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化作文教学

2024-05-03

素质化作文教学(精选六篇)

素质化作文教学 篇1

多媒体计算机集动画、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具有独特的交互性,能为师生提供形象生动、方便灵活的交换界面及交换方式。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有效发挥这些优势,将充分激活学生兴趣,创设良好写作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取得素质化作文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以媒为“引擎”,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要改变作文教学枯燥乏味,一提作文学生就头疼,进而厌倦作文的怪圈,就应在教学中注意创设作文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情趣。灵活运用多媒体,创设声色俱全、图文并茂且新颖、交互性强的作文情景,可以极好地调动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使之相互作用,使学生产生“不吐不快”“不写不快”的强烈愿望,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如指导学生写(我为“端午节”添光彩)时,利用多媒体软件,配以解说和音乐,用图像展现意境、渲染意境,就能激发学生情趣。而后为同学们讲解屈原的故事,并用大屏幕展示,瞬间学生如临其时代,顿感情感喷涌而来。

二、以媒为“向导”,创设良好写作情境

运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正确表达,创设出良好的写作情境。原来,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其主要原因就是不会观察。因为观察是收集素材的重要手段。比如指导学生写远足活动——“踏青”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flash软件,运用分解、定格、移帧等功能,在多媒体帮助下,激发学生想象。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让学生用形象的语言把图像表达出来就行了。如果有的学生一时难以表达,就先让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说,最后由表达能力稍差的同学说。这样还利用优生的带头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创设了人人发言的机会,为顺利成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运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能为作文教学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三、以媒为“加速器”,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素质化作文教学课堂评价的重要标准则是课堂效率。要多留给学生看、想、说、写的时间。要突破教师讲的时间较多的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看、想、说、写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使知识点深入浅出,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和思维是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需要突破的重难点。如教学写“新闻”格式时,教师就可以用动画呈现“标题”“导语”“主体”的位置,就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多数学生都掌握了“新闻”格式的情况下,教师又可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学校为“厦门台风灾区”学生捐款的录像,指导学生用所学的新闻知识写一则小新闻。通过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突破重难点起了加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四、以媒为“镜鉴”,优化评改途径

传统作文教学的批改模式是学生作文后,教师在办公室改,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又花费了教师的精力,且收效甚微。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时反馈的优越性,当作学生的一面镜子,可以对学生的部分作文进行当堂评改。在教学中,既可以根据普通话较好、表达能力较强学生的口述作文,通过语音输入显示在屏幕上,进行作文示范和师生共同评改,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输入显示在屏幕上进行当堂评改。如充分利用Word 2003特有的拼写和语法出错提示功能,形象直观地提示可能有问题的语句。这样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积极性,还能使学生明白“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道理,更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巧。最后,根据讲评的情况,再让学生修改完成自己的作文。这样,多数作文当堂评完,大大缩短了评改的周期,及时进行了信息反馈,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利用多媒体进行素质化作文教学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愿更多的语文教师和作文教学研究者进一步投入到利用多媒体进行素质化作文教学的研究中去,让素质化作文教学早日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发挥作用。

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作文写作兴趣、创设良好写作氛围、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评改途径。作文是通过民族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中学作文教学主要承担着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重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心,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为适应社会生活,要在思想交流、信息沟通、情感表达、阐述观点方面逐步提高能力,这就需要中学生写好作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必将在中学素质化作文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笔化作文教学设计 篇2

1.在活动中能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根据自己的思维品质、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选题,自由发挥。

2.激发学生参加体验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体验的事情,积极进行一次体验活动。

3.回味自己在体验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并描写出来,还要把自己对这次体验活动的感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在体验过程中的真情实感。

2.结合自己的体验,把经过和心理活动写具体。

教学难点:

写出体验活动中心理和行动的发展变化。

教学准备:

“神秘的宝盒”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盒子,你们别看它样子普普通通,它可是个神奇的盒子呀!里面装着一个非同一般的小精灵,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呢?

教师小心地摇动盒子,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教师做出惊讶的表情,学生的好奇心如同火苗越燃越旺。

从刚才大家的眼神和话语中我感觉到你们很好奇,想看看盒子里的东西吗?第一个上来揭开谜底的人选怎么产生呢?我现在有一个小小的要求,想请一名同学代表上来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可惜名额只有一个,怎么办呢?这样吧!同学们把我们刚才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看谁说得最生动,谁想第一个到台前来?

