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法教学

2024-05-22

情感教学法教学(精选十篇)

情感教学法教学 篇1

一、倾注爱心, 播撒情感种子

在进行每一堂课的学习过程中, 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 尊重学生的人格, 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要用自己的真诚赢得学生的信任, 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 用炽热的爱心和期待的目光激励和鼓舞学生。经验告诉我们, 当学生意识到教师是真正关心、爱护他时, 所有的批评和诱导是有效的, 甚至是其他力量难以达到的。

二、用丰富的情感态度感染学生

古语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教师的讲解平平淡淡, 只考虑讲解是否清晰, 学生对老师的教授内容不感兴趣, 就会表现出消极情感。但如果教师用积极的教育手段、教学方法, 用亲切的语言, 和蔼的态度, 富有激情的情绪,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课堂上, 教师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引导学生与老师的共鸣, 用积极向上的情绪去熏陶学生,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是情感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成功的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三、利用传统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感氛围

1. 钻研教材, 挖掘情感触发点。

对教材中人物描写的课文, 备课时, 教师要从感受形象出发, 使教材中的高大的人物形象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使之产生无限敬仰的思想感情。对于写景的课文, 则通过语言文字的诵读想象出一幅幅美丽、鲜明的画面, 体会出作者观察事物的准确, 细致, 语言之优美贴切, 以及字里行间洋溢着的热爱祖国, 热爱大自然, 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只有把握了课文的情感内涵, 才能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内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 这样, 才能为课文的情感触发点的准确挖掘奠定基础。

2. 注重阅读品味, 培养情感。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 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 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 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 在陶情冶性的同时, 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语文不是无情物, 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 作者情感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有感情地朗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之一, 朗读能直接表达学生自己的情感。所以在课堂中注重以读带情, 以读悟情, 用一定的感情去细细品读课文, 可以帮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有助于思考, 有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创设感悟场, 丰富情感。

一个人情感体验越丰富, 他的精神境界就越完美, 对生活的理解也就越深刻。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 并使之得以升华。如在进行描写秋天的果实的作文教学时, 老师特地从市场买来了各式各样的水果, 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品尝, 在品尝的过程中进行感悟, 在感悟的过程中丰富情感。一堂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了感悟场, 学生的创作欲望在那一刻得以迸发,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触发情感体验

1. 图片运用, 激发情感。

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图片运用, 再现文中插图, 再现文中描写的情景, 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 培养了想象力, 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 进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草原》一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蒙古族的文化风俗和风土人情, 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 让学生在欣赏中, 犹如身临其境, 乐而忘返,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民族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 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获得情感体验。

2. 音乐渲染, 诱发情感。

美妙的音乐不仅使人身心愉悦, 获得美的享受, 它有时比语言更能感染人, 更能深入人心。不同的音乐带给人不同的感觉, 人们的情感会跟着音乐的起伏而起伏, 会跟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 或是平静如水或是汹涌澎湃或是激动或是兴奋, 这就是音乐的妙处所在。同样在我们的课堂上适时用音乐进行渲染, 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 在情感迸发的状态下去感悟, 理解文章的内涵, 就会起到水到渠成之效。

3. 动态呈现, 提升情感。

《琥珀》是小学五年级教材, 教师在进行这课的教学时, 多媒体运用,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悠扬、轻快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古老的大森林, 苍蝇和蜘蛛正在一颗大松树上慢慢爬行, 大滴大滴的松脂刚好落在树干上, 把苍蝇、蜘蛛重重的包裹在里面。如此的动态效果, 如此生动的情景再现,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触发了情感, 同学们热烈的讨论、交流, 表达, 使小小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这课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而且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巩固。

总之, 要想使得课堂教学臻于佳境, 教师必须投入丰富的情感, 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策略, 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 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因素, 使语文课堂成为“情感场”, 从而丰富学生情感, 陶冶学生性情, 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摘要:要使语文课堂教学臻于佳境, 情感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 陶冶学生的情操, 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就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感佳境, 使语文课堂真正的成为“情感场”, 达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浅析论文 篇2

一、情感教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学生更喜欢接受能够引起情感变化的教学。情感教学中,当教师在枯燥的知识上赋予自己的丰富情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润色,形成自己的思想。例如,在讲述氢原子中电子绕核运动所形成的电子云时,教师如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为:像蜜蜂采蜜一样在花朵附近飞来飞去,从而形成内密外疏的无规则的。兴趣与求知欲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求知欲自然加强,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求知欲在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不断地得到满足时,兴趣又不断地升级,从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望。

2.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

学习者心情愉快时思维灵活,动作敏捷,不但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有时还可能超常地发挥,解决一般情况下解决不了的问题。情感教学,可调动学习者的内部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利于化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教学中,教师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情感教学中,教师坚持以情动情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则有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当教师带着赞美和自豪讲述我国上海有机合成的科学家努力拼搏,在世界上率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的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使学生迸发出感情的共鸣。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时,学生的爱国心和责任感就会被自然地激发出来。

