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声化作民族魂

2024-04-27

笛声化作民族魂(精选12篇)

篇1:笛声化作民族魂

民族乐器进课堂,丝韵笛声谱新篇

山城永泰,灵山秀水。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二实验小学(原名里岛小学)就坐落在永泰城关北面,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学校占地23亩,设有小学部、附属幼儿园,现在校学生共计1460人,教职工99名。学校先后获得县文明学校、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先后被授予福建省葫芦丝陶笛教学实验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葫芦丝教学实验基地等称号。

2009年9月,卢祯盛校长刚到这所小学时面对仅有的两幢教学楼、泥泞不堪的黄泥地和十来位教师,心头无比沉重!学校地处城区,周边老校、名校、大校林立,家长群众、社会各界纷纷投来质疑、观望、期待的目光,督促、鞭策着他:作为首任校长,应当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尽快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出一片属于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地!

魅力篇:缘起爱乐,邂逅葫笛

“葫芦丝兴趣班”应运而生。在一次聚会上,卢校长有幸偶遇了葫芦丝王子、当今葫芦丝界的领军人物李春华大师嫡传弟子——郑宪先生,并聆听了他的演奏。那柔美的乐音使人陶醉其中。更巧的是,郑宪先生竟是祖籍本县,与学校比邻而居,这使卢校长萌生了借助大师之力,办音乐特色学校的念头。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虽不算雄厚,却有很多老师喜欢并懂得音乐,这就给办音乐特色学校提供了资源。于是回校后,领 导班子就筹备成立了兴趣班。由我校林义忠、黄可周两位老师兼任教学。才一个学期,十个女孩就能吹下全国考级第三级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并在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亮相。女孩们身着傣族服装边演奏边起舞,引起了一片赞扬声,这一张艺术照还发表在《福州日报》上。

“陶笛教学实验基地”光荣成立。2011年10月23日,郑宪教授、林烨教授、赵亮教授三位葫芦丝陶笛演奏家联合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共12位艺术家在我校启动了“中国状元之乡葫芦丝、陶笛义务普及之旅”,我校为此次活动的国内首站。十二位艺术家为我校全体师生做了两天的讲座与培训,并与我校师生联合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民族乐器的热情。在这次民乐普及的活动中,省民族管弦学会授予我校“福建省葫芦丝陶笛教学实验基地”的称号。这是我省民管会为学校授的第一面铜牌。自此,音乐的种子深深埋在了这块美丽而肥沃的土壤里,期待有朝一日,民族音乐之花在学校里绽放出奇丽的色彩。

一年硕果为新春献礼。2012年元旦前日,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骆季超会长,林烨教授、赵亮教授等领导专家一行十人对我校开展了省级葫芦丝陶笛教学实验基地授牌周年验收系列活动,对我校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成果给予了好评。同时,专家们还观看了在我校举办的“丝韵笛声颂和谐”新春音乐会:葫芦丝陶笛新星涌现,经典诵读民乐声声,师 生轮番上阵。与会嘉宾共同享受了全国顶尖的艺术家们带来的高品位的艺术盛宴,一起见证了我校授牌一周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师资篇:大师引领,骨干先行

三位大师,亲手执教。民族器乐的教学需要广阔的视野,仅凭我校现有的师资水平远远不够,因此专家的引领至关重要。于是,我们邀请了郑宪老师担任艺术顾问,无偿承担起师资培训的任务,并经引荐结识了李春华大师,同时成立了由李春华、郑宪、林烨三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进行音乐指导。有强大的“专家团”作为技术后盾,我校的师资音乐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骨干教师,术有专攻。郑宪老师给我校的定位是:“永泰第一、福州仅有、全省有名。”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得建立一支爱好音乐、乐于奉献的专业师资队伍。而在我校,林义忠老师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黄可周老师的二胡小有名气。学校力促他们与郑宪老师结成师徒关系,并送他们进修培训。如今,他们都参加了李春华葫芦丝艺术研修班,取得云南艺术学院考级与培训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并被省内外多个器乐交流专委会聘为会员。

组工作室,全民参与。要想普及学生,必须先普及教师。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包括保安至少掌握一种乐器,并列入业务考核范畴。2011年9月,为帮助全校教师学习乐器,我校组建了一个特色机构:“葫芦丝陶笛工作室“,以上提到的四位教师便是工作室的中坚力量。他们 担当起教师培训、全员普及、尖子培养、考核参赛、节目排演等重任,有计划地帮助教师逐步推进民族乐器进课堂活动。葫芦丝陶笛教学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轰轰烈烈的在全校展开了。

课程篇:课程整合,有机渗透

校本课堂,民乐声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课堂器乐教学确立了重要的位置。我校将器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引进音乐课堂,学校添置了200多支葫芦丝,还特别编写了一套适合于学生实情的校本教材。学校的两位音乐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在乐理、合唱等方面的业务特长与教学经验,合理安排葫芦丝与陶笛演奏的教学进度和课时频度,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在音乐校本课程考核方面,我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学会两首新曲子,半期、期末进行两次验收,从普及率、吹奏技巧、乐曲表现力等方面评出优胜班级,并择优参加校级兴趣班的培训,力争达到100%普及,20%优秀。

