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本科会计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大学本科会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同时,我国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的会计教学模式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的影响。

第一篇:大学本科会计论文

“大智移云”背景下的大学本科会计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并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联系在一起。“大智移云”将各种技术交叉融合,构建了一个集财务、业务、管理于一体的会计大数据平台,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时效。会计教育只有顺应这一变化趋势,与时俱进,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在“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本科会计教学应结合社会需求,针对现有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加以改革。

关键词:大智移云;本科教育;会计教学;教学改革

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简称“大智移云”)时代使得社会对各类应用型人才更加重视,高等学校改革本科会计教学势在必行。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信息化技能,是大学本科会计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文献综述

“大智移云”是当前重要的信息化技术,并对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刘智慧和张泉灵从大数据技术的重点应用领域着手,梳理汇总了大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以及关键技术,总结出了大数据的概念特征[1]。南云芙认为,“大智移云”将促进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发展,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先行官、大趋势[2]。王海洪从“大智移云”对会计数据的影响、会计准则的影响、会计工作方式的改变、对会计人员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认为传统会计将转化为“业务财务、共享财务、战略财务”三个层次,会计数据处理将更加实时、多维,区块链技术可保障会计信息安全、管理效率的提高,会计人员将转型为管理型人才[3]。田高良认为技术环境、商业模式、社会环境变化需要全才的培养[4]。杨舒认为传统会计理论已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大智移云”带来的极大的信息流,使财务会计工作所需处理的信息数量和种类剧增,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网络技术和技术水平有很高要求[5]。

“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教学必须进行改革。郭阳萍认为,“大智移云”应与课堂相结合,引导老师形成互联网思维,应用直播课、微课、移动学习等新教学方式[6]。宋荣兴、张雪雁认为,会计人才培养应以业务为导向,将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应树立大会计理念,做到“产教融合”“科教融合”[7]。董红杰探索了财会类专业“一主线五模块”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三元共育、四环紧扣、五阶递进”的协同育人模式[8]。徐倩认为,“云会计”和“财务共享”中心的产生提高了财务工作效率,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改变了传统会计模式,应从创新课堂教育、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导师聘用机制上予以改进[9]。葛超群认为,会计人员应由专业型转向综合型,重视跨界融合能力[10]。袁奋强、王志华从教师评价制度、课程设置和惯性思维三方面剖析了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变革的困境,提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基石,以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教材修订为落脚点,以教学形式变革为保障,以师生惯性思维改变为突破口,以优化评价制度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11]。

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会计职业、会计理论、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本科教育作为重要的会计职业的准备阶段,对会计教学进行改革是必然选择。

二、“大智移云”对本科会计教学带来的影响

会计本科教育作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准备阶段,应顺应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直面信息技术冲击进行相应的改革。“大智移云”对本科会计教学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会计教学理念发生了变化。业财融合、财务共享、价值创造、战略管理、智能财务已成为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应具备的新的视野和能力,应融入会计教学的全过程。第二,会计教学的内容和模式发生改变。传统的会计职能在“大智移云”平台下得到了创新,会计行业的工作空间和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会计教学内容应体现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会计教学的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的开展、资源共享课程平台的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形式均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第三,对传统会计理论形成冲击。企业商业模式和会计业务模式的变化,对传统的历史成本属性、收入费用观、静态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体量陡增和信息种类复杂化也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核算职能也逐渐向会计信息系统转移,会计教育的重心由財务会计转向管理会计。第四,对会计人才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账务系统的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改变了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体系和管理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目前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提升,传统教学模式须变革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固有思维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追求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进行线下授课,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体现出其教育教学效果,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成,会对学生的思维意识和个人能力产生极大的抑制。固定化、模板化的教学模式是不符合发展的,学生易产生依赖和疲倦心理,影响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探索,缺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导致学习效果欠佳。长此以往,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难以得到恒定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科专业的教学质量也会显著下滑。再者,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使其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多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思考和与教师的互动。虽然有不少高校提倡“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但模式的开展仍停留于形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教师在课程中对学生的反馈效果不佳,使得课程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达不到“翻转课堂”的初衷。互联网拓宽了信息来源渠道,通过网络可及时检索信息,可以扩展知识面,丰富思维方式。互联网的便利也为会计教学方式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途径,移动终端的广泛性和便捷性突破了场地和环境的固有限制,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但在海量信息面前,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受到大数据对信息推荐和筛选的影响,无法独立判断信息的真伪,思维受到定向投放的信息影响,在挑选过程中缺乏自主判断和思辨能力,这些导致注意力分散进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教师必须要根据社会的需求来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将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线下教学教学方式的优点加以结合,才能使教与学的效果得到双向提升,使培养的学生可以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为社会所用。

