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教学

2024-05-04

标点教学(精选十篇)

标点教学 篇1

一、标点,点出趣味

让学生对标点符号有感觉,首先要让学生感知标点符号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感受标点符号的妙用,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我们要做个有心人。教学《清明》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培养学生对标点的感情。

师:这是一首诗,但是老师把其中的标点改一下,就能变成一首词,同学们觉得可行吗?(接着我将黑板上的诗歌加上了这样的标点)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版本的《清明》有何不同?

生读后交流发现:诗和词的停顿不同,意蕴也就不同,但是同样韵味十足。

对于学生对标点感情的培养并没有止步于此,我又让学生将《清明》一诗,不加一字,不减一字,只是改变了标点符号,变成电影里的一个镜头。不多久,电影版的《清明》新鲜出炉,时间、地点、场景、对话皆有: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我又让两位学生根据这个小剧本上台演一演,在学生的精彩演绎中学生对小小的标点符号充满好奇,这小小的标点确实不可小觑。通过老师有意而为之,让学生感受到标点的魅力无穷,为学生关注标点,准确使用标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标点,点出意义

标点是有“意”的,它所表达的“意”,相对于语言文字往往是抽象模糊的,但静静思考、咀嚼,用心会意,便能真正读出它的魅力和神韵。

《爱如茉莉》一文中,作者曾经对妈妈所说的“爱如茉莉”不以为然,但在看到病房中父母执手而眠的场景,听到父母甘心为对方付出的朴素表白后,怦然心动,发出由衷的感叹———“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假如请你给这两句话加上你的标点,你想用什么?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觉得这样能表达我的激动。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用两个感叹号表达对这种真爱的赞扬。

师:假如说他(指第一个发言的学生)的激情有十分,那么你的激情有百分。标点是有感情的。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第一句是对爱的思考,第二句是肯定的回答。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作者一开始对妈妈说的那句“真爱就像茉莉”不以为然,现在,她终于认识到流淌在生活细节中朴素的爱才是真爱,她对爱的思考是无止境的,用省略号能表达这个意思。

生:我也用省略号。真爱像茉莉一样散发着幽香,它袅袅地钻进我们的心田。

师:标点是有个性的,它表达着对爱的理解,作者用的是什么标点?

生:“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师:那么激情洋溢的感叹号,不用;那么耐人寻味的省略号,也不用。偏用这么平常的逗号、句号,为什么?

生:真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用朴实无华的逗号和句号就足够了。

生:真爱和茉莉一样是默默的,不张扬的。

师:平平淡淡才是真,爱到深处却平常啊!

生: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感情齐读)

由“加上你自己的标点”,到比较、品味文中所用标点的意蕴,学生通过小小标点感悟到语言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不仅捕捉到那种言语之外的“可解不可解”之意,还升华了对爱的认识。

三、标点,点出实践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要训练的,单单靠老师上课讲一下,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没有效果的,听完就忘。在平时的写作、练笔训练中必须要强化。

《花瓣飘香》中有一段人物的对话,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笔: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我跟小女孩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一盆放在母亲的阳台上,当母亲看见这一盆月季,会怎样对我说?请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想象人物之间的语言,完成一篇练笔。同时,要注意用上正确的冒号、双引号,在写人物对话时可以分段。经过指导,大部分学生的练笔写得很成功———

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当我把花送给小女孩时,小女孩一脸惊奇地问:“你为什么要把这盆花送给我?”

“我被你那懂事、敬重父母的孝心给打动了。我把它送给你,表示我的谢意,也希望你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我轻轻地说。

小女孩眼睛里闪动着泪花,感动地说:“嗯,谢谢。我也希望我妈妈的病快点好起来,爸爸快点回来。这样,我们一家就团聚了。”

“希望你妈妈闻到月季花香会高兴。”我微笑着说。

接着,我缓步向家走去,小女孩看着我离去的身影,流下了眼泪……

在这样的练笔中,学生不但能够使用丰富准确的提示语,而且能够训练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对于冒号、双引号的使用有一个训练的过程,那么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就能够提醒自己。

标点符号的掌握与运用是学生所学知识结构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往往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标点符号,并有意识地去引导品味、咀嚼、想象,使其变成丰富的教学资源,切实提高学生使用标点能力的同时,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标点符号教学反思 篇2

一、使学生认识标点符号的重要

标点符号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工具,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意蕴标点里,情涵不言中”的功效。标点符号如果运用得当,就能够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分辨不同的语气,确切理解词语性质和意义。郭沫若说过:“标点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着独特的作用,很多文学作品都是借助标点传情达意的。叶圣陶曾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小学生应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标点的意义,并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二、教给学生加标点的方法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平时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文中的语言环境具体讲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2、多布置标点符号方面的练习和作业,要加强对标点符号运用的练习,要学会学以致用。

3、进行作文训练时我们要强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发现错误我们要及时分析纠正,促使学生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标点符号教学不可忽略 篇3

一.标点符号教学一直被忽视的原因

在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和学习实践中,标点符号的教和学都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尽管无论是2001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11年颁发的新课程标准,都对标点符号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标点符号的教学还是严重地被忽视了。且不说教师是否按照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去进行了标点符号的教学,就连教材的设计,教学评价的形成等也对这一块的知识存在着明显的忽视。对标点符号教学和学习的忽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教材的编排对标点符号教学内容的忽视。

