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影视行业

2024-05-22

广播影视行业(精选九篇)

广播影视行业 篇1

为了推动我国数字版权管理的发展, 保护数字媒体产品链中所有参与者的权利, 建立一个良好的广播影视节目制作、发布和消费环境, 由广电总局领导, 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大力支持, 中央电视台和清华大学共同发起, 多家单位积极参与成立了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论坛 (China DRM Forum) 。

China DRM Forum旨在研究探讨中国数字媒体版权管理的应用需求、解决方案、技术标准、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及其与国家数字媒体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 以制定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的国家标准。

China DRM Forum分为三个小组内容制作组 (CP) 、内容分发组 (CD) 和家庭网络组 (HN) 。CP组研讨的内容主要涉及版权保护需求、数字内容标识、版权管理元数据;CD组研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数字内容分发过程中的内容保护与分发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标准;HN组研讨的内容主要涉及数字内容消费的应用需求及技术保护的解决方案和标准。

笔者有幸参与了China DRM Forum的CP小组的研讨, 本文企图从广播影视行业应用的角度对CP小组研讨课题中的版权保护对象和管理数据模型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本文涉及的范围和术语定义

版权保护对象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只要是文化创意类的作品都是版权保护的对象, 如影视节目、小说、动漫、图片图案、卡通造型等。限于笔者的认识范围, 本文探讨的主题仅适用于广播影视行业, 如:电视台、电台或节目制作中心、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这类可提供自有版权的电视、影视、电台广播节目的机构、企业。

●节目:本文以下章节中, 所有出现“节目”的地方均泛指数字化的电视、影视或电台广播类节目内容本身, 而与内容是通过广播、网络、还是其它途径进行分发的渠道无关;

●内容:本文以下章节中, 所有出现“内容”的地方, 如无特殊说明, 均泛指数字媒体内容;

●保护对象:本文以下章节中, 所有出现“保护对象”的地方, 均遵从China DRM Forum标准体系的对该术语的定义。对于一个标准来说, 其定义具有普通适用性, 但在本文中的保护对象主要指节目。

二保护对象的特点

节目是一种文化创意或说是智力成果, 它是一种精神财富, 在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需求之上, 整个社会应该保护其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在法律的范围内这种对精神财富的保护, 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 具体到某个节目上就是指其版权。版权在法律上描述的是权利人对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某种权益, 或说它是一种社会关系。权益关系会因交易的对象和权益的双方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 这也正是标识保护对象的难点。也因此有了标识保护对象是“以内容为根, 还是以交易为根”之争。

CP小组曾就这个问题一度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讨论, 最终确定以内容为根, 这是因为:实施数字版权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对内容在制作、分发和消费的整个价值链上的权利传递提供有效的技术保护;具体的交易细节处理和交易保护则聚焦在一个交易业务处理点上, 不具备能贯穿整个价值链的共性。所以“以内容为根”作为版权保护对象的划分原则更符合版权管理的整体需求。在能跨越多个产业领域之间的应用中, 我们更加需要实用、简明和通用的方法, 如果以交易为根, 就意味着无论是内容制作者之间、内容制作者与内容发布者还是内容发布者与终端消费者之间, 他们每一次的交易都需要产生一个标识对象, 这会使整个管理系统变得异常复杂, 而难于操作。

节目是版权的载体, 版权是某个节目的权益关系, 它们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节目的特性必然会影响版权的实际体现, 因此标识版权保护对象的必须要兼顾到这种实际情况。

节目的消费与实物产品的消费有非常大的不同:一部汽车出售给一个客户就不可能同时出售给另一客户;但是, 同一节目却可以同时出售给多个用户, 而且节目会因其不同的发布需求形式出现多个演变的“版本”。如深圳电视台制作了一期节目《深圳改革开放的20年回顾》, 为了适应新媒体发展, 该节目是高清制作;标清版的节目同时授权给北京电视台, 天津电视台、上海电视台播出。为了海外市场的发布, 还出了英语版;所有这些演变形式都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节目进行版权的授权交易。

正是因为节目的这种特色, 使得单纯地“以内容为根”似乎也受到了挑战。其实不是这样的, 以内容为根的“内容”是指视音频的媒体内容, 不是指文化创作的思想内容。无论是上述的哪种演变, 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不变的, 但显现给用户体验的媒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因此, “以内容为根”这个提法是正确的。笔者认为, 如果改成“以媒体内容为根”, 在语义就更加明确了。

三保护对象的划分

“以媒体内容为根”的原则为我们实际应用中划分版权保护对象指明了方向, 具体到一些实际的应用场合, 还需要结合当前的法律法规和权利人的主观认识, 这是因为版权作为一种被法律认可的财产权, 首先, 它要合法;其次, 如何行使财产权的主动权掌握在财产权所有者的手中。为了避免使用上的混乱, 我们建议, 在如下场合中适合将媒体内容当作单独的保护对象:

●主题思想不同的节目;

●相同主题思想的节目, 其针对不同市场的发布需求的演变版本:如高、标清版是因不同的用户体验和发布需求产生了不同的权利主张, 中、英文版是因语种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权利主张;

●同一节目的各种分解片断, 如上文中的示例节目《深圳改革开放的20年回顾》, 其中一些优秀的情节, 片断, 甚至是创作手稿、背景音乐等,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都可视作单独的保护对象。

但在如下场合不适合将媒体内容当作单独的保护对象:

