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2024-05-12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精选十篇)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1

濮阳油田一小锻造了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升的学习型研究性教师队伍;营造了硬件、软件、潜件齐全, 学园、乐园、家园兼备, 绿化、美化、净化到位的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构建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体联动开放和谐的教育大格局, 实现了教育时空的无缝连接;培养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志向远大、会做人、会学习、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促进了学校快速和谐的跨越式发展。

濮阳市油田第一小学先后荣获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少先队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学校、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80多项荣誉称号, 并被濮阳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 为《人民教育》等多家知名教育媒体重点关注, 被《中国教育报》誉为“全国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篇2

摘 要: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更是每一位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在现阶段,如何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个德育工作者都在积极探索的问题。笔者围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这一核心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班级;管理;自觉性

凡是有群体的地方,就始终离不开管理。初中班级管理永远是一个活动的流程,班主任在正确认识班级学生的基础上,科学而艺术地利用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管理要素,引导全体学生学会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功能,以便顺利地达到班级教育教学目标和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民主与法制的观念,这是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舞台上的演员,班主任仅仅是幕后的导演。班主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管理好自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班级管理才会有声有色。因此,要创造各种方式,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参与管理。

一、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制订班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生管理班级,学生管理学生,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班规大家定,是学生成为主人的第一步。因此,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让同学们讨论商量,制订出班规内容,主要包括纪律、学习、生活、劳动等各个方面。由于学生自己参与了班规的制订,他们会更乐于遵守,自己管理自己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坚持下去,学生就会形成自觉意识,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

二、采用全员值日班长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份责任感

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可采用让学生按学号轮流当值日班长的做法。值日班长每天检查和督促课间自习纪律、卫生清扫、自行车摆放、上操情况等,并自行处理和解决班内的偶发事件,最后总结反馈一天的工作,写好班级日记。每周召开一次小组长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班委会”,小组长要对一个月的工作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学生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肯定或指出不足,以促进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放手让学生自主?理学生问题

教师处理问题的语言和方式与学生处理问题的语言和方式是有差别的,换一种做法,让学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处理学生问题的过程,既是教育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这个过程让彼此都受到教育:自己的行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从而形成“班级建设,人人有责”的良好班风,使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上有位学生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下课不做作业。班主任多次个别谈心、家访,都没有收到明显的效果,于是改变做法,让学生干部处理此事。后来,发现该生迟到、早退的现象开始减少,也开始交作业了。原来,有几个班干部在对该生谈话时说:“如果你再影响班级的形象,你将被全班同学孤立;如果你能下决心改正,我们就能帮助你改掉坏习惯。”

四、改善班级活动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的班级活动学生参与热情不高,因为这种模式基本上是学校布置任务,班主任确定内容形式,没有充分关注学生的需要。所以,教师要把班级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内容、方式,自己组织,自我表演,自主进行活动评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比如,学生提出的“值日班长制”的实行,不仅让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同学参与了进来,那些性格内向、腼腆胆小的学生,也因按序号实行“值日班长制”参与到了班级管理中。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调动,人人热情参与,出现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符合中学生实际的班级活动,班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

五、尊重学生个性,善待每一名学生

学生的个性没有好坏之别,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要从尊重学生个性方面去努力。初中生处于生理、心理的变化期,渴望得到尊重,但他们又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常常会心血来潮、招惹事非。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要有耐心,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去改正。可以在班上开展“无批评日”“无批评周”活动,如果哪个学生无意中犯了错误,则让他为集体做一件好事,在欢愉的气氛中培养学生自律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六、多开展集体活动,增强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是班集体凝聚力形成的主要途径。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利用大课间和活动课时间进行拔河、踢毽子、打沙包、写作、演讲等各项比赛,定期召开总结表彰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主管理的能力。

总之,学生最了解学生,学生就生活在学生中间。由学生进行的自主管理,有其独特的优势。来自学生的管理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特点,也使得他们愿意参与、配合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真正让学生成为自己的主人。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3

一、班级文化建设活动——一枝一叶显个性

鲁外的班级文化建设,秉承“自主管理”原则,使班级“主人”的权利和地位回归学生,让德育回归到学生的日常班级生活中,让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形成于班集体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中,并形成了具有鲁外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五维关注模式”:关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关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关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关注班级个性文化建设、关注班级活动文化建设。

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为了更好地抓住重点求实效,鲁外的班级文化建设也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流程:先进行班主任培训,让他们明确目的、意义及操作流程;接着各班发动学生讨论,明确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制订班级目标、班徽、班歌等并在教室门口的班牌上展示;然后开展关于班歌、班徽等文化符号的竞赛,进行“班级亮点工程”建设,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向深层转化、提升;到了期末,进行班级文化建设量化、总结、评比;最后各班级之间取长补短,为新一轮的班级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鲁外的教室布置,最能体现学校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每个教室墙面的方寸之间都凝聚着全班同学共同的智慧和心血,成为了一道道风格迥异的亮丽风景,如:七(2)班的 “梦想屋”承载着每个同学的梦想;七(5)班的 “成长轨迹”见证了班级每个同学的成长历程;八(3)班“荣誉台”贴满了各类奖状,体现了班级同学的努力和成就;八(4)班“竞争天地”上的分数充满了大家的欢笑和泪水;七(9)班的“English Corner”展示着同学们亲手制作的外国风土人情卡片;八(8)班的“鲁迅研究园地”碰撞着鲁迅文章中的思想火花……这些布置中,有的清新洒脱,有的励志上进,有的沉稳内敛,每一个字句、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这个班级的整体文化,彰显出班级同学的个性。

这样的自主管理,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孕育个性。鲁外的班级文化建设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勤奋好学、团结合作的班级风气,正是在这样各具班级特色的文化环境中,熏陶和培育出了独具个性的生命体。