二、交流表达,引导观察

其他同学不仅要听,还要当个公平的小裁判,选出的一位同学代表要把心理活动说得最真实、最生动,其他同学听的时候和自己的话比一比。

选出一名同学后:我们俩悄悄地看,这是我俩的秘密,看完后可不能泄漏。

(老师把盒盖慢慢打开,半开半闭地让上台的学生观察。全班同学目不转睛地盯着观察者神情的变化,想从她的反应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台上的观察者显然被看到的东西弄懵了,愣愣地站着,等她醒悟过来,不由地笑了。但是因为有言在先,不能讲,她笑着走到座位上,神秘气氛在教室里弥漫开来。一双双眼睛看着老师,渴望着答案。)

三、及时写作,再次观察

根据这位同学的表现,我们再来完整地说一说,我再选四名同学上场一睹为快,摸一摸,看一看。

每组经过交流推选出来的同学说自己的心情、看到或听到的现象,然后依次上台观察。

四、推波助澜,三度习作

刚才我们说好的规则,大家不是都同意了吗?说说我必须给大家看的理由,要不把你的失望或者气愤说一说?实话实说,为大家争取揭开秘密的机会!

五、真相大白,完成习作

教师当众打开盒子,把盒子送到每一名学生的面前。

盒子里放着一面小镜子,原来老师最喜欢的机灵可爱的非同一般的小精灵就是在座的每一名学生。其实这面镜子不是一般的镜子,是可以折射出未来大千世界的魔镜,你想要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同学们,你们看完答案,想给今天的活动起个什么名字?(学生自由说。)

六、师生同写,共赏佳作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今天的精彩写下来吧,注意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上台交流两位学生的习作、教师下水文一篇。)

其实,一个人的亲身经历就是一种体验,只要用心去感受、关注、欣赏和评价,就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就一定能写出有真情实感又生动精彩的习作来!

课后反思:

小班化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篇3

一、向时间要质量——三写三批

1.课前试写,小组互批

(1)据案梳理,尝试写作。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习作,有明确的习作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自读理解写作目标,然后尝试写作,这个过程就是“一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习作学案,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个过程特别要求学生要真实地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抵制抄袭行为,至于文章的长短、精彩程度都可以不去计较。

(2)小组互批,寻找得失。这是“一写”后的“一批”。以小组互批为主,组内成员相互说说对方的文章什么地方写得好,什么地方写得不够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自己也可以来夸夸自己的文章哪里最得意,不要求全面评点,可以针对一句话或一段话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之后每个学生要把针对的内容圈出来,并且在旁边写上批注。

(3)生成备课,把握难点。一度备课是从教师的理解出发,根据学段单元以及文本本身重难点的要求进行习作教学构想,但这些还不够,因为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而不是为教师服务的,现在有了学生课前的“一写一批”,教师可将学生的课前习作试写情况分析细化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生成备课,把握难点,为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指导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写。班额特别少的(如一些村级教学点,学生数在15人以内的),每一个学生的习作问题可以实名备课,真正做到心怀全体,课堂教学无盲区。

2.课中导写,当堂点批

(1)小组汇报,得失展示。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课前小组习作互批的成果,利用交流的碰撞,进一步提升感悟,及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形成新的想法和疑问。

(2)把握共性,难点导学。即“顺学而导”,顺着学生习作展示时产生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启发指导,做到“可讲可不讲的不讲,非讲不可的精讲”。在指导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思考,多利用学生熟悉的资源来启发引导,引发学生的思维共振。

(3)片段练习,解决难点。正所谓“趁热打铁”,这一环节是对课堂导学效果的检验,也是学生的“二写”。学生对课堂所学及时地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通过有针对性的片段练习,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辅导提供信息,同时,片段习作训练中的收获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当堂点评,交流提高。这是“二批”的过程。倡导“两支红笔进课堂”,教师带着红笔就学生的片段习作练习当堂面批三分之一以上,在面批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优秀学生带着红笔与另一名优秀生互批,也可做老师的小助手。在每一堂课的结尾教师用1分钟的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热情、发言的多少、提问的质量、练习的效果、互批的态度等各方面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和表扬,让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浓。

