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2024-05-02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精选十篇)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篇1

远古时期, 我们的祖先已经使用陶印作为印戳的工具, 物勒其名, 以作印信。在先秦、战国时期, 陶印曾得到繁荣的发展。三国两晋时期, 随着瓷器的发明, 我国进入了瓷器生产大发展的时期, 陶器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 此时印陶与封泥的使用已经相当稀少, 代之以瓷押印与在纸上用朱红的印泥钤印。历史上陶瓷印的创作如同玺印文化创作长河中的沧海一粟, 但陶瓷这种材质所具备的独特风格与面貌, 如成型易、下刀易、泥土种类多、变化丰富, 尤其是令人眼花缭乱的釉色一直吸引着文人墨客。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 传统陶瓷得到了复苏, 现代陶艺更是绽放出艳丽的花朵。对国学与书法的重视已经蔚然成风, 陶瓷篆刻取两者之长, 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二、当代陶瓷印的创作面貌

当代陶瓷印创作虽只有二三十年的发展时间, 但创作了很多富有鲜明特色的优秀作品。2007年首届全国陶瓷印大展于北京爱家国际美术馆举行, 这次展览涌现了很多的中青年优秀人才, 无论从印钮的设计, 釉色的运用, 还是篆文的风格都各有特色。当代陶瓷印创作的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集传统与创新于一体的印纽

1、更丰富的印钮造型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印, 执政所持也;钮, 印鼻也。”古人为便于携带印信, 就在玺印的上方穿孔系上印绥佩于腰, 这就是最早的印钮。到先秦时期有了形式简略的鼻钮、台钮、覆斗钮。汉代国泰民安, 是我国印钮艺术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印钮造型古拙浑厚, 线条生动洗练, 题材丰富多彩。汉代除用印章材质区别帝王百官外, 还以印钮上的不同兽形来标志各级官阶。民间常用印就没有受其限制, 可以依个人所好在印上刻制各种各样的钮饰, 所以, 汉代印钮实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功用。元末画家王冕首以花乳石作印, 因花乳石质地脂润、易于受刀, 印钮雕刻艺术也相应大为发展, 至清代形成高峰, 此时的印钮造型种类非常丰富, 通常有角端、辟邪、饕餮、獬鹰、麒麟、貔貅、鳌、蛟、蝙蝠、龟、夔、十二生肖等, 还有人们喜闻乐见的人物钮、花果草虫钮。这些石印钮大多为工匠所为, 偶有篆刻家所制, 也是兴之所致。主要原因在于石材质硬, 只有技艺娴熟的工匠能恰当把握, 一般创作者受技法空间的约束大, 阻碍了想象力的施展与实现。

当代陶瓷印创作者极大地利用泥土的可塑性, 模仿精妙的传统印钮造型, 并在色彩上结合陶瓷的特点, 厚重的泥土本色、安详的白釉、明透的青釉、热情的红釉、奔放的花釉、端庄的官窑釉色、朴实的灰釉等诸多形色, 使造型更栩栩如生、并赋予其人性的色彩。

现代陶印创作者赋予泥土以人性化的情感, 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情感与精神世界。以王丹为例, 采用特殊的粗陶黑泥创作了很多以罗汉为造像的印钮造型, 古朴深厚, 并由于材质的特征而显现时空的距离与斑驳, 岁月的沉淀与积累。这种以罗汉为造像的印钮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一种交流与和谐, 同时, 他还引用了一些古代器物上富有装饰性的花纹形象。这些造像与花纹形象将他们用墨拓下来并与红色的印章放在一起, 形成了一种红与黑的对比, 构成了色彩的和谐与稳定之美, 极具艺术性与观赏性 (如图1) 。

蔡履平利用紫砂泥与瓷泥的本色, 创作出一些仿生的印钮, 如田螺、蟹、贝壳等, 形象逼真, 造型生动, 别有一番意趣;

叶青峰陶瓷印作品印钮大都用古代谷仓、民居、砖塔等块状浑厚结实稳重的造型, 配之以他雄浑豪放的魏碑体刻字, 真是相得益彰!

2、别具一格的青花与釉上彩装饰印钮

在陶瓷的各种装饰手法中, 青花与粉彩可谓是最具有影响力、最具艺术成就的两种彩绘方法, 并且具有雅俗共赏的魅力。无论是宫廷用具还是民间生活用品, 都能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它们不仅在我国流行程度广, 影响力深, 并且对世界各国的瓷器生产与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用这两种方法装饰陶瓷印钮, 古人已有之, 但很稀少, 特别是用粉彩的方法装饰。当代陶印作者把这两种装饰手法与印钮的造型结合起来, 产生别具一格的艺术风味, 达到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 (如图2)

3、斑斓的色彩

陶瓷器物表面的釉色仿佛一件漂亮的外衣, 给作品增辉添彩。陶瓷印也不例外, 充分利用了这一工艺, 把色彩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本色、绞泥色、白色、青色、绿色、黄色、花色、开片等, 不一而足。还有一些把泥土的本色或绞泥纹与釉色结合起来, 更好地表达了创作者的原意。在陶印表面涂金仿汉印的效果, 也显得高贵华丽典雅。

(二) 印文的返璞归真

泥土其材质可塑性强, 并有一定的粘性, 所以在篆刻过程及干燥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收缩与变形, 与石材相比, 在文字镌刻上的力度与硬度有一定的区别, 在用刀的方法与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区别。许多当代陶印家们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在文字处理上突出书写画意的韵味, 利用简体或楷体入印, 强调线条的奔放与洒脱感, 同时打破平衡稳定的格局, 加入一些象形的因素, 或利用泥印表面自然剥落与侵蚀的效果与文字形成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图3)

当代绘画引领陶瓷艺术新方向 篇2

来源:亚洲陶瓷商城 http://

“历史上的瓷都是景德镇,这没有疑问。但是,到了当代景德镇是不是瓷都,我们曾感到怀疑。但是当看到了当代瓷板画以后,我们打消了这个疑问,瓷都还是景德镇。”在一篇题为《发现瓷都》的文章里,来自美国的一位博士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国陶瓷在历史上的辉煌是无法忽视的。而当今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则体现在它的绘画性与当代性上,这一点正是当代瓷板画展示给世界的。”艺术品策展人关蕴科向我们这么解释。

关蕴科认为陶瓷艺术由三部分组成,即绘画、器型、窑变。由于传统陶瓷艺术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装饰性,而人们又往往出于实用性的考虑,因而不将绘画这个陶瓷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陶瓷艺术的主要内容。对于陶瓷艺术的绘画性千百年来受到的淡化和忽视,关蕴科感到惋惜,“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长期经历着皇权左右的特殊历史阶段,皇帝喜好的图绘,由宫廷画师画好,再带到窑厂交由工匠仿制。因为传统陶瓷上的绘画并不是一次性创作完成的,在工匠们复制的过程中,原作的气韵必然流失不少。这也就造成了传统陶瓷一直以来不被归为艺术品,而被归为工艺品的事实。”陶瓷绘画由于不是“创作”,而是“复制”而成,因而一直属于陶瓷艺术的附属部分。

