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2022-04-30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学生居家学习,线上教学工作全面展开。文章通过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探索线上教学的经验,做到既能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在进行成绩评定时,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的特点,初步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体系。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篇1:

微课、慕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微课和慕课是近年来兴起的教学方式,这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非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充分调动“教”与“学”之间的互动性,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综述微课与慕课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越性,以及如何有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微课;慕课;药理学

1 前言

随着生物制药技术的迅猛发展,药学相关学科不仅在医学专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在生物类专业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那些正在转型发展的大专院校,朝着应用型方向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多地开设了生物类专业的院校,生物制药技术成为一个主要的专业方向,开设药学类课程特别是药理学也成为专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笔者所在的内江师范学院,在转型发展的趋势中开设了生物技术(制药方向)专业,其中药理学课程设置为必修课。但是相对于医学/药学院校而言,在开设药理学课程中,师范类院校面临医药学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匮乏、教学资源欠缺、教学模式传统等问题。同时,生物技术专业招收的是职业高中生,生源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基础差、学习能力较弱、学习方法不恰当等问题。因此,药理学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开发与建设是当前的教学重点工作。在互联网极速发展的时代,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利用微课和慕课这样新的教学模式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无疑是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2 微课

微课含义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是1993年由美国北爱荷华大学McGrew L A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1995年,英國纳皮尔大学Kee T P

提出1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OML)[1]。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胡铁生,他指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实施的教与学活动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体[2]。2012年,由教育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将微课定义为: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所展开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3]。

微课的概念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关键内容是相似的:时间简短、载体是教学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完整的教学活动。之所以微课的概念在不同时期表述不同,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微课的发展程度进一步加深,其H含义也在不断丰富和深化。

微课教学案例 张振飞指出:“微课可以用于翻转课堂课前自主学习,实现深度探究。”[4]微课不仅可以让学生利用课程视频资源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前进行深度学习,而不是简单地进行课前预习。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的便利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学困生在课堂上没理解透彻,可以课下反复学习微课程;由于请假错过课程的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微课学习,自主弥补缺课的损失。通过微课学习,学生能将知识点化难为易,特别是针对重难点知识。药理学中有较多抽象概念和知识点,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这些概念和知识点做成微课,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将易错知识点、重难点各个击破,更加透彻地领悟和学习相关知识。

生物技术专业招收的职业高中生,他们虽然对药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兴趣浓厚,但是几乎没有医学背景,甚至很大比例的生源是文科类的。而药理学和医学联系紧密,同时需要高中的生物与化学知识,因此导致该专业的学生对药理学课程学习吃力。针对该问题,教师设计微课并且加以实施。如药理学实验第一节“实验动物基本给药途径”,传统模式需要教师先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然后示教;学生自行练习,遇到问题由教师一对一示范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同时需要熟练小鼠的四种给药方法。这对于职高生源的学生,难度很大;对于教师来说,短时间内教会所有的学生,工作量极大且效果还不明显。而且由于实验耗材只在课堂上具备,学生课后无法练习。

微课的实施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教师将实验的示教过程和重难点做成微课,在课堂上播放,学生能够对抽象的、难理解的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四种给药方法的具体动作、注意事项都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而领会。教师可以减少示教的次数,节约教学时间,从而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此外,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微课,也可以在其他时间反复学习,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3 慕课

慕课含义 慕课是英文MOOC的谐音,按其英文(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意思,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5]。慕课是一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信息交流与大数据信息挖掘功能而进行的开放性课程教学模式[6],对学习者没有任何要求和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有网络,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学习慕课。同时,慕课与微课不同的是,它有完整的教学模式,包括作业、反馈、讨论、评价、考试和证书。2012年,慕课在美国发展了三大平台,即Coursera、Udacity、edX,因此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7]。2013年,清华大学成为edX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同年,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分别启动“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两大MOOC平台,中国其他知名大学陆续加入MOOC平台,所以2013年是中国的慕课元年[8]。

慕课教学案例 实际上,早在慕课诞生以前,OCW模式(开放式课件的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高等院校中广泛运用,如教育部牵头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以及各高校的网络课程等。以内江师范学院的校级精品课程“遗传与优生”为例,由生命科学学院教师编写课程主要内容,按照相关技术规范,以课程网站的形式发布,主要向校内学生开放。网站上可浏览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讲课录像及习题试卷等。不过该类模式虽称“课程”,实际上只能算“资源”,因为其重视资源的传播共享,但忽视了学习者对资源的利用[9];简言之就是缺乏学习者与授课者的互动,并不能促使学习行为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慕课的诞生,很好地弥补了OCW模式“资源的单项输出”这一弊病[10]。慕课吸取了OCW模式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建设丰富的课程资源基础上,积极构建学习社区,通过提供互动性论坛,为全世界有共同学习目标和兴趣的学习者和教育者提供充分的交流平台[11]。慕课这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创新构建了“教”与“学”的关系,将教育模式由“以教学者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而彻底颠覆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对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等环节进行改革[12]。

