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农村居民消费

2024-05-12

乐山农村居民消费(精选六篇)

乐山农村居民消费 篇1

1. 乐山市的基本情况

乐山市统计局2012年3月2日发布《乐山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数据显示:全市2011年末有户籍人口354.42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243.14万人, 占总人口的68.60%, 年末常住人口324.33万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30亿元, 比上年增长17.9%。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770元, 增长20.6%,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31元, 增长5.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年末全市参加工伤保险农民工10.77万人, 同比增长17.2%, 占参保人数的36.8%;全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7万人。

2. 乐山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特征

根据统计数据, 我们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乐山市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呈现下述特征:

2.1 农村居民消费能力逐年上升。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自2008年以来, 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年均增速达19.125%。随着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出台, 农民收入大幅提高, 农民消费能力和消费质量不断提高。

2.2 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2008年以来, 乐山市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较快增长, 恩格尔系数呈下降趋势, 年均下降0.975个百分点。目前, 食品在农村居民消费中仍占最大份额, 副食品消费份额上升, 农村居民对食品的营养和口味越来越注重。

2.3 服装类消费增加, 占比仍然较低。

农村居民服装类支出逐年增加, 年均增长为34.27%;但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农村居民服装消费已从传统的布匹消费向成衣消费转化, 品牌意识和时尚意识有所增强。

2.4 住房支出增加, 住房质量和面积得到提升。

2008年“汶川”地震后, 住房支出出现了一个回落阶段, 2009年后农村居民建房支出快速增长, 住房逐渐由满足生存需要向舒适型转变。

2.5 家电类消费增加, 人均家电拥有量上升。

乐山市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消费逐年上升, 年均增长52.7%, 其中2008年出现暴发性增长, 当年同比增长106.5%。彩色电视机基本普及, 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非常高, 摩托车的拥有量也已达到较高的比重;这与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政策引导农村消费密切相关;同时, 农村电网改造也促进了空调、家庭用小型机械等方面的消费, 小家电的拥有量不断攀升。

2.6 交通和通讯费用稳步增长。

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增加, 其交通和通讯费用稳步增长, 手机在农村已经普及, 但座机和宽带的拥有量比较少。

2.7 文化娱乐消费占比略降。

农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主要为子女教育支出,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免除学费等政策的实施, 子女教育支出占比呈下降趋势;但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支出呈现上升趋势。农村居民用于其他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很少。

2.8 医疗保障消费支出增加。

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消费支出稳步增长, 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等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增加了农民保障性保险的支出, 促进了农民消费的积极性。

2.9 消费商品求廉、求实, 人情消费稳定。

调查显示, 农村居民对价格特别敏感, 购买商品优先考虑“结实、耐用、实用”, 其次是“便宜”。农村居民宗族、家庭观念强, 强调人际关系, 好面子, 邻里亲友的红白喜事都要支出和消费, 邻里礼金100元左右, 近亲100-500元左右, 年均支出近千元。

3. 乐山农村居民消费分析

3.1 基本分析

对消费的分析多采用消费倾向指标, 常见的有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APC=C/Y, 即: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支出/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曲线的斜率, 指增加的消费和增加的收入之间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为:MPC=ΔC/ΔY, 即:增加1个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乐山市农村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均高于城镇居民, 都接近于1。这说明农村居民收入基本都用于了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其收入增加将对消费增长有更大的贡献。

3.2 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措施

3.2.1 支农惠农,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可以从几点入手:一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以土地流转带动产业结构调整,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效益;三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社, 加大扶持力度;四是完善用工机制,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加强农民工劳动保障机制建设;五是鼓励返乡能人自主创业, 带动就业和增收。

3.2.2 完善农村市场, 优化消费环境。主要从几点着手:一是健全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强化监管力度和售后服务;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 打造农资、农产品价格和供需信息化平台;三是加强消费需求调研, 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3.2.3 加大农村文化教育投资, 引导理性消费。一是加大教育投入, 提高农村居民增收和改进消费结构的能力;二是加大文化建设, 丰富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三是提高精神文化消费的层次, 抵制低俗消费。

3.2.4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加快推进小额贷款业务, 不断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为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供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乐山市统计局网站.www.lstjj.gov.cn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 篇2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改善,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然而,与持续较快增长的城市消费相比,农村消费呈现出低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其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城市和全国平均水平,继而导致其在社会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加快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有利于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而探讨了制约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相关因素,并对如何扩大我国农村消费需求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些借鉴。关键词:农村居民,现状,消费需求,经济发展

一、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必要性

(一)从国际角度上看,扩大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性

根据传统的经济理论,我们知道,消费、投资、进出口是拉动一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其中尤以消费为重。就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的投资率已达到46﹪左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在外贸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贸出口年均增长约15﹪,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40﹪左右。而在国内需求方面,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却持续下降。数字显示,近5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平均为61.1﹪、59.8﹪、58.2﹪、55.5﹪、53.9﹪。再看国际上该指标的大致情况,世界平均水平为77﹪,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消费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而在国内居民消费中,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却很低。这样看来,不论是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人就有待提高,而农村居民消费更应该得到重视。

