频,通过引导,同学细心的观察到了古典舞中的呼吸重要性。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舞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则是进行八大元素的教学,气息的运用贯穿于八大元素中,笔者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以亲身示范加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动作中呼吸的方法,古典舞的八大基本元素与呼吸的配合,对学生之后学习舞蹈动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舞蹈表演中,要学会调整呼吸,使肢体动作和气息相融合,能够更好的体现古典舞的韵味,使动作线条更加流畅,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与艺术素养。

三、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种专业和多种能力的优秀学前教师,为了提高未来学龄前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掌握基本技能,在舞蹈课程方面要突出面对学前专业的实用舞蹈特点。在教学中,以实用有效性为基础开展舞蹈课程,使学前教育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节奏教学能力,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内涵。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 [J]. 柴蓉.  西部素质教育. 2018(01)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J]. 赵莉.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8)

作者:张文

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论文 篇2:

中职舞蹈基础训练教学实践探究

摘要:舞蹈是幼儿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是能够帮助幼儿锻炼自身协调能力和艺术修养的一门主要课程,舞蹈基础训练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其直接关系到舞蹈幼儿律动教学效果,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舞蹈律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本文从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基础训练教学现状出发,以福州文教职业中专学前教育专业为背景,对中职舞蹈基础训练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构建更符合学情的中职舞蹈基础训练教学内容,采用以实用性为主,多元化融入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提升学生的舞蹈基础动作水平,适应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关键词:基础训练  学前教育  中职舞蹈课程  教学实践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大部分的职业中专学校里,都有开设舞蹈课程,中等职业学校的舞蹈课程主要教授舞蹈的基本技能和相关知识。学前教育专业的建立是为了培养学前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当学校为学前教育学生设置基本舞蹈技能培训课程时,需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舞蹈接受程度,教授相关内容,并根据舞蹈领域对幼儿园教师的当前需求,设置课程内容,从深度和广度来制定训练标准。不同基础的学生可以适应的舞蹈教学内容、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对学前教育学生进行基础舞蹈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舞蹈能力,而且可以有效地培养情绪,拓宽舞蹈视野,为今后的舞蹈教学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中职舞蹈课程概述

(一)中职舞蹈课程特点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培养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该专业的艺术课程种类多,学时少,其舞蹈课程的特点是注重舞蹈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学前教育的特殊专业还要求学生掌握适合幼儿园工作需要的艺术,比如音乐和舞蹈技能。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舞蹈课有其独特的就业特点,专业面向学龄前教师。舞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形式,舞蹈的美学功能在理解生活、理解世界以及形成每个学龄前儿童的世界观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这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替代的。

在福州文教职业中专的学前教育专业中所开设的舞蹈课程也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与实用价值,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基础训练内容。由于该专业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舞蹈学习基础,或者仅仅有一点基础,能力较弱,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对该专业的基础舞蹈训练课程内容的训练方式进行相应调整,贴近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

首先,基本的形体训练课程由芭蕾基训和古典舞身韵训练组成。其次,民族舞蹈民间舞的舞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汉族的东北秧歌,以及藏族、蒙族、维族、傣族四个少数民族舞蹈,民族舞和民间舞的基本训练以学生把握基本舞蹈风格和基本舞蹈动律为主,目的主要在于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节奏感和基本的舞蹈表演动作能力。最后一个是编创,以少儿舞蹈编创为主,捉住动机与发展,把握时空力三方面要素,为从事幼师教育行业打下基础。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生的入学年龄大多在14至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可塑性强,通过系统训练, 学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文教实习期间,笔者所带的班级都是20级刚入学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没有接受过舞蹈专业培训,因此,学生的舞蹈基础薄弱。当学生参加舞蹈技能课时,他们的学习态度大致分为三类:一种是被动接受舞蹈专业课程,只学习必修课程学分的安排;二是因为有兴趣而积极学习舞蹈,有一定专业的舞蹈技巧课程知识;最后一类是,在被动地接受专业课程安排和学习后,他们对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愿意在此技能课程中学习一些东西。基于以上三种学习舞蹈技能课程的态度,经过一到两年的舞蹈技能课程专业培训,学生在舞蹈各个方面的能力差距特别大。

