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现状

2024-04-30

大学本科现状(精选十篇)

大学本科现状 篇1

东北大学作为中国奥运第一校, 在沈阳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通过对东北大学在校学生随机抽取200名本科生进行无署名问卷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东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水平结构和运动项目、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这四个方面, 从这几个方面去了解东北大学在校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上的现状, 分析总结这些大学生的消费理念, 并结合目前市场走势, 试图进一步了解东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情况。不仅如此, 笔者尝试为进一步开发、经营、管理沈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 更好地改变沈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提供一些理论上的依据。

一、东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意识动机

根据大量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及体育消费的特点和研究对象的年龄特征, 根据基本消费动机的多样性, 将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划分为:上课需求、追求时尚、消遣娱乐、健身需要、社交手段、学习健身方法、掌握运动技能、了解体育信息、从众心理、满足好奇心等 (见图1-1) 。通过调查了解到, 大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行为时很少或几乎没有只处于一种动机的, 而是多种消费动机的复合对其购买决策产生影响。

由图1-1可以看出, 大多数人参与体育消费的最本初最重要的动机是娱乐消遣和健身需求, 就是追求自己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愉悦。其次就是为了学习健身方法掌握运动技能和自己上公体课的需要等。再次就是为了了解体育信息, 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等。

由于大学生本身没有固定的收入, 主要是靠家里给予的生活费用。他们每个月的生活费用有限, 消费费用达不到实际所需。因此, 想要调查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应把调查大学生的月平均收入、月平均消费和月平均体育消费放在首位。具体调查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东北大学学生的月平均收入500—1000元占了33.33%, 1000—1500占了27.78%, 1500—2000元的占了16.67%, 这三个范围占到了很大的比重77.78%, 说明学生的主要收入集中在这个范围。而在500元以下和2000元以上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

由图1-3可以看出东北大学学生的主要消费水平集中在500—2000元这个范围内, 有很少的一部分集中在500元以下和2000元以上。由于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月收入, 主要是家里的生活费用所以每月的消费也有限。

由上图可以明显地看出, 东北大学学生的月平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占了71.43%。

综上图所示, 东北大学学生的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 500—1000元占了33.33%, 1000—1500占了27.78%, 1500—200。占了16.67.收入比较固定。而学生平均每月的消费水平也主要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 500—1000元占了33.33, 1000—1500元占了27.78%, 1500—2000元占了16.67%。收入和消费基本是持平, 每月没有什么结余, 而学生的月平均体育消费大多数都在50元以下, 50元以下占了71.43%。东北大学学生体育消费“恩格尔”型系数小于0.1 (50/500) 。由此可知, 东北大学本科生的体育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二、东北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结构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 消费者 (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各样的消费资料 (包括劳务) 的比例关系。它反映人们的消费的具体内容, 也反映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各种消费品在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和相互关系, 可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非实物型体育消费。我主要以大学生常见的体育消费渠道进行分类。

1.购买运动服装、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等的费用。

2.购买锻炼卡, 参加各类体育培训班、俱乐部的费用。

3.购买体育报纸、杂志、画报、音像品等的费用。

4.观看体育比赛, 体育表演、电视转播等的相关费用。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图2-1。

由上图可知, 大多数学生都是用于运动服装, 鞋袜, 小型体育用品、器材等的购买。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方面。前两个是物质性价值需求, 后三个是精神性价值需求。大学生现在的体育消费主要是用于各种体育用品实物的需要, 而像观看体育比赛的精神性需求还比较低。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分析

在对促进东北大学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因素分析中, 分别从促进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 促进东北大学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

根据促进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的不同, 将其分为:A热爱体育;B学习需要;C保持健美的体形;D精神愉快;E结交朋友;F促进身体健康与精力充沛;G丰富业余生活;H其他。这几个方面研究, 具体调查结果如附图3-1

由上图可得出:促进东北大学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主观积极因素主要是热爱体育、促进身体健康和精力充沛、丰富业余生活、精神愉快这四个方面。

(二) 促进东北大学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

根据促进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因素的不同, 将其分为:A受同学的影响;B有充足的空闲时间;C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场地;D自己挣钱有收入;E受社会、家庭的影响;F体育消费品的价格。这几个方面研究, 具体调查结果如附图3-2。

由上图可得出:影响本科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客观积极因素主要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场地, 有充足的空闲时间, 受同学影响和受社会, 家庭的影响。

综上所述, 影响本科生体育消费的积极因素从自身来讲, 是追求身体健康、热爱体育、丰富业余生活, 从外界来讲是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有充足的空闲时间、受同学影响和受社会、家庭的影响。

大学本科现状 篇2

摘要:从研究方法来看包括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在定量研究中,主要的测量工具是提名法和定位法。从研究领域来看包括社会地位获得、社会支持、阶级阶层与职业流动等。从研究特征来看主要有: 社会网络的理论模型和统计技术被应用到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从研究领域的未来趋势来看: “关系社会学”将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社会网络分析与阶级阶层分析将融合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互联网及其他现代通讯工具中的社会资本特征、构成模式与人际社会网络形成互动。

关键字:我国;社会网络;研究现状评述

近30年来,我国社会学飞速发展,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作为由社会学家根据数学方法﹑图论等发展起来的比较成熟的定量分析方法也备受中国社会学家们的青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同时作为一种交叉性时代性科学性极强的社会学研究方法近年来也为社会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我国社会网络分析法的发展历程

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理论与经验研究的综合体,社会网络在国内社会学界的兴起,与一批美国知名社会学家推动直接相关,20世纪80年代,时任纽约州立大学奥本尼分校社会学系主任的林南教授首先在南开、北大等第一批最早恢复或重建社会学系的高等院校讲授社会网络理论和研究方法,吸引了一批国内的追随者。①80 年代中期以后,美国社会学家通过与国内社会学者的合作研究项目,将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大规模问卷调查项目中。中国大陆涉及社会网络的开山之作是1985 年林南主持的“天津城市居民生活状况与心理健康调查”,随后由布劳(Peter Blau)、魏昂德(Andrew Walder)和阮丹青主持了1986 年在天津进行的“天津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状况”的调查。②随后由边燕杰等著名社会学家领衔在天津进行一系列大型的社会网络调查,边燕杰主持了“1988 年天津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Bian,1994)③、阮丹青主了“1993年天津城市居民生活与社会网络调查”④,张文宏主持了“1998年天津城乡居民社会网络调查”⑤。1986年的“天津城市居民的社会网络”调查中,主要采用了美国社会学家博特(Burt)和马斯丹(Marsden)主持设计的“重要问题的讨论网”的提名法(Burt,1984;Marsden,1987)⑥。此后,1993年的“天津城市居民生活与社会网络调查”⑦、1998年的“天津城乡居民社会网络调查”⑧等调查均采用了经过修改的“重要问题讨论网”及范·德·普尔的“社会支持网”提名法。⑨

如果说 20 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实施的以社会网络为主题的大型研究多数局限于单一城市或几个城市,那么进入21世纪,在全国性的大型调查项目中,社会网络开始作为核心内容或核心板块进入研究人员的视野。如由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和香港科技大学边燕杰共同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⑩(CGSS)2003年和2008年调查的主题均为社会网络与职业①

②北京大学中国社会调查中心.中国报告:2010民生[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65.阮丹青等.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J].社会学研究,1990,(2):89-91.③ 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J].中国社会科学,2001,(2):77-89

