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想转化

2024-05-04

教学思想转化(精选十篇)

教学思想转化 篇1

关键词:转化,数学思想,教学,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 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在他的著作《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中说道:即使学生把所教给的知识 (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 全忘了, 铭刻在他心中的数学精神、思想和方法却能使他终身受益.这充分体现了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的一系列问题, 已成为也应成为数学现代教育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仅从中学代数中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及其教学进行阐述.

转化思想 (化归) :所谓“转化”, 是指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 归结到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 然后充分调动和运用我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于问题的解决, 最终求得原问题解答的一种经常应用的方法.

一、转化思想的应用

1.特殊化方法

对于某一个一般性的数学问题, 如果一时难以解决, 那么可以先解决它的特殊情况, 然后再把解决特殊情况的方法或结论应用或者说推广到一般问题上, 从而获得一般性的问题的解答.

例1 (数形结合) 求满足undefined的辐角主值最小的复数z.

解答 从undefined的几何意义可知, 它表示的几何图形是一个以undefined对应的点为圆心, 以1为半径的圆周及圆的内部的所有点的集合, 又由z的辐角主值的几何意义可知, ∠XOP即为所求之复数z的辐角主值的最小值.

2.一般化方法

例2 若a, b, c≥1, 证明:4 (abc+1) ≥ (1+a) (1+b) · (1+c) .

证明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一般化策略, 正是波利亚在其《怎样解题》中所阐述的一般化思想.

3.构造方法

在平时的数学学习及习题的解答过程中, 如果构造一个方程、一个图形、一个函数等, 或许能使很复杂的问题变得很容易, 使我们达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例3 已知a, b为非负数, 求证:

undefined

解 构造一矩形即可.

二、把转化思想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

转化思想的教学, 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注重发掘隐藏于知识之中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贯穿于数学教材的每一处, 教师要善于把这些思想方法提炼出来, 明确指点给学生, 引起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 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受益.

2.数学思想与方法教学应注重的训练内容: (1) 突出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的发现, 学生才能获得活的知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方法的一招一式, 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现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产生、应用和发展过程. (2) 强化方法的提炼.引导学生从解决问题的技巧中提炼方法, 来理解方法的本质, 善于归纳总结.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也是数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学方法虽具有普遍适用性, 但数学问题千变万化, 即使每天不停地做也做不完,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做题的数量, 而在做题的质量, 教师要善于举一反三, 逐步渗透, 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层次更具广度和深度.这样掌握的知识不是一团乱麻, 而是一个有条不紊的知识网络, 运用时自然能灵活自如.

总之, 转化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 而不是某些特定条件下的一些技巧, 它反映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最基本的原则.实际上, 数学中的各种思想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交替的, 任何一种数学思想都不是孤立的, 在某种意义上是无法严格区分的.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够不断地学会并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及方法.

参考文献

[1]钱佩玲, 邵光华.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2]蔡上鹤.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中学数学, 1997 (9) .

[3]沈文选.中学数学思想方法.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4]朱水根, 等.中学数学教学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5]曹才翰, 等.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教学思想转化 篇2

2、教学片段:尝试转化,推导公式(1).确定“转化”的策略。

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当我们还不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时候,是利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引导学生明确:我们是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同学们再想想,我们又是怎样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呢? 师:对了,我们学过梯形、三角形“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方法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2).尝试“转化”。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圆形转化为我们已学过的其它图形呢? 学生利用这种近似三角形拼组图形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加强巡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既鼓励学生拼出自己想象中的图形,又要引导他们拼出最简单、最容易计算面积的图形。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三种图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

好,各个小组都不错。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你们把一个圆形“转化”成了现在的图形之后,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请小组内讨论。师:谁来告诉大家,它们的面积有没有改变?