联姻语文,相得益彰。对艺术的正确欣赏解读,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我校将艺术教育引入语文课堂,使艺术与语言相链接,将艺术课程中的语文因素充分发挥利用起来,让艺术课程体现语文内在,语文课程折射艺术的美感。正样的融合方式,也正是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渗透各科,相融相生。平日里,老师将民族音乐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可作为课间插曲,让学生劳逸结合;可作为课中小憩,让学生振奋精神;还可与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结合起来,熏陶品德,磨练意志。

环境篇:花草絮语,廊壁生辉

花草校园,丝韵悠长。建设绿意盎然、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一直是卢校长的建校理念。多年来,学校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十多条绿化带,栽种花草树木100多种,其中不乏红豆杉、银杏、台湾杉、竹柏等珍稀濒危植物,绿化面积达3100多平米。而且,为配合学校特色,景观设计时,我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十分形象的“葫芦园”。今年10月完工的新操场塑胶跑道更使学校有了新风貌,通过开展首届运动会让丝韵笛声伴随运动健儿的拼搏展现二实小的英姿。踏入我们的校园,您仿佛置身于花园中,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双眸里映现着鸟影蝶姿,双耳旁回响着丝韵笛声。课余时间,孩子们围坐在花圃边上,师生们半卧在茵茵的草坪上,怡然自得地吹奏起葫芦丝、陶笛,那一份默契,那一份陶醉,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同时又有一种艰巨的使命感!

文化长廊,笛韵英姿。学校非常重视环境的直观教育作用。我校开辟了六条文化长廊,即校史长廊、制度长廊、安全长廊、科普长廊,还有艺术长廊之葫芦丝篇、陶笛篇。同时还在学生进班的必经之路旁设立“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文化墙宣传专栏。葫芦丝陶笛的历史、吹奏技巧、大师风范、明星风采,活动、汇演、竞赛的掠影,无时不刻地激励着孩子,让每一个人都浸染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呵护绿色,滋养心扉。艺术熏陶对孩子品德、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学生十分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例如,每到一年中开花结果的季节,树木上结出的果子一粒不丢,孩子们只有羡慕、保护,从未有偷摘破坏的念头,就连幼儿小朋友都会受到良好影响。这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真正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已经体现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成长篇:展示汇演,佳绩频传

校内提供平台,鼓励竞演。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应变能力,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表演平台。如:每周四早会的才艺展示,每学年家长会前的同台竞演,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定期举办的校外演出。校内的演出经历,孩子们可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又可与其他小朋友“切磋武艺”;而校外的演出机会,则培养了孩子们的拥有爱心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校外参加比赛,佳绩频传。器乐比赛是对演奏者的基本功、心理素质、艺术修养、舞台表现能力的综合考验,是演奏者向着艺术高峰不断努力攀岩的重要过程。我校积极推荐尖子生参加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主办的各种乐器演奏大赛,同学们用他们精湛的演奏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吸引了众多媒体电视台的报道与邀约。如,2012年2月我校同学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器乐大赛,获得葫芦丝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陶笛组一、二、三等奖共四名;2013年7月参加云南省第三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获一项金奖,一项银奖,并被中央网络电视 台C8TV频道采编报道;同年,我校还参加了福州市首届“闽教杯”葫芦丝巴乌邀请赛,厦门“国乐杯”中华民族器乐大赛共获金奖四项,银奖三项,铜奖三项;2014年8月参加“北京首届陶笛邀请赛”获两项银奖;11月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生民乐比赛获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情系宝岛,争做文化使者。2012年11月,我校学生有幸参加了“陶韵之夜”海峡两岸陶笛专场音乐会暨福建省陶埙陶笛专业委员会五周年庆典活动。9名小选手参演的两个节目得到台湾著名陶笛演奏家游学志先生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又于2013年1月,作为我县参演的唯一节目——我校选送的《青云神韵》参加2013年十邑春晚演出,为全市人民和世界十邑乡亲献上闽都文化盛宴,同年2月又参演了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葫芦丝陶笛演奏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喜爱,学校被授予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葫芦丝教学实验基地”的称号,两位老师和两位同学也应邀成为“协会会员”及“交流使者”。从此,我校全体师生用丝韵笛声作为两岸同胞情感交流的纽带,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亲情之桥。

品牌篇:留守儿童,心灵之歌

我们学校年轻、质朴,一如校园里的青青小树,茵茵芳草。学校独立未满五年,教职工平均年龄36.5岁,50%的教师由农村学校进城轮岗,80%的学生是外省、外县、外乡镇的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至亲父母不在身边,如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家庭教育薄弱,如何塑造健全的 品格?生活条件一般,如何追求越来越贵族化的艺术教育?我们用我们的特色教学实践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特色教学不仅改善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我校毕业班等各种质量抽检成绩都在达到或超过县设目标,得到家长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难怪时任县委书记黄忠勇带一班领导来校慰问时,调侃到“卢校长啊!你说这些孩子哪像农民工的孩子呀!这个特色要做下去,面还不够大。”

