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策略

2024-05-13

合作学习策略(精选十篇)

合作学习策略 篇1

关键词:合作学习,主体参与,终生发展

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学科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和丰富的资源。笔者在实施新课程的语文教学中, 引领学生开展了合作学习, 既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 又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我们的语文合作学习以独立思考、个人学习为基础, 以小组学习为形式, 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技能以至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发展每个合作者的语文能力、人文精神为旨归。

组建语文合作小组, 借鉴了异质分组法, 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性格、家庭背景等不同的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小组再进行角色分工, 比如有记录员、检查员、纠错员、总结报告员、联络员等, 并轮流担任。

学习小组组成之时, 即明确“积极互助、人尽其责”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任何一项学习任务都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完成, 每个成员都要承担起相关的学习任务, 负起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亦即每个成员都必须有外显的行为表现, 以保证合作学习愉快顺利地进行。

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园地中凸显作用, 形成了三个有效策略。

一、搜集资料、交流信息, 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 侧重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贯穿到中外经典的阅读、时尚美文的赏析和综合性学习的全过程。众所周知, 无论怎样的亲情涌动、人性美善、写景佳构、科学见地, 乃至至理名言、千古绝唱, 让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自主地去品味、感悟, 而不借助文本之外的语文学习资源, 很难收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如果只是教师从个人经验出发, 即使做得到旁征博引, 学生也不过是被动吸收, 谈不上有深入探究的兴趣。合作学习这一方式却能激活学生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精读文本之前, 各小组带着明确的任务, 借助阅览室、图书馆或借助网络资源, 可以搜集到很多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诸如经典篇目作者的生平经历, 作者的著述, 后人的评价, 不同时代读者对作者某些作品的不同解读, 作者创作文本的时代背景, 与文本有关的作者的生活际遇, 甚至一些有助于文本阅读的音像资料等等, 各小组将丰富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 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小组交流。每个小组都必须提供与理解文本相联系的信息, 并且不能邯郸学步、人云亦云, 应该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争相为大家提供独特的材料。如学习冰心表达思念母亲之情的诗歌《纸船》之前, 有一个小组提供了应修人同类诗歌《小小人儿的请求》。有的学生未及思索就提出异议:“关于冰心其人其事其诗其文, 我们有好多信息, 因时间的限定都没发布出来, 你们怎么跑了题呢?”由此大家展开了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形成一种阅读期待, 自然地进入合作探究问题的学习环节。

二、合作研讨、探究文本意义, 形成阅读中的思想碰撞

合作研讨的目的性要强, 而且要以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独立思考为前提, 力戒流于形式的表面热闹或少数学生争荣竞秀的表演。应该激赏的是,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能自主地提出较有深度的问题, 并进行饶有情趣的探究, 而探究还要强调从具体的文本出发, 而不是从主观臆想出发, 最后回归到文本的深入品味、赏析上。

学生们的理解未脱稚气, 未尽完善, 更谈不上有多深刻, 但切合他们的思想、生活实际。可以说, 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们学问的思想上的共同提高, 不但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能擦出令人振奋的火花, 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形成了与文本思想的碰撞, 这应该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为可贵的。

三、联系现实人生、畅谈个人感言、形成阅读体验

合作学习这一方式, 也容易在学生中间形成一种宽松、融洽、和谐、愉悦的氛围, 在这样的氛围中, 大家相互信赖, 相互支持, 虽不免因对文本理解的差异产生分歧, 但有教师尊重不同意见或者是整合各种意见的“解惑”, 又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大家都有敞开心扉, 表述自己见解的愿望。在悦纳自己、悦纳他人的心境中, 学生的思维极易受到他人的启发而得以充分展示, 从而彰显个性, 展现创新思维。

阅读传统篇目《皇帝的新装》, 各小组提交的探究题中, 有几个颇有新意:《皇帝的新装》有没有当代版?安徒生童话的永恒是否与之有关?老百姓既非皇帝那样昏庸, 也非大臣、官员那样虚伪, 起先他们也说了假话, 那是一种什么心理呢?

说到老百姓的心理, 有个学生率先勇敢地说自己也有老百姓那样的心理, 比如, 自己并不真的崇拜某个歌星, 可看到很多同龄人都以会唱这个歌星的歌为时尚, 还搜集他的专集、宣传海报、贴片什么的, 自己为了合群也这样做了。这样做, 无疑又为这种所谓的“崇拜”推波助澜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家竟认真反思起来, 纷纷谈出自己很多时候与“老百姓”心理相同的典型事例, 显然, 用“从众”“媚俗”这样的词语来涵盖“老百姓”的心理是水到渠成了。

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篇2

总而言之,将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应用到我国初中英语阅读环节的教学工作中,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传统英语阅读教学学习期间存在的各项问题,还能够有效提升其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合作学习理念和方式,合理分配分配学习小组,设计合作学习内容,通过结合科学的学习策略,使合作学习更具灵活性。只有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发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才能变得更具实效性。

合作学习的评价策略 篇3

一、评价目的重激励

传统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选拔和淘汰,只重视少数能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而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1.合作学习评价要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发展的潜能,合作学习评价必须注意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身心投入到合作学习过程中。

2.合作学习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个复杂社会中有效地生活,仅有“智”是远远不够的,仅有“智”里面单纯的对知识的记忆、背诵、训练与复现更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有一个完整、全面、系统的素质结构。合作学习评价必须对这种理想素质结构的形成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3.合作学习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目的。所谓和谐发展,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思想:一是学生自身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样样都好,因为每个学生的先天因素和后天成长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不存在两个所有特点都一致的学生个体,我们要承认这种差异。合作学习评价应让每个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因素,大力挖掘自身的潜能,投入到合作学习之中。二是学生自身发展与教育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通过合作实现各种教育力量的有机结合,真正创造适合于学生的教育。