师:是的,没有改变,就是说: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面积=圆的面积。

师:虽然我们现在拼成的是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但是如果把圆等分成32份、64份、128份、256份„„一直这样下去分成很多很多份,拼成的图形就变为真正的长方形。

让“转化”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绽放 篇3

【关键词】数学思想 转化 课堂教学

G633.6

由于聋生自身缺陷,从学校走出去后从事的工作基本上是简单的、机械的流水作业,他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除了常用的简单计算外,其它的知识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因而,通常在走出校门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随时会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所以,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聋校数学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有很多,其中“转化”的思想贯穿整个聋校数学的教学,所以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如何去挖掘并适时的加以渗透呢?我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见解。

一、在推导计算公式时渗透“转化”的思想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是聋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是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个长方形,要求学生说出其面积计算的方法:长×宽(a×b)。接着我在图旁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思考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学生有两种回答:一是用数小方格的方法来算面积;二是两边相乘(a×b)。显然,第二种方法是错误的。老师不去评判对错,而是肯定这位学生运用了“类推”的思想方法。然后,我从这位学生的错误想法引导开去,师生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这时将平行四边形左移至长方形图上,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一样大吗?(不一样大)哪个大?大多少?经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发现右图中的阴影部分就是长方形面积比平行四边形面积大的部分。既然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样大,这位同学的a×b能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不能)学生懂得了这个想法是错误的,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在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讨论:上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有的学生将长方形外的小直角三角形平移进来,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要用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平行四边形的高来计算。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发现,然后要求学生操作验证:上面的平行四边形经过平移之后,刚巧变成了一个长方形,我们能不能把任何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呢?试试看。这一问题抛给学生后。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割补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变成和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转化的思想,进而根据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两者之间的关系,类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学生操作时,老师进一步追问:是不是每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剪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有没有改变?

学生通过多次验证,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接着提问:我们已经会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我们看,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相当于拼成的长方形的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小结:各种平面图形是有一定联系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我们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从而找到了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今后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和梯形的面积还会用到。

二、计算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例如口算125×48时,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125×8×6,将48这个数转化成8和6的乘积,从而避免繁琐的笔算过程。转化思想还表现为“把求解的过程转化为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比如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教学中,就是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的。计算3.7×0.25,先将它转化成37×25,算出37×25的积,然后再看看两个乘数之间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最终得出3.7×0.25的积。

三、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转化”思想

如果说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那么转化思想就是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数学正是通过其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来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以此去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學完《圆柱体积的计算》后,我为学生们出示了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为2分米,桶内水深3分米。把一块不规则形的铁块放进桶内水中后,水面上升到3.5分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随后请学生把题目仔细地读了一遍,并思考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题目刚一读完,教室里顿时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并露出疑惑的表情。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这是一块不规则的铁块,我们又不知道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怎么能求出它的体积呢?老师,你不是在“考验”我们吗?

我笑着对学生说:这道题中的铁块虽然是不规则形的,题中也没有告知铁块的其它已知条件,所以不能直接求出它的体积。但我们能不能为自己的思维搭座“桥”,换个角度思考呢?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圆柱形水桶里的水放入铁块前和放入铁块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经过老师一点拨,学生恍然大悟。经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发现:虽然我们不知道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但通过观察水桶中水的高度的变化,就可以通过等积变形,把铁块的体积转化为桶内水上升的体积,球的与水上升等高的圆柱体积:∏×22 ×(3.5-3)=6.28(立方分米),也就求得了铁块的体积为6.28立方分米。学生们为解决了这样一道难题欢呼雀跃。

转化思想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的。在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去进行。在数学操作中实施转化时我们要遵循熟悉化、简单化、直观化原则,即遇到的问题,通过转化变成比较熟悉的问题来处理;或者将较为繁琐、复杂的问题,变成比较简单的问题;或者比较难以解决、比较抽象的问题转化为比较直观的问题。按照这些原则进行数学操作,转化过程省时省力,犹如顺水推舟,经常渗透转化思想可以提高解题的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教学思想转化 篇4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

设计理念:

以“转化”策略为主线, 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 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及探索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和回顾以往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 感悟转化的含义, 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的经验, 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 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 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

flash课件、小剪刀、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打破认知平衡

1.电脑演示:600 ( ) +400 ( ) =1 ( ) 。

提问:谁能在括号中添上单位名称, 使这道不可能的算式转化成一道可能的算式?

