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2024-05-22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精选十篇)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情感教育,作用

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培养综合运用的能力, 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 学生的情感受到熏陶和影响, 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良好的情感教育的必然结果就是通过实际的课堂教学, 学生与教师间建立起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形成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师生之间的生信任感、 亲切感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1]

一、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1.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

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的情感, 主要指的是学习者对数学和数学教学所持的一种态度, 学生对整个学科的情感对其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来看, 积极的情感态度在激发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2]

2. 在数学教学中情感对于思维的影响

数学教学作为一种语言的学习活动, 本身是离不开思维的。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逐渐具备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语言思维的形成过程中, 情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3]

二、 目前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情感教育属于当下倡导的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实践中, 情感教育却常常被忽视, 情感教育无效实施且未得到广泛应用等问题也普遍存在。

1. 理念上的忽视

很多时候在当下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是缺失的。很多时候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发展。[4]

2. 具体实施中未得到广泛应用

数学教学中因为教材的不断更换以及教学方法的变化多样, 很多情感教育的效果收效甚微。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过分重视教材、教学方法这些客观因素, 而对于情感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 即使应用了一些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但是却应用得不深入、不彻底, 很难做到知识同教师、学生主体相结合。

三、 数学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践行情感教育

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不但要求自己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 同时还需要具有高尚的情感品质。具体为:

1. 不断学习扩充自身知识体系

作为 “授业” 和 “解惑” 的教师, 尤其是数学教师更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 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 不断学习。教师将自己的学识与所教的内容融会贯通, 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的特点, 让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而有趣。这样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就会更为易于理解, 也更乐于接受。

2. 不断提升自身情感修养

教师作为教育者, 要以爱子之心去爱学生, 要以教子之诚去育人。要具有一股爱学生的真情, 热爱、关怀学生,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对教师工作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就能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

3. 创设情境, 注意鼓励和评价

教师通过创设一些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 在学习一些有关职业的数学词汇和语句用法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求职面试的情境。这样不仅传授了课文内容, 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有效调动, 合作、交流的情感态度也会得以提升。另一方面, 学生是渴望成功的。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做到关心学生、赏识学生, 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自身的情感调动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信任和赞许, 通过这样的鼓励和赞许, 让每个学生都有追求上进的愿望。[5]

总的来说,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当然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学科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灵活应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屈晓梅.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考试周刊, 2007 (03) :67.

[2]赵世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好情感教育的作用[J].学周刊, 2015 (29) :86.

[3]冯永丽.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04) :71.

加强语文学科中的情感教学 篇2

——由《城南旧事(教学思想、教学实践经验交流)》所想到的树强中学:张娟

暑期参加了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由《城南旧事(教学思想、教学实践经验交流)》所想到的,谈谈自己的想法。《城南旧事》表现的所有事件都是小英子的所见所闻,基本上做到凡是英子看不到的东西不拍。透过小英子的视角,影片给观众展示了20世纪20年代旧北京的一幕幕的生活图景,如小英子眼中的宋妈的遭遇和自己上学的情景。另外,儿童的视角是一个天真无邪的视角,区别于成人视角,她的所见所闻所感都是发自内心,并不会由于尘世的困扰而刻意躲避或强调某些事情。从这个角度而言,采取小英子的视角也能使观众获取更强烈的真实感。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了当今的学生亲情淡漠,不知感恩已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虽然和社会风气、网络影响、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说没有我们的责任。特别是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就更应该在这些方面作出努力。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难道教育出来的就是一些自私自利,唯我至尊,没有感情的高科技“机器人”,如果是这样,应该是我们做语文老师的悲哀!因而,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课堂,更应该是弘扬人文精神,传承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课堂。我觉得学习了这些材料给我启迪最大的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情感道德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

