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2024-05-05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精选六篇)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篇1

关键词:CBS教学模式,尘肺病,临床医学

卫生学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所必修的主干课程之一, 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今后从事临床医疗、卫生保健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将卫生学授课安排在基础医学阶段进行, 学生在此阶段尚未接触过临床医学的内容。卫生学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与临床工作脱节, 学生求知欲不高, 教学效果不明显。尘肺病是最严重、最主要的职业病, 历来都是卫生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尘肺病授课教师几乎均为高校在职教师, 在尘肺病方面, 只有书本知识, 而无任何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临床实际经验。而学生则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 对尘肺病缺乏感性认识, 学习兴趣不高, 感觉所学内容和本身的临床医学专业无关, 积极性、主动性差。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普遍反映尘肺病内容抽象枯燥, 理论脱离实际。因此, 如何在尘肺病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 增强学习效果,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尘肺病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是当前尘肺病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 (CBS) 是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病例, 将抽象的医学概念置于具体的病例中加以阐述的教学方法, 它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新教学模式[1,2]。CBS教学方法目前在发达国家已开始广泛应用于医学等学科的教学中[3]。为了探讨CBS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法的满意程度, 我们在本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试行了CBS教学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对象

实施对象为本校2011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均为高中毕业, 年龄18~21岁。设临床一班 (67人) 为对照组, 临床二班 (54人) 为实验组。两组在生源、入学成绩、年龄和性别方面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两组学生具有可比性。两组授课学时数、授课教师均相同。

2 方法

2.1 教学过程

实验组教学: (1) CBS病例收集:于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尘肺科收集尘肺病 (矽肺、硅酸盐肺、混合性尘肺、金属尘肺) 临床病例。 (2) 教案设计制作: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由授课教师与尘肺病医师一起讨论确定CBS教学案例, 并设计一系列针对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预防问题, 每个病例设计5~8个问题。问题的设计按照难度递进, 并且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可通过自学及查找资料获得这些知识。 (3) 病例讨论:在实际教学中, 以临床病例为主线, 利用一线临床科室的病例及病人资源, 灵活运用CBS教学法, 对病例进行课堂讨论和讲解, 并以病例总结教学内容。在进行病例课堂讨论时, 由授课教师陈述病例, 提出问题, 学生表达个人观点, 最后授课教师就学生争论的焦点或分歧较大的疑难问题进行分析, 并做出总结。

对照组教学:根据大纲要求, 采用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

2.2 教学效果的考核与评价

采取两种方式对CBS教学模式在尘肺病课堂中的教学效果进行主客观评价, 即理论考试和问卷调查。课程结束时,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准备试卷, 实验组跟对照组采用同一张试卷进行考试, 为了保证对两组的成绩评价客观公正, 试卷以客观题为主。实验组考试成绩与对照组考试成绩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并进行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 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调查包括CBS教学方式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等。

3 结果

3.1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1

3.2 实验组学生对CBS教学法的反馈 (见表2)

4 讨论

目前, 尘肺病是我国最常见、最严重的职业病。在以往的教学中, 尘肺病教学多采用传统的LBL教学法进行, 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是将一系列尘肺病的概念、病因、病理表现、临床表现、诊断、预防等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内容抽象且枯燥难懂, 学习内容与临床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缺乏对临床实际的感性认识。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 提不起学习兴趣, 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 增强学习效果, 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卫生学教学重点内容———尘肺病的学习兴趣, 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

我们利用CBS教学法将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的尘肺病具体病例引入尘肺病理论教学中。从随堂考试成绩看, 实验组学生的平均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 (P<0.01) 。这个结果提示我们, CBS教学模式能够加深学生对尘肺病教学内容的理解, 增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显著提高尘肺病考试成绩。我们在实验组所做的CBS尘肺病教学反馈结果显示, 实验组学生均愿意接受CBS教学方式, 大部分学生认为CBS教学能够提高对尘肺病的学习兴趣并对本次教学满意。大部分学生认为CBS教学能够增强其对尘肺病教学内容的理解, 能够加强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联系, 能够增强师生间交流, 并希望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增加CBS教学比例。

但需要注意的是, 尘肺病CBS教学不但需要精心地收集、挑选病例, 还需要认真设计制作教案并开展病例讨论, 由此会导致授课教师的工作量增加。CBS教学的顺利实施还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和讨论兴趣的能力[4,5]。此外, CBS教学的先决条件是选取有代表性的病例, 因此卫生学中与临床病例不相关的教学内容可能不适合采用CBS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 此次教学实践证实, 在尘肺病课堂教学中采用CBS教学模式, 能够提高尘肺病教学质量, 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临床病人”, “亲身”参与临床病例的诊断、治疗, 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真实感。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参考文献

[1]陈晓冰, 阮亮, 高国贞.基于CBS+PBL的护理查房在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 2010, 7 (9) :405-407.