(二)从我国自身经济发展来看,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相比,无论是在消费总量还是在消费比率上,农村居民消费与城镇居民消费相差很大。农村消费市场在消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及监督等方面没有很好的发展起来,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因此,在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现状下,积极发展农村消费市场对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一)收入和消费支出同步增长,但总体消费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变。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很少,1978年只有133.6元/人,相应的消费支出只有116.1元。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和改善。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到6176.9元,年均增长7.2﹪,农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到3756元,农民消费支出

与收入基本实现同步增长。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农民占人口的比重为54.3%,而农民消费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5.1%,与城镇居民相比,占人口多数的农民在消费总量和层次上均处于滞后状态。

(二)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恩格尔系数(EC)是衡量消费水平变化的重要指标,指的是食品支出总额站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联合国确定的恩格尔系数与居民消费水平的关系是:>0.6,居民生活水平处于绝对贫困状态;0.5<EC≤0.6,居民生活水平处于温饱阶段;0.4<EC≤0.5,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水平;EC≤0.4,居民生活趋于富裕。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为:1978-1982,EC均在0.6以上;1983-1997,EC均在保持在0.5-0.6;1998-2005,EC数值在0.45-0.5见小幅变化;而自06年至今,EC在0.43上下小幅变动。总体来看,我国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趋于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农村各地区建校费差距明显地区差异性明显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性差异是由来己久的,也是非常明显的。这种农村居民消费的地区性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生活消费支出,另一个生活消费支出的结构差异。无论是综合消费支出,还是消费结构,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居民来说,都存在着巨大的地区性差异。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相对较低。各地区农村居民对物价变化的敏感度都很高,尤其是商品市场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指数结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居民消费支出特性,以及多地形、多文化的影响。

三、制约当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原因

现在农村居民早已解决温饱问题,正步入小康水平。尽管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升级.但是,就整体而言,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落后城市居民10-15年,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省市居民的水平,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依然相对于处于较低的状态,农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逐步下降。很显然,在农村居民消费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收入相对较低,抑制消费欲望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经历了一个线逐步缩小在扩大的过程。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城镇居民的收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05、06、07、0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493、9771.1元、13786、15781元。高于农村的3255元、3476.34元、3712.73元、3965.19元。农村居民的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的1/3左右。另外,我国农村居

民不仅在收入上与城市居民相差很大,而且其增长速度缓慢,严重制约了其消费能力的提高。据统计,1990年-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幅度年平均为5.0%,同期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达到8.2%,比农村居民高出3.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镇居民的的收入增长率保持了较高的水平,且呈现出上升趋势。

(二)消费心理的消费习惯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制约

第一、风险意识强,预防性储蓄倾向高。据2002年-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计算,居民的储蓄增长率平局每年达到11.5%,我国农村居民的储蓄余额从73762亿元上升到172616元,6年间翻了一番,而同期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年均增长6.1。对未来的风险意识前,储蓄倾向高。第二、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占主导地位虽然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但是,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于众人的心理。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依旧影响着农民的思想。现如今在农村,人们通过自己活着亲戚朋友的帮助来完成,这样一来,就偏好储蓄,压抑现期的消费支出,这种长期的生活方式,成为阻碍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极大的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三)落后的消费环境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近年来我国财政对龙讯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进,但农村基础设施无论在数量、规模还是在档次含量上与城市相差太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消费条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消费。这不仅表现在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体系落后,市场软硬件建设不足和储运加工系统不完善,更表现在生存不能在质量数量命中等方面与市场相适应,产品不能够适销对路。其次,市场监督体系不完善,消费者权益没有保障。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在我国广大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不佳已成为制约农村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少农村地区,尤其是交通不便利的贫穷落后地区,由于不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商品知识少,对假劣商品的识别能力有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强,使假冒伪劣商品,如假酒、假烟、过期变质食品充斥市场,欺诈骗销问题突出,坑农害农的现象时有发生,屡禁不止。另外,农村地区的售后服务这一环节比较薄弱,使得不少农民对一些产品尤其是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颇有顾虑,这些也影响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制约了农村消费市场的发展。

(四)社会保障体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的抑制

不少农村卫生机构在功能、设置、管理、运作、人力和技术等方面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广大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医疗服务的需要,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卫生服务对象和卫生服务体系两方面分析。从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村居民看,虽然近几年卫生服务需求量不断提高,但经济支付能力有限,贫困人群基本医疗服务得不到满足。就医患者由于经济困难,未能就诊,住医院

治疗的比例较低。农村人口中多数人没有参加任何形式的医疗保险,完全靠个人直接付费支付医疗费用,再加上高额的医疗费用,使得许多贫困人群因付不起费用而享受不到必要的治疗。一个家庭背有大量债务,就不能对未来生活和从事生产进行适当投资,导致其生活质量下降,经济收入降低。医疗药品市场管理混乱受客观条件限制,我国不少农村地区现有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普遍存在规模小、条件差、布局不够合理,药品质量管理工作较为薄弱。部分农村医疗机构存在药品采购管理不规范、购药渠道混乱,药品贮存条件差、质量难以保证,乡村医生用药行为不规范等现象,使得农民承受了重大压力。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用药安全和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制约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现阶段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合理化的建议和方案。

