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024-05-05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精选8篇)

篇1: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盐城市大纵湖初级中学

刘堂林

在以往的学科教学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合作学习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因此,如何实施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就成了当前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组内成员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 ,经历自主探索和相互配合、沟通、碰撞、修正的合作交流活动 ,有效地解决组内不同意见 ,形成共识的过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很多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复习课中各知识点的联系、试卷的讲评等。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以小组活动为方式,更好地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学习目标。本文初步总结了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以化学教学实例说明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实施的效果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最大的问题是不愿倾听,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所以教师要在合作学习时逐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学会收集信息;思考别人的意见,进行评价,进而充实、完善自己的意见。

2、敢于发言 ,敢于争论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把自已探索、发现的过程和结论用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组内交流,对不同意见进行争辩,从而发现不同的思路。对不同的学生,应鼓励他们在不同层次上发表意见,教师应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不同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都有有获得成功的愉悦。同时小组“代言人 ”不能固定,要轮流,使每个学生都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合作学习,心中都充满自信。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

合作学习旨在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它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将一些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解决。例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就可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教学。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小组的建立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是小组间水平相近,组内成员各有差异。组与组之间大体上要平衡才有竞争的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相搭配,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小组规模一般以4至6人为宜,每组设组长一名。

2、确定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学生对二氧化碳并不陌生,知道它能灭火,能制汽水,还知道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也知道用石灰水检验CO2,但它为什么会有这些用途,是什么性质决定的,是学生们不知道的,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所以这节课重点不在知识的本身,而是形成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的氧气的性质,小结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的色、味、态,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与其他物质反应的性质。然后展示一瓶已收集满的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对他的某些性质进行猜想并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将目标分为A目标、B目标、C目标。A目标要求每个人都要达到,B目标中等生达到,C目标只须组长和有兴趣的同学达到即可。

3、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对于二氧化碳性质的确定,可以通过“分析讨论—→推测结果—→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流程进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质,然后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碰到问题可以先通过组内协商,查阅课本的方法解决。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指正。

4、交流和小结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现象,探究出的二氧化碳性质。汇总后,阅读教材,将学生探究出的结果和教材对比,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引导学生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效果反馈与合理评价

交流和小结后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问题,让不同同学回答来检验教学效果。同时让各小组评论本组和其他小组的实验方案的优劣,对所做工作发表看法。最后由老师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学习中的表现等,注意多褒奖,少贬低,以激发学生进行下一轮学习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 1.培养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定式,激发了学习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合作学习中,重视学生多渠道获得知识,重视了已有知识的运用,重视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发现学习和类推、正反面争论、论证思维的运用,对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颇具积极意义。在合作学习时,学生可以围绕一定主题,通过广泛查阅参考书和报纸期刊、电脑咨询或请教老师专家等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以拓宽知识面,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多方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和吸收的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今天,这种教学更适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化学学习兴趣

从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原来要老师讲的、做的内容,现在可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来完成,学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中来了,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堂上动机平等的教学原则。合作学习使学生有机会互相探讨,共同进步。同伴间互相辅导帮助,成绩较差学生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焦虑程度降低了。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辅导者和监督者,对小组和他人承担一定的责任,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提高。

3.增强了学生的团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合作”模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个体竞争变为了组内竞争,同学们认识到他们是集体中的一员,只有大家都进步了,小组的成绩才能提高,只有积极参与才能为集体争来荣誉;认识到只有互助合作才能共同促进,共同提高。

四、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方法,它顺应时代的潮流,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传统观念有触动作用。现就实施合作学习教学一段时间来的几个常见问题摘记并辅以矫正

措施,以期共榷。

1、避免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在初期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讨论,小组内的学生便凑在一起,于是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每个人都在说,却谁也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而发言的学生总是以“我认为„„”,“我觉得„„”来回答问题,出现了名为“集体”而实为“单干”的结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三方面下功夫:(1)深入研究分组的学问和艺术,为小组活动打好基础;(2)小组讨论时,教师该如何组织、促进和参与;(3)设法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他们树立集体的观念。

2、避免课堂教学容量小,影响教学进度

在合作学习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为一两个问题纠缠不清的局面。致使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成一半,学生检测一塌糊涂,老师则担忧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做好充分备课,设计好施教方案,特别对教学目标,讨论话题,学生状况一定要胸有成竹,并在讨论过程中注意提高和转换,不能让讨论失控。