二、评价内容需全面

素质教育质量观决定了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必须是全面的。根据我国学者陈燕的合作学习技能理论,结合学生的实际,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以下十个方面:1.听取。听人发言要专心,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感兴趣或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并考虑他说的话是否符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别人发言时不随便插话,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提出;听人发言有疑问,请对方解释说明时,说话要有礼貌学会站在对方立场上考虑问题,体会别人的看法和感受。2.说明。先准备后发言,不信口开河,发言围绕讨论中心,不东拉西扯;谈看法要有根据,能说清理由;语言表达力求明白,不罗唆,别人提出疑问,要针对问题耐心解释,尽可能做出令人满意的答复。3.求助。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可向同学请教,要让别人明白你不懂不会的地方;态度要虚心有礼;接受帮助后应肯定对方对你的帮助并表示感谢。4.反思。虚心考虑别人的意见,修正和补充自己原来看法中不正确不完善的地方;勇于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认识,肯定与自己不同或相反的正确看法。5.自控。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小组讨论时,有次序地发言,声音要轻,不影响其他小组学习;服从组内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人意见可保留。6.帮助。关心同学,及时了解同学的困难;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对被帮助的同学不说讽刺、嘲笑、挖苦的话,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帮助时要向同学说清发生困难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7.支持。对别人的正确意见或高明见解以点头、微笑、鼓掌表示赞赏。8.说服。在仔细观察分析别人的发言或操作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意见;肯定对方意见正确的一面,再批评其错误的一面;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平等待人,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委婉,不嘲笑、攻击他人。9.建议。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看法及理由或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措施。10.协调。关注每一个小组组员的活动和讨论的气氛,善于根据学习任务引发话题;当组员思想开小差、违反纪律、讨论偏离中心议题或组员讨论态度不当时,应予以阻止;努力找出彼此一致的地方,明确地充分地表述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或努力找出不一致的地方做出必要的让步,达成一致性意见。

合作学习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有助于学生形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全面、完整、协调的素质结构,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形成特长。实际上,传统观念中学业成绩失败的学生只是用笔答的形式考查知识记忆这种考试方式的失败者,他们的听说能力、动手能力可能比笔试成绩高的学生还要强。所以,这种全面的评价内容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在不同方面获得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

三、评价标准要科学

在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实践中,人们经常使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个体内差异标准、预定目标标准、相互参照标准三种类型。

使用个体内差异标准进行合作学习评价,就是将评价对象——学生自身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或者将评价对象的若干侧面进行比较。如一个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合作学习情况可以从听、说等多方面进行评价,看哪一种合作学习技能掌握得更好一些,哪一种稍差些。用个体内差异标准进行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充分考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因而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有利于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有利于求知欲、好奇心及成功感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中应大力倡导使用个体内差异标准。

使用预定目标标准进行合作学习评价,就是把评价对象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达到程度。把某一预定目标作为评价标准,如果评价是准确的,那么评价之后,每个学生可以明确自己与预定目标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值不大,就会激励他们积极上进。但这种评价标准最大的问题是很难做到准确客观,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预定目标标准。第一,不同学生应采用不同的预定目标。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先天与后天因素有一定的差异,若在同一小组中要求组员同时达到同一预定目标,就会使个别学生与这一目标之间的差距太大,使之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就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若对同一组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预定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自由选择,使得学生与各自目标的差距水平大致相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二,不同的学生可以异步达到共同的目标,即允许学生在同组内提前或落后一步达到同一标准。对于提前达到标准的学生,我们应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对于后者,我们要激励他们对照标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帮助他们制订、改进和矫正的计划,早日达到标准。尽管达标时间上与其他同学有些滞后,但最终的结果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用相互参照标准进行合作学习评价,就是在某一集合中(如小组、班级、学校等),以这个集合的平均状况为标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评价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这个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使用相互参照标准进行合作学习评价具有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它只表示学生在集合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无法真正表示其实际水平;另一方面,它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评价结果必然要有尖子生和后进生,易造成学生间激烈的竞争,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合作学习评价中,要谨慎使用相互参照标准。

四、评价主体宜多元

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无论是学生自评、组内互评,还是教师评价,对学生个体合作学习行为的评价都要突出“合作”二字。

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都是从外部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评价,但各有侧重。小组自评侧重于组内个体之间的互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基于学生和教师对小组群体之间的观察、比较,侧重于对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行为的肯定、褒扬。通过他人的评价,使学生获得自己在合作学习中行为方面的反馈信息,并经过反复对照,使积极的行为得到强化,不当的行为得到纠正。这样就可以使每位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能够朝着小组期望和教师期望的合作学习目标迈进。

五、评价方法应多样

高中思想政治合作学习评价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常用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有:

1.口头及时评价法。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握评价的时机,充分利用评价语言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而得体。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准确的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

2.延时评价法。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创造性思维品质得到充分发展。

3.小组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在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反映小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和进步历程,帮助他们总结合作学习的方法,体验合作的快乐,激发与他人合作的兴趣。

4.个别测试评价法。就是对所有学生分别进行测试,获得个人成绩,从而评价个人和小组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

5.合作测试评价法。就是由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完成一个测试任务,最后得到一个共同成绩的合作学习评价方法。

由于各种评价方法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评价时,要注意各种评价方法适用的场合与时机,注意对各种评价方法的整合使用。

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篇4

关键词: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策略

一、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1. 选题要科学合理

为了激发高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高中物理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科学合理显得很重要,这是保证高中物理合作学习能够正常开展的基础. 当然,在高中物理实际学习当中,很多高中物理教师准备的合作学习讨论问题就缺乏合理性,从而出现了很多缺点,主要是论证不够, 学生合作学习的问题缺少创作性,并且所提的问题很随意,最后导致提出的问题偏离了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的目的[2]. 因此, 在高中物理中通过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一定要保证选择的题材是科学合理的,这样才能保证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正常开展和提高其教学效果.

2. 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合作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师的指导作用,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学生为主体而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合作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和指导的作用,但是教师对于合作学习具有促进和帮助作用是不能忽视的[3].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合作学习时, 绝不能忘记教师的职责,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二、提高高中物理合作学习的措施

1. 教师要对学生所学内容有所了解

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进行教学时,为了更好地实现高中物理教学的目标,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对所合作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 只有教师掌握了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才能在高中物理课堂上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快速地进入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利于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方式的开展[3]. 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对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有所了解显得非常重要.