2.根据学生的回答, 电脑同时演示。

(1) 600米+400米=1千米

(2) 600克+400克=1千克

(3) 600千克+400千克=1吨

(4) 600毫升+400毫升=1升

(5) 600立方分米+400立方分米=1立方米

(6) 600毫米+400毫米=1米

(7) 600立方厘米+4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

小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 想出这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一道看似不可能的算式通过添加单位名称, 使它变成可能。

设计意图:打破学生旧的思维模式, 帮助学生树立新的思维方法, 让他们明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需要灵活选择方法, 以达到策略的优化。

二、创设情境, 引出生活问题

1.描述:星期日, 妈妈和小红去商场买了两件挂饰。

(逐步出示挂饰的图案, 以及小红和妈妈的对话)

2.猜一猜:谁的面积大一些?

3.想一想:我们能想办法帮助她们比较一下这两件挂饰的面积大小吗?

三、动手操作, 解决实际问题

1.同桌交流讨论比较的策略。

(1) 用数方格的方法。

(2) 用剪拼的方法, 把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再来比较。

师: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个信封, 信封里装的是屏幕上的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剪一剪、拼一拼, 尝试一下是否真的能把这两个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2.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巡视, 看有无与众不同的剪拼方法, 为展示作准备。

3.请学生展示剪拼方法, 有不同的要给予激励性评价。

4.课件演示动画, 点拨具体转化方法。

(回到屏幕) 下面, 我们重点来研究其中的两种剪拼方法。 (例题介绍的方法)

(1) 平移法。刚才有位同学把这个不规则图形上面的半圆剪下来, 移到下面凹进去的部分, 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半圆是怎样移动的? (向下平移) 移动了几格呢?

(2) 旋转法。指向第二个图形, 有同学说把这个不规则图形下面的这两个小半圆剪下来, 然后移到两侧凹进去的地方。电脑演示第一个半圆旋转的过程。提问:这个半圆围绕这个点是怎样旋转的?旋转了多少度?

5.解决问题:观察一下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都是多少平方分米?这说明妈妈和小红买的这两件挂饰面积怎样? (一样大)

小结:同学们, 刚才我们通过剪拼, 把这两个不规则的陌生图形转化成了规则的、熟悉的图形 (板书:陌生→熟悉) 。看来, 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策略。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 如果妈妈买的是这种形状的挂饰, (屏幕演示) 你准备怎样转化?它的面积又是多大呢?

设计意图:从直观的挂饰图案到比较两个图案的大小, 唤醒学生头脑里已有的生活经验, 为下面的探究过程作好心理准备和认知铺垫。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转化过程, 让学生能更清楚地看出转化前后图形的变化情况, 突破教学难点。

四、梳理旧知, 完善认知结构

回顾一下, 我们之前曾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呢?

通过引导, 电脑逐一演示, 把书上对话框里的文字形象化、具体化。

(最后点出一块是省略号)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梳理, 让学生理解我们在推导公式、分数的除法计算、商不变规律等就曾用过转化的策略, 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五、扩展练习, 深化转化策略

(一) 解决书上的试一试。 (题目略)

1.出示三个分数:

(1) 这三个分数有什么特点? (分子都是1, 分母表示几个2相乘)

(2) 你能再往后写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 (配合学生发言, 出示……)

2.变化成一道计算题:

(1) 这道计算题你会做吗?你是怎样想的呢?

小结:刚才这位同学是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了同分母分数。

(2) 出示方框图, 数形结合, 帮助理解。

a.先出示正方形。我们可把这个正方形的面积看做单位“1”。

b.变成1/2图形, 图中涂色部分的面积如果用分数表示应该是几分之几呢?

c.依次出示。

算式这四个分数的和在图上表示的是哪块的面积?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闪动空白部分)

d.你是怎样想的? (屏幕上变成)

3.如果是, 你能找到更简便的方法吗? (上图再加上涂色的部分) 你怎样想的?