二、情感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主要实施方法

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情绪对做事成效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其重点更是在于怎样进行情绪的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法,需要对其实施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研究与制定,避免因方法错误而对其应用的效果产生影响,下面本文就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法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重要方法包含以下几点。

1.创建快乐新奇的教学情境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优势,创建快乐新奇的教学情境。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化学实验变幻无穷和生动鲜明、形象直观的特点非常容易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具体实验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实验现象和内容提出问题,充分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在快乐、惊奇的氛围下感受到探索知识和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2.创建现实的教学情境

充分发挥化学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优势,创建现实的教学情境。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可以说,化学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学科。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这一特殊优势,把生活和生产实际和教学内容相联系,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使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交流中充分激发学习化学的情感。

3.创建丰富的教育情境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采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现实的化学教学中涉及的抽象概念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静态的图、表等手段进行描述,在教学情境的表现方面上存在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幻灯、动画、视频、模拟仿真等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这些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演示效果,将以往难以表现的知识点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不但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更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兴趣。(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4.强化师生感情交流

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通过广泛深入的情感交流创建积极和谐的教学情境。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教学过程中要灌注真实的情感,并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注意与学生课内和课外的情感交流。在学生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学习情绪时,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鼓励;在学生面临挫折和失败时,应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培养学生的自省、自控、自强的品质。

三、结束语

情感教学法教学 篇3

关键词:情感;教学;培养;运用

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发展了学生的认知力,学生不仅学习书本知识,还学会学习,促类旁通,积极努力地主动高效学习;开发了学生的潜力,课堂上学生充分展示才能,挖掘潜能,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学生也更相信自己,自我认识更深刻长远;养成了学生的美好品德,学生在情感教学中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与他人合作,合作竞争,追求学习的高效化;发展了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社会活动能力都在情感教学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教学蕴含着丰富而多样的审美因素,学生的审美力得到锻炼,审美情趣得到培养,美好的理想得到升腾。

一、分析运用教学,发挥情感效应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整合政治教材中情感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挖掘和捕捉教材里的情感因子,让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感得到交融。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中国美丽自然风光,让学生受到美的启迪的同时,培养爱国情怀,同时也让学生内心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感净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要多实践和思考,用教材中的情感去陶冶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们传达给学生,学生就会有追求进步的热情和冲动,心灵得到陶冶。

二、真情相拥相染,求知欲望升腾

教师要用好体态语来开启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的心志。教师要学会用眼睛说话,用微笑传情,用手势提醒学生认真,用幽默让学生开心。当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教师不必大声训斥,教师可以用一个温柔的手势或者动作暗示,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而当学生考试不好、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不是去批评他,而是给他一种鼓励的目光,这样,学生很可能就会不断进步。教师必须用真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创设和营造爱的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快乐和体验,让学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更加自强,教师要用真情呼唤激发求知欲望,提升教育境界,在平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发挥爱的魔力,实现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成长共同进步,这样,学生心中也会涌动着爱的暖流,教师真情的鼓励,将会成为学生勤奋拼搏的动力,让学生收获学习的幸福和快乐。所以说,教师的真情相拥相染,焕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辉煌。

三、教师激情评价,师生情感升华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充满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充满情感,充满激情,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综合起来说,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环境,形式和方法将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教师可以从下面三方面来优化评价质态:

1.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具有丰富的情感修养,潜移默化学生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发挥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师要对思想品德课充满热情,这样,才能延伸出学生对思想政治这门课的热爱,教师要能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让学生的情感交流从课内到课外延伸,发挥教师情感的作用,感染学生。

2.用人格的魅力,凝聚师生的情感。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实施情感教学,对教学评价的方法、手段、内容的实施,如果注入教师丰富而美好的人格魅力,那么师生的感情就会得到凝聚,师生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这样也会更加优化课堂教学环境,增进师生的情感,实现师生共同进步。

3.用创新的理念,摸索评价的前方。教师要充分学习情感教学的理论,运用好创新的教育理念,用情感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创造出教学水平的新境界。教师可以用多种评价方式,创设师生感情互动,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降低评价要求,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他们,更多给予肯定和支持,这样学生会有自信心而进步更快,对优秀的学生运用激励教学,让学生更加优秀。教师的眼神,动作,表情,都能促进学生学会科学知识,感悟思想政治课的魅力,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和交流。

培养情感态度 实施情感教学 篇4

一、理论依据

1.语言与情感有密切的关系。

人类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沟通情感、解决情感问题也需要使用语言。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改善人际关系。因此,语言教学活动必须是富有情感的,情感介入教学活动是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

2.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结果有重要影响。

情感态度不仅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情感态度还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则更加明显。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志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外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相反, 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比如, 过度的害羞心理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外语表达、展现自己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3.情感是语言输入的过滤器。

克拉申的“情感过滤说”认为, 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 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在语言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机制的过程中, 过滤是输入的语言信息必须逾越的第一障碍, 也就是说, 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促进或阻碍作用。如果学生有积极的情感, 那么情感障碍的过滤作用就小, 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就会进入语言习得机制, 并内化成为学生的语言能力;如果心理状态差, 学生的情感因素就会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过滤, 阻碍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

4.情感态度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它提倡每一个阶段、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渗透于日常教学。因此,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培养情感的教学策略

英语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呢?

