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分析

2024-05-05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分析(精选十篇)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分析 篇1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深入改革的背景之下, 教育工作者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 正在不断改革与完善教育教学方法, 通过各种积极、有效、人性化的教学方式, 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以此方式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与自主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化学教学除了要提高学生理论认识之外, 还需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科学方法教育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法, 其应用价值已经受到广大教师的肯定与认可。下面就以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为例, 探究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教育, 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1.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体现出的价值

初中是义务教育的关键时期, 因此, 所有的课程教学都承担着重要责任, 如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等。化学属于自然科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具有一定的优势。这是由于初中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组成及变化等基本理化性质, 在探索性质的过程中, 通常需要以实验、检索及观察等辅助措施作为信息收集方式。再加之化学研究环节中, 除了要站在宏观的角度深入研究物质组成要素、基本性质及变化形式等之外, 还需站在微观的角度模拟或推测其变化规律及运动规律等。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科学把握实验环节, 能够准确分析及归纳实验结果, 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以合作或独立的方式创建化学模型, 提高自身推理与想象的能力, 并能够基于实验结果而进行深入的推理、类比及假设, 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立体的结构模型, 再通过亲身试验进一步验证自己作出的推测。这些要求在操作程序与基本标准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 通过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使教学程序能够符合教学标准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2.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基本内容与具体实践策略

2.1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基本内容

科学方法教育基本内容有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比较法、假说法、分类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等。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通过合理应用每一种科学方法, 使其基本功效得以有效发挥, 这就对教师的综合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

2.2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具体实践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主要通过各种方法的具体实践而实现教学目标, 因而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每一个环节, 以各种方法作为辅助,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

2.2.1新课引入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引进新课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实施观察法、对比法与推理法等。例如, 教师在引进新课《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室制法》时, 可在烧杯的底部点上一支蜡烛, 在加入一定剂量稀盐酸之后, 再加入适量碳酸钠粉末。在这个环节, 教师必须规范自身操作流程, 确保学生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台上烧杯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再分别以碳酸钠与稀盐酸、大理石与稀盐酸、碳酸钙与稀盐酸等作为主要材料进行实验, 让学生观察、分析与对比、推理反应物具体状态及其反应条件。以此方式引入新课主题之后, 教师再进行详细讲解, 引导学生对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进行总结与思考, 并讨论那些方式能生成二氧化碳, 在诸多反应中, 是否都可以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碳制取操作。然后教师总结二氧化碳制取的主要方法与操作程序, 从而顺利地开展课堂教学。

2.2.2概念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化学概念为化学教学中的核心与基础, 且概念建立具备其独特的共性, 其形成过程为:首先提出问题, 其次找寻感性材料, 再次方法的合理应用, 最后即为概念提炼。在此实施过程中, 可以应用的方法有比较法、类比法、归纳法、抽象法和分析法等。例如, 教师在讲解《离子反应》这一课时的化学概念时, 教材中以三个演示实验作为主要教学内容, 旨在使学生观察实验, 进行深入思考之后, 归纳总结出Cu SO4溶液和Ba Cl2溶液产生反应的实质, 即为SO42-与Ba2+之间发生了反应。

2.2.3化学实验中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 并将实验作为其教学基础, 同时, 化学实验中包含着观察法及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而观察法又是其中较重要且关键的方法之一。这是由于化学研究离不开观察, 并从观察中得出研究结果。此外, 针对某一个固定的实验, 不同的学生做, 可能会出现各式各样的结果, 甚至学生的结果与正确答案之间会出现较大偏差。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生所采用的观察方法与观察过程存在差异, 分析能力各不相同而致。鉴于此, 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考虑采取对比分析、分层及归纳统一等措施进行。

例如, 教师在讲解钠与水之间产生何种反应时, 经过试验后可发现:钠块浮于水面, 融化后成为闪光小球, 而小球会朝着四周迅速移动, 发出嘶嘶声, 并逐渐变小直至消失。以试管作为主要器材, 经排水集气法对气体进行收集, 若使试管逐渐靠近火焰, 就会产生声响, 且将酚酞试剂加入水中之后, 水会呈现红色。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观察与分析, 教师及时进行引导与启发, 带领学生探寻其中缘由, 最后总结出:水的密度较纳大, 且钠的熔点非常低, 与水之间会形成放热反应。同时, 经排水集气法所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且两者之间反应之后还会产生Na OH。经过总结之后发现, 钠与水接触后会发生反应, 产生Na OH和H2, 其方程式是。

