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技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论文

2022-04-29

摘要:科学以理性探寻自然的规律,艺术则以感性实现人类对美的追求,艺术与科学互不相同但又非平行线。尤其是影视艺术,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它天生带有双重性。本文着重从影视的角度讨论科学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并提出与科技整合是未来艺术发展的趋势,但要使这种趋势良性发展,需运用人文精神调节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码技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数码技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论文 篇1:

当代科技推动丝网版画艺术的发展

1,前言

版画是印刷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副产物。印刷是纯粹的复制技术,在历史上,版画摆脱了复制功能才被承认为独立的版画艺术。丝网印刷作为一种印刷方式,历史非常悠久,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却很短。丝网版画20世纪初始于美国,经过许多画家的实践探索,二次世界大战后又进入欧洲,逐渐为公众所接受,并得以跻身于版画艺术之列,与木版、铜版、石版并称为四大版种。中国的丝网版画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它嫁接西方的创作版画,于本土传统和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在几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丝网版画体系逐渐完善、丝网版画队伍日益成长和壮大。作为只有二三十年历史的版种已逐渐被大众喜爱,且被众多的艺术家认为是富有创新和充满生机的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逐渐提高,丝网版画艺术品将以它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繁荣大众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与其他版画种类相比,丝网版画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创作上,都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正如齐凤阁所说,我国的丝网版画正处在发展进程中的“平原阶段”。

丝印版画和传统的版种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需要创作者在把握传统版画造型的基础上,加入新的表现语言和创作元素,给作品注入新的生命力。它的科技含量是其他版种无法比拟的,它以广泛性、包容性、灵变性实现了其他版种无法实现的构想,极大地开拓了版画新的视觉范围和表达语言。要使丝网版画艺术出现新的辉煌不仅需要在创作过程中能推陈出新,丝印版画也需要能结合当今科学技术大胆创新。

2、丝网印刷与丝印版画

原始人在岩石上拓印的图形和斐尼基岛上的土著利用植物叶茎漏印图形的方式被认为是网印技术的最古老的形式。然而几千年来这种印刷形式一直停留在利用镂空图形漏印的原始阶段。一直到日本人发明了利用发丝等纤维物质解决图形分割的搭桥技术,才使得孔版技术的表现力得到了划时代的进展。较其他印刷相比,丝网印刷适应较大幅面的图形印刷,不受承印物大小的限制;印刷油墨较厚,色彩鲜艳、覆盖力较强;可在柔软、曲折、粗糙、易碎和各种成型物上印刷。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丝网印刷从手工操作发展到成熟的工业化程度,其应用领域也十分广泛,例如大型广告、陶瓷图案、电子线路板、光盘印刷,防伪印刷等等。随着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各种印刷机械的产生,丝网印的低成本高效率以及宽泛的材料使用和制版方式,使其成为一种版画家族中最具活力、最为丰富、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也最有市场的艺术形式,而这一切都不能不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

丝网印刷术与丝网版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指的是技术,后者指的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相比较,技术的目的性应用性更强,艺术的目的就是其本身,是反映着创作者的一种精神指向,是创作者对艺术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受。丝网印刷从开始的绷网、刮胶到感光制版、印刷,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过程。丝网版画要求创作者既要熟练掌握印制技术,更需要探讨艺术创造规律与技术的融合,充分体现丝网版画语言的特殊性。丝网版画的制版印刷过程,也就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因此丝网印刷只有在版画艺术创作中才能拓展它技术的空间。反之丝网印刷材料和设备的发展,有助于提高艺术家对多种技法和材料的驾驭拓展能力。从而形成更多更丰富的创作风格,太大的推动我国丝印版画的发展。

3,当代科技对丝网版画的推动

丝印版画是现代工业的产物。近几年日新月异的网印技术和器材,不但为丝网版画专业人员带来了新的创作契机,更吸引了其他门类艺术家的关注和参与,为丝网版画提供了更大的发展可能和实验研究空间。作为是绘画领域里重要的画种之一,丝网版画是以版材作为媒介物制作出来绘画作品,它是美术与印刷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高品质水性油墨的引入使丝网版画摆托了以往油性油墨气味大、清洗不变、有害健康的诸多问题;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印刷各环节;现代感光材料的应用使制版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跃,让艺术家们可以制作出更精美的作品。总之,丝网版画的发展不仅需要创作者们的灵感,更需要优质的材料与先进的制版印刷的技术和机器设备。