2. 还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

为了使高中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能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这样才能提高高中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实际生活中看到房屋建造施工过程中应用到滑轮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首先结合到高中物理中涉及到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方面的知识. 然后,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到动滑轮的特点是不能改变运动的方向,但是可以省力; 而定滑轮的特点是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因此,当高中学生在看到实际的建造施工中都是采用定滑轮和动滑轮相结合的情形,这样就能结合两者的优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3]. 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顺利地进行,才能激发高中学生的感情和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 考虑合作学习对学生思维活动的启发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合作学习对学生创造性的启发. 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时,好的合作学习题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激发高中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之中.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现代的高中物理教学中,人们对教学观念、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实际的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对目前教学中存在不足及时进行完善[3]. 因此,在高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学习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合作学习题材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启发性. 例如,在学习高中物理“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这一章节时,我们都知道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实验教学. 在高中物理合作教学时,高中物理教师只需将学生带入到实验室,给学生配置完实验器材后,然后让高中学生通过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实验,当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都是学生通过合作后自己设定的. 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可以让高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能提高高中学生实验动手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 合作学习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高中物理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地进行交流、讨论、质疑和解疑.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提高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高中学生的求知兴趣,创设良好的高中物理教学氛围[2]. 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才能确保高中物理合作学习教学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因此,合作学习应该尽可能地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极力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优越性,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减轻了压力、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发展。

我们注意到,在目前相当一部分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追求表面热闹,不求实效。我们也发现,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表明自己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证明自己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而在教学中采用学生合作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目前的学生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由外而内的方式产生的,亦即:并不是教师出于真实的内在的迫切的教学需要而产生的教学实践智慧。有的 “小组合作”之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造成合作时“人云亦云”的现象;有的 “小组合作”时没有给学生充裕的时间,造成合作时“虎头蛇尾”的现象;有的“小组合作”的内容没有多大的探讨价值,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基于此,我校提出关于小学数学合作性学习策略为内容的课题研究。是因为:

1、《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为主,自我封闭,恶性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影响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些低效的课堂教学现实,人们都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我们提出《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活动的要求,合作学习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能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现在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几乎每节课都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其中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在合作学习“遍地开花”的情况下有些教师在采用这一学习方式时,还存在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的形式化、合作学习的低效化,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今天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探索和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成为新课程实践的需要。

3、《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的永恒主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因此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质量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改革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合作学习便成为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目前,我校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由于对合作学习内涵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因此效益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内涵、主要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载体,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活动,融新课程理念和组织学习为一体,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整合学习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

课堂“有效”学习是相对于无效和低效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高效率地获得新的知识、技能。这里的“有效”包含有效能、高效率和高效益——课堂教学活动应有利于学生获得教学目标预设的知识、技能,强调教学要讲效率和效益。

“策略”,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策略”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布鲁纳认为:“策略”是指师生为达到某种目的,在学习、保持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决策的方式。我国心理学家张庆林等人认为:“策略就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方法。”我们认为,本课题中的“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有效合作学习策略,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精心开发、设计互助性学习教学模块的基础上,排除一切不利因素,创设积极的氛围,提高合作技能,最终实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在对教学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做出安排并进行调控的执行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组织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及学生间的合作技能等具体行为的一种整体性的设想与运筹。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课堂上无效合作教学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原因,针对无效合作学习现象,开展对应策略研究。

2、研究课堂“有效合作学习”个案。“以行动反思行为”的教学研究模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领会、理解、实践、充实、升华新的教学理念,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实现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途径与策略。

3、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如何在老师有效指导下,开展有意义的和有效的学习活动,探究提高学习活动有效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引领教师围绕课题学习、思考、实践,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合作学习的教师指导策略,寻求有效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为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提供可操作的经验。

2、探索有效合作的学生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包括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学会组织、学会评价等。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促进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思考、再创造的有效合作学习过程。学生成绩得到全面提高

3、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科学文化、情感、态度等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合作精神、合作能力。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整合。

三、课题实施策略和研究方法

1、主要实施策略

(1)理论学习,专业研究。

本课题组在课题实施的前期阶段专门组织了几次理论学习,关注“有效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丰富相关的理论底蕴。通过共同探讨研究,不断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与研究能力。我们课题组认为只有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才能推行教师素质的长足发展。学校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重点,采用了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和业务培训,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1)开展“三学”读书活动。即学名篇、学名家、学名师的读书活动,要求达到四个一:读一本理论专著、写5000字的笔记、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2)搭建帮辅活动。学校成立“教科研智囊团”,培训教科研骨干分子,研成“教科研场”,让骨干分子与青年教师结对,实行帮辅,促使全体教师共同提高。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思路,对自己今后教学实践有效性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同时,借助学校教研究网这一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开展网上教研。通过学习专家的理论,剖析教学案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一步内化对“有效教学”的认识。

(2)问卷调查,把握现状。

课题组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策略使用情况、教师及学生相关素质及其它制约因素情况作详细调查,积累调查信息,调查学生学习的素质状况和教师教育思想。发现问题,确定操作变量,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计划。(3)交流研讨,行为跟进

行动研究是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也是课题研究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课题组立足学校的课堂教学,在明晰研究目标和任务的前提下,让教师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研究,课题组抓住课堂中的“小现象”,突出课改中的“真问题”,开展了题为“教育教学大家谈”活动。为了使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理论、实践两方面得以发展,我们还确立了课题研究研讨活动机制:①把课题研究与三课有机结合。(课题研究与常规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研究课、公开课、竞赛课相结合、课题研究与推门听课相结合);②把课题研究与沙龙研讨、专题论坛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把 “如何有效开展合作学习”这一主题引入研讨,通过每期一沙龙的研讨、每月一主题的网络论坛,让教师走上研讨的舞台,让教师充当研究的主体,让教师畅述教学的困惑,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入;③把课题研究与反思、积累相结合。我们要求教师开展自我反思,通过写教学后记,写教学案例、论文等形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回顾教学的得失与成败,总结行之有效的引领学生合作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炼有效的评价手段。要求教师开展互评,开展课堂教学诊断活动,通过听课评课、交流反刍等方式,让教师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值得借鉴处,发掘有待完善处。(4)内外引领,不断深化