“但是从美术学的角度来讲,绘画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体系。绘画有独立的文化地位和艺术语言,陶瓷艺术发展到今天不应该是孤立的、维持现状的。”于是关蕴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成熟的中国陶瓷艺术能不能由当代画家直接完成创作?能不能以独立的陶瓷绘画的形式来完成? “这个问题不难解答,其实在清末民初,一部分文人已经思考并着手这个问题了,景德镇的‘珠山八友’就是开端和代表。”关蕴科认为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中国早期陶瓷绘画艺术是以民国初期为开端的,而“珠山八友”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文人对陶瓷艺术的亲自参与。“陶瓷一直处于工艺品的地位。过去的文人以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自居,是不屑与工匠相提并论的。到了清末民初,产生了文人参与陶瓷绘画的新现象。”但由于受到材料、颜料的客观限制以及封建文化背景的主观局限,他们的创作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层面。“他们的创作依靠着传统的生活材料和生活经验,在作品方向、主题和绘画语言上都是需要与时俱进的。” 既然传统的“梅兰竹菊”不能完美地体现陶瓷的艺术价值,那么怎样才能使陶瓷艺术得到真正的艺术独立性呢?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绘画性对陶瓷艺术的重大进步作用。“作为当代艺术,陶瓷绘画一定要有国际语言或者说是普世价值观。”那么,同样存在一个问题,在陶瓷上能否出现当代艺术的表现。“过去人们只在陶瓷器皿的方寸之间进行创作,瓷板做到三十厘米已经很不容易。而现在的瓷板最大限度能做到五米的尺幅。过去颜料只有几种,如今瓷板画颜料与油画一样,有无限多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一个概念:瓷板是美术界的第三载体。”对于这个说法,中国有自己的艺术品牌、文化定位和自己的解释权:“去年,我们把一些优秀的瓷板画作品在美国做了一个展览,感受到他们对中国传统陶瓷创新的认可。” 材料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画家的问题了。“传统的继承确实很重要,但那只是对历史的记录,而真正有意义的其实是创新。我认为当代陶瓷的绘画性体现,应该是新世纪中国对国际陶瓷艺术的贡献。”这种承担着历史责任的“绘画性”则不仅仅是传统陶瓷上的青花、斗彩、云卷纹和“梅兰竹菊”,而是一种可以与国际对话的艺术语言。西方人甚至没有办法理解写意的中国水墨画,因而“要在瓷板绘画上表现出当代艺术,则必须要求艺术家本身具有当代艺术的思想。” 如今,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关注到瓷板画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一大批学院派陶瓷艺术家都开始拿出相当一部分精力进行陶瓷艺术的创新,尤其是年轻的艺术家。他们有着相当好的文化理论背景,很多就是学西方绘画理论出身的。” 瓷板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作品,它有釉上釉下之分,因而它既可以造成像油画那样的堆积效果,也可以渗入材质造成国画大写意一般的效果。艺术家们可以根据构思的需要来自己选择创作的手段,这样的艺术宽度是一般的绘画作品无法达到的。比如,姜宝林以白描、大写意为长;刘正则擅以抽象的线条表现肢体和季节的变化;赵梦歌的油画抽象人物则展现了青花大写意的艺术生命力等。景德镇“人间瓷画”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展,以近年来国内外著名画家的数千件绘画精品为创作主题,集中体现了当代瓷板画创作的新方向,在瓷画收藏和学术领域都具有独特的意义。

当代陶瓷雕塑作品创作与设计研究 篇3

关键词:现代化;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研究

1中国现代化陶瓷雕塑的发展现状

传统陶艺以实用和装饰为主,作品的造型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意蕴,含蓄而内敛。现代陶艺则和其他现代艺术一样是多元和开放的,作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强调实验性探索。中国传统陶瓷从材质、制作工艺到审美形态,虽然多次吸收外界文化,比如唐代长沙窑的装饰的率意,元代及其以后封建王朝陶瓷艺术的造型和文饰,但还能充分展现出中国陶瓷的特殊语言,显现出中国文化的广博性和包容性。而当今中国现代陶艺发展30余年,在材质范围、工艺手段、形式语言和个体精神表现等方面,以及在对材料非单纯可视性,媒材表现的多样化和在公共环境中的运用等方面,似乎能够与西方陶艺平等对话,但是,却找不到现代陶艺在中国发端的本土原由和自身的价值标准,即找不到传统中国陶瓷艺术的根基所在。目前,只能说中国现代陶艺,走出了对自身传统陶瓷语言样式,以及个性精神对材料的介入的初级阶段。

2中国现代化陶瓷雕塑的分类

中国现代陶艺发展到今天,表现出三种成熟的样式:一是在坚持传统的技艺,讲究制作精良的同时,非常注重个性与情感的表达,这一类称为传统陶艺。二是通过创新来追求新意,从器型、材料和工序上的变异,追求实验性的效果,即现代陶艺。三是趋重艺术表现性,结合多种艺术手法、风格,探索形式美的各种可能性,笔者把这类陶艺称为前卫陶艺。后两种就是我们习惯命名的现代陶艺。中国现代陶艺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个性表现,赋予现代人一种富有时代气息的审美境界,打开了一条表现现代生活个性的艺术通道,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陶瓷雕塑现代化创作技术的作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陶瓷制作工艺也随之不断进步。传统的陶瓷雕塑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落后生产工艺的制约,无法全面的表达制作者的创作理念,而制作出来的作品也不够细致。现代化的创作技术给陶瓷雕塑艺术家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我国从事陶瓷雕塑创作的艺术家们也与日俱增,陶瓷艺术已经不再是离我们较远的关上艺术了,而更多的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主要归功于现代技术的发展,让陶瓷制作方法变得简单化,传统陶瓷艺术之所以离普通人的生活较远,主要就是因为其复杂的制作手法。先进的创作技术虽然让陶瓷艺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可是却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很多艺术家在进行陶瓷雕塑产品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个性,从而忽视了作品的内涵,造成现在的很多陶瓷雕塑产品,只是徒有造型怪异的外观,而缺少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艺术感染力。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不能因为创作技术的进步,就忽视了传统制作方法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要端正心态,运用先进的创作技术来表达自己的独特理念,展现作品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将创作与艺术完美结合,带给人们更加美好的精神享受。

4现代化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发展途径

现代陶瓷雕塑作品要想不断的发展、进步,就要在吸取传统陶瓷雕塑艺术优秀文化底蕴与制作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行大胆创新,尤其是在产品的设计上不仅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观,还要能够充分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近年来,在陶瓷雕塑领域,虽然也出现了不少有内涵、有深度、制作手法独特、艺术欣赏价值较高的作品。可是,能够引领时尚潮流的艺术大师却很难出现,这就需要艺术家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将我国的陶瓷艺术带向世界的舞台。本文作者通过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发展状况的分析与总结,将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发展途径做了以下几点归纳:

4.1时尚与设计

现阶段,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其他的杂志等都频繁的出现“时尚”这一词汇,各种时尚理念充斥着人们的头脑。所谓“时尚”在词典中的定义为“当时的风尚”,也就是在某一时期,人们的生活中所流行的一种风气,也就是一种能够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审美观。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某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时尚文化,就因为不同时期的时尚文化有所不同,所以艺术作品的设计风格就存在一定的差异。时尚的核心思想就是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在发展中寻求变化,不只是服装、造型、摄影等方面的设计,而是对当今社会流行趋势的把握,能够引领人们的时尚品味,是一种生活态度。现代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就要紧跟当今的时尚步伐,设计师们要充分掌握先进的理念,进行大胆创新,设计出独具特色的艺术作品。时尚与设计总是相伴而行,时尚引领设计,设计是时尚的一种表现形式,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时尚以艺术离自己很远,其实时尚就是一种生活态度,存在于我们身边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师们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将物质与精神进行相互融合,创造出众多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还具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人们的需求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产品的设计也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审美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人们不但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和生活观念,在更广泛的领域里谋求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与刺激,大众对潮流文化的热衷,促进了新设计。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引导新需求,创造新一轮的时尚。大众对时尚的追捧正式设计文化不断创新求变的动力所在,使设计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流行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日用陶瓷设计更要关注时尚的信息,引领时尚的潮流。

4.2情感与趣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审美标准也在日益提高,除了注重物质上的需求之外,也更加的关注精神世界的享受,物品的价值也从传统的单一使用价值向着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前进。现阶段,人们对物质所表达出的精神层面有着更加迫切的需求,物品的情感性与趣味性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因素。人们在自身的生存权得到一定的保证之后,开始向着不断提高自身的精神世界发展。所以,现代的陶瓷雕塑产品要以人的审美需求与精神需求为基础,充分展现艺术带给人们的精神享受,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重艺术作品的情感化,这样才能让作品不仅能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使用价值,还能起到一定的欣赏价值,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与生活乐趣。

4.3个性与独创

现代陶瓷雕塑产品更加注重表达个性与独创价值,这与当今的社会发展需求是离不开的,无论是在教育方面还是艺术创作方面,人们都更加关注能够表达学生或者是创作者独特个性的产品。往往越是别具一格的作品就越会得到人们的赞赏,这是时尚发展的规律,也是带动人们积极消费的动因。所以,现代陶瓷艺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用独特的造型、夸张的色彩以及另类的涨势手法等方式表达着自身的时尚理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陶瓷艺术历史悠久,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现代雕塑产品要在继承与发扬传统陶瓷艺术的基础上,与当今的艺术表现形式相结合,对陶瓷雕塑产品设计进行不断地创新,这样我国的陶瓷艺术才能不断的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吴能.陶瓷产品设计的时尚性[J].中国文化画报,2011(02):1012.