④ 李沛良、阮丹青.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阶层构成 [J].社会学研究,2004,(6):32-46.⑤ 张文宏、阮丹青、潘云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 [J].社会学研究,1999,(2):108-118.⑥ 张文宏.从农村微观社会网的变化看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 [J].天津社会科学,1999,(3):18-31.⑦ 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 [J].中国社会科学,2004,(3):76-90.⑧ 阮丹青.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网 [J].社会学研究,1999,(3):27-43.⑨ 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张文宏译[J].国外社会学,1994,(4):38-42

⑩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5.流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2009);①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主持的“中国社会状况调查”②、边燕杰主持的“中国8城市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调查”、北京大学邱泽奇主持的中国家庭跟踪调查”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2009;2010),都有社会网络的专题或板块。可以这么说,社会网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调查项目设计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成果

边燕杰(1999)通过对西方社会学家关于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的经典研究成果的系统评述,对于网络结构观、弱关系强度命题、强关系命题及其经验发现做出了精炼的概括,由此提出的“在再分配经济中,社会网络不再是信息桥,而是人情网”,提出了著名的“强关系假设”④。以及制度安排假设、市场化假设和劳动力供给效应假设为后来的“职业流动中社会网络的功效”的经验研究提供了具体的思路。

边燕杰的成名作《找回强关系》(Bian,1997)开创了运用社会网络视角研究中国地位获得的先河。在分析计划体制下中国城市的工作分配制度时,作者区分了在求职过程中通过社会网络流动的是信息还是影响及求职者使用的是直接还是间接关系。⑤“其主要发现是,个人网络习惯于影响那些主管工作分配的实权人物,他们将分配工作当做对关系人的一种人情回报,这种行为建立在以信任和义务为特征的强关系基础上。”⑥

李继宏(2003)⑦回顾了从格兰诺维特⑧以来社会网络经验研究的文献,认为应用研究中的视角和方法不断变化,但是“关系”概念和强—弱关系维度却始终是分析的核心。强关系假设的缺陷在于简化了社会网络和预设在多元社会中并不存在的高同质群体,而弱关系的缺陷则是先验地断定存在着两个或多个没有任何交往的群体,因此建议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统一、不对称性、互为主体性以及关系的向度和强度来对静止的、客体性的、对称的和强弱二元对立的关系概念进行“去世俗化”的建构。

农民工的职业职位获得和社会网络重构是学者们关注的另一个课题。曹子玮(2002)的研究发现,农民工主要通过社会网中的强关系来找工作,农民工社会支持网主要是初级关系,其社会关系的作用大于社会组织。⑨这表明,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农民工的社会角色、空间位置、资源获取方式虽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是他们社会关系结构中的基础——以血缘和地缘关系为核心的初级关系——仍然没有改变。⑩

另外一些学者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某个特定社区的外来人口群体中的社会网络进行了深入考察。王春光(2000)⑪通过对聚居在巴黎和北京的温州人的长期观察发现,社会网络不仅是温州人传递流动信息的媒介,而且是其流动得以实现的重要机制。社会网络成为移居外地的温州人生存和发展的社会资本: 他们依赖族人和同辈,建立起自己的社会网络,为进入移居地以及以后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族亲、朋友和乡邻成为温州人社会网络的重要来源,为他们流动和迁移、就业和融资以及情感沟通提供了支持。移居以后的温州人在建构① 边燕杰,1999,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载林益民、涂肇庆.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西方社会学文献述评 [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110-138.② 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社会学研究,2002,(2):42-46.③ 李煜.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 [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2):12-34.④ 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国外社会学,1998,(2):68-89.⑤ 刘林平.企业的社会网络:概念反思和测量途径——兼评边燕杰、邱海雄的“企业的社会网络及其功效”

[J].社会学研究,2006,(2):89-104.⑥ 刘林平.外来人群中的关系运用——以深圳平江村为个案 [J].中国社会科学,2001,(5):112-130.⑦ 李继宏.强弱之外——关系概念的再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3,(3):42-50.⑧ 格兰诺维特.弱关系的力量 [J].国外社会学,1998,(2):34-51.⑨ 曹子玮.职业获得与关系结构——关于农民工社会网的几个问题 [J].社会学研究,2009,(5):56-67.⑩ 柯兰君、李汉林.都市里的村庄——中国大城市的流动人口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71-94.⑪ 王春光.流动中的社会网络:温州人在巴黎和北京的行动方式 [J].社会学研究,2000,(3):109-123.和使用社会网络方面发生了适应当地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亲属关系的范围有所扩展和社会网络的地域覆盖面极大地拓宽。

从历年社会学者们的理论成果不难发现,社会网络分析以被广泛地使用在社会学领域研究的各个方面。中国的社会学家们充分结合我国国情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网络理论。

三、对我国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的评价和展望

总的来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学研究的日益进步,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定量的研究手段正逐渐被学者们重视、逐渐成为社会学理论建构的重要的研究范式。同时社会网络分析作为一种社会学研究目的也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其研究角度不断开拓、研究内容不断丰富创新、高质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界研究喜报频传。总的来说,中国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第一、研究领域有所扩展、分析层次呈多元化、提名法和定位法的测量技术开始结合起来。①社会网络的概念、理论、测量方法和统计模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的实证研究中, 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的发展正在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同时在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网络, 几乎涉及所有社会学研究的主流领域。分析层次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微观层次, 以家庭、企业、社团等群体或组织作为分析单位的中观层次上的研究成果也开始出现。②

目前还没有设计出类似美国讨论网那样获得公认的提名法, 来综合地描述中国人社会网络或社会资本的特征。虽然学者们尝试着使用讨论网、拜年网、餐饮网、求职网等来测量中国人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 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 但是无论是在提名法还是定位法的操作化测量中仍然没有形成一个获得高度认同的测量方式。③

2.中国的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的研究正在走向专业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其标志是开设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召开专业会议、拥有专业化的学术团体。一些重点大学的社会学系(如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等)已经陆续开设社会网络分析和社会关系研究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2006年的中国社会学学术年会, 首次设立了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的专业论坛。一些社会学核心期刊(如《社会学研究》等)几乎每期都刊发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的论文。甚至有期刊组织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的专题(如《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2期)。作为专业化的另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络专业委员会2009年 10月正式宣告成立。

3.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研究的专业教材、专著、论文集、译著陆续出版, 引进吸收的任务基本完成。如《社会网分析讲义》(罗家德, 2004)④、《社会网络分析导论》(刘军, 2004)、等。这些著作系统介绍了社会网络研究的相关理论、自我中心网络和个体中心网络资料的收集方法, 重点评述了整体网络研究中的小团体、中心性、角色和网络动态性等分析模型,全面分析了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 结合专业软件 UCINET的使用介绍了社会网络分析中核心概念的操作化测量方法。

但是有关社会网络的概念至今还没有达成共识, 由此导致了测量的混乱和对于同一结果的迥异解释, 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将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界定和操作化测量宽泛化和随意化,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网络理论的解释力。⑤

4.量化研究和质性分析的成果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国内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除了定量研究成果外, 以个案研究、田野调查和深入的访谈资料为基础的质性研究占了相当大的①

② 肖鸿.试析当代社会网研究的若干进展 [J].社会学研究,1999,(3):54-78.李明欢.群体效应,社会资本与跨国网络 [J].社会学研究,2002,(2):46-58.③ 丘海雄.社会支持结构的改变:从一元到多元 [J].社会学研究,1998,(4):75-93.④ 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2.⑤ 林南.社会网络——争鸣的范式和实证检验 [J].香港社会学学报,2001,(2):67-82.比重。