以国内最广泛应用的人教版教材来说,教材的设计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显不相符合。新课程要求学生在1至6年级阶段要掌握16种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且对每一个年级要掌握哪一种标点符号的用法都有具体的要求,而小学1至6年级的语文课本里面根本没有出现专门的标点符号教学板块,连对基本的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解释都没有,只是在某些练习当中偶尔会有些关于标点符号的内容。到了初二下学期,才在学生的语文课本的附录里出现了国标版的《标点符号用法》。因此这一块的内容也就不容易引起老师和学生们的注意,从而没有在这上面投注应有的精力。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就没有打好基础,导致后来在高年级的写作中问题频出。

2.课程评价过程中对标点符号考察的忽略。

标点符号的教学之所以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我们的课程教学评价是密切相关的。在2001年和2011年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对标点符号的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在评价建议方面,却完全将这一方面的内容忽视了。这是否给了我们教学者和学习者一个这样心理暗示:标点符号不作为考察评价的对象,因此无足轻重?此外,尽管在历年的高考和中考题中,经常会有对标点符号的考察,但是其所占之分值非常低。老师们在平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时,往往只是考虑文章的立意、题材、表达手法、是否紧扣主题等方面的内容,对标点符号的要求非常低,基本上只要学生写的不是“一点到底”的文章,教师们就很少费心思去注意他们在行文当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否恰当,当然也就不会在点评作文时给出相关的建议了。因为在中考、高考的作文当中,标点符号的误用、滥用,一般不作为扣分的关键点。这就给了老师和学生们一个错误的导向——标点符号不值得重视。毕竟,在这样一个分数至上的年代,还有谁会去注意一个小小的对分数没有影响的标点符号呢?

二.重视标点符号教学的必要性

标点符号在我们的语言表达过程中起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作用呢?1995年国家语委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国家标准》指出:“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同样的一句话,标点符号的用法不同,就会有不一样的意思。

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关于标点符号故事。故事是这样的:明朝有个叫徐文长的才子,有一回他去访问朋友,恰巧碰上阴雨连绵,只得留在朋友家里。 过了几天,这个朋友看他没有走的意思,想催他走,又不好说,就写了张字条,放在客厅里。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徐文长来到客厅后,看到字条,默默念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他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对朋友使自己难堪的做法很生气,但发现这个字条没有标点,便加上了标点。变成: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字也没动,意思正相反。主人看见了,脸也红了。因此,标点符号在书写和表达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标点符号的使用就如煮菜放的盐一般,多了不行,少了则无味,要用到恰到好处才行。

三.对于改进标点符号教学的一些建议

标点符号在语言表达中确实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针对目前的现状,我们该如果改进标点符号的教学,以使学生表达能力得到一个质的提升呢?对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增强意识,特别注重低年级标点符号的学习,同时也要兼顾高年级对标点符号规范使用的巩固。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一至六年级阶段对标点符号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而在七至九年级阶段对对标点符号学习的目标要求明显削弱了许多,就只剩下了一句:“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而同时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则完全没有提及标点符号学习方面的内容。这说明我们在大政方针上对标点符号的学习的重要性还是没有充分的重视,且严重忽略了对标点符号知识的巩固学习。

(2)教师要摒弃功利思想,要有长远的发展眼光,看问题不要单纯从眼下的升学率出发,而是以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能力,从各方面培养学生整体的表达能力,将标点符号教学放到提高学生整体语文素养的高度上,高度重视,充分指导。

(3)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现在常用的法定标点符号有16种,每一个标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表达和用途。标点符号既没有读音,学习起来也不像语法一样有规律可循,这使得标点符号的学习令人感到相当的枯燥无味。我们要让学生领会各个标点符号的意义并正确地使用它们,是应该下一番力气使得这枯燥的学习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寓乐于学。

(4)结合朗读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知标点符号所表达的含义。在课文朗读时,学生往往会发现不同标点的句子,读起来意思也就不一样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文当中用标点符号表现作者情感的瞬间,引导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知。通过一些语句的对比,如:“真的?”“真的。”“真的……”,让学生在标点的指导下,比较正确地把握其中的感情并通过不同的语气和声调的朗读来体现,以此来强化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感知。

(5)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教学评价从一定程度上说,就是一个方向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有着很强的导向性。教师在点评学生平时的作业和作文时,对一些学生误用或滥用标点符号的行为,要及时点评纠正。长期如此坚持,学生正确、严谨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就能养成。

四.结语

标点符号在书面表达中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何重视并有效地进行标点符号的教学,让标点符号教学成为发展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块不可或缺的阵地,是一个需要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在实践中对标点符号教学的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带来的不良影响,切实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标点符号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武晓兰,江海燕.标点——跳动的文字音符[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2]郭攀.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林穗芳.标点符号学习与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张运卉,吴长安,陈国良.关于中学标点符号教学问题探讨[J].观察与探索,2007年第2期:55-56。

[5]吴琳娜.加强标点符号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年第4期:51。

[6]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http://www.yuwen123.com. 2012年2月。

交互白板, 使标点教学也精彩 篇4

2009年12月, 在“常州市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培训会”上, 我校陈明珠老师上的《练习6“处处留心”的标点部分》, 就此作了探索。教学中, 陈老师基于交互白板,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游戏即学习、学习即游戏的过程中, 了解了标点, 运用了标点, 进而掌握了标点, 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上课之后, 很多参加培训会的代表都由衷地赞叹天士博交互白板的强大功能, 竟然能使“练习”这样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趣味盎然。反思这节课, 主要有以下亮点。