器乐教育,为每位学生送去一份心灵营养,将我国的民族瑰宝发扬光大,这即是开展器乐教学的发展理念;全面发展,智育与美育并举,为孩子们铺设一条特长之路,让全体师生共享一片音乐阳光,这便是我校的办学追求。

您听,小区里,丝韵悠长、笛声悦耳,那是二实小的学生;您看,走在路上,胸前挂着小陶笛的,那是二实小的学生。葫芦丝陶笛,已经成了永泰二实小的一张名片。正是秉承音乐特色发展理念,我校成为了永泰城区一所颇有名气的特色精品小学,并励志将葫芦丝陶笛的种子播撒到全县乃至全省的每个角落,让这丝韵笛声融入灵山秀水之中,与山泉鸟鸣相和,与清风白云共舞。

篇2:笛声化作民族魂

“你说吧,到底怎样,笛子还学不学下去了!”老妈杏眼微眯,大有几分“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望了望那支陪伴了我两年的笛子,我犹豫了,而想起那地狱般的训练,踌躇又增添了几分。

要怎么办?我是该适时转身,还是该守望花开?与竹笛建立的深厚的感情让我不忍心就这样无情的抛弃她,而那可怕的训练却也是我真的再也不想碰的。老师曾经说过我的音乐天赋不错,坚持下去一定会很出色的,可是,目前已取得了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说不定竹笛之外的世界也很精彩・・・・・・

就在我陷入矛盾之际,一阵有些熟悉却又如天籁一般的乐音从彼岸悠悠传来,时而高亢,时而低回,时而绵长,时而激昂,细细分辨,那竟是笛声!不知不觉间,我被带入了悠悠笛韵中,恍惚间,我似乎感受到了雄山的巍峨,溪水的温婉,原野的广阔,还有那持笛少女的灵秀与飘逸。

似是一霎,而又仿佛过了很久,很久,那笛声悠悠而去,我沉默不语,缓缓的抬起了头,此时我心中的那个决定却是无比的坚定。“我要学下去!”是的,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为的是守护这一份清雅空灵,守望花开。

于是之后,那个在音乐之路上闲散随意的虚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执着刻苦的倩影,再多的挫折也不会阻挡我,因为我知道,笛声悠悠,路很长,而我,才刚刚起步。

篇3:笛声悠悠作文

在我小时候,每当我哭泣的时候,你会用笛子来安慰我。我高兴的时候,你会用笛子来激励我。所以,对于我来说笛子就像是我的好朋友一样。可是,渐渐长大了,我对于笛子也并没有那么深的记忆了,也就没有那么的爱听了。就在一个星期天,我还在被作业多而烦躁时,耳边传来了一阵笛声。也许是很久没有听了听不惯了,又或许是心情不好吧,我很愤怒,气冲冲地走到父亲边上对他大声地说:“吹什么吹啊?烦不烦啊!只要你一个人在这里很闲。别人不要写作业啊?”父亲一惊,这时妈妈走了过来。“啪”一巴掌扇在了我的脸上。又说道:“你这个女儿!要不是你当初喜欢听笛子,你爸爸怎么会…………”“别和孩子说这些”父亲打断了母亲的话。安静了于是我也回去了。从此以后,我便再也没有听到过父亲的笛声了。

等到一天,我听见朋友们在议论说:“我爸爸可厉害了,他会吹笛子呢!”听到这里,我便想起来父亲。一转眼,父亲已经三年没有吹过笛子了。那天,我回家后对父亲说:“爸爸,您为我再吹一次笛子吧!”父亲一惊,便笑着从床头柜中把笛子轻轻地取了出来。我心里一酸,心想:父亲这么喜爱笛子啊。我当初怎么就伤了父亲的心呢!

于是,父亲为我吹了一曲。吹到最后他哭了,我想:那应该是快乐的泪水吧!这时,母亲走了过来说:“当初,要不是因为你喜欢听笛子,你爸爸怎么会专门去学了三年啊!你这个傻孩子!”“和孩子说这些干嘛”父亲说。这时我的眼泪便下来了,我一把抱住了爸爸,在爸爸耳边说了一句:“爸爸,我爱你!”

篇4:关于笛声悠悠作文

——题记

清晨,一道温暖的金色阳光照着那熠熠发光的奖状,我不自觉的伸出了手,缓缓的抚摸着,笑了……

今天是第一次长笛比赛的日子,我激动极了,早早的收拾好,出发了。路上,看着一棵棵被超越的树,我揪着的心平静了许多。人生,就像是奔驰的汽车,只要努力向前,不放弃,那么终将会超越自己,获得成功!