[2]侯玲杨, 冬华.PBL与CBS相结合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 2009, 8 (11) :1382-1384.

[3]Wellmon R L, Gilin B, Knauss L, et al.Changes in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 interprofessional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on arising from a casebased educational experience[J].J Allied Health, 2012, 41 (1) :26-34.

[4]袁立霞, 陈士良.CBS教学模式在方剂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 (7) :62-63.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篇2

案例教学法(Case Based Study,CBS)起源于上世纪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而国内开始探究这种教学法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之后。CBS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一系列案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一门交叉学科,已经作为医学课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掌握临床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医学)卫生统计学,并且还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批判的观点看待临床问题。运用CBS进行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以我院开设《循证医学》课程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2个班为试验组,另外2个班为对照组,其中试验组105人,对照组68人。

2.教材及教学内容。试验组与对照组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王家良主编《循证医学》第二版为教材。我们选取3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进行CBS教学。

3.方法。试验组采用CBS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为了排除其他因素影响,这4个班的课程又同一位教师授课。①试验组教学方法。准备阶段:在进行案例讨论及理论授课之前,组织学生学习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循证医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等。并向学生演示文献检索的方法等,是其掌握获取资源的方法;实施阶段:案例设计、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总结。②对照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教授为主。

4.效果评价。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在课程结束后当场发放调查问卷,由学生独立填写,当场回收。问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的认知、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以及试验组对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价等。

5.统计分析。调查问卷经编码后再采用epidata3.1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避免数据录入有误,采用SPSS20.0分析数据,进行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

二、结果

1.循证医学基本理念的建立情况。通过CBS教学后,在遇到临床专业问题时试验组学生主要通过查询医学数据库来解决问题(73.5%),而对照组学生大多数选择教科书(5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877,P<0.01);当临床问题遇到相互矛盾的答案时试验组学生选择查询高质量的研究证据来解决此问题(88.2%),而对照组学生也会选择研究证据来解决此问题(47.6%),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选择询问老师或医生(29.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99,P<0.01)。

2.批判性思维建立情况。对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或者著名专家的.论文,试验组学生认为应对其科学性进行评价有63人,占91.3%,而对照组有73人,占7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60,P<0.01);对于一篇专业文章试验组学生认为全面把握,指定其优缺点有14人,占20.6%,大致能看出文章水平高低有30人,占44.1%,对照组学生认为全面把握,指定其优缺点有12人,占11.8%,大致能看出文章水平高低有33人,占3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56,P<0.05)。结

3.对案例教学法学习效果的评价。试验组学生中,9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95.2%的可认为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92.9%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沟通与交流的能力;91.3%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讨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启发性、研究性和实效性强的教学方法,在循证医学教学过程中使用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通过CBS教学后,试验组学生中73.5%的人会采用通过查询医学数据库来解决遇到临床专业问题,以及有91.3%的学生会对发表在权威医学杂志上或者著名专家的论文,进行科学性评价。这是因为在循证医学案例教学的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作为证据支撑,但在这过程中又需要学生有独立判断的能力,学生运用文献检索、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知识,去从大量的文献中寻找那些科学、合理的证据。试验组学生中,95.2%的可认为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91.3%的学生认为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此教学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及批判性思维,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钻研能力、获取信息和分析处理的能力,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试验组学生中,93.5%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法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本课程案例教学法能够顺利开展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在此过程中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由之前传统的“灌输式”转变为现在的“循证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体。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篇3

【摘要】在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使用CBS案例教学法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CBS教学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CBS教学法在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CBC教学法 临床药物治疗学 应用