3、避免两极分化严重,优生越优,差生越差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往往出现学习状态好点的学生不等其他同学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而对状态差的学生来说相当于走了一个形式,导致两极分化加剧。出现这种情况,要从严格督促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规则讨论来加以解决,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并记下自己的想法,然后组内交流讨论,形成集体意见。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经过集体性质的交流,学生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也将更加深刻。

小组合作学习改革了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它着眼于全体学生,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真正符合现代教育的主体思想。在教育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将合作学习更深入地应用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篇2: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桃村中学 孔庆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个体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有效方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成了现今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运用到化学课堂教学中。

1.选取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既要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另外,教师的设问要有科学性,同一问题问法不一样,学生的理解就可能不同。学习任务的安排还要有层次性,要由浅入深、顺势而导。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不宜安排过多,应有所取舍,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让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应有的效果。

2.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

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是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困难,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创设“活而有序”的合作氛围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证。首先,应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在教学实践中,我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其次,组内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的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开展有序地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当然,小组人数也可以安排为四人,再增加一名副组长,协助组长搞好本组的各项工作,在学习中,还可以与组长对另两名组员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最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的盲目从众现象;培养学生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让学生简要记录别人发言的主要观点,并与自己的意见相比较;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等等。

3.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剖析重难点时,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合作探究,共同攻克教与学的重难点。如“制取氧气”一课,教学的重点是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仪器怎样装配?怎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怎样装入固体试剂?怎样用酒精灯给试管加热?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等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的认识。在课堂教学的知识小结时,也可分小组合作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检、互评、互测,达成互教、互学、互助的目的,使每个成员都明确每一步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化学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解答这些“开放性”问题时,适宜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从他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如在教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一课时,对于镁、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判断,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答案,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寻找出最简洁的实验方案,要比教师直接告知的效果好得多。通过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知识上相互补充,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同时也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构建科学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集体的合作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科学多样化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的动力源泉。科学多样化的评价需把握“四个结合”。一是激励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精彩发言要进行表扬与鼓励,同时对学生一些知识性、常规性的错误也要及时指出。二是个人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激发个人的集体荣誉感,提高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性。三是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四是教师评价与生生评价相结合。生生评价中,除了本小组成员间的互评外,还可以让其他小组同学对本组成员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让学生对整堂课中表现最突出或进步最大的同学进行评价;甚至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作出一定的评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作为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发现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结合新课程理念去研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使其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篇3: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分组,各尽所能

合理的分组是保证合作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科学分组能促进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但分组既要考虑到学生互帮互学、兴趣爱好等,也要有利于他们开展竞赛和整体评价,由于学生各有特点,兴趣和性别各不相同,这也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活动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考虑,保证分组的合理性和小组之间的均衡性,教师应将不同能力、经验和性别等不同背景的学习者分配到同一个组共同学习,一般来说,“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划分小组的依据,让各小组之间保持均衡。

二、明确目标和分工

教师通过给各个组员分配互补的或相互联系的任务,使他们形成积极的相互依赖,分工时要尽量兼顾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能力,激发他们创造潜能。

小组长组织成员制订本小组学习计划,明确本组近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及近期和长期目标。除了学习知识的职责以外,每个组员还应担负另一责任,如监督员、记录员、鼓励者、观察者等,协助其他组员更有效地合作。实践表明,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每一位学生都应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教师要协助小组长组建相互信任、有责任感,团结向上的小团队。组长负责统筹安排,并掌控合作内容、进程及时间分配,确保整组成员人人有机会参与学习、讨论,是本小组的灵魂人物;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和发言内容,并撰写讨论结果,是本小组的小秘书;观察员负责关注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提供改善或提高小组活动效率的建议。汇报者负责口头汇报本小组的活动情况,并做活动总结。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以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角色。

三、布置适度的任务

布置适度的任务也是小组学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方面,太容易的任务会造成乱糟糟的课堂局面,学生没有成就感,有的问题书上直接有答案,这样不能激活思维,学生也没有探究的兴趣。例如,在初三复习现在完成时的一节课上,老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构成方式,这个问题太简单,学生不仅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而且浪费时间;不妨请同学们归纳不规则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构成的几种特殊规律,进行激发头脑风暴的小组抢答竞赛,举出更多的例子,举的最多的小组获胜,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品质也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太难的任务又会挫伤学生的热情,达不到预期的合作目的。例如,在初三复习句子成分的一节课上,老师一上来就请小组讨论概括句子的成分并举例,同学们没有系统学过相关的知识,只能面面相觑,如果先进行一个连词成句的小组竞赛,然后把同学们连好的句子一起展示出来,再请同学们归纳主谓宾,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能使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从而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任务。