●●交互白板独特的创设和谐协作课堂环境的功能,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实效

如本节课有“配对游戏”、“小猪闯关”两个游戏。“配对游戏”主要是利用白板的拖拉功能, 使学生对常用标点的作用有初步认识;“小猪闯关”主要是用白板的录像暂停、照相等功能, 使学生能不同程度地用好标点。这两个游戏能否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取决于能否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和动口的参与机会。由于在交互白板提供的交互平台上, 可以开展基于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协作教学与学习, 因此, 交互白板不仅是老师教学的平台, 更是学生学习的平台。在本节课中, 师生双方也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个独特的功能, 使学生不断地操作、游戏、闯关、练习, 才最终实现了学生的全员参与,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地全面了解和运用了标点, 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

●●交互白板强大的交互功能, 能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在本节课“小猪闯关”的第二关 (智慧关) ——“为‘甲队打败乙队得冠军’这句话加标点, 使它至少表示两种意思”的教学中, 由于白板的参与, 孩子们的创造竟远远超过了我们的预想。他们非常踊跃, 纷纷上前点标点:“甲队打败乙队, 得冠军。”“甲队打败, 乙队得冠军。”“甲队打败, 乙队得冠军?”“甲队打败乙队, 得冠军!”……陈老师再分别利用交互白板的照相功能, 把孩子们的答案一个个排好队留在上面, 充分激发学生成功感和自豪感。最让我们惊叹的是一个男孩子的表现, 只见他胸有成竹地走上前, 边加标点边说:“甲队打败乙队!得冠军?我们为甲队打败乙队而欢呼, 所以加感叹号。但甲队打败乙队后就一定得冠军了吗?所以加问号。”独到的见解, 赢得了满场掌声。这个精彩, 缘于交互白板提供的互动、开放舞台, 在无拘无束的思维状态中, 孩子们的智慧和创造得到充分的激发。课后很多老师这样感叹:“没有交互白板, 没有现代教育技术, 这个练习怎么可能有这么精彩, 标点活了。”

●●交互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 使课堂随机教学资源的利用显得灵动而有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中, 由于无法对学生的典型生成资源进行及时直观的呈现, 就常常使得老师无法进行适时和针对性的指导, 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本节课的难点就在于书上例段中的转述句——“客人们问他到哪里去了”如何加标点。而要使学生较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先进行尝试练习, 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对此, 在教学过程中, 陈老师就积极利用白板的即时生成功能, 在学生尝试练习的过程中巡视, 发现典型问题及时用带蓝牙功能的手机拍摄下来, 然后立即通过蓝牙功能上传到白板, 再通过图形标注库, 将直接对话“客人们问你到哪里去了”与转述的句子进行比较, 并创设对话情景, 分别加上不同的标点引导讨论, 很轻松地就突破了这一难点。就白板这一独特功能的实际效益看, 相对于之前的实物投影来说, 不仅有上述的及时点评作用, 而且还能将评价的过程记录下来, 作为上课老师进行课后反思、今后复习和年级组内集体备课时的再生资源, 所有老师都可根据课堂中生成的这一份份资源, 全面深入地剖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总结解决这些共性问题的相关经验与策略。

●●交互白板灵活的资源整合功能, 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使教学过程富有生机和活力

在本节课中, 陈老师除了自制了教学课件, 最为突出的亮点是引进了“苏教版小学语文配套学习软件”中部分内容, 这套软件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 不仅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的拓展, 更为主要的是对教材内容作了极富趣味性的数字化编排, 设计了很多学生喜爱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标点符号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 如何使这一教学生动起来, 是提高效益的关键。而这套软件中的一些内容和设计就刚好能弥补这一不足。由于交互白板能够实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的灵活的整合, 因此, 就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教育资源。陈老师在多次使用学习这套软件, 从孩子的角度考虑, 有机、适度地把相关的内容引进了课堂, 如开始的配对游戏, 就是用光盘中的保龄球游戏转化来的;后面的小猪闯关的第一关 (基础关) , 则是光盘中的实际游戏。从课堂实效来看, 这些游戏的引进, 不仅没有破坏原有的课堂教学情景, 反而极大地丰富了学习的过程,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教学实效, 展现了交互白板整合资源的魅力。

《有趣的标点》教学设计 篇5

2、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感叹句和问句的语气。

3、能在不同语境中恰当地使用标点符号。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句子,学会恰当地使用问号和感叹号。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本课,让孩子对问号和感叹号有一个表象的认识。

师:小朋友,请你来猜猜标点符号。(出示课件)

1.形状像个小耳朵,爱向别人提问题。

聪明的你猜出来了吗?没错,这就是问号。

2.一竖一小点,有时哭来有时笑,有时闹来有时叫,天天就爱喊口号。

你也猜出来了吗?没错,这就是感叹号。

师:小朋友,现在这两个标点符号迫不及待的想出来和你们见见面。

板书课题---有趣的标点

二、结合具体情境,学习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结合问号和感叹号在句子里的实际运用进行教学,让孩子明白问号和感叹号在使用时不仅仅可以根据句子的语气来选择,也可以根据句子中的一些重点词语来区别运用。

1、首先出来的是问号。(出示课件)

“小朋友你好,我是问号,我最爱思考,最爱提问题

我是好奇宝宝!我呀常常出现在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里。”

师:听完问号的介绍,小朋友,你肯定记住了,问号啊,是用来表示“疑问语气”,通常用在疑问句中。

2、师:听完问号的介绍,感叹号也很着急的跳出来了。(出示课件)

“我更了不起,我常常出现在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当中,表示命令、赞叹等强烈语气的句子都要用上我!”

