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

2024-05-08

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精选十篇)

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 篇1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善于总结,敢于探索,发现并创新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锻炼方法。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比较法、举例说明法、示范法,把我院2012级和2013级专科800(因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院校,因此800名均为男生)名,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法所测得的数据与全国体质测试评分标准进行比较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2013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内容,测试项目如下:身高、体重、视力、肺活量、50 m、1000 m(男)、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通过对男生身高标准体重评分标准图对比得出我院学生的总体身高标准体重的百分比(见表1)。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我院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总体有所下降,状况不容乐观。男生身高、体重呈缓慢增长趋势,肥胖率比往年也有所升高,其中营养不均衡率、较轻体重率均比较高,其中体重较轻率几乎占了一半。所以,我校学生的身体普遍较瘦。存在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富裕的环境造成很多学生挑食、偏食、厌食,从而造成营养不均衡,所以较轻体重率高。总体来说,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吃饭营养长期不均衡、缺乏长期系统的体育锻炼和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等(见表2)。

根据对比和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1000 m、视力和引体向上的不及格率相对较高,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1)课上课下大学生较少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大多数学生存在怕吃苦、意志品质稍差的现象,造成对体育锻炼不感兴趣,抵触心理较强,致使身体素质下降。(2)网络发达,大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比较严重,致使视力下降严重。(3)如今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多,同时将社会上的一些恶习带入校园,抽烟喝酒现象严重,导致肺活量体重指标下降。

4 结论与建议

4. 1 结论

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任重而道远。在今后体育锻炼教学中,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善于总结,敢于探索,加大改革力度,使体育更加个性化、多样化,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以增进自己健康,提高体育能力,培养自己终身体育活动意识为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积极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健康素质水平。

4. 2 建议

4. 2.1 作为一名学校的体育老师 , 我们应该坚持的把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放在第一位

下面我将紧紧围绕锻炼身体素质的几个方面讲讲自己从教几年的看法。第一就是学生肌肉力量如何发展,很多运动如果没有力量做基础,是根本无法完成的。经常的有规律的训练可以使肌肉纤维增粗,使肌肉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并优化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达到发展力量素质。但是一般力量训练都是比较枯燥和乏味的,如何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是最重要的,如负重练习,可采取游戏的方法来代替一些枯燥的锻炼,进行分组练习,依据各个学校的不同情况,可用负杠铃下蹲起的方法。还可根据重量相仿原则,让学生“互相背奔走”练习,从而很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4. 2.2 如何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 , 速度的快慢在很多的运动中都起着关键作用

坚持以“速度为中心”的原则训练,比如,让学生坚持在标准的动作下练习,高抬腿跑练习,并且用哨声给上节奏,学生听节奏进行练习,兴趣就会更浓,从而练习的效果就会更好。还可采用做游戏的方法,如“抢球游戏”用实心球围成一个圆圈,球数比练习人数少一,游戏开始练习者绕球圈外慢跑,听到信号各人就近抢球谁没有抢到被淘汰,并去掉一球继续进行,每进行一轮成功者得一分,看谁得分多为胜。这些练习的方法,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2.3 如何快速有效的发展学生耐力 , 耐力素质包括专门耐力与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是指在一定的强度下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专门耐力是完成各个不同运动项目特点所需要的耐力。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锻炼耐力的直接有效方法就是长跑,在热身活动中就可以将其完成。让学生每天在练习专项之前慢跑1000~5000 m即可,在这基础上再慢慢的增加负荷力量,从而使其耐力逐渐的超过以前的耐力水平。当然,发展耐力的有效方法还有很多。如,长跑、骑自行、游泳、球类活动、及爬山等。

4.2.4 就是如何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工作

通过对学生体质达标测试,学生的体重和近视率逐年上升,学生的身高、耐力、速度、柔韧性等身体素质指标在学校中仍然在下滑。面对现在学生普遍体质下降的情况,我们将认真对待,把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工作的重要地位,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切实抓好我校体育工作,认真贯彻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造成目前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学校体育设施和课程不够完善,体育办学条件落后和主要领导不够重视。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的配合学校认真完成学生的体质健康达标工作,而且我认为学校应当采取以下措施来扭转。一是认真完善学生体育课时和课程,并主动与其家长进行联系,争取让每个学生的家长也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而且要把每年的学生体质达标的成绩通过高校通发到家长手机上,让家长督促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同时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二是要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成绩纳入到期末考试成绩中去,作为学生奖学金评定的一项参考指标。三是学校在平时要经常宣传体育达标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发动,精心组织,合理安排,通过学校体育报告公示制度,对各个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公示,使得每个学生和家长对这项工作起到重视的作用。

4.2.5 还是要大力发展学校体育,让更多学生能够自愿的参与进去

幼儿身体健康状况发展分析、评价 篇2

为全面了解幼儿与健康主要指标的达标情况,掌握全园幼儿的营养和体格状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2021年5月27日,我园保健室配合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保医生对全园幼儿进行了内容包括:全园幼儿身高、体重、心肺、龋齿筛查,中大班幼儿血色素、视力等方面的健康全面检查和评价。我园又严格按照《安徽省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试行)》中“幼儿园要定期进行幼儿健康检查”的要求,认真执行“每年体检一次;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对每个幼儿建立健康档案。”从此次幼儿园体检结果来看,我园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一、健康检查结果