●因技术手段或发布渠道的不同, 产生不同的演变, 但权利人的权利主张不变的情形。例如, 相同媒体内容各种码率的变换、传输介质的不同、压缩格式的相异, 不需视作不同的版权保护对象;

●管理信息的改变, 例如, 名称、分类等编目类信息的改变, 甚至是字幕的勘误之类的改变, 不需视作不同的版权保护对象。

四保护对象的标识

为了能通过技术手段有效地保护内容, 必须拥有一个唯一标识, 它就具备全局的一致性, 唯一性和可管理性, 使其能够与相关的权利信息、交易信息和内容描述信息准确联系和传递。这也正是China DRM Forum制定DCID标识体系的出发点。因为DCID具有普通适用性, 因此完全可以用于标识广播影视业的节目。

●唯一性表明:DCID不允许重复分配, 一个DCID只能分配给一个节目, 一个节目只能有一个DCID, DCID与节目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决不允许一个DCID标识多个节目和一个节目分配多个代码。否则, DCID就根本起不到唯一标识的作用;

●一致性表明:DCID是节目的终身标识符;DCID不能重复分配, 一个DCID一经分配, 就不允许重新指定其标识的节目, DCID与节目之间的关联是“终生制”。如果允许DCID的重新分配, 就意味着同一DCID在不同的时期可能标识两个节目, 这会造成业务数据的混乱。DCID的一致性使得节目的复制、分发、交易和追踪业务能够建立在可靠的数据基础上;

●可管理性表明:DCID的结构框架已经充分考虑了中国目前数字内容的条块管理现状, 并且该编码体系预留了充裕空间和版权控制, 便于其长期稳定使用。

正是如上的三个特性, 使得DCID能够贯穿于内容的制作、分发和消费的整个过程, 成为在整个产业链上关联各类版权信息的纽带。

五管理数据模型

从法律的角度看, 版权的最主要的关注点有两个:一是权力本身, 二是权利人。通俗地讲, 权力描述是:对于我们可获得的数字媒体内容, 能用什么, 即行使什么样的权利 (许可) ;能在什么条件下怎样用 (限制) ;在使用之中, 或使用之后必须履行的义务, 本文中称作权益分配, 例如:支付使用费用、在指定场景显示权利人的著名等。

从版权管理系统建设的角度来看, 除了要关注权力本身和权利人外, 还需要关注数字媒体内容的权利来源, 因为这是版权清算和有效性检查的主要依据。当然了,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其关注的侧重点会不一样, 比如对于生产节目的单位, 三个方面都是关注的重点, 对于内容发布者这类运营商来说, 关注的是内容的权利和与权利人的权益分配, 对于消费者来讲, 关注的是内容及付费方式 (包括免费) 。

总之, 版权管理数据模型应该是一个三维多层可递归定义的结构, 如图1。

三个维度是指:版权属性的三个方面:许可、限制、和权益分配。许可解决的是如何用的问题, 即授权使用, 如电视广播、新媒体传播、素材使用、衍生产品开发权等;限制是某一许可下的限制, 如可在上海地区广播5次, 可以作为素材在某某电视剧中使用等;权益分配是指当内容被使用时, 权利人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或使用者必须履行的义务, 例如, 演员表演了一段舞蹈, 应该一次性支付2000元, 嘉宾的一段讲话, 应该在节目播出时打出字幕告知观众此人的身份, 并且禁止本节目播出外的任何使用或引用。

多层递归是指:每个内容可以由其他内容组成, 每个内容的版权信息又是由一组素材内容清单和权利人清单组成。清单的数据描述了内容用了哪些素材, 如何用的, 用了多少, 为此而必须履行的义务是什么。这个信息体现了对素材的权利人权利的尊重, 首先不能违反权利人的许可限制, 其次应该为使用素材而履行某项义务:如支付版税、标注出处及其他必须要做的事情。

基于这样的数据模型,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对版权权益关系进行追溯, 配合实际业务的应用策略, 甚至可以实际版权冲突的自动预警和版税的自动核算。

六总结

总的来说, China DRM Forum的研究成果, 为企业划分保护对象和管理数据建模指明了方向, 但在实际应用中, 还要结合具体的业务对象进行深层次的细化。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助益:

●保护对象的划分要结合本企业节目生产、发布的管理粒度, 尽可能地保持一致;

●管理数据模型的建模以China DRM Forum关于元数据标准的研究成果为数据规范性的基础, 并融合本企业的版权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需求白皮书

[2]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标识标准草案

[3]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数字内容标识使用手册

广播影视行业 篇2

未来五年,广播影视作为一项现代化的信息传播,它不但信息容量大,覆盖广。而且它以形象的电视语言广猎大千世界。成为人们得悉各种新闻信息的信使,获得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知识的良师益友,观察社会面貌发展变化的窗口,活跃文娱生活和提高欣赏能力的广阔舞台。

一、发展设想

(一)广播电视

我们将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创新节目形式,使广播电视节目多元化,举办大型户外互动活动等方式,提高媒体的影响力,提升商家的认可度,拓宽广告渠道,增加广告市场份额,增加创收收入。同时加大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增加媒体的影响力;加大设备投入,提档升级,优质安全播出。

(二)网络建设

将全面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双向网改造和高清节目推广。进行体制改革,努力通过以下做法实现快速发展。

首先解决资源整合问题。第二是解决双向网络建设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建设IP交换前端、广电云、大数据中心、内容分发网、综合业务融合服务平台等,努力通过技术升级、网络优化、内容集成、应用创新、服务提升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产业化发展目标。