3.三写文章,辅导面批

经过以上的“二写二批”,学生已经有了新的想法,课后让学生整合、重写,就是“三写”。“三批”就是实行课后作文全面批,让学生的作文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全面评价。此时教师批改时要关注文章中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是否通顺规范,关注书写工整洁净情况,关注难点问题有没有解决,关注作文的布局谋篇,关注习作的要求有无落实等。评语要让学生的作文得到赞赏。批改可采用定时、定点、定人管理。

二、用空间换效益——评展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句话同样适合我们的作文教学,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转变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再加上小班化教育,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中评展激励就是利用空间和满足学生被赏识心理很好的方法。这里的评是评价、评议,就是除作者以外其他人对作者这篇文章的评价,一般以表扬和建议为主。展就是展出、展示。把学生好的东西定格在看得见的空间里,让学生的心里充满被赞赏的满足感。

1.即评即展

要求在第一时间把赞赏送给孩子。这对作文评价来说很重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注重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会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教师的语言、动作的赞赏评价,同学的语言、动作的赞赏评价,是被评者第一时间获得的动力。我们可以把他的得意之作大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把他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即评即展栏里。在小班化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面批,尤其是对困难生,可“沙里淘金”,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会闪光,教师也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也要中肯地提出,并指导修改方法。

2.优评优展

这是评展激励的一种长效机制,把优秀的作品积累下来,让学生在享受自己成果的同时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具体的做法有很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设立专门的作文展示栏,定期张贴学生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宣传窗开设优秀作文长廊,定期更换,让优秀作品展示在全校师生的面前;由教师指导,反复修改后推荐到报刊上发表,让学生的作品走向社会;编印班级作文精品集或作文小报;定期网上收藏,在学校的网站里开设学生作品专栏,把优秀的文章、进步很快的作品上传到网上,还可以让全校师生跟帖评价。这不仅能激励现在的学生,就是在未来学生长大了,这种童年的记忆还能成为他工作、学习、生活的动力。

3.自评自展

这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我曾经问一些学生,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什么感觉,有的学生说没有感觉,这是多么糟糕的事呀,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写作一点自信也没有,更谈不上追求,自然而然,他的作文也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所以,提高学生自我欣赏能力十分必要。我们可以在作文评价时规定,能画出自己文章得意之处的同学有加分;倡导民间交流,即在同学之间自荐文章的美妙之处,尤其可以结合班级的图书角开展好书推荐、读后感等“公益广告”大比拼活动;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放入成长档案袋,一学年后编辑成作文专集,在班级中展出。endprint

三、以真心交童心——特殊任务

小班化教育其实质就是基于小班背景下的个别化教育,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特长得以发展,创造力得以提升。江苏淮安的陈洪飞在《试论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一文中写道,真正要让学生个性化写作需要让学生心理安全,让学生心理自在,其实质就是要教师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淡化书本权威、教师权威。教师要以亲切的眼神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交流、共鸣,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信任、被承认、被理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真心对待,真诚服务,在共同经历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写作的快乐。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文任务让学生自由尝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私密作业

小班化教学倡导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做法。但我认为这有时候还是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会与别的同学产生明显的距离感。私密作业就是把分层教学进行到底,索性把写作任务布置到人,教师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秘密作文任务,写好以后直接交给老师,老师给他当场面批,扬优辅差。

2.教师背诵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会不约而同地采用让学生背诵经典例文的做法,这虽然对应付考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让很多学生走上了机械克隆的写作道路,与个性化的写作越离越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让教师来背诵学生作文中闪光的句段,效果却截然不同。学生感到很有归属感,觉得老师真的和他们在一起,不再畏惧老师,不再讨厌作文,而是会用尽心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争取让老师来背自己的文章。当然,这也只能在小班化教学下才能照顾到更多学生,不然教师的压力也太大了。

3.团队作文

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摇篮。反过来,合作写作也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每个人的生活也不是孤立的,每个人的长处是不一样的,21世纪的竞争将是团队的竞争,教师把个体的习作任务放到一个团队中去完成,把一个人的感叹变成一组人的感叹,把一个人的高兴变成一组人的高兴,这样完成的作文会把一个人的拍案叫绝变成一群人的喜上眉梢。