结语

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位置, 通过对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比较法、假说法、分类法、类比推理法、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等教学措施的有效实践, 使之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所有环节中, 以此方式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化学, 并发展创新能力、思维转换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及实践能力等, 从而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整体质量与教学效率, 达到课标要求所规定的教学目标, 为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人才作出努力。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内容有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比较法、假说法、分类法、归纳推理法、演绎推理法等。在新课引入、概念教学、化学实验中,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实施科学方法教育, 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 以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渗透绿色化学教育 篇2

从小培养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把学生们培养成为化学专门人才的重担就肩负在了化学教学工作者的身上。那么怎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对的首要问题。下面我们将从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实践和意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提出,促使学生们向着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努力。而化学教育要想顺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接受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绿色化学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热爱和尊重大自然,对其牢固树立绿色意识起到了加强作用。

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面对的最大问题来自于环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社会的进步,还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恶化。绿色化学的提出是环境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要。学生们在学习绿色化学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初中化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实践研究

2.1有计划地安排绿色化学教育内容

绿色化学作为新兴的.化学学科,虽然融入了初中化学教材,但是内容却不是很详尽。作为化学教学工作者,在这个时候就应该肩负起引导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绿色化学的好处,在在课堂上缓慢自然地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和意义。

例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在讲解化学反应和合成过程中,讲解生成物和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氯气消毒的化学反应中,讲解的同时,要渗透此过程造成的水氮磷过多造成的赤潮给予人类和环境的危害;汽油在化学反应中如何反应以驱动汽车给人来带来方便和进步的同时,讲解汽油在燃烧过程中,造成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这样,教师的逐步渗透才是绿色化学渐渐深入学生意识的切入点。所以在初中化学教育中,教师们应该有计划地逐步安排绿色化学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们的绿色化学意识。

2.2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强化绿色化学意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意识,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绿色环保意识,这也是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绿色化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一些可以强化学生们绿色化学意识的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建立和强化他们的绿色化学意识。

例如,在讲授工业生产类章节的时候,基本讲解绿色化学的内容和释义后。组织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化学反应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并对此活动进行发言讨论,初步对这些化学反应的认识和解决化学对环境危害的解决方法。

这样的学习形式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在潜意识里深化绿色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是他们下意识里建立绿色化学的意识。

绿色化学意识的强化是学生们学习化学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要注意绿色化学的渗透,还应该及时对绿色化学意识进行强化。

2.3利用“环境保护日”,加大绿色化学渗透力度

环境保护日,是大力宣传绿色化学的最好时间。这一天不仅仅社会关注环境,会有大量的宣传单页和画册,而且学校还会借此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实践素质教育。这对绿色化学教育是一个加大的宣传。

例如,环境保护日,教师可以借此开展一次大型自由发言班会,学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工具查阅绿色化学相关知识和有关图片。

绿色化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只有在生活细节上能时刻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和重视,才真正实现了绿色化学的渗透。所以,教师们应该利用一切能吸引学生关注的工具和活动,在最大程度上使他们关注和重视绿色化学。

2.4重视培养实验活动中的绿色化学意识

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化学实验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绿色化学真正的深入人心就必须重视其在实验活动中的渗透。

在实验活动中加强绿色化学意识就要注重实验细节的改进。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时条件的限制,或者是教师不在意,有些有害的实验气体会被学生们随意排放。那么在绿色化学的教学模式下,就要求教师注意这些细节。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告诫学生,实验气体要尽量排放入玻璃瓶中,并把这个细节广泛运用到每一个实验中去,只有这样,学生们在实验课程中渐渐养成环保的习惯,逐步深化绿色化学意识。

对实验的重视是绿色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绿色化学的实践,以身作则,从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严格实践绿色化学原则。使学生们养成环保、健康的绿色意识和习惯。

三、小结

绿色化学是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兴学科,在素质教育的提倡下,教师们必须摒弃以往落后的、不环保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逐步渗透绿色化学。