第三是争取省网支持,从根本上解决内容及出口问题。坚定与省网的合作。做为省网的延伸,依托省网丰富的节目资源及宽带出口资质,向用户推送丰富的文化产品,实现全媒体运营的目标。通过有线电视智慧网络实现“互联网+”落地海城,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打造“智慧城市”,融合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民生个性化、社会管理集约化、公共服务智能化。

(三)电影

我局将举办更多的惠民活动,送文化下乡,在全市各镇区放映电影,同时要求各影院增加优惠活动、公益活动。

2018年广播影视科工作计划

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1、签订2018年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责任状。

2、做好重要保障期安全布署和检查,春节、两会、国庆节安全播出检查。

3、及时传达上级文件、通知,进行专项整治,排出安全隐患。

二、广告监测监管

按照省市级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医药广告和电视剧广告进行清查,并要求各播出机构自检自查,并整改。

三、全面推进农村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双向网改造和高清节目推广。

四、继续做好XX市老电影放映员生活补贴后续工作。电影市场管理

五、对电影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按照省市局通知要求逐项自检自查并整改。

六、认真完成国家、省、市广播电视各项报表。

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影视同期书推荐 篇3

影视同期书《南宋 》是浙江卫视大型高清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图文本。图书内容完整呈现了纪录片内容《遥望中原》《临安梦华》《诗词流域》、《宋画江山》《戏文南北》 《发明时代》《回望未来》,并增加了附一集《仰天英雄》、访谈摘录、序以及导演手记内容。书中大量的高清图片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纪录片图书视觉享受。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影视理论家路海波等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评判他们心中的“南宋”,独家历史资料为你揭开“南宋”的真实面孔。

亮点:

《南宋》纪录片用全球的视角,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你解读一个“不一样”的南宋。

一个文明富庶王朝真实的肖像。

拍摄《南宋》就是为了“翻案”,在“灯火阑珊处”点亮灯火,让大家重新看清这段历史。

专家评论:

过去我们讲南宋的时候,过分地把眼光拘泥在一个朝廷,一个王朝,包括这个王朝的上层。实际上我们现在讲南宋,要把它看成一个时代,这个时代里面真正的社会脊梁,是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包括社会上的民庶,就是一般的老百姓。那个时期经济的成就、文化的成就,甚至于政治制度上的很多成就,是由这些脊梁们推动、由他们创新、由他们奠定了一个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基础的。

——邓小南: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国务院参事室参事

我们应该这样看,徽宗是可能被书画一定程度地分了心,但看待这个问题,一直有着不同的意见,我们知道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军事起家,但历经发展,皇族要向更高的文明水准演变。

——伊佩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 :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

纪录片《南宋》公允论及南宋之于中国大历史和中华文明影响世界历史的贡献。更在于指向创造历史辉煌背后的精神力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民族没有了精神,就等于人没有了脊梁骨。这种精神,在国家危难之际需要高歌,在社會安乐之时更须谨记。“精神”一说,更为点睛之笔。应为今人观影片而省当下的一面镜子。

——路海波:中央戏剧学院教授、中国戏剧影视理论家

广播影视改革发展 篇4

研究广播影视改革的内在推动力,要从文化的哲学内涵开始。文化是人化自然,是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产生的,是通过人类的劳动而生成、打上了人的印记、为人所特有。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与动物不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文化既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创造产生的,又是人和社会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必定有文化的投影和文化的诉求。

从价值观上看,文化的价值不仅在于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更在于满足追求精神感受的需要。在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和享有者往往是分裂的,文化发展的成果被剥削阶级垄断,甚至成为压抑人民群众的手段。因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大力解放、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价值。

从人类发展史上看,文化与经济始终相生相伴、彼此渗透。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文化创造、文化价值、文化消费的认识逐渐加深,文化与经济结合地愈加紧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经济化日益突出,文化生产力成为了社会生产力形态的全新拓展,对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日益明显。“文化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现为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是经济和文化相互融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宣传文化领域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通过培育文化市场转变文化单位体制机制,扩大文化对外开放,加强和改进宏观管理,推动了宣传文化阵地发展壮大,积累了初步的改革经验。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社会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此,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对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拓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包括广播影视在内的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然而,传统文化体制对文化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仍然很大,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滞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和文化国际竞争力严重滞后。文化建设与全社会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与不断扩大的对外开放还不相适应,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趋势还不相适应,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还不相适应。

广播影视改革是我们党为了使文化发展能够适应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以意识形态等为价值导向,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变更旧的广播影视体制机制,在遵循广播影视发展自身规律和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并建立起的新的能够与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广播影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活动。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部分,广播影视改革发展不能绕开文化体制改革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二是党的“十六大”,标志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探索。以这两个节点划分广播影视改革历程,第一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以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和中央批准调整发展方针为标志,以实施“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和推动新闻改革为主要内容;第二阶段自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以党的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文化产业”为标志,以广播影视三家公司(上海东方明珠、中央电视台中视传媒、湖南电广传媒)上市和组建广电集团、电影集团为主要内容;第三阶段自21世纪初至今,以党的“十六大”区分经营性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为标志,以广播影视在体制、经营、管理、法律、科技等领域的根本性变革为主要内容。