4.移位课堂

现下“翻转课堂”成了很时髦的教育改革话题,学生通过微视频课程先学,回到课堂讨论深化提升。那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微视频课程在哪里呢?仔细想一想马上就能找到,生活实践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是艺术的生活,我们的作文教学的微视频课程就是学生的生活实践。小班课堂,人数少了,极大地方便了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参与生活实践活动,我们不要再局限在教室里摆“U”形、马鞍形来改变学生座位了,我们的小班化作文教学的课堂应该多移位,可以在图书室,可以在实验室,可以在花坛里,可以在操场上,可以在山坡上,可以在农庄里,可以在电影院,可以在少年宫……让我们的小班化作文教学通过移位课堂来“翻转课堂”。

小班化作文教学的金钥匙 篇4

一、向时间要质量——三写三批

1.课前试写, 小组互批

(1) 据案梳理, 尝试写作。现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安排了习作, 有明确的习作要求。教师布置学生自读理解写作目标, 然后尝试写作, 这个过程就是“一写”。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习作学案, 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属于自己的文章。这个过程特别要求学生要真实地表达,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抵制抄袭行为, 至于文章的长短、精彩程度都可以不去计较。

(2) 小组互批, 寻找得失。这是“一写”后的“一批”。以小组互批为主, 组内成员相互说说对方的文章什么地方写得好, 什么地方写得不够好, 好在哪里, 不好在哪里, 自己也可以来夸夸自己的文章哪里最得意, 不要求全面评点, 可以针对一句话或一段话发表自己的意见。交流之后每个学生要把针对的内容圈出来, 并且在旁边写上批注。

(3) 生成备课, 把握难点。一度备课是从教师的理解出发, 根据学段单元以及文本本身重难点的要求进行习作教学构想, 但这些还不够, 因为课堂是为学生服务的, 而不是为教师服务的, 现在有了学生课前的“一写一批”, 教师可将学生的课前习作试写情况分析细化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 生成备课, 把握难点, 为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设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指导方法,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可写。班额特别少的 (如一些村级教学点, 学生数在15人以内的) , 每一个学生的习作问题可以实名备课, 真正做到心怀全体, 课堂教学无盲区。

2.课中导写, 当堂点批

(1) 小组汇报, 得失展示。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课前小组习作互批的成果, 利用交流的碰撞, 进一步提升感悟, 及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 形成新的想法和疑问。

(2) 把握共性, 难点导学。即“顺学而导”, 顺着学生习作展示时产生的“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启发指导, 做到“可讲可不讲的不讲, 非讲不可的精讲”。在指导的时候要注重学生的个体思考, 多利用学生熟悉的资源来启发引导, 引发学生的思维共振。

(3) 片段练习, 解决难点。正所谓“趁热打铁”, 这一环节是对课堂导学效果的检验, 也是学生的“二写”。学生对课堂所学及时地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 通过有针对性的片段练习, 既巩固所学, 又使学生学有所用, 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 为课后辅导提供信息, 同时, 片段习作训练中的收获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4) 当堂点评, 交流提高。这是“二批”的过程。倡导“两支红笔进课堂”, 教师带着红笔就学生的片段习作练习当堂面批三分之一以上, 在面批的过程中进行教与学的有效互动。优秀学生带着红笔与另一名优秀生互批, 也可做老师的小助手。在每一堂课的结尾教师用1分钟的时间对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热情、发言的多少、提问的质量、练习的效果、互批的态度等各方面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统计和表扬, 让学生的习作兴趣更浓。

3.三写文章, 辅导面批

经过以上的“二写二批”, 学生已经有了新的想法, 课后让学生整合、重写, 就是“三写”。“三批”就是实行课后作文全面批, 让学生的作文得到更有针对性的全面评价。此时教师批改时要关注文章中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是否通顺规范, 关注书写工整洁净情况, 关注难点问题有没有解决, 关注作文的布局谋篇, 关注习作的要求有无落实等。评语要让学生的作文得到赞赏。批改可采用定时、定点、定人管理。