学校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活动与课题研究紧密渗透。一方面我们通过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带路,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强化研究的策略。我校省级骨干教师周少刚、谭晓霞为老师分别作了《有效合作学习》和《关于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思考》的专题讲座;另一方面我们还先后邀请了县信息中心邓梅老师来校为全体教师讲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合作》、《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误区及校正策略》等问题,不仅让教师获取了最前沿的教育教学信息,同时教师也在和专家的对话中得到了深入研究的启发,引发了教师深深的思考,在积极的互动交流中,老师们在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得以不断攀升。

2、研究的主要方法

以行动研究和现场研究为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观察法、调查法,获取自然真实的信息,同时结合文献研究,对所获取的有价值的研究信息和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在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差异,获得可信度高的实验结论。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探索了小学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基本策略

1、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乐合作

现在很多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被动地参与,我们经常能看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程度好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很好地开展活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合作意识不够强烈。所以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首先要保证学生有好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教材中占比较重要地位的内容,创造性地把教材变“活”,创设能激发学生合作内在动机(学生单靠个人力量完成有一定困难或有迫切的愿望需要同别人研讨、交流时)的情景或交流的意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自发地萌生合作意识,让学生乐合作。例如实验教师熊仁艳在讲《统计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帮交警统计汽车的环节,通过看录像统计某路段机动车流量情况,并填在表格中。放录像的过程中学生进行统计,结果竟然没有一个同学的结果是正确的。老师抓住时机,激发同学的内需:我还是告诉交警叔叔,我们班同学不能完成这个任务。汽车走得太快,一个人统计不过来。同学们纷纷反对,重新讨论统计汽车流量的方法,自发产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愿望,并自行组织了小组进行分工。从而很好的完成了任务,通过这样的环节,同学们切实体验到了互相帮助、共同参与的乐趣,体会到了合作的必要性,增强了合作意识。

2、教给合作方法,让学生会合作

当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性后,可能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可是往往却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进行合作。其实,学会合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的小组合作成员可以是两个人(同桌),让学生学会互相讨论、配合,互相尊重,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一起去解决一个问题,去做同一件事,也就是懂得基本合作,然后再过渡到分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课题组的具体做法是: ①引导学生学会分工与协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的先决条件是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使学习小组内形成与学习任务相适应的、个体之间能够有效交流的差异结构。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在尊重学生自愿选择的基础上,根据“同组异质,组间同质”或“同组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进行适当调整,以4---6人为一组,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较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并让学生推选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接着,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名字,激发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并宣布小组成员要共同遵守的小组合作学习常规:

1、合作前要认真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

2、勇于承担任务,既要积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3、遵守课堂纪律,不喧哗,不干扰他人,不讲题外话。

4、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能用自己的语言规范地、流利地发表见解。发言要按一定次序进行。

5、尊重他人,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插话,有不同意见等他人说完再说。在开始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往往不知道该怎样分工协作,会出现“一言堂”或“群言堂”的现象,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小组长进行有效地培训,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地开展。②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倾听。

交流与倾听的能力如何,关系到合作学习是否能顺利地进行。交流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行,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观点不一致时学生之间进行质疑、讨论。学生交流前教师应教育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要求陈述有条理,层次清晰,声音适当,充满自信。并要求学生学会文明的交流,告诉学生在小组集体讨论时,要注意减轻说话的音量,尽量不妨碍到其他小组,防止互相干扰,还课堂一个安静的环境。

③引导学生学会总结与汇报。

当小组合作交流即将结束时,小组长应对记录员的记录组织进行小组反思,保留大部分组员同意的意见和小组还存在争议的意见,整理好交流成果,并由小组长安排好汇报方式,准备及时准确地向全班汇报。小组合作学习的汇报与众不同,他代表的是本组这个集体,所以上来汇报时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的合作

④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与激励

每一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而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教学生学会欣赏,同学的发言有创见,我们懂得鼓掌表示赞赏。要教学生学会用语言评价激励,能够充分肯定同学发言好的地方,“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你们小组的想法真棒!”又能诚恳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大胆讲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我觉得你这儿讲得有些不对,……相信你下次会讲得更好!”这样,真诚的相信别人,帮助别人,互相欣赏,互相激励,在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了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氛围,有利于每个人的发展。

3、找准合作契机,让学生想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背景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进行合作学习,应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的:

一是在辨析易混概念时,开展合作学习。

例如:“质数”和“互质数”是学生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辨析、理解两者的本质属性,区别内涵,向惠玉老师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题目,导向性地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在1、2、3、5、7、8、9这些数中,哪些是质数?你会选取其中的两个数组成互质数吗?为什么?质数与互质数有什么区别?”各小组争辩激烈,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到各组巡视,听取同学的讨论,启发诱导,鼓励敢于发言,勇于争论的学生,引导合作讨论,步步深入。通过激烈讨论,学生正确理解了“质数”和“互质数”的本质区别与各自内涵,还掌握了组合互质数的规律。二是探究规律性知识时,开展合作学习。

对于学习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仅凭个人的才智是不够的,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的。实验教师叶莉教学《认识物体》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来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每组学生把收集来的乒乓球、小积木、各种纸盒、饮料盒、瓶瓶罐罐等物品堆集在一起,然后在小组内将收集来的物品分类。有的小组按制作的材料分为玻璃的、塑料的、铁的、硬纸的几类。有的小组按功能分为吃的、用的、玩的3类。还有的按形状分:方的、圆的和不圆不方的。在小组活动中人人积极发表意见,热烈讨论、争辩,经过教师的及时引导,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按形状分类比较合适。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那些方的物品是不是都一样呢?还能再分类吗?那些圆的是不是也有区别,还能怎样分类”?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体的基本特征。整个教学活动有小组的相互启发、争论,又有全班的人人参与,在集思广益中,实现了真正的理解和把握。

三是在学习重点、难点上开展合作学习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而无法排除时,也就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这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例如:学习“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1”的含义。郑艳平老师在教学时,先让小组探究合作,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几种材料,动手分分,用分数表示,看哪组得到的分数多;再让各小组汇报交流、力求创新,说说这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这里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突破“一个整体”,感受到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1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这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最后,教师引导各小组自己举例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这样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构建新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全过程。

四是在解答开放性问题时,开展合作学习。“开放性”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须群策群力才能展示各种策略和结论。解答这类问题时就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自己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如:某饭店装修完毕后打算购买若干套桌椅,准备的资金如果单买桌子可买60张,单买椅子可买240把,问这笔资金可买几套桌椅?