新形势下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分析 篇3

【关键词】新形势 初中化学 创新教育

在初中化学创新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化学水平低,兴趣低,学习动力不足。初中生在化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兴趣的培养,这要求化学老师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做好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调整,积极帮助学生群体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化学教学成果有所提升。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1.良好的课堂氛围创新。在化学教学工作中对课堂氛围的放宽是所有教师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初中化学教育的目标来说,过重的课业负担、过于死板严肃的课堂氛围都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放开思想、尽情地享受化学学习的乐趣。放宽教学氛围,并不是要在化学课堂秩序上放宽,而是要在氛围上,在课堂气氛上,给学生一种自由学习、自由讨论、自由思考的节奏感和空间感,让学生可以适当地按照自己的一些小想法、小创意、小兴趣来了解化学、接触化学。

化学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学问,学生对它的感觉是新奇、好奇的。利用这种新奇感,放宽课堂氛围,尽量引导学生多关注化学课程的趣味性,让学生了解化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或许会对化学教学成果的提高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2.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创新。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除了有较强的逻辑性和理论体系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实际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在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化学小实验,老师们要善于根据初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进行实验教学,一方面严谨严肃地按照课程规划和考点的设计做好实验课程安排;另一方面要结合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做一些额外的化学小实验,或者根据一些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化学小知识做出分析,做出指导,让学生从中了解到化学的应用价值,学习化学中的一些原理。

比如将鸡蛋放在醋酸中浸泡后让它进入口径更小的广口瓶中的实验,在广口瓶中点燃酒精面条,再将鸡蛋的小头对着瓶口放在上面,尝试让广口瓶将鸡蛋吸进瓶子里。这个实验其实很简单,利用的原理也很简单。它利用到了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物品,不是完全依赖各种化学器材和试剂、药剂或化学材料之类的,对学生有亲和力,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

3.化学常用知识点的笔记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学生要掌握的化学公式、元素周期表、化学实验操作程序之类的琐碎分散的基础知识非常繁多。以往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主要方法就是死记硬背或者大量的做题,不关注对基础知识的透彻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在实际读题、解题、做实验等学习活动中难免容易被误导、混淆或者比较费力,学习效率低下。

老师们要鼓励学生采用新的学习方法。比如注意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分门别类地记录自己出现的错误,遇到的困惑,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者类似的问题;对比记录一些新的解题思路或者新的心得体会等。除了做笔记之外,还要注意做好笔记的检查,确保学生从笔记中得到启发,得到收获。

4.合作式教学的新尝试。合作式教学也是非常适合化学教学的一项工作。化学实验本身就经常需要用到学习小组进行搭配互动。在其他知识教学方面也可以考虑做合作式教学,三五个同学一起就化学课程中涉及的话题、问题、解题思路和实验程序等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分享心得体会。成绩不好的学生吸收经验和心得,弥补自己的不足,成绩好的同学进一步巩固知识。

合作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化学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之间有了互动交流的空间和氛围,对学生来说是个好处。不过老师要注意管理好课堂秩序,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鼓励学生进行交流探讨的同时,要避免课堂气氛变成胡打乱闹,注意约束课堂气氛向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前进。

二、课堂交流方式的创新

教学方法的创新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起到了积极作用,而课堂交流方式的创新则是改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果提高的重要保障。改善课堂交流方式,主要是要求化学老师改变以往的死板、严肃的形象,在处理课堂中的纪律问题或学习成绩下滑问题的时候不要用批评教育,而是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沟通。

要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入手,了解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了解其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动机,阐明利害关系,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自己是受到关怀,得到重视的。初中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思想观念上不够理性和全面,更容易做出一些感性的反应。老师从情感关怀方面入手,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关联,让学生迸发出新的学习动力,端正学习态度,与老师共同做好教学方式的创新工作,配合老师一起做好学习效果的提升。

此外要适当地尊重学生的心理和心态。目前的初中生以90后、00后这个阶段的为主,他们在行为上和心理上偏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偏向于张扬个性。在这种心态认知之下,传统的严肃的教学方式反而容易引起反感,不利于学习成果的提升。

三、总结

新形势下初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其中除了要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要关注其学习兴趣、化学应用能力、化学素质培养等各方面的表现。老师们要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心理特点,为提高化学学习效果做好准备,做足努力。

【参考文献】

[1]申湘忠,胡传跃,易涛,刘鑫,谢善梅,朱辉,丁常泽. 化学实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9(04) .

[2]刘修战,刘乐涛. 浅谈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4) .