来到赛场,虽是清晨,可天空仍旧有些黯淡。

我是6号,很幸运的一个数字。我低头一遍又一遍的低头看着谱子——尽管,它已烂熟于心,可它在我手中还是被浸湿了。

“4号!”评委提醒。

快到我了!突然我发现谱子竟在微微抖动,双腿也在微微颤抖。那一刻,我想到了弃权。不!我马上就否定了这个懦弱的主意。“可是,出错怎么办呢?没事!哪怕没吹好,也是我努力训练的结果,也算是成功超越了自我。如果不上,那岂不是辜负了我的努力,父母以及老师的期待!”

“5号!”评委再次提醒。

看着五号选手慢慢走出赛场,我拿起热好的长笛缓缓地站了起来。

“6号!”

我一边自信的走向舞台,一边扬起了开心的微笑……

伴随着笛声悠悠的落下,我结束了此次表演。听着评委老师们赞扬的话语,我微微鞠躬,稳稳地走下了舞台。出了门,我才发现,笛身早已被汗水沾湿,滑得很。不过,这是超越的汗水!

出门看着早上还灰蒙蒙的天空,早已经一碧如洗,蓝的有些梦幻,让人着迷。

等待的日子总是缓慢的,五天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好消息——第一名!那一幕幕老师悉心指导,我在窗前一遍遍坚持练习的场景似乎就在眼前。晶莹的泪珠不知何时溜进了眼眶,眼前多了一层朦胧……

思绪被一阵微风温和的拉回,看着一张张证书、奖状,又想起学生会竞选的侃侃而谈,想起国旗下演讲的慷慨激昂,想起志愿服务的热情饱满……我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这就是我最喜欢的那句话——遇见最好的自己。

所以,立身命运,惟有自己的超越方为正途。

篇5:笛声悠悠满校园

《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的新课程培养目标: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体现时代的要求。安庆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意见》(教基[2009]292号)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文化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提出要大力实施“一校一品”和“学校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引导学校走个性化、特色化和文化立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再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道路。我们的学校也积极投身到这场教育改革的尝试和探索之中。

一、以竖笛进课堂为突破口,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初审稿)》(以下简称《大纲》)指出:“器乐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音准和读谱能力具有特殊功效,能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学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当今被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法,如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美国的“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都将器乐教学作为重要内容,而日本的“铃木教学法”则本身就是儿童器乐教学法。创始人铃木先生认为所有的儿童都可以学好音乐,提高综合素质,而学好音乐则应从学习乐器入手。

《大纲》以及国际上先进的音乐教学法都将小学器乐教学提到了很高的位置,由此可见,器乐教学对于小学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大纲》要求,我校的音乐特色教育之路应运而生,开始了她的新生命之旅。作为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办学条件有限,师资缺乏。过去的音乐教育大多停留在“唱”和“听”的重复上,除了教师自己有一架风琴外,“器乐进课堂”几乎等于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根据课程改革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来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思路,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课堂,使音乐教育更具规范性和艺术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培养优质人才,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的品牌。

从2002年秋开始,我校在三至六年级的音乐课中大幅度提高了器乐课的比例,让器乐更多地走进课堂,要求每位孩子都学会一件乐器,掌握一门乐器的正确演奏方法。在众多的乐器中我们首选了应该普及的竖笛。一是音乐大纲及教材把竖笛教学内容编进了教科书,竖笛引进课堂改变了原来的教学内容,是更直观的音乐教育,也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二是竖笛是一种容易普及并深受学生们喜爱,演奏容易,价格便宜的便携乐器。它小巧玲珑、音色优美、有一定的表现力,能准确地演奏两个八度加上大二度的音程,容易被儿童特别是农村孩子所接受。

二、以普及和提高为途径,打造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新特色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以小小的竖笛做文章,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这块芳草地上不断摸索前行,求真求实,积累了一些经验,具体做法有:

1、普及竖笛教学,陶冶学生情操

我校成立了以分管校长为组长,由仅有一名专业音乐教师和兼职音乐教师为成员的竖笛普及领导小组,负责制定规划,安排课程及训练并监督执行。

学校除了通过发掘自身的师资力量,还聘请外地教师来校对所有的音乐任课教师进行培训,对学生进行“走教”。学校要求任课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编写教案,并且有评价。教导处和艺术教研组对这些工作进行不定期地抽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构建了适合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模式,促进音乐学科教学的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

我们将竖笛课作为音乐课列入课程计划,落实到三至六年级的日课表,课时标准分别为每学期13、12、11、10节。学校按照相关要求为学生购买了六孔(或八孔)竖笛(人手一支)、教材和乐谱架,专门设置了器乐教室,为学生的竖笛学习创造了优越的环境。