1、如果1张桌子,1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48套

2、如果1张桌子,2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2)=40套

3、如果1张桌子,4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4)=30套

4、如果1张桌子,8把椅子作为1套:1÷(1/60+1/240×8)=20套 根据饭店的实际需要,桌椅配套情况有多种组合。

4、建立评价交流竞争机制,让学生爱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系统的学习方式,必须具备相应的交流、评价、竞争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突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精神实质。

1、建立交流机制。展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环节,是形成正确认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应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具有向教师或同学交流自己的思想、发表不同见解、表达学习体验的机会。因此在各小组各自合作的基础上,教师要给足学生的发言、补充、更正甚至于辩论的时空,让各小组充分展示成果,阐述观点,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开拓、辨析和质疑答辩,进一步内化知识,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最终达成共识,归纳概括合理的结论或得出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2、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一盏灯,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更多采用正面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和教师个人的教学成功与不足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并形成以下几种长效机制:一是基础评价机制。即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水平与课堂中在小组中的表现作深入的了解,为他们定一个“水平线”。二是过程评价机制。即对学生合作过程中的情感、态度、表现等不失时机的进行恰当评价,并组织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和学生的自我反思,以此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指明方向。三是成果评价机制。即善于发现学生思维成果的合理部分,不苛意求全,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合作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

3、建立竞争机制。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从强化两种观念入手,及时引入竞争机制,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一方面,从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入手,如经常性开展“最佳小组”评比活动,把小组合作中的成果具体量化;另一方面,从强化“学习成员”的个体荣誉感入手,通过选出最佳组长、最佳组员,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提高自己成绩的同时,还必须尽力帮助组内其他成员,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认识到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每个成员的努力,变压力为动力,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助的局面。

(二)创设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操作模式。经过我们的研究,大致形成了如下数学课堂一般教学模式:

(1)激趣导入—明确合作目标

这是引导学习新知之前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是铺垫激趣,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其教学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逻辑发展关系最紧的内容和体现知识体系的层次结构,为学生创设“最近发展区”。着眼于学法的迁移,教学形式力求做到“趣”、“实”、“活”。

(2)学习新知—指导合作过程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这个环节的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展儿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当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合作探索,自主归纳,达到会学之目的。

(3)巩固新知—汇报合作成果

这是学习新知的关键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汇报合作学习过程,发现学习规律,归纳出学习方法,从学会过渡到会学,产生认识飞跃。

(4)深化应用—评价合作结果

这是灵活运用知识和灵活运用学法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是实现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又一次飞跃,教师对学生合作的成果进行评价。教学形式应做到活泼、灵活、多样。如竞赛式、游戏式、操作式。训练应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分层施教的教学原则,题目设计有层次、有弹性,也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研究实践表明,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得轻松,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活跃。

(三)提高了师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学生方面:

1、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变。

本课题实施两年多来,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根本改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合作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需求。

2、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明显提高。

学生养成了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的合作习惯,学会了与人相处、与人合作,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3、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

4、学生质量明显提高。

单元测试成绩和期中测试成绩与前几年学生成绩对比,实行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学生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后进生进步更大,近几年来学生在全县期末调研考试中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矛。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普遍得到提高。二是教师层面:

1、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转变。

课题组成员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中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定位。

2、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转变。

教师由过去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转变为将课堂留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合理引导,倡导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

教师参与实验,通过设计实验计划,控制实验流程,积累实验资料,组织实验检测,统计实验数据,使自己步入了教育研究的领域。有4位教师被评为课题实验先进个人,有4位教师被评为县级数学骨干教师,有10篇论文在《湖北教育》、《小学数学参考》等刊物上公开发表,有48篇论文在县市省级以上获奖,有5位教师在县、市两级上竞赛课、公开课和研讨课。目前学校已初步建立起了一支优师德、高学历、硬功底、强能力、多特长的实验教师群体。

教师们普遍认为:《有效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为我们的教学找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使我们的教学有了亮点和特色。它是一个展示教师机智和能力的平台,也是一个体现教师风格和数学思想的窗口。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体现,是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但却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1、小学学生性格较内向,在与人交流时存在一定的障碍,表现为课堂上发言不积极,讨论时参与程度不高。

2、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与个体独立学习以及全班教学的合理分配有待改进。

3、由于班级名额过足,对有效合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英语合作学习教学的策略 篇6

关键词:合作学习;前提条件设置问题

当今的世界是竞争交流合作的世界,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团队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跟他人交流合作,将不同的信息加以交流、综合,以便提高和运用,就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英语作为国际交际语言,更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主动沟通交流。如何让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使他们得到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乃至将来踏入社会,合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英语教育教学必须适应既竞争又合作的环境,就必须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合作学习的背景

合作学习又称共同学习。当所有的学生团结起来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或任务而努力和学习,团队中的学生为了完成团队的任务目或标而相互协作、竭尽所能为之努力。整个团队获得荣誉,个人才才得到荣誉和奖励。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团队精神,融入小组这团队,以整个小组为荣,在尽自己所能的同时与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学习时,靠的是团结的力量,相互帮助能给每个人提供动力,使他们互勉、互助、互爱。心理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参与的机会。例如:在英语的对话和课文朗读练习中,如果只是简单乏味的个体朗读,学生会很快感觉到无聊。而这时如果采用小组的合作学习来练习,给以充分的时间来练习的话,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会积极主动帮助组里的程度较差的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平等友好,在练习中他们会更自信更大胆地练习。这样好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差些的同学为了不拖累组员,通常也会尽力而为。这有助于形成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他们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学习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合理设置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小组的合理设置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分组是英语合作学习是否成功的前提条件。