(一)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且增长缓慢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一,国家政策支持,促进农产品的销售。目前农民中有大片果园,养殖业等一类的农产品大户,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在农产品消费方面给与大力支持,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例如,市场疲软时,政府可适当帮会组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门路,以合理的价格收购农产品,以防止价格大幅度下跌带来的损害。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农村居民生产效率低下,在于大部分仍然延续的是以往的手工劳作。在现带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下,应当推进农村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们的生产效率,同时引入优良的品种,提高产品质量。这样一来来,其产品在市场上就更有竞争力。

三、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国家应采取适当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而促进农民征收。

(二)积极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

消费习惯对于人们如何消费,消费什么都起着重要作用。转变消费观念是开拓农村市场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农意识和过分守财、过度节俭的观念,激发农民通过勤劳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懂得享受生活,拓宽消费领域,追求文明、向上、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引导农民增添现代化的交通、通讯、家电等设施,比如,汽车、冰箱、空调、手机等的消费。加大科技、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非商品性消费,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消费水平和档次。

(三)完善农村消费市场,为农民消费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的生活和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一,当前的农村市场疲软。要改变目前农村市场存在的商业网点少、品种匾乏、信息不畅、交易成本高的状况,必须构建适应农村市场特征和经济要求的新型购销网络体系。

二、我国目前农村消费市场服务水平很低。要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当前应从制定政策、规范准、组织行业协会、取缔非法经营入手,提高服务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优越的服务,为经营者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的消费信心

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证体系方面,应从三个方面考虑:首先,大力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这样一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的问题,同时也拉动了其消费。其次,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不同地区收入水平,消费水平的差异,国家可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标准,在加上地方政府的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一部分困难农村的生活保障。

参考文献

[1] 许进杰 制约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和对策[D] 湖南师范大学.,2005

[2] 王红娜 我国农村消费问题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

[3] 鲁艺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 刘宇虹 重视扩大农村消费需求[J].宏观经济管理,2006 [5] 周宗社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探讨[D].西南大学,2007

[6] 丁凌云 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问题研究[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研究 篇3

【关键词】农民消费 人均收入 恩格尔系数

一、引言

我国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台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仍过度的依赖于投资和出口,为了提高国家的竞争水平,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必须将提高自主消费,扩大内需成为国家目前主要的任务。我国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大半,农村居民的消费在国内市场占有很大的份额。农村消费情况直接体现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消费水平提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量,所以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国家对推动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为重视,对农村农民的关注度和投资力度加大,农民消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但目前农村消费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改善。

二、农村居民之间的消费差异状况

(一)不同地区之间消费情况的差异

通过spss软件的聚类分析按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这七个方面的消费支出指标,将我国31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为四类,其中北京上海分为第一类,天津浙江和江苏分为第二类,广东福建山东辽宁海南重庆湖南内蒙古河南安徽四川江西湖北河北吉林黑龙江山西分为第三类,贵州甘肃云南青海新疆西藏陕西广西宁夏为第四类。北京上海属于国家的中心城市,各项经济指标都比较高,因此消费水平也比其他各城市高,天津浙江江苏沿海城市发展较快,人均纯收入高,因此消费水平也高,河南河北等这些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消费较为稳定,而贵州藏等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条件的限制,自然灾害,交通不便利等因素,使得发展较为缓慢,消费程度也较低,总体来说我国中西部地区消费程度偏低,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农村消费能力分布很不平均,对农村整体消费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这种差距。

(二)城乡之间的差异

根据《统计年鉴》给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的数据表明,从1978年到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的一开始3倍的差距到2013年差距仍接近为3倍表明虽然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没有缩小,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指数已经超过城镇的指数,在未来的几年城乡差距缩小有望进一步实现。

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1978年的67.7%到2013年的37.7%。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的呈现下降的趋势,近几年较为平缓,恩格尔系数作为研究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数值越大代表贫困程度越大,59%以上为贫困,30%-40%为富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为富裕的程度。但由于贫富差距较大,人均达到富裕并不代表普遍富裕,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研究2000~2014年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的发展变化,从2000年高收入户的人均纯收入为5190元是低收入户802元的将近六倍,到2014年高收入户人均纯收入23947.4是低收入户2768.1的接近10倍,说明农村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并且有增无减,根据边际消费递减理论,只有缩小贫富差距,才能有效的促进消费。缩短贫富差距的最直接的措施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近些年来,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根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近些年的数据显示随着收入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也确实有所提高,收入与支出之间确实存在这某种必然的联系,为了进一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对1978年到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的数据用spss做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由上表可以明显看出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99.9%,显著性概率也小于0.01说明二者的是显著相关的,再对数据做线性回归,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因变量,人均纯收入作为自变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线性公式表示如下,y=0.744x+48.762模型建立的标准误差为0.004,说明这个公式确实能很好地表达二者之间的关系。说明收入水平与消费之间确实有很大的关系。