感吧号最喜欢别人夸它了。听完感叹号的介绍,我们知道感叹号往往出现在表示“感叹语气”的句子中。好了,听到这里,我们来看看它们各自在句子中的运用吧。

3.师:现在请你们先读读以下四句话,想一想,它们后面应该加上什么标点符号。

出示:1.为什么呢

2.这是什么花呀

3.你要到哪里去

4.是要下雨了吗

师:我想你们都会读了,现在来听老师读一读。

师:通过诵读,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这些句子的后面都应该加上问号,因为它们都是表示疑问语气的句子,需要别人的回答。可是如果我们还是不知道这些句子的语气,那怎么办呢,没关系,别着急,这些句子也有一些小秘密,我们来看看第一句“为什么呢”,第二句“什么……啊”,第三句“哪里”,第四句“吗”,这些词语都比较特别,都表示疑问的语气,所以啊以后我们看到“为什么、什么、哪里、吗、呢”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们基本就可以判定,这些句子都要用问号,你加对了吗?

师:下面还有一些句子,请你试着读一读。

出示:1.这里太美啦

2.美丽的小路好香啊

3.啊,多美的夏夜呀

4.真糟糕

师:好啦,我知道你们都是小小的朗读大王,现在听老师也读一下。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前面的三个句子都是在夸,所以表示的是感叹的句子,所以应该加上感叹号。第四句“真糟糕”表示强烈的语气,所以后面也应该加上感叹号。

师:和表示疑问的句子一样,我们也可以抓住一些重点的词语。当我们看到“太……啦、啊、多……呀、真”这些词语时,都应该加上感叹号。

三、巩固训练,深化成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记住了吗?好,现在老师出几个句子考考你们。

出示:1.他的家在哪里

2.你吃饭了吗

3.她的铅笔呢

学生自己填写,小组汇报。

出示:1.这西瓜真甜

2.这画多漂亮呀

3.今天天气太热了

师:我们再来看这三句,你们也来读一读。

巩固运用,加深孩子的认知。

师:小朋友们,你们学会了问号和感叹号的运用了吗?

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组内交流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谈阅读教学中的标点研读 篇6

在很多文本中,标点符号都向读者传达着作者的心声,对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标点的停顿,更要关注这些标点符号“停顿”所带来的语言的变化。如“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小鹰学飞》)在这句话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读出小鹰询问的语气,体会小鹰的虚心,更要关注这中间的两个省略号。文本中的“……”并不表示省略了什么话语,而是表示小鹰的呼吸快而短促。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就要指导学生读出小鹰急促地喘着气的样子。

二、 透视标点本质,倾听文本心声

当一个标点反复出现在一句话中时,就暗示我们应该拿着放大镜去细细琢磨、用心感悟,就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反复,作者想表达什么?如“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天火之谜》)这句话中连续使用了三个“!”,意义重大,一位老师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师:“欣喜若狂”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非常高兴,高兴得快要发疯了!

师:从哪里能感受到他的欣喜?

生:“喊”这个字。

生:三句话很短,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

师:对!三个简短的句子,还有三个连续的叹号!那么,可以把其中一个改为问号吗?

生:不可以,因为这样就会显得很平淡,不能表达出富兰克林当时的激动、高兴的心情。

师:那么,怎样才能读好这段话呢?(学生练读)

师:同学们,这三个叹号最真切地表现了富兰克林当时的心情。他终于揭开了雷暴之谜,他的心里该是多么的高兴,他不禁若狂地喊道——(生齐读)

师:此时,他的心里激动之极,他欣喜若狂地喊道——(生齐读)

师:此时,他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他欣喜若狂地喊道——(生齐读)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借助标点的意蕴,引领学生感悟词语魅力,让隐含其中的情感敞亮开来,就可以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课文。

三、 赋予标点意义,提升文本价值

文本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需要理解的关键句、需要体会故事中人物内心的情感,而这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试一试给句子增加标点符号,采用蒙眬处理的方法理解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检阅》)这句话中一共有5个问号,表达了儿童队员们左右为难的复杂心情,为了克服学生因对人物内心活动理解不够透彻而导致朗读直白,我作了以下尝试:出示句子:“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在每一个问号后都加上了一个省略号)

师:你知道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吗?请用心思考,将它填补进去。

生:我觉得很矛盾,好像怎么填都不合适。

师:是呀,这些答案其实藏在每一个队员的心里,大家的心里都很明白,但谁也不愿意表露出来。请大家一起把队员们复杂、矛盾的心理读出来。(生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挖掘了省略号这一潜在的、隐形的教学资源,通过深入研读文本、强化体验,从而主动地进入儿童队员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与文本的角色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合二为一,自然交融。

四、 创新标点布局,赋予文本新生

在进行文本研读时,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文章题目本身就极具情感,既是文本精华的浓缩,又是自我感悟的延伸。例如《生命 生命》一课,教者先是引导学生注意文章题目的特点——两个相同的词语,学生对课文进行充分感悟之后,再告诉学生“请你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化作标点,添加在课题中”。学生情绪很是高昂,有人说:“我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上一个问号,在第二个‘生命’后加上一个感叹号。因为这两个词语可以概括全文!作者一开始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后来真正明白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自己的感叹!”有的说:“我觉得要在两个生命的后面都加感叹号,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对生命的震撼。”……这样不仅使标点化作了生命的乐章,更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单 位:溧阳市外国语学校)