小结:在遇到一些比较繁难的问题时, 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分析, 这样才能找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板书:繁简)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的梳理, 让学生理解以前学习过的内容可以运用我们刚学习的转化策略变繁为简, 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 独立做第72页的练一练。

1. 学生尝试解题。

2. 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3. 大组交流。联系左边的长方形思考, 右边的多边形周长, 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

4. 结合学生的发言, 电脑演示4条线段向上或向右平移的过程。 (移后的线段留下虚线)

5. 右边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样想的?

(三) 游戏过渡, 层层递进。

1. 邀请四名同学上台玩“石头, 剪刀, 布”的游戏, 讲清游戏规则, 特别强调本次比赛采用“单场淘汰制”, 即每场比赛淘汰一名同学。

2. 学生随机抽答 ( (1) — (3) (2) — (4) ) 逐对比赛, 决出两名胜者。

3. 采访:你们已经比赛几场了?还要比赛几场才能产生冠军?

4. 出示练习题, 韩桥中心小学六 (1) 班选拔出了8名同学参加“石头, 剪刀, 布”的比赛, 比赛以单场淘汰制进行, 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才能产生冠军? (1) 师:如果用一个方框表示一名同学, 8名同学应该用几个方框表示?

8名同学经过淘汰赛后, 现在是这样一个对决形式。 (电脑出示)

(2) 要想最后产生冠军, 一共要比赛多少场呢?学生回答后, 点出剩下的示意图, 并带领学生验证。

(3) 这道题目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电脑闪动“每场比赛淘汰一名同学”)

(4) 如果今天在场的48位同学都来玩“石头, 剪刀, 布”的游戏, 要比赛多少场才能产生冠军呢?如果我校有1024名同学, 要比赛多少场才能产生冠军呢?

设计意图:数学的真正价值在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一游戏环节的设计层层深入,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还将简单的游戏进一步深化, 巩固了转化策略的应用, 也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策略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解决书上第74页上的第2题。

(1) 让学生填出分数后,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2) 重点研究第 (3) 小题, 引导出2种方法。

a.把阴影部分分割成4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b.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

比较:哪种转化的策略解答起来更简便些?

六、全课总结, 故事延伸转化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哪些收获?你能用一句话话来概括一下吗?

2.故事收尾。教师讲述关于爱迪生测量灯泡容积的的故事。提问:如果此时此刻你是爱迪生的助手, 你有没有有更高明的方法?

小结:看来, 转化的策略也是有好有坏、有优有劣的的。。我们在运用转化策略时要选用合理的转化方法。

设计意图:转化是一种策略, 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通过演示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转化也有多样性, 开拓学生的思维, 深化转化思想。

教学思想转化 篇5

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深入地了解和钻研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在教学中,始终紧扣“转化”这根弦,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效的。教师应把隐含在知识中的转化思想加以揭示和渗透,让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作用,体会运用转化思想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整体把握,注意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转化思想

数学教学论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数学思想的载体,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要注意以数学知识为载体,把隐藏于知识背后的思想方法揭示出来,使之明朗化,这样才能通过知识传授过程达到思想方法教学之目的。因此一节课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考虑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老师都应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和具体的要求。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可以设计如下相关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化归思想,掌握方法,渗透“变与不变”的函数思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探索途径,在教学中灵活应用转化思想

教学实践经验证明,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转化思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其关键在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探求相应的途径和方法,科学地归纳整理,不断加以完善。

任何客观事物都具有特殊和一般两方面的属性,特殊性既寓于一般性之中,又从某些方面反映着一般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关于转化思想研究 篇6

一、化抽象为具体。简化初中物理的基本概念

初中物理课程包含大量抽象的物理概念,对于还未深入接触物理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效理解这些物理概念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这一障碍会阻碍课程教学效果的发挥以及学生物理成绩的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师要积极的应用转化思想,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概念。