1.如何合理分组。分组前首先要仔细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包括学生英语各方面的水平能力,个性特点等个体差异因素。在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个4人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优生与中等生和学困生,各项能力也有高低之分,尽量做到有一定的层次感,每个小组中有英语的听说水平较好或写作水平好或声音响亮的同学,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组和组之间在学生数目、综合实力等方面做到大体相同,没有明显差异,力求均衡,这有利于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竞争和相互帮助。

2.挑选组长。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组长就是火车头,所以选定组长至关重要。组长一般由学习成绩较好,有一定的合作和号召能力,口头表达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目的是在活动中组长要能发挥组织和示范带头作用,并且乐于助人,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差、学习落后的同学。争取组内同学共同进步,充分调动小组成员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学习中培养相互帮助,团结合作的习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组长可以由组员轮流担任,以便让组员有机会体现自身的价值,体验责任带来的压力,学会管理,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增强自信心。为了体现个性化和趣味性,小组成员还要为本小组取名。如Tiger group ,Winner group,Spring group 等.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其实起名字的过程就是增强小组凝聚力,体现团结合作的开始。 有了合理的小组设置和组长人选就有了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三、问题的设置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为了更好在英语教学中能实行合作学习,体现课堂的有效性,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指挥者,有时是学习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在备课时要考虑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可行性和探究性,设置问题一定要任务明确,有梯度。

1.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精心策划分组活动的形式、内容、时间等,准备活动的教具,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特别在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课堂上会出现学生不清楚要干什么,怎样做等不知所措的情况,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每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首先要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展开合作。例如: 为了扩大单词量,我会在黑板上写 “food” 后说,When you see the word “ food” ,What words can you think of ? The whole groups must bring out a piece of paper and one of students write down the words.And the other students may say the words as many as possible.只要任务明确,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学生会在平等自由的环境下相互交流和相互启发,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完全投入到学习中来。

2.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有梯度,在学生还没有完全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时,不要提太高的要求,随着学生合作技能技巧的提高,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和要求。在刚开始的时候,合作的内容简单,例如,当我们在讲到现在完成时的之后,设计一个要学生总结带有标志性的词。如 just, already,yet,never,before等。学生可查看书本,讨论后组长要每个成员都能读能默写出来,再让小组中同学一起回答。因为设计的问题容易,这样甚至最差的同学也会参与。等熟练程度有提高后,问题的难度设置可适当的加大。又例如,在完成每个模块后,可设置要学生总结一个模块所学的知识点,如词组和重点句子。要求每个同学可查阅课本用笔写在纸上,小组的学生会很快把各自的找到的重点句子说出来。这样先个人思考,组员汇报总结相结合,最后讨论得出共同的答案。并且指定中等程度的学生来汇报。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就是一个过滤和复习的过程,这些环节就是在不经意中培养了学生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从而提高英语的教学效果。

四、多维评价在合作学习的作用

评价就像一盏灯,它能点亮学生学习前进的方向。能否使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重要的一环,它对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尊心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也是不可缺少的。让学生在获得肯定和成功感的同时,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因此科学的多维评价起到很好的效果。

1.个人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科学的评价制度追求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把个人计分改为学习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迫使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各尽所能,小组之间相互竞争。就是说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合作达标。目的是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大家是战友,个人目标的实现要靠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要对个人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独创性作出恰当的评价,这样有利于树立榜样,产生榜样的效应,从而激发其他成员效仿,以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迫于压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为小组出力,为自己争光。

2.重视过程和态度的评价。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要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有独特的发展,秉承人人成功,差异发展的理念来评价学生。首先要承认能力有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评价”。评价的关键就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评价要求和方式,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评价要注重学生发展的过程,强调学生过去和现在的进步程度。为他们设定不同目标,只要超越了目标,哪怕是一点点,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和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感。让学生在得到老师的肯定的基础上更有兴趣更有信心地学习。我所教的两个班,初一的入学摸底考试,30分以下的同学有12位,经过一年多来的合作学习,使用多种的评价方式,成绩显著地提高,特别是低分层的人数只有3人,其他的同学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学习英语的氛围更浓了。

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英语教学,它让学生在平等友好的合作中开心愉悦的学习英语。只要在几个环节上下工夫,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改进,相信合作学习的模式将会在英语教学中更能凸现它的效果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习资料》.

2.《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 第二期.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初探 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分组策略,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动态管理

放眼21世纪,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 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 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 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发展, 能够切实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充分地展现个人潜力与风采。

一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分组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 在小组内进行合作、研讨,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成果, 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 达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得到锻炼和提高, 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教育学安泰效应证明:学生不能离开集体, 学生离开了集体就失去了力量的源泉, 生活学习因孤立无助而事倍功半。展望未来, 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随着现今社会竞争领域的日益扩大, 在义务阶段, 合作和协调是学生进行良好的人际交往所必需的心理品质。

二具体分组策略

合作学习, 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 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格差异等因素, 合理地安排, 使之成为一项有目的和有准备的教学活动, 而不是随意组合的一项活动。

1. 小组规模

小组的组建, 鉴于大班额的班容量小组一般是4~6人, 而且要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平衡, 组内成员的差异互补。分组完毕后, 不再随意调换组内成员, 尽量保证小组的完整性和持续性。

2. 将学生科学分类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类型主要有四种。小组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或不同阶段, 采取不同的分组类型。类型不同, 小组的成员也会不断调整, 这样使全班同学都有成为自己合作伙伴的机会, 使小组的合作内涵更广, 使学生随时愿意与同学合作。通常情况下,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四种分组方法。

