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教案标点

2024-05-05

复习课教案标点(共6篇)

篇1:复习课教案标点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标点符号复习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2017年 月 日

【教学目标】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1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中考指导用书》中要求“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二、知识要点: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一、复习标点符号歌 句号(。)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说话完。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顿号(、)像个芝麻点,并列词语点中间。分号(;)两点拖条尾,并列分句中间点。冒号(:)小小两圆点,要说话儿写后边。问号(?)好像耳朵样,表示一句问话完。叹号(!)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引号(“ ”)好像小蝌蚪,内放引文或对话。话里套话分单双,里单外双要记牢。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破折号(——)短横线,表示解说、话题转。书名号(《》)两头尖,书、刊名称放中间。圆括号(),方括号[ ],注解文字放里边。学标点,并不难,多看多练才熟练。

二、介绍标点符号使用方法、名称

(一)句号 [。]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二)问号 [ ? ]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例如,他叫什么名字?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例如,难道你不了解我吗?

(三)感叹号 [!]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例如,停止射击!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四)逗号 [,]

1、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2、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3、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4、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五)顿号 [、] 用于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六)分号 [ ;]

1、用于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域划分如下:(1)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3)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七)冒号 [ :]

1、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2、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3、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武门、神武门、东华门、西华门。

4、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外文图书展销会日期:10月20日至于11月10日

5、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八)引号 [ “”]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4、引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例如,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是什么意思?”

(九)括号 [()] 用于行文中注释的部分。注释句子中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注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1、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2、写研究性文章跟文学创作不同,不能摊开稿纸搞“即兴”。(其实文学创作也要有素养才能有“即兴”。)

(十)破折号 [ ──]

1、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例如,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敞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2、用于话题突然转变。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3、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4、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例如,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环境物理学分为以下五个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十一)省略号 [ „„ ]

1、用于引文的省略。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2、用于列举的省略。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十二)连接号 [ —]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造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例如,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相关的时间、地点或数目之间,用连接号,表示起止。例如,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十三)间隔号 [ ·]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例如,烈奥纳多·达·芬奇、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2、用于书名与篇(章、卷)名之间的分隔。例如,《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十四)书名号 [ 《 》 ] 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三、做题:中考指导书37、38页14——18题

四、作业:

指导用书的第38页到第39页:19-22题。

栖霞区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

篇2:复习课教案标点

(教案)

姓名:李职务:教职称:讲

艳师师

单位:灵石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电话: 邮编:031300 标点符号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目标: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复习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通过概括、理解、识记、内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3、掌握标点符号解题技巧,通过用法积累和反复朗读能发现“敏感点”来进行判断;

4、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从思想上重视标点符号的应用作用。

二、复习重难点和教学方法:

重点: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解、识记、内化标点符号的用法 难点:掌握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方法:小组交流补充、多媒体和资料辅助

三、复习准备:

以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为目的,要求学生用一课时,分组复习之前学过的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要求学生能用具体的例句来帮助理解,进一步落实总结、掌握用法。

四、复习过程:

(一)导入:(直入并出示复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标点符号的功能、分类、规范的书写。(教师选择性板书;学生上黑板书写正确的标点符号,说明占格情况和写作中需注意的问题)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把学生分组复习的结果依次进行交流补充,落实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的掌握。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理解、识记、内化标点符号的用法 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总结 句号

1、用于陈述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的末尾

3、无主句、独词句,表示陈述语气时末尾都用句号

问号

1、用于疑问句的末尾

2、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3、有些语气委婉的祈使句,句末也可用问号

注意:

1、有些句子含有疑问代词或疑问格式,但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句中停顿用逗号,句末用句号

2、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疑问语气落在末尾,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用逗号。

3、主谓倒装,问号放在句末

4、特指问,表强调,每句后都用问号

感叹号

1、用于感叹句的末尾

2、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3、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4、用于感情强烈的独词句、象声词后

5、主谓倒装,感叹号放在句末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 注意:

1、并列词语间如果有连词“和、与、或”等,就不必再用顿号

2、并列词语是简略语,则中间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在句子中作谓语和补语,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4、如果并列词语间还有并列,小并列间用顿号,大并列间用逗号

5、数字间表约数不用顿号,表确数用顿号

6、并列词语后有“呀”等,并列词语间用逗号

逗号

1、句子内部成分间的停顿,用逗号

2、复句间的停顿,有时用逗号

分号

1、复句内部已用逗号,再大的停顿就用分号

2、用于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

冒号

1、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2、用在“说、想、证明、宣布、例如、如下、指出、透漏”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

3、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

4、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表示总结上文

5、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注意:

1、如用冒号必须能管到句尾

2、句中短暂停顿不用冒号

3、同一个句子中不能使用两个冒号

4、“某某说”的三种情况

引号

1、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

2、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表突出强调

3、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表讽刺否定

注意:

1、间接引用不用引号

2、引号内还要用引号,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3、如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引号里;引文不完整或引文成为作者自己话的一部分,则点号放引号外

4、主题活动名、会议名、栏目名、丛书名用引号

5、作文题中,以XX为题或以XX为话题,XX要用引号

破折号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话题转变

3、表示意思递进

4、用于声音的延长

5、用于事项的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6、用于副标题前

注意:

1、双破折号的作用

2、破折号和冒号表示解释说明时的使用区别

省略号

1、用于引文的省略

2、用于列举的省略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声音的断断续续

注意:

1、省略号和“等”、“等等”不能同时出现

2、省略号前后点号的使用

书名号

用于书名、篇名、报刊杂志名、影视剧作名、歌曲名、艺术作品名、法律法规名等

注意:

1、书名号内还有书名号时,外用双书名号,里用单书名号

2、电视栏目、报社及杂志社名称不用书名号

3、书名和篇名连用时的区别

括号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1、句内括号,词语的注释

2、句外括号,句子的注释 着重号

用于表示需要强调的词语或句子下 间隔号

1、用于外国人和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

2、用于书名与其篇名间的分隔

3、用来间隔日期中的时间,例如月份与日期。如果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节日早为人们所熟知,而它们的月份和日子又恰好都是个位数,间隔号可以省略不用

连接号

1、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中间用连接号

2、相关的时间、地点、数字之间,用连接号表起止

3、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间用连接号表产品型号

4、几个相关的项目表示递进式发展,用连接号

专名号

用于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名下面,只用在古籍或某些文史著作里

2、通过两步走的策略,内化解题技巧和解题能力。明确做题方法:

①读句子——知大意——加标点——再读检查。②用自己的火眼金星来发现“敏感点”进行判断。第一步:妙手回春

⑴1861年以后,那拉氏(慈禧)曾搞所谓“垂帘听政”(这是那拉氏直接掌管政权的一种形式。),指使刽子手„„

⑵她先是寄希望于刘女士的丈夫,(那个美男子!)后又寄希望于Q男士。

⑶这样的聪明还是少来一点好。

⑷他在文中指出:我们要学习一些自己国家的历史,比如说:国家的政治史、文化史、经济史等。

⑸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上映。

⑹她是秋天没丈夫的,她有一个小叔子,小她十岁,她靠打柴为生:我知道的就这些。⑺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⑻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⑼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⑽罗伯特·舒曼说:“一磅铁只值几文钱,可是经过锤炼,就可以制成几千根钟表发条,价值累万”。因此他劝告人们“要好好利用天赋给你的一磅铁。” 第二步:骁勇善战 对口高考常见题型有三种:

1.选择题,要求选出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项;2.改错题,对使用错误的标点符号进行辨识并修改;3.标注题,为试题提供的语言材料加注标点符号。近年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⑴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怀着深重的忧国忧民之心写下了像《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一系列的名篇。

B、“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C、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呢?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莫衷一是。D、“学而不厌”出自《论语》(述而),常与“诲人不倦”连在一起使用。⑵(2009年)选出下列各句中问号误用的一句()

A、他为什么要发火呢?他碰到了什么问题了?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B、今天是星期天,你去故宫呢,还是去万寿山? C、昨夜一场大风,刮坏了教室里的两块玻璃,今天老师正在调查是哪个组做值日时忘了关上窗户? D、怎么了,你?

⑶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A、“就是——”她走近两步,放低了声音,极秘密似的切切的说,“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B、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C、这种独特的美的内涵是什么?是奇?是险?是秀?„„是兼而有之,还是其他? D、该段文字引自李学勤《论文研究与历史研究》,发表于《文物报》2004年3月11日第10期。

(四)总结扩展

⑴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标点的趣味故事:

徐渭因家穷,没米下锅的时候,就跑到亲戚朋友家里去,赖着不走,依人生活。有一次,适逢春雨绵绵,他所寄食的那户人家十分厌烦。有一天,主人看到徐渭上厕所去了,就在壁上题上一行字,委婉地下了逐客令。那行字是这样的: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主人的意思是什么呢?)

徐渭回来,看到那行字,自然心头明白,但是他不只不走,还笑嘻嘻道:“既然你这样盛情留我,我就再住下去吧!”(徐渭是怎么读的呢?)

