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论文

2022-04-15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科学发展观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领域。认真回顾与扼要梳理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状况以及理论成就,探索与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基本精神的迫切需要。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科学发展观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1:

用科学发展观实践、宣传科学发展观

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推动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理论保证。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既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又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者,自觉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要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宣传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学好科学发展观,了解科学发展观产生的时代背景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005年,我就参加了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系列主题采访活动,先后写出几十篇与此相关的稿件。

在跨越6个省区、历时近一个月的采访活动和后续的相关采访活动中,我深切感到,现在提出科学发展观,拨正前进航向,是十分必要、十分及时的,是新时期唯一正确的选择。大量的经验教训证明:只有科学发展才能赢得美好的未来,而非科学的盲目发展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早在2000年,我在北京参加地球奖获奖者座谈会时,就听到有关科学发展问题的呼吁。由于对此深有同感,我在会后立即展开采访并及时反映了这些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观点。应该看到,破坏环境的发展,掠夺资源的发展,盲目扩张的发展,畸形过度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不计代价的发展,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其中有些已经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和灾难性后果。在某省采访时,我就听到某地对资源开发的议论:打了几个洞,挖了几个坑,冒了几股烟,留下几滩黑,剩下几把灰。有的地方决策者目光短浅,片面追求经济指标的增长,不惜引进外地落后的生产工艺、淘汰的生产设备、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从表面、短期来看,这些地方的经济指标是上去了,但却给未来的发展留下无穷的后患。

我认为,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到现在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历史的进步。科学发展观,是与此前几代领导人的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我们应该看到,在十年浩劫之后,在百废待兴、经济濒临崩溃的历史背景下,发展便成为当务之急。而一些人却围绕姓社姓资等问题进行一些无谓的争论。在那个时候提出“发展是硬道理”,是必要的、正确的,及时的。这个口号在当时和此后一个时期都曾产生过积极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相当强大的今天,就不能一味地、单纯地、不讲条件地谈发展了。

发展,是需要付出的:这里面既有人力、物力的付出,又有资源的消耗;发展,是有条件的,不考虑条件的发展,必然是盲目的发展;发展,是需要计较成本、计算投入产出比例的,不讲成本的发展、甚至赔本赚吆喝,是得不偿失的发展;发展,是需要协调配合的,孤军深入的发展,则难以持久。也就是说,有的发展,是需要提倡、扶持、推广的,有的发展是需要阻止、遏制、修正的!我们不能一说起“发展”,就认为是好东西,就应该充分肯定,就不能产生怀疑,我们更不能脱离客观条件、不讲成本代价、不考虑负作用地讲发展。我们对任何事物,哪怕是经济发展,都要做具体分析,不要匆匆忙忙地下结论,轻易地肯定或否定。如果我们为错误的东西唱了赞歌,我们就会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我们否定了正确的东西,我们就是扼杀了健康的力量。

现在回头看看:我们过去的宣传报道,在这方面的失误和教训难道还少吗?明明是好大喜功的构想,我们却一味高唱赞歌;明明是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我们却高调肯定;明明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我们却没有指出其危害。而一些真正按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客观实际办事的单位或个人,却受到了不应有的指责和不公正的对待。

能否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事物、判断是非,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至关重要。在很多情况下,写什么、怎么写,如何在采访活动中采访到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容、表现科学发展观的主题,常常取决于记者的思想认识水平。

就以我参加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主题采访为例,我们每到一地,当地都十分重视,对采访活动也都做出了周密的安排。但是,我们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有些地方负责人对科学发展观认识不到位或出于某种考虑,一些安排与科学发展观关系不大、甚至毫不沾边。一些单位介绍的情况虽然很丰富,但是可用的东西并不多,有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淹没在大堆的材料和繁杂的事物之中,如果不是独具慧眼,如果没有深入发掘、没有筛选提炼,就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所以,每到一地,我都注意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新闻,最终确定自己要写的题材,要选的角度。我采写的《金川集团公司的“延年益寿法”》《青海阻止污染西移》《呼和浩特养牛人好潇洒》《榆林资源在保护中开发》《乌鲁木齐市与昌吉州将实现经济一体化》《“环保公路”:在大西北延伸》《看不见煤的煤矿》《“宁夏一号工程”的科学发展观》《青海省提高领导者素质构建和谐社会》《贺兰山的风刮来了多少钱》《红寺堡——区域协调发展的杰作》《宁夏:旱地“压砂”彰显生态文明》《黎明村里看“黎明”》《绿色的能源,绿色的希望——甘肃省敦煌靖远绿色能源公司发展“生物质燃气”见闻》《宁夏石嘴山:从煤城到山水园林城》《宁夏推动城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就以科学发展观为精髓,力图体现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就是在写长篇综述《西部开发亮点多》时,我也注意将所写内容与科学发展观联系起来。这些稿件,取材不同,长短不一,写法迥异,但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科学发展观、宣传了科学发展观。