药理学课程有其独特的教学特征:基础较厚实、应用性很强;学科发展速度快,知识更新周期短;学习上应触类旁通,易理解,但内容繁杂,记忆起来比较困难[13]。因此,应考虑从单纯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即OCW模式)积极向课程与教学的转变,创建药理学新型互动式在线开放课程,即药理学慕课。

笔者以药理学课程第八章“抗微生物药”为例,互动式教学就得到很好的体现。在每章课程前,都将向学习者播放结合该章节内容的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案例视频,这不仅大大增加了课程学习的趣味性,而且使学习者对于即将学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思考。对于在教学情景剧中展现的各种不合理的用药方法、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用药误区等,使学习者感同身受,因而会产生强烈的与课程互动的亲身参与感。

4 结语

对于生物技术专業来说,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也给非医学院校的药理学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院校本身要不断改革其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利用网络技术,适当采用微课以及慕课的形式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学习以及技能的提升,同时加深学生对药理学课程涉及技术的了解,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中兴.微课与微课程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6):586-589.

[2]蔡骏翔,罗萍.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解读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07,6(4):296-297.

[3]杨满福,桑新民.对MOOCs浪潮中微课的深度思考:基于首届高校微课大赛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3(23):

1-5.

[4]张振飞.“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J].化学教与学,2015(5):45-46.

[5]王丽梅,姜泓.慕课对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5(3).

[6]Alvar J, Vélez I D, Bern C, et al. Leishmaniasis worldwide

and global estimates of its incidence[J].Plos One,2012,7(5):

e35671.

[7]熊光华.中国黑热病流行学的现状(综述)[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1992(3):113-125.

[8]Bern C, Haque R, Chowdhury R, et al. The epidemiology of visceral leishmaniasis and asymptomatic leishmanial infection in

a highly endemic Bangladeshi village[J].American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 Hygiene,2007,76(5):909-914.

[9]王颖,张金磊,张宝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5.

[10]汤文璐.基于MOOC构想的药学教学模式改革新突破[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5(6):378-380.

[11]Mcauley A, Stewart B, Cormier D, et al. 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DB/OL].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

cation/260205419_The_MOOC_model_for_digital_practice.

[12]老松杨,江小平,老明瑞.后IT时代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6-8.

[13]王玉琨,王萌,卢宝华,等.高等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6-7.

作者:阎紫菲 李武

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篇2:

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与成绩评定的探索与思考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学生居家学习,线上教学工作全面展开。文章通过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探索线上教学的经验,做到既能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在进行成绩评定时,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的特点,初步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体系。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成绩评定

2020年,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指示精神,学生和教师都需要居家学习和工作。为了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教师只能开展线上教学,让学生在家完成不同课程的学习。

线上教学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硬件设备,由教师通过直播或录播远程给学生授课的教学活动[1]。作者总结了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和成绩评定的一些做法,供各位教师参考。

一、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课程

由于学校教务处和超星公司合作建立了e学中心网站,所以我们在e学中心网站建立线上课程。课程负责人上传医学细胞生物学的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然后本课程组的各位教师进行合理分工,分别负责上传医学细胞生物学不同章节的PPT和教学视频动画,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微课录制(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并且在每一节设立随堂测验。各位教师根据各自负责的专业,在学习通app建立相应的班群,并且随后和班干部联系,建立班级微信群。

(二)构建明确的授课顺序

学生首先通过阅读医学细胞生物学的教学大纲来掌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然后按照各个专业的上课时间提前三天通知学生要预习的内容(写出具体页码),并开放相应章节的网课。学生通过PPT来学习各个章节的内容,通过微课和视频动画来掌握重点及难点。