四、授予特殊的合作技巧

合作学习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虚心学习,热情助人),另一方面,学生应学会合作方法(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小组活动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小组成员合作的好坏。为了达到良好合作的目标,教师要授予学生一些合作技巧,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情况不一样,他们是否愿意为他们提供帮助,是否愿意提出问题,倾听别人的意见,并将些视为一种快乐,都将影响到小组的凝聚力。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小组主体互动合作学习的变化,教育他们要认识到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他人,也是对自己学习的一种检验。教师需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对合作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保证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合作学习所需要营造的是一种和谐、愉快的互助学习氛围,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和支持,还需要友善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同学之间建设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亲密伙伴关系。比如,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专心倾听别人发表的意见;敢于发言和质疑,把不同的意见讲出来;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意见而不是唯我独尊。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为他们将来走上社会,学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合作做好准备,并且领悟到怎样与他人合作,怎样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五、建立小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小组活动能使班上更多的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投入到活动中去,更能营造一种互动的课堂效果和交互的情感气氛,题材更多样,使学生觉得更自由,有更多的选择、更好的机会说他们想说的话,也就更有责任感,更能发挥自主性。充分运用小组竞赛的竞争形式,将学生应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进行小组竞争,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于兴趣,使各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齐心协力,全力以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六、选好组长,发挥引领作用

小组长担负着联络教师和召集、督促、检查小组成员的任务,是小组合作活动中的灵魂,他们同时还起着小组内协调、疏通的作用。为了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小组活动,选好并培训好每组的小组长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组长,就是老师的一个得力助手。小组长应由成绩比较优秀,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来学担任。他们在辅导组内其他同学的时候,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培养了他们思考总结和探究的能力。我在以前的小组合作工作中,指定小组长,但个别的学生不仅不愿意做好工作,而且处处表现出自私性,在同学中失去威信,也影响了小组工作的开展。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运用民主方式让学生们参加竞选,然后根据竞选人演说,结合个人表现民主投票选出六位小组长,这样选出的组长一方面乐意做工作,也有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同学们信任,有号召力。但是,小组长毕竟还是学生,在带领小组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问题,老师应给予关怀和指导,并针对不同的活动内容,在课余及时培训组长以开展活动。

摘要:英语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应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改善教学策略,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服务于英语教学。

关键词:英语学习,小组合作,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蒋辉.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与探索[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

[2]曹英晖.英语小组学习法初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

篇4: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课堂;小组合作;科学性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因此,对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实施策略的研究应该是高中化学教师需要认真探究的问题。

一、要重视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的科学性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实施中,小组合作的开展要想真正取得实效,就必须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进行科学分组。高中化学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就近分组,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进行分组。其分组的基本原则是遵循在同一小组内尽量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的分组,在组间的分组中要尽量让不同组间学生的状况相差不大,这样在具体的研究中,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过程中,不会因为组间学生存在较大差距而影响组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在小组长的确定问题方面,要注意由组内成员共同的推举而产生,这种通过民主方式推选的小组长,其号召力更强,更有利于组内合作学习与组间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在分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不同小组的自身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小组优势,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二、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组织活动对促进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旁观者,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要真诚地成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一员,与小组内的同学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相关问题,在与学生的合作中进行组织教学,在组织教学中进行深入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过程中,要善于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要适时与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参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实效性的小组合作。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偏离合作学习的研究主题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纠正,当学生在合作学习实施中遇到了阻力时教师要进行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活动,以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

三、以问题的巧妙设计促进小组合作的有效实施

在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问题对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中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挑战性,要让学生在挑战性问题的设计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合作,以充满悬念的复杂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问题设计中逐步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对推动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复杂到学生难以理解,也不能过于简单,如果太简单既让学生失去探究问题的兴趣,也很难取得探究的实效性。在设计探究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要尽量保持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并且所设置的问题必须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彼此合作才能获得解决。只有这样的问题设置才能真正激发学生探究合作的热情,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实施。