(二)信息技术拓展了会计教学内容,课程及专业需重构和融合

目前高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制造业为背景,以核算课程为主,教给学生的是概念、公式、分录和准则条文,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之间分得太细,过分强调与会计相关;现有课程体系缺乏人文素质、课程思政方面的元素,应对“大智移云”背景下所需要培养的专业技能课程开设较少,课程教学内容简单化、片面化,不能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现阶段会计实务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基于高校传统的课程体系,学生所形成的素养仍停留于理论层面,无法落地,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缺陷,这就导致学生就业后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人员所既定的能力标准。此外,高校教材更新滞后、教材偏理论导致学生在就业中难以将学校学习的知识应该用到实处。高校对于实验课程虽然设立但课程创新度不够。教师授课模式多以先展示、再操练的形式为主,学生通常不用过多的思考就可以照本宣科地完成,这种方式所达到的实践效果并不高,导致学生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没有做到将理论知识落地。由于会计业态的变化和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能力要求的变化,会计专业应跨界融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战略管理、商业模式、财务云与财务共享等课程,实验课程体系应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方法、管理会计方法、现代决策应用等内容,体现系统性、综合性、实用性。在教学方式上应采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以教学平台为信托的一体化教学方式、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

(三)信息社会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要求提升,培养模式要创新

在“大智移云”背景下,大部分企业都能对变化做出快速应对,结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环境,构建属于会计行业的新工作模式,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现代化企业需要的是管理技术人才,这意味着会计执业者不仅仅需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具备一定数据分析和管理预测能力。因此,学校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会计基本职业素养的培养、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而且要结合“大智移云”时代背景要求,侧重学生数据分析、预测和决策能力的建立。但从会计专业教学现状角度分析,高校对会计人才培养虽有贴合信息时代要求,但仍然更加青睐于传统的培养方案,侧重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储备,对于实践应用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不重视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本身具备着较强的特色性和目的性,这要求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迎合学生日后就业所需技能的需求,人才培养应当从企业人才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拟定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并针对性开展教学活动,以保障培养效果与就业的契合度。但现阶段,技术要求日新月异,其远超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更新速度,会计人才需求与供给的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但学生培养的闭门造车现象仍然很普遍,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人才培育没有从供给侧出发,高校缺乏与企业的实时沟通,没有积极将现阶段企业所应用的会计信息技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针对社会对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的改变做出快速反应,学生往往对相关行业领域以及具体的企业工作模式不够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都存在缺陷,以校企合作、科教融合为基础的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四、“大智移云”下会计本科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直面“互联网+”,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大智移云”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幫助学生形成互联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以教材内容和大纲作为教学基准,还需结合学科特点和就业需求来开展针对性教学,将最新的信息技术代入课堂教学,将最新的会计环境变化纳入课堂教学,将最新的会计实务和会计案例嵌入课堂教学,顺应教育部“课堂革命”要求,促使专业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到学生面前,切实帮助学生形成“大智移云”的互联网思维。二是理论教学与实务教学并重。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应夯实学生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应促进信息技术与会计专业实践的融合,为后续的实习、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原动力。三是注重传统教学方式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在高校会计专业教学革新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吸收和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相关领域的知识,寻求将传统教学与其有机融合的途径,打造出崭新的教学模式。应及时转换固有理念,大胆尝试不同的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性的教学,积极利用线上资源,熟练掌握线上课堂教学所必备的知识技能。这不仅仅要求在授课后重视学生掌握课程的情况,而且要求课后操练和展示的形式多样化,与学生互动可借助互联网平台移至线上,对学生考核、指导学生进行开放式训练也可线上进行。四是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实施与考核。