(一)知识积累和道德教育相结合。每一堂语文课,只要有机会

我就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德育教育的小故事,让故事里闪光的精神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在一次学生练习中,我发现了一个词——囊萤映雪,于是我就让学生回去了解这个词的意思,搜集有关这个词的典故,同时还要求学生在搜集与此意义相同的一些词,并把搜集过程、读后感受写在日记中。任务布置下去,学生兴致很高,第二天,学生不但搜集到了与此相同的如:百里负米、鹿乳奉亲、孔融让梨、凿壁偷光„„这样的故事,还写出了这些故事给自己带来的思考和启发。这样既积累了语言又锻炼了写作还加强了思想教育,可以说是一举三得。所以,对于我们学生不能缺少的这些精神食粮,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适时的添加、引申,天长日久,就会形成一种习惯,作为老师在讲到一定的地方,就会联想到一些和文章有关的道德思想教育故事讲给学生,作为学生,他不但愿意听,也愿意随着老师的思路想下去,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养成善于积累的习惯,无形中所学文章的内涵也一目了然,学生在美的熏陶和教育中深化了文化底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还有一点是语文教学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中,结合学校政教处的诗文诵读活动,让学生积极投稿,在活动中许多同学获得了“小诗人”证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多方面推荐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尽量扩大学生阅读面。作为语文老师,我们都知道,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和大量课外阅读是分不开的,但是,让学生能会读书、自觉地去读书、喜欢去读书、用心去读书又是不容易的,对此,我可以说是动了许多脑筋。⑴、做好读书的准备。①激发学生读书的决心和好奇心。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个积

累本,在积累本上都摘抄着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唯有读书,才能让有限的生命过得充实富有、多姿多彩;唯有读书,才能让有限的生命飘溢着浓郁的清香,闪耀出无限的光辉;也唯有读书,才能提高生命的质量,让生命增值。我们无法丈量自己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生命的宽度。因为,一本让人受益的好书,就是一次生命的拓展,他带给我们的是无穷的乐趣与充实。”这句话不但写在了学生的本子上还写在了学生的心里。学生读书的决心在心里生根发芽。教材中有许多美文,更有许多著名的作者,在上课时我就利用这些美文和作者激发学生读书的好奇心。如:讲到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就向学生推荐《朝花夕拾》;讲到林海音《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就向学生推荐《城南旧事》;讲到冰心的《小桔灯》就向学生推荐冰心的散文集;讲到泰戈尔的散文诗,就向学生推荐《泰戈尔诗集》„„并且一定要从里面选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几句优美的语言说给学生,激起他们读这几本书的愿望。②帮助学生确定所读书目。我把新课程标准中确定的学生必读书目印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书目的要求,有选择的阅读。先读自己喜欢的,再读老师建议读的;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全读,也允许有选择的读。刚才说的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的,要真正让学生把书读好,最主要的还是下面的几点⑵明确读书的要求。让学生读书特别是刚开始读书,必须有要求:一般要求每两周读一本书,你想读什么书必须在小组长那里做好记录,必须摘抄两页好句子或写读书的点滴感受,写出一篇读书笔记。⑶检查读书的效果。一是检查学生的积累本和读书笔记,再就是每隔一周的读书交

流会,即:“阅读汇报课”。积累本主要是由组长检查,教师抽查;“阅读汇报课”每两周一次,让学生自己主持,方法自己定,只是给他们一些指导和补充。方法上有时是小组轮流,有时是学生推荐,也有时是毛遂自荐„„主要内容是学生汇报这一阶段自己读的什么书,这本书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感触,甚至是几句好句子,一个片段,一点心情,什么都行。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难度,学生一是说的肤浅二是都怕说不好,后来渐渐的习惯了,而且也说的有模有样的了。有的教师可能觉得上课时间太紧,有学不完课程的感觉,根本拿不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我觉得在上课上根据情况可以进行精讲和略讲相结合,尝试性的进行单元学习,把一个单元分类进行学习,就是前面我讲到的那种学习方法,这样可以缩短授课时间,把余下的时间用来让学生读书。

感受数学美:学科情感培养的关键 篇3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它结构的完整、图形的对称、布局的合理、形式的简洁,无不体现出数学中美的因素。

1.数学的对称美——两岸青山相对出。

无论是数字的内在对称,还是在自然界中,大凡美的东西都具有对称性。数学几何中的圆、椭圆、双曲线具备这样的特征。

当然除了几何的直观感受,面对抽象的数字求解,对称美依旧可以在数学课堂上被学生发现。例如在推理数字算法时:

9×9=81

99×99=9801

……

99999×99999=9999800001

算式整齐匀称和谐对称,给人以美的感受,这让学生对数字探索与推导自然充满兴趣。

2.数学的和谐美——淡妆浓抹总相宜。

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而0.618的黄金比例是数学赋予美学的一个经典定义。

从巴黎圣母院到北京故宫的构图,从女神维纳斯的绝美身段到人的脑电图波的高低频率之比,0.618似乎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若教师用心、用智慧深层次地去挖掘,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类比、归纳,那么黄金比例将会成为学生审美的新标尺。