四、以多元的评价促进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

传统高中化学教学中,评价在教学中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对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实施是极其不利的,而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开展要取得教学实效,就要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的作用,重视构建高中化学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体系,让高中化学合作学习评价环节的实施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在高中化学合作學习的实施中评价方式是比较丰富的,其中有组内成员对小组内同学的评价,有组间的评价,有老师的评价,还有学生自身的自我评价等,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活动可以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性,尤其是组内成员之间的彼此评价,对于小组内合作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对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小组成员的合作与交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促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实施策略作为研究内容,尝试性地提出一些高中化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濮江.高中化学科学方法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

篇5: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联系电话:***

小议初中生物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龙岩四中李素萍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教师力求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来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同时提高单位时间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虽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教师自然地把小组合作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是,我发现,目前生物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小组活动重视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有的合作学习只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当老师要求学生小组学习时,学生们有的东张西望趁机做小动作,有的不讲给别人听或不听别人讲,各做各的,没有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小组合作学习就只停留在形式上,学生间没有真正的讨论与合作。我听过一节生物信息整合课,当教师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上网查找相关知识时,小组的同学没有进行任何分工,便开始各自行动,结束后也没有集体交流。当老师让第一组派代表来阐述本组观点时,发言的同学表达的也只是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就只有形式而没有落到实处。究其原因,学生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主动意识,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进入讨论和交流阶段时没有及时提醒或指导。

(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我的尝试与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每个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发言人的角色,困难学生则成了听众,往往错过独立思考的机会,致使困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获益较少。听过公开课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一节课就是那么几个同学在发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教师上公开课压力大,怕影响教学效果或拖延时间,不敢过多地让困难学生发言;可能是教师注重体现每个小组的学习成果忽略了学习过程和成员个体的学习情况,这是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还可能是教师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或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责任感等。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一部分学生,另一部分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也是失败的合作学习。

(三)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没有协调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的问题,影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间缺乏合作的意识,尤其是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合作最不理想。学困生由于还没有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独立思考能力较差,在新知识的探讨中,往往没有主动地参与合作学习;而优秀学生由于基础较好,反应快,为了小组得分,往往不顾学困生是否已经明白,就匆匆结束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四)教师评价和奖赏重整体,组内的评价不足

教师的打分往往是以小组为单位,这样,小组中积极参与和不积极参与的同学的分数一样,没有激励制度,就不能提高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另外,教师往往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较少关注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针对以上情况我认为,准确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正确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科学地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走入误区。

二、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表述,可谓众说纷纭,但其本质是一样的,即: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性活动为载体,以小组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以小组总体成绩和个人在小组中的表现为评价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解决:

(一)确定好合作交流的规模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合作小组人数不宜太多,人数过多,不容易组织和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常组织由4名学生组成的小组进行讨论,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被赋予特定的职责。如“主持人”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安排发言顺序;“记录员”要记录小组学习的过程与结果;“检查员”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位成员都完成了学习任务……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可让小组成员定期交换分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二)培养学生正确交流的习惯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交流是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展现自我,探索真理,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交流的过程是个体从狭隘走

向广阔的过程,通过交流使得学生的个体思考成为集体智慧,体现了合作的目的。但如何让学生更有效的进行交流呢?

(1)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这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

(2)要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在讨论学习时,教师应教学生要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善于倾听他人观点,肯定别人的优点,有不同意见时,也要等对方说完,自己再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时,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的解决问题,这也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的长期培养,潜移默化。

(3)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效实施评价策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

(1)实施目标评价,促进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学生互动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达到个人目标,而且要帮助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所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制定学习目标,只有小组成员都完成了自身的学习任务,小组学习目标才算最终达成, 才能给予此小组较好的评价。

(2)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培养合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时,“小组合作表现”是评价的主要指标,它包括:小组成员分工的合理性、小组成员的合作

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个人对集体学习的贡献等。教师要将激励性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并定期对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评价和奖赏整体与个体相结合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时,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同时对组内个体的评价也应有差异,可以采用组内成员互评和自评相结合,力求给每位同学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提高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6: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反思及解决对策

武威第十九中学 邱雪玲 李辉祥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受到教师们的青睐。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了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它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但从教学实践中来看,很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上的正确认识和实践上的有效探索,对合作学习存在着一些误解,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了,但仔细观察便发现这种合作学习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收到多大效益。在教学实践中,我对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低效现象进行了总结反思,并探索了一些解决策略。