上课期间的授课顺序:1. 教师首先在学习通app上发布签到,了解学生的上线情况。课程刚开始签到截止时间为课程开始后10分钟内,后来经常有学生反映存在前面课程拖堂情况,或者学习太认真忘记签到,所以签到时间改为一个小时,并且在签到结束前提醒学生,杜绝了忘记签到的情况发生。2. 由于本校课程一般是一次课为二节(80分钟),大部分学生只自学了一部分内容,所以我们在课程开始50分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已经完成自学的学生在这个时间段通过学习通班级群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为了确定提问/讨论的开始时间,随机挑选药学和预防医学两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在药学专业参与调查的165位同学中,75.7%的同学喜欢在课程结束前10-30分钟进行提问,上课期间赞成一直进行提问的只有2位同学,17%的同学喜欢在课后进行提问(图1)。在参与调查的72位预防医学专业的同学中,91.6%的同学喜欢在课程结束前10-30分钟进行提问,上课期间赞成一直进行提问的也只有2位同学,5.6%的同学喜欢在课后进行提问(图2)。综合以上数据,所以我们在后面的线上教学中,一般在课程结束前30分钟左右进行提问/讨论。教师就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的方式有抢答、问卷等,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并且在学生的回答中,对出现的错误答案进行及时纠正。3. 最后进行随堂检测,考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4. 课后在讨论区发布讨论题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完成作业。教师在阅读完学生的答案后,把好的答案进行置顶,从而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课后我们在微信群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答疑。

(三)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讨论区发布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拓展他们的思维。如把细胞膜比喻成一条河流,让学生把过河的方法和小分子物质/离子的穿膜运输类型进行结合,从而更好理解各种类型的运输特点。准备的答案是把游泳比喻为简单扩散,过桥比喻为离子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坐船比喻为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没有想到有些学生的答案出乎了作者的意料,考虑得更加全面。把通过河流飘到对岸比喻为简单扩散,把坐船顺流过河比喻为载体蛋白介导的易化扩散,充分考虑到了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的特点。这说明只要能引导学生去思考,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讲减数分裂的内容时,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女性的生殖细胞停留在减数分裂期的时间可以长达50年?这么长的时间可能会引起什么不良后果?从而让学生理解女性卵细胞产生的整个过程。卵细胞发生开始于胚胎时期,在女性胎儿发育时卵原细胞就大量增殖并成长为初级卵母细胞,此后大量初级卵母细胞退化。在出生时,剩余的初级卵母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并停止在双线期中,直到青春期后排卵前开始。女性每月只有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发育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排卵时停止在减数第二次裂中期。若与精子结合则继续分裂,否则凋亡。女性青春期开始于10-12岁,直到45-50岁为绝经期,期间每月随机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继续发育,因此停滞时间可在12-50年的范围。因此女性年龄越大,初级卵母细胞受到辐射、化学药物的影响就越大,就更容易产生DNA或染色体突变,从而导致遗传病的发病率就越高。因此提倡女性应适时生育,而不能太晚生育。研究表明,女性在45岁生育时,其后代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高达1/50。

(四)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

由于线上教学能够随时翻阅学生学习的统计数据,因此任课教师能够及时掌握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进度。如果发现某些专业学生完成任务点的比例较低,教师就会及时和学委联系,把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名单交给学委,调查学习进度慢的原因,从而督促学生加快学习的进度。这一点是线下教学无法做到的。

(五)传授知识同时进行思政教育

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步形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应进行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教育部在2020年6月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要求,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思政教育。在介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背景时,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通过搭建铁皮和铁丝的方法否定了当时著名科学家鲍林的三螺旋模型,提醒学生不要盲目相信权威,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判断力。此外,“DNA之父”沃森在90岁时由于发表“种族歧视”的言论,被剥夺冷泉港实验室荣誉主任和荣誉退休教授的称号。

(六)线上教学效果反馈

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后,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随机调查问卷。在预防医学专业参与调查的155名同学, 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同学占了83.3%(图3);在医学检验专业参与调查的60名同学中,非常满意和满意的同学占了91.6%(图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生比较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在2020年上半学期末药学专业举行的评教评学视频会议中,没有学生代表对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提出问题,也说明学生对本课程教学方法的认同。

二、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的成绩评定

(一)建立线上教学成绩的评估体系

由于线上教学能够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各个章节的学习次数,任务点(PPT、微课和教学视频)的完成情况、课堂互动等,因此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成绩评定完全不同。以前线下教学的成绩评定,期末考试占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是实验报告的成绩。而线上教学的成绩,平时成绩占70%,考试成绩占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签到、章节学习次数、任务点的完成率、课堂互动(包括抢答、问卷调查等)、随堂测验成绩、讨论区题目的回答,分别占10%、10%、45%、10%、15%、10%(表1)。