四、农村居民消费情况的发展变化

最近几年国家采取的各项扩大内需的政策下,如降低利率,降低资金使用者的成本压力,提高了消费的信心,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医疗保险公共服务建设等农民在食品方面的消费逐渐向多元化,丰富化方向发展。由主要消费食品为粮食蔬菜,变为粮食蔬菜虽然仍居主要地位,但相对变少,而瓜果坚果奶制品这些副食的消费有了很大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耐用品数量,新建住房面积以及住房平均面积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改善农村消费水平

(一)加快建设和完善农村社保医保体制机制,普及农业保险,提高基础公共服务建设水平

我国的人口逐步迈入老龄化,对医疗卫生的需求逐渐加大,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了农民的储蓄动力,降低了消费能力,只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对农村老年人的福利保障,完善农村的养老金制度,减轻农民的家庭负担,才能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普及农业保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民对各项公共服务的基本需求,改善消费环境,农村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保障之后,才能无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的消费。

(二)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营组织

在传统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新型农场。农民可以将合作经营,传统的播种、施肥、浇水、收获均由专门农用机械来完成,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收获后,农产品统一联系厂家出售,不再是从前的农民各自零散买卖,也充分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年终农民按照自己的土地数量百分比来分配利润。农民收入水平可以获得很大提高,从而大大提高消费水平。

(三)大力支持农村第三产业以及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农村各种服务行业发展非常有限。随着现在农民收入的增加,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潜力巨大。政府可以进一步的普及相关优惠政策,支持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补助,降低贷款门槛和利率等。大力鼓励发展农村餐饮、外出旅游等多个产业,充分满足农村群众的各种需求,使农民消费向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铁想,刘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变化对收入结构的影响-以陕西省为例[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5):27-3

[2]刘启欣.安徽农业科学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J].

乐山农村居民消费 篇4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面对全球经济疲软和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经济环境,拉动内需成为实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消费不足的农村市场成为新的发力点。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电商巨头的推动和农村居民的参与下,我国农村电商得到快速发展。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工业品下行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意愿;另一方面通过农产品上行和增加就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提升了居民消费能力。当前为促进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仍需在信息化基础设施、配套物流设施、金融扶持和人才培育方面继续推进各项工作。

关键词:农村电商 发展现状 农村居民消费 影响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在总量上出现了停滞状态,中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对当前国内投资基数已经十分巨大,投资增速将回归常态,全球贸易低速增长,外部需求疲弱态势仍将持续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不小。消费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转型期我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因此,我国要扩大内需,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人口占比不断下降,但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相关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人口仍有6186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45.23%。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一直偏低,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为242927.4亿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为54574.1亿元,仅占全国居民总消费支出的22.47%。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成为当前拉动我国内需,促进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措施。

农村居民消费一直都是不少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当前已有文献主要是从收入水平、人口特性、社会保障、金融发展、财政支出等角度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随着我国流通行业的发展,有学者开始尝试从流通业发展角度对农村居民消费问题展开探讨。

李骏阳、包伟、夏禹铖(2011)通过引入偏最小二乘法,量化研究农村消费品流通发展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之间的关系,表明发展流通业能有效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李志刚(2013)以江西省2000-201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农村流通业规模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是最主要的;流通业的投入也对农村居民消费起到积极作用,但并不显著。吴学品(2014)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农村流通总量对农村消费的弹性系数为正向且逐年上升,但农村流通总量对农村消费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低于城市。高核、王静、赵璋(2015)利用2004-2013年云南省农村流通业发展与消费支出增长水平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农村居民消费与流通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的结论。

近几年,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作为一种商品流通形式,一种全新的贸易形式和手段,电子商务做到了“交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颠覆了传统商贸流通,农村电商的发展在丰富农村流通渠道的同时,也将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和水平。

本文将结合现有相关研究,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及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我国农村电商进一步发展的相关建议。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一)国家部委大力支持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关注我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密集出台了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物流、基础设施、金融、市场环境等全方位支持。中央有关文件和国务院有关政策如表1所示。

同时,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当前各部门正在进行的主要有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是由团中央和商务部联合实施的,意在通过技能培训、金融支持、领建站点等途径,引导广大农村青年运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二是“快递向西、向下服务拓展工程”,是由国家邮政局和商务部一起实施的,目的是进一步健全城乡快递服务网络,加强快递在中西部、农村地区与电子商务的协同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

三是“电商扶贫工程”,是由国务院扶贫办牵头的,2015年被正式纳入精准扶贫工程,是利用财政资金的引领,鼓励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培育农村电商环境,整合贫困地区优势产品,对接市场,帮助农村居民脱贫致富。

四是由全国妇联牵头的“巾帼电商创业行动”,鼓励农村女能人依托“妇女之家”,搭建以农产品销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平台,拓展妇女致富新空间。

五是“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是商务部、财政部落实李克强总理“互联网+”行动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全国创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综合示范县,增加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促进农村电商发展。

(二)电商巨头争相发力

伴随电商企业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激烈竞争,城市电商市场日趋饱和,农村电商开始成为各大电商企业争相发力的新蓝海,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农村电商政策更是加快了电商企业在农村的发展步伐。