首先,大部分的中职学生舞蹈基础较差,所以中职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并不具备良好的自然条件,身材比例较为一般,身体的灵活性也不是很突出。但是在这次实习中,笔者任教的音乐班拥有较强的乐感,并且喜欢学习舞蹈中的相关知识,在学习舞蹈时能够很好地表达舞蹈本身的情感。为个体差异如此大的中职学生进行教学,给中职的舞蹈教师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次,学生的自律能力较差。中等职业学生的入学年龄大多在14至15岁之间,他们是未成年人,思想还不稳定,并且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入学之前,他们通常会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过于活跃,自由散漫,无纪律等,学生上舞蹈课时的课堂纪律较差,所以笔者在任教期间比较注重提高学生在舞蹈课的纪律要求。

最后,大部分学生属于被动接受舞蹈专业课程,只是为了完成学业,对舞蹈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过于随意,没有认真对待舞蹈课程,也有一部分是在被动接受舞蹈课程后,对舞蹈产生了兴趣,开始自觉的学习舞蹈内容,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内容,课后也努力练习每节课学习的新动作,开始喜欢一些与舞蹈相关的知识,学生在舞蹈课上完成的动作掌握地越来越快,越来越熟练。

二、构建中职舞蹈基础训练教学模式

(一) 实用性为主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要求和特色,该专业的学生舞蹈基础普遍较薄弱,因此,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中职学生的基础动作进行训练,从而突出基础训练的必要性,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构建以实用性为主的教学模式。

首先,采取实用性为先,弱化专业性的教学模式。弱化专业性,不是指放弃舞蹈教学模式的专业性,而是指提取舞蹈中具有系统性的、训练性的教学模式。针对专业艺术舞蹈院校学生实行的训练方式,虽然专业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并不适用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实用性为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掌握基本技能。根据舞蹈基础训练的教学目的,所选择的教材应具有目的性、训练性、系统性。目的性是指在教学中要明确,通过该动作要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学生应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训练性主要的含义是一种只针对训练者的具有反复性的训练,除了训练学生身体各重要活动部位的松弛感和身体解放,还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更要训练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系统性是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的教学内容,要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组合,再提升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上,形成全方位的综合训练,选择适合他们的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例如:游戏法、体验法等。为了保证职业能力和素质提高,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课程的学习能力。因此,在特定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学生应进一步增强舞蹈能力,不断激发潜能,努力成为具有一定舞蹈技能水平的学生。

其次,突出实用性,舞蹈是一门强调实用性和适用性的学科。对孩子们而言,他们看到更多是舞蹈美的感觉和体验。根据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根据专业岗位设置要求的基本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学前教育艺术专业的大学舞蹈艺术课程必须首先是要培养广大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舞蹈的各种基本技能,能够表演或展示具有一定美感的舞蹈,有效地向孩子们表达舞蹈中的情感,使孩子們体验到舞蹈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最后是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力提高,使学生能够创造自然的舞蹈姿势和动作适合儿童表演,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作为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他们除了需要正确掌握这些基本舞蹈动作的肢体动作训练要求,更多的需要深入了解其舞蹈训练的基本目的和训练方法,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舞蹈的基本肢体动作、基本肢体律动和学习舞蹈的一些相关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是要让他们能够深入了解各少数民族、芭蕾舞各基训、幼儿园等舞蹈的基本风格与艺术特点,学习一些具有舞蹈典型性的舞蹈内容,在之后进入幼师行业后,能够适用于幼儿的舞蹈教学中。

(二)多元化融入教学模式

舞蹈基础训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舞蹈基本的动作训练,发展肢体协调性,提升学生舞蹈的形体美、动态美。在基础训练教学中,与中国古典舞、现代舞糅合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1.古典舞身韵