我园共有162名幼儿,参加此次体检的幼儿有162人,体检率达100%。清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体检的幼儿进行了身高、体重、心肺、血色素等检查和营养状况评估,全园幼儿体重达标率为63.6%,身高达标率为70.3%%;肥胖儿1人(0.6%);低体重:5人(3.0%),生长迟缓:2人(1.2%),龋齿全园0人(0%);贫血患儿22人(13.5%);视力不良:0人(0%),从此次体检结果我们发现我园幼儿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但我园幼儿刚入园不久,也存在以下问题:

1、家庭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

2、家长保健意识欠缺。

二、主要原因分析

是膳食结构搭配不合理。大部分家长对小孩过于溺爱,没有合理的调节儿童饮食,偏食、挑食、吃零食等不良习惯普遍,导致食欲减退或偏食,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贫血患儿达22人,发生率达13.5%。

三、对策与建议

综合我园目前的情况,可按“四个强化”加强儿童营养不良防治工作,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是强化宣传,加强儿童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幼儿园要进一步加大对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制作儿童营养知识专栏、开展现场咨询活动、举办科学育儿知识讲座等方式引导广大家长避免过于溺爱儿童,增强营养健康知识。

二是强化指导,大力推广平衡膳食。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育儿知识讲座,聘请专业医生对家长科学育儿进行指导,以增进幼儿的体格、智力发育,为未来储备体智双优秀的人才奠定基础.三是强化监测,在幼儿园定期开展幼儿体格检查登记。幼儿园要把幼儿体格检查登记纳入幼儿园常规工作中。

四是强化控制,建立健全幼儿健康监测与控制的长效机制。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卫生经费的投入,强化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卫生保健服务质量。

中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探讨 篇3

[关键词]中学生 身体素质 研究对策

学校是学习体育锻炼方法最重要的场所,学校体育不仅关系到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健康公民,学生时期掌握的体育技能,养成的体育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较多,家里都像宝一样照顾孩子,家务活基本不干,学习压力不大,家长们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孩子的身体健康、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学校里也存在同样的道理。学校一味追求升学效,上课早放学晚,留的晚作业多,给学生的活动锻炼时间少,除了一周两节体育课学生基本时间都在教室里,经常升国旗都会看到学生站不住倒下,说明现在的学生体质有多差。

首先,谈一谈造成学生身体素质差的原因:第一家庭因素:爸妈应培养孩子的劳动锻炼意识,一些家务活可以让孩子动手去干如拖地、洗衣服等,其次要带孩子去运动,如晚上在小区里跑步打、打羽毛球、篮球、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周末带孩子去爬山,公园里跑步等,只要坚持运动能大大的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

其次学校因素:学校是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重要原因,学校学习负担重,作业量大,学生根本没时间去锻炼身体,虽然国家强调得让学生每天都锻炼一小时,但真正的落实起来很难,学生上午放学吃好中饭都12点多了,12点半有的学校又要静校,操场空无一人,中午的锻炼时间根本没有,下午放学4点半,老师们经常会留学生在教室讲题目做作业等,放出来都快5点,急匆匆吃晚饭,6点又要夜自修,有的学校九年级会更早5点半就要夜自修了,一天就这样匆匆忙忙在学习中过去了,学生基本是教室到食堂两点一线,所以学生在校时间较多,学校是关键。

第三个人主观因素:个人主观因素是动力,如自己都不想动,最好的条件也没有用,有的同学比较爱运动,有的同学不太爱运动,其中男生大多比较爱运动,中午放学操场上基本都是男生在活动,女生很少,所以相对女生活动量会减少很多。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如自己主观性不强,都会大大影响运动量和锻炼效果。

第四教师因素:学生在校听老师、在家听爸妈,所以教师如何引导好本班学生是关键,特别是班主任,有的班主任一味追求学习成绩,把学习放第一位,时间都花在抓学生的平均成绩优秀率上。平时下课留学生,放学又留生学,作业量又大,学生怎么有时间来锻炼身体!但在学校里也有的班主任自己喜欢运动,所以他会放学后带本班同学到操场跑步,这种做法很不错,所以班主任间的差异是很大的。

以上是一些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原因,但也存在各种各样另外的原因,我們从原因中找问题找对策,如何提高的学生全面身体素质,接下来从下面几点人手。

第一,家庭作用:家庭作用不可忽视,家长引导孩子适当的运动,合理的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晚上完成作业后带孩子出来打打球,如羽毛球等,跑跑步都行。周末带孩子去爬山、游泳等,这样坚持下来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周末辅导班什么不要安排太满。

第二,学校健康管理提升:学生大多时间都在学校,如学校不重视学生素质发展,要提高学生的素质真的很难,学校应在作息时间上有所调整,要留出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并要落实检查是否到位,要加强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合理安排好作业量,下课放学后不要拖堂。

第三教师引导:特别是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多运动,班会课上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中午、课间操、放学后带学生到操场运动,班干部做好管理工作,教师的引导是关键,如班主任都想把时间用在学习上,学生根本没时间锻炼身体,一位爱运动的班主任肯定会带出一群爱运动的学生。

第四提高个人爱好:如自己不爱运动,好的条件也没有用,特别是女生,大多女生不太爱运动,整天坐在教室里,一个班里大概有少部分男生平时会下去运动,因此要培养学生有几样运动技能,养成每天运动一小时,坚持天天锻炼,身体素质才会上来。

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探讨 篇4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青少年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 但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 这个是我们不得不反思的问题。

切实增强做好青少年体育锻炼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是一个民族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 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不断的努力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2 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情况

针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我走访了多所院校发现青少年学生在身体形态、生理功能和身体素质的多个指标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平下降现象, 部分指标的下降倾向呈加速趋势。