低年段加标点教学策略例谈 篇7

一、读一读, 根据语气, 正确选择标点

《语文园地四》“填一填”意在训练学生能够根据不同语气选用正确的标点符号。教学时, 可先让学生读例句“狐狸为什么说葡萄酸呢 (?) ”, 知道句子提出一个问题, 用上问号表示疑问, 明白标点符号对提示语气所起到的作用;然后再让学生自行练读句子:葫芦藤上挂着三个小葫芦 () ;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 ;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 () 。说说这些句子表达什么语气, 应选用什么标点, 试着填一填, 再读一读, 看看这样选用标点是否正确。如“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 ”这句话, 可引导学生抓住“真甜”“啊”重读, 明白这是高兴、欢呼的语气, 加上感叹号最能把这种语气表达出来。

二、填一填, 借助儿歌, 规范书写标点

规范书写标点符号, 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中, 可组织学生相互说说这些标点像什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然后教师可借助儿歌, 如“疑问与发问, 耳环耳下见 (?问号) ;命令与欢呼, 滴水下屋檐 (!感叹号) ”, 帮助学生识记标点, 并适时范写, 提醒标点符号在格子里的书写占位, 引导学生规范书写标点。

三、练一练, 拓展延伸, 学会运用标点

实践出真知。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本次训练所学习的标点符号, 教学时, 可依据学情, 设计相应练习, 进行当场检测。

如:我能给句子加上不同标点, 让句子表达出不同意思:小张踢球去你去不去。

检测时,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 想一想, 加一加, 再根据加上的标点, 读出不同语气, 说说句子意思。这样的练习设计, 基于训练目标, 有利于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度。

谈谈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的一些体会 篇8

一、教师要加强对标点符号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一套符号, 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句子结构, 辨别不同的语气, 确定词语性质和语句意义, 能够使文章眉目清爽、层次分明, 是文字书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我们的教师经常认为标点符号教学是中考、高考的内容, 是升学考试的要求, 技校语文教学根本没必要去钻这个“牛角尖”, 因而常常忽视了标点符号方面的教学, 主要表现在:

1、脱离语文课堂教学。

技校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又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 加之我们不必因各种质量考试而对学生进行标点符号的专题复习, 因此许多教师在语文授课时, 对字音、词义、修辞、文章内容、思想艺术等比较重视, 而对标点符号方面仅是一带而过, 甚至根本不提。我想长期脱离标点符号教学, 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课文, 也会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失去一些魅力。

2、标点符号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脱离。

作文是语文教学重要环节, 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都是从选材、立意、谋篇等方面指导, 却忽视标点符号的指导。孰不知, 标点符号用得好,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使语言表达得更加准确、生动、细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标点很要紧, 如果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 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

针对上述两方面, 我认为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 应重视标点符号的作用, 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首先, 要让学生感知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引导学生品味标点符号的妙用。如传说有一位书法家为他人题写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但书法家由于一时疏忽, 题诗时漏掉一个“间”字, 情急之下书法家急中生智, 用王之涣的诗意填词, 于是这首诗就变成一首美妙的词:“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这不能不说是标点符号给我们留下的趣闻。又如相同一段文字, 点断的位置不同, 表达的意思则会随之发生变化, 甚至相差很远。

例1我同意他也同意你怎么样

这句话可有两种点断方式:

(1) 我同意, 他也同意, 你怎么样?

(2) 我同意他, 也同意你, 怎么样?

例2美国队打败了日本队获得了冠军

这句话也有两种点断方式:

(1) 美国队打败了日本队, 获得了冠军。

(2) 美国队打败了, 日本队获得了冠军。

很显然, 例1和例2的两种方式表达的意思相差很远。由此可见,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是极有妙趣的。

其次, 应联系课堂教学, 将标点符号融入到课文的讲解中, 而不是单独拿出或一概不提。教师要结合课文里的某个句子, 让学生说说用这些标点符号的道理, 我们要让学生认识标点符号鲜活的生命力和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 我们教授的课文才能使学生全面、准确、深刻地领悟。例如: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 “怎么了, 你?”

(孙犁《荷花淀》)

这个句子是一个主语和主谓倒装句, 主语是“你”, 谓语是“怎么”, 不应该只看到句中有疑问词“怎么”就不假思索的把问号放在疑问词“怎么”的后面, 而应该把问号放在句末“你”的后面。[1]我想, 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时, 就应该注意把这个句子与标点符号的用法紧扣起来。这样, 学生很容易直接地从文章中感受到标点符号的作用。

第三, 要把标点符号教学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重视标点符号在写作中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标点不是文字, 但重要性不在文字之下, 优美的语言, 加上精确的标点, 往往会使文章神采飞扬。标点在作文中不仅有语法作用, 还具有修辞作用, 它能标出思想感情, 标出节奏旋律, 从而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音乐色彩。[2]但在技校作文教学过程中, 作为教师的我们往往像一个马拉松运动员, 在作文批阅的道路上气喘吁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认为针对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应从标点符号的基础知识去补缺补漏, 如每一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 书写规范, 格式字位等等;从学生作文里指出标点用得不对的句子, 也可通过朗读训练,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停顿、语气, 感知标点符号所产生的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 从而来提高作文质量。例如:

毛泽东同志的《菩萨蛮·黄鹤楼》一词, 1957年1月在《诗刊》上发表的时候, 下阙是这样标点的:

黄鹤知何去, 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作为语法标点, 是完全正确的;但作为修辞标点, 还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所以编入诗集时, 作者修改了两个标点符号: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 心潮逐浪高!