初中化学素质教育分析 篇4

1. 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另为激励理论, 它的提出者是北美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弗鲁姆认为, 人总是渴望达到一定的目标, 对结果有一定的偏好.当这个目标没有达成时, 人们对这个目标有一种心理期望, 这是目标就作为一种引导, 是人的行为动机作为一种激发的力量, 促使人去完成目标.而这个激发力量的大小, 取决于目标价值和期望值.他将期望理论用公式阐述了出来.

动机=效价×期望值

2. 期望值理论的应用

期望值理论不仅能够适用于公司对员工的管理, 还能与教学活动相契合.教师可以在深入探究期望值理论之后, 结合具体班级的学生的特点, 将期望理论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使学生拥有学习的动机, 拥有努力学习的恒心, 拥有屹立不倒的信念.

二、体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

1. 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基础差

学习水平参齐不齐是存在于众多体育院校的现象.这是有因可陈的.体育院校的主要招生对象是具有身体素质过硬并具有体育专长的高中毕业生或初中毕业生, 而对文化课的要求则很低, 因此, 体育院校就成为了许多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较好的去处.这些学生中, 高中毕业生经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 学习基础稍好, 文化素养稍高, 但却不是很高, 原因是:高考的分流, 成绩稍次的学生才会转向高职高专或各大体育院校.而初中毕业生就相对低了一些, 并且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成全形成, 易受到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 不利于学习.但这是一个中性的特点, 这种类型的学生, 也比较容易受到积极的影响, 只要用正确的观念进行诱导, 推动其向积极的方向迈进, 相信收效会很好.

2. 学习积极性低

由于体育院校作为培训专门的体育人才的基地, 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误解:只要专业课能够达标, 那么其他文化课程的好坏不用过多考虑;更有甚者, 自暴自弃, 他们认为就读的体育院校只是一个当下的去处, 跟个人的未来发展没有较大的影响.学生拥有这种消极的意识, 显然是错误的, 不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及个人信心的塑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是学习能力提高的内在原因, 教师及家长则是外在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 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文化素养的提升, 决定权在于学生.“要我学”显然是不科学的.

三、帮助学生提升自信, 养成学习的信念

只要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习好这一门课程, 在教师及学生的帮助下, 必定能有所收获.在这里, 笔者尝试提出几条关于塑造学生的学习信心, 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 以达到学习好初中化学这一门课程的目标.

1. 转变观念, 提升学习信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应担当起指导者的角色, 在学生的学校生涯里, 生活、学习中以一个智者、长者的身份, 帮助学生避免走过多的弯路, 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不论是班主任教师还是各科教师, 如, 化学教师, 都应尽可能关心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了解到教师与他们站在统一战线上, 教师与学生共进退;同时, 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 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重拾学习的信息, 塑造成功的信念.

比如, 教师可在班级里作一个小调查, 发掘学生心目中的成功人士的类型及事迹, 利用这些成功者的事迹再一次教育、激励学生.各科教师还可根据各科课程, 找寻相关名人名家的故事,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更好地将事迹的精髓或精神传达给学生.

2. 以学生为本, 改进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师教授的对象, 目前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方向也是逐渐指向学生这一群体.因此,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教师当密切注意.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减少学习方面的难度,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定有所改进.

比如, 教师可以采取分层目标教学.教师在讲授“化学与环境”中的有关酸雨的这一章节的内容可逐级设立几个目标:

第一层:认识酸雨, 了解酸雨是什么.

第二层:酸雨有什么危害, 联系生活实际, 说出你了解到的有酸雨危害的城市.

第三册层:酸雨的化学成分是什么.为什么产生如此大的害处.

如此分层教学, 学生便不会知难而退,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就会很容易了解到酸雨这种物质的真面目及酸雨对环境的危害, 并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以完成课程目标.

综上所述, 学生如果能够充分相信自己, 拥有足够的自信, 以必胜的信念督促自己, 在教师的帮助下, 学习、生活等方面必定有所收获.如此, 学生离成功的距离又靠近了一步.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 篇5

又是一堂复习课,这一次我满怀激情,拿着写满新点子的备课夹,踏着铃声走进了教室,看着同学们没精打彩的样子,想象着下课时他们的神采飞扬„„

上课后,我首先把刚批完的学生练习卷发下去,然后我说明了本节复习方案:“今天我荣升为‘警察局长’,请同学们以‘警察’的身份,全员行动对自己卷子上的‘犯罪分子’即‘错题’进行搜捕行动,在行动过程中,要秉公执法、绝不能姑息。把捕获的错题立案在错题本上,前后桌四名同学为一破案小组,逐一对立案进行分析,小组内进行破案,对组内不能解决的大案、要案,上交由全体集思广益进行破解,本节课力争把所立案件全部破解,从而使我们的第一次行动大获全胜。最后我们要评出破案先进小组和个人” 。