由于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 造成营养过剩导致的肥胖和超重情况继续恶化。当前, 青少年群体营养状况呈现典型的“双峰现象”, 即超重和肥胖问题十分突出。近视发生率日趋增加, 一个班内有70%以上的学生都是近视眼患者, 2008年, 湖南大学新生入学视力检查发现, 近视率竟然达到87.22%。出现病理状况较为严重, 例如学生稍有不慎磕碰一下都会发生骨折现象, 还有好多学生出现肾结石、尿道结石等等。

下面分析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差的原因。

2.1 升学制度的影响

由于现在的国家升学制度, 从小学开始体育课很多时候就被挤占了, 因为学校要成绩, 要升学率, 学生要好成绩上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学。学生在家听到的是家长的唠叨“有时间多做几道题, 争取考上理想的学校, 才能有机会有好工作, 将来才能出人头地”;而在学校听到的是老师说“快考试了, 少上一节体育课没关系, 多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你们的知识点, 考个好成绩, 对你们的将来发展有好处”, 所以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减少了很多。

2.2 活动场所的减少

由于城镇化的建设, 很多学校的操场变小了, 甚至变没了。学校没有了活动的场所, 被迫停止了学生的体育锻炼, 学生们只能在教室内或楼道内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 达不到对身体锻炼的效果。另外, 现在各个社区都有针对成年人的一些锻炼设施, 也有一些是小学生们可以娱乐一下的, 但是象体育场、馆这一类建筑, 只有一些大城市有一些设施, 大部分还都是收费的, 而且县、乡镇等许多小地方几乎没有。

2.3 现代化设备的介入

随着社会的进步, 各种现代化设备的产生对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有极大的影响, 改变了当代学生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学生们的业余时间不再是到户外运动, 而是坐在家里看电视或上网, 有些学生甚至是手机不离手, 电脑不下线, 不是聊天就是玩游戏, 有些同学在网吧有时一待就是好几天不出来。

或许大家还会想到其他的原因,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在下降, 才会有大学生参加运动会出现意外, 才会有较多的豆芽型身材和较多的超体重型身材。

3 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锻炼的措施或建议

3.1 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首先要让大家明确人的身体和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身体。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 同时对于促进我们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体育锻炼能提高人体各方面的机能, 如抵抗疾病, 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等。

3.2 提高体育成绩在升学中所占比重

国家在升学考试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的成绩, 更应该重视体育成绩所占的比重, 例如在小升初、初升高甚至高考中, 将体育成绩提高到一定的比重, 间接督促学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这样学生们就会有更多体育爱好者, 就会有更多身心健康者, 就会有更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被培养出来。

3.3 增加学生的体育活动场所

政府应该多建一些青少年活动中心, 多关心一下我们下一代的身体的成长, 给孩子们一个空间, 能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例如多增加一些开放式的公共活动场所, 使得学生们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身体锻炼。

3.4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这把双刃剑

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上网情况, 引导学生从网络无限多样的信息中, 找到正当的爱好兴趣与正确的发展方向, 以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特长, 培养创新精神, 朝着“一专多能”的方向发展;学校应当努力创造条件, 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改革教学方法, 充实、更新教育内容, 开阔学生视野, 使学生学会现代的丰富的科学知识, 以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

总之我们希望政府能更多地向青少年的发展倾斜, 毕竟少年强, 则国才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开展青少年体育运动, 增强青少年体质, 关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关乎民族的兴衰和复兴, 是全民健身运动的重中之重。我们一定要从实际行动上重视当代青少年的身体素质的培养, 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宋琰, 王鹏伟, 张志刚.对我国学生体质测评现状的分析研究综述[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4, (03) .

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 篇5

很多初学者的左手基本没有任何作用,甚至会起到反作用。左手的摆放位置以及运动轨迹会直接影响到击球质量和身体平衡。呼和教练对于左手在网球运动中的作用有比较独特的理解,他认为很多击球的好坏与左手的动作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甚至很多动作都是由左手来主导的。因此,本节训练课主要针对身体平衡和左手的发展进行练习。

左右手击球练习

在用右手学会打网球之后,尝试过左手打球的选手一定都会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左手上手会比刚开始右手学网球时快一些。这是因为在经过右手练习之后,选手对球的判断、击球位置以及击球动作都已经大致了解,在之后尝试反手的时候,可以自我纠正错误的地方,因此很容易就能上手。呼和教练的这个练习,正是基于这点,通过左手体验各种击球的过程,来帮助自己反省右手打球时的问题,并且提高身体左侧和右侧的协调性。

具体练习方法,是可以用左手模仿右手进行击球练习。教练在中场喂球。第一个球喂正手,如果学员用正手打了上旋球,教练下一个球就喂到学员左手相对应的位置,用左手打上旋球。当然,可以重复进行,也可以各项技术交替进行。削球、平击、双手反拍、截击,高压、甚至最后可以在底线后尝试用左手发球。在练习过程中,注意非持拍手臂的运用,保持身体平衡。这个练习对于那些怕因为打网球而一个胳膊粗、一个胳膊细的女学员来说再好不过,不但可以均衡发展双臂的肌肉,而且还能提高身体在击球中的平衡能力。

左手驱动练习

左手主导动作的开始

初学者打球的本能动作,一定是靠胳膊的挥动来打球。但是这样做并不能将力量发挥到最大化,同时击球质量和稳定性也会下降。其实在某些击球技术中,可以用左手来带动身体开始发力,而右手则用来控制球拍运行的时机、拍面角度以及击球点。