[2] 郑丰银,艾玉婷.试论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方向[J].山西大学学报,2010(03):3032.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篇4

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界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题思想混乱, 二是笔墨功底薄弱, 三是艺术格调不高。有比较才有鉴别, 当我们把当代某些陶瓷绘画的艺术作品与民国时期的“珠山八友”的作品相比, 就会发现当代陶瓷绘画艺术作品虽然在创意、构图、工艺等方面超过了“珠山八友”的传统陶瓷绘画, 但在主旨思想、笔墨功力和审美追求等方面明显逊色。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界之所以存在着这些问题和困惑,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历史渊源来看, 景德镇陶瓷装饰历史上所形成的符号化、图案化的传统思维, 使得当代陶瓷绘画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趋于单一化、程序化。二是从现实基础来看, 随着陶瓷艺术的商品化、工业化, 利润最大化的批量生产使得当代陶瓷艺术在陈陈相因中淡化了画面的内在精神, 消解了画面形而上的审美追求。三是从创作主体来看, 当今许多陶瓷画家极大地受到西方现代视觉艺术思维的影响, 以西方的绘画图式是瞻, 批判甚至否定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这一切致使无论是当代陶瓷绘画思潮, 还是当代陶瓷绘画的品评标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当代陶瓷绘画艺术家对“气韵生动”的精神内涵, 以及如何营造“气韵生动”都不甚了解。其实,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依然是当今大众对陶瓷艺术欣赏时的审美追求所在, 只不过在新的时代发生了某些转换而已。我们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气韵生动”, 才能创造出经典的陶瓷艺术精品。为达到这一目的, 我们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 当今陶瓷画家应透彻地理解“气韵生动”的精神内涵。这是创作出“气韵生动”作品的前提。“气韵”作为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审美品格, 是与中国道家哲学观念和思想文化分不开的。老庄道家思想把“道”作为宇宙间万事万物及其规律的本体, 认为“道”产生、化育万物, 支配、主导万物的运行。但“道”究竟为何物, 老子又言之不详:“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好在《庄子》里的一句话让我们能具体地理解“道”。他说“道通气也”。庄子认为“气”如“道”一样, 是构成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体。“气”虽然无形无状, 不可捉摸, 但它又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 通过天地万物的生机和活力表现出来。“气”的本质虽然是虚的和无的, 但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却是实的和有的。正是那些实有的具体天地万物的表现形式中蕴含着形而上的虚无的“气”和“道”。虚无的“气”和“道”虽然不可捉摸, 但我们可以通过实有的、具体的、感性的万物去感悟“气”和“道”的存在。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 可以通过描绘实有的、具体的、感性的万物去表现形而上的“气”和“道”。具体而言, 艺术家通过描绘实有的、具体的、感性的万物, 去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和活力, 从而达到悟道通神的精神境界。可见, 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形象虽然是实有的, 但总是通过这一实有的艺术形象去表现虚无的精神境界。这样, 观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之时, 不仅欣赏作品中所表现的对象的生命力和活力, 而且还要将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生命活力与“道”的本体之气贯通起来, 因而中国艺术总是追求形而上的品格, 总是通过具体感性的艺术形象去表现形而上的韵味。也正因如此, 我们对于具有实有和虚无两面性的“气”的获得不能完全通过耳目感官, 而只能在“心斋坐忘”的精神状态下才能够把握住。因此, 艺术家应超越世俗, 宁静致远, 应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形而上的审美追求。对于当今景德镇陶瓷画家而言, 不应被名利得失所迷惑, 不应在商品化的浪潮中随波逐流, 而应加强明心见性的修炼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修养, 从而在绘画创作时, 能够深刻地把握住对象的内在之“气”, 从而创作出形神兼备、韵味无穷的艺术作品。

其次, 陶瓷画家应加强笔墨功夫的修炼。这是创作出“气韵生动”作品的途径。“气韵”并非镜花水月, 而是建立在具体的“骨法用笔”之上。谢赫《古画品录》的“六法”中一为“气韵生动”, 二是“骨法用笔”, 三是“应物象形”。显然他认为“骨法用笔”是在“应物象形”之后达到“气韵生动”的重要途径。中国绘画艺术是线条的艺术, 中国绘画主要依靠线条勾勒和描绘出来, 因而在“应物象形”之后, 就需要运用线条把对象生命力的筋骨勾勒出来。线条的力度、流畅、准确与否都会影响到所画对象的骨感力度、生命活力和内在精神。绘画所画对象生动与否, 与画家的笔墨功夫息息相关。笔墨功夫可以说是中国画家艺术生命的决定性因素。曲不离口, 拳不离手, 画家应不断加强笔墨基本功的训练。当代景德镇有些陶瓷艺术家由于深受西方视觉艺术的影响, 片面地追求创意的新奇、题材的新颖、构图的巧妙、视觉的冲击等等, 而不太关注笔墨功力的训练, 因此笔墨的基本功欠缺。笔墨基本功的欠缺使得创作者造型功力和表现力不足, 从而出现一些内在精神欠缺, 外在题材单一的作品。其实, 笔墨不仅服务于造型功能, 而且本身的美感和表现力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已成为了审美对象。所以, 当今陶瓷画家应不断加强笔墨基本功的训练, 为创作出笔精墨妙的艺术作品奠定基础。

最后, 陶瓷画家应注重整体画面的气韵营造。这是创作出“气韵生动”作品的关键。中国传统绘画构图法则主要有布势、主宾、虚实、疏密、开合、空白、对比等, 其目的就是想营造出画面的空灵开阔、简洁高远之感, 让画面富有灵气和生命活力。现代陶瓷艺术家的构图一般也依据以上法则, 但他们把虚实往往理解为留白, 而把留白又往往理解为空白。其实, 画面是虚实的统一, 真境与虚境是相依相生的。“气”是实有和虚无的统一, “气”的虚无空灵是要依靠实有的、具体的、感性的物象表现出来的, 而且真境逼而虚境生, 感性之物象愈真, 虚境之意象愈广。有实境之气才有虚境之韵, 有气才有韵, 气盛才韵足。实境之气兴盛, 虚境之韵才悠长, 所谓“境生象外”就是这个意思。总而言之, 虚境是要依靠实境营造出来的。所画人物惟妙惟肖, 才有神明气息之论;所画百花鲜艳欲滴, 才有满园春色之感;所画百兽栩栩如生, 才有勃勃生机之意。所以虚处并不是简单的空白。陶瓷绘画艺术家应注重“心中之竹”的意象营造和写真的训练, 这样才能使得“手中之竹”意广象圆, 韵味无穷。随着当今景德镇陶瓷工艺的发展, 营造虚境的方式更多。当今陶瓷画家可以充分采用最新的陶瓷材质和工艺, 尤其是高温颜色釉, 来营造所绘画面的气韵。