问题是在一种测量层次上得出的结论, 却与在其他分析层次上的研究发现进行比较和讨论。将在个案研究、田野调查中得出的结论推广到普遍的意义上, 以致陷入了区位谬误的泥潭。①

总之,中国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由于起步较晚的先天不良因素,以及相关配套知识体系、社会环境不够完善等后天失调的因素与国外相比还是相差了一定的距离,这也说明了我国的社会网络研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的社会学家们立足中国国情,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之路。为此提出几点未来发展的建议。

第一、关系社会学可能成为新的学科增长点。②如何借用在西方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社会网络的概念、测量方法, 创建国内外社会学者都能认同的关系社会学学科体系, 推动中国关系社会学的国际化, 增强对中国社会及国际社会中关系现象的解释力, 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内外同行共同努力的一个目标。③

第二、在研究范式上, 阶级阶层分析视角和社会网络分析视野渐趋融合。④将阶级阶层分析的理论模型和测量方法与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和分析技术结合起来分析社会成员的社会资本状况, 不论对于阶级阶层理论的发展, 还是对于社会资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完善, 都将做出预期的贡献。

最后由于科技的进步使得互联网及其他现代通讯工具日新月异。未来的研究将重点分析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建立和分割社会资本、虚拟社会组织和团体形成的参与机制、虚拟社会成员的社会人口特征、网上互动和资源交换的模式、虚拟网络的规模、密度和异质性、网络社

⑤会资本与现实社会资本的同质性和差异性等问题。

参考文献:

[1]阮丹青等.天津城市居民社会网初析[J].社会学研究,1990,(2):89-91.[2]边燕杰、张文宏.经济体制、社会网络与职业流动 [J].中国社会科学,2001,(2):77-89

[3]李沛良、阮丹青.城市居民社会网络的阶层构成 [J].社会学研究,2004,(6):32-46.[4]张文宏、阮丹青、潘云康.天津农村居民的社会网 [J].社会学研

究,1999,(2):108-118.[5]张文宏.从农村微观社会网的变化看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 [J].天津社会科

学,1999,(3):18-31.[6]边燕杰.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 [J].中国社会科学,2004,(3):76-90.[7]阮丹青.城市居民的社会支持网 [J].社会学研究,1999,(3):27-43.[8]范•德•普尔.个人支持网概述,张文宏译[J].国外社会学,1994,(4):38-42

[9]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45.①

② 张其仔.社会网与基层社会生活——晋江市西滨镇跃进村案例研究 [J].社会学研究,1999,(3):22-45.渠敬东.生活世界中的社会强度 [J].学习与探索,2002,(3):32-48.③ 刘军.关系:一种新的分析单位 [J].社会,2005,(5):88-103.④ 韦尔曼.网络分析:从方法和隐喻到理论和实质 [J].国外社会学,1994,(3):78-92.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5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报告2003-2008 [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01.[10]边燕杰,1999,社会网络与求职过程,载林益民、涂肇庆.改革开放与中国社会:西方社会学文献述评 [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04:110-138.[11]李培林.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地位 [J].社会学研究,2002,(2):42-46.[12]李煜.中国城市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本 [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0,(2):12-34.[13]边燕杰.找回强关系:中国的间接关系、网络桥梁和求职[J].国外社会

大学本科现状 篇3

关键词 本科教育题库;新疆大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6-0035-02

1 引言

题库建设为学校推进教考分离、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新疆大学自2012年起,开展了课程试题库建设的工作。为了摸清学校的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情况,学校考试中心对使用试题库进行出题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通过网络下发《2014年新疆大学课程试题库建设调查问卷》表,对各个学院使用试题库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对新疆大学各学院课程试题库建设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进行一次调查。试卷调查的内容以封闭型问题为主,兼有少量开放型问题,主要侧重对学校现行考试方式、题库建设动机的调查,涵盖常规管理问题、技术问题等方面。本次发放调查问卷共计97份,回收有效问卷71份。通过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后,对新疆大学题库的建设现状、取得的成绩、经验、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

2 现状分析

新疆大学从2012年3月开始进行第一批课程试题库建设,学校购买了100套课程试题库。为了确保课程试题库有条不紊地运行,学校对试题库的建设指导思想、试题库的适用范围、试题库的建设要求、试题库的适用范围、试题库的建设完成日期、试题库建设标准、试题库提交的格式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学校选定了行政学、新闻写作、地理信息系统、数控技术等79门课程进行试点。由于学院较多,只列出学校的六个学院。正在使用题库建设的情况如表1所示。教师进行题库组卷存在的问题如表2所示。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学校现在正在使用题库管理平台的课程数量是62门,其中使用学校购买的课程题库平台的有26门,使用空平台的有27门,在购买基础上自建的有7门,通过其他途径的有2门。建设课程试题库数量最多的依次为信息科学工程学院(17门)、化学化工学院(12门)、建筑工程学院(9门)、经济与管理学院(8门)、机械工程学院(5门)。有27门课程并没有建立试题库,如法学院。该学院反映行政法学无法使用试题库,其主要原因是行政法学及刑法学最大的特点是变动快。比如:2010年国家赔偿法大修,2012年又修订;行政强制与行政征收的相关法律、法规2013年出台,行政诉讼法2015年又会修改;刑法于2013年修订后,在2015年将再次修订。因此,从效率角度考慮,教师花功夫建设题库,使用不久又得修改,导致教师没有建设题库热情。学校的政治管理学院与新闻学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从而导致试题库在这些学院难以大面积地进行推广。

3 存在的问题

对回收的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后,发现学校在建设试题库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各个学院在进行课程试题库建设过程中并不统一,有些学院有命题小组、审题专家小组,有些学院则没有。

2)大部分的学院认为有必要对试题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但是一些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的学院,觉得没必要进行培训,主要表现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部分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很强,不经过培训也能熟练掌握试题库管理系统的操作方法。

3)个别学院存在抵制试题库建设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该学院的课程每年教学大纲的内容更新快,有些题很快就不适用了。

4)题库建设拨付的费用不足,学校给予每门课程试题库建设的经费是1500元,但是教师在题库建设过程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这些课程试题库建设费用难以调动教师建设试题库的积极性。

5)题库管理系统的兼容性较差,对于图片、公式的录入要求较高。

6)部分课程试题库质量较差,无法使用题库进行命题与组卷。

4 改进措施

为了解决试题库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通过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后,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考试标准。要根据教学大纲认真分析课程应考核的重点、难点及全部教学内容覆盖面,制定含有考核内容、能力层次、题型难度系数、题量分析及题型的标准化考试课程命题细目表,分别编号并按编号编制课程试题。

2)要有与试题库要求相适应的题量和覆盖面。为了全面考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能力,使考试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课程试题库需有一定的题量和覆盖面,并根据实际可适当增加题量。

3)题型方面需加创新内容。应用多种题型、不同能力层次的试题,试题考查能力层次比例一般为:记忆占20%,理解30%,简单应用占20%,综合应用和创新占30%。要正确处理好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以及重点内容和非重点内容的关系。

4)试题库在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和学院应该配备专用资金,确保试题库建设的质量和后续维护更新。

5)对于授课人数较少或单班授课的专业课程,题库出题存在诸多限制,不利于灵活把握教学内容、方法、模式以及考核方式的调整,反而约束教学质量的提高,建议现阶段不要急着去建设试题库。

6)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稳定题库建设团队,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人员配备、资金支持、激励制度。

7)试题库的建设不能只看数量,同时也要看试题的质量,制订计划分批建设试题库。

8)学校应该将课程试题库建设作为教研项目,作为职称评定、晋级的条件之一,从而调动相关教师的积极性。

9)规范课程试题库建设费用拨付流程。

5 结论

题库建设对实行教考分离、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用计算机进行组卷与传统的组卷方式相比,具有客观、试卷独立、试卷保密性强等特点。在题库建设的过程中,试题的质量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组卷的方式都是试题库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在试题库建设过程中要认真研究题库建设的规律,不断探索其理论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发挥其长处,改进其缺点,对于推进试题库建设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梁雅.四川省公办中职学校题库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0.