截击就是最为典型的例子。稳定的截击持拍手臂的运动幅度非常小,身体重心的转移较多。此时,如果用左手驱动身体和球拍开始移动,是最好不过的。正手截击时,左手向左后方

带动身体和球拍向前运行;反手截击时,左手依靠向后拉伸的力量与右手向前推击的力量形成反作用力,不但增加击球的力量,同时保持了身体的平衡。

截击小窍门:如果将球拍分为三段——拍头、拍喉、拍柄,在截击时,拍头需要高于拍柄,也就是手腕需要向上翘起。引拍的高度,需要根据来球的高度为依据,让来球的高度与拍喉在同一高度。也就是说在截击时,可以用拍喉当做瞄准器,来随时校准引拍高度,而不是无论什么来球,都用同样的引拍。

互抛球练习

在训练前的热身或训练后的放松中,可以做一些抛球练习。只要能让选手的左右手同时得到锻炼,可以变换花样进行练习,不必限定于某一种形式,鼓励自创。下面这个练习,就能很好的锻炼左右手的协调性。

体育课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三例 篇6

案例1:在两个基本教材结束后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初中二年级某节体育课,主教材——原地侧向推铅球,副教材——快速跑。教学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原地侧面推铅球技术,发展投掷能力;改进学生快速跑技能,增强速度素质;其他认知和情感目标略。教学顺序先主教材后副教材,两个教材结束后,教师利用6~8分钟时间,安排学生做以发展力量、速度素质为主的练习,采取分组比赛的方法,即:学生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球落地后快速起动向前跑进追球,然后再原地双手向前抛实心球,以此类推。比赛中看哪些同学抛得远,跑得快。

点评:在基本部分最后,抽出一定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抛、追实心球比赛,使原本比较单调乏味的练习出现了亮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淡化了枯燥,忘记了疲劳,锻炼效果显著。学生抛、追实心球练习与原地推铅球和改进快速跑技术密切相关,可以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都是围绕课的主题进行的教学活动,为实现课的教学目标服务。

案例2:在主教材练习过程中穿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

高一年级男生某堂体育课,主教材——耐久跑(重复跑600米×3)。学生每跑完一个600米,间歇6分钟,学生在间歇时,分组做3分钟身体素质练习,即:①手持哑铃原地摆臂。②原地弓箭步交换跳。③垫上仰卧两头起。采取循环练习的形式。

点评:本节课教师把三个发展身体素质的练习串连在一起,穿插在主教材教学过程中,安排的巧妙合理。原地双手持哑铃摆臂和弓箭步交换跳,既是身体素质练习,同时又是耐久跑中的分解基本动作,对于改进提高耐久跑技能十分有利,教师将学生所学技术和发展体能的练习巧妙融为一体,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建议在课的结束前,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恢复和放松。

案例3:主教材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合理搭配

在初一某节体育课中,主教材——技巧,垫上头手倒立(男生),肩肘倒立(女生);副教材——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在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中,采取了情境游戏法。即分别做:①“抢运抗洪物资”(以上肢力量为主);学生两人一组,乙俯卧肩背上放实心球或一定重量的沙袋(抗洪物资),学生甲“推小车”乙负重两臂支撑前行,抢运“抗洪物资”,迅速到达指定地点。②“抢救地震伤员”(以下肢力量、速度为主);甲背乙,乙为“伤员”,甲负重快速跑,将“伤员”迅速送到救护地点“医治”。

点评: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与主教材技巧项目合理搭配,使学生在体力充沛的上半时,集中精力学习技巧动作,突出了教学重点。教学中由于技巧动作多为静止的练习,技术含量较高,但运动强度小,为了使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进一步加大,课的下半时安排学生做游戏,比较科学适宜;采用情境游戏法,符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有效激发青少年的学练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学生在游戏中,扮演角色,入情入境,提高了游戏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游戏的思想内涵。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学生非常喜欢。

小结:体育课中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练习必须有针对性,符合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必须科学合理,巧妙安排;必须与所学体育技能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必须为课的主题服务,实现课的教学目标;必须创新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爱练,提高锻炼效果。

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 篇7

体育锻炼与身体自我观念的作用。身体自我观念是个体主观上关于自己身体的看法和感觉的总和。身体自我观念可分为:身体健康, 吸引力, 身体状态, 身体能力, 力量等因素。研究发现,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提高个体对身体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如使自己的身材匀称, 自己的健康水平提高, 自己的运动能力提高等。这样对自己的外形 (体型) , 健康水平与运动能力的满意度高。孙延林等的研究发现, 体育活动对个体的身体自我有积极的影响, 每周参加三次以上和累计一小时的体育活动就能提高个体对身体自我的描述。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人, 对自己的身体形态, 身体能力与健康状态的知觉高于非运动参与者。

体育锻炼与情绪自我观念的作用。体育锻炼可以给参加者带来体能, 生理及心理三个方面的效益。长期以来, 人们比较重视对锻炼体能及生理效益的研究而相对忽视了对心理效益的研究。已有的研究表明, 长期锻炼的情绪效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产生心理自我良好感。心理自我良好感与运动有相互关系, 其中女子较男子相关程度更高。任未多 (1997) 认为, 身体锻炼产生积极影响的原因可能有生理, 心理和社会的, 或者是三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且心理自我良好感与消极情绪的减少密切相关。其次, 对焦虑, 抑郁的治疗作用。体育锻炼可以降低锻炼者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改善锻炼者的心境, 提升锻炼者的主观良好感觉与自尊水平。