2014年9月,电商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上市后明确表示其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为涉农电商、大数据业务和跨境电商服务。随后,阿里巴巴集团启动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设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的千县万村计划。此外,淘宝网还针对农村市场推出了二级页面“农村淘宝”,特别设置了农资农具品类和契合农村用户出行需求的汽摩配件,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消费选择。

自2014年11月启动农村电商项目以来,京东目前形成了县级服务中心和京东帮服务店两大模式。县级服务中心采用公司自营的模式,主要承担代客下单、招募和培训乡村推广员以及营销推广等功能;京东帮服务店则采取加盟方式,主要针对大家电服务需求,为农村消费者提供配送、安装、保修等一站式服务。此外,2016年1月,京东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更进一步推动了京东农村电商的发展。

苏宁云商集团则利用其实体零售渠道优势和专业的零售经验开展农村电商战略,自2014年起,苏宁通过将原先三四级市场的代购点、售后服务网点等进行改造升级,变成集销售、物流、售后、客服、招商等功能为一体的苏宁易购服务站,并计划在2020年前建立10000家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深入全国农村,从渠道建设层面打通“农村电商”发展壁垒。此外,2015年5月上线的苏宁易购中华特色馆也以多种方式带动了多地农产品的销售,促进区域农产品走出去。

除了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角逐农村市场外,国内零售巨头如大商集团等也在不断加入农村电商的行列,推动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

(三)农村居民参与度不断提高

随着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速度加快,农村网民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网购人群也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规模为1.78亿,其中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农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达43.3%。此外,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年增长率高达40.6%,是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规模增速最快的。

同时,阿里研究院与阿里农村淘宝事业部联合发布的《农村网络消费研究报告(2015)》指出,农村网络购物规模呈现增长快于大盘的趋势,淘宝网(含天猫)发往农村地区的订单金额占全网的比例,从2013年第一季度的8.65%,上升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9.64%,两年增长了1%。根据阿里研究院201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村网络消费总额约为1800亿元,预计2016年这一数字将攀升到4600亿元,农村居民对网络购物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都在不断提高。

此外,农村网络购物的发展在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同时,也唤醒了农民的互联网意识,促进了农村电商在农产品上行方面的发展,农民开始学会借助电子商务推销产品。根据《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截至2014年,我国有各类涉农电商3.1万家,其中涉农交易类电商有近4000家,农村居民逐渐将电商作为销售农产品的新途径,对农产品电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逐渐提高。

农村电商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一)丰富消费选择,提高消费意愿

受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一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但是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4元,2014年增加至28843.9元,5年增长50.94%;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年的5919元增加至2014年的10488.9元,5年增长了77.21%,表明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已经超过了城镇居民,农民生活在不断改善。

根据消费理论,收入的提高会带来消费的增加。然而由于我国农村交通和信息的不畅通,流通业的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有限。当前农村的购物渠道主要包括农村小卖部、农村供销社、农村集市以及乡镇商店,商品类型和款式有限,且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另外,有些产品如大家电和家具等要到县城商场或者附近的大中城市才能购买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且大中城市商场的物价普遍较高,不符合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因此,在现有的消费渠道下,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有限,消费需求被抑制,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工业品下行,丰富农村居民消费选择,满足其对生活用品和生产资料的消费需求,提高其消费意愿。

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丰富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用品选择。通过电商,只要有互联网,农村居民就能像城镇居民一样拥有丰富的消费选择,并且还可以方便的比较商品价格,查看商品评价,便捷地选购各种质优价廉的生活用品,解决了农村居民“买不到”的难题。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报告,大家电是农村居民网络购物消费最多的品类,这说明农村电商在农村消费升级过程中起了较大作用,刺激了农村消费。

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刺激了农村居民的生产性消费,农业生产性消费主要体现在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上,其价格和质量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成本和质量。通过传统的销售渠道,农民可以购买的农具和农业生产资料通常受限于当地市场的供应,种类比较单一,主动选择的范围较小。然而通过电商平台,农民可以选购先进的农具以及丰富的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比如农村淘宝就在首页特别设置了农资农具品类,方便农民便捷选购。

(二)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由相关的经济理论可知,收入是消费的重要决定因素,虽然这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但因为长期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总体上还是比较低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2014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9968.1元,占人均收入的69.23%;农村居民人均消费8382.6元,占人均收入的79.92%。由此可知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还是比较高的,但是较低的收入水平使得其总体消费水平较低。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其消费能力。

首先,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产品上行。当前农产品的外销一般是通过商贩进行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中间经常要经过好几次流转,农产品特别是生鲜产品在流转过程中容易造成损失,因此初始收购价格通常较低。此外,在这种外销模式下,供需信息不畅通经常导致农产品滞销,给农民带来巨大损失。农村电商的发展,一方面可以直接连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省去中间多次的流转,降低流转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农产品的初始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使供需信息更加畅通,通过电商平台可以了解到全国各地的供需信息,解决卖不出和买不到之间的阻碍。同时生产者还可以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调整农产品的生产,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减少农产品滞销带来的损失。