“气韵生动”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 依然是当今陶瓷绘画的审美追求所在, 只不过我们要在新的时代赋予其新的精神内涵和新的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景德镇当代陶瓷绘画界的现状, 在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的同时, 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探讨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在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前提下, 如何走出目前所存在的误区和困惑, 进而明确、具体地指出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应如何吸取“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以及如何将“气韵生动”应用于陶瓷绘画创作之中, 从而创作出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的艺术精品。总而言之, 当代陶瓷画家要创作出“气韵生动”的作品, 必须加强三个方面的修养:一是洞悉“气韵生动”理论的精髓, 培养明心见性的功夫。二是加强笔墨功夫的修炼, 探求营造“气韵生动”的途径。三是注意材质和工艺的运用, 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相信不久的将来, 当代景德镇陶瓷绘画艺术家会为景德镇陶瓷绘画事业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篇5

摘要:中国艺术的发展特别是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围绕着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展开的。中国花鸟画要想有所发展和突破就要和时代相适应,不但要在题材上有突破,而且在思维逻辑和艺术形式中也要进行尝试与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需要。花鸟画创作教学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在艺术构思进行突破。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 花鸟画 创作 叙事方式

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固定模式,包括产生的绘画流派更是没有什么名词界定,按照美术史的逻辑都是在艺术发展后才把概念性的名词赋予该画种或流派。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和现在,更经历了和当代艺术并存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花鸟画要想发展,就要考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寻找一个创作方法的可能性。

一、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就其表字义上看,“当代”可理解为现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的”、“传统的”相区别。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艺术界的前辈如:李叔同、李瑞清、李铁夫、徐悲鸿、刘海粟等先后发起了美育救国运动,把西方古典的、现代的绘画与教学方法带到中国,在中国掀起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徐悲鸿也试图用西洋绘画改造中国画,这种教学方法与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当代艺术的发展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外来的先进技术、先进经验、先进管理模式特别是先进文化无情的冲击我们本民族的文化。经过“星星画展”、“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85思潮”、“89现代艺术展”等艺术展览,特别是“89现代艺术大展”标志着中国现代艺术终结以后,中国的艺术家陷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怎样用一种新的形式观念进行创作,无疑西方后现代主义成为中国艺术家作为自己创作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消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当代艺术正好找到了新观念的土壤,于是越来越希望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代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中国社会转型的产物。当代艺术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说明中国真正走入了一个自我反省的时代,深刻反映了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历史变化。人在自己的生命历程里是有精神、文化的存在自己的意识里,需要突破和表现。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一直占据自身文化的主导地位,对人性的认识作为自己文化的判断,人性通过生命、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还要反对自身,遵从社会发展及本土文化发展逻辑,同时艺术家应保持对社会现实及社会发展的正负关系上保持自己的敏感度,捍卫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核心价值。当代艺术应遵从艺术形态的特制,虽然当代艺术不是把审美作为自己的评判标准,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问题意识及批判意识,当代艺术就是一种纠正和反抗的手段,通过表现自身的心理来反映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所以,艺术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创作感悟下,能够在艺术的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架上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象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都可以作为艺术表达问题的媒介和手段。中国当代艺术要站在中国文化渊源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创作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秉承开放的文化立场与判断,用当代艺术语境及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有机的转换,从而服务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超然境界。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内心世界带来种种压力,主张艺术要有对现实的问题的批判性,强调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更多的关注当下现实社会、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照。

就其中国花鸟画而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画;夏、商、西周青铜时期中,动、植物的图形纹饰;秦、汉帛画,晋、唐的绢画等都可看到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花鸟画成熟与东晋之后,盛唐时期有所发展。到了五代黄筌对后世的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后,元代文人画出现和水墨花鸟画得到发展,创作抒情寄寓精神及至明清水墨花鸟画又得到提升。特别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花鸟画纵向与横向的不断探索又有新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及哲学思想,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活力。就目前来看,大多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色彩、形式语言及拓展花鸟画题材上有所突破,没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想性有所改变。所以,“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 [1],中国花鸟画要想改革创新就要寻求在观念和思想性上的突破。把当代艺术语境、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入中国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开拓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路。

二、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一种叙事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突破这样的叙事方式,这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与发展从语言结构上加以研究和探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艺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形式展开的。艺术作品主要是描绘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形象为自己的创作题材,是借助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反映这一时期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叙事方式,在美术作品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创作手法及创作方向。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作为一种形式一度为政治服务,从而产生了形式语言上的一致性,有一种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宣传的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表现一种革命的力量,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导致了艺术叙事方式的革命性。文革结束以后,出现了以倾诉文革时期给人们精神方面所带来伤害的“伤痕美术”及“乡土现实主义”美术。从一个侧面反映在新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个人认识与追求,也是反对旧有的意识形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误导和限定。80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时代,对外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更先进的外来文化冲击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艺术家先后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怀斯的现实主义、前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高更后印象主义的理性绘画而成功。进入90年代,艺术家强调时代文化,采用有针对性的波谱、泼皮、调侃的写实手法来反映艺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艺术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介入当下生活,反映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展开的。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所经历的境遇和对生活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创作出具有解构、颠覆和反讽等方式再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侧重内心和日常生活空间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可辨

识的视觉形象和个性语言来重构自己与现实的存在关系,“日常性的话语方式逐渐解构着此前流行的意识形式的话语方式”[2]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无疑对花鸟画创作教学产生影响。所以,花鸟画创作教学就是要具有这种鲜明的时代性的叙事方式。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但要在题材上有突破,而且要在艺术观念、思维逻辑及表现形式更要加强,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花鸟画的现代感应表现为现代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对艺术构思进行突破。花鸟画创作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当今的新时代,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观念,进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人生感悟、创造新的意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

三、当代艺术语境如何拓展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发展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家的重视与惊叹,特别是最近几年国外资本的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和中国新兴艺术资本的兴起,也使中国当代艺术正变得商业化。首先,要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观念想象与思想的痕迹,并不是绘画作为艺术家炫耀自己技术的手段的展示。其次,当代艺术特别强调创作者个人观念及艺术特征的表达,艺术家所展现的艺术特征是否得当,艺术家所介入的问题是否贴切,是否能站在批评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是否对这一问题保持一贯性。再次,当代艺术作品要用民族文化、现代文化的高度来介入现实,当代艺术民族化是一个发展趋势,民族文化也是本身文化千年的积累,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的意义只能从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中凸显出来,艺术的标准则是在对其提供的意义被认可的同时所确立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3]。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花”或者“鸟”的状态,直接描述或再现一个场景,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来。中国当代花鸟画创作要以知识修养、责任意识、创造精神和艺术理想,创作出充满当代思维及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新的花鸟画。今天我们看一幅花鸟画作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的审美情趣的层面上,重要的是,花鸟画作品是否真实的表达了艺术家的艺术观念与新的思维方式。

总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推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技法实践和理论修养,使花鸟画创作教学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注:此论文为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李诤.《林凤眠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5页

[2]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59页

[3]贾方舟.《批评的时代》卷一 [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3.263页

从陶瓷艺术创作设计谈经济价值 篇6

一件好的陶瓷作品必须有它的双重价值,即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艺术价值取决于作者的艺术修养,专业基础,取决于他们所采用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的熟练程度。它必须是夸张变形而又富于装饰感的,能给人一种美的艺术享受,而经济价值则取决于产品是否适销对路,这里面包含了材料来源、成本、生产工艺、使用价值,消费对象心理、推销艺术等多方面因素。

以前我们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常常忽略了陶瓷作品的经济价值,而只注重于追求作品最完美的艺术价值。因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要付出极艰辛的劳动,要倾注他们的全部感情,这种劳动、这种感情是无法用任何计量方法来衡量的。一件作品的创作成功,除了作者本身艺术修养的高低和专业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外,还必须有坚强的毅力和创作的激情,只有在投入全身心的情感去创作的时候,作品才会充满艺术的魅力,而当它再被复制的时候,复制者是不会有这种激情的,即使是作者本人去复制。除非在它的基础上再提高,使之更完美,否则仅仅是重复,只能使它失去新鲜感,失去从创作角度上来谈的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艺术家们往往不大考虑批量生产问题。可是陶瓷作品的本身定义就决定了它不是纯艺术品,它同时又是商品,而且绝大多数是为实用服务的,因此设计构思时就必须首先考虑它的实用性,符合工艺上的可能性和生产上的方便性。要关心成本,讲求经济效益,立足于可以投产,形成批量。