高校可定期组织专家开展培训和讲座,通过继续教育考核和互联网教学沙龙,结合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提升教师对“大智移云”相应知识技能的接纳程度,以此来鼓励教师大胆创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学生的会计学习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会计教育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会计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管理会计意识。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会计学科、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是包含的关系,会计课程是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会计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课程设置顺应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是会计专业、会计学科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一是要优化课程设计。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职业能力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体系上强调传统会计、财务、审计专业知识之外的计算机、信息、决策等知识,在能力结构上强调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基础上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的能力、基于战略管理高度的决策能力,在职业素养上不仅强调专业素养还应具备人文素养。因此,在会计专业的课程设计环节,应体现“大智移云”给会计职业带来的影响,考虑到业财融合、财务共享、财务云、决策型会计这些新的变化,可设置智能会计、智能财务等专业方向、可增加大数据、人工智能、商业模式等课程,也可在现有课程中将以上的新变化嵌入。二是要做好线上与线下的课程分布和课程内容分布。应当结合网络课程的便捷性与实体课程的高效性进行适当比例的搭配,同一门课程,有的内容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有的内容可通过教学平台线上进行。网络课程和线上教学是“大智移云”平台下会计教育创新的核心体现,也是互联网教育带来的关键资源。因此,对课程的设计会直接影响会计信息化教学的质量。高校应基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在会计本科教育中的作用与地位,建立清晰的网络课程结构。三是要建设好网络教学平台。高校还应搭建属于自己的网络课程学习平台,为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开展提供保障。应注重网络后台的建设,提高网络的畅通性和安全性,为线上课堂提供坚实后盾。应丰富网络平台的内容,将会计改革的内容、会计实务界面临的新问题、会计研究的最新动态、典型的会计案例纳入,让学生直面会计理论和实务的最新变化,去体验会计角色的代入感,去发掘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充分发挥教学平台的综合性作用。

(三)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017年度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019年9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6部门印发的《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指出,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和行业特色类高校建设,紧密围绕产业需求,强化实践教学,完善以应用型人才為主的培养体系。企业作为就业终端,能够更快的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通过向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真实的经济业务提高实践能力,构成良性循环。校企合作教学过程的开展能使学生借助实习平台将学校内教师传授内容落地至企业的实践中。高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应当更加关注终端需求,从学生角度出发,积极收集学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调整。为此,加强校企合作也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实现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学生将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内容在企业中应用到实处,增强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并以就业为教学目标。校企合作的方式包括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实行学生培养的双导师制、产业教授的评聘、实务专家进课堂、共同进行课题研究、共同举办产业学院等。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提高会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大智移云”时代,高校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是一项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一致行动,需要信息技术的结合、教学理念更新、辅助教学平台的协同。这不仅对一线教师提出了挑战,还对计算机科学、网络信息技术和会计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了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网络强国的要求,发展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推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会计本科教学应关注“大智移云”给会计教学带来的影响,培育互联网思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积极推进本科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智慧,张泉灵.大数据技术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48(6):957- 972.

[2]南云芙.河北廊坊:推动“大智移云”产业发展[J].中国财政,2017,(20):54- 55.

[3]王海洪,肖洋洋.大智移云技术对会计影响的文献综述[J].会计之友,2018,(24):61- 64.

[4]田高良.大智移云时代产教融合与管理人才培养探讨[J].世界教育信息,2018,31(21):78.

[5]杨舒.大智移云时代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11):115- 116.

[6]郭阳萍.“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教育改革的探讨[J],商情,2018,(39):58- 59.