这里, 虽然只改动了两个标点符号, 却使词的意境更加深邃了。把第一句的逗号, 改为问号, 好像把平面图画变成了立体电影, 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时空。第四句的句号改为感叹号, 好像使滔滔的江水翻卷起惊涛骇浪, 突出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更好地点明了该词意境的高潮。[3]

我想, 只要用心地通过各种教学实例, 教师是可以改变当前忽视标点符号教学这一状况的。

二、学生要增强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 要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

技校学生不重视标点符号的作用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他们总认为标点不及文字, 或只要作文写得好, 用不用标点都无所谓, 因此常常在他们的练习、作文里看不到标点符号的踪影。郭沫若先生有一妙喻:标点犹如人脸上的眉目。写文章, 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可让文章眉目清爽、层次分明、情感跌宕, 因此标点符号的使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谈到增强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 我想看了这则小故事是可以不言自明的: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在我东北沦陷区写了这样的标语:“粮食不准卖给八路军”, 而老百姓在“卖”字后面加了一个逗号, 就成了“粮食不准卖, 给八路军”。

学生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不妨从以下几点出发:

1、全面地了解标点符号知识和作用。

1995年12月13日,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把标点符号的使用提到了执行国家标准的高度。常用的标点符号共有16种, 分为两大类:点号和标号。标点是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但标点不同于文字, 它能够传达文字所不能表达式的信息, 如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个别标点符号还用于“修辞”和表达思想感情等等。

例如:表示语气。不同的语气可以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表示。

(1) 小明来了。 (陈述句, 表示陈述语气)

(2) 小明来了! (感叹句, 表示感叹语气)

(3) 小明来了? (疑问句, 表示疑问语气)

2、通过各种练习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现在技校语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训练, 同学们可以以此为依托, 进行朗读训练, 朗读势必要有停顿、语气、情感等, 这正好可以让大家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并予以掌握。也可以从课文里选一段文字加标点, 然后对照原文看哪里不对, 该怎样改正。平时写日记、写假条、写信、写作文以及完成各科书面作业, 也都是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好机会。总之, 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使用标点符号还要注意书写规范和格式。

标点符号在书写时有一定的规范和格式。如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等一般占一个字位;破折号和省略号占两个字位;前后引号各占半个字位。下图把一个字位照田字形分成四个小方格以说明各类标点所处位置。

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放在字位的左下格, 齐底线。问号、叹号放在字位的左半部, 下端齐底线, 上端略低于顶线。破折号和省略号横放在两个字位的中线上。前引号 (“`) 放在字位的右上格, 后引号 (”') 放在字位的左上格。[4]当然, 还有很多是我所未能总结的, 仅以上述几点作为我教学的体会。综上所述, 标点符号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都应充分地重视起来, 教师更应有示范作用。

摘要:本文从语文标点符号教学的一些体会出发, 谈谈教师和学生都应重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教师更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关键词:标点符号,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会武变瑛主编《标点符号用法》农村读物出版社2005年

[2]、晓星《修辞趣话》语文出版社1988年

[3]、晓星《修辞趣话》语文出版社1988年

在朗读教学中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篇9

一、标点符号传统的块状传 授模式

一般情况下, 我们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标点符号的知识, 传授的方式主要是专题训练, 即为考试服务。所以标点符号成了一种冷冰冰的理性的知识。有时我们还会举例来让学生感受标点符号 的妙用:有位客人待在主人家老是不走, 天下起了雨, 主人便写了一张字条给客人, 想让他离开字条是这样写的: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可是客人看了还是留下了。你知道客人是怎样读的?

1.下雨, 天留客, 天天留, 我不 留 (天天下雨, 我已经不想留)

2.下雨天, 留客天, 天留我?不 留! (下雨与留人无关)

3.下雨天, 留客天, 天留, 我不 留! (主人不让留)

4.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 留? (犹豫不决型的客人)

5.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 留! (主人非不让留)

6.下雨天, 留客天, 天留我不?留! (还是天让留啊!)

学生和教师沉浸在标点符号的妙趣中。这种块状传授教学模式常常出现在复习应考过程中, 教学比较系统, 知识概念比较清晰。

二、标点符号新型的朗读教 学模式

这种块状传授教学模式, 只是会在复习课上出现, 这对标点符号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

先来看看标点符号的定义吧:标点符号, 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 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 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我们可以了解到,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标点符号是辅助记录语言的符号。但是, 有时标点符号恰恰能表达文字不能说出的内涵。

例如, 鲁迅的文章里我们常常能感受到这一点, 《记念刘和珍君》:

我没有亲见;听说, 她, 刘和珍君, 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 请愿而已, 稍有人心者, 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 从背部入, 斜穿心肺, 已是致命的创伤, 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 中了四弹, 其一是手枪, 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 也被击, 弹从左肩入, 穿胸偏右出, 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 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 于是死掉了。

这里的逗号作用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哽咽的倾诉。

契诃夫的《变色龙》:

1.“你竟敢咬人, 该死的东西!”奥楚蔑洛夫忽然听见说话声。“伙计们, 别放走它!如今咬人可不行!抓住它!哎哟, ……哎哟!”