二、用空间换效益——评展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斯说, 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句话同样适合我们的作文教学,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转变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再加上小班化教育, 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中评展激励就是利用空间和满足学生被赏识心理很好的方法。这里的评是评价、评议, 就是除作者以外其他人对作者这篇文章的评价, 一般以表扬和建议为主。展就是展出、展示。把学生好的东西定格在看得见的空间里, 让学生的心里充满被赞赏的满足感。

1.即评即展

要求在第一时间把赞赏送给孩子。这对作文评价来说很重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 我们注重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交流, 会碰撞出许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教师的语言、动作的赞赏评价, 同学的语言、动作的赞赏评价, 是被评者第一时间获得的动力。我们可以把他的得意之作大声朗读给全班同学听, 也可以把他的作文贴在班级的即评即展栏里。在小班化作文教学中, 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面批, 尤其是对困难生, 可“沙里淘金”, 哪怕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会闪光, 教师也要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当然对存在的问题也要中肯地提出, 并指导修改方法。

2.优评优展

这是评展激励的一种长效机制, 把优秀的作品积累下来, 让学生在享受自己成果的同时保持长久的写作动力。具体的做法有很多:在班级的学习园地设立专门的作文展示栏, 定期张贴学生优秀的作品;在学校宣传窗开设优秀作文长廊, 定期更换, 让优秀作品展示在全校师生的面前;由教师指导, 反复修改后推荐到报刊上发表, 让学生的作品走向社会;编印班级作文精品集或作文小报;定期网上收藏, 在学校的网站里开设学生作品专栏, 把优秀的文章、进步很快的作品上传到网上, 还可以让全校师生跟帖评价。这不仅能激励现在的学生, 就是在未来学生长大了, 这种童年的记忆还能成为他工作、学习、生活的动力。

3.自评自展

这是强调学生的自我欣赏能力。我曾经问一些学生, 对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什么感觉, 有的学生说没有感觉, 这是多么糟糕的事呀, 这说明他对自己的写作一点自信也没有, 更谈不上追求, 自然而然, 他的作文也就一点希望也没有了。所以, 提高学生自我欣赏能力十分必要。我们可以在作文评价时规定, 能画出自己文章得意之处的同学有加分;倡导民间交流, 即在同学之间自荐文章的美妙之处, 尤其可以结合班级的图书角开展好书推荐、读后感等“公益广告”大比拼活动;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优秀的作品放入成长档案袋, 一学年后编辑成作文专集, 在班级中展出。

三、以真心交童心——特殊任务

小班化教育其实质就是基于小班背景下的个别化教育, 目的就是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 特长得以发展, 创造力得以提升。江苏淮安的陈洪飞在《试论小学个性化写作教学的实施策略》一文中写道, 真正要让学生个性化写作需要让学生心理安全, 让学生心理自在, 其实质就是要教师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想、统一语言, 淡化书本权威、教师权威。教师要以亲切的眼神去关注每一个学生, 以幽默的语言去激励每一个学生, 与学生交流、共鸣,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被信任、被承认、被理解。说得通俗一点就是, 教师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 真心对待, 真诚服务, 在共同经历中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写作的快乐。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些特殊的作文任务让学生自由尝试,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私密作业

小班化教学倡导分层教学,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不同的作业, 这是因材施教的典型做法。但我认为这有时候还是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会与别的同学产生明显的距离感。私密作业就是把分层教学进行到底, 索性把写作任务布置到人, 教师给每个学生布置一个秘密作文任务, 写好以后直接交给老师, 老师给他当场面批, 扬优辅差。

2.教师背诵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都会不约而同地采用让学生背诵经典例文的做法, 这虽然对应付考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让很多学生走上了机械克隆的写作道路, 与个性化的写作越离越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 让教师来背诵学生作文中闪光的句段, 效果却截然不同。学生感到很有归属感, 觉得老师真的和他们在一起, 不再畏惧老师, 不再讨厌作文, 而是会用尽心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争取让老师来背自己的文章。当然, 这也只能在小班化教学下才能照顾到更多学生, 不然教师的压力也太大了。

3.团队作文

作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摇篮。反过来, 合作写作也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 每个人的生活也不是孤立的, 每个人的长处是不一样的, 21世纪的竞争将是团队的竞争, 教师把个体的习作任务放到一个团队中去完成, 把一个人的感叹变成一组人的感叹, 把一个人的高兴变成一组人的高兴, 这样完成的作文会把一个人的拍案叫绝变成一群人的喜上眉梢。