宣传科学发展观,需要正面引导,也需要研究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批评。有的时候,深入的剖析、恰当的论述、准确的批评可能会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风力发电为何在新疆遭遇尴尬》《宁夏还该不该种植水稻?》《退耕还林:补贴到期之后怎么办》《退耕还林:不蹈“2605项目”的覆辙》《迷迷茫茫的“波尔多”梦》《珍惜青海湖“鱼鸟共生”状态》就是这方面的作品。

2006年7月30日,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述评《“用完就扔”:不该成为时尚》,是一篇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其中的一些素材取自我家附近的早市,取自我对生活的观察。我在这篇文章中首次对过度使用一次性用品、特别是过多使用塑料袋的现象提出尖锐的批评。我的这篇文章也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共鸣。这篇只有千余字的作品,还被中宣部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主题宣传的一等奖。当然,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在我这篇文章发表几个月后,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限塑”的政策。虽然不能说这是我这篇作品的作用,但我还是为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曾经做过一点有益的工作感到欣慰。在此前后,我还针对商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发表了《虚假包装有违诚信》《过度包装:糟蹋社会财富》《商品包装,有多少是恰如其分》等针砭时弊的报道,宣传了科学发展观。

宣传科学发展观,要有自觉性、使命感、责任感。要善于在工作、生活和各类活动中发现问题。2007年6月,我乘飞机去北京参加中宣部召开的总结表彰会。在飞机上提供的午餐中我发现了问题:一顿谈不上丰盛的午餐,竟使用了七八种包装材料,制造了数量可观的垃圾!于是,我利用乘机的间隙和乘客离机的时机迅速展开采访,写了一篇“记者来信”:《客机上能否少制造点垃圾》。这篇稿件,不仅被“航空网”等网站转载,而且被报社评为好稿。到了年终,它又被报社评为年度二等奖。

宣传科学发展观,本身也应该体现科学发展观,不能做无谓的宣传、毫无成效的宣传、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宣传。没有效果的宣传,是浪费宝贵的社会资源,不仅无功反而有过。也就是说,宣传科学发展观,仅仅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要讲究宣传艺术,研究宣传艺术,把宣传效果最大化作为最终追求的目标。

任何文字,都要让读者产生阅读的动力,要有吸引力。只有被阅读了才有可能产生作用。没人理睬,就是文字垃圾。

是不是理论研究一定晦涩难懂?是不是新闻报道一定枯燥乏味?我想,任何读者都喜欢阅读引人入胜、生动有趣、鲜活耐读的文字,而不喜欢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味同嚼蜡的作品。同样是讲故事,有人讲得人全神贯注、目不斜视;有人却讲得让人心不在焉、昏昏欲睡。同一篇文章,有的可以吸引人一直读下去,有的竟让人看了开頭就不想看结尾。有时,换一个开头,变一种方式,转一个角度就可以收到奇妙的效果。我们完全应该、也应该做到让自己笔下流淌的文字鲜活、生动、感人、耐读!这方面值得探讨、值得借鉴、值得改进的有很多。我在20多年的新闻实践中也算尝到过一些甜头。例如,我写人工饲养天牛的天敌花容穴甲取得成功的科技新闻,不直接写科研鉴定和研讨会,这些内容在标题和行文中甚至不出现。我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写,标题也写成了《天牛,看你还能“牛”几时?》。写郑州人不驱赶、宰杀城市行道树上的鸟、努力营造人与鸟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我的题目是《郑州人的“宽容”》。写由于封山禁牧带来野生岩羊的过快增长,我用了《贺兰山的岩羊多得让人有点愁》《谁给贺兰山的岩羊这么大的胆儿?》。写封山禁牧,我的标题是《宁夏:让羊换了一种“活法”》。

做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和宣传者,这是党中央在新时期赋予新闻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们应该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作为一个普通的新闻工作者,我有自己的探索,但我的探索是初步的、粗浅的、不成熟的——我愿为此继续探索。