竖笛初进课堂时,我们把她作为一种学具,用来辅助视唱、学唱和合唱。竖笛既是学生的“校音器”,也是他们另一种学习音乐的途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王国里尽情遨游,表现欲特别强烈。我们要求老师每节课都留下几分钟的时间,让一些同学进行表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这样,教师不仅对每个同学的吹奏情况进行了检测,还使学生的吹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经常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一方面学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激发了更大的学习热情。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变得自信、乐观、开朗。有的学生在作文和日记中写到:“我喜欢上竖笛课,因为竖笛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有的说:“我喜欢上器乐课,自从学习竖笛后,我对每一节音乐课都充满了兴趣,我特别喜欢上台给同学们演奏”。

自从竖笛进入课堂后,音乐课堂上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校园里充满了悠扬的笛声,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2、组建器乐乐队,彰显教育特色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资源缺乏、发展缓慢,但我们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仍然在不断深化发展,积极探索音乐教育新思路。在普及竖笛教学的基础上,我校又从各班选出吹奏水平较好的学生,组成了四十余人的艺术课外活动小组,对他们提高要求,排练有一定难度的曲目。2002年9月,我校成立了吕亭中心小学竖笛队。后来,我们在原来乐器单一模式下又相继增加了竹笛、葫芦丝、巴乌等民族管乐器,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成效显著,于2006年3月,我们组建了以竹笛为主的民族管乐队;2008年9月我校又成立了小型的打击乐队。我们经常让各类乐队合作演奏,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而且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在促进学校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使音乐艺术教育成为我们这所农村小学重要的办学特色。

三、以文艺活动为载体,展现我校音乐教育丰硕成果

1、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健康成长

学校组建的器乐队从演出阵容到形式,都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与认可。在学校每年开展的庆“六·一”、迎国庆、迎新年联欢会及重大节日活动中,器乐队都为全校师生和家长献上了自己精心排练的曲目。我们还积极把学生推向更高更大的舞台,结合两年一届的桐城市和吕亭镇中小学生艺术节,精选曲目认真排练,组织参加比赛,充分展示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成果,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近几年来,我校器乐队走过了一段难忘的历程:

——2003年12月竖笛队表演的《同一首歌》在桐城市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荣获小学组器乐类一等奖(第一名);

——2006年4月,我校民族管乐队表演的《红星照我去战斗》在桐城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荣获小学组器乐类二等奖;

——2007年11月,我校民族管乐队在安庆市第五届中小学艺术学科教研会上向与会领导表演了一组以《竹韵传情》为主题的乐曲;

——2008年11月,我校民族管乐队和打击乐队合作表演的民族管弦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在桐城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荣获小学组器乐类一等奖(第一名)。同年12月5日,此节目作为桐城市农村小学唯一代表在安庆第五届中小学校长论坛文艺晚会上展演,博得了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教师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获得发展

竖笛音乐特色教育活动的实施,也有力地带动了我校艺术教育教研工作,促进了音乐教师地成长,为深化小学音乐艺术教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任课教师除上好课外,还认真钻研教材,学校为艺术教研组订阅了《中国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竖笛吹奏教程》等报刊杂志,让教师及时了解教研信息,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再提炼撰写论文。其中教研组集体撰写的论文《成长路上,让竖笛成为我们的好朋友》,获得了桐城市教育教学研究室论文评选一等奖,并在《桐城教研》2007年第1期上发表。

篇6:笛声深处的散文

(一)

石桥静静地矗立着,时值深冬,我轻抚着桥栏斑驳的雕花,凉意渗透指尖,带着岁月的质感。目及处,萦绕着石桥的护城河水也是一片寂然,风吹起了微澜,放眼直觉得浩渺。

沿着河岸追寻着我年少时的步履,旧时的码头已没了痕迹,连同那些来往的运粮船只也已然远去,不远处环城大道上的车水马龙取代了这里曾经的热闹,伫立寒冷里,望着宽宽的河水,这一河水也曾随着船的划行而扩开好看的水纹,这一河水也曾随了那人的笛声而漾开,恍然间,那人正站在舢板处将笛声悠扬。

那船,那人,那笛。

(二)

白衬衣蓝裤子的年代里,我正年少,十二岁,念初一,我哥刚高中毕业,按照规定,独生子可以由国家分配做工,一家两个的,由家长做主,确定哪个务农哪个做工。

机关宿舍的主道上,有一棵很大的松树,撑开浓荫,散了学就和伙伴们在松树底下玩耍,也可以坐旁边的石凳上休息。哥哥那几天绕着松树转圈,拧着眉,手插在裤兜里,松树底下,有一只被继母扔出来好几回了的装着他行李的旧木箱子。

临近国庆,哥带着那只箱子去了外地的一个煤矿做工。

天开始转凉了,有天放学,我去护城河的埠头淘好米,一边在煤炉上熬粥一边看书,忽然,有很细很定的笛声隔着马路穿过院落直直地飘入耳际,飞翔的音符打破平时的单调和沉闷,不由得放下书,寻找那韵律。