4.移位课堂

素质化作文教学 篇5

徐小娣

打破模式化,倡导个性化,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

谈到个性化作文,先要说说个性与个性化这两个概念。

个性,最早是一个心理学范畴,被引入教育学。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先天遗传和后天在一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综合特征,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一个人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而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个性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所关注,成为他们研究的重要对象。个性化是指成为有预期个性的过程和结果。其具体含义是,第一,个性化对象具备了某种程度的个性特征;第二,有目的地发展个性化对象使之达成预期目标。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有所创新的文章。“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小学个性化作文是小学生根据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它具有叙述内容的丰富性,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抒发情感的真实性,反映问题的现实性,文采风格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每个孩子本来就有着独特的个性。小学生年龄虽然还小,但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不亚于成人。应当说,每个儿童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独特、耐读而又不易读懂的书,需要教师用智慧和理性去理解。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去强化小学生作文的个性指导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1.培养学生“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长此下去,其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的老师要求学生听记“下水文”、“范文”,这样做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小学作文练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创造性的个体活动,作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还给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任其自由地翱翔;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的重要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作文既培养个性,又负载个性。人的个性制约着作文的个性。学生的个性不同,必然在文章中反映出来,热情的学生,写出的作文会充满激情;内向的学生,写出的作文常常流露抑郁情绪;幻想的学生,作文中想像一定是十分丰富。个性的不同导致主观意识的差异,形成不同的行色,产生不同个性的作文。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写,靠学生自己改,老师要尊重他们的表达形式,尊重他们的表达内容,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就有可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创新色彩,就已成功了一大半。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真的,也可能是琐碎的、不那么高尚的,但却是实在的、是学生发自内心的、难忘的,它总比那些虚伪的、杜撰的、摘抄而来的东西来得亲切、感人。当然,在强调写真实的同时,也应该避免写那些扯淡的、庸俗的、不健康的文字。

由于学生写的内容都是真的,作文也就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那种前言不搭后语,假大空的语言,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几乎销声匿迹。笔下的生活开始丰富起来,人物形象也丰满起来。当学生将自己眼中、心中的生活真实地、艺术地再现进作文,作文才会有血有肉,从而才会显现其个性。积极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教学方法上应强调:⑴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⑵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指导学生学习作文,主要在于指导如何表情达意,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同时更要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⑶不限篇幅和篇数。⑷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学生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主要从书本、报刊杂志和影视媒体获得,过分强调写真人真事,往往束缚住学生的手脚,不利于他们抒发真情实感。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为作文是生活的反映,不是生活的再现,而是生活浓缩的、典型的、深刻的表现。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生活现象到问题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就是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缺乏感悟的作文,也许是真实的,但必然是单调乏味的,无法显现个性光彩。因此能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独特的感受。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汩汩的流水中,倾诉着无尽的愁思„„感悟后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在小学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老师还应注意组织和引导:

一、组织开展活动,搜集材料

个性化作文首先就是搜集材料,它是个性化作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方法较多,大体可以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搜集材料。我们知道,大千世界,作文材料丰富多彩,其关键是我们是否有兴趣去发现作文材料。怎样发现作文材料呢?我的方法是把学生分成许多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活动,或者让学生自己去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作文材料。

二、引导回忆经过,加工整合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思维活动有一个过程。因此,在口述活动见闻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好好地想一想作文活动的经过,这是一个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作文活动以后,学生们经过大脑的加工、过滤、整合,就能够再现作文活动的场面或情景。

三、启发联系生活,口述见闻

如果我们只能把“活动经过”说清楚,那么,其作文一定是千篇一律,作文活动只是引发我们社会生活语库的一个契机。因此,解决千人一面的问题,必须以作文活动为突破口,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选择话题,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由描绘自己的想像,这就是“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

素质化作文教学 篇6

一、活动意识专一化, 提高作文的主动性。

活动中激起学生的活动兴趣, 这种兴趣是以“需要”为起点而最终又将不折不扣地落实到“需要”的作文开题训练。教师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写作心境, 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引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一般不先提作文的任务, 这种“迂回战术”, 会让活动本身所散发的兴趣和爱好的引力召唤学生参与活动, 有助于学生有所认识, 有所感受, 从而“情动而辞发”, 作文便成为实践性活动的延续和深化。