(作者单位:《光明日报》驻宁夏记者站)

作者:庄电一

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2:

近年来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科学发展观研究逐渐成为国内学术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领域。认真回顾与扼要梳理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状况以及理论成就,探索与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是新时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基本精神的迫切需要。在新时代,学术界应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本遵循,在全面梳理和准确把握前期重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有序地展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升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服力和学术话语权。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理论定位;现实运用;践行路径;研究评析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提出及研究概况

历史经验深刻启示我们,一个伟大的政党要想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和思想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长期执着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思维的集中体现。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经验总结,是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会郑重地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2008年9月~2010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全党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正式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8年3月11日,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郑重地将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同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我国学术界、理论界有关“发展观”问题的自觉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但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概念并展开全方位的深度理性研究,始于21世纪初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10多年来,学术界、理论界对于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大量有深度、有见地、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认真回顾与梳理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状况及理论成就,探索与展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是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基本精神的迫切需要。

一、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主要论域及成果

深度研究和整体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需要深入解读与准确揭示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理论特点、理论依据、演进历程、现实运用、评价标准和理论贡献,以供研究者学习、参考和借鉴。

(一)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蕴

有学者认为,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规律和现代化建设规律进行了探索,把付出代价和抑制代价有机结合,体现了发展伦理学的求真理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把尊重自然和尊重社会、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有机结合,体现了发展伦理学的求善观念;科学发展观把效率和公平、发展和和谐有机结合,体现了发展伦理学的求美理念。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发展观的思维模式,把发展的主体赋予了人。其人民主体思想是对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能动作用的最高肯定,从发展观的意义上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是人民、动力是人民、目的是人民、成果属于人民。这一思想的形成,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是指引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根本的理论准则和实践原则。它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规律,对党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特点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指导作用在贯彻实践中不断显现,并由此引发了自身地位的不断提升,经过短短10多年的实践便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以社会为本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建设理论,其内涵具有系统性、逻辑性,它的理念易于接受,实践成效显著,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具有创新性、系统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也有学者指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坚持以人为本,具有人文性;坚持统筹兼顾,突出整体性、均衡性和永续性。

(三)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其中,唯物史观中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是以人为本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中社会结构和社会系统理论是全面、协调发展的理论依据;唯物史观中人与社会对自然界的依赖性和社会历史连续性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依据。

首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一方面要求从根本上揭示人类发展进程在现代世界中的积极展开与实现;另一方面又要求批判地把握现代世界在这一发展进程中所固有的历史前提与历史界限。科学发展观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基础,它是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实践的结果,特别是处于“世界历史”中的当今中国生气勃勃的实践的结果。科学发展观诉诸一种新文明类型发展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植根于对现代发展之本质、根植于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之中,是对现代性的积极扬弃。

其次,科学发展观与科学社会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在提出背景、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实践层面上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的以及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和把握,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发展。

再次,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方向,以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球视阈为背景,分别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个体特性、“机体”特性、主体特性、动态特性、演化特性的论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四)科学发展观的演进历程

有学者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梳理。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发展观思想。总体上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强调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力促经济领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和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探求政治领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双百”方针,推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兼顾,追求社会领域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理论中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基础,其发展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的重要依据,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精髓为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思想路线,其群众思想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源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产力、文化与人民的根本利益间形成完整的逻辑关系,科学发展观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谐进步间围绕生产力形成互动关系,两者都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都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理论布局,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关于改革开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外交、统一战线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所处国际、国内背景高瞻远瞩,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上丰富和创新了“发展观”的内涵,推动和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体实践,使发展观理论本身得到深化和升华。

(五)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运用

首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学者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既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趋势,又顺应当代世界潮流;既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经验教训的借鉴,又是对当前中国发展的生态环境困境的积极应对。从总体上讲,二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生态文明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客观上要求并指导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落实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做好五个统筹工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做好五个统筹工作,即统筹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及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再次,科学发展观与依法治国方略在宏观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有研究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两者宏观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大业之中。就相互关系而言,科学发展观是依法治国价值定位的精神本原和理论前提,依法治国的价值理念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动力支持和现实保障,两者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六)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