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增加农村就业。一方面,电商行业的发展本身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包括服务店的工作人员、乡村推广员、快递人员等。如苏宁2015年就在开设直营店、加盟店、特色馆、物流配送、售后等方面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达3万人;京东集团为了构建覆盖农村地区的电商新网络,在2015年也招募了近10万名的乡村推广员。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创业,从而间接带动农村就业,近年来,一些农村青年开始开设淘宝店铺,利用电商结合地区特色在发展生态旅游等方面进行创业尝试,开辟了新的创业路径。就业的增加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

我国农村电商发展对策

(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制约点。虽然当前我国农村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12月,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8%,但相比城镇62.8%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因此国家要进一步落实农村宽带普及的规划,稳步推进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要降低成本,减少网络费用,为农村电商的开展提供有利环境。

(二)加快完善配套物流设施

配套物流设施的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物流和电商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农村电商的发展离不开配套物流设施的完善。当前我国农村物流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成本高的配送问题,同时冷链物流的落后也制约着鲜活农产品上行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推进农村物流配送发展,在最后的配送阶段可以通过委托一个村镇定点机构统一配送的方式,充分整合物流资源,降低配送成本,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此外,要大力推进冷链物流建设工作,建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体系,降低流通成本,促进农产品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流通。

(三)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物流设施的完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是促进农村电商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社会各项资本参与农村电商发展,对投入农村电商的资本给予税收优惠,同时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低利率的资金支持,在网络普及、电脑配置和农村公路建设等方面给予补贴,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四)加强农村电商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育

农村居民作为农村电商的重要参与主体,其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影响很大,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对电商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还不足以支持农村电商的全面发展,因此做好相关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培育工作很重要。

首先,可以通过举办培训讲座,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强农村居民对计算机、网络、电商平台、电商交易等的认识,同时及时组织开展电商活动,使农民从电商中获得实际利益,提高全体农村居民对电商的接受度。

其次,要引导鼓励青年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培育一批观念先进、能力出众的农村电商人才,从而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带领农村居民一起促进农村电商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学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4

2.李骏阳,包伟,夏禹铖.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

3.李志刚.农村流通业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机理及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3(2)

4.高核,王静,赵璋.云南省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8)

5.魏延安.农村电商的机遇与现实困难[J].新农业,2014(24)

6.林洁.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研究[J].南方农机,2015(1)

7.贺国杰.农村电商的物流瓶颈及应对措施[J].物流技术,2015(14)

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分析 篇5

【关键词】农村居民;居民消费;重庆市;消费需求

一、重庆市农村居民当前消费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虽然都普遍有所提高,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他们的消费水平仍然偏低。在如今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下,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要改善当前的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偏低

从重庆统计年鉴中我们得到的数据可知,在2010~2013年这四年,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3624.62元提高到5796.36元,增长了59.92%,年均增长14.98%;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3335.02元提高到17813.86元,增长了33.59%,年均增长8.40%。由上述结果可知,现阶段重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在逐年提高。然而,虽然农村居民消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还是明显低于城镇居民。通过观察重庆统计年鉴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还不足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1/3。随着近些年经济的增长,到2013年,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刚刚达到城镇居民的1/3。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虽然在逐年提高,但消费水平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

(二)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某项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即为消费结构。随着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提高,他们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改变。由重庆统计年鉴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正从满足基本生存资料的基本消费向着个人舒适和发展性消费转变。从统计年鉴上的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所占百分比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对基本的温饱问题的消费正在逐年降低,而对有关身体健康和满足个人舒适度的服务的需求则在逐年提升,其中交通和通讯服务的消费支出所占比重的增速是最快的,由2010年的7.8%增长到2013年的10.0%,增长了2.2%;增速第二的是医疗保健,由2010年的7.5%增长到2013年的9.3%,增长了1.8%。这些数据无一不证明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持续优化,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仍然有很大的差距。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各类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依次是食品(40.7%)、教育文化(9.7%)、衣着(13.1%)、居住(7.7%)、医疗保健(7.0%)、交通通讯(11.1%)、家庭设备及服务(7.4%)。由此可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城镇居民相比差距仍然很大。

(三)重庆市农村的基础设施虽仍然不够完善

首先就是道路建设的不完善。虽然很多农村地区都已经修建了公路,但有些地区仍然还是老式的泥土路。下雨天人走在这种泥土路上很容易打滑,给农村居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问题。而且泥土路很容易损坏,路面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就会变得凹凸不平,这需要很大的人力和物力来维护。除此之外,这种泥土路对于车辆通行有很大的阻碍,很难承载大型车辆,而且由于路面的凹凸不平,很多小车都宁愿绕远路而不愿意从这样的道路通行;其次就是电力设施建设的问题。虽然农村地区基本上每家都实现了通电问题,但是对于电力的供应还是远远不如城镇,停电很频繁,有时候一停就是很久,给农村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便。对于农村电力设施建设的问题,除了电力的供应,还有维修问题。由于农村技工的缺少,电力设施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得到迅速的解决,往往要等上好几天的时间才能得到解决;最后就是网络通信问题。在农村,除了覆盖全国范围的移动网络外,电信、联通在重庆农村的普及度还不是很高,而且信号也不是特别好,有的地方甚至连信号都没有,与城镇现在的4G时代相比仍然落后了许多。