师补充: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容易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音“逗”,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的国语统一筹备会在中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的教育部颁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⑵播放百度(中文网站)的广告片,体会标点符号及中文的魅力。

同样的句子,或者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或者用相同的符号只是位置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可能完全相反。可见标点符号在生活中有着奇妙的作用,它使得文章语句匠心独具,让人深感中国文学句法之精妙。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标点很要紧。一个人标点不大会用,说明他语言不够清楚。”希望同学们不仅能做好标点符号的考题,也能在作文中正确丰富地使用标点符号,使之更好的帮助我们表情达意。

五、板书设计(师生共同书写)

六、作业布置

完成模拟试卷的标点符号题

七、教学反思

确定好课题之后,就着手进行教学设计。在目标上依据考点确定了基础知识点和基本能力点。为了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透彻掌握,我要求学生在总结类型的同时,能举出实例,帮助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内化。在题型训练巩固上依据从易到难的学习规律:从句子的训练再到题的训练。因为是复习课,题型和题量训练上又得竭力避免向习题课靠拢,所以我设计了两个训练的环节,而且是精练;特别是题型训练上选取了三个对口高考题而且题干上也注意了其全面性,包括:下面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下面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下面问号(某一个具体符号的考查)使用错误的一项是。最后我依据考纲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做了一些拓展和延伸,既使学生感受到标点符号在生活中的作用,也可使他们了解标点符号的生动性和不朽魅力,从而让他们能将标点符号的作用和魅力在生活和作文中进行淋漓尽致地发挥。

在课前准备时我最担心的是第一个环节,即学生分组交流他们对某一标点符号的一般用法和误用类型的总结。这一环节我卡了三次时间,但最后上课时还是在这一环节上和预设出现了相左的情况。因此我及时调整了策略,在题型训练上省去了对句子的训练环节。

第一个环节上占用的时间超出了预设。我认为自己在两方面还需着重处理和把握:一个是预设和生成,一个是指答和自答。

第一个环节学生分组交流总结占用的时间超出了我的预设时间。因为在这一环节我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所以在这一阶段主要以学生的回答、交流、补充为主,学生在时间上也就占了主动。又因为主要采用的是主动自答的方法,学生在站起来前有些在犹豫,有些在观望,也在无形中消耗了时间。我想也许我用指答的方式,会节省不少时间,进行速度也会快些。自答,一个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在于鼓励学生珍视机会和表现自我。但在此过程中是需要等待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指答”应该是很有必要的。

篇3:复习课教案标点

2013年, 在一次全员研教的研讨过程中, 我们发现, 上述低效的复习课并不在少数。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 让大家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呢?为破解这个难题, 我们生物教研组采取“一人执教先导课, 组内其他成员观课议课”的方式, 聚焦了复习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难点和困惑, 针对先导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磋商, 再通过集体磨课商议对策,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教学。

内容选定

根据组内教师的建议和讨论, 并结合我校高三的复习进度, 我们最终选定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生物·必修2》的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中第四节《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作为复习课教学展示的主要内容。这一节包括了对基因的本质、基因的功能、DNA与RNA的比较、基因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及中心法则等多个分子遗传学的内容, 都是历年高考的重点, 而其微观、抽象的特点也导致了很多学生难以彻底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及网络资源查阅, 发现高中生物学教师对这个难点关注得比较多。而收集到的《基因的表达教学设计》等相关论文案例往往以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居多, 一般都以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为基础, 结合游戏场景、建立模型、问题导学或多向交流等教学方式, 将微观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以此来提高这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但是, 如果我们的复习课仍采用这样的老方式, 对已掌握一定知识的学生来说, 缺乏足够的新鲜感, 也就无法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提高”的复习目的。

问题聚焦

本次安排上课的L教师是我组的青年教师之一, 她是今年第一次执教高三生物, 对复习课的设计技巧尚有所欠缺, 但她也愿意尽力发展其教学技能。首先由L教师独立完成先导课的备课和上课, 组内成员听了先导课后, 接着开展讨论。开展这样深入的探讨也有赖于我们组一直在营造的良好教研氛围:首先, 听评课应该是善意的, 它意味着态度的诚恳, 着眼于相互促进和提高。其次, 听评课教师之间必须是平等的, 即去除论资排辈, 抱着虚心学习, 博采众长的态度。最后, 交流需要是相互的, 所有参与者既是评课者, 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这样既营造民主的学术气氛, 又让组内每一位教师都得以提高。

L教师本人谈了先导课的感受和备课时遇到的困惑:虽然预先设计了五个探究环节, 但是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不够活跃, 以教师讲得居多, 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个别例题的设计没有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参与面不够广, 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仍停留在原先的层次上;这一部分的名词概念特别多, 其中的核心概念就有基因的表达、转录、翻译、遗传信息、遗传密码、中心法则等, 另外还有信使RNA (mRNA) 、转运RNA (tRNA) 、核糖体RNA (rRNA) 、密码子、反密码子等重要概念也都需要学生去理解和掌握, 这么多感觉很难进行系统有效的整合。

结合其他教师的讨论意见, 我们最后整理汇总了本节复习课在设计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

1.如何构建知识体系?