河边聚集着密密的人群,忙碌的人纷纷停下手里的活计肃穆侧耳,那笛声冲入云霄一般,悠远辽阔,几声浑厚的长调起,犹如草原上那红日喷薄而出,俄而天际现出水滴声,小溪叮咚叮咚,潺潺流淌,汇聚成江河湖海,笛声如细浪一般拍打着潮水,一层层汹涌,一卷卷翻动,尔后一切风平浪静,音律柔和地像细柳吹拂,如沐春风,让人久久沉浸其中。

一曲终了,人群纷纷散去,听得有人低声议论吹笛人,此人姓谭,是江南笛王的弟子,早年曾上过几天大学,成份不好被退学了,现在沦落到跑船了,哎……

许是年少的好奇和崇拜吧,许是这笛声给我心灵深处的触动,空寂的河边,只有我不肯离去,看他兀自伫立船头处,戴着斗笠,只看个侧脸,黑糙的很。过了会,俯身生炉做饭,那支竹笛横插在腰间。

他并不曾注意到我。

(三)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听到笛声之后不久的一个夜晚。

那个秋夜很美,星子在深邃的天际闪耀,我站在月光点染的松树底下,秋虫的`唧唧声在静谧的夜空里鸣唱,仿佛诉说着思念,不知道远方的哥哥是否安好?

夜很深了,我躺在木板床上依然翻来覆去睡不着,听到外面有脚步声,隔窗一看,隔壁的老王回家了,后面还跟着一个人,两人都背着一个口袋,估计是粮食,那人眼熟,仔细看,就是吹笛子的那个人。

我们家和王家共三间房,各家一间半,我和哥住的房间就是那个半间,中间只隔了一层木板,不隔音。老王原先是八路,立过很多战功,有一回他在院子里冲凉,我无意看见他身上很多伤疤,后来被划分成走资派,现在刚从五七干校劳改回来,恢复了工作。

“小谭啊,你家的情况我都清楚,别急啊。”老王说。

“哦,我没事。”姓谭的说。

“你爸身体还好吧?”老王问。

“还好,就是他想问问,能不能把我家成份改为富农?我家条件够不上划地主的。”

老王没接话茬,划了一根火柴,估计两人点燃了烟。停顿了一会,老王又问:“爱人孩子都还好?”

“还好”。

“还好就行,你要晓得现在啥事都急不来的,人安稳着就好。”老王说完后一阵咳嗽,怕是被烟呛了,末了,狠狠地吐一口痰。

“那,王局,您要没事,我回船上去了。”

“哦,别急,别急,我还有事求你呢,你看,我家六口人,孩子都大了,挤不下,想在庭院空地搭个房。”

“那您说,咋帮?”

“不就是搞不到砖票嘛,听说你经常下水摸砖,所以想请你帮忙。”那个计划供应的年代里,老王也发愁的。

“好说,好说。”

“好说什么,不好说,帮忙归帮忙,钱要照算的,否则,我不会要你的砖。”老王陡然提高了嗓门。

“哦。”

沉默了会,吹笛人起身告辞,我趴在窗户上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里。

(四)

依旧散学了去河边的埠头淘米,看粘稠的乳白色的淘米水在清洌里稀释,看石桥的静默,看船只的往来荡起的波纹,偶尔也会看见吹笛人在舢板船上用一头带铁爪的竹竿慢慢的扒砖。

冬不着痕迹的来了,寒风吹的万物萧瑟,寂寥的河水透着入骨的冰冷,又是一个傍晚,吹笛人又在河水里扒砖,多是一些小半块的青砖,这会扒到一块硕大的城砖了,铁爪不够力,只得用铁爪把砖慢慢向浅水处扒动,然后脱掉一条臂膀,把城砖捞上船,整个臂膀冻得通红,手指皴裂肿胀,然而,他淡淡的神情似乎毫无痛楚。

我忍不住迎向他,喊他,我说:“叔叔,好久没听见你吹笛子了,你吹的真好听,那次听你吹笛子,粥都烧焦了。”这是我第一次和他说话。他看着我,粗糙的脸上露出一些笑意,他说:“喜欢的话,那下次还在这里,吹给你听吧!”我欣喜点头。

没有更多言语的交流,此后的几度春秋里,他站立舢板船上吹一首一首的曲子,我蹲在岸边感受那种广袤、柔情、清婉的绝美,这笛曲声声里牵动了我多少年少的情愫,熨平了我多少年少时的心事,又涤荡了他多少辛酸?

(五)

1978年的秋,我要去外地念书了,临行前的那个黄昏,还是那样的场景,夕阳染红的天幕下,一人吹着笛,一人专注听,或者一起倾听的还有那一河水,那一座石桥吧!