学生们异常兴奋的听完我的方案,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刚刚还没精打采的学生们像打了兴奋剂一般活跃起来,开始找错题、记错题、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看着这“不安静、甚至有些闹哄哄的教室”,我的心里泛起一股成功的喜悦和幸福感。由于卷子上的题有A、B、C、拓展提高四个梯度,各个小组解决的程度各异。我不断的巡视、观察,很快二十多分钟过去了,组内自行破案已无法再继续,很多小组都向我上交了所谓的大案、要案。我向学生宣布了各组上交的题数、题号,让学生在卷子上作出记号,然后由小组内合作学习转向课堂的全体性学习。我划出的问题从梯度的由高到低逐一解决,梯度较低的题,组间就可以解决,举手要求解决问题的学生较多,这时我会尽量给学生机会:一是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发现更多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不会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我也会适时的把我的方法讲出来供学生参考。随着难度的加深,能解决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而最后一道题没有人能完整的解决,我先没有急于给学生讲解,而是提示、点拨,最终由学生们共同解决了。

这时,下课铃声响了,正兴奋着的同学们都很遗憾的叹了口气,抱怨铃声来得太快,这足以证明本节课给学生带来了无穷乐趣。最后我说:“请课代表利用自习时间组织大家选出本次‘错题大搜捕’行动的先进小组和个人”。下课后同学们仍沉浸于刚才的气氛中,围着我说个不停。

这堂复习课打破了以往复习课沉闷的局面,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实现了教师在新课程中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不仅尊重、赞赏学生,而且更加强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协助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本节课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如果教师预先把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多角度变换,再结合多媒体实物投影进行拓展,效果会更好。

本节课是在对前几节课的影响下,经过事先的备课形成的。课堂更多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反思这堂课:教师讲得少了,学生的活动多了;师生单向的交流少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多了;简单机械的重复劳动少了,学生探索规律、讨论方法的时间多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不仅积极地参与每一个教学环节,情绪高昂,切身感受了学习的快乐,品尝了成功的喜悦,而且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了学生求知、参与、合作、表达、交流的需要。

我想新课程新理念意义上的“备课”应该是:更加注重备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关注他们的所需,课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全员参与、主动探究、积极表达;备课堂上的可能事件——根据教学设计和学生情况预想课堂可能发生的事件并做出相应的对策,以更灵活的进行课堂调控。

我们应该告别平静得像一潭死水的课堂,应允许学生讨论、交流、表达甚至争论、辩论,从而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切忌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完全按照自己事先写好的教案“一帆风顺”的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课对教师和学生都将毫无收获。

通过这样一节复习课我认真地审视自己平时的教学:每节课前要精心备课,进行教学设计,力求设计新颖,尤其复习课更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出新点子、新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兴奋状态,如对较简单的基础知识可以进行“基础杯”知识竞赛,并评选“基础之星”;如对较难的复习课及综合知识可以进行“复习杯”知识竞赛,并评选“复习之星”。并适当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还可以走进实验室进行以实验为主的复习课,增强复习课的趣味性。

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篇6

一、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教育,必须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通过对学生进行部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等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基础。

二、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破除迷信教育,艰苦奋斗、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品德,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在化学教学中大力宣传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方面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贡献,介绍新中国在化学工业、科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如课本第4页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第111页介绍我国在1800多年前就发现了石油;第118页介绍我国1992年的钢产量居世界第四位;第172页介绍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和他的制碱法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

(2)国情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国虽是世界悠久文明古国,但解放前连煤油、火柴、烧碱都要从外国进口,解放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和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还应介绍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从而使学生树立为繁荣祖国科技,发展经济而刻苦学习的信心。

(3)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我们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进行初中化学教学。利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等知识,教育学生了解内因是物质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运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让学生了解量变和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4)环境保护意识