北京教育学院刘加霞教授指出:复习课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理解力与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中包括“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 建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形成概念网”, 而“建构概念网的核心是把握核心概念, 厘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将孤立的知识点连成知识体系”。但是这节先导课过分地强调各个知识点, 如转录的场所、条件、碱基配对原则和结果, 翻译的场所、条件及产物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表达的异同等, 用了大量的时间回顾或探究, 而忽视了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 更没有关注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2.如何设计高质量的问题?

L教师的先导课中引入设计用的是金华“两头乌”猪, 要求绘制其遗传信息的传递图解。“两头乌”并非我们象山当地的特色物种, 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也没有出现过其他与“两头乌”相关的问题和信息, 整节课缺乏明显的授课主线。原先的教学设计中还安排了五个探究 (每一个探究又涉及2至3个问题) , 五个例题, 还有两个思考题, 教学过程中汇集了大量短、平、快的题型, 信息是海量的, 速度也非常快, 问题的设计只关注了思维的广度, 而忽略了思维的深度, 缺乏从整个高中生物教学的视角在纵深上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延拓与集成。

3.如何突出学生认识角度的疑难点?

与新授课相比, 复习课容量大、时间紧、内容多, 由于L教师担心学生梳理知识有漏洞, 在授课时教师个体的主观意识较强, 或者对某些知识点反复讲解和强调, 或者在学生碰到疑难处直接将学生引入到预设好的思路上来,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按照课前预先的设计, 教师会在授课前下发学案, 在学生对本节教材进行自主整理的基础上, 师生合作探究, 梳理出“基因的表达”基本的知识脉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以教师为主的“复述”现象, 既没有暴露出学生认识角度的疑难点, 也没有让学生很好地对知识进行创造性建构, 失去了复习课的真正意义。

二次教学

针对上述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大家畅所欲言, 对先导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决定以“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为明线, 以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为暗线, 沿着以下环节进行复习:先导自主整理—激趣引入复习—指导建构网络—内化应用拓展。

1.先导自主整理。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的:“学生的情况和特点, 要努力认识, 悉心研究, 知之准, 识之深, 才能教在点子上, 教出好效果。”学生面对“基因的表达”这一知识点时绝不会是一张白纸, 有他们对该学习内容已掌握的部分和尚欠缺的部分, 有效备课一定要先进行必要的学情分析。本节课采用的获取学生认识角度疑难点的途径有多种形式:课前下发导学案, 通过批改学案总结提炼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课中应始终关注学生, 观察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是否清晰, 回答是否有依据, 语言是否规范等;课后在师生沟通中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为, 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地调整教学问题和适时地调控教学进程。

2.激趣引入复习。

这节课以高三刚学习的《选修·3》中的“基因工程”中的“荧光猪”这一典例为导入点和切入口, 提供相关的情景, 依次以涉及“荧光基因的表达”的五个探究性思考题为主线: (1) 猪体内的荧光基因如何指导RNA的合成? (2) 转录形成的RNA如何指导荧光蛋白的合成? (3) 如何利用少量的mRNA迅速合成大量的荧光蛋白? (4) 若将水母的荧光基因导入到原核生物体内, 其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与在真核生物体内有什么区别? (5) 各种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是一样的吗?通过引领学生对典例和问题进行剖析,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消化。

3.指导建构网络。

“基因的表达”中各个知识点是有机联系的,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针对知识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和学生的弱点, 引领学生站在学科观点的高度审视所复习的内容, 按“荧光基因的表达”的过程把涉及的知识和概念作纵向、横向的联系, 整理了转录和翻译在模板、原料、条件、产物等方面的区别, 遗传信息、遗传密码和反密码子的区别,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上的异同, 各种生物 (包括病毒) 的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等。从整体出发组织复习, 通过“竖成线”“横成片”“连成体”, 达到零散知识条理化、分散知识网络化、基础知识系列化的目的。

4.内化应用拓展。

教师从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出发组织教学, 可以使教学角度发生改变, 也提升了认识的高度。教师精心策划的案例、设计的思考题、相关的高考真题带给学生真切的现场感。学生通过深入分析案例、查阅课本细节和问题探讨交流等, 改变了常见的被动接受的状态, 实现梳理知识、发展思维、提升能力的多重目的。结合“荧光基因的表达”具体案例, 在解决高考真题等问题中使原有的知识更加系统有序, 还有助于提高其思维与表达、辩述与讨论的技能, 这些内化的知识技能还有助于学生渐渐地学会如何处理考试中可能遇到的疑难问题。

磨课反思

通过这样的二次备课和改进教学, L教师对于如何上好复习课也慢慢有了较深入和系统的理解。2013年的10月15日我们组将改进后的课例作为县级公开课向全县生物教师作了高三复习课的课堂教学展示, 与会教师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内容处理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也让参与研讨的教师对复习课有了新的认识。