现阶段,广播影视发展呈现两面性。一方面,广播影视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市场意识提高,经营方式改变,事业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发展速度较快;另一方面,广播影视改革并不彻底,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发展速度也较慢,与发达国家传媒业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纵观近年来广播影视改革的现实情况,只有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意识形态规律的前提下,加紧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切实解决好各类矛盾和问题,才能走好这条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影视繁荣发展之路,所以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把握文化属性与产业属性的统一。广播影视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产业属性,既是上层建筑也是社会生产力。过去,广播影视发展更多地强调喉舌性质和意识形态属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播影视产业属性和功能逐步凸显,本应由市场主导的产业长期依赖政府投入,民营企业的发展更是受渠道的限制,始终无法壮大。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广播影视改革发展要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党的领导下推进改革发展,在确保喉舌性质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活力,以产业发展促进推动经济效益的增长和社会效益的实现。

第二,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统一。广播影视的双重属性决定广播影视不仅要发展公益性事业,也要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两手抓,两加强”;传播先进文化,坚持正确导向,把握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引领时代风尚和社会思潮。抵制各种异化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的侵袭的同时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丰富广播影视产品种类,提高广播影视产业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第三,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广播影视的两种属性,必然产生“两个效益”问题。广播影视事关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文化安全,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实践表明,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经济效益推动社会效益的稳固,社会效益则保证了经济效益的实现。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声,疏导公众情绪、传播先进文化,使得健康的、值得倡导的、符合人民需求和国家利益的价值理念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力量,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四,遵循市场需求、人民需求、自身发展需求的统一。广播影视发展既要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因为其提供精神文化产品,又要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同时,社会主义广播影视还要将“以人为本”落实到生产实践中,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因而广播影视发展既要遵循广播影视产业的发展规律,又要充分深入市场,了解市场需求,生产出合格的、多样的广播影视产品,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市场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朱虹.广播影视发展政策研究[M].红旗出版社,2010.

[2]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朱虹.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贵州山区城乡广播影视均衡发展初探 篇5

1 城乡广播影视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决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习近平主席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也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所以必须统筹协调均衡发展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这就充分说明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 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均衡发展的构想

要实现城乡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必须在政策和资金上要有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体制机制上要有改革创新。

(1)建议国家在政策上和财政资金上要大力向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特别是“十三五”规划建设时候要重点考虑山区城乡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均等化,要加大对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市县级广播电视台、乡村电影放映点、乡村应急调频广播盲点覆盖、乡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实现城乡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2)全方位实现农村广播影视全覆盖。建议在“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农村地区广播电视信号盲点覆盖建设,通过有线数字电视延伸发展到村寨、直播卫星、高山台站无线发射、小功率调频广播盲点无线发射和互联网(含移动互联网)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等方式对农村地区进行全方位智能融合覆盖。特别是应急调频广播信号要实现城乡全覆盖,采取小功率多点覆盖方式将各级应急广播信号覆盖到所有农村地区,这样也就实现国家、省、市、县、乡、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应急广播在应急突发灾害时候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宣传作用。

(3)对接收终端的要求。除要发展传统的高清、标清电视接收机外,还要结合各种综合接收方式,研发出价廉物美的便携式多功能移动接收终端,同时还可以在研发手机的时候把免费接收广播电视信号功能设置在手机上,要能够接收调频广播、中短波广播、无线数字电视、互联网广播电视、直播卫星电视等功能,价格上最好有高中低三个消费档次,普通大众型定位不超过百元,这样才会拉动大众消费。

(4)要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机制。要建设一个项目容易,但是要让项目发挥长期效益,就必须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效服务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就得创新服务体制机制。由于直播卫星接收是山区群众看电视在主要渠道,要放开接收终端服务市场,严格按照入网许可证管理,加强直播卫星加密服务卡的管理,建议采用通信服务商管理通信卡方式管好直播卫星电视服务卡,保证广播电视信息传输安全,也就是采取实名制管好直播卫星服务卡,要能够随时掌握每张卡的使用情况,放开直播卫星接收机等接收终端的服务市场,也就是向社会购买服务,减轻政府服务负担。

3 结束语

通过城乡广播影视均衡发展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城乡广播影视管理体制机制,建成城乡广播电视综合全覆盖,保障人民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权益,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成城乡同步小康社会。

摘要:阐述山区城乡广播影视均衡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探索要实现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衡发展,就必须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得到支持和保障,在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上要有所创新。

广播影视行业 篇6

中广联负责人主持召开了西部学术研究基地换届会议。会议讨论通过了西部学术研究基地第二届领导机构名单:中广联理事、学术委员,四川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欧阳宏生教授当选为第二届西部基地主任委员,西部11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电视局(台)协会及高校相关领导朱天、安思国、罗·麦尔根、仁青侃桌、刘炘、胡劲涛、童万才、韩辉、周云锋、胡德怀、张铁、冯梅、李珮担任西部基地第二届副主任委员。各地宣传处处长及协会秘书长担任基地副秘书长,朱天兼任基地秘书长,秘书处设在四川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

2014年5月29日,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更名改制为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并在京召开了联合会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更名改建的基础上组建的,有近30家总局主管的一级协会加入,其中有17家电影专业社团。中广联西部学术研究基地于2001年10月在四川大学成立,是原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在全国设立的最早的区域性广播电视学术研究机构。

西部学术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朱天教授在第一届基地工作汇报中说,作为中广协在全国最早设立的区域性广播电视学术研究机构,西部学术研究基地在西部地区广电媒体的支持下,依托西部地区的广播电视传播资源,协调、整合了西部地区媒体和高校广播电视的学术研究力量,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及实践推广工作,在机构建设、学术研究、组织活动等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进一步扩大了西部基地在全国广播电视学术方面的影响力。

