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2024-05-02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精选五篇)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篇1

一、创设课堂情境, 让观察发现情境交融, 深入人心

在美术课上, 应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 让他们在情境中观察、体验, 并让这种体验能逐步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 使他们在自我观察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教学“吉祥图案”一课, 课前我找到一个小时候在苏州生活, 常和家长游玩苏州园林的小朋友, 请他带来一些其在园林景点的留影, 向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传统吉祥图案的知识。我们还一起欣赏了园林里的其他景点和更多有趣的吉祥图案。学生刚开始觉得图案有些太老土, 离自己的生活很远, 也就不感兴趣。后来在欣赏园林美景时了解到作为装饰的吉祥图案, 有谐音的有趣内涵后就变得感兴趣了。如我们说道, 园林的地上有“五福捧寿”的图案, 游人们只要一个蝙蝠一个蝙蝠地挨个跳过去, 就能接到福气了。学生特别开心, 恨不得也去图片里跳一下。再后来出现的图案, 孩子们都能主动仔细地观察图案, 猜测寓意。吉祥图案深深地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尤其在后面“做贺卡”的课上, 有个学生还特地在贺卡上画了个自己设计的吉祥图案, 送给长辈。看来美术课上的体验已让他把美好的事物自然地带进了生活。

二、开展丰富的创造活动, 注重观察的实践性

实践是认知观察的基础, 通过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 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在实践体验中, 感知事物, 分析事物, 从而提高观察能力。如“生活日用品联想”一课, 要求学生利用普通的事物创造生动的形象。学生在创造中互相启发, 画出了很多有创意的造型:他们把勺子变成了大象、吉他, 把杯子变成了浴缸, 把酒杯变成了金鱼, 把锅子变成了水果……一些普通的东西竟然能变出这么多东西连学生自己也没想到。下课前, 我问学生今天最自豪的是什么, 学生都说设计出了有最意思的东西。我利用学生的这份激情开始引导:“我觉得今天你们都有了一双和别人不一样的眼光, 这些日用品在别人眼里都是普通的东西, 而在你们的眼里却变成了生动有趣的事物, 说明你们会用美术的眼光观察了。我相信, 用这种眼光观察, 你们一定能在生活中找到许多美好的东西。”在后来的多次造型教学中, 学生还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创造出有实用价值的物品, 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乐趣。

三、拓宽学生眼界, 注重观察的延展性

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让他们多方面地去观察、去体验。今年的“世界无烟日”, 学校开展了一次禁烟主题系列课程。在美术课上, 我让学生创作一幅倡导世界无烟的画。课上与学生交谈时, 我发现他们对无烟的理解就是不吸烟、早戒烟等, 这种片面的认识将会限制他们的观察范围。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绿色无烟”活动, 让学生阅读大量关于这方面的书籍, 进行一个小型的知识竞赛。同时, 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生活调查, 填写一个禁烟信息卡, 并让他们写一些调查体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 有了更深的认识, 也有了更广泛的视角范围。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创作了很多有新意的宣传画。学生在这次主题活动中, 都有了一次真实的体验, 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视觉的拓宽同样打开了其思维的大门, 他们的禁烟意识也随之增强了。

四、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 让观察更主动、体会更深刻

在美术教学中, 要设置合适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如在植物写生的课堂上, 课前我搬来一盆兰花。从学生的表情上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个植物并没多大兴趣, 因为这是他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于是, 课堂上老师即兴写生, 学生都不由赞叹:“好像呀!好美呀!”“其实这个一点也不难, 你们都能画的很好!”我因势利导, 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态势、花盆和叶的造型等。渐渐地, 学生的脸上都有了惊喜之色。“从我这个角度观察到的和老师的不同, 这盆花整个造型不是倒三角的, 而是像梯形。”“兰花的叶子长长的、细细的。但我发现它虽细却很有力度。这株兰花充满生命力, 我要用有力而流畅的线条把这种感觉画出来。”“它怎么会这么有力?”面对这盆常见的花, 学生有了新的发现, 提出了问题, 观察体会变得积极主动。还可巧妙设置各种练习环节, 让学生自主观察感悟。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篇2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1.找题眼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

(3)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抓中心词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1)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2)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

个人?