1.梳理概念和原理是高三复习课中的重要课型之一。如果教师想通过不厌其烦的一遍遍讲和学生机械重复的一遍遍背来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只会使得我们的课堂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这类课型一定要做到“新”, 我们的“新”意可以体现在案例剖析的角度, 也可以是问题理解的高度, 还可以是知识整合的深度等。

2.复习课的问题设计切不可贪多, 应基于全面的学情分析, 并结合一节课教学时间和内容的具体安排, 在内容上要讲求“全”, 在形式上追求“精”, 在方法上力争“活”, 在时间上预留“足”。

篇4:“标点断句”课教案

今天教室里多了听课老师,大家紧张吗?先讲个笑话调节一下气氛吧:

一、趣味导入(投影)

某农村糊涂县长,一日做报告,咬文嚼字,照本宣科。当念至:“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干部……”引得台下哄堂大笑。 (为什么呢?)

读曰:“已获得文凭的和尚,未获得文凭的干部。”

领导面红耳赤,知道了自己的口误,但又不好意思认错,那样会显得没水平,于是就坚持错下去,还拍桌子敲话筒,显得很有理: “有什么好笑的?和尚都可以取得文凭,干部就更要努力喽!”

1.工作出笑话

这位领导没断准句,在工作中闹出了笑话。我们也由此看出,不同的断句,意思也截然不同。古代关于标点断句的故事更多,大家不妨再看看这个。(投影,让学生自己体会)

2.阔少爷断错句娶错妻

以前,有一位阔少爷,常幻想着找个漂亮妻子。某天,他收到媒人寄来的提亲信,并描述那女子的美貌“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阔少爷认为自己就要娶到一位“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美人了,非常高兴。谁曾想,拜堂之日,阔少爷却发现其妻属丑女,便找媒人算帐。媒人说:“我没有说谎,一早就告诉你,这女子‘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是你自己断错句,怎可怪我呢?”

断错句,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教训深刻哪!再看另外一个故事:

3.神奇的标点符号

清朝末年,掌握朝廷大权的慈禧太后让一位书法家题扇。那位书法家写了唐朝名诗人王之焕的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恙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是,由于书法家一时疏忽,题诗时漏掉了一个“间”字。慈禧看了以后勃然大怒,认为是故意欺负她没有学识,要把那个书法家问成死罪。那个书法家急中生智,连忙解释说:“我这是用王之涣诗意填的词。”并当场又断句吟诵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听后,无言以对,只好赐给书法家银子压惊。

标点虽小,却挽救了一条性命。如此看来,标点断句的作用真的是不可小看啊!为了避免闹得错误百出、贻笑大方,我们就要了解:什么是断句?它有哪些要求?我们如何来正确标点一段话?

二、常识讲解

(一)句读解读

我们开设古代汉语课的目的,就是通过讲解带有规律性、常识性的知识,来提高大家阅读古代文献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要读书,首先就要识字,断句。因为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断错句,文章的意思就会理解不到位,甚至扭曲,更别说继承、发扬光大了。因此,古人把“习六书,明句读”作为“小学”。掌握了六书知识,就有了一个识字的工具;掌握了句读规律,才能够真正读懂古文。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句读是阅读文章时音节停顿的所在。前人断句时,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基本要求

1.内容符合情理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翻译:(鲁国的国君)哀公问孔子:“我听说夔(人名)一只脚,你相信吗?”(孔子)说:“夔,是个人,怎么会一只脚?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只是精通声律(音乐)。尧说:‘有夔一个人就足够了。指派他当了乐正(官名)。因此有学识的人说:‘夔有一足,不是一只脚啊。”

感:断章取义的确笑话百出。凡事没弄清原委就妄下结论,可能会出大麻烦的。

2.符合语法规范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正确断句为)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去:古义为“离开”,今义则为“到某地去干什么”,方向正好相反。如果你忘了这一点,就会犯同样的错误,就会“见笑于大方之家”。(不要迷信古书)

小结1(过渡作用)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先有个大致的了解。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方法。

三、指点迷津

文言文的断句方法有:

(一)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不管给我们什么文段,第一步都应该是通读全文,反复诵读,增强语感,运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顾及前后文,搞清文段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这是正确断句的基础。但是我们同学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理还乱”,肯定点不好。另外,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二)先易后难,攻破难点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将要讲到的查虚词、看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三)寻找标志,辅助标点(重难点)(投影)

1.看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夫、盖、其、凡、窃、请、敬、若夫、且夫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②也、矣、欤、耶、乎、兮、耳、焉、哉、而已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

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这一篇我们学过,借助我们所介绍的方法和你的文言功底,断一断)