3.数学的奇异美——塞下秋来风景异。

三角形,极为普通,若要仔细研究,“心”的演绎将会在学生心中大放异彩。

三条中线交于一点,我们称之为“重心”;三条高交于一点,我们称之为“垂心”;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我们称之为“外心”;三条内角平分线也交于一点,我们称之为“内心”;当这个三角形为“正三角形”时,它们的所有“心”都在一点汇聚。若教师能用心将这些“心”故事化地授予学生,“塞下秋来风景异”,学生定会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4.数学的数字美——一枝红杏出墙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诗句出现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定会觉得奇怪。但若是以数学的眼光剖析这首诗的话,数字起到的对比和衬托作用,定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字的重要性。

数学的数字美,颇有红杏枝桠不断向外蔓延生长的势头,让墙外的人臆想数学的曼妙。

数学的美育价值,愈来愈被教育界所注目,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是数学审美教育的目的之一,而审美主体(学生)从审美对象(数学)中获得美感的“桥梁”就是数学教师,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引导学生像数学家们那样探索、发现,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美的享受,那么我们就会不断深入其中,欣赏美和创造美。

长期以来,学科教育太过功利化,片面追求实用性和高效率,没有做到美育浸润的效果,这是非常遗憾的。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学生“美”的引导者、情感意志与信念的启迪者,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从为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更新教育理念,捕捉时机,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美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情感。这既实现了有效教学,又实施了素质教育,还回归了教育本真。何乐而不为?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4

一、挖掘内容生活性, 设置趣味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情感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情感是开展各项活动的源动力”。众所周知, 数学是一门生活性浓厚的数学学科, 来源于现实生活, 又时时处处服务于生活。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充满浓厚的兴趣, 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感。但长期以来, 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 为追求升学率, 往往忽视学生内在学习情感的培养, 采用强制灌输方式, 致使学生被动学习, 成为学习知识的“工具”。这就要求, 初中数学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变为感知数学生活特性, 感受数学学习快乐的过程, 将与教学内容密切关联, 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知识, 运用生活性的教学情境进行呈现, 使学生学生在感知和体悟问题情境中心, 产生良好学习情感, 实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如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 教师设置“现在有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12厘米等不同长度的木棒, 选取其中的3根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动手的过程中, 感知和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内涵, 产生积极地学习情感;又如在“梯形”知识教学时, 教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人们在开凿水渠时, 会将两边的护坡设计成梯形的形状”问题, 使学生自然而然的产生好奇心理, 自主进入到问题探究过程中, 实现了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有效培养。

二、放大问题发散性, 开展多样问题教学, 享受问题解答过程快乐

问题作为学科内容的有效概括和知识点的高度浓缩, 问题的有效解答在一定层面上反映着人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通过对问题教学过程的分析, 可以发现,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消极懈怠的心理, 其根源在于学生未能掌握问题解答的要领和方法, 不能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 失去解答问题的信心和快乐, 享受不到解题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抓住数学问题这一有效载体, 发挥数学问题所具有的形式上的多样性, 解答方式上的灵活性和解题思路上的丰富性等特点, 设置具有典型特征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开展问题分析、思考、解答活动, 并教会学生进行相关类型问题解答的根本方法和基本要领, 实现问题解答过程的有效开展, 从而为进行相似类型问题解答提供方法经验, 提升解题的效率, 使学生将解决问题的过程作为享受劳动成果的过程。

问题:已知:如图, 在△ABC中, BE⊥AD, CF⊥AD, 垂足分别为点E、F。 (1) 若AD是△ABC的中线, 则BE与CF相等吗? (2) 若BE=CF, 则AD是△ABC的中线吗?为什么?

教师在进行上述问题教学时, 通过以往教学经验发现, 由于该此类型问题是涉及“全等三角形”方面的知识, 该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严密性, 学生很能掌握解题的“诀窍”, 心里产生消极心理。这时教师改变传统教师“一统天下”的模式, 采用“教师引导, 学生探究”形式进行该问题的解答活动。引导学生找出该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要解答问题, 然后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找出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内容, 再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初步分析, 最后教师指明该问题解答的关键和要领在于:“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知识”, 从而得到进行该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和要领, 为以后更好开展学习活动打下方法基础, 更加坚定了自主学习活动的信心。

三、凸显教学互动性, 实施双向互动环节, 树立高效优秀学习品质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的双向过程。由于学生学习能力还没有完全养成, 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问题和不足, 加之学生不能对自身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及时全面的了解, 致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和学习习惯得不到有效改正。此时, 教师就可以发挥教学活动的互动特性, 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要求, 在适当教学环节设置师生互动的充足空间, 围绕某一问题、某一性质、某一观点, 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互动交流活动, 通过引导学生“说”观点、“说”思路、“说”见解, 呈现出自身学习活动中的不足, 并通过“二次评价”, 全面客观及时的认识自身学习活动中的不足, 进行实时改正, 从而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总之, 良好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基石和条件。初中数学教师既要做知识传授的“施教者”, 更要做好情感激发“心理师”, 使学生在教师良好教学方式的引导下, 实现学习情感的有效升华和学习成效的显著提升。