教育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学习化学的目的之一,是要用化学知识进行环境治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空气、水的污染和防治,水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污染的知识。此外,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过程中,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同时应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状况,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积极参与治理环境的活动,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教学中还要结合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反应的本质等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的教育,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維。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三、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要认真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教育目的。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研究教学大纲,用好化学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化学教学大纲规定了初中化学教学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新教材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妥善处理传统知识同现代科学知识的关系,充实学生能够接受的现代科学知识,新教材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内容,适当降低了理论概念的难度,删去了繁杂的化学计算,加强了实验教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列出了“常识性介绍”,“了解”,“理解”和“掌握”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只有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研究新教材,明确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使之难易适度,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负担,真正用好教材,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的出路在教改。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学习并借鉴一些先进、行之有效的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教学改革,精心组织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真正、彻底改变“满堂灌”、“题海战”、“黑板上做实验”的落后教学方法。教师应由勤奋型向科研型发展,要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的道路,用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将来能够终身不断继续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实验教学,开展课外活动

初中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7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进行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 是衡量素质教育能否得到强化的重要标志。化学学科本身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 我们可以在化学教学中通过质量守恒定律, 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的结构等帮助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通过氧化与还原、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等内容树立学生的对立统一的观点;通过元素周期律等内容帮助学生理解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化学发展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我们应结合好知识传授与德育, 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渗透教育。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 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 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 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 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 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 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我们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要求学生在实验时要做到操作规范化,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联想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认真做好记录, 填写实验报告,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具体观察上升到抽象思维。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化学教学中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而发展思维能力是能力培养的核心。在教学中, 我们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具体地说, 就是要培养学生联想思维、求同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方法。联想思维是指对有相似特点的事物通过对比联想, 推测其他方面相似性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化学教学中, 有许多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似的结构特点, 因而具有相似的化学特性。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 要求学生对同一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形式、不同的联系去探索结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应做到对一式或一题要多思、多变、多解、多联, 使学生的思维不局限于某一固定思维模式之中, 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而是要使学生的思维表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发展性。逆向思维是从顺向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 在化学知识中, 有大量的可逆思维的素材。如元素的“构、位、性”互推, 各种不同浓度的互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等逆向思维训练的教学内容, 以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 学生的化学素质不仅在于其掌握化学知识的多少, 也不仅仅在于其能解多少化学难题, 更重要的是看他能否运用化学知识去理解、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在化学教学中, 我们应紧密联系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教学, 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 可结合消防常识介绍一些灭火器的类型、用途及操作方法。如, 在介绍泡沫灭火器时, 可以学生明白:灭火器中盛装的是什么溶液?玻璃筒中装的是什么?铁筒中装的是什么?使用时发生了什么反应?它的灭火原理是什么?灭火时应该怎样操作?对农村学生可以告诉他们如何科学使用化肥, 各种不同的化肥对土壤酸碱性有何影响, 并用盐类水解知识解释, 使学生了解科学种田的重要意义。还可指导学生学习用柠檬酸和小苏打为原料制甜汽水, 用有机溶剂溶解化纤废品制取简单粘合剂, 配制农药防治病虫害等简单实用技术, 提高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篇8

一、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人类探索、改革客观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实验中发展的学科。其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 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方法,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学完初三化学第九章——溶液后, 有这样一个拓展性课题:溶液、乳浊液和悬浊液。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出现对刚刚学完溶液的学生来说并不好理解, 所以在课堂上我没有对这二者多做说明, 而是做了这样一个关于乳浊液和悬浊液的实验:在投影仪上放一张有三个圆孔的黑纸, 另外在三只烧杯里放等量的水, 其中一只放入少量的泥土, 另一只滴入植物油, 第三只留作对比用, 然后一起放在投影仪上跟圆孔对齐, 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液体, 这时从投影屏幕上观察放泥土的烧杯和滴油的烧杯, 发现经搅拌后这两只烧杯都不容易透过光线, 静置一段时间后, 放泥土的烧杯中的泥土颗粒聚沉在水底, 光线仍不能透过, 而滴油的烧杯从侧面观察, 可以发现油水已经分离, 放在投影仪上, 光线虽能透过, 但有所减弱。由此可推之, 泥—水形成的是悬浊液, 油—水形成的是乳浊液。通过这个实验, 我再让学生对三者做一个对比, 这样就把较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实验轻松解决了。可见, 在实验教学中, 培养学生多疑、善思的学习习惯, 并通过实验习题等探索性实验, 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二、重视课外活动