二、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他们的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所处的地理位置、商品的价格以及居民的消费观念等等。这些因素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行为,接下来我将就四个主要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性别

性别的不同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经过统计分析,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女性的购买力和消费欲望都比男性要强烈。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我深刻地知道,虽然男性的经济收入要高于女性,但男性直接用于购买物品的消费并不多,他们的经济收入一般都是通过女性的手间接消费的。而且男性的收入一般就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这种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使他们不能随意地进行消费。除此之外,女性的消费需求和购买动机也远远要比男性多,同时也比男性更主动。不少的研究都表明,在消费上,男性的选择往往很理智,在消费上做的决策也很迅速,而女性则相对情感化,她们的消费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女性较男性更为追求时尚,具有攀比心理,易受暗示。

(二)年龄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消费欲望是不同的。首先,年轻人。一般来说,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往往要比老年人更为强烈。因为年轻人更加追求时尚和个性,他们的思想解放,能快速地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特别在学生时代,他们会下意识地去模仿自己所崇拜和喜欢的明星,很容易受流行的蛊惑。除了追求时尚和个性,青少年对于高科技的迷恋也使得他们的消费走在时代的前沿,比如最新款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等都是青少年中带头消费的。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研显示,近8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8~30岁。青少年具有超前的消費观念,他们在面对现在的这个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新时代经受不住诱惑,往往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境地,从而也导致了“月光族”、信用卡透支的出现。在传统的中国观念的影响下,现在的青少年都是靠着父母赚的钱在外消费,他们没有自己辛苦赚钱的经历,就不加节制地消费;其次,老年人。老年人经过经年累月的消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有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方式。他们有自己喜欢或者是习惯了的商标品牌,而一旦他们有了喜欢或是习惯的商标或品牌,就很难再改变,这也使得他们的消费受到一定的局限。而且老年人注重实际,较少幻想,他们在购买商品时注重商品的实用方便,而对于奢侈品则较少关注。

nlc202309081112

(三)收入水平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说明消费是由收入唯一决定的,不同收入的人的购买能力是不同的,而购买力的不同也就决定了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能力低的人会选择先购买必须的日用品,如果再有余钱才会考虑购买其他。而购买能力高的人的选择就会多很多,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想要的物品。而农村居民恰恰就是收入低的一类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壮劳力外出打工或者出售农副产品,因而他们并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近些年,虽然农村居民的收入有所提升,他们的消费结构也有所改变,但是收入提升的速度并不快,这也影响着农村居民的消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过,人只有在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后,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由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与他们的物质消费饱和还存在一段距离,所以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四)受教育程度

居民的消费情况不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更受到教育的影响。不同教育程度,他们的消费水平也不尽相同。从重庆统计年鉴2010~2013年对重庆市居民不同受教育程度人口比例及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的对比,2010年不同教育程度占总体受教育人数的比例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的10.9%、普通高中占36.7%、小学38.5%;2013年不同教育程度占总体受教育程度的比例分别为普通高等学校占13.4%、普通高中31.8%、小学37.6%。而消费水平也由2010年的16959.6元上升到2013年的23610.2元。从2010~2013年这四年里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受到高等教育人数所占的比例越高,其消费水平也就越高,特别是普通高等学校。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他们的眼界与知识随着受教育程度的增长越高,也因此更容易接受新的消费观念、新的理财方法。他们将不会像拥有传统消费观念的农村居民一样,节衣缩食,勤俭节约,有钱就存银行,等着将来买房、结婚等等。相反,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钱拿去投资消费,将自己手里的资金充分地利用起来,不让它们闲置在手中,所以教育问题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对于进一步发展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决定着消费水平,收入水平高了,自然就有了余钱去消费其他产品。相反,若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太低,那么在解决了自身温饱问题之后就不会有余钱去消费其他产品。所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居民的收入来源是进一步发展农村居民消费的基础条件。对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解决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然后发展起拥有独特个性的农作物或者产品,比如说绿色产品、正宗野味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建设一些娱乐设施,比如说近些年来兴起的“农家乐”,农村居民可以在自己村里开起农家乐,将自己乡村独特的、充满地域性的产品展现出来,吸引消费者的到来,从而达到创收增收的目的。

(二)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

在上文分析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的時候,我们知道教育水平也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教育是一个国家立足于世界的根本,因为教育为国家培育大量的人才,而一个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靠的就是人才。正因如此,农村就更需要注重教育问题,将自己的孩子培育成才,将来长大了可以为农村的发展出一份力。除此之外,受到良好的教育,可以让农村居民逐步改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将手里拥有的资金用于消费投资,超前消费也将变得可以接受。对于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教育水平,我们可以在农村地区加大受教育后的好处的宣传,比如说,不用再担心因为不识字而被骗,不会因为学历低而找不到好工作,只能从事劳力劳作等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大力宣传国家对教育所做出的优惠政策,使农村居民了解到孩子的学费不再是负担等等。