1.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情感交流。

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积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教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学生才有可能与教师交流。教师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其关键在于教师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教师应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帮助者,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要创造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英语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消极因素的影响,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使学生充满信心,学好外语。

2.拓宽沟通渠道增进情感交流。

为了真正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日记或周记等及时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甚至可以通过互通电子邮件的方式来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通过合作,保持情感高度一致,思维处处呼应,时时合拍,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取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运用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

“赏识教育”是以欣赏和夸奖为主导的教育方式。现代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更多自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Great/Excellent/Well done/That’s a good idea/I’m glad to hear that…”等话语及时肯定学生,使用“Work harder and you will make greater progress/You’d better pay attention to…”等赏识性话语鼓励学生,也可以通过和蔼的目光、微笑、点头示意等体态语来激励学生。总之,教师只有更多地去发现和欣赏学生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点滴成功,才能让他们学会发现自我、欣赏自我、拥有自信。

三、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环节和过程。因此,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必须与英语教学本身相结合,把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

1.发掘教材内容。

教材是情感因素的载体。中学英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为教师开展情感教学提供了各种情感素材和教学活动的平台。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角度分析教材,利用各种方法发掘语言材料中的情感因素,恰当地把握语言教材中的情感意义,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发现和感受作者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提高情感表达水平。

2.选取英语例句。

英语课程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学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语言点的基本用法,教师往往会提供一定的例句和语境。因此,在选择例句时,教师可渗透有关情感态度的内容,特别是选用一些英语名言、谚语、习语等,迁移学生的积极情感。这样,学生既能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又能受到例句所蕴涵的情感、文化和思想的熏陶。

3.创设教学方式。

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外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愉快的情感氛围中参与学习,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减少学生厌倦、枯燥等消极情感,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5

卿玉林

(重庆市第三十八中学校,重庆,南岸400060)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贯穿情感教学,以情感教育为基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光荣感、使命感。通过历史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现,提升学生的品质,最终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情感教学

兴趣

光荣感 使命感

素质教育

心理学家、教育家约翰洛克说过:“没有什么比历史能给人带来更多的教诲,同样,也没有什么比历史带来更多的快乐”。初中历史教材本身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既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师可以用自身的感染力来提升学生自身的“软”实力,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而这一切的实施都离不开情感教学的基础。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领域的过程。善于运用情感教学是能过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的情感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情感教学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由低到高的阶段:形成——影响——提升

一、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古代第一本教育专著的古训《学记》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一语道破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重要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善于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所教的课程,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的学习。就如同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的爱一个人会连带到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如桥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作为初中历史学科的特点,每周2节课,就注定了每个老师都要带7个班才算是满工作量。对于面积这么大的学生,如何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呢?

第一步就是要记住他们的名字。这看似平淡的举动通常会花掉老师很多的功夫,一个班40到50个人,7个班就是300多个名字。学生特点各有不同,我通常会花一个月的时间来记住这些孩子的名字。当课余时间我想找学生了解学习情况一口叫出学生名字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觉得一个历史老师居然能记住我的名字,非常的吃惊,学生会觉得老师很重视我,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她)的尊重。如:我刚刚接到初三(6)班的时候,我很想了解我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叫住了正在楼道上平时比较内向的徐庆峰同学的时候,徐庆峰眼里突发一下就亮了起来,反问我的第一句话居然是:“老师,你能记住我的名字?”。惊喜的开头是后续愉快的交谈和持续学习的动力。第二步就是要正确面对学生。学生到学校来学习不仅仅是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和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而现在的教学中更多的偏向了成绩而忽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的情况就出现了所谓的“差生”,他们由于成绩差,长期被自卑所困扰,教师应当更多地注入爱的甘醇,使他们的心理保持平衡。在教学中,我对差生从不歧视、讥笑、挖苦,相反,他们有困难,我热忱帮助,他们有进步,我即时表扬,对于因为家里出现一些情况。比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的情况。我都会和学生交流,定期做心里辅导。使学生的情绪能稳定下来,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旦教师的真情被学生所理解,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就一定能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因素,产生有效的“正迁移”,变为学习的动力。

第三步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情感。心理学认为,在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了社会性的需要,这是作为人类特有的需要,在人类的情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认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历史不是简单的记住时间、地名、事件、影响。而是通过历史来寻找人在时间中的位置,通过历史来了解时间发生的规律方法。从而让学生从内心感觉到需要学习历史,使得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历史。

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好学、乐学。教育实践证明,兴趣对个人能力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成才往往以早年的兴趣爱好为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指出,“历史教育的基本原则是要让受教育的对象产生兴趣,赋予历史令人怦然心动的特点,使历史‘永远兴趣盎然’。”[1]

如何培养兴趣呢?如何培养兴趣呢? 首先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比如:用读读、念念讲历史上流传千年的诗词;用发现法、比较法讲相似历史事件;用课堂上表演历史剧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等等。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生动活泼地学习。其次是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光荣感、使命感。