有一些学者对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标准进行多方面的探索。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评价以价值主体的价值共识为出发点,以生产力标准、制度标准、人的全面发展标准和社会协调发展标准为主要内容。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最高评价尺度出发,在当代中国评价发展的标准主要有:生产力标准,经济发展标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标准和可持续发展标准。具体到人才队伍评价上,有学者建议要落实制度化的考核机制和手段,还必须要与各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政绩考评体系来看,有学者提出,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应该是“全面政绩”“绿色政绩”“惠民政绩”“公认政绩”;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政绩导向机制必须坚持和把握政治方向原则、科学全面与突出重点原则、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原则、上级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原则及实践检验原则。

(七)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贡献

科学发展观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为当代中国破解世界性发展难题提供了理论基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为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了理论支撑。

科学发展观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既面向世界又着眼于中国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已经彰显出其全球化视野和世界眼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它在哲学基础和理论精髓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基石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在主要内容上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战略布局,在重要范畴上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可以说,科学发展观不仅引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必将推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这是一种构建和谐世界的发展观。

三、新时代深化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对策建议

21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理论界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对于科学发展观问题的深入研究和理性探讨,涉及到了许多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极大地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发展观”“为什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如何高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科学理解及理性认识,并且取得了大量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和初步的理论共识,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后续学理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和理论借鉴。然而,认真检视已经取得的前期重要研究成果,我们不难发现,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还有诸多不足之处,后续研究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比如,对“以人为本”内涵的科学理解,要准确把握它的时代性、实践性、具体性、阶段性和探索性特征,克服超阶级、全人类、绝对性、抽象化的极端理解。还应追本溯源,展开形而上之思,着眼人的发展,从社会人生的理论指南的高度深切体悟科学发展观的人学意蕴。因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非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总之,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人类文明史上科学发展理论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理论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是坚持、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力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和执政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从提出到“重要指导方针”,到“根本指导方针”,到“重大战略思想”,再到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彰显出了与时俱进的发展思维、循序渐进的前行方式、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的哲学意蕴。

今后,学界应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遵循,秉持宏观探讨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突破单纯的思辨和宣传阐释模式,更多地采用问卷、访谈和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整合多学科视角和内容,在全面梳理和准确把握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具体来讲,接下来我们应该着重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加强对社会发展观的历史考察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发展思想的深度研究。

第二,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整体性、学理性研究。

第三,加强对新时代科学发展观传播载体、路径及策略的研究。

第四,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国内认同度与国际影响力的研究。

第五,加强对国外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的整理与评介。

第六,探索总结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机理。

第七,深入探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形成历程、科学内涵、逻辑结构、思想来源、理论特征、哲学基础、精神实质、实践基础、理论贡献、重大意义。

另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学术史的梳理,避免雷同观点的作品重复出现”,不断提升科学发展观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说服力和学术话语权,从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治国理政和中华民族的永续蓬勃发展提供厚实有力的学理支撑。

作者:谢嘉梁 胡祖凤 吕世杰

科学发展观论文 篇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安保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从人的思想入手,希望通过加强个人的相关思想认知,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帮助个人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各个部门都在积极寻求高效的方式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个人思想觉悟的要求。保安队伍作为一个巨大的群体,在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都发挥着作用,而这类群体拥有自己独特的特性。现阶段的安保队伍偏向高龄化与学历低,大多数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自身条件也限制了他们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因此如果能用科学发展观的观念来指导安保群体进行思想教育,相信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境界,进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出彩。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安保队伍,思想建设

1加强支部思想建设,积极发挥党员先进带头作用

安保队伍拥有巨大人员体量,对该群体进行思想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宣传科学发展观的很好阵地。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将会为整个群体素质的提升和社会整体安定做出贡献。

1.1建立完善的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

中国共产党党支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对党组织成员进行广泛和及时的思想宣传工作,通过成员的不断学习先进思想来发挥党组织的重要作用,通过组织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帮助群众提高自身思想境界。安保部门的党组织一定要以群体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以人为本,积极跟进每一位安保人员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关注他们身心上的问题,建立密切沟通与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安保人员的心理认同感,从而自觉主动的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主动加入党支部的思想宣传工作中来,发挥自身能力,带动身边人员的进步。

1.2党员干部实事求是,贯彻落实每项工作

党组织的构架非常清晰,拥有党员干部和党员,每一个党员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党员意识,在工作中积极主动。每一位组织成员都要定时接受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了解群众存在的困难。要严格落实监督体制,首先成员要加强自我反省意识,对待工作的态度一定要端正认真,不应该让自身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岗位,对于自身问题积极进行自我总结或寻求组织帮助;第二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坚决杜绝工作岗位中的麻痹大意,敷衍了事等做法,建立监督机制不是希望大家相互指责,而是为了更好的开展相关工作,只有在组织中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更好的为人民办实事。