体育锻炼对社会自我观念的影响。社会自我观念包括:社会适应能力, 人际关系等。体育锻炼对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周松青 (2001) 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规范人的行为, 扩大人际交往, 培养合作意识, 提高人的智力功能, 发展认识能力, 减少认识障碍, 改善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著名学者麦丁尼认为, 游戏和运动具有启发独创, 清除紧张和保持友谊等心理保健的价值。经调查发现, 外向性格的学生比内向性格的学生的社会需要更强烈, 这种需要可通过集体性的体育活动得到满足。在体育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相互交往的能力, 改善学生的不良心理。

体育锻炼对学业自我观念的影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有益于呼吸, 血液循环和神经细胞兴奋与抑郁的交替, 更有助于注意力, 记忆力, 想象力, 思维分析等心智能力的健康发展, 并使其情绪稳定, 性格开朗, 疲劳感下降等, 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人们的智能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大大的提高人们工作效益, 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学业或工作, 主观上对自己的特长, 能力等各方面的看法而感到非常满意。

不同锻炼方式对身体自我的作用。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改变, 使得人们追求健康的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 既健身同时又健心的锻炼活动, 又将成为人们的首选身体锻炼, 看起来是与身体自我联系最密切的活动之一。但有许多研究证明, 不同的锻炼方式对锻炼者身体自我的影响也不同。身体锻炼与身体有关的身体自我观念联系紧密, 并有显著性提高。但对稳定的心理结构, 如整体自尊, 生活满意感不太容易发生显著的改变。因此不同的锻炼方式对身体自我也有一些影响。

锻炼的时间不同, 对身体的自我作用也不相同。短期 (3个月以内) 身体锻炼活动的效益具有指向性和特异性, 即身体锻炼活动对身体自我的观念, 特别是抽象身体自我观念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整体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的影响。实际上没有证据表明短期身体锻炼活动对整体自我观念和生活满意感有何影响。

综上所述身体锻炼能提高个体对自我认识和评价, 如提高健康水平, 提高个体的运动能力的知觉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由于体育锻炼对身体自我概念的影响与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锻炼的时间, 锻炼的方式, 锻炼的强度, 锻炼的类型等都会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体育锻炼总体来说对身体自我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参加身体锻炼的人比不参加身体锻炼的人, 身体价值感提高得更显著。

参考文献

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 篇8

1 我国现阶段员工身体素质状况

1.1 员工身体素质的概念

员工身体素质是人体完成某个动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固有能力, 通常指人体在运动、劳动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等机能。相应地分为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灵敏素质及柔韧素质。

(1) 速度素质在职业活动中分别表现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周期性运动的位移速度三种形式。

(2) 力量素质是人体最基本的身体素质, 是进行一切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的基础。

(3) 耐力素质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主要包括发展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在许多职业活动中, 技能的高低往往取决于人相应的耐力素质水平。

(4) 灵敏素质是人的运动技能、神经反应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综合表现。

(5) 柔韧素质差的人, 会影响掌握动作技能, 还会限制力量及速度、协调能力的发挥, 也会造成肌肉、韧带损伤。

1.2 我国现阶段员工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1.2.1 肥胖率高

南方人物周刊2008年11月1日做了一期关注体质健康的专辑《你健康吗?》, 通过分析2000年和2005年两次“中国民体质监测”中的的国民体质报告, 指出我国成年男性的肥胖率超标, 已经达到了一个不可不加以特别重视的地步。大量中年人常年处于亚健康状态, 导致这一群体的身体机能提前衰老,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群众体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梅研究员表示, 从国家体育总局2005年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数据来看, 成年男性出现了柔韧性下降明显、肥胖率和超重率较高, 且增速较快的问题。彭博新闻社也在援引美国《保健事务》的一份报告称, 随着财富的增加, 中国人的腰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方的人增长都快。这份报告还提供了更早的数据:2000年与1989年相比中国女性肥胖者人数翻了一番, 男性肥胖者人数则是当时的3倍。“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 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后还可能增加一倍, 这种变化可能对中国的劳动力和经济增长产生影响”。

1.2.2 心肺功能较差

深圳市体育局《深圳市2008年国民体质状况公报》指出, 深圳经过12年的测试发现, 成年男性的心肺功能在中等负荷下心脏就很容易出现疲劳。主调查员周琴璐表示, 全国的情况好不到哪去,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爬不到三楼, 就开始气喘吁吁。在台阶测试中, 中年男性不能坚持到最后, 或者测试结束后出现晕厥、血压降低需送医院的情况并不少见”。

1.2.3 异常情况多

“老年病”提前盯上了中年人,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尿酸、冠心病、睡眠问题、心理问题等异常情况几乎一窝蜂地在这个年龄段出现。

2 提升员工身体素质, 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企业要发展, 不仅要提升员工的高效工作水平, 更要提升员工的健康水平。为此, 许多卓越的企业都非常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 提出了员工健康管理概念。

2.1 员工的身体健康与企业发展

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 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6年5月28日, 深圳华为公司员工胡新宇的猝死就在整个中国掀起轩然大波, 一度使中国民营企业的“优等生”华为公司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 为应对危机, 华为率先在公司设首席员工健康与安全官, 以“改良狼性文化”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 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 利润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发展的惟一目标这一传统观念已被社会责任理念所代替, 尽管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但是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 如果不顾一切地追逐利润而不履行社会责任, 这是与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要求相悖的。2010年5月28日, 会计司在解读国家分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就明确提出:“企业也要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光荣使命”, 指出企业的社会责任, “是指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当履行的社会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 (含服务) 、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 因此, 加强员工健康管理, 提升员工身体素质是企业的义务, 是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2.2 提升员工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2.2.1 为员工创造健身氛围