2.“这儿出了什么事?”奥楚蔑洛夫挤到人群中去, 问道。“你在这儿干什么?你干吗竖起手指头?……是谁?“嗯!……不错, ……”奥楚蔑洛夫严厉地说, 咳嗽着, 动了动眉毛。“不错。……这是谁家的狗?这种事我不能放过不管。我要拿点颜色出来叫那些放出狗来闯祸的人看看!现在也该管管不愿意遵守法令的老爷们了!等到罚了款, 他, 这个混?蛋, 才会明白把狗和别的畜生放出来有什么下场!我要给他点厉害瞧瞧……叶尔德林”。

3.“我自己也知道。将军家里的狗都名贵, 都是良种, 这条狗呢, 鬼才知道是什么东西!毛色不好, 模样也不中看, ……完全是下贱呸子。……他老人家会养这样的狗?!你的脑筋上哪儿去了?要是这样的狗在彼得堡或者莫斯科让人碰上, 你们知道会怎样?那儿才不管什么法律不法律, 一转眼的工夫就叫它断了气!你, 赫留金, 受了苦, 这件事不能放过不管。……得教训他们一下!是时候了。……”“莫非他老人家的哥哥来了?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来了?”奥楚蔑洛夫问, 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动情的笑容。“可了不得, 主啊!我还不知道呢!他要来住一阵吧?”

我们通过准确朗读句号的停顿、语调, 可以感受到奥楚蔑洛夫的耀武扬威的神态;通过准确朗读问号的停顿、语调, 感受到奥楚蔑洛夫奴颜媚骨相。句号和问号的转换正好把奥楚蔑洛夫变色龙的本性暴露无疑。

越是经典的文学作品对标点符号的态度越是严谨, 因为标点符号不仅仅是符号而已。只有把标点符号想要表达的, 通过朗读充分表达出来, 才能让作品中的人物活灵活现。

三、标点符号的随文而教模式

从定义中我们还能了解到标点符号的作用: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我们可以更多地把标点符号的运用渗透在日常的教学中。

如关于句号, 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很能表达作者当时的沉重悲哀的心情和肃穆的气氛。文本第一段也就 是第一句八个字, 连续用了四个句号:“凄风。苦雨。天昏。地暗。”在师生准确的句号朗读停顿中, 我们一下子进入了作者所描绘的沉重肃穆的场景中, 心情也被这种无限悲哀的氛围所感染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步》的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 我的母亲, 我的妻子和儿子。”这里的冒号、逗号的作用就可以在朗读中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温馨氛围。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太迟了, 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这里的句号和逗号同样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 的一份沉甸甸的孝心。

小学生习作标点使用偏误及教学对策 篇10

一、小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随机选取运城市Y小学五年级80名学生的作文《致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作为研究样本,遵循不限时、600字左右、未经教师评阅(原始材料)三项原则,对习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情况进行分类统计。

1.标点符号使用种类丰富,但范围有限

小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的突出特点是种类丰富,学生在作文中使用的标点符号主要有逗号、句号、叹号、问号、顿号、冒号、引号、省略号、分号、书名号、破折号和括号等12种。通过标点符号使用次数及使用频率统计发现,各标点符号间使用频率差异较大(详见表1)。由表1可知,小学生标点符号使用种类丰富,但使用范围较有限,主要集中于逗号和句号,其它标点符号使用频次相对较少。

2.标点符号形体偏误率各异

通过标点符号形体偏误分析可知,标点符号的使用率和形体偏误率不呈正相关(详见表2)。逗号、引号、顿号、破折号在形体教学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句号、叹号、问号、省略号、分号在形体书写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冒号、书名号、括号的形体掌握情况相对较好。

3.标点符号格式偏误现象普遍

通过对标点符号格式偏误进行分析,引号和括号的格式偏误率相对较高,达到42.6%和33.3%,教学中应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规范其书写格式;书名号和省略号格式偏误率分别为15%和12.5%,冒号、叹号、顿号、逗号、句号、问号等格式偏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3%、5.4%、3.8%、3.4%、3.4%、1.9%,这些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问题,须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分号、括号格式偏误率均为0,表明学生对分号和括号的格式书写掌握良好。分析可知,标点符号的使用率与格式偏误率不呈现正相关(详见表3)。

4.总体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差异

通过标点符号形体偏误率与格式偏误率间的对比分析,发现样本总体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差异(详见图1) 。 调查可知,逗号 、 句号 、 感叹号 、 问号 、 顿号 、 分号 、 破折号的形体偏误率均高于格式偏误率;冒号 、 引号 、 省略号 、 书名号 、 括号五种标点符号的格式偏误率高于形体偏误率 。 不同的标点符号间存在不同的偏误类别,各种标点符号偏误类别具有差异性 。 教学中,逗号 、 句号 、 感叹号 、 问号 、 顿号 、 分号 、 破折号等七标点符号需要加强书写格式教学,而冒号 、 引号 、 省略号 、 书名号 、 括号等五种标点符号则应该更加侧重书写形体教学 。

5.个体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一致性和连续性

小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形体偏误与格式偏误间存在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写作中常常会出现一种标点符号通篇同一形体偏误或同一格式偏误的现象,或多种标点符号通篇同一格式偏误的现象。还有部分样本存在字格内方位偏误、通篇都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将省略号挤入一个字格内等现象,而这些偏误很大程度上受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书写习惯的影响,且不同个体表现的连续性偏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二,标点符号在不同样本间呈现出相同的形体偏误或格式偏误,标点符号偏误类型间存在一定共性,将句号写成实心圆点、将非句末标点符号和汉字挤入一格,句号置于字格中间等现象都较为普遍。

二、小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偏误的产生原因

1.小学生标点符号认知较为有限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常常基于表象对标点符号进行讲解,学生对标点符号功能及用法的认知较为有限,致使习作中标点符号使用过度泛化。如,在现代汉语中,逗号与顿号都可表示并列语间的时间停顿,但两者间又有着独立的适用范围,学生对各项标点符号使用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其区分和使用界限认识存在片面性,写作中大量使用相对熟悉的逗号和句号,标点符号使用范围过于局限。