再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一句,“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2.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以及所说的内容,明辨句读。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耕柱子悟

学生试着断句后教师明确: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吾无逾于人乎?”墨子曰:“吾将之太行,驾骥与牛,子将谁驱?”耕柱子曰:“将驱骥也。”墨子曰:“何故?”耕柱子曰:“骥足以责。”墨子曰:“吾亦以子为足以责。” 耕柱子悟。

翻译:墨子对耕柱子发怒,耕柱子说:“难道我就没有胜过旁人的地方吗?”墨子问:“假如我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良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预备驱策哪一匹呢?”耕柱子答道:“那我当然用良马了。”墨子问:“为什么要良马呢?”耕柱子说:“因为良马值得鞭策。”墨子说:“我也以为你是负得起责任的。”耕柱子大悟。

3.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韩非子《说林·下篇》)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不可复者也,则事寡败也。

翻译:雕刻人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个道理,对于那些不能恢复挽回的,开始就得特别谨慎小心,那么,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这则寓言告诫人们,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留有余地,努力掌握事物的规律。

4.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另外,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答案: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译文:

齐景公问子贡:“你的老师是谁?”子贡回答说:“我的老师是仲尼。”齐景公问:“仲尼有才干吗?”子贡回答说:“有才干。”齐景公问;“他的才干怎样呢?”子贡回答说:“不知道。”齐景公说;“你知道他有才干,却不知道才干怎么样,这行吗?”子贡回答说:“现在说天很高,无论老人小孩愚昧聪明的都知道天很高。天有多高呢?都说不知道。因此知道仲尼有才干却不知道他的才干怎样。”

5.根据修辞的要求断句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文言文中常用整句,如顶真、对偶、对举、排比,骈文中的四六句、反复句等,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愚公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苏洵《六国论》)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是对偶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偶),中间可以使用逗号。两处“其实百倍”“其实亦百倍”是对应的,两个“其实”之前可能使用相同的标点。“较秦之所得”和“与战胜而得者”是互相比较的,也就是对应的,它们之间可以使用逗号。当然,“诸侯之所亡”和“与战败而亡者”也对应,中间也可能使用相同的标点。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译文:

君子的话很少但实在,小人的话多却空洞。君子求学,听到耳朵里,记在心中,亲身去实践它;君子做事,开始时看不出什么,结束时(别人就)赶不上了。君子不怎么考虑福,考虑祸的时候却很多;君子选择对象吸取,却不选择对象给予;君子学问充实却好像空虚,有才学却像没有才学。

6.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不亦……乎”(不亦说乎?);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 “孰若”“至于”“足以” “得无”“无乃”“何以” “于是”“然则”等。

以上所举的是我们在断句中常用的妙计,平时需要把这几种方法相辅相成,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志之外需注意:

1.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如:“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2.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此外,就像古人说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要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小结:

1.通读,凭语感断,先易后难。

2.抓词语: ① 虚词:“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在句首;“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在句中。②对话、引文标志:“曰”“言”“云” ③语句核心,一般是谓语。

3.观修辞:对偶句、对举句、排比句,骈文中的四六句等。

4.找固定结构

5.检查:利用翻译、语法分析或语感来检验。

四、牛刀小试

堂上练习1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

【注解】

①菑:同“灾”。②沧浪:前人有多种解释。或认为是水名(汉水支流),或认为是地名(湖北均县北),或认为是指水的颜色(青苍色)。各种意思都不影响对原文的理解。③濯(zhuó):“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上天降下的灾难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洗。④缨:系帽子的丝带。

【译文】

孟子说:“不仁的人还能同他讲什么吗?他们面临危险还自以为安全,灾祸临头还自以为得利,把导致亡国败家的事当作快乐。不仁的人如果还能同他谈什么,哪还会有亡国败家的事呢?从前有个孩子唱道:‘沧浪的水碧清哟,可以洗我的帽带;沧浪的水浑浊哟,可以洗我的脚。孔子说:‘弟子们听着!水清就洗帽带,水浊就洗脚了。这是由水自己招来的。一个人必然是自己招致侮辱,人家才来侮辱他;一个家必然是自己招致毁败,人家才来毁败它;一个国必然是自己招致讨伐,别人才来讨伐它。《太甲》上说:‘上天降灾,还可以躲;自己作孽,别想再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读解】

水的用途有贵有贱(“濯缨”与“濯足”),是因为水有清有浊造成的,人的有贵有贱,有尊有卑又何尝不是由自己造成的呢?

