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和协调

2022-09-12

一、引言

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以无权处分为前提, 善意取得, 从保护所有权的角度来看, 财产所有权不能因他人的无权处分而消灭, 所有人可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其物的所有权, 受让人应向转让人以法律关系寻求救济。[1]可见, 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与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这两个利益必须妥协。总之,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的协调与冲突对于促进市场交易, 搞活经济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理论分析

(一) 对无权处分行为的研究

1. 何为无权处分。

无权处分就是没有处分权的人对本不属于自己的物进行处分的行为, 该行为一旦发生, 意味着该无权处分人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 无权处分发生的后果。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 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 合同有效。无权处分行为为效力待定行为。权利人追认后无权处分人订立合同有效, 权利人不追认的合同效力问题的解决办法还不明确。

(二) 对善意取得行为的研究

1. 善意取得的概念。

善意取得又称为即时取得, 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 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后, 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 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求受让有权, 原权利人丧失所有权。

2. 善意取得之构成要件。

出让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第三人必须是善意的。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3. 善意取得发生的后果。

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后果是所有权的移转。标的物所有权归善意人取得, 合法有效;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无处分权人得向原所有权人承担赔偿损失责任。让与人向受让人交付了财产, 从受让人实际占有该财产时起, 受让人就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

三、事实分析

(一)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是生活中常见现象

1. 不动产的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

相关案例:

夫妻一方不得私自处理夫妻共有房产, 除经对方同意。若夫妻一方私自办理房屋转让手续, 将房子卖给善意第三人, 并办理过户登记手续的, 房子应归善意第三人所有。[2]夫妻任何一方都无权向善意第三人索要房子.

相关剖析:

对于不动产的善意取得而言, 其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 不动产以登记为权利归属的依据, 只要进行了登记就明确了其权利归属。所以, 登记记载的权利人以外的人处分财产, 是很难发生效果的。只是在例外情况下, 如登记夫妻一方名下的共有房屋, 在处分时未经另一方同意, 才可能适用善意取得;另一方面, 不动产的处分权受限制之后, 其所有人再处分其财产也不可能适用善意取得, 例如, 不动产之上设定抵押权之后, 由于其已经办理了登记, 如果抵押人将抵押物转让, 第三人就不可能是善意的。

而不动产善意取得和动产善意取得的重要区别就表现在“无权处分”的内涵不同。

2. 动产的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

相关案例:

依证券所表彰的动产, 如仓单、提单或载货证券所表彰的动产其处分应依证券为之, 只有此等证券所表彰的货物仍为动产善意取得的客体。例如, 仓库营业人或运送人唯一证券而将货物让与他人的, 受让人如为善意时, 人可取得其所有权。

相关剖析:

动产占有人以动产所有权的转移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 移转占有于善意第三人时, 即使动产占有人无处分动产的权利, 善意受让人仍可取得动产所有权或其他物权。

除登记对抗主义的物权登记方法外, 动产的物权移转以交付为其公示方法, 当无权处分人把属于原所有人的有主物交付给他人, 即善意第三人的时候, 该物的所有权发生了移转, 此时原物权人丧失其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的权利, 也就是说, 当第三人是善意受让的时候, 该物的原物权所有人无权向善意第三人索要原物及孳息。

相应的, 原所有权人可对无权处分人的行为进行追认。其损失可向无权处分人索要。

(二) 无权处分带来困扰善意取得给予抚慰

无权处分行为使得原物权所有人, 善意第三人, 无权处分人三方的关系变得复杂化。首先, 原物权所有人的利益受到威胁, 原其所有物无法索要, 其次, 无权处分人处于困扰之中。但是基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 使得善意第三人不必返还即得物, 所以对于善意第三人来说, 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是其解决无权处分行为之困扰的有利保障。

四、结语

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制度是难以分割的, 物权本身是为了维护人对物的所有权, 而正是无权处分行为, 善意取得制度的出现与应用是并不违背社会主义市场的交易原则的, 善意取得制度充分维护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 也并不损害原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原所有权人可以向无权处分人及时追认。

正是两者的冲突与协调逐步推动物权法的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向前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

摘要:根据中国社会诸多无权处分之现象, 通过对善意取得诸多构成要件之分析, 引用理论分析与事实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最终证明了中国社会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行为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也证实了无权处分和善意取得的冲突和协调也是物权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实践证明, 这一规律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的实现。

关键词:善意取得,无权处分,社会主义市场交易

参考文献

[1] 梁慧星, 陈华彬.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211.

[2] <民法通则若干意见>第89条关于善意取得的规定.

上一篇:空燃比控制在维修中的应用下一篇:高职文秘类专业建设教学企业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