首先, 要增强员工的健身锻炼意识, 将员工的“透支健康”行为转变为“投资健康”,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运动习惯, 增强体质, 享受健康生命。其次, 企业管理者要树立“运动是凝聚力, 健康是战斗力”的观念, 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以缓解职工工作压力, 通过倡导健康生活、健康工作, 形成健康、团结、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以“建好体育场地、抓好体育组织、搞好体育活动”的方式, 形成员工健身长效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以相对合理的场地、组织、活动不断完善员工体育活动体系。

2.2.2 开展员工身体素质测定工作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第四条明确指出, “提倡国民在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基础上, 定期按照《标准》进行体质测定”。在第十条进而指出, “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应当有组织、有制度地开展体质测定工作”。企业应该定期为员工进行身高、体重、脉率、肺活量、台阶试验、握力、坐位体前屈、纵跳、闭眼单脚站立、选择反应时、俯卧撑 (男子) 、一分钟仰卧起坐 (女子) 等20余项指标的测试, 建档并给每个参加检测人员回馈一份《测定报告》, 通过《测定报告》就能看出每个被测人员个体身体全面综合的评价, 被测人员就能根据《测定报告》给予的建议和分值做出锻炼自我的响应。

2.2.3 科学引导员工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我们知道, 员工的身体素质由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及柔韧性构成, 因此, 对员工身体素质训练, 要结合工作性质, 有所侧重, 并进行科学引导, 有针对性进行, 如对员工身体素质中的速度素质训练, 有对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反应能力和对身体快速指挥和协调能力, 使身体更加灵活, 是各种职业员工都应不断强化的身体素质, 但是在进行训练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发展速度素质要与发展力量、速度耐力和柔韧性素质相结合;二是要注意提高肌肉的放松能力。要采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练习方式, 因为员工中的身体情况、健康程度各不相同, 容易造成损伤, 所以在进行训练时, 一定要保证在员工精力充沛、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 否则训练不成而导致员工形成“速度障碍”。再如进行员工灵敏素质训练也是, 通常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受训人员的掌握动作的能力、反应能力、平衡能力、观察能力、节奏感;二是选择训练项目时, 尽可能采取逐渐增加复杂程度的练习方式, 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器械、器材等方式增加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和难度。进行灵敏素质训练通常要结合其他的训练方式, 如在进行速度训练中, 采用“之字跑”、“躲闪跑”、“穿梭跑”等活动, 也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 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跑、躲闪、或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体训练, 也可以设计专门的调整各种身体方位的练习, 如侧向或倒退跳远、跳深等, 以非常规姿势完成的练习, 这些活动可以利用工作场地适时进行, 既能达到员工休息的目的, 也能消除员工在单调、重复作业中的倦怠, 使员工在愉快的心情中提高业务素质。

百年前, 梁启超先生曾疾呼:“少年强则国强”, 指出了青年人身强与国强的关系, 对于国家而言, 少年强则国强, 对于企业而言, 让员工“壮”起来, 则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之一。

参考文献

[1]石修俊.挑战性工作对员工的激励作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 (10) .

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 篇9

关键词:体育旅游,健康,和谐发展

一、体育旅游与健康的内涵

体育旅游是旅游和体育产业交叉渗透产生的一个新的领域, 是以体育资源为基础, 为满足大众体育旅游的需求, 吸引人们参与体育活动和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的休闲健身旅游形式。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以及道德表现上的完好状态, 而不仅仅是躯体无病, 健康是社会良好的价值取向。[1]体育旅游和健康有着天然的联系, 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促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 旅游方式从观光型向休闲健身型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发展方向反映了人们追求身心放松、快乐健康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文明需求。在“健康第一”的背景下, 以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和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发展基础, 获得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同时, 健康也是发展和推广体育旅游产业的新目标。

二、体育旅游发展对全民健康的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 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体育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产业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 一直积极的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为调整和转变国家经济战略性的发展方式服务, 为拓展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新时期, 体育旅游的发展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增添了动力、凝聚了力量。体育旅游发展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之一,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三、体育旅游发展对提升国民身体健康的研究

(一) 体育旅游与健康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说, 体育旅游和健身是辩证的关系, 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体育旅游依靠自然, 体育之中有旅游, 旅游之中蕴含体育, 体育旅游促进健康, 健康又推动体育旅游发展。体育旅游的过程, 其实是人们参加的不同于常规体育锻炼的体验与感知过程。体育旅游是健身的一种特殊方式, 有缓解心理疲劳和提高健康水平的特点和功能, 人们通过深入接触自然, 愉悦身心, 消除心理上的紧张与疲劳, 从而获得精神上的调整与和谐, 从而增进身心健康。体育旅游既是人民大众健身的资源, 又是全民健身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方式。体育旅游只有充分发挥促进健身的优势特点, 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健康, 才能提升国民整体健康水平, 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育旅游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我国应着力倡导和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

(二) 物质文明的进步促进了体育旅游需求增强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带来的旅游市场需求变化, 消费者对体育健身活动的需求日益增强, 体育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也一直呈上升的态势。通过体育旅游获得快乐与健康, 逐渐成为人们参加体育旅游活动的主要动机之一, 从而使得旅游产品向休闲、运动和健康等方向发展。旅游者的思维逐渐从传统的观赏型旅游向参与体验型旅游转变, 人们更愿意亲身参与到旅游项目中去, 体验快乐、感受激情、参与运动的同时促进身体健康。体育创造旅游, 旅游促进健康, 体育旅游能满足新时代发展需求和人们对快乐和健康的追求, 主动拓展新型的健康旅游方式。在2001年旅游主题被确定为“体育健身游”, 休闲旅游行业的相关部门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力度随之不断增强, 体育产业和休闲旅游产业的合作前景广阔, 这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也是现代体育旅游业发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