0.引言

CBS教学法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新兴教学方法【1】。与传统的教学法不同,其主要是利用案例的方式辅导教学,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对CBS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1.CBS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的时代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我国现今的医疗体制下,医生对于疾病的了解比较透彻,但是在用药这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没有准确的掌握药学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在临床用药这一环节还需药师的协助【1】。因此,培养合格的临床药师无疑是当今医药高等学院重要的任务。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它是连接药学与医学的桥梁,对整个临床学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临床药学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药学、药动学等基础知识,针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但它又是一门集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的交叉学科,因此,临床药物性是一门复杂及难度较大的课程。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理解与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这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加之学生缺乏兴趣,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不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并且结合理论进行实际操作,是临床药物治疗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在教学中使用CBS教学法对临床治疗中疾病的诊断、治疗有着良好效果,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运用药物治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临床技能实施。

2.CBS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实施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突然改变教学方法,会让学生产生不适应的感觉。因此,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需和以往一样讲解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对于文中的重点与难点作出分析,随后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用药中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急性中毒的药物治疗”这一章节中“有机磷农药中毒”之前,教师可以先提出:有机磷酸酯类的中毒机制是什么?使用那两种特效药物,他们的作用机制分别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这些问题查阅资料,整理出分析的结果。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阿托品与解磷定的相关药物学知识后,提供一个临床药物治疗相关的实际案例:患者男性,35岁。因夫妻争吵口服有机农药入院。患者瞳孔缩小,空腔分泌物增多,且带有”蒜臭味”,呼吸急促,焦躁不安,伴有咳嗽,同时心率增快、心音弱、四肢颤抖、大小便失禁。让学生根据以上案例,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有机磷中毒的表现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3】。理解和掌握对阿托品、解磷定联合药物的知识,对用药过程中剂量的合理分析。

临床药物治疗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CBS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对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与决策的能力有很大提高,最重要的是有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其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通过解答问题,在小组讨论中,在实践解决问题中,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学习,有效的将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仅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且为学生将来在实践药学服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在我国现行体制中,对临床药理学方面的知识不足,对培养学生教学方法与训练不到位,使得学生在临床过程中无法正确的进行用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CBS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因此,在以后的临床药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CBS教学法,将案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临床药物治疗学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志立,杨静娴,李云兴,陶小军,闫宇辉. CBS教学法在药学专业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12:2359-2361.

[2]李焕婷,邱敏,何静波,贾平平,杨玉梅. 案例教学法在药学学生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01:118-119.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篇4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级与2008级护理专业的学生共207人。其中, 2007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97人 (男生9人) 作为对照组 (即传统教学法组) ;2008级护理专业中随机抽取2个班级共110人 (男生7人) 作为实验组 (即CBS教学法组) 。两组学生的性别、入学成绩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 研究方法

内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 它内容多而繁琐, 涉及面广, 与医学基础课和临床各科都有密切的联系, 学生能否较好地掌握该学科知识, 对其他临床课的学习乃至将来从事护理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因此, 教好内科护理学的教学十分重要。笔者以内科护理学为试验科目,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运用CBS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为其讲授内科护理学, 通过最终成绩的对比和对两组学生的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进而得出两组学生在处理临床事件的能力上的差异。具体如下:

(1)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 即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教学中, 教师通过对多媒体、课件等工具的利用, 向学生传授知识。知识的流向模式主要由教师向学生讲授这种单项模式,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但不能联系实际, 而且也严重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所要求的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需求。

(2) 实验组采用CBS (case base study) 教学法, 也叫以病例为引导教学, 这是华西医科大学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为原理设计的。CBS教学方法是以病例准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教师总结为基础的四步教学法。其具体步骤如下:首先, 病例准备。在选择病例之前, 教师应将教学大纲研究透彻。教师只有将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要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完全知晓, 才能选择出最适合学生运用本节课的知识点来解决案例中所出现的临床问题的案例。一个好的案例是CBS教学成功的基础, 它不但使学生深刻记住了理论知识, 而且还能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事件联系在一起, 这对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应对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所采用的案例均来自于临床真实的案例, 这使学生对临床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教学的案例不能直接照抄真实案例, 一定要根据大纲进行适当的修改, 将其转变成适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案例, 否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意义。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才能完成该环节, 正所谓“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要有一桶水”。因此, 教师在完成病例准备这一环节时, 也是再次学习的过程。其次, 提出问题。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结合该病例设计出相关问题。问题的设计应该注意启发性和诱导性, 有利于病例讨论, 使之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牢记所学知识。再次, 组织学生讨论问题。当教师讲解到与案例形成的问题有关的内容时, 将学生分成小组, 组织学生讨论该问题, 之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为代表, 回答问题, 小组的其他成员对于问题的答案可以进行补充。课堂讨论是CBS教学法不容忽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围绕“病例”组织课堂讨论, 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有利于学生把分散的理论知识与病例联系起来, 能更好地加深记忆。正所谓“授之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 在整个讨论过程中, 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主持者的角色, 所有问题都应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出答案。在此环节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课堂讨论气氛, 使学生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只有这样, 才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以及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最后, 教师总结。在最后这个环节中, 教师主要是概括性地归纳总结讨论问题的要点, 得出正确答案。对于一些共性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 归纳知识要点, 帮助学生抓住重点内容。