低效现象一:合作学习组织不到位,师生参与程度不够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一是组织不到位,师生在合作学习中各自的角色不明确,参与度不够,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时学生角色不明确

在听课时发现,有的教师组织合作学习,学生的角色却不明确。当教师按照教学设计布置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很长时间在互相推诿。你让他先说,他让她说说,并没有陈述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组在不断分工:你读第一段,他读第二段„„几分钟过去了,有的组还没有确定谁来发言,谁做记录,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有的小组一直由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充当看客。

反思及解决策略: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任何学习方法都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过训练学生才能掌握。合作学习也是这样。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首先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据个人个性、特长等开展合理的分工,如小组意见记录,代表小组发言等。要知道,没有经过训练的合作小组是散乱的,这样的学习肯定是失败的,最起码对大多数学生是

没有效果的。

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一是表述自己的见解看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这样,人人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乐,分享合作的愉悦。这样才能培养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每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代表小组的意见而不是哪个人的想法。回答学习的结果时,应该用“我们小组有人认为„„,有的人认为„„,最后一致认为是„„”的方式汇报交流的结果。而不是说“我认为„„”“我觉得„„”

2、合作学习时教师角色不明确

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不知做什么。不是在准备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就是进行毫无目的的行间巡视,对学生的讨论情况不管不问,学生在下面只是叽叽喳喳,看似讨论问题实是抽空讲话,有的学生甚至趁机几人一起说起了与学习无关的话题。师生间缺少及时的交流沟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很少,大大降低了合作效果。

反思及解决策略:学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有的教师错误地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教师成了游离于学生之外的局外人,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漠不关心,即使关注也只是看是否达到了教师想要得到的结果。这样做是错误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主导地位不容忽视。强调小组学习,决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营造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给所有学生都创造平等参与的机会,控制讨论的局面,是否有人垄断发言权而有的人却一言不发;是否有人窃窃私语而没有真正参与学习„„教师要在巡视及参与中“察言观色”,及时调控。

同时教师课前要对教材的把握上要有做到心中有数,在课堂上的知识深度要讲到什么层次心中要有数,再深一些的要放到课外去学。这样才能做到适时调控课堂,收放有度。

3、合作学习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越过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学习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生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凡是听过公开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

反思及解决策略:异质组合,分工合作,给每个学生交流展示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活动。这里的学习小组宜采用异质小组,各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背景等方面有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小组成员在4—6人,男女学生各一半为宜,学生成绩、能力等要基本成比例。这样就能给小组营造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纪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纪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纪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

教学要面向全体。在合作学习中也是这样,给每个学生学习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在汇报讨论结果时,教师可让小组内学生轮流汇报,甚至应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困难的学生和语言表达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机会。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教学中应给学生困难的学生更多锻炼和发展的机会。

低效现象二: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缺乏科学性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原因之二是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时间不科学,导致合作学习低效,主要表现在:

1、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价值

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在教学中运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讨论。有的教师甚至简单地把合作学习混同于小组讨论,至于讨论的结果和讨论后应怎样做却不去管。其实不是所有的问题让小组合作学习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一些问题过于简单,毫无合作学习的价值,却让学生合作学习,既浪费了时间,又起不到好的的作用。

反思及解决策略:设计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最好的效果,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抓住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设计有价值和有探究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同时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下列几种情况:①当学习的知识具有更大的延展性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②当探究知识的方法不止一种时,让学生合作学习; ③当问题具有挑战性,有探究意义,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时,让学生合作学习;④当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模糊、似是而非时,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⑤在重点、难点处让学生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是生成性的,不是预成性的。新课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每个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不一致的,存在的疑问也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提出疑难,自主选择或共同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然后在小组里互相学习交流,必将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2、合作学习的时间不适宜

有的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而是浅尝辄止,浮于表面,走过场,摆形式。学生刚读完课文,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也有的合作学习时间太长,学生交流完了,没事干,浪费时间。

反思及解决策略:教师要恰当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学习合作学习时间太短,小组之间刚开始讨论交流,思维的火花刚要开始碰撞,真挚的体验刚要开始交流,学生对自己的体验和思想无法真正进行交流,没有时间触及或交流感悟文中一些较深刻的内容,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这样的交流结果只能是回答一些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回答不出问题,更不可能谈出创造性的思维与真挚的情感体验了。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上的合作根本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只是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当然合作学习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讨论易偏离主题,这样也浪费时间。

3、合作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往往导致合作学习的冷场,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探究主题,课堂秩序混乱,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反思及解决策略:指出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合作学习的要求,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地进行合作学习。同时,目标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要有层次性、方向性、挑战性。

案例:《三角形中位线》教学中,第一堂课我设计了如下的合作学习: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把剪刀,请你先剪一张三角形纸片,再将这个三角形纸片剪一刀,把它们拼成四边形,能做到吗?