第一, 均衡型。将整个班级成员分成若干个水平相当的小组。这样分组, 有利于在活动中进行小组之间的竞争, 使学生感到这种比赛是公平的。而小组的胜负在于每个成员的努力, 能调动每组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发挥了小组内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带动困难生一起前进。这种情况下, 我们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原则。具体步骤是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分组时尽量做到科学合理, 一是要做到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二是要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 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组内异质能为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提供较大可能, 而组间同质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奠定基础。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 使优等生得到发展, 中等生得到锻炼, 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分工, 也可以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利用互补优势提高学习的质量, 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监督。这样组与组之间才有可比性, 使合作学习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局面。

第二, 分层型。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 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一组, 较困难的学生一组。这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能通过互相学习、交流和比较, 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落后生来说, 在小组内不再是受帮助者, 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增强他们在活动中的主人翁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分层中我们对不同组的学生活动要求也进行分层。

第三, 自主型。让学生自由搭配, 学生在自由编组时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水平寻找合作伙伴, 这样会使他们更加主动, 更加积极, 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小组活动内容, 满足他们的想象, 发挥创造能力。这样能使交谈的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更加真实。如可以以话题的形式让学生自由地合作进行角色对话。由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未完善, 因此教学中应以均衡型小组活动为主, 以其他形式为辅, 这样既能保证活动的正常进行, 又能防止形式模式化, 使学生厌烦。

第四, 任务型。以任务为中心的小组组合是围绕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按个人兴趣自由组合。以任务为中心的合作小组的学习目标可以由教师指定, 也可以由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后自主设定, 允许各小组的学习任务在难度上有所差异、在学习时间上也可以有灵活性。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教材中丰富的题材、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载体, 让学生开展任务型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3. 座位的安排

课堂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方式直接影响到学生合作参与的程度, 把课桌排成有利于师生、生生讨论、合作与交流的形式, 为学生相互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分组后, 可采用马蹄形、凸字形、丁字形等, 方便学生合作交流。怎样排列座位, 应以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为原则, 形式可以不拘一格。

三小组的管理方式

1. 明确组内分工

组内人人都是学习的主体, 要注重培养组内成员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因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分工一定要明确。每小组各设小组长1名, 副组长1名。一般组长由各小组推荐, 由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的同学担当。负责组织组内成员的合作学习。但为使全体成员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 小组长也可实行轮换制, 同时加强小组长的培训工作。总之, 要求小组各成员任何时候都要明白自己现在该做什么。只有细致明确的分工, 成员的责任感和合作精神才能得以培养, 学习任务才能顺利完成。为使全体成员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同时建立组内成员的平等关系, 组内各角色实行轮换制。

实践证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合理的分组将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 发挥同学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作用,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从而真正推动每个学生的进步。

2. 小组实行动态管理

当某一小组分定后, 应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令其产生凝聚力, 培养团体意识, 也易于进行定期评价。学习一段时间后, 教师观察, 在四五周后可进行适当地调整。让学生明白此次调整的意图, 并鼓励他们有针对性地改进。

3. 健全组内帮扶机制

根据组内同学的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结成组内帮扶对子, 在动态的小组表现及评比中, 评定被帮扶者的进步表现, 给以加分奖励, 并作为小组成绩评比的重要指标。这样可以达到“兵教兵”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中分组问题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作为一名新课程改革的实践者, 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今后的实践中, 我将不断探究、运用、反思、改进,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2]丁邦平.合作学习──大面积提高学业成绩的理论和方法[J].外国教育资料, 1988 (5)

[3]刘涛、夏飞华.影响小组合作活动实效性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2009 (11)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篇8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由于长期以来向分数看齐的应试教育、教师为主体“满堂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利影响,合作学习模式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阻力重重,效率低下。

(1)课堂冷场,非“点名”不合作。开学之初,在开展英语小组合作活动时就明显发觉到课堂冷场,学生们非“点名”不合作。当时,教师就当堂课所学内容提出若干个问题,且板书在黑板上,同时通过投影仪幻灯片进行配图,可谓是图文并茂。可是学生们就是不买账,教室里静悄悄的,好像那些问题跟大家毫不相干。分组后,班内绝大多数学生貌似埋头思考,实际上并没有参与讨论。当教师提议,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将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发言时,大家表现得都很“谦虚礼让”,最后进行合作学习讨论成果汇总发言的总是每个小组里英语学科成绩优等或良好的几名学生,而每个小组里英语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总是默默无闻。

(2)分组限时,合作不充分。初中英语教学通常都是45分钟一堂课,很多教师并没有积极向这45分钟要质量,而只是单纯复制“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外在形式,机械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却对小组合作学习最为重要的实质部分,比如合作学习目的、合作时机、合作指导、合作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预案设计。由于分组讨论限时,学生们合作不充分,很多时候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理解教师所提的问题,也没有提前准备,各自为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学生们还没有融洽深入地投入到合作的学习氛围内,小组合作就在教师的命令下匆匆结束了。这种“教师预案不充分、学生思考讨论不充足”的现象,有时很常见。

(3)组员分级,非“近邻”不组队。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教师为了省时省力省事,常常让前后桌、左右桌的学生“就近组队”。由此,分组的弊端就显而易见:优等生和优等生强强相遇、学困生和学困生抱团默默无闻、优等生和学困生组团无法沟通。遇到临近桌的学生都是英语学科优等生,大家凑到一起,讨论状态十分热烈,讨论结果也比较理想,发言也踊跃。优等生和学困生组团问题就来了,优等生积极参与、热烈表达,操控话语主动权,学困生默默无闻。这样,在组员分级非近邻不组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自由发言讨论机会不均等,优等生和学困生发言机会严重两极分化,改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初衷。

二、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主要策略

(1)科学分组是前提。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基础、词汇量、语法掌握程度、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口语流利程度、自信程度、阅读理解能力都参差不齐,因此,对班级内几十名学生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将会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的质量优劣。由此可见,科学合理分组是班级内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分组时,同一个小组内优等生和学困生组员应均衡,准许两极分化,但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综合英语水平应保持平衡。这样就充分保证了小组内良好的学习架构,同时小组间又能公平有序地开展学习竞赛。