(3) 统计学分析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x2检验, 以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二调查结果

1. 两组学生的实习考核成绩进行比较

注:≥60分为及格;x2=3.906, P<0.05。

注:≥85分为优良;x2=7.941, P<0.01。

2. 两组学生实习情况调查结果比较

通过设计好的问卷对两组学生的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 得出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的满意度。应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后获得带教老师对两组学生满意度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3) 。

三调查结果讨论

1. CBS教学法对提高护生临床应对性的意义

目前, 所有高职院校都强调以就业为导向。其根本原因, 就是高等教育是学生实行学校社会化的最后阶段。学生一旦走出学校的大门, 就会成为社会的角色而进入社会。由此可见, 高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护士。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 忽视了对学生进入临床后处理临床事件能力的培养。而CBS教学法不仅强调了理论知识的掌握, 更加强调了结合临床病例来讲解理论知识, 从而将理论与实际联系在一起, 提高了学生进入临床后的应对能力。

从以上实验所得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是实习考核的理论成绩还是实际操作技能成绩, 两组学生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见表1、表2) 。经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 说明CBS教学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成绩, 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由表3不难看出, 两组实习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探索创新能力、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以及综合素质这六方面上, 实验组与对照组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但在学生自学能力这方面,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带教老师满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 这可能是与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获得了大量的知识, 所以课下没有再继续探索研究有关。

由此可见, CBS教学法具有以下优势: (1) CBS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首先, 通过案例的导入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 使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使之易于理解, 印象深刻。其次, 对讲授内容中的重点部分进行提问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问题答案, 从而对于重点内容就加深了印象和记忆。因此可见, 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相比, CBS教学法更有利于学生对于重点知识的掌握。 (2) CBS教学法有利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CBS教学法采用经过严格设计的案例, 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通过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会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与分析, 并解决问题, 将所学的理论融入到临床实际病例的分析中, 可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 CBS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团队协作能力。CBS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教师灌输知识, 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方式。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使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答案。在这一过程中, 一方面, 学生必须自己组织语言向老师、同学表达出自己的结论, 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 CBS教学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的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要想解决问题, 必须要共同学习, 分工协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及沟通的能力。 (4) CBS教学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CBS教学法强调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出答案, 由于不同学生的思维不一样, 在学生与学生之间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形成新的问题, 这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CBS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CBS教学法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和多科临床专业知识, 还要有深厚的人文知识, 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广博的案例知识沉淀, 有效的组织与调控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高综合素质, 才能得到CBS教学法想要求的教学效果。

第二, 对教师角色转变的要求。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 CBS教学法将教师的角色由“主讲者”转变为“指导者”, 在进行小组讨论时, 教师应注重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因人施教, 适应不同学生的接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是以指引和诱导的方式使学生自己说出结论, 所以教师必须适应这一角色的转变。

第三, 注重学生的反馈。在CBS教学中, 学生转变成了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在案例讨论中得出的结论可以反馈给教师重要的信息, 如案例的难易程度, 以及今后教学方法的改革方向等问题, 从而有利于找出对学生更有益的教学方法。

第四, 注意教材的选择。在教学教材的选择上应精心挑选, 选择适合CBS教学法相关案例版的教科书;在案例的难易程度上应选择适合学生接受能力的教科书。但我国目前关于案例版的教科书并不多, 为此, 笔者在2010年参编了一本案例版的《内科护理学》教材, 希望能够为CBS教学法的广泛应用提供有效的工具。

四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分析可见, CBS教学法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索创新能力、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 以及综合素质这六方面的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可以得出, CBS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应对临床事件的能力, 从而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生的满意度, 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进而使我国的护理事业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学智、郜国叶、石天雁.P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12)

[2]柏树令、王军.解剖学教学改革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解剖学, 2006 (1)

[3]汪勤.《内科护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探索[J].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9 (6)