1.3杜绝思想教育松懈,强化思想政治工作

人的行为总是受自身思想的影响,而思想的建立和转变是个人素质的积累,这与个人所接触的人和事都有密切关系。要想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要时刻通过科学来武装自己,只有拥有健康科学的思想,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个人思想一旦松懈会很快影响个人情绪,进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错误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工作。因此党员干部必须要紧抓成员的思想工作,安排定期的思想教育会议及活动,及时修正成员在思想上出现的偏差。安保群体的人员年龄主要偏高,学历很低,缺乏坚定的自我认知,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因此对待他们必须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采用奖惩制度,主要解决他们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日常开展活动,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安保人员这类人群他们因为自身学历问题更容易接纳别人的观点,不同于强加学习在他们身上,在日常的工作中潜移默化中巩固他们的思想教育,相比之下可以起到更加有效的结果。

2建立高效沟通机制,保证安保团队思想统一

人群一旦变大那么管理就会成为大问题,成员个人情况差距大,思想参差不齐,对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很多问题与阻碍。因此,我们一定要将问题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求适合每个小组甚至每个人的管理办法,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近看是通过短时间的教育达到人员暂时的目标统一,但从长远来看提高整个群体的思想水平是对整个社会非常必要的工作。面对目前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所出现的问题,主要通过沟通化解障碍来提高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反对管理者一味的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通过疏导,将成员凝聚起来,提高整个团队思想政治建设的热情,从干部到成员,再到成员与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自然而然队伍就会变得更加团结与统一。

3实施高效人员管理模式,提高团队问题解决效率

安保工作在外行人看来工作内容简单,但实际上它与其他工作岗位相同,同样面临者很多问题。所有以人为主要的工作,就一定需要做好对人的工作。当安保队伍中的成员遇到问题时,组织一定要给予他们人文关怀,杜绝漠视,只有与成员建立起健康的关系,才能保证他们的工作效率。组织要对每位成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面对面的交流往往会更让人感到亲切和安慰,通过疏导,避免成员落入消極情绪里,很多问题如果不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在思想教育中党章法律一定要放在首位,时刻约束成员的行为,其次拉近组织与个人的距离,倾听他们的诉求,了解他们阶段内的真实想法,给予正确的建议和引导。当成员的个人问题得到组织的重视以及合理的解决,安保队伍成员会加强对组织的信任与依赖感,他们更愿意接受来自党组织的教育,从而也能更好的帮助党组织开展相关思想建设工作,有利于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广泛传播。

4坚持落实服务于民,思想与行动齐头并进

思想教育是贯穿人一生的,也是贯彻社会各个层面的,任重而道远。教育的最终目的从来不是让个人被动的接受当下的各种明文条例,而是教育人的思想,提升人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安保工作作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工作团体,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贯彻落实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应该想他们所想,思他们所思。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个案工作方法的管理模式,一人一议,不能通过集体管理的那种传统模式来对待群体中不同人员面对的不同事物。在为他们办实事的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被服务的感动,因而影响他们自身的思考方式,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温暖,他们才愿意在自己的工作中更加付出,思想境界提高了,精神世界得到充实,工作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结束语

随着社会时代的进步,人们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这点为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很大的天然优势。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模式,因此也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播手段进行更新。传统的报纸、电视、电台更多的被更加便捷的网络所取代,因此,在思想工作的宣传教育上也要从现代传播媒介上入手,思想教育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跟紧时代潮流,这样才能更好的人群,提高安保人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他们接收新知识,了解新想法,保证安保工作的人群也能享受时代的便捷,为群体保持活力贡献力量。而新的传播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面临巨大的社会信息,思想教育工作就应该更加系统与专业化,需要更加夯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加广泛的学习范围,只用更加科学更加系统的将自己武装起来,才能更好得帮助个人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下去,才能更加理解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精神,才能更好的体现安保人员的自身工作价值,提升个人的社会满足感。

参考文献

[1]王华斌.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2008年第5期.

[2]刘洁.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3]叶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第24期.

作者:周雄俊

上一篇:诗学伦理学论文下一篇:女性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