二、“鲁外星势力”展示活动——一技一艺展风采

“鲁外星势力”活动是学校在2011学年启动的一项学生才艺个性展示活动。它依托校团委和学生会,以“自主、自愿、自发”为原则,本着“做最好的自己”的宗旨,为每一个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己才能、个性的舞台。展示的内容可不拘一格。自创办以来,无数鲁外文艺尖子在这个小小的舞台上绽放了自己的梦想,演绎着自己的青春年华;无数平凡却不普通的鲁外学子在这里经历他的第一次“明星梦”;无数学生会干部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积极工作、锻炼自己、服务学校……为了成就更多学生的梦想,学校团委每年都会对活动进行完善和革新。从“个人才艺PK赛”到“班级一台戏PK赛”,从“鲁外好声音”歌唱专场、“飞扬舞青春”舞蹈专场到“丝竹伴校园”器乐专场、“鲁外达人秀”综合专场,从个人独唱、独奏、独舞到三五成群的小组唱、舞蹈秀、课本剧……“鲁外星势力”与时俱进,因时而变。

“鲁外星势力”的舞台,不仅是学生才艺展示的大舞台,更是他们自信心、创造力、竞争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体现;不仅有舞台上精彩的绽放,更有幕后工作者的默默付出,策划的、摄影的、找伴奏的、录音的、准备服装道具的、写宣传稿的、做评委的、递话筒的、搬道具的、管纪律的……都让人感受到了学生默默无闻的付出,体会到了班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自由成长,他们逐渐树立自信、懂得合作、学会反思。这种体验式的自我教育无疑是最好的德育。

三、“每周之星”评比活动——一点一滴比进步

“每周之星”的评比,是鲁外学子“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是学校个性化评价的重要载体。具体方法是:每班每周通过民主评选的方式把本周中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评选出来,将事迹展示在班级展示栏中,让其他同学学习;月末,根据综合评价,班级推选出当月的“每月之星”在全校宣传窗中进行事迹展示,让全校的同学都能够学习;学期末,在所有产生的“每月之星”中由学生会、学生代表、教师代表投票评选出10名“学期之星”,在第二学期的开学典礼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

“每周之星”的评比注重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个性的评价、互动的评价。它关注到了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星期或者几个星期中的不同情况,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发展性的评价;它的评比方式可以是学生毛遂自荐自行申报,也可由老师、同学来评价,具有互动性,既有自律又有他律,既有自评又有互评和他评,体现了多元评价的理念。“每月之星”的评比立足的是学生某一方面的“微成就”“微进步”,宣扬的是学生最具个性的方面,看重的是学生最细微的进步之处。而班级的展示、学校宣传窗的展出,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如八(5)班的班长谭婧,在获得“学期之星”时这样说:“我不与别人比成绩,只与自己比进步。”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在刚踏进鲁外时,只不过是一个成绩平平、爱八卦、爱管事的平凡女孩,担任英语小组组长。由于她“爱管事”的个性,她们小组的英语背诵往往是最积极的,她也因此在七年级时被推举为班级“每周之星”——管理之星。慢慢地,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谭婧的进步:组长工作越做越细、越做越好,不仅自己的学习成绩从原来的中等上升到了中上,她领导下的小组整体成绩也有所进步。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的班干部竞选中,谭婧成功当选为班长,从小组长到班长,可见老师和同学对她的充分信任。学期末,她从576名“每周之星”、128名“每月之星”中成功突围,成为了10位“学期之星”中的一员。这位平凡女孩因鲁外“每周之星”而不断成长和进步。对于她来说,不仅赢得了老师、同学的赞赏和肯定,更赢得了对自己的信心。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4

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 做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教学模式构建的创新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 更注意综合一些教学模式, 创建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 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亲近数学。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画面情境:

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景、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 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 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 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 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生活中的情境, 强化感性认识, 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挑战性情境:根据教学内容, 创设新奇的, 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 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好多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 稳定性差, 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 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 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 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6、创设实践情境:学生的第一发展水平和第二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教师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 创造“最近发展区”。注意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分层教学, 让学生想创新

1.学情分层次, 给学生创新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新不只是社会精英的专利, 每一个人只要有创新意识和行为都能成功。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个性特征出发, 进行因材施教。按不同层次要求进行分层教学, 使每个学生都有生动活泼地发展自己创新素质的机会,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2.知识结构分层次, 增强创新意识

所谓中学数学知识结构就是指教师对教材知识结构进行加工创新之后, 形成的认知结构。教学要求一般分为认识、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在具体课堂教学中, 紧紧围绕知识结构中知识之间内在联系, 制定教学目标, 安排教学程序。由浅入深, 分层次安排,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知识依靠点、新知识生长点、创新立足点, 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

3.指导评价分层次, 激励学生创新

承认差异, 尊重差异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教师视学生的差异为正常, 在教学过程中, 分层次地指导评价, 使教师的教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学, 促使教与学互动,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创新。注意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失败时, 不责怪学生, 要用信任的眼光和口气鼓励他们再试试, 对有潜力的学生, 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三.多媒体的合理组教育技术的创新, 课件编制更富创意等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很广,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动画的应用

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有关知识时, 可制作一个课件, 使满足全等条件的两个或几个不同色彩三角形在鼠标的控制下, 通过旋转、平移、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 形象生动描述图形全等内涵, 便于学生切实理解

2、分层显示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 诱导学生深入浅出, 从而达到提纲揭领、融会贯通, 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在数的分类、多边形分类、四边形的分类复习等都可以编制带有提问与引导解答相结合的课件, 引导学生系统学习, 这特别适宜于学生自我复习。

3、演示实验

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文并茂、综合处理功能, 可以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 让学生有选择性加以示演比较, 通过比较,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灵活运用已学知识的好习惯。如:求过两点直线时, 也有一般式、顶点式、两点式等多种解题方法。

4、练习设计

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的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 其练习效果非常之好, 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比如在练习中编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 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 根据练习的情况, 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四、引导质疑, 让学生会创新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好奇、好问, 求知欲旺盛等特点出发, 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题的氛围, 交给学生提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发现问题, 多角度思考问题, 多问几个为什么, 提出疑伺, 发表新见解。比如“多边形面积整理复习”时, 引导学生提出这样问题: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之间有什么联系?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否用梯形面积, 贯穿于教学始终、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总之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结合中学数学学科特点.