生活现象与物理课程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理解物理知识,使得物理概念更加的具体化。以初中物理课程中融化、汽化和升华的概念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单纯的以文字描述基本概念表现得非常的抽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冬季洗衣服及晾晒的过程为例来具体化相关的概念。冬季晾晒衣服后,衣服很容易结冰,当太阳升起时衣服开始变软变湿,这一过程为融化过程,并伴随着吸热的过程。当用温水洗衣服并晾晒时,衣服往往会冒出许多“雾气”这一过程为汽化,及水由液态转变成气态,表现为吸热;而冬季最冷的天气,冻住的衣服往往不会融化直接晒该,这一过程为升华,即水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表现为吸热。对知识这一具体化的处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的理解相关的概念,并牢记有关的知识,物理知识教学的效果也能显著的提升。

二、有效利用课程实验,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物理知识

物理课程内容包含许多复杂的知识,单纯地依靠描述不能完整地将物理课程知识简化,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还应当借助物理课程实验来让学生切实的感受物理知识,进而明确物理现象的本质,并有效的探究物理知识背后的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总体内容,实现物理教学的深化。

以摩擦力的课程知识教学为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到物理实验室,借助实验器材来感受摩擦力的变化,进而总结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借助小车运动实验,教师首先可以改变小车运动的“路面”,以接触面不同的粗糙程度来帮助学生感受摩擦力的变化。然后在改变小车的质量,进而让学生感受不同重量下,拉动小车所受摩擦力的不同。通过课程实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摩擦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进而得出结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摩擦力不同,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压力不同,摩擦力不同,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学生不仅可以有效地理解基本的结论,还可以借助物理实验牢记这一基本定理。

三、积极开展小组任务教学,以知识应用强化对知识的理解

小组任务教学可以指导学生将近期物理学习的收获应用于实际中来。通过摩擦力课程的学习,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探究冬季或者湿滑路面稳定行走的方式这一课程任务。在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小组分组后,教师就可以借助物理课程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实地的进行探究。结合摩擦力影响的两个要素,学生可以就增加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加强摩擦力,显然正常行走过程中,人很难突然增加对路面的压力,因此学习小组的学生对接触面粗糙程度进行探究,小组内通过分工,搜集不同的实验材料,并由一位同学进行亲自测试,一位同学进行记录,最终得出结果:粗糙鞋底、以麻绳系鞋子进行行走可以有效避免雨雪天气路面湿滑的问题。这一结论不仅强化了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对于生活实际的指导作用,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也变得更加浓厚,而对于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加强。

四、定期进行課程总结与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

物理课程的有效掌握不仅仅在于课程的有效教学,还在于学生对于各个阶段物理知识的有效吸收,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要注重教学时间的安排,以物理知识单元结构的排布为依据,定期的借助流程图、知识卡片、物理讲义等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物理知识结构图,并定期的安排小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参与到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制作过程中来,以此借助转化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知识逻辑结构,简化初中物理的基本内容,并明确物理知识的内在结构,以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充分吸收所掌握的知识内容,提升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的实际效果。

教学思想转化 篇7

那么,在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渗透转化思想,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肤浅的认识。

一、通过活动引导转化体会转化思想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将不规则图形通过割补、平移等变成我们熟悉的图形,这就是用转化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这一课时,老师以“爱迪生巧测灯泡体积”的历史故事引入,这时候老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出体积?让学生思考,学生议论纷纷,接着老师肯定了班上学生的想法:把这只灯泡装满水,再把水倒在量杯里,量杯量出来的水的体积,就是灯泡的体积。这样的一个生活实例活动引导学生多维度、多视角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中渗透了转化的本质,这样的一个生活实例活动也给下面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如老师给出这个例题(如下图),抛出问题: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这是一个不规则图形,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同桌合作,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把不规则的图形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长方形,再计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发现,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得到了这两个不规则图形面积相等这个结论。通过活动将这个不规则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已经解决的问题。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找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渗透了转化的思想,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体会了转化策略的运用,并认识到以前的问题、结果或是方法,随时都可以为我所用来解决新的问题,增加了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化陌生为熟悉,扫除学生对陌生知识而引发的思维障碍。