(三)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至今为止,农村的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仍然不够。比如说公路的改造仍需加大投入力度,因为加大农村公路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农村居民对代步工具的消费,还可以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合作。除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农村网络设备的不完善。对于农村一些拥有较高收入的农村居民来说,他们的消费意识相对于农村其他收入水平的农村居民来说处于前沿,他们会需要一些接近于城镇的设施,而网络通信是非常缺失的一部分。众所周知,农村的网络相对于城镇是非常缺失的。比如说,重庆市云阳县故陵镇的一些乡区就只有移动设备有信号,联通、电信等则是完全不能用。还有网络问题,除了手机可以用2G网以外,在那些乡区地区像是电脑设备什么的就完全不能用了。这些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关键。我相信,通过对以上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目的将很快实现。

四、结语

农村居民人数占据了中国人口的大部分,重庆市的农村居民虽然只是这一大部人中的很少的部分,但仍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若是把中国全部的农村居民比作千里,那么重庆市农村居民只是占据了其中的一小步,只有提高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才能实现中国的一大步,所以提高重庆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石红.重庆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的思考[J].特区经济,2011,(2).

[2]重庆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11~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3]徐振宇.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发展报告[R].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程时琼(1995-),女,重庆人,本科在读学生,研究方向:农村居民消费。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篇6

关键词:农村居民;消费结构;ELES模型

进入21世纪,河北省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令人可喜的进步,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人们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是,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的消费规模小,消费空间狭窄,增长速度比较缓慢,阻碍了农村消费结构的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受到了严重制约。

一、河北省农村消费结构模型分析

近年来,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消费环境不断改善,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尤其是在交通、医疗、教育等消费项目上的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我用以下所述模型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

(一)模型概述

我国通常是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来分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其具体模型:

(1)

式中vi表示第i类商品的消费支出, pi和xi分别表示第i类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 βi表示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总需求支出, y表示收入水平, 表示满足最低消费支出的剩余收入,这部分收入以固定的比例βi用于各种商品和服务之间。

(二)实证分析

在我们所生存的经济社会中,居民的消费问题主要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自然因素,二是社会因素。本文利用2005-2011年河北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数据,借助于Eviews软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求得各类商品和服务的基本消费需求和参数。

2005-2011年这7年来河北省农村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所谓消费需求的统计规律。在一定时期内,人均纯收入与各项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密切相关,各相关系数均大于0.9。边际消费倾向大致相当,回归计算结果为0.6196,支持了消费函数的稳定性和永久性收入假说;同时,这一数据说明经济社会的消费增长快于收入增长,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仍处在较低水平。

从边际消费倾向来看,在各种消费品的消费力度上,食品消费居于第一位,居住消费第二位,交通运输第三位。该数据表明,当前河北省农村居民仍然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生存性消费为主,消费结构偏低,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交通通讯项目的消费已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新方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趋势正在从基本生活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这也暗示着河北省农村消费市场有很大的潜在空间。

二、改善河北省农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现如今,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竭尽全力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改善消费结构,使农民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其中最关键的是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以下是针对改善河北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所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根据河北省农村具体经济状况实施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体系,保障农业的产值,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当地环境优势,打造以绿色品牌为标志的食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大力通过推动城镇化进程,落实补贴政策,继续实施”阳光工程”,与此同时,在农村居民“就地就业”的基础上,农村居民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技能培训。

(二)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为了进一步推进河北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经济导向,以市场竞争为发展动力来调整和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有很大改变。面对这样的经济大环境,就要适时的做出产品和产业调整,才会推进居民消费发展。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之所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因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经济能否发展,消费市场能否扩大的桥梁,是连接农村居民和消费品市场的重要保障。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得保护好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的资源受到不必要的污染;发展农村道路建设,使连接农村和市场的道路畅通;提高电视信号质量和覆盖面积,有利于农村居民直接或间接的了解最新消费动态等等。

(四)树立正确消费观念

首先,要把合理消费和节约联系起来,合理消费是在满足自己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条件下进行适度消费,而节约就是不浪费,二者有共同之处,并不能完全区别对待;另外,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科学消费,正确认识提前消费。这种消费模式并不是无知消费,而是为自己为社会争取更多消费空间和资金,大多数农村居民认为提前消费涉及信贷方面的内容就是不太安全的行为,其实恰恰相反,有了这种模式做保证,人们会更加小心的进行消费行为。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坚持社会化的大方向,注重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使各级政府对社会保障经费的投入与国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趋势、物价增减幅度、人民生活水平联系起来,以确保广大社会保障对象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使得社会各界更加的关注农村社保,为其贡献自己的力量,务必做到将筹集到的物资用到实处,造福于民,确保社会互助的功效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郑必清,王启云.走向21世纪的中国消费结构[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136~140.

[2]卢嘉瑞.中国农民消费结构研究[M].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312~314.

[3]尹世杰.中国消费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42~345.

上一篇:煤矿测量应用下一篇:音乐教学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