开展创新教育, 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开发育少年的创造力, 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 创新教育也必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我们只有牢牢抓住创新教育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才能造就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通过创新教育, 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陆永祥主编的《创新与未来》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成为最好的自己作文 篇5

儿时的我在记忆中可能未认识到那一刻,成长的是我,老去的,是父亲。

以前总盼着初中毕业,却要先应对中考,方块的木桌上摆着两堆笔记,杂乱无章,倒也把两侧的灯光集中到了我目光所及的部分,灰暗的灯光变得异常明亮了。眼帘斜上角的地方出现了一杯咖啡,还冒着热气的,其中悬浮着几粒还没融化的砂糖,杯底下是未搅拌开的咖啡粉凝聚在一起的固体,这样的咖啡显然是刚放过糖的,还着急地冲泡好就拿过来的。握着杯把的手略显肉感,手指甲的部分修剪得不整齐,似犬牙,还夹杂着一些细微的污垢。妈妈冲在抗疫一线,从不家务的父亲显得无比笨拙。咖啡是甜的,但甜的确不像咖啡,之后几天都是相同的咖啡,相同的带着粗茧的手,和同样甜度大过了咖啡豆的苦涩。

那次我从门口悄悄眯着眼睛看父亲,几乎往咖啡里放了一勺的糖,挑起调羹,又抿了抿勺糖,我的父亲非常不喜欢糖,但他知道我吃不惯苦涩的味道,为了确保足够的体验,糖度往大填,还要亲身品味,看着父亲那龇牙咧嘴被甜得变了形的五官,我回到房间,那杯咖啡,迟迟未见底。

他是极爱运动的,暮色中中常去附近的小路上走,却不忘带上我,因为中考不仅考笔试,还要体育这个难缠的鬼,天生惰性的我像一滩水一样趴在床上,所有感官都断了开关,开启大脑放空状态。闺女,和爸爸下去买东西吃。一下子蹦起,一溜烟拽着父亲下楼。下了楼,父亲停住了脚步,身体面朝着我右手指头竖起了两根,两千米,闺女,先锻炼才能有力气吃东西,去吧!我愣了一下向前跑去。皎洁的月光特别留出一道光为我点灯,盈盈碎碎的灰被滤成银,脚下的影子也被拉长了,但是影子好像不是只有一个人的,以前的影子是爸在前,我在后,我一抬头就能看见爸的影子,现在的影子是我在前,他在后,我需要向后看才能看见他的影子。

他那大衣没有扣好,迎着风飘在身后,要是衣服是红色的,可能别人会误以为是超人吧,虽然他一直在我心里是这样的形象。跑完后转身看见父亲朝我走来,那双眼睛和我眼神对视的那一霎那,忽然变得发亮了,如同星星一般亮晶晶的满含笑意,父亲用他那通常亮晶晶的眼神看着我咧嘴微笑,露出两排豁大的牙齿,走闺女,今天咱们任务超额完成,爸带你去吃好吃的!我与她走在一块,发现他好像变矮了,跟我差不多高,我心中突然被抽动了一下,心痛,我不在看他眼中却变得湿润,我牵起他的胖手,不他的双手已经不胖了,还附着了厚厚的老茧,那一瞬,我似乎懂得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呢?我长大了,爸老了。

郎平:让女儿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6

在老一代中国人的印象中,郎平从来不喊苦不掉泪,一直以刚强稳健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但事实上,她温柔的一面更多地体现在她与女儿白浪相处的过程中。

守承诺的妈妈才是最酷的妈妈

女儿出生之前,郎平的生活重心一直放在排球事业上。女儿的出生让郎平体验到了做母亲的奇妙之处。第一次坐在医院的病床上,看着怀中那个长手长脚的小丫头,郎平开心极了,她决心当一个好母亲,培养出一个自信而快乐的好姑娘。

然而因为工作太忙、聚少离多,郎平与前夫白帆的婚姻在女儿浪浪两岁那年结束。离婚后,女儿有一半时间是跟着父亲生活,另一半时间则是跟着外婆与大姨,在五岁之前,浪浪只能在郎平短暂的假期里与母亲相聚,二人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1999年,郎平赴意大利执教。看到妈妈拎着行李要离开,白浪开始不乐意了,整天闷闷不乐不说话也不出门去玩。外婆拿棒棒糖哄她,向她解释说:“妈妈要去工作。”白浪非常疑惑,反问道:“为什么同学的妈妈可以在他们的身边工作,而我的妈妈一定要去那么遥远的地方?”又是一天,当郎平收拾好东西即将离开的时候,浪浪突然拽住妈妈的衣服,用祈求的声调问:“妈妈,你不要去那么远的地方了,你去家门口的麦当劳找份工作吧,这样我想你的时候,就可以去吃麦当劳了……”

听了女儿的话,郎平放下手中的行李,蹲下来轻轻抚摸了女儿的头。面对女儿近似哀求的挽留,她似乎感到心中的不舍正慢慢吞噬着她作为“教练”的那一个身份,可最终她还是带着不舍挥别了女儿。休假回国,郎平亲自下厨为女儿煮意面,亲手为女儿缝扣子、选书包……母亲和姐姐见她平日训练辛苦,都劝她不要忙这忙那,好好享受假期,郎平却说,母爱是从点滴的细节中流露出来的,当妈妈的只有用心去做这些琐事,孩子才能感受到母愛。

郎平还记得第一次送浪浪去上幼儿园,浪浪哭得撕心裂肺,满地打滚。虽然万分不舍得女儿,但因为还有任务,郎平只能狠心离开,但她一离开就赶紧打电话拜托姐姐去幼儿园,看看女儿怎么样,好不好。姐姐后来打电话告诉她,浪浪在幼儿园玩得可好了,而且老师说郎平一走浪浪就不哭了,摆明了是装给她看的。郎平这才明白:女儿这个鬼精灵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和重视!