生:能(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师:那么就请同学们分小组动手剪一剪,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不同的四边形。(学生情绪高涨,纷纷动手,不一会儿,各小组都有了结果)

师:各小组都完成了吗?那好,我们一起来欣赏成果。(几个小组的成果通过投影

仪进行了展示,发现都是一般的四边形)

师:有没有同学拼出来的四边形比较特殊? 生:有,老师,我们组拼了一个矩形。

师:那请拿上来,让同学们看看。(成果展示出来的确是矩形,是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剪了一刀,但不是老师所期望的那种剪法)

师:有没有同学拼出平行四边形?请举手!(听到老师的设问,同学们又开始动起手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剪法)

反思:笔者设计这个合作学习的实验,是想通过学生把三角形纸片剪一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引出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结果由于探究目标不明确,学生并没有拼出平行四边形,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缺乏实效,浪费了有限的上课时间。于是,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同学们的手里都有一把剪刀,请你将三角形纸片剪一刀,把剪成的两张纸片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课前发给你们小组的一些三角形纸片供你们不断尝试,剪之前可先要动动脑筋。(如此处理,可把剪三角形纸片的时间节约下来,同时大大缩小了所剪四边形的目标范围,剪纸片的目的很明确,可大大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增加科学性)

4、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新课改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内容都要合作学习,应注意适当的选择。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偏面追求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内容的选择上缺乏科学性。如选择很抽象、难度较大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而且教师缺少必要的指导,造成学生无从入手,只好静等教师的讲解,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简直是浪费时间。与此相反,有些教师为了追求课堂学习氛围,对于简单的问题也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频繁地要求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追求活动表面的热闹和形式,从而导致合作学习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案例:《有理数的乘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教学片段: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进行“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教学时,首先类比相同加数的加法: n个 a相加等于n乘以a。那么相同因数的乘法:n个a相乘等于多少?让学生小组讨论。

点评: n个 a相乘 这是一种书写形式的规定,不是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得到的,这样的内容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数学中的一些约定、规则、概念等是不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样,对于简单的计算、解方程等题目,如果让学生合作,也只能是比较速

度、校对答案而已,缺乏有效的教育价值。

反思及解决策略:精选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在内容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性,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适序性。当然,探究的内容还应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果子”。

⑴.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型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 边形内角和的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⑵.选择开放性的问题。由于开放型的问题答案不唯一,学生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可得到不同的结论。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

案例:在学习工程问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数学课上,蒋老师让学生做一道应用题,但题目只写了‘学校需制作一块广告牌,请来两名工人,已知师傅单独完成需4天,徒弟单独完成需6天„„’,下课铃声就响了,于是蒋老师要求学生把留下的部分补齐,并进行解答,看谁的问题设计得既切合实际,又有深度?”

反思:本题是一个条件和结论均开放的应用性问题,学生有着广阔的猜想、假设的空间,而这也是学生思维的难点。所以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示

各自的解题策略,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找解题的途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⑶.选择实验性的问题。有些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做实验来得到或加以验证,而有些实验并不是一个人所能顺利地完成,需要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来完成,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抛掷硬币”实验中,由于课堂实验时间有限,必须提高做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就需要其他成员一同参与实验,并做好分工,如操作者、观察者、记录者、统计者、报告者等,而且小组角色进行轮换,使学生参与实验的各环节,增进学生之间互动的有效性。

⑷.选择挑战性的问题。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胜欲望,对于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例如,在学了有理数的有

关运算后,我安排了一个“二十四点”的游戏:现有四个有理数3,-5,7,-13,运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请尽可能多地写出运算式。这个游戏学生以前做过,但添加了负数之后,就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根据各自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如何计算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验算,实现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5〕.选择矛盾性的问题。学生身心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心理。这时,教师再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使小组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案例: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BC,AD=2,BC=3,将腰CD以D为中心逆时针旋转90吧?SPAN>ED,连结AE,则△ADE的面积是()。

