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我是这样上练习课的

2023-02-06

练习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 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练习课的设计要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 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那么, 如何才能使练习达到精练高效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 设计有梯度的练习,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的收获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我认为在练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得到各自的收获。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学生, 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类型的学生:有思维敏捷、学习扎实的;有聪明而不好学的;也有反应慢、成绩落后的。那么在练习的设计中是只设计难度大的拔高题、让优秀的学生吃足吃饱;还是只设计一些基础题、让成绩差的同学慢步前进不掉队?显然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取的。前者只会更大幅度地拉开学生间的差距, 让“后进生”雪上加霜, 后者虽然顾及了“后进生”的学习需求, 但是会让优秀聪明的学生学得枯燥乏味, 也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影响他们自主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那么怎样设计练习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同学的需求呢?我认为应该设计有梯度、分层次的练习:先设计一些与新授知识、例题相近的基础性的练习, 既能让较差的同学巩固新知、掌握知识, 也能让优秀的同学加强理解:然后再设计一些有深度的题目, 这时对学生的要求不应千篇一律, 要允许差异的存在, 在这里要让成绩好的同学试着独立去解决, 而较差的同学也能够在同学们间的讨论、老师的引导讲解后有自己的收获。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后的练习课中, 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所学知识后, 设计了这样几道基础性的练习题:

(1) 计算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1) 底=22分米, 高=14分米

(2) 底=3.5米, 高=2.6米

(2) 有一块平行四边形的菜地, 底是22.6米, 高是15米, 每平方米收青菜6千克。这块地共收多少千克青菜?

这样的几道练习题后, 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较熟练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了。这时, 我设计了几道难度较大的拔高题:

(1) 选择:

一块平行四边形装饰板材的底是3米, 高是25分米, 它的面积是 ( )

A.75平方米 B.7.5平方米

C.75平方分米 D.7.5平方分米

(2) 判断并说明理由:

(1) 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它们的底和高也分别相等。 ( )

(2) 平行四边形的高不变, 底越长, 它的面积越大。 ( )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能够理解, 我还设计了图形对两道判断题加以解释。通过这样的几轮练习, 既让所有同学掌握了新学知识, 也锻炼了大家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同时也让不同层次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收获。

2 关注学生的练习情况, 及时的鼓励、肯定或者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

练习课中出示题目后, 无论题目难易程度如何, 我都不会漠然地在讲桌旁等待学生做完后汇报答案, 我会随身带着一支红笔走到学生中去:学生思考上有障碍, 我会及时地加以引导;学生做对了, 我会画一个大大的对号加以肯定, 并鼓励的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者说一两句激励的话;学生做法上有问题, 我会用红笔圈出来, 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更正。并且我发现学生为了有机会把做的题目给我批改, 解题速度和正确率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于比较容易的问题, 我会更多的走向成绩差的同学, 看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 我能够更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更有利于在今后有的放矢的加以引导和鼓励。另外, 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 我还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练习中的闪光点。如在学习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后, 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两个火车站相距425千米, 甲乙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 经过2.5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90千米, 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由于题目难度较小, 读题后我直接放手给学生自己去解答, 我则到学生中去观察, 这时我发现学生有很多种解答方法, 于是我改变了原来把这道题“一带而过”的想法, 改为让学生寻找尽可能多的方法, 学生汇报后我把他们的方法一一板书在黑板上, 竟有十多种, 然后我让学生加以比较, 找出“90×2.5+2.5x=425”和“2.5× (90+x) =425”这两种基本方法。在这个过程中, 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也突出了重点, 推荐给了学生简洁高效的方法。

3 巧妙地开发和利用做错的习题, 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反思

练习中难免出现错误, 这是很正常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去对待错误, 其实, 错误是一个没有被发掘的宝藏, 利用得当, 就会产生巨大的财富。因此, 我引导学生面对错误时首先要及时纠正, 并要反思自己产生错误的原因, 制订预防错误再次发生的措施;同时对于出现错误的内容, 我要学生分类整理下来, 在整理时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把错误的题目记在记录本上, 并写清当时出错的原因, 以及整理下与之相关的知识点, 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可以举出几个类似的问题并加以正确解答, 这样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自己的数学学习活动。

总之, 在练习课中, 师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 把老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 立足让学生动脑想、动眼察、动手做、动笔写, 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新, 逐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摘要:本文从联系课的设计、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反思等方面, 阐述了上好练习课, 让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的方法和必要性。

关键词:练习课,闪光点,整理,反思,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