浪浪12岁那年,郎平送浪浪去美国读书,为了有更多时间陪伴女儿,2005年,郎平决定接受美国方面的邀请,担任美国国家女排队的主教练。她给女儿打电话说:“过几天妈妈就去美国陪你!”听了妈妈的话,浪浪在电话那头大声欢呼道:“老妈你真酷,妈妈万岁!”

越较劲,越相爱

来到美国后,浪浪对郎平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依恋,一有空就粘着母亲叽叽咕咕说个不停,就算是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她也会先抱着笔记本电脑跟母亲视频一会儿再写作业。有时候郎平工作了一天十分疲倦,和女儿聊完天就要休息。浪浪对着郎平撒娇,要她别关视频,还说:“您睡您的,把视频开着,这样我就可以在学习的时候看见您了。”于是,浪浪一面看书一面瞅几眼正在打呼噜的母亲,仿佛此刻母亲就陪伴在她身边,让她感觉安宁平和。

浪浪父母都是运动员,她也继承了父母优秀的运动员基因,在14岁那年就长到了1米86,体格健壮。郎平希望女儿能跟随自己练习排球,所以她常带女儿去训练,利用闲暇的时间指导她扣球。白浪小时候对排球没有一点念想,足球、篮球、舞蹈、冲浪全都试过了一遍,直到浪浪读初二的时候,她才对排球产生了兴趣。这可把郎平乐坏了,忙不迭地亲自上阵指导女儿,没想到每次郎平指出女儿的哪个动作做得不到位,或者方法不正确时,女儿就很不服气地说:“我们排球老师都是这么教的!”听了女儿的话,郎平又气又好笑,盯着她问:“你知道你妈是干什么的吗?”浪浪把头一仰:“不管你是干啥的,我都得听老师的!”郎平被气得无计可施。

虽然女儿不买自己的账,但郎平还是隔三差五地跑去看女儿打球,并不时打击女儿,说她的球技太臭。她甚至还恐吓女儿:“你可以不听我的,但出去之后别跟人说你妈是干什么的!”浪浪也从来不肯服输,总是嘴硬道:“不说就不说,我就按照自己的路子打!”

虽然不服母亲的教导,但毕竟是铁榔头的女儿,又耳濡目染了那么久,浪浪的球技在同龄人中还是相当出色的。这也使她在考入斯坦福大学后顺利进入了排球队,并很快被推选为队长,不少队友都夸奖她球打得漂亮,浪浪很自豪,还产生了当一名专业球员的想法。

然而,郎平对女儿的想法却不太支持,时常劝她以学业为重。她常对女儿说:“你好不容易进了这么好的学校,现在是汲取知识的黄金时期,千万要以学业为重。至于排球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放弃。”起初浪浪对母亲的做法非常不理解,觉得她总是在否定自己,还因此跟郎平闹别扭。

有一天在与母亲发生争吵后,她一气之下跑到了父亲那里,将自己的委屈一股脑告诉了父亲。听了浪浪的话,父亲对她说:“你妈做教练那么多年,早就知道一个球员的资质能支撑她走多远,你虽然条件不错,但缺乏系统的训练,专职打排球没有太大优势,所以你妈劝你做好两手准备,以后如果不能当运动员,至少还能凭借自己的能力找一份工作,她是为你好啊!”

听了父亲的话,浪浪才了解了母亲的苦心。此后,她虽然还是很热衷于练球,却不再跟母亲斗嘴了,而是努力抓好自己的学业,用实际行动来表达自己成为乖女儿的决心。

重视小情趣,分享大智慧

对待工作,郎平是一丝不苟,但在业余时间里,她却非常懂得享受生活。郎平爱喝咖啡,有空的时候,她磨咖啡烤点心,和女儿一起享受宁静的下午茶时光;郎平厨艺很好,尤其擅长做凉菜和煮意大利面,有空时会教女儿煮饭,她告诉浪浪,女人一定要学习厨艺,不然生活里就会少了许多乐趣,家里也会缺少烟火的味道。

郎平很爱美,喜欢尝试新的穿衣风格,浪浪也非常爱打扮。闲暇的时候,浪浪会穿上不同的衣服站在镜子前臭美,郎平也会从旁指导,为其提供穿衣搭配的建议。不过,对于女儿的“置衣”经费,郎平也控制得很严格。

有时候看到浪浪买的衣服太多,郎平就会委婉地劝导女儿说:“浪浪,你看你还在当学生,买这么多的衣服不仅不环保,也没什么机会穿,这样衣服会生气的。”聪明的白浪明白母亲的意思,忙说:“知道了,现在我要以学业为重,将来找到了好工作再多买衣服臭美!”