二、通过探索规律的活动尝试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它在于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时,如果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公式直接抛向学生,也许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是纯粹的记公式解题,失去了数学的味道,也许在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会遗忘。唯有在这个公式推导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也许会深深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之后教学的。探求如何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定的“转化”思想,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学具,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剪、移、拼等方法,很快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长方形。得到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时候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宽就是高,进一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通过学生的探索规律,有时候往往使学生一筹莫展的题目柳暗花明。通过转化学生将不会的、生疏的知识转化成了已知的、熟悉的知识,从而解决了新问题。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转化思想也渐渐浸入学生们的心中。转化思想,是学生获得方法的源泉。

三、通过知识的形成过感悟转化思想

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的教学,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培养。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核心,在教学中,始终紧扣“转化”这根弦,对理解、掌握、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能起到促进和深化的作用。

例如:教学《分数除法》利用商不变的规律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分数乘法,从而得到计算方法;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通过剪拼、平移来转化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从而得到面积公式;教学《三角形(梯形)面积》时,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梯形)通过旋转、拼一拼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到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圆的面积》时,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从而将圆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将圆柱变曲为直,转化成学生熟悉的长方体,从而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

从一个算法,一个公式中看到转化思想的魅力,教给学生思考的过程和数学转化的方法,由此提升学生的数学眼光和数学素养。

转化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加以研究,有机渗透,使学生逐步感受转化思想的魅力,必然会使课堂教学增值,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摘要:小学生学的数学很初等,也很简单,但是尽管简单,里面却蕴涵了一些深刻的数学思想,现行教材和《课标》也注重了知识、能力、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思想的培养,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转化是数学思想之一。

教学思想转化 篇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现状

(一)教师对转化思想本体知识掌握不够

笔者曾对全校30名数学教师做了一个调查,结果表明,能够说清转化思想定义的教师占30%;给出一个数学问题能够说出运用什么思想的占15%;能够结合具体例子简述转化思想含义的占16%,可见小学数学教师对转化思想本体知识掌握水平确实很低.

(二)数学课堂上缺乏转化思想的指导应用

笔者对自己听过的100多节课进行分析,发现在数学课堂上,85%以上的教师对转化思想的渗透意识相对薄弱,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性的教学和练习,没有充分认识到转化思想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三)两种关系处理不当

数学思想方法是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的“隐性知识”,但不少老师不能很好地处理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两者的关系.对无形的数学思想生搬硬套,不能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体会感悟数学思想.

(四)上限目标把握不准

新课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没有明确地指出数学思想应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致使许多教师对数学思想的渗透把握不准.也有很多老师没有对教材、新课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思想的把握不准.

本文对转化思想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提供了关于转化思想的一些理论支持,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提供了一些策略,相信对教师的教学会有帮助,能够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师对转化思想理论的研究,提升教师素质.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悉心研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明线即数学知识,一条是暗线即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隐藏于数学知识当中,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从本文第三部分对小学数学1~12册的梳理可见,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无处不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深入地钻研、挖掘教材中的转化思想,理解教材中渗透的转化思想应达到的目标,然后精心设计教案,有目的、有意识地逐步渗透到教学中,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亲历体验,在探究过程中渗透

教材中的知识是显性的东西,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则隐藏在数学知识当中,是无形的.四年级下册在学习“植树问题”时,教材的问题情境是同学们在全长10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题目中的数量比较大,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转化思想.如果全长变为10米,研究起来比较简单,通过画线段图,可以发现“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运用规律我们就能解决大数据的问题了.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这样将转化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转化思想方法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三)介绍历史,在数学文化中渗透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作为数学教师,不仅应该熟读数学史,更应该用好数学史,借用数学史这盏明灯,把数学名家运用转化思想解题的方法渗透到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创造热情.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片段:验证三角形内角和180°.