摘要:培育“美好的数学情感”, 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具有的教学观念, 也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文根据新课标要求, 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情感的培养, 从三方面进行了初步阐述。

有效教学 数学学科作业 篇5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理想与追求。自教学活动诞生以来,大量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就一直在努力研究和探索降低教学所耗、增大教学所得。请您从教学目标(强调教学要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评判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行为(以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分析有效教学的内涵)、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取向界定有效教学,认为有效教学能够有效地实现学生各方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等角度,用您上过的一节课例阐述您的有效教学研究成果。

要求:

1.用自己的真实课例展示有效教学理念,字数在1000以上; 2.注意文稿备份,如果上传不成功或出现差错在要求时间内重新上传;

3.不能抄袭,否则按不合格处理。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而关注的心理基础则是尊重,尊重是人文、平等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交往中的素质要求,是诚信,关爱,协作等品质的形成基础。教师尊重学生,是实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前提,没有尊重学生,课改无从进行。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

提出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核心思想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惟一指标。

教学理念

●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选自《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教学途径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实施有效教学,最关键的因素是教师。当前,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一是观念旧,拿着新教材,唱着过去的歌谣。二有惰性,常有“拿来主义”,鲜有创新精神。三是关注点有偏差,教学时只关注教,忽视学生的动态生成。四是反思少。

鉴于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教师在以下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对于教师来说,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应该是基本的素质要求。在推行新课程中,教师必须以新观念来实施新课程。

2.丰富个人知识储备。课堂上,如果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缺乏深度广度,那么教学就会肤浅,学生学习就无法深入。可见,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知识的厚度增加了,课堂就能深入浅出,左右逢源。

3.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2] 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

做法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提高实效性。[1]

(一)课前的有效准备

大凡成功的课必定是充分准备的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有效的备课必须体现出:

目标的有效:清晰、简明。目标是方向,方向正确才能保证有的放矢,教学目标的高、多、空只能使教学任务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内容的有效:适量、适度。一节课教师讲多少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讲多了学生嚼不烂,讲少了学生又不够吃。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

教法的有效:灵活、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方有效。

(二)课堂的有效组织 这一环节,教师要做到:

语言组织准确、简练。纵观那些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课,无一例外都是教师的喋喋不休、啰里啰嗦挤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一个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组织教学语言,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时间组织恰到好处。教学各部分的时间分配,教者在备课时应预计,讲课时要调控。但有时候,因为课堂上不变的因素较多,也许不是重点内容的教学却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候,教者一定要站在整堂课的角度来安排时间。不言而喻,课堂教学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越好,浪费的时间越少,课的密度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

教学组织面向全体学生。一位好的教师应该得到全体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一位好的教师应该使所有学生都受益。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

(三)课后的有效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提升三种教学能力

(一)课堂调控能力。

上课是个动态的过程,课堂上许多生成性东西不可预见。面对课前没有估计到的这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改变既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并保持在教学活动上。

(二)信息反馈能力

课堂教学反馈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站在讲台就是思想,就是智慧。这种思想与智慧,需要教师及时捕捉来自于学生的各种信息,通过分析,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从而引发新的学习。

(三)评价指引能力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6

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和改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特别是情感因素。从教学理论和常期教学实践中可总结出,要想提高物理课堂效果,关键是让学生对学习物理充满兴趣和信心。进而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

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认知性学习的同时也进行着情感性的学习和交流,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教师在教学中如能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好,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把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所取得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不要过分地对学生进行责备,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学生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真爱和亲近感,清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慌心理。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课堂中的情感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的情感,那么就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不仅存在于课堂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使学生知道物理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产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责任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学生介绍现代科技的新成就、新发明、新创造以及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如原子能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发电站的建立;结合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神舟七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着陆,介绍航天技术与人造卫星等,以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兴趣;结合教材内容讲述物理学史和中外物理学家用毕生精力去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探索的事迹,使学生萌发献身科学的愿望;另外,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教师要结合教材,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从实验中获得数据,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而从中总结出规律。通过学生自身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的现象,得出规律,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满足,从而调动学习和积极性。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强化情知教学,以情带知,知性统一,才能把学生心理的全部功能真正地启动起来,使学生自觉、主动地钻研物理,提高学习成绩。