2013年初,郎平原本打算退休,享受自在的退休生活,没想到国家排球队却于此时邀请她重掌帅印,再次担任国家队教练。面对这个局面,郎平感到有些踌躇,当初那批经验丰富的老运动员中只有自己还奋斗在一线,具有多年的带队经验,理应为国家队出力;但同时郎平也考虑到国家队主教练肩上的责任极大,而自己离开国家队多年,对新队员的作战风格和训练方式缺乏了解,带队难度极大。看到母亲举棋不定,浪浪便在电话里鼓励她说:“妈妈,如果你真的想做这件事,就放手去做吧,我永远支持你!至于担忧和恐惧,把它们统统丢开吧,你会发现,不理它们,它们就不会成为前进的障碍。我相信您的能力,也相信您能带好这只队伍,再说了,您的身体一直都很好,现在也不过53岁而已,还算是中青年呢,只要合理安排饮食和作息,就算忙一些也不要紧。妈妈,您要勇敢追梦哦!”

在女儿的鼓励下,郎平终于放下负担,重新接下了带领国家队的重担。回到国家队后,郎平的工作压力一下子增大了不少,但她每晚写完训练日志都会同女儿进行视频聊天,与她分享自己一天的感受,浪浪也会鼓励妈妈继续努力,并叮嘱她一定注意身体。

因为有品位有情趣,乐于接受新事物并且敢于面对新挑战,郎平又从女儿那里获得了“潮妈”的新称号,她对这个称谓十分满意:“这说明我还年轻,具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郎平在接受采访时满足地说。

让学生做最好的自己 篇7

基于这样的思考, 大连高新区中心小学建校初始, 便在对教育内涵上做了更高、更深、更远的方向定位。面向未来发展, 学校坚定一个核心的办学理念, 那就是“办诗韵教育”, 让每个孩子都幸福, 做最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散发诗韵、让孩子们诗意地栖息于生命大地上的教育。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做“真实、自然、和谐、丰厚”的人。为了有效落实“诗韵教育”办学理念, 让每一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 学校在课堂教学、课程开发、主题活动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打造“诗性”课堂教学

我校引领教师着力扎根“诗性”课堂实践研究, 促进每一名学生幸福全面地发展。“诗性课堂”追求的是教学目标的真实之美、教学内容的自然之美、教学过程的丰厚之美、教学方法的灵动之美和教学场景的和谐之美, 它要求教师面对学生真实的认知起点, 把课堂学习生活化, 把学生的生活课堂化, 促使学生主体自主的参与, 展现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课堂上老师的倾听、讲授、点拨、启发、延伸等一切活动都是为学生服务, 并不断激发学生创造的火花, 力求让孩子们在富有诗性的课堂中获得智慧成长, 满足精神渴求, 做最好的自己。

1.专题研究推动“诗性课堂”深入化。

为接近或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现实教学中, 学校聚焦教学问题, 开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题研究, 提升教学品质。先后确定了“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有效的问题设计”“有效的教学反馈”“有效的目标制定”的研究专题。教师将这几个专题的研究, 贯穿于整个教学探索活动的始终, 融入到年组的集体备课研究和课例研磨活动中, 教师们在理论中学习, 在实践中反思, 在研究中获得提升。教师的提升使自己不再墨守封闭性教学, 而是灵活地安排教学程序, 适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巧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研究的深入和扎实, 使诗性课堂品质大大提升, 促进了课堂宝贵的教育教学资源生成, 扎实有效地落实了教学目标,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和主动兴趣……学生在“境中学”, “做中学”, “感中学”, “悟中学”, 思维得以拓宽, 能力得以提升, 智慧得到开启……

2.改革备课模式, 提升“诗性课堂”专业化。

为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校对教师备课方式进行了改革, 推行“四定五步”集体备课模式。“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五步”即共同研究, 分工预备, 个人主讲, 集体议课, 个性化修改。备课研究成为年组教研的核心内容, 教师备课时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安排、学生情况, 设计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教案。集体议课时, 同年组教师针对主备人的设计, 从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设计、练习题的分层设计等方面提出个人的建议, 最后汇总, 形成集多人智慧于一体的相对完善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授课之前要再次进行复案, 此时教师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使教师们能在课堂上教出自己的风格, 教出自己的特色, 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受益, 尽可能使每个个体获得最优的发展。

3.课例研讨催生“诗性课堂”精致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主要场所, 以课堂为重点, 学校开展了“骨干教师引领课”“年级组挂牌展示课”“青年教师成长汇报课”等各类“案例分析型”课例研讨活动, 而且针对同一节课例, 多位教师多次试教、反思、研讨、改进, 直至体现“诗性”课堂教学的本质, 力使我们所追求的境界——学生在课堂上“幸福学习, 做最好的自己”花开有声。

二、开发“诗意”校本课程

要想“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 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 仅仅依靠课堂不能全部解决问题。学校在建校之日起便开设了多彩的“诗意”校本课程, 从一定程度上适时补充了学校日常教育教学的缺憾。我校在开设校本课程之前首先通过问卷调查, 了解当前学生普遍的兴趣爱好, 然后以此为依据, 以“文化”的学习、传承、创建为中心, 充分挖掘教师资源, 成立校园国学社、校园外交社、校园探究社、校园艺体社、校园DIY、网络E组6个社团。以《国学经典》《交际英语》《趣味数学》《民族剪纸》《足球文化》《花样跳绳》《版画世界》《书法艺术》八个科目为支柱, 形成了富有“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与此同时, 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与八大科目紧密联系的体验活动。比如校园国学社开展了游览古化石遗址、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举行了朗诵、演讲、讲故事、成语接龙、新词语汇集、古诗词背诵、读书征文等竞赛活动;召开新闻发布会, 写读书笔记, 办手抄小报, 出黑板报, 自编作文集, 寻找错别字, 表演游戏, 编演课本剧。低年级的同学还结合生活实际写请假条、留言条、表扬稿、遗失启事、招领启事等。孩子们带着浓厚兴趣放飞激情。诗意的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学校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 处处结出累累硕果。