每次接到新班级的时候,我都会问学生:“你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学生的回答无外乎要考试,学校要开这门课。根本意识不到历史对培养自身素质的能力。所以,我们常常感叹一些青少年缺乏爱国心,缺乏对民族与国家的责任感。但是,“我们在讲中国古代史时,究竟又讲了多少鲜活生动的历史人物及其不朽精神呢?那千篇一律的政治、经济条文与要点究竟有多少是孩子们的需要,是他们的乐趣?当前的历史教育到底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情

[2];感,激发了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爱,以及对背叛祖国和人民的憎? 历史教学中更应该突出历史事件中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创设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了解真实的历史。从七八年级中国历史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着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 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为天下人谋永福”而献身的林觉民,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谱写了一曲曲爱国的赞歌,成为历史课堂上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通过这些人物增加学生的光荣感、使命感,改变学生带历史学科的态度,增强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三、提升良好的情感品质。良好品质的提升是通过持久的固定作用,使学生深深地被刺激物或对象所吸引,逐渐形成观点,信奉追求,升华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1)揭示历史美,陶冶学生鉴赏美的情感。历史美是存在的。比如历史中优美的诗词,文化发展中人们生活的改变,社会进步中科技的发展等等。这些,我们应当不断地揭示并展示给学生,培养其审美的意识,陶冶其审美的情感。

(2)为人师表,引导学生的情感继续发展。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同时,教师应该处处起模范表率作用。所谓,“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的言行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对教师所教学课的情感,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品质的形成。事实证明,教师用自己对事业的追求精神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感发展,对历史教学及学生的品质的形成、提升自身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虽然这种教师的情感引导是潜移默化的,但影响却是永恒的。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长期的、广泛的,正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情感教学在教育中的贯穿才能使得教育往者良好道路上发展。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中心“以人为本”,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可分为积极的态度体验和消极的态度体验。人的行为又受情感支配。对教学而言,情感是教学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其本身虽然并不是学生直接学习的内容,却是间接影响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它与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智力因素紧密相连。积极的、良好的情感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因,能激励学生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的效果和保持知识的牢固性,加强想象与思维的生动性和创造性。反之,消极的、不良的情感会影响认识的积极性,降低记忆和思维水平,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情感的培养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强调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一定要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到肯定的反映,满足学生情感上对成功的渴望及自尊的要求,使学生的情感品质得以发展与提高。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教师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良好的语言行动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深入研究并开发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怎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呢?这就是求我们必须按照新的教育观念对我们可样教学进行彻头彻尾的改革。教师要求教学的主宰者、操作者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如果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能鼓舞人呢?”教学过程既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高超的驾驭情感能力,利用自己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例如,当教师一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循偱善诱,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总是用一颗友善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学生也不必担心因自己的问题的冒失和解答的滑稽而受到讥笑和批评,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思维无拘无束,不是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如此教学,学生岂有不愿学及学不好之理?反之,教师讲课伊始,表情冷淡,或木然,或呆板,或随意,言语乏力,服装不整洁,对不专心听讲或答错问题的同学冷嘲热讽,一节课下来,全是训诫式的沉闷,不见一丝情感上的火花,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此教学,岂能成功?

“良好的开端即成功的一半。”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上好第一节化学课是学生今后喜欢并决心 学好这门课的基础。因此每当我接上新班,上第一节化学课时,并不急于讲授课本上的内容,赶教学进度,而是讲化学发展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化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人们的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化学。并补充一些趣味试验,如“魔棒点火,滴水生烟”,讲一些有关化学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趣味故事。一节课下来,声情并茂,跌岩起伏,节奏明快,情感把握自然和谐。我通过这种方式来推销化学,推销自己,使学生对化学钟情,感到化学老师可亲、可敬、可爱,化学课有趣、有味、有用,同时也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志学好化学。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学生开始激发起的兴趣渐渐下降时,课堂上要积极捕捉学生的兴奋点,努力做到每一节课都要设计几个动情点,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运用熏陶、渗透、感染、点化等情感教育的方法,以求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中学化学数理科范畴,作用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培养和发展基本技能;作业也可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已变更完善地规划今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上的不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考的是特有的情感来塑造辛辛学子的灵魂。学生作业的好坏,也是学生学习态度的“缩影”。教师若能在作业批改中恰当地渗透着激励的情感给学生以鼓励,会犹如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发展其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我在平时作业批改中,特别注重书面评语。对于作业优秀或学习有进步的学生,首先肯定其闪光点,然后用由衷的赞美语言进行情感交流,如“思维严密,方法灵活”“让优秀永远伴随着你!”“此题解法真妙!”“志当存高远!”“后来者居上!”等。对于作业书写不认真,敷衍了事,甚至抄袭别人作业的学生,并没有用责问或教训的口气去评语,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抵触心理。中学生是非观念尚不健全,有爱屋及乌的心里,往往由于喜欢某个老师才喜欢某门课。艺术是架于师生情感的桥梁,对这样的学生,在其作业批改中要用艺术的语言进行教育,如“你漏做了一题,能补上吗?”“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相信你一定能掌握这题的解法!”“愿你的化学天天有进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继续努力!”等,这样使学生感到亲切关怀,老师并没有放弃他,看不起他,于是逐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按暗下决心学好这门课,不辜负教师的期望。这样,就可达到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效果。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动力不同,也可以说“差学生”和“好学生”主要差在非智力因素上。学化学的人都知道,中子轰击轴核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教师在作业批改中能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挖掘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差生”也会释放出超乎人们想象的智慧能力。由此可见,作业批改中不可忽视情感教育。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去理解知识、认识世界,得到心