中国古典舞舞蹈是经过不断提炼、加工和创造的传统舞蹈,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文化传承,具有一定典范艺术意义和中国古典风格,有严格的舞蹈标准化基本动作及舞蹈技巧。将其融入古典舞人体韵律教学中,不仅可以解决学生肢体语言的表达,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对舞蹈节奏和美感的综合训练,突出学生在基础训练中的连续性和变异性。因此,在基础训练中渗透古典舞身韵教学,形成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舞蹈技能,使学生全面提高舞蹈专业知识和能力。

2.现代舞

现代舞着重于通过肢体的训练,让学生更大程度地了解他们的身体,从而更大程度地控制他们的运动能力。将现代舞融入基础训练,可以通过呼吸节奏和脊柱力量的控制,提升学生核心部位的力量,达到改善舞蹈动作质感的主要目的。现代舞的融入使学生的肢体更加协调,肌肉更加放松,使原本过于僵硬的舞姿变得有美感。

三、中职舞蹈课程的教学实践——古典舞身韵

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常是采用亲身体验示范学习舞蹈肢体动作的艺术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口传身授的舞蹈教学方式等进行舞蹈教学。根据学生之前未真正接触过学习古典舞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广大学生对古典舞蹈艺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在开始上课前,笔者为学生们播放了一段古典舞的视频,先让学生直观感受一下古典舞的柔美,典雅。而在播放视频之前,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1.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有什么样的感受?2.有什么动作让你记忆深刻?在观看过后,请学生们回答提出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古典舞很柔美,认为视频中演员的表演具有感染力,而记忆最深刻的动作,学生都认为是古典舞的一些技术技巧动作。听完学生的回答,笔者引导学生们感受古典舞中最重要的气息运用,让学生观察,演员的每一个动作都有气息的带动,然后再让同学看一遍视频,通过引导,同学细心的观察到了古典舞中的呼吸重要性。

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对古典舞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则是进行八大元素的教学,气息的运用贯穿于八大元素中,笔者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以亲身示范加讲解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动作中呼吸的方法,首先是基本的提与沉,在掌握提沉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含和仰。其次是冲与靠,这两个元素动作是最难的,学生容易出现压旁腰的情况,所以要引导学生,肩膀保持与地面平行,肋骨向二、八点方移动。最后是腆和横移,腆是向前的延伸,用后背胸腰发力,横移是肋骨的移动,肩膀保持与地面平行,肋骨向三、七点方横移。先讲解动作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实践,亲身体会舞蹈动作与呼吸之间的联系。在单一训练中可以配合不同的节奏规律来练习,一个八拍完成动作,和四拍或两拍完成动作,呼吸要与节奏相配合。在单一的训练达到要求后,才可以进行组合教学。古典舞的八大基本元素与呼吸的配合,对学生之后学习舞蹈动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在舞蹈表演中,要学会调整呼吸,使肢体动作和气息相融合,能够更好的体现古典舞的韵味,使动作线条更加流畅,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与艺术素养。

四、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种专业和多种能力的优秀学前教师,为了提高未来学龄前教师的艺术素养和掌握基本技能,在舞蹈课程方面要突出面对学前专业的实用舞蹈特点。在教学中,以实用有效性为基础开展舞蹈课程,使学前教育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节奏教学能力,以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全面发展,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内涵。

参考文献:

[1]来雅莉.试论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基训[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1).

[2]杜涓.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舞蹈技能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0(08).

[3]齐娟.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课程设置及授课方法[J].大舞台,2009(02).

[4]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11(04).

[5]郭凌.浅析基本功训练在民族民间舞蹈中的重要性[J].青年与社会,2014(18).

[6]陈丽.论舞蹈教育在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和发展新模式[J].艺术教育,2013(01).