三、开展“诗化”德育活动

所谓“诗化德育”, 也就是以道明德、以爱启德, 以情养德, 以智育德, 以行化德。中心小学“诗化德育”贯穿了“诗韵教育”下的“爱”“孝”“诚”“理”“仁”五字育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学校结合学生生活实际, 开发鲜活的德育主题, 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于细微处见实效, 把“无形的德育”转化成“有形的德育”, 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观念、品德、习惯、人格等教育, 使其成为最好的自己。以“养成教育”为主线, 开发了“好习惯伴我行”“我身边的礼仪故事”“无声走廊”“学习习惯导航”“好书漂流”等主题活动;以重大节日为资源, 开发了爱国主义、中华传统、感恩、珍惜生命等主题活动;以培养自信、张扬个性为目的, 开发了校园科技艺术节系列主题“校园马路画”“校园集体舞”“校园短剧”“飞行的艺术”“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为培养孩子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美德, 我校还广泛开展了学跳大自然快乐操等一系列活动, 学生主动地走出教室, 走出校园, 走进生活, 参加同伴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 开阔视野, 提高能力,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让学生成为班级和自己的主人 篇8

每个星期的政治学习会上, 校长在布置本周的工作时, 都会强调一句:“要及时打扫卫生, 做到一天三小扫, 一周一大扫。”

每逢有领导或兄弟学校到我校检查、交流前, 学校的广播里也会提醒:“请各班认真打扫卫生, 马上检查。”

【反思】勤于打扫、保持校园洁净已经成为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 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 固然是好, 但目前, 很多学校却形成了一种乱抛乱丢, 天天打扫的不良局面。只知道打扫卫生, 不懂得保持环境卫生, 已成为学生卫生值日的一个弊端。那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在班级中将卫生责任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头上, 每人一块责任地, 两人值日一天, 周五再进行大扫除。即每个学生每天都要随时保持自己那一块地面的洁净, 养成不丢废纸、见到废纸就捡的好习惯;每天派两名学生当值日生, 做好班级公共区域 (清洁区、窗台、饮水机等) 卫生工作;周五全班彻底进行一次大扫除。中间虽然省去了一天三小扫, 但地面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 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维护好自己脚下的一片“责任地”。所以, 我对学校的卫生突击检查, 都是抱着泰然处之的态度。而学生也渐渐养成了不乱抛乱丢, 随时保持整洁的好习惯, 他们在集体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体验到了作为班级小主人的责任, 具有了主人翁的意识。

案例二

板报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一块主阵地。每个月都会更换一次黑板报, 高年级的老师都让学生自己完成, 而对于低年级的老师来说, 这却是一块心病, 因为学生年纪尚小, 动手能力差, 水平、能力有限, 需要老师亲自上阵, 结果只能交差了事。

【反思】低年级班级管理事事都要班主任亲历亲为, 教学工作本来已够繁重, 班级琐事又多杂, 再增添一项出黑板报的工作, 班主任真可谓“百忧感其心, 万事劳其神”。这种“保姆型”的班主任, 工作效率不一定高, 忙里忙外, 却常常弄得个“归来倚杖自叹息”的结果。所以, 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去做, 让他们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但“放手”不等于“放任”, 要有的放矢, 有目的性地指导, 变“保姆”为“导演”。如在出黑板报这件小事上, 可以挑选几个思维活跃, 动手能力强, 写字、绘画有专长的孩子, 先带领他们到高年级的教室去参观, 让他们初步认识黑板报由哪几部分组成, 了解黑板报的设计、排版, 再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分工, 有绘画的、有写字的、有收集资料的等等。第一次老师可以先把黑板报框架设计出来 (可以直接套用现成的黑板报小样) , 再帮助学生找材料, 指导他们绘画、写字。第二次、第三次可以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排版、绘画、抄写内容。一开始, 版面难免会显得特别稚嫩, 效果可能会差一些, 但也别有一番风味。这样坚持下去, 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 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

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9

中国社会有个通病, 就是希望每个人都照一个模式发展, 衡量每个人是否“成功”采用的也是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 进入社会看名利。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国, 人们对财富的追求首当其冲, 各行各业, 对一个人的成功的评价, 更多地以个人财富为指标。但是, 有了最好的成绩就能对社会有所贡献吗?有名利就一定能快乐吗?

真正的成功应是多元化的。成功可能是你创造了新的财富或技术, 可能是你为他人带来了快乐, 可能是你在工作岗位上得到了别人的信任, 也可能是你找到了回归自我、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成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成功的第一步:把握人生目标, 做一个主动的人

当网友问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 我是这么回答的:“人生只有一次, 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最大的影响力, 能够帮助自己、帮助家庭、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帮助后人, 能够让他们的日子过得更好、更有效率, 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

对我来说, 人生目标不是一个口号, 而是我最好的智囊, 它曾多次帮我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难题。我当初放弃在美国的工作, 只身来到中国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 就是因为我觉得后一项工作有更大的影响力, 和我的人生目标更加吻合。此外, 当我收到一封封迷茫学生的来信, 给他们写回信时, 我也会想:“如何让回信有更大的影响力?”我先后公开的三封《给中国学生的信》都是如此诞生的。

无论是为了真情, 为了影响力, 还是为了快乐、家人、道德、宁静、求知、创新……一旦确定了人生目标, 你就可以像我一样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 果断地做出人生中的重大决定。每个人的人生目标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 你要主动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但你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更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崇高”, 或为了模仿他人而随便确定自己的目标。

那么, 该怎么去发现自己的目标呢?许多同学问我他们的目标该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告诉你人生的目标是什么, 那个人就是你自己。只有一个地方你能找到你的目标, 那就是你心里。