3,1造纸术

丝印版画中用到的承印物基本都是纸材,纸材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水平,好的纸材能够提升作品的品味和质量,性能优良的纸张,能完整地完成油墨转移,使图文清晰、饱满地再现于纸张上,从而获得令人满意的复制效果。纸张的平滑度、吸墨性、表面强度、含水率、酸碱度、白度和不透明度等特性指标都会对印刷品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例如,纸张平滑度:它决定了在压印瞬间,纸张表面与着墨的印版或橡皮布表面接触的程度,是影响油墨转移是否全面,图文是否清晰的重要因素。纸张的油墨吸收性能是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的印刷适性指标。纸张的白度越高,其表面越能使油墨色彩的特性准确表现出来。白色纸张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印刷品彩色画面的全部色彩,提高文字墨迹的反差,使复制品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反差鲜明。而表而强度差的纸张,当印刷过程中油墨施于纸及纸板表面的外向强力大于纸及纸板的内聚力时,则会出现起毛、掉粉、起鼓等现象。丝网版画创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和画面要求选择各种的性能纸张,或利用纸张性能进行个性化的刨作制作。

3,2纳米技术

纳米(nm)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度量长度的单位,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纳米科技就是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或分子来构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自从1994年美国的马萨诸赛州XMX公司成功申请了用于制造油墨用的纳米级均匀微粒原料的专利后,纳米技术在油墨领域掀起波澜。将纳米颗粒添加进油墨中去,或者将制造油墨的原材料(如树脂、颜料、填料等)制成纳米级大小,这样就生产出来了纳米油墨。在丝网版画中用到的油墨一般都需要较高的品质,纳米油墨无论是在附着力还是色彩饱和度都大大的优干传统油墨。用于丝网版画的传统油墨颜料颗粒大,与纸的表面附着力差,容易使纸产生褶皱和断裂。许多普通油墨在制造过程中都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来降低连接料的表面张力,使得整个体系的亲和性增加。而纳米颗粒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表面润湿性,它们吸附在油暴中颜料颗粒的表面,使得油墨的亲油以及润湿性提高,并让油墨的固、液结构达到稳定,所以,添加了纳米颗粒的油墨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印刷适性。纳米Ti02是永久性的紫外线吸收剂,将它加入到树脂油墨中,紫外线的透过率显著降低。这种油墨用在丝网版画中可以保护画质,防止面质老化。另外,纳米Ti02的光学效应随粮径而变化,尤其是金红石型Ti02具有随角异色效应,即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如果将它与闪光铝粉或云母珠光颜料并用时可产生多色效应,使丝网版画画面色彩斑斓。纳米Si02比表面积大,表面上带有一些不同键合状态的羟基,这些羟基可使邻近的Si02颗粒间相互作用而形成氢键。在剪切力下氢键被破坏,粘度下降,剪切力消除,氢键又重新形

成,这样就使其具有良好的触变性能,应用在油墨中大大改善油墨的流变性及悬浮稳定性等。另外,有的纳米颗粒(如含“-N=N-”基团的纳米颗粒)具有发光基团,可以自己发光,经几分钟光照就可以在黑暗中发光12小时以上,无毒、无害、稳定、耐候,可以用于防伪油墨。将纳米技术和防伪技术相结合研制开发的纳米防伪印刷油墨不仅具有良好的印刷效果,而且可使防伪效果和防伪性能进一步改善。艺术家们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创作或设计签名,已达到防伪的目的。在艺术创作中,纳米化油墨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创作者预计要印的各种颜色和特殊效果以及丰富的层次,为丝网版画艺术家创造了一个下净、便利、舒适、安全的创作环境。

另外,纳米技术在造纸术中也有突出的作用。例如,木材加工到纳米级后,木材的内部结构被破坏,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素等组分可以用机械方法进行分离,大大提高制浆率。同时,也降低了造纸工业由于化学分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纳米Si02的加入可以改善纸浆的流变性能;钛白是最好的白色颜料,造纸时纳米Ti02可以作为优良的增白剂来应用;纳米CaC03是一种良好的填料,用它代替木桨和其它填料,可改善纸张的光泽度、致密度等;而纳米硅溶胶可以增强纸张的抗拉伸、耐摩擦等力学性能。目前,一种新型纳米防水纸研制成功,它通过在普通纸表面制备纳米结构层,使普通纸除保持纸张原有的书写、复印功能外,还具有超级疏水性和防潮性能。这种纸张应用到丝网版画中,将的到一幅防水防潮的版画作品,有利于它的保存。