[7]宋荣兴,张雪雁.“大智移云”背景下会计如何应对发展困境[J].财会研究,2018,(12):27- 31.

[8]董红杰.大智移云时代财会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J].财会通讯,2018,(31):40- 42.

[9]徐倩.“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会计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探析[J].纳税,2019,13(8):59- 60.

[10]葛超群.“大智移云”时代会计人员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江苏商论,2019,(2):134- 136,141.

[11]袁奋强,王志华.大智移云时代会计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变革之困境与对策[J].教育财会研究,2018,29(4):81- 85.

作者:周新玲 沈蔚然

第二篇:对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的思考

摘 要: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推动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同时,我国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总体上看,目前大学的会计教学模式并没有摆脱传统教学的模式的影响。在大学会计教学中过程中,传授必要的专业知识很重要,但同样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也是重中之重。本文从目前大学会计教学的现状开始,深入分析大学会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大学;会计教育;现状;解决方案

一、会计教育的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飞速发展,并且各种形式的高校会计教育模式已初见规模,但同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的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80万,2013年达699万,而2014年已经高达727万,而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甚至高达749万。现阶段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已接近饱和状态,但是却还是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就读会计专业,会计人才的供给呈大幅度增长模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认为会计专业好就业,利于日后找工作,使得目前的会计教育呈现盲目发展趋势。我国现有2000多所高校,几乎所有高校均开展了会计学这一专业,包括这种专科学校,职业高中,技校等等,除了大学本科学生和这些学生以外,还有各种攻读会计学的研究生,硕士生,博士生,国外回来的留学生,所以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对会计人才需求变得“过剩”,使得我们普通的大学本科会计毕业生在社会上难以找到工作,难以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会计教育的问题

1.模式的单一。目前大学本科会计教育多理论,而且理论知识大多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把握没有直观的映象,太过片面化,而且对于书中的知识流程和框架模糊,分不清楚章节与章节的联系,没有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同时,教师教学的模式也大体是普通的说教,即使应用多媒体设备,大多也是照着课件念,没有新意,或者不能熟练灵活的应用多媒体,所以不能具体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做到知识的应用和升华。

2.教学理论化。大学的教学主要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老师关注的是能不能把自己所知道的全部知识教给学生,可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于是学生理所当然地掌握了知识,学到了专业知识,可是却无法用知识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处于一种好高骛远的状态,学生无法在实际操作中找到自身的问题,同时更不可能通过与老师探讨这些问题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3.课程设置重叠。有些会计课程很早就已经学过,可是过了一个学期,又会有另外的教材书上出现相同的知识,有时候教师又会重讲,这样就会造成造成知识的重叠,不利于新知识的拓展。另外,书籍理论的编写不够全面和细致,由于会计制度在不断的更新,所以会计教材也在不停的换新,可是理论知识却并没有改变多少,导致新的教材还是赶不上会计制度的变革。从而使大部分学生学习不到最先进的知识,无法跟上社会市场的变更。

4.教学目标与市场就业没有紧密联系。现在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当前市场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无法培养出精英人才。所以高校的教学的应该匹配市场的发展,结合市场的变化和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学生的个人素养和对知识的掌控能力制定一套全面、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充分理解,同时还要加强大学生的操作能力,用知识完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开拓大学生的视野,不能仅仅灌输靠考证来赢取未来的工作,而是要把眼光放长远,结合自身能力,加强自己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变得有竞争力,达到市场就业需要的人才标准。

三、会计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案

从上述的分析讨论中,我们会发现当前我国大学会计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与弊端。为此,我们需要找出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变目前这一现状。所以,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需要尽量做到以下的事:

1. 提高教学质量

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应当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要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该尽量减少传统的知识灌溉,减少对照着书对学生照本宣科,更多的是要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采用更新颖的教学办法,比方说教师或者学生在上课期间提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去思考解决方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让他们自行分工,写出分析报告,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概念。另一方面,仅仅掌握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比如在学校建立会计实验室,让学生模拟会计做账,体验会计操作的流程,或者签订一些相关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分批去接受一下短期培训,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还可以经常让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知名企业,观察企业的发展,浏览一下企业的账本,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练中认识自己的问题,同时补充自己所不知道的。最后在未来的实际会计操作中,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其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2. 改进课程教学内容