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现状探索 篇4

一、认识有误区, 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1.没有认识到本科生科研的重要性

现代中国教育思想无法从根本上打破几千年教育思想的禁锢, 依然走不出“重基础、轻实践”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 如果我们的教育还不做出改变, 那么,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将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方学者早在上个世纪就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办学理念, 1810年德国学者威廉·洪堡指出:“大学教师的任务绝非原来意义上的教, 而应当是对学生从事研究的指导;学生的任务也不再是原来意义的学, 而应该注重独立的研究和探索。”我国的国情和教育背景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别, 如果在教育改革中把西方的教育思想全盘照搬, 只能适得其反。但是, 我们教育理念的相对落后还是很明显的, 怎样更正观念和理念, 正确的看待本科生科研,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学校对本科生科研不够重视

今天, 在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中, 中国高校里也有了本科生科研的影子, 但覆盖面积小、力度有限, 而且很多将学校定位为研究型大学的学校, 在进行科研过程中, 也只是一味的注重研究生与教师的科研, 将本科生放置一边, 师资力量投入远不成比例, 本科生未能成为研究型大学智力资源优势的真正分享者。

3.大学生自身的定位不准

目前, 从学生角度来看, 大多数的本科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足, 对科研没有足够的兴趣, 只要忙好英语计算机的过级就可以了;部分参与科研的学生对科研的认识不到位, 参与科研的态度不够端正, 选择科研项目只是跟风、凑学分;一些学生思想上没有摆正, 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对本科生科研的真正内涵仍然是很懵懂, 加之科研过程中连续性与主动性的缺乏, 准备不充分, 导致本科生科研大多以夭折告终。

4.更新教学理念, 量身制定教学任务, 加大宣传力度

根据2006年的数据统计,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中, 有60%的院校全面开展了本科生科研, 33%的院校部分开展了本科生科研。可见, 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对本科生科研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本科生科研如今已经不只是一个代表某种教育模式的变化, 而是暗含着一种教育哲学的转变。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一种教育文化, 更新我们相对落后的教育理念势在必行。所以, 要将能否做好本科生科研做为衡量科研型大学好坏的标准, 摆正态度, 重新看待本科生科研的意义。我们应将师资力量按比例合理的分配给本科生, 拓宽本科生科研的内涵, 提供有效途径加强信息的沟通、经验的传递, 营造浓厚的本科生科研学术氛围, 大力宣传和做好管理工作, 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和固有学习理念的更新。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本科生科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调动本科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想参与科研, 而非单纯的完成任务、获取学分。同时, 可以采取适当压缩课程计划总学分数, 为科研提供一定的空间;设立本科生科研学分, 在科研中表现优异的本科生授予荣誉学士学位;对指导教师在经费、新酬、职称评定、进修等反面进行政策倾斜。

二、本科生科研的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1.全过程管理和及时指导不足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入, 本科生科研也已经被很多研究型大学列入到本科生人才培养的计划内, 随之而来的管理问题也很突出。在本科生科研过程中, 管理者可以对选题、申报、结题、论文和科研成果进行严格把关, 但没办法很好地进行一个全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在科研项目进行过程中, 由于学生没有经验, 很可能对困难估计不够, 从而对科研失去兴趣与坚持, 又由于管理者在这个过程中对参加科研的学生管理不足, 老师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或者学生没有及时向老师请教等原因, 造成了很多本科生科研实践中途的荒废与完成质量不高, 浪费了大量科研资源。为此, 我们应该对本科生科研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对中间环节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 指导教师可以实行例会制, 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汇报科研进度, 进行进程检查, 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和论文质量。学校相关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监督和鞭策学生去积极完成科研任务, 尽量避免学生积极性的丧失和对答辩应付了事。

2.资金、实验室等相关外环境成为发展的绊脚石

本科生科研的资金来源很固定, 大多数是从学校的教育经费中分拨出来的, 还有的是名人、华侨出资设立的专项基金。由于来源单一, 科研受到经费严重不足的制约, 加之学校的实验室和场地问题, 不能满足一些高起点的科研项目, 通常只能应对一些小的、简单的项目。有了更高需求的科研项目, 却由于这些相关的外环境问题导致项目搁浅, 这样对本科生科研的发展便会产生一定的阻碍, 久而久之会限制本科生科研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对于这种需要高技术和大量资金支持的本科生科研项目, 一旦通过评审, 学校就应当放宽尺度, 鼓励参与科研的老师和学生向外拓展, 与校外的公司或实验室合作共同研究项目, 或是学校能够出面与企业进行合作, 利用他们的实验室和资金优势, 顺利完成项目, 这样一来, 公司与学校制造了双赢, 既有利合作公司的发展也利于我们本科生的科研的发展。

3.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们的本科生科研刚刚起步, 制度的不完善暴露出我们的本科生科研还不够专业, 管理上没有一个固定可行的或是已经成型的制度, 奖惩制度不明确, 责任制度不健全。上海交通大学曾自行制定《上海交通大学本科生科研计划管理办法》, 经过2002年和2004年的一再修订, 现已基本完善, 使本校的PRP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 做出完善制度的表率。制度制定的过程中, 监督机制和激励制度的制定, 奖励和惩罚制度, 科研管理人员的要求和水平的评估标准等都应有相应的体现。如果必要的话可以制定相关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条款, 来保障本科生科研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冬梅, 张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7, (3) .

[2]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的组织与管理[J].江苏高教, 2004, (6) .

[3]刘海燕.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研究的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2) .

[4]赵永麟.外国教育家评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22.22-24.

美国本科大学本科布朗的面试心得 篇5

美国本科大学本科布朗的面试心得!布朗大学本科教育相当受重视。如果布朗大学现有的学系里没有自己想要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布朗大学还有一些新奇少见的本科专业,如海洋生物、医学伦理、埃及文、现代文化和媒介,乃至巴西研究等等。

布朗大学本科教育相当受重视。如果布朗大学现有的学系里没有自己想要的,学生们可以自己设计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布朗大学还有一些新奇少见的本科专业,如海洋生物、医学伦理、埃及文、现代文化和媒介,乃至巴西研究等等,称得上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是否颁给某个教授终身职,不仅要看其学术成就,还要看其本科教学水平。下面是一篇布朗大学本科面试官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于想申请布朗大学本科的学生能够有所帮助。