总之,在纳米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它必将为丝网版画开辟一片新的天地。

3,3制版技术

现代丝网版画一般使用的是光化学制版。光化学制版形成的版膜适应不同种类油墨的性能要求;具有相当的耐印力,能承受刮墨版的相当次数的刮压;与丝网的结合能力好,印刷时不产生脱膜故障;易剥离,利于丝网版材的再生使用。早期用重铬酸镶和明胶或聚乙烯醇混合制感光版,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被勒令停止使用,探索不得不停止,制约了丝网版画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无污染重氮感光胶的研制成功,使得丝网版画在中国的“生命”得以延续。与传统的手工雕制版相比,丝网感光制版大大提高了制版效率,降低了出错风险、制版周期和制版成本,使丝网版画迈向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新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行,目前已经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制版技术:(1)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TP):它可以分为喷墨CTP和激光曝光CTP。①喷墨CTP通过喷射不透明油墨到涂好感光板的网版上,用“墨点”代替胶片上的网点部分,然后用紫外光进行晒版,显影后“墨点”覆盖的感光胶因未见光不发生固化,从而可以被冲掉,露出网孔。喷墨CTP的优点是可以对网版全面曝光而不必担心图像损失细节,但关键问题是油墨必须有足够的密度以阻挡全面曝光时的紫外光。②激光曝光CTP:将数字信号发送到激光控制系统,过计算机控制激光曝光器在网版上成像,见光部分交联硬化,然后显影,制成丝网版。这种系统相当于把网版当作胶片,用激光产生的光束直接进行曝光。与喷墨类CTP相比,该系统用激光代替油墨,不需要后面的晒版步骤。(2)激光烧蚀网印直接制版:先在金属丝上涂好丝网感光胶并使之干燥,再在网版上覆盖一个金属图像罩,用二氧化碳或氩激光烧穿感光层,从而让丝网版上的图文网孔通透。(3)模板直接成像制版:在网版涂上一种化学涂层,用计算机在已喷涂好化学涂层的模版上根据原稿图像扫描,之后用水冲掉化学涂层即可成像。

这几种制版方法都将作为以后的发展方向,将计算机制版技术应用于丝网版画,能够有效提高作品的美感和精细度,为丝网版画带来新的发展动力。

3,4数码技术

制作一幅丝网版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主题的确定、材料收集、图像处理、黑稿输出的前期工作以及感光成像、套色印刷等一系列后期制作工作,而现代数码技术几乎贯穿整个前期过程。目前,大幅面数码印刷技术得到了显著的发展。该技术所具有的快捷有效的编排、高品质的成像技术、色彩的一致性和更短周期等优势,已转化成了相对于传统印刷更高的效率和利润。计算机图像处理的功能不仅在美术设计领域举足轻重,而且在纯绘画领域也大显身手。目前,结合数码技术的技法,已应用在版画的诸版种里。在丝网版画的创作中,前期的图像处理阶段可以采用电脑有的放矢的进行。数字图片最大的优势是人们能够通过计算机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编辑,编辑的手段多样而全面,省时省力而且节省了空间,这是传统的暗房处理所望尘莫及的。它既可以模拟传统暗房中所有的特殊加工技巧又拥有许多自己独有的手段,例如,可以轻松而准确的调节色相,亮度。饱和度等,还可以通过滤镜功能得到一些特殊的效果。对于另外,如前所述,随着电脑数字处理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版印刷制版技术发生了一场重大的技术革命,这便是计算机直按制版法——CTP。这种制版方法制作的模版,不变形、对位准,印刷精度高,是今后发展的方向。数码技术带给丝网版画技术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也改变着丝网版画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

4、结论与展望

一种艺术形式的本体语言特征应该是其媒材和制作方式所决定的,应该是独有的,具体到丝网版画,便是由丝网油墨、丝网制版方法和丝网印刷方式所决定的。丝网版画作为一种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其与工业和科技相结合的当代性,较之其它传统艺术形式体现得更为明显。丝网版画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对材料和设备依赖性大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发展与进步是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如何将艺术创造与科学技术更宽的结合,这还有待于我们更深层的探讨,还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寻求更新的创造空间。

丝网版画作为版画家族中最年轻、最富有生命力的一个画种,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现代科学技术如造纸、照相、纳米、电脑及数码技术,都为丝网版画不断地增添活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新科技、新材料的不断出现,丝网版画将会更加繁荣。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的高速发展,我国版画融入了国际艺术的大舞台,版画创作从技法到创作内容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应该继续保持这种可喜的形势,切不可自满自足、闭关自守,版画工作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把握时代最前沿的科技与信息,开拓眼界不断接受新科学技术并大胆的应用,使丝网版画艺术跟上时代的步伐。