在改进课程教学内容方面,学校应该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国政策趋势,并始终关注最新的会计发展趋势,并将其他自然学科的知识与会计学科相联系,实现其他各学科与会计学科的融会贯通。另外,学校应开展专有课程,将一学期所学的课程有机联系,形成完整框架,不再是之前的重复,这样既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并能将知识交叉运用,最终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3.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会计教育目标的制定,要以当前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总体需求为导向,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发展趋势,培养出一批有知识,有能力,有技能,有素养的综合型会计人才,使未来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的就业模式,更好发挥自己的能力,挖掘自己的潜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本科会计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缺陷与不足。在当前形势下,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会计教学的改革,对于当前大学生本科会计教育具有很重要并且深远的意义。我们需要制定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并进行实施和推进,才能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的提升大学本科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且升华大学会计教学的意义。(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作者:徐心梅

第三篇: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本科教育的影响

一、会计本科教育目标面临的挑战

教育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有目的的培养人才的活动。其中,确定适应需要的教育目标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经济全球化使得会计事务的国际合作日益频繁,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并呈现出本土化经营的趋势。因此,会计国际趋同不仅体现在国家统一制定的会计准则方面,更体现在社会对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的国际化高级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方面。

会计教育目标受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各高校提出的会计教育目标,其基本定位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技能,能担负重任的管理人才。该类人才在应具备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实务操作能力外,还应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拓展,掌握高难度的财务、会计、审计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专业研究的能力。这与前一阶段的会计教育的“专才教育”相比,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在能力和知识范围的广度上有所扩大,在深度上有所提高。但是,与熟悉国际贸易规则的金融、贸易、管理、法律等方面的国际化会计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二、会计本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会计实务操作水平

会计教材内容的编写,特别是财务会计和审计教材,主要是以准则为导向,强调的是如何依据各准则进行实务操作,关注的是按照准则怎样处理;至于为什么应该这样,即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原理,却未加以重视。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新准则不断颁布,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加以修订,这种现状造成教师疲于应付增补教材,学生疲于应付更新会计知识,四年的本科学习并未真正掌握会计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精髓。

(二)孤立地传授会计专业知识

由于在教学中不重视会计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融,学生不能站在整个管理学科、经济学科的高度去理解和掌握会计准则,缺乏对新知识的应变能力和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会计工作的要求,影响其职业判断力的提高。会计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会计理论为教学的导向,培养学生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利于正确的理解、掌握和实施会计准则。

三、会计本科教育的改革措施

(一) 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目标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曾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地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这些能力的具体内容包括:技能,主要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

首先,本科教育是介于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一种学历教育,是奠定理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阶段,定位不能过高。但是,随着近些年我国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学生入学前的整体水平相对下降。然而,社会在发展,特别是与国际会计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使毕业生就业后必备的通用和专业知识必须不断扩充。这一“下降”与“扩充”的趋势,使得教育目标定位困难。

其次,大学本科生源一般来自从未接触社会实际的高中毕业生,在短暂的四年教育过程中,只能是在具备一定专业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会计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满足经济全球化要求和符合会计国际趋同需要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这意味着本科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向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而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在这一目标导向下,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专业学习与研究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就业后能够不断地通过自主学习更新知识,满足未来日益复杂的会计工作要求,成为可持续性发展的会计人才。

(二)转变会计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首先,随着会计准则制定由“规则导向法”向“原则导向法”转变,会计教学也应该由以实务为导向的教学转向以理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原则导向法制定准则的优点在于简明扼要,应用完善的概念框架反映准则的基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要求等,解释性指南和实施性指南将减少,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其次,会计理论是人们从会计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关于会计知识的科学总结,包括基本会计理论和应用会计理论。会计理论的目标是解释和预测会计实务。解释是指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以加深对会计实务的理解;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应该是会计理论的精髓,使其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不是具体的会计规章。