二、活动形式多样化, 体现活动的趣味性、多样性和教育性。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就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为了让学生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 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 努力找出一点使他心动的东西, 教师需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体验生活, 认识生活。体验活动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 自发型活动。

这类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或者随时可能经历到的, 比如:值日、升旗仪式、课间游戏、做家务、假期旅行……都是自发活动的内容, 它具有主动性、随意性、经常性的特点。在这些健康、充实、自然的常规化活动中, 只要注意让学生观察、感受和记录, 就可以成为大容量的作文活动素材。

2. 专题型活动。

它的关键是“选题”, 题目可大可小, 无论大小, 以其是否有意义, 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 是否能引发学生的探究为准绳。趣味性、现实性、教育性是必须考虑的。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在走向社会的体验活动中,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从而使以此为基础, 增加习作深度和广度。如《成语接龙》、《猜猜我是谁》、《人物表情语言》等。

3. 创造型活动。

作文教学不仅要写实, 还要写“虚”。这种“虚”的含义就是展开想象、联想和幻想, 让学生的思维闪烁出智慧与创新的光芒。例如设计“假如我是老师”“为班级设计板报”“新发明展示会”等活动, 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赋予作文新的创意。

三、活动中成文一体化,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语言积淀。

写作要经历由参与、积累到倾吐、反映、成文这样一个基本的过程。

1. 参与感受。

从作文过程的整体效应看, 感受阶段是构成活动化作文的重要环节, 是学生作文成功的关键。这一环节主要是从内容入手, 解决好“为什么写”“写什么”的问题, 让学生感到有话要说, 有话可说。教师要借活动之机指导学生讨论, 挖掘写作的素材, 找出写作的“点”, 引导学生抓住点来整理写作素材的内容, 写作的“路”就迎刃而解了。

2. 语言积累。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思维精密, 哲理使人思想深刻,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给学生一个读书的平台, 让学生自由阅读, 欣赏名著、摘录精彩片断、积累名言警句、写读书体会, 从中找到阅读的快乐, 让生活有书籍相伴。这样, 思想的熏陶、文化的浸染、人格的影响, 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底蕴、深化他们的思想, 净化他们的灵魂。在此基础上写作, 怎会掀不起美丽的浪花?

3. 放手拟作。

生活是多样化的, 是异彩纷呈的。作文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的反映, 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 才是真正的作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愿说、能说, 真正把说内心感受当做一种情感倾吐的需要, 为“为情而造文”创造条件, 说出富有情趣、富有新意和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学生拟作时, 教师的着眼点应放在看学生作文是否突出了作文的训练重点, 记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掌握好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 选好评导的学生草稿, 对个别情况作个别辅导。

4. 多向评导。

作文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激励学生, 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所以教师不要吝啬作文的分数, 可利用评价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动机。教师可以顺应学生为了得到表扬和高分这一心理需求给以高分鼓励;可以借助小学生好奇心强, 喜欢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喜欢挑剔同学的毛病这一特点, 在同学间进行互相修改、互相评议;也可以写上有针对性的、指导性的教师评语, 点拨出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及澄清模糊性认识, 让学生懂得哪些是好的, 哪些地方该改正, 从而得到不断的提高。拟作是放, 评导则是收。教师的“导”要点在精要处, 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深化、情感的升华, 又要使学生领悟写作方法, 明确修改方向。

5. 修改成文。

再次放手是让学生把得到的启示、学到的技能迁移到修改自己的拟作和分小组修改定稿上来。这是提高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文”的重要过程。教师要从思想上予以重视, 从时间上加以保证。

作文根植于生活, 我们应让学生“动”起来:激活学生的生活, 使学生有“物”可写;感染学生情感, 使学生的习作具有生命力;拓宽活动的领域, 拓展生活体验的区域, 写出生活的真实。只有如此, 作文才会成为学生增长见识、提高审美能力的弹跳支点, 成为他们提高生命质量的新起跑线。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活动化作文”正是以生活为源泉, 以“快乐”为核心, 引导学生学习作文。生活化和活动化是活动化作文的两大特色。

上一篇:对学生数学学业评价下一篇:电子电工电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