2.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形式间存在差异

印刷体与书写体间存在差异是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偏误的主要原因。小学生标点符号学习主要借助教材、课外书等媒介,教材中的标点符号没有方格,而学生作文则需要把标点符号写在方格内。学生在无字格限制的教材中对标点符号占格情况掌握不准确,导致写作中出现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标点符号字格内方位偏误等现象。如,教材中印刷体省略号表述不明,学生不清楚省略号是占一个字格还是两个字格,常常出现将六个圆点挤入一个字格内的格式偏误现象。

3.教师标点符号教学缺乏针对性

语文教师未将标点符号作为单独的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而是将其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中,标点符号书写内容讲解不系统、不规范、不具体,多集中于形体书写,甚至常常被忽略。教师对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也缺乏具体、必要的要求,学生对标点符号的学习、了解及使用,更多取决于自身的主观判断,跟着感觉走。

4.教师习作评改重心偏移及错误示范

在习作评改中,由于教师自身对标点符号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错别字、语句表达及文章逻辑等内容,标点符号常常被忽略,甚至有教师在板书书写过程中也常常出现错误的标点符号示范。如,课堂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节省时间,将逗号写成一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常常以教师为模版,模仿教师进行书写。这些都对小学生标点符号书写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是导致习作标点符号偏误存在共性的重要原因。

5.小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及书写态度

小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偏误呈现共性特征。有些通篇将逗号写作了一撇,有些通篇将句号写作实心圆点,有些通篇将非句末标点符号与句尾汉字挤入一格,这些偏误的出现并非偶然因素,与小学生的写作习惯密切相关。标点符号偏误应引起师生的足够重视,如有些学生的习作中,只有一两处将逗号的小圆点写成了空心,其他标点书写全都正确,这些偶然性的偏误并非是由于不良的写作习惯所导致的,而是由于学生自身的粗心及不良的学习态度所致,应引起师生的重视。

三、规范小学生习作标点使用的对策

1.注重各种标点符号形体及格式特点的讲解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标点符号的形体要求及占格规则,提供方格内书写的标准示范,加强对学生的详细讲解,使其了解标点符号形式及格式的特点。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将标点符号置于方格或田字格内,让学生注意观察标点符号在方格内的正确位置,使其对标点符号形成正确的认识。如,逗号、句号在形体上应注意虚实书写的规范,位置居左偏下;省略号、破折号各占两格,位置居中,省略号的六个点是实心。其次,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地去感知每个标点符号的形体结构及格式特点。讲解中,教师可采用分类讲解与对比讲解的方法,把形体偏误和格式偏误的标点符号分别归类进行讲解,也可通过比较各种标点符号的异同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的理解和认识。

2 系统化、由浅入深地开展标点符号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对标点符号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要根据学生对不同标点符号的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基于学生对各种标点符号使用率的差异,对标点符号的教学顺序适当调整。调查中,逗号和句号的使用率最高,教师应先教逗号和句号的使用,再教使用率较低的其他标点符号。此外,标点符号教学要结合具体的题材进行。如,读后感、观后感题材的作文,会出现较多的书名号,而如果是写信的作文,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冒号,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作文情境及题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标点符号教学内容安排更加科学化。

3.针对性地进行标点符号的改错训练

为及时纠正学生习作标点符号使用的偏误,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专项改错训练。首先,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自我诊断的方法,自我辨别标点符号的形体偏误和格式偏误。其次,学生在认识标点符号形体及格式书写规范的同时,改变习作评改教师单一主体的方式,通过学生自改或互改以降低和纠正习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调查中,逗号和句号的形体偏误率均高于格式偏误率,表现为虚实偏误和点线偏误两种类型,教师开展改错训练时应当把逗号和句号的形体偏误作为教学重点,列举常见的书写中的偏误现象,如将逗号写成一撇,逗号上面的实心圆点写成空心,句号的空心圆点写成实心圆点等,有重点地进行标点符号改错训练。

4.对标点符号偏误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纠正

习作是学生标点符号掌握情况最直观具体的表现,是教师对学生标点符号书写、运用进行分析归纳的重要桥梁,能够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结构、认知心理。因此,教师在习作评改中,应端正态度、积极重视,对标点符号偏误进行及时的提醒和纠正。当发现标点符号偏误时,应注明偏误之处,让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避免将雷同偏误延续下去。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对标点符号使用问题进行教改研究,建议教师在习作评改过程中对标点符号偏误情况进行统计、归类、整理、分析,找出学生容易出现偏误的情况。结合语文课堂教学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有则强化改之、无则提醒避免,降低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偏误。

5.围绕“应试”引起师生对标点符号使用的重视

调查中,多数教师心理上认同标点符号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然而,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仅仅围绕应试开展教学,对标点符号的规范使用缺乏系统、深入的指导,学生习作中标点符号使用偏误比比皆是。笔者认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在众多质疑声中备受关注,然而“应试”在小学标点符号教学中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结合“应试”将标点符号的教学内容引入作文测评中,督促学生加强标点符号的掌握和应用,严格要求其规范性和准确性,提高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技能。

参考文献

[1]宗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J].考试周刊,2012(13).

[2]张丽艳.俄汉标点符号之比较[J].忻州师范学院报,2005(2).

[3]齐晓峰.汉韩对应标点符号的语用差异[J].语文学刊,2008(11).

[4]孙海平.日本留学生的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J].现代语言,2008(11).

[5]应玮.泰国学生Hsk写作中的标点符号使用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0(14).

[6]刘炜.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常见标点符号错误例析[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

上一篇: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策略下一篇:服务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