A.不能确定

B.1

C.2

D.3 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出示满足条件的直角梯形,由于梯形ABCD的高不确定,上下拖动BC,发现△ADE的形状也随之变化,故面积不定(学生点头同意),学生认为结论为A.教师进一步演示,电脑跟踪计算△ADE的面积,发现其值不变.此时出现矛盾,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呢?部分学生嘀咕着: △ADE的底边AD的长度不变,难道高也不变?如何说明高不变(学生思维受阻)?于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经过一番画图讨论后,得出AD边上的高长永远不变,为BC-AD=1,故S△ADE= ×2×1=1.学生惊奇,恍然大悟.反思:合作学习中应把质疑、释疑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诱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可大大激发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共同探索,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学得更为主动、更为深刻。

篇7: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征,总结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对改进当前初中英语小组学习活动进行了反思和探索,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学习策略,并探讨了教师在教学操作中应遵守的原则及教师如何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机制。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小组合作;问题;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好处就是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有参与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产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真正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

一、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在教学实践中,在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一是刚开始时学生还没有养成小组合作的习惯,缺乏团队意识和必要的协作能力,而教师在任务分配上,只给小组简单分配任务,却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工,也未能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即使教师向学生充分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并按一定的学生人数和原则划分小组,确定了每个小组的组长、报告员、记录员和监督员,但那些差生、性格内向的学生仍然在小组活动中很少发言,仅是个别优秀学生或优等学生垄断了小组发言权;二是由于教师对讨论时间未能充分掌握,导致各组汇报中只汇报个人观点,或各小组汇报相同的观点,浪费大量时间但却没有成效;三是随着合作学习次数逐渐增多,讨论渐渐流于形式,学生容易对此失去兴趣,或是部分同学对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未能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四是有些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常用母语交流,影响了小组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施方法

随着英语课改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普遍重视和应用,尽管在具体课堂操作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停止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追求。所以,通过自身教学实验,提出如下实施策略:

1.对学生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教师为了进行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首先必须根据经验,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英语水平,在此基础上再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即小组内各组员的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活跃程度等都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每个小组的成员各方面的差异性,这样全班各小组之间就有一定的共同性,为组员间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提供了可能,而组间的共同性,为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分组应由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决定,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学会与不同的组员进行协作,尤其要关心那些交际能力弱、英语基础薄弱、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引导优秀学生多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鼓励,争取组内同学的共同进步和提高。此外,在语言学习中,每组学习人数不宜过多,大约3到6人一组,否则会降低每位学生的参与度,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分组时,还可以将学生的座位做适当调动,然后按座次就近组合,使小组成员相对固定下来,并让小组成员共同为本组取名,确定各小组组长,为起到公平的作用,组长最好由组员轮流担任。为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新鲜”度,教师还需要对成员进行经常性的重新分组。如笔者进行的合作学习探索实例,笔者发现教授26个英文字母时,学生的兴趣都不很高,但是这又是基础问题,无法避免,所以必须选择了一个另类的教学切入角度,即让五个或者七个学生一组,寻找身边的跟字母有关的东西,如跟字母有关的物品、标志、图像等,在课堂上展示成果,这就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合理的讨论时间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在置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分组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是当学生刚刚进入学习状态,情绪刚刚开始活跃,教师就暂停讨论活动。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教师作为帮助学生的人,应以监督者和指导人的身份在各小组之间,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并对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检查,打破个别学生过于主动,垄断小组发言的局面,充分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为使学生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引导小组中的“强者”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任务。(2)帮助和鼓励小组中的“弱者”树立自信心,增强小组责任感,消除自身的自卑和害羞心理,提高其英语的综合的能力。(3)活动中特别关注学生的心里状态,倾听他们的想法、挖掘他们自身潜力、肯定他们在合作中取得的成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点评。如笔者的教课时的一节课堂游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快速记忆单词。通过快速闪动的带有单词的表情动画,让学生记忆单词,并且进行小组竞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小组合作能力,又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记忆力和观察力。

3.变换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钥匙

教师在课前设计讨论内容和课题时,还要认真考虑各个层级学生的要求、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让讨论的话题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尽量做到人人有话说,事事有人讲,让每个层级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逐渐提高其自