灵的感受和切身体会,掌握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新时代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使

学生在原来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的特长在课外活动中得以充分施展,更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我结合教材内容,经常选择一些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展开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主的活动课,如红砖是由粘土烧制的一种常用建筑材料,红砖的颜色是因为含有氧化铁而造成的。要检验红砖中的氧化铁,只要检验含Fe即可。学完高二《铁》一章内容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我找来一块红砖,组织全班同学到实验室后,分成四个小组,然后展开组内讨论,如何检验出Fe?从使用什么样的药品、仪器到如何操作等方面,于是各小组的同学兴致勃勃,热情洋溢,各抒己见,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激烈的讨论,最后评比出最佳方案。这种活动形式,深受学生们的喜欢,是他们感到所学知识能在生活中应用,或者有助于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和现象,成为活的知识,同时,让他们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增长知识、扩大视野、锻炼能力,受到深刻的生动的思想教育。

情感教学法教学 篇7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感教学,情感因素

1. 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 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 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 对于学生的学习, 尤其是英语学习,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情感具有强度、紧张度、快感度和复杂度四种动力特征, 这四种动力特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两极性:积极体验的增力作用和消极体验的减力作用。积极的情感如自尊、自信、放松, 愉快等能增进学生的学习能量, 从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消极的情感如紧张、焦虑、愤怒、沮丧等则会降低学生的活动能量, 从而导致学习效率的下降。

2. 情感教学的内涵

所谓情感教学从根本含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以完善教学目标, 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从而在教学活动中使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得到和谐的统一。

情感教育是现代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和核心内容, 它在促进学生个性主动和谐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身心潜能、深化学校素质教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以及提高教师教育素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我国古语中就有“亲其师, 信其道”之说, 学生在情感上接纳教师, 在人格上尊重教师, 才能听从他的教诲, 模仿他的言行。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和八十年代, 许多国外语言学者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把情感渗透到语言教学中, 之后的许多语言教学的重大成果, 都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如七八十年代出现的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法、社团语言学习法、自然法、暗示法等。这些教学法都注重把情感因素融入到语言学习中, 使其成为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爱, 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方形也罢, 圆形也罢, 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情感因素进行情感教学, 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

3. 英语情感教学的实施

列宁说:“人类在探索真理时, 积极、肯定的情感起激励促进作用, 消极否定的情感起抑制阻碍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态度、待人接物和工作、生活作风提出严格要求, 用良好的师德风范去感染、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耳濡目染, 进而达到积极情感的潜移默化,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信所有的老师都曾有过这样的体会:当学生喜欢你这门课或者喜欢你这个老师的时候, 他们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从而达到相对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而当学生不喜欢你这门课或者不喜欢你这个老师, 甚至厌恶你的时候, 他们就会对你这门课产生抵制情绪, 从而影响到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致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爱屋及乌”的道理。

3.1 换位思考, 以情唤情,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1.1 尊重爱护学生, 关爱后进生,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要使学生对你这门课产生兴趣, 那么首先得让学生喜欢、信任你这个老师。而要博得学生的信任, 老师首先就得放下架子, 以一颗宽容、仁爱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立场思考, 要学会包容学生, 善待学生的错误。在教学中, 我们要宽容学生的错误, 摸清“病因”, 科学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 激励他们敢于发言, 使他们在安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特别是后进生, 要给他们提供发言的机会, 这样才能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 提高学习效率。

3.1.2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而自信心则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在因学生获得成而产生鼓舞力的地方, 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认为, 某种事物如获得成功容易产生成功感和自我满足的激励感, 会促使人对这类事物更加关心, 并乐意再尝试成功。因此, 唤起学生的自信并进一步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对学生学习的进步能起到较好的作用。

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当学生发觉老师在重视他、赏识他时, 他往往就会有勇气和信心, 学习起来也会特别努力。

3.2 不断充电, 提高自我, 加强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

教师不仅要“诲人不倦”, 更应该“学而不厌”。教师的知识就是通过不断的学习获得的。能为人师, 必有其过人之处。在大学里获得的理论方面的知识, 还需在实践中进一步贯彻、落实、提高。这里不仅仅是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学技巧的提高, 更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师原来拥有的知识必须不断更新才能与时代相合拍, 如互联网、多媒体、办公现代化手段在英语课堂里的应用。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不仅是本学科, 还应该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社会科学等内容, 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有输入才会更好地输出, 精通本专业的基础知识, 旁通相关学科知识, 就能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技能, 把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同时,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总结教育教学规律, 还要进行科学研究, 撰写教学论文, 以理论来指导实践, 增强教学效果, 使自己成为一个学者型的教师, 而不仅仅是一名教书匠。卢梭曾说:“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 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 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3.3 身体力行, 以情感人, 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我的以经验》中写道:“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 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提出:信息的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可见, 情感在信息表达中是多么重要。