当选为新一届西部学术研究基地主任委员欧阳宏生教授在讲话中部署了未来五年的工作,强调基地的定位及职责是组织基地成员单位开展广播电影电视研究、学术研讨、业务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认真履行中广联章程所赋予的工作职责任务,同时更需从西部广播电影电视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学术理论研究工作,加强西部地区广播电影电视理论工作队伍建设,整合学术资源,充分发挥理论人才优势;加强重点课题攻关,促进常规化理论研究;建构西部广播电影电视理论研究平台,积极主动为西部广电事业发展服务;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配合中广联开展相关评奖活动;办好每年一次的学术年会,推动西部地区广电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改革转型、内容创新、产业经营、节目栏目建设等方面的主题,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专题研讨会,保持基地学术活动的常规性。并决定从2015年开始,分别在内蒙古、宁夏、新疆、云南等举办学术年会。

欧阳教授指出,《西部广播电视》作为西部学术研究基地的主要理论平台,需要重新定位,突出研究特色,特别在区域性、针对性、应用性等方面下功夫,使杂志能够很好地服务于西部及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真正成为西部11个省市自治区的广播影视研究的理论平台,成为西部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精神家园。希望通过3至5年的努力,在办刊的质量、品味、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大的提高,争取进入国家核心期刊方阵,拓展《西部广播电视》的影响力。这项工作也希望得到西部各省市自治区广播电视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把这一理论阵地当成自己的平台来建设。

中广联副会长杨波代表中广联对当选为新一届基地领导成员的同志表示热烈祝贺,提出西部学术研究基地的成功换届,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符合新形势与新任务需求的新闻宣传与传媒研究工作,进一步推进西部地区广电传媒理论研究与传媒实践工作的重要举措。他对西部基地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做好西部传媒理论研究,共同构建中国特色的大众传媒具有支持作用的理论研究平台;二是把握好发展机遇与特色研究方向,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不断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在当天上午举行的推进广播影视与新媒体融合论坛上,中广联理事、学术委员、总局宣管司司长高长力结合当前广播电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中的典型案例,提出体制问题是制约广播电视媒体发展转型的主要原因,正是因为面对新技术、新应用缺少改革动力和冒险精神,传统媒体机构很难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杠杆”,用国家治理体系和现代化的传播能力,推进广播影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巩固思想文化阵地。

中央电视台高级编辑、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甫教授以媒体融合的微思考为题,以中国网络电视台从央视国际总公司剥离、升格为台直属企业为切人点,论及广播电视领域台网融合的现状与未来,就央视网而言,升格为台属一级公司后,获得了央视对新媒体的投入,争取到了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理顺了台网产权关系,解决了持续盈利和关联交易问题,突破了思维方式、金融市场、机构和内容生产等诸多瓶颈,可为其他广播电视机构提供借鉴性思路。在新媒体方面,王甫教授重点介绍了已跃升为移动互联网的第五大应用的手机视频,他认为未来视频发展的最大市场在移动端,由于广告在手机应用中所占比例很低,大部分是其他应用服务获得的收入,因此可以建构以有线网为支点、以用户为中心、以APP为手段的大视频服务生态系统。对传统广电媒体而言,要适应从封闭割据到与新媒体的合作,将自身定位从电视频道传输商转移到融合业务运营上,以主导产业链或加盟产业链扩大竞争优势,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藉产业重组加快发展,改革体制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中广联学术部主任张君昌做了传统广播电视的转型与突破的主题报告,他首先提出了当前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政策背景,比如中央领导同志非常重视网络宣传工作和媒介融合工作,国务院出台“宽带中国”、产业政策助推网络媒体发展等政策,国家广电总局推出的“2013年一号文件”强调“台台并重”,要求传统广播电视台台长兼任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台长,将传统广播电视机构中的节目创意策划人员充实到网台,就是看准了未来传媒的生长点在网络。其次,张君昌主任也提出,与政府层面的极端重视不同,当前传统广电媒体则对媒介融合和新媒体发展认识不足、动力不足、后劲不足,严重制约了自身的产业转型与全面发展。因此,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提升互联网思维,充分尊重受众需求,以用户体验出发,以尊重、民主、开放、包容、草根的思维指导体制改革,同时要改变对既有优势的盲目乐观,以互联网思维提升传统广电媒体的内容和管道优势,加强战略同盟的建立,以主流媒体生产主流题材,实现赢利。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他提出了要探索符合市场竞争的广电媒介融合的商业模式,突出传统广播电视网络的价值,增加与新媒体谈判的比重。

在下午的推进广播影视与新媒体融合论坛中,重庆市广电协会副会长张铁、云南省广播电视协会会长周云峰、四川省广电学会副会长冯梅、宁夏回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协会会长童万才、内蒙古自治区广电协会常务副会长、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罗·麦尔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山、甘肃省广播电视台研发部主任魏文楷、青海省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主任郑惠农、重庆市广电集团(总台)新媒体发展中心副主任朱万文、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王炬教授等先后发言。

各位的发言均提及西部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的新媒体的挑战,即面对各种传播技术汇聚交融、各种传媒介质有机组合、各种媒体终端互为兼容、各种表现形式综合运用的数字化全媒体时代,传统广播电视媒体都必须回答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媒介融合等问题,都必须变革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生产组织与传播方式,向集成服务发展。总体而言,他们的发言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面对新媒体的强势推进,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危机意识,深知与新媒体融合的必然性与必须性。