三、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检测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把握试题难易度,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学不好,要让他们从考试结果中,知道自己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学习物理的内在情感动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规律,同时要动之以情耐心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心理研究,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克服和排除影响学生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以满腔的激情和信心投入到物理学习中,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7

一、精心设计活动, 让学生在体验中播撒真情

【教学案例】一位老师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中的《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时, 他选取了全球较为缺乏的水资源这个点, 采用“切苹果”游戏, 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水资源的稀缺, 从而激发珍惜水资源之情, 具体环节如下:

师:有人说,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尤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 那地球上所有的淡水, 人们都可以直接拿来用吗?

师:答案是不能。 (出示课件) 因为人类大部分的水都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南极和北极, 而在我们身边已有一部分水被污染和破坏掉了。那么, 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到底有多少呢?下面, 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教师出示一只苹果。

师:假如这个苹果就是我们全球的淡水总量, 那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其中多少呢? (学生小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 教师和学生一起切苹果, 每切一次就郑重地告诉他们现在切去了雪山, 切去了水蒸气, 切去了地下水……直到切到1/16。

师:我用精确的数据告诉你们答案吧, 人类可用的水只有0.3%, 相当于你们手中的这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切下来吧, 说说有什么感想。 (再进行小组讨论)

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可能用的水却这么少, 那中国呢?淡水资源的占有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4呢!请把中国人用的水切下来。 (让学生谈感受)

此时, 就有学生说:“老师, 不能再切了!”“老师, 再切下去我们就没水喝了。”

师:再切慈溪人用的水, 你忍心切吗?

【反思】课中, 教师让学生动手切苹果, 来了解我们可用的淡水资源, 看着手中的苹果渐渐变小, 只剩下可怜的薄薄的一层苹果皮, 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水资源极其匮乏的心痛, 这种情感是真实的, 再加上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 学生的思想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升华, 情感得到了培养, 认识得到了提高。他们深刻地认识到淡水资源的可贵, 节水的重要性、紧迫性, 如果不节约用水, 人类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教师用直观形象的苹果代替了简单生硬的讲解, 使道德教育根植于心。

除了游戏体验, 我们还可以创设其他情境, 如角色扮演、观看视频、故事演讲等, 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以达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效果。

二、合理利用资源, 让学生在震撼中融入真情

【教学案例】有位老师在执教浙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西部大开发》中有个片段:

交流西部大开发工程:

师:昨天, 老师请你们调查了西部大开发具体有哪些工程, 现在谁来说一说?

生1:三峡工程 (生具体介绍)

生2:西电东送 (具体介绍后, 师出示图片)

师:西电东送指什么? (生读)

师:西电东送给东部带来了什么?给西部又带来了什么?生具体介绍后, 师出示天然气图片。

师:天然气可以干什么?老师做了调查, 慈溪有27000户用上了天然气。天然气有什么优点?也为西部带去了什么?

师:还有什么工程? (出示图片:青藏高原) 你对青藏高原有那些了解?美国旅行家保罗·泰鲁说过:“有昆仑山脉在, 铁路永远到不了拉萨。”被他说中了吗?

师出示青藏铁路, 具体介绍 (引出天路) 歌唱家韩红把这首歌唱红了……唱出了……唱出了……

让我们重温这首歌, 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

师:上面这些工程只是西部大开发工程中的一部分, 还有公路建设工程, 机场建设工程……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张特殊的图片, 师出示照片, 照片中这位戴着红领巾的老师今天就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 (这时, 听课席上已在窃窃私语:这不是杨存凡老师吗?有的已兴奋地鼓起掌来) , 他就是我们教研员杨存凡老师, 2001年, 杨老师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支援西部教育的号召, 第一批赴贵州雷山县支教, 现在, 我们欢迎杨老师上台作集体介绍……

【反思】因为亲身经历了支教工作, 所以杨老师在述说时显得激动不已, 饱含深情, 可这激动却又是那样自然。在听杨老师介绍时, 学生们异常安静, 他们在倾听, 他们在思考, 他们更被身边这位可敬的杨老师感动着。此时无声胜有声, 笔者可以感受到安静背后孩子们不平静的心情, 他们的内心正在掀起情感的波澜。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着, 被杨老师发自心底的情真意切的呼喊牵引着, 试问, 这样的教学又怎能没有实效呢?这一资源成了本堂课最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怎么也没有想到, 看似熟悉平常的资源却这样出彩。