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 而他人的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这个人的情感, 这就是情感互动。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积极健康的情感, 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这要求我们对工作要充满激情, 首先要热爱教学这份工作, 热爱英语学科, 更要热爱学生。教师对工作的执著, 对英语学科的热爱, 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情感。而学生的积极进取反过来又感染教师, 并形成良性循环, 对后续的教与学起很大的促进作用。可见, 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高昂的激情、愉悦的心情上好每一节课。

如何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我认为, 上课前几分钟的warming up activities至关重要。教师可以以热情、和蔼的相关问候语句开始, 如How are you feeling today?How are you?What’s the date today?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What’s up?等等, 同时穿插一些小诗、顺口溜的学唱背诵等也不错, 通常也可采用一些谜语、国内外的新闻、笑话、校园文化、佚事趣闻等比较有深度的内容。如果层次高一点的话, 也可以把影评、书评、体育新闻、时事评论等有深度的内容加入到原来已经熟悉的warming up activities之中。

3.4 研究教材, 挖掘情感。

课本是情感教育的重要载体。英语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素材, 这是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学生的内心是一片汹涌的大海, 从来没有平静过, 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 强烈的感情共鸣, 适时的情感发泄。因此, 英语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以情导情, 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 引发学生的情感, 使之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而理解课文、发展情感。

3.5 创设情境, 参与体验, 丰富情感。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英语交际离不开情境, 情境激起交际意图。创设情境有多种手段, 例如, 角色扮演就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 去体验课文中各角色表达的情感。

3.6 培养高尚情操。

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情感。英语学科的特点就在于以形象思维和情感思维为先导, 发散性和可塑性强, 学生个人的态度、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与情感有关的人格因素等, 无不影响英语的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 既做“经师”, 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 开发智力, 又为“人师”, 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以促进英语学习。要在教学及生活中, 教育学生时刻以积极的生活态度, 乐观向上的精神, 高尚的审美情操, 高涨的情绪, 稳定的心境, 面对生活和学习。

在课文的教学中, 要注重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中。学习Einstein, Madame Curie等伟人对科学执著追求、一丝不苟的态度, 以科学家的高贵品质激励学生们学习。尤其是居里夫人用来表述她思想的一段文字给学生极大的启示。让学生背诵这段话, 让他们把居里夫人作为学习的楷模。居里夫人的话:“Life is not easy for any of us.We must work, and above all we must believe in ourselves.We must believe that each of us is 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 and that when we discover what this something is, we must work hard at it until we succeed.”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要充满信心, 朝着目标执著前进, 才能成功。这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扩大学生的视野, 而且能使学生从各种人物身上学到做人的道理, 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4. 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表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到另一个头脑, 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情感教育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关注情感教育, 用我们的真诚去关怀每一个学生。

参考文献

[1]程晓棠.情感与语言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意大利]德·亚米契斯.爱的教育.

[3]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4]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外语界, 2002, 6.

[5]闫传海, 张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外语界, 2002, 5.

关注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学 篇8

一、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缺失性需求(或叫生存需求)和成长需求;人的需求层次中最低层次的四个需求(基本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自尊需求)属于第一大类,这些需求与维持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平衡有关;处在上端的三种需求(认知需求,美学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第二大类,它们与实现个体的认知和美学潜能有关。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第二类需求的满足,这是因为他们的低层次需求常常还没有得到满足。需求理论对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们认识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更基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使我们懂得创造安全感对学习者的重要性,也帮助我们设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和美学需要。

罗杰斯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他特别强调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热忱地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防御性学习,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人本主义对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启示是: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

传统教学忽视情感因素,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在狭隘的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之中,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予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其他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把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起来。情感因素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要充满热情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助的学习环境,因为这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教师的情感就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心。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是导师、父母兄姐、朋友多重身份的复合体。教师处处平等待人,以爱心感人,以善言动人,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迸发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喜欢、愉快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

(二)营造民主、平等、合作、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影响。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优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呆板、乏味、严肃、紧张的氛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师生的消极心理,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反馈的过程,又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存在着多方面、全方位的情感交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幽默的话语进行教学,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听课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就会好。反之,教师的情感干瘪,学生就会味同嚼蜡,兴趣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作用,相得益彩,有利于课堂学习交流气氛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理解、宽容、尊重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及学习策略与动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不同的进步速度,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考虑每个人的情绪空间。学生难免犯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冷嘲热讽,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最为宝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通过诱导的方式,讲清道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四)教师要学会控制与调节。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的情况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节与控制。另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把与教学无关的所有情绪和念头暂时封存起来,绝不能让自己的心境影响课堂教学。而且当教师面对各种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偶发事件导致的消极情绪笼罩课堂。