我这几年在进行陶瓷艺术创作时注意到,陶瓷作品对丰富生活、美化生活的影响极大。我国国民经济有了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入新的阶段。在丰衣足食之后,开始需要更多的精神生活,需用陶瓷艺术来美化生活,美化环境。在文化学习,文化修养提高的同时,也开始提高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人们的物质丰富了,陶瓷艺术事业也开始走向黄金时代。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在琳琅满目的各种陶瓷作品中虽不乏一些有水平的,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产品,也有不少与产品本身的实用价值相符的艺术设计。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俗不可耐的产品,很糟糕的设计,令人奇怪的是,它们竟也很有市场。探其究竟,我发现几点:

1、这些产品本身价格较低。在人们经济还不十分富裕的时候,在一般人们买东西喜欢拣便宜货的心理主导下,有一定市场。

2、人们的欣赏水平还较低。艺术欣赏是随文化素质的高低,特别是艺术修养的高低而决定的。在大众的文化水平还未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曲高而寡合,“阳春白雪”能接受的人较少,而“下里巴人”合者众矣。

3、销售环节人员的艺术欣赏素质较低。我们新的设计能否推向市场,往往是依靠销售环节去做工作,如果推销人员和订货者对此设计毫无兴趣的话,这件创作就无法投入生产,自然也就无法与广大消费者见面了。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多层次的。人们迫切希望有更高艺术价值的产品投入市场。因此销售环节的同志也还需要努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4、就是我们创作设计人员的问题了,我们有些创作人员往往陶醉于自我欣赏,只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而不调查市场,不研究大众和国外市场的需要。只追求艺术上的高难度,不考虑是否适合批量生产,同时,人才的布局不合理,高等院校和研究所拥有大量的高级艺术家却与生产相脱离,英雄无用武之地。而与生产直接有联系的大多数中、低层创作设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拿不出多少艺术价值较高的创新产品,只能看见别人什么东西好销就去仿制,一窝蜂上,直到粗制滥造,竞相压价,使得本来一件很好的陶瓷作品没有能保持住它应有的生命力。

因此我认为陶瓷工艺美术专业的创作人员,第一、不能只埋头于艺术创作,必须接受价值规律的挑战,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提高表现能力和技巧水平外,还要研究国内外市场各层次的审美情趣,研究点消费心理学,弄清我们的服务对象的爱好是什么。我这里并不是说可以降低艺术标准去迎合对象,而是要做到有的放矢,既不自满于“阳春白雪”也不只唱“下里巴人”,要积极参与推销,用我们的艺术去感染更多的人,使更多人理解自己,同时也提高服务对象的艺术鉴别能力。

第二、创作时必须考虑降低成本的问题,艺术陶瓷(包括陈设和日用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除了它本身的艺术魅力外,还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在外国有钱的老板面前更是如此。同样艺术水平,较低的价格总是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要想达到价格既低而利润又不低的目的,只有设法降低成本。这里除了工厂管理能力外,设计人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不少新型材料和科学技术都是我们创作时要考虑的因素。设计人员熟悉原材料,熟悉整个工艺流程,在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生产的每道工序,就可找出最省料、最省工的设计方案来。

第三、创造出符合时代的美。陶瓷作品与其他文化一样,有很强的时代感,传统工艺品能满足人们的怀古之情,更多的是满足外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了解和欣赏。而对国内大众来说,需要更多的则是满足现代生活的使用和审美要求的现代艺术,每个时代都有它各自的审美标准。唐三彩、唐佣的丰满造型,缤纷色彩;宋瓷的细洁素润,典雅清淡;清代工艺品则带进了清贵族的纤细俗艳,矫揉造作。谁也忘不了文革年代除了红忠宇红标语外的青灰色一片,军装军帽成了最时髦的服饰。八十年代后,对外改革开放使外国文化涌进中国,与外国人喜欢中国传统工艺一样,中国人也大量地对外来文化感兴趣,我们要消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去粕存精,使之更好地与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工艺相结合,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创造出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美来。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篇7

关键词:现代,陶瓷艺术,创作,综合装饰,艺术魅力,分析

就我国而言,陶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彩陶时期各类艺术作品的出现为我国陶瓷文化艺术综合装饰奠定了基础,对陶瓷各阶段的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就陶瓷综合装饰来说,是陶瓷艺术中一种新产物,多种陶瓷锈蚀手法相融合,比如,彩绘、雕刻,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极具魅力。

一、陶瓷综合装饰表现形式

“多元互补、异彩纷呈”是现代陶瓷艺术的基本格局,在现代艺术发展中,陶瓷综合装饰应运而生,集彩绘、雕刻等多种装饰于一身,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比如,鲜明的艺术特色、较强的感染力。综合装饰中灵活应用了各种工艺装饰手段,比如,刻、填,采用了多种彩绘技法,比如,泥料、彩料,应用其中的彩绘技法也特别多,比如,釉上、釉下,促使多样化的装饰工艺、技术二者巧妙融合,具有较好的综合艺术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其应用非常广泛。就表现形式来说,体现在不同方面。

1、釉上和釉下的彩绘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属于综合装饰形式,是指同时对作品进行釉上和釉下的彩绘工艺,建立在传统“斗彩”基础上。在现代“斗彩”中,陶瓷综合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常见的集中手法较多,比如,青花斗彩、釉下五彩斗釉上彩,釉上彩和釉下彩相结合以陶瓷的形式呈现出来,其艺术效果明显不同,进一步增强了陶瓷整体艺术感的表现力。

2、雕刻和彩绘相融合

就雕刻来说,装饰陶瓷土坯的重要手法,可以使陶瓷作品更具特色。在现代玻璃器皿中,艺术者长借助雕刻手段来装饰,也可以借助该手段来装饰陶瓷表面,雕刻的花纹、彩绘二者相融合将使陶瓷极其特色,属于特别常见的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多元性、两重性是其显著特征,釉与彩绘、釉与坯等也具有其特点。就彩与坯来说,借助陶瓷综合装饰手法,可以更好地将陶瓷的质地、颜色等呈现出来,比如,紫砂镶嵌、泥胎新彩,雕刻陶瓷上的泥坯,可以更好地展现陶瓷的材质。

3、肌理和刻、彩绘

就陶瓷而言,肌理主要指陶瓷材质质感,比如,陶泥、紫砂泥,各具特点,以陶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易塑性特别好,但定型难度大,而白瓷泥或者紫砂泥并不具备较好的塑性,但极易被定型,烧制过程中也不易变形。在风干之后,各种材质泥的肌理各不相同,自然肌理、人工肌理是其组成要素,木纹、叶纹属于前者,刀纹、墨迹等属于人工肌理,借助陶瓷肌理,进行艺术装饰,会有较好的艺术效果,促使作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地。

二、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综合装饰的艺术魅力

1、创意美

就陶瓷作品来说,想要使其达到精美的程度,创作者必须综合分析主客观影响因素,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完善制作手法、装饰手法,将创新元素巧妙融入其中。综合装饰的创意具有装饰艺术的“独创性、新颖性、奇妙性”等,就艺术来说,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一种特别的形式将生活中的美呈现出来。就现代陶瓷装饰艺术来说,传统技术、传统风格被融入其中,还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创作者的个性、文化内涵等。在陶瓷综合装饰方式作用下,多样化信息相结合,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具有独特的创意美,可以让观赏者更好地感受陶瓷作品的意蕴。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可以根据陶瓷作品主题,巧妙利用相关的表现形式、艺术手法,将自己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寄托到陶瓷作品中,促使观赏者在观赏陶瓷作品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创作者的人生观、审美观等,准确理解陶瓷作品内涵,和创作者产生共鸣,达到不同的艺术境界,更好地体会各类陶瓷作品所蕴含的创意美。