[4]贺加、高京生、王中强.七年制医学生学习类型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1997 (5)

[5]郭威、苑凤昌、何永红.CBS教学法在《消化内科学》的应用及实践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9)

[6]郭威.在消化内科教学中应用CBS教学法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6 (6)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篇5

一、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传染病学是内科学中的重要分支, 具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特点, 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由于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许多经典传染病病例数急剧下降, 一些经典的传染病以及地方疫源性疾病正在逐渐减少, 部分疾病已属罕见, 如血吸虫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临床教学中未必能见到相应的患者。因此导致传染病教学存在不少内容属“纸上谈兵”, 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及主动性。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成必然。CBS-RISE是一种以学生科研能力训练, 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为CBS-RISE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了条件。可以从网上浏览和下载所需主要资料, 再通过E-mail、MSN、或QQ等将讨论分析后的有关问题与教师交流, 可实现广泛的交互和协作学习, 又保证了学习的个性化。

二、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实施

1. 学生分组。

根据学生的学号由教师随机分成5~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 分别完成教师设定的某一个问题。

2. 设计问题。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内容, 选定病例设计问题。教师在选择病例和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将基础与临床进行交叉, 这样学生在查阅文献时能体会到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得到启示和借鉴, 从不同角度认识、解决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临床思维方式。

3. 查阅文献。

教师依据设计的问题推荐相关的参考文献、网站等, 让学生在文献指导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讨论。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 保证搜集文献的质量及文献及内容, 这是这一理论研究的最新观点。

4. 综述文献。

学生对阅读的文献认真分析, 把握要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 得出结论, 形成书面报告用于交流学习。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文献进行合理取舍, 分析总结, 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

5. 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 若出现不同观点或进行辩论时, 应对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 教师不能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 要根据讨论内容的方向和深度加以正确的引导, 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果。

6. 教师进行总结、点评。

教师应从全方位、多角度针对本次学习的文献内容进行总结, 对学生分析思路是否正确, 方法是否恰当方面加以重点点评, 有利于学生学到正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CBS-RISE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

1. 考试成绩。

在本学院2011级临床专业学生中选择性进行CBS-RISE教学模式教学。随机选取一个教学合班 (6个小班) 中的3个小班作为实验班进行教学, 其余3个小班作为对照班, 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往各学期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0.05) , 均采用相同教材和教学大纲。期末考试成绩见表1。

P<0.05vs对照组

期末考试成绩表明, CBS-RISE教学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CBS-RISE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比传统的讲授法好。

2. 问卷调查。

学期授课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问卷, 以匿名方式填写, 调查学生对CBS-RISE教学模式的评价情况。发放178份, 收回178份, 结果见表2。

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 学生对CBS-RISE这种教学新模式的效果反应较好。

四、CBS-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 CBS-RISE教学模式的优点。

CBS-RISE这种教学新模式的实质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有利于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其综合素质, 符合现代医学教育要求。其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显著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设定的问题, 以病例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积极、主动查阅文献, 综合分析资料后凝练观点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习, 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增强记忆, 巩固理论知识。 (2) 有助于教学相长。授课教师自身必须要有深厚专业知识和广博相关知识, 才能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良好组织和引导,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可促进教师不断全面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习, 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有助于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自我学习发展[2]。 (3) 增强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CBS-RISE教学模式学习, 可以明显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文献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等。

2. CBS-RISE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CBS-RISE教学模式虽然有其明显优点, 但在具体实施时也存在困难, 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 对教师要求较高。此模式中病例选择、问题设计、文献确定、师生交流及评论总结等环节决定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因而, 教师课前必须充分消化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内容, 熟悉教学相关环节, 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根据文献进行合理综述, 以保证分析讨论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3,4]。 (2) 对学生也有相当要求。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及问题相关的交叉学科知识、文献检索能力及基本的电脑及网络应用技能, 另外学生还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重要的是要有积极参与的欲望和主动学习的习惯[4]。 (3) CBS-RISE教学, 不仅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充分的准备, 而且要求学生投入比较多的精力查阅文献、讨论, 寻找答案进行交流。这会让师生都可能产生一些畏难情绪。所以, 师生都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才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 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 才能使师生双方真正获益, 在能力及知识水平方面有较大提高。

CBS-RISE教学模式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要求,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分析批判精神等, 值得在多学科推广。但该教学模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特别是在转变师生的传统教与学的思想观念以及加强师资力量方面需要多下功夫。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教学质量, 满足社会对高等医学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侯威.CBS-RISE教学模式在细胞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9, (5) :7, 96.