人们常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课外实验活动同样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不但能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 拓宽其知识领域,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我在实验教学中结合本校实际, 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实验活动。在内容上主要以趣味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为主, 在形式上以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为主。如“会游泳的鸡蛋”, 其原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它跟盐酸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当二氧化碳气体在鸡蛋周围积聚较多时, 蛋就浮上来了。实验时我在250毫升的烧杯中倒入150毫升的蒸馏水, 再放入一只生鸡蛋, 让其沉在烧杯底部, 然后向烧杯中加入50毫升浓盐酸, 蛋壳里的碳酸钙跟盐酸发生激烈的反应, 鸡蛋周围产生大量气泡, 鸡蛋上浮。当鸡蛋周围气泡减少时, 鸡蛋下沉, 不久又重复上升。如此重复多次, 直到鸡蛋壳里的碳酸钙基本反应完, 鸡蛋才安静地沉下来。诸如此类的小实验还有“会跳舞的木炭”“快速制冰”“魔棒点灯”“鸡蛋传密信”等。这样的实验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三化学是启蒙化学, 基础知识点多而杂, 随着知识的积累, 有些学生会因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化学成绩下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因此, 学好化学必须注重学法, 提高学习效果。那么, 应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呢?在多年的教学中, 我总结了以下两点:第一是阅读, 第二练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阅读是相当重要的, 那么读什么书, 怎样读就是关键。其实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生而言, 课本就是最好的阅读材料, 因为课本是教学的依据, 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 只有读懂课本, 才能将课本知识转为自己的知识。

关于练习, 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去做:一是选择适合学生自身的练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优选练习题, 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选择有典型性和针对性或知识覆盖面广的习题, 让学生通过练习对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 但题量不宜过大, 不能搞“题海战术”, 否则会增加学生负担。二是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讲解。通过对这些例题的讲解, 不仅要教给学生解题技巧, 还要让他们学会对知识的应用, 使所学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系统化,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面向全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 才能在化学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华志.如何有效落实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群文天地, 2012 (7) .

[2]段拥军.浅谈初中化学的素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5) .

[3]何卫军.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教学与管理, 2002 (33) .

[4]杨秀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1 (S1) .

[5]武艳春.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1999 (S1) .

浅谈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篇9

一、通过化学实验, 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 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 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 而且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信心和学习化学的兴趣。实验教学中, 我采取周密细致的措施, 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 并注意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 增强实验的直观性。甚至在自己作了演示后, 选出学生代表上讲台做演示实验, 既满足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 又活跃课堂气氛。在演示实验的教学中, 除了教师要做好演示外, 我还注意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让学生既是观众, 又是演员、导演, 有时甚至还是评论家, 乐在其中, 使学生有了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一节时, 我先让学生亲自做石蕊、酚酞分别与盐酸、石灰水、硫酸、氢氧化钠的反应, 然后对比反应的现象、分析规律, 虽然纪律是乱了一些, 但学生的兴趣高涨, 在每位同学的参与下很自然的得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 过后学生对实验的现象都能记忆犹新。

二、在探究性实验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化学实验中, 要精心挖掘课本实验, 重新设计、改进或补充了有关实验, 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和探究性。如讲授浓盐的挥发性时, 结合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浓度较大的盐酸与石灰石制CO2, 制得CO2再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这时, 我便提出如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实验刚开始时有无白色沉淀产生?为什么过一会儿才有白色沉淀出现?为什么实验室制CO2不能用浓盐酸?这样的设计融问题、讨论、操作、讲解于一体, 既具有探究性、启发性, 又蕴含了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有利于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目的。

三、根据学生实际, 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形成发散性思维

思维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 是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时, 往往袭用旧的思维方法去思考新问题。它影响解决问题的倾向性。因而在学习中, 思维定势多表现出消极的一面。造成思维定势的原因主要就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法单一。因此, 我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落实到教材的各章各节中去。坐到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不同角度启发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沿着正确的思路, 完成思维过程, 并利用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这一心理特征, 可能以实验田为引导或联系联系学生本身的生活经验, 提出与学生知识水平相近的新颖有趣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进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 在讲授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规律时, 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然后提出问题:铁锈的主要组成是什么?能否用过量盐酸长时间浸泡除铁锈?为什么?写出可能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从而使学生掌握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规律, 并且使前后知识连贯起来。