作者:朱 青

数码技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论文 篇2:

科学与艺术关系管窥

摘 要:科学以理性探寻自然的规律,艺术则以感性实现人类对美的追求,艺术与科学互不相同但又非平行线。尤其是影视艺术,作为艺术与科学的结晶,它天生带有双重性。本文着重从影视的角度讨论科学进步对艺术的影响,并提出与科技整合是未来艺术发展的趋势,但要使这种趋势良性发展,需运用人文精神调节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关键词:艺术;科学;关系;电影艺术;人文精神

科学与艺术自人类诞生起,就作为一对恒久的范畴伴随人类发展的脚步。虽然从起源、发展方式及目的上看,它们属于不同的人类实践的两个方面,但影视艺术的诞生使科学与艺术如双生花一般显示出更为密切的关系。尤其在20世纪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深刻影响甚至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人类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艺术作为人类认识、理解世界的方式之一,不可避免地受到科学的影响和渗透。

一、科学对艺术活动的影响

1.催生新艺术诞生。艺术的主要门类有音乐、文学、舞蹈、绘画、建筑、雕塑等,它们在人类文明早期就发展成型,随着时间推移,新的艺术门类伴随着科学进步诞生了。电影先驱乔托·卡努杜于1911年发表了《第七艺术宣言》,将电影视为一门综合性艺术,成为继六大艺术之后的第七门艺术,它自诞生就被视为科学珍品。随着电影艺术家和理论家的不懈努力,电影得以被命名为艺术。

2.为艺术提供新的物质表现手段。科学对艺术最初的影响就表现在为艺术提供新的物质媒介。上古时代起,从陶瓷艺术过渡到青铜器艺术就得益于当时冶炼技术的发展。电影艺术的几次重大变革,也由科学发展推进: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由平面到立体。3D电影《阿凡达》以全球20亿的票房证明了人们对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支持。的确,由于科技的介入,艺术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力,也丰富了受众对艺术的感知。

3.丰富艺术创作题材。人类对未来充满着幻想,艺术正是表达这种幻想的最佳途径,科学则相应地为这些幻想与展望提供了立足点。浏览一下艺术史,我们可以发现有一类艺术题材叫作“科学幻想类题材”,这类作品很受欢迎,比如我们熟知的《弗兰肯斯坦》《海底两万里》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在电影领域,则有科幻片,从电影初创期梅里爱所创作的《月球旅行记》起,人们就惊喜地发现影视艺术以其真实的视觉表现力再现着人们梦中的渴望。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进一步大胆展望,《第五元素》中全自动化的未来生活,在空中建造的交通系统,《银翼杀手》中则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形而上又诗意化的思考。

4.提高艺术生产力。科学提升艺术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其对艺术生产工具的改进上。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到艺术生产工具的更新换代,催进艺术生产效率提高。以动画电影为例,最初的卡通形象是由画师们一个动作一张图画出来的,制作一部动画电影需要耗费几个画师长时间的辛勤努力。现代科技为电影提供了数码技术和动作捕捉技术,今天制作一部动画电影只需要运用一部电脑、一部传感器和信号捕捉设备,就可以轻松设计出形象逼真的动画形象。科技改进电影生产工具,使动画电影的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二、科学与艺术融合带来的问题

科学的进步和工业的发展让我们步入一个“后现代社会”,在后现代社会中,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承担着科技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比如人的异化,机器对人的压抑、空虚及疏离感等。后现代艺术应运而生,由于工业化带来的复制性导致艺术创作主体的消失,大量的复制与拼贴令人眼花缭乱。场景的复制、观念的复制、图形的复制、意义的复制使一切都是平面化的、去中心化的,艺术不再追求独创性。在电影艺术中,好莱坞以流水线生产的方式制造着一部部充塞着明星、特技但情节单一,毫无深度的商业大片,它们霸占着电影市场,使充满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辨的文艺片被排挤在边缘,艰难求生。科技一方面推动着艺术继续向前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传播平台,另一方面也让艺术遭遇了后现代化等问题。尽管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它们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

三、用人文精神协调科学与艺术的关系

面对科学与艺术整合的大趋势,应如何发挥科学技术对艺术的有利影响,减小其不利影响,有效的办法是利用人文精神去协调其关系。人文精神关注人的情感、感受,以人为中心,它呼吁精神自由。科学的诞生是为了探求宇宙之奥秘、自然之规律,它不为任何功利只为追求智慧,这纯然的理性同艺术一样能唤起人类精神的自由,这样的科学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庄子在两千多年前就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诫人类,科学应该是重视生命感受的,科学不能沦为只重视功利和目的的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对艺术以及人类文化活动以压倒性的姿态进行渗透,后现代艺术在这样的渗透下体现出的一份焦灼感更是让人们倍感疲倦。所以我们需要用人文精神将科学和艺术连接起来,引导科学与艺术重回自由平衡的状态,回归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家园。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艺术与科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彭吉象.艺术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赵洁