(三) 体育旅游促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体育旅游属于社会体育的一个产业分支, 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特种旅游的一种,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他们对生活乐观, 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是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 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 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人们通过体育旅游会提升自身对人生态度的积极性, 对人们来说, 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 不怕困难, 不怕挫折, 而且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他自己既定的目标前进。人们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 真切而深刻, 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 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四) 体育旅游增进人际良好关系

从狭义上讲, 体育旅游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专项体育需求, 以体育资源和一定的体育设施为条件, 以旅游商品的形式, 为旅游者在施行旅游过程中提供融健身、娱乐、休闲、交际等于一体的服务, 使旅游者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是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 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3]体育旅游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 它可以增进人际交往的良好关系, 使人不仅在理性上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而且对于人际交往显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流的态度。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与理解人, 不轻易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的身上, 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和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对方。在与人相处时, 能展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和尊敬等积极的态度,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 能较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五) 体育旅游促进乐观的情绪状态

体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相互融合交叉的部分, 它体现了体育的社会性与旅游的社会性。在旅游休闲的过程中, 大自然优美的风光以及运动的激情能充分调节人的心理状态, 也能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一般来说, 情绪最容易反映人的心理状态, 情绪健康的人没有过分的和不切实际的要求, 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自己想发脾气时或暴怒来临时, 自己能够意识到, 并将其抑制于萌芽状态。所以很少有烦恼和忧愁, 精神状态大部分时间是饱满的、乐观的。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难免遇到坎坷和不如意, 这时通过体育旅游的这种特殊社会属性, 使人在对待棘手的事情时容易做到泰然处之, 减少自寻烦恼或自我折磨, 也能够更好的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尽量减少因麻烦或别扭的事情引起自己心理的不愉快。

(六) 体育旅游促进道德心态的健康

道德健康是世界卫生组织近几年来对健康内容界定的最新补充。一个道德不健康的人, 在某种意义上说, 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人们在体育旅游中, 欣赏感受着大自然带给人类的秀美山川、飞流瀑布、奇花异草和珍奇鸟兽等不朽的杰作, 在陶醉于美景奇观和激情澎湃的体育运动时, 促使人们不自觉的遵守旅游业的各种规范与准则, 约束自己的不道德、不文明行为。在提倡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绿色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下, 督促人们不做损害大自然、破坏自然以及公共物品等不道德的事情。提升人们辨别真伪、善恶、荣辱与美丑等是非的能力, 而且在自己的行为中去实践真善美, 并能与假丑恶进行不懈的斗争, 为美丽中国、美丽社会和美丽自然尽自己的最大道德贡献。

(七) 体育旅游促进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广义上讲, 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娱乐身心、锻炼身体、竞技竞赛、刺激冒险、康复保健、体育观赏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旅游企业、体育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4]社会是复杂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难于处理的。体育旅游能促进人们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能正确面对现实, 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能够做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并能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正确对待现实环境, 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 又不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奢望中, 因而能应付比较复杂的局面;当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或困难的境地时, 也不惊慌和恐惧, 而是冷静地处对待, 将困境转化为顺境,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四、结语

我国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 这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内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国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极大进步, 以及国家倡导的“全民健身计划”顺利实施, 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体育健身活动, 这为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需求和体育旅游产业的泛化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 这些有利的环境因素为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前景与契机。同时, 为国民健身提供了丰富的业余活动内容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提升国民身体健康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参与方式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湘.旅游环境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2]卢元镇.社会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科学发展观身体发展 篇10

我们国家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情况越来越令人担忧, 力量素质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连续呈下降趋势, 学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是让家长教师担心, 这引起了我们国家足够的重视, 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阳光‘2+1’工程实施, 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一小时的文件的颁发, 确实让广大体育教师倍受鼓舞, 这也是从政策上对我们国家广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情况进行干预。

2 大课间活动的现状

(1) 我区很多学校的大课间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 并且多年做同一套广播体操, 据学生调查, 得知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 应付而已, 不仅锻炼效益低下, 而且还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管理不到位, 弄不好还会沾染上一些陋习, 如做事马虎, 被动应付, 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同样也有一些学校办学理念落后, 提出所谓稳步发展的理念, 束不知道这样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2) 对学生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渴望运动, 也喜欢运动, 男生喜欢综合性运动, 象球类运动, 女生侧重于非力量性项目, 象跳绳、毽球运动, 他们也渴望一技之长, 但是苦无人指导, 学生也渴望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创新学习, 但是受客观条件限制机会很少, 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3) 每个学校都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 但是器材闲置率太高, 甚至有生锈现象, 而且常用器材偏少, 器材破损率太高, 每个学校都没有专职器材管理员。

(4) 学生和家长对体育锻炼和大课间活动态度和行为基本上处于认可状态, 但是苦于应试教育的压力, 只能是望而兴叹。

3 基于以上现状分析得出对策

(1) 农村教师严重缺编,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 用政策吸引人, 用感情挽留人, 让他们安心于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改变农村中学是人生跳板的现象。

(2) 强化领导的认识和责任感, 摆正大课间活动的地位,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满足学生大课间活动的活动参与权。

(3) 增强体育教师职业归属感, 让其扎根与体育事业, 奉献于教育, 对待体育工作认真负责, 把体育教学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4) 体育教师要加强对新课标的学习和理解, 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和教学。很多体育教师对于新课标缺乏理解和学习, 看不见体育教学的方向, 轻视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 导致学生学无所成, 无‘一技之长’。