不仅个人如此,一个家庭,一个国家,都莫不如此。人因为不自尊,他人才敢轻视;家由于不和睦,“第三者”才有插足的缝隙;国家动乱,祸起萧墙之内,敌国才趁机入侵。所有这些,都有太多的例证可以证实。我们今天说“保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其实也正是这个意思。所以,人应自尊,家应自睦,国应自强。祸福贵贱都由自取。你就是你自己的上帝。

堂上练习2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茂盛,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庄子·山木》)(注:这里的“雁”是“鹅”)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

补充:

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遇见山中的大树,因为不成材而能终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鹅,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掉;先生你将怎样对待呢?”

庄子笑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像合于大道却并非真正与大道相合,所以这样不能免于拘束与劳累。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优游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至于说到万物的真情,人类的传习,就不是这样的。有聚合也就有离析,有成功也就有毁败;棱角锐利就会受到挫折,尊显就会受到倾覆,有为就会受到亏损,贤能就会受到谋算,而无能也会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要偏滞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们记住了,恐怕还只有归向于自然吧!”

解读:凡事必须看清事物的本质,掌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知道看似矛盾,实际合理。人们取舍的基本条件就是:利我!从这个故事看,很明显:对人有用的木材,砍!不能鸣叫以愉悦人的耳朵的大鹅,杀!会鸣叫以愉悦人的大鹅,姑且留着让它为人们鸣叫。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介绍的文言文断句的几种方法,只能看作是断句时的注意之点,仅仅起辅助作用,并不是能否正确断句的决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古代汉语、古代历史文化知识和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力的总的水平。而这些知识只能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所以我们应该看到,古文断句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就应该多朗读,培养语感;做练习时,注意各种断句技巧;多联系上下文语境,反复推敲,这样断句能力才能提高。

课下同学们做一下思考题,看看我们对所讲知识掌握的怎么样。

篇5:标点符号 复习教案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等的不同用法。

2、能在具体的语境段落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教学步骤:

一、顿号、逗号。

设计意图:顿号、逗号的不同用法。

1、他们必须预备过年吃的 喝的 穿的 用的 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顿号:表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的停顿。一般为词、短语的并列,合起来做同一成分,句子间并列不能用顿号。

2、(1)载人航天工程 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2)其余像挖土或搬土用的铲子、鹤嘴锄、铁锹以及针线等等,我都没有。

顿号: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 连词,连词前不再用顿号。(顿号不能和“和”“或”等同用)

4、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逗号:较长的并列成份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新不水平。

顿号、逗号: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小的并列词语用顿号,“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大的并列词语要用逗号。

二、冒号、引号

1、(1)待了一会儿 父亲才回答 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 侦探冷笑着,又吩咐他手下的那一伙,“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3)“她是你最大的孩子吗?” 法官指着我问父亲。方法:说的对象放在不同的位置标点不同。直接引用的说话需加双引号引出来。说的对象在前面,说的对象后用冒号;说的对象在中间,说的对象后用逗号;说的对象在最后,说的对象后用句号。

2、中国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或轻于鸿毛。

方法:冒号表总结,但一般管到句终,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

3、老师说 他今天不舒服 不来给同学们上课了

方法:转述的不能用冒号。(人称发生了变化)

4、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儒子牛 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 方法:引用名言等句子时需加引号。

三、分号、句号

1、(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 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方法:只有一重关系的复句,分句间一般用逗号,不用分号。如果分句内部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必须用分号。在句中凡用逗号不能很清楚地表达并列分句关系的地方就用分号。

2、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方法:并列的分句出于分清结构和强调的需要,即使分句内部没有逗号,分句之间也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用分号。

3、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 ; 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雪的预兆。

方法:如果是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头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以分号。

四、省略号

1、她轻轻地哼起了 《 摇篮曲 》 : “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棂啊 ······”

作用: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2、在广州的花市上 牡丹 吊钟 水仙 梅花 菊花 山茶 墨兰 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作用: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3、我 对不起 大家 我 没有 完成 任务 作用: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4、原来如此

用法:表示语意未尽

注意:

1、用了省略号不能再用“等”,用了“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

2、用了省略号就不能在省略号后再用其他的点号。

五、破折号

1、各国政府 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 都驱逐他。作用:解释说明前文

无须挂画 门外有幅世画 名叫自然 作用:解释补充说明、承接

2、今天好热啊 你什么时候去上海

我本来不想去 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有什么看头啊 作用:话题转换、转折

3、小林 我来了 他大喊着 呜 呜 呜 小男孩大声哭起来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 我倒问过 可是 作用:表说话的中断和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5、团结 批评 团结 作用:表意思递进(紧承),这种情况下,通常能看出破折号前后在时间上的推移、在意思上的推进、在空间上的转移、在情节上的变化。

5、根据研究对象不同 环境物理分为以下五个分支学科

——环境声学; ——环境光学; ——环境热学; ——环境电磁学; ——环境空气动力学。

作用: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

另外,破折号还用于连接歇后语,标明文章副标题和词、诗、文的作者等。

6、朋友 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 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 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 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作用:总结上文