3.揭矛盾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4.比好坏

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5.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1.结课的艺术

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设计拓展性练习

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实践证明,只要启发得当,学生是能够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索者,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正如叶圣陶所说:“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不徒坐听老师之讲说。”只有让学生“靠自己的能力”去学习,学生自觉学习,才能学会生存,形成独立自尊的健全人格。

(作者单位 甘肃省陇西县德兴乡梁阳山小学)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篇3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同时,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中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发问,即使学生提出一些很简单的问题,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问题,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尤其是学困生。破除学生怕提问、怕师生嘲笑的心理负担,让学生大胆地问。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三、培养敏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问

1. 找题眼

如学习《草船借箭》一课,学生问:(1)谁向谁借?(2)为什么借?(3)怎样借?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学生认识上的冲突,激起了他们的探究欲望。学生有了求疑解题的心理,就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讨论,积极举手发言。

2. 抓中心词句

如《草船借箭》一课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一学生由此提出:(1)诸葛亮敢于用草船借箭,他算对了什么?(2)从“神机妙算”中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3. 揭矛盾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我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竭动力。

4. 比好坏

如《荷花》一课有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学生问:“为什么不用‘长’而用‘冒’?”通过讨论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5. 抓感兴趣的部分

如《田忌赛马》一文,有学生问:“同样的马匹,为什么只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呢?”再如《凡卡》这篇课文,最后凡卡寄出一封信。由此,一学生问:“凡卡的信,他爷爷能收到吗?”从而引导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

四、鼓励学生带着新问题走出课堂

1. 结课的艺术

在给一堂课下结束语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留下“言尽而意无穷”的意境,让学生去思考、去幻想。如学习《观潮》一文时,做了如下结尾:“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潮来前、潮过后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设计拓展性练习

如《称象》结课时,教师可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反映人的智慧的故事?(司马光、诸葛亮)还想知道曹冲的其他故事吗?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寻找。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篇4

关键词:激励;因人施语;客观积极;主次分明;褒贬结合

美国电影《代码46》有句台词:“每个小孩子都很特别,于是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每周文摘》,2008年12月23日,第101期)这句话是要说明:人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丧失了身上与生俱来的优点,在社会上许多外在因素的束缚下成为性格雷同的人。这句话也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让这种闪光点逐渐暗淡下去,而应该挖掘并保护好这些熠熠生辉的优点,让幼稚、懵懂、如“丑小鸭”般的学生们,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每个人都是“白天鹅”。这个发现过程肯定不是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这时候,老师的激励性评价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教师的评价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通过诚恳的激励,能推动学生将优点发挥出来。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内在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进而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科学、全面地进行激励评价不仅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启发和帮助学生,而且使教师把握住指导学生的有利时机,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明确努力的方向。基于此种认识,在进行激励性评价时,教师可以从以下的四个方面入手。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别差异

“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相同的”(黑格尔《小逻辑》),同样的,个体的身心特点也是相互有别的。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做到区别对待,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曾有一名老师在上一堂艺术课时,评价不同的学生对不同问题的不同的回答,用的竟是同一词“真棒”,听者不免产生这样的想法:单调乏味的语言不能满足学生成就感的评价,反而会弄巧成拙。儿童既有好奇、好玩、好胜的共性,又有心理性格方面不同的个性,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全面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各种要求,分层次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

首先,重视横向的个体身心差别,区别对待。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对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涉猎一些课外知识,向更高目标努力;对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在掌握好基础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前提下适时适当拔高;对于基础较差,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要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一般而言,那些能力差的学生普遍存在着恐惧畏难心理,不知如何迎接困难和失败的挑战,认为自己就是一只丑小鸭。此时,教师对他们的激励性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仿佛使他们展开了隐形的翅膀,振翅高飞。教师可以给他们充分的鼓励和适时的肯定,让他们反复尝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再试一次。”“别急,慢慢说,老师再给你一次机会。”“别放弃,你再好好想想!”均可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学习,给“被遗忘在角落里的孩子们”以自信。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不比别人差!”“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是最棒的!”……让孩子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并促使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重视纵向的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区别对待。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进行分层激励,分析学生客观需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根据学生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评价要以精神鼓励为主,适当结合物质鼓励。在班级的“光荣榜”上写上班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在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在孩子名字那一格中盖上小红花、小红旗、小贴画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式;赞许的目光、会意的微笑、信任的点头、热情的握手、亲切的抚摸、善意的沉默、关注的语言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田,成为学生发展的推动力。对于中年级学生,我们更强调给予他们表现的机会和舞台,使其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在“我能行”“我是好孩子”的积极心态中找到自信。对高年级学生来说,教师诚挚的语言,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似乎比其他方面更为重要。