(2)教师定位是关键。一直以来,很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定位为教学主体、课堂教学管理者和教学任务控制者。其实,学生才应该是英语学习的主体。当教师对自己定位错误,学生这个英语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以及主体地位就难以得到保证。首先,教师是合作规则的制定者,制定有效合作规则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便于调动大家参与小组讨论和竞赛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快速地融入优质的学习氛围,增强同学们的集体合作意识和为他人负责的责任感,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小组合作效果。其次,教师是合作问题的设计者。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结合初中英语教材所列的教学要求,又要顾及学生的英语实际学习基础;既要难度适中,又应具有适当的挑战性。

(3)积极评价是保障。英语小组合作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对小组合作积极发言的成员、优秀的小组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和肯定。另外,在每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时,要特别有意识地评价小组间积极合作的表现和组间合作能力。以此经常提示大家,使学生学会正确合作交流,使大家从内心深处真正懂得:只有自己优秀、自己的小组优秀才优秀;只有积极帮助别人进步、听取别人意见、肯与他人合作的人,才能快速进步和成功。

三、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时,科学分组是前提,教师定位是关键,积极评价是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积极的团队合作精神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使它更科学合理、更完善有效,仍有待于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持续实践、探索、总结和持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春霞.互助探究合作共赢——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J].中学教学参考,2013(31).

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策略探究 篇9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和思维规律, 创设客观的、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包括悬念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等, 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有了合作的兴趣, 学生探究起来才有动力, 学习效果必然会事半功倍。

如, 教学“神奇的计算器”这节课时, 笔者一开始利用课件出示了计算器的直观图片, 告诉学生这是计算器, 大家应该在生活中都见过。之后问学生会不会使用, 并给学生出了三道题, 让他们自己算一算。第一道题学生基本都算正确了, 第二道题和第三道题就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了解到学生都不懂计算器上“M+”、“MR”这两个键的功能后, 笔者先给学生讲解如何使用这两个键, 然后让学生再计算第三道题, 这下学生的答案都一致了。这样教学, 将学生带入到轻松学习的环境中, 学生都愿意主动地学习数学, 并能感受到数学的奥秘, 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因材施教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相互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教师要从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入手, 承认并尊重个性, 进而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 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愉快的氛围。合作学习意味着师生相互建构, 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情感和精神氛围。它首先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更表现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我, 激发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如, 当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最好及时地安排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独立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 就如水上浮萍, 落不到实处, 也就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生活中,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时, 首先肯定是自己去面对, 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 才考虑寻求帮助, 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小组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 长此以往,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会丧失, 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很难独挡一面。教学中, 当提出一个问题后, 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 然后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并鼓励他们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形成“统一意见”后, 再到全班进行交流, 再次形成最终结论。

如, 在教学“画角”时,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60°”的角, 先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后让学生在全班汇报画角的方法与步骤。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掌握了画角的方法, 而且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并且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应对策略 篇10

一、合作学习的误区

1. 误区一:合作=小组学习

在很多“新课改公开课”“研讨课”上, 一讲“合作”就是“小组”, 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 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事实上, “合作”的解释是:为了共同的目的一起工作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合作与分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分组学习虽然是合作探究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手段和表现形式, 但应该承认的是, 分组并非合作的唯一手段。

2. 误区二:小组合作泛化、无序化

无节制地合作学习, 把课上成小组讨论课。不顾学科性质和具体内容, 每个问题都要让学生探究讨论一番, 课堂上学生四人围坐在一起, 你一言, 我一语, 教师却很少考虑这样的话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

从组织形式上来说,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学习范式, 这是一个小型的学习型组织, 但我们在课堂上看到小组学习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 没有游戏规则, 乱成一团, 很少有实质性的讨论。结果, “小组讨论”成了课堂上的“放羊”。[1]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 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有的问题很浅显, 答案直白得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还需要合作探究吗?我想结论是不言而喻的。

3. 误区三:小组合作形式化

课改以来, 课堂教学中由形式主义演化出来的“浮华”现象有所抬头, 可谓“热热闹闹走过场, 高高兴兴搞形式”。

当前, 教师在组织学生合作时, 主观随意性很大:教师觉得该合作了, 学生即使没有进入状态, 毫无探究欲望, 也得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了, 学生即使正在激烈地思想交锋, 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 也必须戛然而止, 合作学习步入“形有实无”的无效合作误区。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 存在合作只是形式、没有相互支持和配合、没有协调解决问题的现象, 绝大多数学生自行其事, 生生互动根本没有发生。小组合作形式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点。

(1) 把课堂教学当成表演课。如游离于主要教学任务之外让学生既绘画唱歌又奔跳游戏, 动手动脚, 忙个不停, 从而使必要的接受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而影响教学的整体质量。[2]

(2) 把课堂上成资料展示课。课堂上花费大量时间播放各组收集的图片资料, 而只花很少的时间学习知识, 把重点变成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运用资料能力的综合性学习。

固然,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渲染课堂气氛, 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 但这些都是为学生积极学习这个教学中心服务的。如果不管教学中心, 为激发而激发, 为渲染而渲染, 为创设而创设, 那就会喧宾夺主, 本末倒置。因此, 一定要因地制宜, 因“材”制宜, 因“生”制宜, 形式主义要不得。

二、如何实施有效合作

自主学习中的小组讨论要充分地运用起来, 不能只在形式上, 而应该用到实处。运用好了小组讨论,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学生的自学能力、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1) 要有明确、恰当、便于操作的合作学习目标。实施有效合作, 首先要把握时机。一是出现新知时;二是遇到大家都亟盼解决的问题, 依靠个人的能力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三是学生意见不一, 且发生争论时。其次, 要精心设计合作的内容和要求, 选择具体的学习方式, 安排学生小组的分工与组合。

(2) 要基于学生个体充分的独立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必须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没有经过个体充分自主学习而匆忙展开的讨论如无源之水, 所述见解既不成熟, 也没有深度, 更谈不上个体的独特体验和创见。

(3) 合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学习小组明确分工, 让主持人、陈述人、记录人各司其职, 且互相尊重, 互相礼让。同时, 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约束自己, 以达到合作双赢、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菊荣.“新课改”三思.教育参考, 2004, (3) .

上一篇:中国古代法的逻辑起点下一篇:摩擦阻尼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