“标点符号”练习题

一、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时对我们讲的 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可怜的小女孩 她又冷又饿 哆哆嗦嗦地向前走

3、奶奶 小女孩叫起来,“啊 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 火柴一灭 您就会不见的 像那暖和的火炉 喷香的烤鸭 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 就会不见的

4、一儿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5、但是 聪明的 你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 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6、于是 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7、腊七腊八 冻死寒鸦 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8、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各种玩意儿 风筝 空竹 口琴等

9、“ 她想给自己暖和一下。” 人们说。

10、肉店里有山鹬啊,鹧鸪啊,野兔啊······

二、选择省略号或破折号的用法

1、破折号的用法有:①表示对上文的注释,说明;②表示意思的连续和跃进;③表示说话的迟疑或意思的转折;④表示说话的中断或声音的延续;⑤表示引出下文和总结上文。

篇6:标点符号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2、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标点符号的用法,了解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

教学难点:对错、漏的标点能加以改正和补出,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中考内容和目标: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二、复习常用的标点符号用法:

常用的标点符号常用的有12 种,分为点号和标号。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点号:点号表示语言(句)中的停顿,一般用在句中或句末。

1、句号表示一句语完了之后的停顿,一般用在表示陈述语气的句末。

2、问号用一句话的末尾,可表疑问、反问、设问。

3、感叹号用在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

4、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5、顿号表示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间较小的停顿。

6、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的分句之间的停顿。

7、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引下文,也用在总结性话语之前。

标号:标号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1、引号表示引用的部分、人物语言、特别指出的部分、反语、拟声词等。双引号内如果还需用引号则用单引号。

2、括号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括号内的内容一般不读出来。

3、破折号 A、表解释说明;B、表意思的递进;C、表意思的转折;D、表语言的中断、延长。

4、省略号 A、表文中省略的部分;B、表话语的断断续续;C、表话未说完。

5、书名号表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名、歌名、法规、条例等的符号。书名号内还需用书名号的用单书名号。

三、复习特殊用法(口诀)①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句,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②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复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③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④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⑤省略号:省略号后不接“等”;有省不能接它号。

四、题例分析

①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每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为了倡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今年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这句应该是“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所以,最后应是先引号再句号)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因为屈原,人们记住了端午。也因为端午,人们记住了屈原。(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之间就用分号,所以“人们记住了端午”后应是分号)C 京剧雍容华贵,昆曲典雅精致,越剧宛转悠扬,秦腔朴实无华,梆子戏高亢悲凉: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D 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北京日报与北京市地方编纂委员会联合举办了《回望红色足迹,我的亲历感动》征文活动。

(征文活动应用引号,而并非用书名号,就像“丛书”也不能用书名号一样)

3、方法直击

①读清句意,了解分句之间的关系。

②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特别是书名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的特殊用法,能做到正确运用。

2011年中考题主要考的引号、冒号、书名号、逗号、句号、分号的用法。比较分析后发现,各区县的模拟题也普遍考查句号、逗号、问号、引号的用法,且多与冒号、顿号、分号混淆使用,让学生判断。所以,在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时,要对其用法进行归类,做到能掌握,会运用。5.一模题例分析 海淀一模: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近日,由《辅导员》杂志、全国红领巾小记者辅导中心主办的“中国百名小学生赴俄罗斯展演”活动在莫斯科拉开帷幕。B.他的成长经历启示我们:“一个人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路就在他脚下延伸。”

(冒号在此时提示下文的作用,并不是引用语言,所以不需要和引号合用)C.词用长短句,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音乐,一方面是为了更容易表达复杂的感情——既可以是慷慨激昂的,也可以是委婉细腻的。

D.板桥、院落、月色、炊烟„„这些最平凡的景物,在从乡村出来的作者眼里,都蒙上了一层诗意,寄寓着人生最悠远的乡愁。顺义一模: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很少有行路人,除了我当前的两个:一个挟着蓝花布的破棉袄,一个拿了席子跟扫帚。B.“咳!”我吃惊地喊道。“这是怎么回事?”

(此题考的是冒号和引号的用法,说话的对象出现在语句的中间时,要用逗号,所以“我吃惊地喊道”的后应该用逗号。)C.“不识来年梦,如何只近山。”一次无意中读到石涛这两句诗,久久未能去怀。D.《风雨中忆萧红》写得跌宕起伏、情真意切,字字句句叩击着读者的心弦。

五、小结:标点符号的考查作为中考的基础专题之一,其用法在复习时要让学生牢固掌握,特别是有特殊用法标点,可以记记口诀,加强练习,要做到活学活用。

六、作业:标点符号练习板书:

中考内容和目标: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

上一篇:幼儿园教研工作计划安排表下一篇:《干部心理健康》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