二、态度客观积极,氛围民主和谐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自我评价,从整体上,对自己的优缺点已经有笼统的认识。首先要注意教师评价学生的态度必须真诚,表情动作要自然,没有“设计性”。过分夸张的表情动作往往更加暴露教师的矫情和做作,不切实际的表扬更显现教师语言的干瘪和脆弱。因此,教师的批评应该是善意的,激励应该是诚恳的,表扬应该是发自肺腑的,让学生在激励的语言中体会自身的价值。其次,教师不能为了鼓励学生而牵强赏识,导致学生失去对教师的信任,要做到评价的客观真实,积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把师生关系定位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他们“说话”的权利。赞可夫说过:教师不宜讲得太多,应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允许学生提意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正确引导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促使其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

三、语言主次分明,评价有的放矢

“葡萄”:让学生自己去摘 篇5

教学江苏教育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的第15题的第 (3) 问题时, 我本着生本的思想, 处处把学生放在最高处, 坚守“葡萄”让学生摘, 这样才是最甜最香的.教学取得了圆满成功, 教学过程高潮迭起, 学生充分地享受着数学的快乐.

一、关系表述

讨论第 (3) 问时, 课本的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编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以及“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我在处理这一环节时, 大胆地让学生充分讨论.下面是课堂教学的一段情境:

师:课桌和椅子价钱的关系可以怎么说?

生1:一把椅子的价钱是一张课桌的3/5.

生2:也可以说一张课桌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5/3.

生3:一把椅子的价钱和一张课桌的比是3∶5.

生4:一张课桌的价钱和一把椅子的比是5∶3.

师:还有其他的说法吗? (其实问这句话, 也就是我们现在上课的一种习惯)

学生一时哑然, 因为本题中, 就给学生提供了分数关系和比的关系.

就在我要放弃, 准备进行讨论编题时, 突然有一个学生大喊了一声“还有”, 大家都为之一惊.

生5:还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课桌和椅子的价钱关系, 可以说一把椅子的价钱是一张课桌的60%, 或者说一张课桌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167% (约等于) .

学生顿时一起为生5鼓掌.我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鼓掌的行列.

掌声刚停, 又有学生要发言.

生6:还能用比多比少的关系来表达.可以说一张课桌的价钱比一把椅子贵40元, 或者说一把椅子比一张课桌便宜40元.

全班又是一阵掌声.

师:很好!看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说, 你能为大家总结一下吗?

生7: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四种方法来说:1.比多比少;2.分数;3.比;4.百分数.

师:你总结的真好!

二、探究编题

在此基础上, 学生探究编题, 并列表 (如表1) .

师:列表有什么好处?

生8:可以少写很多字.

生9:列表比较简单明了.不容易遗漏!

师:大家今天表现得都很好, 能把列表这一解决问题的策略用到较复杂的编一组题目中来.学以致用!

三、解决问题

师:这些问题, 你能解决吗?

在汇报关于比的问题时, 师抓住学生求异的心理, 组织教学, 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情境.

师:你们是怎样解决有关比的一组问题的?

生10:我是把比转化成份数来解决的.课桌的价钱是100元, 可以看成5份, 那么椅子的价钱可以看成3份, 列式是:100÷5×3.

师:还有其他解法吗?

生11:有!还可以把比转化成分数来解决.“一把椅子的价钱与一张课桌的比是3:5”可以看成是“一把椅子的价钱是一张课桌的3/5”, 列式是:100×3/5.

四、反思与启示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眼中有学生, 心中有学生, 处处把学生放在最高位, 我们的课堂一定会生动, 学生的收益一定最大.

1. 变“讲听堂”为“学做堂”

教师要切实改变满堂讲, 不要怕学生什么都不会, 什么都不懂, 也别以为教师的讲解是万能的, 更别以为自己讲得透, 讲得明, 有些时候, 放手让学生动手做一做, 学生就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或奥妙的.如, 把一个长是9分米, 宽是6分米, 高是3分米的长方体分成三个一样的长方体, 表面积最多会增加多少平方分米?

2. 变“满堂问”为“善巧问”

上一篇:灰姑娘》下一篇:故障电弧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