先独立思考如何验证,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汇报结果,之后介绍: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帕斯卡,12岁时,就发现“任何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介绍他的证明方法.

(四)加强训练,在练习中强化

1. 适时点明

告诉学生如何使用转化思想,在五年级下册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利用通分的方法把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但却不明白这种方法运用的是什么思想.教师此时可适当点明,把不熟悉的陌生的问题与熟悉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转化思想.

2. 合理练习

转化思想的渗透是缓慢的、循序渐近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让学生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自觉地学习和掌握转化思想,并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学生学会学习,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微.转化思想在空间与图形中的应用[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吴梅珍.抽取数学模型感悟思想方法——《植树问题》教学设计[J].山西:小学数学设计,2012(12).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应用 篇9

数学转化策略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法, 数学解题的本质就意味着转化.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变更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从而使原问题得以解决的一种策略.可以说, 转化是从难到易, 从抽象到具体, 从未知到已知, 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因此, 学生学会数学转化, 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 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 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二、小学数学转化思想应用的策略

例:数学情境中转化教学

师:今天, 我们的教室里来了一些听课的老师, 你知道现在教室里是老师多还是学生多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学生多, 看出来的.

师:你的眼力真准.

出示:p72页练一练.

师:从A到B有两条路, 哪条路近一些?

生:把上面一条路中间的四段分别向上、向右平移变成一个长方形. (师用课件演示)

师:这条路在变化的过程中形状变了吗?长度呢?如果长度变化了, 还能比较吗?

现在你会比较吗?

刚才在解决这个问题时, 我们不能一下子看出结果.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好办法的?

生:以前学过的.

出示:例1.这两个图形面积相等吗?

师:能一下子看出结果吗?以前学过吗?你有办法比较吗? (生思考)

同桌讨论, 交流.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

师:你怎么想到要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的?

生:它们的形状接近长方形, 而且长方形的面积我们会计算.

师:原来图形转化时要依据它们的特点, 而不是随意进行的.

这两个图形在变化的过程中形状变了吗?面积呢?能比较了吗?

师:刚才我们比较了两条线的长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为什么刚开始时, 大家一下子不能看出结果, 而后来却一眼就能看出来呢?

生:原来的图形比较复杂, 变化之后, 变得简单了, 便于比较了.

生:原来的图形我们没学过, 变化之后, 变成了我们学过的图形, 就便于比较了.

师:刚才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都采用了同样的策略:转化. (揭题)

请大家再回想一下, 这两个问题我们是怎样转化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化?

揭题.以前的学习中哪儿用到过转化的策略?

在使用转化策略的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吗?

……

1. 让“转化”成为一种需要

在本环节的设计中, 三个问题的提出是三个不同的难度第一个问题是为吸引学生的注意, 难度很小, 但和后面问题有着必然联系, 第二个问题看似难, 但根据经验也顺利解决, 学生就已经意识到转化策略了.第三个问题的设计, 更是凭直觉无法解决, 经验中又没有, 借助第二个问题的解决, 这时学生自然会产生转化的需要了.这种需要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自己体会、感悟到的, 不是教师强加于学生的.

2. 突出转化策略的实际价值

即解决了“为什么要转化”.有些问题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解决, 如例1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时, 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对比较繁琐, 如果运用转化的策略来思考, 就可以简捷地得到问题的结果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问题, 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转化的价值所在, 意义所在.

3. 合理突破运用转化策略的关键

即解决了“怎样转化”.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确定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和转化的具体方法.通常是把新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能够解决的问题, 把非常规的问题转化成常规的问题等, 但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学生说出例1的转化方法后, 教师并没有就此结束, 而是提出:“你怎么想到要把它们转化成长方形的?”乍一听, 认为这是多余的, 明摆着, 就是长方形吗.细一想, 很有必要.由于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 它们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密切相关, 因此寻找实际问题的特点就尤为重要了, 正是这一问题的提出, 引发了学生对所给对象的观察与思考, 加快了问题解决的步伐.