I have interviewed sixty students during the last 4 years for Brown University.Of the students I interviewed, only three have been accepted.The students shared numerous common factors.All were in the top five rank of their class academically, and scored in the top 1% nationally on the various SAT and PSAT exams.In school they had taken AP courses, and done extra academic work outside of school either in local colleges or at schools such as Kumon.The students were very active in student government, clubs, and many other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Most students could speak at least three languages fluently, and held a leadership position in one major sporting activity.The students whom I recommended had some distinc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rest of the group.These applicants participated in a wider range of activities than the other prospects.Some were the leaders of church activities, or community organizations, or had unique part-time jobs, or had traveled globally, or had won some special awards in areas outside of school.They were subject tutors to other classmates, or completed special projects with one particular teacher outside of the regular classroom.Brown accepts students who have particularly high level achievement in diverse areas outside of the academic disciplines.I have listed some of these areas in the previous paragraph.In addition, the successful applicants also had one very special talent or extraordinary experience.Some examples: one student I recommended had organized a national human rights meeting in Washington DC that was attended by over one million people.The student gave a speech at the meeting.Another student founded and edited an internet newspaper in Philadelphia that was read by five hundred thousand people each week.The third student that Brown accepted from my applicant pool during the last 4 years had worked in France for a member of the French Parliament as an intern one summer.Based on my experience, if your child will apply to a selective school such as Brown, any other Ivy, Stanford, MIT, etc., you must build your child’s resume over many years.Try to help your child achieve leadership positions in activities.Help your child find a unique skill or talent that will be recognized on a state or national level.Remember that EVERY APPLICANT has very high marks in school, and has done well on the SAT and PSAT.That is not unique.Selective schools want to find students who represent a wide range of interests and achievements, and the admission committees will search for kids who are creative, energetic, passionate about diverse subjects, and are independent.One last tip – keep in mind that college applications are motiv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a child’s senior year in high school.That means that most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on one’s college admissions application is generated from activities completed in grades 8, 9, 10 and 11.A parent should keep track of key events in a child’s proGREss starting in 7th grade.Good luck, and remember that a motivated student could be

小马过河国际教育

successful at any number of colleges.It is very difficult to gain acceptance to the selective schools.以上就是布朗大学本科面试官的心得,历时12年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布朗的学生们对布朗大学本科教育经历相当满意。大部分人相信布朗生涯给他的未来做了最好的准备,认为“布朗教纲”、布朗的学术自由和教育哲学非常优秀。wuwei@xiao.com

大学本科现状 篇6

【摘 要】文章通过对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问题做出简要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基于此提出有关于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 现状 策略

一、引言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受教育的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上大学已成为学子的普遍追求。每年持续增长的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需求,难以与社会所具备的工作岗位资源完全吻合,越来越多的本科毕业生遇到就业难题。因此,本科院校对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是很有必要的。但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10多年前,我国的大部分大学生毕业后找工作不用愁,因为国家、学校包分配,所以大学生在选择学校与专业的时候,某种程度上就确定了就业方向。但现在的大学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社会的承受度,如今的本科毕业生的数量太多。从过去包分配到现在的就业竞争,有不少大学生没有转变观念,没有珍惜大学里学习的时间,缺乏对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因此,各大高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设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缺乏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我国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把重点放在学校的科研、文化建设上,相比于提高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多偏向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当然,学校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在培养学生技能、提升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給学生灌输正确的择业观是很必要的。除了院校,多数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开展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在大学时期,有很多的事物分散学生的精力,很多大学生会对他们今后的就业方向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考量。多数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一门选修课程,对他们的综测分数、成绩排名等没有影响,所以并不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二)相关专业师资力量不强

我国不少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还缺乏经验,更谈不上拥有专业性强的师资队伍。大多数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院校,为学生上课的教师师都非就业指导专业人员。例如诸多院校为学生选择的就业指导课程负责教师,就是各学院年级的辅导员或者某一科专业任课教师。这些非就业指导专业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只是把一些相关的书籍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为学生播放一遍。这样非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知,而是让学生觉得枯燥,从而不愿意上这门课程。

(三)课程内容较零散

近些年,教育部对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上越来越重视,为此还对该课程作了严格要求,但并不全面。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就学要求》中,教育部对本科院校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了大致的要求,但没有给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指定的教材。在我国出版物市场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教材也比较缺乏,大多数本科院校都没有订阅相关的教材。没有教材的辅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只能根据他们在网络上、生活中的见闻给学生们授课。没有系统的课程教学内容,没有相关教材的辅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比较容易分心,不能充分理解老师讲述的知识要点。

三、新建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策略

(一)改变思想观念,重视就业指导课程

在改变思想观念方面,不仅是本科院校的领导、教师要有所行动,大学生也应该认识到当下就业形势的严峻,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本科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上,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订购相对专业的教材、培养优秀的专业教师为学生们授课;另一方面,本科院校可以邀请一些社会中享有声望的名人、名家到学校为学生开展讲座、学习会等,让学生提前对现实社会中的情况有初步认识,为还对当前就业形势不以为然的学生敲响警钟。

(二)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

大多数大学生都需要在本科院校度过四年光阴,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就业的关注度也不同。例如,大一的学生刚踏入大学,刚开始大学生活,这个时候一味地鼓吹就业形势不明朗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将会导致学生对未来产生迷惘。大三的大学生就很有必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白他们所需要提高的素质、技能等。这就需要本科院校在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时候,要为处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应该在大学生的大学四年里不间断地开展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四、结束语

在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有利于帮助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意义非凡。高校应该解决缺乏师资力量、课程不系统等问题,重视课程的设置,为大学生开展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顺利融入社会,让其为社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袁理峰,庄肖冬,徐青.大学生生涯辅导创业启蒙 [M].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

[2]徐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发行动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118-119.

大学本科现状 篇7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课程已有较长历史,而作为独立专业的历史并不长,根据教育部(1998)颁布的专业指南,财务管理才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被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许多院校陆续开设了这一专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财务管理的专业定位、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上还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 我国大学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现状调查

1.1 样本选取

为了使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本文选取了国家级会计学重点学科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八所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作为调查对象,研究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情况。所选取的样本具有以下特征:

1.1.1 学校性质

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校属综合类大学,其余的五所大学为财经类院校。

1.1.2 专业的综合实力

所选的八所高校的会计学均是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硕士、博士学位,均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的院校。

1.1.3 地区分布

八所高校分别位于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这样取样降低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对调查结果的误差影响。

1.2 现状调查

1.2.1 财务管理专业定位和设置情况

财务管理专业究竟是把它定位于经济学还是管理学,是近年来专业设置问题中讨论较多的一个话题。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是区别于会计学、金融学专业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业,有的认为财务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应该作为会计学专业或金融学专业的一个方向。国内各高校在专业设置和院系机构设置上也体现了这种认识上的差异,财务管理专业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会计学院里,如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或设在管理学下的企业管理学科下,如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1.2.2 培养目标定位

依照2000年国家教育部对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国内各高校也都纷纷出台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各高校在对培养目标的具体描述上有一定差异,如,中国人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着力培养具有综合的组织协调能力、扎实的财务专业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上海财经大学为“培养掌握财务管理基础理论和实务,具有从事企业投资、筹资和日常资金运作等分析、决策和咨询等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中央财经大学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在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等,但在培养人才类型上大多强调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1.2.3 专业课程设置情况

目前,国内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般都分为三个层次,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基础会计、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基础学科。各高校专业核心课设置基本形成两种模式:一种是按照财务管理的层次来划分,分为财务管理学原理、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另一种是按照财务管理环节设置课程体系,分为财务理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选修课一般包括成本管理、审计学概论、风险管理、个人理财等课程。

2 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1 财务管理专业的定位与范畴需要进一步厘清

在调查统计的样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财务管理专业下设在管理学院,而其他5所财经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下设在会计学院,按照目前我国本科专业的学科划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应属于管理学下工商管理的二级学科,也就是说财务管理同会计学的学科地位是并列的,但专业设置却在会计学院下,这不能不让人引发歧义,是否财务学要从属于会计学?虽然1998年财务管理专业已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列于工商管理学科,但是教师、学生、组织结构等并没有独立,因此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会缺乏专业特色。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必须先厘清专业定位问题,彻底地从会计学和金融学中独立出来,才会形成独有的学科特色,才能为财务相关工作培养和输送财务专门人才。