身的英语运用能力

4.杜绝母语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必要基础

合作学习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运用英语的机会,给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平台,通过课题的交流互动,提高语言的基础,学会英语交流的技巧,最终树立学习英语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由于教学过程中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现在,导致一些教师在督导合作学习中,只注重最后各个小组的学习结果而轻视学习过程。在合作学习讨论中,未能积极监督学生的英语应用,忽视了英语的运用,常常导致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慢慢就用母语交谈,失去了用英语表达和交流的机会,最终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的机会。因此,教师既要注意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合。

5.充分认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地位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当活动开展得顺利时,应及时表扬;当活动出现一定问题时,应现场督导。不能片面追求讨论的完全自主性,这样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语言学习都是极其不利的。而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师是学生的向导和促进者,真正的学习主导是学生,而教师的向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意识。提出的任务要以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需要、言语交往需要、言语求知需要等方面来进行引导。(2)参与意识。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即使是学习困难、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创造性思维,所以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有信息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3)协调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懂得讨论是一种互助协作式的交流,每个人发表的观点都是有价值的,而教师应发挥去作用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维持学习秩序。

6.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将评价的重点由个人单独竞争达标转向小组协作达标。在小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各族的记录,也要对个人在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和独创性等进行评价,这样可在小组内部树立榜样,调动积极性,激发组内竞争,打消个别学生依赖别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因此,教师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全体成员平等的原则,体现全员的参与性和合作性,要多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一些需要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学习任务,促使他们在交流中调动自身一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知识去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互帮互学、互助互利的精神。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要素、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智力活动的状态以及创新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很大差别,因此,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学习水平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促进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发展,使评价具有创新性和鼓励性。

三、结束语

新课改在很多情况下,鼓励采用活动和交流的途径,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参与学习,提高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们都面临着“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利用积极因素,采用更适合于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课堂教学方法,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为着手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能的途径。而在初中英语课堂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成为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人,真正在学习实践中学会听取他人的想法和意见,同时通过交流,让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相互合作,发挥同学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的作用,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活动的基础上锻炼综合能力、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实现合作意识的深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玉敏,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模式的探讨[J],北京:儿童音乐,2003第四期 [2]郑小健,《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荣辱与共”》,2008,3,14;安徽基础教育网

[3]王凯,《论合作学习的局限性》[M],中国教育学刊2004(2)

篇8: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建立小组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前提

依据“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班级建立“八四二”结构的小组, 以八人大组为单位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学习,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内的研讨学习, 以两人对子组为单位开展互助学习。同时明确各职责,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公约, 以保障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开展。

二、明确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保证

目标具有引导和激励功能。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小组合作目标。建立小组目标要明确具体, 并依据学生实际。实践表明, 通过自主和合作学习, 几乎所有的组都能实现100%的当堂达标率。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并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把课程标准具体化, 变成学校的标准, 这样才能把课标落到实处。还要清楚让学生学什么、学多少、学到什么程度, 只有这样, 教学才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

三、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基本方法

现在的教学方法很多,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先学后教, 先教后练。先学后教, 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 教师坚决不教。先教后练, 是先由教师讲解, 然后学生练习巩固, 这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后进生的发展和自学能力、实践和创新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方面缺点比较突出。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听不如看, 看不如做, 做不如讲。什么是“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给别人讲明白才是“会”。小组合作学习中, 要多安排对子组互讲, 小组精讲。讲, 不仅讲做法, 还要讲根据。如在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一节教学, 安排对子组互讲后全班展示讲, 学生就会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另外, 互讲的过程中要做好课堂纪律工作, 否则事倍功半。

自学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合作互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交往能力, 因此先学后教, 合作探究应该成为高效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四、面向全体, 全面提高是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的基本要求

传统的教学是针对传统应试教育的,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有利于后进生的发展, 也有利于尖子生的发展。面向全体、全面提高,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但是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 就容易实现。因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操作流程中, 自学时间相对较长, 有利于全体学生充分自学, 这样后进生也能跟得上, 学得明白;尖子生可以学得更加深入, 为小组讲解做好准备;在交流环节, 通过对子组互讲, 小组精讲, 可实现第一次合作提高;在展示环节, 通过尖子生讲解, 教师点拨, 可实现第二次合作提高;在检测环节, 子组互查, 小组长复查, 教师巡查, 轻松解决了面向全体的问题。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能力。魏书生说的“只有懒老师才能培养出勤学生”就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杜牧诗词清明中牧童遥指“杏花村”现在是什么地方下一篇:冬天的问候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