参会者基本认同的是,当前,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媒体的信息生产已经从“一次生产、一次利用、单一发布”向“一次采集、多次发布、多次生成、多媒体传播”的全媒体模式转型,在传播形态、运营模式、传播接受等方面实现了高度融合。对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而言,必须要顺应时代潮流,主动向全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转型,建设全媒体平台,最大限度地拓展传播领域、创新传播业态、延伸传播链条,实现信息生产、发布、传播、共享一体化,打造以现代传播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信息内容为核心,以增强立体传播能力为目的的全媒体平台,跳出传统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受众,构筑网上舆论引导新高地,通过新媒体创造更大的价值。

二是参会者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发展实际情况出发,介绍了当前各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情况。

各位参会者都表示,当前,西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总体状况不佳,正如云南省广电协会周云峰会长所言,人民网发布的《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显示出,2014年1至4月,我国广播、电视媒体在微博、微信、聚合客户端、媒体自有APP等移动传播平台的影响力评估的“电视频道移动传播三十强”、“电视节目移动传播百强榜”和“广播频道移动传播三十强”榜单中,东中部与西部地区差异显著,比如广播频道移动传播上榜媒体和节目虽涵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但主要集中于东中部地区,其中北京有15家(含国家级广播电台),广东11家,山东、江苏各10家。电视频道和电视节目上榜媒体也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湖南卫视一家就囊括了10个节目,且有三个节目位居前十,云南的广播电视均榜上无名。此报告虽有不完善的地方,但能充分代表当前西部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落后现状。

当然,由于西部地区民族资源丰富,为广播电视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通过新媒体平台,可以有效拓展其传播空间与影响力,比如,内蒙古电视台蒙古语卫视频道自1997年上星以来,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具规模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蒙古语卫视频道;正在建设中的青海网络电视台藏语网络建设发展较快,已经成为目前全国藏语新闻量最大、藏语视频内容最多的网络媒体,四川康巴卫视新闻节目和西藏藏语卫视新闻节目加盟青海藏语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合作协议即将在2014年8月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最新统计显示,目前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网民点击青海藏语广播电视网络,很多是旅居世界各地的藏胞,平均每天点击率近2万人次,极大提升了青海藏语广播电视节目在海外的传播能力和维稳能力,将成为第一大藏语媒体和共享平台。

三是在积极应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时,传统广播电视媒体要牢牢守住自身的竞争优势,开展双方的深度融合。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体仍然具有一定的先天优势,如品牌优势、内容优势、原创优势、权威优势和公信力优势等,因此,无论新媒体如何发展,技术如何创新,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都无法取代彼此,双方需要的是探讨如何融合发展的问题。对于传统广电媒体而言,一定要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节目形态,提高节目质量,同时要树立互联网思维,发挥各自特色,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发展,从管理方而言,则应强化传媒内容监管,促进网上网下、新旧媒体良性互动与良性发展。对于新媒体而言,则要加速形成有效的营销规模、资源储备以及较为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展与传统媒体的深度融合。

西部地区占了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全国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具有疆域辽阔、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显著社会特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西部独特的广播电视文化景观,更为西部区域性大众传媒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课题和资源,西部学术基地换届会议意义重大,未来的五年中,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的领导下,在西部基地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学术研究基地必将发挥其应有的组织、研讨和培训作用,为西部地区的广播电视事业及学术发展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与组织保障,实现其学术研究和实务探索的双重飞跃。

广播影视行业 篇7

一、放大资金功效, 引导“大投入”, 力推广电投入由单一渠道向多途筹资转变

云梦财政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放大效应, 逐步确立了“财政保一块、向上争一块、社会筹资一块”的投入模式, 通过财政资金吸附社会资本拉动投入, 确保云梦广电事业加快发展。

一是合理预算, 保障运行。财政局每年在编制部门预算时, 都认真调研, 仔细测算, 将广播电视部门人员经费、公用费用、专项事业费纳入财政预算, 足额安排工作经费预算, 保证年均增长, 对广电事业发展中急需的财力, 财政局都优先考虑, 重点支持解决, 2008年以来, 对广电事业的财政投入年均增长达12.7%。

二是积极争取, 主动配合。财政局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抢抓广电发展机遇, 主动配合, 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三年来, 共争取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补贴、有线电视网络维护经费、广播电影电视设备改造等项目23个, 累计争取资金570多万元, 为云梦广电事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是注重激励, 扩充资本。充分发挥“财政担保”、“财政贴息”等财政杠杆作用, 出台各项激励政策, 放大财政资金集聚效应, 撬动、引导、奖励民营资本加大投入。近三年, 各类民营资本注入总量达1.35亿元, 为广电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二、创新管理机制, 强化“细管理”, 力推广电管理由粗放经营向精细管理转变

财政局不断强化管理职责, 着力从四个方面创新管理体制, 积极整合、优化广电资源, 盘活存量, 做大增量, 促进广电管理工作走上精细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是推进企业改制。原广播电视公司、原电影公司一直负债经营, 属特困企业, 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了加强管理、谋求发展, 县委、县政府决定进行企业改制。在公司改制过程中, 财政局抽调精干人员, 成立工作专班, 历时半年时间, 下大气力清算债权债务、处置库存积压商品, 盘活存量资产, 重新开拓市场资源。目前, 前广播电视公司改制为广电商务中心, 成立了广电银河大地旅游社, 创立了广电旅游的品牌。截至2013年底, 旅行社共组团652个, 全年创利润达851.2万元。上级财政安排135万元, 为电影公司购置了18辆流动放映车, 促进电影公司转换职能, 开拓农村电影市场, 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6628场, 观看人次达122.5万人次, 累计创收621万元。特困企业扭亏为盈, 重焕生机与活力, 促进了广电事业盘活增效, 做大做强。