四、布置家庭趣味实验, 使化学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去

实践表明,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 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时, 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和铁丝、铜丝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学生开始产生兴趣, 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 有的成功, 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 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 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 一旦做成功了, 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 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同时起到了巩固氧气的化学性质的作用。配合课堂教学内容, 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家庭小实验外, 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 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 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 独立完成的小实验, 作为家庭作业, 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从而使化学学习贴近日常, 切实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 我们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 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 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紧紧把握住大纲和教材, 才能在学科教学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教育的创新研究 篇10

目前, 我国初中化学教育的课堂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 辅以教材上的实验过程, 学生进行理解、学习和背诵. 对于化学方程式的学习也是建立在背诵的基础上的. 课堂上, 学生拥有较少的机会亲自进行化学实验, 对于化学实验报告的填写无法掌握正确的方法. 由于实验经验较少, 学生无法直观了解书本内容, 只能依靠教师的描述与书本的介绍来进行实验反应的理解. 对于实验产生的反应、实验仪器、实验过程和注意事项, 学生往往通过强制性的记忆来背诵, 而非亲自实验得出结论. 这种教育方式, 忽略了化学教育的本质意义, 违背了化学素质教育的要求, 对于初中学生培养对化学学习兴趣具有负面的影响[1].

二、现阶段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成因与弊端

我国的初中化学教育难以跟上素质教育的要求,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包括师资力量的匮乏、硬件设施的不完备、考试要求的不重视、学生操作的不规范等. 由于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许多学校为了学生的安全, 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的实践机会;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以及教师运用不熟练等原因, 许多教师不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化学教学的模式目前还处于单一灌输的形式. 目前这种模式已经暴露出诸多的弊端, 如学生考试得到高分, 但无法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实验能力差、动手能力不足, 对于化学知识只停留在背诵、应付考试的层次, 不能深入理解等, 都显示出这种模式无法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的能力, 对于日后的深入的化学学习具有不良影响.

三、我国初中化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途径

( 一) 理论联系实际, 运用情境教学

1.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死气沉沉的课堂每一位学生都不会喜欢.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指导性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的热情, 积极提问、巧设问题, 避免单一枯燥的课本解读, 多引入课件的运用和实验展示等, 理论联系实际, 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充斥着生活, 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这些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

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尽量塑造和学生平等交流的形象. 对于课题可以采用相互探讨的模式来进行, 而非单一方向的灌输. 对于学生的提问应该耐心解答, 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 不可以直接否定, 而是与学生一同探讨, 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尊重学生, 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 积极促进学生思考

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考, 只有学生的思维灵活, 跟着教师的节奏运转, 才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和思维. 比如,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中, 涉及到配平的问题[3]. 此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配平, 例如, 询问学生: “我们得到了三个铁原子、四个氧原子, 那么方程的左边我们怎样填数字才能使两篇平衡呢?”以此引导学生填上正确的数字, 而不是直接填出数字让学生背诵.

( 二) 运用多元手段, 帮助学生理解

1. 实验课程的设置

化学的知识离不开实验的支撑. 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知识的内容. 如, 初中课程中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一课. 制取方法分为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 单纯的讲解, 并不能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异同, 对于实验现象也没有直观的感受. 只有亲自动手实验, 才能理解.

该课中提到的仪器、注意事项一直是教学考察的重点, 如果单纯依靠学生的硬性记忆, 很容易造成缺漏. 但是, 通过实验,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的回忆, 很容易就能记起来所使用的仪器, 包括酒精灯、试管、导管、集气瓶、水槽等, 对于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也有较深的印象. 在之后的学习掌握中, 不用过多的背诵, 只要稍稍理解复习, 便能牢固的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对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公式:学生只要回忆起水槽中的气泡和实验现象就能很快的想出制取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及氧气[4].

2.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

由于学校硬件设施以及课时的限制, 许多实验无法在教室进行操作, 此时, 为了更直观的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实验的视频, 让学生了解实验的步骤. 同时, 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或课件来展现化学小故事, 提高学生的兴趣. 颜色的运用对于学生的大脑有一定的刺激, 活泼的课件也会为课堂的效率加分.

参考文献

[1]王丽萍.实验教学对初中化学教育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8) :192.

[2]李文龙.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职能研究[J].山西青年, 2013 (4) :65.

[3]江晓莹.议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教育[J].现代妇女 (下旬) , 2013 (5) :80.

上一篇:新生班级班风建设下一篇:白三烯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