[2]王国俊, 叶云, 黄毅岚, 等.RISE教学法在临床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 2013, 22 (17) :59-60.

[3]王美霞, 徐斌.RISE与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8) :100-103.

CBS教学模式下临床医学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PBL,CBS,结合教学

0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中计算机的应用已无可替代,由此,高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越来越受到关注,计算机应用水平的高低都已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由于资源条件和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仍存在着方法不当、效果不佳的现状。本研究根据现代高校教育改革指导,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将PBL(问题式学习)和CBS(案例引导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信息素养;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11级护理专科专业两个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班为传统教学班共58人,2班为新教学模式实验班共60人。两组在年龄、性别、基础知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课,所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学时及教学要求均相同。传统教学班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授课,新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

1.2.1 新教学模式实验班教学过程

PBL教学模式是把学习内容融合在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由学生组成的小组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探究隐含在真实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教师再给予不同程度的引导和启发,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团队协作、综合思考的能力。一般包括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讨论验证、交流总结几个步骤。

CBS教学模式是呈现给学生案例材料,把书本中的理论与案例结合起来,利用理论分析说明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本研究中,把CBS与PBL相结合,融CBS于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经过结合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与掌握,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1.2.1. 1 提出问题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块,提前一周提供给学生针对性较强的若干PBL问题,问题的设计应以体现教学目标为原则。学生带着问题从实践中收集材料,尝试解决问题。下面,笔者以电子表格系统Excel2003为例,介绍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情况。

本章节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Excel2003的基本操作及格式化和Excel2003数据清单及图表的使用两大部分。针对第二部分内容的问题情境设计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学生成绩表,内容如表1。

上述材料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教师提出两个问题:如何使不及格的单元格突出显示,使辅导员一目了然;如何快速计算每位学生总分、平均分和具体的排名,为学生各项评优工作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实验班学生分组,小组长带领大家带着问题收集资料,通过积极讨论,得出的结论是:Excel2003具有强大数据计算与分析处理功能,可以把数据用表格及各种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所得表格图文并茂,信息表达清晰。

1.2.1. 2 解决问题和讨论验证

这一阶段有的学习小组通过Baidu、Google等搜索引擎进行了问题解决的检索;有的学习小组通过组员协作,综合每位同学提供的解决方法进行实践验证;有的学习小组通过自主探究本章节内容找出解决办法,都形成了各自的解决方案,建构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同时也一并掌握了隐含于问题中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

教师对学生实践验证后可能提出的问题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利用1个学时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并利用CBS教学方法准备案例,更为透彻的引导学生掌握该部分的教学内容。

1.2.1. 3 交流总结

自主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成果展示是整个PBL任务所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各小组独立解决问题,并展示学习成果:陈述解决问题观点及资料汇总分析,以及对PBL教学模式的理解和认识,后通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进行集中讲解,以问题导入新课,以此为基础展开课堂讨论,对新课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引导,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系统掌握。

1.2.2 传统教学班的教学过程

参与此次新教学模式实践的教师,对另一个传统教学班所实施的教学仍依据同样的教学目标、内容、时间和实验进行。

1.3 效果评价

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上机操作的成绩综合进行评分,另外设计新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表,通过相关的条目,了解两组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问卷调查的不记名方式要求学生填写,当场收回。利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个教学组相应评价得分情况,计量数据采用x軃±s表示,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见表2)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与上机考核成绩比较见表2。

从上述结果来看,新教学模式班的学生平均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班,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PBL与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成绩。

3 讨论

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要目的,课堂教学大多采取“讲授-演示”模式,知识结构强调“完整性”,即从基本功能的讲解,上机操作的实现,到学习任务的完成。学生无法真正的学以致用,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知识点也随时间的推移而快速遗忘,如此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协作共处能力都被遏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较差。

PBL和CBS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的应用,从教学效果看,更符合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适时的运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把重点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教学储备也提高了要求,需要教师原来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需要不断完善原有的知识结构并加强理论的深入,更需要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最终提高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海波,王立伟,徐一秋.基于PBL的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医学信息学,2011(32)3:89-91.

[2]魏国会.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9(10):134-135.

[3]李红晓.PBL教学法与启发式策略在VB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138-139.

上一篇:创业心理障碍下一篇:校企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