笛声残,夕阳褪尽,离别的伤感缠绕,在他的祝福和叮嘱里,我们挥手作别,走不远,叔叔又吹响笛子,我没有回头,一任泪如雨下。

带着和哥哥一样的用装茶叶改装的木箱子,我离开家了,此去于故乡竟然是一别三十余载,而那一枝竹管里倾泻出来的清脆却每每在我的内心深处回响,萦回在清梦。

许是上天眷顾吧,前年去外地,遇到一个也是从医的老乡,竟然认识谭叔叔,得知叔叔得了很重的风湿,关节都变形了,看上去很是苍老,也没再吹笛,拆迁后,就没再见过叔叔了。

我的眼湿了。

篇7:笛声作文450字

当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天际时,夜,慢慢降临。

随后,一切如故。有一些不同的是,那笛声不再,那小曲不再,那身影也不再了。我迫不及待地向窗外望去,花园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挡不住我急迫的目光。

没有,还是没有。我又一次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去了。再一次的希望与失望仿佛令我明白了什么。

此时,明亮的月亮刚刚探出半个笑脸来,是那样的柔和,那样的粘稠。可是,心中却挤不出一丝的.诗意,仍然陶醉在往日熟悉的笛声中。

笛声,是多么清脆、美妙。但是,老人的笛声,却流淌着一缕缕悲哀,一束束孤独。

从前,每当月亮刚从迷茫的天海中冒出来时,我总会隐隐约约地听到一阵悠扬的笛声,慢慢地,流进心扉。似乎连平时欢快歌唱的小鸟,也安静地沉湎于这一刻的宁静。

从那时起,笛声便消失在我的生活中,它已经成为我记忆的一部分。后来,妈妈告诉了我,那位老人离开了深圳,回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故乡。我沉默了片刻,又很快进入了沉思……

寂寞的老人已经得到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DD亲情。或许他已经不需要笛子,不需要回忆任何如尘埃般的往事了!

我想念那笛声,想念那老人。甚至希望那笛声依然回响。但我知道,这一切都是虚伪的,最切实的,也只能默默地回味,默默地祝福……

篇8:笛声的作文

卡尔是一只非常寂寞的狐狸,因为一场暴风雨使它和妈妈分离,不知妈妈的下落,因此卡尔用妈妈以前吹过的笛子,吹了起来。

刚开始吹时总是“刺啦刺啦”的极其难听。别人见了便嘲笑起来:“你看呐,它吹得多难听呀,比乌鸦的叫声还难听呢!”卡尔并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吹着笛子。

终于有一天它吹出了美妙的曲子,那曲子像泉水在叮咚,像雨后天晴的彩虹,好听极了!猫头鹰听见了说:“你这样坚持不懈的狐狸,有谁不喜欢呢?”卡尔并没有回答,只是谦虚的继续吹起了笛子。

这时一只美丽的狐狸走过来,它是林娜。林娜是一只非常美丽的狐狸。全身毛色火红;像涂了一层油彩,在阳光下闪动着华丽的光泽;身段优雅;四肢匀称;两只耳朵挺神气的竖立着;那条雪白的眉毛使它的鼻子、眼睛和整张脸显得生动传神,甚至有几分妩媚。“你吹得真好”林娜满脸笑容地说。卡尔的脸瞬间红了,原来卡尔都会偷偷地跑去林娜家给它吹笛子,有林娜在卡尔也不觉得孤单了。

过了一会儿,林娜说:“你又进步了,不过我要去煮饭了,再见。”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雷公大吼了一声,似乎对卡尔笛声的不满。卡尔只好回到了家里,坐在沙发上。这时,林娜拿着饭菜来到卡尔的家里,发出了阵阵香气,让卡尔垂涎三尺。雨停了,星星也探出了脑袋,发出闪亮的光芒。

篇9:笛声的作文

去年七的一天清晨,我躺在床上,将身体摆成个“”字,热,很热。我缓缓地从床上爬起来,拉开窗帘,个个字窗户印眼帘,有的半开着。阳光照射到我的脸上,我眯着双眼,朝它的向看去,原来的云朵,藏着颗的“蛋”,它们画上了边,那呈淡橙的天空,似乎是床带着点点丝的被。下是苍翠欲滴的树林,浓绿的息散发在路间

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阵笛声,这笛声实在过于悠扬,似海的波涛汹涌,起伏不平,似泉潺潺流动。笛声,像寄托着对家的思念我很快沉浸于笛声之中,忘乎所以,跟着旋律摇头晃脑,双轻轻地在膝盖上打着节拍,身也随着旋律左摆,右摇。笛声充满了激昂,仿佛已身处于这歌。眼前浮现出海,碧蓝的海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美丽,波光潋滟,脚踩在柔软的沙滩上,捡着五彩斑斓的壳我坐在床前静静地欣赏这清晨的笛声,这会,笛声变得柔和缓慢,富有节奏感,我像在望垠的野奔跑,穿过绿油油的,踏着碧绿的草不知道这悠扬的笛声是谁在演奏,应该是个,也许是个才在窗前吹响,将他的融笛声,奏出乐章。