(二)线上考试方式

线上考试采用开卷的方式答题,考试时学生只能翻阅纸质材料,不能上网查找电子资料。原因在于一位教师平均要监考100名同学,且每名学生所使用的摄像头的分辨率不同,存在不能完全看清楚电脑液晶屏幕内容的可能性,而且有一些学生采用手机进行答题,更加不可能看清楚手机屏幕上的内容。在模拟考试时发现,由于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网速差异极大,经常有不少同学出现网络中断或者黑屏(手机没电或者设置了屏幕自动锁定),所以教师经常把注意力停留在这些学生上,提醒他们调整监控视频,从而忽视对其他学生的监控。此外,由于腾讯会议有人数限制(60人),因此我们采用钉钉进行视频监控(考试前邀请学生加入,没有人数限制)。试题有三种题型:单选题、是非题和论述题。单选题和是非题30分钟,论述题30分钟。考试时先考客观题,待学生提交后再统一发主观题试卷。由于考虑到学生能够翻看纸质材料,所以论述题不能出书上能够容易找到答案的题目。我们教师一起商量出了一道综合性大题,涉及到的知识点大概涵概书上1/3的内容。从考试的最后结果来看,比较了预防医学2019年线下教学和2020年线上教学的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发现差别不大(表2)。不过不及格率线上教学则远远低于线下教学,分析原因和教师不断督促学生跟上学习进度有关。

三、线上教学的优缺点

线上教学把教师由原来的课堂主角变成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指导为主,讲授为辅,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质疑,充分调动学生居家学习的积极性[2],其优缺点都比较明显。优点:1. 由于微课一般为5-10分钟的短视频,方便学生在课堂外反复观看,提高了碎片时间的利用率,能更好掌握重点和难点,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实现因材施教[3];2. 随时能对学生进行测试和在线答疑,学生的反馈也能得到及时沟通和分享,从而营造出一个相互促进的学习氛围[4]。特别在当前疫情下,学生只能在家学习,线上教学能够有效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给“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不间断的学习赋予了新的形式;3. 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例如查看中国大学MOOC细胞生物学的资源,從而极大地拓展课堂的空间和时间。缺点:1. 虽然教师在尽力营造活跃的教学气氛,但还是有学生反映在上课时由于只能听到教师的声音,感觉比较枯燥,没有上课的感觉;2. 线上教学由于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监督,没有办法看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甚至出现有学生为了帮助父母做生意而耽误上课。所以线上教学要求学生的自律性好,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从最后的考试成绩中可以看出来,线上教学学生的成绩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自律性好的学生成绩更好,差的更差;3. 在评教评学中,有学生代表提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由于长期间盯着电脑屏幕看,对视力有比较大的影响。

四、结束语

通过对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线上教学,教师不仅熟悉了多个网上教学平台的使用功能,也获得了线上教学的教学经验。今后将在课堂教学工作中融入微课、翻转课堂等各种教学手段,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提高本科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的方法,从而符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吴岩司长提出的“金课”的标准[5]。

参考文献:

[1]李柔.高校课程线上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3):126-128.

[2]赵颖,颜霏.疫情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实践后的思考[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0,34(6):696-698.

[3]孙莉,郎明非.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医学教学研究与实践,2020,28(1):76-80.

[4]周峰利.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9):156-158.

[5]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3-25.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改革研究”(编号:2019-499);广州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翻转课堂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编号:2017F45);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规划校长重大课题“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初探”(编号:2020-17)资助

作者简介:张锦宏(1973-),男,汉族,浙江温岭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教学。

*通信作者:王芳(1980-),女,汉族,青海西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教学。

作者:张锦宏 苏晓波 张岚 王芳

教学模式医学院校生物技术论文 篇3:

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探讨

摘 要:分子生物学对于药学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抽象、复杂。本文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探讨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期牢固掌握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培养独立意识和科研思维,为将来更好的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药学;分子生物学;教学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其核心内容是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等运动规律的研究,来阐明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从而探索生命的奥秘。

药学专业开展分子生物学课程,侧重于核酸的分子生物学,从基因展开,围绕DNA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方面给予论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深入地掌握核酸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今后应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研究新药以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药物代谢规律,阐明药物作用的机理奠定基础。以上是药学专业开设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数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普遍反应这门课程有两点问题:一是抽象难懂,显得枯燥无趣;二是和生物化学第一篇章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第三篇章基因信息传递内容有重叠。针对以上情况谈些个人体会,以期促进药学专业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更好开展。

一、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在教学内容上的更動

要删减部分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知识点,不能按照教材编写顺序死板教学,比如核酸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转录和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生物合成等内容。以专业特色为基点,侧重介绍基因工程及其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基因敲除与药学研究进展等内容。