可惜的是, 我们常常把身边这些熟悉的而又极具宝贵的资源弃之一旁, 而挖空心思地去寻找其他资源, 结果找来的资源却远离学生生活实际。这堂课给了我们全体听课老师一个很好的启示。

三、及时把握生成, 让学生在剖析中感受真情

【教学案例】笔者在上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的《放眼现代世界》中有这样一个片断设计:

师:我现在想做一项小调查。 (大屏幕出示:请你选择你最想去国外干什么?A.学习B.工作C.旅游)

学生作了选择, 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出国学习组、出国工作组、出国旅游组, 并到候机厅排队。这时, 有4位学生仍坐在座位上, 他们是想留在国内?这是我预先所没有想到的, 这不是明摆着给我添乱吗?可转眼一想, 坐着的学生有他们自己独特的想法, 我何不把他们的想法暴露出来呢?于是, 我连忙采访这4位学生:“你为什么不想去国外?”他们都纷纷表示想留在国内建设自己的祖国, 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想法, 对他们有着这样一颗爱国之心表示赞赏。随即, 我又采访了想出国学习、工作、旅游的学生, 这些学生表示想在国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于是, 我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赞扬了他们, 此时, 4位学生的想法也有了改变。在随后的教学环节中, 我邀请4位学生分别加入上述3个小组, 学生十分情愿地加入了上述3个小组。在他们看来, 面向世界, 放眼世界, 然后报效祖国, 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反思】课后, 我庆幸自己及时地把握住了课堂生成这个契机, 采访不同想法的学生, 在采访中, 在师生的相互活动过程中, 在真实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心灵得到了碰撞。此时, 不需要教师华丽的词藻, 不需要教师反复的劝说,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 学生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同时, 使学生从小树立面向世界, 放眼世界的雄心壮志, 也使教学目标得以全面落实。

教学处处皆生成, 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这些俯拾即是的生成, 调控好这些充满活力的生成, 那么教学就会有“润物细无声”的和谐, 课堂就会处处洋溢“水到渠成”的自然氛围。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8

一、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现状

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对音乐学科教学不重视。首先是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 因为它不参加中考计分;其次, 很多学生家长也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要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等几门“主课”, 把这几门主课搞好、竞赛成绩名列前茅就可以了, 其他的诸如音乐类的“副课”学好也没用, 所以音乐课常常会“变成”其他文化课, 这样即使有天赋或对音乐有兴趣的学生也早早地被扼杀了。

第二,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薄弱。由于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领导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或不够重视, 所以轻视教师的配备, 农村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根据问卷调查, 有20%左右的音乐教师没有专业学历, 30%的音乐教师是兼职音乐教师, 6.6%的教师不喜欢音乐教学工作, 83.3%的教师没参加过音乐培训;忽略设施的购置和活动的开展, 大部分都没有专用的乐器及音乐教室;减少课时的安排、不按教材内容授课, 甚至被改上语文、数学等“主课”。

所以, 学生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专业的音乐知识, 不认识乐谱, 不懂得乐理的基本常识, 至于说乐器演奏, 音乐欣赏那就更别提了。这种现象是非常让人痛惜的, 很可能埋没不少音乐天才。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在他的《艺术论》中曾写道:“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 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 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 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应该说, 通过艺术表现情感, 并且以此激励和感染欣赏者, 这是文学艺术的一条共同规律。

音乐也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 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内涵。既然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情感的艺术, 说明情感体验这一心理要素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 要求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 充分调动自己平日所积累的生活经验与情感体验, 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

三、如何让情感体验真正进入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

让情感体验真正进入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 注重音乐教育, 用优秀、专业的老师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世界上没有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好的老师, 所以一个优秀、专业的老师非常重要, 他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优秀的教师非常注意与学生的沟通, 引导学生情感思考, 情感认识, 进行情感交流, 建立正确情感。

第二, 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一起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来挖掘情感。音乐是心物交融的产物, 是音乐家对当时生活的感受。只有深刻了解作曲家所处的社会及其生活背景才能理解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感情。如《国际歌》, 当时就是处在一个资本家剥削的动乱年代, 到处都是饥寒交迫的人民, 生命不能掌控, 只有奋勇抗争才能解放。

“碧草青青花盛开, 彩蝶双双人徘徊, 千古传颂深深爱, 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 促膝并肩两无猜, 十八相送情切切, 谁知一别在楼台。楼台一别恨如海, 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 历尽磨难真情在, 天长地久不分开”。让同学们了解了“化蝶”的典故, 再启发学生从故事情景中去想象当祝英台撞向石碑, 墓穴突开, 祝英台纵身投入后, 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的动人画面, 然后再去感受悲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乐曲。必须联系作曲家的作品与他的生活遭遇和所处时代的才能理解乐曲, 最终达到情感体验。