2、和谐美

在陶瓷综合装饰手法作用下,“和谐美”是对陶瓷作品的客观评价之一,这是因为釉下青花釉上色彩交相辉映,促使陶瓷作品极具吸引力,拥有釉下彩的沉稳内敛、清新雅致,釉上彩的鲜艳亮丽、活波生动,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统一”。在欣赏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装饰,寻找特别的情趣、韵味,获取不同的快乐。

3、工巧美

在欣赏一件陶瓷作品中,观赏者可以借助陶瓷作品的综合装饰技巧、技法,不断探索创作者的内心世界,他们驾驭材料、因材施艺中的能力以及气质,深刻感受其“工巧美”。就“工巧美”来说,是指创作者巧妙利用综合装饰工艺表现手段、表现技巧等创作陶瓷作品,充分展现其艺术魅力。就陶瓷来说,具有多样化的装饰手法,比如,彩绘,创作者可以巧妙利用刻画形式来装饰。在欣赏陶瓷作品过程中,观赏者极易被陶瓷作品“精巧、光泽”等感染,也就是说如果刻画等各类技巧达到一定程度,人们也会惊奇于陶瓷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工巧美,可以根据陶瓷上面的花纹、图形等,去感受陶瓷作品背后的故事、意义,技术、表现巧妙融合,可以使创作出的陶瓷作品成为正在意义上的艺术品。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艺术发展史上,陶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综合装饰作用下,陶瓷可以将各类信息传递出来,给人以视觉冲击,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感受到陶瓷作品蕴含的文化。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我国陶瓷艺术有着深远的传承以及创新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必须坚持相关原则,以陶瓷作品主题为基点,巧妙利用不同类型的综合装饰手法,要将各种装饰要素融合起来,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更好地呈现出来,充分展现陶瓷作品的艺术魅力。以此,促使现代陶瓷艺术进一步发展,走上长远的发展道路,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促使我国陶瓷文化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程国民,毛了.当代陶瓷艺术创新发展及综合装饰的魅力[J].景德镇陶瓷,2011,06:33.

[2]张宝青,郑丰银.试论陶瓷综合装饰的艺术特质[J].大舞台,2012,12:286-287.

[3]何科丁,龙琦.对现代陶瓷综合装饰中高温颜色釉运用的新诠释[J].中国陶瓷,2014,05:87-89.

陶瓷艺术创作中的偶然和必然 篇8

在我国几千年的陶瓷艺术进程中,中国陶艺作品随时间推移不断地推陈出新,从原始社会彩陶、唐三彩、宋影青、元青花、明五彩、清粉彩,到今天的“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是因为各时代陶工们在长期的工艺美术制作过程中,不断地摸索,推陈出新,也许一个偶然的发现决定了一个个新工艺、新品种的诞生,甚至是一个时代的陶瓷文明出现,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我们陶艺工作者应百倍努力,投身到陶瓷艺术创作中去,深入生活,提高修养。从偶然到必然,再向自由王国迈进,给陶艺百花园增砖加瓦,丰富其语汇,这也是时代赋予每个陶艺家的任务。

1 陶艺创作中的模糊性、不确定性

在海边,当潮水缓缓退出,此时如俯身细看,会发现潮落后的海滩有一种水渍之美,古建筑呈现斑斑驳驳的岁月之美。一种无痕的自然之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界是奇妙的,更是伟大的,在大千世界我们可以感受到山川河流的博大,奇石、怪木的玲珑,那些自然天成的造型和肌理常让我们惊叹不已。

由此我们联想到陶艺创作。要时刻留心在作陶或绘制过程中,偶然留下的造型肌理趣味,而这种造型机理是不可复制的,呈现出一种天成之美。我们陶艺和一般的纯艺术不同,最大的差别就是陶艺要经过火的洗礼,然而窑火是捉摸不定、变幻莫测的。陶艺在火的作用下,便充满了不确性以及偶然情况的发生,这恰恰造就了陶艺的天趣之美。我们在陶艺制作中的偶然色彩与肌理有2

些是刻意也追求不到的。在这里,“拙与巧、虚与实、明与晦、经意与不经意”共同依存,互为因果,彼此映衬,陶艺是火的艺术,只有在温度的变化中,才能显示她的奇与幻来。

2 偶然和必然之间的关系

陶艺是一门综合性的跨领域、跨学科的科学艺术,在成型、施釉、装饰、烧成等具体的陶瓷工艺技术操作环节中,往往一个偶然的发现,甚至“错误”发现而激起的创作者新的创作灵感思维,进而不断的试验、掌握、应用,而使陶艺创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表现领域。例如:陶院教授周国桢的代表作《雪豹》,由于在烧窑的过程中突然停电,而导致了釉面开裂。在传统的眼光中是一个废弃的作品,但艺术家发现龟裂的色釉很好地表现了雪豹身上的纹理,尽显了火的奇妙,达到了自然天成的效果。又如:戚培才的指画艺术,在景德镇堪称一绝,又岂不知这神奇的指画效果,来源于清理过的料碟过程中,戚老师在偶然的擦洗料碟时,发现手指在釉碟中所呈现出的色彩纹理是我们用的料笔永远也达不到。进而灵感一闪,有所顿悟的。从而进行一系列指画创作。又如徐子印的泼彩瓷画山水,也是在他进行瓷画山水画创作中,不慎将樟脑油滴溅在画面中,进行流淌,产生的肌理美,深深吸引住了他。他思索要是把这种肌理运用到创作中去,那该是多么绝妙,不可复制的瓷画艺术啊!他从而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转化、变化,开了一代瓷上泼彩山水的先河。在景德镇,这样由一个偶然的发现,再到必然的形成自己的一种创作语言,继而形成一种风格,这样的成功艺术家不胜枚举。

所以说,我们陶艺工作者在创作陶艺作品时,在生活里应时常留意身边各种偶然情况,甚至缺憾,从而引发想象。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强化,使偶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话,则是一种新的美感形态的形成。就好比色彩中的颜色一样,每块颜色无所谓好不好看,只有利用各种色彩组合在一块形成时,才能谓之美不美的道理。

3 怎样在陶艺创作中化偶然使之成为一种必然

偶然是好事,偶然出灵感,偶然出奇迹,偶然迸发出新的创造。当然,偶然也有局限性,如果过分的依靠偶然出现形成的效果,陶艺创作变成一种杂耍,这样作品往往缺少力度和深度。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借鉴和发现偶然形式并不难,但要把它自然的准确的反映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文化认识。运用到陶艺创作中,并不容易。当然,当今陶瓷艺术作品有些过于侧重技巧和形式,反而因缺少真情实感而削弱了艺术作品的感染力,显然陶瓷艺术在文与质之间、偶然与必然间需建立一个正确的关系,在情感和形式之间有一个完整的、自然的、有机的结合过程,只有艺术和工艺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境界。

陆游曾论诗:“工夫在诗外”,也经常听到老一辈艺术家说:“做艺术画到后面就是画修养”。可见修养学识对我们陶艺创作是多么的重要。而我国相当一部分陶艺家文化根基浅,学养不足,对生活、体验认识不够,这样创作出的陶艺作品经不起推敲、意境、格调上不去。我们往往对陶艺制作过程的一些偶然情况视而不见,或运用不到位,缺乏综合艺术水平,没有生活情感,对事物认识往往泛于表面少层次,缺少哲学家的思辨能力。这样,就不可能化偶然为必然,就不能够取得较高艺术成就。