4. 强化转化的本质———等价转化

即转化前后的数量是相等的.不管是前面线的长短比较, 还是例1面积的大小比较, 这位老师都提出了同类的问题, “形状变了吗?长度 (面积) 变了吗?”正是由于这种“不变”, 才使我们的转化有意义, 也为后面学生自己的转化提供了检验的标准.

三、结语

教师的教贵在使学生“悟其渔识”, 而非简单的受其“渔”或者“鱼”.转化思想作为一种数学重要教学思想与方法在数学学习和解题中无处不在, 要让学生学会应用转化思想解决各类问题.数学教师要用现代教学理念, 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渗透.让学生好学, 乐学, 会学这才是数学教学的本质.

参考文献

[1]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J].学周刊, 2012 (3) .

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渗透研究 篇10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于解题方法的渗透.转化思想能够使已有的问题化繁为简、化未知为已知,进而以更加清晰的思路解决问题.我国著名的数学家米山国曾经说:“数学课堂里所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很快就会被忽视和遗忘了,但无论学生从事的是什么样的职业,唯有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他们终身受益.”在数学的启蒙阶段,转化思想是一个很重要的解题思路,它能使未知的问题变为可知,将不熟悉的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它的转化方法通常有直接转化、横向转化和数形结合,都旨在不断优化解题方法和揭露问题的本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转化思想的有效利用

小学生在对数学课本上的习题进行解答时,一方面要能够全面掌握对应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要能够把握问题所对应的具体的解题思路,并且要能够有效地对问题进行转化.在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对应的数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可以深度对知识加以运用.学生解答数学问题所运用的这种思想在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同样能够用到.学生在对数学这门学科进行学习时,关键在于学习解答数学问题时所采用的思考方法,思考方法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实际应用的转化,对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各种日常问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对数学思想加以学习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重的就是其中的转化思维的学习,转化思维的中心思想就是要对新的数学知识加以转化,运用已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将数学中的各种难题加以解决.

其次,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一定的重要性,很多家长都会送自己的孩子去各种辅导机构,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数学思维方面能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想要使学生不再用更多的时间去上辅导班,就需要学校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能够做到自觉地学习数学.对于小学数学的课程教学,教师不能太急于求成,不能只专注于解题的方法,而是应多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对知识点展开充分的想象与思考,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更多解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数学解题的逻辑性,因为数学解题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数学的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教师不能局限在单一的解题思维中,而应该鼓励多样化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学习小学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已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来进行计算,在求三角形面积时,也可以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利用转化思想不仅加强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使解题方式更加灵活.数学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努力解答难题,当学生将比较难的问题解决之后就会产生很强的成就感,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有帮助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更爱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乐于思考的好习惯,对他们以后步入社会也有一定的好处.

同时,转化思想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使学生真正领悟到它的真谛.增加练习量是提高转化技能的重要途径,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以便加深理解.在某些特定的章节,如“空间与图形”,可反复多次使用转化思想.此外,教师在习题课中也应多从转化思想的角度进行授课,设计一些能够使各个水平学生深入浅出的习题进行练习,使其对转化思想有深层理解.

三、总结

结合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老师在对日常问题加以讲解时,不能单纯地对数学知识加以讲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加以转化的水平与能力,帮助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中的高难度问题时,能够将其加以转化,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样学生在对知识不断进行转化,在对数学问题不断进行解决中,就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对数学知识进行转化的能力,今后学生在对数学问题加以解决时就可以自觉地运用转化思维,降低数学问题的整体难度,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梁景绍.“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153.

[2]杨莉亚.运用转化思想,促进数学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5(32):43.

[3]蔡健.转化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合[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6(15):45.

[4]陈万华.“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例谈[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8):69.

上一篇:LNG燃料充装下一篇: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