2.2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待进一步明确

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从目前我国“五大”专业教育层次(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本科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分工来看,大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与此相适应,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应定位于培养财务管理专门人才,而非传统定位的财务管理高级专门人才。从八所高校的调查分析结果来看,大多数都是参照1998年教育部制定的目标要求,强调精英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加入WTO后,市场对各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层次、能力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大学本科期间学生所学习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也比较匮乏,难以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能力要求。因此,作为大学本科阶段培养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主要应从事较为复杂的财务管理实务工作,而不是直接从事高级专门人才所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即使是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本科生也只能说是具备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一定基础。另外,虽然现代高等教育强调“通才”教育,但是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客观存在,要求教育领域中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同时也决定了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专才,即“通才”加“专才”。因此,现代财务管理培养目标需要进一步明确,由专门化人才教育转向大众化人才教育,并在专业知识方面加强教育,致力培养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公司理财和金融等相关工作以及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一般专门人才。

2.3 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调整

从八所所调查的高校课程设置上来看,在满足“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各高校课程设置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各高校的教育环境及面对的市场需求不同有关,但从整体上来看,课程设置体系上还存在一些问题:(1)部分课程存在内容交叉重复。如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界限一直无法确定,国际金融和国际财务管理在汇率方面的内容也存在重复,中级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在内容和方法体系上有边界交叉和重复现象。重复的内容一方面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和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2)专业课教材五花八门,有的学校采用国外原版财务管理教材,有的学校则采用本校自编教材,教材不同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难易程度的不同。(3)课程设置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目前的财务管理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以上市公司为对象,但对非上市公司适用性差。在课程内容上则以企业投融资为研究重点,而对企业实际所需要的内部财务运行与控制则没有关注。改造和扩展现有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是一个十分迫切但又难度很大的问题,首先应捋顺财务管理与相关学科的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财务管理与上游学科和下游学科之间的关系;其次,处理好国内教材与国外教材之间的关系,单纯依赖国内教材或美国版财务管理学都无法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问题及其在中国企业的适用性问题,因此应内外结合,构建结构合理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再次,满足金融市场需求丰富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经济全球化及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深化要求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公司财务这一范围。从课程内容来看,国际财务管理、外汇风险管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等课程或知识点也应在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中有所体现或受到重视。

2.4 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需要改进

由于财务管理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和企业内部经营的千差万别,是让学生更多的掌握专业知识,还是应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提高专业素养和面对复杂环境的应变能力?从目前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看,大部分学校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灌输上,能力培养没有被提到应有的重视水平上。

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革,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教学形式多样化。对于财务管理课程的讲授,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应广泛采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财务模拟、专题研讨、影像教学、公司访问、专家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尤其在案例教学方面应下大功夫,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总共要系统的分析研究800多个案例,内容涵盖管理的所有领域,效果极佳,深受学生的欢迎。(2)教学手段现代化。努力创造条件,运用时实行情系统、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手段,选用或自行开发适合我国使用的各类财务管理教学软件,进行财务管理情景的计算机模拟教学,改变单纯的“粉笔加讲稿”式的状况,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3)部分课程课座化。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理论功底见长、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今后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可以请一些企业集团、上市公司、跨国公司等财务专家担任课座教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温素彬,彭敏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J].会计之友,2009(12).

[2]李世辉.基于新理财环境的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探索[J].现代大学教育,2009(2).

[3]曾维君.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9(1).

[4]赵德武,马永强.中国财务管理教育改革发展30年回顾与展望[J].财经科学,2008(11).

[5]李志斌.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3).

[6]刘永泽,池国华.中国会计教育改革30年评价:成就、问题与对策[J].会计研究,2008(8).

大学本科现状 篇8

1、国家认同感的概念和具体维度的确定

(1) 国家认同感概念的确定

认同是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 可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归属感。国家认同感是个人承认和接受自己的民族文化与政治身份后产生的归属感。我给国家认同感下了个操作性定义:国家认同感是指个人在国家的制度、物质和文化上的认知、情感和行为表现。

(2) 国家认同感具体维度的确定

认知:在这里主要是指个人对国家的一般常识的了解程度。

情感:在这里主要是指个人对国家的制度、政策、行为和具体物质的认同程度。

行为:在这里主要是通过对个人的具体行为来考察一个对国家的认同感程度。

2、研究基本过程的介绍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石河子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被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250分, 问卷回收后, 经过筛选删除无效问卷, 保留有效问卷共计239份。

(2) 研究的具体过程

本次研究采用自编的石河子大学在校本科生国家认同感调查卷, 本问卷分三个维度:认知、情感和行为, 在三个维度下面, 又分别设置了三个因子, 他们是制度、物质和文化, 每个因子下设置两道题, 一个维度下设置6道题, 所有的国家认同感问卷总计18道题, 问卷采用匿名方式答卷。

二、石河子大学在校本科生国家认同感差异性分析

1、性别

表1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国家认同感的三个因子方面都有较高的认同感, 男生和女生在对国家认同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在行为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2、专业

表2显示:文科生和理科生在国家认同感的三个因子方面都有较高的认同感, 他们在国家认同感的情感因子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 在认知因子和行为因子方面相对存在差异。

三、讨论与结论

1、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的性别对国家的认同感存在差异, 主要是因为性别在男女生中的刻板印象。从表1的研究结果来看:男女生的国家认同感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行为因子方面, t值达到了-2.067**, p<0.01, 差异极其显著。在239个大学生中女生更愿意用行为去表现自己对祖国的认同感。而男生虽然也有较高的国家认同感, 但是在行为上表现的则较为平常, 逊色于女生。

2、不同专业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专业这里主要是指文科和理科, 文科生和理科生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它们课程的安排不同, 文科生安排的大部分是历史、政治和地理, 而理科生安排的则大都是物理、化学和生物, 它们的差异也主要是体现在这些科目上。表2的数据正好证明了上面的结果。

四、对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建议

1、不断更新和完善宣传教育教材, 使其鲜活化, 富有时代感

虽然现在宣传国家的相关教材比较多的, 但是呈现了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单一, 大多教材以理论讲授为主, 只注重说教。形式上比较枯燥, 结合现实生活的内容比较少, 增加了抽象性。

2、积极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的国家内涵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有关国家特色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并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 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 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 建设好、利用好兵团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摘要:本研究将运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揭示当前新疆高校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基本现状, 并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石河子大学,在校本科生,国家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桂守才、王道阳、姚本先:《大学生自我认同感的差异》, 心理科学, 2007 (4) :869-872。

[2]林震:《台湾民主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 台湾研究集刊, 2001 (2) :18-19。

[3]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歌根源》,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4) :49-52。

[4]王玉丰:《试探大学生文化认同现状与成因》,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7) :12-15。

大学本科现状 篇9

一、调查的相关数据

1. 消费的基本情况

在回答“您平均每月消费多少”时, 91.8%的学生在1000元以下。在问到“您的生活费用来源”时, 93.4%的人完全或者主要依靠家中提供, 仅有6.6%的人主要或完全靠自己。对于“您消费的主要项目”这一问题, 74.0%的学生用于饮食, 26.0%的人用于交通、通讯、购物等。