[7]赵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8]阿斯茹.幼儿舞蹈教育的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毕玉娟.学前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柴蓉.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J].西部素质教育,2018(01).

作者:陈频 蔡薇

基础训练舞蹈教学论文 篇3:

探析当前大学舞蹈课程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我国各大高校开设的舞蹈专业课程种类繁多,鉴于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基础性作用,舞蹈专业的学生要求必修这门课程,甚至在其他非舞蹈专业的学生当中,芭蕾基础训练也逐渐被推广开来。本文介绍了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重要性,分析了芭蕾基础训练教学的现状,提出了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舞蹈课程;芭蕾基础训练;教学改革

一、高校芭蕾基础训练课程的重要性

对于一般学生来说,进行芭蕾基础训练(以下简称“芭蕾基训”)的目的并不是成为一个专业的舞蹈演员,所以在技术能力的要求上不会太高。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芭蕾基训能够为他们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在肢体的解放、挺拔身形的塑造、身体平衡控制能力的培养等,这些对于舞蹈演员来说都是最为基本的要求。芭蕾基训在形体塑造方面讲究四要素“开、绷、直、立”。通过“开、绷、直、立”的不断训练,学生不仅解放了肢体,而且在形体、气质、精神、艺术修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二、芭蕾基训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高校已经意识到了专业芭蕾基训课程的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推广和运行,但是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1)学分、课时分配不合理。

舞蹈类专业课程种类繁多,很多高校舞蹈专业虽然开设了芭蕾基训课程,但是对这门课程学分、课时的安排不够严谨,没有引起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因为课时安排太少,没有形成良好的教学运行体系,导致教师和学生都缺乏积极性,学生的肢体得不到很好的解放。

(2)侧重理论教学,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手段单一。

芭蕾基训课程的开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但

其更多的是一门实践课程,所以更需要老师进行专业的现场指导和训练。

还有,很多高校在教学内容方面不太规范,教材也没有针对性,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对芭蕾基训认识的目的。除此以外,芭蕾基训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舞蹈的兴趣,不应把教学手段单一化,只重复一个或几个简单动作的练习,这样很难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3)设施、装备、场地不齐全。

很多高校的芭蕾基训课程只注重体力锻炼,对芭蕾舞练习的目的把握不清,經常是安排好几个班学生集中在体育场公开授课,这样是不合理、不科学的。而且,学校没有专门的练舞教室,教室内也没有安装扶杆和镜子,学校设施的不齐全,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芭蕾基训的目的就难以实现。

(4)师资配备不足。很多高校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上芭蕾基训这门课程,

芭蕾基训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基础课程,要放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在学习上。但很多高校在教师安排上不重视,很多教师兼任多门课程,授课的教师不熟悉本舞种的授课方法和内容,缺乏芭蕾的专业素养以及上课的精力,最后只能将芭蕾基训课程随便应付,并没有根据课程设置的初衷来实施。

三、芭蕾基训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以上提出的芭蕾基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革的思路和建议。

(1)建立健全的课程教学体系。这就要求合理安排学分、课时,规范教学活动,使用规范的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按计划系统有效地进行。

(2)改善教学的物理环境。建立专门的芭蕾基训教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学生上课着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3)加强舞蹈师资队伍建设。要求芭蕾舞蹈教师,不仅能够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芭蕾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更能指导学生进行芭蕾基础技能的训练和美感的培养,只有具备优秀的教师资源,才能真正将课程落实到位。

现在,不少高校已经认识到芭蕾基训在舞蹈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已在教学中积极开展芭蕾基训的教学活动。高校不仅应为其提供完备的物质基础,还应在师生之中推广其重要性,让这门课程能真正得以实行,让芭蕾基训充分地发挥其训练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王冬月,王 凡,孙海芳.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陈 哲.高校芭蕾舞蹈教学的探索.艺海,2007(01).

作者:邹婵娟

上一篇:桥头跳车公路工程论文下一篇:广电系统思想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