(五)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表扬通常比批评更有效,应尽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赋予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2]王立非.现代外语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威廉斯.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情感教学法教学 篇9

舞蹈艺术作为一种表演艺术, 它也是一种情感活动, 各种舞蹈无不表现人的某种情感, 即使一些哲学意味很重的舞蹈, 也隐含着舞蹈家某种潜在的情感, 这个特点使它在教学时也充满了情感性。所以, 舞蹈学科必须以情感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一、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艺术, 是由人的身体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情感, 是从两层意义上说的:

1、舞蹈本身包含着情感

人们或许不怀疑在组合中有情感色彩, 但对一些枯燥无味的纯技术训练, 可能就会犹豫了。其实, 一个富有表现天才的舞蹈学生, 简单的一个准备动作, 一个不断重复的跳跃, 他都会去努力赋予它以某种内涵。教师总是在训练中要求学生“要充满音乐”, “要灌满音乐”, “要有感觉”, “要注意呼吸”等等, 这都是一种情感启示。只不过不是某种确切的, 戏剧性情感, 而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情感。

2、舞蹈教学过程, 师生间始终处在情感交流中

或是融洽合作的顺向情感交流, 或是严厉要求形成的逆向情感刺激, 都说明这种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教与学的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的关系, 就是靠情感交流来维系的。

由于舞蹈教学的这种特点, 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舞蹈学习的质量。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种艺术享受, 一种给予我们带来激励的实践;和上述相反, 则整个课堂气氛会变得乏味, 只会使学们感到大厌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 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关心学生, 就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在这基础上, 激发学生尊敬教师, 从而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 这种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双向交流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内因和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

二、舞蹈教学过程的注意事项

幼师的舞蹈教学内容多, 时间短, 且学生基础差, 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对面模仿, 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让他们体会, 这样在教学中容易充满批评和指责, 使学生难以忍受, 导致厌学心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

1、生动再现, 动之以情

审美教育是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而人们的审美带有很大的情感性, 舞蹈艺术的情感性不是靠理的说教进行“灌输”的, 而是靠舞姿等人体形象的“感染”来实现的, 这正是舞蹈与其它学科的重要区别。学生在舞蹈训练中, 通过手、眼、身、法、步及技巧等手段来感受舞蹈世界的美。在舞蹈形象的感染下, 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做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中使心灵得到净化, 思想得到提高。正是舞蹈艺术这一特点, 要求我们在进行舞蹈教学时, 应注重贯彻情感性教学原则, 使教学内容“舞蹈化”、“情感化”, 使学生感到上一节课就是一次美好的艺术享受。而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必须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情与景, 创造性地把舞蹈形象再现给学生, 使学生“动情”, 从而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2、耐心细致, 反复示范

我国著明舞蹈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一书中, 指出“一个舞蹈教师的心理品格, 可以概括为三‘心’。一是‘热心’, 二是‘爱心’, 三是‘耐心’。热心指对舞蹈教育事业的无比热忱;爱心指对学生充满了无比的热爱之情, 耐心则是指舞蹈教学的坚强毅力与韧性”。舞蹈由于它身的学科特点, 在心理品格方面, 耐心就显得尤为重要。

幼师学生由于年龄关系, 思维尚未形成定势, 从认知的确立到固定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授课时需要一遍地开花遍耐心讲解, 甚至要挨个扶着、把着, 让学生直观切实地体会到动作的感觉。如在舞蹈基训中学生很难准确做到肌肉收紧, 而内心感觉开阔舒展, 表情自然放松, 这就要求教师反复提醒, 逐个把关。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 也需要每个动作, 每个感觉, 反复讲解, 反复示范, 甚至可以让在学生在示范中用手感觉一些动作的细小的、内在的变化。这样一来, 学生的体会比较直观真切, 掌握动作也就较快速、准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心急气燥, 只浮于表面, 造成的负面影响只能是急功近利、得不偿失。

3、言传身教, 情感交流

幼师生入学前没有接触过舞蹈, 对舞蹈只知其表现也的动作优美、好看, 而不知舞蹈训练是一个艰苦而又带有强制性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 分析要领, 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 这样不仅让学生对舞蹈作品有全面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尊敬、佩服的心理, 使教师的威信一开始就树立起来, 培养学生喜欢舞蹈、尊敬教师的情感。

4、理解信任, 情感发展

爱学生首先必须信任学生, 想念每个学生都是上进的, 期望得到老的赞成扬、肯定。学生通过训练和刻苦学习, 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成功。在这个阶段, 我们应该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和氛围,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受到关怀、尊重。当他们取得成绩时, 马上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当他们失败时,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不挖苦讽刺, 相信经过努力, 一定取得成功。如能经常关心爱护她们, 帮助她们解决思想上、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古人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作为一个舞蹈教师应学会以真挚、强烈的情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以情感为主线, 寓情感于舞蹈教学之中, 只有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 教师要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生的情感, 启发学生不只是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性, 准确把握舞蹈风格, 还要将浓郁的情感融入在舞蹈中。摆脱机械麻木的动作模仿, 注意发挥“情”的作用, 用情节假设、情感提示等方式, “以形带情, 以情带舞”。