二是强化源头控管。加强票据管理, 健全财政票据监管网络, 严格源头控管, 加大收入催缴力度, 提高收入征缴率, 将单位收入纳入预算内统一管理, 统一核算, 真正实现了以票控管、收票款同步目标, 提高创收效率。

三是严格对比审核。在广电局设立一名报账员, 每月5日到财政局申报资金, 报送各类会计报表, 由财政局对照上月执行情况对比审核;建立与广电局联网并帐的统一核算系统, 将单位财务纳入统一管理和核算, 完整反映单位财务会计管理信息, 将网上账务信息与会计报表随时逐一核对, 实现了广电财务“网、表、账”三统一。

四是推行财务公开。积极推进财务公开, 采取编发《财务报告》、公开专栏等方式分月、分季、逐年公开财务情况, 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逐步实施“阳光财务”工程, 推进了广电财务规范、精细管理。

三、提升服务水平, 营造“好环境”, 力推广电服务由点的突破向面的延伸转变

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 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改进服务手段, 在做好项目、资金、票据等重点服务的同时, 还将服务工作向落实政策、强化管理等面上拓展、延伸, 努力为广电事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整合资源。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加大全县广电资源优化整合力度, 促进政策、项目、资金向广电产业集中, 支持广电行业产业化发展。三年来, 财政部门累计投入资金983万元, 为全县12个乡镇配备了基础设施, 确保了乡镇广电站高效运转。积极筹措“以钱养事”资金375万元, 在城区组建了200多平方米的服务大厅, 设立了8个收费咨询服务点, 新建了12个乡镇服务大厅, 成立了联动城乡的广播电影电视呼叫中心, 形成了县有指挥调度中心、乡镇有服务网点、村有服务信息员的“三级广播电视服务体系”, 为广电网络全覆盖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加强培训。财政局多次组织业务培训班, 对财务会计员、报帐员进行集中培训, 协助部门选拔政治、业务素质好, 有一定财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财会工作, 及时评定技术职称, 激发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逐步打造了一个精干、高效的财务管理团队。

三是部门协作。加强与税务、物价等部门协调沟通, 发挥部门合力, 为广电发展争取更多优惠政策。财政部门与广电局联手, 加强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合作, 推出了梦泽电视卡, 将数字电视与通信网络捆绑销售,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优惠, 促进了数字电视快速整转,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是财务监管。财政部门协助广电部门, 对财务收支活动集中分析, 主动协调单位资金活动, 监管其使用情况, 为广电经营决策提供积极建议和可靠的依据。

广播影视行业 篇8

4月2日, 浙江局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 交流局机关各处室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广播影视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

会议强调, 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广播影视发展方式, 全面落实今年重点工作任务, 大力推动全省广播影视繁荣发展。要结合工作实际, 切实抓好广播影视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重点工作, 在重大项目和关键环节上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要顺应高新技术发展, 加快广电主流媒体拓展新媒体新业务新市场, 着力打造网络电视, 更好地发挥正确舆论和先进文化引领作用。要积极推进“三网融合”, 加快有线电视网络联合发展、整体转换和双向改造, 逐步实现从看电视向用电视的重大转变。要深化电影体制改革, 加快电影产业升级发展, 切实维护城乡居民均等共享电影文化权益。要坚持广电惠民服务, 加快由工程建设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

会议强调, 要以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 在省局机关大力开展“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 以工作作风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

“营改增”对广播影视业发展的影响 篇9

一、“营改增”试点改革对广播影视业发展的影响

将广播影视服务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标志着“营改增”试点范围从生产性服务业扩大到了生活性服务业,所以这次“营改增”试点改革的影响较大,不仅对振兴文化产业意义重大,还可以为今后“营改增”试点范围扩大到金融、餐饮等生活服务业积累经验。

1. 改革后税负基本不变的企业。

国家为了继续扶持电影行业,在这次的试点中延续了对电影行业的优惠政策,在财税[2013]37号文件附件3规定,至2013年12月31日之前,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包括中央、省、地市及县级)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由免征营业税改为免征增值税。应该强调的是该项优惠期限只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其后该行业还是要按6%缴税,但由于改革后增值税实行的是税款抵扣制,所以该行业税负会基本维持不变。

另外,财税[2013]37号文件附件4规定,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在境外提供广播影视节目(作品)的发行、播映服务,免征增值税,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适用零税率的除外。

例1:某文化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经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从事影视作品发行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电影的制作、发行业务。2013年8月,发生下列业务:(1)采取分账的方式向某影院发行电影,取得发行收入1 000万元;(2)在境外提供广播影视节目的发行,取得收入600万元。

分析:根据现行规定,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对经主管单位批准的发行单位,发行电影收入免征增值税,显然,该公司电影发行收入1 000万元不缴纳增值税。同时该公司取得的境外广播影视节目的发行收入600万元,也不缴纳增值税。其实该公司在这之前也是不缴营业税的。从以上分析可见,“营改增”前后,该行业的税负基本保持不变,有利于电影行业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提升电影制作、发行企业的竞争能力。