再次,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学习知识为培养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因而,要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以理论为导向的会计教学,可以在课程设置不变的前提下,在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加大理论教学比重,做到既注重培养能力又传授知识。一方面,将初级会计课程已经介绍的基本理论部分结合会计实务再次介绍,使学生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扎实地掌握会计理论;另一方面,将原来在研究生层次专门作为会计理论课的部分内容分解下放到本科层次,结合会计要素进行介绍,使学生不仅理解各项具体准则,而且能掌握准则背后隐含的基本理念。理论导向法与实务导向法教学相比,充分借鉴了西方会计教材的内容,注重阐释会计事项的内在联系、概念、定义,侧重于研究指导会计实务操作的理论思想,而不是会计业务处理本身。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我们对本科生的教学,应该在教学内容体系不变的基础上,将会计理论由浅入深地结合会计实务介绍,而对原来过分注重的会计处理简要介绍即可。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在校的手工和计算机的双重模拟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只有会计理论基础扎实,才能领会和掌握会计准则的目的和精神,才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对纷繁复杂的会计现象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力。

(三)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协作,培养复合型会计人才

适应经济全球化的会计人才,不仅要精通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还要熟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财税学及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理论和实务。传统的会计教育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忽视了相关知识的渗透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会计学科虽然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但其受客观环境影响会涉及其他学科的许多理论,如经济学的成本理论、多元化环境的管理理论、金融学的资本市场运行理论、法学理论等。

首先,会计学专业隶属于工商管理学科,其理论发展必然受到整个管理学科发展的影响。目前,虽然本科已经开设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课程,但只是孤立地讲授每门课,并没有很好地注重其间的理论关系、逻辑关系。因此,会计专业的教师应该结合各相关学科的有机联系加以引导,使学生真正地在较高的理论层面上学习会计,达到以理论为导向培养会计人才的教学目的。另外,适当地将会计辅助课程,如会计史、会计制度设计以及税收筹划等内容有意识地与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相交融,培养学生对会计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的研究。这样,既可以拓宽其专业知识面,又能够加深对会计理论的理解。

其次,我国加入WTO组织后,诸多跨国经济案件的发生,尤其是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的反倾销,数量和范围的日益扩大使我们认识到,解决法律上的会计冲突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培养具有会计和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员,已成为迫切的需要。这就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作出调整,在学生选课时加以引导。

(四)完善会计教育的改革机制

会计教育改革是不可能孤立地完成的,必须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要实现这一点,西方国家的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借鉴。

首先,要有专门的机构来推动。美国IMA和AECC长期以来致力于会计教育改革的实践活动。由这些机构牵线搭桥,芝加哥、底特律等地区的高校都先后与附近的大公司、大企业建立了一对一的定向合作关系,极大地便利了会计教育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根据我国情况,也可比照实施。

其次,校企联合培养会计人员。会计教育必须“倾听”企业的声音,将会计教育的目标由培养单纯的决策参谋人员,逐步转向培养能够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直接参与企业多职能管理团队的“管理专家”。这需要充分、及时地了解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并与企业组织结构、管理职能的变革相适应。如可以成立校企联合会,定期交流信息、协调目标,并由权威机构定期发布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的动态信息。

第三,高校自觉进行改革。我国高校应尽快采取措施,使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师的授课和课程的更新更贴近现实,更具有价值。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第一,要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走出校门应该是知识面广的通用型人才,这就必然要求加强基础课学习。第二,处理好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关系。在会计教学上,我们应以会计理论为主,会计具体规定为辅。第三,重视社会相关课程教学。市场经济要求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足够的法律、外语、计算机、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会计人员,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已经签署了联合声明,这证明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此,会计本科教育只有在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与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面宽厚、具有较大发展潜能的通用型、复合型人才。

作者:张韶华

上一篇:精密测量技术论文下一篇:新型化学材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