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为他们创设体验平台, 以此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可以多组织学生欣赏优秀舞蹈节目影像资料, 在节目播出的同时, 教师根据舞蹈的主题做一些分析讲解, 使学生的情感与舞者产生共鸣。

舞蹈教育, 必须“以情动情”, 以情才能感人, 然后才能“乐在其中”, “美在其中”。舞蹈的“情”不是单纯用在外表之上的, 而是用感情发展动作。舞蹈教育可以锻炼和培养少儿的群体意识, 舞蹈表演可以培育少儿的艺术美感, 提高少儿欣赏能力, 也增强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想象, 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摘要:舞蹈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 舞蹈情感是舞蹈的生命力之所在。情感是知识向智力转化的动力, 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桥梁, 是人格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深刻感知舞蹈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并让学生把舞蹈情感和舞蹈动作融合起来, 舞蹈才能够真正被上升到艺术的高度。文章把舞蹈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情感作为探索目标。

关键词:舞蹈,情感,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昭.让舞蹈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道风景[J].舞蹈, 2008, (10) .

情感教学法教学 篇10

一、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情感

邓小平通知曾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其中, 和平是基础, 发展则是关键。要想发展经济, 首先需要有一个较为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在历史教学中, 历史教师有义务对学社渗透追求和平、珍爱和平的教育意识。例如, 在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一节内容时, 笔者指导学生合作探究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的影响, 先是让学生出示了课前收集整理到的有关二战影响的数据, 接着再让学生根据数据表展开讨论, 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 最后再由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通过讨论, 学生深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与损失。另外, 笔者还提议让学生各抒己见, 谈谈战争给和平时代的我们带来的启示。很多学生都结合了最近难民潮谈到“战争是残酷的, 我们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本节教学有效唤醒了学生追求和平、珍爱和平的强烈感情。

二、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营造历史氛围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与深化, 情感教育逐渐成为了初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因此, 教师在输入知识信息的同时, 也不要忘记给学生输入情感信息。例如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活动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 然后再牢牢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 把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出来,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结合学生实际, 从学生现有的水平出发, 实施鼓励性评价, 营造民主平等课堂气氛, 让师生处在情感交流的友好氛围中。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情感, 才能更好地带动、感染学生, 促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 创造出鲜活的历史情境, 然后再营造出感人的历史氛围。例如, 在分析《中英鸦片战争》这节知识时, 在备课环节, 教师就应把握住不同的情感因子:第一, 对清政府妥协的痛恨, 对琦善、弈山、牛鉴等贪生怕死之辈的愤慨;第二, 对关天培、葛云飞、陈化成以及三元里人民爱国精神的敬仰。结合正反两点,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合理发挥, 让学生沉浸在情感的洗礼当中, 或愤怒, 或感动, 或欢呼,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情绪高涨。

三、善用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言可以说是所有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对情感的交流、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等都依赖于语言的发挥。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首先, 历史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 以此来带动学生的情感。具体要做到:授课时, 保证语言的准确性, 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另外, 要仔细观察学生在情感交流过程中的措辞, 既要加强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 在丰富教学内容、输入历史知识的同时, 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其次, 教师也要掌握好语速、措辞等细节。由于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情感转型期, 对外界一切新鲜事物都非常好奇且敏感, 因此, 教师在实际教学时, 一定要避免因语言应用不当而伤到学生的自尊。要科学合理地使用语言, 只有这样, 才能感染到每一位学生,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除此之外, 历史教师还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 在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下, 学生自然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 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提高。

四、借助社会热点让学生关注历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也在逐渐加宽。学生都希望及时了解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新闻以及大家都比较关注的热点现象, 都渴望倾吐、交流。历史教师在教学时, 就要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度, 想方设法将教学内容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 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将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这样, 既能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交流, 还能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另外, 还可以以热点问题作为媒介, 促进学生对与之相关的一些历史现象与问题的积极探究。

情感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渗透情感因素, 开展情感教学, 主要是以对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为指导思想与教育目标的。在实际教学中, 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讲究策略, 慢慢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创新以及不断探索的精神。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在情感之间的调节与启发中使学生了解其意义和方法, 使其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 并且努力奉行。”因此, 在历史教学中, 唯有真正达到情感教学的“情意合一”, 才能真正体现出情感教学的初衷。

摘要:初中历史教材作为渗透情感教育、渗透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肩负着重要使命。可以说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 历史教材中有着广阔且生动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民族情感等方面的素材, 教师在教学中, 要善于将这些素材挖掘出来, 科学引导学生, 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那么如何才能将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挖掘出来, 如何加强情感教育呢?笔者从以下四点加以阐释。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渗透要点

参考文献

[1]马林.浅议如何实现历史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J].才智, 2009.

[2]孟丽荣.如何发掘和利用初中历史教材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 (11) .

[3]魏春灵.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学历史教学, 2010 (6) .

[4]范守凤.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研, 2010 (3) .

[5]王芳.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1) .

上一篇:室内温湿度下一篇:新课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