我建议你闭上眼睛, 把第一个浮现在你脑海里的理想记录下来, 因为不经过思考的答案是最真诚的。或者, 你也可以回顾过去, 在你最快乐、最有成就感的时光里, 是否存在某些共同点?它们很可能就是最能激励你的人生目标了。再者, 你也可以想象一下, 十五年后, 当你达到完美的人生状态时, 你将会处在何种环境下?从事什么工作?其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当然, 你也不妨多和亲友谈谈, 听听他们的意见。

成功的第二步:尝试新的领域, 发掘你的兴趣

为了成为最好的你自己, 最重要的是要发挥自己所有的潜力, 追逐最感兴趣和最有激情的事情。当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时, 你会在走路、上课或洗澡时都对它念念不忘, 你在该领域内就更容易取得成功。更进一步, 如果你对该领域有激情, 你就可能为它废寝忘食, 连睡觉时想起一个主意, 都会跳起来。这时候, 你已经不是为了成功而工作, 而是为了“享受”而工作了。毫无疑问的, 你将会从此得到成功。

相对来说, 做自己没有兴趣的事情只会事倍功半, 有可能一事无成。即便你靠着资质或才华可以把它做好, 你也绝对没有释放出所有的潜力。因此, 我不赞同每个学生都追逐最热门的专业, 我认为, 每个人都应了解自己的兴趣、激情和能力 (也就是情商中所说的“自觉”) , 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1977年, 因为对软件的热爱, 比尔·盖茨放弃了数学专业。如果他留在哈佛继续读数学, 并成为数学教授, 你能想象他的潜力将被压抑到什么程度吗?2002年, 比尔·盖茨在领导微软25年后, 却又毅然把首席执行官的工作交给了鲍尔默,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投身于他最喜爱的工作———担任首席软件架构师, 专注于软件技术的创新。虽然比尔·盖茨曾是一个出色的首席执行官, 但当他改任首席软件架构师后, 他对公司的技术方向做出了重大贡献, 更重要的是, 他更有激情、更快乐了, 这也鼓舞了所有员工的士气。

我刚进入大学时, 想从事法律或政治工作。一年多后我才发现自己对它没有兴趣, 学习成绩也只在中游。但我爱上了计算机, 每天疯狂地编程, 很快就引起了老师、同学的重视。终于, 大二的一天, 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 转入哥伦比亚大学默默无名的计算机系。我告诉自己, 人生只有一次, 不应浪费在没有快乐、没有成就感的领域。当时也有朋友对我说, 改变专业会付出很多代价, 但我对他们说, 做一个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付出更大的代价。那一天, 我心花怒放、精神振奋, 我对自己承诺, 大学后三年每一门功课都要拿A。若不是那天的决定, 今天我就不会拥有在计算机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而我很可能只是在美国某个小镇上做一个既不成功又不快乐的律师。

我的同事张亚勤曾经说:“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会输, 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 也能从中学到教训。所以, 只有那些不敢尝试的人, 才是绝对的失败者。”希望各位同学尽力开拓自己的视野, 不但能从中得到教益, 而且也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成功的第三步:针对兴趣, 制订阶段性目标, 一步步迈进

找到了你的兴趣, 下一步该做的就是制订具体的阶段性目标, 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首先, 你应客观地评估距离自己的兴趣和理想还差些什么?是需要学习一门课、读一本书、做一个更合群的人、控制自己的脾气还是成为更好的演讲者?十五年后成为最好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会有什么差别?还是其他方面?你应尽力弥补这些差距。例如, 当我决定我一生的目的是要让我的影响力最大化时, 我发现我最欠缺的是演讲和沟通能力。我以前是一个和人交谈都会脸红, 上台演讲就会恐惧的学生。我做助教时表现特别差, 学生甚至给我取了个“开复剧场”的绰号。因此, 为了实现我的理想, 我给自己设定了多个提高演讲和沟通技巧的具体目标。

其次, 你应制订阶段性的、具体的目标, 再充分发挥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勤奋、向上和毅力, 努力完成目标。比如, 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 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 给我反馈意见。我对自己承诺, 不排练三次, 绝不上台演讲。我要求自己每个月去听演讲, 并向优秀的演讲者求教。有一个演讲者教了我克服恐惧的几种方法, 他说, 如果你看着观众的眼睛会紧张, 那你可以看观众的头顶, 而观众会依然认为你在看他们的脸, 此外, 手中最好不要拿纸而要握起拳来, 那样, 颤抖的手就不会引起观众的注意。当我反复练习演讲技巧后, 我自己又发现了许多秘诀, 比如:不用讲稿, 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表达时, 我会表现得更好, 于是, 我仍准备讲稿但只在排练时使用;我发现我回答问题的能力超过了我演讲的能力, 于是, 我一般要求多留时间回答问题;我发现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就无法讲好, 于是, 我就不再答应讲那些我没有兴趣的题目。几年后, 我周围的人都夸我演讲得好, 甚至有人认为我是个天生的好演说家, 其实, 我只是实践了中国人勤奋、向上和毅力等传统美德而已。

制订具体目标时必须了解自己的能力。目标设定过高固然不切实际, 但目标也不可定得太低。对目标还要做及时的调整:如果超出自己的期望, 可以把期望提高;如果未达到自己的期望, 可以把期望调低。达成了一个目标后, 可以再制订更有挑战性的目标;失败时要坦然接受, 认真总结教训。

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10

“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张楚廷先生关于教育目的的教育哲理。“所谓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 这后一个自己是更高尚的自己, 更高大的自己;这后一个自己还是他自己, 不是别人, 一个更聪明、更有智慧、更懂得关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的自己, 更懂得关注人类命运的自己”。张先生以哲人深蕴的理论分析和教育家深邃独到的伯乐眼光, 从“以生为本”出发, 研究大学的人才培养问题, 始终体现出尊重学生, 尊重人才的人本理念, 值得我国高校借鉴。