第三, 要善于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的认识活动、新的概念和知识技能的形成都是以感知开始的, 如果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参加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知识, 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于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及引发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音乐课上如果运用现代技术教学手段, 不仅赏心悦目, 诱发音乐兴趣, 同时还增加了课堂容量, 也能拓展审美视野, 优化课堂结构, 快速进入情景, 完成情感体验, 如意境深远、思想深刻的民歌《二泉映月》。

音乐是可以直接感受一个人情绪及思想的工具, 没有国界、没有年龄、没有性别的隔阂, 它可以愉悦学生身心, 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健全学生的人格,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音乐学科教学, 并积极改善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现状, 让情感体验教学取代之前的接受式教学, 实现学生体验美感和丰富情感的目标。

摘要:音乐学科的教学在初中教育中是非常必要的,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现状, 强调情感体验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 认为应让情感体验真正进入农村初中音乐学科教学, 愉悦学生身心, 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情、健全学生的人格,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关键词:情感体验,农村初中教育,音乐教学

参考文献

[1]郑颜文, 郭卫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12) .

[2]雷晓兰.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环节[J].成都师专学报, 2002, (9) .

[3]陈道军.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 (2) .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9

一、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基础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是推动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直接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开发智力的先导。师生的情感交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人际基础。如果学生与老师的情感交流有障碍, 对老师的教学工作无感甚至反感, 那么老师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关注, 这样的课堂是徒劳无功的。课堂教学中还要结合教具和语言的直观性, 采取各种办法活跃气氛,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感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同时, 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学生共同挖掘生活中生物趣味性知识, 例如和学生一起修剪校园内的植物, 带学生到花圃亲手操作扦插、压条、嫁接等, 在活动中和学一起探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去除顶端的生物学原理等生物学知识, 通过活动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的激情感染是动力

“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综合性角色的教师, 不仅需要拥有演员的细腻表演, 政治家的机智雄辩, 艺术家的独具匠心, 更要具备一种能激发学生产生灵感才艺的职业技巧和品质———激情。人在激情的支配下, 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激情教学顾名思义就是用激情去进行教学, 学生用激情去学习, 教师带着激情传授知识, 在拥有精神百倍和真挚的情感的理想状态下, 通过多种交流方式, 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启迪, 潜能得以挖掘。要上好生物课, 必须有激情, 没有激情的教学, 再好的教学手段都不会有感染力, 都无法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在生物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真心真情投入, 要释放发自内心的激情, 用激情去感染学生, 用激情去鼓舞学生;要介绍生物学的发展成就, 用生物学发展的伟大成就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介绍伟大的生物学家的艰辛探索和历史贡献, 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要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让学生的思想观点相互碰撞, 让课堂充满激情、释放激情;要变革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 注重评价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热情、参与度和所取得的进步, 而不是简单以终结性评价作为唯一结果;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鼓励学生的细微进步, 激励学生的积极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让学生感受成功

青少年学生有很强的好胜心和自我表现欲望, 教师要加以正确引导, 并创造条件, 不断满足他们的要求, 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内驱动,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表演的舞台, 让学生成为舞台的主角。学生对精神上的愉快体验往往超过物质追究, 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展现, 价值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和认同。因此生物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结合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要求,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 创造不同的条件, 帮助和鼓励学生去获得成功。例如上到生物与环境这一节, 我们应该在上课前布置资料收集任务, 让学生举例说说有哪些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会对生物产生影响。同时加上小组的知识竞赛, 这时的学生热情就被调动起来, 他们的表现欲得到激发。当他们得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肯定后, 内心自然会产生自信和自豪的快感, 学习情绪进一步高涨, 这就是一种理想的学习状态。对于答错和没有参与进来的同学要循循善诱, 给予启发, 尽量少用“错、不对”这样的词, 代以“有没有补充, 有没有不同意见”等一些较柔和的词语, 这样既不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每次成功都是下次学习的内在动力, 要经常给予学生成功的豪情, 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创造欲望和表现欲, 提高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四、以言语、表情激励学生信心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我以为教学的艺术, 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 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 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教师是一位特殊的演员, 他的观众是学生;教师也是一名特殊的导演, 他的演员也是学生。课堂上呈现的教学形象单凭借语言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 言辞需要表情辅助, 表情需要动作辅助, 如果需要老师甚至可以在课堂手舞足蹈。例如在讲到长颈鹿进化时, 老师可以指着自己的脖子问, 假设我长期地拉伸脖子, 一段时间后会不会变长, 并且这种性状可否遗传给下一代?通过这样的即兴表演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有助于学生对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关系的正确理解。教师课堂的面部表情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直接的影响, 教学中充满激情, 教师声音洪亮, 表情丰富, 两眼炯炯有神, 妙语连珠, 滔滔不绝, 学生就会聚精会神, 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学习;而一旦老师缺乏激情, 言语平淡, 面无表情, 讲话有气无力, 课堂沉闷, 学生的求知欲就没有办法被激发。所以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情绪, 面露微笑,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收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就急于传授知识, 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 就会带来疲劳。”情感激励对于促进中专学校生物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 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 提高生物教学的效果。