对于“您消费的主要方式”这一问题的回答, 使用现金的学生较多, 为73.3%, 而刷卡的仅为26.7%, 不足使用现金的1/2。这表明大部分学生的消费方式仍然很传统, 而在对性别因素对消费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时发现, 女生更多使用现金, 而男生更倾向于通过刷卡的方式付款 (见图1) 。

2. 与学习相关的费用

通过对学习费用的调查得知, 74.4%的学生月消费在100元以下, 在100-200元之间的为21.9%, 200元以上的学生不足4%。对于交通和电话费用的使用, 基本上都在50元以下, 分别为97.0%和67.7%。

从对“上网费用”的分析中可以得出, 随着网络的发展, 大学生与网络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就全校而言, 宽带网的使用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便。学生如果自己有电脑, 基本上是40元包月。因此, 39.8%的学生每月上网费用在30-50元之间, 比较合理。由于学校周边对于网吧的限制, 使得学生在外上网的费用大大降低, 仅有3.9%的人在50元以上。新图书馆投入使用后, 电子阅览室有了较大改善, 大家可以在图书馆免费无线上网, 因此近1/3的学生上网费用在10元以下。

3. 与休闲相关的费用

表1显示, 96.1%的学生月饮食费用在600元以下, 不足4%的学生在600元以上, 说明全校本科生生活比较朴素, 同时体现出学校食堂饭菜的价格相对合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重视外表, 由图2可知, 全校43.2%的本科生用在购买服装、饰品上的费用在100元以上。

人际关系在当代社会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了解全校本科生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 问卷设置了“您平均每月与交友相关的费用”这一问题, 从答案中可知, 在200元以上的人仅占总人数的3.7%, 而在100元以下的占81.9%。

随着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思想观念逐渐转变, 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 但就全校而言, 在娱乐方面的消费并没有随之提高, 娱乐费用在300元以上的仅有4.4%。

4. 消费的计划性

对于“电脑问题”的回答, 45.4%的学生没有电脑, 而电脑在10000元以上的仅为0.8%,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经济水平不够高。从对“生活费用来源”一题的分析中可看出, 全校本科生生活费大都依靠家中提供, 因此是否拥有电脑及电脑价格的多少与家庭收入有很大关系。而从“家庭月收入”这一问题的结果得知, 电脑价格在10000元以下的为99.2%, 家庭月收入在同一标准, 即10000元以下的为96.3%, 这说明家庭收入水平与学生是否购买电脑以及电脑价格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 即为正相关。

在问到“您会为每月的生活费用设定计划吗”时, 同学争议较大, 18.3%的学生表示“会设定明确的计划, 并按照实施”, 44.0%的学生称“有计划, 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而37.7%的学生根本“没有计划”。对“假如您手中有余钱, 您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一题的回答, 11.4%的学生选择是“吃喝”, 19.1%的人表示愿意买书, 46.1%的人更愿意“储蓄”, 其他的则为23.4%。从中可看出, 全校本科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财意识, 但有待加强。

通过对“假如您月支出不足, 您会怎么办”进行频率统计得知, 选“用自己平时存的钱”为37.8%;“先向朋友借了再说”为23.7%;“向父母要”为25.9%;“其他”为15.6%。充分表明, 除了父母正常的供给之外, 全校大部分本科生在支出不足时, 不再直接向父母要钱, 说明已经意识到自己已是成年人, 不应随便向父母张口, 但仍有1/4左右的学生还会直接向父母要。体现出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有待继续发展, 并且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二、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 自立意识不强

通过对“生活费用来源”进行分析后得知, 生活费主要或完全依靠自己解决的仅占6.6%, 说明全校本科生自立意识不强, 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靠家庭提供。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 孩子认为父母给予的钱是自己应得的, 不懂得感恩, 养成了“凡事向父母伸手”的坏习惯。二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和社团活动, 没有足够的时间兼职。随着社会压力日益加大, 同学们不得不为未来的生活做打算, 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努力拼搏, 于是学习成为了主要“项目”。同时,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就全校而言, 社团有数十个,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于是社团生活占据了大量时间。三是大学生因兼职被骗的现象日益增多, 使得他们对校外兼职存在恐惧心理。兼职被骗的事情在学生身上发生的不在少数。

2. 忽视自身发展

由对“交友费用”和“娱乐费用”的统计得知, 分别有81.9%和76.2%的学生在100元以下。表明大多数学生不重视自身的健康成长, 这可能与全校理工科院校的性质有关。就学科性质而言, 理工科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 大多是技术型人才, 他们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因此, 在校期间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为将来所用。另外, 全校属于“211”重点工程院校, 学生入学成绩相对较高, 他们更重视课程的学习。作为典型的理工科院校的学生, 在社会压力日益加大的趋势下, 忽视了自身健康发展。

3. 存在城乡差距

以家庭所在地对“学习费用”和“购物费用”两个问题进行分析, 结果见表2。

表2显示, 家住农村的学生在学习和购物费用上比城镇学生相对要少, 说明家庭所在地或经济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消费理念有很大的影响。可见, 大学生消费差距大, 这在我国转型期这一大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消费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与消费能力有很大关系, 目前, 我国城乡差距较大这一事实决定了城乡学生消费观念不同。

4. 消费无计划性

调查显示, 全校大多数学生没有明确的消费计划, 即使有也不能按照计划实施;对于余钱的使用, 在调查的群体中, 也仅有不足一半的人选择储蓄。可见, 大学生的理财意识需要培养和加强。分析原因:一是受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 容易形成心理趋同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 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 西方价值观念不断涌入我国, 对当今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二是父母平时花钱“大手大脚”, 给孩子的日常消费观念造成一定的误区, 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不少学生认为, “花钱”是交际的需要, 另外强烈的虚荣心导致大学生在别人面前表现得比较“大方”。

三、大学生合理消费的相关建议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尽管在诸多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引导他们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 在当前国情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增强自立意识

现代的大学生由于成长环境比较优越, 很少经历挫折, 自立意识淡薄。一方面加强学校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与管理, 比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大学生勤工俭学等自力更生的行为;另一方面, 加强家庭对子女积极的消费教育, 家庭尽量不要给孩子“有求必应”的印象, 让他们自己劳动, 赚取生活费, 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这样既能减轻家庭负担, 又能使孩子得到锻炼。

2. 关注自身成长

一方面, 大学生个人的成长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因此要有健康的体魄, 注意身体素质的培养。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 可适当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比如健身、出游等;另一方面, 大学生应当认识到人际关系在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 多交一些积极向上的朋友, 不断提高为人处世、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缩小城乡差距

近几十年来, 我国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就国内而言, 却出现了社会分层现象, 这加剧了社会矛盾。因此, 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 通过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口生活质量、推进城市化等途径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4. 加强消费观教育

加强消费观教育一是“两课”教学中增加对大学生的消费指导。开设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劳动观相关的课程。二是适当开展有关理财知识的讲座, 大学生可以进行实践活动, 比如尝试在校园中进行创业或投资, 就全校而言, 加入大学生创业联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而创业计划大赛尽管不是实际投资, 也可以在撰写计划书的过程中, 模拟投资。另外, 建议大学生在消费时养成记账的良好习惯。对自己的消费经常进行总结, 找出不合理的一面并分析原因, 避免在以后的消费中有此类情况发生。

大学本科现状 篇10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应用型本科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为施测对象。发放问卷280份, 回收有效问卷257份, 问卷有效率为92%, 有效问卷按性别划分男生186人、女生71人;按专业类别划分文科57人、理工科200人;按年级划分一年级65人、二年级68人、三年级60人、四年级64人;4所应用型本科院校10名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访谈。