此后我只要起得较早,就会坐在床头,静待悠悠笛声的到来。没当他吹响笛声时,我都会陶醉其中。这七的清晨在笛声中更加美丽,更加清新。

清晨的笛声啊,伴着我每天起床,带给我新的欢乐,带给我美好的时光。你帮我打开了乐的门。

篇10:笛声悠悠

笛声悠悠正文:

笛声悠悠笛声悠悠

浙江省岱山实验学校 三年级 何恩巧

阳阳是个爱音乐的孩子。今天,天气十分晴朗,阳阳带着心爱的笛子,来到了小树林里,他叉开腿,坐在草地上吹起了笛子。

那美妙的笛声传遍了树林的各个角落,森林里的两只小鹿,原来正在欢乐地嬉戏,听到笛声,就随着音乐声悄悄地来到了阳阳的身边,它们听着那天籁般的`笛声,一动不动地蹲在草地上,生怕打扰了阳阳吹笛子。

那悦耳的音乐声传到了树枝上,啄木鸟阿姨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头上饶着一块花色丝巾,它正在忙碌地工作呢!听到那清脆的笛声,停止了工作,飞到了草地上,静静地听,那笛声把啄木鸟阿姨给陶醉了。

那动听的音乐声传到了树干上,七星瓢虫正在树干上仔细地寻找着它的“猎物”,听到了那悦耳的音乐后,它眯着眼睛静静地侧耳倾听,看它那副样子,仿佛正在享受一顿美味的食物。

那好听的音乐声还传到了小池边,两只青蛙正在比赛游泳,听到那笛声,你追我赶地跳上了岸,听着听着就入迷了。

那一棵棵小树苗随着音乐声“哗哗哗”地响着,仿佛在为阳阳鼓掌。一阵风吹过,小草也频频点头,仿佛在为阳阳加油。

时间过得很快,夕阳马上就要落山了,阳阳准备好东西要回家了,动物们还呆呆地守在那里,依然沉浸在音乐声中。

篇11:笛声悠扬作文

笛声悠扬

记得上二年级时,班主任朱冰洁老师告诉我们从现在开始有一节新课——笛子课了!我听了心里很兴奋,早就听

[1] [2] 下一页

篇12:柳笛声声散文

儿时的印象,像朵朵白云一样始终在我的头顶盘旋,像张张画幅仍旧在你的眼前闪现,像农家自制的包谷糖口允缠绵悠长。那“五杨树”的身影呢?那柔软舒适的绿草坪呢?那“鲤潭坪”对岸成片的“巴王草”呢?那沿河两岸长得茂密的依依杨柳呢?我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如何寻觅,怎么也见不着它们的身影!我站在“丹水河”堤上向四周大声呼唤:“你们在哪儿呀?――你们在哪儿呀?――”。飞过来的小鸟告诉我,“他们已经成为过去!”奔流的“丹水河”――“哗――哗――”似乎也告诉了我的答案。的确这一切的一切,已经成为过去,真得只能在梦中去寻觅――去回忆――。

这些美好的回忆,时时在我梦中反复出现,也时时把我从梦中惊醒。

昨天我又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在“丹水河”宽阔的河滩边,“巴王草”没过我们众多玩伴头顶,绿草如茵;夕阳西沉,红霞满天,晚风吹拂中的巴王茅草一起一伏,在风吹草地处还看不见我们这些牧羊、牧牛的儿童,只能从茂密的茅草中随风传来的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什么时候下雨了,雨下得还特别大。开始还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地,渐渐地雨密了,变粗了。竟然“哗哗――哗哗――”雨流如注,大雨倾盆!突然一个炸雷“轰隆――轰隆――”。我从梦中惊醒。我从迷糊之中即时清醒,刚才在我脑海中闪现的画面,重现的情景。是发生在久远儿童时代曾经经历过的真实场景。

初春时节,“丹水河”沿河两岸,水草茂密、巴王茅草丛生,一颗颗高大的柳树上,柳树发芽,好几个孩童像小猴般的`敏捷,身背砍刀,从柳树上割下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响.且他们个个都知道,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也知道柳笛的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的。有一拨孩子,在茂密的巴王茅草丛中,嬉戏玩耍。有的牵着牛、羊欣赏着它们细嚼慢咽的品味嫩草的香甜味儿;有的采来“巴王”杆动手做成“风车”架,然后用纸折叠一个风车,装在架上,任凭河风吹拂,风车旋转发出“呼――呼――”的声响;有的还从家里带来竹笛,骑在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吹着竹笛……

春天是无处不在的,春天有优美动听的歌声,在树叶里深藏,但孩子们有巧妙的办法让人们听到美丽的歌声――听柳笛快乐地吹奏,大家从中听到动人的春之歌了。

童年的欢乐在小河边,我们还在河边送走远航的小纸船;童年的欢乐在草地上,我们拨弄搬家的红蚂蚁; 童年的欢乐在柳林里,“柳笛”声声,悠扬深长――;童年的欢乐在生长茂盛的草丛中,放牛、羊,做迷藏、赶拖……

上一篇:双绞线生产商下一篇:人防工程结构验收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