(二)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良

理论联系实际,举一些目前已经在生产使用的基因工程药物例子,如人源胰岛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等,给抽象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在讲“基因敲除与药学”章节时,减少教师课堂讲述的时间,课前让同学自己查找资料,分组自制幻灯,课上描述基因敲除技术在药学领域的应用和进展。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接触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的书籍、文献,大大提高了阅读能力和专业检索能力,同时也体会到分子生物学知识在药学领域的大量应用和发展。学生对国内外相关网站浏览,更多接近了课程发展前沿,专业视野变宽,自学能力提高,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论述过程中,一些观点可能超出普通认知,不仅扩大学生的视野,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知识的累积。另外,应用多媒体教学,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动态显示复杂变化的过程。在固定的教学时间内可大大增加信息量,具有高效率、高质量的特性,使学生轻松愉快的接收知识。

二、实验课教学的开展

抽象难懂的理论课程,当理论遇到实践,它将不在枯燥乏味。在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实验课程不可或缺。结合本教研室现有实验条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如何开展分子生物学实验课。

(一)根据学校教学安排选取教学内容

大学本科教育人数相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要多,教学面广,涉及的课程多,从课程安排上较难为某一门基础课程开设独立的教学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一般在半天。然而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一般是连续的,通常包括目的基因和载体的制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片段纯化、目的基因和载体的连接、重组质粒的转化、阳性克隆的筛选、表达载体在体外的表达、表达产物的纯化及鉴定等。整个实验进行需要连续的两周时间。目前我校给药学学生安排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是两次,一次半天。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们汲取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此,我们从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中,选取相对独立而又连贯的内容开展教学。一是载体质粒的制备,二是质粒的转化和阳性克隆的筛选。不仅让学生们了解了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同时也让他们对理论课上抽象的DNA有了感性的认识。

(二)结合教研室现有实验条件安排教学进程

教研室成立已有多年,现在具有独立的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实验器材相对齐备,如高速冷冻离心机、制冰机、37℃恒温培养箱、凝胶成像系统等等。考虑到药学专业同学人数较多,按三十人小班制,每次有五个小班同时开展实验教学,某些实验仪器数量上难以满足同时开展同一个实验的要求。为此我们将两次实验内容分班级错开教学,前三个班的学生先进行载体质粒制备,后两个班学生用事先制备好的质粒做转化和筛选。每次课都有操作和对结果的鉴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质粒转化和筛选实验中,由于筛选结果需要等到次日出来,学生们通常会利用课间休息主动来查看自己的结果。同时,在实验进行等待的过程中,教师会穿插与实验操作相关的理论和视频教学,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夯实分子生物学知识。

(三)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教材

教材的编写关系到教学内容能否按质按量完成。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上述课程内容和时间设置基础上,结合药学与分子生物学越来越紧密的联系,精心撰写教材。编写主要侧重使用方法的原理、试剂配制方法、操作过程和结果鉴定。目的使学生通过教材的阅读加深对操作原理和方法的认识,以达到牢固掌握所学实验技术。另外,根据前几届开设这门课程的经验,不断修改、完善教材编写,使其达到可参考性、可应用性的要求。确保学生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达到课程设置要求的对实验理论的理解、对操作过程的掌握。同时希望可以培养学生,对分子生物学如何应用于药学研发的能力。

(四)实验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和科研思维

学生培养需着重于对其独立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鉴于此,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全程独立完成实验,从中体会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要领和实际操作事项,确保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实验设计分析的方式,对实验设计的原理、各项操作的意义等进行探讨,以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技术理论和操作,促进他们科研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强调实验过程中做好实验记录、书写实验报告的重要性,并能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好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验课下参与实验准备和科研活动

以往一个实验结束,学生学会的只是简单做几个实验。可借签综合性大学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准备过程,包括材料的选取、试剂的配制、实验仪器的调试以及实验容器的清洗、灭菌、消毒等。由于实验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学生在准备实验时,不仅大大锻炼了动手能力,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整个实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做科研的兴趣。目前高校为学生设立了科研创新基金,大多数教师也都参与科研活动,这些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平台。在教学中积极要求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对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综合能力很有帮助。

当今是生物医学研究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对相应人才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基础上研制基因工程药物,将成为制药领域的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药学专业的毕业生是从事医药研发的一线人员,在校期间掌握基本的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胡若磊,汪渊.医学院校生物技术专业酶工程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36).

[2]汪渊,周青,袁凌云.开设博士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探讨[J].生物学,2000(3).

[3]董琼珠,方敏,秦宜德等.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改革探讨[J].安徽医药,2004(2).

作者:张玲 黄维琳 梁枫

上一篇: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化学教育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研究论文