2. 改革后税负下降的企业。

电视台作为广播影视业的下游播放企业,其上游企业是电视剧制作企业,这次国家将广播影视业全部纳入“营改增”后,电视企业从节目制作、到播映权采购与播映环节的链条全部打通。电视台购进影视剧所支付给上游企业的进项税可以获得6%的抵扣,降低了电视台的播出成本,所以对该企业和消费者是一个利好的消息。

例2:某地电视台是一家以从事广播影视作品播映为主的电视台。2013年8月1日,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8月,共取得影视剧播映收入共计5 300万元。已知当月认证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200万元。

分析:根据现行税定,实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该电视台8月应纳增值税为:5 300÷1.06×6%-200=100(万元)。按原缴营业税计算为:5 300×5%=265(万元),相比之下,税负下降了165万元。

该行业的相关人士预计,广播影视业纳入“营改增”后将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制播分离和出现专业制作公司,这样的结果是使广播电视行业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另外,电视台除了播映收外,还有一个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广告业也属于“营改增”的范围,原是差额征税,在之前的试点“营改增”政策中,试点地区的广告代理服务及广告服务,可以扣除支付给非试点地区的广告发布费。但37号文公布实施后,广告业差额政策全部取消,必须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并且扣除项目金额会早于收入的取得,导致进项税与销项税在一定时段上不匹配,同时广告企业一般来说可抵扣进项税较少,所以税负可能会上升。

3. 改革后税负上升的企业。

电视剧制作企业是电视台的上游企业,电影院是电影行业的下游企业,这两种企业在“营改增”后税负都有可能上升,上升幅度大小不一,电视剧制作企业税负上升的原因主要在于税率从5%上升到6%,名义税率提高了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企业实际可以抵扣的进项税太少。电视剧制作企业的人力成本占据了半壁江山,如演职人员的薪酬、付给上游作家的剧本创作费,此外还有房租、场租等,这些成本数额较大,且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故未能获得抵扣。经过测算,在影视服务公司成本费用中,只要有占收入11.67%的部分能够取得税率为6%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企业的税负就会与营业税政策下的税负持平,否则会上升。

例3:某地电视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是一家国内外知名的电视剧制作企业,专业从事影视作品制作、专题片拍摄和影视后期制作的影视机构。2013年8月1日,申请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3年8月,承揽某电视剧的制作取得收入206万元,给外单位修复影片取得收入112万元;同时,受托境外一家公司制作电影片头和片尾,取得收入400万元。已知当月认证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为8万元,并且能正确核算征免税进项税额。

分析:根据财税[2013]37号文件附件4有关规定,向境外单位提供广播影视节目(作品)制作服务免征增值税,因此,该公司取得的境外电影制作收入400万元,不缴纳增值税。同时,依据财税[2013]37号文件规定,现代服务业除有形动产租赁以外,适用增值税税率为6%,因此,该公司8月应纳增值税为:(206+112)÷1.06×6%-8=10(万元)。按原缴营业税计算为:(206+112)×5%=15.9(万元),相比之下,税负上升了5.9万元。

电影院是电影产业链的最后一环,该行业人士普遍担心“营改增”后现有的票房收入分账方式因此会受到冲击,进而打破现有的行业发展格局。

据了解,原影视行业的收入分账按照如下规则进行:第一步,国家按照票房总收入的5%征收电影发展专项资金,同时对院线和影院征收3%的营业税;第二步,制片方和发行方(很多时候是一家公司)分享剩余部分的43%;第三步,院线和影院分享剩余部分的57%。

“营改增”后,企业的税率由营业税的3%变为增值税的6%,名义税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同时该行业的人工成本无法抵扣,播映设备因是前期购置,近期无更新计划,也无法进行抵扣,还有就是上游电影企业因享受免税政策,也无法获得抵扣,所以预计“营改增”后税负会有明显的增加。

二、相关思考及建议

对于改革后税负上升的电视剧制作企业、电影院,笔者建议可以仿效前期试点企业——交通运输业的相关扶持措施,如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对税负增加的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增加企业可抵扣项目,对近五年购置的播映设备等固定资产可按每年计提折旧额核定可抵扣进项税额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以下扶持措施:

一是充分考虑人力成本等因素。广播影视业作为现代服务业,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力成本高且无法抵扣。建议可以考虑采取增值税即征即退的办法,解决上述企业税负增加的问题。

二是完善与改革相关的服务措施。广播影视业“营改增”因从2013年8月1日开始,很多与改革相关的制度和服务还没有跟进,部分企业对政策理解也可能不到位,为确保广播影视业“营改增”宣传服务到位,建议各地国税部门应在门户网站增设“营改增”政策专栏,方便纳税人查阅、下载及使用。同时,充分利用12366的电话咨询热线等,开展在线访谈、开发网上“纳税人学校”,搭建咨询宣传服务平台,及时解答纳税人提出的政策问题。

总的来说,广播影视业纳入“营改增”后对该行业整体来说是个利好,规范化了整个行业的运作,有利于行业整体升级,分工细化,各公司做自己最专业最擅长的事。由于营业税是价内税,而增值税是价外税,且计算增值税时可抵扣进项税额,因此,预计“营改增”试点后,该行业的具体企业税负会有升有降,而总体税负将与试点前基本持平。

参考文献

[1] .农夫,杜静.广播影视“营改增”:位置不同感受不同整体利好行业发展.海峡财经导报,2013-6-26

[2] .吴惠婷.“营改增”试点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财会月刊,2012;23

[3] .耿贵珍,李善星,陈灏杰等.再议营改增对企业税负的影响.财会月刊,2013;3

上一篇:创业指导下一篇:提高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