(5) 对学生和家长要进行引导和疏导, 让他们认识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意义, 让他们知道孩子们的健康茁壮地成长是师生家长们共同的最朴素最根本的愿望。

4 大课间活动内容形式到实践的微格研究

4.1 运动项目设置

项目的科学设置对于培养学生技能发展和素质提高有一定意义。运动项目的设置精简化是一个创举, 它与国家阳光体育运动“2+1”工程中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相吻合, 我们应该以素质教育的观点来重新审视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从今后学校体育发展的眼光看, 特色项目、适合学生发展的项目必将风行校园。

4.2 课程资源的开发

(1) 充分利用我校规模创建的契机带来学校的硬件规模的提升, 充分利用和开发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自购或自己开发器材, 自己动手制作器材, 在器材制作过程中渗透着技能学习的重点问题的指导, 比如用纸球代替实心球教学, 纯粹是无稽之谈, 因为实心球教学主要是发展投掷力量和上肢爆发力的, 而纸球对于发展力量的有效性是形而上学, 其效果是微乎其微。

(2) 依据兴趣小组的教学计划为标准, 课时计划为内容修订成册, 作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每个年级依据校本教材组织大单元专项化学练活动。

(3) 场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着原则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活动的场地和空间, 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 充分让孩子们享受大课间活动带来的快乐, 对于多生小场地的场地资源的开发使用要本着集体性练习为主线, 或者是分层次分时活动这样的原则。

4.3 对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的探讨

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成立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 制定大课间活动方案, 各司其职, 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 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不严肃开展, 任何领导或者教师不得随堂拖课, 取消大课间活动, 一定要在认识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大课间活动对于学生的纪律培养也有一定的好处, 力争活动方案的最优化, 确保课题研究的可实施, 便于操作, 便于把控。要求有组织、有方案、有措施、有落实, 有评比, 构建大课间活动的模式。

4.4 对学生学练适用方法的探讨

利用体育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 组织兴趣班培养的运动骨干带动‘小班化’的大课间活动, 成立各级各类俱乐部和兴趣小组, 强化培养特长生和运动骨干, 让他们有一技之长, 在大课间活动中, 贯彻实行陶行知‘小先生制’, 即先学习的学生是后学习学生的老师, 可用这些学生去教学其它的学生, 这种以学生教授学生的学习模式, 对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 挖掘学生的潜能非常有意义。对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非常有意义。

4.5 教师对学生学练指导的研究

以课堂教学为着力点, 集全校体育教师智慧,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 通过大课间活动开展, 让我们认识到, 还是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技能的最本质的理解, 因此应该强化学生的概念教学, 体育教学的出发点是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元认知, 应该强化概念教学。这样对于学生技能的掌握与巩固有很大的作用。

5 对大课间活动的整合研究 (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变化情况的研究)

(1) 以实验学校学生为实验样本, 监测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情况, 不难看出学生身体素质三年三大步, 身体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三项素质测试成绩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总均分由2009年60.1分到2010年70分到2011年78分。

(2) 学生的体育素养的提高, 学生从不关心体育不关心运动, 到关注网络和媒体体育生活报道的学生多了, 课间聊天关于体育内容的话题也多了。

(3) 孩子的德育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

大课间体艺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模拟社会, 大课间活动是一群体性活动, 在活动中, 有对抗有合作, 有团结, 有帮助, 这些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运动中, 通过实验调查发现我们学生的交往和交流能力强了, 许多孩子变的比以前懂礼貌了, 更尊重老师了, 更成熟了。与陌生人交流也没有什么胆怯的心理了。

6 对大课间活动的拓展研究

6.1 大课间活动的文化生活是创设‘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对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必将提供有力的支持, 对于丰富和提高校园文化的内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大课间活动和文化学习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个过程。全体教职工也都参与到大课间活动之中, 或渗透到学生中间去活动, 或组成教工方队参加活动, 和学生同台竞争, 既营造了全民健身、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又把全面的过程指导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之中, 及时评比, 及时反馈, 有效地完成了我校大课间体艺活动课程。

6.2 大课间活动开展对教师影响的研究

(1) 大课间活动是开放式的课堂, 对活动过程中很多问题和偶发事故的处理提升了教师的课堂教学驾御能力, 提升了教学基本功。

(2) 教学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和科研水平提升的关键点, 通过本课题研究开展, 让课题组所有参与教师都了解了课题研究的方法, 提升了他们课题研究的科研素养。

(3)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管理是一门艺术, 大课间活动的模式和管理水平是大课间活动的质量保证。大课间活动的管理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管理无序, 学生就会杂乱无章, 就象无头苍蝇, 就象一盘散沙, 达不到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预期效果。

7 结语

大课间活动是为了满足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担负着发展学生体质的重任, 因此, 大课间活动开展必须有条不紊, 管理有序, 活动要落到实处, 同时大课间活动并不是完全意义上学生自由支配的活动, 它是在教师有选择地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活动, 学生是大课间活动的主体, 因此必须找到适合教师教授和学生学练的最佳办法来组织大课间活动的开展, 实践证明, 本实验学校开展的大课间活动是有效的, 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而且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融洽了师生的关系, 对于和谐校园的品牌打造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良华.行动研究的史与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曹卫.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J].体育科学, 2004, 23:65~89.

[3]杨兆军, 魏红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体育教学, 2000, 15 (2) :28.

上一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下一篇:后驱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