数码技术现代陶瓷艺术创作论文 篇3:

河北省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应对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摘 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而有希望的国家一定是在不断创新的。如何在吸收引进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我国传统哲学思想以及文化特色的基础之上,创造出适合我国现有国情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达到甚至赶超西方的设计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是我们下一步应当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河北    艺术设计    教育    国际化    人才培养

引言

教育千百年来在社会活动中都是一个严肃的话题,它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的一项重要的事业。艺术设计教育不但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艺术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领悟的过程。它强调的是旅途而不是终点,在这一点上我国落后于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很多,因而有很多学者去西方学习考察,为的是博览世界艺术史,放开眼界,把更加新鲜的艺术血液用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创作。

一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現状分析

目前,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是20世纪50年代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半个世纪过去了,全世界范围内的艺术观念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当然也包括了艺术教育理念的变化。我们没有培养出大师,这其中艺术设计教育本身是要负相当责任的。为了适应新的艺术格局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早已调整了原有旧的模式,主要表现在由重视基本功和技法的训练转向对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培养。但是我国的艺术教育基本上还是传统的思路,即重基本功而轻创造力,重视专业化而忽略综合能力,大多数院校的艺术教育依然以艺术技法为主。只要教育模式有益于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发展,就应该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去包涵更多的教育形式。

现代艺术设计形成于1850年以后的工业革命后期,到1980年以后因为电脑数码技术的发展,艺术设计的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历程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以上了。现代设计教育在西方最早开始于视觉艺术,也就是传统的绘画和雕塑。传统工艺品的设计是最早与设计相关的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染织、陶瓷、首饰设计等行业,平面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工业设计、影视设计等都是后来才出现的,又有娱乐设计、界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电脑艺术等多门学科发展出来。中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现代艺术设计出现后教育方式的改变跟时代背景和体制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西方的设计创作在一步步地解放,吸纳了优秀的东方艺术精神,逐步发展出更加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教育方法。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就是逐步引进了西方艺术设计教育的模式,西方设计教育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而我国的设计教育工作者也致力于向西方学习,汲取他们艺术设计教育的优点,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需要极大的努力和时间。

二、 规范艺术设计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

整体性观念和思维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的艺术设计教育所应该重视的。我国加入WTO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因此教育领域的全球竞争更为激烈,我们应从全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竞争的全局观念,来部署艺术设计教育。树立全球竞争意识,把世界看作一个地球村,在学习西方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的进取精神的同时,继承和拓展东方地域中特有的文化和精神的角度设计我国艺术教育的未来模式,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的精神。突破传统院校中艺术教育体系理论框架,以上述两方面为基本出发点,在专业学科不断分化组合的前提下,加强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突破艺术设计教育单一学科的局限性,由教学理论的不断创新带动起教学体系的整体改革,进行不同学科的交叉整合探索,使艺术院校在教学、管理、服务、科研等方面交叉整合,由自发发展上升到自觉发展的新高度。西方的设计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作能力,没有固定的课程模式,有很大的自由度,课堂里给学生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空间,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的敏感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并不在乎最后的作品如何,因为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理论权威,当代艺术是没有标准的,他们整天开讨论会,通过辩论,设法通过协商达成共识,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仅在设计领域,在其他学术领域中也会具有比较突出的发展。所以有些人说,西方现代纯艺术教育不出艺术家,但出其他学科的人才。没有个人风格的作品是无法让人记住的,而个人风格又绝非模仿能达到,而是靠自由创作的空间、艺术土壤的培育和设计师自身的经历与灵感等众多因素综合而成。

三、 结论

科学化的艺术和艺术化的科学有利于促进科学的发展,又通过科学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和军事的发展,由此能带来国家的强大。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艺术设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从西方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设计院校将担当起风险经营的角色,将知识、创新、经营相互连接起来。艺术成为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让它成为全部。扩大艺术设计教育的价值内涵,适应学生在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差异,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并且丰富和活跃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2]金泽勋.二十一世纪设计教育之展望[J].装饰,2000(3).

[3]Arthur D. Efland . 邢莉, 常宁生,译.西方艺术教育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贾燕 刘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