(二) 研究方法

此次调查是针对2000年前后专升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研究对象, 探讨在校生职业生涯水平, 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应用型本科院校黑龙江工程学院。此次调查依据霍兰德的理论以及此领域的专家的意见以及前人研究的文献自行编制了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 经过两次试调查形成最终55道问题的调查问卷。为最大限度地扩大覆盖面, 提高此次调查的客观性、真实性及有效性, 笔者采取了按年级、专业、性别随机抽样的方法, 通过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问卷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学生自我认知”、“职业环境的认知”、“生涯决策”、“计划实施”、“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等诸多方面, 进行访谈, 以了解学校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组织管理、生涯服务等方面情况。

(三) 研究内容

一方面, 以问卷法调查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对专业满意度及就业认知与信心;对规划的需求及自身规划满意度;对规划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对规划目标设计及实施计划;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评价的现状。另一方面, 以访谈法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指导以及生涯规划情况进行访谈, 了解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服务的现状。进而总结问题分析原因, 有针对性的为应用型本科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对策。

二、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数据分析

1. 对专业满意度及就业认知与信心的数据分析。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目前所学的专业非常满意及比较满意的为65%、对专业无所谓及不满意的为35%, 从这一点上看,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绝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还是比较认同的。在是否愿意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专业一致的工作回答中, 63%愿意从事所学专业工作, 有37%希望转行。但在对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信心调查中, 持乐观的比例为29%、32%无所谓、有39%的学生表示很担心;在“认为应届生想找份好的工作很难的”调查中, 37%的学生比较赞同, 这与前一个题的结果是一致的。从数据可以看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较为认同、并大多希望从事自己本专业的工作, 但都表示了对毕业的后找工作的担心, 说明他们在校期间已经对就业有了危机意识。

2. 对规划的需求及自身规划满意度的数据分析。

在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需求程度的调查中非常需要的22%、需要的28%、一般需要的28%、不太需要及完全不需要只有22%, 其中51%的人愿意选择专业咨询机构收费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在愿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此专门的项目) 投资经费的调查中:不花钱12%、50元以内的14%、50~200元的23%、200~500元的21%、500~1000元的16%、1000元以上的14%;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中非常满意的14%、比较满意的35%、一般满意的40%、不满意的9%、很不满意的2%。从数据可以看出, 现在的在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满意, 基本上都需要职业生涯的服务, 并不惜花费很多的费用来满足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3. 对规划重要性、必要性认识的数据分析。

在大学生心目中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程度的调查中, 认为非常重要的22%、认为重要的36%、认为一般的28%、认为不太重要及完全不重要的14%;课程开设时间上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应该从大一开始的26%、大二23%、大三28%、大四14%、大学前9%;在你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上, 13%表示非常熟悉、30%表示比较熟悉、25%表示一般熟悉、26%表示比较陌生、只有6%表示从没听过;在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调查中, 有39%认为非常必要、29%无所谓、32%认为没什么必要;在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很空的, 因为很多时候你的个人发展 (如晋升) 是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上的项目中, 47%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只有5%的学生表示赞同;认为有必要对未来做出战略规划31%的学生表示赞同, 33%不赞同也不反对。从数据可以看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比较多的了解, 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重要而且必要的。

4. 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的数据分析。

认为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 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样的工作的7%、比较清楚的27%、一般的28%、不是很清楚的22%、不清楚的16%;在是否曾经对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实践, 对该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的调查中:28%的学生表示有过、29%的表示一般、43%的学生表示未做过深层次的了解;在这个问题的后续问题调查中“进入某个职业领域后, 自然就会对这项职业有所认识, 不需要在毕业前了解”表示赞同的21%、29%表示无所谓、50%并不认同这种想法。从数据可以看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尽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和必要, 但是对于自身的了解以及对于行业级职业环境的了解并不充分, 从某种角度说与他们自身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

5. 对规划目标设计及实施计划的数据分析。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设计调查中:38%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根据以后的职业调整自己的学习内容、28%一般、34%做不到这一点;31%的学生认为能认真计划实施自己的短期规划 (一周到一月) 、28%的表示一般、41%的学生不能做到这一点;调查中有23%的学生表示我能认真实施自己的长期规划 (三到五年) 、31%表示一般、46%的学生不能认真实施自己的长期规划 (三到五年) 。从数据可以看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能够根据未来职业调整学习内容以及按照计划学习的比例并不高, 凸显出有规划的想法去缺少规划的实际行动。

6. 对职业生涯决策的数据分析。

在“从来都是父母替我做抉择, 找工作也一样, 不需要自己去考虑什么。”项目调查中24%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54%的学生表示较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在“我觉得职业选择是一件困难的事, 因为若干个职业同样吸引着我, 从它们中间选择一个有些困难。”调查中21%的学生表示比较符合或完全符合、48%的学生表示较不符合或完全不符合。从数据可以看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在生涯决策意识上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有一定的自主意识。

7. 对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评价的数据分析。

在“对学校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教育或服务的总体评价。”调查中, 23%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27%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7%表示一般、15%表示不满意、8%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在“对学校一对一、面对面的职业咨询服务”的调查中, 2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27%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29%表示一般、15%表示不满意、7%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在“对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或相关的讲座。”的调查中, 18%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26%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1%表示一般、14%表示不满意、11%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在“对学校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关老师的水平。”的调查中, 22%的学生表示非常满意、26%的学生表示比较满意、32%表示一般、14%表示不满意、6%的学生表示很不满意。从数据可以看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于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服务以及师资力量能达到基本满意, 与日益增加的需要相比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二) 访谈情况的分析

在开课时间上, 很多学校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 不少地方学校仍未将其列入教学计划, 采取讲座或报告的形式, 比较超前的学校则采取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内容特点上, 包括大学生生涯发展导航、大学生成功就业指导、求职礼仪与面试心理调控、大学生生涯规划, 部分院校专门成立了教研室, 有七八名教师从事课程开发, 并按照教师系列评聘职称;在机构设置上, 有的设在学工部下, 有的设在学生处下, 也有的隶属于招生就业处, 而很多学校尚未独立设立部门来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在课程设置上, 低年级通常开设生涯规划或职业规划课程, 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或求职指导课程, 有的高校会在这两门课以外, 还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有的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通识选修课, 学生选修不限年级和专业, 但都有学分的限制;从师资情况看, 大多数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采取专兼结合, 兼职为主的形式。很多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 或者虽成立了教研组, 但是没有专职教师编制, 因此, 通常学校的任课教师构成是, 就业指导中心老师+学院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或心理教研室人员+思政课教师+相关专业课老师。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未建立起系统完善的工作组织体系, 专业辅导人员不足;职业生涯辅导流程不清晰, 辅导形式单一, 辅导课程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社会资源利用不足, 未形成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社会支持系统等问题突出。

三、建议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学生起主体作用, 学校起主导的作用。一方面,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自身来说, 不仅要有较强的规划意识, 更要在四年的学习中采取实际的行动;要树立清晰地职业目标, 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决策能力;多参与实习实践活动, 进而客观准确的把握自我, 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另一方面, 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辅导服务的层面来说,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及研究工作, 建立健全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工作体系;切实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数量与服务水平;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成才需求, 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工作日趋成熟。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蔓延全球, 使本已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 客观上要求我们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提高就业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在校同年级同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调研和访谈, 从目标管理的角度, 提出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

参考文献

[1]吕祥论.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阻滞的学校性归因[J].江苏高教, 2006 (6) .

上一篇:介绍一种经营理念下一篇:分析演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