摘要:情感状态所构成的恒常心理背景或一时的心理状态, 都对当前进行的信息加工起组织协调作用, 它可以促进或阻碍学习记忆、推理操作和问题解决。因此, 培养积极的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

关键词:中学生物,情感培养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2]柳斌.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

数学学科情感教学 篇10

一、物理教师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同时,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师德修养和素质

俗话说“言为心身, 情动于意而形于色”, 如果没有高尚的品质, 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和会意的笑容呢?怎么能得到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 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物理教学工作中去, 具有良好的习惯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在教学中善于归纳与反思, 有终身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有“活到老, 学到老”的敬业精神, 注重同事间的互助和探究, 不断提升和自我完善, 以积极的、饱满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领域的奥秘。正如赞可夫所说“:如果教师本身就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 学生就会迷恋于知识的获取。”

二、物理教师要在理解宽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学生的心, 以心换心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这说明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自由、宽容、体贴、鼓励和合作的关系, 这就是说师生间进行的是“真诚的情感交流”, 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 学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与教师达到“共鸣”, 使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和受到委屈时, 教师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而不宜过多地苛求、指责。

记得那是2013年4月17日下午上第一节课, 由于团委开展活动, 在班上借了几张课桌没及时还回来。可预备铃声响了, 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说:“后面三桌的同学去抬一下桌子。”“我不干!”小A说。教室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可我当时没说什么, 和其他学生一起把课桌抬了回来开始上课。但我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都在留意他, 只见他一副委屈的样子。放学后, 学生都陆续走了, 我走过教室发现他躲在教室的角落里, 便走过去与他交谈起来。话间了解到, 由于小A自行车坏了, 为了赶时间不迟到是一路跑到学校的, 确实很累, 加上孩子的个性天性豪爽, 所以才说出了“我不干”三个字。我没有批评指责他, 只是进行了心与心的沟通和了解, 可就在这以后, 每逢班上“有事”, 他总是争着去做。除此之外, 他对物理学科的积极情感倍增。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生的心理发育尚不健全, 教师处在主导的地位上, 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别的不同, 群体和个体的差异, 主动采用相应的情感交流途径与方法,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教师的爱和呵护。引导其正确理解“师道尊严”的内涵, 消除盲目的“唯我独尊, 自我为是”的心理, 积极主动地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三、物理教师要学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从成功中体会学习是快乐的

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 创设更多的条件,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同时, 要多给学生激励的话语, 特别是“学困生”, 不但要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而且还要肯定他们发言中的点滴优点, 让他们随时随地都有学习的自信, 体会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在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的学习阶段, 教学要求更要压得低一点, 考试题目应在基于对“双基”知识的考查, 切忌难度过高, 以保证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如, 在教学《压强》一节时, 由于内容比较抽象、枯燥, 于是我针对学生实际情况, 掌握好教学的节奏, 尽量多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 尽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先求几个特殊值, 利用类比的方法, 从特殊到一般, 给学生设置学习的台阶,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潜滋暗长, 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 积极的学科情感在物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教师要时时刻刻以一种饱满的热情走进课堂, 以此感染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 教师高尚的师德才会得到张扬, 人格风采得到高度展现, 渊博的知识积累得到全面调动。而学生在这样优秀的教师本身的独特师德魅力、人格力量、学识所感染、吸引下, 在不知不觉的憧憬中找到寄托、顿悟、共鸣及理想的影子。

摘要:“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 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的这句话对今天的学科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让教师用其本身的师德修养、学识风范、人格魅力感染和吸引学生, 让其在不知不觉的憧憬中找到寄托、顿悟、共鸣及理想的影子。

关键词:师德修养,理解宽容,体验成功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名篇精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01.

上一篇:新形式下的建设工程下一篇:茶叶卫生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