一、现实困境:人本理念缺乏, 全面发展难以实现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 我们的学生全面发展了吗?长期以来, 传统教育思想在我国根深蒂固, 高校人才培养在思路上仍然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大学自治、大学自主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二是“学术自由、学术兴校”等办学理念还未真正形成气候, “为学术而学术”、“为知识而知识”的求知、求真氛围难以形成。三是创造性培养目标缺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部分教师为考试内容匆匆而教, 多数学生为考试及格无奈而学, 思维定势, 而且教师多角度引导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风气不浓。四是本末倒置。虽说“以学生为本”, 但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 学生仍然是被教育和管理的对象,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被忽视。五是课程设置不太合理。大多注重实用性的专业课程学习, 忽略了人文、哲学、社科知识以及情感、艺术等对学生身心的陶冶, 使得学生发展片面, 对生活的热爱和美感不足。六是教学方法简单, 教学效率不高。由于受到上述问题的束缚, 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缺乏思想、缺乏个性, 缺乏自由, 缺乏创造, 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难以立足。

二、理论依据:人才发展过程需要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 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本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本理念是人才培养中的核心理念。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 应倾注更多的人本理念。

1. 人的哲学要求以人为本

如何贯彻人本理念, 首先必须回答“人是什么”的问题。人是什么?马克思认为, 人的根本是人本身,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 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 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这种可发展性是天赋的。张楚廷教授在《高等教育哲学》中说:人是可以获得新的生命, 纵使环境、教育可以影响这种获得, 但却只能是自己去获得。“人要学会做人”。这里的前一个“人”是生命, 后一个“人”是获得了新的生命的生命这些无不都在说明一个问题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无限潜能。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了发展成为人才的先决条件。因此, 我们要以人为本。不能只认为现有成绩、做出了贡献的“人材”就是“人才” (即显性人才) , 还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隐性人才”和“准人才”;高校学生就是这种可以造就的“隐性人才”和“准人才”。

2. 教育规律呼唤人本理念

教与学的问题, 谁更基本?学。因为学才需要教。因为有了学生才需要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少教或不教。著名哲学家康德说:“人的目的是做人, 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如何做人。”教育家潘懋元说:“教育的直接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学博士生导师黄济说:“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 并能成为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这些思想对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大学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的思想和方法。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就是在西方浓厚的思想文化环境下诞生的, 它与西方古典的自由教育思想紧密相连。在西方国家, 没有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利机构, 大学不受政府的直接控制, 享受高度自治权, 大学有成立学校、自行聘请教师、自主选择生源、自主确立课程和专业、自行分配、使用经费的自由, 学生在大学可以自由探讨、自由辩论、自由演讲, 学术在大学享有绝对的权威。在课程设置上,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自主选择课程和教师。这些思想在大学根深蒂固, 并不断传承与超越。因此, 西方国家的大学大多培养了世界顶尖级的学术大师, 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独特、个性自由、创造能力强, 并在各行各业对世界做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长期以来, 我国“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和发展,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影响了教学效果, 整体上的结果是使得我国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因此, 应以学生为本, 坚持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 改变教学模式, 让老师去适应学生, 让学生自己超越自己, 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理性思考:科学定位, 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

从理论上讲, 高校学生具备全面发展的潜质和基础, 都是“隐性人才”或“准人才”, 在一定的外部环境影响下, 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与超越, 都可能发展成为“人才”, 关键是培养, 而培养最重要的是方式与方法。

近年来, 我国高校纷纷进行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分析与研究, 对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然而这些一定程度上都没有解决人才培养上的根本问题, 那就是:人的根本就是他本身。

“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在构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不断适用与超越的人才成长氛围。这种模式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激励的手段不断激发学生, 使之永远处在一种自主的积极的学习兴趣之中,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关于政府

应让大学“自己管理自己”, 逐步取消大学的行政职能和政府对大学的干预。

2. 关于学校

办学理念方面:厉行教授治校, 倡导学术自由, 树立学术的绝对权威;在办学理念、校园文化、隐性课程等方面, 营造重知识、重学术的浓厚氛围;树立人本理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培养方法方面:在培养目标上,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质, 可实行分层培养, 但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在课程设置上, 一方面要优先人文、哲学、社科、美学等课程的开设, 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安排课程, 逐步设置人文类各种专业, 以人文精神引领教育创新, 另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自由,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师资队伍建设上, 要将教师的人文素养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加以考核;在评价机制上, 逐步取消“考教分离”, 实行“考评结合”。让教师不为考试而教, 学生不为考试而学, 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自由和想象空间。

3. 关于教师

教学上要思考如何进入课堂?带着什么进入课堂?怎样才算上好了一堂课?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 教学中发现问题, 促使教师进行研究, 而研究的结果又要到教学中去检验。

4. 关于学生

学会“学”、“问”、“思”、“悟”, 主要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己把握自己不断适用与超越毕业后能迅速加入到市场经济的潮流中去, 并做出成绩。

通过这种理念倡导,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改变学生“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的自由学习环境, 使其成为“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一种方式, 正如魏书生所言“把教书放在第三位, 把育人放在第二位, 把学生的自主发展放在第一位”。从而使得学生一步一步不断超越自己, 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摘要: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限制了高校学生的个性发展, 也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一种理念和方式, 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本文分析了我国人才培养中的现实困境, 指出了人本理念的理论依据, 并进行了理性思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人本理念,适用,超越

参考文献

[1]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4.

[2]张楚廷.把自己培养成为自己[J].大学教育科学, 2005, (6) .

[3]严春花.学生档案功能与学生自我超越设想[J].长江师范大学学报, 2010, (1) .

上一篇:阳虚痰湿型下一篇:古典诗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