陶艺的偶然性是指有意无意在画面上形成的肌理,而这种肌理呈现是自然天成的效果,非人力之所为,而必然性是由这偶然效果激起思想之火花,具体把握处理的自然天成效果的能力。这种能力,应该包括基本功,综合技法、视觉因素、制作经验、综合修养、个人气质等等。这种综合能力直接影响到对偶然因素的把握,进而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成败,也是作者审美理想的反映,对创作的艺术风格产生作用。

陶艺家应打好扎实地基本功,提高眼界,借鉴姊妹艺术的优点,扬长补短,“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努力提高自己的学识和修养。只有深入的细心观察,亲身体验,才能有所体悟。中国唐代画家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理。所以我们应到自然生活中去,以自然生活为师,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去感受它的外在与内在的美。这样我们才能留心发现把握住偶然情况。这样才能在具体的陶艺创作中,寻找感性和理性,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点。激起艺术创作的灵感火花,化偶然为必然,这种偶然总是为有心人而准备的,不然的话,纵使偶然的效果出现在你面前,你也会注意不到。当然必然也有局限,如处处成竹在胸,按部就班出再现,则会缺少一种内在之活力,而我们对艺术的感知能力要学会,随机应变生发,这样创作的艺术品才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4 结语

从偶然发生,到必然掌握,要有机缘,也要有心计,更要有锲而不舍、百折不挠、一往无前的开拓和创新精神。爱迪生曾说:“所谓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科学是这样,艺术也是这样的。

参考文献

[1]宁钢.试谈陶艺创作[D].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学术论文集[D].1998

[2]平龙著.风景写生创作[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3]李果,朱常军.来者趣墨法[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当代陶瓷艺术创作 篇9

一、陶瓷艺术本体论

物质本体论是西方哲学界的重要概念,也是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主要来源。从物质本体论视角来探究陶瓷艺术变迁能使我们更清晰的意识到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现状和困境。陶瓷创作本身是实现陶瓷材质和绘画装饰的结合,器物背后是艺术家审美意识和社会思想的体现。

不同于国画或者油画等艺术创作,陶瓷艺术生产由练泥、制坯、画红到烧造等多种工序通力合作完成,因此也有“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之说。这也就意味着陶瓷艺术是多人合作分工的艺术。诚然,其他艺术品也或多或存在这种情况,但几乎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创作像瓷器生产这样如此细致精密。

就艺术本体论视角来看,陶瓷艺术是五行艺术,体现了各种材质元素的完美结合。瓷器原料是瓷石、高岭土、釉果等自然界的材料,主要组成成分是土和金属材料,经过人力的开采和水碓的舂洗,成为精细的原材料。最后经过火的烧制和高温氧化或还原反应,变成精美的瓷器。看似简单的瓷器却蕴含着丰富内涵和高超技艺,它所展现的永恒魅力和实用功能,是其他艺术品无法比拟的。艺术装饰的复杂性也是瓷器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圆器、琢器还是镶器,经过艺术家的加工,器型本身就是美的化身,就具备其他艺术品无法具备的装饰效果。釉料是陶瓷艺术的独特成分,通过釉料和化学反应,瓷器装饰美就彰显无遗,景德镇传统四大名瓷中的青花釉里红就是著名代表。纹饰装饰瓷器在宋元以后开始流行,通过各种动物纹、植物纹等吉祥纹饰把中国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在瓷器上显示出来,成为陶瓷艺术的重要装饰说法。器型、釉色、纹饰等各种元素的完美结合让瓷器体现出其他器物不具备的装饰效果,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

二、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外在体现

宋代,景德镇瓷器就是中国艺术瓷和日用瓷的代名词,元朝,青花瓷器成就了景德镇瓷器在世界艺术市场地位;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达到的巅峰,各种优秀品种的出现让景德镇瓷器成为世界高端日用瓷和艺术瓷重要输出地。民国时期,尽管景德镇瓷器生产相对衰落,但仍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南洋劝业会等国内外大奖赛上获得荣誉,也曾经作为中国的国礼送给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此外,还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一批瓷业生产名家,诞生了大量的陶瓷精品艺术。上世纪50年代,景德镇瓷业生产进入了公有化和国有化生产的独特时期,这种局面持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中国再次进入了民窑恢复发展时期,且持续到今天,形成了民窑生产的再次复兴和繁盛。

同传统相比,如今景德镇瓷业代表是艺术瓷。就技术侧面来看,当代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由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是接受美术学校正规教育的教师、学生等,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创新的核心,这一群体被称为学院派。其主体力量是景德镇陶瓷学院等高校的教授,他们处于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的顶端,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量学生虽然有很好的创意能力和冲动,但毕竟处于创作的起步期,还很难创作出有很大市场影响力作品。第二是以接受家传技术为标志的各类艺术创作者,被称为艺术大师,这一群体包括从景德镇工艺美术师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套完整的传统师承体系。这样表述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出这一体系的艺术从业者更多的具有家传或者师徒模式,但其中许多人仍然接受了高等陶瓷教育,他们在景德镇传统艺术瓷创作领域有极大影响力。第三是全世界来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者,被统称为“景漂”,他们的到来为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气象。这一群体成分复杂,既包括在其他艺术领域取得很高成就的艺术家,也包括各种各样陶瓷艺术爱好者,他们怀着各种目的来到景德镇从事艺术创作。截止目前,有上万人的海内外的艺术家或长期或短期在景德镇从事陶瓷艺术创作。

大量艺术家群体促进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近年来,景德镇陶瓷艺术品拍卖屡创新高就是例证。景德镇许多大师也纷纷开设工作室或者艺术画廊进行自我推销,各类大师作品动辄上百万,甚或上千万,这种兴盛和价格让景德镇各类大师在景德镇瓷都光环下迅速成长,在实现自己经济目标和社会地位追求的同时,也促进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

三、景德镇陶瓷艺术被异化的繁荣和发展

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红火和外来艺术家涌入给景德镇带来了新鲜的发展动力,这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可喜的成就和发展契机。从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来看,艺术商品化也是必然之路和选择,陶瓷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但目前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已经不再是陶瓷艺术本身的体现,而是被扭曲的艺术创作,是陶瓷艺术的异化。虽然其他艺术区域也存在着代工、非手工、价格虚高等现象,但像景德镇如此大规模的存在是不正常的,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甚至会影响到景德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当代陶瓷艺术的良性发展。

景德镇陶瓷艺术持续千年的精华就在于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方面,这也是陶瓷艺术的本质。但从目前景德镇艺术发展的趋势来看,造型和工艺材料上的表现几乎看不到,而瓷上绘画成为陶瓷艺术创作的唯一元素,无论是景德镇市场拍卖还是各种瓷器艺术交易,以釉上装饰为主流的瓷上绘画拥有绝对市场影响力,而前者的缺失会让景德镇发展失去持久的创新力。笔者并非否定瓷上绘画艺术的魅力和影响力,但瓷上绘画兴起背后是对陶瓷艺术认识的浅薄。目前,许多外来艺术家创作仅仅简单的把陶瓷作为载体,把自己原本在国画或者油画上的画面“照搬”到陶瓷上面,形成了新的陶瓷艺术品,就已给景德镇当代陶艺带来了“颠覆性的革命”,这或许是景德镇目前繁荣的本质。这种想法虽然不能说幼稚,但至少还没理解陶瓷造型、工艺材料、和画面装饰的关系,忽视陶瓷材料工艺美的本质特征。正如部分外来艺术家评论景德镇艺术家不能“坐井观天”一样,外来艺术家也不能自负自大。简单绘画技术不等于陶瓷艺术,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创新,是在对陶瓷本体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探索。这种被异化的创作仅仅把陶瓷材质本身作为一种载体而忽视了陶瓷艺术本身的完整性。但陶瓷艺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对陶瓷艺术的本质的的理解和领悟需要很长的时间,特别是对陶瓷工艺、材料等方面需要不断反复的探索,市场化催生的艺术品只能是“早产儿”。

各种“大师”和“名家”满天飞和各种天价艺术品也是景德镇艺术品市场繁荣背后的怪现象。迅速发展的收藏市场让艺术家嗅觉到“名声”和“荣誉”就是财富。在没有完善评价体系和市场规则的“丛林时代”,景德镇艺术市场的标准就是“大师”和“教授”的级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大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各种名头背后就是不同的艺术品价格,甚或不同界别大师和教授艺术品有不同市场价格。许多艺术家为了自己的名声和作品地位,尤其是年轻艺术家,不得已围绕评选体系转。评选背后的不公正和各种丑闻纷纷上演,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更为离奇的是,许多艺术家被商人“承包”进行艺术创作。笔者在景德镇莲社北路市场调研中曾经听这样一个事情,说一个很有艺术才华的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在2008年被一个开发商承包下来,为开发商画瓷器。开发商拿着大师作品去行贿,实现自己商业利益。这种以艺术品为主导的“雅贿模式”前些年在景德镇非常盛行,大量没有思想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财富驱动下出现。可怕的是,这些粗制滥造的艺术品让原本很有希望的年轻艺术家不去思考陶瓷艺术的本质特征,失去了创作灵感。

不可否认的是,职称作为能力的象征是陶瓷艺术文化体系重要环节。但景德镇艺术市场中这些已经被“异化”的职称也是“非常态”的。任何艺术家作品中,都有精品和一般意义上的作品,如果作品被打上“职称”符号就会对市场产生误导,让消费者更多关注艺术家本身的光环较少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这种状况一方面让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处于畸形的状态,对市场产生误导,使消费者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会引导艺术家把关注重心置于职称、奖项等方面,忽视或者放弃对艺术本身的追求。貌似繁荣背后的乱象已经超出了陶瓷艺术本质的东西,而这种被异化的繁荣无论是对艺术家本身还是艺术市场发展的影响都具有毁灭性。

四、结语

千年景德镇陶瓷艺术繁荣有其自身完善的艺术体系和文化语境,而当代景德镇艺术创作忽视了忽视二者的互动,仅仅把陶瓷材料作为绘画的载体。或者过多的关注和陶瓷艺术发展无关的东西,忽略了对陶瓷艺术美的追求。此外,被异化的市场也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对景德镇当代陶艺创作产生可怕的后果。诚然,近年来,景德镇艺术品市场红火是好现象,这证明了景德镇千年窑火的魅力和当代陶瓷艺术发展。但大量缺乏文化内涵,没有技术含量和思想作品的存在并非陶瓷艺术本质反映,而是市场主导下商业利益和各种浮躁心态的体现。过多被异化的“繁荣假象”还能持续多久,各方还没有形成共识。但可以肯定的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市场中畸形现象已经影响到城市艺术秩序建设,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景德镇艺术家在全国艺术市场的地位。我们鼓励和欢迎艺术创新,但陶瓷艺术创作的复杂性决定了艺术创新的艰难,不是艺术品的价格和艺术家职称就意味着艺术品魅力和社会影响力。从某种角度而言,景德镇当代陶瓷艺术品的活跃更多是因为“景德镇”千年品牌所带来的市场认可和文化认同。我们期待也相信当代艺术家有能力创作出经得起岁月考验的作品,但艺术家群体也需要更清晰的认识到,自己作品之所以有市场认可度,除了自己艺术品的价值以外,更多的还有“景德镇品牌”的作用。而“景德镇品牌”是一千多年来景德镇陶瓷从业者通过自身的努力给后辈打造出来的金子招牌,当代景德镇艺术家和艺术从业者也应该会反思自己能为这个品牌留下些什么。

参考文献

[1]郑元者.本土化的现代性追求:中国艺术人类学导论述要.文艺研究,2004.4.

[2]秦锡麟,李兴华.困惑中的思考:谈现代中国陶艺.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8.1.

[3]朱乐耕.中国现代陶艺的发端与发展.大美术,2007 6.

漫谈当代刻划花陶瓷艺术的人文情怀 篇10

视觉艺术的形式, 一般来说是色彩、造型和纹饰的三者组合。陶瓷艺术是由釉色、造型和纹饰三部分构成的。其中瓷器的釉色又不同于其它视觉形式中的色彩, 其特殊的呈色方式和独特的色彩肌理效果, 构成了瓷釉色彩艺术特有的语言形式。作品《希望》的创作思路来源于宋代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刻划花与厚釉的施釉的表现方法, 但其表现形式不拘泥于传统技法, 现代图案设计的形式美与造型完美的结合赋予了作品当代艺术的人文价值与时代性。我也在通过作品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 一直追求设计的原创性、文学性与情感性以及自己独特的设计语言与艺术表现符号。作品的时代设计性、文学性和情感性是我艺术的永恒生命力。作品《希望》主题设计元素翟麦花花型阳光简洁具有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感, 通过层次穿插具有强烈的生命力顽强生长的翟麦花整体形式美感十足, 层次节奏感生动逼真也折射出了作品的主题:顽强、执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作品基调敦厚、简洁、浑然一体, 造型、纹饰与釉色相铺相成, 相得益彰。浑厚、凝重深沉的艺术风格使作品主题显得更加沉重深远。作品更加淡雅高洁设计性、文学性与情感性使作品价值上升到文学高度。这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我希望我的艺术像文学和音乐一样的自由飞翔, 触动欣赏着的内心超越其物质的表现形式在时空中生生不息。艺术是没有界线的是一种情感的共享, 一种生命感悟的共享与碰撞。像音乐、文学一样触动所有的听众与读者, 在心中久久的回荡触动你那久违的感动。其实一个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在真正宣泄完作者的情感之后就会回到生活本身。如以伤痕文学为代表人物罗中立的《父亲》还是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对父亲的一种理解, 当欣赏者真正被感染以后回到生活本身教会我们的是如何理解与对待我们的父亲, 珍视我们的亲情, 这也许就是艺术作品的精神价值。

现代陶瓷刻划花装饰是利用传统陶瓷技法来传达当代陶瓷艺术设计思维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科学化融合的成功突破。现代刻划花装饰图案装饰设计的图案体材更加多样如:郁金香、翟麦花、向日葵、莲蓬等等, 形式风格更加具有时代的设计感和文学性。作品突破传统体材融入吉祥寓意的形式之美, 现代刻划花作品形式更加新颖, 体材的选取打破了传统的绘画题材具有现代时代寓意的吉祥花卉作为创作主题。作品的主体形象折射出了中西方艺术的交融, 这种交融不仅仅是作品形式的交融, 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互通。它的表现手法不简单的停留在写实的手法之上而是运用了变形、夸张、组合等手法, 赋予了现代图案装饰的时代生命力。从构图与器型的结合方面也更加具有设计的时代特色, 开光、切割与多种表现手法合用的多种手法融会贯通, 刻划花成为了现代陶瓷设计表现中的一种独特语言形式。它注重刻划花卉的内在精神风貌与造型和装饰设计的结合, 其中刻划花装饰将高温色釉糅合于刻划花装饰之中丰富了其表现力, 突破了传统刻划花装饰色彩单调的格局。刻划花装饰和造型设计的结合可以说是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一种独辟蹊径的完美融合, 现代刻划图案装饰设计不仅停留在艺术瓷的表现之中, 刻划花装饰设计与造型设计的结合科学的运用到了环境陶瓷之中推动了陶瓷艺术实用化、生活化与民族化的发展。艺术源于生活并提炼了人们生活中的生活风貌与情感意识展现了人们的精神追求与美好愿望, 反过来更该服务于人们的生活为其提供精神支柱与文化需求。正如吴冠中先生所说的:“个人的坎坷与成果, 系于祖国的命运。‘探索’割不断民族的传统;‘叛逆’是生存的挣扎, 传统的发扬。‘吃的是草, 挤的是奶。’草, 是长在祖国土地上的草, 奶也应属于民族和人民。”

参考文献

[1]马骋著.《瓷绘丹青》.上海大学出版社.

[2]田自秉著.《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三版) 》.东方出版中心.

上一篇:热钱下一篇: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